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金鐘美聲閻大衛,每天伴您線上聽靈修~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當基督在我們生命中居首位,我們就能經歷許多從祂而來的賜福,包括:平靜的心:當我們轉向主、默想祂的話語,祂必會引領我們「在可安歇的水邊」,讓我們的心靈得著真正的安息(詩篇23:2)。心靈與思想安靜下來了,我們就容易聽見神對我們說話。剛強的信心:研讀聖經會擴展我們對神的認識,並給我們洞察力和方向。當我們跟隨祂的引導,看見祂如何為我們作工時,我們的信心就會成長。清潔的心:聖經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清楚自己真實的光景,指出需要改變的地方。我們若認自己罪,祂應許必赦免我們的過犯,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壹書1:9)。做好預備的心:無論未來是歡樂,還是艱難,神都會預備我們去面對。透過聖靈的工作,祂預備我們迎接生活中各樣的挑戰(彼得後書1:3)。 保羅的一生,就是讓耶穌居首位的最佳典範,基督成為他生命的主(加拉太書2:20),即使遭遇患難,依然活出喜樂,並得著力量面對一切困境與挑戰。當我們願意像他一樣,將與主的關係放在首要的位置,這些屬天的祝福,同樣也會臨到我們身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在禱告方面,常常重新審視我們的心,這的確是明智之舉。看看耶穌是如何以身作則,教導我們要分別時間親近天父。獨處耶穌常常受群眾包圍,但祂知道祂需要安靜獨處,所以會刻意隱退避開人群,甚至離開門徒,為了要單獨跟父神說話。持守與神獨處的時間無論生活中發生了什麼,耶穌都會刻意保留一段時間,好讓祂在靈裡可以得著安息、專心仰望天父,讓身心靈重新得力。安息什麼是安息?詩篇46篇10節呼籲我們要安靜:「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要持續保有這種內在平安,必須定期停下手中的工作,單單讓心靈感受聖靈的同在。今天的經文,大衛形容就像「斷奶的孩子」,在母親懷裡平靜安穩,完全地滿足。 如果你看這樣的平靜安穩是不可少的,一定會在信仰的路上得著極大益處。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如果能把心安靜下來,會發現你真的非常需要主同在的平安,那是無價之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以弗所書五章二十節告訴我們:「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當生活都很順利的時候,要常常感謝神似乎並不難。但是一旦遇到令人痛苦的事情,要表達感恩就沒那麼容易了。 在今天的經文,作者使徒保羅深知,在基督裡的豐盛,足以超越世上的一切痛苦。保羅所視為寶貴的賜福,是信靠主的人都可以從神領受的。 首先,這位獨一的真神邀請我們與祂建立個人的關係。祂是全知、全能、無所不在的神,也是萬物的主宰。第二,造我們的主無條件地愛我們,而且永遠愛我們。第三,祂差祂的愛子來拯救我們,好讓我們能與祂共度永恆。因此,當我們信靠耶穌,就得著釋放,脫離死亡的恐懼。 神賜福不只這些,信靠神的人,就蒙神接納他們成為兒女,並受聖靈的印記。(以弗所書4章30節)祂應許照祂榮耀的豐富,供應我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立比書4章19節)並賜下祂的話語和內住的聖靈引導我們。 難怪保羅會如此感恩,回顧一下你所列的蒙福清單,想一想,還有哪些事配得感恩。當你這麼做時,就明白保羅所蒙受的福也是屬於你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覺得怎樣才算富足?銀行裡有一大筆存款?還是車庫裡停著名車?你也許不會大聲說:「沒錯,就是這樣!」但你的生活方式是否也反應了這樣的價值觀?遺憾的是,很多基督徒被世界的標準所超越,認為富足就是擁有豐厚的財產。 不論你富裕或是貧窮,都可能會有這種觀念。有錢人通常會把金錢當作成功的指標;對窮人來說,則認為金錢是萬能,只要有錢,人生就會舒適和滿足。貪婪同樣困擾著富人和窮人。 許多基督徒沒有意識到:只要在基督裡就是富足的。沒錯,你可能還是有帳單要繳,但只要信靠耶穌,你就可以大膽宣告:神已經把最豐盛的福分傾倒在我身上(以弗所書2章4-7節)。 今天的經文說,神已經把各樣屬靈的福氣賜給我們(第3節)。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句話的動詞是什麼時態?作者用的是完成式:「已經賜給」,意思就是這些祝福早就已經賜給你了。而且神不是零零星星地給一點點,而是極其慷慨地傾倒在我們身上。 不要只看你銀行存款的數字,不妨安靜禱告,把你所擁有的祝福一一列出來。緊接著,我們就能進一步發現神賞賜給我們最精選的禮物。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當我們信靠神,就可以百分百地相信祂會供應我們一切所需,以下是從主而來幾個寶貴的賜福:蒙赦免信靠耶穌,你的罪就得潔淨,不只過去的罪,包括你現在的罪和將來的罪(以弗所書1章7節),都被洗淨。得自由基督信仰讓我們從依靠行為稱義的捆綁中得釋放,也就是我們不用憑靠自己的努力贏得神的喜悅。祂用無條件的愛愛我們,並且藉著祂的兒子成全了救恩。我們所當行的,就是接受這滿是恩典愛的禮物(約翰福音8章36節)。與主聯合我們所敬拜的不是遙不可及的神,而是滿有慈愛的天父,祂知道我們生命中的大小事。聖經說我們已經「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以弗所書1章13節),也就是我們永遠與天父聯合。承受永生你若已經在神裡面受了印記,就永遠屬於祂。祂將你緊緊握在手中,沒有人能把你從祂手中奪去(約翰福音10章28-29節)。 神賜下許多美善的事物讓我們享受,但我們不能把安全感建立在這上面。今天就向祂獻上感謝,祂過去供應你,將來也必繼續看顧你。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小孩子在主日學會認識一個真理,那就是神是良善的。這幾個字看似簡單,卻隱藏著神極為奇妙又深奧的屬性。神是完全的神,也是聖潔的神,換句話說,祂是一切公義的標準。父神的良善會透過祂的行動顯明出來,所以祂的一切作為都是正直良善的,因為祂不會違背自己的本性。 神是不改變的神(瑪拉基書3章6節),神對待我們的方式,不會因為我們的行為而有所改變,決定因素是在於祂的屬性。當我們悖逆,破壞了與天父的關係,慈愛的天父會管教(希伯來書12章6節),目的是為了恢復我們與祂的關係。 從很多方面都可以看見主的美善,祂是創造我們的主,我們每個呼吸都是祂所賞賜的;祂是慈愛的牧人,祂看顧我們、供應我們一切所需。而祂的美善最極致的表現,就是十字架,祂甘願背負我們的罪,讓我們可以恢復與祂的關係。 我們信心的基礎就是相信神是良善的神,這真理使我們在順境中有喜樂,在逆境中堅定相信。即使不明白神的作為,也依然能信靠祂,知道祂是美善的神。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有些人一直被困在罪疚感裡,好像走進死胡同,怎麼也出不來。原因各有不同,有人是因為還持續活在罪中,但也有人卻一直感到羞愧,被錯誤的罪疚感折磨。無論罪疚感的根源是什麼,得勝的方法其實都一樣。 首先,要知道救主已經把我們的羞愧帶到十字架上(希伯來書12章2節)。我們不可能為自己贖罪,唯有耶穌能償還我們的罪債。但我們還是必須找出罪疚感的來源,然後帶到神的面前。也就是,不管我們做了什麼,如果在神眼中那是罪,我們就必須認同神的看法。換句話說,就是承認自己犯了罪。第二步是悔改,轉離錯誤的方向,走上神所喜悅的道路。 用這樣的方式處理罪疚感,我們心裡就會湧出平安和喜樂,取代羞愧的重擔。更美好的是,我們還可以得著智慧去幫助人,也就是坦然分享過去所犯的錯,讓身邊的人從中看見主的恩典與作為。藉由我們的見證,神就能觸摸到那些需要得釋放的人。 戰勝罪疚感,是不容繼續拖延的戰役。轉向主,求主幫助你面對罪疚的根源,是時候邁開大步,走向神所賜的喜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因為做了違背良心的事而感到內疚,這就是罪疚感,會有這種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是無緣無故長期活在悔恨之中,那就不正常了。神設計罪疚感是為了要提醒,我們已經犯罪,必須悔改。但撒但會扭曲這些情緒,把我們囚禁在罪疚感裡面。這就是為什麼長期活在羞愧當中的人,會對神的愛感到不確定。 正確的罪疚感,是神用來催促我們悔改的工具,是我們幫助回歸正路的指引,是禮物。但魔鬼卻製造錯誤的罪疚感,讓我們對那些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事感到自責。這種不健康的罪疚感,在律法主義的教會或生活中很常見,一些思想或行為被貼上「錯誤」的標籤,導致人們因為做或想一些事而感到羞愧。 自我定罪會阻礙我們與耶穌的關係,無法嚐到與主同行的滿足感。那些被囚禁在罪疚感裡面的人,無法享受主的平安,反而因為害怕被主拒絕,拼命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而且總覺得神的懲罰隨時會臨到,因而無法真正信靠神。 耶穌來不是要定我們的罪(羅馬書8章1節),祂恢復我們的生命,使我們因信稱義,得以坦然無懼站在神面前,脫離罪疚,這是耶穌最大的渴望,就是除去你一切的羞愧,今天就將一切都交給耶穌,祂必使你得自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基督徒在教會裡和教會外的表現如果不一致,會大大影響人們對福音的看法。我們的信仰應該展現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職場。 外在的行為會反映我們內在的信仰,如果宣稱我們是基督徒,那些同事、上司、下屬,就會把我們的態度和行為,與耶穌畫上等號。你的同事是否能從你的工作表現看到神的美好? 我們來看聖經是怎麼說的,首先,就像今天經文所說的,我們應該把自己視為僕人,並把他人的益處放在自己的需要之上。接著就是要意識到,我們真正的老闆是主基督,要誠實努力地工作,知道所有賞賜都是從祂來的(歌羅西書3章23節)。此外,因為世上一切的權柄都是神所設立的(羅馬書13章1節),因此,除非上司要我們做的是違背聖經真理的事,否則就要甘心順服。最後一點,要知道我們的同事、上司和老闆,在造物主眼中都是有價值的,都應得到尊重(約翰壹書4章7-8節)。 即使工作很辛苦,同事不好相處,我們都要像是為主做的。也就是我們要有喜樂的心和僕人的態度,勤奮做工,尊重他人。想像一下,如果所有基督徒都有這樣的工作態度,職場將是多麼美好的地方!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一般人不認為自己需要什麼太大的改變,很多人承認自己某些方面需要稍微「調整」,他們通常還會補充說明:「但基本上我是個好人。」然而事實上,天父不接受人類「還可以」的標準,祂要給我們更好的。神想要看到的是,我們這些信靠祂的人,完全降服於基督的樣式。因此,祂會著手進行翻修的工程,把現在的我們,改變成祂兒子的形像(哥林多前書15章49節)。神重新塑造我們的工作中,一個必要的步驟,就是除掉我們生命中一切不合神心意的方面。這個過程往往令人很不舒服,但這絕對是值得的。神針對那些不榮耀祂的習慣、態度和關係。祂透過環境催促我們關注這些方面,好讓我們將這一切交託給祂。 也就是說,我們的意志要願意接受神的改變。在轉化我們的過程中,祂工具磨塑的痛苦,可能暫時遮蔽祂設計的美善。但對主來說,沒有什麼比一個委身、無論如何都順服的跟隨者更榮美的了。降服於祂,讓祂將你重新塑造成祂心目中的兒子或女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耶穌教導門徒如何禱告之後,提醒他們不要讓「不饒恕」停留在心裡。祂說,如果我們不饒恕人,天父也不饒恕我們。但是千萬不要誤解耶穌的意思,不原諒他人,並不會因此失去救恩,卻是我們破壞了與神的團契,因為不悔改的心態攔阻我們常常認罪、轉離惡行。 饒恕更多是意志的行為,而不是心靈的行為。我們往往不想憐憫那些錯待我們的人,但主卻呼召我們要饒恕(馬太福音5章38-40節)。懷恨在心,久而久之會變成沉重的負擔。雖然要饒恕實在很難,但主耶穌知道,饒恕對我們才是最好的。支取祂所賜的憐憫,並祈求祂幫助你放下怒氣和怨恨。當你決定倚靠主的恩典向前行,也養成習慣,常常為傷害你的人禱告。如果神感動你,也可以主動為你的錯誤的態度或行為,尋求對方的原諒。 苦毒的心與我們在基督裡的新身分,是不相稱的。這是為什麼聖經一再強調饒恕。放下重擔吧,耶穌應許,我們若信祂、遵守祂的道,就必得著自由(約翰福音8章31-32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得勝,是神對每個基督徒的心意,但有時候,我們卻發現自己不斷落入同樣的罪。我們真心想要做對的事,但為何還是一直失敗? 第一個原因是「不完全的悔改」。有時候,我們會為罪哀傷、難過或感到羞愧,卻沒有真實的悔改。悔改不是流淚或自責,而是改變對罪的看法,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罪,也就是用神的眼光。如此,我們的心就會轉離罪,不再持續犯錯(箴言28章13節)。 第二個原因是,不夠認識我們在基督裡的身分。我們是神的兒女,基督住在我們裡面。我們若明白這個真理,就了解罪並不適合我們的身分,我們不再為自己的過犯找藉口。當我們對自己的屬靈身分,有正確且合乎聖經的認知,我們才能真實的悔改。 當我們把這兩個真理放在一起時,就締造強而有力,對抗試探的工具。天父渴望我們得勝,記住耶穌基督是我們生命的源頭,倚靠祂,我們就能得勝有餘。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大多數的人,生活中都會有感到孤單寂寞的時候。然而我們信靠主的人永遠不會孤獨,因為神已經賜下聖靈陪伴我們,祂永遠不會離棄我們。 沒有人能保證永遠陪在我們身邊,因為時間、距離,甚至死亡,都會使人分離。但感謝神,耶穌差聖靈來住在我們裡面,並且照祂所應許的,總不撇下我們,也不丟棄我們(希伯來書13章5節)。 人類原本就不是要獨自生活的,按照神的設計,當我們得救,聖靈就住在我們裡面,那一刻,我們的生命才算完整。不過,有時候我們可能會故意忽視聖靈。譬如,有些人堅持按照自己的方式過基督徒生活,有些人則認為讀經和默想神的話不是很重要,可有可無。這樣的人會常常感到不滿足,因為心裡的平安總是稍縱即逝,反而是孤單會像個長住在心裡的老朋友,揮之不去。 聖靈是我們的「保惠師」,意思就是「與我們同行的伴侶」。如果我們與祂保持距離,我們就與祂疏遠,就是與天父保持距離。然而,若我們願意邀請聖靈帶領我們,敞開心明白神的計畫,祂會用超乎想像的方式,扶持、鼓勵我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經文中的法則要如何應用在生活裡?這方面很多人的觀念並不正確。一般認為,應用聖經的原則只要三個步驟:「聽見」、「相信」,然後「應用」,但事實上沒那麼簡單。除了這三個步驟,還要「探索」和「發現」,才能真正付諸行動。 所謂的「探索」,就是要研讀經文,了解上下文,明白這段經文對你有什麼意義,以及教導我們認識神的哪一個屬性。此外還要思考,這段經文和聖經其他的教導有什麼關聯。深入查考神的話,我們的心思意念會變得柔軟,真理的種子能在我們裡面扎根。 當我們繼續深入探索經文,當新的感動從字裡行間跳出來,我們會感到這段經文無比真實,會發現神法則運作的原理,也會知道該如何應用在生活裡。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神豐富的真理就成為我們自己的,越多將真理存在心裡,就越能由內而外地影響我們。 基督徒如果說不出神在他生命中的作為,很可能是因為他未能將聖經的教導活出來。光是「聽見」和「相信」,真理還不能成為自己的(雅各書1章22-25節)。惟有親自探索,發現真理與你生命的連結,並應用這概念讓神使它發揮作用,這個原則就是你的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老爺爺買了新玩具,要送給小孫子。他稍微看了一下說明書,就把它丟到一邊,開始自己動手組裝。但不知道為什麼,玩具總是裝不好。幾個小時過去,他實在很受挫,只好再次打開說明書,照著上面的指示一步步來。很快地,他就把玩具組裝好了,小孫子也開心地玩了起來。 其實老爺爺知道,玩具製造商提供了正確的組裝方法,只不過他以為自己可以完成。很多人也是這樣看待聖經,沒有把神的話當作生活的操作手冊,只有在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的時候,才會打開聖經,稍微翻一下。 聖經教導我們認識神,知道祂是一位什麼樣的神、祂有什麼想法、什麼是祂做事的法則。認識神的法則,能幫助我們做出明智的決定,使祂得榮耀。聖經也是神給我們的人生指南(提摩太後書3章16-17節)。今天的經文告訴我們,我們若想要討神喜悅,就必須在凡事上遵行聖經的原則(9-10節),而想要活出聖經的原則,唯一的方法就是閱讀聖經、研讀聖經、默想聖經。 神的話是無價至寶,聖經隱藏豐富的寶藏,許許多多的故事,都教導我們如何事奉主,在凡事上尊崇祂。聖經的教導,引導我們活出合神心意且有意義的人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能夠對彼此負責的關係是美好的關係,能擁有這樣的關係是人生莫大的祝福。聖經中有許多美好的榜樣:耶穌向父神負責(約翰福音8章28-29節)、教會順服基督(以弗所書5章24節),保羅也覺得應該要向安提阿教會交代(使徒行傳14章27節)。當我們有人可以分享失敗、軟弱、成功和渴望時,我們會在幾個方面受益。 首先,互相問責能幫助我們培養責任感。此外還能激勵我們作個誠實正直的人,不致於做錯誤的決定。此外,常常自我檢視,就會要求自己誠實、謙卑。 問責夥伴能清楚看見我們的軟弱,因此能提出勸告、鼓勵,或是出於愛心的提醒。我們希望生活中找到這樣的夥伴,但這樣的人必須是聖靈充滿,能夠給我們敬虔的建言。同時,我們也希望他能照我們的本相愛我們、接納我們,並且勇敢面質的人。 這樣的人要去哪裡找?也許就在教會裡,或者是你的朋友當中。今天就開始禱告,求神賜給你一位能夠對彼此問責的好夥伴,也求神幫助你成為別人這樣的夥伴。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我們看了以利亞多麼勇敢地挑戰巴力的先知,而今天的經文則是聚焦在約沙法王身上,他得知大軍來襲,就尋求神的引導與力量,並呼籲全國百姓一同尋求神。他們的榜樣教導我們,大有能力禱告,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倚靠神以色列百姓的禱告流露對主耶和華極深的倚賴。他們知道靠自己無法得勝,因此求神親自介入。專注於神的計畫即使承受極大壓力,甚至面臨失去性命的危險,以利亞仍堅持照著神的方式行事(列王紀上19章1-2節)。約沙法號召全國百姓禁食禱告,同心尋求主的心意。以利亞和約沙法都是向神尋求對策,也都有明確的目標,最後才得以成功克服艱難。動機純正兩位領袖的意念都是以神為中心,也都是以完成神的旨意為目標。相信神的信實兩個人都毫不猶豫地在眾人面前祈求神幫助,以利亞求神考驗450個巴力先知;約沙法則是吩咐以色列全國上下同心禱告。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禱告似乎沒什麼果效,求神幫助你效法以利亞和約沙法的榜樣,並且預備好看見神的回應。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神給我們每個人特權,可以為一切所需要向祂求。更可貴的是,祂應許必定回應我們的祈求。此外,神也鼓勵我們為別人代求。聖經說:「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5章16節) 若希望禱告大有功效,首先,我們必須接受神預備的救恩。得救以前,我們是不義的,在神的審判之下。然而,因信靠耶穌,我們成為新造的人,成為聖潔。 第二,我們的禱告必須符合祂的旨意。 我們看以利亞的例子,耶和華吩咐以利亞去擊敗並羞辱邪惡的亞哈王和四百五十位巴力先知。這是一場屬靈爭戰,要證明究竟誰才是真神:是巴力?還是以色列的神? 以利亞手上的武器,就是他明白天父的計畫,以及屬神的先知禱告所擁有的權柄。他在敵人面前,公開地求耶和華顯明祂自己,這樣的禱告完全符合神的心意(出埃及記7章5節;列王紀上18章37節)。百姓看到神回應以利亞的禱告,就大聲說:「耶和華是神!」(39節) 你是神的兒女嗎?如果是,只要你的祈求合乎神旨意,你的禱告就充滿屬天的能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身心疲憊,往往是因為行程太滿、責任太多。但天父不希望我們過這樣的生活。祂為跟隨祂的人所預備的,是截然不同的生活,並且應許要使他們重新得力。 等候耶和華的人,必得著祂超自然的活力。聖經甚至說,這種活力比年輕人的體力和耐力更勝一籌(以賽亞書40章29-30節),我們可能會認為,要得著這樣的力量,可能得加快腳步,跑快一點。但事實恰恰相反。神要我們放慢腳步,更多仰望祂、尋求祂的指引,禱告祈求祂賞賜力量完成祂要我們做的事。順服神的人,神在他裡面和透過他所要成就的,絕對不是人的邏輯所能理解的。神的靈宛如強勁又清新的風,能使我們如鷹展翅上騰(詩篇103篇5節)。 下一次當你感到精疲力盡,建議你花一些時間將目光轉向主。然後問自己:你是與主同行,還是已經跑在祂的前面?讓你的步伐與祂對齊,祂要你休息你就安靜,這樣,你就能領受祂要賜給你的活力,因為神樂意賜力量給行在祂旨意中的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決定都像站在十字路口,我們必須選擇要往哪個方向。我們若不尋求耶穌的帶領,一股腦兒地往前衝,最後走上的道路,很可能帶來後悔與痛苦(馬太福音7章13-14節)。雖然主非常樂意為我們指引方向,但祂的時間和方式,往往和我們期望的不同。 有時候,祂很希望我們能定睛在祂的身上。凡事順利的時候,我們可能不會想到神;反而,不確定的情況,會像磁鐵一樣,把我們吸回到祂面前。當我們的腳步與神對齊,順服聖靈而行,我們的耳朵就能聽見祂的聲音。 我們的等候期,其實就是神的預備期,祂可能正在協調諸事與祂的旨意配合。有時候,祂必須先在我們裡面動工,我們才能承擔祂未來的計劃。等候能使我們的靈命更加堅固,若是神每次都立刻指明方向,我們就沒有機會操練信心。 倘若你不能耐心等候,跑在神的前面,很可能會偏離祂的旨意,錯過祂的祝福。但如果你願意等候,直到祂清楚指引方向,就能滿有確信行在祂的平安中。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在聽一個人說話時,會從哪些方面判斷他說的話究竟是真是假?通常,我們會根據對方的經歷來評估他所說的話,如果覺得他的某些觀念或想法太浮誇,就會直接忽略。因此,聽到保羅在談論神的恩典夠用時,我們可能會想:「他有資格說這些嗎?」然而,從聖經的記載和使徒保羅的人生,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他絕對有資格。」 保羅曾經在他的見證裡,提到他遭遇過許多艱難(哥林多後書11章22-28節)。他下監牢、受鞭打、遭威脅、被石頭打、遇海中的危險、盜賊的危險。不僅如此,還有一根「刺」,加在他的肉體上(12章7-8節)。你可能會認為,保羅是神的僕人,神理所當然會保守他身體健康。但事實上,當保羅求神拿走他身上的刺,神給的答案並不是醫治,而是:「我的恩典夠你用的」(第9節)。 主藉此教導保羅,在神的手中,我們的軟弱更能顯出祂的大能。唯有倚靠神的大能,我們才能成就不可能的事。或許你身上的那根「刺」令你痛苦不堪,不妨求問神,祂要透過你的軟弱成就什麼。或許神就是要透過這軟弱,向世人彰顯祂的大能。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當人生遇到困難時,你的態度是什麼?我們可能會急於想要脫離痛苦,但這不是神所要的,天父要祂的兒女即使苦難沒有立刻停止,仍然堅心倚靠祂。 這一點可能讓許多初信的基督徒很難接受,他們發現,信了耶穌還是會遇到苦難,覺得難以置信!但如果以為,信耶穌就能過一帆風順的人生,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耶穌說,在世上我們會有苦難(約翰福音16章33節)。 雅各書一章2節教導我們,各樣的試煉都要「以為大喜樂」。這句話或許會令人百思不解,但如果我們能用神的眼光看待苦難,把它當作生命成長的機會,就能理解為何雅各會這麼說。當我們用智慧面對試煉,用敬虔的毅力忍受苦難,必會發現其中隱藏著許多意想不到的祝福。 等到苦難結束,我們必能親眼見神,並得著生命的冠冕(第12節)。這榮耀的結果不是短暫的,而是永恆、完全、不朽壞的。你希望在屬靈上得勝,得到主的稱讚嗎?就要堅持到底,穿越艱難,發現試煉背後神美好的心意。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對許多基督徒來說,星期天早晨常常是這個樣子:前一天晚上太晚睡,星期天早上睡過頭,急忙跳下床,匆忙洗個澡,把家裡每個人都叫起來,放寵物到外面,匆匆吃完早餐,把家人趕上車,猛踩油門飛快抵達教會,三步併兩步衝進會堂,隨便找個位子坐下來,打開詩歌本,唱幾首詩歌,聽一篇講道,然後離開教會回家午睡。 會不會覺得很熟悉?不過這個場景好像有哪裡不太對:敬拜在哪裡?這一家人的確參加崇拜,只不過把讚美和讀經,當作活動的一部分。他們沒有機會與神相遇,因為他們在潛意識裡,把敬拜時間視為一種干擾,擾亂了他們禮拜天的計畫。對他們來說,敬拜神並不是最重要的。 詩篇100篇4節告訴我們:「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讚美進入祂的院。」這是你禮拜天敬拜的寫照嗎?週末即將到來,這個主日不要再匆匆忙忙去敬拜神。想想你可以如何事先安排,預備好心,與家人一同來朝見這位君王。記住,敬拜不該是你必須做的事,而是你歡喜享受的事(詩篇122篇1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能夠與主建立親密的關係絕非偶然,那是持續、刻意尋求祂的結果。參加週末一場振奮人心的特會,偶爾讀一、兩章聖經,或是心血來潮才禱告兩句,這樣是不可能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尋求神是一生的承諾,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然而,有太多信徒滿足於膚淺而表面與主的關係。他們尋求神,可能期望脫離痛苦,得著安慰,或者是為了其他需要來到神面前,但卻不願意擺上時間安靜禱告,不願意透過禱告和讀聖經來認識祂。但事實上,對基督徒來說,生命中最該追求的就是與神建立關係。(參見詩篇27章4節)放棄這樣大的賞賜,肯定是莫大的損失。 神不需要你給祂什麼,但祂渴望你愛祂、與祂親密團契。問自己,這是你想要的嗎?如果是,你願意立定心志追求祂嗎?尋求主絕對不能匆匆忙忙、隨隨便便(詩篇63章1節)。你必須擺上時間、精力,但所得的回報,絕對值得你付出一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今天這篇靈修的標題,感覺很像是一本自助書籍,告訴你,只要照著十個簡單步驟,就能擁有舒適、富足的生活。 但如果仔細想想現代社會對「美好人生」的定義,會發現和神的定義很不一樣。神告訴我們:唯有尋求祂,才能得著真正美好的人生。當我們把神放在生命中的首位,就能經歷祂所賜的福:深切愛的關係真心尋求神的人,一定會越來越認識祂,並且經歷與祂合一的美好。滿足唯有神能填滿人心靈的那個空缺,祂的同在能帶來無比的滿足,相較之下,世上的一切享樂與追求,都黯然失色。喜樂尋求神所帶來的喜樂,是任何人事物都奪不走的,因為那是與基督相交得著的喜樂。幫助神的恩手會臨到那些尋求祂的人,祂樂意幫助,樂意供應他們一切需要。 你是否正在經歷這些美善的事?還是你的心已經被屬世的追求佔據了?你的心思意念會反映你的優先次序。如果你常常一整天都不會想到神,那你就不是真心尋求祂。因為如果神是你生命的喜樂所在,你不可能不想到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假設你參加馬拉松比賽,有位選手自行決定要跑的路線。他和大家一樣,成功跑完26.2英里的距離,回到主辦單位設立的終點,但他選的是一條坡度比較小、對手也比較少的路線。在他看來,這個計畫非常完美。可是,當他跑到終點時,卻沒有獎牌或彩帶在等著他。 這樣做當然很傻,然而,當我們選擇自己人生的道路,而不是奔跑神為我們設定的路程時,也會掉進同樣的陷阱(參見希伯來書12章1節)。唯有順服神的旨意,我們才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一旦要我們回到舊有的習慣,或是憑自己的智慧做決定,就會偏離神的路。 基督徒無論選擇按照神的方式,還是自己的方式奔跑,最後都會抵達某個終點,但不會是同一個終點。沒有人會希望,在跑完全程之後,才赫然發現自己並沒有跑在神所安排的路線上,沒有完成神看為真正有價值的事。唯有倚靠聖靈的大能為主所做的,才是真正持久且是有價值的(哥林多前書3章11-15節)。 感謝神,無論我們偏離主的路線有多遠,聖靈仍然會與我們同在。祂會提醒我們哪條路才是對的,並且賜下力量,幫助我們重新回到對的道路上,並且堅持到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大多數的人會覺得,能夠領導一個國家或民族是無上的光榮。約書亞想必也是這麼認為,不過他顯然也知道,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和責任,但他決心無論如何都要順服神。 希伯來人應該很難相處,他們抱怨水、食物、安全,以及各樣的規定,還質疑摩西的領袖資格,甚至悖逆神。但這時候,那個他們曾經威脅要用石頭打死的約書亞(民數記14章10節),卻準備要帶領他們前往新的家園。這確實是相當艱鉅的的任務,沒有神的幫助,不可能順利完成。 雖然如此,約書亞還是憑藉著勇氣、膽識和決心,承擔起領導的重任。他堅定信靠那位從未讓他們失望的主。他完全相信,神會再次信守承諾,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 無論你面臨如何的挑戰,神會幫助你,用平靜的心勇敢面對,並且得勝有餘。約書亞能夠有這麼大的勇氣,是因那些年他近距離見證神的信實。無論你信主已經五十年,還是只有短短五分鐘,你都可以擁有像他一樣的信心。聖經應許,主能夠滿足你的需要,並保守你的靈直到回天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我們探討了信靠神和等候神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再來看另外三項必要的條件: 1.默想 如果我們想要明白神的心意,就必須默想祂的話語(詩篇119篇27節)。要明白神的心意,不必刻意挑選那些所謂「正確的」經文,因為神能夠藉著聖經的任何部份的話語來引導我們。我們的責任是持續讀聖經,追求屬神的智慧。 2.聆聽 我們必須學習認得聖靈的感動,當我們研讀經文的時候,聖靈會解釋其中的含意,讓我們明白神如何指示我們。或者祂會讓我們想起一段讀過的經文,向我們顯明可以如何應用在我們的處境中(約翰福音14章26節)。 3.行動 順服的最後一個步驟就是,即使前面的道路不明朗,仍然要繼續往前。亞伯拉罕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耶和華只吩咐他要離開家鄉,並沒有明確告訴他目的地。 很快的,新的一週即將開始,讓我們思想順服對信心生活的重要性。然後求問神,祂希望你從哪一方面開始努力:信靠、等候、默想、聆聽,還是與祂同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順服」是件有趣的事,父母都期待兒女能聽話順服。我們都認同,要成功管理軍隊這樣的組織,服從是絕對必要的。但說實話,沒有人真心喜歡將自己的意願交給另一個人,畢竟,他們可能讓我們失望。然而,感謝神,祂從不會令我們失望,順服祂永遠是最明智的選擇。 學習順服包含:信任順服的基礎就是信心,大多數的叛逆都源於缺少信任。這表示我們必須相信神所說的一切,並接受祂的計劃、方法和時間安排。順從祂的命令表明我們對天父的愛(約翰福音14章15節),更何況神非常樂意賜福給遵行祂旨意的人。等候面對不知如何是好的難題,我們往往會憑自己的理解採取行動,然後期待神祝福,但這是不合聖經的作法,神賜聖靈作我們的教師,因為祂渴望我們能明白祂的心意,以及祂在我們身上的旨意。因此,我們必須相信並等候,直到心裡十分確定。 神為我們負完全的責任,祂指引我們人生的方向,祂樂意向我們顯明前面的道路。但我們必須來到祂面前,全心信靠祂,並願意等候祂下一步的帶領。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神就是愛」這句話我們可能都聽過,但真正了解它的含意嗎?約翰福音三章16節告訴我們:天父因為深愛我們,差祂的兒子道成肉身來到世上,並在十字架上捨命拯救我們,這絕非膚淺的愛。 然而,有些人懷疑,耶穌真的有必要這樣犧牲嗎?他們認為,神絕對有辦法想出別的方法來拯救人類,畢竟祂是神,沒有什麼事能難倒祂。他們會這樣說,是因為沒有考慮神兩個不改變的屬性。 首先,神的本質是聖潔的,這表示祂不會對罪惡視而不見。再者,祂是公義的。因此,所有的罪,毫無例外,都必須接受處置(羅馬書六章23節)。我們都虧缺了神完全的聖潔(羅馬書三章23節)。然而,我們的天父,渴望我們與祂建立永恆的關係,所以預備了解方,差遣祂的兒子耶穌來到世上,成為人的樣式,然後死在十字架上。這是「愛」最極致的表現。就像約翰壹書四章10節所說的:「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祂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 請問你是否已經接受神白白賞賜的救恩?你決定如何回應祂奇妙的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讓我們好好來思想今天的經文:「神能照着運行在我們心裏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第20節)多麼奇妙的話語,述說我們的主有能力在我們心裡動工。但我們常常只想著要祂為我們做什麼,我們希望祂改變環境、修復關係,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然而,神邀請我們有更寬廣的眼光、更大格局的禱告,因為祂要改變的是我們這個人! 聖靈有足夠的能力,從裡到外改變一個人的生命,但這種轉變,常常是個緩慢的過程。屬靈的果子需要時間才能長大成熟。因此,我們需要耐心和信心,相信即使目前還看不到結果,但神沒有停止在我們心裡動工。 神在你身上有美好的計畫,而且祂不斷地作工來成就這個計畫。祂終極的目的,是使我們越來越像祂兒子耶穌(羅馬書8章29節)。為了這個目的,祂有時候會讓我們經歷掙扎和心痛。雖然我們無法理解理,但神清楚知道祂在做什麼。 你希望神在你裡面做什麼工作?讀聖經時,特別留意神看為寶貴的品格,並求神讓這些品格成形在你的身上。緊緊抓住祂奇妙的應許,祂要成就的,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之前我們談到,因耶穌的犧牲,我們已經從罪咎中得釋放。但有時候,我們心裡還是感到羞愧,今天我們就來深入了解罪咎感。 罪咎感分成兩種:一種是合乎聖經的,另一種是錯誤的。合乎聖經的罪咎感,是源於違背神話語而產生的,這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事實,我們確實犯了罪,需要悔改。錯誤的罪咎感,是指我們已經向神認罪悔改,卻還是感到內疚,這種感覺不合真理,也沒有聖經根據。神已經赦免了我們(詩篇103篇12節),我們沒有必要繼續活在羞愧當中。 人會陷入錯誤的罪咎感,往往有一些原因。譬如律法主義的教導,把信仰變成一連串永遠達不到的規條。或是他人的貶低或輕視,讓我們內心充滿自我否定。還有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完美主義,當我們對自己有過高的期待,就會落入深深的自我定罪。罪咎感會讓我們懷疑神的愛與救恩,陷入恐懼與不安,失去享受生命的能力,也可能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然而,我們的天父,不願見到祂的兒女活在這樣的綑綁當中(羅馬書8章1節)。如果你現在仍然常常感到羞愧,不妨禱告求神幫助你看見背後真正的原因。然後勇敢宣告:你是尊貴的,是按著神的形像受造的,是蒙祂救贖的,是宇宙的創造主所寶愛的,你已經得蒙赦免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罪疚感可以定義為,明知是錯的事,卻還是執意去做,心靈因此產生的不安與焦慮。這種情緒,可以一路追溯到伊甸園。亞當和夏娃嚐了禁果之後,他們意識到自己是赤身露體,而感到羞愧,甚至躲藏起來不敢見神的面(創世記3章10節)。 古代以色列,人們藉著獻祭,犠牲動物的性命,為自己的過錯「付上贖價」,來免去心中的罪咎感。如今我們不再需要用如此殘酷的方式了,因為神已經為我們預備了更好的解方。神差祂的兒子耶穌來到世上,為我們的罪死,使我們得救贖,重新與祂建立關係。耶穌用祂的寶血為我們贖罪,並且從死裡復活,徹底戰勝罪惡與死亡!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犯了罪,與神隔絕(羅馬書3章23節)。然而,只要我們願意接受耶穌白白的救恩,將生命交在祂的手中,就可以脫離死亡與罪的綑綁,得著真正的自由。雖然我們還是會犯錯,畢竟我們是不完全的人,但慈愛的天父應許我們過犯得以赦免(以弗所書1章7節)。 耶穌的犧牲,不僅讓我們脫離羞愧與死亡,更應許我們永遠與神同在。儘管神應許赦免我們的罪,我們對救主耶穌的愛和感恩,應鞭策我們悔改、順服,並全心全意地事奉。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耶穌愛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約翰福音11章5節)。今天的經文記載,有一次祂和門徒去拜訪這一家人。接待賓客,本來就需要許多準備工作,但馬大忙進忙出的過程中,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親近耶穌。 但我們也不要太快責備她,身為跟隨耶穌的人,我們都知道應當讓祂在我們生命中居首位,也期望別人從我們的言語、行為和態度,看見基督活在我們裡面。然而,要真正活出這樣的生命,並不容易。 看到耶穌走進來,馬利亞立刻放下手邊的事,安靜地坐在祂腳前,專心聆聽祂的話,向祂學習;馬大則為了還要做的事情而分心,繼續忙碌工作。主耶穌肯定馬利亞的選擇,勉勵馬大要以妹妹為榜樣。事實上,姊妹倆都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主的愛,只是馬利亞的選擇,更貼近主的心。 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取代我們與主的關係,我們的品格與行為,也應該反映基督的樣式(以弗所書4章24節)。看到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馬大想要好好招待祂,卻不小心讓「服事」變得比「親近主」還要重要。但願我們在最忙碌的季節,也不忘停下腳步,到耶穌跟前聽祂說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遇到困難,朋友卻一個個離你而去,留下你獨自面對一切,讓你倍感痛苦。為什麼那些朋友沒有留下來?可能是覺得自己幫不上忙,或是不忍心看到你受苦,也可能是擔心被牽連。 你可能想知道該如何回應他們,聖經告訴我們,唯一恰當的態度就是饒恕。我們是蒙主赦免的人,沒有權利不原諒人。但請記住,饒恕並不要求你要繼續留在惡待你的環境。 使徒保羅是我們的好榜樣,他孤單地囚禁在羅馬監獄,沒有人前來幫助,他卻寫下:「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提摩太後書4章16節)或許保羅想起,當司提反被人用石頭打死時,也曾大聲呼喊說:「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使徒行傳7章60節)但更可能的是,保羅想到那最偉大的饒恕,基督的死和被釘在十字架上,祂對那些釘祂的人所展現的態度。祂禱告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章34節) 因為神毫無保留地赦免我們,赦免每一個願意轉向祂的人,我們也應當饒恕他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早上醒來,你第一個念頭是什麼?你會馬上想到今天要做的事,還是想到神?一天當中最重要、也是最能節省時間的方法,就是把時間用來親近天父。 但很多人總是忙到沒有時間可以給神,一睜開眼就忙東忙西,卻不曉得在忙些什麼,心裡很不滿足。即使有心想要跟隨主,卻由於沒有先停下來尋求祂的帶領,而不知道祂要帶領我往哪裡走(詩篇143篇8節)。我們若沒有天天與基督相交,就不可能與祂有親密的關係。 也許問題出在我們太會「盤算」了。我們認為,花時間讀經禱告會耽誤到其他重要的事情。但事實上,當我們停下腳步來尋求主耶穌的引導與智慧,我們所能完成的,絕對遠遠超過靠自己的力量所做的,因為祂會賜給我們智慧做正確的決定,加添我們力量與活力,更重要的是,祂讓我們的心靈有平安,不再為時間不夠而焦慮(腓立比書4章6節)。 不妨問問自己:「我是不是忙到沒有時間給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將錯過與基督建立親密關係的寶貴祝福。但只要你願意騰出時間給神,祂會以平安與喜樂充滿你,帶領你,賜給你智慧,使你有能力順服祂,幫助你行事更有效率,並用祂的愛來安慰你。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神的應許是極其寶貴的(彼得後書一章四節),這些應許,不只提醒我們神關心我們的生活,在患難中也帶給我們盼望和鼓勵。 但是在宣告神的應許之前,有三個方面是我們必須先自我檢視的,那就是:信心、順服和忍耐。首先,我們必須相信,耶穌是我們個人的救主。接著,我們要順服神。就像之前所提到的,若神的應許是附帶條件的,我們就必須有相對的行動與順服,才能領受那應許。最後,忍耐也是不可少的,神會按著祂的時間表成就祂的旨意,祂的計畫絕對是完美的。 有時候,神的應許似乎沒有成就,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就再仔細看那段經文,確認這應許是否適用於你。接著,檢視自己是否已經滿足了必要的條件。如果你仍然確信那是神給你的應許,就可以更深入地看你的請求:當這個應許成就時,神會得著榮耀嗎?這會幫助你的靈命成長嗎?這些進一步的問題,能協助我們支取神的應許。 聖靈會透過聖經建立我們的信心,提供順服所需的力量,並在我們裡面結出忍耐的果子。這些都是必要的品格,能幫助我們堅定仰望神,成就祂的應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聖經中神給了諸多的應許,但基督徒常常感到困惑,不知道哪些經文是我們可以支取,成為祂明確的應許。要判斷神的應許是否適合我們的處境,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思考: 第一,這個應許是否只限於某個特定的人或情境?還是適用於所有信徒?舉個例子,神曾經應許亞伯拉罕和撒拉必生一個兒子(創世記十八章10節),這個應許是他們專屬的。但是在希伯來書十三章5節,神說耶穌永遠與我們同在,這就是對所有基督徒的保證。 第二,我們所求的是「需要」,還是「想要」?「需要」是指神要在我們生命中完成祂的工作,必須具備的事物。「想要」則是指我們為了滿足自己而渴望得到的事物。 第三,在成就應許之前,神是否要求我們採取某些行動?箴言三章5到6節,就是有條件的應許:當我們專心信靠神,祂就會指引我們的道路。另一方面,耶穌承諾必定與祂的門徒同在,這應許則是無條件的;並不取決於我們做了什麼(馬太福音二十八章20節)。 當我們從這三個方面來看聖經,就能更清楚知道哪些應許適合於我們。而且別忘了,就像哥林多後書一章20節所說的:「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裡都是『是』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保羅經常談論恩典,所謂的恩典,就是神賜恩惠給不配得的人。這位使徒,親身體會基督所賜的自由。他形容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提摩太前書一章十五節),因為在悔改信主之前,他逼迫許多信耶穌的人。 當我們相信並接受基督為我們捨命,我們就與神和好,罪的權勢也被打破了。同時,聖靈來住在我們裡面,我們屬靈的生命也活過來了。我們被帶進一個新的屬靈家庭,從此我們的生命有了新的意義。聖經用幾個比喻來形容我們重生的經歷,譬如:換了一顆新的心(以西結書三十六章二十六節)、改變了國籍(腓立比書三章二十節)、從黑暗被遷移到光明的國度(歌羅西書一章十三節)。 天父的心意與計劃,是要我們單單倚靠恩典與祂連結(以弗所書二章八節)。正如我們得救是本乎基督白白的恩典;我們也應當過倚靠祂的生活。並且活出信而順服的生命,必能討神的喜悅(希伯來書十一章六節)。 恩典,是這世上最強大、最能改變生命的力量。天父願意把祂無條件的愛,白白賜給每一位願意接受祂獨生愛子耶穌的人。在得救的那一刻,我們的生命就被安置在那穩固、永不動搖的磐石上,就是耶穌基督(哥林多前書十章四節),同時也得著祂所賞賜的恩惠。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聖經用非常悲慘的畫面,來描繪離開神的人是什麼樣的光景。這樣的人,死在罪中,在神的震怒之下,永遠與神隔絕(以弗所書2章1-3節)。 然而,因著十字架,我們得著第二次的機會,能夠與神恢復關係。當我們信靠基督,祂無條件的愛和恩典就傾倒在我們身上。 唯獨恩典,我們得以因信稱義。所謂的稱義,就是神宣告我們在祂眼中是無罪的。在救恩中,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救我們脫離罪的刑罰。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的罪和不義,都已經完全得赦免了。 因真實相信耶穌基督,我們得到奇妙的赦免。也就是說,我們承認神的判決是正確的,我是罪人,需要救主的拯救。真正的信心,是相信耶穌的死替我贖罪,神悅納祂兒子的犧牲,我們因此完全得赦免。恩典使我們能與神和好,因信靠基督,我們稱為天父的兒女(約翰福音1章12到13節),永遠蒙神所悅納。 因著恩典,我們得到重新開始的機會,願我們都好好把握這個機會,全心全意,熱切追求神。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如果你問一些人:「神是位什麼樣的神?」你很可能會得到各種不同的回答,但這些答案,多半是說話的人自已的想法,而不是神真實的樣貌。要知道,聖經所啟示的神,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天父在經文裡啟示祂自己,聖經作者從來沒有用「它」來形容神。神是一位有位格的神,在所有經文裡面,祂都是有名字的,譬如「耶和華」、「以羅欣」和「主」,或是用陽性的代名詞「祂」、「祂的」來稱呼。祂具備位格的所有屬性,有理性能思考,有情感能感受,以及有意志能做決定。 經文也表明神的不變性,神的屬性和本質絕不改變,祂永遠是靈,祂的愛始終如一。我們可以期待神的原則必定成立,祂也必定會按著祂的應許行事。喜、怒和其他的情感,都是神原有的屬性,任何情況下,祂的情感表達,總是恰如其分。 從亙古到永遠,祂是神(詩篇90篇2節),昨日、今日、直到永遠,祂都是一樣的。沒有人創造祂,祂是自有永有。這對人類來說很難理解,正如祂的道路何其難測(羅馬書11章33節)。但我們理當滿心感恩,因為神的偉大,遠遠超過我們所能理解。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分享是需要學習的,慷慨並不是與生俱來的特質,從小孩子的身上就能看得出來。小孩子會為了誰先來、誰的餅乾比較大、誰可以玩玩具、能玩多久而爭吵。長大成人後,我們也常常陷入同樣的掙扎,特別是當事情牽涉到金錢的時候。 如何使用金錢,要保留多少、要給出去多少、多久給一次,顯示我們真正信靠的是什麼。主耶穌呼召跟隨祂的人,過一個慷慨給與的生活(路加福音6章38節),而不是為自己積攢囤積財富。祂提醒我們,要把安全感建立在與祂的關係上,而不是倚靠手中有多少資產(馬太福音7章24到26節)。為什麼呢?因為大多數的人,無論擁有多少,永遠都覺得不夠。 當我們專注於金錢時,就為不安和焦慮打開了門。常常擔憂:如果我失業了怎麼辦?錯過升遷機會怎麼辦?患上慢性疾病怎麼辦?遇到股市下跌怎麼辦?只要遇到財務虧損,我們的心就跟著動搖。然而,若我們的安全感,是建立在與基督的關係上,就學會為所擁有的一切感恩,也能放心信靠祂,相信祂掌管我們的未來。 財富是主賜給我們的,是要用於祂的目的,而不是我們自己的目的。對財富保持正確的觀點,我們就能真實而具體地經歷主所賜的平安。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談戀愛的時候,我們總是很想和所愛的人在一起,愛上耶穌也應該是如此。然而,基督徒在讀經和禱告的時候,卻常常匆匆忙忙,結果就是一種膚淺的信仰,基於習慣而非發自內心想敬拜主。要得著與主持久的親密關係,我們親近主的時候,就必須帶著這樣的心: 第一,有明確的目標 大衛王對以色列的領袖說:「你們應當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你們的神。」(歷代志上22章19節)同樣的,若我們渴望親近主,就應當刻意操練靈修生活。譬如,在打開聖經之前先向神禱告,求問祂今天要對我說什麼,或祈求祂顯明祂的道路。這樣的禱告,神必樂意回應。 第二,下定決心 以賽亞對主耶和華說:「我裡面的靈切切尋求祢。」(以賽亞書26章9節)即使當我們不覺得想花時間培養與基督的關係,我們必須堅持這麼做。那些殷勤尋求救主的人,在敬拜中經常經歷祂的同在。 認識耶穌,為信靠祂的人帶來真實的喜樂。專注於神並與祂共度時光,是向主表明我們愛祂的方式。神將祂最好的給了我們,我們的回應,豈不應當毫不保留地,把最好的獻給祂嗎?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耶穌恩友》這首詩歌,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們知道,耶穌是我們偉大的朋友(13節),但今天,讓我們更深入地思考,祂與我們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祂對我們全然委身不只是今生,更是直到永遠。我們會對人失望,但主永遠不會讓我們失望。祂總是向我們敞開,毫無保留只要我們渴望認識祂,祂會不斷向我們啟示祂自己。祂敏銳於我們的缺乏和需要祂知道如何滿足我們心中最深的渴望,祂溫柔地一再邀請我們與祂建立真實的關係。祂樂意聆聽,且從不急於批判,更多的是鼓勵和安慰祂不打斷我們說話,祂慈愛的眼神溫柔地注視著我們,祂的心完全聽到我們在說什麼。 耶穌是怎樣的朋友?約翰福音15章13節給了我們答案:「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 祂為我們捨命,我們既是跟隨祂的人,也應當將這樣的愛與友誼活出來、分享出去。祂將自己賜給了每一個人,我們也能藉著友誼,祝福身邊的人。此刻,在你的生活圈子裡,有沒有哪個人正需要你花時間關懷、陪伴呢?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有時候我們要想為別人禱告,卻不知道該從何開始,這時不妨來看使徒保羅在歌羅西書1章9到14節的禱告。保羅的禱告句句符合神的旨意,是我們學習代禱的最佳範本。你可以帶著信心,為自己、為他人向神求以下幾件事:在一切屬靈的智慧和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我們每天都需要主的引導,也需要屬靈的分辨力能認出祂的聲音。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悅我們的生活應當以我們所跟隨的主為模範。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不只是關注自己的事,而是要用神國度的眼光活出豐盛的生命。漸漸地多知道神當我們讀神的話、遵行祂的原則,就會更加認識祂。照祂榮耀的權能,在各樣的力上加力我們不是靠自己,而是靠聖靈的能力,面對每一個挑戰與難處。凡事歡歡喜喜地忍耐寬容,又感謝父神基督徒的生命應當充滿喜樂與感恩。 想像一下,當你將禱告的重點從「自己的懇求」轉向「神的旨意」,你的禱告會多麼有力量。神會轉變你,也會改變你為之代禱的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禱告,是信徒最常見、最基本的屬靈操練,但我們常常會忽略禱告更深層的意義,禱告是為了要與神親密相交,明白祂對我們生命的旨意。因為與神相交實在太重要了,我們應當時常反思以下幾個問題:我的禱告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禱告是否讓你與主的關係更緊密?或只是必須的例行公事?我在為誰禱告?你是否只專注自己的需求?還是也將他人帶到神面前?我正向神求什麼?你是否查考聖經,然後藉著禱告尋求神的心意?或只是希望神成就你的計畫和願望? 我什麼時候禱告?你是隨時與神交談?還是只有在緊急時刻、遇到困難時才呼求主? 如果你回答這些問題時,發現自己的禱告帶著些許的自私,不要灰心,這是多數人都會面對的掙扎,我們很難時刻都單單注目在神身上。好消息是,只要我們帶著清潔的心來到主面前(詩篇66章18節),讓我們的祈求與祂的旨意對齊(約翰福音14章13節),並且相信祂必定成就祂的應許(民數記23章19節),我們禱告的生命就開始充滿活力且是大有力量的。 我們的禱告或許尚未達到盡善盡美,但只要願意更多操練,我們向神的禱告就越來越有信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聖經說:「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8節) 當生活都很順利的時候,要感謝神,似乎並不難。但是在面對艱難、壓力,甚至痛苦的時候,要向神獻上感恩,就沒那麼容易了。 但這句話是使徒保羅寫的,這位忠心的使徒,因持守信仰,遭受極大的逼迫與患難。或許你會想,像他這樣飽受苦難的人,怎麼還能凡事感恩呢? 答案就在於保羅明白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在基督裡所領受的福分,遠遠超過這世上所承受的苦難。 保羅非常珍惜他在主裡所得的一切恩典,事實上,今天我們信主的人,也同樣蒙這樣的福分。首先,我們受邀與這位獨一真神建立個人關係;其次,天父用永恆、無條件的愛來愛我們;第三,祂甚至差派祂的兒子為我們的罪成為贖價,使我們能永遠與祂同在。 不但如此,凡相信耶穌的人就成為天父的兒女,並賜下聖靈為印記(以弗所書4章30節)。主為跟隨祂的人預備了獨特的計劃,也賜下成就這個計劃所需要的恩賜與能力。神更應許照著祂榮耀的豐富,使我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立比書4章19節);並且賞賜我們聖經神的話與內住的聖靈,每一天引導我們。 難怪保羅能凡事謝恩,而這恩典也同樣屬於你和我,我們也當時常感謝神。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箴言多次提到懶惰的人,形容這樣的人目光短淺,他們不為未來打算(箴言20章4節);沒有智慧,卻自以為聰明(箴言26章16節),最終也因懶惰而陷入貧窮(箴言10章4節)。 懶惰成性的人,會想要逃避不喜歡的工作,並且為自己不斷找藉口。當別人給的指示不夠明確時,他們不會主動詢問,也不願意多做一點。這樣的人,通常也不認為自己有錯。 人會欺騙自己,也可能欺騙他人,但這種敷衍了事的態度,是神不喜悅的。祂為我們預備了當作的工,並期望我們能認真地完成。主知道,懶惰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在工作上,頻繁被糾正、甚至試用或解僱可能性。在家中,粗心大意可能增加緊張氣氛並累積挫折感,在連鎖反應下,孩子們可能開始模仿父母不良的習慣。 如果你是一個自律、勤奮的人,卻必須與懶散的人共事,仍然要勤勉並卓越地工作。同時,向主求耐心,並以基督為榜樣影響身邊的人(提摩太前書4章12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已經差派信靠祂的人成為祂的使者,去服事這迷失、受傷的世界。身為跟隨耶穌的人,當我們與家人、朋友、鄰居或同事互動時,我們的品格、行為和言語,都應該要代表祂。 神期望我們勤奮工作,並且忠心完成祂所託付的每一件事(歌羅西書3章23節)。然而,我們很容易因為懶惰而偏離正道。對基督徒的生命,這樣的罪是危險的,它造成潛在的損害,傷害我們為基督作的見證、破壞我們的人際關係,也枉費了主賜給我們的時間和恩賜。 懶惰,表現的方式常是拖延,如果一個基督徒被認定是不可靠的,就會嚴重影響他的見證。再者,如果我們習慣敷衍了事,做事草率、虎頭蛇尾,也等於是做了不良的示範。 不負責任的行為,與我們在基督裡的身分不相稱,如果你意識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有所疏忽,不要灰心。約翰一書1章9節應許我們,只要承認自己的過錯,神是信實的,祂必赦免。你可以這樣禱告:「主啊,我沒有按照祢的旨意而活,求祢赦免。我要遠離懶惰與疏忽的心態,請幫助我持之以恆,成為為祢殷勤做工的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當我們過於忙碌而無法聽見神的聲音時,祂可能會讓我們靈裡感到不安,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以斯帖記第六章,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經文說:「那夜王睡不著覺,就吩咐人取歷史來,念給他聽。」(1節)就是這個失眠的夜晚,亞哈隨魯王發現了一件被遺忘的事:原來曾有人密謀行刺,幸好後末底改揭發這個陰謀,救了王一命。於是,王決定要尊榮末底改。 但他不知道末底改是他的大臣哈曼的眼中釘,哈曼早已經預備要將末底改掛在木架上,(5章14節)甚至策劃屠殺所有的猶太人。然而,因為以斯帖的請求,(7章2-4節)王出面阻止了這場災難,救了末底改,也拯救了所有猶太人。 這樣的逆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是從王睡不著覺的那個夜晚。王可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失眠,但我們知道,是神在動工,要吸引王的注意力,要對他說話,而主選擇的方式,就是讓他那一夜無法入眠。 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經歷?夜深人靜,卻怎麼也睡不著,這時候不如求問主:「主啊,祢是不是有話要對我說?」你會發現,神確實能夠,也樂意對你說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了解試探的運作模式,能幫助我們有效地抵擋它。任何一種罪,都是從心裡的意念來的(14-15節)。只要這個念頭存在,就會慢慢變成幻想,在還沒有真正行動之前,我們已經在腦海中不斷想像那個畫面。幻想很容易會和情感糾纏在一起,慢慢地產生慾望,當慾望強烈到一個地步,我們會被迫面對選擇,是向罪妥協,或是拒絕罪的引誘。這個過程非常危險,因為從「念頭」到「選擇」,往往只有一瞬間。 有智慧的基督徒,會提早做好準備,在試探尚未出現之前,先立定心志,做好防禦工作。這樣的防禦,有兩個重要的基石:第一,知道也相信神掌權(哥林多前書十章13節);第二,下定決心要順服神(雅各書四章7節)。 當試探真的來臨,我們可以進一步加強防禦,撒但慣用的伎倆,就是放大「罪中之樂」,讓我們只看見它的吸引力,看不見代價。但我們仍然有辦法逆轉,只要持續禱告,向神呼求,就能重新聚焦,注目更大的視野,這時候要問自己兩個問題:這個選擇是否違背神的話?它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沒有人能抵擋所有的試探,我們一生都必須與罪對抗,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增強我們的防禦力,就是常常默想神的話,並且時刻與祂對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