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s about unsplash photo

  • 11PODCASTS
  • 88EPISODES
  • 10mAVG DURATION
  • 1EPISODE EVERY OTHER WEEK
  • Mar 31, 2025LATEST

POPULARITY

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


Best podcasts about unsplash photo

Latest podcast episodes about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为什么拍空椅子?用心理学来拍照!-摄影早自习第2446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31, 2025 3:35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你好,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46天。经常有人问我说:老师,在这里照片应该怎么拍?应该有哪些技巧?问这个问题就好像是说我们拍照的目的就是去完成这些技巧,有点像是小学的时候做填空题,或者是按照一个数学的公式去写出答案。但实际上摄影它不像是个理科,它其实更像个文科,它像是文学,拍照的目的远不只是去完成某个公式这么简单。我今天给你提供一个新的思路,这一个思路可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做法,下次你拍照的时候就可以去试试这么干。这个做法要从心理学开始讲起,因为一张照片不仅是你在创作、你在拍摄,也是观众在观看,那一拍一看,它才完成了这个信息的传递。而从观看者的角度来看照片的时候,他们的心里会有一种叫做格式塔闭合的这么一种心理的规律。什么意思呢?就是观众在看一个照片一个画面的时候,他总是期待这个画面是完整的,整个故事是完整的。Photo by Andrew Shelley on Unsplash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拍过空的椅子,如果拍过的话,你可以在底部留个言告诉我一下。空椅子总会让我们觉得那个地方曾经有个人或者即将坐过去一个人,看着是一个静物场景,但是它又充满了故事感。怎么回事?因为观众会在自己的脑中去填补那个空椅子上该有人的这么一种遗憾。又因为那个人是他自己想象进去的,可能是他的家人、他的朋友、他生命中某个重要的人或者是他自己,这样的话这个画面就从你的拍摄变成了跟他有关,更容易打动他人。Photo by Rhamely on Unsplash格式塔闭合的现象还会出现在比如说你拍一条空的小路的时候,观众就总会觉得那个路上应该走个人,这其实也是邀请观众来共同参与完成一个画面。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当然了,你也可以把这些技巧反过来用,既然观众期待那里有点啥,你就真的放一点啥。就比如说在树梢、在屋檐上方放一只飞鸟,在河面上、湖面上放一只小鸭子,你帮他去完成这个格式塔闭合。不过比较而言,我更喜欢用前面的方法,就让观众自己来做这个事情,因为观众的亲身参与完成了整个画面,那他们就更容易感到共鸣,更容易喜欢这张照片。如果是我来填补的这个空缺,真的把一个东西放那的话,怎么说呢,就是它是令人满足的照片,但是你要说真的去打动一个人的话,我觉得这个还是比较难的。© 叶梓好,今天我们是通过一个心理学的角度来试图理解一下我们拍照的一种思路、一种方法,希望对你能有所启发。还是那句话,有更多摄影问题,欢迎在底部向我留言,我会尽力为您解答。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46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unsplash annie spratt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拍照像写诗,要留有“未尽事宜”-摄影早自习第2447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31, 2025 4:22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7天。昨天我们有提到格式塔闭合,有提到它的两种应用,一种是故意不给出让画面完整的事物或者是人物,让观众自己去填补在脑海里,或者是你干脆帮他填上。其实格式塔闭合不光是有关于人物、动物在画面中是否出现的,它还可以是曝光的或者是对焦的。© 叶梓比如说我这里有一张照片拍的是天坛公园,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吧,祈年殿。但是我的对焦是对在了前方的松枝上面,后面的祈年殿和灯都是模糊的,包括那些其他的树都是模糊的。Photo by Roberto Nickson on Unsplash那么像这种对焦在近处,让远处模糊的画面,它也可以用在人像摄影时。比如说你身后有非常漂亮的建筑,你可以对焦在建筑上,让人物故意的产生一种模糊。这种做法就会让画面中出现一种空白,出现一种未知,然后让观众自己去想象未知的东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个人物他就可以想象是他自己或者是他身边的重要的其他人。Photo by HONG FENG on Unsplash剪影式的拍摄方法不也是这样的吗?在曝光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非常明亮的背景和相对比较暗的人物,然后把这个人物拍成黑漆漆的样子。当然了,我们不能让他完全看不出是个人,还得是个人样,但是又看不出他长什么样。这样的照片它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相反它就会不一目了然,让人看的时候就会有一点时间要放到这个照片里面,这样一来你就非常成功的抢夺了观众的注意力。在这个时代,要得到别人的一点注意力可是特别不容易的,很多照片被我们零点几秒就刷过去了,看都不会多看一眼,但有的照片它就是会吸引你的目光,你可以去找一找有哪些照片它成功地吸引了你。这有点像写诗歌,我们背过那么多的诗歌,你现在应该还能想起来不少,对不对?每一首诗它是简短的,它是留有大量的想象空间的,它有的话是没有说尽的,这样你就有把玩它、回味它的空间。但如果你诗歌写得像论述文一样超级清晰,是个科学论文,那它美感就不足,当然了,它有它自己别的功用。Photo by Boston Public Library on Unsplash所以我们拍照的时候你也可以把你拍的对象或者你想拍的照片分成这两种:你到底要写诗还是要写论述文?如果你要写论述文,那你比如拍一个建筑,你就尽量像素高一点,拍的清楚一点,角度讲究一点,要么正面拍,要么45度拍,对吧?注意一下畸变不要太厉害,既要让它有质感,又不能说太多的东西在阴影中导致看不清。拍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要用论述文的拍人方法,那就拍全,全身照,可别只拍半身。脸要露出来啊,眉毛要不要露出来啊,耳朵要不要露出来啊……你一听就不对了吧,这个有点像是拍证件照了,对吧?证件照就是论述文,它的目的就是要讲清楚这个人长什么样。© 叶梓而如果是写诗的时候呢,这个人他甚至可以是模糊的,只要他的感觉留下了,性格留下了,就可以了。我们不强求去说明他的每一面,每一个特色。所以有了这样的拍摄思路,你是不是又可以打开一个新的世界了?哦,原来我们不能苛求每张照片都像论述文一样去事无巨细的、清楚完整的去描述整个画面,很多时候我们允许画面中有未尽的事宜,这就又是昨天说到的格式塔闭合的原理了。好吧,今天我们先聊这么多,更多摄影问题欢迎在底部向我留言,我会尽力为你解答。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7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摄影早自习
拍花不够好看?这3招你不容错过-摄影早自习第2442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26, 2025 4:42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42天。春天来了,花开了,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去拍花去了。你有没有发现拍花其实是个挺难的事情,每次拍完的画面就乱七八糟的,花朵就那一朵还是挺好看的,但是整体画面看上去就没有那种柔美浪漫,那种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感觉了。那怎么样去拍花会更好看一点呢?我提供三个思路:Photo by Maxx Gong on Unsplash第一个思路是站在远处来拍,把整棵树的树冠形状都给拍下来,如果那个树比较大,那就会更好看了。想想在河滩上或者在山上有那么一棵圆不隆冬的粉色的树,多好看啊,在草地上它也挺好看的,对不对?但是,很快我们就发现了第二个问题,就是拍完整的树冠的这种拍法会比较难,因为那么好看的树肯定不止你一个人发现了,周围肯定有很多的游客都在拍那棵树,很多人肯定是挡在你的镜头前的。Photo by Henry & Co. on Unsplash所以这个时候呢,我们就可以用第二种拍法了,就是拍摄树的局部,不要拍那么大的一个范围,这样就更容易躲掉那些游客们了。拍局部的时候你可以使用2倍、3倍或者相机里的50mm以上的中焦或长焦镜头来拍照,越长的镜头就越容易去拍出一个简洁的画面来。负面案例,朝树干方向拍摄,树枝太乱但是,如果你真的试着拍过的话,你会发现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花儿它不是只有花儿啊,它是长在树干上面的。如果这个树它当时还没长叶片就更糟糕了,就是除了花以外,它的背面有很多很多的乱七八糟的树枝,这些树枝往往是深色的,而且它们横七竖八的没有什么规律,所以拍到画面中就是个干扰项。柔软的、浪漫的颜色好看的花,和那种生硬的不近人情的横七竖八的树枝搭配在一起,那不是一个互相矛盾的结果嘛。Photo by Anders Jildén on Unsplash所以应该怎么办呢?你可以这么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你是站在树的树冠的外围,然后往树的方向拍照片,你拍到任何一朵花是不是背后都会有树干有树枝啊?但是如果你站在树的下面,仰头再来拍树梢的那些花的时候,它的背景是什么呢?是天空,对吧?同样的,你也可以去拍树梢,但是用地面的绿色的草地当背景,或者用红墙、黄墙、白墙来当背景,这个时候就会特别好看了。Photo by Xianyu hao on Unsplash再进一步,你甚至可以用这个树背后的古建筑的屋檐来当背景。当然了,屋檐因为也挺漂亮的,所以你就得把它模糊一点、虚化一点,用点大光圈或者手机里的人像模式把背景模糊掉,这样你的背景就足够好看了。不过这里要注意一个细节,就是你一定要拍树梢,要拍树梢,要拍树的最外围的尖尖上的花,只有这样你才可以选到最好看的背景。如果你是站在树外往里拍的话,那你这个背后的树枝真的是会很麻烦的。Photo by Cody Chan on Unsplash第三种拍花儿方法就是干脆拍微距的照片。如果你的手机有长焦微距或者说微距能力很强,你可以贴得很近很近的去拍一朵花。这个时候由于你贴的太近了,所以背后就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模糊,即便有树枝也无所谓了,反正模糊到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了。这种拍法呢,好处是能够让花朵本身的美发挥到极致,坏处也有,就是有点单调,因为它毕竟只有一朵花或者是两三朵花,对吧?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如果你在花上能找到一点小蜜蜂啊或者其它的一些小虫子什么的,那或许也能给这个照片增添一抹故事感。这里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贴得太近去拍照的时候,你手机可能会对焦对不上,这个时候你要离远一点,因为不能近于手机的或者相机的最近对焦距离。还有就是枝头在风吹动下会晃得比较厉害,如果实在不行就伸只手把着那个枝头,让它别到处乱晃,不然的话你在微距的情况下,可能拍着拍着那个花就跑了,也不好对焦,也不好构图。好吧,今天我们就分享了三种有关春天拍花的小技巧,从远到近三个距离,希望对大家拍花有一些启发和收获。那么如果有更多的摄影问题,想学什么都可以在其底部给我留言,我会尽力为你解答。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1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unsplash aaron burden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不得不学!光对照片的四大影响-摄影早自习第2443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26, 2025 3:56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3天。我们总说学习审美就要学构图、光线、色彩。构图是大家最熟悉的,那色彩也是大家有点感觉的,光线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影响画面的呢?今天我们就从大的框架上来谈一谈为什么我们要注意用光,光对一张照片到底会有多大的影响。首先,随着光线条件的不同,我们拍出来照片的整体调性就会不同。© 叶梓有的时候可以拍得很明亮,做高调摄影。© 叶梓有的时候可以拍的很昏暗,做低调摄影。© 叶梓有的时候可以有很大的对比度,就是亮的地方很亮,暗的地方很暗,做剪影摄影,或者是其他比较有力量感的画面。这是光线对照片整体调性的确立。除此之外,针对一个具体的事物而言,光线随着它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立体感。比如说这里有个石膏圆球,如果这个光线是从正面照过去的,就是说在你的手机或者相机旁边是光源,那么你看到的将是一个平面的圆饼,没有一点立体感。如果这个光线偏一点呢,就产生立体感了,它变成一个三维图形。© 叶梓这个和拍人脸是一样的,如果从正面来的光,人脸是最没有立体感的。© 叶梓但是如果是偏高一点或者偏左一点、偏右一点,那么这个人脸因为他的鼻子旁边就开始出现一条阴影了,于是鼻梁就立起来了。由于嘴唇旁边出现一点阴影了,所以嘴唇就显得丰满了,眼窝也会开始有一点点陷进去,眉骨会有点高起来,这样这个人就立体了。© 叶梓不过这还没完,光线的角度还决定了一个照片的质感。我还是以拍人为例,如果是正面来的光,它的质感最没,就是整个皮肤显得很光滑,没什么粗糙感。© 叶梓但从侧面来的光呢,皮肤的粗糙感会最明显。Photo by Mike Kenneally on Unsplash这不一定是个坏消息,因为在拍摄比如说面包片、小饼干这样东西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有强烈的质感,所以你可以给它打个侧光,甚至是侧逆光。Photo by Anthony DELANOIX on Unsplash如果是逆光的话呢,咱们现在春天的很多花啊叶啊都会变成透明的样子,这也是一种特别的质感,说明它是很薄的事物。所以光线的角度影响了事物的质感。随着光源的面积变大或变小,其实质感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光源面积越大,质感越轻微,看上去越光滑,光源面积越小,质感就越强烈。© 叶梓最后就是光线带来的色彩了。有的颜色的光是偏一点黄的,有的是偏一点蓝的,有的是正规的白色,这些光线撒到事物上的时候,就会赋予这些事物以共同的色彩。这就好像是日出日落的时候,那天地之间都是一片暖暖的颜色。Photo by Alberto Restifo on Unsplash但是如果你在正午的晴天,你会看到你的影子其实是蓝色的,为什么?因为那里不是没有光,是没有太阳光,而它的光来源于天空,天空是蓝色的。所以光线可以影响一个事物的颜色。好,以上就是光线对我们照片的四个方面的影响,它影响明暗的调性,影响事物的立体感、质感,还有色彩。听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学习用光了呢?你可以在下方关注我的视频号二维码,我会在周一到周四的上午10点来钟讲摄影的直播公开课,到时候我们一起来学习。如果你有更多的摄影问题,也欢迎在底部留言,我会非常乐意为你解答。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3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两难选择:拍照用手机还是用相机?-摄影早自习第2441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26, 2025 7:46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41天。Photo by Ameen ALmayuf on Unsplash一位叫简的同学在早自习后方留言,说老师,您现在最常用的是相机还是手机拍照呢?她说了她的心路历程,她说她刚进入摄影爱好的领域的时候用的是相机,就是只有相机才能拍出那种效果来。但是拍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不拍片了,因为虽然相机拍的很满足,但是挺累的,拿着相机漫山遍野的跑,出片也慢,修片也慢也累。后来就很多照片堆在电脑里、硬盘里,就不再发照片了。那听了我的课以后,重新拿起手机去拍照,时效是快了,但是又发现有的效果拍不出来,比如说小花拍出来不够清晰之类的。所以她想问我到底是用手机拍的多还是相机拍的多,然后有没有什么好的拍照手机可以推荐。手机的长焦微距功能可以把花拍的很清楚 © 叶梓首先我先纠正一个问题,这个小花清不清楚,跟它是手机相机其实关系不大,跟它们是什么镜头有关系?手机如果是有微距镜头的,有长焦微距的尤其是,那么它的近摄能力是很强的。而相机如果不是专门去换一支长焦镜头拍,那么对于拍小花来说,它说不定还干不过手机。所以相机手机的区别不在这里。Photo by Charlotte Butcher on Unsplash那差别在哪里呢?第一个就是它的方便程度。这里面就包括尺寸啊、重量啊,拍了以后是不是可以快速的发出来啊等等,这个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再细说。Photo by lucas Favre on Unsplash第二个重要的区别是大部分的相机是可以更换镜头的,你想用超广角就换个超广角镜头,想用超长焦就用个超长焦镜头,想方便换个变焦镜头,想要微距,换个微距镜头,不同的镜头可以带来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手机上就有点受限,现在大部分手机是有多支镜头的,它虽然不能换,但是提供了好几个。但是提供的再多,3支头、4支头,也总有那么一下是你觉得你想要一个头的效果,但是却没有那个头的。比如说相机有鱼眼镜头,手机呢就基本上没有,你就得外接,对吧?相机呢有非常长的长焦镜头,手机呢长到比如5倍、10倍,再往上走基本上就是个假的镜头,就是裁切出来照片,画质就大量下降了。你要外接手机的长焦镜头效果并不好,抖动也很厉害,画质也比较差。还有第三个大的区别呢,是相机的感光元件比较大,它用来捕捉光线形成图像的一个CMOS,它比手机大得多,所以不管是白天拍照还是晚上拍照,它的画质理论上都应该比手机要好得多。手机在大光比下也能记录很多细节 © 叶梓最后一个区别是手机比相机要更依赖计算摄影,更依赖在机内的对照片、对图像的处理。就比如说大光比的情况,亮的太亮暗的太暗这么个场景,如果用手机去拍它,它可能会自动打开HDR,然后拍摄多张从明到暗的照片,再把它堆站在一起,形成一个曝光既没过度也没有不足的照片。而相机它不管光比多大,它就是一张照片一次曝光完成。这个时候它对大光比的宽容度或许还没有手机那么大,更别说现在的新手机在拍照时候还会动用AI来进行图像处理等等等等。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对我来说呢,使用手机和相机拍照还有一个心态上的巨大差异,就是用相机拍照的时候,我总觉得还是有种仪式感,感觉我在做创作。拍出来那个画质也是足够放心的,不仅是可以在手机上看一看,平时跟朋友聊天拿出来欣赏欣赏,即便有一天去办展览啊,参加一些展览啊,或者是有一些什么样的交流活动啊,你把它印刷下来挂在墙上的时候,它的画质也是足够优秀的,哪怕只有2000万像素、1000万像素的相机的画质,其实也是足够足够好的。所以从心态上我就会更信赖相机,更觉得自己在创作。但是它确实又重又复杂又麻烦,所以我日常拍摄有很多小片子,我就直接手机拍了。手机又快,然后又始终在你身边,对吧?拍照没什么负担,所以心态上比较放松,比较轻松,这个确实也有一些好处。© 叶梓我举个例子,前两天在楼底下拍的一个云彩,中间露出天空的部分像只大鸟,大鸟里边飞了一只小鸟,而且那个小鸟的羽翼是残破的,它的羽毛是断掉的。这张照片纯属我下班回家路上一抬头顺手拍的一张照片,纯手机照片。你说这个时候,如果我是在生活中发现了美,还要去掏什么相机,换个长焦头再来拍的话,那肯定是来不及了。所以对我来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相机拍照呢,我更多的是用来拍个人的创作,或者是比较严肃的这种题材。手机呢就是日常想什么拍什么,随手拍。我还特意看了一下我用相机手机拍摄的照片数量,大概是手机是38万张,相机77万张,差不多就是1:2,手机1,相机2这个比例。不过我想这个比例对大家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参考,想用什么用什么呗简单讲就是。如果你对画质有追求,你就用相机去拍它,如果你觉得以开心快乐为主,我旅行为主,我生活为主,这个拍照是我的一个随手干的事,那你就用手机来拍摄就足够了。对,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影响,就是因为我做摄影教学,要让更多的摄影爱好者来爱上摄影,所以我就会拍很多的手机摄影的样片,所以这可能也会导致我的手机拍的照片比以前拍的要再多一点。Photo by Arnel Hasanovic on Unsplash至于手机的型号选择呢,这个跟你自己的预算啊,跟你喜好都有很大的关系,我就不方便这个直接给答案,但是我会告诉你一个规律。就以我的感知,小米适合人文、街拍、纪实、讲故事;那华为Mate70系列,现在色彩最准的就是它啦;苹果手机拍照中规中矩,但是录像的质量绝对是遥遥领先;还有vivo和OPPO是拍人像非常好看。这是一个非常粗糙的总结方法,大家就这个简单一听。如果你现在想买手机的话呢,之前我也谈过这个事,大家可以再等等,因为今年的vivo、OPPO的超大杯——就是那个旗舰机,还没出,马上就要出了,你等它俩出了再看一看,哪家最强,哪家是你最喜欢的。到时候有机会我再给你来解析这个事。如果大家想学到更多的手机摄影的知识,你也可以来我的直播间,在视频号或者是抖音关注我:“叶梓玩摄影”。周一到周四的上午大概10点来钟,我都会用直播的形式来教大家怎么把手机的照片拍得更好看。视频号的二维码我也放在下方了,大家可以去扫描、去关注。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41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摄影早自习
新旗舰手机的清晰度真的有很大进步吗?-摄影早自习第2432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14, 2025 5:30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32天。Xiaomi 15 Ultra 图片来源:小米官网前两天小米不是又发了新手机吗,15 Ultra,然后也看到网上有大量的评测。其实我也有一条,但是我那条所谓的评测是针对12、13、14 Ultra,整个这个系列的产品我的使用经验给小米的建议,我使用起来觉得有什么问题的告诉他们。我看反响还不错,在b站上新增了很多新的粉丝。但是呢,我自己在做这种评测的时候,我其实也是比较纠结的,我不知道你们看过很多这种评测的视频没有,你发现了吗?手机摄影好像已经卷到头了。就是大家的产品都差不多,你说我比那个好多少,是吧?新一代比旧一代好多少,品牌之间有多大差异,博主们都是绞尽脑汁在比,但真的很难比出区别来。就比如说常见的一种评测,就是用同样的焦段,比如都1倍拍摄一张照片,然后左右两台手机来比较,看哪个比哪个清楚那么一点点。说实话,大部分情况下我都看不出来它到底有什么区别,你放大10倍我也看不太出来它有什么区别。或许专业人士是能够一眼看出它俩差异的,但是咱们老百姓真的没必要去关注这个事了,因为都已经那么细微了,你平时拍照也不会放那么大去观看它,对不对?你无非就是在手机屏幕上观看它,或者你就是发个朋友圈,再经过微信这么一压缩,你再清晰它也不清晰了。所以去比较一支镜头的清晰度,我觉得意义是真的不大的。那我们还能关注点什么呢?在关注器材的时候,我自己更关注的其实是它的使用感受。Photo by NordWood Themes on Unsplash如果以相机为例,就比如说这个相机重不重啊,拿在手上抓着舒不舒服啊,然后我的操作方不方便啊……这些事对我来说特别特别特别重要。当然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这个相机好不好看。我就是个颜控,相机好看的话,我就愿意天天背着,徕卡呀富士呀这种的,相机不好看我都不愿意带着出门。Photo by Arnel Hasanovic on Unsplash如果是手机的话呢,我也会关注比如说它的拍照界面按钮的位置合不合适,操作方不方便对吧,有什么感觉不对的地方。比如说有的手机曝光补偿特别灵敏,小太阳往上一拉瞬间就变亮了,没有办法细微调控它就很麻烦。还有屏幕的亮度也确实是很重要,如果屏幕亮度不够,你在阳光下看不清那个屏幕里的东西。过去苹果手机在过热的时候还容易降屏幕的亮度,这点也让我非常烦恼。就这些使用的体验上的东西对我来说是特别重要的。这个就有点像说我骑个单车,这个单车有多少什么齿轮、什么变速,这东西我都不了解,我也不关注它,只要能变速就行了,我骑得轻松一点。关键是我坐上去舒不舒服,这个车架是不是太大了对我来说,对吧?你屁股是不是难受,这个车凳舒不舒服,这是对我来说特别实际的。因为单车对我来说主要也不是什么很深度发烧的爱好,无非就是个代步工具,所以我就不太关注。当然了,有发烧友可能会特别关注里边的所有细节,但是我想跟大家分享这个道理就是说现在的手机的功能啊,从这种入门级的到中端的到高端的其实都差不多,大差不离。你拿入门机和旗舰机去比,在不放大观看的基础上,你基本上是看不出什么区别的。Xiaomi 15 Ultra 图片来源:小米官网那么你唯一需要关注的还是那个镜头的数量,就是手机背面镜头数量多一点全一点,那你拍摄起来可能自由度大一点。比如有的手机只有一支镜头的、两支镜头的,它没有长焦可以用,那确实是有点遗憾。有的比较远的景就拍不着了。如果是有长焦又没有长焦微距的,确实你拍小东西的时候也会少一种效果,这个东西你需要重点关注一下。然后刚才说的屏幕亮度关注一下,电池的大小关注一下,是吧?我们总不希望拍照的时候拍着拍着没电了嘛,因为拍照毕竟是一个非常耗电的事情,或者你还有什么特别在乎的事情要重点去看一下。至于镜头到底有多清晰这个事呢,我想这是最不打紧最不重要的,因为再便宜的手机都已经能拍出足够清晰的照片了。好了,今天我就简单分享一点我对现在层出不穷的新手机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我也把我对小米的建议的视频放在了下方,大家有空可以观看一下。稍微有点长,而且讲的不是最新款的手机的事,但是你依然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一是看到我是如何去看待手机这种创作工具的,我在乎的是哪几个参数。另外你也可以看到大量的我用这些已经不是最新款的手机所拍摄的照片、样片。还是那句话,我们凭审美拍好照片,手机的器材其实早就够用了。也欢迎你关注我的b站账号,也是叫做“叶梓玩摄影”,跟视频号抖音都是一样的,梓是木字旁辛苦的辛,“叶梓玩摄影”。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32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xiaomi unsplash photo nordwood themes
摄影早自习
自动白平衡什么时候不可靠?-摄影早自习第2389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4, 2024 7:12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89天。如果你已经学摄影有一小段时间了,或许你听过一个词、一个功能,叫做“白平衡”。它好像是蛮重要的,对吧?如果白平衡不准确,那么我拍摄的画面就会有些明显的偏色,比如偏蓝或者是偏黄。都2024年了,我们的手机相机还做不到白平衡的准确吗?确实很容易做不到,怎么回事呢?我们得先从色温的概念来开始回顾。不同时段的天空呈现出不同的色温 © 叶梓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光线它有冷有暖,早上起来的时候是一缕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到中午的时候就变成白色的日光了,晚上呢它或许又带有一丝暖色——橙色、红色的火烧云,日落以后,天空中还有一丝幽蓝。汽车的大灯也是有白色的,有偏蓝的,也有黄色的暖色的大灯,我们自己室内的灯泡也是一样的。我记得我在读书的时候坐火车回家,特别喜欢看窗外的景,路过一些城市乡村,我就看到每家每户的窗户里都透出不同颜色的光,有的是白光,有的偏蓝,有的偏黄,这些就是色温的差异。我们在拍照的时候呢,为了应对这种光线本身的色彩差异,想要在任何光线下拍出一个准确的物体的颜色,我们就给相机手机加强了一个叫白平衡的功能。白平衡啊,就是要抵消色温差异所带来的偏蓝或偏黄的这种颜色效果的。如果我们的手机相机精准的知道我这个灯泡它是多少K的色温,那它就可以很精准的用白平衡去校准它,但事实上却没有这么简单。原图 © 叶梓以叶子的颜色校正白平衡后 © 叶梓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的手机相机很可能是分不清楚这个黄色是由色温带来的还是物体本身的黄。就比如说秋天拍秋叶,一大片的黄色偏一点红,这个感觉和色温偏低带来的暖色调是非常类似的。我们的手机相机如果把它理解为这是光的颜色导致的颜色偏差,那它就会用白平衡去校正它,最后的结果就是你拍出来的这个黄叶红叶它不黄了不红了,它灰灰的,颜色没那么艳了。原图 Photo by Daniel Schaffer on Unsplash以墙的颜色校正白平衡后 Photo by Daniel Schaffer on Unsplash或者你在面对一堵蓝墙拍照的时候,就比如建筑工地那种蓝墙,它本来很蓝的颜色很漂亮的,结果你的手机相机认为那是色温偏高了,是光线的原因导致的颜色偏差,它就会把它又调回一个灰色,至少是不那么蓝的颜色上来。所以手机相机很多时候都不能精准识别这个颜色它到底是由光线带来的,还是由物体本身的颜色所带来的,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光线的颜色带来的偏差我们或许想要消除,但是物体本身的颜色,我们想留下的,对吧?那怎么办才好呢?有一种做法,就是给你的拍摄设备手机相机加上个色温的传感器,那个传感器它不负责去看物体的颜色,它只负责去探测周围环境的光的颜色、光的色温,这样一来你的手机相机就能够知道光的颜色的偏差,并只校准它的偏差,不要去动物体本身的颜色。但是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这种色温传感器现在还不是特别的普及。大部分情况下,工程师们都在试图用算法去剥离光的颜色和物体的颜色之间的差异,对它们进行更准确的处理。那我们作为摄影爱好者能怎么去避免这个问题呢?那你就要记得它的影响,下次再去拍摄那种大面积的偏暖或偏冷的颜色的时候,你要小心一点,它的颜色还准不准。原图 © 叶梓以墙的颜色校正白平衡后 © 叶梓比如说在杭州拍那种黄色的墙的寺院,你就要小心那个黄墙被手机相机的白平衡给校准了,让它不黄了。或者你可以习惯性的使用raw格式来拍照,因为raw它毕竟可以在事后再随时调整白平衡,而且没有什么画质的损失,看上去跟前期调的一样。或者还有一种办法,就比如说我吧,我是以前用胶片来学摄影的摄影师,我当时用胶片的时候,那个胶卷它本身的白平衡是不能调的,它说是日光卷,那就是日光卷,就只能在日光下拍颜色还对。如果是日出日落,或者是黄色灯光下来用日光卷拍照,它就明显的会有偏色。我觉得那个偏色挺好看的,那我就可以模仿胶片的做法,就把我的相机的白平衡固定设置到5200K、5600K这样的日光的白平衡下不让它动了,手动白平衡,我就不让你自动调了。这样的话呢它光线颜色一偏差,我就要这个偏差,我就要把它留下,这也是一种逆向的思考方式。校色卡 图片来源:datacolor旗舰店当然了,如果你是一个产品摄影师,你要保证那个产品的颜色绝对精准,那你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去找一个标准的灰卡。注意啊,不是白纸,因为白纸测白平衡其实不太准的,它太亮了。找一个灰卡,把它放在你要拍照那个环境中,然后用相机去拍摄这个灰卡,并以这个灰卡在现在这个光线下的颜色属性作为基准来设置你相机的自定义白平衡。一旦设置好,在这个光线下,你的相机就能够比较精准的抵消光线的色温影响了。通过今天的早自习,我们至少明白了一点,就是我们的手机相机它到底在哪些条件下会容易产生一些白平衡的偏差,导致我们的照片颜色不对。了解你的器材,了解它的工作逻辑,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后边的解决方案咱们就可以慢慢去学了。好,如果你想学更多的摄影知识,别忘了关注我的抖音帐号:叶梓玩摄影,当然你也可以在视频号里面关注到我:叶梓玩摄影,注意,梓字是木字旁辛苦的辛。我们常常会有一些直播,一起来学摄影,一起来享受摄影之美。也欢迎你把我们的帐号转发给你身边同样热爱生活、热爱摄影的好朋友们,让大家一起来享受摄影之美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第2389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学会这5招,让你在摄影比赛中脱颖而出-摄影早自习第2386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30, 2024 5:55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386天。我们的艺卓杯摄影大赛今年度的赛事就在明天要截稿了,很多同学就在匆忙投稿,在问我说:叶老师,我怎么让我自己的照片在比赛或者展览投稿中来脱颖而出呢?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Photo by Walls.io on Unsplash首先呢,你的作品肯定要是有独创性的。我不敢说你的照片只有你一个人拍到,那或许旁边还有别人,但是你至少不能去拍那种太过于常见的场景。就比如说一个老汉穿着蓑衣牵着老牛从桥上走过,这样的照片肯定是不会在摄影比赛中再获奖的,拍得再好可能也没什么用。Photo by Dibakar Roy on Unsplash第二呢,就是这个照片它本身要有视觉的冲击力。你要知道这是个现实问题,评委眼中的照片可能是成千上万的,你要去抢到他的注意力,他才有可能去品味你照片里的细节的美啊。反过来用处不大,就是细节特别特别好啊,但整体上缺乏冲击力,这个照片也没法抢到大家的注意力。其实这个东西跟我们平时拍照片发到网上也是一样的,每个人平时上网刷朋友圈,每天都要见到好几百张照片的,不想让自己的作品淹没在这样的信息流中,你就得有视觉冲击力存在。当然了,只有冲击力是不够的,它肯定还要有细节。因为当评委的眼睛停留在你的作品上时,如果这个照片一目了然了,就这么多内容了,那么看起来就会非常的无聊,或者说是它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没有东西可以再往下品味。所以除了注意整体冲击力,还要注意细节的精彩程度。当然,从审美的角度来说,这个照片一定要是美的,它的构图啊、光线啊、色彩啊,都要恰当。注意啊,是恰当,不是单纯的唯美。Photo by Gonzalo Pedroviejo Gómez on Unsplash一个摄影技巧用的到底对不对,肯定是要跟着主题去做一个联动的判断的。就比如说你想表达一个主题A,你就应该用主题A适合的恰当的这些摄影技巧、构图技巧、光线技巧、色彩技巧,但如果你想表达主题B,你就不应该再用刚才那三个技巧了。这一点是很多同学都会忽略的,他们说:老师,我的作品技巧已经用到极致了,绝对标准的黄金分割线构图,绝对标准的人物前面留空间,光线也是特别好看的伦勃朗光。那凭什么我这张片不能获奖啊?你看,这就本末倒置了,艺术的价值它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在这些所谓的技巧上,技巧玩的再转、再花哨,其实也不能成为这张照片获奖的原因,最终还是要看你这些技巧有没有形成一个合力去表达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主题。所以我再次强调啊,技巧是要用的恰当,而不是你认为的我用到了,我用对了,对不对的判断标准就是恰当。接下来就是我们刚刚说的主题了。既然所有技巧都是为主题服务的,那么最终这个主题的深度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你这张照片能否胜出。我们学说话是为了表达自己心里所想的,是为了与人沟通,我们学拍照其实也是一样,它是图像的语言,它还是为了要表达自己与人沟通。就像是一篇好文章它获奖,不是因为它用了多少个成语,不是因为它用了多少个排比句、反问句,不是因为它有多复杂的语法,是因为它的内容、它的主题能够打动人心。美是不能感动人的,但主题是可以的。现在会摄影的人也多,拍的好的人也多,拍的漂亮的照片不胜枚举,那都已经卷到这个份上了,我们最后拼的就是主题了。杉本博司 《相模湾,热海市》你还记得我之前给大家分享过的杉本博司的照片吗?他那个什么都没有的海,为什么能卖5000万一张呢?这个肯定不只是因为他的技术有多高超,更多的是山本博士这个人他所有作品中想表达的那些主题,他每个组照中每一张照片中所想表达的那个主题能够引人深思。当然了,你可以说我现在还看不懂大师们的照片,那没关系,这不妨碍你自己去参与一些摄影的交流活动,但是我只是想告诉你摄影技巧——构图、光线、色彩技巧的所谓的完美,它不能在神仙打架这个境地中真正的脱颖而出,最终还是要看你的照片的主题,看你这个图像背后所透出来的你自己的思想的深度。你看,如果你的照片既有独创性,又有视觉冲击力,又有细节可以看,它在摄影技巧上足够的优秀,足够的纯熟,再加上它有好的主题,这种照片它就在摄影比赛或者是任何的展览、投稿、摄影交流活动中都非常容易脱颖而出。好了,今天就陪大家聊这么多,大家赶紧去找找自己硬盘里面手机里面有没有合适的作品可以投稿,咱们冲个刺,明天可就是最后截稿日。那么多的好奖品,那么昂贵的摄影器材,就等着你来赢取啦。想参加比赛的可以点击语音下方的海报,或者是今天的第二条图链接,进去了解详情,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85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walls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秋天只拍黄叶?那就可惜啦!-摄影早自习第2384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9, 2024 4:39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第2384天。Photo by Jeremy Thomas on Unsplash秋天已经来了,我的很多学生就在练习拍摄秋天,这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家对秋天的理解,拍摄的对象都是非常统一的,好像就是拍摄枫叶或者拍摄银杏叶。当然了,他们是很典型的秋天的季节性的代表,但是实际上我们能拍的东西却远远的比这个要多。Photo by Kristian Seedorff on Unsplash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在城市里,落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拍摄对象。落叶看上去是比较杂乱的,或者说是我们视它为垃圾,但实际上当你贴在地上拍照时,你会发现每片叶片都有它独特的一种美感。虽然它是褐色的,但它在逆光的条件下依然会有自己的光泽光芒,有自己的颜色,有自己的质感。你可以找一片比较好看的落叶,然后蹲低,贴地,去拍摄它。当你把自己的所谓的高度放低到那么低的角度再来看它们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的整个形态都变了,小小的生命甚至变得高大了起来。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当然了,光是落叶可能不够好看,所以你还要注意一下你的远景是什么样的东西,虽然远景可能会是模糊的,但是它们依然很重要。Photo by Jason Leung on Unsplash除了叶片以外,其实你还可以拍摄一些秋天的花儿。在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菊花展或者是菊花的小花坛,菊花本身也是秋天的代表,当然了,还有桂花等等秋天开放的花儿。Photo by Cala on Unsplash除此之外还有果实、水果,比如说一见到枝头上挂满了红柿子,那么这就是秋天,这柿子也不一定要挂在枝头,它就全摘下来了,放在竹筐子里,或者是放在路边卖水果的三轮车上,它也是能够代表秋天的,这个时候三轮车前可能有人物正在买卖。你也可以去拍农民直接在农田里劳作的情况,秋收嘛,在逆光时你去拍摄金黄的麦田,是不是很有秋天的感觉?逆光呢不仅可以让树叶变得更鲜艳,花朵变得更漂亮,也可以让麦田变得更加的金灿灿。Photo by Federica Galli on Unsplash而且光线本身它也是有季节变化的。你比如说在北方的秋天秋高气爽,因为干燥,所以它就空气比较通透,蓝天比较多,你可以多用这种阳光去表达一个秋高气爽的感觉。当然有同学说老师我在南方,南方它不一定秋高气爽,有时候还挺挺多雨的,对吧?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比如说树枝的枯枝来表达秋天。你可以在一大片林子中找到那么一棵枯树,它可能不是因为秋天才枯的,它可能就是因为它病了或者死了以后,剩下了一个枯枝,但是你只要拍到枯枝,它也会给人这种秋天的感觉。Photo by Harli Marten on Unsplash另外,秋天还经常会见到露水露珠,温度再低一点,早上可能还会打霜。Photo by Maria Hossmar on Unsplash还有小动物们到了秋天也会不一样,会比较肥,至少麻雀是这样的,到秋天就把自己吃了个圆滚滚的好过冬嘛。Photo by Ole Kloth on Unsplash不仅是麻雀的衣服变厚了,其实人的衣服也是。比如说你拍一个姑娘站在水边,金黄色的逆光洒在她身上,她穿的是件大衣,这不一看就是秋天嘛。或者把这姑娘换成一对老人,互相搀扶着在小路上走着,他们的年龄也是对应着这季节里的秋天,也是很美的。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利用了秋天的意象,而不只是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这个主题。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所以秋天真的是有好多好多可以拍的东西,而我们不要光顾着去拍枝头的金黄的或者火红的树叶,你也可以动动脑筋,在下方留言来告诉我你所在的城市,你观察到的秋天会有什么样值得拍摄的对象。最后我再提醒一下,在这个月的30号,就是我们今年的艺卓杯摄影大赛的截稿日期,欢迎同学们来参加,你可以点击语音底部的海报或者是第二条图文链接进来了解比赛详情。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84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摄影早自习
月亮和地景都清晰,是怎么做到的?-摄影早自习第2369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9, 2024 5:31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69天。Photo by Ganapathy Kumar on Unsplash中秋刚过,有很多同学又见到了非常漂亮和震撼的大月亮的照片,有一位叫做弓虽的同学(强同学)在早自习后方留言说:叶老师,我看到很多建筑和月亮同框的照片,试了一下,我对焦在月亮上呢,建筑就是模糊的,对焦在建筑上月亮就是模糊的,怎么才可以同时清晰呢?是多重曝光呢,还是照片合成呢?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跟这个还有一个类似的问题,就是地景和月亮怎么同时曝光正确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并解答。 对焦在地景上月亮模糊 Photo by Aron Visuals on Unsplash首先我们来看看对焦上的一个冲突,就是如果我对焦在地景上,那么月亮就会模糊,对焦在月亮上,地景就会模糊,怎么样可以让这两者尽可能的都清楚呢?我觉得有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缩小光圈来拍。因为月亮比我们想象的还是要亮很多,所以我们或许不需要那么大的光圈来拍照,你可以适当缩小到中等左右的光圈,提高一点感光度再来拍摄,这个时候快慢速度或许还是够的,不会因为抖动导致照片模糊。不过我们顶多只用个中等光线,要用小光圈去拍的话,那可能就比较困难了,月亮倒也没有那么的亮。虽然光圈已经是中等的了,但是我们用的是长焦镜头才能把月亮拍大,对吧?那长焦也会导致画面景深变小,最终就还是月亮和建筑只能保一头,只能对焦清楚一头。远距离拍摄,地景月亮都清晰 图片来源:pixabay.com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另一个做法,就是远离建筑来拍照。比如说你拍眼跟前的十几二十米,五十米、一百米处的建筑,它离你很近,但是离月亮很远,所以建筑和月亮很难同时处于景深范围内。但是如果你拍很远的建筑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说你站在山顶上,拿着个1000mm的大炮,然后拍远在天际线上的城市建筑群以及一个大月亮,这个时候其实月亮和建筑都会在景深范围内。分别拍摄地景和月亮后合成的照片 Photo by thomas brenac on Unsplash如果你要说我来不及啦,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我不可能再驱车几十公里,找到一个机位再反过头来拍建筑。那这样的话,最好的拍摄方法就是合成。你先对着建筑拍一张照片,再对着月亮拍一张照片,到时候把这两张照片用蒙版叠在一起,各取两张照片中最清晰的那个部分。这种做法其实就是景深堆栈,在拍微距的时候,我们经常用这一招。这个时候可以用双重曝光吗?如果大月亮和建筑之间不叠加,那么是可以用双重曝光的,但是如果月亮和建筑在构图上叠加在了一起。比如说是在一个屋檐后边、脊兽后边的大月亮,那你如果用多重曝光,那个月亮和屋檐就都会变成半透明的样子,它会有一个互为叠加的区域。所以能不能用机内的双重曝光,它要看你的构图来决定,但是利用蒙版来做景深堆栈,那总是没问题的。另外,顺带我们讲讲曝光的问题。很多人拍清楚了月亮,那个地景就黑得不得了,把地面景物拍得稍微亮一点,月亮就亮到只剩一个白盘盘了,两者的曝光好像也很难兼顾,对吧?这个时候如果构图上月亮离地面景物很远,你确实可以使用比如说中灰渐变镜来压暗月亮的亮度,同时就保住地面的亮度,但是这个情况比较少见。如果你真的要把月亮离地面那么远的去构图的话,那我觉得你还不如双重曝光呢,来的要痛快得多。对地景做一次曝光,然后修改曝光参数,甚至使用更长的长焦镜头去拍一个大大的月亮悬在地景之上。如果你的地景和月亮是粘在一块的那种构图的话,那我觉得还是得用包围曝光,分别曝光从暗到明的多张照片,然后把这些照片放到一起来,在后期处理中去合成hdr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或许你既要做hdr的堆栈,又要做景深的堆栈。地景够亮时,两者可以曝光都准确 Photo by thomas brenac on Unsplash当然,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如果地面景物足够亮,比如说一个房顶它被探照灯、被景观灯给照得非常的亮了,它的亮度和月亮的亮度类似,那么这个时候在曝光问题上你就不用做堆栈了,你可以一次拍成。因为它俩的亮度不会一个特别亮,一个特别暗,它的反差没有那么的大,光比没有那么的大,这是最理想的一种状况。好,今天我们就泛泛而谈,谈了一下地面和月亮同时清晰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对焦的问题,一个是曝光的问题,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如果你是摄影初学者,这一期的节目可能你听不懂,但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先收藏,以后等我们学了更多的摄影基础知识要用到的时候,再来回看这一集。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69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自动对焦的镜头为什么都要保留手动对焦的功能?-摄影早自习第2360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6, 2024 2:42


早安,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今天我们来回答一个在网上看到的问题:“自动对焦的镜头为什么都要保留手动对焦的功能?”。实际上在很多场景下,自动对焦这个功能其实是不怎么好用的,相对来说手动对焦更有优势,所以镜头厂商都保留了手动对焦的模式,来应对这些场景。那这些场景都有哪些呢?© 星明就比如说我们的拍摄现场非常的暗,相机识别不到我们要拍的东西,这个时候呢就只能用手动对焦了。© 星明第二种情况是在拍微距的时候,当我们距离被摄物体特别近,而这个东西又没有太明显的纹理特征,这个时候用自动对焦就很可能会拉风箱。如果我们是在三脚架上拍摄固定的物体,也就是相机和被摄物体的距离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这时候手动对焦就更好用。© 星明第三种情况是当前景有遮挡的时候,自动对焦就很有可能会对到前景上。就比如我隔着玻璃拍这张照片的时候,相机就一直自动对焦到前面的玻璃上,就导致我错过了很多机会。后面切换成手动对焦,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对到人物上了。Photo by Miłosz Klinowski on Unsplash当我们在特别浅的景深的情况下,同时又需要精确的对焦,这时候相机的自动对焦很可能就不能满足要求了,用手动对焦就可以更精确地对上焦点。Photo by Andras Vas on Unsplash另外呢,我们有的时候也想要故意拍摄那种朦胧感的画面。就比如说下雨天拍窗户上的光斑,我不想拍的那么清楚,就想要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这时候就要用手动对焦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我们用比较老式的单反相机的时候,就比如我之前用的5d3,用它的屏幕取景的时候,相机的对焦能力就一下子变得特别拉胯,动不动就拉风箱,这个时候反而手动对焦就更好用一些。好了,那么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关于手动对焦比自动对焦更有优势的一些场景,欢迎同学们在早自习下方留言补充。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我们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摄影师要如何对待拍摄翻车?-摄影早自习第2352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9, 2024 6:17


大家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52天,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李明。Photo by Gerson Crespo on Unsplash拍摄翻车是摄影师们应该都遇到过的,不管是拍摄自己的作品或者是商业拍摄,应该或多或少都遇到。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好摄影师拍出来的废片估计也是堆满了多少个硬盘。摄影师应该如何处理这种翻车事件呢,我总结了一下我的a自己的拍摄经验,供大家参考。首先聊聊商业摄影的翻车要如何处理。首先我觉得是在客户拍摄前的充分沟通上,因为每个摄影师都不是万能的,客户他不是专业的,你需要帮客户进行适当的选择,他是否是适合你的客户。我的客户大多是转介绍的,我会和客户有一个充分的沟通,了解客户的核心需求和期望还有档期。这个时候样片就很重要了,可以提高沟通效率,我会提供给客户一些样片供他们选择,但我不是只把我最好的样品给他们,而是我感觉我估计这次可以拍到的最好的一个照片,还有适合他们的供他们选择。因为最好的样片其实是有很多因素的,比如说团队配合啊,比如说模特啊,当时的天气啊、运气啊等等,对于那些需求和成本不成正比的,或者近期档期有限,翻车风险较高的,满足不了的客户呢,我可能会给一些建议,给他们推荐给其他更适合的摄影师和摄影机构。Photo by vitaly-gariev on Unsplash对于选择我的新客户呢,我也会进一步沟通,让他们也找一些他们喜欢的样片也发给我看看。因为照片和文字其实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于照片和文字的理解都有自己的想法,我通过他们找照片发给我的照片,这个过程我也在和他们沟通,我能理解这个客户的需求的上限是什么,对于美的理解是怎么样的,同时把整个拍摄的一些理念跟他们交流,告诉他们我是怎么拍摄的,大致需要配他们配合我什么,关键你需要把客户变成你的同盟。这次拍摄我们是共同一起完成的,我虽然服务你们,但摄影这个东西不是买东西,一锤子买卖,其实是需要大家一起共同来努力才能出片的。拍摄不是我的独角戏,所以我会有一些问题需要他们来回复。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了解到我要的讯息,然后判断这次拍摄他们的配合度、完成度。当然也会遇到一些客户不太有时间回复你的,导致一些讯息我无法获得。在我还比较没经验的时候,当然也会去拍,但其实几次的拍摄翻车往往就是发生在没有沟通清楚的时候,然后经验也还欠缺,造成了一些误判。所以前期充分的沟通很重要,宁可事前麻烦,也不愿意事后麻烦,因为我们毕竟是服务业,收了钱了就必须服务好。Photo by Ailbhe Flynn on Unsplash其次是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你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什么是专业基础呢?比如今天的天气不好,下雨了,环境因素;模特状态差,人员因素;包括拍摄时间没有安排好,原定两小时,可是客户迟到了,因为其他原因要早走,你只有一个小时可以拍摄了。这么多变量,那你怎么拍呢,对吧?你总不能说我们再约下一次,这就对于你来讲你的时间成本就上去了。你必须要一定的摄影专业基础,才能够保证就算在条件不够的情况下也能拍出一些片子,这里面可能涉及到你自己的一些拍摄经验和前期沟通了。如果你预判了一些问题,拍摄服道化准备充分,怎么拍可以快速出片,甚至化妆的核心点你给到了化妆师,这里面其实都是有经验的。比如拍小朋友,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哪些玩具可以吸引激发他们的状态,又不至于太闹腾。当拍摄出现状况,你自己要有套路可以派上用场的,有这些套路你就可以出一些片子,虽然不知道是最好的,但可以交差。当然还有一些情况需要一些应变能力。比如有一次拍摄客户状态不太好,但他有自己一些想法要拍,虽然可能不太出片,但是我可以满足客户嘛,帮客户拍了,这时候客户反而状态起来了,他会顺着你,配合你来拍。有的时候顺其自然随机应变,反而可以化险为夷。Photo by stefen-tan on Unsplash最后,就是真的避无可避,你拍摄完成了,客户也积极配合了,但最终后期的照片客户还是不满意,怎么办?基本这种情况了,现在在我这里已经比较少了,因为拍摄基本是不可逆的,你重拍的话其实也会有很多不可控的东西,这时候双方的信任已经出现动摇了。这时候我个人建议就是真诚的沟通,去找出客户不满意的原因。比如我出现了一次拍摄翻车,就是因为拍太赶,客户他需要比较快的帮他把这个照片拍完,而且也是认识的人,是朋友,有帮忙的成分在,所以我就没有沟通清楚。我发现对方对于服装、道具、化妆都不满意,前期只是因为他太赶,感性上信任我,认为我拍出来的照片肯定没问题,我是摄影师。但是呢,我当时也没有花太多时间,我也信任化妆师,没有跟他太重视服道化的准备,觉得交给化妆师就好了,但最后导致你拍完了照片它就翻车了。后来为了弥补,我还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做后期,但是因为你前期已经出现问题了,所以你再多再多的后期,客户他可能是不满意的。那我就不废话了,第三天我就按照客户的要求把钱退给他了。这也是我为数不多的拍摄事故,因为核心确实没有满足客户,拍摄确实存在问题,退钱了事,这是我最大真诚了。虽然你完成了拍摄,给了照片,但是客户不满意,你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你要始终相信,你的技术是越来越好的,客户这次不满意,那肯定是因为你的一些客观原因,你的作品确实还不够好,这是你要承担的问题,继续改善。那如果他因此不再找你拍摄,你要让他知道,那只是他的损失。而对于那些不收费的拍摄呢,虽然似乎不涉及钱财,但是我觉得反而你也要重视,因为每一次拍摄其实都是有成本的,虽然没有金钱成本,但是起码有时间成本和信任成本。你只有认真的对待每一次拍摄,才能保证你的拍摄不翻车,你的拍摄经验也能更加完善。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52天,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我们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为什么人眼比镜头厉害?-摄影早自习第2348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2, 2024 6:53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48天。前两天我们一直在谈镜头的好坏,那就谈到了镜头的镜片数量的问题,一位叫苏雨新的同学,他提了一个好有意思的问题,我们今天来认真探讨一下。他说:想问一下人眼是几片镜片的镜头呢?Photo by bady abbas on Unsplash这个问题真的是非常的有价值,他开始把人眼和镜头放到一起比较。我们平时拍照还真得做这个比较,你真的得想这个事,因为一张照片好不好看,我们认为一张照片漂不漂亮、正不正常,不都是在跟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世界做比对吗?所以这两个东西应该比。我简单讲几个我能想到的最大的不同或者是它们的相同之处。Photo by Fidel Fernando on Unsplash首先第一点,镜头的镜片数量是比较多的,一般没有一片镜片的镜头,当然你可以这么去做,但它成像效果不好。那人眼为什么只有一片这个镜片就可以做到呢,因为我们人眼的屈光度是可以随意调整的。晶状体它是可以被眼球里边的肌肉拉伸,它可以变扁,它可以变胖,它就一片玻璃可以随时变化,你知道吧?这个就已经是相当神奇了,于是它用一片镜片就可以完成对焦。但是你的相机的话就不行,你这个镜片又不能变,那你就只能改变它的位置啊,或者是加几片镜片再改变某几片镜片的位置——就是所谓的对焦模组来进行对焦,也比较复杂,你还需要一个马达在里面。感光元件是平面的 Photo by Mulyadi on Unsplash第二个重大的差异,是相机的感光元件或者是胶片它是平面的。视网膜是半圆形的 图片来源网络但是人的眼睛的感光的东西叫视网膜,对吧?它不是平面的,它是一个碗状结构,它整个眼球的后半部分它都有,它像是一个碗,像是一个锅,像是一个太阳能灶,像是一个卫星接收的天线,总之它是一个弧面的东西。这个影响蛮大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弧形的电影银幕,对吧?你从中间点上投射出的所有光线,它可以均匀照在银幕的每一角,因为距离都相等,发光的位置(投影仪的位置)跟你银幕的每一个点它之间的距离都相等,那么是不是我这个光线它就比较均匀啊,它不会有暗角啊,对不对?而且它还不会容易有色散,边缘的光线的清晰度也不容易下降,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镜头或者设计相机的时候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了。还有一个不同,是在相机里面感光元件它的像素是平均分布的,对不对?就是在你这片感光元件的任何位置,它都均匀的有着那么多的像素,所以它的分辨率是比较平均的。图片来源网络但人眼不一样,人眼它的视网膜分两种细胞,一种叫感光锥细胞,一种叫感光杆细胞。感光锥细胞是分辨率高的,它特别多又特别挤,但是它对光线不敏感。感光锥细胞分布在整个视网膜中间凹处大概2%的面积,那也就是说98%的面积都是感光杆细胞为主。那些感光杆细胞它分辨率低,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你眼球看东西的时候,它永远只有中间那一个地方是清楚的,其他地方都是模糊的。你来看我这篇文章的时候,你的眼球要不要转呢?你从第一个字转到第二个字,转到第三个字、转到第十个字去看,对不对?没有真正的一目十行,那不是人类,对吧?因为我们的眼睛一次只能看清一个点,你得转眼球去观察世界。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当然啦,这种效果在相机里面要去模拟的话,我们就会喜欢大光圈效果嘛。反应过来没有,因为大光圈也是只能看清一个点的,周围是模糊的呀。准确的说不是周围啊,是比它更远和更近的地方是模糊的。这个跟眼球的视网膜的原理所形成的模糊还不太一样,眼球是即便看一个平面,也只能看清一个点,那相机是一个平面都是清楚的,只是它的更远和更近的地方是模糊的,它不一样。所以我很理解很多人特别喜欢大光圈的小景深效果,喜欢背景特别模糊,喜欢追求这个模糊效果,因为它像人眼 ,这个是很可以理解的。如果你要追问一下人眼为什么要进化成这样,为什么周围是感光杆细胞?其实它也非常有道理,就是中间部分我们负责集中注意力处理关键信息,就盯着那个清楚的东西看,想看清楚的东西看。周围部分它对光线很敏感,感光杆细胞相当于一个高感光度的细胞,你知道吧?它模糊,但是它感光度高,对光敏感,所以它就特别擅长捕捉运动事物。就比如说你在盯着我看的时候,旁边来了个狮子,那个狮子正扑上来,你的余光是更擅长去捕捉运动的,所以它会立刻感知到危险,然后你就把眼球转过去看那个狮子,发现它真的扑过来了,你就赶紧跑路,对吧?它是一个进化出来的结果。这个我们就不多谈了,我就想告诉你说,眼球的进化实际上是非常科学的。但是最后一个我一定要跟你说的一个差异,眼睛你不要小看它,你不要只把它比作相机,其实眼睛后边还有一个知觉系统,知觉系统后边还有大脑在处理你这个视觉信号,你可以把它简单的理解成一个自动的后期处理的系统。人眼可以自动校准色温的偏差(中) © 叶梓比如说对于白平衡的感知,我们的人眼相当厉害,你走在一个黄色的房间里面呆久了,你觉得这是白光了,你在一个蓝色的环境中呆久了,你也会觉得这是白光了,对吧?但这个时候用相机一拍,你会发现它其实严重偏蓝或严重偏黄,这就说明人眼对白平衡的处理,对这个色温的适应能力,是远远高于相机的,这些东西也不容忽视。好吧,这个问题今天肯定是讲不完,如果你有更多的兴趣,能想到什么在人眼和相机比对的时候觉得有些异常的地方、想不通的地方,都欢迎在底部跟我留言,我们一起来慢慢讨论。再次感谢苏雨新同学提的这个好问题。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48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unsplash aaron burden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什么样的镜头是“好镜头”?-摄影早自习第2347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9, 2024 6:38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47天。昨天我早自习说不一定镜头的镜片数量越多越好,有一个网友就着急了,他说:所谓的老师说的也不一定都对,为什么呢?因为他居然说镜头的镜片数量越少越好。我就奇了个怪了,这里边好像有一个思维逻辑的断层,我说的是“不一定越多越好”,他认为我说“越少越好”,奇怪吗?Photo by Jakob Owens on Unsplash所以我们面对一个问题去讨论的时候,不要去做二元论的理解,它不是非多即少的,镜头的设计它是要讲究一个平衡的。一支镜头是否优秀,其实跟很多很多的指标都有关系,我们先快速的过一遍。首先就是我们之前谈过的分辨率。分辨率高的镜头越能捕捉更细小的画面细节。蔡司 Batis 2.8/135 为Sonnar结构 图片来源:蔡司官网接下来是对比度,也就是拍一个画面的时候,黑和白的差异到底能有多大。比如说我们昨天有谈到Sonnar结构的镜头,它因为主要应用于长焦的焦距上,而长焦镜头拍远处的景,经常因为空气杂质或者水汽的原因对比度比较低,所以Sonnar镜头在设计的时候,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设计一支高对比度镜头。正常(左)、桶形畸变(中)、枕形畸变(右) 图片来源网络桶形畸变 © 叶梓还有就是镜头的畸变,广角镜头有桶形畸变,拍一堵砖墙中间会拱起,而有的镜头会有枕形畸变,拍一组砖墙的时候中间会凹下去,这种变形是真实世界中没有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尽量的去消除它,使画面平整。照片四周有明显的暗角 © 叶梓还有就是暗角,如果一只镜头四个角特别暗,中间比较亮,我们就认为它暗角比较严重,它是在光这个层次上,它分布不均匀。花瓣边缘的紫边为色散造成 © 雨荷还有色散,色散就像是一缕白光射进一个三棱镜,在射出来的时候它就变成一个彩虹。其实光线进入镜头也会有这个现象,如果体现在照片上,就是画面的四个角会出现那种比如说树叶和天空之间的位置边界,变成了一个带有紫边或者是绿边的边界,这个是色散。还有一个叫慧差的东西是大家平时可能没有太注意到的。如果慧差严重的镜头,在拍星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颗星星都长了一个小翅膀,一左一右,而且有意思的是整个星空所有小白点的翅膀都是围绕着画面中间转圈圈的,它像彗星的尾巴,只不过是有两只,基本上是对称的位置,这个叫慧差,当然了一支好镜头的慧差应该尽量的轻微一点。Photo by Tu IKuan on Unsplash还有就是镜头的散景,也就是它背景虚化或者是前景虚化的时候,虚化是否漂亮?理想状态下一个白点被虚化以后应该变成一个白色的圆圈,对吧?而且这个边缘最好是慢慢的就变得透明了,过渡到背景中去了。但是呢真实的光学的成像却不一定是这样子的,有的散景它可能不是圆形的,比如因为我们前面讨论过的一个叫口径蚀的现象的影响,可能有的散景会变成一个橄榄形,就是一个白点被模糊以后变成了一个橄榄形,或者有的是圆形的,但是到了边缘的时候会突然出现一个白边一个亮边。这种情况都会导致背景虚化的时候变得不那么柔软,变得比较散乱。© 叶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镜头的抗眩光能力,也就是说当强光射入镜头在镜头玻璃片之间反光越多,最后它的眩光或者是鬼影或者光斑就会越严重。如果镀膜好一点呢,可以减轻这个现象,但是不存在完全没有眩光的镜头,因为没有完全透明的玻璃片,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技术都做不到。Photo by Alex Rhee on Unsplash还有就是这支镜头的光圈大小,特别是最大光圈的大小,这个也会影响到景深,有影响到镜头的进光速度,甚至会影响到画质等等。Photo by Álvaro Serrano on Unsplash最后别忘了,一支镜头要好用,它本身使用的材质、重量、体积也都非常的重要。比如说徕卡有一个系列的镜头,它就在设计之初先给自己定了一个设计目标:要足够小、足够轻便,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得到更好的画质。因为镜头毕竟是要用来用的,你不能为了以上那些所有参数把这个镜头做得巨大个,然后成本也巨高,卖的也巨贵,然后又不实用,这样的话就本末倒置了。所以同学们,一支镜头是否优秀,它是有很多的维度的。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不变的真理,就是没有一个镜头能达到所有参数上的完美,没有一个人能在所有维度上都是最优秀的人,对吧?所以他就要去做选择。比如有的镜头偏重于分辨率,有的镜头它偏重于控制色散,有的镜头偏重于对比度,有的镜头就偏重于控制眩光和鬼影,它偏了这个以后可能就影响了那个的参数。那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我说镜头的镜片数量并非越多越好,那位同学认为我说的是错的,他以为我说的是镜头镜片数量越少越好,那今天我干脆就一次把这个事讲清楚了,一支镜头好不好?它是从很多维度共同来判断的。我们或许永远都找不到一支最好的镜头,但是我们能找到一个在特征上最适合自己的镜头,那要看你在乎的是哪个参数了。而我们最好不要习惯于从二元论的角度去看世界,不要非黑即白,就像你看待我昨天的帖子一样,不要认为老师说不是越多越好,就一定是越少越好,因为二元论看世界很容易就看不到世界的真相。好吧,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里,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47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serrano unsplash jakob owens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旅拍只带手机够用吗?-摄影早自习第2316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14, 2024 4:43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16天。一位名字是一只小猫咪的同学她问了个问题,她说:老师,我旅拍不想请摄影师自己拍的话,苹果手机加补光灯够用吗?我当时是这么回复她的,我说:器材越简单就越是考验审美和技巧。我知道你肯定很想要我一个比较确定的答复,让我告诉你够用还是不够用,但是这个事真的很难讲,所以今天我就在早自习里面来系统的回答你。青海湖用iPhone拍的照片 © 叶梓首先如果是我的话,我拿苹果手机加补光灯,我旅拍我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了。我确实也干过这种事情,有一次去青海湖我就下定决心不带相机了,我家两柜子相机呢,都不带,我就带一台手机去轻轻松松的旅行,轻轻松松的拍片。那么手机它作为一种非常简易的拍摄器材,它其实是相对比较考验你自己的一些审美和拍摄技巧的。具体而言,比如说构图的各种方法,色彩的搭配技巧,光线的运用,都很重要。如果你熟悉这些技巧并能够熟练应用,那么苹果也好,安卓也罢,进口的手机国产的手机,甚至是拿相机拍你都能出大片。但是如果你不熟悉这些技巧,那么你用相机去拍,它也是很难拍出所谓的好照片的,反而事情还会变得更复杂,因为相机的操作会更复杂。Photo by Hendrik Morkel on Unsplash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平时在生活中拿着苹果手机是不是就能拍好照片了?能的话,旅拍没问题,带着手机带着补光灯去拍。但是,如果你平时用手机就没拍出过特别多的好照片,并没有那么多把握,那么旅拍的时候,我相信你手机拍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后悔的时候。但是,我却不能劝你说手机不够,你带相机吧,为什么呢?因为带相机也一样,相机的操作还会更复杂一些呢。Photo by Collin Hardy on Unsplash我随便举个例子,光线弱的时候,手机还会自动调用算法,主动拍摄多张照片来堆栈,让画面变得比较明亮。那相机要在夜景拍的时候,要支三脚架啦,要控制快门速度啦,要控制白平衡啦。你要是对相机的操作特别熟悉,那得心应手,用起来没问题,而且能出大片。但是如果你对相机没那么熟悉,那就不如拿手机拍照了。所以如果你实在要问我的建议,我就建议你说:带你熟悉的器材出门。如果你熟悉的是手机就拿手机,熟悉的是相机就拿相机。如果你拿手机去拍了,没拍出好照片,不用过分责怪自己的选择,因为你拿相机也照样拍不出好照片来。旅行这件事情啊,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心境,还是玩得开心最重要。如果你觉得相机太重,你就带手机出门,带了就不要再后悔。手机拍摄的夜景人像 © 叶梓那至于你说用补光灯行不行?补光灯在有的情况下有点用,就比如说夜景的时候拍人像。吃宵夜在夜市里边,你想让自己的脸上亮一点,确实可以用补光灯。但是它也需要很多用光的技巧,补光的位置、方向、距离稍有问题,人物只会变丑不会变美的。如果没有补光灯呢,其实你在夜市也可以借广告牌呀、摊位上的灯啊,也可以把人拍得很好看。所以补光灯也未见得是必要的,这里唯一必要的其实是构图、光线、色彩的技巧以及整体的审美的能力。所以你看,我现在在抖音直播,我就老说这句话,我说同学们不要做器材党,不要以为器材可以帮你出大片。花钱买点器材,就感觉自己获得了更大的能力,这个现象非常常见,但是实际上能帮助你拍出片子的是你的知识、是你的审美、是你的技巧,是你花钱去学点摄影课,这个才是真的有用。苦口婆心啊,希望大家都能够上点心,知识真的是无价之宝,它将在未来的所有岁月里面都能让你过得更开心,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好,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大家有更多的摄影问题随时在早自习后方留言,我尽力为你解答。那么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16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长焦为啥需要高速快门?-摄影早自习第2315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13, 2024 4:29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315天。一位叫做苏杰的同学在早自习后方留言,他问:老师你好,请问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感光度里,为何焦距变长焦的时候就需要更快的快门速度呢?而光圈为什么又会随着焦距变长自动变小呢。这位同学问的好啊,说明你在思考,不是别人告诉你会这样你就接受了,而是追问一句,凭什么?长焦镜头 Photo by Jonathan Mabey on Unsplash其实呢,这两个现象都可以用望远镜来理解。所谓的长焦镜头就是相机的望远镜,对吧?它能够拍到更远的事物的细节,能够把远处的事物放大来拍照,拉近来拍照。长焦镜头拍摄的画面 Photo by Christoph Nolte on Unsplash但是,你玩过望远镜吗?有没有发现在望向特别远的地方的时候,你的手的轻微的晃动都会导致画面剧烈的晃动呢。如果你有一点点手抖,平时你肯定自己感觉不到,但是拿上望远镜,尤其是高倍数的望远镜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手的抖动啊,会导致眼前的图像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不仅看不清,看久了还容易晕想吐。你看,这正是相机的长焦镜头时所体验到的。广角镜头 Photo by Julian Santa Ana on Unsplash如果你用广角镜头拍照,因为所有的事物都很小、都很远,所以你稍微有点手的抖动,其实并不明显,画面不会真的有那么大的剧烈的位移,用任何速度的快门几乎都能够拍得清楚这个画面。广角镜头拍摄的画面 Photo by Tungsten Rising on Unsplash但是当你用长焦镜头的时候,就像是给相机上上了一个望远镜,由于轻微的手抖会导致大幅的画面的摆动,所以就必须要用更高速的快门速度,要在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曝光,否则的话那个晃动就会被记录下来,画面就变得模糊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长焦距需要高速快门来配合的原因,当然了,打开相机和镜头的防抖功能也会有一定的作用,可以不用那么快的快门速度。Photo by nine koepfer on Unsplash那为什么越是长焦,光圈又会自动的变小呢?这也可以用望远镜来理解。这样吧,我们来做一个更简易的小孩子玩的那种望远镜,是什么呢?就是一张A4纸,你把它卷起来,然后透过这个纸卷筒往外看世界,现在这个纸卷筒就是你的一支镜头了。如果你这个A4纸是横着卷的,从你眼睛看到的那个孔到对面的那个孔的距离比较短,这个时候你看到的世界范围会不会比较大呀?但如果你是竖着卷的这一张A4纸,那从眼睛看到那个孔到远处的那个孔呢,它距离比较远、距离比较长,你看到的那个出口是不是比较小啊?所以越长的镜头,越长焦的镜头,它的出口就越小,光圈就越小。让我再举个例子,大家熟悉的井底之蛙的例子。如果这个井只有一米深,这只青蛙抬头看到的天空的面积会比较大。但如果这口井有四米深,那只青蛙看到的天空就只是一个小点了,光线从井口进入到井底的它就比较少了,镜头也是一样的道理。一般来说,如果它是个变焦镜头变得更长焦了,那么这个镜头本身的体积其实也会变长一点,然后最后就导致进光的能力没那么强了,最大光圈会被迫缩小了。RF100-300mm F2.8 不管焦距怎么变化,最大光圈适中为F2.8图片来源:佳能官网但是我们现在也有特殊设计的镜头,前面早自习我有谈过恒定光圈镜头,就是在焦距变长时,最大光圈不会被迫缩小的,不过这里面相关的具体的光学原理,我们就不再摄影早自习来论了,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查查资料。那么今天我们就聊这么多,更多摄影好课在“阅读原文”中。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15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f2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建筑和月亮,没法同时拍清楚吗?-摄影早自习第2313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11, 2024 5:16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12天。抱歉啊,这段时间实在太忙了,又去了杭州,现在又在深圳出差,所以耽搁了两天早自习。我有个学生在学员群里面发了一张照片,是房子和建筑的合影,然后另一位叫青慧的同学就提问说:这是怎么做到房子和月亮都清晰的呢?为什么我拍的时候如果月亮清晰了,建筑就不清晰了。月亮曝光过度,看不清细节 Photo by Davide Sibilio on Unsplash首先,我明确一下青慧同学的问题,她说的这个清晰不清晰呢,其实指的是亮度上的合适。因为太亮的东西,就是一片白了,那个月亮就看不清了。地景曝光不足,看不清细节 Photo by Batuhan Doğan on Unsplash太暗的东西一片黑了,房子就看不清了,她说的是曝光上的精确和亮度上的合适。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而为什么别人拍他就能两头兼顾呢?其实呢,这个跟你拍摄的房子它本身的亮度很有关系。在夜晚来说,月亮其实是一个非常亮的东西,你别看它是反射的太阳光,但是真当你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的时候,如果有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你会发现自己的影子像是白天太阳照出来的影子一样非常清晰,月亮是很亮的,不要小看它。Photo by Artem Kniaz on Unsplash那这个时候地面的景物如果非常的黑、非常的暗,我们拍照的时候就很难两头兼顾,黑暗的地面还能看清那个小道,看清那些灌木丛,看清那个楼房。然后天空的月亮环形山你也想看清楚,不想让它出现那种一片纯白的像白天的太阳一样变成一个小白点的那种画面效果,这个呀一般情况下都是做不到的。Photo by Ayşenur on Unsplash我们管这种亮的特亮特暗的拍摄场景叫做大光比的场景,光比就是光线的明与暗之间的比值,亮与暗之间的差异。光比越大,你就越难两头兼顾,当你把建筑拍得足够明亮的时候,月亮早就曝光过度,一片纯白,当你把月亮拍得非常清晰的时候,环形山都能看见,那么地面的那些原本处在黑暗中的景物,就是一片纯黑。那有人可能会说:老师不对啊,我眼睛看得好好的呀,房子我能看清楚,月亮我也看清楚。对,因为你的眼球它自己带有光线的适应的功能,不仅我们的视网膜能够自动适应亮的和暗的事物,调整它对光线的敏锐程度,而且你的瞳孔还会随时放大缩小。在你盯着月亮看的时候,你的瞳孔可以缩小,看清月亮环形山,当你盯着黑漆漆的小路看的时候,你的瞳孔可以放大,从而看清小路的细节,不至于被石子绊倒。你看,你的眼睛看不同亮度的时候采取了不同的曝光的参数,而你的相机呢,它是一次拍下了这张照片,这张照片里含有了极亮和极暗的实物,它根本没有机会去对明暗处做不同的曝光处理,对吧?所以它就会出现这种两头很难顾着的情况。当然了,现在的手机也好,相机也好,它高级了,它有HDR的功能。HDR呢,就是针对月亮的亮度和地面那些房子或者是小路的亮度分别做一些调整,拍下多张不同的照片,然后各取所长合成在一起,形成月亮不过曝,房子也清晰的状况。Photo by Mikhail Abramkin on Unsplash不过呢,其实还有另一种状况,不需要HDR的帮助,也可以直接拍出月亮和地面明暗合适的照片,就是地面不黑,地面的亮度跟月亮类似。这种情况在城市里非常常见,比如说路灯照在地面上,然后再反弹到楼上的灰光,能够帮我们把房子照的比较亮,甚至跟月亮差不多亮,那你就可以直接一张拍出天地亮度都合适的照片。Photo by zhou xuan on Unsplash同样的,如果有一些著名建筑,比如说埃菲尔铁塔呀、凯旋门啊或者北京的大裤衩啊、上海东方明珠啊,它被景观灯直接照着,照得非常的明亮,那这个时候你把它跟月亮拍在一起我想不会有什么难度的,这个就叫做小光比的场景。所以以上就是对青慧同学的提问的回答,今天我们学到的最重要的知识就是对光比的判断,以及我们知道了人眼是很强大的,人眼看得清的,相机、手机不一定能直接一次拍成。好,那更多摄影好课还是在“阅读原文”中,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12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ay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坐飞机拍照为啥拍不清?-摄影早自习第2257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6, 2024 4:08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57天。最近大家是不是已经准备要回家了,或者是已经回到了家乡呢?不知道你是准备坐高铁还是坐飞机呢?那么今天我们就先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在飞机上拍照的小技巧。© 叶梓首先在飞机上拍大地,我们需要一个中长焦甚至是长焦的镜头,手机拍呢就最好是有一个三倍的镜头,然后如果是相机的话,最好是75mm,甚至是100、200mm以上都是可以的。我们在选择飞机的时候啊,最好是选择飞行执飞年龄比较短的飞机,比较年轻的飞机,这样它的窗户会比较干净。但是春运嘛,咱也不可能每次都如愿,所以你可能会遇到我这样的情况。就是飞机的玻璃上,其实人家也不是玻璃,是一种亚克力,在那种材料上出现了很多细小的划痕和裂纹。那么这种情况就可能会大大的降低你拍照时的对比度,就看上去总是一种雾蒙蒙的感觉,一种拍不清楚的感觉。错误示范:因为机翼扰流无法拍清楚 © 叶梓这种感觉可以通过后期处理去减轻,但是最怕的就是我们如果用手机来拍窗外的景的时候,手机不是有微距模式吗,它就会自动对焦在这些细碎的裂纹上,导致我拍的外面的风景反而是模糊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个时候你可以关闭手机的微距模式,把那个小花的按钮给它点成灰色,这样手机就不再会对这么近的事物对焦了,它就会自动的去对远处的大地去进行对焦。错误示范:因为机翼扰流无法拍清楚 © 叶梓拍不清楚呢有时候还不能怪我们的玻璃脏,还有一种情况。比如说你的座位刚好是在飞机翅膀的后方一点点的位置,这个角度拍照要尤为注意,从飞机翅膀上所掠过来的这些大气的气流呢,它的流速啊、密度啊、流动的方向啊都是非常的复杂的,所以就会导致我们往下拍大地的时候,如果是隔着这一片空气——飞机翅膀后边的这片空气——在拍大地,那它十有八九是模糊的,而且怎么对焦好像都不太清楚。其实不是对不上焦,而是空气的扰动导致那些景色无法在你的感光元件上合焦。这就好像是你把一汪安静的池水给它打乱了,搞出了很多波纹,然后就看不清水底下的水草了,是一个道理。Photo by Daniel Schludi on Unsplash所以如果你坐在飞机翅膀的后边,那么你就尽量的往机尾的方向去拍大地,或者你就往地平线的方向去拍,拍远处的风景,那没事,它不太受机翼的扰流的干扰。当然如果你可以选座位的话,你可以尽量的选在飞机翅膀的前方,从那个角度去拍的时候,就往哪个方向拍都是清楚的。Photo by Raul De Los Santos on Unsplash最后我再给一个构图上的建议吧。从天上俯瞰大地真的是很壮观也很新奇,但是你要说真看得清什么吧,好像又什么都看不清。所以这个时候我给你一个思路,你可以把大地当做点、线、面和色块来处理,把它们当成一幅又一幅的抽象画,你可以仔细的去品味这些方块、这些明暗、这些色彩、这些线条、这些点,它们之间的均衡关系,看看它们能不能共同的构成一幅和谐的美丽的画面。好,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里,同学们有更多的摄影问题,包括在过年期间不知道该怎么拍照,想拍些什么呀,有什么担心啊,都可以在底部留言,我会尽力为你解答。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57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怎么拍好“丁达尔光”?-摄影早自习第2259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Feb 27, 2024 4:12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59天。隔了一个新年,好久不见,甚是想念。今天我们就先来回答一下“。”同学私信给我问的一个问题,他说:叶老师,我想问一下丁达尔效应丁达尔光应该怎么拍?特别想具体问一下相机的参数怎么调?Photo by eberhard � grossgasteiger on Unsplash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什么叫丁达尔光,什么叫丁达尔效应?其实就是当光线射入胶质体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光柱的现象。什么叫胶质体啊?我举个简单例子,就是空气如果里面充满了灰尘、雾气或者是雾霾,它都是胶质体,然后这个阳光射进来就会形成光柱。Photo by Patrick Fore on Unsplash但是一般来说这个光柱要明显它还得有个条件,就是阳光和这个胶质体的空气之间还得有一些遮挡。比如说树就是很好的遮挡,它是半挡不挡的状态,你说那个树叶把阳光挡了吧,但它又露几个小缝能让阳光射进来,这个时候那个光柱就又细明显。Photo by Patrick Fore on Unsplash比较常见的是在清晨的时候,地面有些许的雾气——贴着地走的那种雾,然后上面是树,树上面是阳光,这种情况是非常容易形成丁达尔光的。我们要拍摄丁达尔光,首先就得找到丁达尔光,或者是等到丁达尔光或者是制造丁达尔光。Photo by David Pineda on Unsplash但即便我们已经得到了丁达尔光,你也未必能把它拍好看,为什么呢?因为它还跟构图和相机的参数设置有关系。从构图上来说,我们得找到一个恰当的角度,让这个光柱的背后尽量是深色的事物,越深越好。因为光柱本身是亮的,所以你需要一个深的背景才能衬托它。如果你的背景就是个白墙,你丁达尔光或许是看不太出来的,它在,但是拍出来很不明显。所以这是第一个问题,改变角度,改变构图,找到深色背景。© 叶梓接下来就是相机的设置问题了。首先我们要考虑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并把光圈缩小一点来拍照。为什么?因为光柱这个东西是个虚的东西对吧?它没有个实物,所以你是不太可能对焦在光柱上面的,你总得对在背景中的某个事物上,比如树上或者人上或者是老汉老牛上。那更近处的这个光柱它就可能会因为大光圈变得模糊,模糊以后那个光柱的边缘就不那么清晰了,光柱的效果就会大大的削弱。所以我们才要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并把光圈调小,让不在焦点处的光柱也能有个相对清晰的轮廓。Photo by Dewang Gupta on Unsplash其次,在曝光的时候,你可以尝试着压低一点曝光,曝光补偿减0.3档、0.7档,整个环境拍下来偏暗一点,那个亮的光柱也会被反衬的明显一点。Photo by Robert Koorenny on Unsplash最后我也要提醒大家,大家在网上看到的一些漂亮的丁达尔光丁达尔效应,其实绝大部分都是经过了后期处理的,因为那种极其完美的、特别明显的、边界清晰的丁达尔光实在是太少见了。所以大家拍到丁达尔光以后,记得在后期处理中增加对比度,让亮的地方更亮,暗的地方更暗,这样可以凸显光柱。或者你也可以局部处理,把那些不属于光柱的地方手动的压暗一点,来反衬光线的亮度。“。”同学说自己还是拍不出来,我觉得你得从以上所有方面去考虑这个问题。你的丁达尔光生成条件完美吗?它明显吗?光柱的背景对不对,够不够暗?以及相机调的好不好?或者后期处理是不是要增加对比度?这几点都做到,我相信你也能拍出非常漂亮的丁达尔效应的。好吧,今天我们就先聊这么多,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59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怎么弄坏一块硬盘?-摄影早自习第2250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an 29, 2024 7:44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你好,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50天。我今天又遭遇了一个倒霉的事情,我的硬盘又坏了,最近两个月真的是硬盘都坏了好几次了,而且这是同一个硬盘,同一个坏法,我终于找到了点规律,所以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情况下你的硬盘容易损坏。我们先说大家最常见的情况,再说我今天遇到的情况。机械硬盘 Photo by Samsung Memory on Unsplash首先呢,我们硬盘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机械硬盘就是它里边有一个碟片要转动的,有一个磁头去在碟片上写内容的。所以机械硬盘最脆弱的其实是碰撞,特别是在写文件或者读文件的过程中,也就是插了电的情况下进行剧烈的碰撞。这种碰撞很可能会使得磁头划坏碟片,从而导致文件有损失,有硬件损伤。机械硬盘Photo by Art Wall - Kittenprint on Unsplash又因为磁盘真的是靠磁带存储内容,所以你也最好不要把它放在强磁环境中。什么叫强磁环境呢?按理说你在旁边摆一个小音响,这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你不小心把手机(现在不是好多手机背面有磁铁吗,比如说iPhone,对吧?)放在了硬盘上,短暂的放一下也不会马上就损坏,但尽量避免就好。真正的强磁环境呢,就是比如说水电站或者是风力发电机组里边的发电机本身,像这种大的磁铁,它会对硬盘有不可逆的损伤,就尽量不要靠近它。除此之外,它还是个电器嘛,所以它很怕那种突然的断电,尤其是在文件写入过程的突然断电,就是你往磁盘里存东西、存照片,存着存着突然断电了,这个时候可能磁头也会划坏磁片,或者是说至少文件大概率会有损伤,或者文件没损伤,但是你硬盘的分区表损伤了。什么叫分区表?简单科普一下,就是整个磁盘的目录,就是文件存在这个磁盘的哪个区块上,它需要一个总的目录来索引、来调取,那个目录如果损伤了,其实你也会读不到那个文件。机械硬盘 Photo by Glen Carrie on Unsplash但是还好啊,机械的硬盘的最大优点就是好修复。就比如说吧,你磁盘划坏了一条,只划坏这一条,其它的地方的文件还是能取得出来的,只不过是需要一些专家来帮你修复一下。或者是说你的分区表坏了,这个时候你可以修复分区表。或者你就把硬盘里的那些文件给扫描读取,存到别的硬盘里面去,它大概率能被恢复出来,只不过就是时间的事,或者换句话说就是钱的事。但是机械硬盘有个大毛病,就是它特别的慢,慢的不能忍受,尤其是在频繁读写小文件的时候,机械硬盘会特别的磨蹭。什么叫小文件呢?我举个例子,咱们使用的Lightroom的图库,看上去是一个大文件,是一个目录文件,但实际上在目录文件的旁边存着你所有照片的比如说缩略图标啊——标准预览就是一种缩略图,还有就是智能预览,是大一点的缩略图,对吧?在这些图片它每一个就几k大、几十k大,但是实际上它数量非常庞大,你的机械硬盘在读取和写入这些小文件的时候就非常的吃力。固态硬盘 Photo by Erik Werlin on Unsplash那么我们就会寄希望于另一种硬盘叫做固态硬盘,固态硬盘的主要好处就是快,它因为没有机械结构,就像一个内存条似的,往里写,它就存到它的电子元件里头,然后你什么时候要读它就读出来。这个固态硬盘在快的时候,比如使用雷电的硬盘盒的时候,它读写速度恨不得能比你移动硬盘快10倍不止。那固态硬盘会容易损坏吗?因为它没有机械结构,所以机械损坏就会比较难了。比如说你要摔它一下,它一般不会坏。如果你摔得太狠了我不保证啊,比如3米、5米高去摔它,那不好说。但是它也和机械硬盘一样,非常害怕突然的断电。你给它突然断一次电,或许第二次插上它就读不出来了,它就会说这是个新盘,你没格式化,要不要格式化一下。千万别点格式化,点了就彻底没救了。这个时候你可以请专家或者自己用一些恢复软件,这个我们以前聊过,就把盘里还能翻得出来的文件给翻出来,但是你找出来这些文件它往往就难以保持原有的目录结构。比如说我今天拍了一些照片、拍了视频放到同一个文件夹里,明天又拍了一些照片、拍了一些视频放到另一个文件夹里,但是在恢复出来的数据里面,你会发现它把所有照片放一起了,视频放一起了,而且文件名已经乱了,文件产生的时间或许也已经乱了。所以这非常不利于我们去重新的筛选和整理哪些文件是我需要的,或者是它应该被归纳到哪个位置去,这个整理工作会变得非常的复杂。所以最好的情况还是不要损坏,不要有突然断电的情况,突然拔硬盘的情况,老老实实的先把硬盘给从系统里推出来,然后再去拔硬盘。固态硬盘 Photo by Samsung Memory on Unsplash但是有的时候真的是防不胜防啊,我给大家讲讲我今天的故事。今天我的硬盘又再次损坏了,然后我才找到了一个新的规律。就是原来我这个固态硬盘它是雷电口的,我把它插在了我的Mac Pro的USB口上使用。大家都知道雷电三那个接口长得跟USB-C一模一样,就那个小椭圆口,所以我就插在上面使用。按理说雷电是向下兼容的,向USB-C兼容的,能够插在USB-C的口子上使用。但是因为两次这个硬盘的损坏都是插在这个电脑上发生的,所以让我就不得不怀疑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刚好上次硬盘损坏的时候,雷克沙的售后的工程师有跟我讲过这个盘的损坏原因是供电不足导致的,那这么一想,还真有可能是!我这台电脑是Mac Pro垃圾桶的这个版本,小圆柱形的,它的雷电口都被我占满了,而且是雷电二的口,跟硬盘的雷电三的口对不上,所以我是怎么用这个盘插在Mac Pro上使用的呢?是直接把它插在了一个USB-A口上,USB-A口伸出来一根线,A口转C口插在我的雷电硬盘上。那USB-A口的供电能力是远远不如雷电的接口的,这才导致了这个供电不足的现象发生,有时候能用,但是风险极大。所以这个又是一个新的教训,希望同学们听了今天的早自习能够吸取教训,尽量不要像我这样踩这么多的坑。至于照片文件到底存最安全,以及应该如何去整理它,我们其实有专门的课程,在底部点击“阅读原文”,里边是有一个叫Lightroom的课,那里边会有详细的讲解。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50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我需要购买稳定器吗?-摄影早自习第2249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an 17, 2024 6:59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249天。今天我们来聊聊在摄像过程中,录vlog的过程中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装备,一个又重又好用,又让人爱又让人恨的装备,叫做稳定器。什么叫稳定器呢?咱们都知道拍照片和录像不同,照片就是一瞬间的事,即便我们要拍一个比较长时间的曝光,也只需要一个三脚架,把相机稳定在那别动就可以了。Photo by Zach Ramelan on Unsplash但摄像不同啊,你的相机手机它不仅是在原地拍照,它还会运动,因为运动镜头看上去比较丰富,也比较好讲故事比较好叙事。常见的运动的方向有很多,比如说站在原地往左右旋转你的手机相机,往上下仰俯手机相机,或者干脆就往前面拍,但是手机相机升高或降低,往左往右平移,甚至是往前跟着这个人物在往前走或者往后退,我们称之为推拉摇移升降,这是运镜。那手机相机一旦运动,它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很抖。比如说在一部列车上,你拍摄的女主角开开心心的拉着拉杆箱在车厢里面走,从一个车厢到另一个车厢,你呢在后边拿着手机相机跟着她走,你会不会抖啊?你别说列车会晃动,就你自己走路也会上下晃动,相机呢会上下抖动,左右晃动,它还会横向翻滚,或者是前后点头,你看,好几个不同的维度。奥林巴斯五轴防抖当然了,我们相机基本上都有机内防抖系统,它可以通过移动感光元件或者是相机镜头里边的某一些小组件,一些玻璃片,来抵消你的抖动。但你想,你一个大活人抖动那么厉害,它那么小的构件它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呢?所以它并不是万能的,拍出来的画面就会非常的晃,这一晃就会让人觉得很慌张或者很匆忙。大疆稳定器 图片来源:京东于是怎么办呢?我们就会在相机的外部再加一个大的结构,它像是一个悬挂的机械臂,然后里边在各个关键的关节上都提供了一些马达——很精密的那种,然后一旦感知到你有晃动、你有倾斜,它就命令马达进行反向的校准,从而让这个相机基本上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往左往右往前往后走的时候,它也基本上是顺滑的状态。我们现在常见的稳定器有很多很优秀的国产品牌,比如说大家熟悉的做无人机的大疆,其实它的稳定器做得非常不错。因为无人机上边也有小型的稳定器,所以它是非常擅长这块的。还有就是比如说我现在还有一台叫智云,它做稳定器其实也做得非常好。我不知道我的读者里面有多少人也在使用稳定器,你可以把你使用的稳定器的品牌型号,还有你的使用感受都写在底部留言区,我们一起来讨论。斯坦尼康 Photo by Benjamin Wedemeyer on Unsplash我们接着讲,刚刚说的大疆也好,智云也好,这种稳定器是叫做电子稳定器,它是通过充电来工作的,是通过马达来工作的。但是其实在这种稳定器之前,我们还有一种纯机械的稳定器,要通过各种机械设计,比如说弹簧之类的,来保证我们的摄像机基本保持稳定。以前拍大片有很多时候都是用那个,最著名的品牌就是斯坦尼康,搞久了,我们甚至管那一类型的设备都叫斯坦尼康了。如果你见过那种在拍电影的时候,跟着主角后边奔跑的摄像师是背着一个巨大的装置的,从后背伸出来一个手臂吊着人眼前方的摄像机的,那个十有八九就是斯坦尼康。图片来源:淘宝雨森精密机械那再往前倒,在斯坦尼康发明之前,我们用什么呢?用滑轨,就是地上铺个轨道,然后上面放个小车带轱辘的。当然了,那个小车很安静,推的时候不会发出什么声音。然后就是摄像师坐在滑轨上边,下边再来个助理推着小车跑。滑轨到今天其实还经常会在片场里见到,比如说拍一些访谈类节目的时候,那个镜头它总是要左右的稍许有一点点移动,不需要很大范围,这个时候滑轨确实会比我们的稳定器要更好用一些,因为它上面可以承载更大的重量,能用更专业的更大的机器。我们刚才了解了四种稳定相机的方式,一个是机内的防抖或者镜头防抖,第二是电子稳定器,第三是机械稳定器,第四是滑轨。而我们现在普通人最常用的那肯定是电子稳定器,最小巧,也不是很贵,人人都买得起,也拿得动。但是问题来了,我们需不需要去买一个稳定器来帮助我们的摄像的创作呢?我告诉你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如果你拍摄的时候有大量的运镜的动作,就是镜头老得前后左右的动,那么或许稳定器确实画面看上去会精致得多,不会有那种晃动的粗糙感。但是如果你的拍摄习惯是静止镜头居多,也有这样的摄像师的,那你十有八九就不需要电子稳定器的帮忙。这种情况下,少带一个设备,肯定比多带要轻松得多。最后提醒一句,在摄影摄像里面,很多东西是可以反过来应用的。比如说我们用这么多种设备就是为了消除抖动晃动,对吧?但是实际上抖动和晃动本身也是一种视觉语言,它能帮助我们去表达慌张慌乱或者是令人眩晕的那么一种压迫感。《寻枪》截图最典型的就是在《寻枪》这部电影里面,在警察丢了枪慌张寻找的过程中,那所有的镜头都是异常晃动的。好,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大家有任何关于拍照或者是摄像方面的知识呢,都欢迎在底部留言,我会尽力为你解答。那么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49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闪光灯那么复杂,我该从哪入手?-摄影早自习第2200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1, 2023 5:44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00天。前两天有聊到闪光灯,所以如是我闻同学就在我的早自习后方留言,他问我说:老师,我不会用闪光灯,只会用闪光灯的自动挡,教程看了不少就是不会,该怎么办?如是我闻同学的这个问题呢,我想在绝大部分的摄影爱好者中都是有的,可能95%的人都是不会用灯的。但是我却想把这个问题再拆解一下,所谓的不会用灯,它的本质不是不会用灯,不是不会用器材,是不会用光,你想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Photo by Tuyen Vo on Unsplash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光应该从哪个方向打到人物身上才会更加的好看,打到食物的方向会更有质感。也不知道这个光它到底应该用直射,还是用散射,还是用反射。我们唯一会关注的就是光的强度,亮一点暗一点我们还是能感觉到的。所以闪光摄影还真的是摄影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知识。该怎么办呢?我觉得我很难在一个短短的5分钟的早自习里面给你非常确切的建议,但是我可以给你一个思路,就是我们先抛开闪光灯的操作方法,你就用A档先拍着,我们着重的去了解一下光的属性,你琢磨一下到底应该用哪种光会比较好看,这个事儿是可以靠肉眼直接观察出来的。Photo by Mike Von on Unsplash比如说你拍一个姑娘,你试试嘛,就放在相机的顶部拍,直接正面闪光会怎么样?或许会好看,有复古感,或许会有油光,要看这个姑娘的妆面的状态。你可以试着把灯离开相机顶部进行闪光。比如说用那种引闪线,或者用无线的引闪器,把闪光灯放在镜头左边一点点、右边一点点、远一点点、高一点点,琢磨一下它从不同的角度过来会好看还是不好看。Photo by Marissa Lewis on Unsplash第三步呢,你就应该琢磨一下,这个光它到底是小面积的好看还是大面积的好看,啥意思啊?从闪光灯里直接射出来的光,对于被射这个人物或者物体来说,就是一个很小面积的光源,我们管它叫点光源,就像强光手电一样。但是如果你给这个闪光灯加一个大一点的柔光罩,这个时候光线就在柔光罩内被反复的反射,最后从它表面那块布里透出来的时候,就变成很大面积的一个光了。你琢磨一下,大面积的光跟小面积的光比哪个更好看呢?点光源直闪效果 © 叶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啊,不是说黑与白对与错。比如说你会发现原来直射的那个点光源会造成很强的阴影,人身上亮的地方和暗的地方,它中间的分界线(明暗交界线)非常的硬朗、非常的清晰,我们会管它叫做硬光,适合用来拍比如说劳动人民、男性、老人或者是需要质感的东西。使用柔光罩拍摄女性 Photo by Yehor Milohrodskyi on Unsplash但是经过柔化后的光线呢,就更适合用来拍女性,用来适合拍那些要隐藏质感的东西。跳闪示意图:闪光灯打到墙上,再反弹到脸上 © 叶梓当然了,你也可以不买闪光灯的柔光罩,你直接去找一堵白墙,你把闪光灯的灯头转个方向,对着白墙闪光,然后用白墙作为一个跳板,反弹光线弹到你要拍的人物的脸上,这种叫做跳闪,它的本质也是在进一步的扩大发光的面积。当然,跳闪还会带来就是整个房间里都会充斥着一种光,包括那个人物原来不应该被闪光照亮的部分,也会受到一些周围墙壁的反弹,所以就会有一种明暗的对比偏弱的情况,我们叫做低反差的画面效果出现。低反差是好看的吗?这个看情况,低反差可以导致这个人脸部更清晰,这或许是件好事,但与此同时呢,他可能也会看上去偏胖,或者是没有那么有神秘感。你看,用光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学问。咱们说审美三要素,一般说构图、色彩、光线。构图是最好学的、最直观的,色彩稍微抽象一点,最最抽象的就是用光,而用光里最最最抽象的是闪光。为啥呢?因为它不像手电筒,打在脸上就能看效果,肉眼就能看得见,闪光灯它是一瞬间的光源,拍之前你都不知道拍之后是什么样。所以我就给你这两个建议先,你先琢磨一下这个光的方向和光的面积的问题,多做尝试,看看哪种情况用哪种光线会更好一些,学会了这个,你闪光灯的用法就开始入门了。好吧,今天我们先聊这么多,各位同学如果想这么深入的去探讨摄影、探讨用光、探讨闪光灯的用法,我还是给你推荐一门课,底部“阅读原文”里是我的“自由摄影师 Plus”,这门课里我有非常详尽的有关用光、有关闪光的教学,一定能够满足你对知识的渴望。好,今天我们就聊这么多,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220天,更新不易,请大家多多点赞,多多转发,让我们一起来拍出好照片。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手机的“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指的是什么?-摄影早自习第2141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9, 2023 6:14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141天。今天我们来谈一个摄影的基本概念,叫做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什么意思呢?所谓光学变焦其实就是通过光学的结构的设计,通过玻璃镜片对光线的折射,从而达到一个变焦的效果,就是从广角——看什么都小的那种,变成长焦——把远处东西能放得很大来拍的那种。但光学变焦是有自己的极限的,不仅体积上受限,我们不愿意把镜头做得太大,而且成本上也受限。成本体积都受限的话,我们的变焦范围就不可能太大。定焦镜头 Photo by Dave Craige on Unsplash变焦镜头 Photo by Ankush Minda on Unsplash比如说一般的变焦头,常规的比如24-70mm、24-105mm,大概就这么个范围,从广角变到一个小长焦就差不多了。那如果要变到更长的焦距,比如说24mm变到240mm啊,这样一来我们就需要一个牺牲,牺牲的可能就是比如说光圈的大小啊、画质啊,或者是刚才说的体积或成本等等。索尼Xperia 1 V系列 有85mm-125mm光学变焦镜头 图片来源网络相机镜头是有变焦的,但手机镜头里呢就比较少见光学变焦镜头,索尼是有的。可是呢手机不是有多支镜头吗,它的镜头有超广角、有广角、有长焦,什么0.5倍、1倍或者是大于1的2倍、3倍、5倍之类的倍数。图片来源网络然后我就发现网上的信息就开始变得混乱起来了,因为很多手机厂商它的宣传页里面直接就会写我有光学变焦多少多少倍,这就麻烦了。因为它把这个概念搞混了,它是有多支定焦头,而它的比如说最广角是24mm,最长焦是120mm,那么24mm的定焦头和120mm的长焦头之间相差5倍的焦距,手机厂商把它宣传为我有5倍光学变焦,其实这是个错误概念,你根本就没有光学变焦镜头,你有的只是相差5倍焦距的多支镜头,只能这么去讲。但是木已成舟,大家都这么喊,好像有了光学变焦就显得非常了不起似的,结果把这个名字已经搞乱了。图片来源网络搞乱了以后又出了一个新名词,叫做连续光学变焦,你看麻烦不麻烦?这样一来我们刚才说的光学变焦就变成了非连续性光学变焦。说实话我自己是不喜欢手机厂商在宣传中这样乱搞名词的,搞的摄影教材都得重新写过、重新定义,对吧?因为变焦它指的是在一颗镜头内能不能做到焦距改变,而不是指的你有多颗镜头你就也可以叫变焦,不是这个意思,对吧?在这里我给大家澄清一下,咱们摄影人还是用标准定义,这样的话以后比较好聊天。那跟光学变焦相对应的其实就是数码变焦。数码变焦如果讲简单一点,其实就是在光学镜头拍摄的照片的基础上,直接裁切中间的某一部分,裁切前和裁切后的这两张照片,如果放在同一尺寸下观赏,你肯定觉得裁切后的那一张画面里的元素变大了,好像变得长焦了一点一样,所以这个就叫数码变焦,是裁出来的。当然严谨的来说,在手机里面、相机里面用数码变焦来拍照,它也跟裁切不太一样,因为是机内在进行一些差值的运算,所以它可能比你真的去裁切一张照片还是要来得清晰那么一点点,但是毕竟普遍来说数码变焦肯定不如光学变焦来的画质好,你也可以在不严谨的条件下认为它一个是真变焦,一个是假变焦。图片来源网络但是手机厂商在这里又搞了一个手脚,它管那种预制在手机里面的数码变焦,有的管它叫做无损变焦,比如说有的厂商它只有一支镜头,是吧?这个镜头是25mm广角头,1倍,接下来它非得在里面放了一个2倍,这个2倍是哪来的呢?就是从1倍里裁出来的,裁了一半,对吧?那这个2倍明显是个数码变焦,但是厂商为了显摆说我这个主摄好,我这个主摄原来拍的画质就很清楚,像素就很多,所以我裁到2倍,像素还是挺多的呀,我就管它叫无损变焦。它弱化了数码变焦——就是假变焦的这个概念,把它取了个新名字,搞得跟真没损失一样。但实际上它肯定是有损失的,因为你只用了手机感光元件中间一小块来工作,其他地方都没有形成图形嘛,那信息肯定是丢失的。这样一搞就搞得很多用户他就稀里糊涂的,就愿意用数码的变焦,觉得是真没损失,因为厂商都说了我这个叫无损变焦,对吧?这种新名词的创造和有意无意的概念的混淆,真的是给我们学摄影的人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所以是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彻底搞清楚光学变焦,数码变焦它背后的含义,然后就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哪一个。另一方面我也再次呼吁手机相机的厂商们,一定要统一名词的用法,不要为了宣传去刻意的去模糊名词的本身的含义。比如说这个无损变焦,你哪怕叫它高清变焦、超高清变焦也好点,不然这个事只会被搅得越来越乱。好吧,今天我们就聊这么多,你还能想到手机厂商或者相机厂商创造了哪些名词是把你给彻底搞糊涂了的,可以在底部留言,我们一起来探讨。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141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xperia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都说线条“不穿头”,怎么叶老师的照片却穿了2次?-摄影早自习第2139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6, 2023 7:11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139天。© 叶梓前两天在朋友圈里面发了一组照片,是我用OPPO手机拍摄的我媳妇在故宫的照片,有两位同学就注意到一个细节问题,提出了疑问,他说:好像有两张照片有线条穿过头部了呀?你看比如说第一张,这个墙上边的那些画的花是吧?还有那个花的结构,那个房檐、屋檐、线条都穿过了头部。还有一个地方是在门洞里边,人物从里往外走的过程中,有两个柱子,有个柱子的边缘穿过了头部头从发的那个位置。那么这两位同学的观察非常的仔细,今天我们就详细的讲讲人像摄影中穿头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知道同学们有听说过所谓的拍人像不穿头的这么一种说法。说实话,我自己在抖音做直播的时候,面对那些完全零基础的初学者,我也会教他们说:最好别让那些非常明显的线条穿过你的头,包括地平线啊、柱子啊、树木啊、树干啊等等。可是我又经常跟大家说,我说摄影里没有绝对的不允许的事情发生。这两个说法矛不矛盾呢?其实不矛盾,因为我们在了解到一个摄影的规律以后,一定要追问它背后的原理,你说不穿头就不穿头?凭什么不穿头?要有这种问下去的这种好奇心。反面案例:背景中明显的线条穿头Photo by Edward Cisneros on Unsplash那为什么我们不希望非常明显的线条穿头呢?讲白了就是因为脸这个东西很重要。我们在看一张照片的时候,如果是个人像摄影,我们肯定会去看他的脸的,只要他不是背影,只要他不是拍的手啊、脚啊、身体局部,我肯定会要看脸,对吧?这个时候他的脸很重要,脸周围的背景也好,环境也好,最好不要对他的脸有所打扰。你看,这就是底层原理。如果背影中有明显的亮丽的这种东西对人的脸做了打扰的话,我们就会觉得画面有点乱,人物的背景不够简洁清晰明了,大概就是这么回事。所以一旦你搞清楚了底层原理,你就马上会明白,哦,原来线条不穿头,它不是因为不吉利,而它也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背后穿过头部的线条如果不明显,那么它是可以存在的,因为它不干扰你对脸部的观赏。我举个例子,比如什么是明显的线条,什么是不明显的线条。比如一根电线杆,它是一个灰色的出现在蓝色的天空前,它就是很明显的一个东西,它突然在你头顶上长出来,那是不是很明显的线条?同样的树杈子也是一样的道理。一头牛如果站在你的身后,刚好牛角从你的头上或者是从你鼻子前面长出来,那都是很奇怪的,除了抢镜它还造成了一种视觉上的误会,让别人看着会觉得你长角了。正面案例:虚化的线条可穿头Photo by Christopher Campbell on Unsplash但是什么样的线条它是几乎无所谓的呢?我举个极端案例,比如说略带一点点薄雾、一点点水汽的那种海边,那个海平面你看它那个线条,海是蓝色的嘛,天空也是蓝色的嘛,对吧?再加上一点点薄雾,导致这两个颜色其实分别并没有那么大。万一你再用了一个大光圈拍人,那个背景还捎带一点模糊,在这种条件下来拍照,那个天际线就变得不太明显了。这个时候它从你的脸上横过去,其实基本上是不会有人去关心、去关注的,它没有打扰整个画面的整体氛围和效果。正面案例:对比度不强的线条可穿头Photo by Bannon Morrissy on Unsplash如果我这条线很明显,那我应该怎么做呢?简单来讲,其实就是改变机位,改变拍摄角度,是吧?升高一点,降低一点,往左一点,往右一点,你总是可以把背景的线条跟人脸错开来的。© 叶梓但是也有完全做不到的时候,比如说在拍这堵红墙前的照片的时候,我就遇到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我把手机再往下放不是不能放,但是放低以后,就是这个人物变成一个仰拍的角度,我媳妇会变得很胖,而且她会很高,是吧?它会高出背后的墙的线条。我可以让后边那个墙的线条墙、墙的屋檐,还有那个避雷针都只穿过人物的胸膛而不穿过她的脸,但是这个时候因为人远远高于墙面了嘛,所以你迫不得已为了把人拍全就会拍大量的白色的天空进来。这个画面中肯定是红墙是特色,那个白天空肯定不是特色。它又不是蓝的,它也没有大朵白云,也没有晚霞,对吧?所以这个时候我是不能够去再降低我的手机高度了。那升高可不可以呢?也不太好弄,因为我升高的话,我左边那个柱子就进不来,这个柱子进不来,就是挡不住画面的左下角的话,就会露出很多游客在后面。所以迫不得已我这样来拍,当然我还是做了选择的,我尽量拿了一个深色的地方来做脸部的背景,我没有拿上边那个圆圆的和方方的那些点点来做人物的脸的后面的背景,那样的话其实干扰只会更大。© 叶梓另外在圆拱门里边那张照片那就是更迫不得已了,后面它只有柱子呀,你怎么拍不太可能是完全干净的,这个柱子是肯定会在你的脸的后面至少有一根的。好在后面反正颜色也不算是特别的跳,那个柱子是个粗的柱子,不是最细的柱子。所以仔细的考量一下,就拿个红底垫在脸的前面吧,柱子的边界线条穿过头了,但是穿的是头发部分,对脸的干扰又尽量的小一些。所以在这些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做一些微调,也不见得要把线条不穿头当做一个圣经一般的存在。正面案例:色彩反差不大的线条可穿头Photo by Toa Heftiba on Unsplash学摄影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一点,没有任何一个规矩是必须做到的,拍照这件事我们讲究的是个整体效果,是个灵活应变,但凡有人告诉你必须这么做,相信我,这个说法一定是狭隘的,它一定在某些情况下是不成立的,没有这样的规矩。所以学摄影我们要把自己的思维从一个绝对化的理工科思维中跳脱出来,走向一个文科思维、一个艺术的思维。至少有一点,就是一定要追根问底,当别人告诉你线条不能穿头的时候,你就要追问为什么不穿头?而由于你得到了这个答案,得到了底层原理,你就可以更加精确去掌握这个规律背后的含义,以及它灵活应用的那些细节问题。好吧,今天我们就简单聊这么多,更多摄影好课还是在“阅读原文”中。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摄影早自习
记住这3个词,就能避免人像用光的3大错误!-摄影早自习第2126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6, 2023 5:57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126天。有很多同学反映不知道在拍人的时候怎么用光,到底什么样的光能让我们变得更美一些。今天我给大家一个非常简单的思路,三个词就能解决你用光最容易犯的三个错误。首先我们要知道一切的摄影技法都是为了让照片好看起来、美起来,对于人像摄影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人是不是足够的漂亮,是不是足够的健康和自然,对吧?那我们有什么词是形容一个人他的健康状态一般或者看上去有点不美的呢?其中有一个词就叫做脸色发青。什么叫脸色发青?就是面色不红润,不是那种黄里透红的皮肤,而是在脸上出现了一种冷色调。这种冷色调原本可能是由于比如血液不流畅导致的皮肤过于白皙啊,或者是比如说你被人掐了一下胳膊的时候的那个淤青带来的,但是在人像摄影的拍摄中,这种青涩、这种脸色发绿发蓝,它很可能是由于环境光带来的。脸色发青 Photo by Seth Doyle on Unsplash就比如说你的小宝宝是坐在草地上拍照片,草地的绿色反弹那个绿色的光线映在了人的脸上,那你就脸色发青了。同样道理,如果你是在冷光的日光灯管下拍照,而白平衡没有打到日光灯的话,有可能脸色也是发蓝的。或者你在一个蓝色的房间里面,蓝墙反弹的光也会让你脸色发蓝。有的时候光本身没有问题,只是我们在后期调色的时候,为了取得某种情绪,把整个照片都调得偏蓝偏绿了,最后影响了脸,让脸的血色也消失了,这种情况也会导致脸色发青。所以我们要小心脸上的皮肤是不是足够的红润和健康,不一定是白皙,但是至少不能是偏冷色的。第二个我们用来形容人面色不好的词,叫做印堂发黑。我们在很多电影电视里面见到一些算命的老爷爷就会跟人说:我看你印堂发黑,你是不是有什么大祸要临头?所以印堂发黑到底什么意思啊?讲白了就是面部中央区域——什么眉间啊,眼睛下边那个区域啊,整个这个脸的中间区域它显得很暗沉,皮肤颜色比别的地方要更暗更黑一些。印堂发黑 Photo by Metin Ozer on Unsplash我们拍照是怎么拍出这种印堂发黑的效果呢?道理特别简单,就是如果光的来源方向不是大致从人的前方过来的,而从人的侧面偏后的位置射过来,它就会照亮一个人的两腮两侧的那个区域,就是耳朵边上那个区域,那边会比较明亮。偏向于眉心,眼睛下方的卧蚕,还有鼻子两边的法令纹,这些区域都会特别的黑,包括嘴巴下边下巴那个位置都会显得黑。那印堂发黑不仅是显得人非常的没有气色,感觉要倒霉了,而且它还让人显得非常的脏,就是脸没洗干净的感觉。所以在用光的时候,你要特别小心从人的后侧方来的光线,让人的侧脸比正脸更亮,这应该说是一个绝对的禁忌了。除非你这照片讲的就是一个倒霉蛋的故事,否则的话我们还是要小心点好。骨瘦嶙峋 Photo by Metin Ozer on Unsplash还有的时候我们形容一个人他不够健康,可能会说他面黄肌瘦,骨瘦嶙峋。在摄影里面什么样的光线可以造成这种效果?有的,比如说正午的阳光,因为光的角度非常的高,所以它就会在你的眼窝下方形成一个阴影,这个阴影可能一直会要到你的眼袋的位置,就会有一种黑眼圈的错觉。另外它还会在你的颧骨下方形成一个黑色的阴影,这个阴影会导致你的颧骨显得特别的突出,换句话说就是脸颊特别的凹陷,整个人的面部就不那么饱满了,没有脂肪填充在肌肉之间,人显得比较苍老,是过于瘦的一种光线效果。所以你看,拍人像的用光其实并没有那么的复杂,无非就是避免把这个人拍的不健康、不自然。而刚才我们提到的三个词,脸色发青、印堂发黑和骨瘦嶙峋,都是你要小心去避免的。用这种方法来记摄影的用光技巧是不是很巧妙很容易记到呢?不过用光真的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要系统的学习,你才能彻底的了解它背后的原理。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点“阅读原文”,去看看我的“自由摄影师 Plus”这门大课,好好学学光线那一章,你还拍不好人像,或许就是缺一个系统的用光学习。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126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拍人像,怎样搭配人物和环境的色彩?-摄影早自习第2122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25, 2023 6:33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题2122天。我们都知道拍人像的时候,这个人他本身非常重要,对吧?但是我们也会觉得这个人好不好看呢,也跟他的化妆造、型服装搭配很有关系。你看,这里有一位叫做�(^~^)�的同学就问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叶老师,能不能讲讲服装的颜色搭配怎么样跟背景环境更加的和谐?要不然的话我就每次拍了以后自己都看不过眼了,觉得有点别扭。好,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事情。首先,我们先明确一下什么叫色彩搭配。色彩搭配的意思就是这个色彩和那个色彩它放在一起的时候,会有一种特别的类似于在心里面发生的一种化学反应的那么一种变化。Photo by David Garry on Unsplash比如说吧,红色是热情的,黄色也是热情的,它们俩虽然有点区别,红色带有更多的这种警告危险的成分,而黄色带有更多的干燥的成分,但它俩都是热情的,对吧?它都是代表着热烈的火焰的颜色。Photo by Oladimeji Odunsi on Unsplash所以当你把红色和黄色摆在一起的时候,它们会相互交织而加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就是热情,就是温暖,就是那个强烈的阳光感。Photo by Antoine Rault on Unsplash同样的道理,蓝色和绿色摆在一起也是一样的,蓝色是比较孤单的一个颜色,是比较幽静的一个颜色,是比较天空海阔的一个颜色。Photo by Ash from Modern Afflatus on Unsplash绿色它是自然的,它是无公害的,它是环保的,同时绿色还是一个关于嫉妒的颜色,这一点不仅在中国的文化中,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相应的这种代表意义。Photo by Joel Filipe on Unsplash但是蓝和绿摆在一起,它们的共性是什么?它其实就是自然的,对不对?就是天空海阔嘛,视觉上非常的辽阔,又非常的舒心。看一张蓝绿色为主的照片,你整个人都是被疗愈的,就像走进了大自然一样。Photo by Johan Nilsson on Unsplash所以你看,就是相近的颜色摆在一起,它们会互相加强它的共性。那如果是相反的颜色呢?比如说黄色和蓝色摆在一起,这两个颜色几乎就没有任何共性可谈,于是,它们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冲突、对撞或者说是力量感。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听到撞色这个词,这个词不能乱用,你得理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撞色指的就是把有强烈冲突的完全不同的两个颜色摆在一起,使它产生一种冲撞感。这种配色方案大量的被应用在广告摄影中,为什么呢?因为它夺人眼球啊,对不对?它能让你赶紧的在整个花花绿绿的世界里面,把目光注意到它这张海报上来,这个产品的广告上来。撞色也是比较年轻化的配色方案,也就是我们在传统的摄影教学中会说的互补色和对比色。所以你看,所谓色彩搭配其实无非就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搭配出和谐的有共性的色彩;第二,搭配出对比强烈的撞色的色彩。Photo by Bailey Burton on Unsplash如果你拍的这个姑娘,她是一个比较温柔的,和这个世界没什么冲突的这么一种性格,那么你当然应该先考虑和谐色,对不对?让她跟世界融为一体。Photo by Atikh Bana on Unsplash如果你拍摄的这个人是非常有个性的,极具力量感的,非常有反叛精神的,那么你就可以考虑用撞色的方法来跟你要去的这个地方的颜色做色彩的搭配。选衣服的时候想象一下,把这个衣服放到环境中,它给你的性格特征,这个画面的性格特征和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是否吻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Photo by Daniil Zameshaev on Unsplash第二个思路也很重要,就是你毕竟是在拍人像照片嘛,人像照片它的主角一定是人,那个环境它只是一个背景,只是个衬托,只是用来辅佐交代这个人的性格特征的,或者是他的旅行纪念等等。那么在色彩搭配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一点,就是这个人一定要比背景要明显才行。Photo by Clem Onojeghuo on Unsplash有什么办法能让人明显一点呢?通过撞色的方案是可以的,反正周围比如说都是蓝色,然后你穿了个黄裙子,那肯定你就是最显眼的那一个,这个不用谈。那如果是和谐色的话,你就要注意一点了,你最好要比背景环境要鲜艳一点,或者是明亮一点,这样一来你才可以从背景中跳脱出来,成为那一个画面中毋庸置疑的主角。Photo by laura-marquesn on Unsplash当然了,比所有的颜色都要更明亮的其实就是白色。所以我一直会跟大家说,我说白色衣服是所有拍摄场景中最安全的一种服装搭配的色彩。我的习惯不管跟哪个模特、哪个姑娘出去拍照,我都会让她带一身白色,万一环境的色彩跟我想的不一样,万一环境色本来就很鲜艳,或者很花里胡哨,或者跟她的其他颜色的衣服撞也没撞得好,和谐也没和谐的上的时候,那我就会让她穿白色衣服。这完全不是因为我对白色有任何的偏好,只是因为它比较万能,只是因为白色它实际上、本质上是没有任何颜色的,既然它没有任何颜色,它也不会和任何颜色产生和谐和冲突的关系,它就没有那个和谐的好不好,冲突的对不对的那种烦恼了,它是无色的,它和任何颜色都能完美的搭配在一起。总之一句话,如果你不会搭衣服的颜色,那你要不就试试白色,从这里出发可能会更有信心一点。如果你想要学习到更多的有关色彩搭配的知识,当然还是欢迎你点击底部的“阅读原文”,去了解我的“自由摄影师 Plus”这门课,里边有一章在讲色彩的搭配问题,是非常科学的,对照着色轮进行讲解。色彩的事说起来真的很大,只有了解了色彩的搭配的底层原理,我们才能够在生活中更加的得心应手,而学好了摄影呢,你也可以把色彩的知识运用到你自己的平时的服装搭配上,运用到你的家里的装修、买家具或者是买包的时候,都可以用得上的,那课程就在“阅读原文”中。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122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ash johan nilsson clem onojeghuo unsplash photo
Health Hats, the Podcast
The Mighty Mouth Goes Quiet, Casey Quinlan, Mashup 2021-22

Health Hats, the Podcast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1, 2023 41:59


In mid-March Casey didn't sounds lucid or humorous and she couldn't spin a yarn or offer wisdom. I'm grateful for her impact on the patient-caregiver movement. Blog subscribers: Listen to the podcast here. Scroll down through show notes to read the post. Subscribe to Health Hats, the Podcast, on your favorite podcast player This episode can be watched on YouTube Episode Notes Prefer to read, experience impaired hearing or deafness? Find FULL TRANSCRIPT at the end of the other show notes or download the printable transcript here Contents with Time-Stamped Headings to listen where you want to listen or read where you want to read (heading. time on podcast xx:xx. page # on the transcript) Proem.. 2 Healthcare is Hilarious intro 00:44. 2 Health Hats, the Podcast intro 01:20. 2 From Episode#127 Healthcare is Hilarious, with Mighty Casey Quinlan. Jun 6, 2021 01:59. 3 Feel like I've been shoved through a pipe 02:38. 3 Mobility 04:49. 4 Bemused about dying 06:34. 4 Bored with the new you? 07:51. 5 Not alone 08:55. 5 From episode #132: Healthcare is Hilarious. Continuing Mets Saga. Hospital. Home. 09:41. 5 Pain management 11:16. 6 Recognize privilege 13:10. 6 Hospitalists and coordination of care 14:35. 7 A word from our sponsor, Abridge 16:06. 7 Episode #139: Normal, A Dryer Setting with Mighty Casey Quinlan 16:49. 7 Steroids, love ‘em, hate ‘em 17:30. 8 Leaping tall buildings 19:20. 9 Engaged with sax – changing capabilities 20:16. 9 Patient hackers adapting 21:36. 9 Not quitting till I'm dead 23:26. 10 Episode #181: Might Casey Unplugged 24:00. 10 Health update – not great 25:27. 11 Crying over spilled hair? 27:43. 11 Spiritual Health 30:27. 12 Death by a thousand pilots 31:52. 12 Busting down silos 36:07. 13 Colossal challenge 37:02. 14 Reflection 39:25. 14 Podcast Outro 41:23. 15 Please comment and ask questions at the comment sec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show notes on LinkedIn  via email YouTube channel  DM on Instagram, Twitter,  to @healthhats Credits Music on intro and outro by permission from Joey van Leeuwen, Drummer, Composer, and Arranger including Moe's Blues for Proem and Reflection Web and Social Media Coach, Dissemination Kayla Nelson @lifeoflesion Leon van Leeuwen edits the article-grade transcript.  Intro photo of Vulture Couple by Rich Rieger used with permission Photo of fire by Ani Kolleshi on Unsplash  Photo of fist by Dan Burton on Unsplash  Photo of silos by Ricardo Gomez Angel on Unsplash  Photo of ice cream by Food Photographer | Jennifer Pallian on Unsplash The views and opinions presented in this podcast and publication are solely my responsibility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e Patient-Centered Outcomes Research Institute®  (PCORI®), its Board of Governors, or Methodology Committee. Danny van Leeuwen (Health Hats) Sponsored by Abridge Inspired by and grateful to Jan Oldenberg, Geri Lynn Baumblatt, Fred Trotter, Claire Sachs, Lygeia Ricciardia, and hundreds of others Links In hospice, Mighty Casey receives SPM's “Doc Tom” Award Related podcasts Episode#127 Healthcare is Hilarious, with Mighty Casey Quinlan. Episode #132: Healthcare is Hilarious. Continuing Mets Saga. Hospital. Home. (health-hats.com) Episode #139: Normal, a Dryer Setting with Mighty Casey Quinlan #139 (health-hats.com) Episode #181: Mighty Casey Quinlan Unplugged #3 | Danny van Leeuwen Health Hats (health-hats.com) About the Show Welcome to Health Hats, learning on the journey toward best health. I am Danny van Leeuwen, a two-legged, old, cisgender, white man with privilege, living in a food oasis, who can afford many hats and knows a little about a lot of healthcare and a lot about very little. Most people wear hats one at a time, but I wear them all at once.  I'm the Rosetta Stone of Healthcare. We will listen and learn about what it takes to adjust...

摄影早自习
网淘二手器材,要注意这些风险-摄影早自习第2107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28, 2023 3:01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最近我在闲鱼上薅了不少羊毛啊,一不小心就成了重度用户。所以今天呀,我就打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闲鱼上面买二手设备的一些经验。Photo by NordWood Themes on Unsplash我总结了一下,在闲鱼上买东西主要有这么几个风险:一个呢是货不对板,也就是拿到商品后发现功能或者是外观和卖家的描述不一样;还有一种风险呢,可能有些人会比较介意,就是会遇到二手商家。有一些二手商可能会对一些有问题的设备进行拆修或者是翻新。而且呢,毕竟他是中间商嘛,所以同样品质的东西,价格方面通常要比个人卖家要高一些。那针对前面这些讲的风险呢,我一般是这么做的:第一步啊,就是看商品的描述,一般卖家都会在描述这一块放一些简单的介绍,比如说这个东西买了多久?在不在保?什么原因想要卖掉?还有最重要的,这个商品现在有什么瑕疵。通过结合产品的外观和瑕疵的图片呢,可以先判断自己能不能接受。第二步我会检查卖家的动态。如果这个卖家短期内上架了大量的同类商品,或者说是同样的一款商品,他前前后后卖了好多个,那就说明这个人多半是一个二手商了。如果他的动态里发布的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那基本就可以确定这是一个个人卖家。接下来我会去看卖家的芝麻信用,通常来说信用是“极好”的卖家,我一般是比较放心的。有一些信用没有达到极好,但是呢是在本地的卖家,可以同城交易、当面验货。那这种相对来说也会靠谱一些。除此之外呢,其他买家对这个卖家的评价也是一个非常可靠的参考的依据。最后说一下收货时的注意事项。对于金额比较高的商品,我的建议还是尽量当面交易。那也有可能这个卖家的价格确实让我心动,但是就只能邮寄。那我会在收快递的时候,拍一个开箱的视频作为以后可能会维权的证据。那开箱没问题的话,就继续测试产品的功能。确认了外观、功能都没问题以后,再确认收货。对于二手相机和镜头的测试呢,叶老师在之前的早自习里有过详细的介绍,想要了解的同学可以在摄影早自习的公众号搜索“二手”,来查看往期相关的内容。Photo by Andrew Draper on Unsplash好了,今天就聊这么多吧,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我们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nordwood themes
摄影早自习
9个春天拍花的小技巧,总有一个适合你!-摄影早自习第2054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20, 2023 8:14


早安,我是晏飞,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102天。© 晏飞北京已经进入花季了,最近很多花都纷纷的开放,所以这期早自习咱们就应个景,我帮大家总结了9个拍花的技巧。Photo by Pawel Czerwinski on Unsplash首先第一个技巧就是找到简洁的背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故宫,在故宫的北边就是御花园,御花园的西北角有一棵古杏树,你一年四季不论什么时候去故宫,就会看到有一堆人在围着这棵杏树拍照,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这棵杏树正好在故宫的城墙下面,有了这个红墙做背景,真的是怎么拍都好看。或者大家如果去过一些花展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摄影师都会拿着一个黑色的绒布,这个绒布是干什么的?其实它就是把绒布挡在花的后面,一挡背景就简洁了、干净了。前两天我爸在家摆弄它的蝴蝶兰,就是想显摆呗,但是说怎么拍都拍不好看。我就说您把它放在这一堆花里头肯定不好看啊,对吧?我说您就把它拿出来,单独放在白墙的面前,唉,一下拍出来的就不一样了,马上就发朋友圈去了。所以这就是第一个技巧,就是你要找到一个简洁的背景。© 晏飞© 晏飞第二个技巧呢,就是低视角拍摄。这个小昆虫不知道大家见没见过,它很像蜂鸟,它的学名其实是叫长喙天蛾,就是扑棱蛾子的蛾。第一张是我用正常的视角想拍摄它采蜜的画面,但是这个照片就很乱,你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里边还有一个天蛾呢,是吧?可是当我把视角放低,以天空为背景拍摄的时候,你看,是不是一下画面就变得好看了、简洁了,这个主角也就凸显出来了。所以这就是第二个拍摄技巧——低视角。© 晏飞有的时候我们拍花是没有办法低视角拍摄的,比如说上面这个花,它是朝天上长的,是吧?我要低视角拍摄,不就拍到它的屁股了吗?所以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大光圈来把背景进行虚化,同样也能达到简洁画面的作用。比如这个小紫花其实是在路边的一个树坑里边,地面上其实都是什么裸露的泥土、石块等等,很丑。那我索性就用大光圈把这些很丑的背景都虚化掉,这也是一种简洁背景的方法,叫大光圈虚化。你看,这前三个技巧其实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就是简洁背景,凸显主体。© 叶梓第四个拍花的技巧就是用长焦拍摄。我不知道大家都去没去看过油菜花海,其实这油菜花你进到花里面会发现,它们长得并不是那么特别的密,然后每一个单独拿出来的话也不是特别好看。可是当你离得比较远,用一个长焦去拍摄的时候,它一下就变成了一个花海,为什么?因为长焦镜头它是有压缩画面的效果的。© 晏飞包括北京马上就会盛开的二月蓝也是一样的,它是一个一个的,并不好看,可是当你用一个中长焦去拍摄,它一下就会变成一片紫色的花海,很漂亮。Photo by Mitchel Lensink on Unsplash第五个技巧叫做重复与突变,这其实算是两个技巧,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个重复。我们看到这种长得很密的一朵一朵的小花的时候,经常就会从上往下俯拍,拍出来的画面就会很漂亮,这种构图技法我们就管它叫做重复纹样构图。它特别像什么呢?它特别像女生的花裙子上面的图案,或者是我们的床单、被罩上面的图案,或者很多一些奢侈品的包啊、衣服啊其实也就是类似的,是一个图案一个图案一直在重复,这么一重复就会很好看。那突变是什么?比如说还是这个画面,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突然拿一个红色的小花插在这一堆白色的花中间,那是不是红花一下就被凸显出来了?这个就叫做突变,它是在一堆一堆的重复的物体当中突然有一个变化,变得不一样了,它一下就凸显出来了。Photo by Janine Joles on Unsplash说完了拍摄花海,说完了拍摄一堆花,咱们再来说一说拍小的,我只拍一朵花,怎么把它拍得很好看。比如说这样的画面它很难吗?其实不是很难,我们用微距镜头就能够实现。那很多人会说我没有微距镜头啊,微距镜头又很贵,是不是?其实不需要。我们的手机其实就是一个准微距镜头,一般是我们手机的广角镜头,你可以用这个广角镜头把手机凑得离花很近去拍摄,而且要注意,拍摄的时候尽量只拍到花中间的部分,不拍到边界,就能拍出这样的效果,大家也可以试一试。这是第六个拍摄技巧,是用微距镜头。© 晏飞拍花的时候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技巧,就是要逆光拍摄,简单来说就是要把这个花放在你的相机和太阳的中间拍摄。逆光拍摄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它会把花朵的颜色映得特别的鲜艳。我们其实不只是拍花,在拍摄很多这种透明的、半透明的物体的时候,逆光拍摄都会把它们的颜色拍得更鲜艳,它们就像是在发着光一样,是不是?你看这个图里的花是不是非常的漂亮。这个技巧不只是拍花,我们在拍比如说秋天的红叶或者夏天的一些绿色植物的时候是都能用得到的,都会用到这个技巧。© 晏飞第八个技巧,就是我们在拍花的时候,还可以找那么一两枝一两朵花把它挡在我们的镜头前面,让它作为前景虚化。这一个虚化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它可以帮我们挡掉很多杂乱的物体,比如说旁边的路人啊,路边的垃圾桶啊等等。第二个作用是它还可以帮我们营造出那种浪漫、梦幻的氛围。Photo by J Lee on Unsplash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当我们拍花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个焦点放在哪儿?是放在花瓣上还是放在花蕊上?我们都知道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叫做:云想衣裳花想容。如果你把一个花看作是一个姑娘的脸,那么这个花蕊就是她的眼睛。我们都知道拍人的时候,焦点是一定要对焦在眼睛上的,不然的话就拍出来的人的眼睛就好像患了疾病一样,朦朦胧看不清楚,对吧?所以拍花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也是要把焦点对焦在花的花蕊上的。© 晏飞以上就是我帮大家总结的9个拍花技巧,我记得我之前在早自习里面讲过夏天的雨怎么拍,秋天的红叶怎么拍,冬天的树和雾霾怎么拍,再加上春天的花,春夏秋冬也就都集齐了。其实我们身边真的是有很多值得拍摄的事物,你仔细观察总会发现其中的美好,我也把这四季的拍摄技巧都放在这期早自习的下面,大家可以收藏这期早自习,这样你遇到什么想拍的时候,马上就可以翻这期早自习,找到相应的拍摄技巧。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102天,我是晏飞,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j lee pawel czerwinski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风光摄影怎么选镜头?广角还是长焦?-摄影早自习第2047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22, 2022 6:49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047天。前两天谈焦距的问题,同学们都很踊跃的发了言,今天我们继续谈焦段的问题,谈镜头的问题,这一次我们不谈人像我们谈风光。一位叫“狮子梅”的同学在早自习后方留言说,想请老师出个风光片的介绍,她说听说用广角的时候,你要离主体特别近才行,比如说离那山特别近才能把山拍得够大,但是为什么看到别人照片里面,总觉得是有那种山特别近的像是用长焦拍的呢?他们到底是用什么镜头拍的呢?这真的是个很好的问题,别急,我们一个一个来解析。在拍风光的时候,广角和长焦头其实都是挺常用的,因为它俩的效果差异特别的大。广角拍摄 Photo by Stanislav Klimanskii on Unsplash比如说用广角镜头拍摄时,你能拍摄的角度很宏大。但是请注意,如果你在一片大草原上已经一望无际了,那你用广角就未必能让人觉得宏大了,只不过就是还是那条地平线,而且这个草原上的所谓的马啊、小草小花啊、大树啊,现在都变成一个小不点了,越宏大画面中的事物就越小。所以越是这种一望无垠的大场景,你就越不需要用广角镜头。广角拍摄 Photo by Lia Tzanidaki on Unsplash那什么时候需要呢?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就是你的照片里面有前景,就是地面上或者是左右两侧有一些事物需要拍进来,而且需要把它们夸张一点拍大一点,这个时候你是可以用广角、超广角来拍的,前景会显得很大,远处剧烈变小,好歹有个大小的对比吧,不是什么东西都很小的,那就变得没东西可看了。这是第一种情况。广角拍摄 Photo by Beiheng Guo on Unsplash第二种情况更常见,就是在越狭小的空间里越需要用广角、超广角。比如说美国的羚羊峡谷,如果你不用超广角去拍,你根本就拍不下什么东西嘛,对吧?左右两侧的线条就都拍不进来了。所以狭小空间是非广角、超广角不可的这么一种情况。那么在拍大山的时候呢,那就要看情况了。长焦拍摄 Photo by jacek-dylag on Unsplash而长焦镜头的效果就刚好相反,它除了可以把远处的山拍得很近,与此同时它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它拍不到近处的事物啊,对不对?它就像个望远镜似的只能看远处的事物。所以如果你近处特别精彩,是不能用长焦镜头的,但远处特别精彩,想要把远处拍大一点,肯定是要用长焦镜头的。越是辽阔的空间,长焦镜头它的施展余地就越大,拍出来的照片越震撼,因为它可以把远处天边的比如说一个小小的雪山顶上的白雪整个放大霸屏,充斥着整个照片,这个压迫感是非常足的。长焦拍摄 Photo by Léonard Cotte on Unsplash综上所述,一般我们认为狭小空间用广角,辽阔空间用长焦,一般是这样子的,不过也要看事实情况而定。比如说你说拍一个山我到底是带广角还是带长焦,那得看你离这个山有多远,这个山有多大了,对不对?50mm拍摄 © 叶梓比如说我在珠峰大本营拍珠峰,我就用的是个50mm中不溜的焦段,既不广也不长,这个效果、这个构图我觉得是刚刚好。不过我们也有一种经验,就是越是那种高大的山,就越是得离远一点看,它的全貌才能被看得清楚。如果你真跑到山脚下抬头一看,你是看不到山顶的。各位同学如果登过山的就知道,对不对?你只能看到眼前这一小截路啊,每一个路的尽头你都以为是登到顶了,其实你走到尽头发现还早着呢,还在半山腰。所以越是靠近山脚,你越难拍摄山的全貌,也就是说你想着我走近一点再去用广角,可能还真不如离远一点用长焦来拍。不过“肖卫”同学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补充,他在“狮子眉”的问题后面回答,他说:有一种“照骗”叫做焦段合成。唉,这又是什么高级玩法呢?讲白了就是广角拍一张,长焦拍一张,然后把两张合在一起。取广角镜头中那个前景很大的效果,近大远小很剧烈的这种超大的张力,但是又把远景的山给它替成长焦拍到了山。这样的好处就是会营造一种错觉,好像:哇,这是广角拍的照片。那在广角中这个远山还那么大,那个山得多大呢?那不得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啊,对不对?所以它其实是一种夸张的效果,是两张照片拼接的一种方式。Photo by Ryan Hoffman on Unsplash比如说上面这张照片是unsplash上一位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同学们这张照片不是我拍的,所以我也不敢打保票,但是看上去就非常像是焦段合成出来的效果。你们可以放大戳这个图,仔细看一看,它这个树的边缘部分是不是有点不自然呢?在山体靠下方慢慢进入一种灰蒙蒙的状态中,这个灰蒙蒙是不是有一点不自然的痕迹呀?更重要的是你们看看地面,这个地面如果不是广角,那至少也是个中焦镜头拍摄的,而远山看上去非常像是一个超长焦镜头拍摄的结果。长焦拍摄 Photo by jasper guy on Unsplash我们把它跟接下来这一张纯纯的由长焦镜头拍摄的雪山做一个对比你就会发现,哦,原来长焦里的地面景物是这个样子的,是扁平的,树与树之间没有明显的那么大的近大远小和张力变化。Photo by James Harrison on Unsplash最后有同学可能想问:哎呀,那我去旅行的时候、拍风光的时候到底应该带哪支镜头出门呢?其实我有一个经验,我曾经带了五支镜头去美国拍照,结果最后我只用了一支头,那支头就是24-200mm的大变焦镜头,真的是一镜走天下,我真的懒得换镜头了,24-200mm涵盖了广角、中焦、长焦都有了。所以我还是推荐大家,如果不是职业摄影师非得要取得什么最佳的画质的话,平时旅行一个大变焦镜头真的是非常舒服非常爽的,你有广角了,有长焦了,也可以做刚才那个焦段合成的这么一种后期的做法。好,今天我们就分享这么多,各位同学,你们在拍风光的时候更喜欢用长焦还是广角?喜欢用多少毫米的镜头呢?也可以在底部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别忘了说自己镜头的喜好的同时,也要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我最喜欢这个焦段拍风光,以及你到底喜欢拍哪种类型的风光。好吧,今天我们就聊这么多,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第2047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摄影早自习
单反vs微单,我该买哪个?-摄影早自习第2048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22, 2022 5:35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048天。有一位同学向我提问说:叶老师,现在买全画幅的微单和全画幅的单反有什么差别没有?到底应该怎么选?咱就把全画幅去掉,好不好?因为反正都是全画幅嘛,咱就说买微单和买单反到底哪个好?先说结论,我推荐大家如果新买相机的话买微单,但是如果您是已经有一台单反相机的话,那就别换,继续用好它,它还是很好用的。Photo by Dim Hou on Unsplash怎么回事呢?咱们得先把时间倒着追溯一下。其实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在媒体上见到大量的佳能、尼康的单反相机出现在记者手中,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单反广泛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然后在我们心中就会有一个印象,单反等于专业,专业摄影师都用单反。后来虽然有了微单相机,微单相机的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高,但是单反相机比起微单来依然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最主要的优势就是快!什么快呢?是取景快。因为它从小窗户里看过去,它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是光直接传播到眼球里边的,也就是说它没有什么时差,光毕竟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东西。但是微单相机不是这样,它需要先捕捉光,再经过芯片运算,最后显示在它的显示屏里面。这个过程是会有那么一点时差的,我们叫做“取景时滞”——就是取景有时间的滞后的这么个效果。微单相机的这个“取景时滞”会导致我们抓拍有不便的地方。另外,当时的单反相机因为采用的是相位对焦元件,它普遍比微单相机的反差式对焦来的要更快一些,所以用一个字总结单反就叫“快”。Photo by Joshua Humpfer on Unsplash但为什么现在我们用微单用的越来越多了,甚至很多大厂,佳能、尼康都已经把研发重心全部迁移到微单上来,单反几乎就是一个停滞发展的状态了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微单在这些年中补足了自己的短板,并且放大了自己的优势。首先它通过技术的提高,缩短了取景的时滞,抓拍不再是一个大的问题。另外微单相机在自己的感光元件上也加进了相位对焦软件,所以微单同时具有相位对焦的快和反差式对焦的准,两个优点都有了,所以微单相机现在的对焦能力丝毫不亚于单反。Photo by Alejandro Luengo on Unsplash当然咱们是同级别的比,就是2万元的微单比2万元的单反,这么来比啊。那微单的优势是什么呢?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微单相机在调整曝光补偿的时候,你可以直接在取景屏中看到画面变量和变暗。你想把曝光调成什么效果,拍完什么效果,一目了然。但单反不行,你调曝光补偿只能心中有数,但是眼睛是看不到的,你看到的还是一个正常的画面,这样的话你难受不难受?还有微单相机在使用某种色彩预设的时候,比如说鲜艳模式、黑白模式,你是直接可以在去屏幕中看到整个世界变成黑白的样子的,但单反也不行,你看到的还是原来的世界。一句话总结,就是微单相机所见即所得,再加上微单的其他的优势,比如说有很强的人眼优先的对焦的模式,有比较轻巧的机身和镜头,按快门的时候因为没有反光板,所以它拍起来也比较安静,不怎么震动等等等等,所以就导致了现在这么一个结果。佳能微单 EOS R6 Mark II 图片来源:佳能官网我其实在十几年前就预言过这件事情,当时同学们老问我说买微单还是买单反,我说着眼于未来的话肯定是买微单,因为单反迟早会从第一线退下来,从大众视野中退下来,而微单迟早会占有最大的市场的量。现在十几年过去了,这个预言也成真啦,对不对?同学们现在左右看一看身边朋友都用什么呀,绝大部分都在用微弹相机了。尼康、佳能本来还想挣扎一下的,结果最后被索尼、被富士逼得不行了,还是全面投入了微单的研发和生产,现在尼康和佳能的微单做的也非常的不错了。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是没有悬念的了,在今天肯定是优先买微单更好。但是我也还是要强调,单反相机依然是非常强大的存在,各位手头上还有单反相机的同学们,你们尽管放心去用,它足够你去创作非常精彩的作品了,审美和技巧只要到位,作品就一定够好。反过来说,如果审美技巧不到位,换相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还是那句话,摄影要好好的学习,才能配得上你的器材,才能和你的器材一起去创作更优秀的作品。我的更多摄影好课,系统学摄影的课程都在“阅读原文”中,非常欢迎大家戳进去了解了解,或许有你需要的课程。今天我们就聊这么多,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048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秋天拍摄落叶的7个技巧-摄影早自习第2024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5, 2022 5:47


早安,我是晏飞,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024天。我看到咱们手机摄影课的群里有同学提问说:秋天的落叶怎么拍?再过两周,北京也应带到了最佳的赏秋的时节,那时候香山的红叶、三里河的银杏等等应该都是到了最漂亮的时候,所以这期早期咱们就临阵磨枪,聊聊秋天落叶的拍摄方法,我们就从构图、光线、色彩这三个方面分别来讲讲。Photo by Susan Jones on Unsplash首先我们拍落叶的时候总有一个迷之角度,就是我们总是会从上往下俯拍那种大片大片的落叶(的场景),拍出来的画面就是上面这样的。它给人的感觉就是乱,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体,就是你看不到一个落叶完整的轮廓,就是那么红红的黄黄的一团,所以不好看。Photo by Μιχάλης Γαλάνης on Unsplash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你一次不要拍这么多的叶子。你就挑出那么一片两片外形轮廓特别好看的,随便往柏油马路上一放,或者放在一个比较有质感的物体上,比如说路边的长椅啊,或者路边的石桌上一摆,拍出来的画面就都会很好看。所以这一个办法就是不要贪大求全,就拍一两片,然后找一个干净的背景去拍摄。Photo by nicolas on Unsplash我们说这第一张照片不好看,主要是因为它没有主体,所以第二个解决办法就是你可以直接赋予这个画面一个主体。比如说你就站在落叶中,然后直接用相机俯拍自己的鞋。唉,这个画面一下就有了主体了,它就是你的鞋,就是你这个人嘛,你就知道这个画面讲的是什么,它一下就有了故事感了。它可能就是一个秋天你来到一个小公园里头散步,来感受秋意。Photo by aaron-burden on Unsplash或者这个画面的主体也可以不是鞋,比如说可以是一本书,对吧?你把一本书摊开了,放在落叶里面。© 晏飞或者是你的宠物也可以啊,你让它就在这个落叶的林子里,或者让它在里面跑起来,这样怎么拍都会很好看了。Photo by aaron-burden on Unsplash第三个解决办法就是我们可以试着改变一下我们拍摄的视角,你可以蹲下来甚至使趴下来,低视角拍摄。因为当我们站着俯拍的时候,相机离我们每片叶子的距离都是几乎一样近的,所以它们的大小也都是一样的,没有了大小(之分)也就没有了主次嘛。可是当我们的视角低下来以后,因为近大远小嘛,所以离我们近的那片叶子显然就会变得更大更突出,所有这个画面就有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主角,有了一个明确的主体。Photo by Andy Holmes on Unsplash当然了,我们还可以利用相机的小景深效果效果来凸显主体。你可以用大光圈、长焦距,近距离,去拍摄一片比较突出的你比较喜欢的叶子。注意啊,这个叶子不一定非得就是(原本就)在那,你可以去远处找一个你觉得特别完美的叶子,然后插在落叶堆里,让它的前景和背景全部虚化,这也是一种凸显主体的方法。以上四点就是我们如何从构图上拍摄一张好看的落叶的照片,其实核心讲的就是我们要在画面中找到一个明确的主体。该图片由12138562在Pixabay上发布说完了构图,我们再来说说光线的应用。其实光线也很简单,我们拍摄所有的这种颜色比较鲜艳的半透明的物体,都有一个很好用的的光线,就是逆光拍摄。因为逆光会把叶子打得很透,透到里面的叶脉你都能看清楚,而且叶子的颜色也会变得比平时更加鲜艳。所以你就可以找一片好看的叶子放在草地上逆光拍摄,它就好像在那里闪着金色的光芒。当然了,你也可以把它拿在手上,总之只要是逆光拍摄,就一定会是非常漂亮的。当然了,你也可以把它拿在手上,总之只要是逆光拍摄,就一定会是非常漂亮的。该图片由un-perfekt在Pixabay上发布 最后咱们再来看看色彩的事。我们拍落叶最常用的一个色彩的技巧就叫做互补色。你可以找一片红色的或者黄色总之是暖色系叶子,然后放在一片绿色的草地里面,它就形成了一种冷暖的互补色,它就会有这种一叶知秋的感觉。当然你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一片黄黄的银杏的落叶里面林放一个嫩绿嫩绿的叶子,也行。Photo by chris-lawton on Unsplash还有一种玩法,就是我们可以挑不同颜色的叶子,红的、黄的、绿的、橙色的都有,然后把它们按照颜色排列起来,找一个干净的背景,这样拍出来的画面你看看,是不是也是很好看。所以,咱们今天就分别从构图、光线、色彩三个方面总结了关于秋天落叶的拍摄技巧,不知道你所在的城市是不是也已经快到了赏红叶的季节了?如果你也拍到了好看的秋景的照片,也欢迎发在咱们的学员群或者摄影早自习群里,大家一起欣赏讨论。好,今天咱们就聊到这,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024天,我是晏飞,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pixabay unsplash susan jones andy holmes unsplash photo
MedusPod
Episode 17 - Driving Lauren Bacall

MedusPod

Play Episode Play 60 sec Highlight Listen Later Aug 11, 2022


"Driving Lauren Bacall" by Jaki McCarrick A man tell a story of his brush with screen legend Lauren Bacall, and the real life drama of the friend who introduced them. Author Jaki McCarrick - Jaki's Blog An edited version of this episode's story "Driving Lauren Bacall" is available in print in "Riptide: Volume 14" Cast Gordon Rochford - Those Conspiracy Guys Podcast Thea Solone - Thea's CastingCall.Club Profile D.E. Medus - david.medusmedia.com Music Into the Unknown by Oddsprite Art Art for this episode includes modified versions of: Photo by Soheb Zaidi on Unsplash Photo by Ian Taylor on Unsplash Photo by Imre Tömösvári on Unsplash

Zero To Travel Podcast
A Creative Guide To Travel Journaling w/ Lavinia Spalding

Zero To Travel Podcast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14, 2022 61:22 Very Popular


Have you ever wished you could get better at documenting your travel experiences?  Today I am joined by award-winning writer, editor, and podcaster, Lavinia Spalding, to discuss how and why anybody can keep a meaningful journal. If you are somebody who wants to look back fondly at your most treasured travel experiences, you will not want to miss this episode. With the experience of publishing 9 books and teaching writing workshops around the world under her belt, Lavinia explains why all you need is 3 minutes a day and a gluestick to start sucessfully documenting your adventures.  What percentage of the day do you spend creating vs. consuming?  I'd love to hear your insights and hope you will share them by sending me an audio message. Don't forget that if you want access to the private Zero To Travel podcast feed, a bonus episode every month (decided on by YOU), exclusive content, direct access to me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and more. Click Here To Try Premium Passport For Only $1 and get: Access To The Zero To Travel Podcast Archives (300+ amazing episodes and growing)  One Bonus Episode Per Month (Decided By YOU) + Exclusive Content You Can't Hear Anywhere Else  Ask Me (Jason) Your Burning Questions, and Get A Personal Answer!  All Episodes Ad-Free (From April 2021 Onward) Today's episode is sponsored by US Bank Visa Platinum Card, perfect for large purchases, unexpected expenses, and balance transfers. To see if you qualify for the lowest APR out there, visit usbank.com/platinum today. This episode is also brought to you by Better Help online therapy, visit their website today to get 10% off your first month of services.  Tune In To Learn: The path that lead Lavinia to living in New Orleans How a transformative trip as a child started her life of travel Why living in South Korea for 6 years shaped Lavinia's future The power and connection of journaling to better understand yourself How to start a journal and why you should keep it personal Tips and tricks for keeping a great journal Why you should carry a gluestick with you on your travels How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staying present and documenting The health benefits of journaling Lavinia's favorite characters and encounters while traveling How to make an impression no matter where you go A magical formula to keep your creative mind in practice And so much more Resources: Join Zero To Travel Premium Passport US Bank Visa Platinum Card & Better Help - Today's Sponsors Check out Lavinia's website Get a copy of Writing Away: a creative guide to awakening the journal-writing traveler Listen to the There She Goes Podcast on Apple or Spotify Want More? Behind The Scenes With Adventure Travel Journalist Jayme Moye How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Travel Writer An Interview With John Craigie: Notes From The Road Photo from Unsplash Photo by Clay Banks on Unsplash

摄影早自习
我的板砖怎么歪了?-摄影早自习第1751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5, 2021 5:03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751天。我在网上看见这样一个问题,有个同学他拍了一张建筑的照片,然后他发现画面里面天花板和地砖都是歪的,用裁切工具把天花板旋转到水平位置以后,地砖也不是平的,反而更歪了。他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要怎么才能补救?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我们尤其拍建筑的时候会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问题。Photo by Sven Brandsma on Unsplash同样一个物体离我们近的时候会比离我们远的时候看起来要更大一些。举个例子吧,当我们站在隧道里看向远方,会发现隧道两边,本来应该是平行的墙会在远处逐渐的汇聚到同一个点上,在透视图里呢,把这个点叫做消失点。Photo by Mehrnaz Taghavishavazi on Unsplash下面我们用一个立方体,作为简化的模型,来试着解释一下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对画面的影响。假设我们站在立方体的A面的正前方,身体和A面是平行的时候,立方体上和A面相交的其余的边,它们的延长线都会汇聚在同一个点上,这种情况叫做一点透视。在一点透视的情况下,A面的四条边,它们是两两平行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横平竖直。一点透视示意图接下来我们从现在的位置往右横着走几步,然后旋转身体面向立方体,这时我们可以同时看到立方体的AB两面,与此同时立方体的所有的水平边的延长线会分别汇聚到两个点,我们称之为两点透视。在两点透视的情况下只有竖直的边是相互平行的。两点透视示意图接着我们再拿来一把椅子,在现在的这个位置,站在椅子上俯视立方体,此时我们可以同时看到立方体的ABC三个面,这时候啊,我们会发现立方体的所有的边都不是平行的了,它们的延长线都会分别汇聚在三个点上,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三点透视。三点透视的画面在三种透视中变形是最大的。三点透视示意图那么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这位同学想要天花板和地板都是水平的,那么根据透视的原理呢,横平竖直应该采用一点透视的方法来拍摄,也就是要和墙面完全平行来构图。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手机或相机的辅助线功能,同时在墙面上找到水平和竖直各两条线,当调整到水平和竖直的两条线,分别和相机的辅助线平行的时候,按下快门,这时拍到的一定是一个一点透视的横平竖直的照片。如果前期没有拍得特别完美的话,我们也是可以在lightroom来进行补救的。当然了裁剪工具是没有办法了,这里要用到的是变换工具。在画面里面找到本来应该是水平和垂直的两组线条,选中变换工具里的,这个有点像“井字”的工具,用这个工具描出这两组线条,lightroom就会自动把它校正过来。当然了,如果前期拍得实在是太歪了的话,即使后期校正出来也会比较奇怪的,所以干脆还是趁早重拍吧。今天讲到的三种透视关系在拍建筑的时候会经常遇到。通常我们想表现建筑对称的美感的时候,会用一点透视的构图方式,获得横平竖直的画面。如果是非对称的建筑物,或者我们想同时展示超过一个面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优先采用两点透视的构图,保证竖直的线条是平行的同时,在45度左右的方向取景。如果是特别高大的建筑,我又想尽可能多地展示多一些的面,我们就只能采用三点透视,在45度左右仰拍了。好了,早自习的时间有限,我就先聊这么多吧。我也不太确定自己有没有能够讲得清楚明白,要不留个小问题,给大家检验一下效果吧~那么请问:下面这张照片是哪种透视效果呢?请在留言区说出你的答案。© 叶梓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我们不见不散。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秋天拍摄指南:到底都能拍些什么?-摄影早自习第1744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5, 2021 4:47


今晚8点摄影直播,关注公众号“摄影早自习”,找到今天第二条图文链接即可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744天。又到秋天了,又是拍大片的好时机,不过我发现同学们拍片这件事还真的不只是技术不到位,器材不到位,更重要的其实是观察不到位,没有办法找到那些真正值得拍的东西。所以今天我就为大家讲一讲秋天大家可以关注哪些细节?可以拍哪些东西?对于我自己而言,在秋天我想拍的东西太多了。首先能想到的就是拍山,对不对?我们已经去过一次香山了,肯定还会再去,这个周末、下个周末都会去玩一玩。树叶现在是慢慢的黄了起来,色彩就远比之前看到的夏天的深绿色要有趣得多,丰富得多。虽然它不见得全是黄的,但是它毕竟是多彩的嘛,对不对?有各种各样的颜色。Photo by Eberhard-Grossgasteige on Unsplash那么除了拍山体以外,我们其实还可以去关注水。因为秋天的水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上面有可能飘着落叶。另一个特点是这个水面如果能反光的话,它会反射对面山体的五颜六色的树叶的光,所以水面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让山的色彩的这种精彩程度翻倍了。Photo by aaron-burden on Unsplash第三我们还可以拍路。路可以作为一种引导线,引导我们的视线的奔着远方去。因为你如果只是拍一个山体的话会有点无聊的,如果有路做引导的话,整个故事就会更能够引人遐想,让人想走进画面里面去。Photo by patrick-tomasso on Unsplash秋天有的时候还会有雾,这个雾不一定是雾,它有可能是那种毛毛细雨,总之就是那种远处发白什么都看不清的那种情况。那么秋天的雾因为它有枯树枝和枯草作为一个映衬,所以它的整个力量感是非常足的,它是一种有神秘感的画面。Photo by david-zieglgansberger on Unsplash秋天还可以拍光。因为枯树枝已经露出来了,那么如果有太阳从树枝间射下来,如果下边能有一点点雾气的话,是能够看到很明显的一些丁达尔光的现象。因为整个山体的色彩已经很到位了,加上这种金黄色的阳光在里面,两者之间是相得益彰。Photo by johannes-plenio on Unsplash那么再看看人。人也是可以拍的,不过拍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人物的服饰,最好他穿着一些毛茸茸的柔软的衣服——毛衣是可以的,呢子大衣也是勉强,但是如果穿个冲锋衣的话,这个人我肯定就不会拍他了,因为它这种硬朗的、光滑的外表和秋天的感觉是不能登对的。当然了也可以拍自家的狗子,是吧?比如我们家金毛就非常适合在秋天来拍摄,它柔软的毛大衣跟秋天的金黄的树叶是能够映衬在一起的。Photo by joe-caione on Unsplash秋天还可以拍果子。果子不分大小、不分好坏,即便是掉到地上的已经裂开的那种果子,只要你找到它把它拍下来,组成一组放到朋友圈里面,都会给人以这种秋收的喜悦,这个是写在我们的基因里面的。不一定非得去拍超市里堆着的那种洗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大果子,小小的小野果也是很好的题材。Photo by karolina-badzmierowska on Unsplash所以今天就是给大家提个醒,拓展一下思路,秋天来了我们到底能拍什么?这个其实是真的选择余地很多的。不要忘了“秋天”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词汇,但它里面所包含、所承载的关键词是非常多的,它有很多很多的符号都能够表达秋天这一让人喜爱的季节。最后别忘了,我刚才都只是提到了可以拍哪些东西,具体怎么拍才好看呢?这些东西我会在今天晚上的免费的直播讲座里面讲,今天晚上8:00,网易云课堂。具体怎么看?就在语音下方找到一条banne海报,戳进去就可以了解这个讲座的详情,你也可以点今天的第二条图文链接进去了解。其他平台听课的同学别忘了,你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然后你就能找到咱们今晚讲座的入口了。好,那就今天晚上见吧,希望各位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1744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画面中的绿点是怎么来的?怎么解决?-摄影早自习第1730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24, 2021 6:17


今天看到Lee同学在摄影早自习8班微信群里提问,说:“叶老师为什么我在拍太阳的时候总会有一个绿点出现,怎么解决?”后边的金明凯同学其实回答非常好,他说“这就是镜头的问题,有的手机就不会有的。”对,完全正确。我今天进一步解释下这个问题。Photo by Sara Kurfeß on Unsplash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下它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它的具体的现象是什么。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就是因为玻璃不是全透明的物体,它会反射一部分光线。这就像很多女孩走在橱窗前可以照着橱窗的玻璃来照镜子一样,她们会照着玻璃整理头发和衣物,你就会知道玻璃真的是可以反光的。相机、或者是手机镜头的玻璃也会反光,这反光肯定是我们不想要的。摄影人只想要所有射入镜头的光线都变成照片。反光不就损失了吗?而且不止损失,它还产生“鬼影”,就是你现在见到的这个现象,或者你可以把它叫做“光斑”。相机、或者是手机镜头的玻璃也会反光,这反光肯定是我们不想要的。摄影人只想要所有射入镜头的光线都变成照片。反光不就损失了吗?而且不止损失,它还产生“鬼影”,就是你现在见到的这个现象,或者你可以把它叫做“光斑”。什么意思呢?镜头通常不会由一片玻璃构成,它是很多片玻璃堆在一起,如果镜片会反光,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现象:光线会在镜头内部的多片玻璃片之间反复反光,最后弹到感光元件上被捕捉到,那一定会出来一些本不该有的影像,你说的绿点就是典型。Photo by Jordan Wozniak on Unsplash其实这个现象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在某些情况下它会特别明显,比如说在相对较暗的环境中拍超亮的光源时,白天拍太阳,晚上拍月亮,或者像我一样在酒店里拍射灯。只要你直接对着它拍,让它出现在你的构图中,那么这个光斑就有可能会出现。光斑(鬼影)范例 ,由iPhone拍摄 © 叶梓光斑的位置通常都是会出现在整个画面中强光源的对称位置上。强光源在左上角,光斑就在右下角。具体在哪呢?其实你可以做个辅助线,把强光源和画面正中央的点连接、延长,在这条线的另一侧一模一样远的位置,就是光斑所在的位置。什么时候会没有光斑?很简单,就两个方法:第一,把光源放在画面正中央的时候,其实那个时候也有光斑,只不过光斑和强光源叠加在一起,你看不见了。第二个方法是把强光源放在画面之外,这个时候光斑也不会在画面里。Photo by Andrea Caramello on Unsplash至于光斑为什么会是绿色的,这其实跟镜头的镀膜有关系,镜头在反射光线时没有完整地反射所有的光谱,所以光斑可能会是绿色或者是别的什么颜色。还有,光斑其实有的时候不只是一个,你也可能会看见多个一连串的光斑,它可能是七彩的。具体它会不会明显,会不会出现,是一个还是多个,这跟镜头结构很有关系。但是你要知道镜头结构的设计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比如说iPhone在很多代以来都带有明显的光斑问题,但是iPhone的光学设计师们没有把它给消除掉,甚至都没有减轻这件事情的影响。我想他们是牺牲了镜头在这个方面的属性来保证了其它方面的画面效果,也就是说光学设计师们会权衡这个镜头要在哪些参数上做到足够的好,哪些参数上可以有的放矢的放一放。毕竟iPhone手机的摄影能力——不管是它拍出来的画质也好,还是色彩的还原度也好,在绝大部分的专业摄影人眼中都是非常棒的。用相机的朋友也是一样,你们镜头既然已经买了,既然已经发现有这个问题,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好好利用一下它,说不定还能拍出点很浪漫的光线效果。毕竟在很多电影里也是有很多光斑出现的,导演们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夏天的炎热,或者是阳光的明媚。Photo by nasim dadfar on Unsplash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这光斑落在了重要的事物上。比如拍个孩子,你把这个大绿光斑正好罩在他脸上,这可就不好交差了。但是你今天既然已经知道了光斑的位置 是很有规律的,所以你可以通过调整强光源在构图里的具体位置,来间接控制光斑位置。最后布置个小作业:你们的手机有明显的光斑现象吗?你可以试一试,然后留言告诉我你的手机型号,以及它有没有这个现象,有多明显,是什么颜色,有几个。今天就到这里,今天是摄影早期陪伴大家的第1731天。别忘了在十一期间我们将在北京举办摄影工作坊,如果你想快速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想突破某些瓶颈,那么欢迎你来参加。名额是非常有限的,你可以戳语音下方海报或者是底部“阅读原文”来了解详情。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下雨天,竟有这么多可拍的?-摄影早自习第1716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4, 2021 10:07


早安,我是晏飞,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716天。今天是周末,又是到我陪大家早自习。最近北京的雨水很多,这两天又开始断断续续的下起了小雨,所以这期早自习我就想讲讲下雨天都有什么可拍的场景。我们从下雨前到下雨中再到下完雨的时间顺序来捋一捋。© 晏飞首先,下雨天我们要拍照肯定不是等雨下来了我们才准备动身去拍的,我们是还没下雨就会早早的出门已经开始拍了。我第一个想到要拍的就是拍云。雨下来之前云层会压得非常非常的低,它看上去离城市、离地面都非常近,我们可以拍乌云下的城市的场景。如果你在视野很广阔的地方,就可以拍摄这种乌云压迫城市的画面。© 晏飞另外下雨前云它形态、外观也会很漂亮。上面这张照片就是我拍的下雨前的云,我还特意去查了一下,这个好像叫乳状云,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雨前会遇到的云。这里面有一个拍摄的技巧,你看这两张照片的主体虽然都是云,而且云的面积都很大,但不管怎么样,我都会搭上一些地面的景物。比如第一张我留了一个很小的地面的剪影,它虽然很小,只占画面的十五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的面积。第二张我也特意找了天上的很小的很细的两个电线作为前景。这个地景可以很小,哪怕就是远远的小小的一棵树,一片礁石都可以,但它不能没有。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它可以交代环境。你可以把第一张照片下面的地景用手挡住,你再看这张照片,它就是一片云,那你是在哪拍的?不知道了。第二是地景也可以给画面增加一个层次。比如第二张照片,它本来画面就很简单,你再把电线都抹掉,那就显得太单调、太没有看头了。Photo by Anna Atkins on Unsplash那开始下雨以后有什么可拍的呢?首先是可以拍雨水,可以拍空中的,也可以拍从屋檐下流下来的雨水。古建屋檐的“滴水” Photo by Akira on Unsplash尤其是古建筑,它屋顶的瓦片会形成一个瓦沟,瓦沟的最下面的一块特制的瓦片,这个瓦片的名字就叫“滴水”,而且会专门做成水滴的形状,很漂亮。这里面也有一个拍摄技巧,就是要找一个比较暗的背景,这样才能衬托出亮晶晶的雨滴。Photo by Norbert Tóth on Unsplash还有一个比较容易拍出雨水的场景就是在路灯附近,灯光已经把雨水照得很亮了,这个时候天空也比较暗了,这种画面就很容易拍出效果。© 晏飞另外一个下雨的时候我很喜欢拍的就是玻璃上的雨滴。上面这张照片是我在公交车上拍的。你看我是把焦点对在了玻璃上的雨滴上,所以背景都是模糊的,但是也能分辨出来,后面有一个比较亮色的楼房,上面还能看出来有几扇窗户,前面是一大一小一前一后有两把雨伞,隐约还能看出雨伞下拿着伞的人。不过这张照片有趣的地方,是你仔细看每一个小水珠里面都有一个倒过来的整个背景的画面,而且它是清晰的,不是模糊的。这就好像网上经常会有人透过水晶球拍照,水晶球外面的景象就会在水晶球里形成一个倒立的并且缩小的画面。拍摄这样的照片有一个难点,就是你要精确地对焦在水滴上。如果你是用相机拍照,可以手动对焦。我这个照片是手机拍的,拍的时候你就要一次一次点屏幕去尝试对在水滴上。© 晏飞上面这张是另一个我在公司拍的窗户上的雨滴,同样的也是对焦在水滴上。但是不一样的是这个画面的背景太简单,就是一片天空,右下角一个写字楼,水滴里的画面也没什么看头,所以我就找了几个枯萎的花做前景,就是为了让这个画面不那么无聊。© 晏飞下雨我们在外面拍照,难免雨水会打在镜头上,这个时候你千万别急着擦镜头。你可以把镜头打到长焦大光圈,镜头上的雨水就会变成光斑的效果,而且这个光斑的大小是可以随着你的光圈和焦距的改变而变化的。上面就是下雨的时候三个比较好拍摄的场景,我们可以借助暗色的背景拍雨水,可以拍窗户上的雨滴,还可以利用镜头上的雨滴形成光斑的效果。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刚下完雨后有什么可拍的。© 晏飞首先雨后拍摄一些植物、建筑都会特别的漂亮。一个是因为雨水冲刷后肯定会更干净,上面的浮土脏东西都给冲没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没有太阳,物体上就没有那种特别的亮的反光,所以物体的颜色就会显得更加的鲜艳、更加的浓郁。Photo by Matthew Henry on Unsplash另外,下雨以后地面上的水坑我们是一定不会错过的。你可以蹲低,贴着地面拍摄,就能拍到漂亮的倒影的照片。当然也不一定非得是水坑,雨下的比较大的话,青石砖的地面或者柏油马路上湿湿的一片也能形成倒影,它可能没有水面倒影那么清楚,但是朦朦胧胧的一片,也是另一种美。© 晏飞还有一个我比较喜欢拍的,就是雨停了以后,车身被雨冲刷过以后会留下一个一个的小水滴。看似这些水滴挺杂乱的,但其实你仔细观察它是有一些规律的,大的水滴与大水滴之间的距离是差不多的,而且大水滴之间还会分布着一些小的水滴,这种规律它本身就是一种美感。另外它跟我们刚才说的拍摄玻璃上水珠是类似的,每一个水滴上都会反射天空的画面。上面这个照片我拍的一个汽车前机器盖子上的水滴,这个水滴里反射的是天上的一个路灯,是一个V字的形状,它和水珠在一起就就特别x像一个一个扭曲的表盘,这个路灯就像表的时针和分针,这就让我联想到达利画的扭曲的时钟,我觉得很有意思。Photo by Joel Heard on Unsplash下雨天还有一个不能忘的,就是彩虹。它不一定是每次下雨过后都能看见,但是你要知道两点:第一,彩虹它出现的方位是能够判断的,他一定会在太阳的正对面,也就是你顺着自己影子的方向,它指向的方向就是彩虹可能会出现的方向。另外彩虹是可以移动的,甚至是可以出现在你指定位置的。有同学可能会觉得:为什么有的人拍摄的彩虹桥正好是架在两个建筑物之间、两个山峰之间的,你就做不到呢?这是运气吗?不是,这其实是有技巧的。具体的拍摄技巧大家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让彩虹出现在你指定的位置,真的可以吗?),之前我们有一期早自习叶老师专门有讲过彩虹,这里我就不多说了。Photo by Chris Barbalis on Unsplash最后还有一个可以拍的,就是晚霞。我发现北京特别容易出现这种天气:就是下雨下到傍晚就停了,然后太阳一出来就会有晚霞。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气象规律,还是我碰巧碰上了,反正我碰到过很多次这种情况。前天礼拜四就是这样,下班的时候开始下小雨,等到家透过窗户一看,雨停了,太阳出来,就有很漂亮的晚霞。所以每次傍晚还下雨的时候,我就会比较留意,一旦雨停了,我就看看会不会有晚霞出现。上面我们分别从雨前、下雨中、下雨后总结了九个比较有趣的下雨可以拍的画面,我看天气预报这两天好像又有小雨,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不妨也拿起相机、拿着手机去试试吧。或者你觉得雨天还有什么好拍的、有趣的场景,也可以在留言告诉我。以上就是今天早自习的全部内容,我是晏飞,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akira unsplash matthew henry anna atkins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下雨天,竟有这么多可拍的?-摄影早自习第1716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4, 2021 10:07


早安,我是晏飞,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716天。今天是周末,又是到我陪大家早自习。最近北京的雨水很多,这两天又开始断断续续的下起了小雨,所以这期早自习我就想讲讲下雨天都有什么可拍的场景。我们从下雨前到下雨中再到下完雨的时间顺序来捋一捋。© 晏飞首先,下雨天我们要拍照肯定不是等雨下来了我们才准备动身去拍的,我们是还没下雨就会早早的出门已经开始拍了。我第一个想到要拍的就是拍云。雨下来之前云层会压得非常非常的低,它看上去离城市、离地面都非常近,我们可以拍乌云下的城市的场景。如果你在视野很广阔的地方,就可以拍摄这种乌云压迫城市的画面。© 晏飞另外下雨前云它形态、外观也会很漂亮。上面这张照片就是我拍的下雨前的云,我还特意去查了一下,这个好像叫乳状云,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雨前会遇到的云。这里面有一个拍摄的技巧,你看这两张照片的主体虽然都是云,而且云的面积都很大,但不管怎么样,我都会搭上一些地面的景物。比如第一张我留了一个很小的地面的剪影,它虽然很小,只占画面的十五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的面积。第二张我也特意找了天上的很小的很细的两个电线作为前景。这个地景可以很小,哪怕就是远远的小小的一棵树,一片礁石都可以,但它不能没有。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它可以交代环境。你可以把第一张照片下面的地景用手挡住,你再看这张照片,它就是一片云,那你是在哪拍的?不知道了。第二是地景也可以给画面增加一个层次。比如第二张照片,它本来画面就很简单,你再把电线都抹掉,那就显得太单调、太没有看头了。Photo by Anna Atkins on Unsplash那开始下雨以后有什么可拍的呢?首先是可以拍雨水,可以拍空中的,也可以拍从屋檐下流下来的雨水。古建屋檐的“滴水” Photo by Akira on Unsplash尤其是古建筑,它屋顶的瓦片会形成一个瓦沟,瓦沟的最下面的一块特制的瓦片,这个瓦片的名字就叫“滴水”,而且会专门做成水滴的形状,很漂亮。这里面也有一个拍摄技巧,就是要找一个比较暗的背景,这样才能衬托出亮晶晶的雨滴。Photo by Norbert Tóth on Unsplash还有一个比较容易拍出雨水的场景就是在路灯附近,灯光已经把雨水照得很亮了,这个时候天空也比较暗了,这种画面就很容易拍出效果。© 晏飞另外一个下雨的时候我很喜欢拍的就是玻璃上的雨滴。上面这张照片是我在公交车上拍的。你看我是把焦点对在了玻璃上的雨滴上,所以背景都是模糊的,但是也能分辨出来,后面有一个比较亮色的楼房,上面还能看出来有几扇窗户,前面是一大一小一前一后有两把雨伞,隐约还能看出雨伞下拿着伞的人。不过这张照片有趣的地方,是你仔细看每一个小水珠里面都有一个倒过来的整个背景的画面,而且它是清晰的,不是模糊的。这就好像网上经常会有人透过水晶球拍照,水晶球外面的景象就会在水晶球里形成一个倒立的并且缩小的画面。拍摄这样的照片有一个难点,就是你要精确地对焦在水滴上。如果你是用相机拍照,可以手动对焦。我这个照片是手机拍的,拍的时候你就要一次一次点屏幕去尝试对在水滴上。© 晏飞上面这张是另一个我在公司拍的窗户上的雨滴,同样的也是对焦在水滴上。但是不一样的是这个画面的背景太简单,就是一片天空,右下角一个写字楼,水滴里的画面也没什么看头,所以我就找了几个枯萎的花做前景,就是为了让这个画面不那么无聊。© 晏飞下雨我们在外面拍照,难免雨水会打在镜头上,这个时候你千万别急着擦镜头。你可以把镜头打到长焦大光圈,镜头上的雨水就会变成光斑的效果,而且这个光斑的大小是可以随着你的光圈和焦距的改变而变化的。上面就是下雨的时候三个比较好拍摄的场景,我们可以借助暗色的背景拍雨水,可以拍窗户上的雨滴,还可以利用镜头上的雨滴形成光斑的效果。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刚下完雨后有什么可拍的。© 晏飞首先雨后拍摄一些植物、建筑都会特别的漂亮。一个是因为雨水冲刷后肯定会更干净,上面的浮土脏东西都给冲没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没有太阳,物体上就没有那种特别的亮的反光,所以物体的颜色就会显得更加的鲜艳、更加的浓郁。Photo by Matthew Henry on Unsplash另外,下雨以后地面上的水坑我们是一定不会错过的。你可以蹲低,贴着地面拍摄,就能拍到漂亮的倒影的照片。当然也不一定非得是水坑,雨下的比较大的话,青石砖的地面或者柏油马路上湿湿的一片也能形成倒影,它可能没有水面倒影那么清楚,但是朦朦胧胧的一片,也是另一种美。© 晏飞还有一个我比较喜欢拍的,就是雨停了以后,车身被雨冲刷过以后会留下一个一个的小水滴。看似这些水滴挺杂乱的,但其实你仔细观察它是有一些规律的,大的水滴与大水滴之间的距离是差不多的,而且大水滴之间还会分布着一些小的水滴,这种规律它本身就是一种美感。另外它跟我们刚才说的拍摄玻璃上水珠是类似的,每一个水滴上都会反射天空的画面。上面这个照片我拍的一个汽车前机器盖子上的水滴,这个水滴里反射的是天上的一个路灯,是一个V字的形状,它和水珠在一起就就特别x像一个一个扭曲的表盘,这个路灯就像表的时针和分针,这就让我联想到达利画的扭曲的时钟,我觉得很有意思。Photo by Joel Heard on Unsplash下雨天还有一个不能忘的,就是彩虹。它不一定是每次下雨过后都能看见,但是你要知道两点:第一,彩虹它出现的方位是能够判断的,他一定会在太阳的正对面,也就是你顺着自己影子的方向,它指向的方向就是彩虹可能会出现的方向。另外彩虹是可以移动的,甚至是可以出现在你指定位置的。有同学可能会觉得:为什么有的人拍摄的彩虹桥正好是架在两个建筑物之间、两个山峰之间的,你就做不到呢?这是运气吗?不是,这其实是有技巧的。具体的拍摄技巧大家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让彩虹出现在你指定的位置,真的可以吗?),之前我们有一期早自习叶老师专门有讲过彩虹,这里我就不多说了。Photo by Chris Barbalis on Unsplash最后还有一个可以拍的,就是晚霞。我发现北京特别容易出现这种天气:就是下雨下到傍晚就停了,然后太阳一出来就会有晚霞。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气象规律,还是我碰巧碰上了,反正我碰到过很多次这种情况。前天礼拜四就是这样,下班的时候开始下小雨,等到家透过窗户一看,雨停了,太阳出来,就有很漂亮的晚霞。所以每次傍晚还下雨的时候,我就会比较留意,一旦雨停了,我就看看会不会有晚霞出现。上面我们分别从雨前、下雨中、下雨后总结了九个比较有趣的下雨可以拍的画面,我看天气预报这两天好像又有小雨,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不妨也拿起相机、拿着手机去试试吧。或者你觉得雨天还有什么好拍的、有趣的场景,也可以在留言告诉我。以上就是今天早自习的全部内容,我是晏飞,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akira unsplash matthew henry anna atkins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什么时候用广角,什么时候用长焦?-摄影早自习第1714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2, 2021 5:02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714天。前两天我们谈到了长焦广角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接着聊。因为有一位同学在群里问我说:叶老师,我马上就去青海旅游了,我到底是赶紧多备着一支超广角头好,还是备着一支长焦头好?我是建议他备长焦头,为什么呢?因为超广角头它在宏大空间中反而是不实用的,没有长焦那么实用。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到底应该什么时候用广角,什么时候用长焦?今天就跟大家简单聊一聊。首先是这样子,我们都明白超广角镜头能够拍到更宏大的画面,但是你也要明白另一件事情,就是超广角镜头中,那个人物、那些牦牛、那些鸟都会特别特别小,小到几乎看不见。所以当你画面中有些什么的时候,比如刚才说的一个动物、一个人或者是一棵树的时候,当你不想让这个东西太小的时候,那你运用超广角镜头就必须要贴得很近去拍才行,但偏偏望山跑死马。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那么宏大的场景,就是像海一样的青海湖,你拍它的时候用普通的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会有什么不同吗?其实大体的画面感觉是类似的。是,超广角镜头能在左边右边再多拍点东西进来,但是大体感觉是类似的,因为它就是一片地平线,就是一个宏大场景。说实话我现在用中焦镜头拍这个湖感觉还是类似的,反正你也看不到湖对岸。我的意思是越是宏大场景,你用超广角镜头就越不是必要的。反过来越是在狭窄的场景中,在巷战中,比如重庆的几个大楼之间的小狭缝里拍照,或者深圳的握手楼底下你在那儿拍照,或者是说你在一个本来很小很小的民宿里,要帮这个老板拍出特别宏大的、特别宽敞明亮的空间效果,那你就需要超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拍摄 Photo by Gabriella Clare Marino on Unsplash我再重复一次,越是宏大空间,超广角镜头就越是不必要,而且可能会把这里面的东西拍得太小,而越是狭窄空间,超广的镜头就越需要,因为它可以夸大现有的空间的尺寸,也因为实在是太小了,只有超广角才能把那东西拍全,把家具都拍进来,对吧。所以以此类推,你就知道长焦镜头什么时候使用了。越是在宏大空间中,长焦镜头就越必要,因为你不太可能为了那匹马跑两个小时的路凑近去拍它。长焦镜头拍摄 © 叶梓而越是在那些狭窄空间中,你就越难用长焦镜头,因为实在是施展不开啊,你一个长焦架在巷子里边,结果只能拍到人家一个挂在墙上的抹布、一个拖把,这要怎么拍照呢?当然了除了空间本身的尺寸,其实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我们选广角还是选长焦镜头。常见的影响要素还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如果你想要一些比较夸张的透视效果,近大远小很明显,放射线非常的有张力,这个时候得用超广角头。超广角镜头拍摄 © 叶梓如果你是想要平面化的视觉效果,想消除透视感,使得这个画面像一幅画一样,这个时候得用长焦镜头。这是第一个要素,就是透视感的差别。长焦镜头拍摄 © 叶梓另一个要素就是广角镜头景深大,从前到后都能清楚。广角镜头拍摄 © 叶梓而长焦镜头景深小,背景和前景的虚化比较明显。长焦镜头拍摄 © 叶梓根据这些要素你大概就能知道你要带什么镜头出去玩了。好,今天就聊这么多。9月4号我会带大家去拍长城,你猜猜,我们上长城拍照是更常用大广角还是中焦,还是长焦呢?请在下方留言,我来看看你猜的对不对。也别忘了,9月4号长城的摄影实践班还是可以报名,大家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里边找到今天的帖子,然后在底部“阅读原文”戳进去,或者是在语音下方的海报戳进去,都可以了解课程详情。今天就到这了,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和喜马拉雅“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unsplash annie spratt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一把空椅子,怎样拍出故事感?-摄影早自习第1708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8, 2021 5:54


报名咨询长城外拍课,请加微信:hello-kato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709天。今天是在街头录的音,稍微有点噪音,请大家见谅,我长话短说。一位叫做笨小猪的同学给我发了张照片,这张照片就是一个屋子里边放了一把椅子,她说这个让她感觉有故事,但是显然没有完全拍出来,问我有什么建议没有。© 笨小猪其实关于椅子这个主题,我自己也是蛮关注的,我给大家举三个例子,都是我拍过的有关椅子画面。一个是我曾经在一个农田里边,而且是那种冬天的农田,就是非常荒凉的在一个小土路和灌木丛的一个小角落里边看到一个非常漂亮的皮沙发,是那种欧式的,而且是那种大红色的颜色,在农田里非常非常的惊艳。那个皮沙发当然是有点旧的,但是我看到它的第一瞬间就感觉:哎呀,这个地方有故事,跟笨小猪同学的这个感觉是一样的。另外我还常常会在比如说小区里面见到那种扔出来的别人家不要的皮沙发,但是又没有被收破烂的给捡走,就放在那,聊天的人有时候就坐一下,当然也都是那种皮都已经皲裂了,掉渣的那一种感觉。路过它的时候撇一眼,感觉也是蛮有感觉的。Photo by Yaroslav Muzychenko on Unsplash还有就是在比如说北京的胡同里面常常会有一些那种很老很老的竹子做的椅子或者是藤编的椅子,被屁股蹭得已经是非常非常亮了,很有质感。一把那样的椅子摆在胡同里边,也不靠墙角,就是往路上摆了点,因为车也少,也没有人,又是个空的。像这种空的空间,它总是会给我们一种感觉,就是这里应该有人或者曾经有人,确实是能带来故事感,但如果想把这种故事感拍出来还真不是很容易,我有三个建议给到大家。第一个建议是你在拍它的时候,要尽量的在它的周围留一个空间。笨小猪同学现在这个椅子周围是有空间的,但是还不够,还可以再多一点。比如说就是破烂堆里的沙发吧,如果它周围真的都是东西的话,你就会感觉这块还热热闹闹的,一点都不是那种很孤单的感觉,没有那种特立独行的感觉,它就不是那么吸睛了,这个沙发就变成破烂中的一员了,所以得让它跟其它的破烂之间留出一个空白、留出一个空隙。这感觉就好像是有一堆人,但是其中有一个人你发现他周围一两米范围内始终是没有人跟他站得特别近的,那这个人他给人的感觉是非常不一样的。Photo by Spencer Tamichi on Unsplash第二个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在构图的时候要尽量的构一个比较大的构图,让这个椅子在空间里面比较小,这个空间越大,椅子越小,就越有感觉。Photo by De an Sun on Unsplash第三个建议是尽量不要让画面里面出现所谓的冲击力啊、力量感啊、不稳定性啊……这种东西都不需要。尽量的平稳一些、安静一些,像笨小猪同学这样不仰拍不俯拍,平着拍过去是可以的。Photo by Andrés Gómez on Unsplash但是笨小猪同学这张照片出现了两个大的问题。第一个就是你这个椅子本身不明显。它是一个镂空的金属结构,又没有特殊的光影来强调它,所以它不明显,我们几乎在小图里看不到这个椅子。另外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右上角的那一大片橙色,左下角的那一片绿色都实在是太醒目、太跳脱了。那两个颜色太新,纯度太高,最后就导致这一块整个画面的气氛就不对头了,有点往儿童游乐园的场景去偏了,跟你想表达的感觉不是一码事。Photo by Arno Senoner on Unsplash这两点克服一下的话可能会好一些,但是这个场景可能做不到,怎么办呢?你可以去拍别的椅子嘛,对吧。还是这个主题,但是到街头去,让自己对椅子这个事儿敏感起来,拍出你想要的效果。其他同学也一样,也欢迎大家一起来拍椅子,我们把拍到的椅子可以发在微信群中,如果大家还没有加入我的微信群的话,可以先加我的个人微信:nihaoyelaoshi,加我,然后跟我说“影友入群”,我就会拉你进去,大家一起来完成作业吧。好,最后还是别忘了,9月4号我会带大家去拍长城,然后在9月的中下旬中秋节的时候,我会在杭州给大家带来工作坊的课程,是三天的版本,三天之内我会带你做一个完整的摄影的创作,带你来深度体验一下摄影艺术到底是怎么回事,艺术的表达到底怎么回事,并且完成一组像样的摄影作品。如果是对这两个课程感兴趣,可以在语音下方戳相应的链接进去了解详情,课程都是针对全国招生,期待和大家见面。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概的第1708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sun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一把空椅子,怎样拍出故事感?-摄影早自习第1708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8, 2021 5:54


报名咨询长城外拍课,请加微信:hello-kato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709天。今天是在街头录的音,稍微有点噪音,请大家见谅,我长话短说。一位叫做笨小猪的同学给我发了张照片,这张照片就是一个屋子里边放了一把椅子,她说这个让她感觉有故事,但是显然没有完全拍出来,问我有什么建议没有。© 笨小猪其实关于椅子这个主题,我自己也是蛮关注的,我给大家举三个例子,都是我拍过的有关椅子画面。一个是我曾经在一个农田里边,而且是那种冬天的农田,就是非常荒凉的在一个小土路和灌木丛的一个小角落里边看到一个非常漂亮的皮沙发,是那种欧式的,而且是那种大红色的颜色,在农田里非常非常的惊艳。那个皮沙发当然是有点旧的,但是我看到它的第一瞬间就感觉:哎呀,这个地方有故事,跟笨小猪同学的这个感觉是一样的。另外我还常常会在比如说小区里面见到那种扔出来的别人家不要的皮沙发,但是又没有被收破烂的给捡走,就放在那,聊天的人有时候就坐一下,当然也都是那种皮都已经皲裂了,掉渣的那一种感觉。路过它的时候撇一眼,感觉也是蛮有感觉的。Photo by Yaroslav Muzychenko on Unsplash还有就是在比如说北京的胡同里面常常会有一些那种很老很老的竹子做的椅子或者是藤编的椅子,被屁股蹭得已经是非常非常亮了,很有质感。一把那样的椅子摆在胡同里边,也不靠墙角,就是往路上摆了点,因为车也少,也没有人,又是个空的。像这种空的空间,它总是会给我们一种感觉,就是这里应该有人或者曾经有人,确实是能带来故事感,但如果想把这种故事感拍出来还真不是很容易,我有三个建议给到大家。第一个建议是你在拍它的时候,要尽量的在它的周围留一个空间。笨小猪同学现在这个椅子周围是有空间的,但是还不够,还可以再多一点。比如说就是破烂堆里的沙发吧,如果它周围真的都是东西的话,你就会感觉这块还热热闹闹的,一点都不是那种很孤单的感觉,没有那种特立独行的感觉,它就不是那么吸睛了,这个沙发就变成破烂中的一员了,所以得让它跟其它的破烂之间留出一个空白、留出一个空隙。这感觉就好像是有一堆人,但是其中有一个人你发现他周围一两米范围内始终是没有人跟他站得特别近的,那这个人他给人的感觉是非常不一样的。Photo by Spencer Tamichi on Unsplash第二个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在构图的时候要尽量的构一个比较大的构图,让这个椅子在空间里面比较小,这个空间越大,椅子越小,就越有感觉。Photo by De an Sun on Unsplash第三个建议是尽量不要让画面里面出现所谓的冲击力啊、力量感啊、不稳定性啊……这种东西都不需要。尽量的平稳一些、安静一些,像笨小猪同学这样不仰拍不俯拍,平着拍过去是可以的。Photo by Andrés Gómez on Unsplash但是笨小猪同学这张照片出现了两个大的问题。第一个就是你这个椅子本身不明显。它是一个镂空的金属结构,又没有特殊的光影来强调它,所以它不明显,我们几乎在小图里看不到这个椅子。另外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右上角的那一大片橙色,左下角的那一片绿色都实在是太醒目、太跳脱了。那两个颜色太新,纯度太高,最后就导致这一块整个画面的气氛就不对头了,有点往儿童游乐园的场景去偏了,跟你想表达的感觉不是一码事。Photo by Arno Senoner on Unsplash这两点克服一下的话可能会好一些,但是这个场景可能做不到,怎么办呢?你可以去拍别的椅子嘛,对吧。还是这个主题,但是到街头去,让自己对椅子这个事儿敏感起来,拍出你想要的效果。其他同学也一样,也欢迎大家一起来拍椅子,我们把拍到的椅子可以发在微信群中,如果大家还没有加入我的微信群的话,可以先加我的个人微信:nihaoyelaoshi,加我,然后跟我说“影友入群”,我就会拉你进去,大家一起来完成作业吧。好,最后还是别忘了,9月4号我会带大家去拍长城,然后在9月的中下旬中秋节的时候,我会在杭州给大家带来工作坊的课程,是三天的版本,三天之内我会带你做一个完整的摄影的创作,带你来深度体验一下摄影艺术到底是怎么回事,艺术的表达到底怎么回事,并且完成一组像样的摄影作品。如果是对这两个课程感兴趣,可以在语音下方戳相应的链接进去了解详情,课程都是针对全国招生,期待和大家见面。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概的第1708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sun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一把空椅子,怎样拍出故事感?-摄影早自习第1708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8, 2021 5:54


报名咨询长城外拍课,请加微信:hello-kato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709天。今天是在街头录的音,稍微有点噪音,请大家见谅,我长话短说。一位叫做笨小猪的同学给我发了张照片,这张照片就是一个屋子里边放了一把椅子,她说这个让她感觉有故事,但是显然没有完全拍出来,问我有什么建议没有。© 笨小猪其实关于椅子这个主题,我自己也是蛮关注的,我给大家举三个例子,都是我拍过的有关椅子画面。一个是我曾经在一个农田里边,而且是那种冬天的农田,就是非常荒凉的在一个小土路和灌木丛的一个小角落里边看到一个非常漂亮的皮沙发,是那种欧式的,而且是那种大红色的颜色,在农田里非常非常的惊艳。那个皮沙发当然是有点旧的,但是我看到它的第一瞬间就感觉:哎呀,这个地方有故事,跟笨小猪同学的这个感觉是一样的。另外我还常常会在比如说小区里面见到那种扔出来的别人家不要的皮沙发,但是又没有被收破烂的给捡走,就放在那,聊天的人有时候就坐一下,当然也都是那种皮都已经皲裂了,掉渣的那一种感觉。路过它的时候撇一眼,感觉也是蛮有感觉的。Photo by Yaroslav Muzychenko on Unsplash还有就是在比如说北京的胡同里面常常会有一些那种很老很老的竹子做的椅子或者是藤编的椅子,被屁股蹭得已经是非常非常亮了,很有质感。一把那样的椅子摆在胡同里边,也不靠墙角,就是往路上摆了点,因为车也少,也没有人,又是个空的。像这种空的空间,它总是会给我们一种感觉,就是这里应该有人或者曾经有人,确实是能带来故事感,但如果想把这种故事感拍出来还真不是很容易,我有三个建议给到大家。第一个建议是你在拍它的时候,要尽量的在它的周围留一个空间。笨小猪同学现在这个椅子周围是有空间的,但是还不够,还可以再多一点。比如说就是破烂堆里的沙发吧,如果它周围真的都是东西的话,你就会感觉这块还热热闹闹的,一点都不是那种很孤单的感觉,没有那种特立独行的感觉,它就不是那么吸睛了,这个沙发就变成破烂中的一员了,所以得让它跟其它的破烂之间留出一个空白、留出一个空隙。这感觉就好像是有一堆人,但是其中有一个人你发现他周围一两米范围内始终是没有人跟他站得特别近的,那这个人他给人的感觉是非常不一样的。Photo by Spencer Tamichi on Unsplash第二个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在构图的时候要尽量的构一个比较大的构图,让这个椅子在空间里面比较小,这个空间越大,椅子越小,就越有感觉。Photo by De an Sun on Unsplash第三个建议是尽量不要让画面里面出现所谓的冲击力啊、力量感啊、不稳定性啊……这种东西都不需要。尽量的平稳一些、安静一些,像笨小猪同学这样不仰拍不俯拍,平着拍过去是可以的。Photo by Andrés Gómez on Unsplash但是笨小猪同学这张照片出现了两个大的问题。第一个就是你这个椅子本身不明显。它是一个镂空的金属结构,又没有特殊的光影来强调它,所以它不明显,我们几乎在小图里看不到这个椅子。另外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右上角的那一大片橙色,左下角的那一片绿色都实在是太醒目、太跳脱了。那两个颜色太新,纯度太高,最后就导致这一块整个画面的气氛就不对头了,有点往儿童游乐园的场景去偏了,跟你想表达的感觉不是一码事。Photo by Arno Senoner on Unsplash这两点克服一下的话可能会好一些,但是这个场景可能做不到,怎么办呢?你可以去拍别的椅子嘛,对吧。还是这个主题,但是到街头去,让自己对椅子这个事儿敏感起来,拍出你想要的效果。其他同学也一样,也欢迎大家一起来拍椅子,我们把拍到的椅子可以发在微信群中,如果大家还没有加入我的微信群的话,可以先加我的个人微信:nihaoyelaoshi,加我,然后跟我说“影友入群”,我就会拉你进去,大家一起来完成作业吧。好,最后还是别忘了,9月4号我会带大家去拍长城,然后在9月的中下旬中秋节的时候,我会在杭州给大家带来工作坊的课程,是三天的版本,三天之内我会带你做一个完整的摄影的创作,带你来深度体验一下摄影艺术到底是怎么回事,艺术的表达到底怎么回事,并且完成一组像样的摄影作品。如果是对这两个课程感兴趣,可以在语音下方戳相应的链接进去了解详情,课程都是针对全国招生,期待和大家见面。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概的第1708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sun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怎样拍出好看的夕阳?-摄影早自习第1706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6, 2021 6:48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706天。今天想回答一位叫做“我想要两颗西柚”的同学在我们的咔图超级会员的群中向我的提问,她说叶老师能不能讲讲夕阳怎么拍,但是呢她又说她也不好形容的那是个什么感觉,但是她就是喜欢这个调调,并且她发了几张照片上来。因为这几张照片都未知版权,我就不给大家秀了,我另外找一些样图来给大家看看夕阳的照片的感觉。那么夕阳想要拍好,确实是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行,关于天时地利的问题,你自己要策划,但是也有一部分运气成分,关于人和这个事情那就是你自己操作的问题了,相机的具体的使用方法的问题。我们就把这两方面今天简单讲一讲。首先第一方面关于天时地利的问题。我们需要有一个带云的天气才好拍夕阳或者是说晚霞,因为万里无云就意味着天空上是什么都没有,色彩也就是比较完整的,换句话说就是比较单一的一大片色彩,一般是蓝色调,最后可能带有一点紫色,最后就变成宝石蓝,然后就变黑了。这个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拍出来就是一大片空白,没什么感觉。所以我们更希望天空它带有一点云彩,因为在日落时阳光在那个角度射入大气层,经过大气的折射,然后经过云层的反射,再到达你的眼睛里、相机里它最后呈现的那个色彩就非常丰富了。从白光、金黄的光到中黄、橙色、紫色、品色、红色都有,非常非常的细腻和丰富。咱们看夕阳也好,看晚霞也好,很多时候看的就是这个东西。© 叶梓好,那问题来了,天上有云的时候能不能有日落呢,能不能看见太阳落到天边的那个时刻呢?因为太阳太高的话、太早的话肯定是拍不出什么颜色来,太阳落下去了,你可能又觉得遗憾,想要那个球。虽然我也跟大家强调过有没有那个球其实另说,但是咱今天回答这个问题就是要拍那个球的,所以我还是假设你是要拍到那个球的。所以矛盾在于天上要有云,太阳又得露出来,这个时候就有两种情况是好天气。第一是天上有云,但天边无云,太阳能够完整的给你秀出一个落下去过程。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天上云不多,但是这个快日落的那一个瞬间忽然在天边升起了一些云彩。这个现象并不少见,很常见的,比如说在草原上、在海边、在大湖的跟前——比如说青海湖,像这种东西都是很容易的。一到日落时分,你头上没云,但是四周全部升起云彩来。这个时候你也可以拍,但是要注意你要掌握好时机,太阳即将入云的时候、被遮挡一半的时候,是我比较喜欢拍的时候。Photo by Embla Munk Rynkebjerg on Unsplash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它进了云彩里了,别放弃,等着,运气好的话,云它一流动,太阳从云下边又出来了,反而给了你一个惊喜,这个时候拍也是很有趣的。所以这是两种情况,第一天上有云,第二是天边有云。Photo by calvin-van on Unsplash那关于地利的问题我就简单说一点,就是你光拍日落肯定是不好看的,肯定得有一些前景。一艘小船也行,一个漂亮的轮廓的山峰也行,一个漂亮轮廓的大树也行,实在不行你就自己站到画面里面去充当前景呗,给个背影、给个剪影也行,反正得有一些有意思的前景,这个天空的日落才显得更有意义,要不然的话就感觉你只拍了一个背景布,但是你却没有拍前面的东西。© 叶梓好,这是天时地利的问题,最后讲个人和吧。相机到底应该怎么准备怎么拍呢?其实在拍摄参数上没什么好准备的,你就是注意一下曝光,不管你用哪个曝光档,千万别把太阳周围的云彩给曝光过度了。听我再说一次啊,是别把太阳周围的云彩给曝光过度了。太阳要有完整的轮廓线,那个线不能是因为你曝光过度而白成一大片,根本看不出那个球的边界来,这样不行,这是一个基本条件。© 叶梓如果有条件的话,如果太阳不是那么刺眼,就是它隔着一层水汽或者雾气,有点红彤彤的话,那你就争取把太阳那个球也别曝光过度了,就是太阳那个圆也别曝光过度了,这是更高的要求,但是这个也要看天气啦,有的时候可以做得到。© 叶梓如果你会HDR这个技法的话那就更好,你可以快速的拍摄几张照片,就是曝光从暗到亮好几张,然后最后做堆栈来保证太阳这个球也不过度,云彩的细节也足够的丰富,地面也别完全全黑,还是留一丁点的细节。当然了,前提是你不想把地面拍成剪影的话,如果你是想拍剪影,那你就应该把地面拍得纯黑纯黑的,这个情况下反而好控制曝光了,你就以太阳为基准,让它偏亮且别过度就好。最后嘱咐一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精准的判断曝光呢?还是要学会看直方图,因为我们之前早自习讲过直方图怎么看,今天就不赘述了,大家如果想复习可以拉到文末戳链接进去重新复习一下。那么最后更多摄影好课,就在“阅读原文”中,更多主题讲座在我们底部的黑色会员卡里。今天提问的“我想要两颗西柚同学”就是在咱们超级会员群中提问的,所以各位同学如果也想成为我们的超级会员,可以戳黑卡进去了解详情。别忘了9月4号我会带同学们去长城做外拍实践课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语音下方戳第一条链接进去了解课程以及报名。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706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5个视角,拍出5张不同的长城大片-摄影早自习第1700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9, 2021 7:35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700天。今天是周二,应该来谈点有关技巧的事情,今天谈个简单的吧,昨天太烧脑了,是不是?所以今天就谈谈拍摄角度的问题,是构图上的事。那正好9月4号我就又要带学生们去长城做摄影的实践活动了,这种实践课是收获比较大的,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点今天的第二条图文链接进去了解详情。既然很快我们就又要去长城了,那我们就来用长城作为范例来讲讲拍摄的角度。以下有4张照片都是来源于unsplash.com,不对,应该是5张,每一张照片的作者都已经把姓名放在了图片的下方,你可以看出来他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拍摄的长城,这是拍长城的几个经典角度。我们先来看第一张,第一张是站在长城里,顺着长城拍摄的。这种拍法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好处,就是左右两侧的砖块之间的线条——那个白线,它会形成一个很有力量感的放射线,这个放射线同时也是引导线,就会引导你的视线一直顺着长城看向远方看,看向敌楼、烽火台。Photo by Max van den Oetelaar on Unsplash那拍这样照片的时候又有什么样要注意的事情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你得找一个不那么直的长城段来拍摄,因为这个段如果太直的话,会显得非常的无聊。你看现在这一段长城它是稍微有点向左弯过去然后又向右弯回来的,稍微有一点曲线变化就会好很多。包括它楼梯往下下坡,它也不是一直就用同一个直线在往下降的,它是有曲线变化的,靠近的这一段比较平,靠中间段会降的比较剧烈一点,底下是平的,然后又开始上升,它呈现出了一个曲线的姿态。这是站在里边拍里边,还有一种做法就是第二张照片的做法——站在里边拍外边,这也是经典角度。从这个角度拍上去更有一种置身事外在观察长城的感觉,长城的形态会体现得更加的充分,因为你是从一个侧面或者是侧前方拍摄的长城的线条。拍摄这样的照片非常讲究层次感,就是这个长城最好不要只有一层,从左到右弯弯曲曲过去就没了、就消失了,它最好是有两层或者是三层。Photo by Max van den Oetelaar on Unsplash以现在这个照片为例,近处的这两个比较大的敌楼,它俩基本上可以算成第一层的层次感。第二层的层次感就是中间那一些长城的段落,然后最远的在雾气中的算是第三个层次感。这样一来整个画面它就有了近中远的画面关系,看上去会比较好看。拍这样的照片通常会需要用到一个中焦到中长焦的焦距,如果在极端条件下也可能会使用到长焦,具体用哪个焦段还是要看当时的地理位置和长城的具体条件。当然了,在往外拍的时候又存在着不同的视角,你们刚才看到的第二张是平拍,但是实际上你也可以像第三张那样俯拍长城。俯拍长城的时候,首先你自己需要爬得很高,这个需要一点体力。另外就是你要找一段它的线条相对不那么零碎的长城。什么叫零碎?就是曲了拐弯的,左一下右一下没有什么大的规律,这样的话这个长城看上去会很破碎。Photo by Max van den Oetelaar on Unsplash但是现在你们看到的第三张照片是非常规整的,它就是几次转折,对吧,从近到远的先是从中间偏右的底部往右上方飞,再往左上方飞,再往右上往飞,再远处再往左上飞了一下,再往远了就看不太清了就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这种大的趋势是要把握的,如果你没有把握的话,是可以在爬山之前,先在地图上打开卫星图看一看你所处的这个长城段的位置,决定往哪个山头爬才能拍到更满意的照片。最后,拍长城还有一个很经典的角度,就是站在敌楼里头,用窗户孔来作为一个框架,拍摄孔外边的其它的长城段。Photo by Gigi on Unsplash这种拍法我们有时候也会用来拍风光,有时候也会用来拍人,无非就是个框架构图。但是在长城这个大主题下,这样拍它有了新的含义,因为你用这个框架本身就是长城的一部分,对吧?是原汤化原食,是用长城的框在拍长城的景。最后这张照片就是用一个长焦拍摄的敌楼,这张照片的左下角是用了近处的长城来做前景的,当然它因为太近了,所以就会被虚化。Photo by Alex Collins on Unsplash像这种长焦拍摄的敌楼,对于敌楼本身的形态的要求会非常的高。你看现在拍的是一个残破的,没有被修得很好的建筑,如果你是去拍修得崭新崭新的敌楼的话,它的质感啊各个方面就会显得比较单一,看上去就没有那么经看了,没有那种沧桑感。所以像这样的照片,一般我们会在长城景区的尽头向那一些没有修缮的长城段去进行拍摄。长焦镜头背着上长城是挺累的,但是它也确实有不可替代的一些效果。好吧,今天我们就借着长城这件事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关于拍摄角度的分析,你可以在里边拍里边,在里边拍外边,你可以俯拍,你可以借一个框架来拍摄远处的景物,或者用长焦去吊远处的细节。这些东西讲白了都是拍摄思路上的事,是观察的角度上的事。如果你的观察角度也能这么丰富,那你拍下来这一组长城照片放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就会显得很丰富,不会很单调。因为我发现现在构图单调真的是很多摄影学习者的一个大毛病,希望各位能够举一反三,有所收获。好,今天就简单聊到这里,别忘了在9月4号我会带领大家去拍长城,欢迎大家报名。外拍课程的详情请见第二条图文链接。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700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alex collins oetelaar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相机拆机验货指南-摄影早自习第1693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2, 2021 8:06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693天。一位叫做“小阿津丞”的同学向我提问,他说他新买了一个相机怎么样去验货?他说是全新机器不是二手的。我就简单讲讲我的经验。Photo by Andrew Hutchings on Unsplash首先我会特别在乎外观——就是外包装盒。有的品牌会贴上一个封条,有的不会,如果是贴封条的一些品牌,那么你就得确认那个封条是没有被人打开过的,现在的封条都挺好的,只要一撕开它就会留下痕迹。第二是打开盒子以后,它里面的相机外边不是会包有一层塑料纸嘛,那个塑料纸如果被人反复拆装的话,它会显得非常的褶皱,一看就是一个破塑料袋。但是如果是全新的话,它基本上是不能说是没有转折的痕迹,只是说转折是大块面的,没有过多的琐碎的小的折痕。这个塑料纸如果你拆东西拆得多了以后,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它是不是全新的。好,那么再往里就到了相机的部分。相机外观当然不任何问题了,是吧?不能有什么摩擦啊、磕痕啊……这都是基本的。再加上镜头(你得)看一眼吧,卸下来,打开镜头盖对着光,大概看一眼。里边不可能没灰,因为你对光看,特别是对着强光手电透过这个镜头来看的话,它肯定得有灰,但只不过这个灰它得少,而且没有大颗粒的,特别是没有什么黑色或其它颜色的一些碎片在里面。外观基本上检查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Photo by Marcos Paulo Prado on Unsplash接下来我会检查另一件事,就是相机的基本功能是否完好,这个基本功能主要是曝光和对焦。关于曝光的功能我要这么检查,我会把相机先打到一个M档手动曝光模式,同时确保感光度也是手动设定的,而不是自动的,把它设定在比如说ISO100或者是ISO400或者ISO800,无所谓。接下来我就要检查光圈了,但是因为相机只在拍照的一瞬间才把光圈收缩到位,所以我在这个时候还要多出来一个设置,就是把快门速度调慢一点,比如调个0.5s。接下来我就把光圈调到最大值,然后把镜头朝着自己摁一下快门,看看光圈是不是没动,因为最大光圈是不会收缩光圈叶片的。接下来我把光圈打小一挡,比如说从f/1.4打到了f/2,然后又把镜头朝向自己摁一下快门,看看光圈是不是收缩了一点。以此类推,f/2后面是f/2.8、/f/4、f/5.6、f/8.0、f/11、f/16、f/22。在每个光圈档位下,你在镜头前看到光圈收缩的距离——那个孔的大小应该是有比较明显的变化的。Photo by Fidel Fernando on Unsplash接下来再听一听快门速度。高速快门一般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一般要是故障也是故障在低速快门上,特别是胶片的那些机械相机。具体怎么听呢?我会从大概1/30s往下,1/30s、1/15s、1/8s、1/4s、1/2s、1s各听一次,看看它的快门速度是否是有明显的变化。你看我们是用看的来观察光圈,用听的来观察快门。最后我们还是要做个实验,把相机放在一个静止不动的地方,朝向一个静止不动的房间的角落,用各档光圈各拍一张照片,观察一下曝光是否每一档都有明显变化。然后用不同档的快门各拍一张照片,观察曝光的变化是否正常。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发现你用1/60s拍这个房间的照片和用1/1000s拍这个房间的照片,居然得到的曝光是一样的,那就证明你的相机的快门有问题、有故障。当然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你得确定除了你正在调的这个值以外,其它的两个曝光值一定要是固定好的,不能是自动状态。曝光也就验成这样了,最后来看一下对焦的事情。对焦是很多人都会误会相机的——自己操作明明就不太严谨,结果怪相机跑焦了。所以一定要把相机固定在某个地方,有三角架上三角架,没三角架放在桌面上,而且严格的不要去动它。然后你就要在相机镜头的对面摆上一本斜着放置的书。所谓的斜着放置就是对于相机而言它是一个大上坡,呈45°摆在相机正前方。接下来调整相机的对焦点,使它对准书上的某一个字的某一个笔画的某一个局部进行对焦。举个例子,对面一本课本叫做“语文”,我就把对焦点对在“文”字的第一个点的顶部的小尖角上进行对焦。半摁快门对完焦,就直接全摁到底拍照。拍出来的照片放到电脑上来看,理论上应该是“文”字第一点的最顶上的小尖角是清楚的,那一个点的底部应该没有顶部清楚,那个“语文”的“文”的那一横应该没有那一个点清楚,“语文”的“语”字的底部应该也没有“文”字的第一点的顶部清楚。多试几次,只要确保你的对焦点是指哪打哪的,比它更远一点的和更近一点的事物都会模糊的话,你的对焦就基本上没有问题了。这是一个比较粗糙的民用版的对焦测试卡的这么一种模型。别忘了想要更明显的看出问题,最好是要使用最大光圈,并且如果你是个变焦镜头的话,尽量使用稍微中长焦一点,比如说50mm啊、75mm啊左右的这种焦段来拍摄,因为它景深更小,所以更容易看出对焦的问题。Photo by Kate Oseen on Unsplash测完曝光、测完对焦,我就会测一下它的存储卡,看看我的卡跟相机是否匹配,这个接口是不是有问题。方法很简单,就是打到高速连拍,然后猛拍一些没有意义的照片,看看它存储速度是否正常。把卡拿到电脑里面看一看读出来的照片是否正常,这个机子我就算是验完了。还有可能上百个功能没验,但是我也不可能一个一个去试它,因为现在的数码相机实在是有点太复杂了,我只能默认厂商会负责任。事实也证明相机机身菜单里面那些功能很少会有问题,因为那无非就是一些软件算法的问题,只要这个相机大体的机械结构没问题的话就问题不大。其它的就是一些更小的细节了,比如说我听说过有学员他买了一个新相机,但是电池被人偷偷换成了非原装的电池,一颗原装电池好几百呢。所以这种防奸商的事情啊,其实我没有太多的经验,我的原则就是我不买低于市场价太多的商品。京东啊、天猫旗舰店啊之类的贵是贵了一点,但是买个放心吧。再加上我跟很多相机厂商也还算是比较熟悉,跟他们的经销商也熟,所以从他们那拿机器我自己是没有什么太多可以担心的,总之购买渠道真的很重要。最后别忘了在语音条下方,我们有三个摄影工作坊正在招生,分别是在中秋、国庆和元旦。我最近也在考虑把最近几期工作坊学生的优秀作品拿出来办点讲座来解析解析,跟大家做点分享,喜欢的同学可以戳进链接去先了解了解,把自己的时间给安排上,让每一个假期都充实和饱满。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693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三张灰灰的风光照,它们好在哪?-摄影早自习第1673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15, 2021 4:58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加叶梓私人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673天。今天是周四,应该来给大家分享一张照片,讲讲我对这张照片的一些看法。今天给大家秀三张,这都是同一个摄影师拍的,上传在unsplash.com的网站上。这三张图片都是在大树林子里拍的,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我想来给大家讲解一下我看到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Photo by Karsten Winegeart on Unsplash我们还是以第一张照片为主要的讲解对象,就是下边是条河流,上面有一个天空的那一张。这张照片首先我们从观感上就能发现它是一个低调的照片,因为它整体的画面的亮度是明显偏低的,肯定是比肉眼在现场看着的那个亮度要暗很多,这一点是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很凝重的或者是很厚重的自然界的力量感,比那些轻飘飘的、偏亮的照片有更大的分量感。第二点我想重点讲一下,就是它跟我们国内的摄影交流平台上常见的风光照有很大的不同。老外很多拍风光的都喜欢把饱和度往低了调,色彩往灰了调,看上去是不太鲜艳的。国内我们一来喜欢拍地面本身就鲜艳的事物,比如说丹霞地貌。二来我们喜欢在后期处理中加强饱和度,把色彩搞得更鲜艳。第三,我们还喜欢在华灯初上时拍照,天空湛蓝湛蓝的,地面也是亮起了黄色的灯光,或者来一个火烧云那就再好不过了。总之就是一切都要艳,这个差别是挺大的。我说的不是针对每一个摄影师而言,我知道国内也有摄影师喜欢灰调,也有国外的摄影师喜欢鲜艳,但是我说的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把这个现象摆出来供大家来思考。其实两种美都是美的,我们更希望是百花齐放一些,更希望在一个平台上看到的照片是什么风格都有,这样大家各取所需。如果风格过于同质化,过于统一,肯定是有问题的。第三点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这个画面它实际上是一个正三角和一个倒三角构图。水面是个正三角,天空是个倒三角,这两个三角形就是这个画面的主要的几何形状。但是如果细致的看上去,你会发现近处的礁石它也是个倒三角,跟天空的形状类似,左侧右侧的山,你也可以把它视作中间连在一起的两个三角形。这个特点其实在后两张照片里也能看得到,那个小桥或者是那条小路其实也都是一个正三角形,左右两侧不管是桥的栏杆还是绿色的植物,也都是三角形的形态,所以这三张的构图方法基本上是类似的。Photo by Karsten Winegeart on Unsplash最后想提醒大家,第一张和后两张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第一张的视平线或者说是河流的透视消失点,它是在画面偏高的位置的。有的同学可能会看不到这一点,其实很简单,你就把河的左岸右岸划成两条线连起来,看它相交在哪个位置,那个位置基本上就是地平线所在的位置,虽然现在地平线是被树挡着的。第一张明显视平线是偏高的,它的好处是什么呢?好处就是会带来更强的力量感。地平线摆得越高,压迫感、力量感就更强,地平线摆得越低,就越有那种非常舒服的,在广阔的空间中非常安全的、安静的在发呆的那种感觉。显然后者的情绪不符合现在湍急的水流,所以我还挺喜欢这张照片的,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都可以在底部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Photo by Karsten Winegeart on Unsplash别忘了在这周六(7月17日),也就是后天,我会给大家在杭州带来一整天的人像摄影课程,我们会从理论,到软件模拟,到实操拍摄,全过程走一遍,来教大家如何去拍好人像。这个课程现在只有一个名额了,所以想报名的同学可以点语音下方的第一条链接,课程介绍和报名链接都在里面。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673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让彩虹出现在你指定的位置,真的可以吗?-摄影早自习第1634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28, 2021 8:36


今晚8点直播:被坑了的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634天。今天是周五,我们聊点轻松的话题,讲讲生活中的有关美学的话题。今天想讲彩虹,因为这两天北京的天气非常奇怪,一边下着大雨一边还出了太阳,当然就会有彩虹喽,所以朋友圈里面就都是在秀彩虹的,大家都觉得非常的幸运,很开心。那么这就让我想起来讲讲彩虹的一些冷知识,顺便再讲讲它和日晕之间的一个区别。了解这些知识以后,大家就可以提前预判今天会不会有彩虹啊,彩虹会在哪个方位啊,它会是什么样的形态啊?……Photo by Delaney Boyd on Unsplash那么我们还是先说一下日晕好不好,因为这个比较简单。其实它就是在太阳和我们之间隔着一层薄薄的水汽——就是薄薄的云。然后太阳光它在射透云层里的小水珠的时候,光线被偏转了,形成了折射。我们都知道如果拿个三棱镜去折射一束太阳的白光的话,你会发现它里边其实是含着七彩的光的,实际上就是不同的波长的光被分离开来了,所以你就看到了七彩。我们的云层也是一样的,它每个小水珠都会把光偏转一定的方向,最终就使得它的七彩被分离了。又由于它是一大片的小水珠,所以最后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圆圈状的彩虹围在在太阳的四周,这个就叫做日晕,其实是一个挺常见的现象。Photo by Miha Rekar on Unsplash彩虹的形成原理跟日晕可以说是刚好相反。也就是说日晕是折射的时候把光线偏转了,而彩虹是小水珠在反射太阳光,它们是把太阳光给弹回来弹到你的眼睛里面,你才看到了彩虹。那这个反弹的时候,小水珠是用哪个面反弹的呢?它用的是远的那个面。怎么跟你解释呢,比如说你面前摆着个大西瓜,假设这个大西瓜就是水珠,它实际上是用的离你远的那个面,就是对你来说是往里凹着的那个面在反弹阳光。它就像雷达一样嘛,可以把阳光非常充沛的给反弹回来。你想啊,这个光线它射进这个水珠,要穿透整个水珠的身体,最后再被里边的凹进去的面往外反弹,然后又得再被偏转一次进入到空气中。在这个过程中,它其实也是被折射了两次的,这样一来白光也就被分离开来了,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有。知道这个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你知道到哪去找彩虹。比如现在刚下完大雨,然后太阳又出来了,你觉得应该有彩虹,往哪个方向去看呢?哎,刚才我说了,日晕是水珠在折射太阳光,而彩虹是水珠在反射太阳光,一个是折射一个反射。那日晕在太阳的方向,彩虹就必定在反方向嘛。你往那一站,看看自己的影子指向哪个方向,那个方向就会出现彩虹。Photo by Bradleigh Mobley on Unsplash知道这一点还有一个好处,是对咱们摄影人来说非常重要的,就是彩虹它的起点、它的终点,这个彩虹桥的两头,它如果不在我想要的那个构图的位置上,比如说我希望这个彩虹从这个人的脑门上飞到那个人的脑门上结束,但它不在那个脑门上怎么办?很简单,你移动自己啊,你往左跑彩虹就会往左跑,你往右跑彩虹就会往右跑。原因还是我刚才说过的,就是你影子指向那个方向就是彩虹的位置,对吧,那你移动了,影子也跑了,彩虹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就会随着你的移动去改变。所以你可以根据这个去调配彩虹,想让它出现在哪儿,它就出现在哪儿,当然了,它一定是在你的影子的那个方向,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说到这儿另一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日晕都是完整的圆圈,看到的彩虹都是半圈的。很简单,因为太阳挂在天上,所以其实太阳的对立面是在地底下的一个位置的。这个彩虹不是只有半圈,它是有一整圈,只不过它还有半圈是在地下的,所以你是看不出来的。有能看出来的时候吗?有!就是所谓的佛光。你看,今天我们把所有的知识点都串起来了。这个佛光又是什么东西啊?就是比如说你站在黄山顶上,站在一棵尖尖的大岩石上,你面前靠下方有一片云海——其实就是一大片小水滴。然后你的身后偏高一点,有一个太阳把阳光洒到你身上,然后把你的影子投在那云海上,这个时候十有八九你会发现你在云海上的影子周围会出现一圈小彩虹,而且基本上是个完整的圆形,除了那个被影子挡住了部分以外,其它地方基本上都是个圆形。这就是所谓的佛光,其实就是彩虹的一种,只不过是这一次水汽离你比较远,所以它整个那个圈也看上去比较小,但是大体的原理是类似的。如果你没有登过带云海的山,如果你坐过飞机的话其实也能看得到。就是当飞机飞到云层的上方不远的位置的时候,你看看飞机的影子四周有可能会有一圈的小彩虹。Photo by Amol Tyagi on Unsplash最后再讲解一个知识点,就是彩虹这个东西很多人留意看会发现有时候会有两条彩虹——双彩虹,觉得自己见到了世界奇观。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彩虹是靠里圈的,它外边永远都还会有第二条彩虹,但是我们不管它叫虹,它有个自己的名字叫做霓,霓虹霓虹就这么来的,外边是霓,里边是虹。这个霓它实际上就是阳光进去以后在里边多了一次反射,所以它所呈现的色彩的顺序跟我们平时说的彩虹是刚好颠倒的。霓不容易被看到,需要虹特别亮堂的时候,霓才会足够醒目,那肯定是要撞运气看天气的。Photo by Krzysztof Niewolny on Unsplash什么天气,什么运气会更好拍彩虹呢?就是在彩虹的背面是一大片的乌云,颜色很暗的时候,这个时候它的光会被衬托得非常的明显,七彩会非常的漂亮。Photo by Zoltan Tasi on Unsplash好,今天我们就简单的先聊这么多,在今天的晚上就有我的一个直播讲座,是讲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这个人鼎鼎有名,不仅是玛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之一,而且他还是新闻摄影之父,纪实摄影之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造者。如果你想了解有关他的故事,欢迎来听讲座。但是这个讲座是我们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超级会员专属,什么是超级会员呢?就是你只要交300块钱年费,你就有大量的我们精简的直播课程可以听,然后还有每年不少于12次的我的专题的讲座,是专属会员的这种讲座可以听,今天晚上这个就属于会员专属的讲座。想了解今天晚上的讲座的内容的,可以戳今天第二条图文链接,如果你想了解如何成为超级会员,超级会员有哪些福利,你可以戳今天早自习的“阅读原文”,或者是戳语音条下边的海报进去一探究竟。那么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634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拍蝴蝶,一点也不简单!-摄影早自习第1631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25, 2021 6:24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加叶梓私人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631天。刚才看到“Harper”同学在早自习后方留言,他说看到草丛里有两只蝴蝶在飞,但是相机又只能对人脸和眼睛来追究,那怎么样才能拍到蝴蝶呢?这个事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我今天早自习里面语音给大家做个解答。Photo by Ray Hennessy on Unsplash首先相机确实有的是有一些人工智能的。比如说有的相机能识别人脸,这是最常见的,就是人脸优先对焦。奥林巴斯甚至有一个选项,就是你是对着这个人脸的左眼对焦还是右眼对焦,还是这个人脸离相机最近的这只眼睛对焦啊?我们一般选最近的这只眼睛进行对焦。所以它除了识别人脸,它还能精准的识别哪个是眼睛,这样一来相机就会精准的对它进行对焦,并且跟踪它的距离变化,时刻都在对焦。有的相机有比这个更高级的追踪物体的方式。比如说它们能追踪狗脸、猫脸、马脸,甚至有的像摩托车的头盔它都能识别,它对焦在头盔上。因为摩托车的护目镜放下来你是看不见脸的,相机没有办法识别脸部,所以它只追踪头盔。还有行驶在路上的汽车,它追的是汽车前面的进气格栅,这是比较理想的状况。但是蝴蝶这种东西据我所知应该是没有哪个相机有什么蝴蝶的追踪的档的,所以得用一些笨办法,我教大家四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比较蠢,就是等蝴蝶落在那不动了你再拍照。这个办法其实又有一个衍生的用法,就是那个蝴蝶停那不动了,你对好了焦,但是等它一扇翅膀刚刚离开那朵花开始要飞起来,它的脚刚刚离开花的那一瞬间拍照。这个时候你拍到的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蝴蝶,但是因为它刚刚起飞,所以那个焦点不会太偏,不会差别太大。Photo by Calvin Mano on Unsplash第二个办法就是稍微聪明一点的。蝴蝶它眼看着即将落到某朵花上去,这个时候你或许幸运,或许是眼疾手快,你刚好已经对焦对在那朵花上了。这个蝴蝶在降落之前,由于你已经在花上进行对焦了,你可以在使用这种单次对焦的前提下,把相机往后撤一点,往后撤远一点,然后按下快门。这个撤远一点的动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原本你对焦是在花上,离你比如说有20厘米,这个蝴蝶即将降落在这个花上时候,在降落的姿态中的时候,它离你可能没有20厘米,只有18厘米,这个时候你对焦是对在花上的,这个蝴蝶可能是模糊的,你可以身体拿着相机往后撤两厘米的距离再按快门。虽然你刚才是对焦在花上20厘米,但现在你离蝴蝶就20厘米了,所以蝴蝶就会清楚。不知道我讲清楚了没有,就是先对焦,再通过身体人肉撤远一点进行人肉对焦,再来按快门,这种情况有一定的失败的几率。Photo by Calvin Mano on Unsplash那么接下来第三种方法就是依赖一种比较新的对焦的方式,就是相机有的可以侦测运动事物,对运动事物进行对焦,静态事物它不对焦。那么这种情况下你只要手稳稳的拿着相机,整个场景里的事物是不太运动的,花花草草都不太动,只有一只蝴蝶在中间跑,相机会努力的去跟着蝴蝶走,它明白,动的那个东西就是你要拍的。这种情况也比较少见,因为大部分相机没有这个功能。Photo by Suzanne D. Williams on Unsplash第四种对焦方式就是另辟蹊径,干脆趴下仰头冲天拍摄。画面的中央的那一个大区域里边最好不要有什么草啊、花啊的遮挡,只有那只蝴蝶。这个时候你可以打开相机全部的对焦点,让相机自由的去找对焦点,并且使用连续对焦。相机这个时候就在中间那一大片的对焦点所在的位置随便找一个东西,那就是那个蝴蝶喽,因为没有别的东西嘛,然后就对它进行对焦、追踪和拍摄。这种感觉就有点像是拍鸽子了,因为背景就是远端的天空,没有别的东西,所以相机肯定是对焦对在蝴蝶上。Photo by AARN GIRI on Unsplash最后讲一个道听途说的东西,就是听说如果你自己带点蜂蜜点在植物上、花上,有可能有一定几率蝴蝶、蜜蜂会飞过来,然后停在蜂蜜那里,这样的话就方便你拍摄。我还听说也曾经有一些摄影爱好者是拿着一种类似胶状的东西,把那些小昆虫吸引过来以后,就粘在那了,走不了了,然后就到那儿一顿狂拍,产出了大片,还获了奖。我觉得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怎么说呢,有点没人性。这个小动物为你那张好照片就被粘在那儿粘死了,要么就是所有的腿都断在那,是非常非常残忍的,各位同学千万不要干这种事情。咱们摄影爱好者是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不能为自己的这种所谓的好照片、好作品去牺牲别人的性命。好,今天我们就简单的聊这么多,惭愧的是我自己没有拍过蝴蝶的动态的样子,所以以上的那一些讲解只能是基于我拍摄其它题材时的一些经验,我觉得应该可以这样做,问题应该不大。如果有昆虫拍摄的专家,欢迎在底部留言来指正我说错了的地方,也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第1631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suzanne d williams
摄影早自习
一个非典型构图技巧-摄影早自习第1620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1, 2021 6:02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加叶梓私人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喜马拉雅)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620天,我是在北京陪大家早自习。终于回到北京了,我在重庆啊、成都啊都拍了很多的照片,用的是玛米亚RB67这台腰平式取景的单反相机。跟大家想象的单反很不一样,它不是举在眼睛前面用的,是放在腰的高度来用的,我们要从顶部往下才能看得到它正在拍摄的事物,进行构图。© 田韵那今天我就想给大家秀一下这台相机的取景器,很多人很喜欢这种取景的感觉。你可以看一看,从上往下看过去,唉,好像是幻灯片,好像是已经印刷下来的明信片,总之你不像是在看眼前的真实的景物,你像是在看一个最后的作品。在玛米亚RB67取景器中看到的画面 © 叶梓使用这样的磨砂玻璃屏来进行取景对焦时,我们总是会觉得这个画面特别的像照片,于是在构图的时候反而就更好办了。因为你会更冷静的去看待这张作品,你不会觉得我就在现场,我面前的景物跟我真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你不会觉得我看到的这个视野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你就是要看一个结果。这就变成了在评判他人的照片,就好像你对自己的照片总是觉得挺好的,特别好看,但是看别人照片的时候,你很容易挑出毛病来。这种第三人称视角的感觉给了我们在构图上的方便。不仅是腰屏式取景的单反相机有这样的一个画面效果,其实我们最熟悉的手机也是有这样的效果的。很多人跟我反映他们用手机在构图的时候,感觉上比用单反相机要来得更顺畅一些。其实不是更顺畅一些,其实是更冷静一些。因为手机屏幕上显示出来的这个画面,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拍完了的照片。你又有了那个第三人的视角,好像是有一个摄影老师站在你边上,很冷静的去帮你分析这个画面一样。那和手机类似的微单相机其实也有这么个效果,因为它是用屏幕来展现你面前的这个景物的。Photo by Daniel Roe on Unsplash那唯独难一点的是谁呢?就是眼平视取景的单反相机,就是你们熟悉的那些把相机举在眼睛前面,然后用光来取景,用光来看见镜头里所看到的事物的那种单反相机。用那种相机拍照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正在用肉眼直视你所拍摄的人和事和场景,并不会觉得它是已经完成的一张照片。于是你就会把注意力放在这个人上,这个人的表情、动作上,或者这朵花的好看程度上。你会被这些东西带着跑,但是你不会那么冷静的把整个你这个取景器里的场景当做一个已完成的照片来对待,你看得就不那么仔细了。特别对于画面的一些边边角角的位置,那些房子到底该不该被拍进来呀?那条江它到底要不要被拍到对岸呢?那个桥它到底在画面中进来多少算是合适?桥墩要几个呀?这些细节就很容易被我们略过。Photo by Alasdair Elmes on Unsplash所以我总是在提醒大家,如果你用的是光学取景的眼平式单反相机,那么你一定要学会一种思维方式,就是把你看到的这个极其真切的世界,把它想象成一张已经完成的照片。然后再作为一个第三者的身份去挑这张照片的毛病,要用眼睛去瞟这一幅画面的所有的边边角角的细节来进行细微的调整。其实这个建议也不只是要给光学取景的单反相机的同学们,也要对所有的正在学习摄影的同学来说,即便是用手机、用微单,或者你和我一样用腰平式取景的单反相机,我们都需要有这种第三者的视角,要把自己当时正在拍的场景当做最后的作品来对待。那么这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个构图的技巧,听上去好像很抽象、很大,不是什么具体的小伎俩,但是如果你能学会这种方法来进行构图,我相信你的构图会比以前有非常明显的进步,你能做得非常的精致、漂亮。好,今天我们就简单的先聊这么多,大家可以在“阅读原文”中看到我的更多的摄影好课,那里面有一些免费的讲座也十分的精彩。如果你想连续的收听我们的“摄影早自习”,也可以在“喜马拉雅”中订阅我的频道“摄影早自习”。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620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生活美学】脑子是个好东西-摄影早自习第1593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7, 2021 7:24


重庆摄影工作坊,仅余4席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593天。今天是周五,我们来聊点有意思的事情,应该是讲生活美学,但今天我们换个思路来讲,我们来聊聊我们摄影里的一些感觉、一些现象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它有没有一些比较基础的原因。今天这个故事会稍微的有一点点长,大家要有一点耐心,我们听到最后就知道怎么回事了。Photo by Robina Weermeijer on Unsplash首先我想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大脑大体可以分三层。第一层,就是最基础的那层,最原始的那层,可以叫它自动控制层,它是负责去搞一些基础功能的。比如说心跳啊、呼吸啊,在体温过低的时候抖动来产生热量啊等等。这个几乎是你的自我无法控制的那些基础功能。第二层你可以管它叫边缘系统。边缘系统主要管的是情绪,包括正面的、负面的情绪,就是我们所谓的感觉,你可以把它大概这么理解。第三层就是最新演化出来的一层,叫做新皮质,也就是我们看大脑的照片的时候,它外面那一层皱皱巴巴的东西就是新皮质层。新皮质层主要是管一些比较高级的功能,比如说认知啊、记忆啊、抽象思维啊、决策啊,包括语言啊都是这一层来管。这三层平时是配合在一起来工作的,它们有分工,但是分工不是那么的绝对。从解剖上你也不可能把三层给分成干干净净的三层,它是有一些密切的联动甚至融合的。那既然它们三者之间有一些密切的联动,有的事情就会很有趣了。比如说在我说出柠檬这两个字的时候,或者当你看到一颗柠檬的时候,你嘴巴里边就开始分泌口水了,为什么呀?这个外界刺激本来是一个听觉上的或者是视觉上的刺激,但是最后为什么变成了在嘴里流口水来做吞咽的动作呢?这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的新皮质层理解了它是个柠檬,理解了柠檬这两个字的发音它意味着什么,然后这个信号也到达了第一层——就是自动控制层,然后我们的大脑就命令我们赶紧分泌唾液,一会准备吃特别酸的东西。Photo by Shaun Meintjes on Unsplash还有一个类似的现象,就是当我们见到某些颜色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它是带有情绪的。比如说当你在地上见到一滩红色的液体的时候,你的内心是会有恐惧、害怕的这种情绪升起的,你会觉得这是危险的东西。这个其实首先是把视觉信号传到了新皮质层,然后你判断了一下,觉得这个玩意儿可能有点像血,那就是意味着有危险的。然后把这个信号传递给了你的第二层——就是边缘系统,然后边缘系统作出应当觉得恐惧的命令,同时它又把这个命令再次往下传达,传达到第一层——自动控制层,命令你心跳加快,肾上腺素爆发,准备逃跑。Photo by Ed Leszczynskl on Unsplash最后我再举一个例子,也是摄影里常见的,就是我们常常会去夸一张照片很有质感,或者说是肌理特别漂亮。这个有意思啊,照片这东西它本来是一个视觉的刺激,为什么我们最后用了一个触觉上的词汇去形容它呢,对不对?这个现象就说明我们大脑它本来不是大体上有分一些区块吗?——就是这个负责视觉、那个负责听觉、那个负责触觉对吧?但是这些区块也不是说完全各司其职,互不打扰的,它们之间是可以非常丰富的进行联动的。甚至在某些极端条件下,我们的脑子的某一些专门负责一个功能的区块受损了以后,其实因为它是个活的嘛,它还会长出新的神经元、神经突触,所以它可以去绕过以前的那套工作机制。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中风患者本来都已经偏瘫了,但是经过刻苦练习以后,几个月时间后就恢复了行动的能力。这个其实就不是以前那个区域被修复了,而是大脑在别的区域重新找了一套行动的指挥系统,这个我们不展开讲。© 叶梓总之大脑里管听力、管视觉、管触觉这些不同感官的区域,其实它也是有紧密的联动关系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一个图像时,会在脑中几乎就像是摸到了这个东西的表面一样,我们会用质感去形容一张照片,形容照片里的一个事物。你看,通过今天的早自习你至少知道了一点,就是我们以前说红色代表血腥暴力、代表危险、代表喜庆,蓝色代表悠远、代表安静、代表孤单,黑色代表沉重,白色代表圣洁……这些东西它不是说我们瞎编出来的,它是真的会发生在我们的大脑里面的。所以这些知识还真的是挺值得我们去好好的关注、好好的学习的,你可以利用你的照片的观众他们大脑里所发生的那些事情,来向他们传达你所感受到的情绪、气氛、质感、味道等等这样看上去比较抽象的和视觉无关的信息。好,最后带给成年的朋友们的一个好消息。我们过去会认为小孩才长大脑,成年人大脑就是固化的,所以我们没有那么擅长学习,但是其实不是这样子的。最近几十年的脑科学研究就发现,成年人的大脑中的海马体——就是负责学记忆和学习的那个部分,每个月都会长出3%的新的神经元去取代旧的,所以终身学习这件事还真的是挺重要的。比如说通过学习摄影艺术这件事,你肯定可以让你的大脑变得更加的敏锐、更加的活跃,也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多惊喜的变化。最后别忘了。“5.1”期间我们会在重庆举办为期5天的摄影工作坊,我会带着你一起来完成一组完整的摄影作品。不是那种集体的创作,是针对每一个学员都有非常详细的辅导,非常多的一对一的辅导时间。工作坊这种学习方式是我目前所知的最高效的一种学习的方式,也广受学生们的欢迎,现在仅剩4席的名额,请大家尽快报名。底部的海报戳进去,或者是“阅读原文”戳进去都可以看到我们重庆摄影工作坊的具体介绍。如果你还犹豫,也可以加我的微信向我咨询,看看你适不适合这种学习方式,我的微信是:nihaoyelaoshi。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第1593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参考资料:罗伯特·萨波斯基 《行为》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生活美学】你注意过路牌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意义吗?-摄影早自习第1575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12, 2021 6:13


【今晚8点直播】如何从小白成为专业摄影师?【收看方法】关注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回复“直播”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575天。今天又是周五了,聊点轻松的生活美学。今天我们还是来聊色彩的事情。色彩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但是了解色彩的人真的很少,部分女性可能会说:我对色彩其实蛮有感觉的,但是也仅仅就停留在感觉上,没有知识体系,没有技巧可以用,这样的话我们在搭配颜色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一些风险,所以色彩这个事儿是真的得学,而且真的挺重要。那么今天想告诉大家的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每个色彩有它独特的一个个性或者说是情绪或者说是代表意义。这种现象、这种规律早就被设计师们所运用了。我开车走在路上,左看右看,有好多好多种不同的路标,每种路标的颜色可能会不一样。你们发现没有,但凡是那些红色的路标,就属于非常严厉的禁止的事。比如说禁止停车,比如说这是个单行线,这个车根本就禁止驶入这条路,这个都是属于红色的路标。这也就是说红色它代表着一种血腥、暴力和警告,让你要远离这种行为。Photo by Mark Rohan on Unsplash黄色的路标通常都是有警告成分,但是没有那么的严肃,还没有那么的紧迫。比如说限速的牌子有的时候是黄色的,对不对?Photo by 炫铭 on Unsplash而蓝色和绿色的路牌通常都是那些比较无关紧要的事.比如说这条路叫什么名字呀,前面分岔口往左去是去到哪,往右是去到哪,你大不了就是走错路,不太会有什么生命危险。蓝色和绿色的区别比较小,在我们国家高速公路一般是绿色路牌,其它的路一般是蓝色路牌。你看路边收费的牌子——就是公示我这个收费停车场15分钟多少钱,这个牌子一般都是蓝色的。© Hans Braxmeier那蓝色有什么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吗?有什么独特的代表意义吗?你可以在生活中找啊,看看什么东西是蓝色的。比如说我看警察局一般都是白蓝色的配色对吧?这是有蓝色的。那为什么是蓝色的?因为这代表安定,蓝色是给人那种很安静的、很安全的感觉的,所以警察局用蓝色我觉得一点毛病没有。另外我发现现在疫情期间各个小区门口不是会搭一个棚子,那个棚子里面坐一个保安,测体温啊或者是管理疫情的一些事情。这个棚子本身它是蓝色的,上面可能写了两个大字:“救灾”之类的。为什么这种大帐篷它是蓝色的呢?我想还是想给人以这种比较安全的感觉,比较安定的感觉,要是每一顶这种大帐篷都用一个红色、橙色,那你还不慌了,你觉得世界末日都要来了,对不对?所以它是有心理暗示的。绿色就更不要讲了,绿色不就是给人那种无公害啊、可持续发展啊、绿色能源啊、植树造林啊……这种感觉嘛,对吧?绿色地球嘛。所以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人类很早很早期就知道在充满绿色植被的环境中,我们有很多的食物,我们非常的安全,所以我们天生就非常喜欢绿色。不信你可以去超市的货架上看一看,好多食品都会用绿色的包装来表示自己是健康的食品。当然也有很多比如说针对青少年的食品,它会使用红色、黄色、橙色的包装,因为那种颜色非常的刺眼夺目,它能刺激消费欲望,那是另一回事。© Mikes-Photography最后再想聊聊白色。现在路上的白色的车辆是越来越多,我以前买的是部红色的车,后来换了部白车,现在第三部车又是白色的,再一张望,四周所有车都变成白色的了,怎么回事啊?以前大家是不买白车的,原因是说它是个医院的颜色,也不太吉利是吧?像救护车的颜色。但是现在大家都喜欢买白车,我想可能是大家不那么迷信了,而且发现白色确实是一种非常洁净的颜色,非常干净。医院为什么用白色啊?在医院里最常见的就是白色,因为它显得干净、明亮是吧。但也不绝对啊,有的医院里面可能也会用一种浅蓝色的油漆跟白色来搭配,浅蓝色其实也能让人感觉是比较干净的,它就像我们医用口罩外层的蓝一样。还有一些妇幼医院,主要是一些私立的妇幼医院,它们的配色基本上是白色配粉红。粉红这个颜色比较特殊,它没有红的那种血腥暴力,它是一种比较温暖、比较温柔、比较少女的一种配套方案,走进这样的医院确实会比走进那种纯白色的医院感觉要有人味得多。Photo by Martha Dominguez de Gouveia on Unsplash好吧,从今天的早自习里面我们至少学到了一点,就是配色这件事或者说是色彩的性格、色彩代表的意义这件事,其实不一定要跑到什么教材里去学习,生活中多的是学习的素材,关键是你要有一个联想的习惯,你要去观察它为什么会用这个颜色来做它的主色调呢?它为什么不用那个颜色呢?这一定是有某些含义的。去观察它、去总结它,最后你就可以把它用到你的摄影里面来。比如说你在表现一个非常热血的画面的时候,可以用红做主色调,你在表现一个非常安静的画面的时候,可以用白和蓝来做主色调。好,那今天就简单的先聊这么多,今天晚上有我的直播讲座,讲的是怎么从一个摄影小白成长为一个摄影师。怎么听课呢?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回复“直播”即可以看到课程详情页面了,我们会在里面通知。如果还没有进群的小伙伴可以抓紧。我们直播时会放出的一些特别的福利也会在群里面来发布。或者你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来查看关于这个讲座的具体介绍,在那个帖子里面也有一个海报可以扫码进群。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575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gouveia unsplash photo
Exactly Enough Time
I am ...

Exactly Enough Time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11, 2021 13:54


Today’s micro show is a challenge for you to listen to the “I am …” statements you make this week. There’s a good chance you say “I am …” (followed by something—a LOT.) And, you think “I am …” (followed by something) even more frequently. But, have you ever really paid attention or examined up close these thoughts and words? Some of these “I am” statements you can’t do a darn thing about, but most—the ones that really matter to your future—you have absolute control over. Photo by Joshua J. Cotten on Unsplash I subscribe to daily blog posts from Seth Godin. A recent post has stayed with me.

摄影早自习
【器材】你的遮光罩用对了吗?-摄影早自习第1571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8, 2021 5:09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571天。今天周一,我们来聊一个器材的事。我发现我有差不多2/3的学生都常常犯一个错,就是他们喜欢把遮光罩反扣在镜头上使用。遮光罩是什么东西啊,我就把这东西放到下边了。大部分的人在买镜头的时候都会被赠送一个遮光罩,小部分镜头可能不配,那你也可以上网自己去买去。图片来源:佳能官网遮光罩是干什么用的呢?它最大的作用其实是帮你挡住杂光,保证画质。但是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附属作用,就是它是一个硬塑料,又便宜,装在镜头前面万一磕磕碰碰的相机摔地上了,镜头着地,这个时候遮光罩会碎掉,但是镜头和机身可以被保全,所以几十块钱重新买一个你也不心疼。所以遮光罩这个东西非常有用,一定要正确的使用它。而把它反扣在镜头上使用,真的是让人非常非常的揪心。看着就觉得想上去纠正一下。我甚至有一个职业病,就是在路上见到陌生人把遮光罩反扣的镜头上我都想跑上去纠正。为什么呢?因为遮光罩反扣在镜头上不仅不能起到提升画质的效果,而且还会给你带来麻烦。它刚好遮挡了你镜头的对焦环、变焦环,操作起来会变得更复杂,所以这个遮光罩哪怕就是扔了,你也不能反扣在镜头上,对不对?那为什么它要设计这么一个可以反扣的功能,我想主要是为了收纳方便,放到包里的时候,镜头可以显得短一点,大概就是干这个用的。遮光罩的正确用法 Photo by Kushagra Kevat on Unsplash遮光罩倒扣(错误用法) Photo by MusicFox Fx on Unsplash那遮光罩它是怎么样帮我们提升画质的?其实刚才说过了,就是帮你遮挡杂光。什么是杂光呢?就是那些没有参与成像的,但是又进入了镜头的光线。我举个例子,就好像你现在在冲着太阳的日落方向拍照,但是你这个构图里边没有太阳。这点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对不对。比如说我用一个中焦拍风光,太阳就是在画面以外,我的照片里没有太阳这个东西。但是因为太阳在你前方,阳光能不能进入你的镜头啊?显然能射到你的镜头里面去。阳光在你的镜头的玻璃片之间互相反射,反弹来反弹去最后就形成光雾,影响了色彩、影响了对比度,所以最后画面里的效果就不见得是你想要的那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遮光罩我们会怎么做呢?我这里给你做个示范,有两张照片。第一张照片就是我伸出了一个手掌挡了一下阳光,挡得很巧妙。我的手掌刚好能够挡住进入镜头的阳光——太阳直射光,但我的手掌又没有出现在画面里,没穿帮,是挡了这么个程度。换句话说就是,我手的影子刚好投映在了镜头的前玻璃片上,但是我的手掌并没有出现构图里,就这么个程度,档一下,画质突然变好。© 叶梓如果不挡的话是什么样子?第二张照片就是不挡的样子,直接拿着相机、手机对着阳光那个方向拍的样子,你可以看看它们差异是非常巨大的。© 叶梓那如果我们有遮光罩,那个遮光罩就是非常好的一个“手掌”,它能帮你尽量打掉所有的杂光,且不进入画面,不穿帮。当然有个前提,就是你这个遮光罩跟你的镜头是配套使用的,比如说你拿个长焦遮光罩用在一个广角镜头上,那肯定穿帮了。或者是说你拿了一个莲花瓣型遮光罩,安装的时候没有把它安装到位,它是个斜的、歪的,那一定会出现画面有两个角至少会出现暗角。所以你看看遮光罩这个东西重不重要,正确的使用遮光罩这件事重不重要。你现在知道了吧,如果你的镜头有遮光罩,下次你拍照的时候,只要把这个相机从包里拿出来,挂在脖子上准备拍照,就请你一直稳稳的把遮光罩冲前方安装在镜头上。因为杂光这个事它不只是冲着太阳方向拍照的时候有,其实它平时也都有,只是它的量、它的程度不太相同。平时可能不是那么容易被看出来,但是它的影响还是有的。好,听完今天的早自习,请各位尽量跟你的朋友们多说说这件事,普及普及遮光罩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后就不要再犯错了。你也可以把今天的早自习直接转发给你的朋友们,跟他们一起来分享你学到的新知识。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571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怎样拍好2021年的第一缕阳光?-摄影早自习第1515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Dec 23, 2020 6:19


摄影讲座:拍好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514天。今天想跟大家谈一谈拍日出的事。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等过日出,当太阳真的从地平线上升起的那一瞬间、第一缕阳光照到你身上那一瞬间,真的是幸福感满满。不好形容,只有你自己体会的时候你才知道那一刻真的是值得等待的。但是要拍日出确实有点难度的,因为这种光线条件它比较少见,而且比如说它对比度非常大啊,阳光其实很刺眼很强烈啊……这些东西都会导致我们其实对画面不是很好控制,拍出来不见得会有肉眼看到的那么好看。所以今天我简单的给大家四个有关于拍日出的小技巧。 第一个是你可以讲一个故事,讲一个人正在等待日出、迎向阳光的故事。所以可以请你的朋友站在你的镜头前方,站在高一点的位置,而你自己蹲得尽量低一点,让人物要高于地平线或者高于 山的顶部的天际线,然后让人物张开双臂迎向太阳的方向,太阳一旦出来,你就冲着那个方向按快门。但是请注意,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让太阳出现在画面中,就说它不要被人物或者其他东西给挡住,这样一来强烈的阳光射进镜头会在镜头里形成大片的黄色的光雾,非常的温暖,它决定了这张照片的主色调。如果你想让光雾明显一点,就不要擦去镜头前的那些灰尘,它们可以帮助你强调光雾的现象。那这样一张照片拍出来是很可以代表我们当时的一个心情的,是讲述了一个故事。 Photo by Pablo Heimplatz on Unsplash第二个是大家要注意,早上有一个特点是晨雾。这个在晚上是不见得会有的。那么晨雾再加上强烈的有方向感的阳光,再加上有些东西挡了挡阳光,比如说一棵大树啦,山顶的起起落落的天际线啦……这些东西稍微挡一下阳光以后,阳光就会变成一缕一缕的在射透尘雾的时候留下一道一道的轨迹,这个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你已知早上会出现晨雾,你就可以在日出之前赶紧去观察一下哪个方向最可能出现丁达尔光,拍那个方向就好,这个时候画面中没有太阳,但是没有关系,因为它依然是早晨独有的景。 Photo by Sergey Pesterev on Unsplash第三个拍摄的方法是,我们其实可以跟着太阳的阳光的方向去拍,就是说阳光射到哪我们就拍哪。咱不一定还要去拍那个“球”,对不对?你看像这样的画面,近处那些云雾被太阳给射成了暖黄色,甚至是橙色,带一点红,这个比舞台上做的那种烟雾效果还要好看。那在这个画面里面,这个阳光几乎是从摄影师的身后射过来的,摄影师几乎是在背对阳光拍摄,所以这就启发了我们,咱们喜欢日出不一定是喜欢太阳那个球,因为它就是一个圆,也没什么好看的,对,我们最喜欢的其实是阳光的感觉,那个温暖的感受,所以阳光射在哪咱们就拍哪,不见得一定要朝着太阳方向。 Photo by Nitish Meena on Unsplash那么第四个小技巧是,如果你想拍出像下图一样那种大大的、圆圆的红彤彤的太阳的那种画面,那么这个条件是有点苛刻的。首先你得使用你长焦头,300、600mm还不见得够长,看你要多大的太阳了。另外就是天气,只有在那种重雾霾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才会是红色的,或者是在水气很重的(比如说海边有很多云雾遮挡的情况下),那个太阳的它才会有一种橙色带红带黄的这么一种颜色升起来。但这种情况其实风险蛮大的,它万一云雾再大一点,这太阳就遮住了,日出就出不来了,或者说是天边的云多(这个在海边很常见),太阳升出来的时候是看不见的,但与此同时上边云少甚至没有云,那太阳从云的后面升起来的时候它就跟在山的后面升起来的时候一样,它一旦冒尖就出现极其刺眼的阳光,那也是拍不出这种红彤彤的太阳的效果的。所以“东方红,太阳升”这句歌词唱的其实是东方出现朝霞,太阳升起来了,并不是说“东方升起了个红太阳”,这个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现象。东方升起来的通常都是金灿灿的太阳,这也是日出和日落最大的一个差异。 Photo by James Peacock on Unsplash好吧,那今天我们就简单的分享这么多,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另外有个好消息,最近我们又是在深圳做工作坊,又是在广州要办讲座,外地的朋友们就有点眼红了,说能不能也分享点给我们听听,呢,这就来了,24号周四晚上8:00我会举办一场免费的直播讲座,讲的就是怎么样拍日出。我们一起来拍好2021年的第一缕阳光。观看直播的方法就戳今天的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底部的阅读原文就可以了,我们周四晚直播间见。 还有一个杭州的好消息,咱们杭州的咔图摄影会即将成立了,杭州的小伙伴们也终于要有了自己的摄影组织,咱们可以一起学摄影、一起玩摄影。想了解摄影会、加入摄影会的同学可以点击今天的第二条图文链接。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514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Exactly Enough Time
Heavy Lifting with Wendy Smedley

Exactly Enough Time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Dec 10, 2020 46:37


My guest today wants words for Christmas. How cool is that? She is Wendy Smedley and I’m so eager for you to get to know her better, because she is one of my most favorite people on the planet and a fabulous conversationalist. Wendy is the Marketing Manager at FamilySearch International. She is also mother to five (yes, 5) adult sons and just happens to also be the author of 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Scrapbooking . We talk about all those things and a whole LOT more … Photo by henry perks on Unsplash Photo by lay L on Unsplash A couple of years ago, Wendy found herself in the middle of an unanticipated divorce. For a women who poured herself into nurturing her family, this was a devastating shock. Her divorce among other challenges has invited serious soul searching, deep learning and new levels of self-care. Because of how Wendy chose to respond to unwelcome circumstances, she is now in a position to impart some serious insight and wisdom. Wendy seeks to be open hearted and always learning. She is curious and asks thought provoking questions—in fact, she sparked this episode for me when she related her almost daily observation of tower cranes near her downtown Salt Lake City home. What she discovered about these massive heavy-lifting machines is 100% applicable to anyone who is feeling discouraged or overwhelmed by life and trials. I know you’re going to relate to and come away grateful for Wendy’s positivity, vulnerability and sense of humor! Ok, you want links to all of the goodness Wendy shared? Here we go …FamilySearch FREE Global family history event online, RootsTech Connect Learn more @rootstechofficial on InstagramFacebook Live with Wendy and Dave Isay (founder of StoryCorps)IG Live Stream with Wendy and me (family history home tour)The Second Mountain, by David BrooksIt Didn’t Start with You, by Mark WolynnWendy’s new favorite podcast, Poetry Unbound. Martin Seligman's 3 Ps can determine to a large extent someone’s ability to navigate hardship. Wendy discussed the danger of personalization, pervasiveness and permanence in your mental approach. Wendy boldly declared that she has enough time for poetry and Billy Collins is one of her favorites … Speaking of poetry, we both agreed talking that much of what Wendy has experienced is reflected in this well-known poem from The Prophet, by Kahlil Gibran …On Joy & Sorrow “Then a woman said, Speak to us of Joy and Sorrow.And he answered:Your joy is your sorrow unmasked.And the selfsame well from which your laughter rises was oftentimes filled with your tears.And how else can it be?The deeper that sorrow carves into your being, the more joy you can contain.Is not the cup that holds your wine the very cup that was burned in the potter’s oven?And is not the lute that soothes your spirit, the very wood that was hollowed with knives?When you are joyous, look deep into your heart and you shall find it is only that which has given you sorrow that is giving you joy.When you are sorrowful look again in your heart, and you shall see that in truth you are weeping for that which has been your delight.Some of you say, “Joy is greater than sorrow,” and others say, “Nay, sorrow is the greater.”But I say unto you, they are inseparable.Together they come, and when one sits alone with you at your board, remember that the other is asleep upon your bed.Verily you are suspended like scales between your sorrow and your joy. Only when you are empty are you at standstill and balanced. When the reassure-keeper lifts you to weigh his gold and his silver, needs must your joy or your sorrow rise or fall.” — Kahlil Gibran And, finally … in case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amazing tower cranes, here the video I shared a portion of in my introduction …

摄影早自习
“当你把脸转向阳光,你就看不到阴影” !?-摄影早自习第1477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7, 2020 6:47


关注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点击这两天的帖子下方的"阅读原文",进入直播间鸡汤再好,也要思考。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477天。现在是临近“11.11”,明天晚上,也就是8号晚上,本周日的晚上,我有一个免费的直播课叫做“11.11摄影人剁手指南”,每年一届剁手人的盛会,我教你怎么样剁可以剁得舒服一点,不要剁错了。我也收到了很多同学有关于器材的购买方面的疑问。这些问题今天我本来应该回答一下的,但是今天刚刚准备录音之前,突然在某个摄影类的超级话题下看到了这么一个帖子,我就来劲了,我就想说一说评评理。他其实也没说啥,就发了9张黑白照片,街头的有光影,这个照片很正常,我就不展示给大家了,反正我们要说的这个话题跟照片没关系。他带了一句话,这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是一句鸡汤,说:“当你把脸转向阳光,你就看不到阴影。”听上去好像真的挺鸡汤的,但是我一看这句话,我就觉得,这不对呀,不符合常理呀,所以我就借这句话,想跟大家来讲这么一个道理。平时我们拍照的时候真的是不太关注光和影的关系,就会导致我们比如说在拍黑白照片的时候,就根本不知道怎么拍才好看,对吧,只是说把颜色去掉了,显得简洁一点、高端一点,但实际上是一个失败的黑白作品。所以你想把照片拍好,不仅是黑白,包括把彩色照片拍好,色彩的观察一定是十分重要的。而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就知道有一个很简单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当你把脸转向阳光的时候,朝向阳光的时候,你看到的应该全是阴影,而不是只有阳光,而不是没有阴影。所以这句话好听归好听,在科学上来说,这完全不符合事实。面向阳光,拍摄剪影 Photo by WillSpirit SBLN on Unsplash我想请大家想象这么一个场景,如果你现在要给一个姑娘拍一张剪影的照片,你怎么拍?你肯定是朝向阳光去拍,对不对?让太阳出现在这个姑娘的身后,如果你嫌太阳太亮了,你可以让姑娘挡住这个太阳,但不管怎么样,当大逆光时,我们才有条件拍出剪影的照片来。这就是把脸朝向阳光了呀,对不对,摄影人就是把镜头朝向阳光了呀,你看到的没有阴影吗?你看到的事物都处在它自己的阴影之中,只要它不是透明的。你别跟我说气球或者是说什么游乐园里面小孩吹的泡泡水,那个就纯属抬杠。你只要不是透明的东西,当你把脸朝向阳光,你看到的就只有这些事物给它自己投下的阴影。背对阳光,拍摄顺光的照片 Photo by WillSpirit SBLN on Unsplash那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看不到阴影呢?是把脸背向阳光的时候。当你背朝阳光,你面前的一切事物,冲你的这一面都笼罩在阳光之下,都在反射着金灿灿的阳光,你是看不到任何的它们自身给自身投下的阴影的。换句话说,现在看起来这些事物很明亮,颜色也很正确,没什么立体感,因为它没有阴影嘛,而且你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晰,没有什么神秘感可言,没有什么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东西可言,世界一片光明。所以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讲,当你脸朝向太阳的时候,世界全是阴影,当你的脸背向太阳的时候,世界没有阴影,这才是真正的世界,不是你想象中的鸡汤里的事情。好吧,毕竟摄影早自习公众号也不是用来反鸡汤的,所以今天给大家讲这个知识其实是教给你了一种观察的方法、一种事实,两种摄影的用光的方法,一个是大逆光,一个是大顺光。你就记得,大逆光时所有东西几乎都是黑的,然后大顺光时所有东西几乎都是明亮的,这两者几乎都没有什么立体感,而逆光时拍出来的画面会更神秘一些。你要注意的是既然它只有影子了,那你是不是要注意一下它的轮廓是不是好看啊。顺光时呢,你要注意的事情就更多了,就包括这些事物的颜色的搭配,有没有杂物进入画面,你交代的这个画面现在失去立体感以后它是不是还是美的,是不是有一种平面感的美等等等等,这里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是引导大家去观察这两种不同的光线效果。既然做一个摄影人,咱们以后发帖子发出来的时候,鸡汤可以说,但是违背事实的鸡汤我觉得还是……好吧,所以今天这个话题就到这吧,明天我们接着聊怎么样选购器材的事,大家依然可以在下方留言,我看到很多好问题我都憋着呢,以后慢慢回答。别忘了明天晚上的直播讲座,11月8号晚上8:00,我们可以在直播间里面来探讨有关于器材采购的问题,我也会给大家来秀几个神器,你们不见得用得着,但是你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你会觉得:哇,原来还有这种东西。它可以增加我们修图时候的效率,可以让我们拍照时能达到一些更新的不一样的效果,还有这样的一些小附件,他们都各自有各自的神通。好吧,那明天晚上直播间见。怎么进去?点“阅读原文”就可以了,当然是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这两天的帖子下方的“阅读原文”,没有关注的同学可以再关注一波。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477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Photo-Op
Unsplash photo used in 'Crass' UK ad

Photo-Op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9, 2020 30:44


In our first news-reaction episode, we discuss an event that happened with a photographer having their photos used without their permission for a 'crass' advertisement. But was it really used without permission? We talk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stock photography.Original Article: https://petapixel.com/2020/10/16/photographer-devastated-after-her-unsplash-photo-was-used-in-crass-uk-ad-campaignUnsplash License: https://unsplash.com/licenseZack Arias talks Unsplas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M_OZWtpokcHosted by Ben Lucas and Stuart Marlanteshttps://photo-op.showhello@photo-op.show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privacy and opt-out information.

摄影早自习
阳光太刺眼,表情不好怎么办?-摄影早自习第1450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29, 2020 6:06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450天。一位叫做“FREE摄影师.小楷”的同学问我说,“十一”黄金周如果是拍婚礼的话,在户外的强烈的阳光下,人的表情不是很好,拍人的话怎么办?我想这不只是拍婚礼的问题,这是我们所有人在黄金周旅行期间拍纪念照的时候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阳光太刺眼,表情不好怎么办?我觉得我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可以给你建议:第一个方向是我们把这个人的表情给调顺了,变好。怎么样让人在强光下还能保持很好的表情呢?有三个小的技巧。Photo by GREG KANTRA on Unsplash第一个就是你让她干脆闭上眼睛吧,享受一下阳光挺好的。有人会觉得闭眼那不是眨眼的那种很尴尬的瞬间吗?怎么能拍下来当照片呢?不对,你如果身体姿态合适,周围的东西合适,她会变成一种享受阳光的感觉。什么叫合适呢?一般都是倚靠在什么事物上。比如说这个人她是躺在游泳池旁的藤椅上,让她闭着眼睛这绝对是非常舒服漂亮的照片。那如果是站着的,比如她倚靠在大树上,嘴角还带着笑,有一种调皮的但是又有点舒舒服服的,很清新自然的、很邻家的那么一种小姑娘的感觉其实蛮好的。所以你们可以放开思路,闭上眼睛不见得是个坏事,可以用来躲避强光。Photo by taylor hernandez on Unsplash第二个方法就是,不闭眼但是垂眼,就是眼睛别往上看,反而是往下看。怎么引导呢?就比如说你身边有一棵小草或者是有另外一个人站在你边上,然后你在你面前拍的这个人冲她拍摄的时候,你跟她说:“你别看我。”为什么?因为看镜头的时候阳光刺眼,所以别看我,看我边上那棵小草,看旁边那个人的鞋子。这样一来她就是一个垂眼的姿态,拍出来的这个人物性格是非常温柔的,蛮符合我们中国的审美观念的。第三个方法就是让人先闭眼或垂着眼睛,然后你叫她的时候,她才抬起眼睛来看着你的镜头。还是那句话,就是因为我们如果是顺光拍的话,她看镜头的话会太刺眼,所以你让她站在那摆好姿势,你这边调好构图,调好曝光,什么都准备好了,正准备抢拍的时候,这个时候跟对方说:“哎,你可以看我镜头啦。”对方一抬眼,你在那一瞬间——她还没来得及因为强光而皱眉的那一瞬间,把照片给拍下来,这个时候也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关于怎么样去引导对方,我就给你这三个方向。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二个大的方向,就是我们直接在用光上规避强光刺眼这件事。怎么规避呢?很简单,就是要么你就躲在阴影下拍,树的阴影或者是建筑阴影,要么你就是逆光拍照。Photo by Ayo Ogunseinde on Unsplash在树或者建筑的阴影下拍照,因为人物是没有受到阳光直射的,所以脸上的光还挺好看,不是那种强烈的有阴影的光,而是那种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光,很柔和,所以皮肤质感会非常的细腻。同时还会显白,因为在晴天,来自于天空的大面积的光线都是泛一点蓝的,这种蓝光跟我们的黄皮肤一综合,它出来的效果就是有点偏白的。这一点我相信有的同学如果是女生的话,你们涂过那种防晒霜或者是粉底液是白色偏蓝的话你就知道,涂了那个东西脸是特别白的。所以同样的道理,蓝光加上黄皮肤最后也是挺白的——我说的是天空那种略带一丁点蓝的光,不是真正的蓝色的光。那么这是一种方法。Photo by Andrey Zvyagintsev on Unsplash另一种方法就是干脆逆光拍了。逆光拍的话其实跟前者一样也是脸部会被天空、地面、对面的建筑物的反光照亮,所以脸上光也是非常好,很柔和。但是唯独有一个问题,就是逆光拍的话,因为你的被摄对象——正在被你拍照的这个人,她背后是太阳,所以你拍照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背后天空曝光过度的情况。这个时候你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压暗一点曝光来拍,把人拍黑一点,后期再把人调亮,但是这样的话人脸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噪点,画质会下降。另一种方法就是干脆就让天空这块稍微曝光过度一点,这个时候你如果能让太阳进入到你构图里来的话,反而会有一种很小清新的感觉,很阳光明媚的感觉,这种方法也不错。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当你把这个人物丢在大树底下拍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树叶之间漏过的光形成的光斑不要把你的脸打成迷彩状,这样的话就比较难看了。好,今天我们就先聊这么多,大家还有什么摄影问题都欢迎在底部向我留言,在出行之前咱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十一”期间还没有什么计划的,可以考虑一下跟我一起去重庆,我们来搞一组摄影的创作。如果你想了解我们怎么策划一个拍摄项目,怎么样拍摄,怎么样编排又怎么样展现,想学这些内容的可以点底部那张图片,上面有大大的重庆两个字,点击进去了解我们“十一”期间的课程详情。仅余1席,报名加微信:hello-kato另外如果想临时抱个佛脚,学点摄影基础的,可以“戳阅读原文”,来观看“叶梓的摄影入门课”。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450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摄影早自习
摄影师,今天你读书了吗?-摄影早自习第1437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4, 2020 8:24


今晚20:00,免费直播课 【核心干货—教你拍出绝美大片】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437天。今天是周一,我们轻松一点,聊一个小话题,算是个小建议——我对所有学摄影的人的小建议,也是目前为止据我观察我的学生中最有问题的一个地方,就是我发现摄影人不怎么读书。注意,我说的是那种字书,不是所谓的翻一翻画册,看一看杂志就完事了的,也不是你们在手机上刷刷“知乎”啊,刷一刷什么“百度知道”啊,不是这种东西,是正正经经的好书要多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发现我们现在摄影爱好者普遍都到了一个瓶颈,就是器材都已经非常好了,也都知道怎么样拍美的照片,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或者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什么可以表达的。为什么这样子呢?就是因为脑子里没货、没有思想、没有思考的习惯,也没有思考的素材,所以你大脑一片空白,除了拍美的就是拍美的,再没别的可以表达。Photo by Alfons Morales on Unsplash如果认认真真的多看点书会有什么好处呢?我觉得至少有以下三点好处。第一,读书可以让你延长你的生命,可以多活几辈子。因为你所读到的书里的宝贵的经验或者是那些人生的故事,那都是别人用一生的心血去换来的,用他们的时间去换来的。你的一辈子就这么长了,不可能真的活过三百年、五百年,但是如果你读那么10本书,相当于你活了那么三五百年是吧,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地域,经历不同的人生,这一定可以大大丰富你的阅历,从而让你的摄影作品有更深的这种层次。第二个好处是读书可以使你拓展视野,获取更广阔的、更自由的一种审美观念。尤其是读一些由国外引进的这种摄影类或者艺术类或者其它类的书籍,它总是会让你发现,哦,原来这个世界是这么的大,并不是你原来想象的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圈子而已。第三个好处呢,就是“读史明智,鉴往知来”。意思就是说可以多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艺术史、摄影史或者是人类发展的其他的方面的历史,然后你就会对过去有一个非常充沛的了解,从而对未来会怎么发展有个自己的看法,有个自己的认知,当然也会对你现在正在做什么有个非常清晰的认识。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可能觉得中国的风光摄影相当的牛,非常的精致、漂亮,能把照片拍得比自然界更美,但是你却不知道这其实是在很久以前,美国摄影师亚当斯他就已经做到极致的一件事情,就是等于我们现在正在做别人早就已经玩剩下的东西。再比如说现在我们稍微前卫一点的摄影人开始玩街头摄影啊,纪实摄影啊,用照片来叙事这些东西,但是其实这在世界摄影史的发展中其实也是半个过去时吧,虽然现在还有,但是它已经不是最风口浪尖、最先锋的这一拨人正在干的事情了,大家现在搞的都是观念摄影,搞一些后现代的东西。基本上我们现在是有断代的,是有一个跟世界的摄影的发展历程有一个代的断层,是一个非常大的差异。就等于说我们还在讲究照片如何记录现实,人家其实早就已经在表达内心了,这些东西你都可以通过读书来进行了解。Photo by Kinga Cichewicz on Unsplash如果你想问到底读什么书好?我可以在未来给大家拉一个书单,拉一个我自己的最新的书单来给大家推荐具体的书。但是我也想说读书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我喜欢读的你不一定喜欢读,你的知识体系如果跟我完全重叠,咱俩拍的照片也就都差不多啦,这就没啥意思了,所以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但是我还是可以给你一个思路上的建议的,就是你先去找一本很好的、正正经经的写世界摄影史的书,然后跟着这个书的脉络去摸这里边哪个摄影师你喜欢,你就去买他的传记——人物传记,然后你在传记中又会发现他的好朋友是谁?他的师傅是谁?跟他学习的人又是谁?对他影响最深的人是谁?反对他的人、骂他的人又是谁?根据这个人物传记里面涉及的其他人物,再去找其他人物的传记,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先搭建一个大的历史的框架,然后在这其中去填充一些非常有血有肉的人物,读起来也就不至于过于抽象。当然我还是要提醒一点,我们不只是要阅读摄影书,也要阅读其他方面的书籍。比如说整个艺术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摄影是艺术的一部分,摄影跟绘画跟其它的艺术门类之间总是有一些互相的影响和交织,是不能剥离艺术去看摄影的。另外你可能也可以从文学类或者是说语言学类的这种书籍中去获取对摄影的启发,因为摄影归根结底也是一种语言,只不过它是一种图形的语言。甚至你可以从音乐中获得对摄影的启发,我自己也看一些比如说像巴赫的传记这样的一些书籍,涉猎广泛一些,总是会有好处的。好吧,总之就还是那句话“摄影人要多读书”,这句话是憋了好久了,希望今天认真的说给你听,你能认真的听进去。如果你能在这方面有一些行动的话,相信这对你未来会有非常大的帮助。Photo by Aidana Khabdesh on Unsplash最后有同学可能想说,我一个人读书有点难坚持,没关系,我的粉丝们自发组织了一个摄影人的读书会,是一个微信群,然后大家读到什么好书都会在群里面分享,有什么心得会在群里分享。大家在读书的时候也会在里面打卡,互相督促。想要进群的同学,你们就直接加我们的课程顾问的微信:hello-kato,加上以后跟她说我要进摄影读书会,我们就会把你拉到群里面。我提醒一下,这个群是有要求、有考核的,如果你进去了,然后又老潜水,不吱声不做贡献,自己也老不打卡,那么可能我们还得把你请出去,所以下定决心你就来进群。最后的最后是一个直播通知,今天晚上的八点,我会在网易云课堂有一场直播,叫做“核心干货—教你拍出绝美大片”,会帮助大家把将照片拍美的方法大致的梳理一遍。观看直播的方法就是点击今天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底部的“阅读原文”,如果你不想在微信里看,你也可以在“网易云课堂”的APP或者是网站里边搜索“摄影直播大讲堂”,找到第1章第6课就是今晚的直播。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436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app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6个技巧轻松拍出极简照片-摄影早自习第1435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1, 2020 5:55


听完早自习,别忘了还有课堂作业哦!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1435天。今天我们来谈谈怎么拍出极简的照片。大家都知道初学者在刚开始拍照的时候想把照片拍漂亮点,做减法——也就是让画面中少拍的东西,是非常好用的一种方法。虽然我也跟大家说做完减法以后你也要尝试做做加法,让画面丰富起来,但是不管怎么样,对初学者来说减法更容易嘛。其实减法它有它自己的一个极致,就是极简。极简的画面非常清爽漂亮,好像是你习惯了住在自己的乱糟糟的家里面,突然有一天去一个房产商的一个样板房里面去看,“啊,好清爽”,这个屋子里面就没几件东西,特别漂亮,有这么种感觉。所以极简确实是让人愉悦的,但怎么拍出极简的照片呢,我给大家简单梳理几个思路,这里面有的方法是很好理解的,我就一笔带过了,有的稍微难理解一点的我就多讲两句。Photo by Rodion Kutsaev on Unsplash首先第一个方法就是大量留白。我说的这个留白并不是曝光过度,千万不要用曝光过度来当白,也不一定是白色。我说的留白是留出大片的空间来,而且这一片所谓的空白里面其实还是有一些色彩上的细腻变化或者是一些质感上的细腻变化的,它不能是真正的纯白这么个感觉。举个例子吧,就好像说你拍一个人,这个人是站在一个白墙前,你把这个人拍得特别小,让白墙拍得特别的大,这样一来你得到的就是个极简的画面,但是这个白墙并不是纯白的,上面有很多的质感的变化。同样的你也可以用蓝天来做留白或者是阴天的灰白色的云来做留白等等,这是第一个方法。Photo by Fabrice Villard on Unsplash第二个方法是你可以去把画面中的事物归纳成几个几何形状。就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这些东西远比那些有着复杂轮廓的事物看上去要更简单一些,更极简一些,所以尽量去拍那些几何形状的东西。如果它不是几何形状的,就想办法换个角度来拍,看看它能不能变成几何形状,再不能变就算了,不要了。这是一种方法,就是归纳几何形状。Photo by Corinne Kutz on Unsplash然后第三种方法就是把这些事物变成非常有规律的一种排列。比如说这里有三个橘子放在你的白色的桌面上,然后你把这三个橘子给它摆成一条直线的样子,甚至是一条横线水平的这么一个形象,然后从上往下拍一张照片,这也是一个相当极简的画面,就是事物之间非常有规律。规律到再极致一点,你可以做对称,就是说左右的事物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当然你就可以结合我们刚才说的第二个技巧,就是把几何形状和对称又结合在一起,既是几何形状又对称,比如说等腰三角形出现在画面中,会非常的极简和漂亮。Photo by Gareth Harper on Unsplash接下来还有第四种方法,就是让画面中的色彩变得简单一些,一般来说总色彩数量不要超过三种,而且每种色彩之间不要有很丰富的渐变。比如说你现在拍了一堵墙,这堵墙它刚好左边是一块颜色,右边上面是一块颜色,右下角是另一块颜色,这里有三块颜色,你就拍那个交界处,把它们拍成在画面中呈现三个长方形,每一个长方形里面就是一个平涂的颜色,这样拍出来的画面会非常的简单漂亮。Photo by Siyan Ren on Unsplash接下来是第五种方法,就是你可以尽量使用长焦镜头去拍极简的画面。即便是你用手机来拍的话,也请你变一下焦,至少变到两倍变焦。这样的话你拍出的画面不太有立体感,消除了立体感其实就是把空间给平面化了,让它更像一幅在纸上涂出来的画,也符合我们极简的目标。Photo by Henry & Co. on Unsplash第六种方法,在拍摄一个平面的事物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刚刚说的墙面或者是桌面的时候,请你垂直于这个平面拍摄,这样的话也可以进一步的消除立体感,让它变成平涂的图形。- 课堂作业 -好,以上就是我给你的一些方法能够帮助你拍出极简的画面来。其实极简的摄影在生活中是非常容易去实践的,既然我们已经聊到这了,咱们就布置一个小作业吧:咱们可以在微信群里面,咱们“摄影早自习”的大群里,每个人都发一点极简的风格的照片。你现在就可以拿起手机去拍,或者从以前的照片里翻出来,没关系,把它发到群里面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讨论一下。还没有入群的同学可以加我的微信号:katoyezi09,加我以后跟我说“影友入群”,我就会给你拉到我们的摄影早自习的群里面去,然后大家一起在里面发片子,一起讨论。重庆摄影创作营(仅余2席)好,今天我们就简单的先聊这么多。最后还是来一个倒计时,每天都有的,重庆的创作营“十一”期间即将举办,现在仅剩两个名额,大家尽快来报名,课程咨询请加微信:hello-kato。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435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如何选购二手相机?(镜头篇)-摄影早自习第1386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16, 2020 9:08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386天。Photo by ShareGrid on Unsplash今天我们继续来谈二手器材选购的问题,昨天谈的是机身,今天我们来谈镜头。机身可能还分为数码和胶片两种,镜头就几乎都是同一种选购方法。昨天我们有说到机身选购的时候要先看外观有没有磕碰,用磕碰来判断它有没有内伤。镜头就不一样了,镜头整体结构比较皮实,不容易有内伤,所以我们最先关注的其实是镜片的问题。怎么来观察镜片有没有问题?很简单,就是把镜头从机身上卸下来,打到最大光圈,冲着强光方向,然后手腕稍作旋转,仔细看每一个镜片上有没有瑕疵。这个手法描述起来有点抽象,但实际上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电影电视剧里边的那一些品红酒的人,他们举起红酒杯,对着强光稍微旋转一下,观察红酒的状况,这个基本上是一样的一个手法。那么我们要看镜片的什么细节呢?镜片有可能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photo.stackexchange第一种,就是最狠的是镜片长霉。南方的天气比较潮湿,很容易滋生霉菌,你如果这个镜头不是放在防潮柜里的,你就要小心了,霉菌会腐蚀镀膜和镜片,而且它极容易滋生,如果你发现在里面已经有一个霉点了,给它一点湿度它就很容易长开来,一会儿你的镜头就变成一个松花皮蛋。但是话又说回来,不是所有的霉菌都洗不掉,刚开始滋生的还没来得及腐蚀镀膜和镜片的霉菌,在一些很专业的师傅手中是可以起死回生的。我有一支徕卡镜头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状况,后来是洗得干干净净,一点痕迹都没留。镜片容易有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灰尘,这个其实也是对着强光就能看出来的。灰尘是不可能完全没有的,有一点其实并不影响成像。这里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拿着强光手电透过镜头去观察镜片,这样做卖家可能十分不乐意。首先没有一支镜头是没有灰尘的,都得有点灰,然后强光手电又强调了这种灰,把所有的瑕疵都暴露出来。卖家会觉得这样的人会低估他的宝贝的成色,所以卖家会把这种人称作“强光党”,他们可能会在宝贝描述里写着:强光党走开,不要买我的镜头。那对于买家来说,你使用强光手电看,是能看到很多问题,但是你心里会很不舒服。你会发现你看了十几、二十只头,每一只头在强光手电下都很难看,心里很膈应,这种做法可能是没有什么必要的。镜头镜片的第三个可能的问题是起雾。这个所谓的起雾有可能是由于镜头内部的一些胶挥发以后沾在镜片上构成的,也可能是比如说去海边或者是去一些空气中有气溶胶的地方——一些工厂或者什么的地方,然后这些异物进到镜头里面以后附着在镜片上,从外面是擦不掉的。这种镜片起雾的镜头基本上不可用,除非你真的是想买回来当柔光镜头,就想要那种朦胧梦幻的效果。© alphonse2501 @ rangefinderforum.com镜片有可能的第四个问题是气泡,这在一些几十年前的老镜头上会比较常见。气泡有可能是在生产过程中就在这个玻璃里面留下的,也可能是两片镜片被胶合在一起以后,中间的胶起了起泡。气泡如果是在镜头的中央,可能会影响成像,因为它毕竟面积比较大,但是如果这个气泡是在镜头里边的比较靠中间的镜片上,而且是这个镜片的边缘位置,那么很有可能它完全不影响成像,因为最终参与成像的光是不从镜片的边缘部分经过的,所以这样的镜头反而可以考虑,因为卖家可能会卖的比较便宜。镜片有可能的第五个问题是错位,也就是镜头内部的某些结构断裂或者是脱落了,导致镜片没有固定在原位上。镜片的错位靠肉眼不一定能看出来,但是在拍摄的时候,它有可能会导致无法对焦或者是对清了焦拍出来依然是朦胧梦幻的效果。这种镜头应该只能当零件卖,买回来拆了去修别的镜头用。镜片有可能的第六个问题是镀膜的脱落,这个也是在老镜头上才比较常见。镜片有可能的第七个问题是划痕。如果二手器材的卖家他是始终上着UV镜来使用这颗镜头的,那你就不用太担心镜头划痕的问题,除非他在买这一颗镜头的时候也是二手镜头,而上一家没有太爱惜,划坏了。所以我自己购买二手镜头的时候会习惯性的去倾向于那些就连着UV镜一起卖的镜头,划痕也是要通过反光来观察的。Photo by MusicFox Fx on Unsplash别忘了你除了要看镜头前面的镜片,也要看到后边的最后的一个镜片是不是有划痕。看完镜片我们再来看一下其它的地方。首先要观察一下镜头内部的消光漆。所谓消光漆就是一些黑色的涂层涂在镜头的内部的边缘上,避免强光射入镜头以后形成不必要的反光形成杂光。时间很长的镜头消光漆可能会脱落,脱落以后可能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消光的作用不强了,镜头内壁形成了反光,导致拍照的时候容易出现眩光、光雾一类的现象。这个倒是可以忍,因为整个画面可能会更浪漫、更朦胧,更有老镜头的感觉。你要是想要清晰的照片,你还是去玩数码的比较好,对吧,所以很多人玩老镜头并不在乎这个。但是如果消光漆脱落以后它粘在了镜片上就比较恶心了,镜片上出现了很多大片的黑色的涂层,这个就有可能会影响成像。以上这些内容都是会影响最后的画质的因素。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看完这些以后我们就来关心一下镜头的机械结构。机械结构主要就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对焦,第二个是光圈。你可以旋转一下镜头的对焦环和光圈环,如果它有的话,感受一下它的阻尼是不是顺滑而稳定的。就是说你把这个镜头从最近对焦调到最远对焦,整个过程是顺滑的,不会忽紧忽松,不会有疙疙瘩瘩的感觉,不会有像沙子卡在里边一样的这种正在摩擦的感觉,这样的镜头就比较好。Photo by Fidel Fernando on Unsplash另外如果镜头上是有光圈环的,你不妨转动一下这个光圈,把光圈从大到小缩放一次,看一看它是不是能够正常的缩放,并且光圈叶片没有过度的磨损。不过我记得有一部分的老镜头从机身上卸下来以后是看不见这个光圈叶片的大小变化的,始终是放到最大的一个状态或者是始终放在一个最小的状态。这个时候你就要看看镜头屁股后边有个小拨杆,拨动这个拨杆,光圈叶片就会发生变化。最后的最后,我们再注意一下镜头的外观就可以了,这个还是跟机身一样,磨损没有关系,看上去有点旧也没关系,反而性价比会比较高,但是最好不要有磕碰,有磕碰的话,在其它方面你就要更仔细的检查才行。好,今天我们就简单的先聊这么多,到这里机身和镜头的二手器材的选购我就都讲完了。这个东西你还是得自己上手去试,要慢慢的积累经验,然后你才能更加胸有成竹的去选购二手器材。都说二手器材水深,其实只要你自己有这个鉴别的能力,足够小心,该问都问清楚,淘二手器材其实是一件蛮快乐的事情。最后还是给大家放一个我的“闲鱼”二维码,这个“闲鱼”是目前最大的二手器材的交易平台,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我在“闲鱼”只能算是一个小玩家,买卖东西不是特别多,但是我手头因为相机比较多,所以常常会有一些机身、镜头要出售,附件要出售。另外手机厂商、相机厂商有一些测评的器材,有的时候几乎是全新的,在我测评结束以后,也会在我的账号下挂出,欢迎大家关注,我把二维码贴在下面,你们存下来的在“闲鱼”里扫码就可以关注到我了,最近正好有一批器材正准备上架。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386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markus spiske sharegrid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如何选购二手相机?(镜头篇)-摄影早自习第1386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16, 2020 9:08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386天。Photo by ShareGrid on Unsplash今天我们继续来谈二手器材选购的问题,昨天谈的是机身,今天我们来谈镜头。机身可能还分为数码和胶片两种,镜头就几乎都是同一种选购方法。昨天我们有说到机身选购的时候要先看外观有没有磕碰,用磕碰来判断它有没有内伤。镜头就不一样了,镜头整体结构比较皮实,不容易有内伤,所以我们最先关注的其实是镜片的问题。怎么来观察镜片有没有问题?很简单,就是把镜头从机身上卸下来,打到最大光圈,冲着强光方向,然后手腕稍作旋转,仔细看每一个镜片上有没有瑕疵。这个手法描述起来有点抽象,但实际上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电影电视剧里边的那一些品红酒的人,他们举起红酒杯,对着强光稍微旋转一下,观察红酒的状况,这个基本上是一样的一个手法。那么我们要看镜片的什么细节呢?镜片有可能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photo.stackexchange第一种,就是最狠的是镜片长霉。南方的天气比较潮湿,很容易滋生霉菌,你如果这个镜头不是放在防潮柜里的,你就要小心了,霉菌会腐蚀镀膜和镜片,而且它极容易滋生,如果你发现在里面已经有一个霉点了,给它一点湿度它就很容易长开来,一会儿你的镜头就变成一个松花皮蛋。但是话又说回来,不是所有的霉菌都洗不掉,刚开始滋生的还没来得及腐蚀镀膜和镜片的霉菌,在一些很专业的师傅手中是可以起死回生的。我有一支徕卡镜头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状况,后来是洗得干干净净,一点痕迹都没留。镜片容易有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灰尘,这个其实也是对着强光就能看出来的。灰尘是不可能完全没有的,有一点其实并不影响成像。这里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拿着强光手电透过镜头去观察镜片,这样做卖家可能十分不乐意。首先没有一支镜头是没有灰尘的,都得有点灰,然后强光手电又强调了这种灰,把所有的瑕疵都暴露出来。卖家会觉得这样的人会低估他的宝贝的成色,所以卖家会把这种人称作“强光党”,他们可能会在宝贝描述里写着:强光党走开,不要买我的镜头。那对于买家来说,你使用强光手电看,是能看到很多问题,但是你心里会很不舒服。你会发现你看了十几、二十只头,每一只头在强光手电下都很难看,心里很膈应,这种做法可能是没有什么必要的。镜头镜片的第三个可能的问题是起雾。这个所谓的起雾有可能是由于镜头内部的一些胶挥发以后沾在镜片上构成的,也可能是比如说去海边或者是去一些空气中有气溶胶的地方——一些工厂或者什么的地方,然后这些异物进到镜头里面以后附着在镜片上,从外面是擦不掉的。这种镜片起雾的镜头基本上不可用,除非你真的是想买回来当柔光镜头,就想要那种朦胧梦幻的效果。© alphonse2501 @ rangefinderforum.com镜片有可能的第四个问题是气泡,这在一些几十年前的老镜头上会比较常见。气泡有可能是在生产过程中就在这个玻璃里面留下的,也可能是两片镜片被胶合在一起以后,中间的胶起了起泡。气泡如果是在镜头的中央,可能会影响成像,因为它毕竟面积比较大,但是如果这个气泡是在镜头里边的比较靠中间的镜片上,而且是这个镜片的边缘位置,那么很有可能它完全不影响成像,因为最终参与成像的光是不从镜片的边缘部分经过的,所以这样的镜头反而可以考虑,因为卖家可能会卖的比较便宜。镜片有可能的第五个问题是错位,也就是镜头内部的某些结构断裂或者是脱落了,导致镜片没有固定在原位上。镜片的错位靠肉眼不一定能看出来,但是在拍摄的时候,它有可能会导致无法对焦或者是对清了焦拍出来依然是朦胧梦幻的效果。这种镜头应该只能当零件卖,买回来拆了去修别的镜头用。镜片有可能的第六个问题是镀膜的脱落,这个也是在老镜头上才比较常见。镜片有可能的第七个问题是划痕。如果二手器材的卖家他是始终上着UV镜来使用这颗镜头的,那你就不用太担心镜头划痕的问题,除非他在买这一颗镜头的时候也是二手镜头,而上一家没有太爱惜,划坏了。所以我自己购买二手镜头的时候会习惯性的去倾向于那些就连着UV镜一起卖的镜头,划痕也是要通过反光来观察的。Photo by MusicFox Fx on Unsplash别忘了你除了要看镜头前面的镜片,也要看到后边的最后的一个镜片是不是有划痕。看完镜片我们再来看一下其它的地方。首先要观察一下镜头内部的消光漆。所谓消光漆就是一些黑色的涂层涂在镜头的内部的边缘上,避免强光射入镜头以后形成不必要的反光形成杂光。时间很长的镜头消光漆可能会脱落,脱落以后可能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消光的作用不强了,镜头内壁形成了反光,导致拍照的时候容易出现眩光、光雾一类的现象。这个倒是可以忍,因为整个画面可能会更浪漫、更朦胧,更有老镜头的感觉。你要是想要清晰的照片,你还是去玩数码的比较好,对吧,所以很多人玩老镜头并不在乎这个。但是如果消光漆脱落以后它粘在了镜片上就比较恶心了,镜片上出现了很多大片的黑色的涂层,这个就有可能会影响成像。以上这些内容都是会影响最后的画质的因素。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看完这些以后我们就来关心一下镜头的机械结构。机械结构主要就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对焦,第二个是光圈。你可以旋转一下镜头的对焦环和光圈环,如果它有的话,感受一下它的阻尼是不是顺滑而稳定的。就是说你把这个镜头从最近对焦调到最远对焦,整个过程是顺滑的,不会忽紧忽松,不会有疙疙瘩瘩的感觉,不会有像沙子卡在里边一样的这种正在摩擦的感觉,这样的镜头就比较好。Photo by Fidel Fernando on Unsplash另外如果镜头上是有光圈环的,你不妨转动一下这个光圈,把光圈从大到小缩放一次,看一看它是不是能够正常的缩放,并且光圈叶片没有过度的磨损。不过我记得有一部分的老镜头从机身上卸下来以后是看不见这个光圈叶片的大小变化的,始终是放到最大的一个状态或者是始终放在一个最小的状态。这个时候你就要看看镜头屁股后边有个小拨杆,拨动这个拨杆,光圈叶片就会发生变化。最后的最后,我们再注意一下镜头的外观就可以了,这个还是跟机身一样,磨损没有关系,看上去有点旧也没关系,反而性价比会比较高,但是最好不要有磕碰,有磕碰的话,在其它方面你就要更仔细的检查才行。好,今天我们就简单的先聊这么多,到这里机身和镜头的二手器材的选购我就都讲完了。这个东西你还是得自己上手去试,要慢慢的积累经验,然后你才能更加胸有成竹的去选购二手器材。都说二手器材水深,其实只要你自己有这个鉴别的能力,足够小心,该问都问清楚,淘二手器材其实是一件蛮快乐的事情。最后还是给大家放一个我的“闲鱼”二维码,这个“闲鱼”是目前最大的二手器材的交易平台,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我在“闲鱼”只能算是一个小玩家,买卖东西不是特别多,但是我手头因为相机比较多,所以常常会有一些机身、镜头要出售,附件要出售。另外手机厂商、相机厂商有一些测评的器材,有的时候几乎是全新的,在我测评结束以后,也会在我的账号下挂出,欢迎大家关注,我把二维码贴在下面,你们存下来的在“闲鱼”里扫码就可以关注到我了,最近正好有一批器材正准备上架。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386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markus spiske sharegrid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曝光补偿只是“白加黑减”那么简单吗?-摄影早自习第1369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28, 2020 8:37


自由摄影师/自由摄影师PLUS【课程详情】APP或网页登录“网易云课堂”,搜索“自由摄影师”或复制链接: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1006070274.htm【课程咨询微信】hello-kato如果画面中既有“白”又有“黑”,到底该"加"还是“减”?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369天。  今天我们接着昨天的话题聊,昨天“小藤猪”同学那一张曝光过度的照片,咱们只把问题回答了一半,就是我告诉了大家眼睛看到的东西跟相机拍的东西它永远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曝光过度的问题。我知道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这样的问题太过于基础了,但是我觉得首先你们可以耐着性子听一下,万一我讲一点你们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你就学到了新东西,反正是稳赚不赔。第二是其实我自己特别愿意回答这种基础问题,因为我自己在初学摄影的时候那叫一个痛苦啊,我当时找老师、找书籍,有的老师他不屑于讲这种特别基础的问题,就跟我说:“你自己自学去,就学好了再来找我。“有的老师是想讲,但是又讲不太清楚,所以我还挺乐于回答的。  好吧,所以我们今天还是谈这个问题——曝光过度,或者说是技术上的所谓的曝光错误。首先我想给大家一个概念,就是到底什么叫曝光过度。“小藤猪”同学提问时发的照片  你可以先看这张图,波光粼粼的这个地方、最亮的地方,它变成了一片纯白,那里面除了白这种东西已经没有其它东西了。如果按照一个科学的解释来说,就是那边的所有的颜色都被标示为#ffffff——这是纯白色的意思,相应的#000000就是纯黑的意思。它是这个值没有关系,问题是这一大片地方都是这个值,这就有问题了。你要知道在真实的世界里面是不可能这样子的,我们眯着眼睛定睛一看,适应一下强光,怎么着都能看到里边还有点波纹在运动。但是你拍出来这里就什么都没有了,你的观众看这张照片的时候就会非常难受,因为它不符合逻辑,不符合生活中的体验,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会比较讨厌曝光过度的原因。反过来讲曝光不足其实还好啦,大家还比较宽容,为什么呀?因为大家在生活中的时候也会有漆黑一片、啥都看不清的时候,所以照片里偶尔出现一点曝光不足其实大家还是挺宽容的,并不会有现在你们看这个照片这么难受。  那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子呢,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因为这个光线的强度可能太多或者太少,它无法被相机记录下来。不管是数码相机还是咱们的胶片,它都是有一个对光线的记录的量的极限的,太多或太少,一旦超出这个极限,它就无法记录,无法记录的话就会把这一片全部抹为纯黑或者是纯白。这个有点感觉像什么呢,像往一个量杯里面灌水,你要是给它的水太少,就给它一滴,然后问这是多少的水,这量杯量不出来啊,对吧?但是如果你是给它水太多,溢出了这个杯子,你说刚才我灌了多少水,那你也不知道啊,所以太多太少都不行。所以这个就是我们要谈的第一个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曝光补偿这件事。首先确定一点,就是我们说曝光补偿一定是在半自动曝光模式下(部分相机P档也可以)。相机它首先有了一个自己对光线的判断,它决定要用这样的光圈、这样的快门、这样的感光度来拍照,然后你人干预进来说:不行!你给我再曝光亮一点或者是曝光暗一点。这个就叫加曝光补偿以及减曝光补偿,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就是加曝光值减曝光值,加曝光量减曝光量。那么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时候加什么时候减?我先告诉大家一个特别简单的逻辑,就是你已经拍完照片了,你已经明明的看到这张照片已经过亮了,那你当然应该减曝光补偿,对不对?让画面变得更黑。就是根据已经拍完的照片,你可以很直接的去判断到底应该加还是减曝光。但是我们在拍完之后再来做加减的这个决定,然后再重拍一张,这是挺费事的,容易错过最佳拍摄时机。所以我们会有一个帮助你在拍摄现场没按快门之前就先判断到底应该怎么样去做曝光补偿的口诀,叫做“白加黑减”,这一点“小藤猪”同学已经提到了。Photo by Ant Rozetsky on Unsplash  “白加黑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拍的场景如果它普遍偏白,整个这一片全是白的,比如说拍云海、大雾、雪景,你眼前的景物都是白的时候,相机它会因为你拍的事故太白了而刻意的压低曝光,因为它不理解那是白,它只是想别拍那么亮,所以这个时候相机自己拍出来照片会偏灰、偏黑,曝光是不足的。这个时候为了把那些白色事物拍成白色,你肯定得要求相机加曝光补偿。刚才的知识点有点绕,我再重新给大家说一次。就是说面对大片的明亮场景的时候,相机很容易把它拍暗了,所以我们要加曝光补偿,这叫“白加”,明亮的事物则加曝光补偿。Photo by Jeremy Bishop on Unsplash  如果你拍这个场景普遍比较黑,比如说你拍一座煤山,或者是没有路灯的一条小路,一个森林只有月光洒下来,这个时候你肯定要做“黑减”,就是减曝光补偿。因为这个场景实在太暗了,相机一拍就会把它拍得特别明亮,它特别明亮就跟我们肉眼的观感不一样了,我们就得减曝光补偿,让这个场景重新的暗下来,拍出一个暗调的照片,所以“白加黑减”是这么用的。  那你现在这个场景它不吻合我们说的情况,为什么呢?因为它不是一片纯白和一片纯黑的场景,这是一个半白半黑的场景,就是两个极端都有。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这就麻烦了,这要看你拍的主体是谁。你先判断出主体,然后再观察它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是过亮了还是过暗了,再来判断你到底应该怎么去做曝光补偿。比如这个画面里面,如果你拍的主体是这艘船,你一定要把这个船拍清楚,船上的字要拍清楚。那这个时候周围的背景,那些波光、那些反光明显是过亮的、太亮了。所以这些太亮的事物会影响你相机对曝光的判断,你的相机很可能会把这些很亮的地方拍的很清楚,不那么亮,这个时候那个船肯定就曝光不足了。那为了不让这个船变成一片漆黑的样子,我们肯定得加曝光补偿才能保住这条船,但是拍摄结果就是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画面,甚至比这个还要更遭——就是曝光过度的部分特别多。Photo by Jordan Steranka on Unsplash  如果你的拍摄主体不是船,而是这个波光,你说我就想拍这个反光。那很明显,比起波光本身来,那些周围没有反光的水面,以及那些礁石、那些船都是太暗的景物,所以这个时候你可能反而得减一点曝光补偿,才能把波光给保住,让它变成一颗颗的像钻石一样在水面上闪耀着光芒,所以这个时候又反而要减曝光补偿。  所以曝光补偿这个东西它并不是说完全的可以随便套用的,你还是要分清楚你的拍摄目的是什么,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效果,然后你一定要搞清楚相机的测光逻辑是什么,它是想把一切事物都拍成不暗不亮的中灰色。理解了这一点,你就知道应该怎么样用曝光补偿去教相机应该拍的更亮还是拍的更暗了。  好。今天我们就简单的解说这么多,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太简单,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太难。觉得太难的那些同学们,我只能帮你们到这儿了,因为摄影早自习时间短,咱们不能聊太长,而且它是碎片化的知识,你可以充分的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自由摄影师/自由摄影师PLUS【课程详情】APP或网页登录“网易云课堂”,搜索“自由摄影师”或复制链接: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1006070274.htm【课程咨询微信】hello-kato如果你想系统的学习摄影,可以按上面方式进入我的“自由摄影师”这门大课,一共222课时,所有的事都讲得很清楚。当然了,如果你说老师我现在还不想上课也没关系,你在自学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也欢迎你在“摄影早自习”公众号下面留言,我都会尽力的为你解答。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第1369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想要了解一下我的“自由摄影师”这门大课,222课时,所有的事都讲得很清楚。当然了,如果你说老师我现在还不想上课也没关系,你在自学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也欢迎你在“摄影早自习”公众号下面留言,我都会尽力的为你解答。  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第1369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jeremy bishop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明明山很陡,却怎么也拍不出来?-摄影早自习第1362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16, 2020 5:44


【加入摄影早自习群】加叶梓私人微信:katoyezi09(暗号:喜马拉雅)【加入以下同城摄影群】 北京 成都 重庆 长沙广州 杭州 闽南 南京 上海 苏州 深圳 天津武汉 西安 郑州 山东加叶梓私人微信:katoyezi09(暗号:城市名)【摄影课程咨询微信】hello-kato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362天。“十里”同学提问时发的照片  今天我想回答一位叫做“十里”的同学的提问,他的问题还不是问我的,问的是宇子——就是你们的师娘的,我就抢答一下。他的问题是这样子的,他发了一个图片和一小段视频,七八秒钟,大概就是他在一个挺高的地方,有一个山上面,这个山体是直上直下的很巍峨,走到上边心惊肉跳,但是他想拍出来,却发现了怎么拍都没有那种很高的感觉,他想问问拍摄思路。  这里我想先给你一个坏消息,就是我也没有拍摄思路,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我拍出来也看不出那种很高的感觉。为什么呀?因为你一旦把三维的、立体的世界拍成照片变成一个平面的图形以后,它距离感就不是那么明显了。你要凸显它的这个高度,凸显你和下边山谷的距离,就得绞尽脑汁,要想很多办法才行。Photo by Yeshi Kangrang on Unsplash  有一种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大小对比。比如说你的画面里边站着一个人,然后山谷里头还有一个人,画面里近处的这个人很大,远处那个人特别小,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看出这个山谷的深度了。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画面,登山队员、攀岩的那些队员拿着绳子往上爬,上面这个人顺着绳子往下方拍摄,画面里面有自己的粗壮的大腿,再往下一根线指向下边一抠抠、一丁点大的其他队员,大概就是这么个感觉,这是可以表达深度的,是通过近大远小的透视感来表达的。Photo by Denys Nevozhai on Unsplash  第二种我能想到的表达方法就是从侧面拍摄,就是说用第二人称视角来拍摄而不是第一人称视角。这种拍法就需要你站在整个悬崖峭壁的一侧,另一个山头上,然后来拍这个悬崖峭壁。我们常常可以在网上见到类似的图片,在一个非常陡峭的峭壁顶上站着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有可能就是站在那,背个大包,看着远方的风光,有可能有人喜欢把它拍成一个星空的照片(在晚上拍),然后这个人拿个手电筒指向星空等等。因为你构图里边人物只占很小的面积,而且大部分的面积都可以用来描述山的山体本身,所以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山有多高。但是构图的时候要注意一点,就是人要偏上,下方要多留空间,要花大量的篇幅来描述山的高度,整个画面的重心一定要是往上走才行。重心靠上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它会显得摇摇欲坠,增加了一种危险的感觉,刺激的感觉。Photo by Matt Duncan on Unsplash  那么我能想到的第三种拍法不是拍这种悬崖峭壁的,而是拍那种很陡峭的路。比如说这里有一条笔直的戈壁上的公路,它本来是平的,然后到远方的时候突然就开始上坡,这个坡还挺大、挺长、挺陡峭。那么这种时候我们就常常会想到一种拍法,就是站在整个马路的平的这一段远处,一定要是远处,然后使用一个长焦甚至超长焦镜头来拍摄这整段路。在这种镜头里面空间会被压缩,透视感会消失。就是说这段路本来从这头到坡顶有个5公里、10公里长,但在画面里看起来就好像只有100米、200米长一样。路的长度被大大的缩短了,但是高度没变,落差没变,那你想它是不是就变得更陡峭了,在画面里就会变成一条按照七八十度的角度直入云霄的这么一条路,有点像是汽车在上面开着开着速度快一点就变成火箭发射的那种感觉。这个是利用超长焦镜头压缩空间来做到的,但是这个也是第二人称视角,你站在那个坡上是没法拍的。我以前也试过很多次,当你站在一个很陡峭的一条路的顶端,你想往下来拍的时候,你会发现特别尴尬,因为你平着往前拍的时候吧,你拍不到自己这端这个路的下坡,你沿下坡往下俯拍的话,在画面里看它就是个平的路,一点都不陡峭,没点意思。所以我就说有时候站在第一任视角来拍这个陡峭(的感觉)是有点无解的。  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如果大家有更好的主意,也可以给这位同学说一说、留个言,我们一起来讨论。如果你们有更多摄影问题也欢迎在底部向我留言,我一定会尽力的为你解答,更多摄影好课请见“阅读原文”。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362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matt duncan unsplash photo
Millennial Musings with Anurag
18.0: On protests, addressing and combatting systems of oppression, and growing up black in America with Willie Thompson and Justin Bryant

Millennial Musings with Anurag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14, 2020 109:01


The protests that have broken out in the United States following the brutal murder of George Floyd in Minnesota by a white police officer has led to a lot of uncomfortable, yet overdue conversations about race relations, police brutality, and systems of oppression, amongst others. On this episode, Anurag chats with two young black leaders, Willie Thompson and Justin Bryant to unpack some of these conversations that are finally happening now. They discuss what it was like to grow up black in America, how as young people, we can work to address and combat systems of oppression, and how they took initiative to bring about tangible change in a community that they are active members of - the Schwarzman Scholars Program. Willie J. Thompson grew up in Griffin, GA and earned his B.A. in Economics with a minor in Chinese Studies from Morehouse College. After graduating summa cum laude / Phi Beta Kappa from Morehouse, Willie worked as an English Teaching Assistant (ETA) in Taichung, Taiwan with the Fulbright Program. Upon finishing his service as an ETA, Willie worked as an Associate Consultant for The Bridgespan Group, a nonprofit consulting firm that works with non-profits and philanthropists to address society's most pressing needs and challenges. Willie spent a year as a member of the Schwarzman Scholars Program, where he earned a Master’s in Global Affairs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in Beijing, China. Willie returned to Bridgespan, where he currently works on impact investing, philanthropic prizes, and workforce development as an Associate Consultant. He is also an avid jazz fan, having played drums for the Morehouse College Jazz Band all four years of his college career. Connect with Willie on LinkedIn. Justin is a second-year J.D. candidate at Stanford Law School. He has a B.A. in Public Policy from Duke University, an MSc in Global Affairs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in Beijing, China, where he was a Schwarzman Scholar, and an LL.M in 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from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 School of Law. Justin focuses on the intersection of law and technology and seeks to create ecosystems in which individuals can experience the benefits of technology without suffering harm. He advanced this mission during his time at ALT Advisory in Johannesburg, where he built Data Protection Africa. Justin was a cyberlaw fellow at the law firm Orrick, Herrington, and Sutcliffe in Menlo Park, California, and he previously worked at Microsoft in Beijing and San Francisco on projects concerning cybersecurity, government relations, and civic uses of technology. He will be working at the ACLU’s Speech, Privacy, and Technology Project in New York this summer. Connect with Justin on LinkedIn. Follow Anurag on: Instagram: @anuragrc and @millennialmusings_podcast Cover Art obtained from Unsplash: Photo by James Eades on Unsplash Title music Ikson-Alive is obtained from the artist's website, and used with due credit given. Support Ikson's music on https://soundcloud.com/ikson

摄影早自习
只看硬件,手机离相机还有多远?-摄影早自习第1335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5, 2020 5:36


【课程咨询】微信:hello-kato【课程详情】网页或APP登录网易云课堂,搜索“叶梓的摄影入门课”或复制链接⬇️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1209585825.htm?share=2&shareId=410008听说手机厂商正在弯道超车?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335天。最近我有测评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今天就干脆陪大家聊一聊这个相机和手机之间的硬件差异。以前我们聊的时候都是说它们的一个综合上的差异,今天我们只聊硬件,聊得深入一点,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更了解你手头的器材。  首先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点就是手机的感光元件是明显的比相机要小,这是因为手机本来就很薄,留给摄像头模块的体积也就那么一点大,所以它的镜头也小,感光元件也小。感光元件到底有多小?我目前接触到的最大的手机的感光元件是1/1.28英寸对角线的这么一个长度。而相机比如说全画幅的索尼微单,它的感光元件尺寸是36毫米×24毫米,这两者的尺寸差异是巨大的。我做了一个示意图放在下面,你们可以看得到。  感光元件小了画质肯定就会差一些,尤其是在弱光条件下它的拍摄的画质就会差。但是近些年手机厂商都是用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在弯道超车,它们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芯片,各种各样的算法,从算法上来弥补画质的差异,其实也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不知道会不会给相机厂商一些启发,推动相机进行进化。相机的光圈是由很多叶片组成 Photo by Fidel Fernando on Unsplash  手机和相机的第二个硬件差异就是光圈。手机的光圈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这个进光孔的大小是不可以调整的,它不像相机说我最大光圈F/1.4,但是我可以用F/2.8的光圈、F/3.5的光圈,可以用F/11的光圈,你可以把它缩小来使用。手机不可以,手机的光圈放那就是死的,讲白了它其实就是没有光圈结构。手机所谓的镜头光圈其实就是它的镜头的进光量,它并没有可以移动的光圈叶片。  第三个硬件差异是手机的快门是电子快门而不是机械快门。什么叫电子快门呢?你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感光元件是一直在捕捉光线的,但是我截取其中的一瞬间的画面存为一张照片,它整个的过程是个纯电子的过程,没有任何的机械结构。而相机里边一般是两种快门都有,但是我们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使用机械快门。所谓机械化门就是实打实的有一个片片挡在感光元件前面,当你摁下快门按钮,这个快门就会移到一边去,让光线被相机捕捉,然后时间到了快门就重新关上挡住光路。电子快门和机械快门各有各的优势,我们其实不用特别的去在意这件事情。不过电子快门它没有机器结构的运动,所以它没有震动、没有噪音,拍起来可能会更安静一点。很多手机配备了多枚镜头 Photo by Maxim Potkin on Unsplash大部分相机可以更换镜头 Photo by ShareGrid on Unsplash  那么最后也是很大的一个差异,就是相机的镜头大部分都是可以更换的。手机镜头原来都是不可更换的,所以我们有的厂商就出了一些小小的手机附加镜,把它装在手机前面来使用,间接的起到了一个更改焦距的作用。但是现在的手机厂商都干脆就在后置镜头那儿准备了好几个镜头,有长焦的,甚至是潜望式长焦的,还有超广角的,微距镜头等等,也算是一种弯道超车的办法,可能还谈不上超车,因为其实手机跟相机的拍摄效果还是有差距的,但是这个差距正在被缩小。  那么了解了手机和相机的拍摄系统的一些硬件差距以后,我们或许就会有一些启发、有一些收获。比如说你可能会突然想起来在手机的一些软件里,尤其是安卓手机的一些拍摄软件里边,它可以选择所谓的光圈大小,但是手机的光圈不是不能调的吗?所以这里调整光圈大小它指的其实是对背景虚化的模拟算法的调整的值。你把光圈调的特别大的时候,它背景就帮你P的特别的虚,把光圈调小的时候,背景就保持你手机拍照的原样。它这里所谓的光圈其实指的是一个景深值的大小,手机里是没有光圈这个东西给你去调的。索尼 DSC-HX99 感光元件1/2.3英寸 图片来源:索尼官网华为 P40 Pro 感光元件1/1.28英寸 图片来源:华为官网  对了,最后还是补充一个小知识。前两天我发现索尼在2018年出了一款卡片的大变焦相机叫HX99,它的感光元件尺寸是1/2.3英寸,它比现在手机里的1/1.28英寸甚至还要更小一些。所以说手机感光元件比相机的小,这也不是绝对的,也要看具体机型而论。  好,今天我们就简单的先聊这么多,大家如果有更多的摄影问题欢迎在底部向我留言,如果你们想系统学点摄影,也可以点“阅读原文”进入我的摄影网校。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335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app unsplash sharegrid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只看硬件,手机离相机还有多远?-摄影早自习第1335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5, 2020 5:36


【课程咨询】微信:hello-kato【课程详情】网页或APP登录网易云课堂,搜索“叶梓的摄影入门课”或复制链接⬇️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1209585825.htm?share=2&shareId=410008听说手机厂商正在弯道超车?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335天。最近我有测评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今天就干脆陪大家聊一聊这个相机和手机之间的硬件差异。以前我们聊的时候都是说它们的一个综合上的差异,今天我们只聊硬件,聊得深入一点,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更了解你手头的器材。  首先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点就是手机的感光元件是明显的比相机要小,这是因为手机本来就很薄,留给摄像头模块的体积也就那么一点大,所以它的镜头也小,感光元件也小。感光元件到底有多小?我目前接触到的最大的手机的感光元件是1/1.28英寸对角线的这么一个长度。而相机比如说全画幅的索尼微单,它的感光元件尺寸是36毫米×24毫米,这两者的尺寸差异是巨大的。我做了一个示意图放在下面,你们可以看得到。  感光元件小了画质肯定就会差一些,尤其是在弱光条件下它的拍摄的画质就会差。但是近些年手机厂商都是用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在弯道超车,它们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芯片,各种各样的算法,从算法上来弥补画质的差异,其实也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不知道会不会给相机厂商一些启发,推动相机进行进化。相机的光圈是由很多叶片组成 Photo by Fidel Fernando on Unsplash  手机和相机的第二个硬件差异就是光圈。手机的光圈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这个进光孔的大小是不可以调整的,它不像相机说我最大光圈F/1.4,但是我可以用F/2.8的光圈、F/3.5的光圈,可以用F/11的光圈,你可以把它缩小来使用。手机不可以,手机的光圈放那就是死的,讲白了它其实就是没有光圈结构。手机所谓的镜头光圈其实就是它的镜头的进光量,它并没有可以移动的光圈叶片。  第三个硬件差异是手机的快门是电子快门而不是机械快门。什么叫电子快门呢?你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感光元件是一直在捕捉光线的,但是我截取其中的一瞬间的画面存为一张照片,它整个的过程是个纯电子的过程,没有任何的机械结构。而相机里边一般是两种快门都有,但是我们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使用机械快门。所谓机械化门就是实打实的有一个片片挡在感光元件前面,当你摁下快门按钮,这个快门就会移到一边去,让光线被相机捕捉,然后时间到了快门就重新关上挡住光路。电子快门和机械快门各有各的优势,我们其实不用特别的去在意这件事情。不过电子快门它没有机器结构的运动,所以它没有震动、没有噪音,拍起来可能会更安静一点。很多手机配备了多枚镜头 Photo by Maxim Potkin on Unsplash大部分相机可以更换镜头 Photo by ShareGrid on Unsplash  那么最后也是很大的一个差异,就是相机的镜头大部分都是可以更换的。手机镜头原来都是不可更换的,所以我们有的厂商就出了一些小小的手机附加镜,把它装在手机前面来使用,间接的起到了一个更改焦距的作用。但是现在的手机厂商都干脆就在后置镜头那儿准备了好几个镜头,有长焦的,甚至是潜望式长焦的,还有超广角的,微距镜头等等,也算是一种弯道超车的办法,可能还谈不上超车,因为其实手机跟相机的拍摄效果还是有差距的,但是这个差距正在被缩小。  那么了解了手机和相机的拍摄系统的一些硬件差距以后,我们或许就会有一些启发、有一些收获。比如说你可能会突然想起来在手机的一些软件里,尤其是安卓手机的一些拍摄软件里边,它可以选择所谓的光圈大小,但是手机的光圈不是不能调的吗?所以这里调整光圈大小它指的其实是对背景虚化的模拟算法的调整的值。你把光圈调的特别大的时候,它背景就帮你P的特别的虚,把光圈调小的时候,背景就保持你手机拍照的原样。它这里所谓的光圈其实指的是一个景深值的大小,手机里是没有光圈这个东西给你去调的。索尼 DSC-HX99 感光元件1/2.3英寸 图片来源:索尼官网华为 P40 Pro 感光元件1/1.28英寸 图片来源:华为官网  对了,最后还是补充一个小知识。前两天我发现索尼在2018年出了一款卡片的大变焦相机叫HX99,它的感光元件尺寸是1/2.3英寸,它比现在手机里的1/1.28英寸甚至还要更小一些。所以说手机感光元件比相机的小,这也不是绝对的,也要看具体机型而论。  好,今天我们就简单的先聊这么多,大家如果有更多的摄影问题欢迎在底部向我留言,如果你们想系统学点摄影,也可以点“阅读原文”进入我的摄影网校。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335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app sharegrid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只看硬件,手机离相机还有多远?-摄影早自习第1335天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5, 2020 5:36


【课程咨询】微信:hello-kato【课程详情】网页或APP登录网易云课堂,搜索“叶梓的摄影入门课”或复制链接⬇️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1209585825.htm?share=2&shareId=410008听说手机厂商正在弯道超车?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335天。最近我有测评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今天就干脆陪大家聊一聊这个相机和手机之间的硬件差异。以前我们聊的时候都是说它们的一个综合上的差异,今天我们只聊硬件,聊得深入一点,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更了解你手头的器材。  首先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点就是手机的感光元件是明显的比相机要小,这是因为手机本来就很薄,留给摄像头模块的体积也就那么一点大,所以它的镜头也小,感光元件也小。感光元件到底有多小?我目前接触到的最大的手机的感光元件是1/1.28英寸对角线的这么一个长度。而相机比如说全画幅的索尼微单,它的感光元件尺寸是36毫米×24毫米,这两者的尺寸差异是巨大的。我做了一个示意图放在下面,你们可以看得到。  感光元件小了画质肯定就会差一些,尤其是在弱光条件下它的拍摄的画质就会差。但是近些年手机厂商都是用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在弯道超车,它们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芯片,各种各样的算法,从算法上来弥补画质的差异,其实也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不知道会不会给相机厂商一些启发,推动相机进行进化。相机的光圈是由很多叶片组成 Photo by Fidel Fernando on Unsplash  手机和相机的第二个硬件差异就是光圈。手机的光圈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这个进光孔的大小是不可以调整的,它不像相机说我最大光圈F/1.4,但是我可以用F/2.8的光圈、F/3.5的光圈,可以用F/11的光圈,你可以把它缩小来使用。手机不可以,手机的光圈放那就是死的,讲白了它其实就是没有光圈结构。手机所谓的镜头光圈其实就是它的镜头的进光量,它并没有可以移动的光圈叶片。  第三个硬件差异是手机的快门是电子快门而不是机械快门。什么叫电子快门呢?你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感光元件是一直在捕捉光线的,但是我截取其中的一瞬间的画面存为一张照片,它整个的过程是个纯电子的过程,没有任何的机械结构。而相机里边一般是两种快门都有,但是我们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使用机械快门。所谓机械化门就是实打实的有一个片片挡在感光元件前面,当你摁下快门按钮,这个快门就会移到一边去,让光线被相机捕捉,然后时间到了快门就重新关上挡住光路。电子快门和机械快门各有各的优势,我们其实不用特别的去在意这件事情。不过电子快门它没有机器结构的运动,所以它没有震动、没有噪音,拍起来可能会更安静一点。很多手机配备了多枚镜头 Photo by Maxim Potkin on Unsplash大部分相机可以更换镜头 Photo by ShareGrid on Unsplash  那么最后也是很大的一个差异,就是相机的镜头大部分都是可以更换的。手机镜头原来都是不可更换的,所以我们有的厂商就出了一些小小的手机附加镜,把它装在手机前面来使用,间接的起到了一个更改焦距的作用。但是现在的手机厂商都干脆就在后置镜头那儿准备了好几个镜头,有长焦的,甚至是潜望式长焦的,还有超广角的,微距镜头等等,也算是一种弯道超车的办法,可能还谈不上超车,因为其实手机跟相机的拍摄效果还是有差距的,但是这个差距正在被缩小。  那么了解了手机和相机的拍摄系统的一些硬件差距以后,我们或许就会有一些启发、有一些收获。比如说你可能会突然想起来在手机的一些软件里,尤其是安卓手机的一些拍摄软件里边,它可以选择所谓的光圈大小,但是手机的光圈不是不能调的吗?所以这里调整光圈大小它指的其实是对背景虚化的模拟算法的调整的值。你把光圈调的特别大的时候,它背景就帮你P的特别的虚,把光圈调小的时候,背景就保持你手机拍照的原样。它这里所谓的光圈其实指的是一个景深值的大小,手机里是没有光圈这个东西给你去调的。索尼 DSC-HX99 感光元件1/2.3英寸 图片来源:索尼官网华为 P40 Pro 感光元件1/1.28英寸 图片来源:华为官网  对了,最后还是补充一个小知识。前两天我发现索尼在2018年出了一款卡片的大变焦相机叫HX99,它的感光元件尺寸是1/2.3英寸,它比现在手机里的1/1.28英寸甚至还要更小一些。所以说手机感光元件比相机的小,这也不是绝对的,也要看具体机型而论。  好,今天我们就简单的先聊这么多,大家如果有更多的摄影问题欢迎在底部向我留言,如果你们想系统学点摄影,也可以点“阅读原文”进入我的摄影网校。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335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app unsplash sharegrid unsplash photo
摄影早自习
想把姑娘拍好看?先要看到她的缺点!-摄影早自习第1230日

摄影早自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Dec 24, 2019 4:18


【时间】2019年12月28日-29日(本周末)【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及附近(暂定)【学费】¥2100【优惠】咔图深圳摄影会会员 ¥1880【人数】限15人,先到先得【报名咨询】课程顾问微信:hello-kato姑娘拍的丑,全是你的错!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230天。小淨同学问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他问:老师,请问拍人像怎么样找到模特的角度,哪个角度拍才好看以及如何打光?这里边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角度,一个是打光,这两个问题分别我都可以讲个7、8个小时的课了,慢慢教你,但是今天早自习我只能给你一些基本的思路。Photo by Ayo Ogunseinde on Unsplash  首先我可以给你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这个技巧已经简单到很多同学可能以为我在开玩笑,但他真的是很重要的。什么技巧?就是请你直接张口问模特,你觉得你自己哪个角度更好看?姑娘们都喜欢照镜子,很多姑娘还喜欢自拍,他们总是能找到自己最美那个角度。你可以问问她,你是左脸好看还是右脸好看啊?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一个结果,那你就照做就好了,从那个角度拍肯定是非常安全的,虽然创意上可能没什么,但是它确实是非常安全的,一定会好看一点。Photo by Logan Weaver on Unsplash  另外,除了左右以外,你还要看看是俯拍一点好看,还是平着拍好看,还是仰拍好看?说实话,我现在还没怎么见过仰拍好看的姑娘。Photo by Houcine Ncib on Unsplash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什么?你还可以自己去观察。观察的时候你要重点看她的缺点,然后再去观察她的优点。为什么要先看缺点呢?因为缺点一旦暴露出来,它能掩盖很多优点。这姑娘眼睛大,这姑娘睫毛长,有很多优点,但是你一旦把她脸拍大了,前功尽弃,什么都白搞,所以先掩盖缺点再说。这个缺点每个人都很不一样。Photo by Nik MacMillan on Unsplash  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觉得她脸大,你可以用一个45度的侧光,这样的话把她半边脸隐藏在阴影里面,然后冲向光线的这边脸,你可以让她把头发放下来进行遮挡,这样的话她的两边脸就都瘦了。如果她脸大的原因是因为肉,而不是因为骨头、不是因为头骨长的宽,那么你就可以请她躺在床上来拍照。这样一来她靠下方的靠床单的那边脸会被掩盖在床单里边看不见,而她靠上的这张脸,因为重力的原因就会变得特别的瘦,完全不用ps,不用做液化,不用遮挡,她就是瘦的。Photo by Vitor Ávila on Unsplash  如果一个姑娘的眼睛比较小,但是睫毛还算长,这个时候其实你可以请她多多的垂眼拍照,就是眼睛往下看来拍照,你别把眼睛睁那么大。越是小眼越不能瞪着眼睛来拍照,那样的话只会暴露缺点。垂眼的时候姑娘会显得非常的温柔,非常的安静,这个时候没有人能看出来她的眼睛到底有多大。  如果一个姑娘的眼睛有点斜,眼角有点往上翘,这个时候你可以尽量避免从正面平着拍摄她。可以让她低一点点头,也就是你带一点点俯拍来拍她的脸部,或者是请她稍微抬一点头。低一点头的时候,观众会认为是因为拍摄角度的原因才导致她的眼角上斜,正常人只要一低头,眼角都是上斜的,所以就掩盖了这个缺点。而抬点头的话,观众根本就看不出她的眼角是上斜的,刚好和她的缺点抵消掉了。关于这样的小技巧还有很多,咱们有机会的话以后再慢慢的聊。【报名咨询微信】hello-kato  说到这里就要插播广告了,这个月的28号和29号(本周末),这两天我会在深圳举办人像摄影的全流程特训班。我们会先上理论课,然后带大家在影棚里以及室外来拍摄人像,最后进行人像的修片。你会了解到很多的这样的知识,而且相信你上完课以后拍人像的水平应该就大不一样了。在深圳在广州附近的同学们,你们就不要错过了,点击底部的“阅读原文”或者是今天早自习的二条你可以看到课程详情。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1230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unsplash unsplash photo
Weed To Know Basis
WHAT DOES SUCCESS MEAN TO YOU? - Weed To Know Basis Episode 77

Weed To Know Basis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Dec 24, 2019 12:27


#cannabis #success #podcast Welcome Homies back to another Weed To Know Basis. Today I want to ask you a simple question..What is your definition of Success? It means different things to everyone and we would love to know what you see as success. We will read your comments on a future episode. Comment Below. WTKB NATION! So once your're done listening, let us know what success means to you and we will share it on a follow up video reading your responses. Cant' wait to read what you all drop in the commen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 Jumpstart Your Cannabis Business: www.topsecretcannabisclub.com FOLLOW FOR THE LATEST IN THE CANNABIS BUSINESS STARTUP WORLD: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weedtoknowb... Twitter - https://twitter.com/WeedToKnowBasis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weedtoknowbas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US’ Top Rated Cannabis Mastermind Learn more here: https://bit.ly/2XXy9HO FREE FACEBOOK GROUP https://bit.ly/2LoB0y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TRO MUSIC BY: Rock Angel by Joakim Karud https://soundcloud.com/joakimkarud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Unported— CC BY-SA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K8eRXvLL7Wo Photo by Ian Stauffer on Unsplash Photo by Ian Stauffer on Unsplash Photo by Christine Roy on Unsplash

Faith Hope and Love
13c Faith Hope And Love Ep 164

Faith Hope and Love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24, 2019 27:46


Homily Thirteenth Sunday in Ordinary Time. Year C. - Sunday, June 30, 2019 First reading. 1 Kings 19:16,19-21 Responsorial Psalm. Psalm 15:1-2,5,7-11. You are my inheritance, O Lord. Second reading. Galatians 5:1,13-18 Gospel. Luke 9:51-62 ++++ (EPISODE: 164) References: Fr Paul W. Kelly MISSION 2000 – PRAYING SCRIPTURE IN A CONTEMPORARY WAY. YEAR c. BY MARK LINK S.J. A BOOK OF GRACE-FILLED DAYS. BY ALICE CAMILLE. SHARING THE WORD THROUGH THELITURGICAL YEAR. GUSTAVO GUTIERREZ.+++++ Photo by Christophe Maertens on Unsplash: Photo by Christophe Maertens on Unsplash +++ Archive of homilies and reflections: http://homilycatholic.blogspot.com.au To contact Fr. Paul, please email: paulwkelly68@gmail.com To listen to my weekly homily audio podcast, please click this link here. NB - It is often a week or so Ahead: https://soundcloud.com/user-633212303/tracks You are welcome to subscribe to Fr Paul’s homily mail-out by sending an email to this address: paulkellyreflection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Further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the audio productions linked to this Blog: “Faith, Hope and Love, A time of Christian worship and reflection” - Led by Rev Paul W. Kelly Texts used in this programme are for the purposes of worship and prayer for listeners wherever you are. Prayers and chants are taken from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Roman Missal, edition three, © 2010,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English in the liturgy. Scriptures are from the 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 1989, by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 of Christ, USA. , //adaptations to conform with Catholic liturgical norms, © 2009, by the same. [{selected psalms } - ***Psalm verses are (also) taken from “The Psalms: A New Translation” ©1963, The Grail (England), published by Collins.. **] Prayers of the Faithful are adapted from Robert Borg’s 1993 book “ Together we pray”. Published in Sydney Australia By E.J. Dwyer. (out of print). { “Mass In Honour of St. Ralph Sherwin” -published 2011, Composed and Sung by Jeffrey M. Ostrowski Featuring the….Gloria, The Creed, The Kyrie, The Mass parts, Psalms: http://www.ccwatershed.org/chabanel/ ]]] ] COPYRIGHT @ 2018 CORPUS CHRISTI WATERSHED. ALL RIGHTS RESERVED. www.ccwatershed.org/vatican/Ralph_Sherwin_Videos/ “Faith, Hope and Love” theme Hymn: Words, based on 1 Corinthians 13:1-13, set to original music © 1996 by Paul W. Kelly. For more details please visit http://homilycatholic.blogspot.com.au/ Contact us at paulwkelly68@gmail.com Production by Kelly Enterprises Resources. May God bless and keep you.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Niveau B1/B2Audio facilitato di accompagnamento a un testo autentico didattizzato fornito a parte - Classi EDA (Educazione degli Adulti) AFM (Amministrazione, Finanza e Marketing)a cura della prof.ssa Elisabetta SerraoCredits-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Photo cover mixage and re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Podocast 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Niveau B1/B2Audio facilitato di accompagnamento a un testo autentico didattizzato fornito a parte - Classi EDA (Educazione degli Adulti) AFM (Amministrazione, Finanza e Marketing)a cura della prof.ssa Elisabetta SerraoCredits-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Photo cover mixage and re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Podocast 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La famille moderne et la famille traditionnelle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4, 2018 3:17


Audio facilitato di accompagnamento a un testo autentico didattizzato fornito a parte - Classi EDA (Educazione degli Adulti) AFM (Amministrazione, Finanza e Marketing)a cura della prof.ssa Elisabetta SerraoCredits-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by Cheryl Winn-Boujnida on Unsplash-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by Mr Cup / Fabien Barral on Unsplash-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from Pixabay- Photo cover mixage and ri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Podocast 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La famille moderne et la famille traditionnelle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4, 2018 3:17


Audio facilitato di accompagnamento a un testo autentico didattizzato fornito a parte - Classi EDA (Educazione degli Adulti) AFM (Amministrazione, Finanza e Marketing)a cura della prof.ssa Elisabetta SerraoCredits-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by Cheryl Winn-Boujnida on Unsplash-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by Mr Cup / Fabien Barral on Unsplash-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from Pixabay- Photo cover mixage and ri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Podocast 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Niveau B1/B2Audio facilitato di accompagnamento a un testo autentico didattizzato fornito a parte - Classi EDA (Educazione degli Adulti) AFM (Amministrazione, Finanza e Marketing)a cura della prof.ssa Elisabetta SerraoCredits-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Photo copertina ri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Podocast 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La lettre commerciale: rédaction et présentation.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3, 2018 5:10


Niveau B1/B2Audio facilitato di accompagnamento a un testo autentico didattizzato fornito a parte - Classi EDA (Educazione degli Adulti) AFM (Amministrazione, Finanza e Marketing)a cura della prof.ssa Elisabetta SerraoCredits-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by Nate Bell on Unsplash- Photo copertina ri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Podocast 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Le curriculum vitae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3, 2018 5:19


Niveau B1/B2Audio facilitato di accompagnamento a un testo autentico didattizzato fornito a parte - Classi EDA (Educazione degli Adulti) AFM (Amministrazione, Finanza e Marketing)a cura della prof.ssa Elisabetta SerraoCredits-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Photo copertina ri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Podocast 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Niveau B1/B2Audio facilitato di accompagnamento a un testo autentico didattizzato fornito a parte - Classi EDA (Educazione degli Adulti) AFM (Amministrazione, Finanza e Marketing)a cura della prof.ssa Elisabetta SerraoCredits-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Photo copertina ri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Podocast 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Le curriculum vitae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2, 2018 5:19


Niveau B1/B2Audio facilitato di accompagnamento a un testo autentico didattizzato fornito a parte - Classi EDA (Educazione degli Adulti) AFM (Amministrazione, Finanza e Marketing)a cura della prof.ssa Elisabetta SerraoCredits-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Photo copertina ri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Podocast 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La lettre commerciale: rédaction et présentation.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2, 2018 5:10


Niveau B1/B2Audio facilitato di accompagnamento a un testo autentico didattizzato fornito a parte - Classi EDA (Educazione degli Adulti) AFM (Amministrazione, Finanza e Marketing)a cura della prof.ssa Elisabetta SerraoCredits-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by Nate Bell on Unsplash- Photo copertina ri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Podocast 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Bilan comptable d'entreprise : définition, intérêts, modèles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9, 2018 6:37


Niveau B1/B2Audio facilitato di accompagnamento a un testo autentico didattizzato fornito a parte - Classi EDA (Educazione degli Adulti) AFM (Amministrazione, Finanza e Marketing)a cura della prof.ssa Elisabetta SerraoCredits-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by Štefan Štefančík on Unsplash- Photo copertina ri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Podocast 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Bilan comptable d'entreprise : définition, intérêts, modèles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9, 2018 6:37


Niveau B1/B2Audio facilitato di accompagnamento a un testo autentico didattizzato fornito a parte - Classi EDA (Educazione degli Adulti) AFM (Amministrazione, Finanza e Marketing)a cura della prof.ssa Elisabetta SerraoCredits-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by Štefan Štefančík on Unsplash- Photo copertina ri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Podocast 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Le marketing sensoriel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8, 2018 9:00


Niveau B1/B2Audio facilitato di accompagnamento a un testo autentico didattizzato, fornito a parte - Classi EDA (Educazione degli Adulti) AFM (Amministrazione, Finanza e Marketing)a cura della prof.ssa Elisabetta SerraoCredits- Photo 'Coca-cola? by Frame Harirak on Unsplash -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on Pixabay- Photo copertina ri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Podocast 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Le marketing sensoriel

Cours FLE pour adultes - FOS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7, 2018 9:00


Niveau B1/B2Audio facilitato di accompagnamento a un testo autentico didattizzato, fornito a parte - Classi EDA (Educazione degli Adulti) AFM (Amministrazione, Finanza e Marketing)a cura della prof.ssa Elisabetta SerraoCredits- Photo 'Coca-cola? by Frame Harirak on Unsplash - Photo background - CC0 Creative Commons on Pixabay- Photo copertina ri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Podocast editing by Elisabetta Serrao

Empowered Relationship Podcast: Your Relationship Resource And Guide
ERP 140: How Pain And Suffering Increase & What to Do About It

Empowered Relationship Podcast: Your Relationship Resource And Guide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12, 2018 31:31


“THE VALUE IN PAIN AND THE PAIN IN VALUE” Last year, I can across this Ted Talk, The Value in Pain and the Pain in Value, by Lode Dewulf I highly recommend watching the video. He does a great job of describing how we compound the amount of pain we experience, by adding more layers of pain. Lode’s teaching apply to all types of pain, physical, mental, emotional, etc. Today, I we’re going to focus on relationship pain. Why is it…“Our best way and often only way of dealing with pain seems to be avoidance. Pain is that big elephant that lives in most rooms of our life and that we prefer to ignore or suppress. No wonder then that the business of pain suppression is big business. In 2015 alone, over 300 million prescriptions for painkillers were written in the world for a total cost of 24 billion US dollars. Making painkillers the second most prescribed class of medicines after anticancer drugs. Strikingly, 95% of that consumption 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with US taking the vast majority.” by Lode Dewulf (Please listen to the podcast episode or read the transcript to hear explanations, stories and examples.)   RELATIONSHIP PAIN When it comes to relationship pain, we often get confused. On one hand, we fantasize about the idyllic beginnings of relationship comparing the current experience to the “way things used to be.” When we enter into the power struggle stage, we often are disillusioned by the relationship challenges. Thinking, “I didn’t sign up for this.” On the other hand, we know relationships take a level of investment and attention. We understand that keeping a relationship healthy requires effort. Sometimes the effort will require us to heal and grow, which can feel painful. How much pain is too much? For me the question is more about how are we dealing with our pain? Are we directly meeting our pain or are we denying, deflecting, avoiding, projecting suppressing in ineffective, dysfunctional, and harmful ways? Access your free Relationship Map. Client example: (please listen to the episode for full description) Like – Past/Loss: He might say, “I miss the days where she adored me and was loving toward me.” She might say. “I miss feeling him with me and our connection.” Like – Future/Desire: He might say, “I wish she would treat me with more consideration and respect.” She might say, “I wish he would engage with me and let me in.” Dislike – Past/Anger: Blame: He might say, “She is such a villian. I can’t believe I put up with this!” She might say, “He is so passive. How are we to have a relationship, if he doesn’t show up!” Guilt: He might say, “I don’t know how to give her what she wants. Maybe I am not good enough.” She might say, “Why did I choose a guy like this? Why didn’t I see the signs?” Dislike – Future/Fear: He might say, “Is this how it is going to be. I don’t know how to live with someone who is constantly berating or belittling me. I may never be truly happy.” She might say, “I have tried everything to get him to engage. Maybe he doesn’t really care about me and will leave me. I may never have real love.” TURNING TOWARDS PAIN If you have listened to my previous podcasts, I talk about turning towards your pain, so that you can see what is going on. Once you have more clarity, then you can share with your partner more vulnerability. When your partner can see you and your hurt, they are likely to soften. This begins to create safety, allowing more openness and connection. Conversely, when we don’t turn towards our pain. We will consciously or often unconsciously, work really hard to protect ourselves. We all have really good strategies to shut down, ignore, divert, protest, go intellectual, criticize, and blame…all of which are ways to attempt avoiding the pain. However, what ends up happening is we complicate the dynamic and create more pain and suffering. If you blame and attack your partner, they are likely to get defensive. If you shut down, your partner is likely going to want to seek you out. In next weeks episode, I’ll share more about how my clients experienced a dramatic transformation in their connection. I will also be referencing another teaching tool from Lode Dewulf’s TED Talk, so that you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deal with pain in a more constructive manner. MENTIONED: Relationship Map(1 page graphic opt-in) The Value in Pain and the Pain in Value, by Lode Dewulf (TED Talk) What Do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imacy Look Like In Relationship?(article) What Sleeping With Married Men Taught Me About Infidelity, By Karin Jones(article) Photo by Josh Nuttall on Unsplash Photo by Lauren Kayon Unsplash TRANSCRIPT: Click on this link to access the transcript for this episode: If you have a topic you would like me to discuss, please contact me by clicking on the “Ask Dr. Jessica Higgins” button here. Also, I would so appreciate your honest rating and review. Please leave a review by clicking here. Thank you!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new skills to overcome relationship challenges, please consider taking the Connected Couple Program or doing relationship coaching work with me.  

Empowered Relationship Podcast: Your Relationship Resource And Guide
ERP 139: How Hiding And Withholding Can Damage Your Relationship

Empowered Relationship Podcast: Your Relationship Resource And Guide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3, 2018 39:07


LISTENER’S QUESTION “I love your podcast! Thank you so much for all your advice. I have been dating a guy ten years my age for just over a year. The first 5 months of our relationship I was emotionally cheating with my ex. When it became open I cut off communication and worked very hard to gain back trust. It’s been eight months on a rollercoaster of emotions trying to earn back trust. I did everything I thought to do to fix my mistakes and it seemed futile. It came to the point where I told myself I was “done” if he aggressively accused me and belittled me one more time. It happened of course and that was a turning point for me. I have lost interest in trying. Now my boyfriend decided he doesn’t want to lose me and wants to work on things and even offered to pay for counselling… but I can’t get my ex (whom I cheated on with) out of my head. I haven’t contacted him since I don’t want things to be messier than they are but I don’t know what to do. Is my obsession with my ex is real or fake. Should I stay and fix this since my boyfriend wants to work on things or should I move on or contact my ex?” (Please listen to the podcast episode or read the transcript to hear explanations, stories and examples.) POINTS DISCUSSED It is nearly impossible to create a thriving, intimate, safe, conscious connection, when there is a lot of withholding. “Withdrawal and projection are the natural outcomes of withholding. When you withhold, you keep inside yourself things that should be expressed. The very act of hiding these things takes you one step back from the relationship. A result of this withdrawal is that you will begin to project. In other words, you begin to attribute to other people things that are actually issues of your own. Withdrawal follows withholding so swiftly that often we do not notice the sense of distance at first.” By Gay Hendricks & Kathlyn Hendricks (Conscious Loving, page 48) It is difficult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the connection (because you haven’t been fully present). You can only speculate what things would be like if you were really “in” the relationship. Withholding leads to perceiving things inaccurately because we are not actually connecting with the other person, we are making up a story about it true for them and this leads to gross misunderstandings and disconnect. More importantly, it does not give room for the other person to really see you, meet you, and be with you AND this is what creates intimacy and connection. This is a vicious cycle. The more you withhold, the more your partner senses something is off. Your partner has a choice in how he deals with the threatening feelings. Unfortunately, many people do not feel safe or have the skill to say “I am scared you are not really in this with me.” Instead, people will react out of fear and disconnect. This is where destructive behaviors happen. This is where the downward spiral ensues. Both partners turn away from each other, losing trust in one another and the relationship. RECOMMENDATIONS: Set limits about what type of behavior you are willing to engage with. If he starts belittling you, then I would remove yourself from the situation. It will be important to discuss this ahead of time. Let him know you care about his experience. If he has concern, issue, or feelings about something, you are available to listen and be with him. But you are not willing to be the target. Talking about it ahead of time will help him understand that you are not rejecting him in the moment, rather you are trying to create safety by removing yourself from a negative interaction. Turn inward to reflect on some of your deeper motivations. What does your ex represent for you? What associations do you have with him? What are you missing in your current relationship? Want are you longing for? What does fantasizing about your ex do for you? Is it a form of escape? For example, you are not wanting to face the pain and difficulty within your relationship. What stops you from being completely honest and transparent? Are you afraid of his reaction? Are you afraid of hurting him? Do you feel scared of conflict? Do you not feel safe? Do you not want to lose your partner? Many times people get preoccupied with questions like “Is this the right person for me? Is this the right relationship? 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 These are very difficult questions to answer. Instead, I would like to encourage questions like “How can we invest in a positive, constructive dynamic together? How can we build a safe connection? How can we build trust?” You already know the dynamic isn’t working. Focus on repairing the interactions and this will give you a better opportunity of saving your relationship. I would highly recommend getting support to work through the areas that have been keeping you stuck, as well as to build a constructive path forward. At the very least, you will learn a lot about yourself.  MENTIONED: Nine Destructive Behaviors to Avoid During Relationship Conflict(article) ERP 110: How To Manage Two Majorly Conflicting Needs In Relationship(podcast) ERP 057: How To Avoid Enabling Your Partner’s Destructive Behavior(podcast) ERP 109: How Being Gentle With Your Partner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podcast) ERP 106: What To Do When You Are Attracted To Someone Else(podcast) ERP 024: The Most Important Ingredient To Shifting Conflicts(podcast) ERP 025: Be The Best You Can Be In Relationship(podcast) ERP 014: How To Stop The Drama In Relationship(podcast) ERP 124: How To Improve The Climate Of Your Relationship(podcast) ERP 138: The most critical ingredient for relationship success with Harville Hendrix & Helen Hunt(podcast) ERP 123: Forgive For Love With Dr. Fred Luskin(podcast) Conscious Loving: The Journey to Co-Commitment(book) Photo by Shoaib SR on Unsplash Photo by Aditya Saxena on Unsplash TRANSCRIPT: Click on this link to access the transcript for this episode: ERP 139: How Hiding And Withholding Damage Your Relationship [TRANSCRIPT] If you have a topic you would like me to discuss, please contact me by clicking on the “Ask Dr. Jessica Higgins” button here. Also, I would so appreciate your honest rating and review. Please leave a review by clicking here. Thank you!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new skills to overcome relationship challenges, please consider taking the Connected Couple Program or doing relationship coaching work with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