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s Talk:创作者说

Lens Talk:创作者说

Follow Lens Talk:创作者说
Share on
Copy link to clipboard

邀请新锐导演、编剧,资深媒体写作者,顶尖摄影师等内容创作者,分享经验、想法和故事。

迷路FM


    • Aug 23, 2020 LATEST EPISODE
    • infrequent NEW EPISODES
    • 18m AVG DURATION
    • 66 EPISODES


    Search for episodes from Lens Talk:创作者说 with a specific topic:

    Latest episodes from Lens Talk:创作者说

    摄影论谈 | 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专题访谈(全集完整版)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3, 2020 103:36


    主持人 | 常河摄影师,纪录片导演,荷赛奖得主,篝火故事创始人。嘉宾 | 陈荣辉摄影师,荷赛奖得主,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SixthTone 前视觉总监,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嘉宾 | 程新皓化学博士,摄影师,艺术家,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嘉宾 | 苏呷此色自由摄影师,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嘉宾 | 严志刚著名摄影师,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评委嘉宾 | 侯小谨著名摄影家侯登科先生的女儿,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组委会成员。

    摄影论谈 |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想要做什么?——第六届侯奖专题访谈 第9集(终)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31, 2020 9:31


    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专题访谈主持人 | 常河摄影师,纪录片导演,荷赛奖得主,篝火故事创始人。嘉宾 | 侯小谨著名摄影家侯登科先生的女儿,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组委会成员。嘉宾 | 陈荣辉摄影师,荷赛奖得主,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SixthTone 前视觉总监,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嘉宾 | 程新皓化学博士,摄影师,艺术家,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嘉宾 | 苏呷此色自由摄影师,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谢谢你收听 Lens Talk 播客节目!这是一档面向内容创作者的学习型主题播客,我们邀请资深内容创作者,比如电影导演、编剧,纪录片制作人,写作者,视觉艺术家,知名博主(KOL)等,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和成长故事,欢迎你在各种常用的音频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 Lens Talk 订阅,马上会有新的节目上线。欢迎联系我们,邮箱 lensfm@outlook.com

    摄影论谈 | 什么是好选题?可摆拍吗?如何编辑作品?——第六届侯奖专题访谈 第8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22, 2020 14:35


    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专题访谈主持人 | 常河摄影师,纪录片导演,荷赛奖得主,篝火故事创始人。嘉宾 | 严志刚著名摄影师,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评委嘉宾 | 陈荣辉摄影师,荷赛奖得主,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SixthTone 前视觉总监,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嘉宾 | 程新皓化学博士,摄影师,艺术家,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嘉宾 | 苏呷此色自由摄影师,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谢谢你收听 Lens Talk 播客节目!这是一档面向内容创作者的学习型主题播客,我们邀请资深内容创作者,比如电影导演、编剧,纪录片制作人,写作者,视觉艺术家,知名博主(KOL)等,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和成长故事,欢迎你在各种常用的音频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 Lens Talk 订阅,马上会有新的节目上线。欢迎联系我们,邮箱 lensfm@outlook.com

    摄影论谈 | 如何在摄影中训练眼、脑和手?——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专题访谈 第4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28, 2020 14:51


    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专题访谈 主持人 | 常河 摄影师,纪录片导演,荷赛奖得主,篝火故事创始人。 嘉宾 | 陈荣辉 摄影师,荷赛奖得主,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SixthTone 前视觉总监,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 嘉宾 | 程新皓 化学博士,摄影师,艺术家,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 嘉宾 | 苏呷此色 自由摄影师,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

    摄影论谈 | 你从你最喜欢的摄影师那里获得了什么?——第六届侯登科奖专题访谈 第2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7, 2020 13:29


    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专题访谈 主持人 | 常河 摄影师,纪录片导演,荷赛奖得主,篝火故事创始人。 嘉宾 | 陈荣辉 摄影师,荷赛奖得主,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SixthTone 前视觉总监,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 嘉宾 | 程新皓 化学博士,摄影师,艺术家,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 嘉宾 | 苏呷此色 自由摄影师,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

    摄影论谈 | 当下的纪实摄影与上世纪70年代有什么不同?——第六届侯奖专题访谈 第2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19, 2020 17:57


    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专题访谈 主持人 | 常河 摄影师,纪录片导演,荷赛奖得主,篝火故事创始人。 嘉宾 | 陈荣辉 摄影师,荷赛奖得主,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SixthTone 前视觉总监,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 嘉宾 | 程新皓 化学博士,摄影师,艺术家,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 嘉宾 | 苏呷此色 自由摄影师,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

    摄影论谈 | 纪实摄影师怎样坚持拍摄长期项目?——第六届侯登科奖专题研讨 第1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9, 2020 16:28


    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专题研讨 ========= 主持人 | 常河 摄影师,纪录片导演,荷赛奖得主,篝火故事创始人。 嘉宾 | 陈荣辉 摄影师,荷赛奖得主,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SixthTone 前视觉总监,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 嘉宾 | 程新皓 化学博士,摄影师,艺术家,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 嘉宾 | 苏呷此色 自由摄影师,第六届侯登科奖得主。 ========= 获奖作品: 《空城计》(之一)作者陈荣辉 《莽》(之一)作者程新皓 《土地的主人—布拖》(之一)作者苏呷此色 评委合影: 左起:杨小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李媚: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学术委员会学术主持、策展人。陈小波:新华社领衔编辑、策展人。刘铮:艺术家、蝴蝶效应艺术机构创办人、《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主编。海杰:策展人、影像评论人。 评选现场 评委签名 (注:第六届侯奖研讨会于2017年11月11日进行,此次为首次公开发布)

    纪录片故事 | 导演谈《我只认识你》背后的故事 | 周仰 赵青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Feb 23, 2020 27:20


    周仰:译者,摄影师,摄影教育者 赵青:纪录片《我只认识你》导演 纪录片《我只认识你》故事梗概: 树锋和味芳,这是一对生活在上海的耄耋老人。十年前的某个午后,味芳独自出门去理发,却到晚饭时辰还没有回家,这让树锋焦急万分......最后是警察把味芳送回了家。树锋这才开始意识到,味芳是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之后的这些年,她几乎忘记了生命中所有的人和过往,却唯独认识和信赖与她相伴了近半个世纪的爱人树锋。 关于导演赵青: 在上海电视台工作了十多年。先后在《上海滩》、《纪录片编辑室》等专栏节目担任主持人、导演等工作。期间她独立执导了纪录片《小镇周庄》(1996年)、《毕业歌》(1997年)、《女人心思》(2003年)、《我只认识你》(2015年)等多部广获好评及国内外大奖的作品。

    摄影论谈 | 家庭影像与公共传播 (下) | 周仰 拉黑 刘子源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Feb 11, 2020 15:08


    周仰 | 摄影师,译者,并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担任外聘摄影课程教师。 拉黑 | 独立摄影师,策展人 刘子源 | 独立摄影师,策展人

    摄影论谈 | 家庭影像与公共传播 (上) | 周仰 拉黑 刘子源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an 11, 2020 26:14


    周仰 | 摄影师,译者,并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担任外聘摄影课程教师。 拉黑 | 独立摄影师,策展人 刘子源 | 独立摄影师,策展人

    摄影故事 | 周仰和她的《漫长的告别》(下) | 傅尔得 何佩玲 周仰 (2/2)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Dec 28, 2019 13:35


    傅尔得:策展人,专栏作者。 何佩玲:艺术家,生于台湾,现居纽约。 周仰,摄影师、译者,并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担任外聘摄影课程教师。在上海持续拍摄个人项目,作品关注年龄、遗产与记忆。她拥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士学位和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报道摄影硕士学位。 《漫长的告别》(Fading)是摄影师周仰用六年时间完成的摄影书。从2010年末到2013年夏天,她记录了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外婆最后的日子,以及疾病对全家人的影响。这种脑部的缓慢退化是不可逆的过程,任何药剂都无济于事。作为亲人,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她慢慢退缩到某个除她自己以外任何人都无法抵达的角落,忘记了所有她爱的和爱她的人,并且失去了生活的能力。拍摄《漫长的告别》的过程,既是对外婆生命最后历程的记录,也是作为家人,摄影师得以逃离无力感的疗愈手段,而把这些照片编辑成书,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这段时光与对外婆的情感的交代。在编辑时,周仰不仅回溯了三年中自己纪录的照片,还考古挖掘一般地深入到家庭的老照片和外婆年轻时设计的布料花样之中,试图在家人的现实与外婆的记忆之间架起桥梁。尽管这本书是摄影师个人家庭的故事,但阿尔茨海默病已然成为侵扰近四...

    摄影故事 | 周仰和她的《漫长的告别》(上) | 傅尔得 何佩玲 周仰 (1/2)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Dec 17, 2019 18:46


    傅尔得:策展人,专栏作者。 何佩玲:艺术家,生于台湾,现居纽约。 周仰,摄影师、译者,并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担任外聘摄影课程教师。在上海持续拍摄个人项目,作品关注年龄、遗产与记忆。她拥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士学位和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报道摄影硕士学位。 《漫长的告别》(Fading)是摄影师周仰用六年时间完成的摄影书。从2010年末到2013年夏天,她记录了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外婆最后的日子,以及疾病对全家人的影响。这种脑部的缓慢退化是不可逆的过程,任何药剂都无济于事。作为亲人,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她慢慢退缩到某个除她自己以外任何人都无法抵达的角落,忘记了所有她爱的和爱她的人,并且失去了生活的能力。拍摄《漫长的告别》的过程,既是对外婆生命最后历程的记录,也是作为家人,摄影师得以逃离无力感的疗愈手段,而把这些照片编辑成书,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这段时光与对外婆的情感的交代。在编辑时,周仰不仅回溯了三年中自己纪录的照片,还考古挖掘一般地深入到家庭的老照片和外婆年轻时设计的布料花样之中,试图在家人的现实与外婆的记忆之间架起桥梁。尽管这本书是摄影师个人家庭的故事,但阿尔茨海默病已然成为侵扰近四...

    摄影故事 | 何佩玲和她的《家的 父亲与母亲》(下) | 周仰 傅尔得 何佩玲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Dec 1, 2019 19:47


    周仰:译者、摄影师、专栏作者。 傅尔得:策展人,专栏作者。 何佩玲:1993年出生于台北,就读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就读艺术创作研究所。曾获Wonder Foto Day台北国际艺术摄影交流展评审奖(2017)、BYOB Taipei:一夜限定影像放映秀徵件获选(2016)与第二十九届法国马赛录像艺术节征件获选(2016)。近期思考关注于家庭、性别与社会之间的连结、关系与实践,抑或反身观看如何被形塑建构。相信艺术是世界上唯一人们情感上共同的语言,而作品为能表达出身为“人”所拥有的特性与意识,并让人们在“分享情感苦痛”上产生连结,媒材使用包含摄影、录像、行为表演与拼贴等。

    摄影故事 | 何佩玲和她的《家的 父亲与母亲》(上) | 周仰 傅尔得 何佩玲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27, 2019 18:13


    周仰:译者、摄影师、专栏作者。 傅尔得:策展人,专栏作者。 何佩玲:1993年出生于台北,就读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就读艺术创作研究所。曾获Wonder Foto Day台北国际艺术摄影交流展评审奖(2017)、BYOB Taipei:一夜限定影像放映秀徵件获选(2016)与第二十九届法国马赛录像艺术节征件获选(2016)。近期思考关注于家庭、性别与社会之间的连结、关系与实践,抑或反身观看如何被形塑建构。相信艺术是世界上唯一人们情感上共同的语言,而作品为能表达出身为“人”所拥有的特性与意识,并让人们在“分享情感苦痛”上产生连结,媒材使用包含摄影、录像、行为表演与拼贴等。

    摄影故事 | 陈荣辉和他的《空城计》(下) | 陈荣辉 刘佳欣 赖雨青 高航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5, 2019 26:12


    嘉宾 | 陈荣辉:纪实摄影师,获得过第58届荷赛奖、第六届侯登科奖等多个国内外权威奖项,曾任澎湃 SixthTone 视觉总监,现辞职前往耶鲁读研。主持人 | 刘佳欣:威斯敏斯特大学纪实摄影硕士 / 赖雨青:伦敦大学摄影硕士 / 高航:威斯敏斯特大学纪实摄影硕士。

    摄影故事 | 陈荣辉和他的《空城计》(上) | 陈荣辉 刘佳欣 赖雨青 高航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3, 2019 24:53


    嘉宾 | 陈荣辉:纪实摄影师,获得过第58届荷赛奖、第六届侯登科奖等多个国内外权威奖项,曾任澎湃新闻 SixthTone 视觉总监,现辞职前往耶鲁读研。 主持人 | 刘佳欣:威斯敏斯特大学纪实摄影硕士 / 赖雨青:伦敦大学摄影硕士 / 高航:威斯敏斯特大学纪实摄影硕士

    记者故事 | 辞职去英国读研:我看到了英国教育和中国的不同 | 韩婧琪 蒋梦婕 (3/3)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6, 2019 26:44


    本集嘉宾:韩婧琪(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在读。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学读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后在新疆电视台当过驻吉尔吉斯斯坦站的驻外记者) 本集主持人:蒋梦婕(美国西北大学新闻硕士,新闻人,工作生活于华盛顿)

    记者故事 | 担任驻海外记者一年后,我决定去英国留学 | 韩婧琪 蒋梦婕 (2/3)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8, 2019 21:49


    本集嘉宾:韩婧琪(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在读。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学读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后在新疆电视台当过驻吉尔吉斯斯坦站的驻外记者) 本集主持人:蒋梦婕(美国西北大学新闻硕士,新闻人,工作生活于华盛顿)

    记者故事 | 在吉尔吉斯斯坦做驻外记者是怎样一种体验?| 韩婧琪 蒋梦婕 (1/3)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9, 2019 10:45


    本集嘉宾:韩婧琪(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在读。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学读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后在新疆电视台当过驻吉尔吉斯斯坦站的驻外记者) 本集主持人:蒋梦婕(美国西北大学新闻硕士,新闻人,工作生活于华盛顿)

    摄影课堂 | 摄影师要如何经营自己? | 肖慕漪 刘禹扬 周娜 高健 (6/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8, 2019 7:46


    肖慕漪:亚洲协会中美国关系中心 ChinaFile 视觉总监,2015年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刘禹扬:自由摄影师,2014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周娜:摄影师,2017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高健:摄影师,马格南图片社前编辑

    摄影课堂 | 纪实摄影与摄影有何不同?| 肖慕漪 刘禹扬 周娜 高健 (5/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7, 2019 7:37


    肖慕漪:亚洲协会中美国关系中心 ChinaFile 视觉总监,2015年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刘禹扬:自由摄影师,2014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周娜:摄影师,2017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高健:摄影师,马格南图片社前编辑

    摄影课堂 | 马格南摄影奖学金改变了我们的人生 | 肖慕漪 刘禹扬 周娜 高健 (4/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6, 2019 14:00


    肖慕漪:亚洲协会中美国关系中心 ChinaFile 视觉总监,2015年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刘禹扬:自由摄影师,2014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周娜:摄影师,2017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高健:摄影师,马格南图片社前编辑

    摄影课堂 | 手把手教你申请马格南摄影奖学金 | 肖慕漪 刘禹扬 周娜 高健 (3/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4, 2019 23:19


    肖慕漪:亚洲协会中美国关系中心 ChinaFile 视觉总监,2015年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刘禹扬:自由摄影师,2014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周娜:摄影师,2017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高健:摄影师,马格南图片社前编辑

    摄影课堂 | 摄影师如何走向国际?ChinaFile 帮你 | 肖慕漪 刘禹扬 周娜 高健 (2/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9, 2019 11:27


    肖慕漪:亚洲协会中美国关系中心 ChinaFile 视觉总监,2015年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刘禹扬:自由摄影师,2014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周娜:摄影师,2017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高健:摄影师,马格南图片社前编辑

    摄影课堂 | 你可以申请哪些马格南摄影基金项目?| 肖慕漪 刘禹扬 周娜 高健 (1/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5, 2019 18:44


    肖慕漪:亚洲协会中美国关系中心 ChinaFile 视觉总监,2015年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刘禹扬:自由摄影师,2014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周娜:摄影师,2017马格南基金会摄影基金得主 高健:摄影师,马格南图片社前编辑

    课堂 | 女性和少数族裔在美国界仍受到不公平待遇 | 丁进 黄姗 (6/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 2019 8:37


    本集嘉宾: 丁进(世界著名新闻机构普利策中心市场负责人) 本集主持人: 黄姗(界面新闻记者,哥伦比亚大学金融政策硕士)

    课堂 | 为什么记者应该经营好自己的社交媒体?| 丁进 黄姗 (5/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31, 2019 12:40


    本集嘉宾: 丁进(世界著名新闻机构普利策中心市场负责人) 本集主持人: 黄姗(界面新闻记者,哥伦比亚大学金融政策硕士)

    课堂 | 如何成功申请普利策国际报道奖金?| 丁进 黄姗 (4/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27, 2019 11:58


    本集嘉宾: 丁进(世界著名新闻机构普利策中心市场负责人) 本集主持人: 黄姗(界面新闻记者,哥伦比亚大学金融政策硕士)

    课堂 | 申请普利策国际报道奖金的5个关键问题 | 丁进 黄姗 (3/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20, 2019 21:38


    本集嘉宾:丁进(世界著名机构普利策中心市场负责人)本集主持人:黄姗(界面记者,哥伦比亚大学金融政策硕士)

    课堂 | 中美教育有什么不同?普利策怎么做教育?| 丁进 黄姗 (2/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14, 2019 13:09


    本集嘉宾: 丁进(世界著名新闻机构普利策中心市场负责人) 本集主持人: 黄姗(界面新闻记者,哥伦比亚大学金融政策硕士)

    课堂 | 在普利策六年,我来告诉你这家世界著名机构的秘密 | 丁进 黄姗 (1/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10, 2019 24:32


    本集嘉宾: 丁进(世界著名新闻机构普利策中心市场负责人) 本集主持人: 黄姗(界面新闻记者,哥伦比亚大学金融政策硕士)

    摄影课堂 | 摄影师如何推广作品?马格南如何给摄影师派题?| 高健 丁进 陈荣辉 (3/3)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29, 2019 13:12


    本集嘉宾: 高健(摄影师,图片编辑,曾任职于纽约邮报、马格南图片等) 丁进(普利策中心市场负责人) 卫雅鸥(VR编导,曾任职于报,中国新闻社等) 本集主持人: 陈荣辉(澎湃新闻 sixthtone 视觉总监

    摄影课堂 | 中国摄影教育缺什么?| 常河 殷德俭 高健 丁进 卫雅鸥 陈荣辉 (2/3)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29, 2019 21:10


    本集嘉宾: 常河(篝火故事创始人,梨视频前副总裁,著名摄影师,荷赛奖得主) 殷德俭(1964-2018,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前社长兼前总编辑) 高健(摄影师,图片编辑,曾任职于纽约邮报、马格南图片等) 丁进(普利策中心市场负责人) 卫雅鸥(VR编导,曾任职于报,中国新闻社等) 本集主持人: 陈荣辉(澎湃新闻 sixthtone 视觉总监)

    摄影课堂 | 国外摄影师过得怎么样?| 高健 丁进 卫雅鸥 常河 殷德俭 陈荣辉 (1/3)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27, 2019 23:50


    本集嘉宾: 高健(摄影师,图片编辑,曾任职于纽约邮报、马格南图片等) 丁进(普利策中心市场负责人) 卫雅鸥(VR编导,曾任职于报,中国新闻社等) 常河(篝火故事创始人,梨视频前副总裁,著名摄影师,荷赛奖得主) 殷德俭(1964-2018,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前社长兼前总编辑) 本集主持人: 陈荣辉(澎湃新闻 sixthtone 视觉总监)

    很多人看我的照片说很马格南 | 姚瑶 杨达 吴雨航 黄乖儿 尉迟立瑾(3/3)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8, 2019 18:57


    杨达:旅行者、摄影师。从十八岁开始,至今走过三十多个国家。2012年开始摄影,获得过寻找中国青年马格南摄影师优秀奖等奖项。法国Sipa图片社签约摄影师。最近完成了摄影书《湄公河》。 主持人姚瑶:摄影师,摄影专业研究生在读。曾获 2016平遥国际摄影节"新锐摄影师"奖等多个奖项。自称是“一个无组织、无纪律、无定义,只有相机的人。” 杨达摄影作品书《湄公河》 杨达摄影作品书《湄公河》手绘地图 杨达《湄公河》摄影作品

    收到第一台相机后,我踏上跨国旅行之路 | 杨达 姚瑶 尉迟立瑾 (2/3)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7, 2019 14:46


    杨达:旅行者、摄影师。从十八岁开始,至今走过三十多个国家。2012年开始摄影,获得过寻找中国青年马格南摄影师优秀奖等奖项。法国Sipa图片社签约摄影师。最近完成了摄影书《湄公河》。 主持人姚瑶:摄影师,摄影专业研究生在读。曾获 2016平遥国际摄影节"新锐摄影师"奖等多个奖项。自称是“一个无组织、无纪律、无定义,只有相机的人。” 杨达摄影作品书《湄公河》 杨达摄影作品书《湄公河》手绘地图 杨达《湄公河》摄影作品

    网吧少年杨达成长史 | 姚瑶 杨达 吴雨航 黄乖儿 汪润中 武靖力 尉迟立瑾(1/3)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6, 2019 20:47


    杨达:旅行者、摄影师。从十八岁开始,至今走过三十多个国家。2012年开始摄影,获得过寻找中国青年马格南摄影师优秀奖等奖项。法国Sipa图片社签约摄影师。最近完成了摄影书《湄公河》。 主持人姚瑶:摄影师,摄影专业研究生在读。曾获 2016平遥国际摄影节"新锐摄影师"奖等多个奖项。自称是“一个无组织、无纪律、无定义,只有相机的人。” 杨达摄影作品书《湄公河》 杨达摄影作品书《湄公河》手绘地图 杨达《湄公河》摄影作品

    艺术取悦自己,商业取悦用户,我想在艺术与商业间寻找平衡 | 尹慧子×黎光波(4/4)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4, 2019 12:48


    主持人:尹慧子(iWeekly 周末画报资深图片编辑) 嘉宾:黎光波(艺术家、摄影师、「自然生长艺术计划」共同发起人及负责人。1992年生人,现生活工作于重庆) 黎光波自述: 我一直喜欢比较极端化的东西,对待创作如此,对待生活如此。一边希望所有事情都具备强烈未知性,才有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一边又希望所有事情具备极强的研究性,可以在借鉴的同时将其回归到最真实的状态。《情绪记录馆》是我与社会第一个对话的作品,从2014年起,至今依旧在继续创作。 它在我眼里并不单单是摄影,它是我长时间基于同一个人,或者同一社会群体的交流行为。最后呈现出来的影像、图片及文字只是基于前期大量交流的结果。在最短的时间里,切入不同的人内心中最真实的情绪,并记录下来。2015年开始,我做了很多分主题的尝试,也在2018年年底,将《情绪记录馆》这组作品跳脱出摄影的局限重新思考,以一种碎片式与未来感的创作手段与呈现方式将其重塑。 2018年从创作切入点与创作媒介上都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每天死亡一个人》和《一念之间》这两组作品在通过摄影表达的同时加入了更多行为的因素,也开...

    艺术摄影如何突破小圈子,并对大众产生影响?| 黎光波 尹慧子 郑丽君 何青(3/4)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2, 2019 26:30


    主持人:尹慧子(iWeekly 周末画报资深图片编辑) 特邀主持人:郑丽君(中国摄影出版社策划部主任) 嘉宾: 黎光波(「自然生长」计划项目负责人,摄影创作者) 何博(《中国摄影》杂志编辑,图像艺术创作者) 何青(武汉传媒学院摄影系教师) 春熙(艺术硕士摄影方向研究生,摄影创作者)

    百名85后中国摄影师的《自然生长》| 黎光波 尹慧子 郑丽君 何博 何青 春熙(2/4)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1, 2019 24:05


    主持人:尹慧子(iWeekly 周末画报资深图片编辑) 特邀主持人:郑丽君(中国摄影出版社策划部主任) 嘉宾: 黎光波(「自然生长」计划项目负责人,摄影创作者) 何博(《中国摄影》杂志编辑,图像艺术创作者) 何青(武汉传媒学院摄影系教师) 春熙(艺术硕士摄影方向研究生,摄影创作者) 《自然生长》里程碑: 《自然生长》2016.06月在重庆第一次展览。 《自然生长-85后中国摄影师摄影计划》于2017年1月,由崔波和黎光波正式成立。 2017年3月,重庆蓝城市生活节《蓝胜于蓝—世界蓝x重庆蓝》欧阳应霁x自然生长计划重庆地区 创作展览。 2017年7月——8月 《自然生长—夏坝计划》摄影师驻留计划于重庆市江津区夏坝镇进行。 2017年9月 第一次大型展览《自然生长—百名85后中国摄影师个案剖析》平遥国际摄影节。 2017年9月《自然生长—百名85后中国摄影师个案剖析》(第一卷)平遥国际摄影节新书首发式

    一群年轻摄影创作者在重庆一座小岛上「自然生长」| 黎光波 尹慧子(1/4)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9, 2019 29:09


    主持人:尹慧子(iWeekly 周末画报资深图片编辑) 嘉宾:黎光波(艺术家、摄影师、「自然生长艺术计划」共同发起人及负责人。1992年生人,现生活工作于重庆) 黎光波自述: 我一直喜欢比较极端化的东西,对待创作如此,对待生活如此。一边希望所有事情都具备强烈未知性,才有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一边又希望所有事情具备极强的研究性,可以在借鉴的同时将其回归到最真实的状态。《情绪记录馆》是我与社会第一个对话的作品,从2014年起,至今依旧在继续创作。 它在我眼里并不单单是摄影,它是我长时间基于同一个人,或者同一社会群体的交流行为。最后呈现出来的影像、图片及文字只是基于前期大量交流的结果。在最短的时间里,切入不同的人内心中最真实的情绪,并记录下来。2015年开始,我做了很多分主题的尝试,也在2018年年底,将《情绪记录馆》这组作品跳脱出摄影的局限重新思考,以一种碎片式与未来感的创作手段与呈现方式将其重塑。 2018年从创作切入点与创作媒介上都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每天死亡一个人》和《一念之间》这两组作品在通过摄影表达的同时加入了更多行为的因素,也开...

    在柏林和九口走召聊摄影 第5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Feb 18, 2019 12:34


    九口走召:知名摄影师,艺术家,他的作品在国内已全部被封锁 劳建桦:低音提琴手,摄影师,就读于德国国立吕贝克音乐学院 更多关于 九口走召 1988年生于中国荆州 现旅居北京 个展 2018年6月-8月 知觉的方式 方外之境 西安 中国 2018年3月-5月 梦 33空间 深圳 中国 2017年6月-9月 9mouth 九口走召 - SEXUALLY EXPLICIT Edmond Gallery 柏林 德国 2016年5月-6月 一直在等你——九口走召摄影展 不愿去艺文空间&喂空间 厦门 中国 2015年5月-7月 自在的风——九口走召个展 在3画廊 北京 中国 2015年3月-4月 暗香——九口走召情摄作品展 元典美术馆 北京 中国 2010年12月 Cao的“卧室”影展 武汉 中国 群展 2018年12月 UNFREEZE/不是艺博会 松美术馆东区 北京 中国 2018年6月-8月 十方:三影堂摄影奖十周年特展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北京 中国 2018年5月 I'M HERE 摩登天空×屏幕间 北京 中国 2017年12月 “当摄影师自拍时” 第十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连州 中国 2017年9月 “当摄影师自拍时” 第十七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平遥 中国 2017年9月-12月 今...

    在柏林和九口走召聊摄影 第2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Feb 17, 2019 19:53


    九口走召:知名摄影师,艺术家,他的作品在国内已全部被封锁 劳建桦:低音提琴手,摄影师,就读于德国国立吕贝克音乐学院 更多关于 九口走召 1988年生于中国荆州 现旅居北京 个展 2018年6月-8月 知觉的方式 方外之境 西安 中国 2018年3月-5月 梦 33空间 深圳 中国 2017年6月-9月 9mouth 九口走召 - SEXUALLY EXPLICIT Edmond Gallery 柏林 德国 2016年5月-6月 一直在等你——九口走召摄影展 不愿去艺文空间&喂空间 厦门 中国 2015年5月-7月 自在的风——九口走召个展 在3画廊 北京 中国 2015年3月-4月 暗香——九口走召情摄作品展 元典美术馆 北京 中国 2010年12月 Cao的“卧室”影展 武汉 中国 群展 2018年12月 UNFREEZE/不是艺博会 松美术馆东区 北京 中国 2018年6月-8月 十方:三影堂摄影奖十周年特展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北京 中国 2018年5月 I'M HERE 摩登天空×屏幕间 北京 中国 2017年12月 “当摄影师自拍时” 第十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连州 中国 2017年9月 “当摄影师自拍时” 第十七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平遥 中国 2017年9月-12月 今日&mid...

    在柏林和九口走召聊摄影 第4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Feb 11, 2019 15:31


    九口走召:知名摄影师,艺术家,他的作品在国内已全部被封锁 劳建桦:低音提琴手,摄影师,就读于德国国立吕贝克音乐学院 更多关于 九口走召 1988年生于中国荆州 现旅居北京 个展 2018年6月-8月 知觉的方式 方外之境 西安 中国 2018年3月-5月 梦 33空间 深圳 中国 2017年6月-9月 9mouth 九口走召 - SEXUALLY EXPLICIT Edmond Gallery 柏林 德国 2016年5月-6月 一直在等你——九口走召摄影展 不愿去艺文空间&喂空间 厦门 中国 2015年5月-7月 自在的风——九口走召个展 在3画廊 北京 中国 2015年3月-4月 暗香——九口走召情摄作品展 元典美术馆 北京 中国 2010年12月 Cao的“卧室”影展 武汉 中国 群展 2018年12月 UNFREEZE/不是艺博会 松美术馆东区 北京 中国 2018年6月-8月 十方:三影堂摄影奖十周年特展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北京 中国 2018年5月 I'M HERE 摩登天空×屏幕间 北京 中国 2017年12月 “当摄影师自拍时” 第十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连州 中国 2017年9月 “当摄影师自拍时” 第十七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平遥 中国 2017年9月-12月 今...

    在柏林和九口走召聊摄影 第3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Feb 10, 2019 19:30


    九口走召:知名摄影师,艺术家,他的作品在国内已全部被封锁 劳建桦:低音提琴手,摄影师,就读于德国国立吕贝克音乐学院 更多关于 九口走召 1988年生于中国荆州 现旅居北京 个展 2018年6月-8月 知觉的方式 方外之境 西安 中国 2018年3月-5月 梦 33空间 深圳 中国 2017年6月-9月 9mouth 九口走召 - SEXUALLY EXPLICIT Edmond Gallery 柏林 德国 2016年5月-6月 一直在等你——九口走召摄影展 不愿去艺文空间&喂空间 厦门 中国 2015年5月-7月 自在的风——九口走召个展 在3画廊 北京 中国 2015年3月-4月 暗香——九口走召情摄作品展 元典美术馆 北京 中国 2010年12月 Cao的“卧室”影展 武汉 中国 群展 2018年12月 UNFREEZE/不是艺博会 松美术馆东区 北京 中国 2018年6月-8月 十方:三影堂摄影奖十周年特展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北京 中国 2018年5月 I'M HERE 摩登天空×屏幕间 北京 中国 2017年12月 “当摄影师自拍时” 第十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连州 中国 2017年9月 “当摄影师自拍时” 第十七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平遥 中国 2017年9月-12月 今...

    在柏林与九口走召聊摄影 第1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Feb 8, 2019 16:03


    九口走召:知名摄影师,艺术家,他的作品在国内已全部被封锁 劳建桦:低音提琴手,摄影师,就读于德国国立吕贝克音乐学院 更多关于 九口走召 1988年生于中国荆州 现旅居北京 个展 2018年6月-8月 知觉的方式 方外之境 西安 中国 2018年3月-5月 梦 33空间 深圳 中国 2017年6月-9月 9mouth 九口走召 - SEXUALLY EXPLICIT Edmond Gallery 柏林 德国 2016年5月-6月 一直在等你——九口走召摄影展 不愿去艺文空间&喂空间 厦门 中国 2015年5月-7月 自在的风——九口走召个展 在3画廊 北京 中国 2015年3月-4月 暗香——九口走召情摄作品展 元典美术馆 北京 中国 2010年12月 Cao的“卧室”影展 武汉 中国 群展 2018年12月 UNFREEZE/不是艺博会 松美术馆东区 北京 中国 2018年6月-8月 十方:三影堂摄影奖十周年特展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北京 中国 2018年5月 I'M HERE 摩登天空×屏幕间 北京 中国 2017年12月 “当摄影师自拍时” 第十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连州 中国 2017年9月 “当摄影师自拍时” 第十七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平遥 中国 2017年9月-12月 今日·未来—...

    成黎明⑦:作为独立纪录片导演,我如何规避风险,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Dec 26, 2018 21:21


    主讲人:成黎明 | 嘉宾:李伟 | 主持人:陈璐莎 本系列共7集: 1.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①《万物生昆仑(又名远山)》(正片) 2.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②《冥王星上的蒙古人》(片花) 3.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③《骨》(片花) 4.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外一篇)《圣酒(马奶酒)》 5-7.本系列导演成黎明、纪录片《克什克腾苍穹下》导演李伟、Lens学院主持人陈璐莎对谈系列 分享会嘉宾和主持人 ▲主讲人成黎明(蒙语名:郄力美格):纪录片《万物生昆仑》(又名《远山》)和纪录片《冥王星上的蒙古人》导演 ▲嘉宾李伟:纪录片《克什克腾苍穹下》导演,曾任《新周刊》摄影师 ▲主持人陈璐莎:曾任职德国RTL电视台制片人、财新《世界说》视频总监等

    成黎明⑥:《万物生昆仑》等「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的创作经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Dec 25, 2018 16:46


    本系列共7集: 1.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①《万物生昆仑(又名远山)》(正片) 2.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②《冥王星上的蒙古人》(片花) 3.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③《骨》(片花) 4.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外一篇)《圣酒(马奶酒)》 5-7.本系列导演成黎明、纪录片《克什克腾苍穹下》导演李伟、Lens学院主持人陈璐莎对谈系列 现在时:《万物生昆仑(又名远山)》 剧情简介:德都蒙古人,意思是高原上的蒙古人,自十六世纪起就驻牧在青藏高原昆仑山脚下。56岁的德都蒙古人东方,从小在马背上长大,一家人沿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依昆仑山而居,夏天赶马群上山,冬天赶羊群上山。东方一心想养几匹好马,繁衍壮大自己的马群,不过和其他牲畜相比,养马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不好。就要大学毕业的儿子放暑假回家,东方第一次把马群赶上昆仑山的重任交给他,不过在昆仑山上,东方发现了牧场环境的变化,随之而来,一家人的生活将有什么样的改变? 导演阐述: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蒙古人,被称为德都蒙古,意为上蒙古。另一种意思是指离佛之圣地最近的蒙古人。几百年来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

    成黎明⑤:如何一个人完成一部纪录片——《万物生昆仑》背景故事与创作经验分享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Dec 24, 2018 15:30


    本系列共7集: 1.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①《万物生昆仑(又名远山)》(正片) 2.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②《冥王星上的蒙古人》(片花) 3.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③《骨》(片花) 4.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外一篇)《圣酒(马奶酒)》 5-7.本系列导演成黎明、纪录片《克什克腾苍穹下》导演李伟、Lens学院主持人陈璐莎对谈系列 《万物生昆仑(又名远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德都蒙古人,意思是高原上的蒙古人,自十六世纪起就驻牧在青藏高原昆仑山脚下。56岁的德都蒙古人东方,从小在马背上长大,一家人沿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依昆仑山而居,夏天赶马群上山,冬天赶羊群上山。东方一心想养几匹好马,繁衍壮大自己的马群,不过和其他牲畜相比,养马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不好。就要大学毕业的儿子放暑假回家,东方第一次把马群赶上昆仑山的重任交给他,不过在昆仑山上,东方发现了牧场环境的变化,随之而来,一家人的生活将有什么样的改变? 创作者手记: 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蒙古人,被称为德都蒙古,意为上蒙古。另一种意思是指离佛之圣地最近的蒙古人。...

    [视频] 成黎明④:你去草原上喝过的马奶酒,是蒙古族人的《圣酒》(微纪录片完整版)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Dec 23, 2018 9:02


    纪录片《圣酒(马奶酒)》讲了个什么故事? 影片简介:在青藏高原腹地,德都蒙古的台吉乃部落驻牧于此,已有近四百年历史。他们在此繁衍生息,游牧于草原、戈壁与雪山之间,他们将马奶视为极其珍贵的食物,而如今草原上挤马奶的人越来越少,但每年才仁道力玛都会和她的女儿女婿一同为挤马奶并制作马奶酒,将其献给最尊敬的人。 对白语言:蒙古语(德都方言) 本系列共7集: 1.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①《万物生昆仑(又名远山)》(正片) 2.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②《冥王星上的蒙古人》(片花) 3.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③《骨》(片花) 4.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外一篇)《圣酒(马奶酒)》 5-7.本系列导演成黎明、纪录片《克什克腾苍穹下》导演李伟、Lens学院主持人陈璐莎对谈系列 创作者其人: ▲成黎明(蒙语名:郄力美格):纪录片《万物生昆仑(又名远山)》《圣酒》《冥王星上的蒙古人》《骨》导演 成黎明(蒙语名:郄力美格) 纪录片导演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人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获奖情况(...

    [视频] 成黎明①:当马头琴在青藏高原响起——纪录片《万物生昆仑》正片(完整版)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Dec 20, 2018 46:35


    剧情简介:德都蒙古人,意思是高原上的蒙古人。自十六世纪起,就驻牧在青藏高原昆仑山脚下。56岁的德都蒙古人东方,从小在马背上长大,一家人沿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依昆仑山而居。 夏天赶马群上山,冬天赶羊群上山。东方一心想养几匹好马,繁衍壮大自己的马群,不过和其他牲畜相比,养马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不好。就要大学毕业的儿子放暑假回家,东方第一次把马群赶上昆仑山的重任交给他。不过在昆仑山上,东方发现了牧场环境的变化,随之而来,一家人的生活将有什么样的改变? 导演阐述: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蒙古人,被称为德都蒙古,意为上蒙古。另一种意思是指离佛之圣地最近的蒙古人。几百年来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为青藏高原的历史增添了一抹光辉与神奇。同时,他们也积极成为筑造青藏高原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变迁,在这片土地上的蒙古人由于各种原因而越来越少,但她独特的“孤岛”式的蒙古文化却很好的保存了古代蒙古人的生活方式,这也使得德都蒙古人具有自己特色鲜明的蒙古文化。《万物生昆仑》这部纪录片真实记录了他们延续几个世纪的游牧生活,展现了他们独有民族气息。 本系列共7集: 1.台吉纳蒙古三部曲系列纪录片①...

    Claim Lens Talk:创作者说

    In order to claim this podcast we'll send an email to with a verification link. Simply click the link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edit tags, request a refresh, and other features to take control of your podcast page!

    Claim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