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網路電台

Follow 大愛網路電台
Share on
Copy link to clipboard

大愛網路電台 手指輕輕一點 全球聽見大愛 網址 http://daairadio.tw/ FB https://www.facebook.com/daairadio.tw/ 從1985年11月16 日,「慈濟世界」廣播節目開始在台北民本電台播出,為慈濟第一個電子媒體。 2005年9月1日,全新的大愛網路電台開播,從此慈濟廣播有了專屬的播送平台,24小時線上收聽,全球同步零時差,隨時線上聽大愛。更多節目,歡迎進入 大愛網路電台服務電話 02-28989999 分機1042,1043

DaaiRadio


    • Nov 19, 2025 LATEST EPISODE
    • daily NEW EPISODES
    • 52m AVG DURATION
    • 2,794 EPISODES


    Search for episodes from 大愛網路電台 with a specific topic:

    Latest episodes from 大愛網路電台

    【真心看世界】把善放進人生1119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9, 2025 60:00


    一、【20251114人間菩提】行善造福擔使命 2025年11月3日海外授證暨歲末祝福, 上人歡喜看到慈濟世界裡菩薩增長,人人發心立願成人間菩薩,紛紛從世界各地回來花蓮受證,希望大家要好好地守住它的方向──行善。同時,這也是師父給的使命,我們入「慈濟法」這一道門,便是來受訓、培養菩薩的精神,從如來家門出來,把握因緣行菩薩道。同時,也期待大家能時常回來花蓮的「這個家」,彼此互相精進勉勵,造福人間共行菩薩道。 二、慈濟的愛一直在─從迷失到覺醒:因慈濟廣播而生命轉彎 高惟碤師兄分享,童年家庭複雜,加上被霸凌,他從小寫下「做流氓」的願望,性格衝動,年輕時甚至因搶劫而犯罪入獄。在監獄裡。他遇到一名死刑犯,對方每天抄佛經、讀經,他開始跟著讀經抄經,查字典學寫字,並讓心安定下來。而後加入慈濟會員,從慈濟月刊上看到、聽慈濟廣播,而翻轉人生。 那些慈濟人的故事、善行、生命轉變的分享,彷彿替他打開另一扇窗。從那天起,他天天聽慈濟廣播,也邀請其他受刑人一起行善。 出獄後,加入慈濟環保站做志工,回收分類、社區服務,從最基礎的事情做起,8年後搬到花蓮。回顧過去,他說:「我能走出來,是因為有人願意給我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慈濟廣播改變了他,也改變了許多像他一樣的人。如今,他希望把這份力量傳下去,讓更多陷在困境中的人知道:只要願意,生命永遠有機會再開始。

    【真心看世界】慧心同行×手搖飲的警訊1118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8, 2025 60:00


    一、【20251114人間菩提】喜修福慧度有緣 2025年11月2日,第一梯第一場的海外授證暨歲末祝福,於花蓮靜思堂舉行, 上人為海外培訓回來的慈誠委員授證,希望大家能「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將法傳遞出去。同時,精進也不分年齡,許多有福的孩子,從小就有因緣接觸佛法,生於佛法家庭,更有因緣在慈濟團體裡行菩薩道,這都是過去生的因緣。 「受證」也證明了我們過去的好因緣,現在再度見證,便是還有生生世世的永恆。所以大家要發心立願,虔誠用心。心中有法就有慧,要把時間用在求法、聞法、行法。廣結善緣鋪菩薩道在人間,使人人心中有法,反娑婆(堪忍)為淨土。讓人看得歡喜、聽得歡喜、傳法也歡喜。 二、健康100分~糖尿病大流行:手搖飲文化下的健康警訊 花蓮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彭瓊慧醫師,深入談論台灣糖尿病快速增加的現象。彭醫師指出,台灣糖尿病患者在2000年只有八十多萬人,如今已突破250萬,等於每十人就有一人罹病。而65歲以上的長者中,更是兩個人就有一位患有糖尿病;75歲以上人口則有四分之一面臨此疾病。加上約二十多萬未被診斷的患者與250萬糖尿病前期族群,使得糖尿病成為台灣極普遍的慢性疾病。 彭醫師說明,糖尿病病例暴增,與現代飲食文化息息相關,尤其手搖飲的盛行大幅提高糖攝取量。過去糖是珍貴食材,但現在一杯手搖飲的「微糖」竟可能含有十顆方糖,讓身體承受大量負擔。年輕化的糖尿病趨勢與飲食甜化、含糖飲料取代白開水密切相關。 此外,肥胖也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脂肪增加會讓身體出現「胰島素阻抗」,導致胰臟需分泌更多胰島素,但效果卻不佳,使血糖持續偏高。彭醫師提到,只要減重達體重的7%,就有機會逆轉糖尿病前期,因此不只是減肥者,甚至瘦的人也需要透過運動增加肌肉量,提升身體運用血糖的能力。 彭醫師以自身父母為例,他們體型瘦但有糖尿病前期,裝上連續血糖監測器後發現飯後血糖可達200以上。透過飯後十到二十分鐘開始快走或超慢跑,短短十五分鐘即可有效降低血糖。她強調:飯後不是躺下,而是溫和運動,才是最有效的降糖方式。 總結來說,糖尿病不再只是老年人的病,而是與飲食習慣、生活型態密切相關。彭醫師呼籲,了解自己身體反應、避免含糖飲料、規律運動,是守護健康的關鍵。

    【真心看世界】善的傳承 × 夜市逆轉人生1117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7, 2025 60:00


    一、【20251112人間菩提】 2025年10月19日臺北、桃園、新竹、宜蘭培訓委員慈誠返回花蓮尋根及精神研習。圓緣典禮上,大家共同一心虔誠發願,讓師父歡喜、感恩與安心。尤其看到年輕菩薩出來接棒,有慈二代、慈三代,相信也在培養慈四代了,這樣全家都是慈濟人,闔家和樂融融,讓人感動。 現在慈濟人已普及幾十個國家、慈善足跡遍布百多個國家,曾幫助過的地方,當地人也走入慈濟來取經。此時此刻,透過科技與翻譯,也能將臺灣愛的好典範,傳給海外的菩薩。 愛的能量在慈濟世界代代相傳,慈濟人彼此之間要用心用愛凝聚,互相增長見識與智慧,常住師父也與大家共修禮節,展現合宜的禮儀。 最後, 上人解說三皈依的意義,勉勵大眾要發大心、立大願,多深入經藏了解佛法,才能引導大眾走入人間智慧之道,利益群生。 二、心蓮朵朵開~ 高培筳,自 17 歲因家道中落,與父母從烤玉米開始,一路走過跌跌撞撞的「夜市人生」。歷經反覆試驗、研發半自動化設備,讓傳統攤位更有效率。求學階段,他一邊讀書一邊工作,看著同學享受假期,他卻天天奔走在夜市,這段最苦的時光,造就了他願意吃苦、堅定做事的性格。 退伍後他到台北開店,後受舅舅鼓勵回到花蓮東大門夜市。剛開始連續三年生意慘淡,被戲稱是「百元俱樂部」,日收入不滿千元。他白天到林務局打卡上班、晚上到夜市擺攤、假日兼差導遊,靠著堅持與努力才慢慢做出起色,從一人作業增加到能養起多位員工。 高培筳堅持使用台灣當天現採的非基改玉米,每支玉米成長期比一般多一個月,成本高卻品質佳;醬料使用中藥熬製、辣椒需發酵兩年。他認為「好的味道沒有捷徑」,也因此累積出名氣與口碑。然而疫情突然襲來,夜市全面停業,店面收入歸零。他仍堅持不裁員、照給薪水,不斷試驗,研發「宅配烤玉米」。為突破冷凍與現烤口感的差距,試了無數次,甚至常常咬一口就全盤推翻重來。最終靠著原料順序、配方、火候的調整,找到最接近現烤的祕訣,宅配訂單逐漸穩定。 夜市在外人眼中或許複雜,但他說那裡臥虎藏龍,能看到最真實的生意頭腦,也學到最多人生智慧。曾被嘲笑、被否定,但他始終相信,只要自己做得踏實,人生就會苦盡甘來。

    【大愛知音】#613 超人總動員:花蓮光復鄉愛的足跡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5, 2025 60:02


    ❤️許多國際遊客到台灣旅遊之後,除了喜歡台灣的美食和風景之外,更是對台灣人的親切和善良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今年九月份,台灣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因為豪雨而潰堤,造成光復鄉的嚴重災情,當地居民以年長的老者居多,當洪水如海嘯般衝進市區,將近一層樓高的淤泥也隨著衝進了家家戶戶,許多當地居民來不及避難而受困在二樓或是屋頂;等到大水退去之後,整個光復鄉陷入了一片狼藉。 正當居民欲哭無淚、求助無門的時刻,台灣最美麗的一道風景線出現了,來自全台灣的志工們開始自告奮勇的集結起來,帶著鏟子、穿起雨靴、捲起袖子來到光復鄉幫忙當地的居民清理家園。 今天在“音樂有愛”單元中,繼聆親自回到花蓮光復鄉,帶著大家一起來聽聽災民和志工們所分享的感人故事。 主持人:張詠涵 嘉賓:黃忠雄、黃媛、黃莉雯、魏玉文、徐正雄

    【真心看世界】真心話廣播,聽友募集活動1114...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4, 2025 60:03


    【真心看世界】真心話廣播,聽友募集活動1114... by DaaiRadio

    【愛在西拉雅】高雄湖內正意環保教育站專訪 #81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4, 2025 27:00


    ❤️這一集到高雄湖內環保教育站去訪問了一個特別社區關懷據點!這是一個由慈濟訪視團隊所成立的一個據點,由和氣組訪視功能黃玉芳師姊所提案,並執行的一個據點。同時由和氣、互愛組隊及所有師兄、師姊通力合作,才成立的一個據點,今天就一起來聽聽看正意環保社區關懷據點的故事吧! 愛在西拉雅本月人物專訪:和氣隊長康惠舟師兄、和氣組長邱美惠師姊、訪視組黃玉芳師姊、互愛長許華英師姊 主持人:王寶裕 首播時間:每月第二週 星期五14:30 重播時間: 每週五 21:00;隔週五 01:30 10:30 每週六、日 3:00

    【真心看世界】慈濟廣播四十,似水年華 1113...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3, 2025 60:00


    【真心看世界】慈濟廣播四十,似水年華 1113... by DaaiRadio

    【真心看世界】慈濟廣播40年溯源1112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2, 2025 60:00


    一、【20251108人間菩提】 早期有許多富有愛心的人,他們一生節儉度日,但為支持 上人建醫院的大願,將積蓄全數捐出。 上人讚歎這份捐獻不僅是金錢的價值,更是生命歷程中愛與願力的結晶。 回顧慈濟於菲律賓「海燕」風災的救援歷史,慈濟人啟動關懷援助、祝福金發放、人醫義診,並透過「以工代賑」重建家園,展現菩薩在人間的行動力。 上人勉勵要將這些真實的故事、影像、文字好好保存,成為人間的「慈濟大藏經」。每一段歷史都有見證者、有時日、有影像,是慈濟精神的活教材。這些感人的故事不可忘,更需要用心來分享,這都是有價值的慈濟歷史 二、慈濟的愛一直在─慈濟廣播40年溯源 慈濟基金會編纂處主任 洪靜原 回溯《慈濟世界》廣播誕生的因緣,起點可追至 1985 年。當時天南電台主持人 林義傑 在柯美玉師姐的接引下,聽聞證嚴上人的開示後深受觸動,發願在自己的廣播時段開闢一個「淨化人心」的節目,讓更多人透過聲音認識慈濟。上人起初不習慣「宣傳」,但思考到廣播能讓更多家庭接觸善的訊息,便欣然允許。林義傑於同年 11 月 16 日提供免費時段,《慈濟世界》正式在天南電台開播,成為慈濟第一個廣播節目,也呼應慈濟月刊與日後電視節目的共同名稱——「慈濟世界」,象徵慈濟是一個走向全球的善行版圖。 節目一開始即以經典的片頭詩句開場: 「步行在清朗芬芳的路上,沐浴在佛法清泉流中, 它是慈悲康莊的道路,它是智慧不息的泉源。」 邀請聽眾走入真善美的慈濟世界。 早期主持由柯美玉師姐與林義傑搭檔,她以「不專業做專業」的精神撐起節目,四年間存取與分享不輟。然而缺乏廣播訓練,加上內容龐大,主持壓力漸增。1988 年後,希望節目品質提升,靜暘(紀媽咪)便積極尋找專業人才,終於在 1989 年迎來慈韻師姐——慈濟第一位具廣播電視科班背景的同仁,自此節目邁向專業化,不只在錄音室工作,更跟著上人行腳、採訪、寫稿,以「化複雜為簡單、保持赤子之心」作為廣播原則,並自我苦練台語,只為與更多聽眾貼近。 《慈濟世界》不只傳遞訊息,也深刻影響社會。例如 1989 年上人為樂生療養院病患發起「心蓮募心蓮」活動,聽眾透過廣播感受老菩薩的堅毅與善念,即使每月僅領 1200 元,也願意一年一年存錢成就一朵「心中的蓮花」。這些故事在空中傳遞,帶動無數善念共振。 隔年(1986)中區中廣也在上人的帶動下加入播出《慈濟世界》,形成北中區的善迴圈。透過聲音,慈濟的人文、故事、行腳與智慧,從此在臺灣各地綿延,開啟慈濟廣播深遠的歷史與使命。

    【真心看世界】善行與健康同行1111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1, 2025 60:00


    一、【20251109人間菩提】改變自己 互相度化 耕耘自己的心,播下善種與人分享,當他人接收到了善的種子,又再傳遞下去,便是相互地度化。一人之力雖渺小,但人人都發一念心開始做慈濟,便會結下善的循環,帶動更多的人一同投入菩薩道。 當年慈濟從「五毛錢」起家,開辦義診所時,因為花東交通的不便,使有些本該可以挽回的生命,就此以遺憾作結。因此慈濟醫院建院時,人人的一念善心,紛紛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才有如今的醫院。 人,在這世間的生命法則都同,總是不知自己的時日還有多少。 上人希望大家能把握因緣將善法傳遞開來,讓家裡及周遭的人也都能認識善法,共闢人間菩薩道。 二、健康100分~守護呼吸健康: 肺阻塞的預防與保健 花蓮慈濟醫院有「肺部守門員」之稱的胸腔科醫師劉迪塑,深入解析國人十大死因之一的「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其中最普遍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又稱肺阻塞)。劉醫師指出,肺阻塞屬於退化性肺部疾病,特別好發於抽煙族群,其中部分人體質對煙害更敏感,從40歲左右就開始出現症狀。如果從20多歲開始吸菸,到了四、五十歲肺功能便可能明顯下降。正常人肺功能會隨年齡自然退化,但肺阻塞患者的退化速度可能是一般人的兩倍,因此「及早預防」遠比治療更關鍵,因為肺功能一旦衰退便是不可逆的。 在預防方面,劉醫師強調最重要的就是「遠離煙害」。不僅不要吸菸,也要避免一手煙、二手煙與環境污染,如汽機車廢氣、工業排放等。若已經有煙癮,目前有尼古丁替代品、戒菸藥物及醫療院所的戒菸門診可協助增加成功率,越早戒菸越能延緩肺功能惡化。 第二個保健關鍵是「運動」。雖然肺功能退化不可逆,但透過提升心肺耐力與肺活量,可減輕呼吸困難與提升生活品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週至少需 15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心跳維持在最大心跳(220-年齡)的 65%~75%。劉醫師提醒,運動其實不難達成,可分段累積,例如走路、爬樓梯、以走路取代交通工具皆屬中等強度活動。超慢跑也是很好的選擇,不受天氣限制且可依個人狀況漸進增加時間。 此外,他也分享兩個肺阻塞患者常用的實用呼吸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噘嘴式呼吸」。透過縮脣、延長吐氣時間,可維持吐氣時的正壓,避免肺泡塌陷,使氣體能更順利排出,改善呼吸困難。 整體而言,只要戒菸、遠離污染、規律運動並學習正確呼吸技巧,即可大幅延緩肺功能退化,重新找回呼吸的自主權。

    trueheart20251110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0, 2025 60:00


    trueheart20251110 by DaaiRadio

    【大愛知音】#612 飛揚青春不留白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8, 2025 60:02


    ❤️今年8/30的※勞工節長週末,慈濟北加州分會迎來了將近一百位的小客人,他們是從美國西北各地區來參加慈濟青少年營隊的青少年朋友。而在北加州分會負責主辦這次營隊的主要工作人員,也是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五、六歲的大學慈青社成員。 這些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年輕人,有的已經是授證的慈誠;有的正在接受培訓,他們是如何走入慈濟?又如何擔負起帶領青少年的重責大任? 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三位慈青Daniel〈高吳晟佑〉、Baron〈李全際〉、Elvin〈黃奕誠〉,還有陪伴他們成長的副執行長許世傑師兄,來和我們聊聊他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主持人:張詠涵 嘉賓:許世傑、高吳晟佑、李全際、黃奕誠 ※美國的勞動節,在每年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是聯邦的法定節日。

    【真心看世界】在煩惱中開出一朵清淨蓮花。光復報導記者真情告白。德勘師父1107...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7, 2025 60:01


    【真心看世界】在煩惱中開出一朵清淨蓮花。光復報導記者真情告白。德勘師父1107... by DaaiRadio

    【聽見生命力】中華民國人相學會榮譽理事 -王艾玲老師〈上〉#91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7, 2025 30:00


    「恆心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難與阻礙也能衝破。」 ◎水滴雖然微小,但它方向不變、不曾動搖,長久以往,哪怕是頑固的石頭也能被穿透,這份恆心正是提升個人品德修養、難行能行的力量。 成就並非來自於一蹴可幾的蠻力,而是從分秒不空過的用心累積而來,一旦我們發了心、立了願,就要專心一意、把握當下,步步踏實做。

    【真心看世界】佛來人間一大事因緣,原來可以這樣做!! 德璒師父 110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6, 2025 60:01


    【真心看世界】佛來人間一大事因緣,原來可以這樣做!! 德璒師父 1106... by DaaiRadio

    【真心看世界】法音跨海愛相連1105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5, 2025 60:00


    一、【20251027人間菩提】法音宣流菩薩行 高雄慈濟線上讀書會每週透過網路直播,讓慈濟法音跨越語言與國界,傳遍全球。十二年來,五大洲二十多國的書友在線共修,口譯、筆譯團隊以科技為橋梁,將 上人的法語與慈濟脈動即時傳遞,凝聚無數聞法、行道的心。 上人讚歎這是「善法轉法輪」的展現,藉由多語傳法,讓佛法普遍化、全球化。科技是弘法的助力,但核心仍是「正念與善語」,心正則語正,語正則法正。人人若能以慈悲喜捨之心說好話、行好事,便是法音宣流、菩薩道長行於世。 學與覺,乃修行之道。慈濟人在科技時代中不忘覺照本心,以智慧與慈悲並行,讓佛法在人間扎根,讓善的力量遍照全球。 二、慈濟的愛一直在─從天津到法國的愛心旅程 來自中國天津的高愛林,於大學時期因參與志工活動而結識慈濟。畢業後,高愛林赴法國攻讀碩士,雖身在異鄉,仍持續參與慈濟志業。曾參加國際賑災,親眼見到災後滿目瘡痍的景象,更深刻體會「把握因緣、立即行善」的真諦。 高愛林的父母雖非佛教徒,卻尊重他的選擇。對年輕一代,高愛林勉勵:「精進,未來誰也無法預料,但只要把握當下,就是最好的修行。」

    【真心看世界】立冬進補不盲從1104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4, 2025 60:00


    一、【20251103人間菩提】福滿人間愛綿延 內政部宗教及禮制司團隊拜會,感念慈濟的無私奉獻,提及內政部也有輔導宗教團體培育人才,體現重視宗教教育。 宗教教育其實不分信仰,從家庭到社區,甚至擴展至整個社會,都是源於人的善心,才會有這麼多的人潛移默化,自發性地投入付出,讓此次光復復災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能見到全臺各地有志一同的愛。也很感謝各地教聯會的老師,投入教育之餘,每年也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回到花蓮尋根、精進。大家共同的行善付出,讓這個社會充滿眾人的善與愛,福氣充盈人間。 二、大愛中醫館~立冬進補不盲從,調養體質才是真保養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象徵冬季正式來臨,也意味著「冬藏」的開始。中醫師柯建新指出,這個時節的養生重點在於「收斂與儲藏」,讓身體充電、為來年打好基礎。冬季適合進補,但要依個人體質而定,不可盲目補。若體質偏寒、手腳冰冷,可適量食用溫補食材如紅蔘、高麗蔘、羊肉爐等;若屬燥熱體質,則宜選擇涼補的白蔘、西洋蔘或四神湯、白木耳百合甜湯等溫和食膳,以潤燥養陰、安神助眠。 柯醫師提醒,進補前應先了解自身氣血狀況,氣虛者可用人蔘、黃耆補氣;血虛者則以當歸、川芎、熟地等為主,若氣血兩虛可用「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但頻率不宜過多,以免上火或腸胃負擔。若體質偏熱或易長痘、口乾,宜減少補湯攝取,選用清潤食材取代。 此外,立冬時節也要注意「保暖」與「腸胃調理」。外在應注意衣著、頭頸與四肢保暖;內在則要少吃冰冷食物,維持腸胃溫度,幫助吸收。冬季飲食應節制,「補不過量、食不過度」,像湯圓、火鍋雖應景,也不宜吃太多,以免消化不良。 最重要的是「順應時節、養好作息」——睡得飽、吃得好、心情穩,就是最好的補。中醫強調養生應量身調理、循序漸進,不躁進、不過補。立冬之際,若能做到「內藏精氣、外防寒涼」,便能在寒冬中養出新春的能量與活力。

    【真心看世界】在愛中綻放1103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3, 2025 60:00


    一、【20251102人間菩提】 教育是在人間,在人與人之間。不論是老師還是父母,無不是在學習,亦無不是在教育。但要能「就有道而正焉」,就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看見他人的好時,虛心學習;看見他人的不好,便要反省自己,並以實際行動讓人看見,讓他人也能從中學習,結下善的循環。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發心立願行菩薩道,投入教育志業,在人文學校中成為教育典範;看見身陷苦難之人,也透過訪視關懷,討論該如何更好地幫助照顧戶,齊心解決難題。讓彼此善的志願,能更好地實現。 二、心蓮朵朵開~ 來自花蓮東大門夜市的「原香嘟倫竹筒飯」老闆,原住民名為凱布·撒樣,被親切地稱為「都倫王子」。他從職業軍人退伍後,毅然回到家鄉接手父母經營的傳統小吃攤,延續部落的生活智慧與文化記憶。從最初被人笑稱「雜貨店什麼都賣」,到後來重新定位主軸、專注竹筒飯與原鄉料理,他一步步將傳統美味轉化為文化品牌。 為了支撐家業,他與妻子白天跑黃昏市場、晚上經營夜市,用心研發出黑糖桂圓竹筒飯、烤麻糬等創意料理,讓傳統食材煥發新生命。他感謝妻子的全力支援,形容她是「最強後盾,也是人生軍師」。這份堅持與用心,讓他從被質疑的年輕攤主,成為榮獲經濟部「樂活市集五星級夜市」評鑑與節目《夜市王》肯定的職人代表。 因友人引介,他加入「富有愛心店」行列,推廣環保與慈善,夜市每個塑膠袋的收入都捐作公益。他更抽空回到部落教長者製作竹筒飯,透過食物傳遞愛與尊重。慈濟志工陳千金師姐讚賞他「工作再忙也不忘付出」,是真正以行動落實善唸的人。

    【大愛知音】#611 不可思議的因緣- 談慈濟波特蘭大愛園區的愛與願力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 2025 60:02


    ❤️一塊福地可遇不可求,座落在華盛頓州山坡上的慈濟波特蘭大愛園區,遠眺哥倫比亞河,風景如畫,是現代人嚮往的心靈淨土。更特別的是,這塊福地的捐贈背後,蘊藏著一段不可思議的因緣! 原來這片福地是由一位慈悲的出家師父釋真融法師所捐贈。為什麼真融法師堅持要把這塊地捐給慈濟?而慈濟一開始又為什麼沒有接受呢?這背後有著令人動容的故事。 今天邀請到慈濟波特蘭聯絡處大愛園區負責志工梁慈宣,以及副園長黃秀鳳,娓娓道來這片淨土如何從一位法師的願力,到志工們的用心守護,一步步成為眾人心靈的歸屬。溫馨精彩的內容,千萬別錯過。 主持人:姜至真 嘉賓:慈濟波特蘭聯絡處志工梁慈宣、黃秀鳳 單元主持:陳韻如、林玉燕

    trueheart20251031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31, 2025 60:04


    trueheart20251031 by DaaiRadio

    【真心看世界】在每一次呼吸與分秒間,感受時間的美好。德庸師父1030...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30, 2025 60:05


    【真心看世界】在每一次呼吸與分秒間,感受時間的美好。德庸師父1030... by DaaiRadio

    【真心看世界】學無止境 愛不止息1029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9, 2025 60:00


    一、【20251027人間菩提】 慈濟大學響應教育部,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修業年限長達10年。鼓勵中高齡民眾重返校園,持續成長、實現自我價值。 許多學員過去因貧困或性別觀念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如今在課堂中圓夢,重拾學習的喜悅與自信,展現「學無止境」的精神。 上人肯定第三人生教育的價值,長者不僅在課堂中成長,更以行動走入社區,成為人生典範。教育不只在知識傳授,更在於啟發生命價值,讓長者活得健康、有尊嚴,也能啟發後輩孝親行善,世代傳承愛與智慧。 上人期勉大家珍惜父母所賜的身體,懷抱使命感為人間付出,以慈悲心走入人群,在助人中得福,在學習中成長,讓佛法教育人間化,生命之光永續綻放。 二、慈濟的愛一直在─從叛逆少年到骨髓關懷志工的足球教練人生 花蓮慈濟志工高聖杰師兄出身慈濟家庭,父母親、兩位妹妹與三名孩子幾乎都是慈濟人。從小熱愛運動的他,現於慈濟小學擔任足球教練。他以自身經驗陪伴孩子們學習自律、釋放精力,也看見運動能幫助孩子從「調皮」轉變為有紀律的成長歷程。 18歲那年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份有意義的生日禮物——捐血建檔成為慈濟骨髓資料庫之一。多年後,接獲配對成功通知時,正身在美國讀書,他毫不猶豫地飛回台灣完成捐贈。他說:「當時覺得就像捐血一樣理所當然,但後來在關懷過程中才真正體會,捐贈幹細胞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能救那個病患的人。」這份「唯一性」讓他深受觸動,也堅定投入宣導志業。 他指出,許多人對骨髓捐贈仍有誤解,以為需從脊椎抽取,其實目前多為抽取周邊血幹細胞,對身體影響極小。他以親身健康狀態作為最佳見證,笑說:「我捐完後還能跑馬拉松,體力比以前更好!」現今他結合運動與志工精神,積極向年輕世代推廣捐贈觀念,強調「年輕就是本錢,越年輕越容易配對成功」。 高聖杰用行動詮釋「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真諦,他相信,每一次付出都是為生命注入新能量,也希望更多人能以健康的身體,為他人帶來重生的希望。

    【真心看世界】不請之師菩薩島1028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8, 2025 60:00


    一、【20251026人間菩提】不請之師菩薩島 澎湖地處離島,慈濟種子已在此45年,生根發芽。並於2022年9月成立慈濟輔具平臺,透過家訪關懷了解居家需求,並送上二手輔具提供給有需求者。志工分享在過往案例中,曾有一名長者於輔具安裝後三週便辭世,但便是因這樣的好緣,讓長者於世的最後三週,重拾許久未見的笑容。 上人因此想起,過往慈濟人協助緬甸丹茵鎮自然禪修中心援建簡易屋,也曾有過個案僅入住「天堂」一天便辭世,但慈濟也始終在他生命的盡頭,給予愛與關懷,享有難得的舒適環境。 慈濟人只因不忍心,便立願作為不請之師,當有苦的人走不出來,便帶著福走過去,造福人間結下善緣,使人間處處皆是菩薩。 二、健康100分~肺癌微創新選擇! 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鐘秉儒醫師,深入解析肺部腫瘤治療的新進展。過去聽到「肺癌」幾乎等同於絕症,但隨著醫療科技不斷進步,治療方式也日益多元化。鐘醫師指出,傳統開胸手術傷口大、恢復慢、術後疼痛明顯,現今多以「內視鏡微創手術」取代,傷口僅3至5公分,術後恢復快速且疼痛大幅減少。 更令人振奮的是「微針消融手術」的出現,醫師透過影像導引將細針插入腫瘤,以熱能或冷凍破壞腫瘤細胞,達到類似切除的效果。此技術幾乎不留傷口,疼痛感低,部分病人甚至可於隔天或當天下午出院。不過,鐘醫師提醒,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此療法,像是需要清除淋巴結或腫瘤較深的個案仍須採傳統手術。 微針消融適合高風險病人,如曾開過胸、有沾黏問題、或麻醉風險高者。雖可能出現輕微咳血、氣胸或胸壁疼痛,但多能自行恢復。鐘醫師強調,科技進步讓治療更精準、人性化,未來肺癌治療將更趨個人化。最重要的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遠離吸菸、定期篩檢,才能讓肺部健康、呼吸自在。節目最後也提醒大家——「有好肺,深呼吸,健康長久久」。

    【真心看世界】在後山,愛正循環1027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7, 2025 60:00


    一、【20251014人間菩提】身心依止處 臺東慈濟志工回到花蓮靜思精舍與 上人溫馨座談,證嚴上人也憶起與東臺灣的因緣,是在1964年與修道法師的陪同下棄俗離家,從臺中搭火車前往高雄,又從高雄搭乘客運來到了臺東。看見鹿野車站心生歡喜,佛陀說法的第一場不就是在「鹿野」嗎,彷彿找到身心依止之處。因緣不可思議,輾轉又來到花蓮,慈濟的創立,正式開啟 上人的宏願。 資深志工回眸來時路,如今臺東慈濟人承續著慈濟的法脈,在當地推展慈善關懷,也深耕社區做環保與長照工作,資深的志工們依然勇猛精進, 上人感恩所有志工的努力耕耘,依舊堅守環保崗位,用行動守護大地,也期許所有資深菩薩,身心健康,互相勉勵彼此感恩,繼續讓慈濟精神在後山代代延續。 二、心蓮朵朵開~ 花蓮東大門夜市的榮譽主委、也是「缸缸好酸梅湯」老闆的林文松,以孝心返鄉承接母親手藝,用傳統滋味打造出屬於花蓮的在地故事。他原本在臺北從事證券業,為照顧年邁雙親回到家鄉,面對景氣波動、疫情與天災重創觀光,他不氣餒,憑著「健康是本錢、不放棄就有路」的信念,重新在夜市紮根,推出不酸不甜、剛剛好的酸梅湯與滷豆乾,傳遞媽媽手作的溫度與堅持。 除了經營攤位,林文松更致力推動夜市環保與社會關懷。他以行動支付減少現金接觸、推廣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並邀請遊民參與清洗回收容器的工作,讓弱勢者重新找回自信與尊嚴。夜市垃圾屬於事業廢棄物,清運成本高昂,因此從源頭減量、使用可重複餐具不僅環保,也節省開支。從被動回應到全體夜市攤商主動參與,林文松成功帶動「綠色夜市」的風氣,讓東大門夜市成為花蓮永續經營的典範。 近年他又推動「蔬食旅宿平台」,鼓勵民宿業者回應蔬食文化,以環保飲食對抗暖化。他從一杯酸梅湯開始,串起了親情傳承、社會關懷與永續環保的故事。這份「缸缸好」的滋味,不只是味蕾的平衡,更是人生取捨之間的智慧。

    【慈濟的故事 叄 心蓮】100 覓地難〈一〉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7, 2025 10:23


    慈濟的故事_100 參 心蓮 壹部曲1978年始 自不量力.建院 覓地難_1 P122~127

    【大愛知音】#610 樂聲飄揚傳美善訪談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5, 2025 60:02


    ❤️慈濟北加州分會將於11/915:00~17:00,舉行「2025年慈善募款音樂會」! 兩位台灣重量級民歌天后許景淳、鄭怡將受邀來到北加州,為我們帶來一場令人期待的音樂饗宴!當天將同台演出的,還有灣區的兩位音樂家:大提琴家王昱棋與鋼琴家陳欣沂,為音樂會注入來自社區的正能量。 今天的大愛知音,我們將以樂會友,一起來與這兩位音樂家談談這次的慈善募款音樂會,以及如何透過音樂回饋社區、傳遞美善! 主持人:姜至真 嘉賓:大提琴家王昱棋、鋼琴家陳欣沂 單元主持:紀素珊

    【真心看世界】放假,就要做點有意義的事,光復賑災行。德杭師父 1024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4, 2025 60:11


    花蓮光復急難清掃過後,接下來我們還是要持續把那份愛心化作實際行動,能走到災區為這些非親非故的受災居民付出。 那麼你也能,好好的關注自家所居住的鄰里社區。 災難的發生出現,都是不斷的提醒我們,人類要自覺,愛護地球,我們這些平凡人能做什麼? 節能減碳,這是我們做得到的 靜思精舍德杭師父繼續帶大家來回顧「光復賑災行」。 【八仙塵爆十年特輯 EP3】 可以照顧自己!信任與陪伴勝過千言萬語,用行動回報家人的愛!Ft.黃博煒 「爸爸說會來救我!」 意外當下打給父親的電話, 成為博煒復原之路的安定力量。 *父子之間的承諾,總是說到做到! *可以甜蜜不要負擔!做到獨立生活不依賴家人 *累了沒關係,家人是永遠的後盾! *意外後父母再次經歷「孩子青春期」,重新學會放手 *關心則亂?過度保護的爸爸,讓復健中心發話「不要再來」 *父母在加護病房接病危通知的日子,有志工們陪伴度過! *愛子心切的父親,拋出的靈魂拷問「以後這個孩子怎麼辦?」 *穿上義肢學會走路,向父親證明「我可以照顧自己!」 *十年過去,志工陪伴依舊,不只是朋友更像家人! *發生意外很不幸,但受傷後的我很幸運,只要努力一定能成功! 來賓:八仙塵爆傷者 黃博煒 Leo Huang 靜思小語「生命的樂趣是親身付出,發揮生命的價值。」

    【真心看世界】佛說八大人覺經,看光復震災馳援,你覺醒了嗎? 德渙師父 1023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3, 2025 60:03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人為開墾,天災地震…護國神山,泥石崩落,山的破壞是誰造成的? ==== 【八仙塵爆十年特輯 EP2】真不一般!不看身體缺憾,內心珍惜擁有,難道這是一般人和超人的差別!Ft.黃博煒 「即使我沒有手腳,也能創造自在生活!」 八仙塵爆帶來的傷痛無法消失, 但博煒面對人生的樂觀、堅強、勇敢, 成為許多人再次出發的動力! *不糾結、不抱怨,積極面對才能重新站起來 *能一次成功是驚喜✨接受每一次失敗的自己 *認為努力復健是本分,無形中卻激勵很多人❤️ *自滿會阻礙前行,自信能看見未來! *回歸「正常」,創意輔具實現自在生活 *找到自己的超能力

    【真心看世界】讓愛不斷電1022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2, 2025 60:00


    一、【20251020人間菩提】宗教共融付出愛 從1950年代至今,天主教白冷會的傳教士,發願到臺東地區,從事教育、醫療、慈善援助已逾70年。白冷會創辦培質院,提供給偏鄉或離島學童,安心就讀的學習場所;也創辦公東高工,引進海外技師培訓木工人才;甚至為保存臺灣東部原住民文化,還研究原住民語言,並翻譯成冊,為他們留下歷史。無論人人所信仰的宗教有何不同,所行的大道都為大愛。白冷會的歐思定修士,更是將這樣的愛延續下去,簽下遺體捐贈,讓愛不會隨著未來生命的終止而消逝,而是會繼續擴散下去,造福更多的人群。 二、慈濟的愛一直在 ~鏟子超人 × 慈悲科技——年輕世代的數位救災力 災後即時動員,網路串起愛的行動力 馬太鞍溪潰堤重創花蓮光復,慈濟在災後第一時間啟動救援,也開啟全臺「網路愛的串聯」。慈濟基金會執行長特別助理陳祖淞(思擔師兄)指出,這次救災動員結合了科技與青年力量,志工們運用Google表單、LINE群組與社群媒體,僅在幾小時內就召集上千名志工投入現場,讓救援行動更快速、更有系統。新竹團隊同時啟動「再生電腦」計畫,協助140多位受災學生修復或更換電腦,串起災後教育關懷。 花蓮光復災後救援展現了新世代的力量——透過網路、科技與合作,年輕人化身「鏟子超人」,以行動證明善能即時、愛可實踐。慈濟結合「慈悲科技」與數位思維,不僅讓救援更智慧化,也為台灣建立起一套能快速回應、具人文溫度的防災模式。 善用數位工具,打造「智慧救災平台」 這次行動中,年輕志工發揮創意,結合Google Map與QR Code,建立「即時災區圖資平台」。志工可立即回報哪條街需要清理、哪個路段仍缺人力,後端團隊依資訊調派人手,形成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救援模式。更特別的是,志工報到前即可掃描安全須知QR Code,了解動線、注意事項與用餐安排,大幅提升安全與效率。思擔師兄強調:「科技只是工具,人心才是關鍵。當善與智慧結合,救災就能更有力量。」 從鏟子超人到多元超人,讓善行持續升級 慈濟計畫於11月舉辦「超人培訓營」,讓鏟子超人升級成「相機超人」、「無人機超人」、「資訊圖資超人」,培育具備災害應變與科技應用能力的新世代志工。思擔師兄期許,這股力量不只在災時啟動,更能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化為「日常行善」的習慣。 慈悲科技,為人間苦難注入智慧之光 延續上人所提「慈悲科技」理念,慈濟將科技視為行善的延伸。從福慧床到AI防災平台、無人機送藥與便當,都是「以科技助人」的具體實踐。思擔師兄說:「災難不會減少,但我們可以讓科技變得更有慈悲,讓愛傳得更快、更遠。」

    【真心看世界】霜降護筋骨1021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1, 2025 60:00


    一、【20251017人間菩提】說好話傳福音 人生的方向,最初往往只差在一點點。人與人之間需要「善解與包容」,才能彼此靠近,互相成就。真正的供養不在於物質,而在於把法聽進心裡並付諸行動。傳遞好話、分享善法,這就是在人間鋪展菩薩道最有價值的腳步。 二、大愛中醫館~霜降護筋骨,遠離寒氣傷害 霜降節氣象徵氣溫明顯下降、晝夜溫差變大,許多人開始出現筋骨痠痛、氣血不順、皮膚乾燥等不適。慈濟大學助理教授柯建新醫師提醒,現代人即使未親見「霜」,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日夜溫差大的環境中,其實每天都在「霜降」。冷熱交替容易造成寒氣入侵,誘發關節疼痛與氣管敏感。 他指出,許多上班族的痠痛來自「姿勢與環境的風水不良」。第一,要注意辦公桌椅的高度——椅面與膝蓋平行、桌面與手肘平行,讓膝蓋與肩頸放鬆。若椅子太低或桌子太高,長久下來容易造成肌肉與關節的慢性傷害。第二,要避免冷氣或電風扇直吹身體任何部位,局部溫度下降會導致氣血不暢、肌肉緊繃與疼痛。這兩項調整就是辦公室的「保健風水」。 若已出現痠痛,可透過熱敷、泡溫水、吹風機或紅豆熱袋等方式加溫患部,促進迴圈、緩解不適。但要注意避免溫度過高造成燙傷。同時,飲食上應減少生冷食物與冰飲,如啤酒、果汁、生菜沙拉等,以免「內寒」加重症狀。水果可於飯後適量攝取,一拳頭的份量最為理想。 柯醫師提醒,若痠痛持續或影響生活,就應儘早就醫檢查。部分慢性疼痛可能與舊傷、韌帶撕裂或關節結構受損有關,應先經骨科或復健科評估,必要時再進行針灸、推拿或復健治療。 他強調:「每個人都能當自己最好的醫生。」只要能及早察覺身體異狀、調整環境與生活習慣,就能在寒氣來臨前先保暖筋骨,讓身體在霜降後依然保持溫暖與暢通。

    【真心看世界】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1020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0, 2025 60:00


    心蓮朵朵開,愛在人間綻放

    【慈濟的故事 叄 心蓮】098 超越天堂的地方〈一〉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0, 2025 14:42


    慈濟的故事_98 參 心蓮 壹部曲1978年始 自不量力.建院 超越天堂的地方_1 P100~108

    【大愛知音】#609 義大利學者史芬妮的東遊記〈上〉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8, 2025 60:02


    ❤️一位來自義大利,卻在英國深耕東方佛教研究的教授;他的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從義大利威尼斯到台灣花蓮。從中國佛教到印度、藏傳佛教的研究,她不只是學術的探索者,更是文化之間的橋樑。 今天,我們將透過這場深入的訪談,一起聽她分享與台灣佛教、慈濟、法鼓山、佛光山之間的因緣,以及她如何在東西方的交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修學之路。 請跟著我們,一同走進這段跨越國界、交織東西方的佛學旅程。 主持人:張曉寧 嘉賓:史芬妮教授 Stefania Travagnin 單元主持:吳淑惠

    【真心看世界】一場安靜卻壯麗的行動。在泥濘裡,看見溫暖貼心的力量1017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7, 2025 60:00


    原來,我們身邊都有超人。一同在光復,展現台灣人最美的樣子。 大水退去後,成千上萬的人不分年齡、身分,自發前往花蓮光復。穿著雨靴、手拿鏟子,靜默整隊、彼此感恩,一起清理泥濘。有人刷洗他人的雨靴,有人幫陌生人整理家園。這不是哪個團體,而是台灣人合心的真、善、美。感恩每一位默默付出的超人,讓愛的能量在光復綻放。 {10/13慈善座談 證嚴上人感恩祝福} {命運?運命?} 編纂處洪靜原主任 人生發生什麼事不知道,當我們一出生就決定的命運,那怎麼生活,是否就能掌握住運轉自我生命的價值? 靜思小語『我們應該為別人的成就而生歡喜心』

    【真心看世界】101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6, 2025 60:06


    【真心看世界】1016... by DaaiRadio

    【靜思妙蓮華讀書會】譬喻品第三 #462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6, 2025 60:17


    【經文】 昔來蒙佛教,不失於大乘。佛音甚希有,能除眾生惱,我已得漏盡,聞亦除憂惱。 昔來蒙佛教,不失於大乘=> 四十餘年以來,承蒙佛為應眾生,施權教化,而實不失於大乘。 昔日感傷,失於如來知見,今日開解,不失於大乘。 佛音甚希有,能除眾生惱=> 佛音聲超世希有,說微妙法。 佛音甚希有~以小乘法除眾生憂惱,以大乘法除羅漢憂惱。 我已得漏盡,聞亦除憂惱=> 我雖已得漏盡,已無煩惱,然有此法執之憂惱,今亦斷除憂惱。 漏盡~ 凡夫眼耳等六根門漏洩,欲貪成瞋癡,故名煩惱為漏。 至三乘之極果,以聖智斷盡此煩惱,謂之我已得漏盡 聞法除憂惱~用清淨心聞法入心,增長慧命,遇事契理。 20130701晨語 證嚴上人開示: 佛慈諄諄教,弟子孜孜學,始自四聖諦,終至四弘誓。 【藍天白雲好時光】 共修內容:靜思妙蓮華 譬喻品第三 第462集 主持人:張嘉玲

    【真心看世界】網路號召的力量1015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5, 2025 60:00


    一、【20251013人間菩提】有情人醫 療治身心 回顧慈濟醫療志業之肇始,為1972年開辦貧民施醫義診所,那時候幾位醫師、護理師、藥師以志工身分,每週兩個半天為貧民服務,救了很多人。 佛法入人群,菩薩覺有情,有了醫護,能幫助師父解除眾生苦。慈濟醫療志業除了在臺灣有八間慈濟醫院、一間慈濟診所,還有在國際間,志工將慈濟人醫精神落實在當地,為地方付出。 感恩之情難以回報,師父發願生生世世要與大家結好緣,期待大家生生世世為大醫王,共同為人間付出。當醫師不是為了要賺錢,要有醫德,要賺德。醫療能療治人的身、心病,更期待大家一同照顧大乾坤,多勸導素食,遠離葷食,這才是真良醫。 二、 慈濟的愛一直在 ~網路號召的力量--超人們在光復 馬太鞍溪潰堤重創花蓮光復,慈濟在災後第一時間啟動救援,也掀起全臺一波「網路愛的串聯」。慈濟基金會執行長特別助理陳祖淞(思擔)回顧,自2023年土耳其大地震開始,慈濟嘗試用線上招募志工的方式支援物資整理送往土國;這次花蓮風災更在短短8小時內,吸引超過400人報名,連假期間更湧入近5000人回應。透過Google表單、社群媒體與即時通訊,年輕世代成為救災的主力,「鏟子超人」一詞就在網路上瘋傳,成為這場集體善行的象徵。 以往慈濟靠電話、茶會或家訪方式動員,如今LINE、IG、Threads等社群平臺成了最有效的召喚工具。災後短短數小時內,志工自發成立群組分享現場畫面,吸引更多人加入。許多年輕人笑說「來玩泥巴」,但在玩笑背後,其實是願意親身投入的行動力。有人清理房屋、有人開機車協助運送物資,甚至按摩師、工程師、外送員也化身志工,用自身專長成為「小蜜蜂」,展現新世代的善與創意。 這股善行並非偶然。許多投入的年輕志工,其實在童年曾是受助者——有人是921地震災民、有人曾歷八八風災。那時種下的感恩,如今化為行動的力量。思擔法師說:「每個時代都有年輕人的因緣,只是媒介不同。」從早年的走村入戶,到如今的網路串聯,愛與善的能量一脈相承。 當滑手機的手,化為鏟泥的力量;當留言分享變成現場陪伴,科技不再只是連結資訊,而是串起人心。慈濟的動員不僅是一場救援,更是一堂「共善」的社會課。年輕志工的熱情證明——只要有愛,點擊也能變成行動,網路也能化為溫度。

    【真心看世界】善與生命的延續1014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4, 2025 60:00


    一、【20251011人間菩提】 上人以手中受贈的「葫蘆」比喻人心容量無限,心若能放大,愛就能無量。只要盡本分、隨分隨力去做,就能成就無限的善。 慈濟的慈善足跡早已跨越國界。自1992年於南非設立聯絡處以來,在非洲持續提供醫療與糧食援助,至今累計幫助超過八十萬人。這分心意跨越山嶺與海洋,凝聚的是眾人無私的愛。 救濟範圍雖然有限,但「能做的就去做」,以合和互協的精神凝聚善力。愛的能量能翻山越嶺、延展無限,只要人人願意,就能讓愛在世界各地不斷傳遞。 二、健康100分~早期發現、微創治療——肺癌不再是「絕症」! 過去「談癌色變」,尤其聽到「肺癌」時,許多人心中便浮現「被宣判死刑」的恐懼。然而,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鍾秉儒醫師指出,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與觀念更新,肺癌的治療早已進入「精準醫療」與「慢性病化管理」的新時代。 鍾醫師回憶,因對內視鏡手術著迷而選擇胸腔外科,如今九成以上肺癌手術皆能以微創方式完成,傷口從傳統20多公分縮小至3至5公分,患者術後第二、三天即可出院,一週內恢復日常生活。再加上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的導入,使醫師能更靈活、精準地處理棘手部位,讓手術安全性與保留性大幅提升。 談及肺癌高居「三冠王」──晚期確診率最高、健保支出比例最高、死亡率最高──鍾醫師強調關鍵在於早期無症狀。許多病患直到腫瘤壓迫氣道、骨頭疼痛才被發現,往往已是晚期。為此,政府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能以傳統CT十分之一的輻射劑量,偵測出早期或癌前病變。特別建議有家族史、重度吸菸者或高風險族群定期檢查。 在治療上,現今已不再侷限於手術或化療,取而代之的是標靶與免疫治療,依據腫瘤基因型態選擇專一藥物,大幅降低副作用、提升存活率。即使第四期肺癌患者,只要對標靶藥物反應良好,也能長期穩定控制,像高血壓或糖尿病般與病共存。 鍾醫師提醒:「肺癌不可怕,可怕的是忽略。」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搭配遠離危險因子(如吸菸、空汙),大多能獲得良好預後。肺癌治療正走向精準、微創、溫柔的醫療新時代,讓「癌症」不再是人生的句點,而是重新出發的逗點。

    【慈濟的故事 叄 心蓮】096 萬一我不在了〈三〉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3, 2025 10:41


    慈濟的故事_96 參 心蓮 壹部曲1978年始 自不量力.建院 萬一我不在了_3 P77~82

    【真心看世界】台灣最美的風景1013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3, 2025 60:00


    一、【20250924人間菩提】台灣最美的風景 樺加沙風災過後,全臺各地齊心投入救援,呈現出臺灣最美的風景。天災降臨,便是佛陀在提點我們,需謹慎無常人間,並敬愛天地為人間造福。慈濟人文志業透過媒體,身體力行協助光復重建,讓許多無法前往光復救災的民眾,也能更加了解現況,將善法傳遞給更多的民眾。與此同時,慈濟志工也設置資源回收區,讓志工排班宣導分類,將環保生活化,落實「用鼓掌的雙手去做環保」。 二、心蓮朵朵開~ 花蓮吉野咖啡的老闆李泰宏,大學時期因為愛上咖啡香開始一路從學習、品嘗到自己烘豆、開店,經歷時間與耐心的淬煉。 原本在台北生活的他,因太太希望回到家鄉花蓮陪伴孩子,就此展開在地築夢的旅程。李泰宏笑說,自己開店的初衷其實很簡單──「能在孩子上學的時段開店,下課就休息」,讓家庭與夢想並行。 吉野咖啡一開始從行動咖啡車起步,後來才有了固定店面。面對花蓮人口不多、觀光波動大的現實,他選擇以穩定和誠意經營,靠老客人口碑慢慢累積信任。他認為,開咖啡店不是浪漫的夢想,而是一條長期磨練的路,「浪漫是動力,但要靠實力撐下去」。疫情與市場變化讓他更加確信唯有穩扎穩打、堅持品質,才能走得長遠。 談起對咖啡的理解,李泰宏說:「好咖啡是主觀的,只要讓人喝得開心、身體無負擔,就是好咖啡。」他笑言,自己每天都在喝咖啡,也提醒大家「適量就好,喝出愉悅才是真正的幸福」。他引用李國修導演的話:「人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對他來說,這件事就是——把咖啡做到最好。 「吉野咖啡」這個名字,取自花蓮在地的吉野部落,象徵紮根與連結。對李泰宏而言,咖啡不只是飲品,更是一種陪伴與愛的媒介。正如他的鄰居秀珍所說:「咖啡代表著關懷,就像朋友間那份溫暖的支持。」在這座慢城裡,一杯香氣裊裊的咖啡,成了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橋樑,也讓「吉野」成為花蓮日常裡最柔軟的香氣。

    【大愛知音】#608 民歌天后-鄭怡、許景淳為愛而唱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1, 2025 60:02


    ❤️今年的慈濟慈善募款音樂會,北加州分會特別邀請到校園民歌天后鄭怡、許景淳,和鋼琴家陳欣沂, 以及大提琴家王昱棋來共同演出。 音樂會的日期是11月9號星期日下午3點到5點。演出地點是在Chabot College Performing Art Center。今天在節目中藉著音樂會這麼難得的機會,邀請到兩位民歌天后鄭怡和許景淳來和聽眾們聊一聊。 同時,也邀請到慈濟北加州分會執行長黃啟貞先生來到節目中,和聽眾們談一談舉辦募款音樂會的因緣和目標。 主持人:張詠涵 嘉賓:鄭怡、許景淳、黃啟貞

    【真心看世界】愛是人間最好的藥2025人醫年會 上人開示1010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0, 2025 60:12


    2025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在花蓮靜思堂舉行。300多位人醫,來自16個國家地區,不同國家的人醫,卻懷抱相同的醫者仁心,僅僅3天課程,交流醫療新知,分享世界各地的人醫故事 ,守護健康,為生命照亮希望。 慈濟醫療志業緣起1972年,早期仁愛街的義診團隊也受邀重返靜思精舍,上人回憶當年,生活克難卻發了大願要蓋醫院,那一念心開啟,直至今日恆持不變,感恩每一位醫師、大醫王都有共同的真善美心念,用心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2025.10.06人醫年會圓緣 證嚴上人開示}  陳竹琪,大愛新聞主播-見證醫療之愛,八仙塵爆傷者 黃博煒  【廣播專訪】八仙塵爆十年特輯EP1 僅有5%存活率,截肢也想拚一把! https://daai.pse.is/P250603 靜思小語『醫療技術固然重要,做人的美好藝術更不能忽視。』

    【慈濟的故事 叄 心蓮】095 萬一我不在了〈二〉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0, 2025 14:39


    慈濟的故事_95 參 心蓮 壹部曲1978年始 自不量力.建院 萬一我不在了_2 P68~76

    【真心看世界】持續之愛,相繫世代福德。不解釋,只做事,平安真幸福-中秋早課 上人開示1009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9, 2025 60:01


    災難過後我們覺悟多少呢? 付出只為自己而已嗎? 你其實還有更大能量,既然人間多是苦,別只沉迷在自己的苦或享受,多為自己的生命價值多做一點。 教師節、中秋、雙十連續假日期間,很多年輕人不是玩耍享樂,而是呼朋引伴前進災區,帶著水桶鏟子,有備而來的出力打掃。 感恩這波災難,因為愛心人多,很快地回歸平安、又回到一片祥和的生活,證嚴上人在中秋節這天早課叮嚀大家,愛的力量要永恆持續,讓愛成為德,代代相傳的愛,就是累績我們世世代代的福德。  靜思精舍 德恭師父: 以愛以善之名,不解釋,只做事。 從社群平台的留言與走入發放的現場,看見喚醒超人的力量。除了鏟土清掃令人感動,還有很多人情溫馨互動,就像是在車廂裡彼此讓座;在混亂路況中,人人有秩序的組隊到清掃的地點;休息時有好吃的便當,有乾淨的用餐環境,也有媽媽帶著10歲的孩子,自掏腰包買了酸痛貼布和小點心,在現場發送,愛心不用教,以身作則,付出,我們都感受的到。  曾啟昱醫師(台中慈濟醫院):在台灣,老人很幸福。 靜思小語「把犧牲當作享受,能夠付出愛心的人,永遠都很快樂,而且活得有意義。」

    【真心看世界】同島一命 愛不止息1008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8, 2025 60:00


    一、【20251004人間菩提】實踐生命教育 樺加沙颱風的侵襲,全臺各地齊心動員救災,讓人看見臺灣團結力量的可貴。大家靠自身的力量去協助光復重建家園,真誠為愛付出,讓受災鄉親在最艱難、最被需要的時期,也能為他們帶來溫暖,成為他們災後重建的最強後盾。 平安不是理所當然,很感恩我們都是有福的人。慈濟人透過清淤、駐診往診、發放物資、募心募愛,及關懷鄉親們後續的災後生活,將所需記錄成冊等方式,便是把這一分的福氣帶進去,將愛的能量匯聚,讓有苦的人同樣有福。 二、 慈濟的愛一直在 ~從病痛到慈悲 花蓮志工楊旻真(小真)原在檢調單位工作,長期承受高壓與嚴苛的考核,身心俱疲。接觸靜思茶道後,她從品茗中體會到「茶有語、心有境」,進而領悟證嚴上人所說「以愛代管」的精神,讓她從控管轉為陪伴,並重新找到人生方向。之後她投入慈濟志工行列,雖然工作繁忙,仍堅持利用有限時間參與訪視與醫療服務,從助人中找到生命的價值。 命運的轉折來自她罹患癌症的經歷。治療期間,她親身感受到「無能為力的痛」,那是身體與心理的極限,但也讓她深刻理解病苦者的感受。正因曾經的無助,她更能在訪視中體會他人的痛楚,從被幫助者轉為能幫助別人的人。楊旻真分享,她曾陪伴一位癌末婦人走完生命最後一程,目睹對方從堅強到放棄、從掙扎到安寧,過程中她的內心充滿悲憫與共情。那段經歷成為她生命的重要啟示——學會面對無常,也學會在苦中生出慈悲。 然而,在助人的過程中,她也經歷情緒崩潰與憤怒,甚至因過度投射而陷入心理低潮。透過心理諮商與靜思語的提醒——「想過去是雜念,想未來是妄想,把握當下即是正念」,她學會將心安住當下。她體悟到,陪伴的力量來自當下的清明與穩定,而非勉強的堅強。 楊旻真以「慈悲與智慧如雙軌並行」自勉。在面對個案的苦時,既要有同理心,也要有理智;悲憫要有界線,情感要能調節。她在團隊的陪伴與上人的法語中,學會了如何用智慧守護慈悲,讓自己不再被悲傷吞噬,而能成為他人生命中的一道光。這條從病痛到助人的旅程,是一段「以苦為師、以愛為路」的心靈修行。

    【真心看世界】善愛共振復家園1007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7, 2025 60:00


    一、【20251006人間菩提】善愛共振復家園 中秋佳節,證嚴上人在早課來到主堂升座開示,體悟到近年中秋天氣依然暑氣逼人,也更能切身感覺四大不調和。中秋連假,因交通之便,我們能出遊飽覽天下美景,但世界之大苦難人也多,此時此刻依然有貧苦人家,需要我們伸出援手。 我們都是佛弟子,更要體會眾生是苦,了解人間無常,要覺知、由知而悟。人生時間在分秒間過,無常,短短幾十年。我們要把握時間回報人間。中秋團圓的時刻,樺加沙的援助行動仍在持續進行,看見臺灣愛心湧現,連假期間有全家人選擇來到災區盡一分心力。用身教教育下一代,這才是最好的傳承。 中秋相聚之時,感恩現在的平安,也要關懷天下事,時時用心,發揮愛的能量,為天下祈福造福 二、 大愛中醫館~寒露時節養肺防喘──中醫師教你顧好呼吸道的智慧 寒露節氣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也是氣溫明顯轉涼、早晚溫差加大的時候。隨著空氣乾燥,支氣管炎、氣喘、咳嗽等呼吸系統疾病特別容易復發或加重。慈大後中醫助理教授柯建新提醒,這段時間應以「養肺防燥」為核心原則,注意保暖、補水及飲食調理,才能穩定氣管、預防過敏與哮喘。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肺的健康與皮膚、大腸息息相關。若秋燥過盛、水分攝取不足,常會引起便秘、皮膚乾癢、鼻過敏或氣喘等問題。柯醫師解釋,治療上常會「宣肺潤燥」,同時兼顧腸道暢通,讓整體氣機流動更順。這也是中醫所說的「肺與大腸相表裡」的概念。 在飲食調理上,柯醫師建議可適度飲用桑菊飲,其中的菊花與桑葉能潤肺、清燥止咳。若要日常保養,可用枸杞菊花茶:偏熱體質者以白菊為主,容易怕冷或虛弱者可加枸杞各半沖泡,既能養肝明目,也有助呼吸道健康。他特別指出,菊花依顏色不同功效略異,白菊偏平補、黃菊清熱解毒,可依個人體質選用。 此外,秋冬氣候變化劇烈,冷氣、溫差、熬夜與飲食不節都會誘發咳嗽或氣喘。柯醫師提醒,哮喘或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要避免進出溫差大的環境,減少冰冷飲食,多喝溫水、保持室內濕度,並適度運動以強化肺氣。 他最後強調,「寒露養生貴在順時而為」,懂得隨節氣調理,讓身體順應氣候變化,便能在秋冬之交維持呼吸順暢、氣血流通,為即將到來的冬季奠定健康基礎。

    【慈濟的故事 叄 心蓮】094 萬一我不在了〈一〉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6, 2025 12:58


    慈濟的故事_94 參 心蓮 壹部曲1978年始 自不量力.建院 萬一我不在了_1 P62~67

    【真心看世界】愛與堅持的斜槓人生100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6, 2025 60:00


    一、【20250924人間菩提】「一念心」的重要。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起一個善念,哪怕只是小小的付出,都能成就大功德。慈濟發祥於花蓮,至今已廣布全球,靠的就是無數人點滴善行的累積。師兄姊們提醒,我們要懂得「以小為大」,珍惜每一次行善的因緣,因為每一份付出都可能成為他人的依靠。 「菩薩一念心」是關鍵,當我們看到苦難時,不只是感嘆,而是反觀自己,把握當下去造福。過去所累積的善行,成就了現在的福報,而今天的付出,也會開啟未來的好因緣。慈濟人以耐心和慈悲陪伴苦難眾生,從小小的善念開始,逐漸凝聚成大愛。 社會的安定、氣候的平和,都與人心善念息息相關。唯有人人都能以慈悲心付出,天下才能真正平安。佛陀教導我們「一念覺醒」,讓心保持清淨,才能轉化煩惱,廣度眾生。即使生活中困難重重,只要堅持善行,就能在黑暗中點亮光明。 「付出才有福」。沒有付出,幸福不會無端而來;唯有經過辛苦的耕耘,才能收穫內心真正的安樂。慈濟的精神,就在於把個人的力量轉化為眾人的幸福,從一顆小小的種子開始,成就無量的大愛。 二、 心蓮朵朵開~愛與堅持的斜槓人生 林文偉原是汽車鈑金與塗裝的專業技師,擁有兩張乙級證照,將專業帶回花蓮教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許多學生家境清寒,甚至省下餐券忍餓訓練,讓他萌生「開一家店,至少能讓孩子們有口飽飯」的念頭。於是,他從汽車技術跨界到餐飲,選擇了當時花蓮少見的冷滷味市場,加盟「秘醬滷味」。 創業的時間點卻是在疫情期間,許多店家收攤,他卻逆風而行。他相信「如果這間店能撐下去,就能為孩子們多開一條路」。雖然一開始遭遇許多質疑與阻力,但在堅持與努力下,他獲得加盟總部認可,拿下花蓮的加盟權。後來雖歷經地震、疫情等重重考驗,在家人的支持,一路撐下去,甚至拓展到多家分店。他用餐飲為學生打造「不餓肚子」的安心後盾,也提供年輕人另一條職涯選擇。 慈濟志工「酵母媽媽」秀真也一路陪伴,將「愛心商店」與「特約店家」的理念推廣,讓更多需要的人能獲得支持。

    【大愛知音】#607 他鄉遇知音 同行菩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4, 2025 60:02


    ❤️人一生的際遇和因緣往往不可思議,兩位在越南出生的華僑,飄洋過海來到美國,是什麼因緣讓她們走進慈濟做志工;不但認識了彼此,還一起參加了培訓的課程?今天在「音樂有愛」單元中,伴隨著音樂,繼聆將帶著聽眾們走進林素香和余寶珠女士的人生故事。 另外,在「心靈閱讀」的單元中,禹頡將為大家分享《執著名相的佣人》和《執相而求的供僧》兩篇好文章。 主持人:張詠涵 嘉賓:林素香、余寶珠 單元主持:王繼聆、李禹頡

    【慈濟的故事 叄 心蓮】093 台北能,花蓮不能〈三〉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3, 2025 13:23


    慈濟的故事_93 參 心蓮 壹部曲1978年始 自不量力.建院 台北能,花蓮不能_3 P53~58

    【真心看世界】喚起善的行動,超人故事再+1。德澄法師1003...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3, 2025 60:00


    【真心看世界】喚起善的行動,超人故事再+1。德澄法師1003... by DaaiRadio

    【聽見生命力】視障巡迴輔導教師 -王兆熙老師〈下〉#90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3, 2025 30:00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 ◎失敗不是結束,而是重生與達成真正成就的起點。真正的成就不是從不失敗,而是在跌倒後依然能夠重新站起。 失敗,不是失去一切,而是提醒我們還有不足的地方,要更精進自己。能從失敗、苦難中站起來,就是最大的成就。

    Claim 大愛網路電台

    In order to claim this podcast we'll send an email to with a verification link. Simply click the link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edit tags, request a refresh, and other features to take control of your podcast page!

    Claim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