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Follow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Share on
Copy link to clipboard

股票知识传播者

股票小生黄的的


    • Oct 27, 2025 LATEST EPISODE
    • weekdays NEW EPISODES
    • 3m AVG DURATION
    • 1,955 EPISODES


    Search for episodes from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with a specific topic:

    Latest episodes from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214.技术篇:成交量比率(VR)指标的运用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7, 2025 4:12


    【文稿:】讲指标的运用之前,我先解答一下部分网友的疑问。VR指标的算法非常简单,它的计算周期默认为24天,我们假设某只股票在24天内,上涨的天数是20天,下跌的天数是4天,然后将20天股价上涨时产生的成交量相加,再将4天股价下跌时产生的成交量相加,最后将二者相除,得出的答案就是VR指标的数值。这些内容上期有过详细的讲解,计算的过程很多人都表示理解,但对最终的答案有人提出一个疑惑:用刚才的算法能求出VR指标的数值,我们假设这个数值是200,这意味VR指标当天的数值为200,“但如果我想知道第二天的VR指标、又该如何计算呢?难道还得再等下一个24天,我才能求出第二天的VR指标吗?”因为计算VR指标时、需要用股票最近24天的成交量数据,于是很多人就有了一个误解:认为用24天才能求出一天的VR指标,于是想知道次日的VR指标就得再等24天才行,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你如果能听明白我接下来举得例子,你就能明白VR指标是如何计算每一天的数据。假如今天是24号,今天的VR指标很容易计算,你只需要用到1号-24号的成交量,再套用到上文的公式中就能得出24号的VR指标。问题来了:第二天、也就是25号的VR指标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呢?答案很简单,你只需要用到2号-25号的成交量数据即可,然后再套用公式得出25号的VR指标。26号的VR指标也是同理,最近的24天那就是3号-26号,知道这些天的数据你就能知道26号的VR指标。此时你连贯的计算出了24,25,26号的VR指标,以此类推、每天的VR指标都可以被计算出来。希望今天的内容能为你解开心中的疑惑,因为不单单是VR指标、其他指标也是按照同样的方式计算的,这样才能保证指标每天都有数据更新,也能让投资者及时的看到每日的数据反馈。在这里我想考考大家:如果某只股票刚刚上市不久,上市的时间还不到24天,那么这只股的VR指标如何计算呢?答案是无法计算,只有等上市时间超过24天后第一批数据才会产生,基于这批数据、今后每天的VR指标才能被计算出来。最后我们来讲讲VR指标具体的运用。VR指标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低价区,安全区,高价区,警戒区。安全区为70-40之间,VR指标在这个区间时可以适当考虑买入。安全区为150-80之间,VR指标在这个区间时走势相对安全,没有明确的买卖信号,你可以选择持仓不动。高价区为450-160之间,VR指标来到这个区间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减仓,可以多减也可以少减,具体看个人对走势的判断。警戒区为450以上,VR指标超过450以上需要提高警惕,尽量以减仓卖出为主。(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213.技术篇:什么是成交量比率(VR)指标?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4, 2025 4:26


    【文稿:】今天要学的技术指标叫做VR指标,中文名字叫做“成交量比率”,从名字你也能猜到指标背后的算法,也就是用成交量计算一个比率。VR指标跟其他指标有一点不同之处,多数指标的算法普遍来自股价的变化,也就是股价的变化决定了指标的走势。而VR指标的算法全部来自成交量,它反映的也是成交量对股价的影响。VR指标有两条线组成,具体长相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片。图中有黑线和黄线,黑线其实才是VR指标,另一条黄线则是黑线的平均值,或者说是VR指标的均线也可以。你们在图中看到的VR指标有两条线,而有些软件可能只有一条线,对此你不用慌张。如果你的软件只显示一条线,说明代表平均值的均线没有显示,而显示的那一条一定是VR指标线。说实话,黄线的意义不大,你只要明白VR线的原理即可。想知道原理就得知道背后的算法,而VR指标的算法非常简单。(N日内股价上涨时的成交量总和)÷(N日内股价下跌时的成交量总和)=VR指标有些地方给你的答案可能太一样,他们的答案是更严谨的说法,但是你很可能会听不懂,所以你只需要记住我的答案即可。股价无论是涨是跌,每天都会有成交量产生,我们先把股价上涨时产生的成交量加在一起,然后再将股价下跌时产生的成交量也加在一起,最后用前者÷后者=VR指标的数值。当然,这里还需要加上时间条件,这个时间一般是24天,24也是VR指标默认的计算周期(可主动更改周期)。如果刚才的举例你没有听懂,接下来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听讲:假设某只股在过去的24天内,上涨的天数有20天,下跌的天数有4天。我们先将20天内产生的所有成交量相加得出一个总数,然后再将4天内产生的所有成交量相加得再出一个总数,最后用前面的总数÷后面的总数=VR指标的数值。其实指标的算法非常好理解,就是用成交量÷成交量,前面的成交量都来自股价上涨的阶段,后面的成交量都来自股价下跌的阶段,二者相除就能得出一个比率关系,而这个比率就是VR指标的数值,然后把这些数值连接成线,就是我们看到的VR指标的走势。VR指标的算法基于一个道理,也就是“量价理论”,该指标认为股价上涨一定会伴随成交量的放大,而股价下跌一定伴随成交量的缩小,因此VR指标的走势跟股价的节奏几乎一致,也就是股价上涨它也上涨,股价下跌它也下跌。这种量价理论多数情况下是对的,股价上涨时的确会伴随放量,而股价下跌通常会伴随缩量。但股市中从来没有绝对的答案,偶尔也会出现股价上涨缩量、股价下跌放量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下VR指标的参考意义就会发生变化,而这也是该指标的缺陷所在。所有指标都存在缺陷,因为指标的设计都是基于绝对的假设,而股市中根本就没有绝对的事情,这一点需要你辩证的去看。(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212.技术篇:ASI指标的认识与使用!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1, 2025 5:15


    【文稿:】今天要讲的指标叫做ASI指标,指标的长相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片。我们之前还学过一个叫做RSI的指标,二者的名称非常相似,大家不要记混了。RSI指标有三条线,而今天要讲的ASI指标只有两条线。别看只有两条线,但其背后的算法却非常复杂,有多复杂呢?建议大家直接看下面的文稿。公式:A=∣当天最高价-前一天收盘价∣B=∣当天最低价-前一天收盘价∣C=∣当天最高价-前一天最低价∣D=∣前一天收盘价-前一天开盘价∣比较A、B、C三数值:若A最大,R=A+1/2B+1/4D;若B最大,R=B+1/2A十1/4D;若C最大,R=C+1/4DE=当天收盘价-前一天收盘价F=当天收盘价-当天开盘价G=前一天收盘价-前一天开盘价X=E+1/2F+GK=A、B之间的最大值L=3;SI=50*X/R*K/L;ASI=累计每日之SI值算法很复杂,却完全可以理解,但我唯一不满的是很多算法并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但有些细节始终没有找到答案。搜索:“ASI指标的计算公式”能查出一大堆内容,有趣的是这些内容全都一样,甚至一字不差...而在我真正想搞懂的方向上却没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互联网时代下获取信息变得非常廉价,但也正因为太廉价,多数的内容都是同质化的,很多内容都是相互复制、相互抄袭,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始终查询不到,所以请原谅我...我真的用心查阅了大量资料,但始终没找到让我信服的解释。对于ASI指标的算法可以看文稿,它的算法有一个特点:其他指标都是固定的公式,也就是将股价的变化套用到公式中、就可以得出对应的指标。而ASI的算法却复杂了许多,它涉及多个公式,而中途用哪一个公式取决于前一个数值的变化。比如:它需要先求出A、B、C、D、E、F、G...等等数值,而这些数值一部分来自股价的变化,股价怎么变、这些数值就会怎么变。而另一部分来自对前面数值的变化,也就是将前面得出数值的带入到下一个公式中进而产生新的数值。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公式中你能看到字母“R”的算法,而R的算法一共有三个,具体用哪一个算法取决于A、B、C数值的大小。A、B、C谁的数值数值最大,就用对应的算法求出“R”的数值。今天没法讲出我对指标的个人理解,因为公式中很多细节没有对应的解释,而这些细节我也没找到对应的资料。比如公式中的“L=3”,结论很简单、但我没看到对于结论的任何解释。再比如,我知道ASI的结果是怎么来的,但ASI指标中有两条线,而公式最终指向的结果只有一个,那么另外一条线的算法又是什么?对此,我没找到任何资料解释这些...所以今天的内容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对指标的理解...我可以凭空设计出新的指标,但不可以篡改前辈们留下的答案,等我查到对应资料的时候、再给大家详细讲讲我对该指标的理解。至于该指标如何运用?有一个小技巧可以分享给大家。指标有两条线,其中的黄线、也就是ASI那条线是主要的参考对象,根据我对其他指标的了解,另一条黑线也就是ASIT线条、它应该是黄线的平均值。所以跟多数指标一样,黄线和黑线也存在金叉和死叉的关系。另外、黄线在黑线上方运行、代表股价处在强势阶段,黄线在黑线下方运行,代表股价处在弱势阶段。当然,你也可以配合着k线图去做参考,比如股价上涨突破了前期的高点,而对应的ASI黄线却没能突破前期高点,此时的股价很可能是假突破,后期股价可能会出现下跌。具体案例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1,先看图片上方的k线图:股价上涨超过了前期高点,而对应时段的ASI却是背离的状态,ASI黄线并没有同步创出新高,这时候股价可能是个假突破,后期有下跌风险。反向理解也是同理:股价下跌跌破前期低点,而对应的ASI黄线却没有创出新低,此时股价的破位可能是假动作,后期有触底反弹的可能,对应的案例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2。(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211.技术篇:乖离率指标(BIAS)的运用技巧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8, 2025 4:10


    【文稿:】乖离率算的是股价与某条均价线的分离程度,分离程度越大、乖离率就越大,但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这段话,对此我用两张图片给大家说明一下。先看文稿中的第一张图;股价短期内出现大幅上涨,k线跑到了均价线的上方,这时候乖离率一定是正数,而且随着k线和均线向上分离的距离越大,乖离率的数值也会越大。然后再看第二张图:股价短期内出现大跌,k线跑到了均价线的下方,所以乖离率一定是负数,因为股价大跌,所以k线和均线向下分离的距离变大,这时候乖离率的数值也会越来越小。图中的均价线是6日均价线,这是我默认的,因为乖离率指标中也是以6日乖离率为主。乖离率的数值过大或过小,都会引发股价朝反方向运行,如图1图2所示的那样。也就是乖离率过大,表明股价短期上涨过高、后期有回落的风险,这也是上期说到的“盛极而衰”。那么当乖离数值过小、表明股价短期内下跌过大,后期有反弹的可能,也就是“否极泰来”的原理。不过话说回来,乖离率多大多小才能有以上这些判断呢?“答案”是±7,这个答案并非什么标准答案,而是采用了多数人的观点,也就是以乖离率±7为准,大于7说明股价短期上涨过多,有“盛极而衰”的风险。而当乖离率小于-7的时候,说明股价短期下跌过大,有“否极泰来”的可能性,也就是股价可能会触底反弹。刚才说的乖离率都是以6日乖离率为准,因为它最能代表股价的短期走势,接下来我举的例子也是以6日乖离率为准,也就是乖离率指标中的BIAS1那条线。当你看到某天乖离率大于7的时候,比如说7.6,那么股价短期有冲高回落的可能。相反,如果你看到某天的乖离率小于-7,比如说-7.6,那么股价短期就有触底反弹的概率。在这里大家一定不要记混淆,记住不是以7为界、而是以+7或者-7为界...我发现现实中有些人是以7为界,这导致乖离率大于7他们就认为股价会跌,小于7就认为股价会反弹...这很明显是记错了答案。上期我们详细讲过乖离率的公式,公式就说明了乖离率背后的原理。乖离率为正数说明股价是强势的,当乖离率持续变大、说明股价是持续的上涨。而当乖离率大于7的时候,说明股价强势过头,此时会有冲高回落的风险。相反,乖离率为负数说明股价是弱势的,当乖离率持续变小、说明股价是持续下跌的状态,对应的乖离率变化可能是-3,-4,-6,而当乖离率小于-7的时候,说明股价短期跌幅过大,后期走势可能会出现触底反弹。另外再强调一下:以上说的乖离率都是以6日乖离率为准,至于其他乖离率也有同样的判断标准,只不过具体的数值不太一样,我没讲是因为用途不大,人们还是更习惯去看6日乖离率。另外,对于乖离率方面还有很多实用的分析方法,关于这些我们拿到今后的技术分析篇再讲,希望大家能坚持到最后。(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210.技术篇:什么是乖离率(BIAS)指标?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5, 2025 4:59


    【文稿:】乖离率也叫做BIAS指标,中文名字更好记一些,那我们就用乖离率称呼它。指标的长相可以看文稿中的图片,简单的数据相信大家都会看,我就不浪费时间了。乖离率算的是一个“比率”,既然是比率、得出的结果肯定是一个数值,然后把这些数值用线条连接起来,就变成了图片中的那副模样。乖离率指标有三条线,每条线的算法都一样,了解一个就能知道另一个。先来讲讲乖离率到底是什么?乖离率是指股价与某条均价线的分离程度,二者距离越远、乖离率就越大,距离越近、乖离率就越小。这句话很好理解,如果你听懂了这句话,接下来讲计算的时候就能迅速理解。说道股价与均价线的分离程度,首先得明白二者是从哪个方向分离的?答案是向上或向下分离,因为股价不是涨就是跌,所以分离的方向也只有这两种。我们以5日均价线为例:如果股价短期内不断上涨,那么k线就会跑到5日均线的上方且距离不断向上拉大。反之、如果股价短期内不断下跌,k线就会跑到5日均线的下方且距离不断向下拉大。股价连续上涨代表强势,连续下跌代表弱势,不过老话说得好“物极必反”。强势过头就容易下跌,弱势过头也容易出现反弹。这个道理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只不过中间的拐点谁也不知道如何参考,于是就有了乖离率这项指标。以强势为例:股价短期内不断上涨,k线就会跑到5日均线的上方且距离不断拉大,能代表距离的数据就是乖离率,当距离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盛极而衰的现象,飙升的股价很可能会出现回落。下跌的例子我就不单独讲了,道理都是一样的,大家自行脑补就好。听完这些例子再看看乖离率指标:该指标有三条线,三条线分别是6日乖离率,12日乖离率,和24日乖离率。指标左上角有对应的名字,分别为BIAS1,BIAS2,BIAS3。为了方便讲解,我们就以BIAS1也就是6日乖离率为例:它是指股价与6日均价线的分离程度,上文我用了5日均价线进行了举例,这回你只需要换成6日均价线即可,意思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6日乖离率的计算公式:6日乖离率=(收盘价-6日均价)÷6日均价x100。公式很简单,收盘价就是指股票某一天收盘时的价格,6日均价是指当天6日均价线对应的价格。知道了这两个数据就能求出6日乖离率。公式中先用收盘价-6日均价,这就是在计算股价与6日均价线的距离。然后将得出的“距离”和6日均价线相除,就得出了一个比率,这个比率就叫做乖离率,准确的说是6日乖离率。用这种方法求出每一天的乖离率,然后将数值用线条连接起来,就是我们看到的乖离率指标。其他的乖离率也是同样的算法,只是用到的均价线周期不一样,比如12日乖离率,它算的是股价与12日均价线的分离程度。乖离率的数值有正有负,正数说明股价在均线上方,负数说明股价在均线的下方。乖离率为正数时,数值大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引发股价下跌、也就是“盛极而衰”。当乖离率为负数时,数值小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引发上涨,也就是“否极泰来”。具体如何判断这些数值我们下期继续讲解。(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209.技术篇:EXPMA指标的算法及运用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2, 2025 5:07


    【文稿:】我们先来讲讲EXPMA指标的算法,上期内容已经讲过算法的原理,而今天的内容会帮助大家加深对算法的理解。上期说过:EXPMA中的四条线其实就是股票的均价线,它和k线图的均价线具有类似的含义、那就是表达了股价的平均值,但在计算平均值的时候,EXPMA指标用到了加权平均算法,而k线图的均价线用的是算数平均算法。加权平均的特点是考虑了某个因素,然后将这个因素作为权重进行了平均。对于EXPMA指标来说,这个权重就是“时间”。相比k线图中的均价线,EXPMA的均价线加入了“时间”这个因素。换句话说、时间的变化会对EXPMA产生影响。具体的算法我不打算说出来,而是直接把对算法的理解讲给你听。接下来就是举例环节:假如你有一个朋友叫小明,你得知小明在过去失恋了,请问:小明今天的心情是好是坏?我猜多数人觉得小明的心情会很差,因为你参考了历史数据,然后用历史数据对今天做出了判断,也就是你得知小明过去失恋,所以判断今天的心情会很差。这种分析逻辑是对的,这也是技术分析最底层的原理,也就是参考过去发生的事情来推断事情对今后的影响力。虽然这种分析逻辑是对的,但判断的结果未免过于草率了些...毕竟我可没说小明失恋的具体时间。如果小明昨天刚失恋,那么今天的心情大概率会很糟糕,但如果小明是半年前失恋的,那么该事件对今天的心情就不会有太大影响。如果小明是5年前失恋的,你觉得失恋跟小明今天的心情还会有联系吗?从现实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历史走势会对今天有影响,但你还需要考虑时间因素,越是靠近今天的历史走势对今天的影响就会越大。相反,距离今天越远的历史走势对今天的影响就越小。现在回想一下刚才举得例子:小明过去失恋,这是历史发生过的事情,失恋会影响小明今天的心情,这是合情合理的判断,但这种判断没有考虑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就如同k线图中的均价线:均价线算的只是某个周期内的均价,它并没有考虑过去的价格走势对现在的影响。或者说过去的走势不会对今天的算法产生影响,无论这个过去是昨天还是去年,它对算法的影响是固定的。EXPMA中的均价线算的也是均价,但它考虑了过去价格走势对今天的影响,而且越是靠近今天的走势、它对今天算法的影响就会越大。很明显,这种算法更符合实际情况,EXPMA指标的巧妙就在于此,它算的虽然是均价,但却用了加权平均算法,它充分考虑了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最后我还得解答一部分人的疑问:“既然EXPMA指标更符合实际情况,那为何所有软件都将k线图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而同为均价线的EXPMA却只能作为指标存在呢?”首先明确一点:EXPMA的算法的确更符合实际情况,但这不代表k线图均价线就不科学...二者只是想表达的意思不同,背后的算法并没有脱离科学性。所有的指标都是一种统计方式,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你要明白: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的永远是人们最常用的东西,而人们最常用的东西一定是最简单的东西,注意!我这里说的简单不代表不实用,而是简单东西用起来最方便。数学课堂中我们学了那么多的公式、算法,但今后人们最常用的还是加减乘除...指标也是一样的道理,有些东西很简单、但是很实用,它能直观的表达人们最想看到的东西,但细节方面就要做出牺牲,而多种指标的出现就是在弥补不同细节带来的影响,EXPMA指标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底层逻辑是均价线,但它却多考虑了细节因素对走势的影响,这个细节就是“时间”。(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208.技术篇:什么是EXPMA指标?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9, 2025 4:55


    【文稿:】今天要学的指标名称比较长,叫做EXPMA指标,中文叫做“指数平均数”指标。是不是觉得很难理解呢?我们可以把名称简化一下就是“平均数”,这个指标跟多数指标一样也是用线条来表示,所以也可以叫做“平均线”,平均线我想所有人都认识,也就是股价的平均线、对!就是均价线...EXPMA指标就是均价线,而我们在k线图中看到线条的也是均价线,既然都是均价线,为何还要单独以指标的形式存在呢?那是因为EXPMA表达的虽然是均价线,但背后的算法略有不同,而正是这一点不同让它变得异常巧妙。文稿中的图片就是该指标的长相,这次我用的是手机版的截图,因为我觉得这个图片看着更直观一些。图中上半部分是股票的k线图,下半部分是EXPMA指标图。你会发现下面的指标图如同k线图的缩小版。K线图中有k线,k线附近有均价线,而该指标也是同样的布局。指标中的k线没有必要单独讲解,因为它就是股票k线,没有任何不同,而指标中的均价线才是我要讲的重点。EXPMA指的就是这些均价线,指标中有四个线条,也就是四条均价线,它们分别是5日均价线、10日均价线,20日均价线和60日均价线。当然,这些都是系统默认的,你不喜欢的话也可以自行更改。图2箭头所指的位置就是均价线所代表的周期,括号内写着(5,10,20,60),这些数字刚好对四条均价线的周期。然后5日均价线用MA1来表示,10均价线用MA2表示,以此类推、剩下的就是MA3和MA4,至于每条线对应的颜色大家直接看图片就好。EXPMA指标其实就是指均价线,四条均价线形成了EXPMA指标,均价线背后的算法也很简单:K线图中的均价线是用简单的算数平均得来的,而EXPMA中的均价线用的加权平均。如果你不理解算数平均和加权平均的概念,说明前面的课程没有好好听讲,我在大盘分时图的课程中详细讲解过两种算法的不同,“失忆”的同学可以去回听一遍。EXPMA用的是加权平均,加的权重是“时间”,而k线图中的均价线并没有加权、只是单纯的算数平均,比如10个人共吃了10个苹果,那么平均每人吃了1个苹果,这就是算数平均。而加权平均需要考虑现实中的一些因素,因为这些因素无法避免但又会影响最终的结果。比如10个人中一个是成年人,剩下的九个是幼儿园小朋友,一个成年人就吃了3个苹果,剩下的7个苹果被九个小朋友吃掉了。成年人的食量比较大,如果你把“食量”这个权重考虑进去的话,平均每个人吃的苹果肯定大于1个,这就是加权平均。EXPMA中的均价线就是考虑了某个因素,然后将这个因素作为权重进行了平均,而这个权重就是“时间”。也就是将时间对结果的影响考虑了进去、然后进行了平均。因为都是均价线,背后的算法都是求平均数,所以EXPMA指标和k线图的均价线走势高度一致,如果你不仔细看真的会觉得一模一样。但因为背后的算法略有不同,同周期的均价线对应的数值其实并不一样。比如5日均价线:虽然计算的都是股价5天内的均价,但在EXPMA指标中对应的数值并不一样,它与k线图中的5日均价线的数值略有差距,其他均价线也是如此。两种均价线看似相同是因为算的都是均价,但实际的数值不同是因为算法本质有区别,而这个区别到底在哪?我们又该如何参考?且听下回分解。(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207.技术篇:DMI指标的运用!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6, 2025 5:11


    【文稿:】先回顾一下之前的内容:DMI指标中有四条线,DI1和DI2线表示买卖方的意愿强弱,而ADX和ADXR代表股价的趋势。我今天着重想讲的是DI1和DI2线,因为这两条线是DMI指标的特色所在。能反映股价趋势的指标有很多,比如macd,kdj等等,所以没必要为了参考股价的趋势而去看ADX和ADXR,多数人想看的都是买卖方力量的对比。跟多数指标一样,DMI指标也有金叉和死叉形态。DI1和DI2线可以用来参考金叉死叉,ADX和ADXR也可以用来参考金叉死叉。不过上文说过:今天主要讲DI1和DI2线的运用方法,先说结论:DI1线自下而上击穿DI2线,此时为金叉,是买入信号,今后股价有上涨的可能。DI1线自上而下跌破DI2线为死叉,此时为卖出信号,今后股价有下跌的可能。具体案例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1和图2。另外,你有没有对一件事情感到好奇呢?刚才的结论我们是以DI1线为基础来判断金叉死叉,但不同于其他指标的金叉死叉,DI1和DI2反映的不是股价的趋势、而是买卖方的买卖意愿,所以两条线的走势总是对立的,一条线的金叉对另一条线来说是“死叉”,一条线的死叉对另一条线来说则是“金叉”。这就像白天的对立面总是黑天一样,或者说有了白天才有了黑天的说法,可为什么人们要以DI1线为基础去定义金叉和死叉呢?为什么不用DI2线做基础呢?答案很简单,上期说过:DI1线代表买方的买入意愿,DI2线代表卖方的卖出意愿,在股市中只有股价上涨才能盈利,而股价上涨主要得益于买方意愿比较强烈,也就是想买的人多股价才会上涨,因此人们只在乎买方意愿的变化,或者说只在乎股价的上涨也可以。那有没有人更在乎卖方的意愿呢?当然有!那就是市场中的空方,也就是股价下跌才会盈利的那部分人,这些人的行为也叫做做空。我猜这时候有人又该蒙圈了...“股价下跌还能盈利吗?”当然能!之前我们讲过融券交易,融券就是最好的做空方式,不懂的人可以回看之前的教学内容。对于做空的人来说股价下跌他们才能盈利,所以他们更在意卖方力量的变化,对于他们来说DI1线的金叉就如同“死叉”,因为代表股价上涨的信号对他们来说反倒是不利的。相反,DI1线的死叉对他们来说就如同“金叉”,因为股价下跌它们反倒会盈利。当然、对于空头们来说,他们会直接以DI2线去定义金叉和死叉,比如DI2线自下而上击穿DI1线的时候,他们会定义为“金叉”,只不过这个金叉不再表示股价会上涨而是会下跌,因为卖方力量在走强、买方力量在变弱。相反,DI2线自上而下跌破DI1线的时候,它们会认为是“死叉”,这时候的死叉不再表示股价会下跌、而是上涨,对于做空者来说是不利的。所以,金叉死叉本来就是对立的关系,不同的立场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尤其是在DMI指标中更是如此。多数人都是通过股价上涨获利,所以才会按照DI1线去定义金叉和死叉。另外再教大家一个小技巧:DI1线长期运行在DI2线上方,表明股价一直处在强势的阶段,也说明买方力量一直占据优势。如果你是做短线的交易者,在这个阶段去买卖会提高你的胜率。相反,如果DI2线长期运行在DI1线的上方,说明卖方力量一直强于买方,股价一直处于弱势的状态, 这个阶段做短线亏损的概率会比较高。所以当你决定做短线买入时,除了判断金叉死叉这种具体的时间点外,不妨留意下买卖强弱的环境。(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206.技术篇:什么是DMI指标?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3, 2025 5:03


    【文稿:】今天我要讲的技术指标非常复杂,如果单论背后的算法,该指标是目前讲过的指标中最复杂的,而且不仅算法复杂,其表现形式也很复杂。但是我不喜欢用“复杂”这个词,用“丰富”会更好一些。有些指标很简陋,优点是看起来很直观,缺点是表达的信号不够丰富。而今天要讲的指标表达的含义非常丰富,不仅表达了股价变化的趋势,还能表达市场中的多空力量,这是目前其他指标所不具备的特点。这个指标的名字叫做DMI指标,中文叫做动向指标或趋向指标。中文名字太复杂,我们还是用DMI称呼它比较方便。老规矩,指标对应的图片放在了文稿中,图中左上角是数据的展示区域,中间是指标的具体走势。DMI指标由四条线构成,这也是迄今为止线条最多的指标。每条线对应的名字可以查看图中左上角。至于线条的颜色建议大家自行查看对比,我就不再复述了,因为线条数量太多,很多颜色看起来比较相近,比如绿色有些人看着像蓝色,而蓝色有些人看着像紫色,为了不发生理解上的冲突,大家可以对着图片确定每条线的颜色。四条线分别有各自的名字,分别叫做DI1,DI2,ADX,ADXR,线条很多,但只需要记住两点就行:DI1和DI2线条表示多空的强弱,也就是买卖方强弱的对比,而ADX,ADXR代表股价运行的趋势。为了方便讲解,我们先来讲讲DI1和DI2线。首先普及一个常识;这两条线还有其他的表达形式,有些软件会写成PDI和MDI,有些还会写成+DI和-DI,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背后的道理都一样,就像“吃饭了吗?”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背后的意思都是一样的。DI1和DI2线代表买卖双方的买卖意图,DI1线代表买方的意图,DI2线代表卖方的意图。DI1线不断上涨,说明买方买入的意愿逐渐强烈,相反、DI1线开始下跌,说明买方的买入意愿开始减弱。DI2线则刚好相反,它代表卖方的卖出意愿,DI2线不断上涨,说明卖方卖出的意愿逐渐强烈,DI2线开始下跌,说明卖方卖出的意愿开始转弱。由于两条线分别代表买方和卖方的力量,所以两条线总是会背道而驰,也就是一条线上去,另一条线就会下来。一条线下来、另一条线就会上去。买卖方总有一方会占据主导,不可能存在买方卖方共强的局面。我们可以配合股价k线图去看,当股价开始上涨的时候,DI1线肯定是上涨的状态,因为股价上涨就代表买方力量更强,而股价上涨时,DI2线一定是下跌的状态,因为买方力量强正好说明了卖方力量弱。最后做个小总结:DI1线代表买方力量,所以它的涨跌节奏是跟股价一致的,股价上涨它也上涨,股价下跌它也下跌。而DI2线代表卖方的力量,所以它的涨跌节奏跟股价刚好相反,也就是股价上涨它会下跌,股价下跌它反倒会上涨。大家可以对比图片佐证一下。最后讲一下ADX和ADXR这两条线,两条线可以一起做参考,它们表示股价变化的趋势,所以股价出现明显上涨的时候,两条线也会随之上涨,反之亦然。ADXR其实是ADX的平均线,所以两条线的运动方向也是一致的,这有点像macd中的两条线;一条线是另一条线的平均线,所以两条线只是周期不同,但运动方向是相同的,也就是同涨同跌。综上所述;四条线构成了完整的DMI指标,而指标的运用方法我们拿到下期再讲,最后别忘了给节目点赞评论666(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205.技术篇:如何参考不同周期的技术指标?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30, 2025 4:52


    【文稿:】我决定单独做一期内容来解答大家提出的一些疑问,技术篇的内容还在更新当中,针对这个篇章的内容有两个问题被提及了很多次,第一问题:“技术篇讲了很多技术指标的概念,但对于分析层面的内容太少,这是为什么?”对此我的回答非常简单,因为这只是“技术篇”,目的是为了带大家认识各种技术指标和技术手段,关于分析我主要会拿到“技术分析篇”去讲,也就是下一个篇章。我不知道您是谁,多大年纪,什么职业,什么学历,但在股市中我看到的多是“新生儿”,我认为有必要先教大家走路,再教大家奔跑。开篇第一期内容我就表明过决心:那就是立志要做全网最全面、最优质的股票教学,希望大家跟我一起见证这一切。第二个疑问:“最近讲了很多技术指标,关于指标讲的很详细,但都没有提及如何参考不同周期的指标?比如日k线上有macd,周k线、月k线也有,我到底应该参考哪一个?”这个疑问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但我听到那一刻却有一丝失望...当初讲k线的时候也有人提出过相同的疑问,于是我还特地做过详细的解释,现在换成了技术指标很多人就没了举一反三的能力...王八换了个马甲有些人就不认识了。在这里我再强调一遍:指标本身跟哪个周期不发生关系,你只需要弄明白指标所表达的含义就好,指标代表的含义在任何k线图中都是一样的。比如macd金叉代表买入信号,这个结论放在日k线还是周k线都一样适用,并不会因为周期的改变导致原理的改变。就像有人问你一年是多长时间?你回答12个月,另一个人则回答365天。两个答案都是对的,因为“一年”背后的算法都是一样的。很多人听课不听重点,只去听所谓的买卖方法,这也导致他们永远学不会科学的买卖。很早以前我就说过:教会大家买卖依据是最简单的事情,但这个依据是否好用得看你如何理解背后的原理,不懂原理却只记住标准答案是很可悲的,因为市场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有很多网友都遇到过以下问题,这里我们用macd金叉举例说明:有些人发现macd在日k线上出现了金叉,而在周k线上却出现了死叉,很多人表示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下的学生,面对一点点的变数,完全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些学生也忘了我之前讲过的k线内容...你做短线就可以参考日k线,中线就参考周k线,长线就参考月k线。看技术指标也是一样的道理,日k线macd金叉,说明股价短期有反弹的可能,而周k线macd却是死叉,说明股价中期有回落的可能。如果将走势串联起来演变,那么股价很可能是先上涨后回落。反过来理解也是一样的,如果日k线macd是死叉,周k线是金叉,说明股价有可能是先下跌后上涨的走势,多么简单的道理啊,希望大家能时刻保持思考,我教的再好,也不如爱思考的大脑。如果你是以做短线为主,买的股票很可能会在几天后卖掉,那么看周k线也没啥意义,周k线macd是死叉又能怎么样?你都拿不到股价下跌的那一天就给卖了...死叉跟你有关系吗?你的人生也就七八十载,你有必要担心200年后的火星撞地球吗?如果你一开就决定做中线投资,那么周k线的死叉才值得你去重视,而日k线的波动你可以直接忽略。同样的道理放在任何一个指标上都适用,希望大家能牢记于心。另外、一定记得按顺序听完每一期内容,不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去点播,因为内容都是连贯的、知识都是相通的,希望大家认真对待每个知识点。(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204.技术篇:什么是威廉(WR)指标?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27, 2025 4:43


    【文稿:】今天要学的指标非常简单,我决定只用一期内容就把它搞定。这个指标在软件中用字母WR显示,它的中文名字叫做威廉指标。具体长相大家可以看一下文稿中的图片。指标看似很简陋,实际上也的确如此...它既没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背后也没有复杂的算法,可能也正因为指标过于简单,导致它想表达的内容也很直观,就像直男一样,说什么就是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指标只有两条线,分别是白线和黄线,两条线的走势高度一致,线条重合的时间非常多,这也意味着你参考哪一条线变得没那么重要,这也导致有些手机软件直接用一条线去展示,妥妥的直男风格。两条线都有各自的算法,但背后的算法都是一样的,只是代表的周期不太一样。白线代表的是10日威廉指标,黄线则是6日威廉指标。我们先来看看白线背后的算法。白线=(10日内的最高价-收盘价)÷(10日内的最高价-10日内的最低价)x100。算法非常简单,接下来用人话剖析一遍。算法都来自股价,这一点跟多数指标一样。“10日内的最高价”就是10天内股价出现过的最高价格,“10日内的最低价”就是10天内股价出现过的最低价。至于“收盘价”是指股价当天的收盘价格、也就是第10天的收盘价。大家对着文稿看几遍就能加深理解。指标中的黄线我就不再重复了,它代表的是6日威廉指标,把刚才公式中的时间周期换成6天即可,剩下的都一样。大家可以看一下图片中的左上角,也就是数据的位置。上面写着WR(10,6,20,80),前面的10和6就代表两条线的算法周期,也就是10天和6天。10日的威廉线用白色表示,简称为WR1。6日的威廉线用黄色表示,简称为WR2。这些图片中都有展示,大家看完就能明白。前面的括号内写着(10,6,20,80),前面的俩数字是关于两条线的算法,而后面的20和80其实是指标波动的上下限。其实威廉指标的波动范围是0-100之间,不过它和KDJ指标非常类似,也有超买和超卖区间,用法也都是一样,只不过你需要反向去理解才行。20和80分别是超买和超卖的界限,当威廉线向下运行,跌到20以下的时候为超买状态,此时为卖出信号。相反、当威廉线向上运行,涨到80以上的时候为超卖状态,此时为买入信号。不愧是直男,不仅表达形式很简单、分析起来也很简单...至于两条线你参考哪一个都可以,因为二者的周期非常接近,参考哪个都无所谓。威廉指标的优点是参考起来非常直观,但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随机性太强。算法决定了它注定不会有多大作为,算法中的各个因素也非常简单,主要涉及股价的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而且取值范围也非常短,也就是10天和6天两个周期,所以该指标是绝对意义上的短线指标。短线是很多新手最喜欢的事情,但短线也意味着股价波动的随机性非常高,对于表达股价短线的指标来说,它的可靠性也就变的没那么强。威廉指标的意义在于辅助,也就是在其他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辅助参考,比如其他指标发出了积极的买入信号,如果此时威廉指标也有同样的信号,那它就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如果只用它作为唯一的买卖依据,相信我,你早晚会崩溃...(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203.技术篇:布林指标(BOLL)的运用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24, 2025 5:17


    【文稿:】布林指标我认为是参考价值比较高技术指标,对于新手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它解决了新手看盘的两大难点:1,不会看股价的趋势,2,不会看股价的支撑和阻力。由于布林指标丰富的表现形式,上述两个问题都可以通过该指标进行判断。之前的内容说过布林指标有三条线,这三条线就可以判断股价的趋势以及支撑和阻力。三条线中间夹杂着很多十字形的线条,这些线条其实就是k线,而k线就等于股价,所以我们需要通过k线和布林线的关系进行判断。首先讲一下如何通过布林指标判断股价趋势:股价的趋势只有三种,1:上涨趋势,2:下跌趋势,3:横盘趋势。判断趋势只需要参考布林指标的中轨线即可,当你看到中轨线自下而上运行、呈现上坡状、说明股价就处在上涨趋势中,这时候适合做多,在这个阶段买入可以提高短线获利的概率。如图1所示,图中就是上涨趋势中的中轨线。相反,如果中轨线自上而下运行、呈现下坡状,说明股价此刻处在下跌趋势中。这个阶段不适合买入,相反、短期还应该考虑减仓的问题,如图2所示,图中就是下跌趋势中的中轨线。最后是横盘趋势,股价横盘震荡看似很好理解,但很多新手却难以分辨这种趋势,因为单看k线总是有涨有跌,很难判断整体趋势的变化,这时候你就可以参考布林指标的中轨线。中轨线如果是水平运行,说明股价处在横盘震荡的趋势中,如图3所示:中轨线没有明显的上涨或下跌、而是横向水平运行,这就说明股价整体处在横盘趋势。这时候可以观察一下k线,你会发现k线有时高于中轨线、有时低于中轨线,但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k线一直围绕在中轨线附近运行,而中轨线的高度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股价处于横盘震荡的状态。趋势讲完了,接下来就是判断支撑和阻力,这时候我们主要用到上轨线和下轨线。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k线(股价)一直在上轨线和下轨线之间运行,而这也给了我们另一个参考:上轨线可以成为股价的阻力位,而下轨线可以成为股价的支撑位。这个结论在横盘趋势中准确率会更高!我们可以看一下图3,也就是股价的横盘趋势。K线围绕中轨线上下波动,有时候高于中轨线、有时候低于中轨线,但无论价格走到哪,它总会在某个位置回落或在某个位置反弹,然后继续保持震荡的趋势。而股价出现回落和反弹的位置一般都在上轨线和下轨线。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有价值的参考:通过中轨线可以判断股价是横盘趋势,而通过上下轨线又可以判断震荡的区间。如此一来、即便面对股价横盘的时候你也可以根据上下轨线判断股价的短期变化。当k线来到上轨线附近,短期就有可能回落,当k线来到下轨线附近,股价就有可能反弹。但是请牢记!以上结论仅限于横盘趋势,如果是其他两种趋势就要另当别论。比如在上涨趋势的时候,上轨线会成为阻力,但支撑则变成了中轨线、而不是下轨线!大家可以看一下图1:中轨线向上运行,说明股价处在上涨趋势,这时候的k线也会在中轨线上方运行,中轨线为股价提供了上涨时的支撑,而上轨线则是股价的阻力,你可以此来判断股价的高低变化。相反、如果股价处在下跌趋势中,那么下轨线会成为股价的支撑,而中轨线会成为股价的阻力。所以当你判断支撑和阻力的时候,一定要先判断股价处在什么趋势中?先利用中轨线判断股价的趋势,确定趋势后再按照上文的内容判断支撑和阻力位。(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202.技术篇:布林指标(BOLL)的计算!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21, 2025 4:27


    【文稿:】按照我们的教学流程,认识指标后就该讲解其背后的算法,而了解了算法之后才能科学的利用指标。布林指标的算法非常复杂,三条线都有各自的算法,建议大家看着文稿中的图片进行理解。我先说一下每条线的算法:布林指标的中轨线=N日均线,上轨线=中轨线+2倍的标准差,下轨线=中轨线-2倍的标准差。公式本身是比较简单的,但里面的标准差概念非常复杂,如果仔细去讲的话今天会变成一堂数学课,计算中还会涉及到平方根,于是写了一半的稿子被我果断放弃了,因为内容越来越跑题、多数人也必然听不懂。所以大家简单理解一下公式就好,毕竟公式本身没有理解难度。另外,公式中的“N日均线”有些人会感到陌生,布林指标的中轨线就=N日均线,意思就是股价的某一条均线其实就等于布林指标的中轨线。问题来了:哪一条均线等于中轨线呢?答案是20日均线!指标一般都会在k线图的正下方显示,你可以仔细对比一下k线图中的20日均线和布林指标的中轨线,对比后你会发现两条线的走势一模一样!在同一个日期之下,20日均线对应的价格一定等于中轨线对应的价格,不信你可以自己去观察。大家可以看一下文稿中的图1,上面是k线图、下面是布林指标图。为了方便参考,我在k线图中只设置了一条20日均线。然后看一下箭头所指的的日期,这一天该股的20日均线对应的价格是48.04元,而这一天布林指标的中轨线对应的价格也是48.04元,说明中轨线就等于k线图中的20日均线。但是这里需要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中轨线就等于20日均线,而不是30日均线、40日均线等等?”,对此可以先看一下文稿中的图2,图2左上角写着指标算法的参数,如BOLL(20,2),前面的20就代表中轨线的取值为20天,所以中轨线代表的是20日均线。至于后面的“2”涉及到另外两条线的计算周期,也就是上轨线和下轨线。上轨线=中轨线+2倍的标准差,下轨线=中轨线-2倍的标准差,“2”就代表算法中的2倍标准差。当然了,所有算法背后的参数都可以人为调整,比如你可以将其调整为BOLL(30,5),这时候中轨线就变成了30日均线,上轨和下轨线也会以5倍标准差进行计算。至于你选择哪一种参数都无所谓,指标只是一种统计方法,用的习惯才最重要,不存在有些人以为的改变参数就可以预测市场的说法。我们再回到布林指标的算法:由算法可以得知,上轨和下轨线的数值主要是由中轨线决定的,也就是在中轨线的基础上加减2倍的标准差,所以上下轨线绝不可能和中轨线有交叉的行为,而上下轨线也绝不可能相互交叉。另外,大家也可以换一种方式理解布林指标:在股票的k线图上只画出一条20日均线,然后以20日均线为基础加上某一数值就多出了一条上轨线、减去某一数值又多出了一条下轨线,而这三条线组成了一个技术指标:叫做布林线指标。(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201.技术篇:什么是布林线指标(BOLL)?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8, 2025 4:33


    【文稿:】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技术指标,叫做布林线指标,简称布林指标。该指标由约翰布林先生创造,所以指标的名字也就随了它主人的姓。该指标的表现形式较为复杂,但我觉得这也是它的优势所在。可能正是因为它复杂,所以表达的信息也更多一些。相比之前学的指标、布林指标的实用性也会更高一些。布林指标是用统计原理,求出股价的标准差及其信赖区间,从而确定股价的波动范围和未来走势。言外之意、从布林指标可以看出股价的波动范围以及未来走势,尤其是波动范围这一项、几乎是其他指标都没有的功能。老规矩,先来认识一下指标的长相。文稿中的图片就是布林指标,从图中也能看出来它的与众不同,相比于其他指标的简陋,它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跟其他指标一样,图中最左上角的位置是数据展示,中间部分是指标的具体呈现。从图中可以看出来,布林指标由三条线构成,分别是蓝线、红线、绿线。每条线的算法都不一样,而且每条线都有各自的名字。图中左上角就写着每一条线对应的名字,蓝线写着:MID,红线写着:UPPER,绿线写着:LOWER。别看英文名字很高大上,其实表达的意思就是“上,中,下”。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条线总是保持着上中下的位置,也就是红线在最上方,蓝线一直在中间,而绿线永远在最下方,而这三条线永远不会有交集、也不会有交叉。他们的位置顺序就决定了它们的名字。最上方的红线叫做“上轨线”,中间的蓝线叫做“中轨线”,最下方的绿线叫做“下轨线”。他们的英文名字代表的含义也是“上、中、下”的意思,如果你没看懂英文的意思,记得给小学英语老师说声:“对不起”。布林指标有一个地方和其他指标明显不同:除了有各种线条之外你还能看到中间有很多条状的、类似于十字形的线条。这些小线条都很小,密密麻麻的分布在三条线中间,有人也很好奇这些小线条到底是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也会令你感到很意外,这些细小的线条其实就是K线,对!就是统计股价变化的那个K线。你会发现这些小线条只有两种颜色,就像k线只有阴线和阳线一样。你可以把图片放大去看,还会发现每根线条左右两边的横线都不对称,这主要是想表达k线的开盘价和收盘价。总而言之、这些小线条其实就是简易的k线柱,他们所表达的内容和k线一样,不信你仔细观察这些线条形成的走势,发现跟k线图的整体走势一模一样。说道这儿你会不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这些条状线条就是K线,那为何不把它们画成标准的k线模样?或者为何不把布林指标的三条线直接画在k线图上?还真别说...有的软件还真就是这么做的,它们会直接在k线图中表现出布林指标的走势,但更多的软件会在k线图下方单独表现。如果是采用单独表现的方式,那么布林指标中的k线就会简易化处理,否则有限的空间无法展现太细腻的k线变化,因为指标的本意不是让你看k线,而是看指标...因为布林指标要体现出股价波动的区间,所以才需要k线在其中配合,这样你才能看到价格在区间波动的概念。好了,今天就简单认识一下布林指标,下期我们再讲具体的算法和运用。(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200.技术篇:RSI指标的算法和运用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5, 2025 5:13


    【文稿:】认识了RSI指标之后,今天我们主要讲讲它的算法和具体运用。按照顺序先来说说指标的算法。N日RSI=N日内收盘涨幅平均值÷(N日内收盘涨幅平均值+N日内收盘跌幅平均值)×100%。算法很简单,建议大家仔细看文稿进行理解。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N日RSI”,这里面的N是指具体的日期,上期内容说过:RSI由三条线组成,这三条线背后的算法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计算的周期不一样,大家可以看一下文稿中的图片。图中黄线代表6日RSI,这说明黄线是以6天为周期计算出来的线条。把它套用到公式中:6日内收盘涨幅的平均值÷(6日内收盘涨幅平均值+6日内收盘跌幅平均值)×100% =黄线的数值(6日RSI)。其他两条线的算法也同样如此,只需要把日期换成12或24就可以。肯定还有人不理解什么是“收盘涨幅平均值”?什么又是“收盘跌幅平均值”?以收盘涨幅平均值为例:在一定时期内,把股价上涨时的涨幅进行平均、就叫做收盘涨幅平均值。相反,在一定时期内、把股价下跌时的跌幅进行平均,就叫收盘跌幅平均值。假设你要计算6日的RSI数值:股价在最近6天时间里每天都会有收盘价,股价有时会上涨收盘、有时也会下跌收盘。我们假设6天中有2天是上涨收盘,那么将这2天的涨幅进行平均,得出来的数就叫“收盘涨幅平均值”。6天中剩下的4天为下跌收盘,将这4天的跌幅进行平均,得出来的数就叫“收盘跌幅平均值”。现在再去回看一下RSI指标的算法其实并不难理解。对于算法的内容就先讲到这儿,每次讲算法很多人就容易犯困,也没动力继续听下去...就像上物理课的时候,讲计算的时候都在打瞌睡,但到了实验课就变得精神饱满~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到“实验课”的流程,也就是RSI的具体使用方法。其实RSI和KDJ有很多相同之处,金叉死叉、超买超卖的原理都是相通的。我们先来讲讲金叉和死叉形态。RSI金叉死叉主要参考两条线:分别是黄线和蓝线,也就是周期最短的6日RSI和周期最长的24日RSI。有人或许有不一样的看法,但我觉得我给的建议还是比较说服力的,因为这两条线周期差距比较大,能更加直观的判断“弱转强”或“强转弱”的过程。如果两条线的周期相近,强弱的界限就变得有些模糊。当黄线自下而上击穿蓝线为金叉,说明股价短期开始走强、逐渐强于长期走势,此时为短期买入信号。相反、黄线自上而下跌破蓝线,说明股价短期开始走弱、逐渐弱于长期走势,此时为短期卖出信号。但这里要注意一点:参考金叉、死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蓝线所处的区间。如果是金叉,一定要保证蓝线在50以下,也就是蓝线的数值在50以下,此时黄线与蓝线形成金叉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相反,蓝线的数值在50以上,此时黄线与蓝线形成死叉才有参考价值。然后再讲讲超买、超卖形态:跟KDJ指标一样,以20和80为界,当RSI处在20以下为超卖区域,此时为买入信号。当RSI处在80以上为超买区域,此时为卖出信号。至于你参考哪一条线都可以,因为哪一条线都适用于这个结论,但是我建议参考RSI中的绿线,也就是12日RSI线。因为黄线太敏感、蓝线太迟钝、绿线的参考价值会比较突出。(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99.技术篇:什么是RSI指标?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2, 2025 5:05


    【文稿:】又到了学习新指标的时候,这次要学的指标就叫RSI指标,它的中文名字叫做“相对强弱指标”,故名思义,指标所展现的是股票价格强弱的变化。该指标是由一个名叫“威尔德”的人发明,最早也是发明于期货市场。换句话说,该指标最早是用于期货市场。如果你仔细研究过股票中的各个指标,就会发现很多指标最初都起源自期货市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除了真正做企业的人之外,多数人炒期货只是为了投机,也就是为了赚差价而去炒期货。期货的背后没有价值,所以人们更注重价格的变化规律,于是就设计了各种统计方法来观察价格,企图通过这些方法来预测价格的走势,而这些统计方法就是各种技术指标。但炒股则不一样,股票背后对应的都是一家公司,人们比起价格更注重公司经营成果如何,相反、你如果过分在意价格的变化,很容易把炒股变成赌bo。说道这很多人都会感到钻心的痛...这不就是自己每天都在干的事嘛....因为期货主要都在玩投机,所以早期设计出了很多指标来辅助参考价格的变化。因为这些指标也同样可以统计股票价格的变化,所以通用到了股票市场中。这么做虽然有好处、但坏处也很明显,那就是加重了人们对股票的投机心态,比起企业的经营成果,人们开始更注重股价的变化,而这正好是投机的开始。简单的科普就说道这儿,我们先来看看RSI指标的长相。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图片,为了统一标准、今后所有的指标图我都会以电脑版为准。图中的便是RSI指标的长相,图中左上角是数据展示,中间区域是指标的走势,从图中可以看出:RSI指标由三条线构成,这三条线都叫做RSI,至于为何有三条线?那是因为每条线都是以不同周期计算出来的,如图所示:黄色线条是6日RSI,绿色线条是12日RSI,蓝色线条为24日RSI。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图中左上角部分,上面写着RSI(6,12,24),括号里面的数字分别代表每条线的计算周期。换句话说、每条线都是RSI线条,只不过每条线的计算周期不一样、于是就有了三条线。图中左上角能看到每条线对应的颜色和具体数值,比如RSI6: 39.99,说明黄色线条是6日RSI,它目前的数值为39.99。另外,RSI的取值范围也是0-100,跟KDJ指标类似:以50为界,RSI长期在50以上运行,说明同期的股价也处在强势阶段,是积极做多时段。如果RSI一直在50以下运行,说明股价处于弱势阶段,应该减少交易频率,尤其是做短线的人应该更加注重趋势的强弱。要买就在股价强势的时候介入,这样才能提高短线获利的概率。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RSI有三条线,每条线的波动幅度都不一样,参考数值的时候应该以哪一条线为准呢?比如一条线在50以上,而另一条线可能在50以下,这时候应该以哪一条线为参考呢?答案要看你的操作周期,三条线都适用于刚才的结论,只不过每条线的计算周期不一样,如果更加偏向于短线,那你可以参考黄色线条、也就是6日RSI,看黄线所处的位置来判断股价处于强势还是弱势。至于其他两条线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它们的计算周期比较长,更适用于做中长线的投资者。如果黄线在50以上,蓝线在50以下,说明股价短期开始走强,而长期还处在温和的状态,这就跟k线图中的均线是一样的,10日均线适合参考短线,20日均线适合参考中线,它们背后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表达的周期不一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具体的RSI线条。(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98.技术篇:KDJ超买与超卖形态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0, 2025 4:14


    【文稿:】KDJ有一种技术形态叫做“超买”和“超卖”,这也是最能代表KDJ指标的形态。先说一下结论:“超买”是卖出信号,“超卖”是买入信号,先记住这个结论,然后再认识一下具体的形态。股票k线图下方都会有对应的指标图,我们可以把指标切换成KDJ指标,如文稿中的图1所示的那样。当KDJ指标出现“超买”形态时,股价短期会有下跌的概率,“超买”形态也是一种卖出信号。这里我们主要参考的是KDJ指标中的D线,也就是波动最小的那条线。D线一直在0-100之间波动,当D线涨到80以上的时候,就处于“超买”的状态,此时为短线卖出信号。有人可能不太理解“超买”的概念,这里我举例说明一下:指标的数据都采集自股价,所以长期来看、股价和指标的走势都是一致的,当股价持续上涨的时候,就说明买入股票的人比较多,或者说买入股票的数量多会更准确一些。而超买的意思就是买的数量太多、超出了一个极值,股价短期存在反转的可能。由于之前是上涨,所以当出现反转的时候股价就有可能出现下跌,这也就是为什么“超买”代表卖出信号的原因。股价自身的涨跌没办法表现出这种信号,但借助指标却可以实现这种判断。刚才是用超买举的例子,反过来理解超卖也是一样的:当KDJ指标中的D线下跌到20以下,此时股价就处在“超卖”的状态,股价短期有反弹的概率,此时为买入信号。大家可以看一下文稿中的图片,图中画圈的部分正好是超卖的区域,此时D线一直处在20以下的位置,而股价也处在相对低位,随后几天股价开始反弹上涨。判断超买超卖的方法非常简单,但有人也会产生一些疑问:比如D线在20以下为超卖阶段,这是一种买入信号,但是20以下还有一定的空间,比如18、15、12、9、7等都处在20以下,也都处于超卖的阶段,那么我们应该具体在什么位置判断买入呢?答案是你随便....有这种疑问显然是又忘了风险教育篇的内容...对于股价的判断没有绝对的方法,即便KDJ出现了超卖的现象,也不代表股价一定会上涨,更别说在超卖的空间里再去判断更合适的位置了....这种想法本身就不靠谱,概率的天平不会倾向于你的。我只能说D线在20以下,越低越好,越低代表股价超卖越严重,短期出现反弹的概率会更高。至于在20以下具体能走多低就不是你能判断的了,或者说这种想法本身就很可笑。你参考指标就是为了用它来判断股价的变化,结果你现在却想判断指标自身的变化...父母的长相决定了孩子的长相,但有人想单独预判孩子今后的长相,仔细想想是不是很可笑呢?刚才是用超卖举的例子:超买只需要反过来理解即可:D线在80以上,越高越好,股价短期出现下跌的概率就会更高,至于D线具体能走多高?你去问D线..反正我给不出答案,我只知道肯定不超过100....(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97.技术篇:KDJ指标的金叉与死叉!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8, 2025 4:40


    【文稿:】了解了KDJ背后的原理,今天就来学一学这个工具该如何使用。KDJ线条的运动方向多数情况下和股价一致,也就是股价呈现上涨,KDJ的线条也会上涨,股价呈现下跌,KDJ的线条也会下跌,这一点任何指标都是大同小异,因为指标的数据都采集自股价的变化,二者的波动长期来看必然一致。之前的内容说过KDJ指标中KD两条线的波动范畴是固定的,也就是在0-100之间的数值波动,即便股价涨的再高、跌的再多,KD两条线也只会在0-100之间反应走势的强弱。我们以指标中的50为界,当KD两条线都在50以上运行,代表股价短期处在强势的阶段,反之、当KD两条线都在50以下运行,说明股价短期处在弱势的阶段。这种方法简单实用,可以帮助你快速理解目前走势所处的环境。另外、所有指标都会用线条去做统计,而线条的存在必然会用到交叉的原理,所谓的交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叉和死叉。之前学过的macd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也是人们最常用的金叉、死叉指标。KDJ同样也有金叉和死叉形态,这里我们主要用到KD两条线,当K线自下而上击穿D线的时候就叫金叉、是短期买入信号,股价在短期存在上涨的概率。反之、当K线自上而下击穿D线的时候就是死叉、是短期卖出信号,股价短期存在下跌概率。为什么KDJ有三条线、但非得用KD两条线参考金叉、死叉呢?其实用J做参考也可以,比如J线击穿了K线或D线等等,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人们习惯于用KD两条线罢了。因为最初的指标根本没有J线,只有KD两条线,指标的名称也叫做KD指标,而KDJ是后来才有的产物。另外,学过了指标的原理后你就会明白;J线反应的是KD两条线的差值,也就是说决定J线的是KD两条线的变化,所以J线本身并没有主导性质。另外、在采用KDJ金叉死叉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它是个短线指标,它不同于macd,KDJ的波动非常敏感、也较为超前,这与macd的滞后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指标过于敏感的代价也非常明显,那就是金叉、死叉交替的非常频繁,金叉刚买、两天后可能就变成了死叉,而有些时候眼看就要形成金叉,结果就在临门一脚的时刻...K线掉头向下,跟D线说了一句“拜拜”,类似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也是KDJ指标的缺陷所在。预防这种现象的方法有两种、第一:没有哪一个指标是完美的,参考指标的时候最好配合其他指标去做辅助,这一点等到“技术分析篇”的时候会讲到。第二:由于KDJ走势较为敏感,所以在参考金叉、死叉的时候,尽量去找明显的高位或低位。举个例子:如果是金叉,尽量选择在低位出现的金叉。相反、如果是死叉,那就选择在高位出现的死叉。KD两条线一直在0-100之间的数值波动,尽量避免在50附近出现的金叉或死叉,因为在50附近波动,本就说明了股价走势不强不弱,在这种情况下去参考金叉、死叉、比较容易遇到上文中提到的尴尬局面。如果想参考金叉,最好在向下远离50的区域寻找,如果想参考死叉,那就在向上远离50的区域寻找。你学会了吗?(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96.技术篇:KDJ指标的算法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5, 2025 4:32


    【文稿:】一提到指标的算法难免会有些枯燥,但没办法、想深刻理解指标想表达的含义,没有比理解算法更直接的途径。老司机娴熟的车技靠的是多年的经验,但专业的赛车手不仅要开车经验丰富,还要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熟记于心,只有这样他才能完美利用车子的性能跑出最好的成绩。不要认为车开的好就是专业车手,专业的车手也都是半个修理工。回到股票投资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要光学指标的用途,明白背后的原理才能发挥工具的作用,话不多说,接下来就来学学KDJ背后的算法原理。该指标有三条线,分别是K线、D线、和J线,算法算的就是这三条线的由来,这其中J线的算法最简单,因为它来自K线和D线的最终结果。所以K线和D线的 数值才是我们计算的关键。我们先来看K线的算法,公式比较长,建议大家对比文稿加深理解。当日K线值=2/3 x前一日K值+ 1/3x当日RSV公式并不难理解,但有一个数据大家肯定很陌生,那就是RSV,不知道这个数据你也就没法算出答案。其实RSV也是一个指标,不过很多软件已经看不到该指标了,因为在历史的进化中它被其他指标的功能所替代、比如KDJ,所以很多软件已经看不到单独的RSV指标。RSV叫做“未成熟随机值”,名字简单理解就好...RSV计算的是9日内的股价变化,为什么是9日这个周期呢?如果你还想不到答案,那就回到上一期内容恶补一下吧。当日RSV=(9日的收盘价-9日内的最低价)÷(9日内的最高价-9日内的最低价)x100得出的答案就是当天的RSV值,公式很长,但理解起来很简单。从公式可以看出;当天的RSV算的是股价最近9天内的趋势变化,这里主要利用了最近9天内,股价出现过的最高价、最低价和最终的收盘价,通过研判这三个价格的关系来断定票走势的强弱。光听我说一定很抽象,大家对着公式多思考几遍反倒会理解的更透彻。知道了RSV的算法后我们把焦点再放回到KDJ指标上,只要先求出K线的数值,剩下的D线和J线都可以轻易的算出来。当日K线值=2/3 x前一日K值+ 1/3 x当日RSV,这回你应该知道这个公式该怎么计算了...这里面有一个数值叫做“前一日K值”。有些时候情况可能会比较特殊,比如某只股刚上市第一天,没有前一日K值拿来参考怎么办?这个时候系统会默认为该数值为50。那么知道了K线的算法、接下来就是D线。当日D线值=2/3x前一日D值+1/3x当日K值D线的公式了解起来就方便多了,里面所有的数据都是透明的,不需要额外的计算。而最后的J线就更简单了,当日的J线值=3xK值-2xD值,也就是3倍的K值-2倍的D值=J线值。从公式可以看出来;J线其实就是K线和D线的差值,KD两条线的距离差就决定了J线的大小。三条线的公式就这些,下期我们主要讲讲KDJ指标的用法。另外、每条线的算法我在文稿的末端做了一个总结,感兴趣的人可以拿去享用。当日RSV=(9日的收盘价-9日内的最低价)÷(9日内的最高价-9日内的最低价)x100当日K线值=2/3 x前一日K值+ 1/3x当日RSV当日D线值=2/3x前一日D值+1/3x当日K值当日的J线值=3xK值-2xD值(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95.技术篇:什么是KDJ指标?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3, 2025 4:38


    【文稿:】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技术指标,叫做KDJ,这个指标一般排在MACD的后面,由此可见它也是人们常用的指标之一。KDJ指标的中文名字叫做“随机指标”,我觉得这个名字非常符合它的气质,因为指标的随机性真的很强,当你了解了背后的算法便能深有体会。KDJ指标最早起源自期货市场,后期经过一系列的改善就成了现在KDJ指标。先来简单了解一下KDJ所表达的含义:KDJ是通过某段时期内股票价格出现过的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之间的关系、来表达股价中短期趋势的变化,言外之意、KDJ是用于中短线交易的工具。老规矩、认识一个新事物要先从外表开始,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图片、也就是KDJ指标的截图。跟之前一样,为了统一标准我用的是电脑版的指标,手机版也是一样的原理,只不过线条颜色可能不太一样。为什么这个“随机指标”叫做KDJ呢?其实KDJ指的就是指标中的三条线。图中的三条线分别为黄色、绿色、紫色,而这三条线就是K线、D线、J线、注意,我这里说的“K线”说的是指标中的k线条,而不是股票k线柱。KDJ指标其实就是以这三条线命名的,其实最早的KDJ指标叫做KD指标,因为那时候还没有J线,后来经过改良就多出了一个线条,于是才有了今天的KDJ指标。我们先来看一下图片左上角,几乎所有的指标图中左上角都是数据的展示区域。K线、D线、J线对应数值也在这个区域展示。如图所示,K线对应的数值为32.60,D线对应的数值为34.49,J线对应的数值为28.81,这些都可以让你直观的看到每条线的具体数值。不难发现、macd也是这种设计,或者说多数指标都是类似的设计,懂得了其中一个、剩下的你就可以举一反三。我相信你一定也看到了数据最前面的那排数字:也就是KDJ(9,3,3),看着是不是有点眼熟呢?之前的MACD也有类似的数字表达,所有指标名称后面的数字一般都代表着计算周期,MACD是这样、KDJ也是如此。你可以简单认为“9”统计的是k线的周期,“3”统计的是D线的周期,最后的“3”统计的是J线的周期。当然了,你如果不满意这种周期,你可以人为的调整喜欢的周期参数,这一点任何指标都是一样的,系统默认的数值都是人们最常用的参数。指标的算法下期节目再去讲解,今天只需要记住简单的概念即可:首先、KDJ是一个中短线指标,不过以我的理解它就是短线指标,因为它的波动随机性很高,如果拿它参考股价中长期走势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另外,因为KDJ算法的缘故,三条线的波动幅度也会有所差异,这其中J线的波动最为敏感,这也导致它的波动幅度最大,其次是K线、它的波动相比J线较弱,而D线是波动最不敏感的线条,也是波动最小的线条。你可以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三条线走势:每当三条线上涨的时候,J线永远跑在最上面,其次是K线、最后是D线。反过来,每当三条线下跌的时候,J线永远跑在最下面,其次是K线,最后是D线。同样也是因为算法的缘故,K线和D线永远在0-100的数值之间波动,而J线的波动可以超出这个范畴,它可以大于100,或者是小于0的负数。图片的最右边是数值的纵坐标,大家可以对比参考一下。剩下的内容我们下期再聊。(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94.技术篇:MACD金叉与死叉(下)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 2025 5:07


    【文稿:】继续讲解macd金叉与死叉形态。金叉买、死叉卖的结论很多人都懂,这里不再赘述,今天主要讲讲这种结论的依据是什么?也就是为什么金叉代表买入信号,死叉代表卖出信号?了解这些后我们再总结一下准确判断金叉、死叉的方法。为了方便理解,建议大家配合文稿中的图片收听。当macd中的白线自下而上击穿黄线的时候就是金叉,此时为买入信号。这种现象的发生说明股价出现了由弱转强的迹象。回想一下黄、白两条线的算法,两条线的本质都是反映股票价格的变化,而且反应的周期都比较长。不过相较之下,DIFF白线所反映的周期更短,而DEA黄线由于是白线的平均值,所以反映周期更长。当周期较短的白线自下而上击穿黄线的时候,说明股价近期的走势逐渐强于长期的走势,这就是趋势的变化。想象一下股价由弱转强的过程,如果只看价格本身的变化,你很难把握具体的转折点,或者说没有直观的东西可以界定这个转折点,但如果你观察的是macd指标,通过白、黄两条线的金叉就可以看到价格的转折点。由于macd是中线指标,这个转折点会有所滞后,但只要把周期稍微放长一些,对于价格趋势的变化绝对是客观的。以上是以金叉为例做出的解释,死叉也是同理,只需要反过来理解即可。白线自上而下击穿黄线就是死叉,是卖出的信号,说明股价出现了由强转弱的迹象。金叉、死叉的原理先讲到这儿,接下来具体讲讲如何准确判断金叉、死叉?这话听起来可能有些莫名其妙,好像之前的内容已经说清了判断的依据,以金叉为例:“白线自下而上击穿黄线就是金叉,这难道不是判断的依据吗?”没错,这的确是判断金叉的依据,但你确定用肉眼能第一时间捕捉到金叉的时机吗?别跟我说你的视力很好...视力再好也要相信数据。我们以金叉为例:两条线金叉之前,背后出现的一定是绿色柱子,当白线缓缓向上攀升,这时候绿色柱子也会逐渐变短,这也代表距离金叉越来越近。当白线真正击穿黄线的时候,绿柱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红柱的出现。当绿柱完全消失、第一根红柱出现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叉形态,此刻说明DIFF白线刚好击穿了DEA黄线、完成了金叉。如果你只用肉眼去判断金叉的结果,很可能会形成误判,因为有时候红色柱子非常短,短到你用肉眼根本无法察觉。或者说绿色柱子逐渐变短,短到无法察觉的时候你会误以为红色柱子已经出现、进而错误的认为两条线已经形成了金叉。那有没有一个数据能解决这种误判呢?答案是有的!回想一下红绿柱子的数据在哪里?红绿柱的长短就是我们常说的macd值,而macd值的数据就在指标的左上角。图中箭头所指的位置就是macd数据。macd为负数说明出现的是绿色柱子,macd为正数说明出现的是红色柱子。所以当白、黄两条线即将金叉的时候,你需要密切关注macd值的变化,金叉形成之前macd值一定是负数,因为此时的柱子为绿色。当金叉刚好形成之时,macd值会转为正数,此时的绿柱也会完全消失并且出现红柱。所以当macd值刚好由负转正的时候,就是金叉形态完成的第一时间。反过来理解死叉也是一样的道理,死叉之前出现的一定是红色柱子,macd值也是正数,当白线逐渐向下要与黄线形成死叉的时候、红柱会逐渐缩短。当白线刚好与黄线形成死叉的时候,红柱消失绿柱刚好出现,此时的macd值也会由正数转为负数,macd值刚好转为负数的那一天,就是确定死叉形成的第一时间,你学会了吗?(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93.技术篇:MACD金叉与死叉(上)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9, 2025 4:53


    【文稿:】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手都懂的技术形态——macd金叉与死叉,因为macd是最常见的技术指标,而金叉和死叉又是最简单的技术分析法,所以新手们最先学会的往往也是macd金叉和死叉。不过有些话我得说在前头:知道我为什么要先教技术篇而不是财务篇吗?因为在股票的分析中技术分析是最简单的、相比之下也是最没用的...很多人听完这话估计要骂人了...我作为比大家多几年经验的人,我敢为这句话负责!如果你很好奇这里面的原理,欢迎加入我的ximi团学习。废话不多说、先来讲讲什么是macd金叉和死叉?金叉和死叉指的是macd中两条线的交叉关系,这两条线就是DIFF白线和DEA黄线,当这两条线交叉在一起的时候,就叫做金叉或者是死叉。当白线自下而上击穿黄线的时候叫做金叉、当白线自上而下击穿黄线的时候叫做死叉。具体案例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片,图中画圈的位置就是金叉和死叉的形态。有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总是白线主动击穿黄线,而不是黄线主动击穿白线呢?”如果这么问就说明前面的课你没有认真听讲...之前的内容说过:DEA黄线是DIFF白线的9日均线,作为均线它的波动肯定没有白线敏感,善于波动的白线肯定会先于黄线做出方向上的改变,所以每次交叉都会是白线主动。不过话说回来、金叉和死叉到底有什么用呢?答案是判断价格的买卖点,严格来讲应该叫判断股价的趋势变化,但不知道从何时起、有些媒体为了照顾新手的理解力,金叉死叉就变成了判断买卖的工具..但不得不说、这种形式的表达的确更容易理解:也就是当两条线出现金叉的时候、是买入股票的时机,当两条线出现死叉时、就是卖出股票的时机。不管任何一项指标都会展示在股票k线图的下方、macd亦是如此,这是因为多数指标的数据都来自股价的变化,同时也为了方便大家从指标中看出股价变化的趋势。如果单看k线图走势,你可能对买卖无从下手,也不知道股票走势的变化,这时候macd就给了一个参考。当macd两条线出现金叉的时候、就代表买入信号,股价有上涨的可能。反之、当macd出现死叉的时候、就代表卖出信号,股价有下跌的可能。结论总是很简单,不过很多人在使用后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不好用....我们以金叉为例:很多人发现在金叉形成之前股价就已经出现了反弹,而金叉形成之后股价反倒不涨。反之、死叉形成之时,很多人会理解为股价也会在高点同步回落,但事实上、死叉形成之前股价就已经开始回落,价格和指标之间总是有一定时差...金叉买、死叉卖并没有让他们赚到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很多人又忘了macd是一项中线指标,但有多少人是拿着它去炒短线呢?压根就用错了工具,试问怎么达到理想的效果?macd的算法决定了指标的表现会滞后于股价。人家是中线指标、你却拿它做一两天的短线,这不是难为人家吗?所以说、学指标一定懂得背后的原理和算法,否则永远只懂得皮毛。第二个不赚钱的原因才是重点,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世上没有能预判股价的指标,所有的分析都得综合去考量,但即便是这样我们能做的也仅是加大胜率、而不是让胜率达到100%,更别谈一个金叉、死叉就让你赚钱了...如果炒股这么简单、世上还会有穷人吗?而且别看金叉死叉的结论很简单,其实很多人还不会判断金叉、死叉的具体时间点,不信我们下期接着聊~(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92.技术篇:MACD指标背后的算法(下)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7, 2025 4:15


    【文稿:】接着讲解macd指标的算法,macd图形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两条线和红绿柱子,两条线的算法我们已经做过详细的教学,今天我们需要了解的是macd红绿柱子背后的原理。我们先来看一下文稿中的图片,图片箭头所指的位置写着MACD:22.39,这代表macd具体的数值。换句话说,macd有具体的数值来表达程度的大小,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数值到底是怎么来的?它反映的到底是哪方面的数据呢?我先把答案告诉你,macd的数值其实就是红绿柱线的数值。图中的数据显示22.39是正数、颜色为红色,那是因为当天出现的是红柱线。如果当天出现的是绿柱线,那么macd后面的数字一定是负数、颜色也会是绿色。所以、macd的数值其实就是红绿柱线的大小。这里又产生一个疑问:红绿柱线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呢?为什么有的柱子长、有的柱子短?又为什么有的是红色、有的是绿色呢?之前的内容我们学会了DIFF和DEA线的算法,而红绿柱其实就来自这两条线的差值。用(DIFF白线-DEA黄线)x2=柱子的大小,公式很简单、相信大家都能看懂。从公式可以看出来,柱子的大小就取决于白、黄两条线的差值,白线-黄线得出的是正数、柱子就会是红色。白线-黄线得出的是负数、柱子就是绿色。如果白线与黄线的差值越大,柱子的长度就会越长。相反、如果白线与黄线的差值越小,柱子的长度就会越短。口说无凭,接下来就带大家实际计算一遍。先回顾一下公式,(DIFF白线-DEA黄线)x2=柱子的大小,我们就来计算一下图片中的数据是否真实。图中显示DIF白线的数值为24.62,DEA黄线的数值为13.42,然后套入公式就是用(24.62-13.42)x2=22.40。22.40也就是我们所说的macd值,图中macd值为22.39,说明我们计算的没有错误。但为什么会有0.01误差呢?那是因为系统只显示小数点后两位,我们看到的白线和黄线都是四舍五入后的结果,所以最后的计算结果会有0.01的误差,但算法绝对是正确的,不信你换个日期计算一遍就知道了。有时候算的结果一致,有时候会有0.01的误差。知道了红绿柱线的算法后、你就会明白一个道理:柱子的长短其实就是在反映白、黄两条线的距离,柱子越来越长、说明两条线距离越来越远,柱子越来越短,说明两条线距离越来越近。柱子是红色,反映的是两条线上涨时的距离变化,柱子是绿色,反映的是两条线下跌时的距离变化。不要小看这些数字,它可以帮助你了解很多信息,比如很多人都懂的金叉、死叉图形。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两种技术分析法,但你真的懂得背后的原理吗?如果不懂、你又怎么能正确使用它们呢?下期我们就来聊聊大家都会的macd金叉与死叉,感兴趣的话别忘了评论区回复666(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91.技术篇:MACD指标背后的算法(中)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5, 2025 5:04


    【文稿】继续讲解macd指标的算法,上期我们了解了DIFF白线的算法,今天就该轮到学习DEA黄线了。先来复习一下DIFF白线算法,因为黄线的算法就来自白线,只有知道白线才知道黄线的由来。DIFF白线简单来讲就是用股价的(12日均线-26日均线),这里我一直强调“简单来讲”,如果你对真正的算法感兴趣可以查百度,真正的算法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如果要讲解需要花很多篇幅解释很多东西,所以按照我的方式简单理解即可。知道了DIFF白线的算法后,DEA黄线就很容易得到答案。DIFF白线的9日平均值就=DEA黄线的数值,是不是很好理解?也就是求出白线最近9天的平均数,这个数值就是DEA黄线的数值,通俗点讲、黄线就是白线的平均数。我希望大家能时刻对照文稿中的图片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你的理解。由于黄线是白线的平均值,意味着两条线的走向是一致的,也就是白线上涨、黄线也涨,白线下跌、黄线也会跌。但也正因为黄线是白线的平均值,所以黄线的反应比较迟钝,波动幅度也比白线更小。从图中你也能看出来,两条线涨的时候总是白线在黄线上面,两条线跌的时候白线也会跑到黄线下面,一句话总结:因为算法的原因,注定白线的波动幅度大于黄线。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图中左上角,第一个箭头所指的位置写着MACD(12,26,9),这里面的12和26指的是DIFF白线的计算周期、也就是12日和26日,而9指的是DEA黄线的计算周期、也就是9日。说道这也会有人好奇:“这些周期可不可以进行修改呢?”答案是可以的,(12,26,9)是系统默认的计算周期,如果你有特殊需求也可以自行更改。手机版软件目前应该都没有这项功能,感兴趣的人可以在电脑版进行修改。当然了、不要问我哪种周期对判断走势最有效,因为这是一道无解的答案...别忘了指标只是一个工具,你用的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工具的用途很多人都会教你,相信你也在其他教学中学到过macd的用法,但工具背后的工作原理才是你真正需要重视的地方。把一个钉子钉在一面墙上,这是目的!为了这个目的你需要找一个工具,会使用工具的人只能找到锤子,而懂得背后原理的人却不仅限于锤子,找一个表面积比钉子大且硬度较高的东西、一样可以达到你的目的,这就是差距...说道这我突然想起一件事:还记得我最初说过的一个观点吗:“macd是一项中线指标,并不适用于短线操作”,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它就是中线指标?道理何在?现在你们知道原因了吗?从黄、白两条线的算法可以看出它们的计算周期相对偏长,白线是从股价的12日和26日的周期中计算得来,而黄线的计算周期更长,是从白线的9日平均值而来,这种计算周期显然超出了短线的范畴。macd会反映股价的变化,但由于统计的周期相对较长,所以注定对股价的短期走势不太敏感。很多人买完股票过两天就会卖掉,试问这么短的周期看macd还有意义吗?好比你打开了一张中国地图,却想在地图中看出你家乡的变化、你认为你看得见吗?这些结论都来自你对指标背后算法的理解、如果你不知道背后的原理,你记住的也永远是别人的结论。最后解答一下人们都好奇的一个问题:“macd指标中有两条线,每条线又都有自己的名称,那为什么指标要叫做macd?macd到底指的是啥?”,其实macd就是一个指标的名称,你也可以认为它是统称,这个指标中包含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都有各自的参考价值,它们汇聚在一个体系中,这个体系就叫做macd。另外、除了黄白两条线外,你还会看到红绿柱线,这些柱子的算法又是什么呢?关于这些咱们下期再聊。(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90.技术篇:MACD指标背后的算法(上)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2, 2025 4:24


    【文稿:】今天的内容有点复杂,理解起来也会有些难度,数学不好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听讲、反复思考。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我的表达方式可能不太严谨,但会有助于你的理解。先来思考一个问题:macd指标说白了只是一串数据,但这些数据是以谁为基准进行计算的呢?如果你连数据记录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学会指标又有什么意义呢?别看我的问题很简单,估计能问倒一批人。即便是了解macd的人估计也没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来揭晓答案:macd是以股票价格为对象,记录了不同周期价格的变化趋势,换句话讲;股价怎么走也就决定了macd如何表现。所谓的算法你得先了解算的是“谁”,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至少macd算的其实是股价,准确的说是均价。macd指标中有两条线,白线叫做DIFF线,黄线叫做DEA线,我们先来了解一下DIFF白线的算法。白线的算法简单概括就是用股价的12日均线-26日均线=DIFF白线,这是最简单的理解方式。其实这么说并不严谨,12日均线和26日均线实际上算的是加权后的平均数,但我不想过多解释这方面,因为我知道这会干扰很多人的理解。你们就简单理解为用股价的12日均线-26日均线=DIFF白线,从公式可以看出来,12日均线比26日均线的周期要短,所以当二者的差值为正数的时候,说明股价最近的涨幅比过去的涨幅要高,如何理解?12日均线-26日均线得出的如果是正数,说明最近12天股票的均价比较高,而最近26天股票的均价比较低,也变相说明了股价在最近26天的时间里、是从低往上涨的状态。如果12日均线-26日均线得出的为负数,说明最近12天股票的均价比较低,而最近26天股票的均价比较高,这说明最近26天内股价是从上往下跌的走势。别看我说的复杂、理解起来其实很简单:别忘了12日均线-26日均线就等于DIFF白线,按照刚才的结论反向推理:当DIFF为正数、就说明股价在过去26天内整体是上涨的状态。如果DIFF为负数,说明股价在过去26天内整体是下跌的状态。这是结论,理解起来很简单、但结论背后的原理却没几个人知道,理解能力差的同学希望能对着文稿反复理解。只有知道背后的原理,你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活学活用。有探索精神的人也可以拿着结论对比一下实际走势,随便打开一只股的走势图,将股价和DIFF线进行对比,看看上面的结论是对是错。最后大家可以看一下文稿中的图片,图片是macd数据图,图中左上角写着具体的数据,DIFF线是正数还是负数都一目了然。数据的最左边你能看到MACD(12,26,9)这一串数字,这些数字指的就是计算周期,前面的12和26刚好对应DIFF线的计算周期,也就是12日均线和26日均线,而后面的9则是跟DEA黄线的计算周期有关,关于这一点我们下期再去讲解,今天大家只需要理解DIFF白线就好。(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89.技术篇:什么是MACD指标?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0, 2025 4:20


    【文稿:】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很多人都感兴趣的一项技术指标,它叫做macd,中文名字叫做:异动移动平均线。几乎所有的新手都对它有所了解,macd也是很多新手最先认识的技术指标,有些媒体甚至还将macd称为指标之王...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文章我忍不住笑出了声~很多人热衷于macd指标是因为它很常见,几乎所有软件都把它放在了众多指标中的第一排,所以你不想了解也很难...那为什么macd指标就会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呢?其他指标难道都不好用吗?答案当然否定的...macd的知名度高只是因为它发明的比较早,在当时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所以知名度也就保留到了现在,就像很多流传至今的文学作品一样,不是现代人的才华赶不上先辈,而是前辈们先行一步、创造出了在当时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而当时的创作也成为了如今的标准。所以无论是任何一种指标,我希望大家能足够客观的去看待它,所有指标都是工具,工具不分好坏,能达到你想达到的目的就是好工具。废话说到这儿,今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macd的概念。macd是利用快速移动平均线、和慢速移动平均线之间的聚合与分离状况,对买进、卖出时机作出判断的技术指标。以上是官方解释,简单理解的话macd是一个中线指标,因为指标算法的缘故,macd对买卖的预判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用作短线并不适合。认识一个新鲜事物要从外表开始,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图片,正是macd指标图,为了展现指标最原始的状态,图片是从电脑版炒股软件截取的。手机版也是一样的表现形式,只是字体、线条的颜色可能会有差异,但数据的表现都是一致的,因为指标背后的算法都一样。无论是指数还是个股,它们都有macd指标。macd也叫做异动移动平均线,从名称也能看出来,它本质上也是以均线的形式在表达某些信息。我们先来看图片:图片有两部分构成,左上角的区域写着具体数据,而中间最大片区域则是macd的图形展示。我们先来看看图形部分,图形中也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黄白两条线和红绿柱线。两条线一白一黄,白色的叫DIFF线,黄色的叫DEA线。反观图片的左上角,你能看到两条线的具体数值,比如图片显示DIFF;24.62,说明DIFF线的对应的数值就是24.62,这串数字是用白色显示的,所以图中的白色线条就代表DIFF线。黄色DEA线也是同理、这里不再赘述。图中除了两条线外还有红绿柱线,也就是红柱线和绿柱线,统计方式同样是柱状图,只不过柱子很细、排列很密集,看起来就像一根根线条,所以我们就叫它柱状线。红柱线越长、说明买方力量越强,绿柱线越长、说明卖方力量越强。红柱线面积越大,说明买方力量持续的时间越长。绿柱线面积越大、说明卖方力量持续的时间越长。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不过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不会简单的把结论说给你听,还要将背后的原理剖析给你看,比如黄白两条线是怎么计算的?红绿柱线又是谁决定的?关于这些我们下期再聊。(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88.技术篇:什么是均量线?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8, 2025 4:30


    【文稿:】股票的k线图上布满了五颜六色的均线,当然、均线是个简称,全称叫做均价线。顾名思义,这些线条记录的是股票的均价。均线背后的算法我们也都做过详细的解释,不知道的同学快去恶补一下前面的教学内容。今天我要讲的也是关于均线的内容,只是这种均线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甚至会忽略它,它就是均量线。大家可以查看下方文稿中的图片,图片是某只股的k线图,图的上半部分是k线走势,下半部分是成交量走势。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成交量的区域,你会发现有两根彩色的线条,这两根线条就是今天要讲的均量线。怕某些人记性不好,我再强调一遍之前的内容:k线图中的线条是“均价线”,成交量图中的线条叫“均量线”,二者简称都叫“均线”。只不过均量线用到的情况比较少,所以多数情况下人们口中的均线多指均价线。不过知识不分贵贱,虽然均量线不常用,但你必须要知道它的原理。均价线求的是股价的平均值,均量线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股票的价格换成了股票的成交量。一般系统默认的均量线只有两条,分别是5日均量线和10日均量线,他们背后的算法也跟之前讲的均价线一模一样,如果你学会了之前的内容,均量线的算法你甚至可以自行解答。为了方便讲解我们以5日均量线为例:它算的是成交量最近5天的平均值,然后用线条连成线,这条线就是5日均量线。比如你想求出10号这一天的5日均量,你需要将10号、9号、8号、7号、6号的成交量相加然后再÷5=5日均量。如果你想求出9号这一天5日均量,就需要将9号、8号、7号、6号、5号的成交量相加然后再÷5=5日均量。以这种方式你可以得出很多天的5日均量,然后将这些数值用线条连成线、就是5日均量线。口说无凭,我们不妨实际计算一下。大家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2,看图中画箭头的日期,这一天是2021年12.10号,我们就来算一算这一天的5日均量线。老规矩、我们提前看一下系统算好的答案:左边箭头的位置写着MA5;33.4万,这说明当天5日均量线的数值为33.4万手,而这正是我们要求出的答案。根据刚才的公式,我们要求出12.10号的答案,所以我们需要以12.10号为准,将最近5天的成交量都相加在一起然后÷5。12.10号当天的成交量是40.5万手,这个从图中也能看出来,其他四天的成交量分别是46万,28.2万,25.8万、26.5万手,这些都是我提前总结好的,感兴趣的话你也可以自行验证,找到图中的这只股票,再找到对应的日期计算即可。将5天的成交量相加÷5 = (40.5+46+28.2+25.8+26.5)÷5=33.4。回过头来看图片,MA5;33.4万手,说明我们计算的没有错误,12.10号这一天的5日均量线就是33.4万手。涉及计算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勤快一点,多看看下方的文稿,也希望能跟着我的思路一起计算,这样可以加深你的印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它,不要为了学而学,学习有收获才是最好的投资回报。(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87.技术篇:K线图成交量讲解!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5, 2025 4:29


    【文稿:】每只股票都有两张图,也就是分时图和k线图,上期我们讲到了分时图中的成交量,今天就该轮到k线图成交量了。比起分时图中的成交量、k线图成交量使用频率更高,也是多数股民最常参考的成交量,因为分时图记录的是一天内的成交量变化,数据是实时进行的、变化比较敏感,而且只能反映当天的成交量变化。而k线图中的成交量可以看清过去不同日期成交量变化的表现,你能参考变化的整体趋势。以日k线图为例:一根k线就代表股价一天的走势,而每一根k线的下方都对应了一根成交量柱,每一根柱子也代表了这一天产生的成交量。K线图中你可以看到无数根k线组合在一起,同时你也能看到无数根成交量柱子排列在一起,而这些柱子都代表成交量。一根k线对应一根柱子,一根柱子对应一天的成交量。口说无凭,我在下方文稿中放了某只股的k线图,大家可以对照参考。K线图的最下方区域就是成交量,统计方式也是用柱状图来显示。每一根k线都对应着一根成交量柱子,柱子越长代表当天股票成交的数量越多,柱子越短代表成交的数量越少。跟分时图成交量一样、柱子也有红绿色之分,具体是红色还是绿色主要是由k线决定的。如果当天的k线是红色阳线,那么当天对应的成交量柱子就是红色。相反、如果当天收的k线是绿色阴线,对应的成交量柱子就是绿色。你们也可以对着图片验证一下,对比上方的k线和下方的成交量,k线是什么颜色下方对应的成交量柱子就会是什么颜色。跟分时图成交量一样,统计的数量单位也是“手”。成交量的本意是成交的数量,只要统计的是股票数量,单位都是“手”,1手=100股。有人好奇为什么不直接用“股”作为单位,非得换算成“手”呢?假如成交的数量是100股,为什么非得用1手来表示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假如你的身高是1.8m,但我却换了一种问法:“请问你的身高是多少毫米?”听到这你是不是要崩溃了?单位程度太小、数字就会越大,记录起来就不太方便,所以才会用手作为数量单位。学会了成交量再来了解一下成交额,大家可以看一下文稿中的图2,图下方显示的就是成交额。你会发现它跟成交量的表现形式一模一样...一样是因为二者都是用柱状图表示的,而且成交额本质上也等于成交量,只是后面的单位有所变化。成交量表达的是成交的数量,而成交额表达的是成交的金额。假如我决定买入某只股票,买入数量是1手,这1手就是成交量。我买入时是以每股5块钱成交的,那么成交额就是500元。因为1手=100股,每股5块钱成交,成交额就是100x5=500元。这笔交易成功后,我为这只股票当天的成交量贡献了1手,为该股票的成交额贡献了500元。不难发现、成交量和成交额想表达的内容都是一样的,都想记录股票成交的“多和少”。不同的是一个用数量记录,另一个则是换算成了具体的金额,参考哪一个其实都可以,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86.技术篇:分时图成交量讲解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3, 2025 4:50


    【文稿:】上期带大家了解了成交量的原理,别看成交量的定义很简单、也很好理解,但背后的细节值得反复思考,大白话讲:很多简单的东西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希望大家不要小看上期讲到的原理。今天我们来学一学成交量的具体表现方式。之前说过:任何一只股票都有两张走势图,一个是分时图、另一个是k线图,而我们要讲的成交量就在这两张图中。我在文稿中放了两张图片,图1是分时图、图的最下方就是成交量,图2则是k线图,成交量也在图的最下方区域。今天我们先来学学分时图中的成交量,具体图片参考图1即可。图下方密密麻麻的线条就是成交量,这些线条本质上是用柱状图的原理来统计成交量的变化,由于排列的比较密集,所以柱子看起来就像一根根线条。成交量的统计非常简单;只要有成交发生、成交的数量就会用柱状图表现出来,所以当成交的数量较多时柱子也会变得更长,相反、当某一刻成交的数量比较少,柱子也会比较短。所以图中的成交量才会表现出高低不一的现象。成交量是个数量名词,统计的是买卖双方成交的数量,而这个数量单位是“手”,不知道这个单位的人可以去复习一遍扫盲篇。你可以查看任何一个时段产生的成交量,比如你想查看上午9:56分的成交量,你可以把手指移到对应的时间、系统就会显示对应时间产生的成交量。假如系统显示为1500,这就说明9:56分该股成交的数量是1500手,换句说:在这一分钟里有1500手股票被卖出、也有1500手股票被买入。假如在这个时间段你也成功买入或卖出了该股票,那么这笔数量也会被电脑统计在内。我们在入门篇的时候也简单讲过关于分时图成交量的内容,当时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成交量柱子为红色、代表买入的数量,成交量柱子为绿色、代表卖出的数量。虽然这么理解并不严谨,但却是最简单的理解方式。如果你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以1分钟为单位,如果股票价格在1分钟内是上涨的状态,对应的成交量柱子就会是红色,如果一分钟内股票价格是下跌的状态,对应的柱子就是绿色,不信你可以打开一只股票的分时图验证一下,同时你可以想象一个极端场景:那就是全天的成交量柱子都是红色,那就说明股价每一分钟都在上涨、没有出现过下跌...所以才有了柱子为红色代表买入的数量,柱子为绿色代表卖出的数量,虽然结论并不严谨,但是理解起来很方便。有些人的软件除了红绿色之外,还能看到灰色的成交量柱,这代表股价没涨没跌时的成交量。比如股价某1分钟的价格并没有任何变化,那么这段时间产生的成交量就会用灰色表示,当然有些软件可能没有灰色,而是用绿色和红色表示,股价横盘的部分很可能也是用红色代替的,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小细节,大家没必要太在意。另外、在一天的交易中,成交最大最活跃的时间段往往在早盘和尾盘,早盘是指开盘后半小时内,尾盘是指收盘前半小时内。这两个时间段是全天交易最活跃的时间,尤其是早盘、几乎任何一只股票交易量最大的时间段都在早盘,所以早盘这段时间的成交量往往最大,股价的波动也最为剧烈。大家可以看一下文稿中的图1,图中的股票也是在早盘的时候成交量最多,过了早盘的阶段后成交量往往都比较稳定。这种现象并不是绝对的,只是大部分情况下会遵循这种规律,因为交易都是人们提供的,而人们的热情往往都会在开盘后得到充分释放。就像大妈们去超市抢年货,超市刚开门的那段时间人们的交易热情是最高涨的,这种生活中的常识拿到股市也是同样的道理。(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85.技术篇:什么是成交量?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1, 2025 4:55


    【文稿:】在任何一个市场,“价”和“量”永远是人们最关注的指标,这里的“价”就是指价格,而“量”指的是成交量。在股市中多数人关心的也都是这两个数字,不信你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每天都在盯着股票的价格呢?这种行为看似不太成熟,但也变相说明了一个问题:最简单直观的东西也正是人们最关心的东西。但你知道吗?价格的背后都是由交易决定的,也就是先产生交易才有了价格的变化,没有交易也就没有价格...交易是什么?交易就是买卖!换句话说:只有买卖才有价格。你可以思考一下所有的日常用品,很多东西的价格你总能猜到一二,因为它们总是经常被交易,举个例子:只要你经常做饭,你一定非常了解猪肉的价格是多少,甚至猪肉价格的变化趋势你都非常了解,这是因为猪肉是被频繁交易的商品,这就导致它的价格足够客观且透明。但同样是肉,如果我问你鳄鱼肉的价格是多少?你还能答上来吗?我相信多数人都不能,因为鳄鱼肉的交易量非常低,很多地方甚至禁止买卖鳄鱼肉,没有买卖也就是没有交易,没有交易也就没有价格的出现,这就是价格与交易的关系,当交易量越来越多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价格,而交易量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成交量”。交易量与成交量的含义是一样的,只不过股市中更习惯用成交量这个名词。问题来了:什么是成交量?买卖双方成交的数量就叫成交量。假如我是卖萝卜的商贩,小明从我这里买了3颗萝卜,此时我的店铺成交量就是3。股市中也是相同的道理,假设某只股票当天的成交量是100股,这就是说明当天有人卖出了100股,同时也有人买入了100股。这句话隐含着一个重点:那就是成交量等于卖出的数量、也等于买入的数量,这是很多小白们容易理解错误的地方。有人会觉得买入数量100股,卖出数量100股,成交量就应该是200股才对...但实际上这是非常错误的理解。因为成交本质上是互换的关系,有100股成功被卖出,就说明有人成功买入了这100股,100股从一部分人手里转到了另外一部分人手里,这其中100股的数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成交量等于买方数量也等于卖方数量。某只股的成交量是100股,此时有人问你该股买卖的数量分别是多少?你可千万别回答买卖各50股....成交量100股本身就是问题的答案,意思是有100股被卖出,而它能成功卖出就说明有人买走了这100股,所以正确答案是买卖数量各100股。有机灵的小朋友可能会这样问:“如果某只股卖出的数量是300股,但买入的数量是100股,那么成交量是多少呢?”答案是100股...所谓的成交是买方和卖方的匹配,但现在卖方数量300明显多于买方的100,这说明卖方多出的200股根本就没人买,没人买自然就不会成交,不会成交的数量当然不会计入成交量。所以当卖出数量300股,买入数量100股的时候,真正具备成交条件的只有100股,所以成交量最多也只能是100股。当买卖数量不匹配的时候,成交量只能按照最小的需求去满足。比如我是卖萝卜的商贩,我的店铺有100颗萝卜,理论上我今天可以卖出100颗萝卜,但很可惜、我只卖出了3颗萝卜,那么我的店铺成交量就是3、而不是100。相反、如果我的店铺只剩1颗萝卜,那么今天我的店铺能出现的最大成交量也只能是1...因为即便买萝卜的人再多,我能卖的数量也只有1个。所以成交量最多也只能是1。听懂了本期内容,你就会明白所有市场中成交量的概念,当然也包括股市。今天先带大家了解成交量背后的原理,下期我们学学股市中的成交量是如何具体表现的。(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84.技术篇:如何设置不同周期的均线?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8, 2025 5:38


    【文稿:】之前的教学讲过k线图、也讲过均线,但我发现很多人仍处在萌新的水平,对讲过的内容产生了不少疑惑,其中有一个问题被很多人提及过,那就是如何设置不同周期的均线?今天我们好好聊聊这个话题。作为新手,你们会翻阅各种关于技术分析的教学,这其中有不少教学会利用到k线和均线,而某些文章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运用到的指标可谓是“不走寻常路”,以均线为例:多数人习惯参考5日均线,而有些“大师”们非得用6日均线,多数人习惯参考20日均线,有些“大师”非得参考28日均线。这些看似非同寻常的做法,可把新手们耍的团团转~见到了不曾见过的均线,就认为对方有着多数人没有的能力,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也有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的软件上没有6日均线,28日均线呢?难道是人家的软件更高级吗?以上这些都是新手们会遇到的问题,如果你还没遇到,说明你可能太“新”了,还没来得及遇到。我们在软件上看见的均线有很多种周期,它们的周期总是围绕着这几个数字展开,也就是5、10、20、30等等。如果是日k线图,对应的均线就是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等等。如果是周k线图,后面的单位就变成了“周”,也就是5周均线、10周均线等等,月k线也是同理。你会发现这些周期的个位数总是“0”,除了最小周期的5之外,剩下的都是10、20、30等等,而这些均线也是所有软件默认的周期。换句话说、无论你用谁家的软件炒股,看到的均线都是以上文中的周期为主。这么做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为了统一标准,根据多数人的习惯将最常用的几个周期作为标准,所以你在软件上看到的均线都是以5、10、20、30为周期。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数字记忆起来更方便,也更利于标准的统一,除了5周期之外,其他周期的个位数都是“0”,而且均线彼此之间还是整数倍的关系,比如5x2=10,10x2=20等等,你不用纠结于这些数字之间的规律,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这些数字都非常容易记忆、也容易被人接受、也更容易标准的统一,所以你即便换了一个软件炒股,系统默认的均线一定还是以5、10、20、30为准,不信你们可以实践证明一下。系统默认的线周期都是为了统一标准、便于大家的参考,但这并不代表均线只能有这些周期,如果有些人就喜欢6这个数字,他也可以设置一条6日均线出来。如果有人喜欢18,也可以设置18日均线出来。记住!均线只是一种统计方法,目的是为了给人们的投资做参考,其背后的算法都是一样的,所以你想设置任何周期的均线都可以,你没看到以上周期的均线,是因为这些周期不是系统默认的均线,你自然也看不到...如果你有特殊的个人需求,你可以在软件中设置出你喜欢的均线,无论它是什么周期都可以被设置,比如7日均线,18日均线,21日均线等等...任何看似不可能的均线都可以被设置。以前这种功能只在电脑版的炒股软件上有,但近些年手机功能越发强大,很多手机软件也有设置均线的功能。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图片:你可以随便打开某只股的k线图,然后找到“设置”一栏,点开后再找到关于“均线”的设置。图片所展示的内容就是关于均线的设置,比如我喜欢8这个数字,我就可以设置一条8日均线,设置后k图中就会出现一条8日均线。图中用到的软件是同花顺,不过我相信多数软件都有这项功能,只是很多人没有认真的去探索。最后我们来思考一下开头的那个问题:炒股时到底应该参考哪些均线?有些人习惯参考的冷门均线真的会有更好的效果吗?比如开头举例中有人喜欢参考6日均线、28日均线,这些均线真的更好用吗?我的答案是你想多了.....很多文章只是为了搞噱头才故意写成这样,其实参考哪些均线主要还是看个人习惯,有些人习惯筷子拿的远一点,有些人习惯筷子拿的近一点,这些只是个人习惯....你的目的应该是学会筷子的工作原理,而不是学会别人的习惯。(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83.技术篇:均线的实际应用(下)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6, 2025 4:35


    【文稿:】接着上期内容讲解均线的应用,我们以日k线图为例,不同的均线代表着不同的周期,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对应的均线,比如做短线你可以参考5日、10日均线,中线可以参考20日、30日均线,长线就可以参考60日、90日均线。以上这些内容都很好理解,但是聪明的网友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观察的周k线图该怎么办?月k线图又该怎么办?其实不管你参考哪个k线图,他们的底层逻辑都一样,都是记录股价变化的过程。比如过去十年A股票从1块钱涨到了10块钱,这个过程无论你去看日k线还是周k线,结果都是一样的...股价都是从1块涨到了10块,当然、看月k线也是如此,不一样的只是统计周期罢了。不同的k线图只是在统计周期上有所不同,但它们背后却是紧密相连的关系,因为1个月有4周,1周有5个交易日,所以1根月k线等于=4根周k线,1根周k线=5根日k线。把这种关系套用到均线也是一样的道理,不信我举个例子给你看看。如果同为日k线图,不同均线的关系很容易搞清楚,比如5日均线和30日均线,你很清楚这两条均线只是统计的周期不同,一个以5天为一周期,一个以30天为一周期,但如果我问你30日均线和5周均线的关系,估计你一时半会也想不出答案。其实二者是近乎相同的关系....一周有5个交易日,30天就代表有6周时间,回到周k线图,有没有一条均线是以6周为计算周期的呢?有!答案是6周均线,不过6周均线不常用,一般软件不会显示这种周期的均线,但是你可以找到与它相近的周期、也就是5周均线,所以30日均线的走势会和5周均线高度相似,因为二者的计算周期也非常相近。如果你习惯参考30日均线,其实参考周k线图中的5周均线也同样可以,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二者的计算周期大致相同。继续按照刚才的思路看看其他均线,比如60日均线:一周5天,60天就=12个周,然后再回到周k线图,与其对应的就应该是12周均线,但这个周期的均线同样不常用,常用的均线中10周均线最为接近,所以60日均线的走势大概等于10周均线的走势,你参考任何一个都可以。你会发现日k线和周k线是5倍关系,也就是1周=5天,当你参考的是日均线时,只需要在日均线的基础上÷5就能找到对应的周均线。比如以30日均线为例:把30÷5=6,然后在周k线图找到与6最相近的均线,答案就是5周均线。同样的道理、周k线和月k线也有倍数关系,二者大概是4倍关系,即1个月=4个周,假如你参考的是20周均线,对应到月k线大概就是5月均线,因为20÷4=5。学会了这些你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不管你参考哪个k线图,也不管参考哪一条均线,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存在,因为它们统计的都是股价,既然追踪的目标是一样的,说明过程即便再复杂,结果的指向必然相同。如果你不习惯在k线图之间参考,那么你可以参考统一k线图中的不同均线。如果你不愿意参考乱七八糟的均线,你可以直接参考不同的k线图。根据多数人的习惯,日k线图适合参考短线走势,周k线图适合中线,月k线图自然就是长线,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周期来参考对应的k线图。(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82.技术篇:均线的实际应用(上)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4, 2025 5:32


    【文稿:】了解了均线的原理之后,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均线的实际用途,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如果前面的内容没有学明白,这堂课你也很难学透彻。均线有很多种周期,以日k线图为例:花花绿绿的均线有很多种,而你需要明白不同均线到底有哪些参考价值、比如5日均线和30日均线有何不同?我如何在实战中选择合适的均线做参考?刚才讲的还仅是日k线图,周k线、月k线图同样也有均线存在,如果是跨周期的均线又该如何参考?今天我们就来仔细探讨一下这些问题。为了方便讲解,我们先以日k线图为例:讲讲日k线图中的均线该如何应用于实战。首先,均线有着非常直观的表现形式,那就是线条。“炒股要看趋势”,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听过,但是我想问问新手:你们知道什么是趋势吗?生活中很容易理解的词汇,拿到股市中就容易迷茫。用我的话理解:“趋势就是一个方向的延续”。那么股市中有哪几个方向呢?答案是三个:要么向上,要么向下,要么横盘。这三个方向只要延续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你就可以看作是一种趋势,即上升趋势、下降趋势、以及横盘趋势。听着是不是很简单呢?但是在k线图上很多新手都表示看不懂...因为k线的表达过于量化,对趋势这种模糊的数据表达的不够直观,所以就有了均线的价值。均线不仅让你知道对应周期的均价是多少,还能让你看到对应周期的趋势变化。比如5日均线,它的计算周期很短,所以它必然代表了股价短期趋势的变化。30日均线的周期相对较长,可以理解为股价中期趋势。60日均线的周期更长,你可以将它理解为长期趋势。先说明确一个概念:所谓的短、中、长周期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以上划分标准只是根据多数人的参考习惯界定的。有了上面的结论后判断趋势就不再困难,以5日均线为例:如果你看到5日均线的方向是朝上的状态,说明股价短期处在上升趋势,意味着短期的上涨较为强势。相反,如果你看到5日均线朝下走,说明股价短期处在下降趋势,这意味着短期的下跌较为强势。光听我说可能不太好理解,大家可以查看下方的文稿。图1是某只股的k线图,图中只有一条均线、也就是5日均线。为了方便讲解我将其他均线进行了屏蔽,只留下了一条5日均线。图1的5日均线明显是向上倾斜的走势,说明股价短期趋势就是向上。再来看看图2:图2的5日均线明显在朝下延伸,说明股价短期趋势朝下。如果你的交易是以超短线为主,5日均线可以给你带来很好的参考。5日均线朝上、说明短期趋势向上,5日均线朝下、说明短期趋势向下。虽然我不建议大家做短线,但如果你一定要做的话,买上升趋势的股票胜算要更大一些,而这个上升趋势可以通过均线做出判断。以上是用5日均线举得例子,它代表了股价短期的趋势,接下来我们说说其他均线:比如30日均线。它代表了股价的中期趋势,你如果擅长做中线就可以参考30日均线的走势。30日均线朝上走、说明股价中期趋势为向上。如果30日均线朝下走、说明股价中期趋势为向下。大家可以看一下文稿中的图3,图中的灰色线条是5日均线,紫色线条为30日均线。同样为了方便讲解、我只设置了这两条均线做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来:5日均线是朝下的、而30日均线却是朝上的,这种现象又该如何理解呢?很简单,这说明股价短期走势较弱、趋势向下,但中期走势向好、趋势向上。如果你是做中线,你可以忽略股价短期的弱势,因为股价中期趋势仍保持着上涨的状态。但如果是做短线,你需要谨慎考虑买入的问题,因为股价短期处在下降趋势,现在买进去可能会吃亏。代表长期趋势的60日均线还没有讲,其背后的道理都是一样的,这个均线就留给你们自己总结吧。(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81.技术篇:股票日均线、周均线、月均线的关系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 2025 3:43


    【文稿:】本来这期内容是不想讲的,因为大家完全可以从上期的教学中举一反三的去理解,但是我在后台收到了几个人的私信、看到了他们的请求,也只好再做一篇教学出来,单独讲讲相关内容。上期讲道了均线的算法,而算法也是均线背后的形成原理,但我们举得例子都是以日k线图为准,讲解了日k线图中的各种均线,如果我们需要参考周k线或者月k线的时候,均线又该如何理解呢?当初讲k线图的时候我就说过一个重点:不同周期的k线图都是一样的底层逻辑,其背后的算法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统计的周期不一样罢了。之前我们是以日k线为准、计算的也是日均线,如果我们观察的是周k线,那么图中的所有均线都会以“周”为单位。日k线图有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等等,而来到周k线图、均线的计算周期发生了变化、叫法也发生了一点改变,应该叫5周均线,10周均线,20周均线等等。相同的、如果对应到月k线就应该叫5月均线,10月均线,20月均线等等。我们先用周k线图举例说明:一根周k线包含了股价一周的走势,然后再来看看5周均线是如何计算的:5周均线就是将最近5个周的收盘价相加÷5,得出的数字就是最近5周的均价,以这种方式求出多个5周均价,然后用线条将其连成线,就成了5周均线。你会发现算法跟5日均线是一样的,只不过周期变了而已。如果你很难理解,那我换一种说法:当你看的是日k线图时,一根k线就代表股价一天的走势,5根k线就代表股价最近5天的走势,你把这5根k线的收盘价相加÷5,得出的答案就是5日均线的价格。如果你看的是周k线图,此时一根k线就代表股价一周的走势,5根k线就代表最近5个周的走势,你把这5根k线的收盘价相加÷5,得出的答案就是5周均线的价格。最后再说一下月k线,如果你看的是月k线图,一根k线就包含了股价一个月的走势,也就是一根k线代表了股价1个月的走势,5根k线就代表了最近5个月的走势,你把这5根k线的收盘价相加÷5,得出的答案就是5月均线的价格。虽然我说的比较繁琐,但背后的道理都很简单,希望大家多多思考、一定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否则你无法听懂接下来的教学,更无法将其运用到实战当中。所有的指标都是工具,你不懂工具背后的原理又怎么能使用明白呢?比如5日均线和30日均线有什么关系呢?30日均线和5周均线又会是什么关系呢?再比如20周均线和5月均线又是什么关系呢?类似的问题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呢?如果没有,不妨现在就认真思考一下,下期内容我会揭晓答案。(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80.技术篇:股票均线的计算方法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30, 2025 5:18


    【文稿:】K线图中的均线五花八门,它们代表着不同周期的均价,但是别看均线数量很多,其背后的形成原理都是一样的,只要你了解了其中一条均线的算法,剩下的自然可以举一反三。上期内容我简单提到过均线的原理,以5日均线为例:它是以最近5天为统计单位,计算了股价在最近5天的平均价,然后将计算后的平均价用线条连接起来,就成了所谓的5日均线。这种解释比较笼统,为了让大家彻底明白其算法,我决定带大家实际演算一遍,咱们就以5日均线为例,看看5日均线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大家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片,图片为江苏银行的k线图,图中最右边的k线是最新的走势,当天的日期为2021年11月22号,我们就来算算这一天的5日均线对应的价格多少?其实5日均线的答案已经被系统显示了出来,大家可以看一下图片左上角箭头部分,系统显示MA5:6.16,说明当天的5日均线对应的股价就是6.16元,这是我们要求出的答案。答案虽然已经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具体由来,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亲自计算一下。按照定义:5日均线其实就是指5日的均价,所以我们只需要求出最近5天的均价就可以,我们要算的是11.22号的5日均价,所以我们需要以11.22号为准,找出最近5天每天的收盘价格。接下来我用大白话解释一遍:你要想算出今天的5日均价,就需要知道今天的收盘价,以及昨天、前天、大前天、大大前天的收盘价。知道了这5天的收盘价后、将它们的收盘价全部相加然后÷5,最终得到的数字就是今天的5日均价。我们要算的日期是11.22号,当天的股价、也就是收盘价为6.07元,前一天的收盘价为6.18元,再前一天为6.12元,然后是6.15元,6.29元,这五个价格刚好是最近五天该股的收盘价,然后将这5个价格相加再÷5,也就是用(6.07+6.18+6.12+6.15+6.29)÷5=6.16元,6.16元就是该股11.22号这一天的5日均价,然后对比一下图片左上角系统显示的数字MA5:6.16,说明我们计算的没有错误。因为图片是静态的,所以图中无法同时显示过去每天的收盘价,刚才的价格都是我提前统计好的,严谨的人可以自行查看江苏银行的k线图,然后找到对应的日期自行验证即可。你只需要将手指放到对应的日期就能看到当天的收盘价。你可以用这种方式计算任何一天的5日均价,当算出很多天的5日均价后、将这些价格用线条连接起来就是5日均线。最后我们再做个总结:假如你想算1.10号的5日均价,你需要将1.10号,1.9号、1.8号、1.7号、1.6号的收盘价相加然后÷5,得出的答案就是1.10号的5日均价。如果你想算出1.9号的5日均价又该怎么办呢?答案是将1.9号、1.8号、1.7号、1.6号、1.5号的收盘价相加然后÷5,得出的答案就是1.9号的5日均价。此时你知道了1.9号和1.10号的5日均价,然后将这两个价格连成线,这条线就成了是5日均线。总之,你想求出某一天的5日均价就需要知道最近五天每天的收盘价才行,然后以刚才的方式求出当天的5日均价。假如某只股票刚刚上市还不足5天,请问如何求出该股的5日均线呢?答案是求不出来,上市不足5天的股票求不出5日均价、自然也不会有5日均线。如果某只股上市只有9天,那么该股没有10日均线但会有5日均线出现。上文的例子都是以5日均线举例计算的,其他周期的均线都是同样的算法,比如10日均线,它是将最近10天的收盘价相加÷10,得出的答案是就是当天的10日均价,用这种方式可以算出若干天的10日均价,然后用线条将这些价格连成线,这条线就是10日均线。如果学会了,别忘了在评论区回复666(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79.技术篇:了解K线图均价线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28, 2025 4:06


    【文稿:】无论是个股还是大盘,它们的k线图都是一样的形成原理,为了方便讲解,我们就以个股的日k线图为例:当你打开某只股的k线图时,映入眼帘的不仅有k线本身,还有五颜六色的线条围绕在k线周围,也正是因为这些线条的存在,增加了新手理解k线图的难度、但是请相信我,别看画面很复杂,背后的原理真的很简单...K线周围花花绿绿的线条叫做“均价线”,正如名字所表达的那样,线条代表的正是价格的平均数,也就是求出平均股价然后将其连成一条线,这根线条就叫均价线,简称“均线”。有人一定会好奇,既然是均价线为啥会有这么多的线条呢?一条线不够用吗?其实k线图中的均价线跟分时图均价线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计算周期。分时图记录的是股价当天的变化,所以均价线统计的也只是当天的均价变化,而k线图是以天作为单位,均价线记录了以不同天数作为周期的均价。比如有的是以5天作为单位、统计最近五天的均价,而有的是以10天作为单位、统计最近十天的均价,以此类推就有了N多种线条的存在。为了区分不同周期的均线,电脑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所以就有了五颜六色的线条。这里我需要再强调一遍均线的颜色问题:不同的软件均线的颜色可能也不一样,这种东西并非标准化的去呈现,切记不要一概而论。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k线图,图中共有4条均线,颜色分别为灰色、紫色、黄色和蓝色,这些线条都是均线。灰色的是5日均线,紫色为10日均线,黄色为20日均线,蓝色为30日均线。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周期,我们以5日线均线为例:它是以5天为统计周期,计算出了最近5天的平均股价,然后将其连接成线就成了所谓的5日均价线。其他的均线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这里不再赘述。刚才说过,不同的软件均线的颜色可能不太一样,那我们要如何准确的分辨它们的呢?答案很简单,大家仔细看文稿中的图片,图中左上角有一排数字,这一排数字明确记录了不同周期的均线代表什么颜色,以及这些均线所对应的股价是多少。比如第一段字写的是“日线”,说明你看的这张k线图是日k线图,后面的英文字母写着MA5:6.16。MA5表示的是5日均线,后面的6.16代表5日均线对应的股价是6.16元。你会发现上述的内容是用灰色表示的,说明k线图中的灰色线条就代表5日均线的走势。相同的方法你可以试着理解其他周期的均线。由于手机屏幕较小,其他周期的均线前面省去了MA的字母,但背后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比如MA5后面的是MA10,也就是10日均线的数据,对应的价格是6.22,说明10日均线对应的股价是6.22元。这段数字是用紫色来显示的,说明k线图中的紫色线条就代表10日均线。今天先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均线的概念,下期开始我们再深入了解一下背后的算法、以及均线的实际用途。(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78.技术篇:大盘分时图与K线图讲解(下)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25, 2025 4:57


    【文稿:】继续讲解大盘分时图与k线图,其实我主要想讲的都是大盘的分时图部分,因为k线图部分与个股没有什么区别,你弄明白了个股k线图的话,大盘的k线图自然也能搞明白。我希望大家能记住我说过的每个细节,之前我就说过:k线图和分时图都是一种统计方式,其中k线的形状取决于分时图怎么走,这一点大盘和个股都是一样的。大盘的k线也取决于分时图走势,所以搞明白了大盘分时图的原理才是关键。大盘分时图中有两条线,一条黑线、一条黄线,这里强调一下两条线的颜色问题,由于每个人使用的看盘软件不太一样,线条的颜色可能会有些出入。一般黄线是比较统一的颜色,而黑线的颜色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人的手机背景可能是深色,那么对应的黑线就会以白线或蓝线表示。不过你不用担心线的颜色问题,两条线背后的原理并不会因为颜色而发生变化,你也不用因为颜色不同认为自己下载了盗版软件...上期讲到了两条线的形成原理,于是有些人便好奇:知道这些原理有什么用?今天我就来告诉你答案。大盘分时图中的黑线代表权重股的走势,而黄线代表中小盘股的走势。所谓的权重股就是市值较大的股票,中小盘股就是市值较小的股票。黑线涨在黄线上方,说明市场中的权重股涨的比较好。如果黄线在黑线上方,说明市场中的小盘股涨的比较好。怎么样,这个结论是不是很简单呢?我相信很多人也这么教过你们,但有几个人教过背后的原理呢?也就是为什么黑线代表权重股、黄线代表中小盘股呢?如果你听懂了我上期讲的内容,这个答案你们自己就能分析出来。黑线、黄线背后算的都是平均数,不一样的是黑线用的是加权平均算法,它把每家公司发行的股本数量也计入在内,而股本多的公司市值往往更大,它们的权重也就更高,它们的涨跌对大盘的影响力也会更大!举个极端的例子:假如市场只有两只股票,A股票的股本是1000亿只股,B股票的股本100亿只股。A股票今天上涨了10%,B股票则下跌了-10%,请问对应的大盘今天是涨是跌呢?大盘中的黑线和黄线又会如何表现呢?我来告诉你答案:大盘今天一定是上涨的状态,且黑线走在黄线上方。将AB股票的涨幅求平均数,如果是用简单的算术平均计算,你会发现大盘最终的涨幅应该是0%,所以大盘的黄线应该在0%的位置,而大盘黑线用的是加权平均算法,你需要把每只股票的权重考虑在内。A股票总股本是1000亿,它的权重明显大于100亿的B股票。所以A股票的上涨会对大盘的影响更大,大盘最终的结果也一定会朝着A股票涨跌的方向倾斜,所以别看两只股的涨跌是相互抵消的状态,但大盘最终会向A股票的涨幅倾斜,最终会呈现上涨的状态。大盘的黑线就是用这种方式计算的,而大盘的涨跌也是以黑线为准,所以当天的大盘一定是上涨的状态,且黑线走在黄线上方。做个总结:当你看到黑线在上的时候,说明市场中的权重股涨的更好,相反、黄线在黑线上方,说明中小盘涨的更好。大家可以看一下文稿中的图1,走势的中间部分黄线明显高于黑线,说明这一期间市场中的中小盘股涨势更好,而到了后期黑线开始拉升,涨到了与黄线相同的高度,说明此刻的权重股正在发力上涨!大家可以对比自己手中的股票,看看自己股票的市值和股本有多大、进而判断一下是权重股还是小盘股?如果是权重股可以多留意大盘黑线的走势,如果是小盘股可以多留意黄线的走势。一般几十亿市值的股票一定是小盘股,而500亿市值以上的可以定义为权重股。当然了、这只是用经验做出的总结,实际上对权重和小盘股的界定没有明确的标准。(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77.技术篇:大盘分时图与K线图讲解(上)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23, 2025 5:19


    【文稿:】当你随便点开一只股票时都能看到分时图和k线图,而大盘也是同样的情况,大盘同样有两张走势图,也就是分时走势图和k线走势图。两张图背后的原理跟个股是一样的,如果硬要说哪里不同的话,分时图会有一些细微的差距。为了方便讲解,接下来我就用上证指数作为大盘来举例说明:大盘的分时图与个股分时图没有太大区别,同样由两条线组成。如文稿中的图1所示:图中的黑线代表大盘的走势变化,这种走势是实时记录的,这一点跟个股分时图的股价线是一个道理。不一样的是大盘它没有价格,大盘的走势会涨跌是因为内部的成分股在涨跌。大盘其实就是指数,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关于指数方面的教学...如果你忘了这里我再重复一遍:所有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都会被纳入到上证指数当中,假如有100个企业选择在上海交易所上市,那么这100家企业的股票就会纳入到上证指数当中,今后这100只股票如何涨跌就会直接影响上证指数的涨跌、也就是大盘的涨跌。如文稿中的图1所示;大盘分时图中有黑、黄两条线,这两条线都代表大盘的走势,但它俩的算法不太一样。黄线是用算数平均计算出来的走势,而黑线是用加权平均算出来的走势。先用黄线举个例子:假如上证指数中包含了100只股票,这些股票的涨幅都不太一样,有的价格在上涨、有的价格在下跌,这个时候求出所有价格涨幅的平均数,最终的结果就是大盘的涨幅,这种算法就叫算术平均。所谓的算数平均就是最简单的求平均数,比如10个人吃了10个馒头,求平均每人吃了多少个馒头?答案是就是10/10=1,平均每人吃了1个馒头,这就是简单的算数平均,大盘黄线的走势就是这么计算出来的。大盘本身没有价格,它的走势取决于内部的成分股如何涨跌,大盘就像一个班级的平均分,班级里学生们的成绩决定平均分的高低。大盘分时图除了黄线之外还有一根黑线,其实黑线的走势才是真正的重点,因为黑线才是我们平时说的大盘走势,大盘是涨是跌也是以黑线为准。跟黄线一样、大盘黑线也是用平均算法得来的,但这种算法比刚才的算法更加科学也更加复杂,叫做加权平均算法。记不住名称也没关系,我们举个例子解释一下:还是10个人吃了10个馒头,求平均每人吃了多少个馒头?简单的算数平均得出的结果是1,也就是平均每人吃了1个馒头,但这种算法并不科学,因为每个人的食量是不一样的,假如10个人中1个是成年人,剩余9个是幼儿园小朋友。成年人自己就吃了5个馒头,而剩下的5个馒头由9个小朋友吃掉。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简单的算数平均得出的结果无法正确反应真实情况,因为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成年人和小朋友的食量问题,或者说是体量问题也可以,如果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的话,就叫做加权平均算法。成年人的食量大、占的权重就高,小朋友食量小、占的权重少。把每个单位的权重考虑在内得出的平均数,就叫加权平均数。回到大盘分时图:分时图中的黑线就是用这种算法得来的。每只股票的涨跌都会影响大盘的走势,如果用简单的平均算法计算有失公平,因为每个企业发行的股票数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股本不一样。有的发行数量很多,有的发行数量很少,如果只把每只股票的涨幅进行平均,就等同于忽略了哪些是“成年人”、哪些是“小朋友”,得出的结果无法真实反应每只股真正的影响力。所以计算股票的涨幅时,把每家公司发行的股本考虑在内并进行计算,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平均数才足够科学,大盘分时图的黑线就是这么计算的,由于这种算法更加科学,所以大盘的涨跌也都是以黑线为准,而黄线只是辅助参考。(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76.技术篇:日K线、周K线、月K线的关系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21, 2025 4:30


    【文稿:】之前我们讲的都是单根k线的形态,我们默认为单根k线就代表股价一天的走势,由无数根k线组成的图形就叫做k线图。如文稿中的图1所示,这是某只股的k线图,准确的说是日k线图,因为图中的每一根k线代表股价一天的走势,所以叫做日k线图。但很多人也发现了一个问题,k线不仅有日k线图、还有周k线图和月k线图,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这些不同会不会影响我们对走势的判断呢?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仔细聊聊三种k线图的区别。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1个月有多长时间?我猜有人会说1个月有4周时间。那如果我问1周有多长时间呢?我猜有人会说1周有7天时间。我的问题问完了,你有没有从中窥探到今天的正确答案呢?每日、每周、每月都只不过是时间单位,不一样的是记录的时间周期不同,这个道理放在k线图也是一样的...日k线图中的每一根k线代表股价一天的走势,周k线图中的每一根k线代表股价一周的走势,而月k线图的每一根k线代表股价一个月的走势。三者记录的都是股价的变化,记录的方式也都是用k线去记录,唯一不同的只是记录的周期不太一样。如果你打开的是月k线图,说明图中的一根k线代表了股价近30天的走势变化,而一个月又等于四周,所以你也可以认为一根月k线代表了股价4周的走势。实际上三者就是相互包含的关系,即日k线包含于周k线,周k线包含于月k线。假如某只新股刚刚上市一个月,如果你看的是日k线图、那么你只会看到22根k线,因为一个月中有22个交易日。如果你把走势调到周k线图,那么你只能看到4根k线,因为一个月只有4周时间。如果你把走势调到月k线图,猜猜你会看到几根k线?没错,答案是只有1根k线,因为一根月k线就代表了股价一个月的走势,而该新股上市仅一个月时间...如果上述的例子你还是听不懂,我可以教大家一种方法快速理解。你可以打开任意一只股票的k线图,观察一下该股过去一年的走势。为了控制变量,你可以把时间确定为某一年的1月1号到次年的1月1号。你会发现无论看的是日k线、周k线还是月k线,股价的涨幅都是一样的。假如这一年股价从10元涨到了15元,那么无论你看的到哪一种周期的k线图,股价的结果都是从10元涨到15元。唯一不同的是k线的数量,你如果看的是月k线图,这一年的走势只有12根k线呈现在你面前,这12根k线记录了股价从10元涨到15元的过程。如果你看的是周k线图,那么会有约50根k线呈现在你面前,这50根k线记录了股价从10元涨到15元的过程,如果你看的是日k线图又会是什么结果呢?答案留给你们抢答~其实k线只是一种统计方法,统计的周期是灵活多变的,不要把它想的太过复杂。除了上述几种k线图,你还会看到5分钟,30分钟,60分钟等k线图、如文稿中的图2所示。而这些k线图背后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统计的周期不一样,我们以30分钟k线图为例:以30分钟为单位,将股价每30分钟的走势绘制成一根k线,换言之、一根k线就代表股价30分钟的走势,无数根这样的k线组成在一起,就成了30分钟k线图。你学会了吗?(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75.技术篇:“一字板”K线的形成原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18, 2025 4:43


    【文稿:】我们最常见的k线是既有实体也有上下影线,但有一种k线它的外表非常简陋,它既没有实体的部分也没有上下影线,你猜它会是什么形状呢?对!答案是一根横线...汉字中数字“一”的写法就如同一根横线,所以这种k线也叫做一字板k线。它的形成原理非常简单:股票的开盘价和收盘价在同一位置、且股价在盘中没有任何波动的情况下、对应的k线就会是一字板k线。举个例子:假设某只股开盘价为10元,随后股价没有任何波动,一直保持在10元的位置直到收盘结束,此时当天的k线就会是一根横线、也就是一字板k线。根据之前我们讲过的k线形成原理;股票刚开盘的那一刻k线都是一根横线,不过因为股价会出现波动,所以才有了不同大小的k线实体、以及不同长短的上下影线出现。如果股价开盘后一点波动都没有、持续保持相同的价格,那么收盘后的k线就会是一根横线。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现象真的存在吗?或者说这种现象很常见吗?股价会波动都是因为有买卖发生,只要有买卖价格就会出现波动,怎么可能全天都保持一个价格不动呢?这里就要提到一种特殊情况:有一种情况下k线就会表现出一字板,而这种情况并不少见、那就是股价涨停或跌停。涨停跌停的内容早期都有过讲解,我就不再赘述了。我们就以涨停为例:如果某只股票全天都是涨停的状态,那么当天的k线就会形成一字板。上证指数的涨跌停限制为10%,也就说当天股价允许出现的最高涨幅就是10%。假如某只股票昨日的收盘价是10元,那么当天股价最高只允许涨到11元。但是该股当天开盘的时候就是11元,也就是开盘便是涨停,随后股价在涨停的位置一直持续到收盘,盘中没有出现过下跌,这个时候k线就会是一字板的形态。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图片,大家可以看一下实际中的一字板k线。图1是涨停一字板,图2是跌停一字板。说到这有些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不是说有买卖股价就会有波动吗?那为什么涨跌停的股票会一直保持在同一价位没有任何波动呢?难道股票涨停后就不允许人们买卖了吗?”当然不是!正常来说只要有买卖价格就会有波动,波动的方向可上可下,但这里我们需要理解一个概念:叫做振幅,也就是上下波动的距离差。我国股市为股票的振幅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比如上证指数的股票当天允许出现的最大振幅是上下10%。人们的自然交易会使股价出现上下波动,如果这种波动幅度并不大,股价就会无序的上下反复,但如果某些股票振幅非常大,超出了规则允许的10%时,此时会发生什么情况?答案是会涨停或跌停。我们以上涨为例:假如某只票非常抢手,很多人都想买它,如果让人们自然的去买卖,该股今天能涨到50%,但规则只允许当天涨到10%,不要问为什么,这是A股的规则,不了解的人可以回看早期的教学。此时该股开盘的时候就会以10%的涨停价开盘,盘中无法继续上涨,因为规则限制住了它继续上涨的可能,同时股价也没有出现下跌,因为想买它的人太多了,大量的买盘都在等着买入,所以股价被死死顶在10%的位置上,根本跌不下来。股价既跌不下来也无法再涨上去,那么当天的股价便不会有任何波动,会一直在同一个位置上移动直到收盘,而对应的k线就会是一字板k线。你学会了吗?(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74.技术篇:什么是“假阳线”和“假阴线”?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16, 2025 4:39


    【文稿:】之前讲了很多关于k线的内容,从形状划分k线有很多种形态,但从性质划分k线只分两种:阳线和阴线。阳线为红色、阴线为绿色。各自的形成原理我们都做过完整的解析,不过我相信有很多人对此还存在一些误区,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很多新手会认为阳线就代表上涨、阴线就代表下跌,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否也有同样的想法?在这里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这种结论是错误的。多数情况下的确是“红涨绿跌”的原理,也就是股价上涨k线多数情况下是阳线,股价下跌K线多数情况下就是阴线。但这里我指的是“多数情况下”,事实上、有些时候股价下跌k线也可能是阳线,股价上涨k线也可能是阴线。虽然这种现象不常发生,但只要它存在就足以推翻“红涨绿跌”的结论。我们以红色阳线为例:k线为红色,说明当天股票的收盘价比开盘价要高,比如开盘价是10元,收盘价是11元,11元明显高于10元,所以当天的k线必然是红色阳线。也就是说阳线的形成条件一定是收盘价比开盘价高,但我可从来没说阳线就一定代表上涨....有人可能会问:“股价从10元变成11元,这难道不是上涨吗?”答案还真不是!这种上涨只是以开盘价10元做了参考,因为11元比10元要高,所以很多人觉得股价出现了上涨,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典型的误区!我在技术篇的第一期就讲过一个重点:股价当天的涨跌是根据昨日的收盘价而定的,也就是说今天的收盘价高于昨天的收盘价才能叫上涨,上文中我只说明了当天收盘价比当天开盘价要高,但我可没说昨天的收盘价是多少...假如昨天的收盘价是12元,那么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今天的k线会是一根阳线,而股价实际上是下跌的状态,因为我们常说的涨跌指的是今天对比前一天的表现。接下来我们推演一遍具体过程。某只股票昨天的收盘价是12元,而今天的开盘价是10元,这说明该股在开盘的时候就已经是下跌的状态。在10元开盘后价格开始拉升,一直到11元才收盘结束,这时候当天的k线是红色阳线,为什么?因为今天的收盘价比开盘价要高,根据之前所讲的k线形成原理,当天的k线一定是红色阳线。虽然当天的k线是阳线,但这根阳线并不能说明当天的股价是上涨的,相反、当天还是下跌的状态,为什么?因为当天的收盘价低于昨天的收盘价,今天的收盘价是11元,而昨天的收盘价是12元,价格比昨天跌了1块钱。所以今天的k线虽然是阳线,但价格实际上是下跌的状态。以上是用阳线举的例子,而阴线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昨天的收盘价还是12元,而今天的开盘价是14元,随后股价出现回落、最后在13元的价格收盘。13元低于开盘价14元,所以当天的k线是绿色阴线,但13元的价格却仍旧高于昨天的收盘价12元,因此当天虽然收了个阴线,但股价却是上涨的状态。未来你们一定会听到“假阳线”和“假阴线”这两个名词,这两个名词分别对应我刚才举得例子。当k线为阳线而股价却是下跌时,这种阳线就叫“假阳线”。当k线为阴线而股价却是上涨的时候,这种k线就叫做“假阴线”。(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73.技术篇:“十字星K线”的形成原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14, 2025 3:47


    【文稿:】K线的组成部分只有两个,即k线实体和上下影线。k线的形状看似有很多,实际上都是通过以上两点在变换形状,只要你明白了k线本身的形成原理,对于任何k线形状你都不再陌生,因为它们变化的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今天我们要学的k线形态叫做“十字星”,名字是根据k线形状而来的,该k线的长相如同汉字“十”的形状,而“十”字远看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所以叫做十字星k线。文稿中的图1就是十字星的形成原理,图中左上角是十字星k线的长相,大家可以自行查看。十字星的形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k线要同时带有上影线和下影线,2:k线实体部分要足够扁平、接近于一根横线。不难发现十字星其实就是锤子线的变种,就像锤子线是下影线的变种一样。如果把十字星k线的上影线去掉,你会发现它就变成了锤子线。如果把下影线去掉,它就变成了倒锤子线。所以说知识都是相通的,“一通百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十字星的实体部分很扁,这意味着股票的开盘价和收盘价非常接近,如果开盘价和收盘价完全一样,那么实体部分将会是标准的横线,比如某股票开盘价是10元,收盘价也是10元,那么该k线的实体部分就是一根横线。我们举个例子简单推演一下十字星的形成过程,因为十字星既有上影线也有下影线,说明股票当天即出现过冲高回落、也出现过探底回升。比如股价从10元开盘、最高涨到了11元,随后又从11元跌到了10元,这个时候k线会留下一根上影线,k线的形状暂且为倒锤子线。股价跌到10元还不算完,价格持续下跌、最低跌到了9元,然后从9元开始反弹,又回到到了10元并且收盘。这时候k线又会形成一根下影线出来,于是这根k线既有了上影线也有下影线,同时因为开盘价和收盘价相差无几,所以实体部分呈现一根横线,最终k线表现出的形状就如同一个十字形状,所以得名“十字星k线”跟锤子线一样,你不用把十字星的形状过于具体化,只要符合我上文说的那两个条件你就可以认定为是十字星、也就是同时具有上下影线并且实体部分接近于一根横线,这样的k线就可以定义为十字星k线。为了让大家更充分的理解,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案例图,该图片都是实际走势中出现过的十字星,大家可以自行查看。图中的这些k线都叫十字星k线。十字星如果是阳线、那就叫“阳十字星”,如果是阴线、那就叫“阴十字星”。十字星k线也有着独特的实战意义,也是今后技术分析常用到的k线形态,今天先记住它的长相和形成原理,日后讲技术分析篇的时候会用到它。(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72.技术篇:“锤子线”和“倒锤子线”的形成原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11, 2025 4:49


    【文稿:】今天要学的k线形态非常有意思,一个叫“锤子线”,另一个“倒锤子线”。看名字也能知道这两种k线是对立的关系,也就是把锤子线倒过来就是另外一种k线。为了方便讲解我们先来讲讲锤子线,锤子线是一种k线形态,这种k线长的像一个锤子,所以才叫“锤子线”。具体形状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片,图1左上角就是锤子线k线。锤子线有着长长的下影线,而k线实体部分非常短、非常扁,接近与一根横线,而这种形态就像一个锤子、也像英文字母“T”,所以锤子线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T字线”不过名称这个东西只是个代名词,大家了解一下就好,记住形态本身比记住名称更重要。咱们是中国人,那就暂且用中文名来称呼它,也就是“锤子线”。锤子线有一根长长的下影线,而上一期我们刚好讲解过下影线的形成原理。股价在盘中出现探底回升时,对应的k线就会形成一根下影线,因此所谓的“锤子线”就是下影线k线的变种。因为无论k线是什么形状,也不论它叫什么名字,只要出现了下影线,背后的运行原理都是一样的。而今天要讲的k线之所以叫做“锤子线”、是因为k线的实体部分非常扁平、接近一根横线,由于这种形状非常像锤子、所以才叫锤子线。如果k线的实体比较大、不够扁的话,即便下影线再长也不能叫锤子线。每当我讲具体形态的时候总会有人来问以下几个问题:“k线实体多扁才是锤子线?下影线多长才是锤子线?阳线阴线哪一个才能叫锤子线?”怎么样?这些疑问是否也在你脑海中出现过呢?我的答案是没有明确的标准,只要下影线较长、k线实体很扁且没有上影线的话、该k线就叫锤子线。很多人为了卖弄技巧并吸引眼球、会很明确的告诉你下影线和实体必须要有多长...但我也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些东西只是故弄玄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你只需要记住k线的形成原理即可,股市中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那些带着标准答案来教你的人是在侮辱你的智商、博取你的眼球。如果锤子线的下影线很长,你可以叫它大锤子线。如果下影线比较短、你可以叫它小锤子线。讲完锤子线再来说说倒锤子线,图2左上角的k线就是“倒锤子线”,它的形状就是把锤子线倒过来。k线带有一根较长的上影线,同时k线实体部分也非常扁平,形状酷似一个倒过来的锤子,所以叫做“倒锤子线”。它的形成跟上影线的形成原理一模一样,股价在盘中出现冲高回落的时候,k线就会形成一根上影线,不一样的是k线实体非常扁平、接近一根横线,这让整个k线看起来像一个倒过来锤子,它同样也有一个洋气的名字、叫做“倒T字线”。无论是锤子线还是倒锤子线,k线实体部分都非常扁平,那是因为股票的开盘价和收盘价非常接近的缘故。以锤子线为例:股价开盘后出现下跌,跌到深处后又开始反弹,这时候k线就会留下一根长长的下影线,而股价最终收盘的价格跟开盘价非常接近,所以k线实体才会扁平,而整个k线看着就像一个锤子,至于这个锤子是阴线还是阳线都无所谓,只要形态上符合锤子线的长相,你就可以叫它锤子线。今天讲这些是为了以后的技术分析篇做铺垫,因为两种k线代表着两种走势信号,它将有助于你理解市场的多空行为,所以今天必须要让大家先认识以下这两种k线,为今后的技术分析打好基础。(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71.技术篇:K线上下影线是如何形成的?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9, 2025 4:51


    【文稿:】自从进入到技术篇的教学就需要大量的图片做辅助,很多图片也是我亲自绘制,希望大家不要辜负我的努力,认真学好每一个知识点、即便它再基础、再简单...上期说过,光头光脚k线是最简单的k线形态,它的长相就如同一个长方形,但现实中出现光头光脚的情况比较少,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带有上下影线的k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上下影线是如何形成的?为了方便讲解我们先用上影线举个例子。跟之前一样,我将举例为大家剖析k线上影线的形成过程,而这一过程同样需要图片来辅助理解,对应的图片还是在下方的文稿中,图1就是上影线的形成过程。所谓的上影线就是k线实体上方带有一根直线,那根直线就叫上影线。我们假设一只股票某天的开盘价是10元,当天出现过的最高价是12元,最后的收盘价是11元,而这一过程如果用k线来记录,对应的k线就会是一根带有上影线的k线。我们一步一步进行剖析:某只股当天的开盘价是10元,此时的k线就是一根横线,这根横线对应的价格就是10元。随后股价开始上升,k线从一根横线向上拉伸形成柱状,并且颜色变为红色阳线。股价在盘中持续上升,对应的k线柱子也会越来越长直到股价涨到12元。你会发现到这为止跟上期讲的内容一模一样,假如12元就是当天的收盘价,那么当天的k线就是光头光脚阳线,但股价是不断波动的,不可能每天都出现一样的走势。当股价涨到12元后开始回落,这个时候k线柱子也会向下缩短,注意接下来是重点!股价从12元开始回落,回落的幅度越大k线柱子就会变得越来越短,但价格从12元回落的这个过程会被一根直线记录下来。这就像人在雪地里走,走过的地方会留下足迹一样。股价从12元开始回落,k线柱子也会相应的回落并缩短,但回落的这段路程会被一根线条记录下来,而这根线条就是上影线。这一过程建议大家查看图片辅助理解,相信所有人都能看懂。上影线的形成原理非常像人在雪地里走路的场景。假如一个人站在雪地中,他所站的位置就是开盘价,股价开盘后上涨,这个人也开始向前行走,突然股价从高点开始回落,这个人也开始扭头往回走,而他之前走过的地方依旧会留下脚印。这个“脚印”就等同于k线的上影线,最远的脚印代表他走过的最远距离,而k线的上影线就代表股价在盘中走过的最高价格。我们继续回到刚才的举例中:股价从10元开盘并涨到12元,此时的k线就是光头光脚阳线,随后股价在12元处开始回落、并最终在11元的价格收盘结束,此时k线柱子也会向下缩短并在上方留下它回落的足迹、也就是上影线,而这就是上影线的形成过程。为什么我会说k线是非常伟大的发明,因为当你看到k线是带有上影线的时候、说明当天的股价是冲高回落的走势,这其中k线柱子下端代表了开盘价、也就是10元,k线柱子上端代表了收盘价、也就是11元,而上影线最高点代表了当天盘中出现过的最高价、也就是12元。以上是上影线的形成原理,而下影线只需要反过来理解即可:股价开盘后往下走,k线柱子会向下拉伸、同时颜色变为绿色阴线。当股价从某个低点开始回升的时候k线柱子也会向上缩短,同时也会在下方留下它回升的足迹、也就是下影线,对应的图片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2。(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70.技术篇:一根K线的形成原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7, 2025 4:56


    【文稿:】每一根k线的形状都不太一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红有的绿,有的带上下影线,有的则啥也不带。别看这些形状很复杂,当你明白了k线的形成原理后,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在这里我还得夸一夸自己,我的教学不单单会给你结果,还会把背后的逻辑讲透彻,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理解问题的本质。K线的形状有很多种,为了方便讲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最简单的一种k线形状:叫做光头光脚k线。这种k线的特点是没有上下影线,k线实体既是全部、长的就像一个长方形。我们以阳线为例:如果没有上影线,这根k线就叫做光头阳线,反之、如果没有下影线、这根k线就叫做光脚阳线。如果既没有上影线也没有下影线,那就叫光头光脚阳线。至于阴线也是一样的道理,对应下来就是光头阴线、光脚阴线和光头光脚阴线。对应的图片我放在了下方的文稿中,图片都是我亲自绘制的,希望你们能感受到满满的诚意~接下来我们就以光头光脚阳线为例、推演一下它的形成过程,听懂了这个过程,你也就明白了一根k线的形成原理。之前说过:一根k线代表了股价一天的走势,换句话说、股价当天如何变化就会直接影响k线的形状。当一只股票刚开盘的时候,它的k线都是一根横线,你可以自行脑补一下这个画面,如果想象不出来的话可以查看文稿中的图2。当股价刚开盘的时候,对应的k线就是一根横线,假设股价开盘后往上走,这时候k线也将发生变化,横线会向上拉伸形成一个柱状,而且颜色变成了红色。当股价不断走高的时候,这根k线也会持续的向上拉伸,k线长度也会变得越来越长。假如股价一直涨到收盘才结束,k线也会一直变长、直到收盘才停止,而收盘后当天的k线就是一根光头光脚阳线。如果一遍没听懂,可以配合着图片多思考几遍,内容很简单、相信所有人都能学会。上述过程中有两个细节,第一:k线在开盘的时候都是一根横线,它未来是什么形状、是什么颜色都是不确定的。第二:当股价开盘后向上走,也就是走到高于开盘价的位置,横线会逐渐向上拉伸为柱状、并且颜色变为红色、也就是阳线。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股价走势只要比当天的开盘价要高,k线就会变成阳线。相反、如果股价走的比开盘价要低,k线就会变为阴线。为了能够全方位的理解,我们再以光头光脚阴线举个例子:股票开盘的时候k线都是一根横线,股价开盘后开始向下走,也就是价格走到了比开盘价更低的位置,此时横线开始向下拉伸形成一个柱状,而k线的颜色变为了绿色阴线。股价在盘中走的越来越低,k线柱子就会逐渐向下拉伸,长度也会变得越来越长、直到收盘。听到这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上期内容说过阳线和阴线的实体部分包含着两个信息、即开盘价和收盘价。但这两个信息却是相反的,对于阳线来说实体的下端是开盘价、上端是收盘价,而阴线实体的上端是开盘价,实体的下端才是收盘价,这是为什么呢?听了我今天的讲解,你有没有得出答案呢?K线开盘的时候都是一根横线,而最后之所以变成阳线是因为收盘价高于开盘价,所以对于阳线来说,收盘价必然在开盘价的上端,所以实体上端是收盘价,实体下端是开盘价。阴线则刚好相反,k线之所以变成阴线是因为收盘价比开盘价要低,所以对于阴线来说,收盘价必然在开盘价的下面,所以阴线实体下端的位置是收盘价,而上端才是开盘价。你学会了吗?(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69.技术篇:一根K线包含的信息?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4, 2025 4:24


    【文稿:】简单了解过k线之后,今天具体来学学一根k线包含的信息,这里包括k线的划分、一根k线的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将k线笼统的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两类:阳线和阴线,我在下方的文稿中放了一张图片,大家可以自行查看。如果你看到的k线是红色的,那就叫阳线。如果看到的k线是绿色的,那就叫阴线。我们以红色k线为例:无论你看到的k线是什么形状,只要它是红色的,它就是阳线,阴线也是同理。然后我们再来看看k线都由哪些部分组成:我们以图中的阳线为例:一根k线只由两部分组成,也就是“实体”部分与“上下影线”。K线的中间部分、也就是面积最大的部分叫做“实体”,实体上方你会看到一根直线,这根线就叫“上影线”。如果实体下方也有这样一根直线,这根线就叫“下影线”。刚才是以阳线为例,其实阴线也是相同的原理,大家可以看图片进行对比。然后我们再做个小总结:一根k线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实体”部分和“上下影线”。如果影线长在实体的上方,那就叫“上影线”,反之、如果影线长在实体的下方,那就叫“下影线”。建议新手将文稿中的图片进行保存,内容简单却比较繁琐,保存起来便于日后随时查看。了解了k线的各个部位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部位都包含着哪些信息。还是以图中的阳线为例:阳线的实体部分包含两个信息、也就是股票当天的“开盘价”和“收盘价”。对于阳线来说,实体的最下端就是开盘价的位置,实体的最上端则是收盘价。比如某只股票开盘价为10元,收盘价为10.3元,那么k线实体下端对应的位置就是10元,实体上端对应的位置则是10.3元。然后我们再反观一下图右边的阴线,你会发现阴线的实体也包含了相同的信息,即开盘价与收盘价,不过这两个信息跟阳线表现的不太一样。对于阴线来说,实体上端体现的是开盘价,而实体下端体现的是收盘价,这与阳线刚好相反。如果某只股开盘价还是10元,而收盘价是9.3元,那么k线实体的上端对应的是10元,下端对应的则是9.3元。那为什么阴线和阳线的信息是相反的呢?大家可以尝试着找出答案,如果想不出来也没关系,下期内容我将一一解答。k线除了实体部分外还有上下影线,影线的内容很简单,它代表当天股价出现过的最高价和最低价,这一点阳线和阴线都是一样的。上影线的顶端代表当天股价出现过的最高价,下影线的底端代表股价当天出现过的最低价。假如某只股当天开盘价为10元,收盘价为10.3元,但股价在盘中是不断波动的状态,波动中当天出现的最高价是10.5元,而10.5元就是上影线对应的位置。如果波动中出现过的最低价是9.7元,那么9.7元就是下影线对应的位置。阴线也是同理。以上这些信息都非常简单,只需要记住即可,但这些信息是如何随着股价变化的,相信新手还没有足够清晰的概念。通俗点讲、记住这些结论很简单,但很多人还不知道一根k线的具体形成原理,关于这一点,我们下回继续讲解!(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68.技术篇:什么是K线?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2, 2025 3:57


    【文稿:】当你随便打开某只股票,你能看到的只有两张走势图,分别是分时走势图和K线走势图。分时图的部分我们已经学会了,今天开始学习k线走势图。所谓的k线走势图就是由无数根k线组成的走势图,这意味着你得先了解一下什么是k线?之前说过,分时图表现的是股价当天的走势情况,股价当天如何变化、分时图走势就会如何变化,而分时图的变化又会影响一根k线的形状。注意!我说的是一根k线的形状,这说明一根k线就包含了股价一天的走势,听着是不是很奇妙?我们先来看看k线具体长什么样,文稿中的第一张图就是k线,图中有5根k线,每个k线形状都不太一样,有的比较长、有的比较短、有的是红色、有的是绿色。有的上下两端是平的,有的上下两端带着一根线。无论你看到的是哪一种k线,请记住!这些都叫k线,准确的说是“一根k线”而所谓的k线图就是指无数根k线组成的走势图,大家可以查看文稿中的第二张图片,这张图就是k线走势图,你可以把图片放大,你会发现这张图就是由无数根k线组成的,而每根k线的形状都不太一样,这是因为股价每天的走势也不一样。如果某两根k线长的一模一样,说明这两天的股价走势也极其相似。很多人也看到k线图上还有很多花花绿绿的线条,如图3所示,这些线条是k线图中的均价线,这些我们日后再讲、今天只讲k线。K线图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蜡烛图,一根k线长的非常像一根蜡烛,因此而得名。K线最早起源自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是日本一位粮食商人为了记录当时的大米价格而发明的,后来因为这种统计方法简单直观、一根k线就富含了很多信息,后来被广泛用于股票和期货市场,这就是k线的起源。所以k线说白了就是一种统计方法,或者说股市中的所有技术指标都是一种统计方法,目的都是为了直观的看到股价的变化过程。我个人觉得k线是统计领域非常伟大的发明,因为一根k线就包含了当天最主要的一些信息。如果你想知道某只股过去一年的股价走势,你可以用一条曲线来绘制价格的变化,也可以用k线图来绘制。两种方法都可以直观的看到股价一年来的变化,但不同的是如果你用曲线来绘制,你只能看清股价一年来的整体走势,但无法知道一年中每一天的走势。如果你想查看其中某一天的走势,你就得单独查看那一天的分时图,而这种效率显然非常低。如果你用的是k线图来绘制走势,你不仅能看到股价一年来的整体变化,还能知道每一天的股价是如何变化的,因为一根k线就包含了当天走势的所有信息,当你看到k线图时,不仅知道股价的宏观走势,就连每一天的微观走势同样也可以直观的看到,这就是k线的优势所在。那么问题来了:一根k线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它又包含了哪些信息呢?关于这一点咱们下期再聊。

    167.技术篇:了解个股分时图(下)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30, 2025 5:28


    【文稿:】今天继续讲解个股分时图的内容,上期主要讲了股价线,今天再来学学另一条线:均价线。我知道很多人都听过均价线,比如说5日均价线、10日均价线等等,但这些指的是k线图上的均价线,而我今天要讲的是分时图均价线,二者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计算的周期不一样。很多人迫不及待的想学习k线相关的知识,别着急!上期说过分时图在先、k线图在后,k线呈现什么形状取决于分时图怎么走,所以你得把分时图先学明白。分时图上就两条线:一条股价线、另一条均价线,股价线已经讲过了,今天来讲讲它的邻居——均价线。之所以说它是邻居,因为两条线的关系非常紧密。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图片,大家可以自行查看。图中的黑线是股价线,而黄线就是均价线。均价线一般都是用黄色来显示,关于这一点即便是不同的软件也是比较统一的。均价线的含义也很简单,那就是把平均股价绘制成线,通俗点讲就是股价的平均数。平均数大家应该都能理解,比如10个人一共吃了20个苹果,求平均数就是每人吃了2个苹果,这种简单的算法就是在求平均数。股价线是用来记录股价的,股价如何变化、股价线就会如何波动,也就是说股价线走势反应的是股价的变化,而均价线反应的是平均股价的变化。比如过去的一分钟内股价即有过上涨也有过下跌,但你想知道这一分钟内的平均股价是多少?于是你根据这一分钟内出现过的所有价格求出了平均股价。如果把这套流程一直重复下去,你就能求出后面无数个不同时段的平均股价,然后将这些平均股价用线条连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均价线。由于均价线表现的是均价,所以它的波动范围明显小于股价线,所以你总能看到黄线的波动范围小于黑线。那么有人可能会好奇:均价线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场景会用到平均数,比如出去吃饭的时候看人均消费,学校考试会看平均分,如果你能理解生活中的平均数,自然也会理解均价线存在的意义。平均数总能反应整个趋势的变化,它不会受到极少变量的影响,比如刚才说的人均消费。一家饭店人均消费是100元,而今天我在这家饭店的消费了1000元,我的消费会对平均数有影响、但影响不大,能接受100元的人就可以选择这家饭店消费,但如果这些人只参考了我的消费价格,那他们必然不会来这家饭店用餐,这就是平均数的魅力,它能反应的是价格整体的变化方向,弱化了少数价格对整体的影响。均价线也是同理,股价在盘中会无序的波动,很多人只看到价格在波动,但看不清整体趋势,这时候均价线就成为了很好的参考,因为它计算的是当天股价的平均值,所以均价线怎么走,就代表了股价整体的趋势是涨还是跌。我们拿文稿中第一张图片为例:分时图中的均价线明显是缓缓上升的趋势,这就很好的说明了当天的股价就是在上涨,因为黄线算的是均价,所以线条没有高频率的波动,不会像股价线那样呈现出锯齿状的波动,没有了太细节的波动就不会干扰你对整个趋势的判断。尤其是当天股价忽上忽下、不断震荡的时候很多新手就看不清趋势,总觉得价格会涨、又觉得价格会跌。这个时候你可以观察一下盘中的均价线,如果当天股价是横盘震荡的走势,那么均价线就会呈现出一条横线,无论股价波动有多大,只要保持着来回震荡的走势,均价线必然会是一条横线,它不会随着股价线忽上忽下,自然也就不会干扰你的视线。具体案例可以查看文稿中的最后一张图。只要你看清均价线是一条横线,说明当天股价其实就是横盘震荡,盘中出现过的涨跌都是干扰你的因素,你如果因为某个时段的上涨做出了误判,很可能当天就会被套,但如果你看到均价线是一条横线、就会明白股价只是在上下震荡,并没有明显的上涨或下跌的迹象,这就是均价线的实际作用,它能帮助你看清整体的价格朝哪个趋势变化。(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66.技术篇:了解个股分时图(上)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27, 2025 5:11


    【文稿:】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技术篇的内容,很多大家感兴趣的技术指标都在这里讲解。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个股的分时图,注意!我说的是个股分时图,不是指数分时图。个股就是我们看到的每只股票,而指数的概念可以去听扫盲篇的内容。如果早期的基础内容没有学扎实,往后很多内容都难以理解,而我不可能再花时间重复以前讲过的东西。所谓的分时图就是指分时走势图,每只股票都有两个走势图;一个是分时走势图,另一个是k线走势图。两个走势图都是为了记录股价的变化过程,但我们今天需要先学习分时图,因为按照顺序分时图在先、k线图在后,k线呈现怎样的形状取决于分时图怎么走。扫盲篇的时候简单讲解过个股的分时图,而今天我们需要深入学习一下...我在文稿中放了几张图片,图1是分时图,图2是k线图,而我们今天主要学的是分时图。整个分时图记录的是股价当天的走势变化,分时图中的两条线就是用来记录股价变化的过程,这个道理很好理解,我想不用过多解释大家也能明白。我提供的图片中黑色线条是股价线,这条线就是用于记录当天股价的变化,股价上涨线条就会向上,股价下跌线条就会向下。有些人的软件上股价线可能是其他颜色,比如白色、蓝色等等、这主要是因为每个软件的背景颜色不一样,我提供的这个图片背景是白色,所以股价线就成了黑色,如果你的软件背景是黑色,那么股价线一定是白色。总之、什么颜色都无所谓,你能明白这是股价线就好。我刚才所说的分时走势图、指的就是股价线运行的这片区域。我先问大家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用线条把股价的变化绘制出来呢?股价就是一串数字,数字的跳动就代表了股价的变化,那为何还要用线条画出来呢?答案很简单,数字的变化虽然同样清晰可见,但你却看不到股价过去的变化,比如现在的股价是10.00元,下一秒股价变成了10.01元,这个变化你看数字虽然很清晰,但你知道股价10.00元以前是如何变化来的吗?是先涨后跌?还是先跌后涨呢?那么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股价在变化的过程中系统将出现过的所有价格用线条连成了线,而这条线就是股价线,它可以帮助你清晰的看到股价在过去的行驶轨迹。怎么样,道理是不是很简单?简单到很多人甚至不屑思考这样的问题,但人们却忘了,思考不是为了得出答案,思考本身就是进步的过程。了解了股价线再来看看横、纵坐标,分时图的横坐标代表时间,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横坐标开始的位置写着9:30,横坐标结束的位置写着15:00,而这两个时间段刚好是开盘和收盘的时间。再来看看分时图的纵坐标,纵坐标显示的是股价,纵坐标的中间位置叫做0轴,只要你的数学不是太差,这些名词应该都能理解。股价线在0轴上方运行说明价格在上涨,反之、股价线在0轴下方运行说明价格在下跌。如果股价线刚好运行到0轴处,说明此刻的价格是没涨没跌的状态,这些是不是很好理解呢?那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0轴所处的价格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呢?比如股价线在0轴上方、说明价格在涨,那这个0轴的位置是怎么来的?它参考了哪些数值呢?答案是昨日的收盘价格!一只股票昨天的收盘价就是今天0轴所处的价格,比如A股票昨天的收盘价是10元整,那么今天该股分时图中0轴就是以10元为准,换句话说、今天0轴对应的价格就是10元,所以价格涨到10元以上股价线也必然会跑到0轴上方,反之亦然。一只股当天是涨是跌,参考的都是昨日的收盘价,如果现在的价格比昨日收盘价要高,说明此刻是上涨,如果价格比昨日收盘价要低,说明此刻是下跌。另外,很多人也看到了分时图中的另外一条线,也就是黄线,关于这条线我们拿到下期再讲。(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65.风险教育篇:“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25, 2025 4:27


    【文稿:】先说个通知:这期内容将是风险教育篇的最后一集,今后我们将进入到技术篇的教学。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把风险教育篇学扎实,很多人会觉得这个篇章的内容最不实用,而我的回答是的确不实用,但却最重要。大道理我不想多说,懂的人都懂,不懂的人吃了亏之后也自然会懂的...废话不多说,讲正题:“系统性风险”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没听过也没关系,以后肯定有机会听到,没准你还会遇到...系统性风险对应的是非系统性风险,这两个名词还有另外两个名字,也就是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或许这两个名字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无论风险是系统性的还是非系统性的,可以确定的是风险对股市产生的影响必然是负面的,我们先来讲讲系统性风险。一个风险的发生会影响整个股票市场的走势,此时绝大多数资产都会下跌,这种风险叫做系统性风险。比如2008年的jin融危机,2015的股灾等等。这些风险带来的后果是所有资产都在下跌,绝大多数股票也在下跌,无论你买什么几乎都逃不过亏钱的命运。与之对应的就是非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的杀伤力并不比前者低,但不同的是它的影响范围比前者要小很多。非系统性风险发生时只会影响部分行业的走势,而其他行业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比如2021年我国为了回归教育本质,减轻家庭的教育压力,开始重拳打击线下教培行业。股市中的教育相关个股也是也是应声暴跌,而这就是非系统性风险。风险只影响了部分行业,但对于其他行业没有任何影响。换句话说:非系统性风险影响范围是局部,而系统性风险影响范围是全部,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既然都是风险,那这两种风险有没有办法提前预测呢?答案是有的,不过难度很高。我们以系统性风险为例:它的起因往往是政ce风险、政zhi风险、利率风险等等,你若想提前预测就得有足够专业的宏观分析能力,而普通散户缺乏的正是这些能力。但你不用气馁,因为很多专业的投资者也做不到准确预判。一个连国jia都预判不出来的风险,多数投资者又怎么能预判呢?哪个国家希望市场出现金ji危机呢?如果这都一切可以精准预判,那风险又怎么会发生呢...所以对于普通散户来说、我认为没必要担心系统性风险,因为这不仅是你担心的问题、更是这个国jia在担心的问题。就算风险真的发生了、那也不是一般人能预测出来的东西。系统性风险很难预测,非系统性也同样如此,不过后者不用预测也可以做到提前防范,方法就是分散投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买几只股票,不要孤注一掷。另外,分散不代表股票要分散,而是指行业要分散。比如我看好家电行业的股票,于是分散投资买了10只家电股,这不叫分散投资...分散的意义在于分散风险,虽然买的股票数量很多很分散,但10只股都集中在了一个行业,风险并没有得到分散。如果某天发生了非系统性风险,而这个风险又刚好发生在家电行业,我手里的10只股肯定会全军覆没。正确的做法是,你可以买入5只左右的家电股,剩余的5只作为对冲可以买入其他不同行业。希望这些话能给新手们一些启发。好了以上是全部内容,下期我们将进入到技术篇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在评论区打出666,给我们的风险教育篇留下完美的结局。(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164.风险教育篇:炒股三大禁忌事项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23, 2025 5:03


    【文稿:】投资人的任何努力都是为了提高盈利的概率,但仔细想想,如果你能降低亏钱的概率,效果不也一样吗?今天我主要讲的就是后面的方法,也就是怎么做可以降低输的概率?在这里我有三条建议送给大家,这三条即是建议也是禁忌事项,你不做这三件事就能把风险降到足够低。1:不要频繁交易之前讲过长线交易的胜率要大于短线,这也意味着短线的风险更高,但我并不反对人们做短线,因为存在即合理,我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但如果你真的选择做短线,我希望大家能克制一下交易的频率。做短线的人交易频率很高,这是普遍现象、但不应该是必然现象,如何理解这句话?假设有这么两个人存在,他们都是做短线交易的人,买进的股票通常几天后就会卖掉,不一样的是、第一个人一年做了10次交易,而第二个人一年做了100次交易。如果一个人一年做了10次交易,说明更多时间里他并没有在交易而是在观望,一次交易结束后他并不着急去买下一个票。如果一年做了100次交易,说明他每次交易结束后就会迅速开始下一笔交易,通俗点讲:买完就卖、卖完马上再买,每笔交易之间的空隙很短,这就叫频繁交易。做短线的人普遍都有这种毛病,短线指的是结束一笔交易的时间很短,而不是交易的频率很高,这是许多新手的误区。比如买了一只股票几天后就卖掉了它,这就是短线,而频繁交易指的是以上过程重复的次数过多。有人做的是虽然是短线,但交易次数并不多,比如刚才说的一年做10次交易。而有些人做短线可能会连轴转,每笔交易的结束也意味着下一笔交易的开始。如果你的交易频率很高,你炒股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为什么?答案就在之前的教学中,忘了的人可以去听一遍“炒股的概率风险”这堂课。2:不要轻易的满仓或空仓这句话很多人能理解前半段,而对于后半段可能没有过多的思考。不要轻易满仓的道理很简单,正所谓凡事都要留后路,即便你再有把握也不要满仓持有股票。股价上涨的时候会很爽,但跌起来一定会更爽,所以不要轻易的满仓。而不要轻易空仓也是同样的道理,空仓后价格下跌总是让人心情愉悦,但我想更多人卖掉股票后等来的普遍是上涨,也就是很多网友吐槽的:“我买啥啥跌,我卖啥啥涨”其实满仓或空仓都是一种极端的做法,这么做带来的后果就是丧失操作的灵活性。满仓的股票如果下跌该怎么办?你会发现除了减仓没有任何办法,你想补仓却发现没有多余的仓位,此时的你就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要么装死不动、要么只能硬着头皮割肉,满仓的人唯一期盼的结果就是股价上涨,一旦价格下跌你也将满仓被套,到时候除了割肉没有任何办法,因为你想补仓也没有多余的仓位。空仓也是一样的道理,即便你再不看好目前的市场、也不要轻易的离开,空仓就是离开市场的行为,因为今后股市无论涨跌都跟你没有一毛钱关系。但市场的不可预测性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人能做到精准预判。如果你选择了空仓,而市场却不跌反涨,你再想买进来就会很被动,尤其是当你经历过比现在更低的价格时,很难再花更多的价钱去买同一只股,这就是失去仓位灵活性的后果。不看好未来的走势你可以选择减仓,甚至减很多仓,但空仓的做法往往过于极端。3:不要追求能力以外的收益这条内容很简单,就是在告诫大家要有自知之明,别看市场每天都有涨停板,但很多人也忘了每天都有跌停板的事实。巴菲特平均年化收益是20%,你能打破这个天花板就是下一个巴菲特。大家要知道,如果追求的收益超出了自身能力的范畴,那么你面临的风险将会成倍增加。如果您不满足于目前的收益,那么请努力拓宽能力的边界,而不是做着不切实际的梦。(节目已在江苏版权局登记,翻版必究!)

    Claim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In order to claim this podcast we'll send an email to with a verification link. Simply click the link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edit tags, request a refresh, and other features to take control of your podcast page!

    Claim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