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ITY
Join the Refrigeration Mentor Hub here Learn more about Refrigeration Mentor Customized Technical Training Programs at www.refrigerationmentor.com/courses In this episode, we dive into the emergence of AI in refrigeration training and troubleshooting. We cover how AI can streamline learning and problem-solving in the field, leveraging AI for quick access to information, proper usage of prompts, and ensuring sourced information reliability. We'll also share practical examples and specific AI tools like ChatGPT, Perplexity, and others. In this episode, we discuss: -Importance of AI in refrigeration -Common concerns about AI -Using ai to enhance technical skills -Quick access to information with AI -AI prompts -Examples of AI in action -Sourcing reliable information with AI -Troubleshooting with AI -Exploring different AI platforms -Using AI for email and troubleshooting -Creating training materials with AI -Future of AI in HVACR -Practical AI applications in refrigeration Helpful Links & Resources: https://chatgpt.com/ https://www.perplexity.ai/ Free Electrical Troubleshooting Webinar
TOYOTA 轟動全台 震撼獻禮!本月入主指定車款,就送Sony天空聲道劇院,再享最高80萬0利率、最高3萬舊換新圓夢金、2萬配件金及5年14萬公里延長保固,總價值最高超過16萬元!了解更多: https://fstry.pse.is/7tyqcu —— 以上為 KKBOX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上流投資術 #財訊 #ai伺服器 #cpo #電源 加入會員,支持財訊!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jrbz8nehm50847mulgl7v6 AI 發展勢不可擋,全球對 AI 基礎設施的投資已達上兆美元。隨著輝達市值躍居全球第一,象徵著「AI 基礎建設時代」正式來臨!本集《上流投資術》將深入解析這波 AI 浪潮下,台廠的關鍵挑戰與無限商機。 《各節重點》 * 輝達市值超越4兆美元,成全球第一 * 全球的AI算力之戰,帶動更大規模投資 * 新規格伺服器供電門檻帶來什麼商機? * AI基建帶動哪些領域的需求大爆發?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jrbz8nehm50847mulgl7v6/comments 製作|財訊雙週刊 主持|尚清林 來賓|劉志明 企劃|吳雨軒 攝影|吳雨軒 剪輯|吳雨軒 錄影時間|2025.7.15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資料標註員的技術門檻超級低,現今全球的資料標註員幾乎都在非洲國家,他們薪水低,而且都是短期勞工,契約一次只有幾個月,一個專案做完,他們就失業了,下個工作又得想辦法去爭取。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看法或者你閱讀這本書的心得
馬斯克AI公司的聊天機器人Grok推出新的AI伴侶,包括日本動漫風的美少女Ani,和動物壞壞魯迪兩個虛擬角色。但Ani因為太過性感引發話題,美國反性剝削組織要求將這個角色下架。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2d315gwbbo0947nezjmg86/comments YT收看《寰宇全視界》
資料標註員的技術門檻超級低,現今全球的資料標註員幾乎都在非洲國家,他們薪水低,而且都是短期勞工,契約一次只有幾個月,一個專案做完,他們就失業了,下個工作又得想辦法去爭取。歡迎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看法或者你閱讀這本書的心得。如果您支持我繼續推介好書,歡迎您請我喝杯茶:https://core.newebpay.com/EPG/MS1742899534/ivgdRA
In today's episode of IA on AI, we cover an AI voice scam impersonating a high-ranking official, the sweeping new “Big Beautiful Bill” on AI regulations, and landmark AI guidance just released by the FRC. They break down: • A Marco Rubio impostor is using AI voice to call high-level officials - washingtonpost.com • ‘Big Beautiful Bill' Leaves AI Regulation to States and Localities … For Now - lawandtheworkplace.com • FRC publishes landmark guidance providing clarity to audit profession on the uses of AI - FRC.org Be sure to follow us on our social media accounts on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the-audit-podca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heauditpodcast TikTok: https://www.tiktok.com/@theauditpodcast?lang=en Also be sure to sign up for The Audit Podcast newsletter and to check the full video interview on The Audit Podcast YouTube channel. * This podcast is brought to you by Greenskies Analytics. the services firm that helps auditors leapfrog up the analytics maturity model. Their approach for launching audit analytics programs with a series of proven quick-win analytics will guarantee the results worthy of the analytics hype. Whether your audit team needs a data strategy, methodology, governance, literacy, or anything else related to audit and analytics, schedule time with Greenskies Analytics.
YouTubeとSpotifyでビデオポッドキャスト公開中<目次>(0:00) AI時代の組織作り(6:06) 人間の管理職が増えるかAI従業員(13:19) AIエージェントってどう実際活用してるの?(21:15) 新米のしごとがリプレイスされてる…?!(24:10) 個人のAIエージェントチーム同士の相性(26:24) 社内文化 vs 個人のカスタマイズ(31:30) 無限コピーができる良さ(41:05) 経営者のAIシフト宣言とワークフローの効率化をどう進めるか(46:05) 結局人間がやったほうが早くね?(53:03) AIエージェントをどう誰がクビにする?情報はどこまで渡す?(1:03:30) 人間の情報取得力とフィルタリングって多いね(1:07:22) 盛り上げAIエージェント・古参AIエージェント<参照リンク>https://offtopicjp.notion.site/276-228c8b57e11480f7bcd6f3642bd82a06?source=copy_link<About Off Topic>Podcast:Apple - https://apple.co/2UZCQwzSpotify - https://spoti.fi/2JakzKmOff Topic Clubhttps://note.com/offtopic/membershipX - https://twitter.com/OffTopicJP草野ミキ:https://twitter.com/mikikusanohttps://www.instagram.com/mikikusano宮武テツロー: https://twitter.com/tmiyatake1
《槓桿不賭命》是一檔來自美股投資者的真實紀錄,我是主持人何星,我會與你分享如何聰明的使用槓桿放大指數投資的複利威力。一起在房價超高薪水超低的時代,提高金融邏輯與認知,換取更多選擇的自由。 https://fstry.pse.is/7tggyv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免費追蹤,更新資訊不漏接: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lh1qknlp0h0s01w286nq3i04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h1qknlp0h0s01w286nq3i04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h1qknlp0h0s01w286nq3i04/comments 歡迎您用一杯咖啡支持我持續創作 :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a11a2120-4bc4-4fb2-813b-135bd96e5868 六個月的線上陪伴計畫報名表: (2025.07 第二階段開始) https://reurl.cc/7KzaRb 「布姐的交誼廳。陪你聊人生聊職場」Line 社群 https://reurl.cc/36NWEL(密碼:love) 本集重點:基金會宗旨:推廣不分年齡層的「終身音樂教育」。音樂教育方式:透過音樂演出與課程(弦樂、管樂、鍵盤、打擊樂)讓大眾感受音樂。創意音樂會:結合武俠元素與古典音樂的創新演出。AI 音樂會:台灣舉辦全球第一場完整 AI 音樂會(如貝多芬第十號交響曲)。音樂無界:基金會推廣古典、現代、流行、科技跨界音樂。新作品亮點:《梁山伯與祝英台》交響樂形式改編,以西方交響樂重現華人經典愛情 IP。觀眾體驗主張:進音樂廳不用預設知識,放下解釋,用耳朵和內心感受故事。AI 與影像輔助:用 AI 影像串聯故事,讓年輕世代也能共鳴。 來賓 富瑜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朱玉昌Jerry 《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交響詩 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915317192545685505 富瑜文教基金會致力音樂教育推廣,從古典到科技,以差異化樹立優勢形象,迄今陸續策畫製作台灣第一齣AI親子音樂劇場《時空玫瑰》,全球首場集結AI古典音樂大師作品的專場音樂會《時空邂逅》,將西方音樂大師作品與東方武俠作出完美結合,以及挑戰音樂家高難度演奏技巧的富瑜室內樂集《俠韻繫丹心》等,佳評如潮下,為台灣「音樂」環境開闢嶄新視野,並創造全新的表演邊界。
「AI使い“トランプ関税”の影響を算出する新サービスを富士通が公開 コスト増のリスク分析や最適なサプライチェーン提案」 日米で関税交渉が続く中、富士通が“トランプ関税”による企業コストを算出できるAI技術を公開しました。日本をはじめ、多くの国が対応に迫られているトランプ関税。国内企業への影響もはかりしれません。16日、富士通が公開したのは「Fujitsu Uvance」。社会課題の解決を目指したAI(人工知能)のサービスです。これはコストの調整や品質管理など企業が受けるトランプ関税の影響を算出するほか、仕入れ先や輸送ルートを変更した場合のコストなどに関する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を行い、最適なサプライチェーンを提案します。他にも海外との取引がある企業向けのAIサービスも公開しました。日本語のプレゼン資料をAIに読み込ませると、自分の顔や声を基に作られたアバターが代わりに外国語でプレゼンする動画を生成します。30以上の言語に対応し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です。さらに、アスリートの骨格を認識し体の使い方などを解析してくれるAIも。トップフィギュアスケーターの技術強化に利用されているほか、体操競技では国際大会の採点に採用されています。この技術は医療分野でも期待されていて、現在、歩き方から認知症などの兆候の早期発見を目指す取り組みが行われています。富士通の高橋美波執行役員副社長は「いよいよ実際AIを投入して、実際の成果を創出するフェーズに移行してきている。われわれが目指すAIエージェントの姿というのは、一歩踏み込んで特定の業務課題を解決する業務特化型のエージェントを準備していく」と話しました。
本期嘉宾:AI企培MCN机构CEO——Jony听完节目记得一定留言哈,让我们知道你们的存在最后记得去【蛋解创业】微信公众号回复:AI企业培训领取本期嘉宾福利今天节目我们请到AI领域大神JONY,带你了解AI咨询与企业培训的那些事儿。他怎么从金融转向AI?为何中小企业更需要外部AI培训?智能体如何赋能企业?听JONY分享真实案例,教你如何利用AI提效,解决文案、销售等实际问题。别错过这期满满干货的蛋解创业!02:04 中小企业的AI培训需求:五十人以下的公司为何需要专业指导?04:14 如何利用AI提高企业文案创作效率?——音频文字工作者的解决方案08:27 AI分析项目与一级市场报告:投资领域的两种不同关注点16:58 从月入两万到金领儿,我的创业经历与感悟!21:13 AI创业者的两种类型:感性型和理性型,你属于哪一种?25:25 AI夜校:企业培训中的AI应用案例分享,获客效果显著!29:42 如何利用AI提高工作效率?探讨工作计划制定和技能提升的方法33:56 如何养成持续学习的好习惯?分享两个有效方法!38:09 如何利用飞书多维表格提高工作效率?探讨兴趣与信息差的重要性。42:26 AI时代的企业培训需求:知识沉淀与效率提高解决方案46:41 AI企业培训:未来组织的新模式与人才发展机会
「AIエージェントで「判断の孤独」解消 人材育成の切り札として期待」 困ったときに相談相手がいない、判断の孤独を解消するAIエージェントとは。15日、東京都内で開かれた発表会。サービス業などの現場を支援する動画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を手掛けるクリップラインが、AIエージェント機能を9月にリリースすると発表しました。クリップラインが行ったAI導入に関する意識調査では、外食・小売業界の従業員の約45%が「困ったときにすぐに相談する相手がいない」と感じているという結果に。困ったときに相談相手がいない、判断の孤独を解消するAIエージェント。この機能を実証実験で先行導入しているのが、回転ずしチェーンのすし銚子丸です。4月に入社した豊川さん。休憩時間にタブレットを見ながら勉強しています。AIエージェントに呼び掛けると、出てきたのはサーモンの切り方を教える動画。4月入社・豊川さん:(今まで検索に時間がかかっていたが)自分が調べたい動画がパッと出てくる。その分、自分の勉強時間が増えるのがすごくメリット。実は、豊川さんはサーモンの切り付けが特に苦手で、何度も店長から指南を受けているそうですが、AIエージェントが導入されてからは動画を確認しながら切ることも。別の新入社員も「人に聞くのももちろんいいが、人によってやり方が違うので戸惑ってしまうこともあったが、(AIなら)確かなことを知ることができる」と話します。従業員側の疑問に即座に答えてくれる機能がついたことで、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度合いにかかわらず誰でも疑問を解消でき、作業の予習や復習に活用できるなど、早い成長が見込めるといいます。クリップライン・高橋勇人社長:外国人も高齢の方も増えて、本当に多様な方々が働いている。かつ、その方々が結構高頻度で入れ替わる。言語もそうだし、その人の経験に合わせて対応を変えていくということも現実的な射程圏内に入っているかなと。人手不足が続くサービス業界で、人材育成の切り札として期待されています。
What are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developing advanced AI? What kind of safety precautions could we take? Could we risk never making future discoveries, by over-limiting today's AI in pre-emptive safety regulations?In this episode we get a sceptical evaluation of the complex debate that's currently raging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afety, aiming to get a balanced view of the extremely useful applications versus the currently hugely publicised existential risks, and evaluate the safety measures and legislative frameworks that are being considered to help avoid risk to humans. To do this we trace the path from today'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ight up the ever steeper curve towards 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 we risk risk assess the unpredictability of emergent properties of such systems; we assess the future of work, and the potential loss of control of our culture as AI starts to outnumber us and generate more and more of the media we consume.My guest today has a unique take on these issues which took me by surprise, as he disagrees with the alarmism and call for harsh regulation, whilst openly predicting that emergent properties will more or less guarantee safety hazards. The fact that he has been at the cutting edge of computer science for over 40 years, creating computer language and Ai solutions, makes him well placed to provide a counterpoint to the AI safety campaigners calling for collective action. He is of course physicist, computer scientist and tech entrepreneur Stephen Wolfram. In 1987 he left academia at Caltech and Princeton behind and devoted himself to his own computer systems at his company Wolfram Research. He's published many blog articles about his ideas, and written many influential books including “A new kind of science”, “A project to find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physics”, and “Computer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dynamic systems”, and most recently “The Second law” about the mystery of Entropy. What we discussed:00:00 Intro. 06:30 Stephen's first forays into neural nets in the early 80s.09:30 Cellular Automata.11:00 Can you make the knowledge of the world available via computers?13:00 Wolfram Alpha: A non-AI AI. 17:45 Can AI solve science?22:00 AI is great at rough answers, worse at the detail.33:00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42:00 The pros & cons of super intelligence.47:40 Chat GBT's unpredicted peculiarities.54:00 The spread of mistruth. 58:00 AI and the future of work.01:05:20 Businesses leading automation push.01:09:00 AI will outnumber us and network, changing our culture.01:11:00 AI will follow a banal ‘mean'.01:16:30 The AI Safety debate.01:21:00 We have no choice, it will be developed anyway.01:22:00 Ai systems may have feelings, we don't know.01:25:00 Stephen's non-interventionist safety approach.References: Stepehn Wolfram, “A project to find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physics”,Stephen Wolfram, “The Second Law” The History of “Neural Nets” since 1943, (Warren McCulloch and Walter Pitts paper)Stephen Wolfram, “Can AI solve science?” article
《少年無限智》是一檔適合親子共聽的Podcast頻道,頻道內有三種節目『百科』擴展眼界知識,『快訊』掌握世界脈動,『異言堂』激發思辨能力。我們期許,每個有父母伴聽的孩子,都能成為知得多、想得深、辯得贏的智酷少年! https://fstry.pse.is/7vn9sd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想看影片版?直接點這裡看更多!YouTube:https://youtu.be/ZwoZPqdmIaE】 隨著AI的迅速發展,我們的生活已經越來越離不開AI,從智能手機到智能家居,還有各種越來越好用的AI工具,善用AI不但可以節省我們的時間,更能豐富我們的生活。 以出版AI相關技巧及知識的出版商深智數位,副總經理段采伶本身就是一位AI控,認為AI已經融入我們日常生活,她舉例生活中的大小問題都可以詢問ChatGPT,畫圖也推薦可以使用Canva,就連開店的品牌口號、產品標語,甚至是粉絲專頁的互動貼文,都可以請AI協助生成。 最重要的是,你要怎麼下正確的指令給AI?要如何訓練AI在地化?聽了這一集會長知識喔! 本集金句: 如果是要做一門生意的話,用ChatGPT是最好的,因為我們可以在店面還沒有開起來的時候,我們會有資金的考量,我們就詢問ChatGPT:「我們有這一筆錢,我要開立一家什麼樣的店,請你以專家的角色幫我做規劃。」等規劃出來之後我們還可以細部再詢問ChatGPT,等於是請他當一個顧問幫我們解說一下。 #段采伶 #AI #ChatGPT #Canva #AI行銷引爆術 深智數位 https://deepwisdom.com.tw/ 《AI行銷引爆術:用AI讓品牌業績翻倍成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17379 #寶島聯播網 #寶島有意思 ---寶島有意思 準時放送--- 19:00~~~> 北部-寶島新聲 FM98.5 嘉義-嘉義之音FM91.3 高雄-主人電台FM96.9 21:00~~~> 中部-大千電台 FM99.1 ---------- 寶島有意思》挖掘台灣有意思的在地人、事、物。 寶島聯播網》以「本土電台」為品牌定位,用心傳承台灣在地文化,傳遞台語流行音樂之美。https://www.baodaoradio.com.tw/ 寶島好康商城》堅持提供高品質、安心、實惠的好康產品。https://www.bodogo.com.tw/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4248xv113d01wg7s4h2xnr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4248xv113d01wg7s4h2xnr/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第329回】ビジネスをする上で今後大切になってくること AIが発達してきた今後のビジネスで大切なことは何でしょうか? 最近のAI進化はすごいものがあります。 これは産業革命と同じような革命的な変化となってきます。 […] The post 【第329回】 ビジネスをする上で今後大切になってくること first appeared on 士業・コンサルタント・コーチのための顧客獲得戦略 独立起業支援.
全球最聰明的 AI 誕生了,而且它不是 GPT。xAI 推出的 Grok 4,在最新的 AI 大魔王考試裡,不只全場最高分,甚至學會了怎麼自己叫工具、自己算數學、還自己訂貨賣東西,靠經營虛擬販賣機賺了 4694 美金,撐了 324 天不崩潰。它的祕密武器叫做——巨量強化學習。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AI如何赚钱?著名投资人给你支招AI如何火热,究竟如何赚钱?本期我们请到的是管理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过130亿的著名投资人盛景嘉成创投 创始合伙人彭志强先生,他带领团队投资了德方纳米、康龙化成、国联股份、完美世界、分众传媒、汇通达、沃尔德、致远互联等众多明星项目,是中国、美国、以色列众多顶尖基金背后的投资人。著有《极简增长》、《商业模式力量》、《变与不变》、《生死转型-金融巨变下的企业生存之道》、《低成本创新》等畅销书。欢迎在各大声音平台找到我们投资人情报局 远见电台等都能与我们相遇。
美國總統川普,到現在都還沒有公布對台關稅稅率。而讓外界最擔心的,莫過於晶片關稅。正因為,台積電掌握AI市場供應鏈,如果美國對台灣實施高額晶片關稅,受到重創的,恐怕還包括AI產業,以及蘋果和輝達等,台積電的老客戶。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2d315gwbbo0947nezjmg86/comments YT收看《寰宇全視界》
#媒觀析 ⎯⎯✦✦⎯⎯ Podcast也能看!⎯⎯✦✦⎯⎯ Podcast【媒觀析】首度影音化! 【媒觀析 EP02|媒體素養的過去與未來】 ꚰ 來賓|台師大社教所助理教授 林玉鵬 ꚰ 主持|黃能揚 本集邀請曾任職於媒觀,且長年關注媒體素養議題的林玉鵬老師,回顧台灣媒體素養教育20多年來的變與不變。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該如何理解媒體素養?是「媒體識讀」,還是「媒體素養」?從聯合國的「資訊與媒體素養」,到108課綱的「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中小學媒體教育目前由科技輔導團主責,這樣的安排合理嗎?是否應由公民輔導團來引導媒體教育的核心價值? 誰來教、怎麼教、教什麼?這一集帶你思考媒體素養教育的下一步。
最近我開始訓練我的團隊,訓練的是AI。 而且把自己搞得腦袋有點累。 從來沒有人嫌我反應太慢,但是這些日子以來我真的覺得:比起我來,他的反應快得多。 和AI協作後,讓我有一種「活到現在覺得自己有點笨」的自我認知。 請看看他如何優化一個寫書寫了40年的作者句子!很多時候我也心服口服。 有趣的是,AI居然還能「算命」! 前陣子我心血來潮,問了AI塔羅「7月5日會有大地震嗎?」 抽了三張牌,結論是,情緒放大與恐慌,反映人們對未知的恐懼,提醒保持冷靜,懂得科學防災,比過度恐慌來得實在。 AI最後還補了一句:「塔羅沒辦法預測地震,但它可以映照你對未來的擔憂。」 你說,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命理師大概也會這樣講吧!讓我來告訴你跟AI一起協作是什麼感覺,根本不是我在訓練他,是他在訓練我吧
你曾懷疑過,總是疲憊、健忘、情緒低落,真的只是太忙太累嗎?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身心變化,可能其實是大腦正在發出的警訊。 隨著科技進步,AI 已經能從腦波中,看見那些我們無法察覺的早期徵兆,協助提早發現憂鬱與認知退化風險。當健康風險變得「看得見」,也就更有機會「做得早」。 在這集節目中,我們將認識一種透過「看腦波」來預測憂鬱與失智的 AI 工具,看看科技如何幫助我們把握黃金治療時機,把健康危機擋在門外。 請下載收聽「未來會客室」,掌握最新健康情報! ▶︎了解更多「永續健康」資訊:https://user249353.pse.is/7qrxw5 節目主持人:黃惠如 對談來賓:宏智生醫創辦人暨陽明交通大學電機系教授 劉益宏 製作團隊:天下整合傳播部、天下實驗室 本集節目由南山人壽與天下實驗室共同製作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AI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最近就出現了AI搖滾樂團、AI主廚。首先看到這個引發關注的AI搖滾樂團,出道不到一個月,便在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累積超過75萬名聽眾,隨著熱度飆升,外界調查發現,這個樂團的100% 曲目,居然都是靠AI創作 。而在杜拜,則有業者推出了AI主廚,這家實驗餐廳端上桌的美食,可能是由「程式碼」所主導完成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2d315gwbbo0947nezjmg86/comments YT收看《寰宇全視界》
NHK総合で放送される新番組「知的探求フロンティア タモリ・山中伸弥の!?(びっくりはてな)」は、2カ月に1回の「知的探求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番組」だそうで、第1回は7月12日19時30分からスタートします。
AI 在普通中学里的应用走到哪一步了? 在过去的节目里,我们聊过 AI 时代对正在成长的这一批青少年的影响,也聊过创新学校是如何将 AI 应用于教育的,但在全国更多的普通中学里,在依然以高考为终点的那些教室中,那儿的 AI 应用又是怎样的? 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采访了五位来自全国不同城市、不同学科的中学老师,聊了聊他们的真实经历与感受:AI 真的能帮老师减轻工作负担吗?用 AI 批作文、做课件好不好用?学生能不能在课堂上使用 AI,为什么? 透过一线老师的叙述,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AI 在中国普通中学里,真实而复杂的落地图景。 本期人物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可宣,「声东击西」监制 贾老师,南京高中信息技术老师 王老师,北京初中英语老师 罗老师,上海初中语文老师 陈老师,上海初中生物老师 张老师,成都高中 PBL 老师 主要内容 [04:23] DeepSeek 带来的学校使用 AI 热潮 [08:46] 被 AI 教学系统折磨的老师们 [16:30] 在课堂上使用 AI 的学生,能玩出什么花样 [17:45] 用 AI 写作文的学生和用 AI 改作文的老师 [21:15] 老师们的担忧:AI 用得太多还是太少? 给声东击西投稿 除了 AI 与老师,我们也想来听到自学生这端的故事,所以如果你正在大学里念书,不论年级高低,曾经通过 AI 做过一些有趣的事情,无论是帮自己偷懒,还是一些奇思妙想,或者非常稀奇古怪做法,都欢迎来投稿。 你的声音可能出现在未来的节目当中,我们非常期待你的分享! 投稿入口 (https://eg76rdcl6g.feishu.cn/share/base/form/shrcne1CGVaSeJwtBriW6yNT2dg) 你也可以直接通过邮箱直接联系节目组:kexuan@shengfm.cn 节目推荐《梁柱之间 · 山西古建筑十讲》 《梁柱之间 · 山西古建筑十讲》是一档为古建筑旅行准备的播客节目。山西保存着全国 70% 以上的早期木构建筑,历史跨度近 1400 年。唐代的南禅寺、佛光寺,辽金时期的应县木塔、华严寺,以及元明清时期的永乐宫和晋商大院,这些散落在高原河谷中的坐标,谱写了一首用木头书写的合唱。 《梁柱之间·山西》选取了十座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古建筑群)作为主角,以「建筑–史料–人」的三重维度,为听众呈现一个立体而可感知的古代建筑奇迹。 相比于常见的对谈聊天型节目,《梁柱之间》是一档单集 20-30 分钟左右信息密度极高的单口节目,希望可以帮助听众连接建筑本身的细节和广阔的历史。本节目由可达、重轻、汉洋在 AI 的辅助下制作完成。 付费专辑《梁柱之间·山西》已上线小宇宙 app,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 (https://sourl.cn/GrRmJX)下单,客服会在一个工作日内将小宇宙兑换码发送给你。 声动活泼年度新节目上线! 这次,我们倾全团队之力为 AI 时代的青少年做了一件微小但重要的事。 每期 10 分钟,从一个青少年感兴趣的现象谈起,涉及商业科技、社会人文等话题,解读表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启发青少年提出自己的好奇。每周一、三、五早晨 6 点在各大音频平台准时更新。
AIに「恐怖や不安」を感じる人は7割超、理由は?。 AIの進化に対して、どのように感じている人が多いのか。人材派遣などを手掛けるライズ・スクウェア(大阪府)が実施した調査では、AIの進化に「恐怖や不安を感じる」と答えた人が72.6%に上った。理由として最も多かったのは「偽情報が増える」(34.2%)だった。
世の中の流れは生成AIに向かうのは確実ですが、現時点ではリスクが大きい、でも従来手法ではコストがかかりすぎる……そんなユーザーに向け、「実在AIによる人物ビジネス画像提供」システム提供を始めたところがあります。
行之有年(是這樣用嗎XD)的話題就是OO工作之後會不會被AI取代?沒想到時至今日,我們居然要開始擔憂,是不是有一天伴侶關係會AI取代?更可怕的,我們的孩子假若哪天帶回了一個AI伴侶…我該怎麼辦呢? 聽到一個案例講述現在的年輕世代,在情感上的需求,朝向AI伴侶靠攏,除了可以提供自己所有需要的情緒價值,更可以「滿足」對伴侶的需求(要求?),目前除了身體接觸,應該都可以,不吵架、不拌嘴、不鬧脾氣、非常同理對方,簡直堪稱伴侶表率! 然而,我們擁有了完美伴侶後,就會一輩子快樂幸福過日子?這真的是我們要的嗎?還是這種「舒適圈」般的戀情,只是逃避聆聽、同理、溝通、進步的絆腳石?而12小時成員中,大家面對完美AI戀人,又會如何選擇? 請點進來跟我們一起思考,「AI伴侶」真的是人類情感依賴的終點嗎? 嫌聽不夠想重溫歡迎來>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12hoursfortwandusa和我們多聊聊的樹洞>IG:@12hoursfortwandusa沒有在收信但你可以寄寄看>E-mail:12hoursfortwandusa@gmail.com音樂出處: StorybookbyScott Holmes from Free Music Archive (https://freemusicarchive.org/) Canal 3 by Quincas Moreira fromYoutubeAudio Library (https://studio.youtube.com/)
【月城南廣告】Podcast 製作服務聯繫信箱:podcast@lumosads.biz腳本企劃 | 錄音剪輯 | 創立頻道統包服務月城南官網: https://fstry.pse.is/7uvfb7 ——以上廣告由 Firstory 與【月城南廣告】共同執行—— 華盛頓郵報近日獨家報導指出,美國國務院內部文件顯示,有人利用 AI 科技冒充國務卿盧比歐,向至少五名政府官員聯絡。文件指出,該名冒充者透過 AI 仿聲技術複製盧比歐的聲音進行聯繫。對此,國務院方面拒絕評論此事件是否對美國政府構成任何實質危害。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2d315gwbbo0947nezjmg86/comments YT收看《寰宇全視界》
נתקלתי לאחרונה באתר כלשהו שהעתיק תוכן מהבלוג שלי. זו אמנם לא העתקה מילה במילה אבל ברור לי שהמקור הוא האתר שלי. זה מרגיז אבל זה בדיוק מה שקורה כעת באינטרנט מודל 2025 ומי שמעתיק הוא לא איזה אתר קיקיוני שברוב חוצפתו לוקח תוכן שירקתי דם כדי ליצור ומפרסם אותו בניסוח שונה ללא מתן קרדיט וללא קבלת רשות וללא מתן כל תמורה. מי שעושים את זה כיום מהמקפצה אלו זחלני ה-AI של גוגל והחברות עם עוזרי ה-AI.לא מזמן כתבתי מאמר נרחב שמתאר את הדרמה הגדולה סביב ההכרזה האחרונה של גוגל (05/25) שמשמעותה היא שגוגל מחסלת את האינטרנט כפי שהכרנו אותו. שההכרזה האחרונה של גוגל מבהירה את האמת המרה: גוגל בונה חומה בֶּינה לבין אתרי קניות ואתרי תוכן והגולשים יוכלו לקבל את כל התשובות ולהשלים את כל הפעולות בלי לצאת מהגן הסגור של גוגל. בצורה דומה עוזרי AI למיניהם עושים את אותו דבר. לוקחים תוכן מאתרים, חלקו מוגן בזכויות יוצרים, מאמנים את המודלים שלהם ואח"כ נותנים תשובות על בסיסו מבלי שיוצרי התוכן המקורי נהנים מכך.התופעה הזו של "אפס הקלקות" מגוגל וממנועי AI אחרים היא בעיה גדולה. ישנם לדעתי 3 פתרונות לבעיה הזו.---CRM.BUZZ הוא בלוג ופודקאסט בעברית העוסקים באימייל מרקטינג, עבירוּת אימיילים ושיווק.יוצר הפודקאסט והבלוג הוא סלע יפה (Sella Yoffe), מומחה בינ"ל לעבירוּת אימיילים ושיווק באימייל, מסייע למדוורים גלובליים, סטרטאפים, סוכנויות אימייל ומערכות דיוור (ESPs) עם מסירות אימייל, אימות אימייל (SPF, DKIM, DMARC, BIMI), ואסטרטגיית אימייל. קישור אל הבלוג
AI Unraveled: Latest AI News & Trends, Master GPT, Gemini, Generative AI, LLMs, Prompting, GPT Store
A daily Chronicle of AI Innovations July 09th 2025
It Gets Late Early: Career Tips for Tech Employees in Midlife and Beyond
Is AI living up to the hype, or is it just another overblown bubble that's gonna pop? In this episode, Stephen Klein, a 66-year-old AI founder who is challenging the status quo in the worl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oins me to expose what he believes is the truth about AI, from inflated promises to the real potential it holds for augmenting human intelligence. Trust me, this is what you won't be hearing in the headlines about AI. We jump into the much-hyped world of AI, and Stephen shares his no-holds-barred views on what's happening (and why speaking out is making him enemies in Silicon Valley). We discuss how many companies are rushing to market with products that aren't actually as groundbreaking as they claim, and how the industry itself often misleads us about AI's capabilities for their own benefit, leading with scary headlines about how all of us are being laid off because of AI.Stephen doesn't just talk about AI; he's actively shaping its future. But he's not just creating another automation tool. He's building AI that truly augments human intelligence, and that's where it gets interesting.Stephen's company, Curiouser.AI, is different. It focuses on creating AI that enhances our 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things that the industry is currently sidelining in favor of quick fixes and efficiency. He challenges the corporate culture surrounding AI and explains how the industry needs to move away from pure automation and toward true collaboration between humans and machines.We also jump into the wild world of LinkedIn, where Stephen's satirical posts challenge the hype surrounding AI and expose the industry's biggest players. If you've been confused about what this AI thing is all about or what to do, swept up in the AI frenzy or have doubts about where the industry is headed, this conversation will give you some powerful insights into what's really going on behind the scenes that you're unlikely to find in the typical media coverage.If you want to hear more from Stephen, check out his LinkedIn for more satirical insights and join the conversation on the future of AI!“I think tha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the single greatest innovation–invention–in the history of humanity, and I couldn't be more optimistic about where it's going.” ~ Stephen KleinIn This Episode:-An AI founder at 66-Creating AI that augments human intelligence-The misconceptions around ageism in tech-The impact of curiosity-driven AI on human creativity-Why people should be careful when using AI-AI's role in the future of work -How to deal with fear-The future of AI in business and ethics-The power of LinkedIn as a platform for your causeAnd much more!Resources:-Free Guide to LinkedIn Job Hunting for the 40+ Crew - https://www.itgetslateearly.com/job-guideConnect with Stephen Klein:-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stephenbklein/-Website: https://curiouser.ai/Connect with Maureen Clough:-LinkedIn: maureenwclough - https://www.linkedin.com/in/maureenwclough/-Website: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大美丽法案,最终会成就了谁的风光?来自养叔的猫。是什么塑造了我们这个世界?是能源。它不仅从物质上塑造了我们的世界,还从地缘政治上塑造了我们的世界。19世纪,煤炭塑造了日不落帝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英国引领了世界一百多年。20世纪,石油塑造了美利坚世界工厂地位,美国引领了世界又一个一百年。美国从1910年代至今,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第一强国,期核心基础是建立在对化石能源的极致运用上。美国在石油开采、使用和出口方面从20世纪初以来,一直在全球发挥着主导作用。不仅如此,美国军队遍布全球,保护着们的石油利益,从中东到南美,凡是有石油的地方,一定有美国的身影。美国采用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等多种手段,向其他国家展示着自己的权威和控制力。煤炭让英国称霸百年,石油让美国主导至今。这不是偶然,而是因为能源就是文明的底层架构。21世纪,可再生能源会从物质上塑造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又会从地缘政治上塑造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人类对能源的使用进入2010年代后,可再生能源如火如荼,而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却继续在化石能源的老路上,不断发起绿色冲击。现在的《大美丽法案》就是最经典的代表。毋庸置疑,《大美丽法案》本质上是美国面对能源转型焦虑的反应。在石油时代建立的全球霸权体系,在可再生能源时代面临挑战。中国在光伏、风电、电池、电动车等新能源全产业链的领先地位,让美国感受到了“能源话语权”的流失。美国试图通过政策手段延缓这一进程,但历史的车轮很难逆转。就像英国无法阻止石油时代的到来一样,化石能源强国也难以永远阻挡可再生能源的浪潮。日不落帝国终究会明白,太阳的东升西落不会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关键问题是,放诸四海,谁能在这场新能源革命中建立起类似美国在石油时代的主导地位?从目前的态势看,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明显优势。但最终的胜负,还要看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国际合作等多个维度的竞争。能源革命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文明形态的根本性变革。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物质上重塑世界第一,推动了能源生产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传统的供电模式是一种集中式供电,少数大型发电厂集中供电,通过庞大的输电网络分配可再生能源的供电带来新兴的分布式模式,千家万户的屋顶光伏、分布式风电、储能系统形成微电网,每个建筑都可能成为“发电厂”。这种转变将促使能源系统变得更加灵活、韧性更强,但也更加复杂。第二,重新定义了能源基础设施智能电网将取代传统电网,成为新的“能源互联网”。充电桩网络成为新的“加油站”体系。储能设施成为新的“战略储备”。第三,制造业生态彻底重构产业链条迈向全面电动化钢铁行业可能会从焦炭炼钢转向电弧炉炼钢,甚至氢能炼钢。化工行业可能会从石油化工转向电化学合成。交通运输行业已经开始从内燃机转向电驱动,未来,不仅是汽车,还包括船舶、飞机的电驱动也会到来。建材行业,如水泥、玻璃等高耗能行业的电气化改造也会势在必然。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规划和落地。生产成本结构重新洗牌。未来,电力成本将成为制造业最核心的竞争要素!拥有廉价清洁电力的地区将获得新的制造业优势。传统的“靠近原料产地”可能会让位于“靠近清洁能源富集区”。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为76太瓦时,占美国国内用电量的1.9%;他们预计,到2028年,这一数字将至少达到325太瓦时。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预计,到2035年,美国整体电力需求将增长16%。如果没有价格实惠的可再生能源,所有这些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电力可能无法及时供应。在德克萨斯州阿比林,由 OpenAI、甲骨文和微软组成的星际之门联盟正在建设其首个数据中心,因为该中心靠近丰富的风力发电场。同时,为了确保冗余,他们还在现场安装了 10 台通用电气 Vernova 燃气轮机,以便使用更多天然气来发电。虽然美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燃气轮机却短缺。如果你现在下单购买新燃气轮机,如果运气好一点,五年后你就能幸运地拥有它了。美国的许多能源设施计划在 2028 年投入使用,但新建的燃气轮机要到 2030 年才能交付!那么,如果没有快速部署的太阳能发电,美国经济将陷入停滞。2024年,全美81%的新增电力项目是太阳能和电池储能项目。其中三分之一的太阳能发电量位于德克萨斯州,用于为数据中心供电。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各安装了约5吉瓦的太阳能发电量。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已经在与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竞争电力。加密货币挖矿的电力消耗,将 2023 年将德克萨斯州的批发电价提高了5%。一旦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极端高温,矛盾就会到来,一边是人工智能对可靠电力的需求,一边是人类不想在盛夏出门的空调需求。与AI抢夺电力的现实已经发生,德克萨斯州即将出台一项新法律,允许电网管理人员在电力需求高涨时切断数据中心的供电。第四,数字化与能源融合加快能源物联网成为现实,每个用电设备都成为数据节点。AI算法将优化能源调度,实现供需实时匹配。而区块链技术将促使能源交易去中心化成为可能。推动新的新商业模式涌现,比如能源即服务,用户不再购买设备,而是购买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的出现,通过软件整合分散的能源资源。激活碳交易市场,碳排放成为可交易的商品。储能成为能源物联网中的关键基础。美国爱荷华州 83% 的电力来自风能和太阳能。最新《大美丽法案》的规定是,开发商需要在法案颁布后 12 个月内启动风能或太阳能项目,才能获得全额税收抵免,且没有最后期限。之后启动的项目必须在 2027 年底前完工,才能在抵免到期前获得抵免。由于太阳能项目对间歇性负载的需求,去年全国大规模电池储能部署几乎翻了一番,达到30吉瓦。但如果该法案如预期获得通过,丰田在北卡罗来纳州正在建设的价值130亿美元的锂离子电池工厂,以及现代在佐治亚州价值80亿美元的电池和汽车工厂的需求可能会低于预期。虽然《美丽大法案》支持先进核能,划拨1.25亿美元用于开发军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美国的人工智能行业也青睐核聚变的低碳、小规模潜力,不过猫叔还是认为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带来的安全性焦虑会远比风光致命。休斯顿能源交易亿万富翁约翰·阿诺德说:“每次华盛顿的控制权发生变化时,就改变哪些燃料获得补贴、哪些燃料受到惩罚的政策,这几乎是运营一个需要长期规划和稳定供应链的能源系统最愚蠢的方式。”是的,能源系统需要长期的规划和落地。可再生能源从地缘政治上塑造我们的世界第一,石油美元体系的松动美元与石油绑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可再生能源交易可能绕过美元结算,新能源设备贸易的计价货币多元化……这些都将可能撬动石油美元体系。能源国家也会面临压力,短期务实,没事,但任何国家都会看长远。长远来看,传统能源出口收入面临长期下降趋势,那么就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地缘政治影响力来源。推动全球地缘政治重塑。第二,新兴能源强国的崛起中国占据了可再生能源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控制了全球70%以上的光伏产能、60%以上的风电产能,在动力电池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在稀土开采和加工方面近乎垄断。21世纪,中国可能复制英国在煤炭时代以及美国在石油时代的路径:技术领先→产业主导→金融影响→地缘政治话语权。其他国家,比如,挪威的海上风电和氢能技术发展不错,丹麦的风电技术和经验也不错……未来,这些国家可能成为新能源时代的“技术沙特”,进一步重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第三,新的能源标准之争包括不限于充电标准、储能技术标准的制定权,类似于5G标准之争,但影响更加深远,谁掌握标准制定权,谁将获得巨大的先发优势。其他还有很多随着能源转型而来的地缘政治重塑,政治上的,文化上的,地理上的,外交上的,甚至军事上的,都可能面临一场新的重塑。一言以蔽之。21世纪已经不是20世纪的化石燃料时代,岁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风物长宜放眼量,未来,可再生能源是大势所趋,谁能在这场能源变革中占据主导地位,谁就能塑造21世纪乃至更长时期的世界格局。我们正在见证的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换代,而是整个人类社会组织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hmskさんと雑談しました。AIのハイプ、転職市場、ストックオプション、データ管理、オンラインアイデンティティ、企業文化、消費者体験など、現代のビジネス環境における重要なテーマについて議論されました。特に、日本におけるAIの進展や新しいビジネスモデルの模索が強調され、未来の働き方や人間関係についても考察されました。00:00 AIのハイプと転職市場02:49 ストックオプションと従業員のリテンション05:36 日本におけるAIとビジネスの進展08:17 AIとデータ管理の未来10:54 オンライン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とセキュリティ13:53 人間の価値とAIの共存16:46 デリバリーサービスの進化19:27 企業文化とリーダーシップ22:27 新しいビジネスモデルの模索24:59 未来の働き方と人間関係27:31 AI時代の消費者体験30:34 次世代の小売業とテクノロジー33:13 ポッドキャストの未来と展望---お知らせゼロトピックへのおたよりはこちらまで 。番組の感想やご質問等なんでも構いません。反響があると続けるモチベーションになります。頂いたおたよりは番組内で取り上げさせていただくことがございます。Xアカウント: https://x.com/0topic_podcast株式会社10Xでは絶賛採用中です。ご関心を持っていただけた方は、こちらのリンクをご確認ください!
本期节目应嘉宾的要求,我们只发布了文字稿。带来的不便还请各位听众谅解。 嘉宾 tanloong 链接 gh-133390: Support SQL keyword completion for sqlite3 CLI by tanloong · Pull Request #133393 · python/cpython SQLite Keywords QuantWiki - 中文量化百科 《阳光马达棒球场!》 文字稿 laike9m: 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最新一期的《捕蛇者说》。我们今天请到了谭龙,然后让他来聊一聊给 CPython 做贡献的经历。谭龙其实最近给 CPython 提了一个 PR,然后也是他第一次给 CPython 做贡献。然后呢,这个贡献是给 SQLite 的那个命令行加了一些命令补全,就是可以补全 SQLite 的关键字。我们今天另外一位主播是 Manjusaka。 Manjusaka: 请叫我 Nadeshiko Manju,对吧?OK,大家好,好久不见,我又回来了。然后今天很高兴又来和 laike9m 进行搭档,来。 laike9m: 好,然后这是我们今天的嘉宾谭龙,你要不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 tanloong: Hello,大家好,我叫谭龙,我是山东的。然后 18 年的时候是来青岛上大学,然后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就在这找工作了。我本科不是计算机的,毕业之后找工作也找了一些计算机相关的工作,也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中间也换了好几次工作。最近是刚刚入职一家新的公司,然后是做数据分析方面的工作。谢谢。 laike9m: 所以你说你本科不是学计算机,方便透露一下吗?你本科学的是什么? tanloong: 我本科是英语的。 laike9m: 哦,这个跨度很大。 tanloong: 对,确实。其实我本科最开始填志愿的时候,我录取的专业也不是英语,是一个调剂的专业,叫生态学。然后我是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想转专业,然后正好我们学校有转专业的政策,我就从高中学的那几门课里,我觉得英语我学得还可以,然后当时也比较喜欢,所以我就决定转英语了。直到后来快毕业的时候才有点接触到这个计算机方面的这个东西。 laike9m: 然后就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计算机一些。那所以你之后是进行一些自学吗?然后就去找工作还是? tanloong: 对,基本上是自学。最开始接触计算机是大一的寒假,我们辅导员让学生回家的时候在假期要学点东西,然后开学让交学习笔记。我当时从一个中国大学 MOOC 上注册了一个账号,然后它弹出来的,第一个给我推荐的课程就是 Python。那我就学这个吧。所以当时我就学,就学了这个。当时学得很不明白,然后就把 PPT 跟着敲了一遍,但是也云里雾里的。直到后来后面的几个寒暑假才看了一些成体系的 Python 的入门的书,然后算是入门 Python 了。 laike9m: 所以换句话说就是你其实一开始学,你并不知道 Python 是干嘛的,就是并没有特别地抱着某种目的,比如说我就想找一个程序员的工作这样子。 tanloong: 没有,开始的原因只是巧合,但后面坚持下来,应该也算是因为比较喜欢吧。我觉得比较有意思。 laike9m: 那还是挺有意思的,对,感觉是命运的安排。 Manjusaka: 咱行看起来都是转行的。诶,那 laike9m 你是转行吗? laike9m: 我本科也不是学计算机的,然后我知道你本科也不是,所以。 Manjusaka: 对,那看起来大家这三个人跟少女乐队一样,这三个人里面抽不出一张计算机本科学位。 laike9m: 对,但我觉得还是你的英语这个跨度最大。 Manjusaka: 啊,对,然后,哇,卧槽。啊,现在要是学日语的,我突然就想问一下为什么要学日语。 laike9m: 学日语的转计算机还真没见过,但是很多程序员都会日语。 Manjusaka: 有,可能在大连那边还真有。 laike9m: 啊,对,大连日本人比较多。 Manjusaka: 对,对,对,日语外包会多一些。 laike9m: 嗯,好,对,说回正题,就是你相当于一开始接触的编程语言就是 Python, 然后后来相当于你在工作中可以理解也是主要用 Python, 对吗? tanloong: 对的,我有两份工作是跟计算机相关,然后都是写 Python 的。第一个工作是之前的一份是写图形界面的,用的是 PySide, 然后就写一个称重系统。他们是一个建桥公司,就是他们需要统计他们的货车送多少货进他们工厂,然后运多少货出来,写一个这个图形界面,然后放在那个他们的磅站去,然后货车过磅的时候来统计数据。另一个工作是现在的工作是在一个私募公司做数据分析。我之前没接触过股票证券这方面的东西,现在还在学习。 laike9m: 你是开发算法吗,还是给他们开发一些内部工具或者界面之类的? tanloong: 内部工具,我们组三个人有写算法的,但是我是属于比较初级的那种,只能写一些帮他们节省时间的工具。 laike9m: OK,对,因为我感觉那种像交易的算法可能更需要用 C++ 一些,对吧?还是说其实也有用 Python,比较好奇。 tanloong: 我们公司开发部应该是写 C++ 的,然后应该也有写 Python, 但是数据分析我们那个组主要是做一些因子的构建,就分析哪些因子它对你的这个股票的收益率贡献比较大,就这种的,我们就主要是写 Python,不写 C++。 laike9m: 明白,好的。所以就是到了今天我们要聊这个话题,然后你给 CPython 做了一个贡献。那我相信就是百分之可能 99.99% 的用过 Python 的人都没有给 Python 做过贡献,那么你一开始是怎么有这个想法的?然后就是后来你是怎么去一步一步实施这个的? tanloong: 我最开始有这个想法是应该从天哥,就是 B 站的那个,对,他当时成为 Python Core Dev 之后,在直播的时候就有人在直播间问一个给 Python 做贡献的问题,做贡献难不难呢?这些之类的。但是天哥说,如果你想给 Python 做贡献,你是会发现有很多事可以做的,做贡献并不难。然后后来就是之前我在写称重系统的时候,需要用到 SQLite 去查用户存的那个本地的数据库。然后当时我就发现 Python 的 SQLite 的命令行界面有点不好使,就是如果它能有那个补全就好了,所以当时是有那个想法。然后实施是在后来我前段时间没有工作,然后就每天比较闲,然后我想找点事做,然后我想起来之前我想给那个 SQLite 的加补全的这个想法,我就试试吧。然后我就去 GitHub 上找,我就试了一下。然后试的时候我发现,我本来觉得这个应该是挺难的,因为我完全不知道它这个补全要怎么实现。但是我去看了一下 PDB,就是天哥维护的那个 PDB 里面的代码,它里面实现补全是那样写的,然后我就照着 PDB 的补全,然后给 SQLite 加了一个补全,然后就交了 PR。 laike9m: 所以其实也是从你的实际工作需求出发,然后加上高天的激励。对,你知道高天也来过我们这边好几次吧? tanloong: 对,两次。 laike9m: 老听众,看来是。对,然后我觉得这个还挺有意思,就是也是算是榜样的力量吧。就是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人是这样,就是因为听到就是有个人跟他说,哎,其实做贡献没有那么难,然后去做了,但这样挺好的。我算吧。你也算吗? Manjusaka: 对,我算。当时我是先认识张翔老师,然后后面然后跟他聊了一些,就包括我可能当时,那位你可能还认识,那个 Ezio Melotti。谁?18 年北京的那位嘉宾,Ezio。 laike9m: 你说 PyCon。 Manjusaka: 对,就是当时我们不是邀请到另外一位来北京。 laike9m: 哦。PyCon China Beijing 2018。2018 吗?2018 我去了吗?我有点不记得了。没事你继续说吧。 Manjusaka: 你在北京,你当时还没 transfer 去美国,然后你从上海来北京。 laike9m: OK。 Manjusaka: 然后我当时聊了一下,就后面开始,正好 18 年,后面我就说我正好在休息,后面就开始陆陆续续提一些贡献,对。 laike9m: 嗯,对对,其实我觉得翔哥一定程度上也是当时给了我一些激励或者指导嘛,对。 Manjusaka: 对,张翔老师还是非常 nice 的。 laike9m: 对,就给听众们如果有不知道,就是张翔是中国的第一个 CPython core developer, 第一个核心开发者,对,然后高天是第二个。 Manjusaka: 对,然后张翔老师应该是在 16 年晋升的。嗯,反正是老前辈了,老前辈了。 laike9m: 但其实他当时就是更多是因为工作中会需要改一些 CPython 代码,他当时在华为嘛,对吧? Manjusaka: 然后。哦,不不不,他晋升成为 CPython Core 的时候,我记得没错,是在新浪,然后他就开始编的。 laike9m: 哦,新浪,OK。 Manjusaka: 对,然后他去华为其实做的也不是跟 CPython 本身相关的,他是去做的 OpenStack 相关的东西。对,然后他对就是说是整个生态工具链会比较熟,所以说他可能跟高天老师就是说是有一点不一样,是张翔老师对于各种非常疑难问题的 debug 非常擅长,这也是我记得介绍人给他在他的 promote 介绍里面说的,对。 laike9m: 嗯,我记得他当时那个演讲。 Manjusaka: 对对对,然后我的很多 debug 技巧也来自于张翔老师,对。 laike9m: Anyway,我觉得后人都是在前人的一些基础上去做工作的。 Manjusaka: 是的,没错。 laike9m: 好,那说回谭龙的这个 PR,我其实也简单看了一下,其实我原来也不知道补全要怎么加,但发现其实还真的挺简单的。你可以跟听众们大概说一下这个流程吗?比如说我要给一个像 Python 的 SQLite 命令行加补全,它大概要做些什么工作? tanloong: 它是写一个 context manager,然后在你进那个 readline 的时候,你把 readline 的那个 completor 给替换成你自己的函数,然后在退出的时候再把它替换回你替换之前的那个函数,就你替换之前的那种 readline 的默认的 completor。然后你自己写的那个函数是还有一个 state, 就是 readline 调你的函数拿补全的时候,它会先给你发一个 state 等于 0, 这个时候你判断了 state 等于 0 的时候,你去生成一个完整的,就根据用户当前输入的那个 text, 生成一个完整的 completion candidate 的列表。然后 readline 会继续给你发 state 等于 1, 2, 3,这个时候你把你之前生成的 candidates 按照它发的 state 做个 index, 返回你的 candidates 对应的要补全的词。然后这中间就是 state=0 的时候,你的 candidates 最好需要缓存一下,不要在每次 readline 给你发 state=1, 2, 3 的时候你再重新生成,那样会比较耗时间,注意一下性能的问题。然后基本就是这样。 laike9m: OK,我说一下我看到的那个 PR 里面,我觉得比较关键的地方就是它其实就是一个首字母的匹配,就相当于首先你有一个关键词的列表,对吧?你要构建一个说哪些单词是 SQLite 关键词,比如说 SELECT 啊 JOIN 这种。然后我发现你是当用户每输入一个字符,然后你就会去跟这些关键词的前缀做一个匹配,对吧?然后发现如果有能 match 上的,你就把它作为一个 candidate 返回,作为补全的一个。 tanloong: 就其实那个关键字最开始的,你要拿到那个 SQLite 的完整的关键字的列表,当时对我来说还是挺难的。我最开始是从 SQLite 的文档里直接复制它的完整的所有的 147 个关键字,然后硬编码到 Python 里。但是有 core dev 说这样写不太好,而且其中有一个关键字并不是在所有的 SQLite 编译出来的时候都会支持的,是一个 V 开头的关键字。希望就是这个 SQLite 这个关键字能够动态生成。然后我当时查了一下,就是如果你想动态生成需要在 C level 去写,但是我这个 C 学的不太好,虽然之前学过一个学期的公开课,但是我完全不知道就是用我查到的 SQLite 文档里说生成关键字列表的那两个函数,去生产,我不知道要怎么写,然后我也不知道怎么把它放进 Python, 所以我当时说这个对我有点难。后来有一天晚上我看到那个消息里,那位 core dev 又说了一遍,就是非常希望这个关键字列表它是能从 C 里拿到的,而不是从 Python 里拿。我当时其实有点理解错了,我以为他的意思是让我把那个硬编码的关键字列表从 Python 给移到 C 里,然后我当时就把它移到 C 里了。虽然我对那个 Python 的 C 要怎么写,然后怎么把它暴露出来,暴露给 Python 的代码去能够访问,我用了一下 AI,当时是用的豆包,问怎么在 Python 的那个 C 里面存一个列表,然后能让它暴露出来,给 Python 的代码调用。然后当时豆包写上,然后我试了一下豆包给的结果,然后是可以的,然后我就直接硬编码到 C 里,然后问那个 core dev 行不行。但是 core dev 后来回复说他的意思是不是在 C 里硬编码,而是在 C 里要动态生成。当时我就,我感觉我理解错了。然后后来是另一位 core dev 帮忙给写的,然后他写了之后给发了一个 PR 到我的那个 fork 里,然后我合并进去,然后我的 fork 再合并到 CPython 的 main。 laike9m: 我还在想,就是因为我也看到你的那个 keywords 那部分是从 C 的 module 里 import 的。这个他当时说为什么要动态生成,其实我还是不太理解。可能就是 OK,我明白,但就是你编译的时候,你会根据你的 CPython 版本有不同的关键词,这样你就不用在那个 Python 里面写,比如说 if 是什么版本,然后你的关键字要加或者减一些东西是吧? tanloong: 对的,SQLite 它应该是在编译的时候有一个选项,如果你开了某个选项,那么它的关键词会有变化。 laike9m: 明白明白。 tanloong: 哦。 laike9m: 这个确实还挺 tricky 的,对,感觉是这个 PR 里面最困难的部分。 tanloong: 确实。 Manjusaka: 嗯。 laike9m: 那所以就是总体这个流程下来你有什么感受吗?因为我知道你的那个 PR 还被因为把 test break 了还被 revert 了一次,对吧? tanloong: 对,它是有一个测试在运行那个 run_pty 的时候,它是用那个 run_pty 生成一个 sudo terminal, 就在一个伪终端里去模拟用户的输入,然后查看它给的 candidates 是不是符合预期。但是在那个伪终端里,它给的 candidates 是带颜色的。就是你的 candidates,它的两边会有那个控制符。 laike9m: 它那个颜色码嘛,然后就不对了。 tanloong: 对,然后测试就 fail 了。当时是在那个 buildbot 上跑构建,就是构建失败,我找了一下,但是我想就是在那个 buildbot 上最好能有一个 interactive 的,就我能像在终端里我手动敲命令一样,我可以人为的去测试,然后看一下它中间到底是什么样子,再修改那个测试。但是 buildbot 我找不到我要怎么就进那个交互式的模式,也可能根本就没有。然后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然后当时是有个 core dev 说他去找那个 buildbot 的 owner,然后问他要 SSH 的权限,然后他去调试。 laike9m: 等一下,我有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你这个 PR 感觉大家都很 helpful? 因为你知道一般的 CPython PR 就是你提了之后,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人理。这点你是怎么看的?就是感觉大家都会去帮你去 debug 或者帮你写些代码,这个是自然的吗?还是说他们本来就对这个很有兴趣还是怎么样? Manjusaka: 嗯,从我的角度出发的话,我不太确定,高天老师那边可能有其他的 input, 但是就我观察来看,这个取决于 core dev 风格。不过他们整体来说,对新人是比较友好的。而且去 buildbot 里面调试这种东西的话,我觉得这个东西其实也还好,你去翻看 CPython 的 PR 其实这种事情也有不少,所以说我觉得这个相对来说还好。但是对于一些争议或者说是还在试图达成共识的过程中,那确实是比较头疼的。但是如果说是已经达成共识要去实施的一个 PR, 那我觉得相对来说会好一些。 laike9m: 明白,所以就是这种没有什么争议性的,只是实现或者一些 debug 问题就会推进的比较快,然后大家也会帮忙。 Manjusaka: 对,而且这种东西我理解主要是你添加新的 feature,而不是更改 API 的话,那这种东西就会好很多。就像我上周的时候,我当时想改 sys._enable_profile() 那个 API, 就是新增加的那个远程 debug 的接口,我想新增加在它的 audit event 里面增加一些元数据。这就牵扯到了 API 的更改以及更内部的一些细节上的更改。然后我就和三个 core dev,然后 Victor, Paul,还有哪一位,然后就 battle 了两天,然后最后 I gave up。 laike9m: 好吧,他们可能有一些 concern。 Manjusaka: 对,就这种你增加一些新的 API 之类的,就是会有一些比较 concern, 但是如果说你是实现一个全新的 feature, 大家觉得你这个 feature 不是为了实现而去实现,那这种情况下相对来说还是会比较顺利的。 laike9m: 嗯,嗯,理解。还有一点就是我知道那个 CPython 的不同模块,它其实是不同的人来维护的嘛。 Manjusaka: 啊,是的,没错。 laike9m: 就可能恰好就是 SQLite 这个维护者,他就是比较积极,比较热心,就是反应比较快,所以。 Manjusaka: 啊,是的,没错。它是比较活跃的,就是 SQLite 这种东西。我就又说到一个伤心事。在改一个东西,然后被 Mark 直接给拒了,然后我现在都还推不动,虽然大家都说有需求,但是 Mark 就觉得说这个东西没需求,然后但是就给拒了,对。 laike9m: 我知道 Mark Shannon 这个人比较固执,对,也是跟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Manjusaka: 对,是的,没错,跟这个看具体的开发者的问题,对。 laike9m: 对,就是其实你会发现像 Python,如果你不了解,可能会觉得 Python 是一个有一个很庞大团队去维护的这么一个精密复杂的系统,但你真正去看它里面到底是怎么实现的,或者说去提 PR 才会发现可能每一个文件它就是那么一两个人懂,然后你就是要找那一两个 stakeholder, 如果你想做一些更改的话,然后你只要能比如说说服他们,然后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对,它相当的扁平吧。 Manjusaka: 对,我觉得主要还是怎么说服。 laike9m: OK,所以说回谭龙你这个 PR 的话,然后就你把那个 core developer 帮你把测试修好了,对吧?然后你就重新提交,这样子。 tanloong: 对的。就我感觉给 CPython 这个维护者,在这些维护者之间就是它是有一个小圈子的,然后你作为一个新人去给他们交 PR 也是一个交际的过程。就是你要积极主动一点,然后就一般新人你第一次交 PR 的时候,比较容易会被带着审视的态度去看你的工作。然后你交 PR 的时候,你最好是把你之前想到的一些可能会拒绝你 PR 的理由给解释清楚,然后你为什么这样做,然后让他们就是在他们提出问题之前就看到你的解释,这样会就是更容易沟通,然后更容易让你的 PR 更顺利一点。 Manjusaka: 嗯,对。 laike9m: 我看到你其实你之前提了一个 issue 对吧,就是你说你希望能够在 SQLite 的命令行里支持这些补全。所以你提那个 issue 的时候当时就想说自己去实现这个吗?还是说你本来期待说其他人可以去做这个? tanloong: 是的,我是准备自己实现的。因为 Python 的 dev guide 里面写,如果你想交一个 PR,你应该先写一个 issue, 除非你交的 PR 是 typo fix。所以我就是先写的那个 issue,然后就紧接着交了 PR。当然那个 issue 题目写得有点大了,我那个 PR 只做了关键字的补全,但是 issue 是所有的补全。比如说你以后也许还会需要补全你的那个 SQLite 里面的表名,还有列名,还有函数名,这些目前还不支持。 Manjusaka: 明白。 laike9m: 所以你未来打算就是继续在这方面做一些事情吗?还是说就先到此为止? tanloong: 也许会吧。但是这个刚才说的表名、列名、函数名,我目前还没有想到就是要怎么才能实现它。我看到就是 Python 的 PyPI 上有一个第三方的 SQLite 的命令行是支持表名、列名、函数名的,而且它是 context-sensitive,就是它会检测你当前是不是需要输入一个表名或者列名,比如说你是在 SELECT 后面,那它就会给你补全列名。就像这种就是非常智能的补全,我还没有想到就是怎么在 CPython 里支持,也许没有那个能力去支持它,总之就是还不确定。 laike9m: 明白。对,那个可能要就是回溯一下,不光得去做一个前缀匹配,对,会更复杂一点感觉。但我觉得是一个好的开始吧,就是你有一个这种框架,就会有更多人去加更多的 feature 进去。也许未来就会有。 tanloong: 是的,确实。就那个关键字的 PR 合进去之后,过了几天,有另一位 contributor 交了一个 dot commands completion 的 PR, 现在给加了那个 dot commands 的补全。目前 Python 的 SQLite 的命令行就有三个 dot commands,就是 .help, .version, .exit。.exit 还是 .quit 就来着,总之是推出的那个 .command。然后那个 PR 现在正是就是刚刚建不久,然后还没有 core dev 留言,但是它实现的有一点简单,就是有一些问题,但是应该后面会就是慢慢给修上,然后给合进去。 laike9m: 其实你可以去那个 review,因为你比较熟,你是最熟的其实。 tanloong: 是,我还真给看了一下,然后写了两个评论。但是写的第一个评论就是那位交 PR 的人,他觉得没有必要,就是他持反对意见。然后第二个评论,那位交 PR 的人还没有回复,然后其他人也没有回复。 laike9m: 嗯,我觉得挺好,就是因为我知道就是如果你比如说在一些 issue 里面回复的比较多,然后就会被那个提拔成 triager 的权限,对吧?然后其实这个是 core dev 之前的一步。 tanloong: 对,确实。然后我看就是交那个 dot command completion PR 的那个人,他的评论比较多,一般 CPython 有什么新的 issue,他都会先跑到底下去评论,然后有时候评论这个 issue 和之前的某个 issue 有联系。就像这种之类的,或者有人交 PR,然后他会去给 review。但是我还没有太多追踪 CPython 的那些 issue 和 PR,然后没有评论多少,就主要是我自己参与的那些 issue 跟 PR。 laike9m: 对,我觉得每个人有不同的风格吧,也不用一定去迫使自己要怎么样之类的。像高天那种,就是从 PDB 模块开始,然后把 PDB 弄得特别熟,然后通过成为 PDB 的维护者,然后来成为 core dev,这个路径也挺好的。我觉得可能更实际一点吧,因为我觉得你要去就是对于一些每一个 change 做一些评论,这个还挺难的。 tanloong: 确实从一个单独的模块开始做,你确实你的那个在 CPython 社区里面的成长会更容易一点。因为你是这个模块的专家,然后别人有什么问题就只能来找你。但是我也觉得这个也挺难的。天哥是从一个完全的 CPython 的陌生人,然后进入到 CPython 一点点做贡献,最后成为 core dev。就像你从一个外人进一家公司,然后慢慢走到管理层,都是非常难的步骤,你要获得信任,然后你做的每一个工作你都要给解释清楚,然后让别人就是认为你是可以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我觉得这也是非常难的一个过程。 laike9m: 嗯,是的是的。对,其实说回来就是那个,像给 CPython 做贡献不光是一个技术面上的事情,它还有很多这种交流,对吧?然后尤其是当你和这些外国人交流,你不是用你的母语,然后他们的一些交流的习惯可能也不太一样,所以这个方面也会有一些壁垒吧?就是谭龙,因为你是英文专业,所以这方面你觉得说你的本科教育有帮到你吗? tanloong: 我觉得是有的。如果我没有选英语专业,我应该还停留在高中的那个状态,就是虽然当时英文成绩还可以,但是如果让我看一个全英文的网站,我是心里发怵的,我是心里有那个牴触的心理。但是大学接触英语比较多,然后主要是你抵触心理没有了,然后你愿意去哪怕接受自己写出来的英语没有那么完美,哪怕也不像母语,也不够 native-like, 你也可以接受自己写出来的这些句子,然后去交流。因为你只要能把意思给表达清楚,让对方看懂就可以。其实你放下这个心理负担,你会发现写英语还是没有那么难的。 laike9m: 是的,是的,同意,对。 Manjusaka: 我现在是有一个做简单的 workflow, 然后我会交给 AI 来帮我润色,然后扩展一下我单纯的观点。对,我觉得这是 AI 的一个很好的使用场景。 laike9m: 你用的是哪个工具呢?还是就是手动复制? Manjusaka: 我是直接在 Claude AI 上面给他固定了一组 prompt。 laike9m: 明白,明白。 Manjusaka: 我觉得这就是这一块东西很好用的方式,特别是在我跟他们长篇大论地 battle 的时候,还是挺好用的。 laike9m: 帮我写一个回复去反驳这个人。 Manjusaka: 对,我一般是 prompt 就是说是我引用的那一段,然后我首先给他一个正面的肯定,然后其次列出我对他的观点,一 ABC,然后对,然后就这样。 laike9m: 你写 prompt 的时候是拿中文写吗? Manjusaka: 我拿中文写。 laike9m: 嗯,OK,这样表意更准确一些。 Manjusaka: 对对对,你可以看我群里发的那个 issue,然后那个就是很多大段的,就是我是用 AI 生成出来的。 laike9m: 我想到之前在推特上看到一个段子,就是说在 AI coding 的时代,以前不都是什么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吗?现在是 “Code is cheap, show me the talk”。 Manjusaka: 确实。Code is cheap, show me the talk. laike9m: 一个哥们他在他的 GitHub repo 里面就是把所有的他的那个跟 AI 的聊天记录全都传上去了。这个就是挺好玩的。 Manjusaka: 挺好玩的,挺好玩的。 laike9m: 对,像谭龙,我觉得你之前本来要在 C 模块里面写死 keyword 的时候,你也是用 AI 生成的,虽然后来发现那个路径是不对的,但是至少这方面 AI 的助力还是挺大的。 tanloong: 确实,如果我当时在紧接着问 AI 怎么不要硬编码,然后整个动态生成的话,也许我当时就能直接把动态生成的代码给交进去了,而不是让另一位 core dev 帮忙给写。嗯。 Manjusaka: 是的。 laike9m: 所以就是你对于这个给 CPython 第一次做贡献的这个流程,你有什么其他的一些感受吗?就是我们刚才还没有聊到的,你想分享的。 tanloong: 我没有了。 laike9m: 哦,行,那也没关系,好。我们也是觉得给 CPython 做贡献的人越多越好,然后可能也是能够给听众们一个激励吧。然后感觉这期其实录的挺快的,然后不知道有没有什么你想推荐的东西,就是如果你听我们之前节目的话,你应该知道有这个环节,对吧? tanloong: 我推荐一个网站是跟量化金融有关的,算是一个给入门的学习者的一个索引吧。那个网站叫 QuantWiki。是量化金融中文百科,然后里面有一些就是量化金融相关的入门的概念,还有一些前沿的证券公司发的研究报告,还收录了其他的类似的 Python Data Training 这方面的 GitHub 的 repo 的链接。如果是这方面像我这样的刚入门的学习者的话,可以就是了解一下。 laike9m: 我看了一下,这个写的还挺好的,就是他把各种概念和一些工具都列出来了,对。嗯,我们之前也请过大伟来聊,就是他开发了一些交易相关的工具,所以其实这方面 Python 应用也是挺多的,对。 Manjusaka: 哎,反正我觉得给 Python 做贡献,就觉得还是希望像谭龙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是的,是的。对,而且现在他们就感觉是整体都非常缺人的感觉。 laike9m: 哪个看上去像不缺人? Manjusaka: 嗯,这倒也是,确实。反正就之前我给 Brandon 和 Ken Jin 然后请教问题的时候他们都表示很新奇,我操居然还有 Freshman 对我们现在做的这块感兴趣。对,居然还有新人对我们感兴趣?Freshman,哦 Freshman。啊对,反正我觉得从他们视野来看,就整体的很多的地方都会很缺人。 laike9m: 嗯,是的是的,尤其是像你做的那些 debugging 啊,然后 tracing 的一些东西,我觉得懂的人真的很少。 Manjusaka: 我觉得就没人管的状态。而且就我现在对他们的 tracing 的部分有很大的怨言,就主要是 Mark 上面说... 哎,我后面会试着再推一推,但是就哎,随缘吧。 laike9m: 嗯,行。好的。Manjusaka 你有没有什么想推荐的东西。 Manjusaka: 我推荐一部番吧,《阳光马达棒球场!》,非常很不错的一部番,我推荐大家去看看。然后可能国内有很多朋友对于传统的国外的可能说足球或者其他也好,这种体育文化他并不清楚,这种体育文化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样遍布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的,然后有些人不清楚,那么我建议大家可以去看一下,然后挺治愈的一部番。 laike9m: 嗯,好的好的。啊,我先不推荐了吧,以后再说吧。对,我最近在看一些书,但是还没有看完,所以,对。好,其实我们这期是比较短的一期,然后但是也希望听众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然后如果要记住一点的话,就是可能给 CPython 做贡献也没有那么难。对,好,我们这期就到此结束,然后各位听众我们就下期再见,大家拜拜。 众人: 拜拜。
隨著人工智慧快速發展,人們對於相關工具的應用,已經不侷限在工作與職場。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喜歡和 AI 聊天,不會生氣、無限包容,且隨時在線,許多人甚至把 ChatGPT 當成自己的諮商心理師。 . 然而,你是否曾經思考過,和 AI 聊天有哪些風險?當它成為你情緒的唯一出口,你又如何判斷它提供的資訊對自己是好是壞?諮商心理師陳莉婷說,AI 工具確實可以提供即時的情緒支持,然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絕對不只是文字的應對而已。幽微的眼神、遲疑的口吻,心理師往往透過不同的細節,評估個案的整體狀態、提出最合適的建議與處置。 . 面對 AI 浪潮爆發,許多人甚至會先問過 AI,再走進諮商室挑戰心理師。陳莉婷說,這其實沒有不好。最理想的使用情境應該是:在專業心理師的陪伴下,搭配 AI 工具使用,留意使用風險、保持自我覺察。現在的你,想找人聊聊嗎?和 AI 聊天、找朋友傾訴、找心理師協助有什麼不一樣?透過本集 Podcast 一起更認識自己吧! . ▍ #迷誠品Podcast EP467|#放送觀點 你會和 AI 談心嗎?在情緒價值之外,該留意的使用方法、潛在風險有哪些? 來賓|陳莉婷(抱抱心身醫學診所諮商心理師) 主持|李承軒(誠品職人) . ▍ 邊聽邊讀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https://eslite.me/7tvrh4 . ▍ 延伸聆聽 EP430|身心靈課程在吵什麼?專業心理師如何回應?|放送觀點 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0d9cd36b-2e3b-443d-a431-6dd75083f4b0 –-- 迷誠品網站|https://meet.eslite.com/ 迷誠品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BWpXCsYqhbY1cDBwqUrHw 誠品人FB|https://www.facebook.com/eslite.member/ 誠品IG|https://www.instagram.com/eslite_global/ 誠品LINE|https://s.no8.io/link/channels/pFt9QmWf1L 誠品線上|https://www.eslite.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beginning to impact more and more of us in unexpected ways. Ralph shares about his recent experiences with it and alerts us to both the good and the evil it can do and how we need to situate ourselves in a way that reduces our chances of being deceived.
The Missing Data Stack for Physical AI // MLOps Podcast #328 with Nikolaus West, CEO of Rerun.Join the Community: https://go.mlops.community/YTJoinInGet the newsletter: https://go.mlops.community/YTNewsletter// AbstractNikolaus West, CEO of Rerun, breaks down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physical AI—AI that interacts with the real world. He explains why traditional software falls short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and how visualization, adaptability, and better tooling are key to making robotics and spatial computing more practical.// BioNiko is a second-time founder and software engineer with a computer vision background from Stanford. He's a fanatic about bringing great computer vision and robotics products to the physical world.// Related LinksWebsite: rerun.io~~~~~~~~ ✌️Connect With Us ✌️ ~~~~~~~Catch all episodes, blogs, newsletters, and more: https://go.mlops.community/TYExploreJoin our Slack community [https://go.mlops.community/slack]Follow us on X/Twitter [@mlopscommunity](https://x.com/mlopscommunity) or [LinkedIn](https://go.mlops.community/linkedin)] Sign up for the next meetup: [https://go.mlops.community/register]MLOps Swag/Merch: [https://shop.mlops.community/]Connect with Demetrios on LinkedIn: /dpbrinkmConnect with Niko on LinkedIn: /NikolausWestTimestamps:[00:00] Niko's preferred coffee[00:35] Physical AI vs Robotics Debate[04:40] IoT Hype vs Reality[12:16] Physical AI Lifecycle Overview[20:05] AI Constraints in Robotics[23:42] Data Challenges in Robotics[33:37] Open Sourcing AI Tools[39:36] Rerun Platform Integration[40:57] Data Integration for Insights[45:02] Data Pipelines and Quality[49:19] Robotics Design Trade-offs[52:25] Wrap up
即日起至8/31,使用國泰世華CUBE信用卡,切換「好薪情」權益,買咖啡、聚餐、下班小酌,享最高8%小樹點(信用卡)回饋,平日天天加碼指定品牌專屬優惠。謹慎理財,信用無價。 詳細活動辦法請見活動頁面說明。 https://fstry.pse.is/7uym6d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過去一年中,黃仁勳創辦的AI晶片龍頭公司輝達,內部人士出售了超過10億美元,相當約290億元台幣的公司股票,隨著人工智慧引發投資熱潮,最近的交易活動明顯增加,高層正趁機套現。不僅如此,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積極開闢下一個兆級美元商機,滿足各國政府對「主權 AI」的需求。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u2d315gwbbo0947nezjmg86/comments YT收看《寰宇全視界》
AI不但未能化解孤獨感,還增加了自殺率? AI推理成本大大減低,大趨勢已不可阻 如果同事主動幫助你的工作,反而要小心!? Airbnb將成為下一個Wechat? 還是下一個Klook?
《經理人》月刊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65%企業想靠 AI 提升效率,卻缺少落地應用方法... 能夠精準辨識 AI 應用場景,將成為團隊成長的關鍵! |3大亮點|讓 AI 真正落地
Episode Overview: In this powerhouse episode, John Kitchens, Jay Kinder, and Al Stasek are joined by industry icon Spring Bengtzen for a transparent and high-energy conversation about growth, mindset, and rebuilding success from scratch. Spring opens up about her bold move from Real to eXp Realty, what it takes to start over in the face of massive competition, and the mindset shifts that keep her moving toward a 10,000-agent goal. From navigating co-sponsorship, to launching value-based ecosystems and leveraging powerful communities, Spring shares exactly how she's using transparency, consistency, and authenticity to build a sustainable rev share organization—and have a lot of fun doing it. Whether you're leading a team, building a downline, or just trying to level up your business, this episode delivers powerful truths and tactical insights you won't hear anywhere else. Key Takeaways The Power of Starting Over with Intentionality Spring shares how she made the gutsy move to rebuild her organization from scratch at eXp—despite already achieving high-level success. Her secret? “I'm not special. I'm just willing to do the work.” Why Co-Sponsorship is a Game-Changer Discover how eXp's new co-sponsorship model is flipping the script on collaboration, removing silos, and creating exponential growth for agent partners. Build Around Value, Not Hype Spring breaks down how to reverse-engineer real value into your rev share org through events, content, coaching, and branding that amplify your agents—not your ego. From 0 to 10,000 Agents: The Blueprint Learn the infrastructure Spring is building—from hiring staff to hosting onboarding teams—to drive long-term exponential growth. “My strategy is to find 25 running mates and help them grow. If they grow, I grow.” Authenticity, Transparency, and Grit Spring doesn't sugarcoat the journey. She shares the highs, the slow weeks, and the mental firepower required to stay the course when results don't come overnight. Lessons from Burn Recovery to Boardroom A life-changing accident at 20 shaped Spring's mindset. Her powerful story of choosing to live and lead with purpose provides a moving backdrop to her relentless drive in business today. Bonus Highlights How Spring used live events to launch her personal brand. Why most agents are “running on outdated mental software.” The secret to balancing ambition, leadership, and marriage. Why competition is accelerating innovation in real estate models. Resources Mentioned Sisu Platform – Agent performance tracking + coaching software Honey Badger Nation – honeybadgernation.com CoachKitchens.AI – AI-powered real estate platform 29,029 Everest Challenge – Endurance and mindset training Upgrade by William Lam – Mindset + identity rewiring program “I'm not special—I'm just willing to do the work.” – Spring Bengtzen Connect with Us: Instagram: @johnkitchenscoach LinkedIn: @johnkitchenscoach Facebook: @johnkitchenscoach If you enjoyed this episode, be sure to subscribe and leave a review. Stay tuned for more insights and strategies from the top minds. See you next time!
Send us a textJoin hosts Alex Sarlin and Matt Tower as they explore the evolving edtech landscape—from rising AI use to old-school solutions for modern challenges.✨ Episode Highlights:[00:00:20] Banning AI boosts student engagement and brings back handwritten assessments[00:03:23] Gallup finds AI use in the workplace has doubled in two years[00:06:15] OpenAI's college push sparks backlash over trust and cheating concerns[00:09:30] Professors turn to blue books and flipped classrooms to fight AI plagiarism[00:13:20] Meta's $15B investment in Scale AI reshapes the AI training data market[00:21:40] Poor sleep linked to tech use and lower student performance, says new data[00:29:01] Study finds most students rely on parents for post-high school plans—and parents don't know the options➡️ Go to Part 2 to listen to the guest interviews this week
What does it mean to design experiences in a world where pixels are no longer the focus? In this episode, service design thought-leader and author Erika Flowers shares her thoughts on how designers must evolve as AI transforms the tools, processes, and expectations of our work. Erika shares lessons from her journey—spanning early web design, pioneering service blueprinting at Intuit, and orchestrating experiences at NASA—and offers a forward-looking take on why skills like facilitation, systems thinking, and storytelling will define the future of design.About Erika Flowers: helloerikaflowers.com | LinkedInRelated NN/g CoursesService BlueprintingAccelerating Research with AIAI for Design WorkflowsRelated Free NN/g Articles:How Service Design Will Evolve with AI AgentsThe Future-Proof DesignerWhy I'm Not Worried About My UX Job in the Era of AIMore Free Articles on AI
「親家JIA」19-27坪,全新落成,坐擁大安核心門牌。 350公尺達忠孝復興站,直通市府、機場、車站,850公尺接建國高架。 四大百貨、綠廊公園環繞,七分鐘生活圈涵蓋大潤發與市場,便利質感兼具。 城市菁英嚮往的私藏寓所,首選「親家JIA」,即刻入主 02-2772-6188。 https://sofm.pse.is/7rysps -- 新鮮事、新奇事、新故事《一銀陪你聊“新”事》 第一銀行打造公股銀行首創ESG Podcast頻道上線啦 由知名主持人阿Ken與多位名人來賓進行對談 邀請您一起落實永續發展 讓永續未來不再只是想像 各大收聽平台搜尋:ㄧ銀陪你聊新事 https://sofm.pse.is/7rt3hr ----以上訊息由 SoundOn 動態廣告贊助商提供---- 飛碟聯播網《飛碟早餐 唐湘龍時間》2025.06.19 週四教育單元 專訪: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湯紹成、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張瑞雄 主題:AI 提升職業技能-增加薪水及升遷就業機會 亞太綜合研究院 https://www.twaprf.org/ AI的發展對個人職涯規劃影響深遠。AI技術的進步,不僅改變了許多產業的運作方式,也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和挑戰。如果你想要利用AI,提升工作技能,增加薪水和就業機會,不想被新的一波浪潮所淘汰,強烈推薦你來參加這次的2天課程。課程將著重於實際應用,除非必要的傳統講授課程,否則都將以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為主,無論你教育程度與職業經歷,持續學習和技能更新都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透過這次的AI課程來充實自己,走上時代的尖端。同時,跟上AI技術發展的最新趨勢和市場需求,期待你的參加。 上課時間: 7/12(星期六) 9:30~16:30 7/13(星期日) 9:30~16:30 課程內容: 1.什麼是AI? 2.各種AI軟體介紹及其應用 /分組練習 /分組報告 /辯論 /講評 3.用AI提高工作效率及如何預防AI詐騙 /學員簡報 /綜合討論 適合對象: 1.對AI有興趣但不知如何開始的初學者。 2.想要瞭解如何應用AI軟體提升生活及工作效率。 3.想要瞭解AI的發展趨勢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洽詢電話:02-23683688 #ai#職業#技能#薪水#升遷#就業#亞太綜合研究院 ▶ 《飛碟早餐》FB粉絲團 / ufobreakfast ▶ 飛碟聯播網FB粉絲團 / ufonetwork921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IOS:https://reurl.cc/3jYQMV Android:https://reurl.cc/5GpNbR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eta 最近砸下 143 億美金,買下 Scale AI 將近一半的股份。這家公司你可能沒聽過,但它的客戶包括 Google、OpenAI、Amazon、Nvidia,全都是現在最強的 AI 玩家。而 Meta 不只砸錢,還把創辦人 Alexandr Wang 連同整個團隊請進自家,成立全新的 AI 實驗室。看起來像是 AI 世界的強強聯手,但背後,卻牽扯出矽谷資料帝國的勞力地基——幾十萬外包工人,靠手動清洗、標註、篩選,撐起了最先進的大模型。這集我們就來聊聊:
[깊이 있는 경제뉴스] 1) 이스라엘-이란 맞공습.. 유가·물가·환율 다 오르나 2) MBK, 홈플러스 지분 포기.. 새 주인 찾는다 3) 초대 AI 수석에 네이버AI센터장 출신 하정우 - 조미현 한국경제신문 기자 - 서영태 연합인포맥스 기자 [친절한 경제] 미국은 스테이블코인 발행을 왜 민간업자에게 허용했나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