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於1993年啟用的台灣光源,亞洲第一、全球第三! 2016年啟用的台灣光子源,更是全球最亮的同步光源之一! 光耀台灣,以專題形式結合頻道與網路,訪談台灣各界專家,帶來深度報導。 為同步輻射、台灣光子源,跟民眾生活搭起橋樑,讓台灣人聽見本地的科技成就,光耀台灣、光耀世界!
PChome、露天拍賣、阿里巴巴天貓海外幕後推手、創投圈狠角色吳德威來了!他強調,台灣產業界必須學會運用新經濟的方式創業。吳德威現身說法,自己也在每個拐點上順勢而為,跨界斜槓,從電商戰場到創投圈,一路站穩。電商市場變局怎麼看?Web3 新經濟佈局,台灣產業怎麼走?一集滿滿實戰經驗與跨界領導心法,路過別錯過。________________ 企劃、製作 | 謝美芳
地方創生教母陳美伶分享,從中央政策走進社區,結合ESG理念與科技應用,推動台灣城鄉共榮。她強調,地方創生不能淪為補助寄生,而應成為結合永續、數位與在地文化的特色聚點,留住年輕人、平衡城鄉差距。用地方創生一起圓一個沒有偏鄉的夢。
她曾任國發會主委,如今是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走遍台灣、聆聽土地的聲音。陳美伶堅信,地方創生不能只是政策口號,更應結合ESG理念、科技應用與產官學研社區合作,打造能永續經營的特色聚點。陳美伶認爲,政策要走進人群,才能改變土地。她提醒,地方創生若只靠補助或一次觀光,容易淪為寄生模式。唯有將環境永續、社會共好與科技導入地方治理,打造出大家願意多次造訪、甚至返鄉落地的宜居社區,才是真正留住青年、解決人口外流、平衡城鄉差距的國安戰略。
她曾任國發會主委,如今是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走遍台灣、聆聽土地的聲音。陳美伶堅信,地方創生不能只是政策口號,更應結合ESG理念、科技應用與產官學研社區合作,打造能永續經營的特色聚點。陳美伶認爲,政策要走進人群,才能改變土地。她提醒,地方創生若只靠補助或一次觀光,容易淪為寄生模式。唯有將環境永續、社會共好與科技導入地方治理,打造出大家願意多次造訪、甚至返鄉落地的宜居社區,才是真正留住青年、解決人口外流、平衡城鄉差距的國安戰略。
當聲音化為震動,當節奏穿上身,無聲世界也能有專屬的背景音樂。去年在一場名為:Feel Together 一場尋找共感的練習,工研院服科中心專案副理柯惠晴,透過聽障音樂感平權計畫,聽障舞者穿上體感背心,終於能把注意力從腳底移開,真正地自在舞動。 這不只是裝置,是一場感官平權的革命。從國家人權館、兩廳院到MIT媒體實驗室,台灣的科技美學,正為共感時代寫下新篇章。歡迎鎖定收聽,本集節目就邀請柯惠晴,用科技帶領聽眾,解鎖感官宇宙;更用平權,定義音樂未來。
透過IC部落格格主謝美芳的採訪足跡,IC部落格不定期帶您透過IC之音的麥克風,從新竹,聽見科技地方大小事;歡迎鎖定收聽。
本集邀請到兩位重量級來賓:.李興權教授——鵬城實驗室開源EDA項目主持人、閩南師範大學教授,開源EDA與「一生一芯」計畫的關鍵推動者,長年致力於本土晶片設計與自主工具鏈建構。.蔡傳資工程師——晶心科技資深工程師,深耕RISC-V與SoC應用,關注開源晶片與產業落地間的連結與挑戰。節目亮點包括:.iEDA專案的誕生背景與技術特色,與OpenROAD等國際專案的異同.真實晶片流片案例與解決方案分享.「一生一芯」計畫在中國大陸校園與業界的實際影響.中美出口管制下的開源合作風險與應對.未來如何結合生成式AI,打造智慧EDA工具 教育端與產業端的對話,共同描繪開源晶片的未來圖景。李教授與蔡工程師的深度交流,將帶你掌握中國EDA自主化與兩岸開源發展的最新脈動!
隱身於新竹新豐的邁特電子,深耕電子代工近40年,卻因家族中那位「不太聽話」的戴憶帆返鄉接棒,成立邁特創新基地,正式展開轉型新篇。從代工母廠到智慧創新新銳,邁特靠著「打帶跑」戰略,投入物聯網、智慧製造與綠能應用,逐步翻轉家族企業命運。本集節目邀請邁特電子副總經理戴憶帆,聊聊他如何改寫家族奇蹟,打造地方產業新能量。
隱身於新竹縣新豐鄉的邁特電子,成立將近不惑之年之際,卻因為家族中喝過洋墨水的二代戴憶帆返鄉接棒,因而成立邁特創新基地;從此,關鍵的創新戰役,每每成為地方上近40年電子代工母廠「打帶跑」戰略下的新銳大將。歡迎收聽本集節目,邀請這位家族中不太聽話的創新之子,如何扭轉家族奇蹟。
李彥穎,從城市返鄉,選擇在家鄉彰化灌注自己的夢想與味道!他愛屋及烏,與原籍湖北的妻子,攜手在自己的家鄉,共同創立在地品牌 「雷打石辣椒醬」,用一罐罐純手作的辣味,說著屬於家鄉的「辣」個故事,更為家鄉注入永續新活力。其實不只做辣椒醬,他更運用自身專擅的光電跨域技術,積極投身ESG永續事業,也攜手跨界與彰化鴨農,將過去無處可去的上千萬噸廢棄蛋殼,轉化成為循環再利用的新材料,研發創新商品,等於是將垃圾變身黃金,為農業廢棄物找到第二生命。從辣味手作到科技創新ESG,李彥穎用行動落地實踐「做在地、愛在地」,讓家鄉不只是故鄉,更是可以驕傲發光的地方。 歡迎一起關注這位辣椒職人的ESG永續旅程,看他如何用一罐辣醬、一顆蛋殼與一顆光電產品,改變彰化,點亮台灣!
從工研院菁英,到返鄉創業新銳。奇步應用創辦人陳佳新,2014年帶著太太與兩個可愛的孩子「奇奇」、「步步」,回到故鄉彰化,打造屬於在地的數位創新品牌。身兼 LINE聊天機器人與微軟AI專家雙料頭銜,他運用科技力量,推動永續發展、地方創生,讓彰化走進數位新世代。旗下不僅有「彰化旅行+」智慧觀光平台,還成立「彰化AMA小聚」創業家社群,攜手在地年輕人,激盪出一波波創新浪潮。合作橫跨工研院、資策會、台中市政府、新北市政府到癌症希望基金會,寫下彰化數位轉型典範。請準時鎖定,聽陳佳新分享他的返鄉創業路與數位永續夢想。
與許多其他國際建築一樣,新竹就承載著許多民眾記憶和生命力的在地建築,同樣擁有在地特色文化與價值。更有不少人認為,越有在地特色,就越有國際化表現力。 本集節目因此邀請台灣竹會理事長暨陽明交大建築所所長許倍銜分享,如何「打開」這些在地建築,讓人看見國際化的表現,歡迎聆聽許倍銜分享,「心靈建築,無框架。」
與許多其他國際建築一樣,新竹就承載著許多民眾記憶和生命力的在地建築,同樣擁有在地特色文化與價值。更有不少人認為,越有在地特色,就越有國際化表現力。 本集節目因此邀請台灣竹會理事長暨陽明交大建築所所長許倍銜分享,如何「打開」這些在地建築,讓人看見國際化的表現,歡迎聆聽許倍銜分享,「心靈建築,無框架。」
與許多其他國際建築一樣,新竹就承載著許多民眾記憶和生命力的在地建築,同樣擁有在地特色文化與價值。更有不少人認為,越有在地特色,就越有國際化表現力。 本集節目因此邀請台灣竹會理事長暨陽明交大建築所所長許倍銜分享,如何「打開」這些在地建築,讓人看見國際化的表現,歡迎聆聽許倍銜分享:「國際,沒有想像中的遠。」
未來即將在眼前展開,人形機器人的產業革命即將到來。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組長岳俊豪,深度剖析人形機器人為何成為全球矚目趨勢。從與傳統機器人的差異、率先導入的應用場景,到對產業生態的顛覆性影響,全面解讀未來關鍵。 同時聚焦技術瓶頸、全球競爭格局與台灣的產業機會,探討未來 10 年產業與政府如何布局,加快人形機器人普及腳步。
未來即將在眼前展開,人形機器人的產業革命即將到來。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組長岳俊豪,深度剖析人形機器人為何成為全球矚目趨勢。從與傳統機器人的差異、率先導入的應用場景,到對產業生態的顛覆性影響,全面解讀未來關鍵。 同時聚焦技術瓶頸、全球競爭格局與台灣的產業機會,探討未來 10 年產業與政府如何布局,加快人形機器人普及腳步。
本集節目邀請一位「從網紅到政壇」的超人氣人物──新竹市勞工及青年發展處處長吳達偉Z9熱情分享。他曾以親民風趣的網路影片走紅,累積破百萬次點閱,接著勇敢跨界投入公共事務,如今成為新竹市推動青年政策與勞工權益的重要推手。究竟他是如何從「螢幕前的網紅」化身「政策現場的行動派」?精彩故事,馬上為你揭曉。
您知道嗎?無人機早已是產業升級、智慧應用不可或缺的科技主力。本集節目,我們特別邀請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副所長彭文陽,帶您一看工研院如何用創新科技,替企業夥伴開路領航。 無論你是關注無人機科技、產業動態,還是企業轉型的決策者,歡迎鎖定。 本集節目邀請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副所長彭文陽,深度解析無人機核心技術、產品利基與應用效益,揭開商用無人機市場背後的龐大潛力。 同時剖析全球發展趨勢與未來挑戰,分享工研院如何以領先技術與創新解決方案,協助台灣產業鏈穩健布局、迎戰國際市場。 鎖定本集,帶您飛越無人機產業新未來。
您知道嗎?無人機早已不只是天空中翱翔的攝影好手,更是不可或缺的科技主力。本集節目,我們特別邀請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副所長彭文陽,帶您一探無人機產業背後的硬實力與未來趨勢,歡迎鎖定。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帶您深入剖析智慧農業最新動態;聚焦核心技術、產品利基與應用效益,掌握全球發展趨勢與未來挑戰。李士畦也將分享工研院如何憑藉獨有優勢,協助企業鏈動轉型、搶占市場先機,並預告即將推出的創新解決方案,助攻產業穩健達標。搶先洞悉農業科技新浪潮,請立即鎖定。
目前仍然擔任清大特聘教授的黃能富,從去年12月開始,獲南台科大董事會延攬,擔任該校校長一職,希望透過他的接棒,象徵南台科大在學術研究與教育上的新起點;並希望在他的領導與AI人工智慧科技的引領下,南台邁向國際,深耕創新和研究,連結新興科技產業如:AI、5G、電動車、綠能等領域,為該校培養一流技職學子,帶來更多創新與突破,為學生與社會創造更價值,成為南臺灣地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黃能富校長,從AI技術成功應用於智慧農業等成功經驗,展現對學校永續教育發展的關注和預期成果,歡迎鎖定收聽。
2025年,台灣65歲以上已經逾20%,台灣已經是高齡化國家,其實不只是台灣,工研院為因應近幾年來,全球高齡化和醫療人力吃緊狀況,工研院副總暨生醫所長莊曜宇在本集節目指出,面對這些需求與挑戰,工研院生醫所正與全台醫院合作,共同投入智慧醫療場域,來協助長照等醫療產業人力匱乏的議題,此外,也暢談生醫所在協助台灣智慧醫療產業鏈裡扮演的角色,以及與國際接軌的成績,以及未來3到5年,即將展開的新布局與計畫,讓台灣在國際智慧醫療市場更有能見度,歡迎收聽
面對全球AI軍備競賽浪潮,GMI Cloud用親民AI戰略披荊斬棘走出一條轉型活路。本集邀請GMI Cloud創始人暨執行長葉威延,分享從零到一堅持在AI賽道上,逆勢突破、跌破業界眼鏡的經營故事。適應即戰力決策模式、用務實價值打開市場,他是怎麼做到的?走過轉型與創業風險,這些心法與態度,就是企業面對AI浪潮時該學的思維。歡迎收聽本集節目,聆聽GMI Cloud葉威延的即戰力決策哲學。
生成式AI正改寫全球產業版圖。當AI科技急速演進,台灣該如何站穩腳步、搶占機先?本集節目邀請工研院執行副總暨總營運長暨AI策略長余孝先,解析生成式AI發展趨勢、未來挑戰與策略布局,並分享工研院如何攜手企業夥伴,打造創新AI解決方案,助力企業智慧升級、搶攻未來市場話語權,歡迎收聽。
再生醫療雙法通過,台灣生技產業迎來嶄新時代。 本集節目邀請圓祥生技研發副總游忠哲,分享他從中興土壤環境科學系、博士班神經科學研究,到中研院基因體中心、轉戰產業界、再投身生技新創的精彩歷程。從學術研究員到帶領興櫃公司團隊,他如何跨越不同領域、實現自己的生技夢? 還有哪些關鍵轉折、挑戰與堅持值得年輕學子參考?以及他眼中的台灣生技產業未來願景。給正站在人生選擇路口的你,別錯過這一集。
台灣電力供需問題備受矚目,能源轉型刻不容緩。本集節目持續邀請台科大電機系教授李俊耀,聚焦多元綠能佈局、電力穩定策略及智慧電網應用,剖析國內外能源現況與台灣下一步。智慧電網能否助攻台灣電力穩定、實現綠能與產業共榮?邀請能源科技人共同登入,搶先洞察電力科技革新趨勢。
電力穩定,就是產業命脈。當全球能源結構快速轉型,台灣如何因應電力供需挑戰?多元綠能佈局與智慧電網技術,能否成為穩定電力、強化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本集節目邀請台科大電機系教授李俊耀,深入剖析台灣電力現況、未來發展方向,帶您認識智慧電網如何重塑能源管理模式,一同掌握台灣電力科技轉型新趨勢,歡迎收聽。
氫能、氨能正快速改寫全球能源科技版圖。從核心技術、供應鏈部署到政策驅動,台灣該如何搶進這波關鍵能源轉型?本集《IC部落格》節目邀請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帶您洞察氫氨科技最新進展與全球佈局,探索台灣與亞洲市場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優勢。
在全球淨零趨勢驅動下,低碳氫與氨正成為新世代能源科技的戰略焦點。技術如何突破?政策如何推動?台灣在氫氨供應與應用領域有何布局與機會?本集節目邀請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解析氫氨技術現況、商業化挑戰及亞洲市場潛力,掌握未來能源新局,科技人必聽!
全球淨零排放,進入關鍵戰局,面對國際碳排挑戰,台灣企業該如何突圍?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加大石化開採,暫停電動車補助,透過本集節目觀察全球推動淨零碳排發展,以及未來挑戰和工研院因應策略。此外,在全球持續推動淨零碳排趨勢下,工研院也將運用策略和前瞻技術,協助企業夥伴鏈與時俱進,以創新解決方案,有效協助企業目標逐步達陣。本集節目邀請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解析全球碳排趨勢、未來挑戰,以及數位科技如何助攻達陣。立即收聽,搶先掌握永續致勝關鍵,歡迎聆聽。
邀請新竹市勞工青年發展處長吳達偉Z9在本集「IC部落格」節目中,暢談他如何用行動打造更友善的新竹市職場教育環境、為新竹市青年開創更多機會。歡迎收聽吳達偉處長如何以政策溫度,幫新竹市青年發展加溫。
久未在媒體公開露面的商研院董事長許添財博士,在5/26、5/27連續兩集節目中,以其財經商業跨域整合管理資歷與擘劃長才,完整分析美國總統川普對其貿易夥伴展開加徵高額關稅等全盤資訊,以及對全球的經貿成長與供應鏈重組影響,深度剖析台灣企業應如何把握機會,調整市場布局、供應鏈配置與出口產品結構。 歡迎收聽節目,一次聆聽商研院董事長許添財博士對台灣政府與企業在2025年國際經貿變局中的精彩勉勵與建言。(節目中部份訪談內容補充更正為:「1980年代雷根經濟學」、台灣商品貿易長期「順差」。)
久未在媒體公開露面的商研院董事長許添財博士,在5/26、5/27連續兩集節目中,以其財經商業跨域整合管理資歷與擘劃長才,完整分析美國總統川普對其貿易夥伴展開加徵高額關稅等全盤資訊,以及對全球的經貿成長與供應鏈重組影響,深度剖析台灣企業應如何把握機會,調整市場布局、供應鏈配置與出口產品結構。 歡迎收聽節目,一次聆聽商研院董事長許添財博士對台灣政府與企業在2025年國際經貿變局中的精彩勉勵與建言。 (節目中部份訪談內容補充更正為:「1980年代雷根經濟學」、台灣商品貿易長期「順差」。)
「多多練習,就可以讓AI為企業成功揮棒。」GMI Cloud 創始人暨執行長 葉威延將透過本集節目,分享公司參展COMPUTEX中,推出以AI Agent 為主的亮點內容究竟為何,以及GMI Cloud為什麼會特別聚焦AI Agent的整體考量和目標訴求,可以廣泛或聚焦應用在那些產業領域上,來協助企業解決痛點、帶來實質效益和獲利。
透過IC部落格格主謝美芳的採訪足跡,IC部落格不定期帶您透過IC之音的麥克風,從新竹,聽見科技地方大小事;歡迎鎖定收聽。
如何問對問題、找到答案,搞懂整個過程已經不容易;AI浪潮席捲而來,讓專家們絞盡腦汁歸納而得的知識菁華,透過AI專家系統應用,手到擒來。 開發團隊負責人周卓煇強調,「會使用AI專家系統應用,就像會用傻瓜相機一樣,能問出高含金量問題,讓傻瓜變專家,讓專家變超級專家。」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聆聽光與健康協會理事長暨清大特聘教授周卓煇分享:問出高含金量問題,AI專家系統搞定!
人類進入照明時代後,已經擁有沿用主流藍光的無數家庭使用者;不過由國內清大團隊開發完成的無藍害燭光技術,卻可能扮演另一款好光產品,而成為革命性選項。 開發團隊負責人周卓煇強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人的生活智慧;其實人類不只可以使用白天的亮視覺,更擁有1.25億顆暗視覺細胞,入夜後,更應該開啟暗視覺,讓亮視覺好好下班休息。」 無藍害燭光技術,也因此應運而生。歡迎收聽本集節目,聆聽光與健康協會理事長暨清大特聘教授周卓煇分享:好光技術。
智慧政策如何獲致數位治理,新竹縣府團隊目前已經領銜全台累積不少亮眼成果,「但是我給了40分,因為我們還在努力其他的60分空間。」新竹縣行政處處長周秋堯受邀前來本集節目,透露這些「空間」;分別分享縣府團隊如何規劃與時俱進的創新策略與縣政主軸內容,藉此廣泛地從交通、產業、教育文化、醫療照護、智慧治理等各面向,跨域整合各項軟硬體建設發展計畫,以及面臨的困難門檻和克服之道。 此外,也以實際案例分別分析,新竹縣與六都甚或全台縣市相較的最大突破成績、亟需被改變的痛點,以及新竹縣扮演的獨特角色。 尤其是在目前面臨重重挑戰下、迎接AI時代來臨,為扮演智慧嫁接地方政府與民眾生活的橋梁角色,分析縣府團隊以何思維,持續推動縣務工作順暢執行,以落地執行縣長智慧治理幸福竹縣的政治願景。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引發關稅之戰對產業衍生的應變策略與解方,新竹縣府團隊已經在第一時點做出迅速回應,例如「關稅衝擊與桃竹苗大矽谷供應鏈移轉」會議等。本集節目邀請新竹縣產發處處長陳偉志分析,目前已針對縣內可能受衝擊產業和廠家,做出的緊急呼籲與應對舉措,也分析目前縣府轄區內掌握的最新產業最新況。 事實上,透過智慧治理,並驅動產業創新,正是新竹縣長楊文科落地執行縣政五支箭的重要核心,例如其中的AI智慧園區,也已陸續展開營運,陳偉志處長也分享了目前園區廠商的最新進度和預估成效;聯外交通建設和號誌等,如何在壅塞期靈活調度? 此外,他也針對楊縣長呼籲建置的「台知園區」和「竹科三期」,如何與周邊既有的新竹生醫園區、台元科技園區,以及中央政府大力倡議的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共同整體建構並形塑為強大的科技大縣等理念與推動現況,以及遭遇的可能困難,做出了最新回應。同時也以吸引業者進駐,加速科技產業創新,分享包括佈建創新育成、青創基地空間等計畫內容,以及相關AI人才、營運管理、資金專業諮詢等人才培育計畫等議題。
竹科管理局長陳宗權,今年七月接任竹科管理局長一職,即將屆滿週年;他形容,台灣半導體產業以台積電為首所建立的護國神山產業供應鏈,不只實力強大,而且已經與合作夥伴聯手打造共好的生態聚落關係,「台灣的半導體護城河,很深!」陳宗權去年七月,才從國科會副主委、獲延攬接續前任局長王永壯職務,他觀察歸納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每一個世代的技術發展,都是一整個供應鏈在合作,「這是一個很難被模仿的模式供應鏈,也是其他國家大型企業經營體系與之比擬時,最大的不同之處。」陳宗權也進一步分析指出,台灣的生技產業正坐擁另一股不容小覷的龐大潛力,「半導體產業鏈擁有180幾家廠商,生技產業卻已經有130幾家廠商;坐落於竹北的新竹生醫園區,目前第一、第二生技大樓已經不敷使用,連第三生技大樓,也快不夠了!」為此,陳宗權正緊鑼密鼓,打算為國內生技產業打造定期交流平台,把上游創投業者到下游業者,一起納入,定期展開交流合作;希望看到生技業像半導體業一樣,轉大人!」歡迎收聽4/28與4/29連續兩集「IC部落格」節目,聆聽竹科管理局長陳宗權精彩分享。
竹科管理局長陳宗權,今年七月接任竹科管理局長一職,即將屆滿週年;他形容,台灣半導體產業以台積電為首所建立的護國神山產業供應鏈,不只實力強大,而且已經與合作夥伴聯手打造共好的生態聚落關係,「台灣的半導體護城河,很深!」陳宗權去年七月,才從國科會副主委、獲延攬接續前任局長王永壯職務,他觀察歸納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每一個世代的技術發展,都是一整個供應鏈在合作,「這是一個很難被模仿的模式供應鏈,也是其他國家大型企業經營體系與之比擬時,最大的不同之處。」陳宗權也進一步分析指出,台灣的生技產業正坐擁另一股不容小覷的龐大潛力,「半導體產業鏈擁有180幾家廠商,生技產業卻已經有130幾家廠商;坐落於竹北的新竹生醫園區,目前第一、第二生技大樓已經不敷使用,連第三生技大樓,也快不夠了!」為此,陳宗權正緊鑼密鼓,打算為國內生技產業打造定期交流平台,把上游創投業者到下游業者,一起納入,定期展開交流合作;希望看到生技業像半導體業一樣,轉大人!」歡迎收聽4/28與4/29連續兩集「IC部落格」節目,聆聽竹科管理局長陳宗權精彩分享。
「金卡多」電動三輪車,顧名思義是希望騎三輪車、也能賺進大筆鈔票!其實這是2019年成立於威剛集團旗下的「威速登科技」一批研發人員,從協助立法到開發整合、一路耗費幾年時間,才推出的全球首款商用電動三輪車「本人」,過去四年已分別為集團爭取從第一年的逾三千萬,到第四年的1.3億台幣入袋,不只獲利,同時還摘下第30屆台灣精品獎桂冠。威速登科技究竟是怎麼辦到的?歡迎收聽本集節目,聆聽威剛集團副總經理兼威速登科技執行長江昌憲,連續在4/21、4/22兩集「IC部落格」節目中細數分享,如何從技術到行銷,以對的態度,依循急重緩輕的科技節奏,整合各路英雄好漢,搭載完成由威剛自主研發的核心電動馬達及控制器系統,和國內電池、機車等大廠的獨門技術,推出全球首款商用電動三輪車。
「金卡多」電動三輪車,顧名思義是希望騎三輪車、也能賺進大筆鈔票!其實這是2019年成立於威剛集團旗下的「威速登科技」一批研發人員,從協助立法到開發整合、一路耗費幾年時間,才推出的全球首款商用電動三輪車「本人」,過去四年已分別為集團爭取從第一年的逾三千萬,到第四年的1.3億台幣入袋,不只獲利,同時還摘下第30屆台灣精品獎桂冠。威速登科技究竟是怎麼辦到的?歡迎收聽本集節目,聆聽威剛集團副總經理兼威速登科技執行長江昌憲,連續在4/21、4/22兩集「IC部落格」節目中細數分享,如何從技術到行銷,以對的態度,依循急重緩輕的科技節奏,整合各路英雄好漢,搭載完成由威剛自主研發的核心電動馬達及控制器系統,和國內電池、機車等大廠的獨門技術,推出全球首款商用電動三輪車。
AI正值風起雲湧,啟碁科技副總經理齊世瑋歷經Intel、Cisco,從半導體轉向到網通,再到台灣系統廠,他也正為自己的產業生涯發展輾轉迭代,他以何觀點看各產業面向的異同?面對川普2.0浪潮,他是如何看待台灣扮演的獨特角色?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聆聽啟碁科技副總經理齊世瑋分享,從半導體到網通,他如何為自己轉型?
啟碁科技副總經理齊世瑋畢業於國內淡江大學土木系,負笈美國名校,歷經Intel、Cisco美式工作洗禮與風格,之後卻選擇返台效力;期間並因個人的傑出貢獻與團隊的低調務實貢獻,而獲青睞曾於日前獲頒企業經理人協會傑出研發管理獎。 這些經歷與他剛離開全球跨境電商巨擘亞馬遜公司、進入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博士班接受深的獨子間,共享的一個約定,有密切的關連。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聆聽啟碁科技副總經理齊世瑋分享,這是一份甚麼樣的約定,讓兩代父子誼誼如此跨洋緊緊相連?
透過IC部落格格主謝美芳的採訪足跡,IC部落格不定期帶您透過IC之音的麥克風,從新竹,聽見科技地方大小事;歡迎鎖定收聽。
透過IC部落格格主謝美芳的採訪足跡,IC部落格不定期帶您透過IC之音的麥克風,從新竹,聽見科技地方大小事;歡迎鎖定收聽。
圓祥生技是國內罕見成功投入雙特異性抗體產品的一家新藥生技公司,從產品開發到授權,迭經高山和低谷。本集節目邀請圓祥生技研發副總游忠哲分享公司的核心產品、開發動機、龐大市場潛力,以及一些印象深刻的小故事,歡迎收聽。
台大新竹生醫分院的成立,期許能近距離協助解決新竹生醫園區智慧醫療廠商的燃眉醫療需求和前期發展;以此為前提,園區附近仍有包括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等醫療等單位,可為新竹發展智慧醫療生態圈從無到有挹注新力。 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身為家族中第65位醫師,本集節目繼續邀請他分享扮演醫療管理者與整合者的為醫胸懷。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扮演的醫學中心角色,不僅要「把病看好」,還要建立區域醫療網絡核心,做領頭羊,培養醫學人才和創新醫療研究。 本集節目邀請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以具體執行案例,分享目前分別在轉譯醫學研究、創新醫材等面向的整體綜效和分項亮點成果。歡迎收聽。
「孝平走得太快……,円星科技還一度遭業界形容,是只剩一間孤兒寡母經營的風雨飄搖公司;但是不服輸的個性,讓我來不及悲傷,一手接下公司治理,走到現在。」說出這番掙扎話語的,正是其中的「寡母」--円星科技現任董事長陳慧玲;另外的「孤兒」,指的則是由已故創辦人林孝平手把手一路栽培的總經理張原熏。但是,現在的円星科技(M31 Technology)不僅是兩度登上雜誌「亞洲最佳中小上市企業200強」榜單的小而強矽智財領先公司,而且還是蟬連三年「公司治理評鑑」前5%強公司。公司目前正積極布局8奈米及其下先進製程,並已取得2奈米突破製程,正聚焦滿足於AI、5G、高速運算與車用電子等領域對高速運算的需求。円星科技董事長陳慧玲較勁是怎麼一路走過來的?歡迎收聽連續兩集節目,聆聽她的柔韌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