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詩描繪神審判那些不公正的審判官。詩人強烈期盼司法正義。 1-5控告不公正的審判官:詩人好像先知看見異象,見神在天庭召開大會,控告那些不秉公行事的執法者。「諸神」有二解:①指地上的審判官;②指「執政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靈界使者(參弗6:12)。 6-7判決不公正的審判官:他們要像世人一樣死亡。 8結語。既然神的這些使者如此敗壞,詩人求神親自來審判世界。
這是一篇在秋天守節時所唱的禮儀詩。 1-5當歡慶敬拜神。3「月朔」:每月初一。「月望」:每月十五。以色列人七月初一吹角,七月十五守住棚節(利23:24;33)。4:節期是神所制定的。5「聽見我所不明白的言語」:表明以下所記神的應許是前所未聞的。 6-16當遵行神的命令:此段從神的角度勸勉選民聽命;而能得著神賜福。7「雷的隱密處」:指神在西乃山與百姓立約的經歷(出19:17-19)。「米利巴」: 摩西擊石出水的地方(出17:7)。15「百姓」:原作「時間」,或命運,指刑罰惡人。16「磐石出的蜂蜜」:表明神奇妙的供應(參伯29:5-6)。本節的「他們」原文或作「你們」。
本詩也述亡國之痛,特別為哀悼北國以色列的被擄(主前722)。 1-3求以色列的牧者施展大能。1「約瑟」:指約瑟的後裔以法蓮、瑪拿西二支派,代表北國。2節加入約瑟的同母弟「便雅憫」,是南國的支派,合起來通指全國。「基路伯」是守護約櫃的天使(出25:18),神坐在其上,代表神守約,並看顧以色列。3「發光」:引自民6:24-26 4-7求神收回給以色列的傷痛。5「以眼淚當食物…」:形容選民苦境。 8-19求神復興滅亡的以色列。8「葡萄樹」:比喻以色列人。10「影子遮滿了山」:喻選民強盛,佔據了應許之地。11「大海」:地中海。「大河」:幼發拉底河。這是以色列國最強盛時的版圖。13「野豬」:喻敵人。17「右邊的人…人子」:原指以色列人,他們是神所尊榮(右是尊位)的長子(出4:22)。也指向基督,即那位真葡萄樹與人子。
這是團體為國祈禱詩,哀訴主前586年的亡國之痛。 1-4為耶城淪為廢墟哀傷。1「產業」:這裡指以色列國境。2-3:敵人不收殮被殺者,任之曝屍在外,這是殘酷暴行。 5-8為苦難的民族求告。6「不認識」:指不承認耶和華為獨一真神。 9-12求神赦罪,懲罰敵人暴行。12「七倍」:即完完全全之意。 13讚美與稱謝:詩人深信神必搭救祂的選民,因此他們要永遠讚美。
(續昨)本詩歷數以色列人的宗教信仰史,要聽眾鑒古知今。 54-64攻佔迦南的歷史。57「翻背的弓」:喻背叛、不可靠。58:以色列人變本加厲,竟犯下拜偶像的罪!60「示羅」:士師時代神的會幕和約櫃的所在地,後來非利士人摧毀了示羅、擄走了約櫃(撒下4章)。62「產業」:指以色列人。63「火」:比喻戰爭。「喜歌」:婚禮時所唱出的樂歌。64「祭司倒在刀下」:指以利及兩個兒子的慘死。「寡婦卻不哀哭」:指以利的兒媳聽到噩耗已無力哀哭,僅疼痛生產下一個男孩,臨死給孩子取名叫以迦博之事。 65-72神又再施憐憫,替他們打敗敵人,並揀選猶大支派和大衛。67「約瑟的帳棚」:指在示羅的帳幕。示羅屬以法蓮支派,是約瑟子孫。
本詩歷數以色列人的宗教信仰史,要聽眾鑒古知今。 1-11引言:表明述史的目的。2「比喻」:即「箴言」,指智慧話。9-11:以法蓮代表北國,也可指全國。「轉身退後」:指悖逆反叛。 12-53出埃及和曠野漂流的歷史。27「降肉」:指賜下鵪鶉。36「諂媚」:這裏指欺騙。51「含的帳棚」:即埃及地;埃及人是含的後裔。
這是一篇心靈憂鬱煩躁者的心聲,非常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1-2引言:在患難中定意呼求主。「不肯受安慰」:表達絕不停止禱告。 3-10情緒的低谷。3-4:煩躁不安、沉吟悲傷、心發昏、不能閉眼、不能說話,都是陷入憂鬱時的癥候。6「捫心自問」:原文為「沉思」。7-9節即是他所思想的。10「我的懦弱」:詩人認識到自己的軟弱。 11-20脫離低沉:詩人回想神所行的奇事,就得安慰。15「雅各和約瑟的子孫」:指以色列民。16「諸水」、19「海」和「大水」都指紅海。17「雷聲」和「大地戰抖」(地震)象徵神的威嚴,17「箭」指閃電。
本詩讚美神勝利保衛耶路撒冷(1-6),可能指亞述敗退一事(王下19 章) 1-3神的名聲。1「猶大」與「以色列」於此是並列的同義詞,非指南北國。2「撒冷」:耶路撒冷的古代簡稱。 4-6神的能力。4「野食」:指獵物,也隱喻敵人。5「心中勇敢的」:指心中頑梗不化的敵人。「長覺」「沉睡」:均指死亡。「措手」:即還手。 7-9神的審判。9「謙卑的人」:可指被欺壓的困苦人。 10-12向神還願和奉獻。10:人的忿怒無法阻擋神,反增祂的榮美(參出9:16;18:11)。但神也禁止人過度發洩餘怒。
本詩說明「定人事在神」,因2-5節是代神發言,被歸類為先知詩。 1稱頌神:「你的名相近」:這是禱告的基礎。 2-5神向驕傲人宣告祂必行審判。3「曾立了」或作「穩定」。4「不要舉角」:不要高傲,自以為大有能力。 6-8神掌管人事的升高或降卑。8:用喝苦杯的比喻警戒惡人。「酒杯」代表審判。「攙雜的酒」:叫惡人更受吸引,拼命去喝,直至喝盡。 9-10稱頌神會消滅惡人,直到永遠。10「角」:代表能力。
這是首為國祈禱詩。國亡被擄,聖殿被辱,詩人求神拯救其民。 1-11國家的苦況:1-3:百姓流離,土地荒涼。4-9聖殿聖殿被污被毀。10-11神沉默難測。4「豎了自己的旗為記號」:表明佔領了聖殿。9「標幟」:即「記號」,指神蹟奇事。 12-17祈求的基礎:列舉神的作為和大能,表明神是唯一的依靠。13-14「大魚」、「鱷魚」:指海怪,可代稱埃及,見賽27:1注。 18-23祈求的內容:詩人求神記念他們,不要讓敵人繼續辱罵神的名。19「斑鳩」:指脆弱的選民。「野獸」:比喻仇敵。
這是一首難得的哲理詩,和約伯記一樣,探討善惡與公義的問題。 1:先提出結論,下文才說尋求的過程。「清心」:心靈純潔(詩24:4) 2-16詩人的疑團:何以惡人興旺? 2「我的腳幾乎失閃」:指自己幾乎對神失去信心。6「強暴像衣裳」:形容強暴如影隨形。15「以奸詐待你的眾子」:他擔心自己會誤導神的百姓。 17詩人解決問題的方法:他進入聖殿,向神傾訴困惑。這是轉捩點。 18-28詩人獲得解答。21-22:懊悔自己如畜類般不智,竟嫉妒惡人。
1-8耶穌復活:1「…膏耶穌的身體」:猶太規矩要用香膏抹死人,再裹細麻布加香料(14:8、約19:40)。耶穌下葬時近安息日,手續未臻完善,婦女們故有此舉。2「七日的第一日」:即禮拜日。5「少年人」:原文可指天使。8「甚麼也不告訴人」:後來她們告訴了使徒(參路24:9)。 9-20耶穌的顯現與升天:12「有兩個人往鄉下去」:就是往以馬忤斯的兩個門徒(路24:13)。14「十一個門徒」:猶大已自盡,故十二使徒少一人。
1-15耶穌被審問、被判死刑:1「彼拉多」:西元26-36年羅馬帝國派駐猶太地的官員。公會無權執行死刑(參約18:31),送羅馬巡撫才能治罪。 16-20耶穌被兵丁戲弄:16「衙門」:指彼拉多在耶路撒冷的臨時官邸。 21-41耶穌被釘十字架:21「亞歷山大和魯孚」:似為當時讀者熟識的人物。22「各各他」:是希伯來名稱,意為「髑髏地」;路23:33作「加略山」,則是從拉丁文轉來。23「沒藥調和的酒」:有麻醉作用。25「巳初」:即早上9時。33「午正到申初」:從正午至下午3時。34「以羅伊…」:為耶穌在世常用的亞蘭語。此段話引自詩廿二1節。36「醋」:為一種酸酒。蘸醋給耶穌喝有戲弄意味,但也應驗了舊約豫言(參詩六十九21)。 42-47耶穌被埋葬:43「議士」:即公會的一員。44「彼拉多詫異耶穌已經死了」:人被釘在十字架上,通常要兩、三天才斷氣。
謀殺耶穌的陰謀:1:逾越節是猶太人三大節期之一,在猶太曆正月十四日(陽曆三四月)晚上舉行,其後七天都要吃無酵餅,為除酵節。 3-9耶穌受香膏:3「有一個女人」:是馬利亞(參約十二3)。5「三十多兩銀子」:接近工人一年薪酬。10-11猶大出賣耶穌。 12-16預備逾越節晚餐:13「兩個門徒」:彼得和約翰(路22:8)。15「一間大樓」:應即馬可樓(參徒1:13;12:12) 17-26逾越節的晚餐。 27-42在客西馬尼禱告:注意耶穌的情緒「驚恐,極其難過…甚是憂傷…」 43-52耶穌被捕:47「有一個拔出刀來」:此人即西門彼得(參約18:10)。51「有一個少年人」:應即本書作者馬可。 61「當稱頌者」:指神,大祭司說話文雅,不直接稱神。65「說預言」:即在蒙著眼睛時說出是被誰打。72「雞叫第二遍」:兩次相距約一小時。
1-2預言聖殿被毀。1「何等的殿宇」:大希律王用12米以上的大理石整修聖殿,鑲以黃金,輝煌壯觀。2「沒有…石頭留在石頭上」:70AD羅馬將軍提多燒毀聖城及聖殿,撬開石頭刮取其間的金箔,應驗此預言。 3-23預言末期的徵兆和大災難。9「諸侯」:統治者,包括巡撫、地方官等。13「得救」:此處乃指被拯救脫離災難。14「行毀壞」指敵基督;「可憎的」指偶像;「站在不當站的地方」指污穢至聖所,這話預言70AD聖城淪陷後外邦偶像進入污穢聖殿;b.末日大災難時敵基督胡作非為。 24-37預言人子的再來。26:耶穌再來時是「駕雲降臨」,而非在地上出現。32-37:無人知道耶穌再臨的時間,所以就是要警醒預備!
1-12凶惡園戶的比喻。1「樓」:看守葡萄園用的瞭望台。 13-17納稅給該撒」的問題。13「希律黨的人」:參3:6註。 18-27復活的問題。18「撒督該人」:多為祭司和貴族,不信復活和靈界,崇敬摩西。26「荊棘篇」:神在荊棘火焰中向摩西顯現的經文(出3:1-6)。 28-34最大誡命的問題。29-30「以色列啊…愛主你的神」:申6:4-5,通稱“示瑪“ (Shema),猶太人每天早晚念誦。31「愛人如己」:引自利19:18。 35-37論基督的神人二性。36:「主」指神。「我主」指基督。基督是神也是人,人性上是「大衛的子孫」;神性上是「大衛的主」(參羅一3~4)。 38-40論假冒為善的人。38「長衣」:紳士階層的標誌。 41-44稱讚寡婦的奉獻。42「小錢」:是當時最小的猶太銅幣。「大錢」:價值最低的羅馬銅幣,馬可對其外邦讀者解釋幣值。
11-15章記耶穌入耶路撒冷,在世的最後七天,即「受難週」。本章記這一週前三天(即星期日至星期二)發生的事。 1-11榮耀君王騎驢駒進耶路撒冷:1「橄欖山」在耶城東面,「伯法其和伯大尼」為山麓相對的二村莊。10「我祖大衛之國」:指彌賽亞的國度。 12-14咒詛無花果樹:這是耶穌35件神蹟中唯一帶咒詛性的。 15-19潔淨聖殿:16「拿著器具從殿裡經過」:只有馬可記此細節,可能聖殿被當作運貨入城的通道。17「成為賊窩了」:當時祭司家族在聖殿中買賣祭牲、兌換錢幣,自朝聖者詐財,一隻鴿子可賣超過市價20倍。 20-26從無花果樹得教訓:咒詛無花果乃為教導門徒信心的功課。 27-33辯駁耶穌的權柄:27「祭司長;文士;長老」,此即「公會」的成員。
本章耶穌進入猶太境界,開始最後階段的服事。祂的教訓日益懇切。 1-12論休妻:5「心硬…」:摩西因人心硬而“許人“休妻,但耶穌從「起初創造的時候」(6-9),解明神對婚姻的心意。此段話人人當聽! 13-16祝福小孩:13「要耶穌摸他們」:請耶穌為他們按手祝禱。 17-31論勿倚靠錢財:17「有一個人」:即少年的官(太19:20-22、路18:18) 35-45雅各約翰求高位。38「杯」:指神所量給我們的分(詩16:5-6),耶穌喝的杯是十架的苦難。「洗」與「杯」同義,此「受洗」指被患難淹沒。 46-52醫治瞎子巴底買。47「大衛的子孫」即彌賽亞(參賽9:7、耶23:5-6)
1耶穌預言:此預言應驗於耶穌登山變像,和後來耶穌復活、聖靈降臨、教會建立等歷程。 2-13耶穌登山變像。2「六天」:指從彼得認耶穌是基督到此時過了六天。彼得對二事都記憶清晰。路加計日加上頭尾,故說「約有八天」(路九28) 14-29鬼附的孩子:23「你若能信」:和合本聖經「信」旁有小點,表原文無此字,僅作「你若能?」,是耶穌重複他的話。 30-32耶穌第二次預言受難復活。 33-50再教導門徒:勿爭大(33-37);2.勿排外(38-42);3.對己要求聖潔(43-48);4.對外彰顯見證(49-50)。37「像這小孩子的」:包括在屬靈意義上謙卑如小孩的。
1-10給四千人吃飽。8「筐子」:外邦人所用以繩編成的容器。9「四千」:不計婦女和小孩。10「大瑪努他」:在加利利海西岸,即馬加丹(太15:39) 11-21法利賽和希律的酵。15「酵」:指教訓、影響(太16:12;林前5:6-8)。 22-26醫治伯賽大的瞎子:這個神蹟有階段性,瞎子是逐漸復原。 27-30彼得認耶穌為基督:27「該撒利亞腓立比」在伯賽大以北約40公里 31-38耶穌預言受難、復活和再臨:31「從此…」:彼得在該撒利亞腓立比的認信,引進了一個新的階段,耶穌受難的使命自此愈來愈清晰。
本書1:14-7:23集中記錄耶穌在加利利,自7:24至周邊地區。 1-23有關潔淨的教訓,分別對宗教領袖(1-13)、眾人(14-16),和門徒(17-23)解說,是耶穌對猶太教的重要指正。3「遺傳」:指歷代律法師對摩西律法的引伸解釋。「仔細洗手」:遺傳的淨手禮,從儲水、倒水、捶洗指尖到手腕、再洗清等都有法規。11「各耳板」:一種許願式的奉獻,凡指定為「各耳板」的財物,別人就無權動用。 24-30推羅婦人的信心。24「推羅、西頓」加利利西北方的外邦地區,為被神咒詛之地(參賽廿三章、珥三4)。 31-37醫治耳聾舌結。34「以法大」是亞蘭文,譯為:「就是說,開了罷」
1-6拿撒勒人厭棄耶穌。1「家鄉」:即拿撒勒。耶穌生在猶太地伯利恆,長於加利利的拿撒勒(太2:19-23),傳道時以迦百農為中心(太4:13)。 7-13耶穌差遣十二門徒。8-10「不要帶…」:要訓練門徒過信心生活。 14-29施洗約翰被害始末。14「希律王」:希律安提帕,是屠殺伯利恆男嬰的大希律王的兒子,4BC-39AD統治加利利和比利亞,又稱小希律。 30-44五千人吃飽。37「二十兩」:超過工人半年的薪酬。 45-56耶穌走在水面上、治好革尼撒勒一切病人。
1-20釋放格拉森鬼附的人。9「群」:原文指軍團或營(legion),可見勢力龐大。 21-43醫治睚魯的女兒和血漏女人:25「血漏」:此病不單使她身體衰弱,並因不潔淨而不能過正常的家庭和社交生活(參利十五25-27)。41「大利大古米」:馬可生動地記載耶穌使用加利利人的家常語言亞蘭文對小女孩說話。
1-20撒種的比喻:11-12「叫他們看是看見…赦免」:引賽6:9-10說明神國奧秘只向跟隨者顯明,向故意抗拒福音的人,就隱藏起來。 21-25點燈和量器的比喻:21「斗」:米麥的量器。參太5:15-16,也說明用比喻教導人乃將真理放在燈台上越照越明。24「用甚麼量器量給人…多給你們」:神國奧秘傳給別人更多,神必讓我們明白更多。 26-29種子生長的比喻:鼓勵門徒只管殷勤「撒種」、「收割」,生長結實則交託給神。 30-34芥菜種的比喻:中東地區確有近五公尺高的大芥菜,種子非常小。比喻神的國開始微不足道,但終必大大伸展,遠超人間的一切王國。
耶穌與法利賽人的對立日益明顯,山雨欲來風滿樓。 1-6安息日治病惹怒宗教領袖。1「枯乾」:指肌肉萎縮。2「眾人」:此指法利賽人。6「希律一黨」:親羅馬政府、支持希律政權的人士。法利賽人本來憎惡他們,但為除滅耶穌而甘願與他們攜手合作。 7-12退到海邊醫治群眾。7「海邊」:指加利利海(也稱「革尼撒勒湖」) 13-19屬靈的建造──設立十二門徒。17「雷子」:可見他們剛烈的性格。18「奮銳黨」:一個猶太革命組織,主張以武力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 20-30反對力量持續增加 29「褻瀆聖靈」:惡意且持久拒絕聖靈的罪。 31-35說明屬靈關係尤勝骨肉關係。
本章繼續記載耶穌在加利利的服事: 1-12醫治癱子:4「拆了房頂」:當時房頂多是平的,混和樹枝和黏土建成,故可能拆通。10「人子」:耶穌的自稱,表示:(1)祂是神而成為人之子,有完全的人性;(2)祂就是舊約豫言的彌賽亞(參但七13~14)。 13-17呼召利未。14「利未」:即馬太福音的作者馬太(參太九9)。15「罪人」:不守猶太教律法的人。17「義人」:此指自義的人。 18-22論禁食問題:21-22:若將新布補在舊衣上,洗濯時新布會收縮而扯破衣服;若將新酒裝在無彈性的舊皮袋裏,酒發酵膨脹時會漲破皮袋。比喻儀式主義的舊傳統、舊框架不能承受新生命。 23-28論安息日掐麥穗:法利賽人為安息日加進了許多摩西律法所沒有的規條,門徒「掐麥穗」犯了安息日不可「做工」之律。25-26大衛吃陳設餅見撒上21章,耶穌引此說明律法是活的,是為人的需要而設立的。
本書是四福音中最早寫成的,側重表現神的兒子耶穌成為僕人。作者馬可與彼得關係深厚(彼前五13),本書即根據彼得的講述而成。 1-8僕人的豫備:1「基督」:彌賽亞;受膏者,救世主之意。 9-11 僕人受洗。9「受了約翰的洗」:耶穌無罪,本不需受約翰「悔改的洗」,祂降卑以成全人間的禮儀(太3:14-15),也給我們做榜樣。 12-13僕人受試探。12「催」:神主動催耶穌去受試探,使成得勝根源。 14-45僕人早期在加利利的服事。21「安息日」:週五日落到週六日落。「會堂」:猶太人亡國被擄後在各地建立的聚會場所。22「文士」:教導律法的人。40「大痲瘋」:代表不潔淨(參利13-14章)。耶穌竟摸他!44「給祭司察看…禮物」:再證耶穌成全人間禮儀,不衝撞習俗。
本章總結神要除掉罪惡,再造新天新地,分為三段,每段都對惡人宣告審判;對罪人宣告救恩。 1-4對形式主義者的最後信息:1-2:真正的敬拜不在於殿宇,而在虛心痛悔。3:假敬拜使聖殿的敬拜程序都受汙染。4:神要用迷惑和懼怕審判假敬拜者。 5-14對餘民的最後信息:5-6:安慰義人,逼迫他們的要遭受羞辱。7-9:錫安毋須經過生產之苦,轉瞬便得到外邦新的子民。10-14:耶路撒冷將成為完全蒙祝福之地。12-13「你們必蒙抱在肋旁,搖弄在膝上,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你們也必因耶路撒冷得安慰。」被稱為是整本聖經中最溫柔、美麗的話語之一。 15-24 對世界的最後信息:15-18:神要在火中降臨。「車輦」:即馬車。17「分別為聖、潔淨自己的」:指拜偶像者。「園」:拜偶像的地方。19-21:神的榮耀傳揚在列國中,流散遠方的人被帶回耶路撒冷,作為供物獻給耶和華。22-24:義人和惡人的最終結局。
本章是神對前面先知禱告的回答,說出了對末世的重要應許。 1-7神的回答。1「沒有稱為我名下的」:即外邦人,故整句表示救恩臨到外邦。3-5:百姓可惡悖逆的行為包括:拜偶像(園中獻祭、壇上燒香);求問幽靈(在墳墓…住宿),吃不潔之物(豬肉、可憎之物);自以為義(站開吧…我比你聖潔)。 8-16神的作為。8「新酒」、「僕人」都指忠信的人。9「眾山」:即迦南地業。10「沙崙」、「亞割」分別在迦南地盡東與盡西處,兩地代表以色列全境。11-16:離棄神的子民下場悲慘──死在刀下、飢餓乾渴、憂傷哀號;尋求神的人恰好相反──吃喝飽足、歡喜快樂。「時運、天命」:原是星宿名。時人以為拜之能帶來好運。 17-25新天新地:這是一幅千禧年國度的圖畫。22「樹木的日子」:除長壽外,也指人必能吃到親手栽種的樹木所結的果實。25「聖山」:就是新耶路撒冷。
接上章,繼續禱告。這篇禱告因是以百姓的名義所寫,被稱為「民族之詩」;又因所指的百姓是留在錫安的餘民,故亦稱「餘民的禱告」。 1-3呼天換地:求神裂天而降,向敵人顯出祂的威榮來。1「願你裂天而降」:求神現身干預。2「火」:神如烈火,審判敵人。 4-7向神認罪:4-5上:只有耶和華神為等候祂的人行事。「人未曾聽見…」:比較林前2:9。5下-6:清楚認罪。「污穢的衣服」:人竭盡所能也無公義可言。「好像風…吹去」:罪惡把人越來越吹離神。7:不求告神就是罪了。 8-12求神息怒並垂顧。8:先知相信百姓雖然遭遇苦難,卻因著神慈愛的管教和塑造,不致滅絕:10-11:描繪耶路撒冷悲慘的光景。
錫安要得祝福必須先被潔淨,63-65章便是從潔淨到祝福的過程。 1-6審判上路。1「以東」:象徵一切抵擋以色列,或反對神的人。「紅衣服」:衣服沾血。「紅」與「以東」字根同。2「踹酒醡」:以東以產葡萄酒馳名,而神施行刑罰也如人在酒醡踹葡萄。 7-64:12先知的代求。先知代表百姓向神認罪,求神使國家復興。 7-14追憶神過往的恩惠,嘆息百姓辜負神的恩典,以致遭受刑罰,失去神的同在。「深處」:指紅海。「如馬行走曠野」:喻百姓平安走過紅海。「彷彿牲畜下到山谷」:喻百姓進入安息。 15-19求神拯救百姓:15-16:求神如昔日一樣彰顯祂的慈愛和能力。17-19:求神回轉,重新接納選民,讓他們歸入祂的治權下。
本章對錫安(即耶路撒冷)的祝福和禱告,也將實現在今日的教會裡。 1-5為錫安深深祝福:1-2:要禱告到錫安被完全更新為止。2「新名」:名字代表本性、特徵及歷史等,得新名代表重建、完全更新。3節即錫安新的性質;4節即錫安的新名稱。「有夫之婦」:本如寡婦的錫安竟成為君王彌賽亞尊貴的妻子。 6-9神為錫安設立守望者,在城牆上不斷禱告。「城」:以賽亞時代耶城尚在,但已預言日後被擄時城遭拆毀,須重建。8-9錫安不再有外敵侵擾,可安居樂業。9「聚歛」:指收割莊稼。 10-12禱告的實現:拯救者使贖民回歸。10:呼籲百姓預備道路歡迎被擄之民歸回,並豎立大旗指引回歸之途。「門」:指錫安的城門。
從末後物質的豐榮,本章轉到內在屬靈的實際,預言彌賽亞的工作。 1-3僕人的使命:本是以賽亞自述,耶穌曾指明這話應驗在他身上(路4:18-19)。1「用膏膏我」:耶穌受膏見太3:16;徒10:38。「謙卑的人」:新約引作「貧窮的人」(路4:18)。2「恩年」:即禧年(參利25:8-17)。3「公義樹」:被神栽種(參60:21),又被神稱為公義,能榮耀神。 4-9僕人使命的果效:歷來荒涼之城得重修;錫安居高位,外人要成為僕人,神百姓倒稱為祭司,得加倍的好處。神與子民立永約。 10-11感恩讚美詩。先知代表以色列民向神感恩,發出讚美。
60-66章暢述末世神輝煌的榮耀。本章先述物質的豐盛。 1-3黎明初現:黑暗的時代要過去,神的救贖將臨。2「黑暗」:指百姓被擄巴比倫的慘況,或指天國開始前世界的情景。 4-9萬國向錫安進貢:西方船隻運來眾多的貨物(5;9),東方的商隊運來各國的名產(6-7),百姓也都回歸。8「飛來如雲」:指悔改的列國人。 10-16萬國歸降錫安:10:指外邦君王協助建築聖城城牆,或指外邦信徒加入建立天國。13:聖殿也獲重建。「腳踏之處」:即聖殿。15-16:錫安從羞辱轉為榮耀。「萬國的奶」:形容列國的財富。 17-22錫安的榮美:被神重建的錫安在物質、政治、靈性、道德各方面都榮美無比。17:用金屬建造錫安,顯示其堅固;榮美;繁榮。
上章是人向神犯罪,本章指出人對人所犯的罪(1-15),及神的拯救。 1-8罪使人與神隔絕。1-2:神不是耳聾或無力拯救,而是人犯罪與神隔絕。此回答58:3百姓發出的問題。5「菢毒蛇蛋」:惡人滿肚毒計。「菢」:孵蛋之意。「結蜘蛛網」:編織欺騙的網。 9-15上 百姓認罪。9-11:罪惡導致人在黑暗中摸索,救恩遙不可及。12-15上:承認過犯。整個社會沒有公義,義人反受惡人欺負。 15下-21耶和華施行救贖。16:無人代求,神主動干預。「以公義扶持自己」:或譯「以自己的公義扶持他」,較合語義。17:神在「公義;拯救;報仇;熱心」中完成救贖,祂又如同穿戴「鎧甲;頭盔」全副武裝的壯士,戰勝一切仇敵。18「眾海島」:指遠方的國家。
本書末段(58-66章)論到末後的榮耀。58-59章先解決罪的問題。 1緒言:對先知的託付。神要他極力向百姓說明他們的過犯。 2-12關於禁食:2-5:百姓外表禁食,行為卻不相稱。6-9上:禁食的實義是使公義彰顯。9下-10:討神喜悅的途徑:除掉惡行,並心存憐憫;11-12討神喜悅的結果:生命滋潤豐盛,後代也必蒙福。 13-14關於守安息日:要以神為樂。13「掉轉腳步」:指不做平日事務。「私話」:無聊的話。14「以你祖…產業養育你」:指得回迦南地。
本章接續上章末段,指責百姓(不只領袖)所犯的罪。 1-2續上章,領袖失職使得義人受苦,甚至去世也無人記念。但其實早逝使他們得免將臨的刑罰,是變相的祝福。 3-13斥責崇邪者:3「巫婆的兒子」:指百姓行巫術。「姦夫和…種子」:百姓拜巴力行淫。4:崇邪者譏諷、藐視先知。5:百姓「殺了兒女」向偶像獻祭(參代下33:6)。6「光滑的石頭」:在石柱上抹油,視若神明。「床榻」:即行淫處。8「在門後…紀念」:指在家裡私下拜邪神。9-10「王」:偶像摩洛的字意。百姓為摩洛抹油和香水。「遠方」:到遠方的廟宇去拜偶像;也指猶大遣使不遠千里向亞述求援。12「你的公義」:百姓自以為做得對。13「所聚集的」:指百姓所拜的偶像。 14-21安慰謙卑悔改的人。14:呼籲人除掉罪惡。15:聖潔的神不獨超然地處於受造物之上,也住在謙卑者的心內。16:人經不起神永遠發怒,所以神止息怒氣,憐憫祂所造的人。19「我造就嘴脣的果子」:神使受擊打的子民轉悲為喜,發出讚美。
1-8 歡迎外邦人和太監:1-2:再呼籲百姓「守公平」;「行公義」。此非得救恩的條件,而是回應神救恩的表現。並以「守安息日」為遵行神旨意的代表(4;6)。3-7:外邦人,和太監都可來。打破申23:1-6被閹割的及外邦人不得進耶和華的會之規定。3「與耶和華聯合」:意指歸依耶和華。7:歸依神的外邦人所獻的祭同樣蒙悅納,神的殿成為「萬民禱告的殿」。8:神不斷招聚「別人」歸併以色列。 9-12斥責失職的領袖:百姓的領袖被稱為「看守的人」、「牧人」,理應傳達神的啟示或心意,教導百姓走正途,但卻失職,如狗貪食、自私好酒。9「田野…林中的諸獸」:指以色列的敵人。
本章宣告擄民毋須付價銀便可歸回本土,神與他們重申大衛的永約。 1-5救恩免付費。1:神把救恩白白賜給子民。水;酒和奶:代表一切屬靈的福氣。2:不肯歸回耶城的百姓,得不到真滿足。4「他」指大衛,預表基督。5「你」指以色列。「司令」:首領,指揮官。 6-13神所說必成!6-7:呼籲百姓快歸向神:現在正是親近祂之時!8-9:呼籲的基礎:因神拯救的意念和方法(道路)遠超過人;10-11:神的話如雨雪,一發出就成就美好的事,絕不徒然返回。12-13:故知神的救贖必成就:百姓必從巴比倫返國,大自然也一同快樂。
又一篇鼓舞人心的信息。其中可窺見錫安的哀嘆,她好像寡婦(1);受盡羞辱(4),被神遺棄如被休的妻子(6),但神重申祂對錫安不變的愛: 1-3錫安將要繁榮。1:保羅將本節應用於新約教會──新耶路撒冷(加4:27)。2-3:以遊牧民族居住的帳幕,喻錫安不斷拓展。2「橛子」:釘在地上的小木樁。3「必得多國為業」:指以色列人不斷增多,擴散到別國去。 4-10神永遠的愛。4「幼年的羞愧」:指昔日在埃及為奴;「寡居的羞辱」指在巴比倫的日子。5「你的丈夫」:喻神與以色列親密的關係。 11-17以色列(喻教會)的末世榮耀:11「女牆」:指城垣。17「所得的義」,或譯「所得的勝訴」。
1-3僕人受苦的一生。1:上章末僕人從卑微而高升的信息太奇妙,幾乎無人能信。2「在耶和華面前」:僕人的遭遇是耶和華所允許的。 4-6僕人代世人受苦:僕人受苦是要承擔世人的罪孽和刑罰,叫世人罪得赦免並與神和好。 7-9僕人受苦與受死:9「與惡人同埋…與財主同葬」:700餘年後耶穌被釘在二囚犯中間,葬在財主的墳裡(太27:28;57-60),應驗此語。 10-12僕人復活與得賞。10「必看見後裔…延長年日」,暗示僕人死裡復活。「贖罪祭」:僕人被視為羊羔(7),獻作贖罪的祭牲。11-12:神發言,表明僕人受苦的功效是使多人得稱為義,他也獲高升。
1-2呼籲錫安興起,因主救贖不需價銀。1「不潔淨的」:指巴比倫,象徵生命的污穢。2「頸項的鎖鏈」:俘虜的標誌。3-6:神救贖祂的子民毋須付贖金。5「我在這裏作甚麼呢」:表示神要起來救拔祂的百姓。「我的名整天受褻瀆」:外邦人得勝時便藐視和褻瀆耶和華。 7-12被擄歸回的喜樂。7「報佳音」:宣告被擄之人可以返回故土的好消息,新約應用在傳福音(羅10:15)。「你的神作王」:選民得回歸,證明神掌管世界。10「露出聖臂」:顯出能力。11「扛抬耶和華器皿的人」:指從巴比倫把被擄掠的聖殿器皿抬回猶大的祭司(拉1:7-11) 13-53:12受苦的僕人:第四首僕人之歌。主要內容在下章,13-15神親自論及僕人的成就與高升。14「形容」:即形體。
續上章,對不同的對象發出鼓舞的信息。交互採用神和先知的口吻。 1-8神安慰錫安:分三段,各以類似「當聽我言」的字起頭(1;4;7)。1-3:勸義人追想過去的救恩;4-6:救恩永遠長存;7-8:公義也永遠長存,故不必害怕。1「被鑿而出的磐石」、「被挖而出的巖穴」:指以色列的源頭亞伯拉罕和撒拉。5「海島…等候我」:外邦有人信靠神。 9-11以賽亞發出頌讚與懇求:9上:祈求神的救恩;9下-10:感恩昔日神的救助;11:確信與頌贊未來神的救助()。9「拉哈伯」:神話中的海怪,與「大魚」皆喻埃及。指神擊打埃及救出選民的大能。 12-16神再次應許救恩:12-13:要信神創造的大能,勿懼怕人;14:應許速速拯救;15-16:重申祂與以色列立約的關係,祂是他們的神。16「栽定諸天,立定地基」:擴大版譯為「栽定新天,立定新地」。 17-23以賽亞得著確據,宣告神必拯救猶大:17-20:從前錫安被懲罰,飽嘗神的忿怒;21-23:如今這忿怒的杯要傳給以色列的敵人。
1-3耶和華守約:用反問法表明以色列是神所愛的妻子,神從來沒有休棄她,或將她賣給人。以色列民被擄,是由於自己的罪孽。2「我來的時候…」:是他們對神愛的呼喚毫無反應。儘管如此,祂仍然愛他們,祂問「我的膀臂豈是縮短…麼?」(3)當然不是,祂以自己在歷史上和大自然界所彰顯的大能,回答這問題。3「諸天以黑暗為衣服」:指日蝕、月蝕之類,或一場猛烈的風沙所引起的現象。 4-9僕人傳道受苦:第三首僕人之歌。4-5:神把真理傳給祂的僕人,以完成祂扶持困倦者的旨意。6:打背是向惡徒施行的刑罰;拔鬍鬚是極盡羞辱的舉動。僕人勇敢面對這些侮辱。8「稱我為義的」:指神。「與我一同站立」:指在審判臺前一同接受裁決。 10-11連接下章,描述僕人受苦的事工:此先述僕人服事的對象分兩種人:有人雖陷身黑暗的環境,卻仍敬畏耶和華,聽從祂僕人的話;b.有些人卻只想靠自己點上火把來製造亮光。
49-57章預言被擄歸回後,錫安得重建。其中有最多彌賽亞的描寫。 1-7第二首僕人之歌:這僕人自出母腹就蒙召,他的使命是要復興以色列,並作外邦的光,向世界施行拯救。2「刀」、「箭」:代表神話語的能力。把刀藏在神的手蔭、箭藏在神的箭袋中,表示裝備好,待機而動。4:僕人感覺徒勞無功,但仍信靠仰望神。5-6:受苦的僕人復興以色列7「君王要看見…下拜」:萬國都要敬拜主。 8-13百姓回歸,錫安得重建。8:神悅納以色列人,保證救他們歸回本土。「荒涼之地」:就是指猶大地。12「秦國」:曾被解釋作中國,但更合理的應指埃及南端的亞斯旺(Aswan)。。13:天地同頌主救恩。 14-23錫安要再度繁榮:預言猶大滅亡(586BC)後錫安荒涼,似乎已被神忘記(14);也像喪子獨居的寡婦(21上)。神保證祂沒有忘記錫安(15),必使她獲得重建(16-17),以民要回歸居住,甚至容納不下(18-21)。錫安的兒女必被召回(22-23上),證明神是信實的(23下)。 24-26即使被勇士搶去的,神也能救回:強調神不獨要拯救以色列人,且報復他的仇敵。26「吃自己的肉…喝醉」:指互相殘殺。
40-48這一段安慰信息的最後一章,呼籲背道的猶大百姓。 1-11以色列的頑梗與耶和華寬容的愛。1「從猶大水源出來」:指從猶大所生的。2「聖城的人」:即敬拜耶和華的猶大人。3-5:以色列素來頑梗剛愎,所以神老早預言他亡國被擄的事,免得他以為是巴比倫的神祇使他亡國,轉去拜偶像。6「你不說明嗎」:意思是「你不承認是真的麼?」。「新事」指被擄歸回。9-11:神是為著自己的名和榮耀的緣故拯救以色列。 12-16呼籲以色列明白神不只創造萬物、掌管歷史,還使古列完成救贖百姓回歸的工作。14「耶和華所愛的人」:此指古列。16:這位說話的是道成肉身之前的基督,與「主耶和華」和神的「靈」相提並論,閃現三位一體的啟示(另參30:20;42:1) 17-22呼籲以色列人聽從主,出巴比倫。18「甚願你…」:慨嘆以色列若早順從神,也不致淪落到被逐的地步。21:描述神如何看顧從巴比倫返回故土的以色列民。22「惡人」:指不順服的人。
1-15 巴比倫滅亡的哀歌。1-4:以擬人法形容巴比倫不再是天之驕女,她要從寶座下來,淪為奴隸。2:推磨是當時奴婢的工作。「帕子」「長衣」本是尊貴婦女的裝束。「趟河」:巴比倫城外環繞幼發拉底河,難民被脫了衣服露腿過河,離鄉遷往他方。5-7:巴比倫因驕傲與殘暴,被奪去列國主母的地位。5「默然靜坐,進入暗中」:淪為階下囚。9「多行邪術,廣施符咒」:巴比倫盛行趨吉避凶之術。12「站起來吧」:即繼續使用符咒邪術吧。「從幼年」:意指巴比倫的這種宗教已有長久歷史。13「在月朔說預言」:每月初定出各日吉凶,作行事的參考。15「從幼年與你貿易」:指與巴比倫素有貿易往來的國家。
46-47章論巴比倫的覆亡。本章先論巴比倫偶像不能與耶和華相比。 1-2巴比倫偶像被扛抬,卻不能自救。「彼勒」:指巴比倫主神瑪爾杜克;「尼波」為其子,智慧之神。每逢新年,人們將這兩個神像馱在牲畜上繞城遊行。先知諷刺亡國時牠們也這樣成為重馱,被擄去。 3-4以色列人卻自幼蒙神保抱。「雅各家…餘剩的」:暗示猶大將遭遇亡國的命運。4「年老」、「髮白」:表明神的眷顧永不終止。 5-7:人製造偶像,偶像卻不能救人。6:譏諷拜偶像者自掏腰包製造偶像,然後視若神明。 8-13唯有耶和華是真神。9「上古的事」:神在過往歷史中的作為。11「鷙鳥」:指波斯國徽上的老鷹像,代指古列。
1-13(接上章末節)給古列的託付:神揀選古列,給他通達的道路(1-2),為要叫他拯救以色列,使世人都知道唯有耶和華是神(3-8)。1「放鬆列王的腰帶」:使列王失去抗拒古列的力量。「城門…敞開」:史載波斯大軍從水道攻進巴比倫,城內正在宴樂,無人守城門,應驗此語。 9-13:神作事自有主權和計畫,不容質問。11「我的眾子」:指以色列,或泛指人。「求我命定」:原文「吩咐我」,有人說應是問句。 14-17對以色列的旨意:預言列國歸降以色列,承認耶和華是獨一真神。14「你」原文是陰性,指以色列。「自隱的神」:面對神的永久旨意,以賽亞讚嘆神在極偉大中竟保持低調,迥異於偶像的張狂。 18-25對地極之人的旨意:呼應6節,神向全世界的人顯明自己。19「沒有在隱密黑暗之地說話」:回答「自隱」之說,也對照占卜等祕術。
1-5更大的應許:繼續上章揀選;造就以民之意,並明確應許要將聖靈澆灌祂的百姓2「耶書崙」:意為正直者,是神對以色列的期許和暱稱(參申33:5;26)。5「這個要說…」:外邦人將一個個爭著歸向神。 6-8唯獨耶和華是神:重述神是首先的;末後的,除祂以外再無真神。祂指明一切事。百姓不用害怕。他們本身可以見證神是真神。 9-20拜偶像全屬虛無:以諷刺手法描述鐵匠木匠按圖、找材料製作偶像供人跪拜,多麼愚昧。12-17:飢餓口渴表示鐵匠不過是人;木頭中的一段表示材料無感,那麼所作的偶像怎會是神呢?20「以灰為食」:拜偶像者只得到虛空。「右手有虛謊」:指所做的盡都徒然。 21-23救贖之歌:神保證祂已完全赦免子民的過犯,呼籲他們安心歸回;先知遂招呼天地同來歌頌神救贖的作為。 24-28以權能預言耶路撒冷將藉古列得重建:26-27:神的權能無限。 28:明確指出150多年後的「古列」人名。「牧人」:此處指君王。
43-45章有七信息以「耶和華如此說」開頭 (43:1;14;44:6;24;45:11;14;18) 1-13神主動題名召百姓回歸故土。1「造成」:或譯「塑造」。2「水;江河;火」,都指逆境。3-4:指神為要救以民回國,將埃及;古實;西巴(應在埃及南部)給波斯作為代價。後古列之子甘比斯果然攻下埃及。8-13以色列是神的見證。8「有眼而瞎…」指不解神心意的神子民。 14-21神拯救以色列回歸的具體方式。14:預言巴比倫將被擊敗,百姓乘坐原來宴樂用的船隻,沿幼發拉底河逃生。16-17:指出埃及時過紅海,法老馬兵被淹沒之事。18「不要記念從前的事」是因神還要行更偉大的事,就是「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 22-28神如此施恩行奇事,以民卻屢次犯罪。22-23:以民厭棄神。24:罪惡使神痛苦(服勞)。「菖蒲」:作聖膏油的材料,為貴重供品。25-26:神為自己的緣故塗抹過犯,並邀以民來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