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網路電台

Follow 大愛網路電台
Share on
Copy link to clipboard

大愛網路電台 手指輕輕一點 全球聽見大愛 網址 http://daairadio.tw/ FB https://www.facebook.com/daairadio.tw/ 從1985年11月16 日,「慈濟世界」廣播節目開始在台北民本電台播出,為慈濟第一個電子媒體。 2005年9月1日,全新的大愛網路電台開播,從此慈濟廣播有了專屬的播送平台,24小時線上收聽,全球同步零時差,隨時線上聽大愛。更多節目,歡迎進入 大愛網路電台服務電話 02-28989999 分機1042,1043

DaaiRadio


    • Sep 16, 2025 LATEST EPISODE
    • daily NEW EPISODES
    • 52m AVG DURATION
    • 2,727 EPISODES


    Search for episodes from 大愛網路電台 with a specific topic:

    Latest episodes from 大愛網路電台

    【真心看世界】弘揚正法利群生091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6, 2025 60:00


    一、【20250905人間菩提】弘揚正法利群生 「佛法在人間,道場在人群」,證嚴上人開示指出,佛教的核心不在於形式,而在於走入人群、回饋社會,以弘法利生、淨化人心為目標。無論貧富皆有苦,唯有以中道自持、心無貪念,才能體會知足與快樂。 慈濟志業的推展,不是個人之力,而是眾人合心、群策群力的成果。人人發心行菩薩道,守戒守分寸,在社區裡宣導善法、帶動鄰里,這才是真正的「入人群度眾生」。以守護健康與守護愛為核心,讓佛法精神落實在人間,讓福德廣播在人群。 二、健康100分~中風治療新科技 花蓮慈濟醫院蔡昇宗醫師分享腦中風的類型、治療與後續照護。腦中風主要分為「梗塞型」與「出血型」。梗塞型因血管阻塞造成,治療重點是及時打通血管。傳統上黃金三小時內施打溶血栓藥物效果最好,如今因影像技術進步,時間可延長至4.5小時,部分患者仍能受益。若阻塞嚴重,則需透過腦部導管進行機械性取栓。出血型則是血管破裂,輕微出血可能像淤青般自行吸收,但嚴重出血需靠神經外科手術處理。特別是腦動脈瘤破裂,症狀為突發且劇烈頭痛,伴隨噁心嘔吐、腦壓升高,死亡率高,需高度警覺。蔡醫師建議40歲以上尤其女性定期做腦部核磁共振檢查,早期發現可用導管等方式處理,避免危險。 中風治療後的癒後情形差異大,輕症患者多能恢復,重度中風則較困難,但若能及早治療並積極復健,仍可獲改善。花蓮慈濟醫院推動中西醫合療,結合中醫藥物與針灸,已獲國際肯定。復健方面,除了傳統物理、職能、語言治療,醫院更導入高階復健技術,包括機器人輔助的「機器腳」與「機器手」,幫助患者恢復走路及精細動作能力。這些穿戴式裝置可增強訓練效果,提升生活品質。目前復健仍仰賴治療師專業評估與調整,但隨著AI技術進步,未來有望自動感應患者狀況,提供更精準的個人化復健。蔡醫師提醒,腦中風是與時間賽跑的疾病,及早發現、正確治療、持續復健,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腦部功能並恢復生活品質。

    【真心看世界】教化培德心向善0915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5, 2025 60:00


    一、【20250911人間菩提】教化培德心向善 人心中都有一座「靈山塔」,象徵德行的累積。行善不是為了追求功德,而是自然、持續地去愛護與幫助需要的人。慈濟人腳踏實地,從小處著手,長期關懷苦難家庭。 唯有推動愛的循環,讓好人愈來愈多,社會才能祥和安定,地球也不致因貪欲而受害。把握因緣,守護人心與生態,才能實踐人間淨土。 二、 心蓮朵朵開~夫妻同心打造「小賴好茶」 「小賴好茶」老闆賴志青與黃佳琪夫妻檔,起初僅靠一台發財車起家,在陌生與害怕中慢慢磨練出經營之道。2000年開業以來,他們憑藉用心研發,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特色,許多花蓮遊子更將「小賴好茶」視為家鄉味,每次返鄉都必定造訪。 夫妻倆在競爭激烈的飲料市場中,靠著不斷創新突圍。他們研發專屬專利飲品與獨特包裝,從小孩到長輩都能找到合適的口味。 然而,經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他們歷經花蓮大地震與東大門夜市祝融之災,一夕之間心血化為烏有,停擺將近一年。困境中,夫妻沒有放棄,而是憑藉毅力重新設計、裝潢店面,志青更以「給老婆最好的」為出發點,親手設計貼合她身高與需求的工作吧台,展現夫妻同心的深厚情感。 在疫情、地震與連鎖品牌夾擊下,夫妻始終堅持「差異化經營」,用心製作、誠懇待客,讓品牌屹立不搖。

    德禪師父導讀三十七道品講述_12 八正道(二)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5, 2025 27:52


    德禪師父導讀三十七道品講述_12 八正道(二) by DaaiRadio

    【真心看世界】四種人生。苦是起點不是終點。德昕法師 0912...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2, 2025 60:01


    【真心看世界】四種人生。苦是起點不是終點。德昕法師 0912... by DaaiRadio

    【大愛知音】#604 梅芳飄香布善種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2, 2025 60:02


    ❤️一位擁有七位兄弟姊妹,被坊間鄰里暱稱為十全的好命女人;如何從只會為家人提菜籃的家庭主婦,蛻變成為習得十八般武藝,為天下人提菜籃人間菩薩? 今天的節目中,邀請到黃梅芳女士來和聽眾朋友們分享她一路走來的心情故事。 主持人:張詠涵 嘉賓:黃梅芳

    【愛在西拉雅】高雄靜思堂大腦活化班_健康管理師_劉曉霙 #80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2, 2025 27:05


    ❤️劉曉霙原本是大腦活化班學員的家屬,她是如何從一位學員家屬,成為失智症據點的健康管理師呢? 她有什麼陪伴的撇步?她又是如何用專業來陪伴大腦活化班的長輩們呢? 讓我們一起聽聽曉霙的分享吧! 愛在西拉雅本月人物專訪:高雄靜思堂大腦活化班_健康管理師_劉曉霙 主持人:王寶裕 首播時間:每月第二週 星期五14:30 重播時間: 每週五 21:00;隔週五 01:30 10:30 每週六、日 3:00

    【真心看世界】法,一句值千金!!! 翻轉一家命運。德佩法師+隨師點滴0911...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1, 2025 60:01


    【真心看世界】法,一句值千金!!! 翻轉一家命運。德佩法師+隨師點滴0911... by DaaiRadio

    【真心看世界】全球慈善行動《2024慈濟年報》 0910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0, 2025 60:00


    一、【20250906人間菩提】隨機化度結好緣 靜思堂不僅是一座建築,更是人間的道場與精神的堡壘。高雄說法傳法團隊齊心護法,用心接引每位進入靜思堂的訪客,期盼讓大眾感受到慈濟的溫度與靜思的深度,也誠心發願弘揚佛法,將慈濟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上人鼓勵弟子,聞法若有相應,就要立即發心立願,將法化為行動。發心立願是一股堅定而長遠的力量。行菩薩道不是口說,而是用雙手去牽引眾生前行;一人伸出雙手,就能牽起無數人。這份力量來自於平日真誠待人、踏實行事,建立信心與信任。當人人願意聚集,就能走出一條廣大的菩提大道,展現佛陀入人群的悲願。 佛法如同種子,需要鬆土、播種、踏實、灌溉、除草,才能茁壯結果。菩薩行也是如此,要盡形壽、獻身命,將善的種子深植人心,代代傳承。慈濟的道場正是現代人間的大菩提道,透過「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隨順眾生的根機去說法與度化,讓佛法不斷生機勃勃,廣度人間。 二、慈濟的愛一直在~【慈濟2024年報重點摘要】 慈濟基金會慈善執行長顏博文分享《2024慈濟年報》,說明慈濟在台灣及全球的慈善行動與財務狀況。年報分為五大部分:創辦人證嚴上人的序言、全球慈濟行動力、年度重要事件、財務收支與會計師審核報告。為了環保與資訊公開,年報除紙本外,也提供電子書、網頁版、PDF下載,以及中英文版本,方便大眾閱讀。 2024年,慈濟志工動員人次逾1600萬,服務對象超過2500萬人次。若以基本工資換算,等同超過135億元的社會貢獻,但因志工無償付出,並未反映於財報中。慈濟的財務自2018年起全面透明揭露,公開度在台灣極為少見,並符合聯合國SDGs與ESG國際趨勢。年度慈善收入約95億元,主要來源為捐款及專案勸募,支出則以社會救助為最大宗。整體慈善支出比率,台灣58%、國際42%,反映慈濟長期兼顧在地與全球的援助。 在海外,慈濟於37國推動扶困計畫,並進行災難救援、醫療服務、大米發放、永久屋興建等,受益人數逾500萬。在台灣,則專注於弱勢家庭、居家修繕、環保輔具、新住民支持與教育脫貧,如新芽獎學金、再生電腦計畫等。五大慈善行動力聚焦:①消除貧窮與飢餓、②氣候變遷與人道救援、③高齡關懷與青少年培力、④環境教育與生態保育、⑤合作夥伴與永續發展。 年報亦呈現慈濟多年深耕的國際計畫,如翻轉非洲、佛陀故鄉扶助、土耳其及敘利亞地震救援等,展現「全球慈濟人,慈悲行動力」。慈濟不僅投入物資援助,更帶動人文改變,翻轉受助者的人生。顏執行長強調,年報的呈現,不只是數字與報表,更是全球志工無私付出的見證,也是慈濟「透明、誠信、永續」的最佳體現。

    【真心看世界】竹筒歲月真實道0909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9, 2025 60:00


    一、【20250908人間菩提】竹筒歲月真實道 慈濟的起點源於「五毛錢」的故事,這段歷史是真實且珍貴的傳法基礎。知道的人要向不知道的人說,正確傳承,才能讓慈濟精神代代延續。傳法不只是口說,更是將善種廣布,淨化人心。 人生免不了病痛與困境,要以堪忍與精進面對,不是「做來抵」業,而是「做來囤」福。一步一腳印,把握當下,持續累積福德,讓生命更有價值。傳法不僅向外推廣,也要回到家庭,讓子女後代理解慈濟精神,做到內外相度。 二、健康100分~預防腦中風,守護健康人生 腦中風是全球重要的死亡與失能原因,在臺灣更高居十大死因之一。根據衛福部統計,平均不到一小時就有一人因腦中風過世,且患者逐漸年輕化,甚至30、40歲族群也不例外。腦中風除了影響患者本身,更對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與照護壓力,因此「預防」與「及早發現」至關重要。 花蓮慈濟醫院蔡昇宗醫師指出,中風可分為「阻塞型」與「出血型」,症狀包含臉歪嘴斜、手腳無力、口齒不清,嚴重甚至影響呼吸與心跳,危及生命。常見的高危險群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以及有抽菸習慣、家族病史者。蔡醫師提醒,許多人忽略初期症狀,錯失黃金治療時間。醫學界普遍強調「黃金三小時」,即在症狀出現後3小時內接受治療,效果最佳,甚至可能恢復如常。 在預防方面,健康生活管理是關鍵: • 飲食均衡,避免過量高油高鹽。 • 規律運動,如「333原則」:每週至少三次,每次30分鐘,心跳達130。 • 良好作息,避免熬夜、過勞。 • 戒菸控三高,並定期健康檢查,尤其透過血壓、血糖監測與影像檢查,及早發現血管異常。 另外,坊間流傳的放血或偏方治療,其實存在極大風險,應立即就醫,並在必要時接受中西醫合療,以提升康復效果。 蔡醫師特別提醒,中風不再只是長者的專利,年輕人同樣要警覺,避免因忽視症狀延誤治療。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治療手段日益成熟,但「早期預防與自我健康管理」仍是遠離中風的根本。唯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真正守護健康人生。

    【真心看世界】希望在教育0908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8, 2025 60:03


    德禪師父導讀三十七道品講述_11 八正道(一)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8, 2025 27:52


    德禪師父在導讀中,從三十七助道品一路帶領大眾進入最後的核心──八正道。師父提醒大家,佛法不僅是理論,更是方向與方法的結合,是修行人邁向解脫的必經之路。佛教早期並無大小乘之分,大小之別其實取決於「心量」與「菩提心」是否真誠。修行的關鍵,不在名相,而在是否能於日常中實踐。 八正道包含八個面向: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師父特別指出,正業與正命常被混淆,前者是行為,後者是生活方式,應加以分辨。正念則是意念的專注,避免偏差,否則會走向錯誤的方向。八正道並非抽象理論,而是整合「戒、定、慧」三學的完整修行系統。若無戒的基礎,定難以安住,更無由生慧,因此佛法重視「戒定慧」循序漸進的修行次第。 在修行過程中,師父強調「大小乘無實質差別」,重點在於是否發菩提心、是否能以慈悲心與不害心為動機,將修行落實於幫助眾生的行動。菩薩行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要在逆境中學習忍耐,從生活的考驗中養成菩提心。師父也以舍利弗等高弟子的故事提醒大眾,即使智慧第一,也須不斷修正心念,否則容易被習氣綁縛。 八正道既是佛陀親自開示的修行綱領,也是最圓滿的解脫道。透過正確的見解與行持,修行人能在日常中培養清淨的心,逐步邁向菩薩道,最終走向成佛之路。師父勉勵大眾:修行並非求速效,而是點滴累積,八正道正是我們在人間實踐慈悲與智慧的核心指南。

    【大愛知音】#603 特別的愛給有緣的您~~偏鄉:「蔬醒學堂」〈下〉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6, 2025 60:19


    ❤️在上一集「音樂有愛」的單元中,繼聆和高原老師帶著大家走進「蔬醒學堂」。由於住在偏鄉地區的家庭,很多父母為了生計而到大城市去工作,將孩子們留給年邁的爺爺奶奶來照顧。 慈濟的志工們二十多年來走入偏鄉開辦學堂,陪伴這群缺乏父母照顧的孩子,除了協助課業、培養多元的才藝之外,更重要的是品格和良好品德的養成。在今天的節目中,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孩子們的心聲,以及學堂志工和一位單親媽媽的分享。 另外,在「心靈閱讀」的單元中,禹頡將為大家分享一篇好文章《我們的好老師》。 主持人:張詠涵 嘉賓:戴力璿、黃威愷、彭成輝、劉志娟、關玉珍 單元主持人:王繼聆、李禹頡、高原

    【真心看世界】普渡,普肚? 全球糧食危機 德玵法師0905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5, 2025 60:11


    農曆七月的「水懺」法會,通常目的在為祈福消災,透過誦經、拜懺等活動、儀式,反省自己,過去有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發自內心的懺悔。到底普渡在渡什麼,不要空有儀式感,在慈濟,志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更重要的是 自己的心有沒有自渡。每天桌上的食物是對地球,對自己是友善健康的嗎?? 護生、素食,期待我們都能珍惜每一分的食物。一起跟著靜思精舍德玵法師來關心全球糧食危機。  《琉璃王滅釋迦族的因緣》  《金剛經》【心不動即成佛、心一動即著魔】 遇到好現象,心一歡喜即是著魔; 遇到不如意事,心生瞋恨也是著魔。 佛與魔不在境界上,而是在自己的心中。  〈普賢行願品)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定業轉不定業 ■重業轉輕業 ■輕業轉無報業  辛巴威農場 轉苦為樂 轉貧為富 2013年起,每週六天供午餐。五十四個慈濟供食站,每日供應約一萬七千人  人類存亡,從改變餐桌上食物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世界人類存亡,從改變餐桌食物做起,有效緩解糧食危機和解決全球暖化,每日最有效的行動,就是素食。」 做每一件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個心念轉變開始。  《法譬如水》滌心垢 分享者:編纂處洪靜原主任 歡迎點選收聽 20250905真心看世界 靜思小語『這世界總有比我們悲慘的人,能為別人服務比被服務的人有福』

    【聽見生命力】視障巡迴輔導教師 -王兆熙老師〈上〉#89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5, 2025 30:00


    「在人家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雙手拉他一把,幫助他!」 ◎當我們看到別人跌倒、遇到困境時,不是冷眼旁觀,也不是等別人先去幫,而是要及時伸出手。因為這一「手」,也許就是對方生命的轉捩點。 在他人需要時,主動伸出援手,牽引他往前走。把愛心化為雙手的實踐,不只拔除他人的困境,也是在自我修行中培養智慧與慈悲。

    【真心看世界】一切眾生喜見,藥王菩薩。德懿法師0904...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4, 2025 60:16


    【真心看世界】一切眾生喜見,藥王菩薩。德懿法師0904... by DaaiRadio

    【真心看世界】翻轉人生的三道光0903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3, 2025 60:00


    一、【20250828人間菩提】歡喜付出最有福 一念善心,如涓滴匯流,能展現無量力量。當年證嚴上人呼籲「每天五毛錢」的竹筒精神,成為慈濟的精神,也開啟了代代相傳的菩薩道。真正的布施,不僅是金錢的給予,而是帶著愛與願的行動實踐;當人人將心緊緊相連,就能匯聚成一股持續不斷的菩薩群體。生命雖有限,慧命卻能因行菩薩道而延續無窮;這份愛與願,將世代傳承,生生不息。 二、慈濟的愛一直在~ 《從人民保母到慈濟志工》的蔡志勇和《從癌症低谷到創造生命奇蹟》的黃鈺雯對夫妻檔分享了他們如何認識慈濟的因緣,印證了信念、愛與見苦知福的力量。今天我們繼續要分享的是過去黃鈺雯將自己標籤為「不幸的小孩」;直到遇見慈濟,參與水懺、閱讀《父母恩重難報經》,如何化解她與母親數十年的心結。而蔡志勇師兄卻在50歲那年確診帕金森氏症第三期。他們如何面對重重的病苦考驗? 《翻轉人生的三道光》 黃鈺雯自小長年活在責打與心結之中,自認為是個「不幸的小孩」。直到加入慈濟,參與水懺及閱讀《父母恩重難報經》,才真正體會父母養育之恩,內心深受觸動。那場經典演繹讓她哭到無法呼吸,觀念徹底翻轉,從「都是媽媽的錯」轉為理解母親的無奈,進而生起和解的心。母女原本幾十年的嫌隙,也因慈濟而逐漸消融,甚至在最後兩年能恢復平常母女的互動。母親後來更驕傲地告訴人:「慈濟幫我找回了一個女兒。」 另一方面,她自己罹患癌症,必須長期靠強效止痛藥支撐。但因為投入慈濟志業,常常忘了自己是病人,反而從助人過程中減輕了病痛。數年後檢查,竟發現脊椎與骨頭中的癌細胞明顯消失,醫師也覺得難以置信。這份奇蹟不僅來自醫療,更源於慈濟志工的付出與心靈調適。 蔡志勇則在50歲時確診帕金森氏症第三期,雖然震驚,但因早期發現、規律服藥,再加上積極參與慈濟服務,病情受到良好控制,外表幾乎看不出異常。他常以「遇事就解決」的淡定態度面對疾病,也陪伴妻子走過病苦。兩人以樂觀、坦然的方式分享病程,甚至在大眾前自嘲,帶給病友與旁人勇氣與希望。 這段生命見證呈現了三層意義:第一,慈濟幫助她解開原生家庭的母女心結,讓仇恨轉化為理解與感恩;第二,透過助人而自助,身心病苦獲得奇蹟般的舒緩;第三,夫妻在病痛中仍以慈濟為依歸,彼此扶持,以勇敢、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正如她所體悟的:「原諒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慈濟不僅是一個善行的平台,更是翻轉生命的力量,讓苦難成為智慧與慈悲的養分。

    【真心看世界】因核果海甚微妙0902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2, 2025 60:00


    一、【20250827人間菩提】因核果海甚微妙 「因核果海」,一粒微小的因子,若有因緣滋養,能繁衍無量善果。慈濟的歷程正是如此:從「五毛錢」起步,一路延展,如今慈濟的慈善援助已遍及全球五大洲,海外志工遍布56個國家地區,印證了「極微小不可輕視」,點滴愛心能匯聚成無量功德。宗教的核心不在名相,而是善與愛,讓慈悲持續在人間流轉。 二、大愛中醫館~白露養生:保暖、防燥與心情調適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大,空氣逐漸乾燥,正是養生的重要時機。俗語「白露生,身不露」,提醒我們此時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導致筋骨痠痛或感冒。另一方面,「不露」也意指情緒容易低落,秋冬交替常見心情鬱悶、無精打采,甚至影響心理健康,因此除了身體保養,也要照顧心靈。 慈濟大學後中醫學系助理教授柯建新醫師分享,在中醫觀點,秋屬金,對應肺與大腸。此時最需防燥,因乾燥不僅會導致喉嚨不適、皮膚乾裂,也可能引發便秘、氣喘、乾眼症等症狀。建議多補充水分,避免過度食用辛辣或堅果,以免加重乾燥感。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眼睛乾澀更加明顯,更需注意飲食與水分調節。 飲食方面,可適量攝取白色食材如白木耳、百合、山藥、蓮子、水梨等,有助於潤肺養陰。四神湯也是適合秋季的滋養料理,能兼顧健脾與護肺。柚子則是白露後的時令水果,雖然能通便,但因屬涼性,體質虛寒或腸胃較弱者應謹慎食用,且柚子與部分藥物可能產生交互作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特別留意,最好諮詢藥師。 另外,中秋節常見的月餅、甜飲,糖分與熱量高,不宜過量,尤其對於慢性病患者,應該「淺嚐即止」,避免因貪嘴而造成血糖、血脂失控。若想潤喉,可選擇處理過的陳皮入茶,避免未經處理的柑橘皮帶來刺激。 總而言之,白露養生重點在三:第一,注意保暖,避免「秋老虎」與早晚溫差造成的受寒;第二,防燥潤肺,多攝取水分與滋潤食材;第三,調整心情,避免秋季憂鬱。把握飲食、起居與情緒的調養,才能平穩過渡季節變化,迎向健康的秋冬。

    【真心看世界】傳法聚善淨人心0901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 2025 60:00


    一、【20250829人間菩提】傳法聚善淨人心 在慈濟,有許多默默付出的資深志工,將一生心力投注於善行,如護持慈濟建醫院的高愛師姊。這股精神,不僅存於他們的身影,更深植於八識田,成為後代慈濟人的典範。 透過戲劇記錄,大愛臺讓這些故事傳承,如「傳家寶」啟發更多人。微小如螢火蟲的光,也能在黑夜中照亮方向。若人人願意聚合愛心,說好話、走好路,將知識化為智慧,則人心得以淨化,菩薩世界就在當下人間。 二、 心蓮朵朵開~從軍旅到茶香 徐稚森,本是軍旅服務 17 年的資深士官,卻因對茶飲的熱愛與對健康的堅持,毅然選擇轉換跑道,在花蓮創立「一青苑手工茶」。他分享,年少時對父親泡茶的印象並不好,但隨著手搖飲在台灣盛行,他逐漸迷上茶飲,並因意識到含糖飲料對健康的危害,開始追求純茶的風味。退伍前,他結識普洱茶專家廖玉龍,受到啟發,決定走向天然無添加的茶飲之路。 創業初期,徐稚森花費兩年時間走遍全台茶廠,反覆測試純茶樣品,只為找到合適的茶葉來源。他堅持不用香精、薰香及化學調和物,僅以天然茶葉、現榨果汁與手工熬煮的蔗糖製作飲品。即使成本高、接受度低,他仍認為「誠實的味道」才是對顧客與健康最好的回應。此外,他的飲料店在裝潢上也融入台灣懷舊元素,如老地磚、毛玻璃、窗花與童玩圖騰,讓顧客在品茶之餘,也能感受文化傳承的美。 徐稚森坦言,從固定薪水的軍旅生活轉換到創業經營壓力巨大,白髮也多了不少。但在妻子、家人的支持下,以及顧客逐漸形成的穩定客群,他找到了持續堅持的動力。 與他一同受訪的「酵母媽媽」秀真,也因喜愛健康飲品,牽線邀請「一青苑」加入慈濟的愛心商店。徐志伸認為,放一個竹筒、參與公益並不困難,能夠隨手助人是件自然而然的事。 從軍旅到茶香,徐稚森的人生轉換,不只是職涯選擇的勇氣,更是一份對健康、對土地、對文化的承擔。他用真材實料的茶飲,實踐了「甘苦之後,是真正的回甘」這句人生體會。

    德禪師父導讀三十七道品講述_10 七覺支(二)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 2025 27:52


    德禪師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導讀七覺支(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捨),並提醒大眾如何在日常生活與慈濟服務中落實。首先,念覺支是觀照當下的起心動念,若一念不正,便須及時調整;擇法覺支則是明辨是非,特別在慈濟訪視個案中,不能因一時心軟私自援助,否則恐造成依賴與困擾,必須以智慧導引慈悲。精進覺支強調持續不懈,像是環保教育、慈善救助,都需恆常努力。 喜覺支來自助人脫困與見證希望的喜悅,例如孩子因受助能繼續求學,展現教育改變命運的重要。輕安覺支則是身心柔軟安適,透過呼吸調適與日常規範訓練,讓人由專注生定,進而獲得輕安自在。定覺支提醒修行者心要專注不執著,無論在慈濟的醫療教育或日常事務,都需以穩定心志持續付出。捨覺支則是修行的昇華,能放下煩惱與執著,保持初心、付出無所求。 師父並以案例說明,慈濟志工要遵守制度,避免因個人情感造成誤會或困擾;慈悲必須以智慧為前導,才能真正利益眾生。此外,他提醒「初心」的重要,常有志工投入數年後漸漸失去最初的發心,因此應時時回顧初衷。 最後,德禪師父指出,七覺支不是抽象的佛法,而是修行者生活中的實踐指南:從慈善訪視、環保推廣到教育助學,皆能落實七覺支的精神。若能持續觀照與修正,就能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不斷淨化自心,走向解脫與覺悟。

    【大愛知音】#602 太極心法 動中之禪修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30, 2025 60:35


    ❤️現代人也許不再佩劍行走江湖,但如果我們能在平凡生活中,幫助他人、堅守正義、勇敢挺身而出;那麼,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當代的俠客。 今天的節目中,彩霞將採訪太極老師王恩銘,邀請您一同走進這位太極老師的世界, 感受那份來自傳統武學中的智慧與俠義精神。 另外,在「心靈閱讀」的單元,張慧將分享何國慶先生著作 《考驗》中的一篇文章。 主持人:張曉寧 嘉賓:王恩銘 單元主持人:葉彩霞、張慧

    【真心看世界】恤生重於渡死,七月吉祥月。人間菩提一萬集。德勘法師 0829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9, 2025 60:07


    從天干地支、歷史脈絡接連著,慈濟從成立功德會後,農曆七月就一直不斷的告訴大家,這是一個歡喜的月份,不是一直想著怎麼超渡亡魂,而是我們怎麼能幫助現實中苦難的人。直到每年的這個時刻,依然如此。 慈濟推動農曆七月吉祥月,感恩歡喜七月吉祥。虔誠普渡,期待是能普遍淨化我們的心,最好的方法,護生,照顧好我們的身心靈,齋戒茹素,也愛護大地萬物,進一步,能付出行善,給需要人溫暖與力量。 ★十萬雙手的奇蹟。環保35 感恩有您 全台灣環保走透透。慈濟人文志業發言人 陳竹琪 ★人間菩提一萬集。慈濟人文法音宣流部 楊琇涵 歡迎點選收聽 真心看世界 靜思小語『行為言語,顯現精神文化的內涵,培養寬大的心量,才能發揮大愛。』

    【真心看世界】七夕好音緣,邀您品書《宗教: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德諦法師0828...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8, 2025 60:02


    【真心看世界】七夕好音緣,邀您品書《宗教: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德諦法師0828... by DaaiRadio

    【真心看世界】福德相傳・慈悲同行0827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7, 2025 60:00


    一、【20250821人間菩提】 靜思生活營圓緣,實業家們與證嚴上人分享參加營隊的體悟,期許自己知福惜福,也為人間造福。 上人開示,人生雖不平等,但「不見苦,不知福」;唯有自覺幸福,並持續造福,才能讓福德相傳。財富難保長久,唯有德行與善緣,才能使事業與家庭世代興盛。福德雙修,代代相傳,才是正道。 也有實業家發心將志業融入事業,推動蔬食餐飲,讓更多人茹素結緣。上人讚歎這不僅是健康與環保的實踐,更是利濟眾生的福田。 二、慈濟的愛一直在~ 【從人民保母到慈濟志工——一份使命的延續】 蔡志勇師兄自小受到家族環境影響,立志成為警察,至今已有超過三十年警界資歷。他始終秉持「為民服務、除暴安良」的信念,把警察視為人民保母,不僅盡忠職守,處理案件時更重視同理心與教育功能,將每一次交通事故視為對民眾的生活提醒。他說「天天都有好事上門」,因為做對的事就該盡心盡力完成。雖然警察工作高壓且危險,但他在妻子黃鈺雯的支持下,始終堅守崗位,並以積極態度看待挑戰。黃鈺雯來自警察世家,深知行業辛勞,卻仍選擇與志勇共度人生,並以「督察長」的角色守護家庭,嚴格要求他遠離不良習氣,使他能在職涯中清白自持。夫妻二人攜手同行,生活中彼此理解與扶持,讓志勇能在家庭與工作間保持平衡。因一次因緣進入精舍參訪,他對出家人的印象從此翻轉,也開啟了與慈濟的結緣之路。這段從警察到志工的轉折,既是人生的另一份使命,也成為夫妻倆共同的信仰實踐。 【病苦考驗中的勇氣與慈悲——從癌症低谷到生命奇蹟】 黃鈺雯師姐與慈濟的緣分,源自家庭中腦性麻痺姪子的教育經驗。慈小老師對特殊孩子與一般學生一視同仁的態度,深深感動了她,也讓她體認到慈濟教育的獨特價值。後來因自己罹癌,她透過慈濟醫院及志工的陪伴,逐漸走進慈濟志工的行列。2014年癌症復發,醫生診斷她全身骨頭、肝腎皆被癌細胞侵蝕,僅剩三個月壽命。面對這樣的打擊,她與丈夫選擇默默承受,以「一天當作最後一天」的心情繼續生活。志勇師兄以「狠心的愛」逼迫她術後自己行走、自立,反而促使她快速康復。經過多年堅持與信念支持,她的病情竟逐漸改善,被醫師視為「神奇寶寶」。在病苦中,她不僅完成了志工見習與培訓,還把苦難轉化為力量,陪伴更多病友與需要幫助的人。夫妻倆在生命低谷中展現驚人的耐心與毅力,印證了信念、愛與慈濟文化的力量。他們的故事,不只是戰勝病苦,更是活出「菩薩道」的最佳見證。

    【真心看世界】善念相續 健康相護082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6, 2025 60:00


    一、【20250820人間菩提】 人人本具清淨善念,只待因緣啟發,就能成為淨化人心的力量。高雄線上讀書會匯聚跨國善緣,以多元方式傳遞法音,如同清水入眾,添甘增味,讓更多人樂於聞法、樂於行善。手機成為新時代的法器,承擔「擔米籮」的使命,點滴好話、善語匯聚,終能成為清淨法水,滋潤群生。 而讀書會延伸出「針線情」團隊,透過一針一線的巧工串連愛心,不僅活絡長者身心,更把作品化為募心募愛的橋樑。就如同善語串成念珠,化小愛為大愛,讓人間更添溫暖。善念相續,法喜充滿,這就是菩薩道的人間實踐。 二、健康100分~認識血癌——從症狀、成因到治療的新契機 血癌雖然常被大眾提起,但其實是一個統稱,包含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及白血病三大類。花蓮慈濟醫院李啟誠醫師指出,這些疾病雖同屬血液系統癌症,但症狀與治療方式各有不同。多發性骨髓瘤常以骨痛、骨折為主要症狀,早期可控制卻難以根治;淋巴瘤常見淋巴腺腫大,晚期可能侵犯骨髓,症狀類似血癌;而最狹義的血癌即白血病,因骨髓被癌細胞佔據,使正常血球無法生成,進而出現感染、貧血及凝血異常等表現。 血癌的成因目前尚無明確答案。少數病毒(如HTLV-1、EB病毒)及環境因素(輻射、污染、農藥等)可能增加風險,但多數病例與遺傳無直接關聯。李醫師強調,血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與身份的人,屬於「全民化」疾病,因此預防上最重要的是維持良好的免疫力,包括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與愉快心情。 治療方面,傳統的化學治療對部分血癌(特別是小兒淋巴性白血病)已能達到高達九成的治癒率。骨髓移植則適用於難治型個案,透過輸入健康造血幹細胞來恢復免疫功能。近年來,標靶藥物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血癌效果顯著,例如「費城染色體」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僅需口服藥物即可長期控制病情。更具突破性的CAR-T細胞療法,利用基因改造T細胞攻擊癌細胞,已在部分患者中帶來根治希望。 李醫師提醒,民眾切勿自行依賴網路偏方或延誤就醫。血癌雖症狀不典型,但若出現反覆高燒、嚴重貧血或容易出血,務必盡快就醫檢查。台灣的醫療資源與健保制度相當完善,應善加利用並與專科醫師合作,才能獲得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最終,保持健康生活型態與定期健檢,才是防範血癌與其他疾病的根本之道。

    htlv
    【真心看世界】人生無常,唯有把握當下0825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5, 2025 60:00


    一、【20250822人間菩提】 人生無常,唯有把握當下,將愛心落實在每一件小事。慈濟的竹筒歲月源自日常的點滴,如今更延伸為「富有愛心店」,讓愛心「惦」在社區、在人心。這不只是募心募愛,更是真正引導人走入大愛大道,讓善種子代代相傳。 二、 心蓮朵朵開~ 【台灣咖啡香‧愛心滿花蓮】 花蓮慈濟醫院裡有一處特別的空間——「台灣咖啡」,不只是喝咖啡的地方,更是結合蔬食簡餐、健康飲食與愛心商店的溫馨角落。這家由董事長張萊恩創辦的品牌,源於他童年對父母在雲林古坑荷苞山辛勤種植咖啡的深刻記憶。當年日治時代引進的咖啡樹,奠定了台灣咖啡的基礎,也讓「台灣咖啡」這塊品牌,承載了土地的故事與家族的情感。 店長葉倩秀分享到,許多人對咖啡的印象還停留在「三合一速溶咖啡」,但如今台灣咖啡講究豆種、日曬水洗方式與烘焙技術,甚至推出玄米咖啡、燕麥奶咖啡等創新飲品,兼顧口感與健康。店內的蔬食簡餐也不斷演進,從蛋奶素逐步推展到全素,提供三明治、漢堡、燉飯等多樣料理,貼近顧客需求。特別的是,餐點還能依病患或家屬的健康需求「客製化」,讓用餐同時兼顧身心。 在醫院經營餐飲,常常要面對挑戰與自我反思,但倩秀認為,這裡正是最好的道場。除了提供健康餐飲,她與團隊也將台灣咖啡加入「慈濟富有愛心店」行列,邀請顧客透過小額捐款參與助人行動。就像主持人所說,「不要小看一塊錢」,竹筒點滴累積,都是對社會的善意回饋。 這段緣分也牽引出志工秀真與台灣咖啡的相遇。因為思念往生的師兄,她在用餐時萌生「加入愛心商店」的念頭,進而與店長結下善緣。她感恩地說:「布施不在多寡,而在於那份心意。」 台灣咖啡在花蓮慈濟醫院從提供香醇咖啡與素食料理,到推廣健康飲食與愛心募款,不僅豐富了醫院的生活氛圍,也讓許多人在這裡找到溫暖與力量。來這裡喝一杯咖啡,不只是品味台灣土地孕育的香氣,更是參與一場愛與善的循環。

    德禪師父導讀三十七道品講述_9 七覺支(一)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5, 2025 27:15


    德禪師父以生活中熟悉的「水」為譬喻,引導大眾理解修行過程中「七覺支」的重要性。他指出,噴泉因壓力而美麗,瀑布因力量而壯觀,但若無節制便可能帶來災難;水能洗滌污垢、滴水能穿石,象徵堅毅與柔軟的相輔相成。修行亦然,須在壓力與柔和間取得平衡,才能成長與覺悟。 德禪師父強調,《三十七道品》是佛法修行的重要指引,其中「七覺支」又稱「七菩提分」,是引領行者達到覺悟的核心方法。七覺支分別為: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捨。首先,念覺支提醒修行人活在當下,不被過去或幻想所困;擇法覺支則教導人分辨正法與偏邪,避免假慈悲或欲望的陷阱;精進覺支強調持續努力、不懈怠退轉,保持「純而不雜」的力量。 進一步,喜覺支提醒修行應懷抱歡喜心,而非在痛苦中勉強修持;輕安覺支則讓身心得以鬆柔自在,脫離粗重煩惱;定覺支象徵專注而不僵硬,既能安住自心又能助人,不執著於形式;最後的捨覺支,強調平等心與捨離心,不貪著、不依戀,才能真正解脫。 師父並以琴弦的比喻提醒修行須「不鬆不緊」,如同音律才能和諧;又以故事說明過度執著,即使修行境界再高,也會成為障礙。最終目的,是在日常中調伏身心,避免偏頗與執著,讓七覺支成為修行的助力,步步引導至智慧與覺悟。 透過德禪師父的開示,七覺支不僅是佛典中的理論,而是能落實於生活的修行方法。它提醒我們以念念分明、擇法正確、精進持續、歡喜輕安、定而不執、捨而自在,來調和身心,真正走向佛陀所指引的覺悟之道。

    【大愛知音】#601 慈濟論述 國際認証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3, 2025 60:02


    ❤️佛教慈濟基金會成立至今已有五十九年。在將近一甲子的時間,慈濟從台灣花蓮走向國際,並成為聯合國多邊組織的重要合作夥伴。 【大愛知音】今天非常榮幸邀請到慈濟的國際長曾慈慧來到節目中,分享慈濟如何透過人道援助、環境保護和跨宗教合作,來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的挑戰;而不同世代,特別是年輕朋友們,又有哪些平台與機會,可以為世界共同貢獻一份心力呢? 主持人:姜至真 嘉賓:慈濟國際長曾慈慧

    【真心看世界】用愛來「安厝頂」風災無情,人間有愛。 德澄法師、德仁法師0822...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2, 2025 60:09


    【真心看世界】用愛來「安厝頂」風災無情,人間有愛。 德澄法師、德仁法師0822... by DaaiRadio

    【真心看世界】農曆七月,普渡、救倒懸、禁忌一件事不要做!! 德木雨法師0821...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1, 2025 60:09


    【真心看世界】農曆七月,普渡、救倒懸、禁忌一件事不要做!! 德木雨法師0821... by DaaiRadio

    【真心看世界】積累功德 轉習成善0820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0, 2025 60:00


    一、【20250818人間菩提】積累功德造福緣 人間善惡並存,關鍵在於一念心;就像毒藥也能救命,只看如何運用。從慈濟「菜市場的五毛錢」開始,到如今街頭巷尾「富有愛心店」募愛,每一次銅板落下,都是善心的回響,也是慈濟人的起點。將善念化為行動,擴展至國際救援與醫療拔苦,這正是慈濟的源頭與價值。福慧雙修,善種子才能持續遍灑人間。 二、慈濟的愛一直在~習性可轉,正念養成──從八正道到四念處的生活修行 慈濟志工全球總督導黃思賢師兄分享,如何將佛法落實於生活,從習性轉化到正念的養成,進而實踐人間佛教。他指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說法並不正確,本性是清淨的真如,真正難改的是「習性」。習性源自慣性與習慣,例如貪戀、嗜好、脾氣,長久累積就成為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甚至影響生命延續。然而,好的習慣如早睡早起、日行一善,則能培養清淨與善念。 進一步談到「八正道」,開示以生活化的方式帶領聽者記憶——正念、正思維、正見、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定。正念是起點,透過正思維引導,形成正確的見解與言語,再落實於行為與職業。最後以精進與禪定,使修行不退轉。這一連串的修道過程,實際上就是生活的指南。 佛陀教導「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提醒修行人面對身體的無常與不淨,不執著於快樂與痛苦,體會一切法無常無我。正因如此,我們不應固執己見或執著於對錯,而要以平等心對待人事,隨順因緣、守善不偏。 以生命故事來印證佛法的力量,例如陪伴病人與家屬的安慰,強調即使生命有限,也能在當下發揮價值。這樣的「守善」與「正念」,讓人不因外境的無常而絕望,而是把握當下,創造生命的意義。 最後呼應佛陀在《金剛經》中的智慧——「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念頭難免起伏,但不必執著。人人本具佛性,修行的目的在於覺醒與實踐。當我們將八正道、四念處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就能養成良善習性,轉化煩惱,落實人間佛教於生活之中。

    【真心看世界】守護全家的健康密碼0819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9, 2025 60:00


    一、【20250817人間菩提】誠意正心凝聚愛 慈濟醫療志業深耕社區、關懷弱勢的行動實例,從各地慈濟醫院院長的見證中,看見醫療不僅是治病救人,更是慈善的延伸。醫療服務超越醫院圍牆,院長們帶領同仁深入社區關懷送暖,以實際行動守護長者與弱勢家庭。 證嚴上人回顧當初因花蓮醫療資源匱乏,而決心推動花蓮慈濟醫院的成立,雖不懂醫療管理,卻憑著「有心有愛」的信念克服萬難,因為「慈濟若不做,誰來做?」上人指出,醫療是最艱鉅的慈善,能真正拔除人生最大的病苦。 從當初的發心到今日的成果,慈濟結合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並因教育培育人才,讓醫療與慈善並進發展。 上人強調志業不僅要普及,更要深度化,教育要深入研究,慈善要成為護法。全球慈濟人以點滴善款匯聚成愛的能量,推動醫療救人與全球慈善。 二、健康100分~《新手父母的育兒武功祕笈——寶寶手冊全攻略》 隨著少子化時代的來臨,每個孩子都被視為家庭的寶貝,但許多父母都是在孩子出生後才真正開始學習如何當爸媽。花蓮慈濟醫院兒科醫師陳明群指出,現代社會缺乏「教會人成為父母」的正式課程,因此不少新手爸媽會感到焦慮,不知如何提供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所幸國家早已替父母準備了一本重要的「武功祕笈」——兒童健康手冊(俗稱寶寶手冊),幫助家長不至於手忙腳亂。 寶寶手冊的內容涵蓋寶寶成長四大面向:生長曲線、發育里程碑、語言發展、社交互動。家長可以依據手冊上的對照表,追蹤孩子的身高、體重與頭圍,避免錯過潛在疾病的早期徵兆。同時,手冊也提醒孩子在不同月齡應達成的粗動作與精細動作能力,例如「七坐八爬、一歲走」、「抓握、畫圈」等,並提供語言學習與社交互動的觀察指標,協助父母及早發現發展遲緩或自閉症等問題,及早介入療育。 此外,寶寶手冊還是疫苗接種的重要紀錄本。從新生兒起,所有疫苗施打紀錄都會被詳實登載,未來不僅是孩子入學的必備資料,也是出國或留學的重要證明。醫師提醒,若未依規定完成接種,小學甚至可能無法入學,因此六、七歲入學前的「黃卡檢核」至關重要。 更特別的是,台灣的寶寶手冊還收錄了大便顏色卡,協助家長透過日常觀察,及早發現如膽道閉鎖等疾病,提升早期治療成功率。手冊同時也提供實用的健康管理建議,包含營養、運動、睡眠等指引,並針對本土化需求做出調整,讓資訊更貼近台灣家庭的生活。 總體來說,寶寶手冊不僅是醫療紀錄工具,更是父母的育兒指南,協助新手爸媽從寶寶呱呱墜地開始,就能掌握孩子的成長方向,減少焦慮與不安,培養「頭好壯壯」的健康寶貝。

    【真心看世界】逆境是菩薩道場0818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8, 2025 60:00


    一、【20250816人間菩提】 辛巴威因乾旱與貧困,居民缺乏安全水源與糧食,慈濟志工不僅鑿井供水、也設立供食站提供熱食,更用愛啟發當地人彼此扶持。 上人慈勉,行善不分宗教與貧富,只要有愛,人人都能付出;夫妻同修、家庭支持,更是成就大愛的重要力量。 馬來西亞慈濟人也同樣發心立願,成群結隊回饋佛陀故鄉,全力投入當地慈善行動,以實際行動實現師父心願。真正的典範家庭,能在村落中以善行感動人心,凝聚社區向善的力量。上人勉勵大家讓家圓滿、道更寬,為後人鋪好菩薩道。人間雖有苦與污濁,正因如此,才是菩薩最佳的修行道場。以愛化解苦難,以行動淨化人心,就能讓地球成為清淨美善的「慈濟村」。 二、 心蓮朵朵開~從古蹟到慢活空間——「鬥宅揀茶舍」的青年創業故事 「斗宅揀茶舍」是一間坐落於花蓮檢察長宿舍古蹟裡的愛心商店,由年輕創業者吳科星(藝名「五顆星」)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經營。這個空間原為日治時期檢察長的宿舍,後經花蓮縣文化局招標活化,成為結合咖啡、甜點、茶飲與藝文展演的文青聚落。五顆星原是職業軍人,退伍後因女友夢想開咖啡店,毅然投入創業之路。他們最初在花蓮博愛街老宿舍經營「豆仔商社」,後來隨著空間拆除與租約期滿,幾度搬遷,終於在古蹟宿舍落腳,並轉型為「斗宅揀茶舍」。 店名「豆仔」源於他們飼養的兩隻柴犬阿豆與小豆,柴犬元素也成為品牌特色,例如以柴犬棉花糖點綴的拿鐵、柴犬造型鬆餅等,廣受年輕顧客喜愛。營業時間則從早午餐到晚餐,讓顧客能在古蹟氛圍中悠閒體驗慢活。 創業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古蹟空間的維護與限制,讓裝修與餐飲設備設置困難重重;加上疫情影響,他們必須整合資源,專注經營單一據點。但吳科星相信,挑戰是人生的養分,唯有面對並嘗試,才能創造新的機會。幸運的是,他不僅有女友的支持,更結合設計、餐飲、展演等領域的年輕朋友,形成專業分工的團隊,共同打造多元又溫馨的文化場域。 更特別的是,「斗宅揀茶舍」也加入慈濟的愛心商店行列,把公益與商業結合。透過這樣的平台,他們不僅傳遞美味與美感,更延伸善念,讓空間成為凝聚社區、分享愛心的所在。吳科星感性地說:「創業很辛苦,但只要一步步堅持下去,困難終會化為成長的契機。」 「斗宅揀茶舍」展現了青年創業與文化保存的融合,也見證了花蓮在地青年的理想與堅持。對於來訪的旅人,這裡不只是品嚐咖啡甜點的地方,更是一處體驗花蓮古蹟風華與青年創意的溫暖角落。

    【大愛知音】#600 綠色願行~從盤中美食到山林英雄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6, 2025 60:02


    ❤️美國加州的福智基金會,有一群沒有畜牧經驗,但充滿愛心的義工,經過一年的磨練,克服重重困難,從門外漢變成牧羊人,甚至訓練的羊咩咩還“吃草防山火”,協助清除暗藏野火危機的荒地雜草,為防治野火立了大功。 志工姚蒔菁師姊親自到現場實地採訪,了解羊與人如何攜手進行保護大地的環保行動,以及如何從“把羊當食物”的觀念,轉變為“把羊當夥伴”的護生故事。 主持人:姜至真 嘉賓:羊隊長-石尚瑛 單元主持:姚蒔菁

    【真心看世界】法在日常妙用中。德澡法師 0815...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5, 2025 60:04


    【真心看世界】法在日常妙用中。德澡法師 0815... by DaaiRadio

    【真心看世界】佛陀也教弟子做環保,80億之一的我。 德瑼法師0814...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4, 2025 60:08


    【真心看世界】佛陀也教弟子做環保,80億之一的我。 德瑼法師0814... by DaaiRadio

    【隨師點滴】生命盤點 1...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4, 2025 30:01


    【隨師點滴】生命盤點 1... by DaaiRadio

    【真心看世界】真心換覺情0813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3, 2025 60:00


    一、【20250802人間菩提】智慧如光愛永恆 新加坡慈濟志工返臺尋根,回到花蓮靜思精舍隨常住師父出坡,體會生活禪的修行,並與 上人溫馨座談,分享這段日子的收穫,也將帶著 上人的法與感動回到僑居地持續實踐。 上人感恩志工走入人群關懷苦難,不論對象是貧或富,慈濟人都應用愛啟發善念。個人的力量有限,但透過團隊行動共善,才能真正發揮力量。 人生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所遇見的人事物,皆是啟發智慧的因緣。法不離生活,重點在於如何在日常中觀照、體會、活用,讓愛與光明在人間延續。 二、慈濟的愛一直在~真心換覺情 慈濟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以「真心為什麼換絕情」為引子,探討世間「真假」的本質,指出世間無常,真假皆隨人心與因緣而定。透過佛牙舍利、上人迎請舍利的故事,強調以真心恭敬對待法與修行。並提到自己對上人緣分是「生生世世」的福緣,不願輕易斷絕,提醒弟子莫因情緒或衝突而離開慈濟,應珍惜與上人的因緣。 他以佛法因果觀解釋人生來到世間多由「業力牽引」,但也可轉為「願力生」,加入慈濟便是切斷過去業緣、建立新願。以婚姻與生子比喻人生充滿「賭博」與未知,提醒行事需深思。演講中亦引述佛陀教誨:「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鼓勵眾人以當下的行動改變未來。 他指出佛陀在《無量義經》《法華經》中強調「因緣果報」,不僅有因與果,更重要的是「緣」與「願」的力量。上人一生「為佛教、為眾生」的願力始終不改,創立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後期更帶領大眾從心靈環保到深入《法華經》智慧修行。他提醒光有福報不足以解脫,需以智慧引導福報,避免福盡而退轉。 「真心換絕情」在佛陀時代亦曾發生,《法華經》開講前,佛陀觀機,認為部分弟子因緣未熟,恐執著反造業,故一度不願開示究竟法,直到舍利弗、彌勒與文殊勸請才開講。藉自身經驗,比喻人際因緣中,即使曾以真心對待,有時也可能遭遇翻臉或冷漠,因此更應守護自己的慈悲,不讓他人因對立而造業。 最後,他以佛法提醒,世間無常是常態,無論宗教名稱不同,只要行善助人皆應讚嘆。人生的圓滿來自願力與恆心,能長久不改初衷,才是真正的修行。

    【真心看世界】破解保肝迷思0812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2, 2025 60:00


    一、【20250人間菩提】菩薩在人間 災難頻仍的人間,是菩薩修行的道場,唯有學習菩薩精神,才能在災難中啟動慈悲心。慈濟志工遍佈各地,面對非親非故的苦難者,總能即時出現,實踐「菩薩在人間」。 不同地區的天災中,慈濟志工現身援助,無私付出讓受災者感受人間有愛,也見證愛的力量能穿越文化、語言與距離。慈濟志工的付出,更啟發本土居民行善,讓善念在苦難中萌芽、生長。 能幫助人是福,更要把握生命的精華時光,踏實精進。心中有法、行中有道,便能守護慧命,傳承法脈,讓「靜思法脈」薪火相傳,代代延續。 二、健康100分~ 彩色人生從「護肝」開始——破解保肝迷思、遠離肝病威脅 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雷尉毅醫師指出,肝臟是沉默器官,除了解毒,還具合成與代謝功能。肝損傷常見原因包括慢性B、C型肝炎、酒精、藥物過量(如普拿疼)、脂肪肝、自體免疫性肝炎等。許多人為護肝誤信偏方或過量中草藥,反而傷肝;保健食品如維他命B群等,也缺乏確切醫學證據能改善肝發炎。酒精戒除後,先前的慢性傷害仍存在,需持續追蹤檢查。 脂肪肝與代謝症候群、肥胖高度相關,若長期放任,會經歷「慢性發炎→纖維化→肝硬化→肝癌」的進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會導致肝功能數值上升,5至10年內可能惡化。病毒性肝炎中,B、C、D型會變成慢性,增加肝癌風險;C肝現可根除,B肝則能控制,但曾感染者肝細胞DNA已受影響,加上環境與生活習慣,仍可能誘發癌變。A、E型肝炎雖不致慢性化,但急性感染可能引發猛爆性肝炎。 台灣肝病盛行與早期B肝高帶原率有關,現因疫苗與防治政策已下降;未來脂肪肝與酒精問題將成防治重點。肝癌多由慢性肝炎、肝硬化逐步發展,少數因基因直接致癌。早期肝癌多無症狀,需靠篩檢或健檢發現;晚期才會出現黃疸、腹水、疼痛或凝血異常。雷醫師強調,遵醫囑、改善生活飲食習慣、定期檢查,是維持「彩色人生」的關鍵。

    【真心看世界】法輪常轉菩薩行0811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1, 2025 60:00


    一、【20250810人間菩提】 丹娜絲風災後,慈濟志工持續深入災區關懷,面對鄉親一句句感恩,志工回以無所求的承諾:「慈濟答應的事,一定做到。」這分不為名、利的堅持,正是佛陀在人間示現的精神——行菩薩道,救度眾生。 菩薩道,是生生世世的修行與實踐,從「學」到「覺」,從迷茫中覺悟見道。愛與情,要厚重而不占有,是無所求的付出,才能展現真正的大愛與智慧。 新加坡慈濟志工透過靜思書軒、菜市場、長青館活動等多元方式接引社區民眾,了解慈濟精神,並推行「三好」生活,淨化人心。 上人期勉眾人要把握分秒、時時反省盤點,以佛法為軸心,讓法輪持續轉動,持續提升心靈與行動的力量,共同為社會帶來祥和與希望。 二、 心蓮朵朵開~傳承三代古法煙燻豆包 天食地蔬飄香愛心 「天食地蔬齋堂」由喬媽與先生共同經營,選址在慈濟國中、小旁,源於夫妻希望孩子及同學們能方便取得健康素食,安心返校。夫妻倆原本因媽媽與大姑是慈濟人,孩子入學後又深受人文薰陶,讓他們更堅定推廣素食的心。店內招牌煙燻豆包承襲先生阿嬤自日據時代流傳的古法,以甘蔗煙燻、不加化學添加物,口感溫潤、風味醇厚,傳承三代百年手藝。 疫情衝擊下,喬爸主動製作愛心早餐、午餐,免費提供給有需要的家庭,並貼心在週末準備冷凍餐盒,讓弱勢家庭孩子不挨餓。過程中,一位單親媽媽每天來取餐、一位騎遠路帶著孩子滿頭大汗到店的母親,都讓夫妻倆深受感動,也獲得社群的鼓勵與支持。 喬媽回憶,雖然原本對慈濟不甚熟悉,但接觸後深感慈濟對原住民、弱勢家庭的照顧真誠且無分宗教種族,讓她更加投入社區服務。透過店舖經營與愛心餐,夫妻倆不僅傳遞素食美味,也成為社區愛的連結點。她感恩有機會付出,並希望孩子與顧客都能感受蔬食的溫暖與善意,讓愛在日常中流動。

    【大愛知音】#599 災難中的藍衣天使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9, 2025 60:02


    ❤️世界各地許多天災人禍發生地點,總能看身著藍天白雲〈藍上衣、白長褲〉的慈濟志工們在災難現場,發送物資;關懷災民,這些是慈濟的急難救助小組的勤務。 其實在災難發生外,急難救助小組也沒閒著,您是否好奇這些志工們都在忙著什麼樣的事務呢? 在今天的節目中邀請池萬國先生分享成為慈濟志工的契機,以及做為急難救助組長的服務經驗與感想。 主持人:吳淑惠 嘉賓:池萬國

    【真心看世界】我們六個-大愛劇場。德耘法師0808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8, 2025 60:05


    靜思小語『聰明即是耳朵很聰,專聽別人是非,眼睛很明,專看別人缺點。』

    【愛在西拉雅】澎湖慈濟人文環保美育營 #79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8, 2025 27:07


    ❤️慈濟人文環保美育營是由靜思精舍德慇師父在多年前為偏鄉兒童所規劃的營隊,主要是將慈濟人的人文及環保觀念從小札根,並培養美學賞析的能力,澎湖的營隊在多年前開始也是由德慇師父親自操辦! 德慇師父帶領著澎湖的師姊、師兄們跟隨上人慈悲的步履,一步一腳印,步步踏實做的精神,在澎湖努力耕耘;漸漸的一方福田開始受到當地政府及家長們的肯定與認同! 這一集就由澎湖縣議長、縣長、參議還有當地里長及小朋友們來為我們分享吧!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愛在西拉雅本月人物專訪:澎湖慈濟人文環保美育營團隊 主持人:王寶裕〈影音資料由澎湖人文真善美_蔡秋對師姊及團隊提供〉 首播時間:每月第二週 星期五14:30 重播時間: 每週五 21:00;隔週五 01:30 10:30 每週六、日 3:00

    【真心看世界】做夢都要做環保,到老也不放手。德瑝法師0807...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7, 2025 60:05


    【真心看世界】做夢都要做環保,到老也不放手。德瑝法師0807... by DaaiRadio

    【真心看世界】法的原點0806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6, 2025 60:00


    一、【20250802人間菩提】智慧如光愛永恆 新加坡慈濟志工返臺尋根,回到花蓮靜思精舍隨常住師父出坡,體會生活禪的修行,並與 上人溫馨座談,分享這段日子的收穫,也將帶著 上人的法與感動回到僑居地持續實踐。 上人感恩志工走入人群關懷苦難,不論對象是貧或富,慈濟人都應用愛啟發善念。個人的力量有限,但透過團隊行動共善,才能真正發揮力量。 人生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所遇見的人事物,皆是啟發智慧的因緣。法不離生活,重點在於如何在日常中觀照、體會、活用,讓愛與光明在人間延續。 二、大愛中醫館~立秋,中醫教你養肺潤燥迎秋天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但在台灣這個時節仍舊悶熱,常出現「秋老虎」現象,導致身體仍受濕熱影響。花蓮慈濟大學中醫學系柯建新醫師提醒大家,儘管進入秋季,身體仍未完全脫離夏季模式,應持續做好退火、消暑與補水工作。他也指出,立秋開始後要注意肺部保養,因秋屬五行中的「金」,對應人體的肺臟。隨著氣候由濕熱逐漸轉為乾燥,過敏性鼻炎、氣喘、咳嗽等肺部問題也容易復發。 柯醫師建議,飲食上可適量攝取具有「潤燥養肺」功效的白色食物,如白木耳、百合、蓮藕、山藥、蓮子等,這些不僅滋潤又不過於燥熱,還能順應秋季收斂的節奏,調理身體。此外,補充水分不能只是猛灌水,而應少量多次,保持口腔濕潤,並以小便清澈為補水指標。若體質虛弱或常有上火症狀者,在選擇進補時應更謹慎,避免「補過頭」反而傷身。 作息方面,中醫提倡順應自然節律,「早睡早起」是秋季養生之本,有助於調整體力與免疫。柯醫師也提醒,若無法配合作息改變,至少確保每天有六小時以上的高品質睡眠。整體而言,立秋雖是節氣轉換點,但因地理與氣候差異,實際感受與養生節奏也會有所延遲,因此「提前預備、穩定調理」才是秋季保健關鍵。

    【真心看世界】四無量 造福田0805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5, 2025 60:00


    一、【20250729人間菩提】聞法入心啟良能 來自越南與泰國的慈濟志工,特地返臺進行慈善交流與聯誼,從家訪實作到靜態課程,深入學習訪視精神與方法,也期盼未來有更多進修機會,讓當地慈濟工作更扎實推展。 越南蔡小華師姊分享,她邀請照顧戶「薰法香」在線上共修,實際看見「法」能轉化人心。一位曾因車禍癱瘓十三年的前國家級運動員,從怨天尤人轉為樂觀積極;另一位有癲癇症狀的照顧戶,現在也能輪流擔任共修司儀。 上人讚歎他們雖身體有病痛,仍堅持聞法,發揮了啟發人心的力量。也感恩志工們將法用於生活,正是真實法的實踐。並鼓勵志工們回國後,持續走入人群,「只要有心,就不困難」,法的力量將成為更多人翻轉生命的契機。 二、 慈濟的愛一直在~四無量耕福田 全球慈濟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師兄自1989年發願將證嚴上人精神帶往美國,從企業家轉為虔誠佛教徒,走遍世界各地參與賑災救苦。他以「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為主軸,深入淺出談修行與人生觀,鼓勵大家不僅要信願行,還要找到可以「傳氣」的人來延續精神,才能真正無怨無悔地完成使命。 黃師兄引用佛法中的八識說明修行的根本是轉化內心、放下分別心,強調要從第六、第七意識的執著中解脫,將善與惡因轉入第八意識「阿賴耶識」,淨化成佛性。他也提到「自信三寶」的重要性,指出每個人身上本自具足佛法僧,只要發願、持戒、清淨身心,就能在家修行、成為智慧的菩薩。 他以慈濟為修行場,強調慈濟人要做到「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在每個地方發揮影響力並承擔傳承責任。上人最擔憂的是傳承中斷,因此弟子應生生世世守護道場,精進不懈。他也感性地分享自己在全球奔波救災所付出的代價與真心,並以幽默方式講述修行與人生哲理,如人生如夢如幻如泡影,唯有清淨心才能見真如本性。

    【真心看世界】鑄史立典法脈傳0804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4, 2025 60:00


    一、【20250731人間菩提】 佛陀出現在人間,是為引導眾生自覺覺他,提升與佛同等的佛性。佛法人間化在慈濟,不是口號,而是身體力行,讓人人皆能在生活中落實慈悲與智慧。慈濟人走入人群、口說身教,都是在播下善的種子,展現出真正的教育並不限於學校課堂的真實義理。 1989年,慈濟護專正式創校,是慈濟教育志業的起點,更奠定了慈濟人文教育的根基。而護專創校的結緣品《證嚴法師靜思語》,以簡明深刻的語句感動無數人心,更被翻譯至二十多國,成為全球慈濟教育的心靈寶典。 上人感恩慈濟能有今日發展,前人的付出功不可沒, 上人也殷切期盼:慈濟大藏經要地好好編纂,讓靜思歷史流傳。面對時代的加速與生命的無常,人人皆需肩負傳法使命。教育要有質,人文要有誠,四大志業更要合心合力,展現真、善、美。我們應同心走在菩薩道上,承擔宗門使命,將佛法與慈濟精神永續傳承。 二、 心蓮朵朵開~「冰」出一片天 藤珊,一位來自湖南的女性,20多歲時因愛情緣份移居台灣,儘管當時家中反對,她仍選擇留在台灣,漸漸在此落地生根。多年來歷經家庭、工作與生活挑戰,她始終樂觀面對,並在中年之際毅然決然開啟自己的創業夢——「大碗公冰品店」。這家冰店不僅反映她對台灣冰品的熱愛,也承載了她對健康與品質的堅持:從糖水、豆花到水果配料,皆親力親為、現做現賣,以誠信打動客人。 除了創業,她也積極參與公益。她曾加入快樂獅子會,現更成為慈濟的富有愛心店一員,在店裡設置竹筒,鼓勵顧客捐款行善。她相信:「行善不在金額大小,而在於持續的行動力。」她也樂於推薦慈濟志業,成為社區中溫暖的力量。

    【大愛知音】#598 慈濟未來精英探索營遊記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 2025 60:02


    ❤️每到暑假,許多家長們就會為孩子安排各式各樣的夏令營活動,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充實又有意義的夏天。 今年,慈濟北加州分會接待了一群來自台灣的高中生,這個營隊的行程涵蓋了南加州和北加州。 今天的節目中,訪問到美國慈濟總會教育志業副執行長杜賓先生,北加州的營隊接待總召項才容女士,以及來自台灣的老師和學員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個“慈濟未來精英探索營”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特色和亮點呢? 主持人:張詠涵 嘉賓:杜賓、項才容、蔡維佳、陳冠廷、張國筠、戴川富、李建豪

    【聽見生命力】平溪文史工作室負責人-高文祿老師〈下〉#88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 2025 30:00


    「對的事,做就對了」 ◎只要確定方向正確、是利益眾生的好事,就該勇往直前,以獅子般的勇猛心和駱駝般的堅毅力去執行,這份堅持將能激發善的循環,成就社會的良善與和諧。 只要方向正確,就勇敢踏出第一步,即使過程中有困難,只要持續前行,就能匯聚成強大的善能量,不僅能造福社會,也能成就利人利己的美好循環。

    【真心看世界】缺你一個! 找找愛心在哪裡? 隨師筆記-德璔法師0801...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 2025 60:07


    【真心看世界】缺你一個! 找找愛心在哪裡? 隨師筆記-德璔法師0801... by DaaiRadio

    【真心看世界】天天環保撿黃金-隨師點滴0731...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31, 2025 60:06


    【真心看世界】天天環保撿黃金-隨師點滴0731... by DaaiRadio

    【靜思妙蓮華讀書會】譬喻品第三 #461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31, 2025 60:14


    【經文】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聞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懷大歡喜,疑網皆已除。 疑網皆已除=> 是舍利弗知四眾心疑,自亦未了之疑也,開三顯一,千二皆疑,廣明五智,舍利弗疑消。 五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 20130630晨語 證嚴上人開示: 佛慈悲願心繫眾生,法音時境無處不在,有情無情同圓種智。 【藍天白雲好時光】 共修內容:靜思妙蓮華 譬喻品第三 第461集 主持人:張嘉玲

    Claim 大愛網路電台

    In order to claim this podcast we'll send an email to with a verification link. Simply click the link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edit tags, request a refresh, and other features to take control of your podcast page!

    Claim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