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早自习

Follow 摄影早自习
Share on
Copy link to clipboard

“摄影早自习”是火遍朋友圈的摄影微课堂,是由咔图摄影教育中心运营的微信公众账号(账号theipea),于每天早上6:30分推送,每集由3-5分钟音频构成,由叶梓老师亲自录制。内容主要包括回答影友提问、点评网友作品、讲述摄影技巧等实用又有趣的摄影知识。积跬步而致千里,每天早上六点半,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叶梓


    • Sep 18, 2025 LATEST EPISODE
    • weekdays NEW EPISODES
    • 5m AVG DURATION
    • 4,021 EPISODES


    Search for episodes from 摄影早自习 with a specific topic:

    Latest episodes from 摄影早自习

    摄影早自习20250707-2490 拍照手机哪家强?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8, 2025 4:44


    摄影早自习20250704-2489 滤镜风格 为什么不好用?(1)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8, 2025 4:25


    摄影早自习20250703-2488 旅行纪念照,背景太小怎么办?(1)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8, 2025 2:49


    照片发灰?巧用PS修出层次感-摄影早自习第2487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8, 2025 4:30


    照片发灰?这三招对症下药-摄影早自习第2486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8, 2025 4:32


    买闪光灯最重要的三个参数-摄影早自习第2485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7, 2025 2:49


    人像用灯,闪光灯vs补光灯?-摄影早自习第2484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7, 2025 3:44


    摄影早自习20250624-2483 拍照神器,手机必备三附件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7, 2025 2:08


    买错补光灯,钱白花了吧?-摄影早自习第2482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7, 2025 3:05


    手机这么强,相机还有必要吗?-摄影早自习第2481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7, 2025 5:03


    手机拍舞台,这事靠谱吗?-摄影早自习第2480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7, 2025 4:43


    买ND镜,型号可别选错了!-摄影早自习第2479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5, 2025 3:34


    华为P80,AI构图逆天了?-摄影早自习第2478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5, 2025 4:25


    买家秀vs卖家秀,到底差哪了?-摄影早自习第2477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5, 2025 5:06


    早安,我是晏飞,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77天。那前段时间呢,在北京尼康直营店教大家去拍了一次静物摄影。其实也不是单纯的静物拍摄教学,是大家一起做香囊,然后我来带着大家拍摄整个制作香囊的过程,以及拍摄最后做好的香囊。其实我在一开始学摄影的时候,是最不喜欢拍静物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一样的。因为我觉得它特别麻烦,就是什么东西都需要我来决定,什么构图啊、光线啊、色彩啊,我就需要一点一点的去摆弄这些物件,太费劲了。那我当时最喜欢的就是街拍,我觉得就是看见什么,咔,就拍什么,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拉倒,对吧,至少它痛快呀。那直到很后来,我才慢慢的发现了一个似乎是能把静物拍的还不错的方法。就是我每拍完一张照片,无论它多糟糕,我就只找到这个画面中我觉得最不好的地方,下一张我就把它解决掉,就成功了。那就算是这个画面你觉得哪哪都不好,一无是处,但它总有一个地方是让你觉得最不舒服的,对吧?那你在下一次拍摄就解决这个问题。那通过几次这样的拍摄,调整,拍摄,再调整,其实是可以把一张静物照片拍好的。一开始拍的照片 © 晏飞我给大家看个案例,这就是我们上次拍的香囊的一个场景。我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呢是这样的:就是我当时想要一个用双手捧着香囊的这么一个姿势,然后呢,助教老师我就让她当我们的手模,我就跟它说:哎,你帮我摆一个这样的姿势吧。那这张照片肯定是不好看的,对吧?但这里面我觉得最别扭的是哪呢?就是这双手。第一,是这个手我觉得它的姿态不好看。她就是大大咧咧的伸出来这么一双手,一点美感都没有。然后我就跟助教老师说,我说你能不能稍微有一点这个捏兰花指的这种感觉,这样这个手就会变得漂亮起来。另外呢,这个手拿香囊的姿势我觉得也有问题。你看这张照片,她就是用她的食指在这个香囊手绳的套上随便这么一挑,这有点太随意了。所以我就说,你用手捏着这个香囊的绳子。而且捏的这个绳子的位置,我觉得也是有讲究的。你看这张照片,她是把手指头套在了绳子的一头,就会造成我这个画面中两只手分的太开,它好像就形成不了一个主体(口误:整体)了。所以我就跟她说,你能不能捏住这个绳子中间啊?这样两个手离的就能近一点,看起来就会整体一些。那(再拍)下一张照片(的时候)呢,我就着手改进这个问题。改进以后的效果 © 晏飞你看,这就是我改进以后的照片,是不是比之前的要好一点了呢?那接下来呢,我就再看这张照片有什么问题。首先,我觉得这个香囊好像有一点问题,就是这个香囊的中间好像瘪了一块,那可能是这个香囊不够饱满,拍出来就不好看。所以呢,我们就往里面塞了很多的香料,让它变得饱满一点,鼓囊一点。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香囊两边的这个系绳——这两个小翅膀,其中左边的这个小翅膀已经被这个手挡住了,这肯定是不对的。另外呢就是香囊最下面的流苏,被助教老师的这个大拇指也挡住了。所以我就改成让她用手托着这个流苏,把这个流苏展示出来。所以就是这样,我每拍一张照片,然后就解决这个画面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拍一张看一下画面,再解决一个问题。左:最初拍摄的照片 右:最后的成片 © 晏飞我把最后的成片和我拍的第一张照片放在一起,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是不是改进了很多呢?这就是我在拍摄静物的时候常用的一个方法。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需要拍摄到静物。比如说你喝咖啡,觉得这个餐厅很漂亮,想给这个咖啡杯(在餐厅)拍个照片,这就是静物摄影啊。或者大家一块吃饭的时候,肯定会有人说,先都别动筷啊,我来拍个照片,这也是静物摄影啊。那这个时候这个勺子该摆在哪?这个盘子你到底是要拍全,还是只拍摄其中的一角、拍摄一部分?这些都是你可以决定的。你只要拍一张照片,然后把这画面中觉得最主要的问题解决掉,这个画面就一定会比原来变得更好看。好吧,今天我就分享到这。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77天,我是晏飞,每天早上6:30,我们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清洁镜头,你真做对了吗?-摄影早自习第2476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5, 2025 4:06


    UV镜到底该不该买?-摄影早自习第2475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5, 2025 4:10


    认知陷阱,学摄影的拦路虎-摄影早自习第2474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5, 2025 4:26


    阅兵看着爽,是因为啥?-摄影早自习第2531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4, 2025 2:08


    看看大脑的底层逻辑~

    “大阅兵”怎么拍更好看?-摄影早自习第2530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3, 2025 2:30


    今天是个好日子~

    想学视频,该从哪里开始?-摄影早自习第2473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 2025 3:26


    剪辑or配乐?不,先打好拍摄基础!

    吃摄影饭?先确定努力的方向!-摄影早自习第2472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 2025 6:48


    想成为摄影师,我给你3个建议。

    人像镜头,哪个焦距效果好?-摄影早自习第2471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 2025 5:00


    24/50/85mm,该选哪一个?

    摄影背参数?你错了!-摄影早自习第2470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 2025 4:05


    摄影不是数学,别抄答案!

    先构图?可别漏了这三步-摄影早自习第2469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 2025 3:34


    摄影新手一定要避开这个坑!

    表达情绪,好的照片会说话 | 摄影早自习第2468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 2025 5:02


    用构图、光线、色彩,怎么表现人的孤单?

    美就行了?摄影的三重境界-摄影早自习第2467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 2025 5:42


    我们拍照时到底在拍什么?

    摄影术语乱象大揭秘-摄影早自习第2466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 2025 6:12


    厂商为何乱改摄影名词?

    顺光逆光,拍人像哪个好?-摄影早自习第2465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 2025 3:11


    人像用光竟藏着这么多小门道!

    好的色彩,在哪才拍得到?-摄影早自习第2464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 2025 3:58


    夜景人像,一不小心就绿了-摄影早自习第2463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9, 2025 4:08


    在晚上拍人像照片,这难度可太大了!一不小心,人脸就给绿了。怎么回事呢?你好,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63天。© 叶梓不管你是用手机还是相机拍照,只要在晚上拍人像,难度就大大增加。究其原因呢,就是环境光线变得非常复杂多变。这里边真的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啥都有啊!所以,如果你贴近一个绿光拍照,哎,那你就绿了;贴近个黄光拍照,你就黄了。这个人的肤色会随着环境光而改变。Photo by Angelina on Unsplash那我们最怕的是什么光呢?显然是冷色的光。冷色最明显的就两种:绿色和蓝色。你想啊,脸绿了算什么事啊?脸蓝了呢?那不是阿凡达吗?它肯定是个科幻片,肯定谈不上是个写真集了。所以啊,你一定要非常小心你周围的光线对你的影响,这个事时刻要记在心中。如果有问题,赶紧就换方向、换位置、换距离来拍摄,直到脸上的肤色正确了为止。© 叶梓那我们喜欢的当然是暖色的光。比较常见的一种光线呢,就是暖黄色的光线。好在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我们可以找到,比如说有一些小摊贩,他的那个灯光照在自己的琳琅满目的商品上,反弹出来的光就是个很好的光线,柔和而且温暖。照着你的皮肤上,那个肤色啊,简直就像是在影棚里拍照片一样完美。© 叶梓那除了这种暖黄色的光线以外,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到,比如说红光,带来浓郁的一种温暖的感受,带点时尚感。© 叶梓或者呢,也可以是橙色的光线;或者甚至啊,是紫色的光线。偏暖的紫光(上图),偏冷的紫光(下图) © 叶梓注意,紫色分两种:一种呢是偏暖的紫光,或者说是偏红色的紫色的光。这种偏红的紫光会带来一点点暧昧的情绪啊,就感觉这个氛围还是蛮浪漫的。但是如果这个紫色是偏蓝的那种呢,它就偏冷色了,它就会带来一种有毒的感受——因为紫色也是淤血的颜色。所以要注意,紫色刚好是跨着冷暖的交界处,咱们一分为二来谈。那因为我们要躲开这些冷色光源,所以呢,我们就在拍照时候不停地去改变拍照的角度、改变拍照的位置,或者改变你和那个灯光的照射距离。就比如说啊,这个地方有两盏光,一个是暖的,一个是冷的,那怎么办呢?你离暖色的近一点,离冷色的远一点,这个时候你的皮肤就暖了啊。© 叶梓当然了,除了光的颜色要精心挑选以外,你还要特别注意光源的方向。就如果是把脸啊朝向光源来的方向,你的正脸会比较亮,侧脸比较暗,就像给这里化妆打阴影了一样,人会变得更立体、更显瘦、更好看。© 叶梓但如果反过来,你是侧脸很亮,然后正脸很暗,这个就是标标准准的印堂发黑呀!所以尽量去避免光从后边来啊。如果后边光很亮,要么躲开,要么干脆转过去,用那边的光做主光源来拍。那除了光的方向以外,你还要在乎一下光的面积。这个光源的面积越大,你的皮肤就越柔软、越舒服;那如果光源面积越小,就越可能出现油光的情况。© 叶梓那举个例子啊,比如说你走在一个广告牌前面,或者是一个公交车站,你就看到那个大的广告牌,它本身就是个很大的柔光箱,是大面积的光源,拍人特别好用——但前提是颜色对。另外呢,如果你走在路灯下面,或者是射灯下面,有很多那种小点光源,又亮又强又小的照在你的脸上。那如果有3盏光照你脸上,你的一个鼻子就会有3个阴影。想象一下,脸上的光影关系非常混乱,就会导致你的五官看上去没那么明显,导致你的这个脸部啊,看上去没那么干净,就有点问题了。© 叶梓所以在夜景拍人的时候呢,咱们先抛开其他的什么姿势啊、取景不谈,这个光的事情一定要特别注意,以免一不小心拍出一个小绿人来。好吧,那今天我们就分享这么多。更多摄影知识,记得点赞、关注、收藏先!我是叶梓,那我们下次再见喽!

    如何分析别人的作品-摄影早自习第2462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9, 2025 5:06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62天。一位叫做Dexter的同学问了我一个很好的问题,他说:叶老师,我想问个问题,就是如何去分析别人的作品呢?他说构图我现在基本上可以分析出来了,但是色彩和光影到底怎么去分析?我看网上老有人说光线很重要,我也自认为我对这个颜色比较敏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听了一小时课以后感觉自己也不行了。首先恭喜你,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大量的新知识的输入,确实有的时候就会觉得:嗯,要想的东西太多了,或者是说我以为我懂的那些地方好像又有点不懂了,有点抽象了。这是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理解和消化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我先简单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啊,到底怎么样去分析别人的摄影作品呢?当然我们可以从美学的方面去分析构图、光线、色彩——就是所谓的摄影美学三要素,但是我们也一定要有一个思路。你不能说我就先分析构图,再分析光线,再分析色彩,这不对,你得先有一个前提,你得了解一下这张照片的主题是什么呀,他想表达什么啊。© 叶梓我们以一张简单的照片为例,那一张照片他在拍摄它的时候总是有个目的的,比如说把美带回家,或者是夸张这个效果,夸张这个当时的情绪,把他当时的心情表达给你看、给你听或者讲述一个故事。不管怎么样,你拍一张照片总是有目的的吧,那不然的话我们连呼吸都是有目的的,对不对?你总是干一个事儿,拿起手机相机来,要费这个力气,他一定是有目的的。你可以先试着去理解这个照片背后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有这个东西呢?因为所有的技巧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所有的技巧都是为画面的主题服务的。图片来源:unsplash比如说这里拍了张小路,就是一条小路,有的人的目的就是说:这个小路很美,我要带回家。但有的人拍这个小路的目的是说:啊,我想起了我儿时回家的路,随着目的的不同,那你所拍摄的技巧就会选择不同的技巧。这里没有什么正确与否,每个人有自己的表达,我也不能说你的人生、你的思想是对的,他的思想是错的,我们只能说你用这些技巧是不是吻合了这个主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核心,要有个主心骨,先把这个东西放在那里,然后我们才能评价他用到的其他技巧。比如说这个时候你可以开始分析,构图上有没有帮助你表达这个主题呀,色彩上他有没有用到相应的色彩来帮你表达这个主题呀。@ 叶梓就比如说我们要表达一个幽静的感觉,拿你用一个暖黄色作为主色调,是不是就不对了呢?用蓝色就可以对吧?用绿色也还行,所以它色彩能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嘛。© 叶梓另外就是光线,比如说还是神秘感的画面,那就是暗调的暗色为主,亮色比较少。© 叶梓如果是一个非常有力量感的画面,那就是明的也很多,暗的也很多,反差对比很大。© 叶梓或者是说我就是一个非常清爽的画面、清爽的一个主题,我想表达一种愉悦的轻松的心情,那你就可以用一个亮调的光线效果,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比较偏明亮一些。你看,我们再强调一次,不要单独分析构图、光线、色彩,这样的分析往往是过于应试了。好像是丢你一个文章,让你去分析这个文章用到了哪一些修辞手法,是吧?你学这个可能是有点枯燥的,或者说是有点难度的。但是我们反过来想,我丢你个文章,现在你告诉我这文章说了个什么样的故事啊,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绪啊,然后你再根据这个核心去分析它里边用到的所有修辞手法为什么是好的,哪些做的还不到位,思路就会逐渐浮现出来了。所以分析别人作品也好,分析自己作品也好,我们都还是要学会去揣摩主题。当然了,也不是每一个作品都是好作品,也不是每一个作品都刚好能打动你,能被你看懂。所以万一你分析不出对方的主题来,那没有关系,或者分析错了,理解有误差也没有关系。尤其是到了现在,到了当代,我们在做艺术表达的时候,有可能是留有一些想象余地的,叫我表达的是我的世界,但是你看到的可能是你的世界,这是一个自然现象,但是你从这里下手去分析照片就会更有思路了。所以我们下次再见到照片需要分析的时候,你可以先按这个思路来,先想主题,再想构图、光线、色彩,这样的话相信你会更有把握,也更不容易乱一些。今天我们就先分享到这里,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62天,我是叶梓,记得点赞关注收藏先,我们不见不散。

    拍定格动画都需要用到什么工具?-摄影早自习第2461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2, 2025 5:00


    早安,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因为之前拍了一组定格动画,那感觉又有新的东西可以跟大家分享,所以今天呢我就想跟大家聊一聊拍摄定格动画都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就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讲吧。© 星明拍摄定格动画呢,我们往往希望能够使画面尽可能的稳定和流畅。那么有了这个目标,我们就可以在设备上做针对性的选择了。首先,要保证稳定的话,三脚架一定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就不必多说了。我觉得还有一个非常有必要的设备是遥控快门。因为你每次按相机快门的时候,都有可能会产生画面的晃动,用遥控快门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除此之外呢,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弄一套能够实时显示的设备。这个设备可以是能跟相机连接的手机,或者是用图传,或者用电脑跟相机有线连接开启live模式都可以。因为在拍摄定格动画的时候,每一帧我们都要去对角色进行调整,相机的屏幕就那么小,离得远一点根本就看不清。所以有了另一个屏幕在身边实时显示相机拍到的画面,我们就可以在调整的时候直观地看到调整的状态怎么样,就不用调一下回到相机看一眼来回跑了。这样呢效率会高很多,调整也更准确。图片来源:定格工厂接下来是有可能会需要用到的设备,比较常用的是上图这样的定格动画支架。它有一个很重的底座来固定住重心,然后通过它的旋臂上面不同规格的连接器来固定不同材质的东西。像是一些角色走动的动作啊,或者一些可能要悬空的动作,没有这个支架就很难拍出丝滑运动的画面了。当然后期还要一帧一帧地把支架给抠掉,也是很掉头发的。使用定格支架拍摄的悬空镜头 © 星明另外呢,如果你在动画里需要做一些运镜,那就需要一套电动轨道了。因为定格动画里的运动镜头需要保证每一帧相机都移动相同的距离,这种人工操作是肯定做不到的,只能用电动的轨道。手机版的定格动画软件PC版的定格动画软件dragonframe那说完硬件我们再来聊聊软件。拍摄定格动画我的建议是用专门的软件来拍,还是有挺多这类的软件的,包括手机用的定格软件。用这类软件有什么好处呢?洋葱皮功能演示画面 © dragonframe软件官网除了我们前面讲过的实时图像、遥控拍摄这些功能以外呢,它还有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叫做洋葱皮。这个功能是会在相机实时显示的画面上,叠加上一帧的半透明图层,这样我们在调整角色的时候,就能够直观地看到我这一帧让角色动了多大的幅度。有时候不小心把角色碰倒了,也可以根据洋葱皮复原上一帧的动作。所以这个功能是非常有利于精细的动作的调整的。动作预演功能演示画面 © dragonframe软件官网一般这类软件还有一个很实用的功能,叫做动作预演,这个不同的翻译可能不太一样但大致的意思是这样。如果我们接下来的镜头是角色从a点跑到b点,一共10帧,动作先快后慢,那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功能上设置好这些参数,之后呢它就会给你生成一个轨迹,上面会标记出来接下来的几帧角色都分别要移动到哪一个位置。这在我们拍摄有变速运动的时候是非常有用的。在定格动画中,如果我们想要角色的动作更丝滑,就需要用更高的帧率来拍,但是这也会成几何倍数地增加拍摄的工作量。同时呢,每一帧之间的动作变化也会变得非常的微小,这样在我们调整起来也会很难做到这么高的精度。所以在拍摄的时候,我的感受是12帧左右就能够比较好的兼顾流畅度还有拍摄时的工作量。那如果想要动画比12帧更丝滑,就可以考虑在后期的时候用软件进行AI补帧。我试过剪映的AI补帧功能,感觉效果还可以。因为时间的关系,关于拍摄定格动画我就先聊这么多了。总的来说呢,拍摄动定格动画是一个非常需要细心和耐心以及大量时间的工作。与之相对应的,在看到成果的那一刻,也是会非常有成就感的。好了,今天就聊这么多,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我们不见不散。

    好的夜景,都赢在蓝调时刻-摄影早自习第2460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2, 2025 3:56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扎帐篷露营这件事这么费劲呢,当然是要拍张好照片用来发朋友圈的了。© 叶梓你看这张照片就是我在五一期间和家人们在露营的时候拍摄的,你想拍出这样照片吗?我来分享一下它背后有哪些问题,有哪些秘密。© 叶梓那首先呢,帐篷刚扎好的时候其实在下午,是在白天啊。我尝试拍了一张照片,这个帐篷放到中间,周围有山,有这个营地。你会看到这个画面中有点乱吧,这树杈子有点多,而且它的泥土也是不太好看的,是吧。地面的石子有点白、有点无聊,跟那个天空一样,天空也挺白的,没什么东西。© 叶梓怎么办呢?我想等一个比较晚的时间再来拍摄。入夜以后啊,周围东西暗下来,可以帮我隐藏很多的杂物。比如说第二张照片里,那个帐篷背后的泥土就几乎是看不见了,天空呢已经开始蓝起来,地面的石子呢也跟着就蓝起来了,是被天空给映的。那这个时刻呢,往往会出现在太阳落山以后大概半个小时左右,我们管这个叫做蓝调时刻。蓝调时刻的天空呢是比较有层次感的,有颜色变化,天跟山之间也能拉开差距啊山体本身它有近远啊、亮度、颜色之分。那如果在蓝调下再能亮起一点星星点点的灯火就更好了,它就形成了一种黄蓝之间的反衬,幽蓝的世界就衬托了我们这个星火的温暖。但是我依然觉得这张照片的构图有点太呆板了,还是有点乱我们帐篷身后那个桃树啊,它的枝头有点太零碎。© 叶梓所以我就决定再改一下构图,我把整个帐篷往右摆,甚至把帐篷的主体结构摆到了画面的外面去。那这样一来,我就把那个黄色的灯火部分摆在了画面的右下角。它有两个好处:第一是桃树也靠边了,所以那个比较乱的枝头就不那么醒目了;第二就是左侧让出了大量的空间,用来描述远处的山。这才能表现我当时那个心情嘛,终于不用工作了,坐在山头吃个烧烤,跟家人们聊聊天、发发呆、听听虫鸣鸟叫,那种怡然自得的感觉是需要通过留白来表现的,所以这张照片的构图其实我做的是比较极端的。那另外我还改用了OPPO这台手机里的一个CC的滤镜模式。或许你不是用OPPO,或许你没有这个CC滤镜,但是没关系啊,你就把握一个重点,就是这个蓝色的天空呢现在有一点偏青色。青色会让人觉得更加的爽朗,更加的明亮。与此同时呢,天跟山之间的颜色差异也会拉的更大一些,它带来了一种胶片感。再晚个几分钟,这个蓝调时刻就快要过去了,天空啊就快变得纯黑的样子了。我又赶忙的尝试了两张照片。© 叶梓一张照片是把手机放到上面那张照片的左侧小灯泡的外围,放到栏杆的外表往里来拍摄。这张照片以失败而告终,因为看到人物在一倍镜头里面太靠边了,整个脸变形了、变胖了、变肿了。另外因为侧光的关系啊,人物的肤质表现是比较糟糕的,所以这个拍法显然是不成立。© 叶梓但是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小灯泡呢,所以我就从栏杆的里面往外拍了一张。我用那个木栏杆形成了一个十字架,然后把远山框在了这个十字架的左下和右下的两个大方形里。© 叶梓最后呢,我还依依不舍的拍了一张远山的样子。我们在五一的惬意时光就用这几张照片来记录了,你喜欢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至少知道了一件事情,就是蓝调时刻真的非常重要。它一般出现在日落之后30分钟左右,这个拍摄窗口转瞬即逝,前后大概就是5-10分钟。另外,即便在阴天,其实我们也能看到蓝调时刻。那最后我想再陪老朋友们聊两句,过去摄影早自习一直是音频的形式,那未来我也想用视频多跟大家见见面,分享更多的摄影知识,不知道你会不会喜欢。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60天,我是叶梓,记得点赞收藏关注,我们不见不散。

    摄影早自习20250430-2459 拍人像,不模糊背景可以吗?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7, 2025 5:45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59天。© 叶梓今天我继续来分享一张前段时间在广州拍的照片,这张照片跟前面的风格很不一样,对吧?上次我分享的还是在雨景中的情绪照,这一次分享的就是比较潮的照片的感觉,上一次还是小景深的照片,背景是模糊的,而这一次背景特别的清楚。如果你是一个已经学了一段摄影的同学,看这张照片,你或许会有很多的想法,你或许会觉得这里面有很多的错误,但是别急,你且听我来狡辩一下。© 叶梓我自己在很久以前开始学摄影的时候,用的都是胶片相机,那个时候大家都追求大光圈、背景虚化,尤其是在拍人的时候呢,我们就希望背景模糊一点,这样人会比较突出,人的美能被凸显出来。拍人用大光圈、用中长焦,这一点在很长的时间里面都没有什么改变,特别是在摄影圈子里,什么意思呢?在拍照的人现在不只是摄影圈子的人了,不仅是爱好者和摄影师了,所有的普通人都在拍照。尤其在手机摄影年代来临以后,我就逐渐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人是不喜欢背景模糊的。我有时候会问这些姑娘们,我说那背景模糊的照片你觉得好看吗?那些姑娘们的回答是出奇的统一,就很疑惑地望着我说,为什么要背景模糊啊?她们觉得拍照就是要来记录我到了这里,我在这个地方我和环境是同等重要的,所以这种前提下,她是不喜欢背景模糊的照片的,觉得那样就白来一趟,有点浪费。她们也不觉得她这张脸值得你那样去怼着放大来去凸显它,她更在乎的可能是那个故事、那个场景。然后她也不需要她在画面中有多么的明显,别人看这张照片只要能看见她就行,看不见她,她其实也无所谓了,就没有那种特别自恋的非得要以我为中心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个挺好的心态,然后会逐渐发现在很多平台上,大家的照片的这个背景都是比较清楚的。甚至以我们的过去的眼光来看,都是有点杂乱的,有的时候她们是真的不讲究啊。比如说我们说最好不要有粗壮有力的明显的线条从你头上穿过去,否则可能会打扰到你的脸,但是你要真的去拍一个特别丰富的背景的画面的话,难免就会有线条从你脸上划过去。你告诉我从哪个角度能躲线条,都躲不掉,是吧?所以她们也就不太在乎了。有的人可能会嫌哎呀,脚太大了,不好看,我们还是喜欢小脚比较秀气。但你看看她们的照片,大家都不在乎,那个脚就特别夸张,在广角、超广角放得特别近的地方,一只脚恨不得比一个身体都大。有的人特别忌讳从下往上拍的时候下巴变形、脸变方,但是有的姑娘她就是不在乎,你从底下往上拍她也无所谓,她就是仰着头,就像整个世界没有她在乎的人似的。其实我觉得这都是非常好的,这样的照片虽然没有遵守所谓的摄影的那些老规则,但是它们充满了活力。这就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她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去打破墨守成规的世界。© 叶梓当然了,你要硬往我们过去的摄影师身上套,这种拍法也是有来由的。它有点像是纪实摄影,周围环境非常丰富,交代环境交代得非常充沛,在这个前提下再来拍摄这个故事,拍摄人物。你也可以说这种照片,这种人像照它是结合了人像摄影中的那种摆拍以及纪实摄影中的那一种丰富的环境,把两者捏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纪念照的独特风格。我们在这里也不应该给“纪念照”三个字打上任何的负面标签,认为纪念照就是什么都不懂的这些普通人的初级需求。那可不是,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需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拍摄这样的照片可能远比那种去精致的化妆造型拍一个公主套系来的要有意义的多。至少在这样的照片里面,他可以记录他来到了哪里,他可以去彰显他的个性。好,听我“狡辩”完你会有什么想法呢?不管你怎么想,都欢迎在底部留言来畅所欲言。学摄影的过程说实话就是一个不断的学习新的规则,又不断去打破规则的过程,所以希望通过今天的早自习能给大家拓展一些思路。既然是玩摄影,咱就开开心心的开放式的玩起来,什么都可以去尝试一下,避免把自己学过的、掌握的知识当做一个永恒不变的绝对的标准。更多的摄影知识,大家可以关注我的视频号,我把二维码放在了语音下方。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9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你还在死记硬背学摄影吗?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摄影早自习第2458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7, 2025 5:41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8天。有一位叫珍珍的同学向我提问,问了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她说:摄影怎么学可以边学边享受摄影的乐趣?这个问题其实挺好的,很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本来是一个爱好,结果学着学着就觉得挺难的,或者是觉得有一些打击,甚至觉得太烧脑了,就慢慢的不喜欢了或者是放弃了。我们有很多种方式让自己学得更快乐一些。Photo by li shanting on Unsplash首先呢,学摄影这种事情一定要明确你的学习目标,我们是来玩的,我们是想把我们玩的东西玩的越来越好。所以,首先玩得好不好它不是你快乐与否的一个标准,并不是说我拍的好我就快乐,拍的不好就不快乐了,不是的,是我就爱干这个事儿。这有点像登山,是吧?有的人是专业登山运动员,他可能一爬就要去爬珠峰去,但是我们就是喜欢在500米、800米高度的小坡上爬一爬,走一走散散心。爬的专不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到的这些景,跟朋友在路上聊天,这个是快乐的。所以拍照这件事你首先要明确它就是要享受快乐的,不要有那么大的压力,不是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受到别人的认可你才能快乐的。© 叶梓就比如说我现在吃到好吃的了,我就想拍一张这个菜,回头我发朋友圈,要哪天要万一它(被)翻到了,我还能想起那天那个菜特别好吃就行了。当然了,如果你是后来玩的越来越深了,你也会因为我把这个菜拍的特别好看获得双倍的快乐,但这个事儿就不必强求,给自己点时间慢慢来。第二个就是你一定要拉长摄影学习的战线,你不要以为说是我这一个月两个月就一定能学完它、学好它,不可能的。而且你也没有这个必要啊,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咱又不是应试要考试什么的,对吧?没有一个时间节点是必须要去完成它的。摄影的学习其实更像是一个终身的学习,它就是每年都比前一年要拍得更好一点点,每年对摄影都有新的感悟,这才是一个更好的学习摄影的状态。© 叶梓第三呢就是讲究一个学习的方法。咱们学摄影的时候千万不要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就一定要有一个背后的整体逻辑在穿插。比如啊,说初学者学摄影,所有所有的技巧都是为了干一件事,就是把话讲清楚。这个有点像我们写作文,小学生写作文先不说辞藻多华丽,讲话多生动,你首先把你要讲的话给说清楚了。比如说今天我吃到了一顿很好吃的饭菜,句号。唉,这个其实就是一个讲得清楚的话。这个在摄影里面就对应着一些基础的比如说曝光要正确啊,这个人不能完全曝光过度了或者不足,然后对焦要正确,它不能是模糊的呀,另外就是什么减法原则啊等等,都是为了去把这个事儿给讲清楚了。© 叶梓第二个追求,就是你讲的话要优美一点,多一点修辞手法,在语文中对应的是什么排比句啊、对比啊等等的这种东西。但是在摄影中它可能就是色彩的对比,比如说重复与突变啊,三角形构图啊、框架构图啊……这都是为了照片更漂亮,这是你第二个学习目标。© 叶梓第三个目标就是要用摄影当做你的一门语言,来讲述你的世界观,表达你的情绪情感,表达你对人也好事也好的这种感受和感情,或者是人和人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这些东西就对应着作文中的中心思想,你的所有技巧,最后都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能够比较畅快的去表达你的想法,这个作文就会比较有价值。真正最后有价值的肯定是中心思想,肯定不是你前面的一些技巧,对吧?所以摄影也是一样的,这个照片感不感人,最后看的是你的中心思想,而不是看你前边的所有的那些技巧。你明确了这三个阶段的学习顺序、学习目标,然后你学的所有的技巧就不会是无理由的了,你就不是说我在背诵那一千个、一万个摄影技巧,那你得累死自己,对不对?更何况这里边很多摄影技巧,它其实背后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有一个比较中心的思想的。© 叶梓就比如说这个摆姿势吧,你可能有50种不同的摆姿势方式,但是其实它都遵循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生活化,要合理化,要让我们看到这个姿势觉得不怪,这是一个基本前提。你用这种方法来学摄影,你就不会特别的痛苦,说老师我背不下来啊那些技巧,不会的,因为你理解了摄影。成年人学东西啊,背诵这种死记硬背的记忆力其实不如孩子的,但是我们的理解力是远远强于孩子的,所以要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好吧,今天我们就简单讲了这么几个方面,如何快乐轻松的把摄影给学好。如果你觉得老师讲的有道理,也欢迎你把今天的早自习分享给你身边那些学摄影的朋友们,发到群里边,让大家一起来共享,一起来讨论。也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的视频号,二维码我就放在语音下方了。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8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摄影师如何做短视频?-摄影早自习第2457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7, 2025 5:51


    大家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7天,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李明。我估计很多摄影师跟我一样,想做短视频,想做抖音、小红书、视频号,想做自己的自媒体,但一直没去最终落实,最近稍微厘清了一些思路,分享给大家。Photo by Cody Scott Milewski on Unsplash首先要不要做短视频?这个问题我估计点进来的人的答案基本是想做的。那我的答案很简单,最好做,但也可以不做。为啥最好做呢?因为短视频浪潮已经不可避免,而摄影师本身就具备短视频拍摄的很多先天优势,比如对画面的把控, 照片本身的美感,前期后期的技法,都是现成的优势,加以运用,再结合短视频的传播会有很好的叠加效果,1加1大于2。那为啥可以不做呢?因为现在做短视频做自媒体的人太多了,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尤其是你自己拧巴,还没想清楚,那就不要做。因为如果要做短视频,尤其是注重内容的,我觉得当下你必须做持久,就跟你开一家线下店一样。如果想要做的持久,那你就必须保证长期好的内容的输出,要有一定的差异化,还要控制制作成本,还要面对暂时无法变现,甚至长期没有流量的的现状。因为有那么多优秀的人、团队、公司在做内容,抢流量,凭什么你认为你做的就会有好的结果?所以你没想清楚这些事之前,就先别做。而想清楚了,还是决定要做的,那么有简单几个思考可以分享给大家。Photo by Jakobowens on Unsplash首先,你要了解平台的调性。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甚至是B站。你想在哪个平台做。你要想好。因为每个平台的调性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做短视频,都是内容,但调性不一样,决定了观众不一样。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三个不同的电视台,它们播放的内容不一样。有的是播放好玩的肥皂剧,有的是是播放有用的、好看的偶像剧,有的是播放有深度,有思考的访谈节目。当然,你也可以三个平台都做、都发,没问题,一个视频可以发三个平台。但你在设计内容的时候,最好一个以一个平台为主,其他的为辅,这样你会比较清楚你的内容要怎么长期的做下去,细节哪里要注意的,你要清楚你的观众喜欢什么,如何真正的吸引住他们。其次,你找好平台以后,你要找里面的对标帐号。目前我大致了解了几种适合摄影师的风格,大家可以听听。首先是自己不出镜,只发自己作品的,就是各种图片配上音乐轮播的让人欣赏作品。或者配上一些文字做成图文,也可以配上旁白,做成照片视频的,说明这些照片怎么拍的,具体的一些参数,这是一种。还有就是你就是你自己可以出镜,然后教大家一些摄影技巧。比如闪光灯的使用,比如人像如何拍摄,比如静物如何拍摄,甚至带大家去旅游,告诉大家旅游怎么拍摄。这些都可以用第三视角的画面,拍摄你在拍照的过程,搭配摄影师讲解,最后融入自己的作品展示来制作一些短视频内容。还有一种比较高级的玩法,就是把摄影作为一种工具,类似做真人秀,街头采访这种。比如大家看到的,帮一个小摊店主去拍一张照片,然后把照片发给他,去作为一个善意的传递,也有去帮人拍照,完成一个梦想的。其实就是去带观众去体验生活,探究情感,去探索照片背后的人的故事,做个人IP的。总之,你要找好对标帐号,然后拆解内容,设计自己的短视频框架。Photo by Luigi Estuye, LUCREATIVE® on Unsplash最后,你自己要怎么做。我觉得你找到自己想要做的内容了,你就不要想太多了,就去模仿,要去执行一段时间,去做个几个甚至是几十个视频,看下效果,看下问题在哪。但是内容核心点是要利他,因为短视频真的太多了,你要吸引观众就是要能够长期的输出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同时你还要保证输出的同时,你自己也能够不断的学习和补充。否则输出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没东西输出了。所以在前期确定方向的过程中,你要考虑你的短视频输出的成本,不管是时间还是金钱上的,这样才能打持久战。最终你还是最好要思考清楚怎么变现。因为别人对你最大的认同就是为你付费,可以是观众付费,也可以是广告付费等等。所以你得想好阶段,一开始免费做,低成本的做。但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你能坚持多久?几个月?几年?那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只是纯粹为了好玩?最终收不收费?怎么收费?不管怎么样,怎么保证视频内容稳定的输出,这个是你要想明白的。这就是目前我的一些思考。我也正在开始逼自己固定的输出一些短视频内容,就像在早自习一样,只不过从文字和音频变成了视频。等我再打磨下,或许后续大家可以见到。不知道我能不能像早自习一样坚持2000多期,总之很佩服叶老师,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叶老师这样的厉害的老师。 好了,今天就简单聊到这,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57天,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我们不见不散。

    三招拍出下雨天情绪片-摄影早自习第2456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7, 2025 4:43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56天。最近嗓子一直不太好,所以早自习耽误了几期,今天稍微好一点了,继续给大家做分享。© 叶梓今天我想给大家看一张照片,我自己挺喜欢的,是前段时间在广州帮朋友拍的照。我只有那一天有时间,而当天是个阴雨天。很多初学者在刚开始拍照的时候会把阴天雨天视为一个不好的天气,觉得晴天最好拍照片。但是实际上阴雨天是一个非常好拍人的天气,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在阴雨天的时候没有强烈的阳光,所以我们不会有阳光到底应该从哪个方向来?照在脸上是什么效果?会不会出现一些什么皱纹啊、油光啊……这些烦恼在阴雨天几乎都是不存在的。因为所有的光线都是经过了厚厚的云层的柔化以后才照射到你的脸上,皮肤的质感会比较均匀、光滑,而且脸上的结构会比较真实。所有在晴天有可能踩的坑,在阴雨天都几乎没有了。但是我们也不要认为阴雨天就不用讲究用光了,随便拍都好看。如果你的脸是朝向屋檐的下方的,或者坐在窗口,但脸是背朝窗户的,你都会发现印堂发黑,脸上的光线不够亮,但是侧脸——耳朵那边的光线比较亮,这个画面是比较难看的。所以阴雨天依然有光源的方向,你还是得去找一下那个光源的方向,并把脸朝向那边。比如说你在一片小树林里边,那你就得找啊,哪一块是露出天空的,露天空的那边就是光的方向。我这张照片是在小胡同里面拍的,周围都是房子、树,所以我才让人物稍微抬一下头、抬一下脸,把脸朝向她前方的一块天空的方向。另外,这里的这把雨伞也很重要,阴雨天总不可能让人淋着拍照吧。但是如果你打把伞呢,它可能挡住了光,就会让脸上的光又太暗了,有点发黑。所以准备一把透明的伞是很重要的,它能让光线几乎毫无障碍的照射在你的脸上。雨伞上如果有一些雨滴呢,它也能进一步的来提供这是个雨天的信息,让人一看照片就秒懂,整个这个雨天的氛围感就上来了。油纸伞 图片来源:盛婷家具专营店我在群里分享照片的时候,有一位同学说:这个伞也进一步柔化了光线。是有一点点作用啦,但是可能影响很小很小,不到1%。真正能柔化光线的其实不是透明雨伞,而是那种白色的或者说是油纸伞的那种东西。如果你是在一个晴天,太阳烈日当头照,这个时候准备把油纸伞柔化光线,你的脸上的光就会很好看。最后,我们要用一个比较舒服的适合这个雨天的姿势。咱们刚才不是说这个姑娘要抬一点头才能朝向光的方向吗?总得给个抬头的理由吧,所以干脆在脸的前面放一束花。这是在墙顶上翻出来的三角梅,我就让她盯着花看。这个时候如果她的肩膀啊、手啊,她的这个肌肉都是放松的状态下,其实就可以开始拍了。通过大量抓拍,捕捉到最好的那一张 © 叶梓但是最微妙的其实是在她的表情,之前我就跟大家讲过,嘴唇在完全放松的时候有可能不是紧闭的,它应该是微微的张开一点点,叫做朱唇轻启,是一个松弛感的表现。至于眼神呢,我想一方面是看你怎么去跟对方沟通,让对方松弛下来;另一方面你也要多拍一点,大量的抓拍。你可能拍个10张8张都不够,拍个20张、30张,是吧?给她一点时间,让她慢慢的在那个动作、那个场景里去找到自己最舒服的感觉。这种眼神的事情对于职业模特来说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对我们这种普通人来说,可能就有一定的随机性,你多拍,再选择其中最好的一张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做法。好吧,今天我们就分享一张雨天的照片,正好是春天,不知道你的城市是不是会多雨呢?你可以试着去拍一拍人像照,说不定也会很有氛围感。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6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拍静物该怎么搭配背景道具?-摄影早自习第2455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7, 2025 3:19


    早安,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前两天呢,有朋友问到我拍摄静物的时候该怎么搭配的问题,我想了一下这个问题刚好也适合在早自习里讲一讲,那么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个人的经验。一般在正式拍摄静物之前呢,我会先确定好要拍摄什么风格,这会影响到我的接下来的一些搭配。比如说我想要拍摄一个传统风格的照片, 那么很可能首先就会想到要用竹制或者木制的道具以及一些植物等等。Photo by 五玄土 ORIENTO on Unsplash那比如像这张类似于废土风格的照片,我就会用到霓虹灯,还有废弃的锁链啊、金属啊这些质感的道具。© 星明那像下面这一张现代简约风格的照片呢,基本上只用到线条和光影就足够了。© 星明确定好风格之后呢,接下来我就会考虑色彩上面的搭配。我一般比较倾向于用和拍摄主体相邻的色系,甚至是和拍摄主体相同的颜色,然后通过光影来区分主体和背景。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画面整体会比较的和谐,比较容易出意境。© 星明那当然还有相反的做法,也是比较常用的。那就是用和主体互补的色系,这样的搭配方式呢,就会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比较常见于化妆品等等这一类的拍摄题材。那么确定好拍摄风格还有色彩搭配以后呢。我觉得还可以在内容上和拍摄主体做一些搭配。我们先以美食来举例。在拍摄美食的时候,我通常就会选择一些可以凸显美食的食材或者是美食的口味的道具进行搭配。那么第二种情况呢,就是可以考虑这个静物的使用场景,我们可以用场景来做一个搭配。© 星明除了前面这些搭配方法以外呢,我觉得合适的时候还可以在内涵上考虑做一些搭配。比如说下面这张酒的照片,这个酒的名字就叫黄金甲,酿酒师跟我说他的这个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电影《黄金甲》。所以在拍摄的时候呢,我就也取材了电影里面最常见的两种元素。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是哪两种对吧?那么这个就是内涵上做了一些搭配。© 星明当然了,这些搭配的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可以刻意采用相反或者制造冲突的搭配,也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呢就需要大家做更多的尝试了。© 星明那么关于拍摄静物的时候怎么进行搭配啊,我目前就想到了这么多。也欢迎同学们在早自习的评论区里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好了,今天先就聊这么多,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我们不见不散。

    你以为“对焦”是这个意思吗?-摄影早自习第2454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28, 2025 5:43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4天。初学摄影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专业名词,我也常常见到有同学把它们搞混了,最常见的就是那个“焦”字,比如说焦距啊、焦段啊、焦点啊、对焦啊、定焦啊……我们不太可能在一期早自习里面帮大家梳理所有的词汇,这样的话大家也记不住,我们今天就来梳理一下对焦这件事情。对焦在塔上 © 叶梓什么叫对焦呢?从画面上来看,其实就是某一个物体突然变得清楚起来了,是画面中最清晰的物体,这个就是一个对焦的过程。对焦是一个动词,它指的是我们对着某个物体把焦点汇聚到它上面,让它最清楚。Photo by ABEL MARQUEZ on Unsplash对焦的这个位置是由你自己控制的,就比如说是手机的话,你就点屏幕中的某个位置,你的手机就会把焦点放在那个地方,让它变清楚。这是比较直观的操作方法,微单相机可能也能用这个方法,但是更常见的相机的操作方法是通过摇杆或者是按钮在整个画面中去选择你要对焦在哪个位置。它有个小框框,把那个框框放在你想要的那个东西上,再半按快门,那个东西能清楚起来。注意啊,前者调整方框只是为了选择,而后者——就是半按快门,才是相机的真正对焦的指令。对焦成功了,那个东西就是清楚的。人暗的时候(上),点在人身上画面会亮起来(下) © 叶梓刚才我们提到了用手指头点手机屏幕就能对焦,对吧?但是你有没有想到在网上你可能还见过另一种说法,说哪里黑点哪里。比如说这个人物站在一个明亮的背景前,它颜色更深,然后就会有一些摄影博主教你说:哎呀,点他的衣服,点那个黑色的地方,点那个远山黑色的地方,点那个深色的树,只要点深色的地方画面就亮起来了。这个操作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它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会对焦在树上、山上、衣服上,最后人脸反而是模糊的。那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常见的误区呢?其实是因为在手机里边,对焦和测光是联动的,就是说当你对焦在一个地方的时候,手机也主要以那个地方为基准来测量光线,来决定它的曝光,所以确实会有一种感觉,就是你点深色地方的时候画面会突然亮起来。但是你不能光顾着曝光正确啊,你得考虑一下对焦得对在最重要的事物上,这个前提是肯定少不了的。所以再次强调,你不能跟着画面的亮度去决定你要点哪里,你要根据你要对焦在谁身上,你希望哪里比较清楚来点哪里。如果是拍人,那肯定是点脸。用手机对焦的时候,你其实还可以按住屏幕不撒手,那么这个小黄框(对焦框)就会闪烁两次,然后这个对焦就锁定在这个地方了。也就是说在你正式拍完照片之前,对焦的位置就不会再跑了,对焦的距离就已经被确定了。尼康相机上的AFL键 图片来源:尼康官网这个功能在相机上也有,叫做 AFL就是Auto Focus Lock,就是自动对焦锁定功能。按一下这个按钮,就能锁定这个相机的对焦。Photo by YH Zhou on Unsplash锁定对焦有什么好处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要拍城市的灯火,但是你不想把它们拍清楚,你想把它们拍成一个一个模糊的光斑,有那种浪漫的感觉,抽象摄影的效果。那么你就可以先对着一个十几二十厘米的位置先对焦并对焦锁定,锁定成功以后,你再抬起手机或相机对着远处拍照。你看,这个时候手机相机不会重新对焦了,远处的东西一团模糊,而那些灯火就变成了大光斑,就会非常的浪漫和好看。尼康的对焦模式菜单 图片来源网络当然了,相机里面关于对焦还有更多的选项,比如说连续对焦、单次对焦、跟踪对焦等等。简单讲就是单次对焦是指只对一次焦;连续对焦是对着一个范围内的物体进行连续对焦,就是它走近了或离远了,这个相机都会重新对焦;而跟踪对焦呢,就是哪怕这一个事物不是在同一个位置上运动,而是前后左右上下左右到处跑,那相机也会自动的去尽量跟着它来对焦,走到哪里就对在哪里。这时候对照目标不由位置来决定,而是由这个物体是什么来决定。关于相机对焦的问题还是稍微复杂一点,我们一句两句话不能完全讲清楚,但今天至少我们完全搞明白了一件事,就是到底什么叫对焦?那么下一节的早自习里面,我再陪大家一起来梳理什么叫焦距以及焦距这个词所衍生出来的其他词汇,这样我们就不太容易会搞混了。好,那么有更多摄影问题欢迎大家在底部留言,我会尽力为你解答,也欢迎你关注我的微信视频号,叫做“叶梓玩摄影”,二维码我放到底下了,可以关注我。每天早上10:30左右,我会有一场手机摄影的直播课程,欢迎你,也欢迎你的亲朋好友一起来听课。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4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摄影早自习20250413-2453-在路边的厕所旁,我拍到了满意的照片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17, 2025 4:50


    早安,我是晏飞,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3天。春天到了,又到了拍花的季节,所以今天这期早自习我就想介绍一个很实用的拍花的技巧。想到这个技巧是因为上周我正好去北京郊区六环外的一片千亩梨园,据说里面有好多这种两三百年的老梨树,因为这个地方是有一个特产叫京白梨,我就想去看看拍拍花。可是到这个地方我发现这个说是一个主题公园,但其实整个这3000亩的梨园,除了梨树几乎什么都没有,它就是在梨树中间开了一条土路,这就算这个主题公园的一个主干道,然后在主干道两边有一些摆摊的摊贩,卖一些吃喝玩乐的东西。© 晏飞我沿这条路从头到尾走了一圈,就没拍到什么特别满意的照片,拍到的照片大概就是这样,我也放在上面给大家看一下。这个拍摄技巧大家应该都会吧,就是以天空为背景,这样背景就比较干净简洁。但是这样的照片拍多了就觉得有点腻,就全都是天空为背景。另外我觉得它也有点寡淡,因为梨花本来就是白色的,然后绿色的叶子,再配一个淡蓝的天空,我觉得这个颜色好像(不知道是不是上了年纪)觉得有点不够出彩。我拍完了就沿着主路溜了一圈就往回往大门走,快走回到门口的时候,我发现路边有一个打气球的摊位,就是把气球挂在布上挂一圈,然后用BB弹的气枪把这个球打破的那种游戏。这个摊位是被一块大的红色的布罩住的,然后我就绕到了这个摊位的后边,因为它后边全都是梨树,刚好有一棵树就在这个摊位旁边。摊位后面的情况 © 晏飞我看到的就是上面这个场景,我就借助这个红色的背景布拍了好多照片,也算是拍到了比较满意的照片。通过这个场景大家应该能看到,其实这块红色的布就这么小小的一块,它这个帐篷它顶上蓝色的,然后旁边还有一辆车又挡住了红布的一部分。© 晏飞所以其实在拍摄的时候,我能用的就这一小块,我就一直在上下左右闪转的调整我的拍摄机位,就尽量不拍到红色的边缘,不拍到其他的东西。© 晏飞好在这块红布的颜色特别正,就是中国红的颜色。你看最后拍出来的效果,我如果不说,是不是有点像在宫里边宫墙前拍摄的这种感觉,对吧?那红色和白色的梨花在一起搭配,我就觉得比蓝天和梨花搭配更有味道了。© 晏飞然后我再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个也是当天拍的,是我开车从这个梨园回家的路上,路边都是大片大片的还没种植的农田,在农田的最边上也种着一排梨树。然后我开着开着,突然看到路边有一个公共厕所,我就马上停车了。厕所后面的场景 © 晏飞我停车不是去放水,因为北方的厕所它其实好多都是漆成这种淡淡的黄色或者是白色,而且它就在路边,它后边这一排梨树。所以我就绕到了厕所的后边,借着厕所的黄墙又拍了这张照片,我也把当时我绕到厕所后边看到的场景也给大家放到上面了。所以你看这两次拍摄你发现了吗?它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一直在给它们找一个干净的纯色的背景。但是这种背景可不一定是一整面高大的宫墙,或者是寺院那种漆的特别漂亮的墙面,它不一定是一个很高的东西,它甚至不一定是墙,有可能一块布,有可能是一个广告牌,但是我们借助它就能够拍出特别漂亮的纯色干净背景的照片。所以下次你再见到这种大片大片的花的时候,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个方法。好吧,今天就分享到这,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3天,我是晏飞,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别买摄影画册!除非你先做了这件事……-摄影早自习第2452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17, 2025 5:01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52天。Photo by Alexander Andrews on Unsplash有位同学私信我问我:叶老师,我想买一些国外的大师的摄影作品集,请问有没有推荐的购买渠道?买书其实相对比较简单,京东、淘宝搜一搜就可以了,淘宝的话注意别是一些小卖家,别买到盗版的就行。但其实最关键的问题是你要买谁的书呢?让老师来推荐吗?未必适合你,或者是朋友推荐的就更不好说了。我们也不可能说把大师们的作品都买回来来囤着,其实是有这种情况的,很多人有那种囤货习惯,就是囤相机、囤镜头,囤摄影的附件,比如说滤镜啊什么的,是吧?然后也囤了一大堆的摄影书,总觉得书买到手了,就觉得自己学到手了,其实这是非常低效的一种方法。不要盲目的去买这种摄影的作品集,因为作品集是以图片为主,文字是比较少的,简单的去阅读作品集,你很难说你会从中吸收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那我们应该怎么去选购作品集和画册呢?我给你三个切实可行的建议:薇薇安·迈尔的纪录片《薇薇安·迈尔:谁动了保姆的照片》海报首先是最容易实现的,其实有很多摄影大师或是艺术大家们都有电影、有纪录片。你可以先到网上去看一看,多去了解一下这些艺术大师们他们都在干些什么,他们的理念是什么,他们作品什么样的,如果实在是喜欢你再把它买回家。由于有了对整个人的背景资料的了解,对他所处的时代,当时的一些这种艺术的观点都有一点浅浅的接触了,你再来看他的作品集才能够真的从中受益。《希利尔讲艺术史》 文化发展出版社 图片来源:京东第二种方法更严谨一些,你可以先去读一下艺术史,然后再读一下艺术史下的摄影史。先去了解一下看看历史的脉络,这个摄影是如何发展的,其中有哪些流派,哪一些的风格,代表人物是谁。读完了以后你总会有自己喜欢的人嘛,对吧?就像你看个电视剧,你看完了总是有自己喜欢的主角或配角嘛。然后你再去买他的作品集或者画册。由于有了对整个艺术史的了解,那你对这个人的理解,对他作品的理解就不再是片面性的了,你可以更全盘的去看待他。他推翻了什么,他继承了什么,谁又是继承于他的受他启发的,或者是想要推翻他的。艺术史就是在这样的继承和推翻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秋山亮二《你好,小朋友》摄影展 © 叶梓第三种去选购作品集的方法就是要要靠缘分的了。你所在的城市或者是周边的城市有没有一些比较好的展览呢?比如说前段时间我刚在香港看了巴塞尔艺术展,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啊,很多城市都会时不时的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展览,不管展览规模的大与小,只要是你感兴趣的,我特别推荐大家多去看看展览。试着去感受一下这些艺术家们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或许看完你会喜欢它,或许看完了你很讨厌它,即便你不喜欢他的作品,其实你也会有所收获的,因为你可以借此来反思:唉,我为什么这么不喜欢他这个作品呢?他到底是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哪一个雷点呢?这样你不仅是对摄影、对艺术更了解了,对自己也会更加了解了。在广泛看展的过程中,你或许也会发现你喜欢的艺术家,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展厅里边其实是有卖他的画册的,你可以把它买回家。这个时候它不仅是一个很好的纪念品,而且是你跟这个作者他有了一定的时空上的交错,对他的作品有了一些这种真实的感受以后再去购买的,这显然会更贴近于你的需要,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收获。《戴安.阿勃丝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图片来源:京东好,今天我们就简单给大家三种去选购作品集或者是画册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我也再次强调我的观点,单独阅读作品集是没什么用的,我们可以通过纪录片、通过艺术史、通过这些艺术家的人物传记或者是他们的展览先了解他们,再来决定自己应该买哪一本画册。你身边有没有朋友是喜欢囤书的呢?你可以把今天的早自习里的观点讲给他听,也可以和他去讨论一下,看看他买的这些书给了他什么样的收获。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2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新手必看!相机入门参数怎么调?该从哪学起?-摄影早自习第2451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14, 2025 4:29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1天。今天直播的时候有同学问我说:老师,我相机刚买,怎么用都用不会,一头雾水。这是一个蛮常见的现象,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相机摄影入门,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设置它的参数?Photo by Andre Furtado on Unsplash用最简单的话来讲,相机的所有参数是围绕三个效果进行的。第一个就是要拍清楚这张照片,想拍的人或者事物不应该是模糊的样子,这个跟对焦有关。第二是拍亮堂这张照片,注意它不能太暗,当然也不能过于的明亮,这个就叫做控制曝光。第三个部分是要控制照片的颜色,这个是跟色温有关。再复杂的相机其实就这三大组成部分。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那我们到底从哪开始学呢?我给大家一个建议,你先把相机设到全自动档,或者是P档——程序优先档。这种档位虽然看上去比较傻瓜,没什么可以控制的参数,但至少它可以先帮你拍出不会犯大错的照片。你先习惯习惯这个相机,拿出去拍拍照片,把注意力先放在构图、光线、色彩等等的其他的一些审美的要素上拍,出点好照片来,自己是不是也更有成就感了?© 叶梓那么接下来你可能就萌生了一个念头,说唉,我想要让背景模糊一点该怎么办?我想让背景再清楚一点怎么办?这个你就需要控制曝光要素里的光圈要素了,然后你再来学习A档——就是光圈优先档。这个档位你可以控制光圈,让照片的背景要么模糊、要么清楚。当然,光圈还有别的作用,这个我们暂时不用深入。© 叶梓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什么拍孩子、拍宠物的情况你就会发现,拍运动事物的时候它又是另一种模糊,对吧?这个人从我的镜头前面划过去了,留下了一个影子,这个叫径像模糊。我们想把它拍清楚呢,就得控制快门速度。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学快门优先档,有的相机叫TV档,有的相机叫S档,在这个档位下你能控制的是快门的速度。© 叶梓那如果有一天你想拍一些特别特殊的东西,比如说在全黑的夜晚拍星星之类的,那你就需要光圈、快门都归你控制了,你再去学习M档,叫做手动曝光。这样一个学习路径,先学自动挡,然后再学习光圈优先档,再学习快门优先档,最后学习手动曝光档。以我的教学经验而言,这是适合绝大部分的初学者的。这里面有一个潜在的学习逻辑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当你对一个效果没有什么需要的时候,你就不要去学习这个效果,因为学了也会忘嘛。但是如果你需要了,你自然而然就会去学,学了就会会,你就会记得住。这就好像是说你家里有一个人做饭,他做的特好吃,那你没需要学做饭啊,你肯定就懒得学了,你家分工就变成了他做饭,你吃,是吧?你洗碗。但是有一天人家出差了,就剩你一个人在家,10天半个月的你得饿死自己,吃外卖也不是个办法呀,你才学会了做菜做饭。跟着需求去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是真正事半功倍的。所以你也不要嫌弃什么:啊,老师建议我一上来就学自动挡。自动挡不用学,但是它首先可以帮助你先稳住心态,获得一点点成就感,然后能跟相机之间建立一些联系,然后等你的需求冒出来了,你再去学下一个知识点。一般情况下是学了很多知识了,然后发现这些知识零散不够体系以后,你才会去找老师上一个完整的课程,去把所有的知识梳理一遍。好,我们今天就简单的给大家一个相机入门的学习建议,如果你的身边也有刚刚开始接触摄影的朋友们,你可以把这期早自习转发给他,帮助他顺利迈过从0~1的这一步。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1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annie spratt unsplash photo
    初学摄影,相机不如手机?-摄影早自习第2450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10, 2025 5:32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50天。经常有同学会遇到这样一种矛盾,手头有台相机,然后也喜欢用手机拍照,他就会问我说老师,我到底应该是用相机先学呀还是手机先学呀?用手机拍照总觉得有点可惜,感觉不是那么严肃认真,拍摄的画质也不是那么放心,用相机拍照吧,又总觉得难带又搞不懂,相机难度会比较大。我今天先给大家一个标准答案,就是我真的是建议你从手机开始学摄影,为什么呢?我给你三个方面的原因:Photo by Emmanuel Lau on Unsplash第一,现在的手机你真不能说它一定比相机差。是,它感光元件是小一点,如果论极端条件下的画质可能是差一点,但是它也在很多时候会比相机更好。因为手机有更强大的芯片,还有网络联网的能力,它可以把图片上传到云端去申请云端的支援,它可以用AI来协助拍照这件事。所以并不是什么时候相机的画质都比手机好的,尤其是你对后期处理还不太了解的时候,那么手机的机内处理或许能帮上你大忙。Photo by Math on Unsplash第二个原因呢,是手机的操作明显比相机要简单。相机有那么多的按钮要去学,不说别的,就说什么叫焦距,什么叫定焦,什么叫变焦,什么叫对焦,什么叫焦点……光这几个焦就能给你绕得死死的,让你头昏眼花。用手机拍照的时候一切都变得简单了,比如说焦距切换,你就记个什么1倍、0.5倍、3倍、5倍……你还别说,它还真的是挺好理解的,不是吗?当器材变得更简单,我们就有更多的心思腾出来去应对审美上的问题,你到底站在哪个地方用哪个角度来拍,要不要蹲低,构图应该怎么构,光线、色彩怎么运用……这些东西都是决定你这张照片是否会好看的一个关键要素。所以把心思从器材上抽身出来,去花在审美上,显然会更有成效,更容易拍出好照片。今天我在直播的时候又遇到一个学员问我说:老师,你能不能教教我手机的专业模式怎么用啊?我还是那个观点,手机的专业模式能不用就不要用,为啥呢?因为如果把手机也搞得像相机一样复杂,那它就失去了它的这种便捷性的优势了。更何况手机的专业模式其实不如它普通的拍照模式能够充分的调用它的机内的运算的能力,相当于你把优势放弃了,就用它的一个短板,我觉得不到迫不得已不用专业模式。这是第二个我推荐你先用手机学摄影的原因。Photo by Ambitious Studio* | Rick Barrett on Unsplash还有第三个原因也非常重要,就是手机拍的片子好发呀。赶紧就发朋友圈,发群里边给亲朋好友欣赏。他们一点赞、一夸你,你不就更高兴了吗,你有了一个成就感啊,获得成就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帮助你把一个爱好坚持下去的动力。有多少同学是相机拍了一大堆片子,回家以后根本没时间看,没时间修的,就躺在硬盘里变成了电子垃圾,对吧?照片堆的多了,你未来说想要找一张照片,想回顾一个回忆,你都是找不到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它真的不如手机,拍了就发,朋友圈里面至少留了一个视觉的日记。这种兴趣爱好类的学习,咱也不要指望自己像是高考一样,是吧?寒窗苦读多少年,然后才有所成就,没必要。你不用把自己搞得这么苦,不用把学习搞得这么苦,更不能把摄影的爱好搞得这么苦,我们就是要及时行乐,就拍了就发,发了大家觉得开心、喜欢,那就最好了。从这一点上来说呢,你用手机来学习摄影,你获得的正反馈会更加的及时,未来你有了更多的兴趣再去学你的相机摄影都不迟。那么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我还是那个结论,如果你有相机也有手机,我推荐你先学手机摄影。当然了,如果你相机买都买了,那肯定要用还是要用一下的,那你就可以手机、相机双修呗。手机重点关注审美,相机呢,你先重点关注一些操作,那些这功能到底什么意思,这样的话就两不耽误。我自己的摄影教学最近两年都是集中在做手机摄影的教学,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想对普通的老百姓来做摄影艺术的普及,手机摄影真的是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所以如果你也想跟我一起来学学手机摄影的话,你可以关注我的视频号,每天早上10:30左右会开始一场长长的摄影干货的直播。视频号的二维码我放在下方了,大家可以扫描进去订阅。未来如果你有朋友也想学摄影的话,也欢迎你把我推荐给他,也欢迎你把我的这个观点告诉你的朋友,让他先学手机摄影,那么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0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有AI了,摄影怎么办?-摄影早自习第2449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9, 2025 7:05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49天。忘忧草同学在早自习后方留言,说老师请教一下,最近有很多人也不出去拍照了,就在家里面AI合成照片和视频,你怎么看这个现象?关于AI和摄影,其实我在很多地方都谈过很多次,今天我就再讲讲我的看法。AI绘制的照片 Image by AstroAi from Pixabay首先,它们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AI其实我把它视作为绘画,它可能画的超逼真、超写实,甚至有时候会和摄影混淆在一起,但是本质上它像绘画一样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创作。© 叶梓而摄影的本质是对生活的记录,即便你是摆拍,你也得在真实的世界中有这个人有这个场景再去摆拍。即便你是在表演别人的生活,那你至少也得有服装,也得有造型,也得有一个豪华的酒店摆在你的背后,对吧?所以这些一切的东西都是在真实世界中存在过的瞬间,这是它们俩最大的不同。所以如果你说我就想把脑中的图形表现出来,那以前我们用绘画,现在学画画太复杂了,是吧?我们就直接用AI就好了,想到什么做出什么。AI的本质是把绘画的门槛降低了,但是它也是好事,它帮我们把我们思想的表达变得更自由了一些。但不管怎么样,AI是更像绘画的,它本来就是坐在家里边就可以干的。但摄影就完全不一样了,它因为是源于生活的,所以它更像是生活的副产品。就比如说AI再强你总得旅游吧,你总得串门去看亲戚吧,你总得照着镜子看到自己吧,你要记录今天自己的模样吧,这种东西是摄影最擅长的。那如果你用AI给自己换一身衣服,变成一个探险队员在南极大陆上旅行、探险,这个能骗别人,能让别人羡慕一下你.但是对于你自己而言,因为你没有那一个真实的经历,所以这张照片对你而言其实价值是非常低的,对吗?© 叶梓这就让我想起来在前两天直播的时候,有一位网友在我的直播间提问,当时我正在讲解在内蒙古的草原上,如果你的草还没长高,有点秃秃的草地,我怎么样去把那个草地拍绿,拍完以后它就是草地和蓝天白云。然后有同学就提问说:老师,你这照片我在我家公园就能拍呀,为什么一定要去内蒙古呢?我说此言差矣,我们拍照难道是为了拍照吗?我们难道不是因为我是在生活、在旅行的过程中见到了一些我想留下的瞬间,从而想拍照吗?所以这个本末顺序是不能倒置的,我是因为生活,因为热爱生活中的某一些角落,某些瞬间,所以想去拍照,而不是说我就希望用图形向别人展现一个美好的我的生活,哪怕那个生活是虚构的。所以我一点儿也不担心AI会替代掉摄影,它本质上是绘画的一个向前的延伸。这是一个方面,从目的上来讲是这样的。Photo by Solen Feyissa on Unsplash另一个方面呢,就是摄影也好,AI也好,它本质上就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或者是你的审美的一种外现,一种表达的工具,它本质上跟什么文学呀、音乐呀、舞蹈都是一样的,它就是艺术的一种,用来表达你自己的。所以AI的强大,我们应该非常欢迎才是,因为我们人类从此又多了一种很强有力的、好用的、简单的工具。那工具又简单,它力量又大,效果又好,这肯定是社会的进步啊。就好像说你以前是用锤子和钉子在凿什么东西,现在你有电钻了,你不是比那个快一点吗?但是你也不用担心,说有这个工具了,艺术过于普及了,人人都能搞了,导致这艺术家没活干了,那不会。因为工具就只是工具,在艺术领域里面真正有价值的从来就不是那个工具或者说是手段,而是它背后的思想和审美的价值。所以工具的普及和使用难度的降低,其实反而可以推动艺术向前进步,因为那些真正的职业的艺术家们,他们得思考我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在人人都能做出类似东西的时候我如何跳脱出来,具备我独一无二的这种思想和艺术价值。1910年 瓦西里·康定斯基 《无题(第一抽象水彩画)》最后呢,就是我们一定要极力的避免自己站在一个既得利益者的角度上去怀疑或者是惧怕新事物的诞生。在艺术史上,摄影诞生的时候,其实画家们就像我们现在一样恐慌,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完了,要失业了。因为照片拍的比我们绘画要清晰的多呀,要真实的多、方便的多呀,觉得自己失业了。但实际上后来绘画就在摄影的这种逼迫下,开始走向了抽象艺术的领域,它找到了它更适合的位置。但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一批非常抵触摄影的如临大敌的画家们,他一边骂着摄影,一边肯定就无法接受这个份新事物,最后他就只能是在历史长河中慢慢消亡。但拥抱了新事物的一些画家们,他可能找到了新的方式,比如把绘画给抽象化,或者把绘画和摄影给结合起来,或者干脆走上摄影的道路,那也是有可能的。总之,我们不要因为我们热爱一个事物而去害怕甚至讨厌另外一个事物,我们没有必要去给自己建立一个城堡,来防御世界的变化,我们应该去拥抱这个世界的变化。比如说AI也让我们摄影的修图确实变得更方便了,也让一些以前很难实现的效果现在变得很好实现了。那修过的图还是艺术吗?还是摄影吗?你看,这就又回到了那个思维的墙,不要把艺术的形式画那么清晰的界限,它好用就行,只不过就是工具嘛,能帮助你表达的都是好的工具。与其去担心这个事情,不如我们就干脆想一想,我到底要用这些艺术形式、这些工具来表达我的什么呢?好吧,那今天我们就先聊这么多,如果你想学更多,可以关注我的视频号,二维码就放在下方了。有更多摄影问题欢迎在底部向我留言,我会尽力为您解答。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9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摄影早自习20250401-2448 憋不住的自恋:对镜自拍(巴塞尔展观后感)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2, 2025 6:38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8天。上周没有更新早自习,我去了趟香港,参观了一年一度的当代艺术的盛会——巴塞尔艺术展。除了疫情期间,基本上每一届巴塞尔我都会去,每次去也都有一些新的感触,这些感受不一定是来自于作品本身的,也可能是来自于我观察那一些看展的人所引发的一些思考。比如说这一次我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我发现在那么多的艺术展品中,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大家最为关注的,会拿起手机相机来拍的,就是那些有镜面反光的、从作品里能看到自己的照片。我自己也不免俗啊,你比如说这一个圆圆的凹面镜,它上面有点颜色,我就对着这个凹面镜从正面拍自己,拍出来呢就是下面这张照片这样子。© 叶梓拍摄现场 © 吴创上面有一些颜色的叠加,一些质感的叠加,甚至有些灰尘都能看得到,然后我在中间拿着手机遮着我的脸。这个镜子前我好多学生都跟我一起在那里拍了照片,还拍了合影。© 梦蝶还有一个碎镜子,就是那种切割成三角形的,我在镜子前也自拍了照片。本来我的想法是站在某一个距离、某个角度,刚好能够把自己割成2~3块的镜子的画面,但是因为后边人太多了,我就匆匆忙忙拍了一张就走了。我也发现我的学生们都干了类似的事情,我把他们的作品也放到下边,你可以看到他们有好多种自拍自己的方式。© 叶梓后来大家走不动了,我们在咖啡厅里休息的时候,我就跟学生们讨论起我这个观察,有一位学生提出来说看当代艺术展真的是看不懂,我说有的时候我们的收获未必是来自于这个作品本身,也会来源于我们对人的观察。© Nathalie比如说你看到很多人都在自拍了吗?大家疯狂点头说我也拍了,我也拍了。我就接着讲,说前两天我刚做了一个讲座,是有关摄影和心理学的,其中我就提到过一个观点,我说人最爱的还是自己,人是自恋的动物,至于你怎么去看待外部世界,那多是你自己内心的投射。所以你看,在今天的艺术展里面,大家看到了很多人忍不住的就是要对着镜子去拍自己,就是那个作品摆在那对你来说其实是无关紧要的,你跟它之间没有连接,但如果你从那个作品里能看到你自己呢?那它的意义就不一样了,我和作品之间有了关系,这个作品好像才真正的有了一些意义。© 王滢在平时我们自己拍照的时候也会利用这种方法。就比如说你拍到的画面里的人是看不清脸的,这种剪影也好、背影也好、大景小人也好,他看不清脸,就会让你有一个投射的空间,你可以把自己或者自己身边的人,你经历过的人和事投射到画面中去,你会感受到里边那个人就好像是你自己或是你身边的重要的某个人。但我如果把那个人拍的特别清楚,这个投射就不会发生了,因为你一看这个脸庞,这人我不认识,或者是:哦,这个是叶老师,他跟我没关系,这就阻断了这种投射。另外前两天我们还谈过空椅子的效应,对吧?格式塔闭合。意思就是给你个空椅子放在画面中间,你就总觉得那里应该有个主角,可能是过去的你、现在的你、未来的你,或者是你身边的某个重要的人。就不管怎么样吧,这个画面就跟你发生了直接的连接。@ 吴创而这一次我们在这个展里面看到的大家直接对着镜面拍摄自己的这个行为,就是个更加直接的你和作品的连接了。难道不是么?你参与了进去,你形成了这个作品的一部分,你基于他的作品创作出了新的作品。这个现象它本身就是特别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而且因为你参与完成了最后的作品,所以你会更喜欢这张照片的。这个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学消费者心理学的时候就有听说过这样的案例,比如说这里有个食品,拆袋即食,你会觉得这个一般。但是如果它拆开以后还需要你做点什么才能吃,比如说把那个粉末倒进去再摇一摇,唉,因为你亲自参与了这个东西的制作,所以你就会觉得还是亲生的儿子好啊,还是我参与的这个东西是最好的,它的美味程度就会得到加分。叶梓个展《笼里笼外》展出作品之一(2009年,北京SOHO尚都)其实我自己在早期办第一个个展的时候,我也做过这个事情,当时我是在北京办了一个叫动物平等主义的个展,叫做《笼里笼外》。我放了很多动物的肖像照片,你随着这个展厅一路走过去,会看到很多张动物的脸,这里面细微的动物的表情啊、情感啊都从照片里流露出来。但是当你走到最后一张照片的时候,还是一模一样的画框,还是一模一样的射灯,但在那个位置上那个照片里其实只有一面镜子,走到那以后你会看到一张自己的脸,我们也是整个动物家族的普通一员。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跟刚才前面那些所有动物一样,也是有情感的,也是趋利避害的,也是怕疼的,也是喜欢吃好吃的,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想启发看展的人们,未来在对待动物的时候都能够更加的平等一些。我记得很多的观众都在最后一张照片那里面对着相框拍下了自己的脸,这其实也是在布展的过程中就利用了这一现象来跟观众进行了互动,让观众参与并完成了整个展览的最后一环。© 馨瑶聊到这我就想发起一个有趣的活动了,所有同学咱们今天就在留言区一起来发自己的自拍照,好不好?就是那种对着镜面的自拍。我们一边发一边看看别的同学的作品,也一起来思考一下人是自恋的动物的这个命题。照片不需要有多好看,但是我们一定可以从这种大家都会做的一种行为中,增加对我们自己、对人类的认识。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8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sally© 段慧英© 木棉© 梦蝶© 梦蝶@ 玲感生活

    拍照像写诗,要留有“未尽事宜”-摄影早自习第2447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31, 2025 4:22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7天。昨天我们有提到格式塔闭合,有提到它的两种应用,一种是故意不给出让画面完整的事物或者是人物,让观众自己去填补在脑海里,或者是你干脆帮他填上。其实格式塔闭合不光是有关于人物、动物在画面中是否出现的,它还可以是曝光的或者是对焦的。© 叶梓比如说我这里有一张照片拍的是天坛公园,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吧,祈年殿。但是我的对焦是对在了前方的松枝上面,后面的祈年殿和灯都是模糊的,包括那些其他的树都是模糊的。Photo by Roberto Nickson on Unsplash那么像这种对焦在近处,让远处模糊的画面,它也可以用在人像摄影时。比如说你身后有非常漂亮的建筑,你可以对焦在建筑上,让人物故意的产生一种模糊。这种做法就会让画面中出现一种空白,出现一种未知,然后让观众自己去想象未知的东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个人物他就可以想象是他自己或者是他身边的重要的其他人。Photo by HONG FENG on Unsplash剪影式的拍摄方法不也是这样的吗?在曝光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非常明亮的背景和相对比较暗的人物,然后把这个人物拍成黑漆漆的样子。当然了,我们不能让他完全看不出是个人,还得是个人样,但是又看不出他长什么样。这样的照片它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相反它就会不一目了然,让人看的时候就会有一点时间要放到这个照片里面,这样一来你就非常成功的抢夺了观众的注意力。在这个时代,要得到别人的一点注意力可是特别不容易的,很多照片被我们零点几秒就刷过去了,看都不会多看一眼,但有的照片它就是会吸引你的目光,你可以去找一找有哪些照片它成功地吸引了你。这有点像写诗歌,我们背过那么多的诗歌,你现在应该还能想起来不少,对不对?每一首诗它是简短的,它是留有大量的想象空间的,它有的话是没有说尽的,这样你就有把玩它、回味它的空间。但如果你诗歌写得像论述文一样超级清晰,是个科学论文,那它美感就不足,当然了,它有它自己别的功用。Photo by Boston Public Library on Unsplash所以我们拍照的时候你也可以把你拍的对象或者你想拍的照片分成这两种:你到底要写诗还是要写论述文?如果你要写论述文,那你比如拍一个建筑,你就尽量像素高一点,拍的清楚一点,角度讲究一点,要么正面拍,要么45度拍,对吧?注意一下畸变不要太厉害,既要让它有质感,又不能说太多的东西在阴影中导致看不清。拍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要用论述文的拍人方法,那就拍全,全身照,可别只拍半身。脸要露出来啊,眉毛要不要露出来啊,耳朵要不要露出来啊……你一听就不对了吧,这个有点像是拍证件照了,对吧?证件照就是论述文,它的目的就是要讲清楚这个人长什么样。© 叶梓而如果是写诗的时候呢,这个人他甚至可以是模糊的,只要他的感觉留下了,性格留下了,就可以了。我们不强求去说明他的每一面,每一个特色。所以有了这样的拍摄思路,你是不是又可以打开一个新的世界了?哦,原来我们不能苛求每张照片都像论述文一样去事无巨细的、清楚完整的去描述整个画面,很多时候我们允许画面中有未尽的事宜,这就又是昨天说到的格式塔闭合的原理了。好吧,今天我们先聊这么多,更多摄影问题欢迎在底部向我留言,我会尽力为你解答。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7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为什么拍空椅子?用心理学来拍照!-摄影早自习第2446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31, 2025 3:35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你好,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46天。经常有人问我说:老师,在这里照片应该怎么拍?应该有哪些技巧?问这个问题就好像是说我们拍照的目的就是去完成这些技巧,有点像是小学的时候做填空题,或者是按照一个数学的公式去写出答案。但实际上摄影它不像是个理科,它其实更像个文科,它像是文学,拍照的目的远不只是去完成某个公式这么简单。我今天给你提供一个新的思路,这一个思路可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做法,下次你拍照的时候就可以去试试这么干。这个做法要从心理学开始讲起,因为一张照片不仅是你在创作、你在拍摄,也是观众在观看,那一拍一看,它才完成了这个信息的传递。而从观看者的角度来看照片的时候,他们的心里会有一种叫做格式塔闭合的这么一种心理的规律。什么意思呢?就是观众在看一个照片一个画面的时候,他总是期待这个画面是完整的,整个故事是完整的。Photo by Andrew Shelley on Unsplash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拍过空的椅子,如果拍过的话,你可以在底部留个言告诉我一下。空椅子总会让我们觉得那个地方曾经有个人或者即将坐过去一个人,看着是一个静物场景,但是它又充满了故事感。怎么回事?因为观众会在自己的脑中去填补那个空椅子上该有人的这么一种遗憾。又因为那个人是他自己想象进去的,可能是他的家人、他的朋友、他生命中某个重要的人或者是他自己,这样的话这个画面就从你的拍摄变成了跟他有关,更容易打动他人。Photo by Rhamely on Unsplash格式塔闭合的现象还会出现在比如说你拍一条空的小路的时候,观众就总会觉得那个路上应该走个人,这其实也是邀请观众来共同参与完成一个画面。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当然了,你也可以把这些技巧反过来用,既然观众期待那里有点啥,你就真的放一点啥。就比如说在树梢、在屋檐上方放一只飞鸟,在河面上、湖面上放一只小鸭子,你帮他去完成这个格式塔闭合。不过比较而言,我更喜欢用前面的方法,就让观众自己来做这个事情,因为观众的亲身参与完成了整个画面,那他们就更容易感到共鸣,更容易喜欢这张照片。如果是我来填补的这个空缺,真的把一个东西放那的话,怎么说呢,就是它是令人满足的照片,但是你要说真的去打动一个人的话,我觉得这个还是比较难的。© 叶梓好,今天我们是通过一个心理学的角度来试图理解一下我们拍照的一种思路、一种方法,希望对你能有所启发。还是那句话,有更多摄影问题,欢迎在底部向我留言,我会尽力为您解答。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46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unsplash annie spratt unsplash photo
    摄影有心灵疗愈作用吗?-摄影早自习第2445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27, 2025 5:39


    大家好,今天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5天,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李明。© 李明前几天很开心,参加了厦门一家很漂亮的一个医院的一个艺术疗愈的分享沙龙,因为是我的一个医生朋友推荐的,让我去听一听。结果去了真的发现真的是去听一听,因为主题是关于音乐治疗团体的体验,我觉得蛮有意思的,原来艺术疗愈其实已经发展得越来越系统了,不是简单的听听音乐放松一下,而是比如说从如何为来访者选择容易产生共鸣的音乐,如它的播放和演唱的方式,甚至后续如何引导讨论的步骤都有一些讲究。两个小姑娘短短几十分钟应是在一个非常严肃的会议室里,让一群很多都是第一次接触艺术疗愈的人都感受到了音乐疗愈的魅力和疗愈作用。© 李明回来我就想了,音乐疗愈、绘画疗愈、艺术疗愈,其实现在国内都发展的不错。唉,那么我们摄影其实它也是一种艺术啊,那摄影可以疗愈人吗?其实之前叶老师已经提过了,我也很有感觉,摄影其实确实有很好的疗愈作用,但是到底它能否形成一个系统,是否有科学的依据?摄影术它本身起源于国外,而且摄影疗愈的发展国内好像我还没有听到很多的声音,想来想去,遇事不决,于是我找了最近的网红 AI——Deepseek问了问,结果答案看起来还是有板有眼的,可以分享给大家。以下是Deepseek的回答摘选,我就直接读了。它有既可以时空重构,建立心理安全边界,有了一个第三视角的构建,通过取景框切割现实,相当于心理层面创造可控的安全结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治疗中,引导患者拍摄象征安全的物体,可降低闪回频率达34%,出处是美国艺术治疗协会2022年的报告。还有一个是行为激活神经可塑性训练,形成了一个什么多巴胺闭环,从构思到成片的完整创作链巴拉巴拉巴拉。还有提到了什么前额叶皮层会释放15~20μg多巴胺,相当于完成了一个小型认知的刺激量等等。包括最后才提到的运动疗法,它都是我们的街头摄影它的步数,比如说达到2000步的拍摄行走,可使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提升18%,促进海马体神经生成。这些我就不说了,不继续说了,其实还有很多,Deepseek还提到什么感官重置啊、隐喻表达啊、正念摄影、表达性艺术治疗等等专业高大上的名词,反而引起我的焦虑。于是我决定让Deepseek继续回答,我希望它表达的简单易操作一些,它居然真的给了我几个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可执行的小技巧。比如每天花5分钟拍三件让你感到温暖的小物,包括咖啡杯的光影啊,窗台上的绿芽,书包挂件等等。然后为什么它会有用呢?因为它训练了大脑主动关注积极事物,心理学称为注意力重置,连续7天就可以有明显效果提升幸福感知力。第二个叫做情绪流动记录法,就是挺有意思的,生气时你连拍10张晃动的模糊照片,难过时拍雨滴在玻璃上的轨迹,开心时去捕捉阳光下跳动的光斑。还有它的原理它也解释是将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具象的图像,实现视觉化的宣泄。我看下来觉得真的还挺有道理的,比如说我们就说这咖啡杯的光影吧,这个图像一出现的时候,你就想到了你是坐在一个优美的花园或者一个湖畔,然后在那品尝着一个精致的咖啡杯里面盛着的醇香的咖啡,然后午后的阳光洒下来,想想都觉得舒服,对吧?何况真的拍出来了,你分享朋友圈肯定获得很多人的赞,那就更开心了。当然了,有人会说老师我拍不好咖啡杯的光影,还有人说老师我不会用相机。其实如果你真的喜欢摄影,最近心情少许烦闷的,你大可以按你的方式,然后根据Deepseek分析的几个小方法试一试,拍不到光影就拍小草拍小花嘛。如果也不爱拍这些,那就拍小猫、拍小朋友,一看着就开心的小物件。这里特别提醒一下,小朋友要5岁以下的,而且我们也不一定要用相机,手机就可以出片,而且手机也容易出片。大家听完早自习赶紧去试一试,如果真的还有兴趣的,可以自己问一下Deepseek和它进一步探讨。好了,今天我也用Deepseek快速出了一期早自习,Deepseek的AI收集和逻辑推演确实很好用,当然我也得补充一下,我没有很严谨的去搜索一些学术名词,还有论文的出处,希望大家今天能有一个小小的新的认知,一个小的收获,知道摄影真的能让人开心,每天多拍,说不定还能省了很多找心理咨询师的费用。好了,今天就简单聊到这,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5天,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我们不见不散。

    照片上加字,怎样才能好看?-摄影早自习第2444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27, 2025 4:47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4天。不知道你在网上有没有见过很多照片会加上文字呢?我看有很多摄影爱好者也在自己的照片上加字,但是有的时候加的不是个位置,或者说是字体啊各个方面不是很恰当,最后就导致这个照片反而变得不好看了。那么加字到底有什么讲究呢?我今天给大家提供三个思路:第一,就是你要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加字。一般来说照片的构图都是很精致的,在这种已经很好的构图上,如果再加东西的话,其实是有一点画蛇添足的这种感觉的,有的时候加上了字啊、图形啊反而是破坏了这个照片的构图。© 叶梓所以我们可以反过来讲,就是如果一个照片它的构图上有一些问题,尤其是有过大的面积的空白的时候,在空白处加字,其实反而可以填充这个空白,重新赋予照片以均衡感,让它不会向一边倒过去。所以,你可以把整个文字视作整个图形的一部分来进行整体的一个排版,而不是说我想加哪里加哪里,我觉得我有想说的话、想抒发感情,我就非得往一张照片上加字。加字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字体,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形式呢?其实这个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排版问题,是个设计问题。我自己在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广告设计,所以我们做过很多这样的练习,所以初学者或者是摄影爱好者们都不懂得怎么加字很正常,因为这其实是另外一个学科了。如果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讲的话,我们有两种不同的排版的风格,你可以任选其一,但是不要混着来。© 叶梓比如说如果我是比较洋气的一张照片,青春活力的那一种,人物看上去衣着、服饰、背景都很洋气,那么你就可以采用一个比较西方式的排版方式。就比如说大家常见的电影海报,上面写字,中间一个标题,下边一排看不清的小字做个装饰,这个就是一个典型的海报式的这种加字的方法。© 叶梓反过来讲,如果你是一个山山水水的、花草草的很中式的这么一种风格的摄影作品,那你往上加字呢,你就得参考乾隆老爷子,是吧?他往画上提字的时候是怎么提的?首先呢肯定没有英文,是竖着写的中文,或许是繁体,但是一定是这种手写体或者说是书法体。这个字还不能是楷书这种一板一眼平平正正的,他得稍微草一点,这样的话就更逼真一点。你可以提一个小小的两三竖溜,然后在旁边盖一个小小的红戳,这个就特别像是在书画作品上题字落款这感觉了。说到这大家应该想到了,这种时候我们的字的颜色应该是什么?或许是黑,或许是比黑再稍微偏青一点,偏灰一点点,就不是那么的纯黑,因为这样更像是墨的颜色。如果实在是深色的背景,可能我们会用白色的字来代替,但是我们很少会把字用什么红色、黄色、蓝色、绿色一类的这种花里胡哨的颜色,因为它不是咱用来写字的一个标准的色彩。所以今天我就给大家提供这三种加字的思路,我们再复习一下:第一字是图形的一部分,没有必要不要加,要加也加到位置上,对原来的构图要有帮助,而不是进去捣乱。第二,如果你是在比较现代、比较时尚的照片上加字,你可以参照这种海报式的加字方法,可以用英文,可以用比较现代的这种电脑的字体。而如果你是中国风的照片,就请你像古画题字一样竖着写字,而且用黑色的草书,这样字和画会更加的融洽。好,今天就简单聊这么多,如果大家有更多摄影问题,欢迎在底部向我留言。你也可以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我在每周一到周四的上午10点来钟都会有直播,讲解手机摄影课。视频号的二维码已经放在下面了,也欢迎你分享给你的朋友们。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4天,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不得不学!光对照片的四大影响-摄影早自习第2443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26, 2025 3:56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3天。我们总说学习审美就要学构图、光线、色彩。构图是大家最熟悉的,那色彩也是大家有点感觉的,光线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影响画面的呢?今天我们就从大的框架上来谈一谈为什么我们要注意用光,光对一张照片到底会有多大的影响。首先,随着光线条件的不同,我们拍出来照片的整体调性就会不同。© 叶梓有的时候可以拍得很明亮,做高调摄影。© 叶梓有的时候可以拍的很昏暗,做低调摄影。© 叶梓有的时候可以有很大的对比度,就是亮的地方很亮,暗的地方很暗,做剪影摄影,或者是其他比较有力量感的画面。这是光线对照片整体调性的确立。除此之外,针对一个具体的事物而言,光线随着它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立体感。比如说这里有个石膏圆球,如果这个光线是从正面照过去的,就是说在你的手机或者相机旁边是光源,那么你看到的将是一个平面的圆饼,没有一点立体感。如果这个光线偏一点呢,就产生立体感了,它变成一个三维图形。© 叶梓这个和拍人脸是一样的,如果从正面来的光,人脸是最没有立体感的。© 叶梓但是如果是偏高一点或者偏左一点、偏右一点,那么这个人脸因为他的鼻子旁边就开始出现一条阴影了,于是鼻梁就立起来了。由于嘴唇旁边出现一点阴影了,所以嘴唇就显得丰满了,眼窝也会开始有一点点陷进去,眉骨会有点高起来,这样这个人就立体了。© 叶梓不过这还没完,光线的角度还决定了一个照片的质感。我还是以拍人为例,如果是正面来的光,它的质感最没,就是整个皮肤显得很光滑,没什么粗糙感。© 叶梓但从侧面来的光呢,皮肤的粗糙感会最明显。Photo by Mike Kenneally on Unsplash这不一定是个坏消息,因为在拍摄比如说面包片、小饼干这样东西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有强烈的质感,所以你可以给它打个侧光,甚至是侧逆光。Photo by Anthony DELANOIX on Unsplash如果是逆光的话呢,咱们现在春天的很多花啊叶啊都会变成透明的样子,这也是一种特别的质感,说明它是很薄的事物。所以光线的角度影响了事物的质感。随着光源的面积变大或变小,其实质感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光源面积越大,质感越轻微,看上去越光滑,光源面积越小,质感就越强烈。© 叶梓最后就是光线带来的色彩了。有的颜色的光是偏一点黄的,有的是偏一点蓝的,有的是正规的白色,这些光线撒到事物上的时候,就会赋予这些事物以共同的色彩。这就好像是日出日落的时候,那天地之间都是一片暖暖的颜色。Photo by Alberto Restifo on Unsplash但是如果你在正午的晴天,你会看到你的影子其实是蓝色的,为什么?因为那里不是没有光,是没有太阳光,而它的光来源于天空,天空是蓝色的。所以光线可以影响一个事物的颜色。好,以上就是光线对我们照片的四个方面的影响,它影响明暗的调性,影响事物的立体感、质感,还有色彩。听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学习用光了呢?你可以在下方关注我的视频号二维码,我会在周一到周四的上午10点来钟讲摄影的直播公开课,到时候我们一起来学习。如果你有更多的摄影问题,也欢迎在底部留言,我会非常乐意为你解答。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3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拍花不够好看?这3招你不容错过-摄影早自习第2442天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26, 2025 4:42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42天。春天来了,花开了,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去拍花去了。你有没有发现拍花其实是个挺难的事情,每次拍完的画面就乱七八糟的,花朵就那一朵还是挺好看的,但是整体画面看上去就没有那种柔美浪漫,那种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感觉了。那怎么样去拍花会更好看一点呢?我提供三个思路:Photo by Maxx Gong on Unsplash第一个思路是站在远处来拍,把整棵树的树冠形状都给拍下来,如果那个树比较大,那就会更好看了。想想在河滩上或者在山上有那么一棵圆不隆冬的粉色的树,多好看啊,在草地上它也挺好看的,对不对?但是,很快我们就发现了第二个问题,就是拍完整的树冠的这种拍法会比较难,因为那么好看的树肯定不止你一个人发现了,周围肯定有很多的游客都在拍那棵树,很多人肯定是挡在你的镜头前的。Photo by Henry & Co. on Unsplash所以这个时候呢,我们就可以用第二种拍法了,就是拍摄树的局部,不要拍那么大的一个范围,这样就更容易躲掉那些游客们了。拍局部的时候你可以使用2倍、3倍或者相机里的50mm以上的中焦或长焦镜头来拍照,越长的镜头就越容易去拍出一个简洁的画面来。负面案例,朝树干方向拍摄,树枝太乱但是,如果你真的试着拍过的话,你会发现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花儿它不是只有花儿啊,它是长在树干上面的。如果这个树它当时还没长叶片就更糟糕了,就是除了花以外,它的背面有很多很多的乱七八糟的树枝,这些树枝往往是深色的,而且它们横七竖八的没有什么规律,所以拍到画面中就是个干扰项。柔软的、浪漫的颜色好看的花,和那种生硬的不近人情的横七竖八的树枝搭配在一起,那不是一个互相矛盾的结果嘛。Photo by Anders Jildén on Unsplash所以应该怎么办呢?你可以这么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你是站在树的树冠的外围,然后往树的方向拍照片,你拍到任何一朵花是不是背后都会有树干有树枝啊?但是如果你站在树的下面,仰头再来拍树梢的那些花的时候,它的背景是什么呢?是天空,对吧?同样的,你也可以去拍树梢,但是用地面的绿色的草地当背景,或者用红墙、黄墙、白墙来当背景,这个时候就会特别好看了。Photo by Xianyu hao on Unsplash再进一步,你甚至可以用这个树背后的古建筑的屋檐来当背景。当然了,屋檐因为也挺漂亮的,所以你就得把它模糊一点、虚化一点,用点大光圈或者手机里的人像模式把背景模糊掉,这样你的背景就足够好看了。不过这里要注意一个细节,就是你一定要拍树梢,要拍树梢,要拍树的最外围的尖尖上的花,只有这样你才可以选到最好看的背景。如果你是站在树外往里拍的话,那你这个背后的树枝真的是会很麻烦的。Photo by Cody Chan on Unsplash第三种拍花儿方法就是干脆拍微距的照片。如果你的手机有长焦微距或者说微距能力很强,你可以贴得很近很近的去拍一朵花。这个时候由于你贴的太近了,所以背后就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模糊,即便有树枝也无所谓了,反正模糊到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了。这种拍法呢,好处是能够让花朵本身的美发挥到极致,坏处也有,就是有点单调,因为它毕竟只有一朵花或者是两三朵花,对吧?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如果你在花上能找到一点小蜜蜂啊或者其它的一些小虫子什么的,那或许也能给这个照片增添一抹故事感。这里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贴得太近去拍照的时候,你手机可能会对焦对不上,这个时候你要离远一点,因为不能近于手机的或者相机的最近对焦距离。还有就是枝头在风吹动下会晃得比较厉害,如果实在不行就伸只手把着那个枝头,让它别到处乱晃,不然的话你在微距的情况下,可能拍着拍着那个花就跑了,也不好对焦,也不好构图。好吧,今天我们就分享了三种有关春天拍花的小技巧,从远到近三个距离,希望对大家拍花有一些启发和收获。那么如果有更多的摄影问题,想学什么都可以在其底部给我留言,我会尽力为你解答。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1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unsplash aaron burden unsplash photo

    Claim 摄影早自习

    In order to claim this podcast we'll send an email to with a verification link. Simply click the link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edit tags, request a refresh, and other features to take control of your podcast page!

    Claim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