每週一至週五晚上九點至九點半於臺北廣播電臺FM93.1首播。 節目中除由楊照老師主述文學作品外,以呈現豐富聆聽效果,輕鬆但具深度為節目氛圍訴求,希望藉此傳遞書籍的力量。 喜歡讀書,可將人類的智慧融入個人生命的內涵。「楊照談書」節目以臺灣文學及人文歷史為架構,透過分享閱讀經驗與心得及推薦書單,帶領民眾一同進入書本的世界。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5月21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本書集結國際知名史學大師霍布斯邦於1962到2005年間至世界各地演講的文稿及專著文章,體現四十年來霍布斯邦對民族主義的銳利觀察及思索。在民族主義大行其道的當代,本書提供對此一複雜議題深刻的批判與見解。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5月20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在時代劇變的千錘百鍊下,民國學者們在極端高壓的環境中冶煉出各式思想觀點,期望為人民、為國家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而這些思想觀點,至今仍存續於臺灣的文化脈絡中,「展讀民國人文」系列便是希望重新發掘民國學思的精粹與價值,照亮現代社會蒙昧不明的暗處。 以上內容擷取三民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5月19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在時代劇變的千錘百鍊下,民國學者們在極端高壓的環境中冶煉出各式思想觀點,期望為人民、為國家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而這些思想觀點,至今仍存續於臺灣的文化脈絡中,「展讀民國人文」系列便是希望重新發掘民國學思的精粹與價值,照亮現代社會蒙昧不明的暗處。 以上內容擷取三民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5月16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透過珍貴的文獻整理與口述訪談,重建台灣客家青年曾經的光輝與不凡。作者張典婉爬梳這段曾被遺忘的歷史,一一掀開前輩走過足跡及壯闊行腳,補足台灣散落的拼圖,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感受百年前客籍台灣知識菁英如何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讓隱沒的過去得以被世人重新認識。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5月15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透過珍貴的文獻整理與口述訪談,重建台灣客家青年曾經的光輝與不凡。作者張典婉爬梳這段曾被遺忘的歷史,一一掀開前輩走過足跡及壯闊行腳,補足台灣散落的拼圖,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感受百年前客籍台灣知識菁英如何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讓隱沒的過去得以被世人重新認識。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5月14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本書兩位作者希瑟及拉普利認為,以羅馬的案例而言,帝國的解體不應歸咎於外來族群,而是因為在帝國的經濟與政治勢力向外緣地區擴張時,促成新的邊境聯盟、新的移民,以及區域衝突,進而削弱了帝國中心的實力。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現代西方,自此我們就會問:現代西方會不會像羅馬帝國一樣,走向衰亡的末日呢?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5月13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本書兩位作者希瑟及拉普利認為,以羅馬的案例而言,帝國的解體不應歸咎於外來族群,而是因為在帝國的經濟與政治勢力向外緣地區擴張時,促成新的邊境聯盟、新的移民,以及區域衝突,進而削弱了帝國中心的實力。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現代西方,自此我們就會問:現代西方會不會像羅馬帝國一樣,走向衰亡的末日呢?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5月12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作者李德輝寫下父親不尋常的人生經歷,作為德國駐北京長達九年的資深記者,他也寫出他對近年中國變化的觀察,以批判的角度道出中國幾波人權議題出現之際,福斯公司和德國政府面臨的考驗和壓力,以及對西方當前困局的反思。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5月9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作者李德輝寫下父親不尋常的人生經歷,作為德國駐北京長達九年的資深記者,他也寫出他對近年中國變化的觀察,以批判的角度道出中國幾波人權議題出現之際,福斯公司和德國政府面臨的考驗和壓力,以及對西方當前困局的反思。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5月8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透過探討末日,作者深入當前支持或反對每種可能性的最佳證據。書中沒有複雜的數學運算,而是採用平易近人而有趣的文筆和恰到好處的插圖,透過現實中不斷仍在變動的知識,讓我們看到人類雖渺小,卻擁有可以超越平凡生活、放眼虛空能力。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5月7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透過探討末日,作者深入當前支持或反對每種可能性的最佳證據。書中沒有複雜的數學運算,而是採用平易近人而有趣的文筆和恰到好處的插圖,透過現實中不斷仍在變動的知識,讓我們看到人類雖渺小,卻擁有可以超越平凡生活、放眼虛空能力。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5月6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詩緒》是詩人羅智成透過長時期教學自我學習到、體悟到的東西,記錄了將抽象、模糊理念行諸文字的艱困,建構理論能否通過驗證的警惕,實際經驗能否裝進理想模式的估量,以及脫口而出的心路歷程。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5月5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詩緒》是詩人羅智成透過長時期教學自我學習到、體悟到的東西,記錄了將抽象、模糊理念行諸文字的艱困,建構理論能否通過驗證的警惕,實際經驗能否裝進理想模式的估量,以及脫口而出的心路歷程。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5月2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日本社會文化觀察家 茂呂美耶,從日本社會的演進脈絡中,一一檢視,直面日本人口老化、少子化對國家產生的危難議題,進行多面的探索。日本正在經歷人類之前從未經歷過的人口轉型,台灣也正朝這個方向發展。此書是理解日本當下社會問題的重要讀本,也可作為台灣的借鑑參考。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5月1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日本社會文化觀察家 茂呂美耶,從日本社會的演進脈絡中,一一檢視,直面日本人口老化、少子化對國家產生的危難議題,進行多面的探索。日本正在經歷人類之前從未經歷過的人口轉型,台灣也正朝這個方向發展。此書是理解日本當下社會問題的重要讀本,也可作為台灣的借鑑參考。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30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每一座雕像的誕生,都不只是對個人榮耀的頌揚,更是某個時代、某群人意念的凝結。它們象徵權力、信仰或崇拜,成為集體記憶的投射。推倒一座雕像,並不會泯滅歷史,也並非否定過去,而是一種重新解讀的開始。倒下的偶像,講述的不只是它被推翻的原因,更是我們如何看待歷史、看待彼此的深刻問題。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29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每一座雕像的誕生,都不只是對個人榮耀的頌揚,更是某個時代、某群人意念的凝結。它們象徵權力、信仰或崇拜,成為集體記憶的投射。推倒一座雕像,並不會泯滅歷史,也並非否定過去,而是一種重新解讀的開始。倒下的偶像,講述的不只是它被推翻的原因,更是我們如何看待歷史、看待彼此的深刻問題。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28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美食名家朱振藩以別出心裁的視角,將周作人、梁實秋、胡適之、郁達夫、林語堂、于右任、孫中山、唐魯孫、逯耀東、汪曾祺、蘇曼殊等二十位近現代風流人物的飲食生活作為主線,勾勒出一幅交織著色香味與情感哲思的美食人文長卷。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25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美食名家朱振藩以別出心裁的視角,將周作人、梁實秋、胡適之、郁達夫、林語堂、于右任、孫中山、唐魯孫、逯耀東、汪曾祺、蘇曼殊等二十位近現代風流人物的飲食生活作為主線,勾勒出一幅交織著色香味與情感哲思的美食人文長卷。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24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從文物進入思想,探索古人眼中的宇宙與世界、他人與自己,看他們如何回應世界的變動、滿足自己內心的渴求—中國哲學「天」與「人」的觀念現形記。從文物觸摸中國哲學世界,提供今人能安頓身心與值得堅守的內在精神。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23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從文物進入思想,探索古人眼中的宇宙與世界、他人與自己,看他們如何回應世界的變動、滿足自己內心的渴求—中國哲學「天」與「人」的觀念現形記。從文物觸摸中國哲學世界,提供今人能安頓身心與值得堅守的內在精神。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22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1900年以來的英語民族史》是一部受到著名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名作啟發,而寫成的史學巨作,描述了英美國家發展的歷史,如何共同面對充滿動盪的二十世紀。在近年美國走回孤立主義老路,民主國家與獨裁國家此消彼長的國際局勢中,顯現獨特價值。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114年4月21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1900年以來的英語民族史》是一部受到著名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名作啟發,而寫成的史學巨作,描述了英美國家發展的歷史,如何共同面對充滿動盪的二十世紀。在近年美國走回孤立主義老路,民主國家與獨裁國家此消彼長的國際局勢中,顯現獨特價值。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114年4月18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1900年以來的英語民族史》是一部受到著名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名作啟發,而寫成的史學巨作,描述了英美國家發展的歷史,如何共同面對充滿動盪的二十世紀。在近年美國走回孤立主義老路,民主國家與獨裁國家此消彼長的國際局勢中,顯現獨特價值。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114年4月17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1900年以來的英語民族史》是一部受到著名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名作啟發,而寫成的史學巨作,描述了英美國家發展的歷史,如何共同面對充滿動盪的二十世紀。在近年美國走回孤立主義老路,民主國家與獨裁國家此消彼長的國際局勢中,顯現獨特價值。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台,114年4月16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從臺灣到南洋、從中國到世界;不管是臺籍日本兵,或是來自中國的老兵,都曾在戰爭中與臺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連;而那些戰爭的殘酷與警惕,引領我們思考—為何人類不斷重蹈覆轍,為何人性一再跌入相同的困境?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15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從臺灣到南洋、從中國到世界;不管是臺籍日本兵,或是來自中國的老兵,都曾在戰爭中與臺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連;而那些戰爭的殘酷與警惕,引領我們思考—為何人類不斷重蹈覆轍,為何人性一再跌入相同的困境?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14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人類社會何以從崇拜水,逐步轉向對水系生態的奪取與破壞?我們該如何重建與水的親密關係?作者以深厚人類學背景,善用民族誌研究、文化測繪、當地檔案和民間傳說,重新賦予世界各地「水族」生命,爬梳上古時期迄今「蛇形水神」紛繁多樣的藝術表現,以豐饒的神話、傳說與文學,展現水的精神力量。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11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人類社會何以從崇拜水,逐步轉向對水系生態的奪取與破壞?我們該如何重建與水的親密關係?作者以深厚人類學背景,善用民族誌研究、文化測繪、當地檔案和民間傳說,重新賦予世界各地「水族」生命,爬梳上古時期迄今「蛇形水神」紛繁多樣的藝術表現,以豐饒的神話、傳說與文學,展現水的精神力量。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10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到新加坡旅遊,除了享受美食、逛街購物,你可曾駐足美術館和博物館?生活在新加坡的你,能感受花園城市國家的文化藝術氛圍嗎?《藝遊獅城:翻看新加坡美術手帳》像翻看筆記手帳一樣,用獨特的文圖學視角,融會文字和圖像,陪你觀覽11處藝術場域和文化地標,欣賞藝術家的光彩,解析文物的歷史意涵,捕捉時代的美感,探查新加坡罕為人知的視覺意象。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9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到新加坡旅遊,除了享受美食、逛街購物,你可曾駐足美術館和博物館?生活在新加坡的你,能感受花園城市國家的文化藝術氛圍嗎?《藝遊獅城:翻看新加坡美術手帳》像翻看筆記手帳一樣,用獨特的文圖學視角,融會文字和圖像,陪你觀覽11處藝術場域和文化地標,欣賞藝術家的光彩,解析文物的歷史意涵,捕捉時代的美感,探查新加坡罕為人知的視覺意象。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8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作家松浦先生以自身經驗闡述隨筆創作的哲學,並分享其獨特的思考方式與生活態度,強調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祕密」的重要性,以及培養「細膩觀察」、「全盤接受」、「持續反思」等能力,最終達到內在的平靜與富足。文中也探討了閱讀、書寫、思考與生活之間的緊密關聯,並提出許多實用的建議,幫助讀者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哲學。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7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作家松浦先生以自身經驗闡述隨筆創作的哲學,並分享其獨特的思考方式與生活態度,強調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祕密」的重要性,以及培養「細膩觀察」、「全盤接受」、「持續反思」等能力,最終達到內在的平靜與富足。文中也探討了閱讀、書寫、思考與生活之間的緊密關聯,並提出許多實用的建議,幫助讀者在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哲學。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4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如畫的風景」,現在還存在嗎?以「旅繪」見長的台灣畫家藝術蝦,分別從歷史介紹和實地踏查的角度,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台灣的美術創作軌跡。全書由「遊覽美術史」和「主題式散步」穿插構成,不僅探尋過往,也讓人看見當代的風景。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3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如畫的風景」,現在還存在嗎?以「旅繪」見長的台灣畫家藝術蝦,分別從歷史介紹和實地踏查的角度,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台灣的美術創作軌跡。全書由「遊覽美術史」和「主題式散步」穿插構成,不僅探尋過往,也讓人看見當代的風景。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2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臺灣史過去不受重視,如今已成顯學,並且堂而皇之的占據課本大量篇幅。但,臺灣史是什麼?只要講述臺灣的過去,就建立了臺灣主體性嗎?臺灣史又該如何採取更寬廣的研究視野,讓島嶼的經驗有資格在世界舞台上和其他學門切磋對話? 這些問題都是吳密察教授終生的學術關懷,而本書便是他對上述問題的答覆。吳密察親自挑選生涯發表之研究,以「臺灣史是什麼?」為核心主軸,重新組織成本書。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4月1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臺灣史過去不受重視,如今已成顯學,並且堂而皇之的占據課本大量篇幅。但,臺灣史是什麼?只要講述臺灣的過去,就建立了臺灣主體性嗎?臺灣史又該如何採取更寬廣的研究視野,讓島嶼的經驗有資格在世界舞台上和其他學門切磋對話? 這些問題都是吳密察教授終生的學術關懷,而本書便是他對上述問題的答覆。吳密察親自挑選生涯發表之研究,以「臺灣史是什麼?」為核心主軸,重新組織成本書。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3月31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大蒙古國,是歷史上第一個治理遼闊國土與多民族的跨域帝國,十三、十四世紀的蒙古時代,顛覆了世界史,更是歷史上游牧文明的頂點。蒙古時代是世界史的分水嶺,理解世界史不可缺少的重要構成。本書為日本長銷經典,臺版絕版多時,十週年紀念重現經典。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3月28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大蒙古國,是歷史上第一個治理遼闊國土與多民族的跨域帝國,十三、十四世紀的蒙古時代,顛覆了世界史,更是歷史上游牧文明的頂點。蒙古時代是世界史的分水嶺,理解世界史不可缺少的重要構成。本書為日本長銷經典,臺版絕版多時,十週年紀念重現經典。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3月27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作者韓秀的文字如流動的畫筆,描繪透納在詩意與光影間探索自我的過程與時代的碰撞。在古典與現代之間,他憑著堅定不移的意志走過無數的質疑與批評,將每一抹色彩都昇華為感覺,在生命裡布下了根系。自然的力量與人類命運聯結,風景便超越了單純的再現,成為思想的載體。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3月26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作者韓秀的文字如流動的畫筆,描繪透納在詩意與光影間探索自我的過程與時代的碰撞。在古典與現代之間,他憑著堅定不移的意志走過無數的質疑與批評,將每一抹色彩都昇華為感覺,在生命裡布下了根系。自然的力量與人類命運聯結,風景便超越了單純的再現,成為思想的載體。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3月25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作者丘彥明以本書與大自然植物界的直接對話,藉由植物、反覆觀察與植栽,療癒身心。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3月24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作者丘彥明以本書與大自然植物界的直接對話,藉由植物、反覆觀察與植栽,療癒身心。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3月21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作者東尼.賈德堅持,歐洲人必須拋棄遺忘或美化歷史的權宜之計,正視自己的國家曾參與的黑暗事業,而這需要歷史學者「對事實、證明、證據一絲不苟的追求」。歐洲一體化固然有所成就,但若建立在錯誤的認知之上,仍將彼此扞格不入。「歐盟或許是對歷史的回應,但永遠無法取代歷史」。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3月20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作者東尼.賈德堅持,歐洲人必須拋棄遺忘或美化歷史的權宜之計,正視自己的國家曾參與的黑暗事業,而這需要歷史學者「對事實、證明、證據一絲不苟的追求」。歐洲一體化固然有所成就,但若建立在錯誤的認知之上,仍將彼此扞格不入。「歐盟或許是對歷史的回應,但永遠無法取代歷史」。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3月19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作者東尼.賈德堅持,歐洲人必須拋棄遺忘或美化歷史的權宜之計,正視自己的國家曾參與的黑暗事業,而這需要歷史學者「對事實、證明、證據一絲不苟的追求」。歐洲一體化固然有所成就,但若建立在錯誤的認知之上,仍將彼此扞格不入。「歐盟或許是對歷史的回應,但永遠無法取代歷史」。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3月18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作者東尼.賈德堅持,歐洲人必須拋棄遺忘或美化歷史的權宜之計,正視自己的國家曾參與的黑暗事業,而這需要歷史學者「對事實、證明、證據一絲不苟的追求」。歐洲一體化固然有所成就,但若建立在錯誤的認知之上,仍將彼此扞格不入。「歐盟或許是對歷史的回應,但永遠無法取代歷史」。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3月17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現代科幻小說之父馮內果2007年驟然辭世前的最後遺作。本書的寫作形式極其自由,作者在不同的話題之間來回穿梭,時而政治評論,時而文學藝術,時而歷史人生,嬉笑怒駡,遣懷低吟,皆成文章,強烈地傳達出作者特有的行文風格。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作者李歐納.科仁以他擅長的精簡、明確語彙,從日常對話、媒體、藝術設計和學術評論等人們實際使用此詞彙的領域中,整理歸納出了十個「美」的定義,試圖以清楚的歸納分析與範例,來探討美的可能意涵。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3月13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本書從作家兼哲學家梭羅的生命經驗,探討如何實踐勞動並尋找意義。「辭職」是一份對自己的肯定還是打擊?如果如梭羅所言,工作是陷入一種「平靜的絕望」,「打卡」這個規範該如何幫助我們定義工作期間的自己?本書作者穿插現代情境實例,援引亞當‧斯密、斯多葛哲學家、叔本華、蘇格拉底等名家,與梭羅及其時代交相對話。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3月12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本書從作家兼哲學家梭羅的生命經驗,探討如何實踐勞動並尋找意義。「辭職」是一份對自己的肯定還是打擊?如果如梭羅所言,工作是陷入一種「平靜的絕望」,「打卡」這個規範該如何幫助我們定義工作期間的自己?本書作者穿插現代情境實例,援引亞當‧斯密、斯多葛哲學家、叔本華、蘇格拉底等名家,與梭羅及其時代交相對話。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