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廣播站

Follow 靈修廣播站
Share on
Copy link to clipboard

願您平安!願與您分享《每日靈糧》! 各位平日忙碌不堪,有時會否連安排看晨鐘課作靈修的時間上也變得緊拙呢? 是否渴想知道每日晨鐘課所啟迪的是什麼信息呢?不要緊!港澳區會媒體佈道部特意為您每天送上更新的語音版晨鐘課,希望縱使在忙碌的日子裡,都可以讓您聽到當中的福音信息!願您天天與主更近,讓天父的話語常與您同在,成為您我每日滿有恩典的祝福,阿們!

Media Ministries


    • Nov 16, 2025 LATEST EPISODE
    • daily NEW EPISODES
    • 5m AVG DURATION
    • 5,496 EPISODES


    Search for episodes from 靈修廣播站 with a specific topic:

    Latest episodes from 靈修廣播站

    1117 寛恕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6, 2025 1:01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117 愛你的仇敵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6, 2025 3:35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17日 愛你的仇敵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馬太福音 5:44   在實踐真理中,最具挑戰性的,便是耶穌在〈馬太福音〉第5章43至48節中所提出的一項極端命令:要愛你們的仇敵。基督在這段經文中表示,愛那些愛我們的人,恨那些恨我們的人,是人性自然的傾向。但它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如果我們不愛仇敵,那結果必然是恨他們;但我們最終會因恨他們而毒害了自己。 1957年11月17日,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在美國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位於德克斯特大道的浸信會教堂發表了著名的講道《愛你的敵人》,其中他就對這種危險發出了警告。用金恩的話說:「恨人的人,仇恨會摧毀其人格架構……無論何時,仇恨都是一種癌症,它會侵蝕你的生命和你存在的核心意義。它像具有腐蝕性的酸液,會侵蝕你生命中最美好、最客觀的中心。所以耶穌說要愛,因為仇恨不僅會摧毀被恨的人,也會摧毀恨人的人。」 我們生活在一個罪惡的世界裡,「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後3:12)你最大的敵人可能是俗世中的人(約15:18–25),也可能離你很近,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太10:34–36),甚至可能和你同床共枕。但問題的核心並不在於這個人是誰,住在哪裡,或他或她如何傷害你。真正的問題是:你如何處理這種情況?是以惡毒的恨回應,還是以治癒的愛回應? 如果你選擇恨他們,你就默認了自己是他們施虐的受害者。若能愛他們,你就證明了你對環境的掌控力。選擇愛你的仇敵,不僅是愛他們,更是愛你自己(太22:39),也證明了你是天父的兒女(太5:44、45)。如果我們能多一些寬恕,少一些指責,多去愛,少期待回報,那麼我們的世界─包括職場、課堂、社交圈、家庭,甚至我們的婚姻─會變得多麼不同!你可以在身邊撒下愛的種子,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1116 憑信前行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5, 2025 1:00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116 基督教神權統治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5, 2025 4:16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16日 基督教神權統治 那龍將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權柄都給了牠。 啟示錄 13:2   耶穌建立了一個沒有世俗權力、也沒有士兵保護的教會(約18:36)。那麼,羅馬教會是如何在屬世議題上變得如此有話語權,並在政教聯合中達至權力巔峰呢?從第四世紀到六世紀所發生的幾件大事,為這一結果奠定了基礎。 在君士坦丁時期,基督教成為國教。繼任的皇帝們也繼續將基督教奉為國家唯一的宗教。410年,羅馬遭到西哥特人洗劫後,奥古斯丁寫了他的巨著《上帝之城》,在書中他建構了一個控制各個國家的普世教會。在西羅馬帝國和東拜占庭帝國的支持下,他的理想付諸實行。 法蘭克國王克洛維(Clovis)的皈依意義重大,它促成了中世紀初期西歐在支持羅馬教廷方面的統一。克洛維對西哥特人宣戰,並在508年取得勝利,這是羅馬天主教邁向權力頂峰的一大步,它為教會配備了精銳之師,用來懲罰所謂的異教徒。 西元534年11月16日,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Justinian)向教皇約翰二世(Pope John II)寫了一封信,承認他是「所有神聖教會的領袖」,並承諾「抬高他聖座的榮譽和權威」。但直到538年,羅馬城才擺脫「異端部落」的統治,羅馬天主教會的至高權威才有效地得以發展。 這個從第一世紀早期遭到迫害的教會,到中世紀後期倒過來施行迫害,並藉著十字軍東征和宗教裁判所殺害成千上萬之人的教會,其中過程簡直翻天覆地。新約時期的基督教想要成為真正的基督教,只能嚴格地遵循基督的原則:「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18:36)《舊約》中的神權統治絕不能強加於這個時代。而且「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太7:12),特別是涉及宗教自由方面。

    1115 本是為此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4, 2025 1:00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115 個人的得救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4, 2025 4:48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15日 個人的得救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 哥林多前書 9:27   奧斯維德.章伯斯(Oswald Chambers)是二十世紀初期的一位蘇格蘭傳教士和教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擔任英聯邦部隊駐埃及的牧師時患上了盲腸炎,不久之後因肺出血於1917年11月15日離開人世,年僅43歲。1924年,他的遺孀比迪 (Biddy)開始整理丈夫佈道時她記下的數百頁筆記。後來出版的靈修書《竭誠為主》 就是以這些寶貴的筆記為藍本的。 在1月18日的靈修中,我們讀到:「當心那些與我們忠於基督的心競爭的事物。忠於基督的最大敵人是事奉主的工作。因為事奉主,比全然將生命傾倒給主容易。神呼召我們的唯一目的,是叫祂心滿意足,而不是呼召人去為祂做點什麼。神不是差派我們去為祂打仗,而是在祂的戰場上為祂所用。我們獻身於事奉的熱誠,是否過於我們愛主的熱誠呢?」 早在1898年,懷愛倫就曾發出警告: 「由於活動的範圍擴大,人們在從事任何上帝的工作上獲得成功時,就有靠人為的計畫和方法的危險。出現少作禱告、少有信心的傾向。我們也有像門徒一樣的危險,就是忘記自己必須依靠上帝,而想讓自己的活動來『救世』。我們必須時時仰望耶穌,認明獲得成功的是祂的能力。我們固然要為拯救迷失的人熱心工作,但我們也必須花時間來默想、祈禱、研究上帝的話。」 這兩段引文將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9章27節中表達的擔憂詮釋得淋漓盡致。實際上,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這一生中,應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腓2:12)。在此期間,我們應當牢記昨日已成過去,明天或許永不到來。但上帝將「今天」放在我們手中,要我們為祂而活,與祂同行。就讓我們把今天當作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來度過。

    1114 暴風雨中的休息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3, 2025 1:02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114 充滿祝福的損失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3, 2025 3:58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14日 充滿祝福的損失 上帝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 創世記 22:2   談到拜偶像,你腦海中會浮現出什麼畫面?我們往往會想到古人用石頭、金屬或木頭雕刻而成的偶像(賽 44:9–20)。但是偶像和假神形式眾多,往往很難辨認。有時甚至美好的事物或心愛的人也可能成為我們的神。 2007年11月14日,我來到巴西南部的卡內拉鎮,參加南巴西聯盟大會的傳道人配偶協會會議。我的任務是為來自總會的演講嘉賓─莎倫.克雷斯(Sharon Cress)翻譯。她講到了上帝要求亞伯拉罕將他心愛的兒子以撒獻上為祭(創22章)的故事。她解釋,上帝之所以這樣要求,是因為亞伯拉罕很可能會把他心愛的兒子以撒當作偶像,取代上帝在他生命中的位置。 克雷斯夫人補充說,上帝今天可能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如果我們愛一件事物或人勝過愛上帝,那麼祂也許會將他們收去。就像一位慈愛的母親看到小兒子正拿著一把鋒利的刀開心地玩耍。她會輕輕地掰開他的拳頭,拿走那把刀,即使她知道這樣做兒子可能會不高興,卻可以防止更大的悲劇發生。 這個比喻發人深省,我們可以以此作更深入的反思:在你的生命中,有什麼東西或人已成為你的偶像嗎?你如何認出偶像,摒棄偶像?偶像是我們傾注寶貴時間和深厚感情的人或物。配偶、孩子或朋友都可能變成偶像。有一種方法可以發現偶像,就是查看你電腦瀏覽器的歷史記錄。凱爾.艾德曼(Kyle Idleman)在《戰爭諸神》(Gods at War)一書中說:「你所尋找和追求的,就揭示了成功佔據你心靈的神是誰。」 今天可以是我們生命中新的開始。我們可以將該清理、放棄的清掃一空,然後重新調整生命中的優先次序。讓我們把自己所擁有和所做的一切都交給上帝。換言之,讓上帝真正在我們的生命中成為上帝!

    1113 在小事上忠心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2, 2025 1:02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113 眾星墜落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2, 2025 3:56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13日 眾星墜落 「那些日子的災難一過去,日頭就變黑了,月亮也不放光,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天勢都要震動。」 馬太福音 24:29   或許沒有任何天象能比1833年11月13日著名的獅子座流星風暴更加令人感到激動和恐懼了。整個北美洲都能看到這一壯觀景象。它是由於地球穿過坦普爾–塔特爾彗星的軌道路徑所引起的。每年11月都會出現小規模的流星雨,但更為強烈的流星風暴通常要隔33年才會出現一次。但無論是從強度還是意義來看,史上沒有任何流星風暴能超越1833年的那一次,據說每小時有超過十萬顆流星劃過天空。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曾說:「我親眼目睹了這一壯麗的景象,無比震撼。空中似乎充滿了從天空而降的明亮使者。當我看到流星風暴的時候,天都快亮了。那一刻我不禁想到,這大概是人子降臨的預兆;以我當時的心境,我已經準備好發出歡呼來迎接我的朋友和救主耶穌了。我曾讀到《聖經》中寫道,『眾星要從天上墜落』,而現在它們正在墜落。」 而在此的兩年前,在美國東海岸,威廉.米勒耳(William Miller)開始宣講基督復臨和世界末日,並預計這一切將在1843年左右發生。1833年的流星風暴意外降臨,在復臨信息傳開的地方,它照亮了整個夜空,眾人因此相信審判日即將來臨。儘管基督並沒有在米勒耳所預言的時間復臨,但1833年的流星風暴仍然是預言解釋中的里程碑(啟6:13)。 有些人對「兆頭」的預言意義提出質疑,認為它們的出現有自然原因或科學解釋。在人的眼中,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只是由於地殼板塊運動引起的又一次震動而已。同樣,1833年的獅子座流星風暴只是由於地球穿過坦普爾–塔特爾彗星的軌道造成的。但從《聖經》的角度來看,上帝經常使用自然現象來喚醒人們,作為祂干預人類歷史的先兆。無論其原因如何,請允許以《聖經》來解釋這些兆頭的意義。

    1112 警醒禱告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1, 2025 0:55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112 從未閱讀的證言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1, 2025 4:04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12日 從未閱讀的證言 約沙法站著說:「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要聽我說:信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就必立穩;信他的先知就必亨通。」 歷代志下 20:20   1851年秋天,在美國新罕布夏州華盛頓守安息日的信徒發生了極大的混亂,於是懷雅各和懷愛倫前往那裡參加週末會議。11月1日安息日當天,懷愛倫見到異象,事關團體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其中就有史蒂芬.史密斯(Stephen Smith,1806–1889)極其苛刻和咄咄逼人的精神。有幾位弟兄因此悔改認罪,但史密斯拒絕了。所以在星期日下午,教會投票決定將他開除教籍。 1851年11月12日,懷愛倫在一封信中描述了他們在會議上面臨的困難,以及在11月3日星期一「又舉行了一次聚會,是全部聚會中最好的一次聚會;美好的團結與愛彌漫整個會場」。 從那時起,史蒂芬.史密斯的生活充滿坎坷。曾幾何時,他甚至支持分裂運動。「在十九世紀50年代的某段時期……懷愛倫給他寫了一份證言,在證言中她描述了如果他固執己見,堅持他所遵循的路線,他的生活將會是什麼樣子。」但史密斯把這封信「藏在一個箱子裡,既沒有打開,也沒有讀過」。 1885年,當華盛頓小教堂舉行復興會時,史蒂芬.史密斯在會上公開承認: 「28年前,我自己也收到了一份證言。我把它帶回家,鎖在我的箱子裡,直到上週四我才讀它……弟兄們,給我的證言,句句都是真的,我接受。我走到這一步,終於相信證言是出於上帝的。如果我聽從了一個證言或其他的證言,它就會改變我生命的整個過程,我就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 願主幫助我們閱讀祂的教誨和警告,並將其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今天我們得到的應許是:「信他的先知就必亨通。」(代下20:20)

    1111 最好的預備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0, 2025 0:56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111 為上帝做大事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0, 2025 3:15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11日 為上帝做大事 「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 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 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 以賽亞書 54:2、3   偉大的基督教傳道人和宣教士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都是完全獻身於上帝並無條件投身於上帝使命的人。被稱為「現代宣教士之父」的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1761–1834)就是其中的一位。當克里還在英國南部的哈克爾頓作鞋匠時,他就製作了一張世界地圖掛在工作臺旁,時時提高他對全球宣教的意識。1792年5月31日星期三,在一次以〈以賽亞書〉第54章2至3節為主題章節的講道中,克里反覆呼籲:「向神求大事;為神做大事。」可惜,會眾的回應卻不如他所期待的那般熱烈。於是克里轉向一位朋友,說: 「那麼就讓我們做些事情來回應神的呼召吧!」 當他與一群牧師提及所有的基督徒都肩負著將福音傳遍世界的責任時,其中一位牧師說:「年輕人,坐下吧;當上帝樂意拯救異教徒時,祂不需要你我的幫助也能做到。」最初,克里的妻子不願意去宣教,但最終她還是勇敢接受了挑戰。1792年11月11日,他們來到印度加爾各答,克里和他的同工們將《聖經》翻譯成孟加拉語、梵語和其他主要語言和方言。 克里無法抗拒〈馬太福音〉第28章18至20節中的大使命。他向一位朋友坦誠:「我向來沒有辦法說『不』。我在莫爾頓傳道,是因為我無法說『不』。我去了萊斯特,是因為我無法說『不』。我作了傳教士,也是因為我不能說『不』。」 確實,上帝的大能與人的努力必須完美結合。懷愛倫寫道:「當上帝的大能與人的努力結合時,福音工作必迅速展開,其勢如火燎原。」 你可甘願成為現代的威廉.克里,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上帝,允許祂使用你完成祂的使命?

    安息日學高級學課 2025年第4季 第07課 簡報概述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0, 2025 9:35


    帶您每安息研究神的話語

    1110 萬能解藥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9, 2025 1:02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110 人的理性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9, 2025 3:21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10日 人的理性 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上帝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 哥林多前書 2:14   許多人將信仰與輕信混為一談,將理性置於信仰之上。也許在歷史上,沒有哪場運動能像法國大革命(1789–1799)那樣,將理性與所謂的自由捧上天。帶有強烈反基督教色彩的大革命,竟然將許多教堂改造成了理性神殿。 1793年11月10日,巴黎慶祝了盛大且放蕩的理性與自由節,在慶祝儀式中,一名婦女被抬進巴黎聖母院,被奉為理性女神。根據《新月刊雜誌》(1868年)的報導,共和活動家莫莫羅夫人(又名Sophie Momoro)是理性女神的象徵,女演員瑪德莫瓦澤爾.馬伊拉德(Marie–Thérèse Davoux)則是美與自然的代表。 此外,啟蒙運動促使人們使用歷史批判法,抱持懷疑的態度對《聖經》進行閱讀和解釋。批判學者否認《聖經》的神聖起源和靈感,並將其視為對當時大環境的一種簡單表述。對《聖經》中的神蹟奇事,人們若不是予以否認,就是重新詮釋,認定它們是由自然原因產生的。《聖經》中的預言則被視為事後之計─是在事件發生後才寫下的預言。因此,人類的理性審判起了 《聖經》,削弱了《聖經》感化人心的力量。 在〈哥林多前書〉第2章14節中,保羅將「自然的理性」與「成聖的理性」作了對比。在談到成聖的理性時,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認為,「當理性得到聖靈的照亮時,就對解釋《聖經》有所助益。」 論到自然的理性,宗教改革家則警告說:「理性既是信仰最大的敵人:它對屬靈之事就毫無幫助,卻常常與聖言相互衝突,蔑視一切來自上帝的事物。」 救贖的信心是上帝的恩賜,超越了理性,領人進入屬靈和屬天的境界(來 11:1)。正如耶穌對馬大說的,「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嗎?」(約11:40)請讓真正的信仰來增強你的理性吧!

    1109 新造的人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8, 2025 1:09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修 #聖經智慧 #信仰生活 #屬靈啟發 #靠主得力 #心靈更新 #基督教分享 #屬靈生命 #福音短片 #心靈平安

    1109 柏林圍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8, 2025 3:53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9日 柏林圍牆 以祿月二十五日,城牆修完了,共修了五十二天。我們一切仇敵、四圍的外邦人聽見了便懼怕,愁眉不展;因為見這工作完成是出乎我們的上帝。 尼希米記 6:15、16   今天的靈修是我在德國柏林旅行時寫下的,因我想起了有關這座城市的幾段歷史。1871年,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將德意志諸邦整合成一個強大的德意志帝國,由普魯士領導,首都設在柏林。還未過百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將這個國家一分為二─分為西德和東德─柏林也分為西柏林和東柏林。1961年,柏林圍牆開始動工,將城市的東西兩地永久分隔。然而到了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被拆除,象徵著與蘇聯的冷戰時期告一段落。 柏林圍牆將柏林分割開來,兩地的居民也無法自由通行;然而耶路撒冷的城牆卻是圍繞著耶路撒冷而建,保護其中居民免受入侵者的侵害。如前所述,冷戰結束時柏林牆被拆毀,柏林重新成為統一的城市。而在巴比倫被擄時期結束時,耶路撒冷的城牆以及城市和聖殿也被重建。柏林圍牆的倒塌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而耶路撒冷的重建則具有重要的預言意義。 〈但以理書〉指出,恢復和重建耶路撒冷法令的頒佈(但9:24–27)是七十個七(但9:24–27)和二千三百日(但8:14)的起點。兩者都是從西元前457年的秋天開始算起,那是亞達薛西王在位的第七年,法令由王親自頒佈(拉7: 7)。據可靠的研究表明,兩個預言的時間段代表了490年和2300年,前者將我們帶到了西元34年,劃給猶太人的時間結束了─彌賽亞被「剪除」、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9:26)後的三年半;後者則將我們帶到了1844年,那時耶穌開始潔淨天上的聖所(但8:14;參見來9:23)。 以上的預言和《聖經》中其他預言的應驗,證實了上帝正掌管著人類的歷史,耐心地引導它走向榮耀的高潮:基督復臨! #媒體佈道部 #港澳區會 #聲音書 #時兆出版社 #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本書由時兆出版社授權刊載

    1108 忍耐等候上帝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7, 2025 1:07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108 準確無誤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7, 2025 3:00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8日 準確無誤 耶和華啊,你已經鑑察我,認識我。 詩篇 139:1   你是否曾經透過做X光檢查而發現自己骨折了呢?威廉.康拉德.倫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1845–1923)是德國的機械工程師和物理學家。1895年11月 8日,他在研究電流通過極低壓氣體的現象時,發現了一種新的射線。後人稱其為倫琴射線,但倫琴卻稱之為X射線(又稱X光),表示這是一種以前未知的輻射類型。他是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X射線提醒我們,上帝了解我們內心的最深處。身邊的人看不到的,祂都能看見。懷愛倫這樣解釋: 「或許人可以隱蔽、否認、遮掩,瞞過了父母、妻子、兒女和同伴,以致除了犯罪者本人之外,沒有人會對他的罪行有絲毫的嫌疑,但這在天庭眾聖者面前卻是昭然若揭的。最濃黑的夜色,最詭祕的手段,都不足以掩蓋一個念頭,以瞞過那永生的上帝…… 「這該是何等嚴肅的感想啊!日復一日,光陰一去不回,把當日的記錄登載在天上的案卷中。一切說過的話和行過的事,已是『駟馬難追』了。天使已把善事和惡事都作了記錄。世上最有勢力的征服者也不能把一天的記錄撤回…… 「畫家怎樣在畫板上惟妙惟肖地繪出人的容貌,照樣,天上的案卷也要切實地描寫人的品格。這些記錄都要經過天上生靈的檢查,但一般人對它卻是何等地漠不關心啊!如果這隔開可見的與不可見的簾幕被揭開,使人得以看見天使正在把一言一行都記錄下來,並知道一切在審判之日還要顯露出來,那麼我們每天將會如何謹言慎行啊!」 上帝對我們的了解細緻入微,那些心懷不軌的人應該為此感到憂心忡忡,但在基督裡的人應當無比寬慰。 #媒體佈道部 #港澳區會 #聲音書 #時兆出版社 #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本書由時兆出版社授權刊載

    1107 不變的道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7, 2025 0:56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107 絕對的相對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6, 2025 3:25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7日 絕對的相對 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 以弗所書 4:4、5   許多人說,按照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觀點,一切都是相對的。但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曾提出對現實如此概括性的概念。但法國哲學家奧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卻曾強調過「人類所有知識的純粹相對性」。馬克思主義革命家和理論家列夫.托洛茨基(Leon Trotsky)表示,「世界萬物都是相對的,唯有變化才是永恆的。」但是,我們是否應該質疑「萬物皆相對」這一概念的絕對性呢?正如愛因斯坦本人所斷言的那樣,「哲學家們擺弄這個詞(相對性),就像孩子擺弄玩具一樣……這並不意味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相對的。」 1919年11月7日,英國《泰晤士報》頭版頭條刊登了一篇名為《科學革命─宇宙新理論─牛頓思想被推翻》的文章。那麼當愛因斯坦在1905年和1916年分別提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時,他的初衷是什麼呢?簡而言之,他的狹義相對論是基於光速對所有觀察者都是恆定的理論,而以恆定速度運動的觀察者也應遵守相同的物理定律。廣義相對論則提出物質會使空間發生彎曲。因此,來自另一顆恆星的光會因太陽的引力發生彎曲。 我們的世界裡神佛滿天,真理的表達也互相衝突,於是宗教變得非常主觀,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是個人品味的表現。人們普遍將自己喜歡的事物視為絕對真理,不喜歡的則視為相對真理。但〈以弗所書〉第4章4至5節告訴我們,「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這意味著與其將心靈敞開去接受層出不窮的人類理論和意識形態,不如將思想重新集中在「一主、一信」之上。 請記住,上帝就是上帝,祂知道什麼對我們最好。祂將自己的話賜給我們,不是讓我們質疑,而是讓我們遵守。 #媒體佈道部 #港澳區會 #聲音書 #時兆出版社 #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本書由時兆出版社授權刊載

    1106 永恆的指引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5, 2025 1:00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106 佈道的教會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5, 2025 3:14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6日 佈道的教會 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在我發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 以賽亞書 55:11   復興一間已放棄「起初的愛心」的教會(啟 2:4)是否可能呢?這樣的教會想要復興,就需要與基督建立活潑的關係,依照上帝的話語進行改革,將教會轉變為教友的佈道培訓學校。懷愛倫指出,「每一個教會都應該成為基督工人的訓練學校。要教導教會的信徒怎樣查經,怎樣教安息日學學課,怎樣為尚未悔改的人作工,用最好的方法幫助窮人,看顧病人。」 論到早期復臨信徒的佈道策略,對於將地方教會轉變為宣教機構方面,沒有比文字佈道會更有成效的。1870年11月6日,史蒂芬.赫斯格(Stephen N. Haskell)為剛成立的新英格蘭分會創辦了第一所文字佈道會。其目的有三:拜訪群眾,分發書籍和小冊子,以及推廣復臨教會的期刊。凡復臨信徒都可以透過奉獻一美元來加入文字佈道會。每個人都持續記錄自己的工作並在季會上報告。1873年,總會請赫斯格長老到其他分會推廣文字佈道工作。1874年,國際文字佈道會成立。 如今的世界已大不相同。過去許多有效的外展佈道方法到了今天可能不再奏效,需要被更新或替換。但試想,你的教會若能成為高效的「基督工人訓練學校」,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啊!請記住,「一個教會若要成為有生命的教會,必定得是作工的教會。」 問教會應該做什麼固然重要,但更有效的是問出更關鍵的問題:「我」可以做哪些事來振興我的教會?並為其積極付諸行動。讓上帝使用你的才能和技能,協助教會轉變為一個高效的宣教機構。 #媒體佈道部 #港澳區會 #聲音書 #時兆出版社 #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本書由時兆出版社授權刊載

    安息日學高級學課 2025年第4季 第06課 簡報概述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5, 2025 10:19


    帶您每安息研究神的話語

    1105 真智慧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4, 2025 1:05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105 迷魂陣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4, 2025 3:34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5日 迷魂陣 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因為上帝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惡。」 創世記 3:4、5   當撒但的話似乎比上帝的話更合邏輯、更與時俱進、更貼近現實的時候,你該怎麼辦?這正是夏娃在伊甸園中陷入的困境(創2:15–17;3:1–6),也是今天許多允許讓理性掌握最後話語權的人所面臨的問題。 1857年7月,摩西.赫爾(Moses Hull,1836–1907)接受了復臨信仰,次年他接受按立,投身事奉。他不但是一位口才甚佳的傳道人,也是一位文筆優美的作家,更是一位擅長在公開辯論中對抗招魂術的將才。但懷雅各和懷愛倫都曾警告他切勿以此類辯論為樂,以免把自己暴露在撒但的影響之下。起初,他表現得很忠心。在1862年3月25日的《復臨評論與安息日通訊》上,他稱招魂術為「最敗壞的不忠」。然而,在1862年10月,在密西根州的帕帕瓦,他與一位名叫賈米森(W. F. Jamieson)的靈媒辯論,從此,他整個人就變了。 1862年11月5日,懷愛倫見到異象,揭示了摩西.赫爾的危險狀況。她警告他說:「你已與撒但交談,並與他討論,徘徊於禁地。」 但他仍然 「絲毫不知自己的危險」。她補充說:「他在我面前的景象就像是站在一個可怕的深淵邊緣,就要跳下去似的。要是他跳了,那就會成為他的結局;他永恆的命運就會決定了。他正在行的事和做的決定是關乎永恆的。」 當赫爾重新回到教會並再次參與事奉時,許多人為之歡喜。但遺憾的是,他第二次的委身並沒有持續多久。1863年9月20日,他在新罕布夏州曼徹斯特以復臨教會牧師的身分講了最後一篇道。後來,他搖身一變成了招魂術的演講者和作家,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直至1907年去世。他最終還是跳入了迷魂陣,撒但獲得了勝利。 撒但的迷魂陣太過誘人,他的論點也能蠱惑人心。我們必須遠離! #媒體佈道部 #港澳區會 #聲音書 #時兆出版社 #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本書由時兆出版社授權刊載

    1104 將憂慮放低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3, 2025 0:55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104 拼字比賽和聖經比賽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3, 2025 4:34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4日 拼字比賽和聖經比賽 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 詩篇 119:11   採用上好記憶策略的人,也會在提高整體記憶能力上有所提升。人與人之間想要達到有效的交流,就必須記住許多詞語的含義及拼寫方式。因此,自1925年以來,全美的孩子們都必須參加學校、地方及各州的拼字大賽,並且希望能在華盛頓特區舉辦的全美拼字大賽上一較高下。每年約有一千萬學生參與這項賽事,這對他們學習語法、豐富詞彙量、在良性環境下競爭、培養對詞源和詞源學的興趣、發展一系列認知技能(包括處理壓力的能力),以及培養在公眾場合發言和坦然接受錯誤的信心大有助益。如果背單字這麼重要,那麼背誦上帝的聖言豈不應當受到同樣的重視嗎? 2009年11月4日至6日,三百名參賽者─年齡從7到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齊聚美國首府華盛頓,參加由謝爾比.甘迺迪基金會贊助的首屆全國聖經背誦大賽。比賽呼籲年輕人重拾背誦經文的習慣,同時呼召他們學習、講述並實踐自己的基督教信仰。每位參賽者最終都對上帝的聖言獲得了獨特的體驗! 世上根本就沒有腦袋空空這回事。如果我們不以上帝的話語充滿我們的心思意念,那麼世俗的、甚至可能是粗俗的想法就會盤踞其中。背誦聖經章節不僅僅是知識的累積,它還能保護我們免受罪的侵害,增強屬靈的生命。在〈詩篇〉第119篇11節中,我們讀到,「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 若有人請你背誦一節經文,那麼你腦海中會浮現出多少章節呢?何不挑戰自己─以及你身邊的人─每天背誦一段新的經文呢?可以是與復臨信息、上帝的應許相關的內容,或者任你選擇。不論你挑選哪些章節背誦,這一良好的習慣都會使你的心靈更貼近上帝的話語,使你的生命與祂的旨意更加和諧。 #媒體佈道部 #港澳區會 #聲音書 #時兆出版社 #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本書由時兆出版社授權刊載

    1103 快樂的真諦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2, 2025 1:03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103 最純正的福音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2, 2025 4:45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3日 最純正的福音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 羅馬書 8:1、2   福音是上帝制定的奇妙策略,在使罪人成聖的同時譴責罪惡,拯救他們脫離撒但的權柄,將他們帶入基督的國度(西1:13)。保羅在寫給羅馬人的書信中,給出了關於福音最清晰的闡述之一。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就是藉著學習〈羅馬書〉了解福音。在他擔任神學教授的初期,就針對〈羅馬書〉開設了一系列講座。該系列於1515年11月 3日開始,直到1516年9月7日才結束。1522年9月,他所翻譯的德文《新約聖經》付梓,其中就包含〈羅馬書〉的序言(該書於1546年修訂)。包括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在內的一些學者,亦是因為讀了這篇序言而對福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路德認為,「此卷書實是新約最重要的書,也的確是一部最純正的福音,不僅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要從心裡逐字理解它,也要每日思想,使它成為靈魂之日用的飲食。我們絕不會閱讀和思想得過多;因為越是如此,就會越發現它的可貴,並且會越讀越甘甜。」 路德在總結這卷書信時指出,表面上遵行律法並不能改變我們的心,因為我們在心底是憎恨法律的,無法滿足律法在屬靈層面的意義。但「唯獨信心才能使人成為義,並滿足律法的要求。基督的善行帶來了聖靈。聖靈使心歡喜和自由,正如律法所要求的」。恩典「使我們覺得法律是可愛的;這樣罪就不在我們身旁,並且律法就不再與我們為敵,而與我們同在了」。 在基督裡的人不是「部分得救」─他們是「完全得救」。根據路德的說法,「恩典做了這麼多,使我們在神的面前被完全算為義。因為,神的恩典是不可分割和不分批的(像恩賜一樣),祂把我們完全納入其寵愛之中。」但最令人驚奇的是,為了「我們的中保和代禱者」的緣故,上帝的救贖恩典此時此地就能成為我們的!在結束今天的靈修時,我們就可以離棄舊我,作基督耶穌裡新造的人。 #媒體佈道部 #港澳區會 #聲音書 #時兆出版社 #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本書由時兆出版社授權刊載

    1102 上帝係你嘅避難所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 2025 1:00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102 我的母親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1, 2025 3:47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2日 我的母親 她的兒女起來稱她有福;她的丈夫也稱讚她。 箴言 31:28   慈愛而忠誠的母親是無可替代的!今天是我親愛的母親─弗里達.康拉德.提姆(Frieda Conrad Timm)的生日,1917年11月2日,她出生在巴西的聖洛倫索杜蘇爾。雖然她於2004年安息主懷,但她的音容笑貌將永遠留駐我心。我小的時候,她在教會擔任兒童安息日學班的老師。在我還不識字時,她在家裡就按照兒童版讀經計畫讀經給我聽。時光荏苒,十來歲的我去了另一個城市求學。臨行前,母親將我攬入懷中,親吻著我,並對我說:「一定要忠心!」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至今仍在我腦海中迴響。 懷愛倫用以下的話來讚美母親: 「天上有一位上帝。當忠心的母親教導兒女抵制罪惡的影響時,祂的寶座便發出榮耀光輝,照在她的身上。世上沒有什麼工作比母親的工作更重要的了。她不像畫家把美畫在畫布上,不像雕塑家把美鑿在大理石上,不像作家把高尚的思想表達在文字裡,也不像音樂家把優美的情感宣洩在旋律中。她要靠著上帝的幫助,在人的心中培育上帝的形像。」 我們還可以說,慈愛的基督徒母親會把天堂帶到她的家人身邊,也會引導她的兒女進入天庭。「當審判開始,案卷展開,偉大的審判之主宣佈說『好』,並將永生的榮耀冠冕戴在勝利者的頭上時,許多人必要在宇宙的觀眾之前脫下他們的冠冕,指著自己的母親道:『她靠著上帝的恩典造就了我。她的教導,她的禱告,使我蒙福得著永遠的救恩』。」 身為基督徒的母親,都希望家庭能夠成為如俗語所說─「生命始於此而愛永不止息」的地方。願今生將我們牢牢繫在一起的愛的紐帶,在永恆的時光中依然能夠將我們緊緊連結在一起。 #媒體佈道部 #港澳區會 #聲音書 #時兆出版社 #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本書由時兆出版社授權刊載

    1101 憑信前行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31, 2025 0:59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101 地大震動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31, 2025 4:38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1日 地大震動 揭開第六印的時候,我又看見地大震動,日頭變黑像毛布,滿月變紅像血。 啟示錄 6:12   世界歷史上曾發生過許多次嚴重的自然災害。當門徒向耶穌請教時,祂警告他們,臨近末時,「多處」必有地震發生(太24:7)。〈啟示錄〉第6章 12節預言之後在第六印揭開時會出現「地大震動」。復臨信徒相信,在1755年11月1日星期六早晨發生的里斯本大地震,正是這一預言的了應驗。 根據奧托.弗里德里希(Otto Friedrich)的記載,曾有幾個人聲稱事前收到了超自然的啟示,指出被譽為「海上女王」的里斯本即將因其罪惡而受到懲罰。就在地震前一天晚上,海軍學院的馬努埃爾.波塔爾神父(Father Manuel Portal)「夢見里斯本受到兩次連續的地震蹂躪」。 無論啟示從何而來,在那令人痛心的早晨,時間剛過九點半,里斯本的居民還在參加早彌撒,就發生了連續三次的地震,持續時間長達十分鐘,接著一場巨大的海嘯席捲全地,隨後是持續一週的大火將一切毀於一旦。在這場災難中,里斯本有三到四萬人喪生,在其他地方也有一萬人喪命。 沒有任何一場地震能像里斯本大地震一樣,對哲學、文化和宗教帶來如此重大的影響。伏爾泰稱其為「對樂觀主義的可怕反駁」。 哈里.菲爾丁.里德(Harry  Fielding  Reid)認為它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地震」。肯德里克(T. H. Kendrick)斷言,里斯本大地震對「西方文明產生的衝擊,超過自第五世紀羅馬淪陷後的所有大事」。愛德華.佩斯(Edward Paice)著有《上帝的憤怒:1755年大里斯本地震》一書,其標題充分地表達了這場災難所蘊含的深刻宗教意義。 里斯本大地震可被視為〈啟示錄〉第6章12至13節中,大地震–太陽–月亮–星星序列的第一個重要徵兆。許多人堅信上帝審判的時刻已經到來。今天,我們離末日更近了。願我們獻上禱告:「主啊,求祢開啟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到祢即將來臨的種種徵兆,讓我們為那榮耀的日子做好準備。」 #媒體佈道部 #港澳區會 #聲音書 #時兆出版社 #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本書由時兆出版社授權刊載

    1031 雨水和種子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30, 2025 1:03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031 單憑信心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30, 2025 3:35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0月31日 單憑信心 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羅馬書 1:17 假設今天是1517年10月31日,我們身在德國威登堡鎮。許多人正聚集在此;一方面期待著諸聖節(11月1日)的到來,另一方面希望有幸一睹薩克森選侯腓特烈的聖物收藏。根據羅倫培登(Roland H. Bainton)的書《這是我的立場:馬丁.路德傳記》的記載,他收藏的聖物包括聖徒的牙齒、聖母馬利亞的衣物碎片和四根頭髮、耶穌的十三塊繈褓布、馬槽中的一根稻草、耶穌的一根鬍鬚、最後的晚餐吃剩的一塊麵包、耶穌荊棘冠冕的一根刺和釘在祂手上的一枚釘子,甚至還有摩西所看到的燃燒荊棘叢中的一根枝子。「到了1520年,藏品的數量已達到19,013塊聖骨。瞻仰這些聖物……並按規定捐款的人,可以為自己或他人減少煉獄的時間,長達驚人的1,902,202年零270天。」 與此同時,約翰.特契爾(Johann Tetzel)一直在周邊地區出售贖罪券,讓人以為他們不再需要為自己的罪懺悔。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對此十分厭惡,於是起草了針對售賣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綱》,他將它貼在威登堡教堂的大門上。其中第21條和第22條論綱的主要內容是:「贖罪券不能拯救任何人」,並且「死人也不能靠贖罪券得救」。第56至58條論綱更補充道,這些所謂的聖物並非基督的遺物,而是一種邪惡的觀念。 路德用拉丁語寫下了論綱,本以為會有一場學術辯論等著他。但有人很快將它翻譯成德語,後來又被譯成其他語言。結果,許多人開始質疑羅馬天主教關於聖徒功績、聖物和販賣贖罪券的教義。難怪世人會將1517年10月31日視為偉大之新教改革的肇始! 當路德將他的《九十五條論綱》貼在威登堡教堂的門上時,他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小小的舉動竟會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它點燃了宗教改革之火,這把火要在基督教界持續燃燒,直到世界的末了。

    roland h bainton
    安息日學高級學課 2025年第4季 第05課 簡報概述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30, 2025 8:58


    帶您每安息研究神的話語

    1030 你絕對嘅保證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9, 2025 0:57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030 未完成的交響曲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9, 2025 2:55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0月30日 未完成的交響曲 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 腓立比書 1:6   世界上有許多未完成的作品。有些是因為缺乏資金,有些是出於政治原因,還有些是因為負責該項目的靈魂人物已告別人世。在音樂領域,最著名的未完成作品之一當屬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是一位才華橫溢且多產的奧地利作曲家,被譽為第一位「音樂詩人」。貝多芬在欣賞過舒伯特的作品後曾驚歎道:「確實,舒伯特身上閃耀著神聖的火花。」 1822年10月30日,舒伯特開始譜寫著名的B小調第8交響曲。他譜寫了兩個樂章,但沒有寫完。將近一年後,舒伯特把曲譜送給了一位朋友,而後者將這份樂譜保存了三十年之久。 直到舒伯特去世幾十年後,世人才發現了這部交響曲的偉大之處,它被稱作《未完成交響曲》。1865年12月17日,該曲目在維也納舉行首演。 舒伯特為什麼沒有完成這部傑作呢?有人說他把它擱置一邊,是為了集中精力寫另一首。還有人認為,這部交響曲已是完美無瑕,再寫就是畫蛇添足了。事實上,我們並不清楚這件作品未完成的真相。 有時候事情沒做完並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然而,在屬靈問題上,卻沒有「幾乎得救」或「部分得救」的說法。你若不是得救,就是完全失喪。但是讚美主,如果你委身於上帝,祂不會讓你的拯救淪為未完成狀態!保羅堅定地說:「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1:6)儘管在基督裡成長是需要一生為之努力的(腓3:12–16),但因著基督無瑕的公義,你現在就可以完全得救。願它也成為你我的經歷!

    1129 敬拜=生活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8, 2025 1:00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修 #聖經智慧 #信仰生活 #屬靈啟發 #靠主得力 #心靈更新 #基督教分享 #屬靈生命 #福音短片 #心靈平安

    1029 生命嘅法則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8, 2025 1:03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029 計劃性報廢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8, 2025 3:32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0月29日 計劃性報廢 「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鏽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鏽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馬太福音 6:19、20   東西只要常用,最終都會壞掉。但由於現代人總是追求最新、最好的,便將這一過程大大加速了。二十世紀20年代,美國股市迅速膨脹,金融投機盛行。但後來股價開始下跌,到了1929年10月29日,即歷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二」,美股崩盤,引發了大蕭條(1929–1939年),這是「西方工業化世界史上,程度最深、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衰退」。 到了1933年,美國近一半的銀行倒閉,失業人數逼近一千五百萬人。 隨著工廠的倒閉潮,一些頗有創意頭腦的人制定了新的生產和行銷策略。人們相信是伯納德.倫敦(Bernard London)在1932年提出了「計劃性報廢(或汰舊)」一說,這種製造和行銷原則會迫使人們在已購買過的產品推出新型號時再次買單。吉爾斯.斯萊德(Giles Slade)在《美國式的刻意報廢:技術與淘汰》 一書中,一針見血地指出「重複性消費」 是如何透過紙張生產的創新、塑膠工業的發展以及「歷年的型號更迭」 等方式產生,並透過以新產品取代舊產品的消費取向得以延續。 有計劃性報廢助長了短暫和用過即丟的觀念。對「新」事物的渴望可能會導致人們拒絕任何持久性的事物,包括婚姻、家庭和朋友。這種概念想表達的就是:「只要你對我還有用,你就很重要;當我無法再利用你時,就找別人替代你!」 《聖經》的教導恰恰與之相反,它強調委身與承諾;例如,孝敬父母的神聖義務(弗6:1–3),愛「你幼年所娶的妻」(箴5:18),尊重子女(弗6: 4)。誠然,人要比財物貴重得多!但這說明,身為基督徒,我們絕不能讓自己對新事物的迷戀摧毀我們舊有的關係,因為它們是要在今生和來世都延續下去的。

    1028 上帝能預知一切?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7, 2025 0:56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028 地球村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7, 2025 3:15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0月28日 地球村 眾人痛哭,抱著保羅的頸項,和他親嘴。叫他們最傷心的, 就是他說「以後不能再見我的面」那句話,於是送他上船去了。 使徒行傳 20:37、38 十九世紀70年代初,我的曾祖父母離開德國北部移民到巴西南部。他們告別了父母和親友,從此一生再也沒能相聚。也正是從那時起,通訊和交通有了長足的發展,也變得更加實惠。網路革命則徹底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方式。 2003年10月28日,哈佛大學學生馬克.祖克伯(Mark E. Zuckerberg)在三位同學的幫助下,發佈了一個名為「Facemash」的新網站。祖克伯駭進了哈佛大學的安全網路,將女宿舍使用的證件照拷貝下來,兩人一組地放在一起,讓網站訪客來投票看哪一位更靚麗。 到了2004年2月4日,祖克伯在哈佛大學推出了社交網站─「臉書」。第二個月就大受史丹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學生歡迎,最終風靡全世界。2015年1月28日,蒂莫西.斯特諾維奇(Timothy Stenovec)發表文章,標題為《如今的臉書比地球上最大的國家還要大》。那時,每月登錄臉書的用戶達到了13.9億人,他們瀏覽新聞動態,與朋友交流,或翻看照片。當時中國的人口約有13.6億,而臉書的用戶竟比這還要更多。 現代世界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地球村。由於社群媒體的出現,因距離和分別帶來的孤獨感已明顯減少了。〈使徒行傳〉第20章37至38節描述保羅是如何與親友永別,但現今的我們卻可以瀟灑地說:「我走了,再聯絡!」透過臉書和其他社交網站,我們甚至可以找到舊日的朋友,重新取得聯繫。 相信基督即將復臨的我們,可以在利用網路社交的同時與人分享耶穌。我建議我們不妨構思具創意的方法,來縮短我們的朋友與救主耶穌基督之間的距離。不妨想一想你能怎麼做!

    1027 唔好再浪費時間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6, 2025 0:54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027 自然之美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6, 2025 3:15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0月27日 自然之美 「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上帝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馬太福音 6:28-30   在我家客廳裡有一株美麗的蘭花,它偶爾會開花。非花期時,我的妻子會巧妙地將一株人造蘭花插在上面。即便如此,它的美麗還是會給客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人造花雖然看起來也美,但只是仿真花;它沒有生命,因此也不會有奇妙的生長。更重要的是,人手所造的花沒有上帝的手跡! 在1885年10月27日的《復臨評論與安息日通訊》中,懷愛倫寫道: 「基督設法使祂的門徒把注意力從人手所造的事物轉移到大自然上: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上帝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為什麼我們的天父不用棕色或灰色鋪張大地呢?祂所選擇的顏色是最舒適,最宜人感官的。觀賞披著充滿生機之綠色外衣的大地,會給疲乏的心靈帶來快樂和鼓舞。大地如果沒有這層外衣,空氣中將充滿灰塵,大地將成為一片荒漠。每一根草莖,每一朵綻放的花朵,都證明上帝的愛,教育我們信靠祂。基督呼籲我們注意這自然的美,並向我們保證,有史以來屬世國度最偉大之君王的華服,也比不上最普通花朵的裝飾。你們嘆服那唯有金錢才能購買的人為炫耀,嘆服貴重的名畫、家具、衣裳等。請你們傾聽那神聖教師的聲音。祂向你指出田野的花卉;其純樸的圖案是人的技巧所無法模仿的。」 上帝將安息日賜給我們,作為思念祂創造之美的特別日子(創2:1–3;出20:8–11)。願大自然的信息能讓我們更親近祂!

    1026 額外禱告嘅力量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5, 2025 0:59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1026 獎勵成癮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5, 2025 2:50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0月26日 獎勵成癮 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 箴言 3:7   大多數人都喜歡因自己的身分和作為受到他人的讚揚和獎勵。但有些人似乎離不開讚美,如果沒有人誇他們,他們就會開始自誇。他們總喜歡將人生履歷掛在脖子上時刻炫耀。你是否曾捫心自問:「我是否非常沉迷於讚揚和獎勵?」 這種成癮很大程度上源於人自身的罪性以及父母和老師的教育方式。 1993年10月26日,阿爾菲.科恩(Alfie Kohn)的書《獎勵的懲罰:金星、獎勵計畫、優等、讚美等賄賂造成的麻煩》(Punished by Rewards:The Trouble With Gold Stars, Incentive Plans, A's, Praise, and Other Bribes)問世。作者認為,獎勵學生和工人的制度,實質上是對他們的賄賂,理應透過合作(團隊性)、內容(意義性)和選擇(自主性)來激勵他們。 懷愛倫勸告我們:「不要抬舉和吹捧人。而應當崇揚上帝。」 另外,她還說:「不要稱讚別人,也不要指望別人的稱讚;因為稱讚不能使人更加謙卑純潔,反而會助長自恃,使人腐敗。」那是否意味著我們對別人的行為應該表現冷漠且無動於衷呢?絕對不是。 被欣賞是成長的關鍵環節。有人曾表達過它的重要性,「對於許多人來說,生活是一場痛苦的掙扎;他們看到自己的不足,心裡痛苦,沒有信心,他們認為自己沒有什麼值得被欣賞的。而親切的話語、共情的目光、欣賞的表達,對於許多在孤獨中掙扎的人來說,就像是把一杯清甜的水遞給一個乾渴的人一様。」 我們給他人的生活帶來改變。願上帝賜予我們最溫柔的態度和最合宜的話語,來激勵我們身邊的人。記住,包容性的合作和欣賞,遠比選擇性的競爭和獎勵更有果效。

    praise other bribes
    1025 表達你最深層嘅需要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4, 2025 0:54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Claim 靈修廣播站

    In order to claim this podcast we'll send an email to with a verification link. Simply click the link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edit tags, request a refresh, and other features to take control of your podcast page!

    Claim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