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events of the week reviewed in this Cantonese programme. In the special features, BBC correspondents, contributors and listeners present the world from different angles.
本周節目內容:南韓首爾萬聖節人踩人慘劇 | 印度吊橋崩塌傷亡嚴重 | 中國鄭州蘋果代工商工人出逃 | 英國生活點滴:結束篇 - 回首向來蕭瑟處 | 專題:幾位主持人回顧《時事一周》 | 記者來鴻:塔吉克斯坦養蜂的重要 | 華人談天下:中國專家赴台治療大熊貓
本周節目內容:英國新首相迅速當選就任 | 習近平打破成規再度連任 | 中共二十大之後會怎樣對台灣 | 英國生活點滴:女華僑被謀財害命案電視宣判 | 專題:歐洲海面大批天然氣船等待入港 | 專題:印度「商品及服務稅」稅率現爭議 | 記者來鴻:羅馬暴君的痕跡幾乎被消滅 | 華人談天下:美國流動墮胎車應運而生
本周節目內容:香港示威者在曼城中國領館被打 | 英國首相卓慧思辭職 | 中共召開二十大 | 英國生活點滴:經濟政策大轉彎影響你我 | 專題:台灣富豪建立平民軍隊 | 專題:饑荒貧窮中的人吃什麼? | 記者來鴻:疫情中的葡萄酒實驗 | 華人談天下:法國食水質素下降令人卻步
本周節目內容:俄羅斯狂轟烏克蘭城市報復炸橋 | 英國財相救經濟用力過猛被辭退 | 中共二十大各方注目習近平 | 專題:到伊拉克邊界的伊朗人吐苦水 | 專題:中國電動車帶動潮流? | 記者來鴻:環球航行第一人不是麥哲倫 | 華人談天下:澳洲恢復開放但航班不足
本周節目內容:俄羅斯完成侵吞烏克蘭領土程序 | 印尼發生足球場慘劇 | 伊朗各地爆發女學生示威 | 專題:美國中情局博物館的秘密 | 專題:英國情報機構早期的加密電話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會停電嗎? | 記者來鴻:從摩爾多瓦紅酒看來自俄國的脅迫| 華人談天下:香港「免針紙」案件的啟示
本周節目內容:俄羅斯再度吞併烏克蘭領土 | 中共二十大前大力反貪 | 安倍晉三國葬 | 專題:土耳其十八層地下城 | 專題:日本墮胎問題出自父權 | 英國生活點滴:BBC大裁員時事一周在劫難逃 | 記者來鴻:俄羅斯監獄暴力醜聞 | 華人談天下:一家24小時誠品將在哪裡?
本周節目內容:英女王伊莉莎伯二世國葬 | 普京動員俄羅斯後備役 | 香港和東亞放寬防疫限制 | 專題:伊朗女子被虐致死觸發示威 | 英國生活點滴:新政府減稅你受惠嗎? | 記者來鴻:黎巴嫩經濟崩潰的苦果 | 華人談天下:紐約州市民的「忌廉」怒哮
本周節目內容:英國新王國會首次演講 | 英國民眾日以繼夜排隊瞻仰女王靈柩 | 美國國會通過《2022年台灣政策法》 | 專題:哀悼英國王室有什麼傳統 | 專題:法國新浪潮電影先鋒高達逝世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各行業輪流罷工 | 記者來鴻:英女王與法國關係緊密 | 華人談天下:法國乾旱打擊乳酪生產
本周節目內容:英女王伊利莎伯二世駕崩 | 英國新首相卓慧思就職 | 加拿大大規模持刀殺人案兩兇嫌死亡 | 四川地震成都禁居民逃命
本周節目內容:聯合國報告指中國在新疆侵犯人權 | 巴基斯坦三分一土地浸泡水中 | 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病逝 | 專訪:移民英國後應「圍爐」抑「融入」 | 專題:戈爾巴喬夫這個「人」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各行業輪流罷工 | 記者來鴻:波蘭合法墮胎的困難 | 華人談天下:澳洲經濟逐漸恢復下買車難
本周節目內容:全球廣泛地區又乾又熱 | 普京智囊女兒被炸死 | 中國減低利率圖振樓市 | 專題:烏克蘭人看受侵略半年 | 專題:俄羅斯募兵困難 | 英國生活點滴:從我家蘋果到不一樣的蔬果 | 記者來鴻:斯里蘭卡人如何應對物價極速飛漲 | 華人談天下:清零政策下香港政府處事反覆
本周節目內容:被騙到柬埔寨的台灣人 | 阿富汗穆斯林教士接連被炸死 | 美國再有議員訪台中國又再軍演 | 專題:猶太人大批離開俄羅斯 | 專題:印度巴基斯坦分治75年 | 英國生活點滴:小心收到已淘汰紙幣 | 記者來鴻:台灣在中國壓迫下的危機 | 華人談天下:台灣推動數碼發展的領頭人
本周節目內容:中國暫停軍事圍堵懲罰台灣 | 伊朗追殺作家拉什迪遇襲 | 海南島三亞市封城防疫 | 專題:太平洋島國地位引起注意 | 專題:奧利花·紐頓-莊 與 三宅一生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南部乾旱對策 | 記者來鴻:巴拿馬土著如何捍衛生活方式 | 華人談天下:美國教師人手不足的原因
本周節目內容:佩洛西訪台引發中國劇烈反應 | 中國軍事圍堵懲罰台灣 | 烏克蘭恢復出口穀物 | 專題:英格蘭女足收入遠遜男足 | 專訪:馬啟仁暢談英超30年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將經歷較長期衰退 | 記者來鴻:冰島貓宵禁造成政治對立 | 華人談天下:法國海岸擬限制人流
本周節目內容:拜登與習近平通話背後的佩洛西旋風 | 2019冠狀病毒來源論再起 | 緬甸處死四名民主運動人士 | 專題:澳門疫情下的菲律賓人 | 專題:英格蘭女足勇闖歐國盃決賽 | 英國生活點滴:天氣乾旱可能禁用軟水管 | 記者來鴻:日本球賽噤聲防播疫 | 華人談天下:澳洲重新開放後的人手短缺
本周節目內容:英國保守黨爭奪黨魁和首相寶座 | 歐洲熱浪破壞力強 | 俄羅斯同意讓烏克蘭出口穀物 | 專題:波斯貓祖國不要它 | 專題:印度汽車為什麼不要更安全? | 英國生活點滴:暑假搶先去旅行遭遇難忘 | 記者來鴻:安倍留下了什麼遺產 | 華人談天下:香港醫生來自何方?
本周節目內容:美國有建議制裁香港律政司團隊 | 河南存戶抗議竟重現近似元朗黑夜手法 | 香港未來行政立法關係分析 | 專題:英國買牛油,貴嗎? | 專題:一級方程式賽車的救命設備 | 英國生活點滴:保守黨選黨魁事關全國 | 記者來鴻:重現古老阿姆斯特丹的惡臭 | 華人談天下:台灣有心人設計吸引學童的教科書
本周節目內容:英首相約翰遜被逼宮辭黨魁 |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 | 香港未來政治路向分析 | 專題:BBC記者對安倍之死有感 | 專題:電動電單車正在興起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熱浪來臨如何應付 | 記者來鴻:歐洲的流動邊界 | 華人談天下:巴黎大商場接受加密貨幣購物
本周節目內容:香港主權移交25年 | 香港未來25年的經濟評估 | 中美洲偷渡客大貨車內集體死亡 | 專題:日本熱浪破紀錄 | 專題:中國減輕入境隔離限制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疫情又再升溫 | 記者來鴻:紐約地鐵暴力的心理陰影 | 華人談天下:澳洲粵語人口不少
本周節目內容:美國全面限制新疆產品進口 | 烏克蘭獲准成為歐盟候選國 | 阿富汗大地震傷亡枕藉 | 專題:中國人口增長今年開始減速 | 專題:在烏克蘭作戰的台灣人 | 英國生活點滴:在超級市場省錢招數 | 記者來鴻:侵烏戰爭導致全球糧食和其他產品短缺 | 華人談天下:香港未來領導層「齋戒沐浴見大人」
本周節目內容:香港曾經是殖民地嗎? | 鄭州維權人士健康碼被變紅禁足 | 美國中國安全問題針鋒相對 | 特寫:俄羅斯民眾制裁中的生活 | 專題:從海南雞飯看禁止出口問題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加息民眾百上加斤 | 記者來鴻:薩爾瓦多的幫派暴力 | 華人談天下:高雄漸成藝術文化重心
本周節目內容:英首相約翰遜逃過落台難保日後 | 六四悼念擴散全世界 | 英國承諾向烏克蘭送交遠程武器 | 專訪:香港、英國可以有多熱 | 專題:福克蘭戰爭中的香港海員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盛大慶祝女王登基70年 | 記者來鴻:新加坡嚴峻的運毒死刑受到抗議 | 華人談天下:巴黎「麗都夜總會」結業
本周節目內容:六四北京天安門鎮壓33周年 | 香港政府封閉維園禁止悼念 | 中國南進太平洋計劃遇挫 | 上海解除全面封城防疫措施 | 專題:美中爭霸的前車之鑑 | 專題:人與花豹和平共處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盛大慶祝女王登基70年 | 記者來鴻:搖滾樂隊為監獄演唱的難題 | 華人談天下:澳洲嘗試修改學生上課時間
本周節目內容:美國總統拜登高調「防衛台灣」 | 中國總理表明經濟困難 | 出自草根階層的澳洲新總理 | 美國小學槍殺案警方受責難 | 專題:隱形眼鏡也智能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政府如何幫補能源開支 | 記者來鴻:拉脫維亞的語言團結 | 華人談天下:香港下半個「一國兩制」即將開始
本周節目內容:美國發生台灣移民政治動機槍殺案 | 北韓鎖國下仍然爆發疫症 | 香港政府封鎖得了Telegram嗎? | 專題:莫洛托夫雞尾酒的由來 | 專題:月球土壤種出地球植物 | 英國生活點滴:倫敦的女王鐵路開通 | 記者來鴻:南韓「阿珠媽」的親切和藹 | 華人談天下:台北國際書展實體重開
本周節目內容:香港毫無懸念的特首選舉 | 俄羅斯勝利日閱兵不如預期 | 菲律賓獨裁者之子總統選舉大勝 | 專題:中國時裝設計師的燦爛設計 | 專題:印度的電力危機 | 英國生活點滴:世界瑰寶-大英博物館 | 記者來鴻:墨西哥有趣的目的地婚禮 | 華人談天下:艾菲爾鐵塔下的大樹遭砍伐
本周節目內容:歐盟建議進一步制裁俄羅斯 | 美國針對習近平的法案 | 英國地選保守黨失利 | 專題:黑海明珠敖德薩 | 專題:在太空培育肉類 | 英國生活點滴:歐遊的重要準備 | 記者來鴻:中國拖網捕魚威脅加拉帕戈斯生態 | 華人談天下:澳洲聯邦的由來
本周節目內容:北京現疫情一度出現搶購 | 馬斯克收購Twitter欲開放言論 | 中國大疆停供無人機予俄烏 | 專題:婦女賺錢高於伴侶的社會壓力 | 英國生活點滴:在英港人新移民參選能成功嗎? | 記者來鴻:傳統大麻農民的難題 | 華人談天下:香港新特首出籠的「結果與目標」
本周節目內容:上海小區遷走病毒測試陰性居民 | 普京下令停攻鋼鐵廠改為封鎖 | 台灣電視台誤報中共襲台 | 專題: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重要出口 | 專題:動物衰老的神秘數字 | 英國生活點滴:如何應付生活迫人 | 記者來鴻:信心之父阿伯拉罕的「出生地」 | 華人談天下:從受難畫家看台灣的悲情時代
本周節目內容:上海疫情嚴重持續封城 | 俄羅斯戰艦疑遭擊沉 | 法國總統大選競爭激烈 | 專題:戰爭令烏克蘭經濟受損 | 專題:肥胖新量法 | 英國生活點滴:風和日麗樂歐遊 | 記者來鴻:台灣人擔心烏克蘭戰爭外溢 | 華人談天下:法國禁用露天雅座熱能燈暖爐
本周節目內容:警隊出身的李家超宣布參加香港特首選舉 | 俄羅斯被在烏克蘭犯下戰爭罪 | 美國最高法院將出現第一位黑人女法官 | 專題:空難事故賠償標準 | 專題:廚房危機重重,如何保障安全? | 英國生活點滴:初來英國港人可以投票嗎? | 記者來鴻:伊法國中世紀修道院左右派鄰居之爭 | 華人談天下:澳洲餐飲業人手短缺問題
本周節目內容:上海新冠疫情擴散,封城地區不斷擴大 | 俄羅斯調整策略,烏克蘭戰況依然激烈 | 英國首相府「派對門」警方發出告票 | 專題:飛機「黑盒」背後的故事 | 專題: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生平| 英國生活點滴:住屋前後花園的樹木| 記者來鴻:日本人迷信驅邪捉鬼?| 華人談天下:香港防疫策略與人才流失
本周節目內容:中國空難 | 烏克蘭戰況 | 在英國的香港人到烏克蘭支援 | 專題:為何俄羅斯猛攻馬里烏波爾 | 專題:衛星拍攝對戰局的影響 | 英國生活點滴:英俄互相制裁民眾受苦 | 記者來鴻:共和黨保守派避談烏克蘭 | 華人談天下:台灣的兵役改革聲音
本周節目內容:俄烏戰況膠著談判持續 | 烏克蘭圍城中藏匿地下的生活 | 中國疫情致封省封城 | 專題:俄羅斯人在蘇聯時代與目前生活對比 | 專題:英國湖區的崎嶇山路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家庭怎樣接待難民 | 記者來鴻:俄羅斯人出走不出走 | 華人談天下:法國超市的暖心怪招
本周節目內容:俄軍進迫烏克蘭首都基輔 | 中國對俄軍入侵烏克蘭態度有變 | 南韓政治素人當選總統 | 專訪:波蘭宣教士安頓烏克蘭難民 | 專題:歐洲和平總有波折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學生學救命 | 記者來鴻:在德國敘利亞人的憂慮 | 華人談天下:澳洲追蹤疫情軟件有否濫用
本周節目內容:普京下令核武「高度戒備」 | 中國五學者公開信聲援烏克蘭 | 拜登首份國情咨文:普京計算錯誤 | 專題:蘇格蘭陳年冒名上學奇案 | 記者來鴻:意大利歷久彌新的音樂瑰寶 | 英國生活點滴:民間動員救濟烏國難民 | 華人談天下:「打仗狀態」下的香港 《BBC時事一周》──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PHOTO: Civilians are seen inside a bus in front of a temporary shelter after crossing Ukrainian-Polish border due to the ongoing Russian attacks and conflict, in Korczowa, Poland on March 2, 2022. (Photo by Beata Zawrzel/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本周節目內容:俄羅斯揮軍烏克蘭 | 尼克遜訪華50週年 | 香港抗疫難在哪裏? | 專題:英國饒舌先驅英年早逝 | 記者來鴻:烏克蘭人敵友難分的掙扎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全民皆喝茶 | 華人談天下:新中國是哥倫布發現的? 《BBC時事一周》──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PHOTO: Demonstrators take part in the protest against Russia's agression on Ukraine, in front of Russian embassy in Warsaw, on February 24, 2022. (Photo by Wojtek RADWANSKI / AFP)
本周節目內容:俄軍持續軍演向烏克蘭施壓 | 藥物污染河流程度各地有異 | 瑞士公投禁煙廣告 | 專題:香港河流的藥物污染 | 專題:倫敦公廁發展史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風暴如何命名 | 記者來鴻:歐洲最昂貴的公路 | 華人談天下:法國侍應生小費不用繳稅
本周節目內容:俄羅斯白羅斯聯合演習威脅烏克蘭 | 默默邁向香港特首選舉 | 加拿大卡車堵城抗議防疫政策 | 專題:2022年多國爭相登月 | 專題:敬畏的好處 | 英國生活點滴:早春英國花蕾繁茂 | 記者來鴻:誓抗俄羅斯的基輔市長 | 華人談天下:澳洲原住民國旗的版權問題
本周節目內容:英國首相的派對門危機 | 英國對移英新港人的統計 | 烏克蘭危機加劇 | 專題:一百年前的英國民生 | 專題:咖啡、腰果、牛油果產地變化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買屋大不易 | 記者來鴻:氣候變化影響斐濟人 | 華人談天下:香港新常態下的新年
本周節目內容:烏克蘭危機持續醞釀 | 美國先進戰機南海墜毀 | 英國首相派對門調查拖拖拉拉 | 專題: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任務 | 專題:印度牛的政治影響 | 英國生活點滴:英鎊鈔票的愛與恨 | 記者來鴻:什麼是「自乾五」 | 華人談天下:台灣公務部美學的改進
本周節目內容:《立場新聞》--香港政府進一步對付異見媒體 | 新疆領導換人 | 女王聖誕文告 | 英國生活點滴:高唱「友誼萬歲」 | 專題:南非大主教杜圖生平 | 專題:韋伯太空望遠鏡升空 | 記者來鴻:土耳其的通脹令民不聊生 | 華人談天下:台灣藝人茲事體大 《BBC時事一周》──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2021年,是中共建黨100年,是辛亥革命110週年,也是香港開埠180週年。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與台灣在過去一年經歷了不少翻天覆地的變化。 全球人民已經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下生活了兩年。美國換了總統,阿富汗換了政權,世界在新常態下繼續前進,但顯得荊棘滿途。 因新疆、香港等問題,英國與多個西方國家與中國交惡。同樣在這一年,英國失去了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首相約翰遜因疫情醜聞顯得焦頭爛額。 過去一年發生過的事情,你最深刻的有哪些?粵語《BBC時事一周》和你一起盤點2021。 PHOTO: Delegates rest during the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COP26), in Glasgow, Scotland, Britain November 12, 2021. REUTERS/Yves Herman
本周節目內容:香港立法會選舉 建制派大捷 | 西安封城 中國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第二例 | Omicron入院機率低 新冠疫情露曙光? | 盤點2021 | 記者來鴻:不眠的首爾 過勞的南韓女子 | 英國生活點滴:聖誕過節節目 | 華人談天下:法國人在擔憂中過的第二個疫下聖誕節 《BBC時事一周》──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PHOTO: BBC NEWS CHINESE PHOTO / MARTIN YIP: Candidates celebrate after winning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in Hong Kong, 20 December, 2021.
本周節目內容:美國進一步在新疆問題上向中國施壓 | 新冠病毒變種繼續在全球蔓延 | 北韓前領導人金正日逝世十週年| 專題:搔癢背後的科學依據 | 專題:北韓酒店換舊建築風格 | 英國生活點滴:放寬入城收費有用嗎? | 記者來鴻:利比亞總統選舉 | 華人談天下:澳洲紅蟹大遷徙奇觀
本周節目內容:英美等國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 | 尼加拉瓜與台灣斷交轉投中國 | 德國聯合政府新總理上任 | 講英語帶口音會被歧視?| 專題環節:太空旅遊對環境的影響|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電子產品市場| 記者來鴻:同阿富汗塔利班做鄰居 | 華人談天下:香港立法會選舉投票率的解讀
本週節目內容:新冠病毒新變種全球擴散 | 巴巴多斯告別英女王成立共和國 | 歐盟推出基建投資計劃抗衡中國 | 專題:Facebook刪除散播虛假消息帳戶| 專題:英國情報部門將中國列為頭號對手|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聖誕氣氛 | 記者來鴻:希臘山火後如何收拾 | 華人談天下:台北萬華區如何應對疫情
本周節目內容:非法移民沉船慘劇導致英法外交風波 | 德國紅綠燈政府上台在即 | 中國將親台的立陶宛外交降級 | 專題:辱華與道歉 | 專題:如何欺騙自己的生物鐘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大風落雪 | 記者來鴻:意大利的換季儀式 | 華人談天下:巴黎骯髒嗎?
本周節目內容:中美領袖隔空針鋒相對 | 以色列首次與海灣國家軍演 | 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再遇挫折 | 專題:吃香蕉如何犯禁 | 專題:現代魯賓遜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的海鮮選擇 | 記者來鴻:到巴基斯坦買美軍裝備 | 華人談天下:澳洲人喜愛用電子交易還是用現金?
本周節目內容:中美合作應付氣候變化出人意表 | 美國議員乘軍機高調訪台 | 歐洲出現新一波難民危機 | 專題:疫情後轉行做園藝 | 英國生活點滴:打邊爐的食材 | 記者來鴻:世界最古老木乃伊在智利 | 華人談天下:據稱「完善」之後的香港立法會選舉
本周節目內容:格拉斯哥氣候大會 | 歐洲議會議員訪台 | 埃塞俄比亞叛軍接近首都 | 專題:近期的快速通脹 | 英國生活點滴:英國冬天生活的一種麻煩 | 記者來鴻:泰國更現實主義的示威 | 華人談天下:台灣的五倍券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