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3章都是「安慰之書」。 1-22北國以色列必回歸:因神永遠的愛(3)。6「以法蓮」:表北國。7-14:回歸時的喜樂。7「萬國中為首的」:參申28:13。8「瞎子瘸子…」:指軟弱、不配的人。14「肥油」:祭物最好的部分。15-20:拉結不必再哭,因兒女必歸回。21-22:走原路歸回。「指路碑」「引路柱」:即路標。22「女子護衛男子」:可指:①「圍繞」,預言以色列人將圍繞神不離開。此誠可謂「新事」。②天下太平,女子也能提供保護。③以色列將要強過其征服者。④奥古斯丁認為:女子指童女馬利亞,男子指耶穌。 23-26南國猶大必回歸。23:猶大將再成公義神聖之地。24「農夫和放羊的」:指安居樂業。25「飽飫」:滿足。26:先知以夢中異象為甘甜。 27-30北國和南國的新貌。27「人的種和牲畜的種」: 神要使人畜再次繁茂。29「…酸倒了」:當時俗語,覺得自己無罪,是先祖的罪引致亡國(哀5:7;結18:1)。但先知宣告神審判絕對公正(30;參申24:16)。 31-40立新的約:安慰的核心,將有一新約代替摩西之約(參加3章;來8章)。35-37:以自然定律保證此約永恆不廢。38-40耶路撒冷重建。「哈楠業樓」、「角門」:位於耶城東北和西北,表每個角落。39「往外量出」: 面積擴大。「迦立山…歌亞」:位置不詳,可能指西面。
30-33章素有耶利米的「安慰之書」之稱,預言以色列將來的榮耀。 1-11確定歸回。6「產難的婦人」:描寫遭遇患難時的痛苦。這樣充滿艱辛和災難的時候,卻是神救贖的開始。7「那日」:是指神審判選民的日子。8「到那日」:則指神審判仇敵,拯救選民的日子,那時神要興起大衛家族的一位理想君王。 12-17傷痕蒙醫治。傷害來自無情的仇敵,耶和華卻說:「我必使你痊癒!」」13「為你分訴」:大概指「為你的治療提出請求或辯護」。 18-24耶路撒冷蒙復興:耶路撒冷必然從亂堆中重建,壯麗可與大衛、所羅門時相抗衡。神並要使她滿有尊榮,祝福從其中出的君王。
本章是致巴比倫俘虜的信,應寫於第二次被擄(597BC),及兩筐無花果的異象之後。11節的「平安的意念」千百年來安慰無數受苦的心靈。 4-7要長治久安。1「生存的長老」:可能部分被擄的長老已去世。 8-15勿受假先知的迷惑。但滿了七十年後,必定回歸故土。 16-20宣告留在故土的猶太人必難逃下一回合的審判,藉以強調在復興來臨之前,神先要徹底執行祂的刑罰。 21-23宣告兩個假先知的結局。此二人可能曾鼓動被擄的猶太人叛變。22「在火中燒」:是巴比倫人慣用的刑罰。 24-32宣告對另一假先知示瑪雅的判詞。耶利米與假先知間的抗爭告一段落,耶利米宣告假先知的刑罰
1-17耶利米與假先知哈拿尼雅。1「西底家登基第四年」:即593BC。3「二年」:與耶利米所預言的70年差距很大。6:耶利米的話並非諷刺,而是出自對國家民族的熱忱。他也真誠希望猶大能早日復興,但同時又肯定神的計劃並非如此。8-9:歷代眾先知的信息多以神的刑罰為中心,但哈拿尼雅說的是平安的預言,這只有到應驗的時候才能證實是來自耶和華。17「當年七月」:離說預言之時僅隔兩個月。他預言猶大將於兩年內復興,卻活不過兩個月。
1-11給各國使節的警告。1「約雅敬」:應是西底家(參3;12)。2「繩索與軛」:木頭做成的軛以繩索套緊在頸項,神要耶利米以實物示範,明示各國不可能掙脫巴比倫的軛。3:「使臣」來訪是為同盟反尼布甲尼撒。7「兒孫」:泛指尼布甲尼撒之後的巴比倫王。 12-15給西底家的勸告。可惜西底家始終不肯聽耶利米的話,決意背叛巴比倫,結果耶路撒冷淪陷(586BC),應驗了耶利米的預言。 16-22給祭司與眾民的信息:上一次被擄時(597BC)也帶走了一批「耶和華殿中的器皿」(王下24:10-13)。假先知們預言這些聖器皿很快就會歸回。其實是要到古列(居魯士)准猶太人回歸時 (拉1:7-11)。
26-29章述耶利米與假先知的爭論,本章是聖殿院內的爭執。 1-6「聖殿講章」(7:1-15)的摘要,引出本章耶利米險遭殺身之禍的事件。1「約雅敬登基的時候」:即609BC。6「示羅」:原是安放會幕之地,因百姓之罪,非利士人奪走約櫃,此地便失去重要性(撒上4:1-11)。 7-9祭司先知與眾民捉拿耶利米。7;8;11「先知」前,原文都有「假」字. 10-15耶利米自辯:內容為①神差遣了我;②你們快悔改;③可以殺了我,但便流了無辜人的血。10「首領」:王宮中的高官。 16-24首領和長老們為耶利米辯護:18「摩利沙人彌迦」:即《彌迦書》的作者。其預言見《彌迦書》3:12。20-23:另一位先知烏利亞的殉道。24:「沙番的兒子亞希甘」保護耶利米。他曾參與約西亞王的改革 (王下22:12),其家族給予耶利米不少支持和保護,見下文。
本章是耶利米書第一卷的結語,論神忿怒的杯傾倒下來, 1-14耶利米信息摘要。1「約雅敬第四年」:605BC,寫這篇預言之年。亦即猶大第一次被擄之年。3「約西亞十三年」:627BC,耶利米蒙召之年(1:2),二者相隔「這二十三年」。9「我僕人」:先知清楚看出神在歷史中的計劃,巴比倫王乃是神的工具,代神審判猶大。11「七十年」:精準預言猶大被擄的年數(參但9:2)。說詳下。 15-38神對列國的審判。15-31耶和華忿怒的酒杯。20「亞實突剩下的人」:亞實突在此時早已被埃及攻陷,故只有剩下的人。23「底但、提瑪、布斯」:位於北阿拉伯。32-38領袖的哀歌。34「群眾的頭目」:指國家領袖。38「像獅子一樣」:指神好像覓食的獅子,進行侵襲。
本章記兩筐無花果的異象,時間在597BC耶哥尼雅(22:24的哥尼雅,即約雅斤)被擄往巴比倫後。這是猶大第二次被擄,西底家即位為王。 1-10極好的與極壞的無花果。歷史背景參王下24:10-17。耶和華以兩筐極好與極壞的無花果為喻象,作為被擄的人與留在耶路撒冷的人之對比,給被擄者安慰與應許(4-7);必宣告留下的餘民和新王西底家的災禍(8-10)。8「住在埃及地的猶大人」:指主前609年約哈斯王被帶到埃及時,一些定居下來的親埃及分子(參王下23:34);或這次巴比倫入侵時逃往埃及的人(參43-44章)。
上文21-22章是第九篇講道,論君王;本章是第十篇講道,論假領袖。 1-8假牧人與真牧人。1「牧人」:指猶大君王和首領。5-6:本書最重要的一個宣告:永恆的真牧人是大衛的苗裔,即彌賽亞。「公義的苗裔」:即大衛王位的合法繼承人,指彌賽亞。6「他的名必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我們因信基督而得稱為義人(羅1:17)。哈利路亞! 9-40假先知與真先知。9「像醉酒的人」:指傷痛無助到渾身無力。11「褻瀆」:指他們因敬奉假神玷污了神的聖殿。20「所擬定的」:指審判。21「奔跑」:指迫切地傳信息。32「矜誇」:指狂妄不負責任的話。
本章沒有注明日期,但很可能是在約雅敬執政晚期。 1-9訓勉王室秉公行義。6「家」:這裏指宮殿。「基列…利巴嫩」:皆以出產木材聞名。宮殿就是採用該地木料建造的。先知警告王室,儘管他們把宮殿建造得宏偉堂皇,神仍可藉敵人將之砍伐焚燒。 10-30論及猶大諸王。10「死人」:指609BC於米吉多遭埃及法老尼哥擊殺的約西亞王。「離家出外的人」:指被尼哥擄到埃及,後來死於當地的約哈斯王(本章稱沙龍)。13-19先知嚴厲評論約雅敬為自己大興土木,橫征暴斂。13-14「房」、「樓」:指宮殿。「行不義蓋房」:即以不公義的手段建造宮殿,強逼百姓為他勞役。17「流無辜人的血」:包括獻人祭及殺害先知。20-23預示耶路撒冷(此段中作「你」)為即將來臨的災禍哀號。20:表示到處都有哀號。「你所親愛的」:指猶大的盟友,如埃及等。22「牧人」指耶路撒冷的首領貴冑。「吞吃」:指597BC約雅斤王與臣僕被擄走一事(第二次被擄)。23「住利巴嫩在香柏樹上搭窩的」:諷指耶路撒冷富貴人。24「帶印的戒指」:國王的戒指可在文件上蓋印以示簽名,今猶大的君王好比耶和華手上帶印的戒指。30「算為無子」:約雅斤有七子,但無一人能繼承他的王位。
從本章始,不按年代排序。本章是588BC西底家王背叛巴比倫,轉親埃及,導致巴比倫圍攻耶京(參王下25章)。西底家求問於耶利米。 1-10勸猶大投降巴比倫:耶利米警告王,對抗巴比倫是自招禍患,百姓應出城投降。此言直接衝撞親埃及派,更被指責為叛國賊。1「巴施戶珥」:不是上章那人。「西番雅」:不是聖經作者,他是第二祭司,地位僅次於大祭司。4「迦勒底人」:即巴比倫人。「翻轉過來」:即「倒轉攻擊你們」。「這些」:指巴比倫的兵器或軍隊。9「以自己的命為掠物」:軍事術語,指至少可保全生命。 11-14訓勉王家秉公行義。12「每早晨」:即每天,或指每早晨在城門口坐堂審判。13「住山谷…的居民」:指耶路撒冷人以為自己安全。
1-6在聖殿傳毀瓶信息的後果,先知開始遭受直接迫害。「打」:應是鞭打四十下(申25:3,林後11:24)「枷」:一種刑具,把腳、手和頸固定,身體幾乎對折,非常痛苦。枷在「便雅憫高門內」,是公開侮辱。 7-18先知痛苦的禱告:這是耶利米6次自白(11:18-23;12:1-4;15:10-21; 17:12-18;18:18-23)的最後一次,包含三段:①因自己所傳的信息感到衝突(7-9);②確信惡人必蒙羞、義人必得勝(10-13);③咒詛自己的生日(14-18)。7「你比我有力量,且勝了我」:彷彿是神強逼他事奉。10:先知的朋友諷刺他才是「四圍受驚嚇」的人。13「窮人」:此指為義受逼迫的人。17「胎就時常重大」:指「胎就永遠懷孕」,不生出來。
1-13打碎瓦瓶的比喻:先知奉命在長老、祭司等見證人面前打碎瓦瓶,宣佈那一代的國民要像不堪一擊的器皿被毀壞,不能回復完整。2「欣嫩子谷」與「陀斐特」:見7:31注。本章和耶7章有許多相類之處。「哈珥西的門」:在耶路撒冷東南,是處理碎瓦、垃圾及罪犯屍骨的地方,可能即「糞廠門」。3「耳鳴」:即顫驚。4「將這地方看為平常」: 指使這地方從敬拜神轉向異教的神。「平常」原文作「外邦」或「奇怪」、「污俗」,指猶大人玷污了聖潔之地。「使這地方滿了無辜人的血」:指獻孩童為祭之事。11「囫圇」:指修補完整。13「其上」:即屋頂上。古代房屋的平頂是便於敬拜天體的場所(32:29;番1:5)。 14-15:在聖殿宣告神懲罰的信息。
18-20章是神藉窯匠教導耶利米的話。也是他第八篇信息。 1-12窯匠的比喻。4信息的關鍵:器皿作壞了,神用「這泥」作成別的器皿。非常形象地勾勒了神的慈愛,祂會重新製作,而不放棄選民。被擄的審判是重新製作的過程。8「後悔」:指取消原計劃,而非做錯事。神之所以後悔,是神原以公義策劃了此事,如今卻要通過忍耐和慈愛來成就此事。倘若百姓繼續作惡,神就不會改變審判計畫;倘若他們悔改,神的審判就會昇華為慈愛。這種表達方式隱含著:①神是具有位格與意志的神;②神公義;③神憐憫。 13-17以色列的罪行:以連串質問指出以色列的罪狀,大自然不變的現象益顯出以色列的失信。17「東風」:乾旱的熱風,喻巴比倫軍。 18-23耶利米遭逼迫:百姓原只是恨惡耶利米並欲陷害他;現在他們開始直接逼迫他。耶利米的身體和性命都陷入危險。
續上章,神再次指出猶大百姓的罪,並提出兩項生活實踐的呼籲。 1-4猶大的罪無法塗抹。1「筆」:指刻石的工具。「壇角」:本是獻贖罪祭抹血之地(利4:7),今成他們犯罪在神面前的記錄。2「高岡上、青翠樹旁」:迦南人拜偶像的地方。「木偶」:迦南女神亞舍拉的木像。 5-11呼籲百姓堅心倚靠神。6「杜松」:一種檉柳,外表特別光禿,與8節對比。11「鷓鴣菢不是自己下的蛋」:應是諺語;鷓鴣偷蛋放在自己的蛋中,但所孵之鳥長大後便飛走,喻不義之財終必散盡。 12-18耶利米的請願:他再次成為眾矢之的,便向神傾訴自己的冤情。12-13神的榮耀寶座是人得救的根源。14-18向神呼求救恩。 19-27呼籲百姓守安息日:此處另起一段,有人認為應移到聖殿講章(7-10章),但也可能耶利米藉上段請願得了安慰與勇氣,便繼續宣告「要以安息日為聖日」的實踐性教訓。
16-17章是耶利米第七篇信息。他用自己的生活傳達審判的訊息。 1-9神管束耶利米:禁止他結婚、生兒養女,也不准參加喪禮和喜宴,以此作為百姓被擄的警告。6-7提到四個表示哀慟的禮儀:劃身、禿頭、擘餅、喝酒。前二者與異教習俗有關,早為神所禁止(見利19:28;21:5;申14:1),餅,酒則是送給居喪者的食物。 10-21警告與應許。10-13以設問法指出百姓受罰是因為他們離棄耶和華,轉而敬拜偶像。14-15光明的遠景。16-18敵人要像漁夫和獵人追捕選民,但他們也將難逃神的審判。18「可憎之屍」、「可厭之物」:皆指偶像。19-21稱頌耶和華與偶像完全不同,也是安慰的應許。
1-9神再次拒絕先知,並宣告降災。1「摩西撒母耳」的代禱參出32:11-14;30-32;民14:13-19;撒上7:8-9;12:19-25等。4「拋來拋去」: 直譯是「恐懼」或「厭惡」。歷史證明兩千多年間猶太人確實在萬國中漂流,被厭惡。6「後悔」:原文作「憐憫」,呂振中譯:「我憐恤到不耐煩了」。9「生過七子」:本是福氣,但將成悲慘的咒詛,因兒子都死了。 10-21先知的哀歌與神的回答。10:先知開始自怨自艾。11-14:神的回答。「使仇敵央求你」:耶38:14成就了此預言。12-14的對象是猶大百姓。「北方的鐵」:指巴比倫。15-21:一段詩歌,表現先知的掙扎和神的愛。17「感動」:從神而來的使命。19:先知必須先分別貴賤優次,不必在意百姓的反應。「站在我面前」:即「事奉我」。「歸向你…歸向他們」:百姓須倚賴先知的指導;先知卻毋須討好百姓。
14-15章是耶利米第六篇講章,和因為百姓代禱而與神的三次對話。 1-6猶大乾旱。2「披上黑衣」「坐在地上」:都是在哀悼。3「抱頭」:表羞辱和悲哀。5:母鹿缺乏草料,產下小鹿卻無法餵養。6「淨光的高處」:指光禿荒蕪的山頂。「失明」:指死亡臨近或願望不遂而雙目呆滯。 7-9先知為百姓認罪代求。8-9:先知問神為何好像過客般缺乏對國家的承擔,或竟像無能的勇士。「稱為你名下」;即屬於耶和華。 10-12神拒絕先知的求情:因為百姓只知獻祭祈禱,但不肯悔改。 19-22再次代求:除了再認罪,更呼籲神勿廢棄祂與以色列所立的約。21「榮耀的寶座」:指至聖所。22:駁斥雨水是巴力所賜的神話。
本章是耶利米的第五篇講道,包含兩個比喻和三個警告: 1-11腰帶的比喻:猶大從前與神緊密相連,現在卻因背道而墮落,必須棄置。1「不可放在水中」:即還沒下水洗過,是嶄新的。 12-14酒罈的比喻:耶和華的忿怒充滿猶大,如酒罈盛滿了酒。14「彼此相碰」:沉醉而自相攻擊。「父與子」:原作複數,泛指前後代。 15-17昏暗山的警告。16「死蔭」:這裡指遭敵人毀滅和被擄的收場。 18-19君王和太后的災難。「太后」應是指約雅斤王的母親(王下24:8) 20-27猶大積重難返。21「朋友」:應指巴比倫。猶大曾多次與之結盟。22「衣襟揭起」:指無比的羞辱。26:此節乃形容當時對淫婦的刑罰。
1-6因被家鄉人謀害,先知問神惡人的道路為何亨通? 5-6:神指出將來先知所要面對的敵人,比目前的更難應付。「雖然安穩」:或作「尚且跌倒」。「約旦河邊的叢林」:喻危險地帶。 7-13神為子民悲哀。以色列被稱為神的「產業」;「所親愛的」;「葡萄園」;「份」。7「產業」:神交出選民,猶如人放棄家產,必定心如刀割。9「鷙鳥」:一種食肉鳥,經常爭奪獵物,形容猶大成敵國圍攻的對象。10「牧人」:此指敵人的領袖,即「滅命的」、「耶和華的刀」,他們是神審判百姓的工具。「份」:原指分到手的財物或產業,此指神的子民。 14-17對鄰邦的應許與警告。15「本業」:本來的產業。
本篇接續上篇繼續敘述以色列史,但講的是以色列人背逆神的歷史。應是被擄回歸之際,教導百姓的作品。 1-5引言:邀請選民同來稱謝神的慈愛,也求神像過往一樣恩待。 6-12出埃及的歷史。7「奇事」:指十災。9「經過曠野」:即走過乾地。 13-33曠野飄流的歷史。 34-46定居迦南的歷史。37「把自己的兒女祭祀鬼魔」:殺死兒女獻祭。45「後悔」:原文是「憐憫、後悔」,用擬人的方式來表達神的憐憫。 47-48結語:詩人求神像過往一樣行拯救。48節是詩篇卷四的結語。
本詩敘述以色列人的歷史,稱頌神信守祂與人所立的約。 1-6引言:要傳揚神的作為。1「求告」:此處指呼喊、傳揚。 7-22列祖時代:耶和華履行祂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應許。9「向以撒所起的誓」:參創26:3。14「責備君王」:神為了亞伯拉罕責備法老和亞比米勒(創12:17; 20:3)。19「他所說的」:指約瑟的兩個夢。 23-38出埃及時代。23「含地」:即埃及。37「沒有一個軟弱的」:沒有一個畏縮的,因神為他撐腰。 39-42曠野階段:耶和華像牧人一樣帶領選民經過曠野飄流的40年。 43-45結語:神已按約為選民成就了大事,選民應當回報、讚美神。
本篇讚美神創造萬物,養育眾生,與103篇合稱讚美雙璧。 1-9神的創造。「創造」顯明神的能力和慈愛,反映出祂的智慧。2「穹蒼」:天空。3「在水中立樓閣」:描述神的居所,在穹蒼之上的水中。「車輦」:戰車;推動戰車(雲彩)的乃是風。 10-18神的供應。11「野驢」:代表家畜以外的走獸。15「油」:橄欖油可滋潤皮膚。16「滿了汁漿」:獲得雨水的滋養。 19-30神的管理:萬物都依賴神而生存(27)。29「掩面」:即不再施恩。30「靈」:就是氣。「地面更換為新」:神更新大地,使朝氣蓬勃。 31-35結語:願一生都向神獻上讚美。
本篇稱頌神施恩全備,使人心滿意足,祂是父親,又是宇宙的主宰。 1-5個人所蒙的恩:為自己感謝神,赦免罪惡,醫治疾病。1「凡在我裏面的」:整個人。5「如鷹反老還童」:如鷹一般強健有耐力。 6-18團體所蒙的恩:感謝神恩待以色列人,沒有追究過犯。15-17:用人短暫脆弱的生命襯託出神永恆不變的慈愛,臨到敬畏祂的人。 19-22邀請天上地下一切受造物一同讚美。21「諸軍」:亦作「天上的諸軍」,指天使,是供神差遣的僕役。
本詩為懺悔詩(6;32;38;51;102;130;143)之一,是受苦人的呼求。 1-11詩人的苦情:他數算自己的日子,覺得毫無盼望。3「如火把燒著」:可能在生病發燒。6「鵜鶘」「鴞鳥」:與貓頭鷹同類的不潔鳥類,比喻自己為人所棄。9「爐灰」:悲傷和痛苦的記號。10「拾起」「摔下」:比喻被神懲治。11「如日影偏斜」:人生已如日落西山,即將消逝。 12-22詩人的轉機:他從為自己哀求,轉而為國禱告,求神重建錫安(12-16),垂顧窮人(17-20),使得錫安可以傳揚耶和華的名。 23-28詩人的確據:他明白天地都要過去,但創造天地的主永存不變。自己生命短促,但兒孫可以接續「堅立在你面前」(28)。
這是一篇君王詩,闡述為君之道,但只有基督才得以完全實行出來。 1-4君王的志向:他要追求慈愛和公平(1),要學習行完全的道,渴求神的援助和同在(2),更要遠離惡事,不與惡人來往(3-4)。4「我不認識」:我不參與,不同流合污。 5-8君王的施政:他立志剷除惡人(5、7-8),只選召忠心和誠實的人作他的臣僕(6)。8「每日早晨」:君王多在早上開庭裁判重要的案件。「耶和華的城」:指耶路撒冷。
93-100篇共八首敬拜神作王的讚美詩,經過一連串歡喜與敬畏之情的交錯,在本篇達到最高峰。這位王與人的關係比前面任何一首都更近。 1-3呼召讚美:邀請普天下向耶和華歡呼,並樂意事奉祂。3:讚美的原因:我們是祂造的、是祂的子民和小羊。「曉得」:從經驗中領悟。 4-5呼召讚美:邀請人進入聖殿頌讚神。5讚美的原因:因為耶和華本為善,祂的屬性就是慈愛和信實,永不改變。
在98篇的盡情歡欣後,本篇又提醒我們,神是何等超越,何等聖潔,我們對他應當何等崇敬!堪稱是一首「聖哉大君王」的稱頌詩。 1-5聖者的寶座:耶和華崇高尊貴,坐在基路伯之上;萬民都當敬拜這位神聖莊嚴的大君王。4「雅各」:神的百姓。5「腳凳」:可指聖殿裡的約櫃(詩132:),或指聖殿(代上28:2),或指錫安山(哀2:1)。 6-9聖者與人親近:祂應允祂僕人(例如摩西、亞倫、撒母耳)的禱告,賜福給選民。
本篇內容與96篇相近,但完全是頌讚,沒有與異教的比較,沒有對敬拜的教導,只有歡欣喜樂。 1-3 以色列家讚美神。1上:呼召讚美。1下-3 讚美的原因:耶和華施行奇事,拯救了祂自己的百姓。2「發明」:宣布、使大家知道。 4-9全地都要讚美:邀請全世界,包括自然界,齊來高聲頌讚大君王耶和華。9讚美的原因:這位大君王要來以公義和公理審判萬民。
耶和華作王除給全地帶來歡樂,本篇也說到祂對惡人和義人的影響。 1-6耶和華作王的情景:雲彩圍繞(2),烈火開路(3),祂的電光四射,使大地震動(4);群山融化(5)。這位大君王消滅仇敵(3),以公義治理萬民(6)。1「眾海島」:指偏遠之地(參賽24:15-16等多處) 7-12耶和華作王所產生的果效:義人會歡欣雀躍(12),而一切拜偶像的人都蒙羞抱愧(7)。11:義人沐在光中;正直人享受歡樂。
本篇大大讚美耶和華為世界的王,進入世界掌權,並帶來喜樂。 1-6呼召讚美:邀請人來唱「新歌」頌讚神。4-6讚美的原因:耶和華超越外邦一切的偶像,祂創造了世界,應受讚美。5「虛無」:原文與「偶像」同。很能說明偶像的性質。 7-13勸勉讚美:提醒萬民應當要讚美神。10-13讚美的原因:耶和華作王,全地都歡樂迎接祂。9「聖潔的妝飾」:參詩29篇默想應用。13「按公義…信實審判萬民」:強調神審判的公平,不會專橫武斷。
這是讚美耶和華為王的詩,呼召全民同來讚美敬拜。末段是神的口吻。 1-2呼召讚美:邀請大眾唱歌頌讚神。3-5:讚美的原因:耶和華是超越萬神的大君王,萬物由祂創造、受祂管理。 6-7呼召敬拜:詩人再邀請人敬拜神。7:敬拜的原因:偉大的君王竟然也是我們的牧者! 8-11從神來的警告:勸選民勿重蹈祖先的覆轍。8「米利巴」「瑪撒」:原意為「爭鬧」與「試探」,事見出埃及記17:1-7。9「並且」或譯作「雖然」。11「安息」:在此指應許之地(迦南)。新約希伯來書3:7-4:13詮釋本段,可見此警告不只對以色列,此處的「今日」乃是此時此刻:「你們」乃是我們自己;而所應許的「安息」不只是迦南地,乃指救恩。
因為「神作王」,一個受苦者向「審判世界的主」鳴冤。 1-3陳明案情:求審判的主伸張正義,懲罰惡人。1「伸冤」:原文為報復;耶和華必使惡人受報應。「發出光來」:KJV作「顯出你自己來」 4-7控訴惡人:向神訴說惡人種種令人髮指的惡行。4「絮絮叨叨」:把傲慢話如水倒出。5「產業」:指選民。 8-11勸告惡人:對惡人喊話,指出創造主洞察一切,必施審判。 12-15被神管教者的福分:強調神必會善待義人,絕不會丟棄祂的百姓。15「審判要轉向公義」:審判必將再以公義為基礎。 16-23唯神得勝:深信耶和華不會和惡人相交,卻要保護義人。20「藉著律例架弄殘害」:官長濫用法律的條例製造危害。
93-100篇是一組以神為王的詩,預言基督在千禧年作王的情景。 1-5強調耶和華永遠為王,世上沒有任何權勢可以和祂抗衡。3「大水…波浪」:象徵與神作對的勢力。5「的確」:指堅固可靠。
這是一篇安息日所唱的(見題注)感恩詩,見證神公義的治理。 1-3引言:讚美不倦,早晨和晚上都要用樂器讚美祂。 4-11讚美的內容:4-9:神審判惡人;10-11:神祝福義人。6「畜類人」、「愚頑人」指不明白神要人安息的「心思」(5)的愚眛人。10「野牛的角」:喻力量。「被新油膏了」:指從疲憊中重獲精力,滿有歡樂。 12-15結語:義人的興旺,有如棕樹和香柏樹,茂盛常青,年老仍結出果子;他們的興盛與惡人的命運截然對比,證實神的公義。
本詩最表明神是避難所,保護我們脫離災難。這是我們安全感的來源。 1-13神是避難所:保護我們無恙。1「隱密處」「蔭下」都指安全處所。12「用手托著你」:象徵特別的關顧。13:蛇和獅子比喻敵人或危險。 14-16神賜下應許:神出面證實上文的敘述,許諾必保護愛祂的人。14「知道我的名」:即承認和尊敬耶和華。「高處」:不受侵害的地方。
本篇是摩西之詩,論神與人都極其精闢,筆力萬鈞,不亞於哲學巨著。 1-2論神:以神的永恆為禱告的基礎。1「居所」:有古卷作「避難所」。 3-12論人:人生短暫,轉瞬即逝(3-6);且因所犯的罪而活在神的震怒下,充滿勞苦愁煩(7-12)。4「一更」:約四個鐘頭。 13-17對生命的期許:求神使人一生喜樂,得見神的榮美。
本詩哀悼國難,求神紀念大衛之約(參撒下7:8-16),拯救王脫離苦難。 1-18讚美神守約:1:「慈愛」「信實」表明神守約施慈愛。3-4:轉以神的口吻發言,強調神主動與大衛立約。5「聖者的會中」:天使天軍的集會。6「神的眾子」:指天使。10「拉哈伯」:神話中的海怪。 19-37重申大衛之約。25「手」:代表國權。「海」:地中海。「河」:幼發拉底河。26-27:大衛之約中神視猶大王為子(撒下7:14)。 38-51訴苦與求告:因當前的情況與神的應許大相逕庭而迫切呼求神。45「青年的日子」:應指在18歲就被擄的約雅斤王(王下24:8;15)。 52 詩篇卷三結尾的榮耀頌。
這是一個孤單、沮喪的人所作的祈禱詩,通篇哀傷難解。 1-9無盡的患難:作者似乎患了重病而被隔離,為親友所憎惡。4「無力的人」:即死人。6「極深的坑裏」:指陰間。 10-12威脅生命的危機:他不斷以「豈能」、「豈要」來反問神,充滿負面情緒。12「幽暗」和「忘記之地」皆指陰間。 13-18不止的痛苦:他自幼受驚恐和孤單。全詩結束於「黑暗」一字。
這是一篇稱頌錫安的詩,與第46;48;76;122;137等篇同屬「錫安之歌」。 1-3稱頌錫安:耶路撒冷滿有榮耀光輝,因神親自把她建立在錫安山上。2「門」:代表整座城市。「雅各一切的住處」:指以色列其他城市。 4-7以錫安的偉大。4「拉哈伯」:埃及的別號。「古實」:今日的衣索匹亞。7:列國都要指著錫安說:「你是我的泉源」,是我生命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