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早自习”是火遍朋友圈的摄影微课堂,是由咔图摄影教育中心运营的微信公众账号(账号theipea),于每天早上6:30分推送,每集由3-5分钟音频构成,由叶梓老师亲自录制。内容主要包括回答影友提问、点评网友作品、讲述摄影技巧等实用又有趣的摄影知识。积跬步而致千里,每天早上六点半,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今天晚上超级月亮,就是2025年月亮离地球最近的一天。到底怎么拍才可以拍出那个超级感来呢?有一个事是特别特别特别重要的,没它几乎是拍不成。来,听我说。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553天,我是叶梓。Photo by Igor Omilaev on Unsplash我们怎么拍超级月亮啊?首先,有一个就是时机。大家一定要记得,很多同学都月亮升上来很高了,你再去拍它,这个时候你就会遇到各种困难。Photo by Hugo Alexandre Cruz on Unsplash就比如说月亮太亮了,你搭配地景的时候,那个地景啊,比如树啊或者什么的,都会变成一团漆黑。那光有个月亮挂天上,肯定也是不好看的,对不对?你找到前景非常的不容易。Photo by Gary Fultz on Unsplash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好的时机就是在月亮刚升起来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那个月亮刚升起来离地一点点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拍了。Photo by Maurice Smeets on Unsplash月亮那个时候是比较暗淡的,也是比较暖的,比较温柔的,它的亮度不是很亮。而地平线上的建筑物呢,亮度是很亮的,对吧?只要开了点灯,不管是亭台楼阁啦,现代建筑啦,还是路灯啦,反正只要有点灯,那它的亮度跟月亮是差不多的。Photo by thomas brenac on Unsplash这个时候你地面景物和月亮都能拍好。等月亮再一升高,你地景难找,而且这个光线亮度上差异也会比较大了,就比较麻烦了。好,所以时机一定是月升之时。那么在拍摄的参数上呢,我们需要一个长焦镜头,把月亮放大一点来拍。你可以用手机的,比如10倍、20倍左右,其实基本上已经够用了啊。那如果是相机的话呢,就是200mm到400mm,也是差不多够的。这里我要提醒一下,就手机拍超级月亮的时候呢,一定要打开HDR的功能,让手机要保住那个高光,不要曝光过度。月亮要是环形山看不见了,是不是也很可惜呢?另外呢,如果你的手机里有超级月亮的模式,一定要记得打开它,然后再去拍摄月亮。这个时候呢,虽然,对吧20倍,那画面肯定是模糊的,它已经是个假镜头了,但是呢手机会通过算法给你贴一个一模一样的月亮上去,看上去是以假乱真的。超级月亮模式拍摄的照片 © 叶梓那有的手机它可能没有超级月亮的模式,但是它会偷偷的给你自动的运算,你可以试一试嘛,就20倍拍月亮,看看它拍出来有倍儿清晰的,应该就是有超级月亮的那个自动贴图功能。Photo by Braden Jarvis on Unsplash那么如果是相机拍超级月亮呢,你就最好找一个三脚架,把你相机架稳一点,然后呢使用曝光补偿,精细的控制它,不要让月亮曝光过度,也不要让地面太黑太黑。其实基本上就是这些了。最重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那个时机问题,因为在月升之时,月景和地景的亮度差异不大,也因为那个时候最好找前景。升起来了,那不如我们就回家睡觉。好,就这样了。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553天,记得点赞、关注、收藏先。我是叶梓,那我们下期再见。

早安,我是晏飞,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508天。最近拍到了两张很喜欢的照片,这个呢是前段时间我给四个小学生拍他们的毕业照。拍摄的地点是在一个老的游乐场里面,有那种铁架子做的游乐设施,用圆管焊接的一个立方体,四面有各种不同的架子能爬到立方体的顶上去,立方体的中间呢是一个圆环形的梯子。哎,当时我就突发奇想啊,想借着中间这个孔洞给他们拍张合影。但是你知道啊,这十一二岁的小朋友他们是这样的,你想让他们正正经经的拍个照看个镜头那可太难了。但是你要说:来,咱们比一比谁的鬼脸做的厉害,唉,那他们就来劲了。所以我就站在中间这个梯子的下边,拍了一系列他们对我镜头做鬼脸的照片。其中有两张是特别喜欢的,我把照片放在下面。© 晏飞© 晏飞但这两张照片我实在不知道哪一张更好一些,所以我就发了个朋友圈想问问大家的意见。结果在朋友圈里也几乎是打了个平手,可能喜欢第一张的更多一点吧。我想说说我的看法,对我来说这两张照片还是有区别的。第一张照片是一个标准的圆形的框架构图,这四个小朋友呢被这个框架框在这个圆形的铁环里。而这张照片里面四个小朋友的头在圆环里是互相几乎不遮挡的,每一个脸都拍的比较完整,而且每一个人的表情——做鬼脸这个瞬间都抓拍的很到位。所以我觉得这张照片啊可以说是各方面做的都比较完美的画面。但我更喜欢的第二张照片恰恰是因为它的某些“不完美”。比如说第一张照片的框架很完整,第二张照片呢,这个小朋友把头探的离我镜头特别近,所以他的头的轮廓已经打破了这个圆形的框架。第一张照片所有人的鬼脸都很到位,但你看第二张照片,这个上面和下面两个小朋友啊只剩下半张脸了被挤的。这些反而是我更喜欢它的原因,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因为有一个小朋友他突然把脸探的离我的镜头特别近,那我当时用的是vivo X Fold5这个手机拍的,我用的手机的超广角,相当于我们相机的16mm超广角镜头。它就会有这种近大远小的效果特别凸显,所以这一张几乎占了画面1/2~1/3面积的脸,就让这个画面更有冲击力。第二呢,我觉得第一张照片的四张脸虽然都很完整,但是他们的大小太过平均了。相比较起来,第二张照片它就有了大小的变化,一有了大小的变化,那人物也就变得有主有次了。第三个原因,就是这张照片正是因为人物的脸太大,他好像已经冲破了这个框架,就给人一种小朋友们争先恐后挤破脑袋要冲出铁环的感觉。这样这个画面好像就更有动感,更有立体感,也就更有冲击力了。这就是我喜欢这张照片的理由。那我也想问问你们,这两张照片你们觉得哪张更好呢?我在文章的最下面做了一个投票,你可以把票投给喜欢的那一张,我更欢迎你把喜欢那张照片的原因写在下面的留言区。好吧,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508天,我是晏飞,摄影早自习,我们每天不见不散。

大家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99天,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李明。说起AI,现在大家都会习以为常,似乎AI已经融入了我们很多人的生活。但也有很多人还是不那么喜欢AI,看不上AI。其实我也原来是其中的一员。虽然并不排斥,但我其实是看不上的。因为我最喜欢的其实是摄影中的纪实摄影,包括我现在拍的很多的家庭纪实,也是我最喜欢的。我最多把AI当成一个工具。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眼神是灵魂的窗户。AI生成的照片、视频,很多时候我都可以一眼就看出来AI图片。因为AI人物的眼神是空洞的,没有灵魂的。但我发现我最近似乎更理解AI了,不是因为他的技术更好了,模型更逼真了。而是因为我对AI的认识更深了,我发觉它不仅是一个工具,而且是个可以改变我们创作方法的一个很神奇的工具。原图 © 李明使用AI生成画面 © 李明首先Ta节省了我们的时间,Ta的AI修图方法大大提升了我们人像修图的修图效率。大多数人对于摄影的前期和后期已经不关注了,总觉得摄影师简单咔嚓一张就可以出片,不知道其实很多摄影师在后期上花了大量时间,可能要几天才能修好一组满意的照片。但其实有些场合需要快速出片的。而AI修图几乎只要你把图片一上传完,简单做些选择,就可以很快的对图片进行修正,包括磨皮、妆造。修复、微整形等等。让摄影师可以很快的就修出一张平均水平的照片,起码可以在在快速修掉皮肤瑕疵的同时,保留皮肤的质感,同时也可以对微整形的程度进行手工调整,不要让每个人都成为蛇精脸。这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它找到了一个平衡,相当于你请了一个小助理,24小时帮你做后期,而你只要专心只需要做好作品前期的构思,布光和创意就可以了。原图 © 李明使用AI生成画面 © 李明其次,AI可以给普通人甚至摄影师更多的可能性,在原有拍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途径,让你的照片有了全新的表达,去玩一些创意摄影。这些创意摄影,你在平时的拍摄中,其实是蛮折腾的。但是AI给了你一个便捷的工具,让不可能变为可能。很多人说PS也可以啊。是啊,是可以,但是毕竟学习PS是有门槛的,修图有时间成本的。而AI相当于有给你请了一个还算高效的富有创意的PS助理,能够根据你的创意、想法,快速的修出一些样片给你。虽然它的艺术价值目前还不好说,但起码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它会让很多人会心一笑的,还会实现很多人内心中的一个小梦想。只要合理的使用,我觉得也是一种不错的表现方法。AI生成画面 © 李明还有呢,其实Ai还可以实现一些你可能怎么也无法实现的摄影想法。比如穿越时光去为亲人“拍”一张还不错的照片。那时候可能我们的摄影技术还不太好,我们也没有数码相机,更没有一个能拍照的手机。因为那时候可能会摄影的人都很少,那个画面只存在你的脑海里。AI生成画面 © 李明如果是你自己要去画,那是要花很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你要去学摄影,你要会画,画完以后还要不断的的去完善。这时候AI就好像你又请了一个会画画的助理,他可以帮你把你想要的画面画出来。而这个画面,你是可以参与其中的,你是可以修改的,你是可以调整的,让他更接近你脑袋中的存在的画面。其实我并不想神话AI,AI还是有很多不足的。比如我发现AI在处理一些创意类的照片的时候功能非常强大,天马行空。但是当你想让它处理一些细节,比如把一个灯的位置进行一些移动。这时候AI就好像罢工了一样,一会儿把灯放得巨大,一会儿又把灯竖了起来,而这用PS抠个图就可以简单的做到。所以我觉得就像叶老师在《AI来了,摄影师会被取代吗? 》 里说的,它就是个工具,是一个好用的工具。它对于摄影的装饰价值,美学价值有了强烈的冲击。但对于记录和表达价值影响是非常有限的。而这对于喜欢摄影的我们来说,其实还是有必须要去知道AI这个工具,不用去排斥它。同时我们要向他学习,去真正理解AI的对于图片处理的原理,去补强我们的后期水平,甚至去反向去给我们更多前期拍摄创造一些思路,同时,坚持摄影真实的优势,反过来用AI去突破摄影的边界,去实现表达的跃迁。好啦,今天就简单聊到这,每次都拖稿,感谢咔图老师们对我的包容。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99天,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我们不见不散。

早安,我是晏飞,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77天。那前段时间呢,在北京尼康直营店教大家去拍了一次静物摄影。其实也不是单纯的静物拍摄教学,是大家一起做香囊,然后我来带着大家拍摄整个制作香囊的过程,以及拍摄最后做好的香囊。其实我在一开始学摄影的时候,是最不喜欢拍静物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一样的。因为我觉得它特别麻烦,就是什么东西都需要我来决定,什么构图啊、光线啊、色彩啊,我就需要一点一点的去摆弄这些物件,太费劲了。那我当时最喜欢的就是街拍,我觉得就是看见什么,咔,就拍什么,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拉倒,对吧,至少它痛快呀。那直到很后来,我才慢慢的发现了一个似乎是能把静物拍的还不错的方法。就是我每拍完一张照片,无论它多糟糕,我就只找到这个画面中我觉得最不好的地方,下一张我就把它解决掉,就成功了。那就算是这个画面你觉得哪哪都不好,一无是处,但它总有一个地方是让你觉得最不舒服的,对吧?那你在下一次拍摄就解决这个问题。那通过几次这样的拍摄,调整,拍摄,再调整,其实是可以把一张静物照片拍好的。一开始拍的照片 © 晏飞我给大家看个案例,这就是我们上次拍的香囊的一个场景。我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呢是这样的:就是我当时想要一个用双手捧着香囊的这么一个姿势,然后呢,助教老师我就让她当我们的手模,我就跟它说:哎,你帮我摆一个这样的姿势吧。那这张照片肯定是不好看的,对吧?但这里面我觉得最别扭的是哪呢?就是这双手。第一,是这个手我觉得它的姿态不好看。她就是大大咧咧的伸出来这么一双手,一点美感都没有。然后我就跟助教老师说,我说你能不能稍微有一点这个捏兰花指的这种感觉,这样这个手就会变得漂亮起来。另外呢,这个手拿香囊的姿势我觉得也有问题。你看这张照片,她就是用她的食指在这个香囊手绳的套上随便这么一挑,这有点太随意了。所以我就说,你用手捏着这个香囊的绳子。而且捏的这个绳子的位置,我觉得也是有讲究的。你看这张照片,她是把手指头套在了绳子的一头,就会造成我这个画面中两只手分的太开,它好像就形成不了一个主体(口误:整体)了。所以我就跟她说,你能不能捏住这个绳子中间啊?这样两个手离的就能近一点,看起来就会整体一些。那(再拍)下一张照片(的时候)呢,我就着手改进这个问题。改进以后的效果 © 晏飞你看,这就是我改进以后的照片,是不是比之前的要好一点了呢?那接下来呢,我就再看这张照片有什么问题。首先,我觉得这个香囊好像有一点问题,就是这个香囊的中间好像瘪了一块,那可能是这个香囊不够饱满,拍出来就不好看。所以呢,我们就往里面塞了很多的香料,让它变得饱满一点,鼓囊一点。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香囊两边的这个系绳——这两个小翅膀,其中左边的这个小翅膀已经被这个手挡住了,这肯定是不对的。另外呢就是香囊最下面的流苏,被助教老师的这个大拇指也挡住了。所以我就改成让她用手托着这个流苏,把这个流苏展示出来。所以就是这样,我每拍一张照片,然后就解决这个画面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拍一张看一下画面,再解决一个问题。左:最初拍摄的照片 右:最后的成片 © 晏飞我把最后的成片和我拍的第一张照片放在一起,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是不是改进了很多呢?这就是我在拍摄静物的时候常用的一个方法。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需要拍摄到静物。比如说你喝咖啡,觉得这个餐厅很漂亮,想给这个咖啡杯(在餐厅)拍个照片,这就是静物摄影啊。或者大家一块吃饭的时候,肯定会有人说,先都别动筷啊,我来拍个照片,这也是静物摄影啊。那这个时候这个勺子该摆在哪?这个盘子你到底是要拍全,还是只拍摄其中的一角、拍摄一部分?这些都是你可以决定的。你只要拍一张照片,然后把这画面中觉得最主要的问题解决掉,这个画面就一定会比原来变得更好看。好吧,今天我就分享到这。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77天,我是晏飞,每天早上6:30,我们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