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不在家

Follow Lulu不在家
Share on
Copy link to clipboard

「Lulu不在家」是一個為你展示100種生活方式的podcast節目。我是經常不在家的主持人Lu,跳脫體制後的我體認到追求一種職業不該是我所努力的目標,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才是。除了經營此音頻,目前也是一名遠距英文教師與業餘戶外咖。 在這裡,你能找到那些專訪凹豆人、自由工作者或職場人的獨特故事,我們將一同探索關於「人生」這個難解的方程式,希望透過這些故事,能帶給也在尋找理想生活的你,滿滿的靈感與動力。 ☁️ 喜歡節目的你,請記得到Apple Podcast打5星評分並留下你的想法 :)

Lu


    • Jul 19, 2021 LATEST EPISODE
    • monthly NEW EPISODES
    • 40m AVG DURATION
    • 27 EPISODES


    Search for episodes from Lulu不在家 with a specific topic:

    Latest episodes from Lulu不在家

    #27 我想活得跟周遭人期待的不同,真的可以嗎?/ ft.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19, 2021 58:24


    「離職後其實我完全沒自信,我已經把人生最想要、最想追的東西丟掉了,那我現在到底還能追什麼?」 本集與不務正業的超能力Podcast合作,經主持人威廉同意,同步轉載於Lulu不在家 。   大家好,歡迎回來Lulu不在家~這集主要是想和你聊聊,當你活得跟主流價值或周遭人的期待不同時,該怎麼面對、調整。威廉和我分享了很多自身的經驗、束縛和自由之間的掙扎、溝通和調適,希望今天的節目對跟我們同樣處境的你有所幫助:) 本集重點:  。畢業後拼命擠入外商不是理所當然?  。當你在宇宙中心上班是什麼感覺  。認識來自各地的優秀青年,然後呢?  。從志工經驗的感動決定踏入兒美  。兒童美語耗體力、成人美語吃心力  。自由成為現在別人給予我的標籤  。如何面對周遭人給予你的束縛  。充分溝通仍失敗,留下保持距離的愛  ☁️ 喜歡節目的你,請記得到Apple Podcast打5星評分並留下你的想法 :)

    #26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法國人與他們的政府,疫情下的巴黎長什麼樣? / 旅法財務分析師 Tiffany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6, 2021 34:12


    這集的Lulu不在家為你邀請到旅法財務分析師Tiffany,來和我們分享她去年一整年在巴黎歷經三次封城,面對朝令夕改的法國政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法國民眾與經濟動盪。 從這集的分享,你將可以聽到東西方人在思維上有極大的不同、法國人各種離經叛道的荒謬行徑等,相信對在台灣的你來說,一定覺得很不可思議

    #25 非頂尖的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戰場,從非主流成為主流? / Ina Wang(上)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11, 2021 34:12


    這週的 #Lulu不在家 為你邀請到身兼履歷面試諮詢師、行銷與職涯講師的Ina,和我們分享她從多元的產業經驗到自由工作者,這過程中的心態轉變,以及她從中作了什麼努力,而能夠有今日的成績。 和Ina的專訪分為上下兩集,上集和你分享Ina的工作歷程、為什麼選擇離開體制、離開體制多久後,Ina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未來道路與生涯方向。如果你也正在煩惱職涯方向,究竟是要留在體制還是為自己工作,又或者在準備跨領域轉職,有哪些能先事先規劃好的前置作業,歡迎你一起來收聽!(下集敬請期待)

    #24 近況更新! 為什麼來美國?事前準備|美東公路旅行|紐約觀察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3, 2021 29:50


    Lulu不在家竟然跑來美國了?!今天很開心邀請到好友Tiffany客串主持人,來聊聊我的近況更新! 這集用輕鬆閒聊的方式與你分享為什麼決定來美國,事前做了些什麼準備?在疫情下搭飛機是不是真的很危險?入境紐約需不需要隔離? 還有兩週的美東公路旅行我們去了哪裡,和怎麼規劃行程的。因為這是Lu第一次來美國,也特別想分享一些我在紐約這個大城市的觀察,Tiffany和我一個是城市女孩一個是戶外咖,來聽聽我們真情流露的分享

    #23 超過 500 場會議口譯經驗及日文教學經驗,如何成為一名國際口譯員與疫情下的對策 / Hiroshi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17, 2021 57:32


    這週Lulu不在家為你邀請到擁有超過 500 場會議口譯經驗的國際口譯員與日文老師 - Hiroshi,來和我們分享他成為職業口譯員的故事,以及在新冠肺炎肆虐,口譯業務大幅縮減下,他的應對之道。 【本集聊到的內容】 如何踏上口譯員之路 口譯員需要擁有的三樣關鍵特質 在疫情影響下,如何找到不同的獲利模式 Hiroshi如何安排專案管理、教學、預錄線上課程與經營社群平台等任務的時間? 給想要成為口筆譯員的聽眾,能否分享一些你的觀點、看法?怎麼樣才能不畫地自限的跨出那一步呢? 專訪Hiroshi後,Lulu覺得口譯根本就是語言界的極限運動啊(笑),需要有面對未知的膽量、沈著臨危不亂的氣勢和極佳的語言能力。我也發現Hiroshi非常懂得「舉例說故事」,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溝通力的展現。 節目的後半我們談教學,都同意學生的回饋對老師來說非常重要。同時,在這個時代變遷極快,個人品牌大行其道的年代下,難免落入比較的陷阱中。但時時保持危機意識,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能並培養興趣,增添生活的飽滿度,而過程所累積的知識都可能在未來某個時刻派上用場! Love, Lulu ☁️ 喜歡節目的你,請記得到Apple Podcast打5星評分並留下你的想法 :)

    #22 下班後的創意指南,玩出人生的複選題! / 喬西咖啡沙龍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4, 2021 38:26


    歡迎回來Lulu不在家,今天為你邀請到的是本節目第一位podcaster來賓(歡呼!)同時也是喬西咖啡沙龍的主持人Chelsea,來和我們聊聊她誤打誤撞成為自由工作者的過程。 其實跟Chelsea聊天的過程很輕鬆也開心,就像她在自己的podcast分享的「 生活就是一面反射自己的鏡子,你如何對待生活,生活就會如何待你。」生活需要投入,任何一種生活風格不只有美觀與否,背後體現的是一種價值觀、有意識購物與選擇累積而成的。 【專訪內容】 -簡單介紹你自己,和聊聊目前在做的事 -是怎樣的機緣和心態決定開始經營咖啡沙龍 -自由工作者通常是大家夢寐以求的選項,Chelsea認為具有怎樣特質的人適合成為自由工作者呢 -和我們分享改變Chelsea思維的三本好書 -身邊的朋友也常跟我說「Lulu你很會過生活」,Chelsea認為一個好生活的樣貌是什麼,會建議大家如何開始呢 Lulu其實也很認同Chelsea在節目中所分享的,其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斜槓、需要成為自由工作者,斜槓只是一個選項,找到一件熱愛並願意持續入的事,如同Chelsea所分享的「值得放手去做的事情,就值得被你搞砸。」期待你跟我一樣透過這集輕鬆有趣的內容,延伸出自己對生活更多面向的想像:) Love, Lulu ☁️ 喜歡節目的你,請記得到Apple Podcast打5星評分並留下你的想法 :)

    #21 高效時間管理術,用子彈筆記打造理想生活 / SoNiaTzeng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r 17, 2021 46:21


    「成為自由工作者以後,發現自己滿需要一個規律作息給自己。好像表面上很自由,但你若完全不管理時間時,你就會變得很散漫。」 身為一個忙碌的現代人,你是否常常覺得每天有永無止盡的待辦清單,每個數位裝置都在搶奪我們的注意力,覺得無聊了就滑手機,因而分心,每天都很忙,但每天卻又好像什麼都沒做。我跟你一樣,在我接觸子彈筆記(Bullet Journal)前,我常常想不起來前一天做了什麼,或是常覺得思緒雜亂無章,後來我透過這個工具,開始用心關照生活中的每個小細節,我覺得子彈筆記滿像「生活小秘書」

    #20 馳騁山林的秘密,如何正確進入越野跑? |Go Formosa 歐霸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Feb 24, 2021 36:42


    Hi everyone! 大家好久不見,希望大家都過了一個好年,趁年節好好休息,與家人朋友相處。今天的節目Lulu邀請了Go Formosa戶外教育學校的創辦人之一歐霸,來和我們分享一項新興的運動 - 越野跑(trailrunning)! Lu私心覺得越野跑非常適合喜歡「跑步」或「爬山」的人,因為他是一項結合兩者的運動。想像你可以快速的在山林中移動,像隻快樂的山羊~ 歐霸為大家解密三大被新手問爆的問題,而且我本人就是新手,專訪的過程真的很真實(笑)。 Q1:會不會很容易受傷? Q2: 為什麼你下坡可以跑這麼快? Q3: 越野跑要全程跑起來嗎? 想知道答案的你,聽下去就對了! 另外Go Formosa 也設計了囊括三面向的課程,包含每週越野團練、非常態性越野教學團(裝備介紹、上下坡、技術地形)與結構訓練化越野跑訓練。有興趣的人,可以在IG搜尋更詳細的資訊。 P.S 歐霸在節目中提到的UTMB是環勃朗峰超級越野耐力賽,每年在阿爾卑斯山舉行,穿越法國、義大利和瑞士,不過申請不容易啊! ☁️ 喜歡節目的你,請記得到Apple Podcast打5星評分並留下你的想法 :)

    #19 視覺系吸血鬼英文老師,如何練就一口流利英國腔?/ Dr. Eko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an 26, 2021 36:11


    你覺得英國腔很迷人嗎?或是你想知道怎麼練就一口流利的英國腔?不知道「把英文學好」是不是很多人每年的新年新希望?這週Lulu為你邀請到視覺系吸血鬼英文老師Eko,身為莎士比亞文學博士,以及擁有10多年教學經驗的他,是怎麼樣把一門語言練到精熟,和其中他所下的苦功。 我們也聊到彼此最喜歡學英文的方式,驚訝地發現原來都是透過閱讀,不過,不喜歡閱讀的你不必擔心,因為和從TED Talks「學新語言的秘訣」中所提到的一樣,研究發現原來語言學習者們的共同點就是:找出自己享受語言的方法。 Eko笑稱我們太在意完美,然而完美並不可能達成。他分享自己在英國求學時應徵劇團演員,卻被劇導毫不留情地說只要聽到第一個音節,我就知道你不是英國人的評論。除非是從小在國外的環境下成長,否則若一味追求「完美」,其實錯置了學語言的本意,是想要更貼近不同的文化和社會,或到海外進修或尋找工作機會,如果你對某地的歷史、文化或社會制度很有興趣,學習當地語言,會讓你更接地氣、更融入當地,學習外國語言,不是為了別人的眼光,應該是為了自己。 我們在本集中,更討論了初學者在學英文時常犯的一些錯誤,例如堅持把每一字一句都看懂,或是怕講錯而選擇不開口。其實,學語言跟很多事情一樣,需要有「被討厭的勇氣」(被自己討厭哈哈..),把每次的錯誤看成進步,想想自己的初衷,享受過程! Love, Lulu ☁️ 喜歡節目的你,請記得到Apple Podcast打5星評分並留下你的想法 :)

    #18 我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美出自己不同的樣子。/ Rita . Su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an 11, 2021 45:15


    聽到「美好生活」,你的腦中浮現什麼畫面呢?是早上起床後為自己沖杯手沖,是為居家空間添購喜歡的擺飾,還是結束忙碌的一天回到家後,能好好坐下來,點上香氛蠟燭,讀上一本書呢? 今天Lulu為大家邀請到黑宅的女主人Rita和我們分享她是如何培養生活美感與經營夫妻關係。她笑說身為空服員的她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多了很多的時間,愛上閱讀、愛上書寫的力量,決心把更多心力投注在個人品牌上,在2020年底架設了個人網站 https://ritasuzy.com 分享風格風格、黑宅企劃、旅遊與個人心路歷程。 在本集的節目中,Rita會和我們分享她和先生老黃一手打造的老屋-黑宅的改建與重生,從構想到成形,中間花了多少時間、最困難的地方與最滿意的地方。 Rita也分享自己平常是如何培養對室內裝潢與空間美學的品味,她說「了解自己最適合最舒服的樣子,我們根本不需要物質的堆積,才能擁有美好生活。」 另外,Rita歸納了五項關係之道 - 互相、信任、真誠、理解與行動力。我在節目中也大方分享自己的實際案例,希望能幫到不太確定眼前是不是對的人的你們~ 節目的最後,Rita和我們分享兩個她去過後最難以忘懷的國家- 冰島和約旦,至於為什麼,收聽節目就知道囉!雖然新冠疫情持續蔓延,但在台灣的我們實在是幸福也要知足,這片土地有太多值得去發掘和探索的角落。謝謝你收聽今天的節目,Lulu不在家,我們下次再見囉~ 睽違了兩個月,Lulu回來囉!謝謝一直以來支持節目的你們,2021年還要多多指教,期待推出更多有質感的節目給你 :) ☁️ 喜歡節目的你,請記得到Apple Podcast打5星評分並留下你的想法 :)

    #17 我走在鳥飛的地方,把夢想全部實現,高空走繩玩家 / Watson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26, 2020 41:24


    人真的很喜歡挑戰不可能耶!你有沒有曾經在網路上看過有人走在一條繩索上,底下超過50米峽谷的畫面?你以為這樣的畫面和這種瘋狂程度的人只有國外遇的話你就錯啦~ 今天為大家邀請到極限運動高空走繩玩家Watson來和我們分享這個他熱愛的興趣,與他是如何達到靠興趣吃飯這回事。 物理背景出生的他,認為走繩這項運動有高效率與可攜性高的特性,在18年考取走繩指導員證照後,回台開設走繩個人課程,卻在經營三個月後發生學生越來越少的窘境,現實迫使他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 「我們都以為,只要東西好,大家就會買單。」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想法?收聽Watson瘋狂偏執中帶有邏輯理性腦的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希望有一天,你也能靠熱愛的事維生:) [節目內容] - 聊聊你自己和目前正在做的事 - 人生中的轉捩點,為什麼會選擇走繩? - 如何以走繩作為事業開端,找到自己的獲利模式和觀眾呢? - 你認爲走繩對你帶來的改變有哪些? - 人生中做過最瘋狂的一件事是什麼?聽說你想「找瘋子」合作,是什麼意思呢? -對未來三五年後的人生想像是什麼呢? ☁️ 喜歡節目的你,請記得到Apple Podcast打5星評分並留下你的想法 :)

    #16 為什麼成為一名遠距工作者,非本科系,要如何開始?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9, 2020 23:06


    今天這集的內容超級特別,是我來和你分享我成為遠距工作者滿正式一年的特輯!(成為自由工作者大約四年了)故事的一開始要把時間拉回到四年前...,當時的我作著一份夢幻工作,但是發生了什麼事,讓我辭掉這份工作,轉做一份和本科系完全無關的工作,又是怎麼從否定自己的低潮中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到現在做著一份不受地點和時間限制的工作呢? 在本集提到的Steve Jobs 2005年在史丹佛的演講: 「你不能預先串聯起這些人生的重點,你直有在回顧時才會明白。所以你必須相信這些片段會在你的未來的人生派上用場。」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 喜歡節目的你,請記得到Apple Podcast打5星評分並留下你的想法 :)

    #15 Vegan trekker 登山食糧,穿著指南與海外健行 / YU (下)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2, 2020 35:08


    今天是戶外迷一定都想暸解的下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要來和你分享身為vegan,上山時到底吃些什麼?又怎麼挑選合適的戶外機能服飾呢? YU和我們分享她的選物邏輯,鼓勵有意識消費與拋出問題給店家, 即使你不是vegan,這集的內容也會對你很有用,讓我們一起聽下去吧! [本集內容] -身為戶外愛好者,Vegan trekker要怎麼準備登山糧食&裝備?Vegan後的國外健行經驗分享 -如果我對全植飲食、環保和永續生活有興趣,YU建議我們去哪裡獲取新知呢? -人生有沒有曾遭遇低潮,後來是怎麼走出來的呢? -YU 會做哪些Self Love/Care來讓自己的身心靈保持最佳狀態? [重點整理] -早餐一般吃燕麥加沖泡粉(巧克力、抹茶或椰奶),自己組合/午餐餐是麵或乾燥飯(自製的!)/行動糧:能量棒、堅果、果乾和小餅乾 -一雙符合vegan標準的登山鞋: 1. 鞋面:合成材質取代動物皮,優點較輕,穿著較舒適。缺點教動物皮革不耐刮 2. 鞋底黏著膠: 一班黏著劑都有動物骨骼成份在 3. 染色:染劑有無動物來源 -登山裝備: 三季的化纖外套是始祖鳥的Atom LT,冬天穿Houdini Dunfri,纖維不吸水,受潮後保暖功能不會下降太多,可水洗,保養相對容易,價格較羽絨親民一點。缺點為壓縮後體積較大,價格較高。然而材質並不是決定的唯一因素,穿著方式和保暖也有關,購買邏輯和試穿都是需要做功課的 -台灣的veganism概念雖還不普及,Yu鼓勵vegan們還是可以多去拋出問題給店家,讓更多人知道有這樣的需求存在,創造對話和思考的空間給彼此 -成為vegan後,走過越南的韓恩洞和歐洲的TMB白朗峰環線,發現國外對vegan的友善程度超乎想像,大部份的山屋都有vegan選項,無蛋奶的鹹派、豆餅、蔬菜雜豆湯 -我們都曾陷入「忙」與「時間不夠」的迴圈中,Yu的瑜伽老師曾對他說「如果你的觀念是這樣。就算我給你一天25小時,也是不夠的。」一語點醒了她,如何「有意識地運用時間」才是最重要的事 ☁️ 喜歡節目的你,請記得到Apple Podcast打5星評分並留下你的想法 :)

    #14 拿下玫瑰色眼鏡,願意看到背後的真實。 Vegan原來不只有全植飲食/ YU (上)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3, 2020 24:59


    Hey guys! 今天邀請到的來賓是身兼牙醫師、瑜伽引導師和Vegan trekker的YU. 這次訪談將會分上下兩集進行,上集主要討論vegan的各式大哉問,以及YU自己走在vegan道路上三年的心路歷程等。下集呢則是分享Vegan trekker要怎麼準備登山糧食&裝備,以及若我們對vegan有興趣,可以去哪裡獲得新知。別忘了在Apple podcast & Spotify上訂閱我的頻道,並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優質的節目! Love, Lulu [重點精華] -Vegan一詞從英國發跡,Veganism是一種生活方式,它力求在可能和可行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排除對動物的一切形式的剝削和虐待,以用作食物,衣服或任何其他目的。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避免食用動物性食品,例如:肉(包含海鮮和昆蟲)、乳製品、雞蛋和蜂蜜,並避免使用動物衍生的材料、經動物實驗的產品和以動物為娛樂的場所(動物園、馬戲團等) - Yu的啟蒙書是《你應該吃我嗎?:從肉食、有機、素食到果食 一場現代飲食體系的探索之旅》,以一種實驗性、有趣的方式,開啟一扇探索的大門,開始會去思考餐桌上的「食物」從何而來? -每個人在意的面向不同,有些人因為愛小動物而踏上這條路,也有些人和YU一樣,是從自身健康與環境議題切入。重要的是願意放下框架,在探索、嘗試的過程當中,如實地觀察自己的身體、心理狀態,並看到背後的真實,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喜歡接著聽下集! YU IG: https://www.instagram.com/vegayuuu/ 登山健行與裝備: https://trekntrip.info Lulu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ulusnothome 贊助Lulu https://pay.firstory.me/user/lulusnothome Background music https://www.fesliyanstudios.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3 睡在懸崖上的人 ,我不是墜落,我是攀上了夢想的高峰 / 易思婷(小Po)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6, 2020 48:46


    今天邀請到的可以說是完全體現「突破舒適圈,勇敢挑戰自我」的旅美攀登探險家- 小Po易思婷。她在美國賓大讀博期間,發現了攀登的魅力,選擇了不同的生活型態,開始她的流浪攀登生涯。迄今攀登的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智利、中國、蒙古等地。 在本集節目中我們將和你分享: -簡單介紹你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和撰寫第六本書的心路歷程 -「從博士生到在大垃圾箱撿拾過期食物,我不是墜落,我是攀上了夢想的高峰」要當乖孩子還是野孩子?聊聊父母期望和社會框架 -到美國學會的竟是和別人吵架?為什麼我們不敢犯錯不敢表達意見?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10年攀登經驗的心境變化 -攀登北美最高峰丹奈利峰差點發生意外的原因竟然是? -從跟攀到嚮導,觀察到兩地風氣的不同,與對戶外攀登教育的期許 -一些話給那些熱愛攀登或想學習攀岩的人說的話(小Po近期的role model竟是?) 節目精華整理 -小 Po 一開始只是喜歡爬山,但爬了一段時間後覺得自己就像工蟻一樣,每次只是揹著重裝備沿著普通健行路線前進,找不到什麼新鮮感,因而興起了學習攀岩挑戰更多不同的登山路線的念頭。她喜歡傳統攀登,主要是傳統攀登能幫助她完成爬山的旅程,帶著一套裝備,跨過山頭翻過峭壁,享受這種想去哪就去哪的自由感,就這樣,她開始了屬於她的climbing 之路。 -笑稱攀岩其實和寫程式很像,都是在解決一道道謎題。但有一點最大的不同是,寫程式是電腦在幫你,而攀岩是你自己run程式 -攀岩的頭幾年,小Po專注在傳統攀登,到各地攀登、海外遠征,累積不同岩壁的經驗,都是期待自己能舉一反三,獨立作業。十年下來的淬煉,造就她現在輕笑帶過的「我不過就是找個方式上去(岩壁),再找個方式下來。」 -鼓勵學生:有什麼問題就盡量問。較不敢挑戰權威是小Po從教學過程中觀察到台灣與美國攀岩文化最大的不同,權威並不是不容許被質詢的,只要心中有疑慮,我們應該要立即拋出問題並勇於質問,畢竟在岩壁上的風險最終是個人承擔 P.S. 小Po新書「攀岩技術手冊」預計明年六月出版,是一本集大成的技術攀登工具書,讓我們拭目以待! ☁️ 喜歡節目的你,請記得到Apple Podcast打5星評分並留下你的想法 :)

    #12 Confidence breeds beauty 忠於由內而外,散發最耀眼光芒的自己。 / Patty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28, 2020 38:09


    Hi everyone!今天為你邀請到的來賓是寶藏女孩Patty,她是泳裝品牌Hotsauce的創辦人,大學時主修服裝設計,因為衝浪而誕生的作品集意外讓她產生後來的創業念頭,完整內容你可以在

    #11 以詩抒情,權衡靈魂所經歷的歲月,專訪詩人與催眠師 / 任明信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21, 2020 59:15


    今天的來賓是兼具詩人與催眠師身分的文字工作者任明信,他在本集節目中會和我們分享他的三本詩集與一本散文集誕生的故事,以及遭受人生重大低潮時的感悟。對他來說,文學創作是靈感跟潛意識的連結。寫詩不是因為對文字嫻熟,然後做出表現。他覺得文字可以擊中人、擊中自己,是因為文字就是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是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他說,要創作就得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之後你會發現,不寫字也是一種創作。你可以好好的生活,你可以好好地跟朋友說話,好好的吃一頓飯。那跟創作的愉悅是連通的。 -節目內容- 自我介紹和目前在做的事 說書人活動 身體引導 聊聊你的三本詩集和一本散文,還有最後一本詩集何時會誕生 到海邊流浪,渴望死亡的經驗 聊聊雪,象徵轉化和衰亡 沒有寫作靈感的時候怎麼辦 催眠是怎麼一回事,還有一般人的錯誤看法 印象最深刻的催眠經驗-「你做不到」個案分享 寫作和催眠對你來說是什麼關係 你可以透過臉書找到他,預約活動和催眠: https://reurl.cc/D6Aljd 專訪提到的詩人:夏宇,顧城,海子 ☁️ 喜歡節目的你,請記得到Apple Podcast打5星評分並留下你的想法 :)

    #10 有意識生活,你只會離快樂更近- My Soul Dairy / Kandee (下)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9, 2020 42:07


    #09 在達到期望生活的同時,幫助市場變得更快樂- My Soul Dairy / Kandee(上)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4, 2020 41:50


    【Kandee訪談大綱】 [上集] 簡單介紹你自己(背景和目前在做的事) 成立個人品牌工作室的契機和原因?為什麼不會想在公司工作?(為何成為自由工作者) 你有提到目前正在做的是品牌形象經營和社群媒體等案件。能不能和我們分享你認為在創業的過程中有沒有哪些「做對」以及哪些「做錯」的事? [下集] 對你來說,什麼是「有意識生活」與「有意識消費」,我們要如何培養覺知以及有意識地挑選有用的資訊,成為一個聰明的消費者/人類(lol)? 能不能和我們分享人生中的最低潮,以及後來是怎麼跳脫低潮 想像三到五年後的自己,過著怎樣的生活(衡量生活品質的指標會是什麼) 一段話給那些正在經營個人品牌的人,還有對自由工作的正確想像 【上集重點整理】 -不只是行銷產品,更專注在推廣「對身心更好的生活方式」。Studio Kandee 品牌工作室創辦人 Kandee 從舊金山設計新創背景出身,從產品開發、策展、經營社群媒體、為品牌說故事、全球部落客合作到國內 / 外業務開發,四年扎實的新創訓練讓Kandee培養了敏銳的行銷思維,同時建構出有別於傳統商業行銷的獨到思維。 -關於創業過程中做過對和錯的事?她認為凡事都有一體兩面。 做錯的事:比較不會保護自己和拿捏付出和回收的平衡點,做對的事:但也因為完美主義、求好心切的性格,帶領她到現在在工作上的成果。「好壞都是好,所有的過程都是學習,這件事沒有終點,終點大概就是我們離開人世那一天。」 -給自由工作者的建議:1.「先收錢、簽合約」當你在擅長的領域發揮時,也別忘了保護自己。2. 找到屬於自己的工作節奏並「設定量化的具體指標」會幫助我們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工作的當下若有任何委屈的感受,記得去思考為什麼?是不是因為付出的心力和工作報酬不對?或是溝通上出了問題等,去解決並找出讓自更自在的Work-Life Balance ☁️ 喜歡節目的你,請記得到Apple Podcast打5星評分並留下你的想法 :)

    #08 你知道有一天我們都可能成為難民嗎?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記者 / Alicia 陳映妤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13, 2020 51:11


    [ Alicia 訪綱 ] -聊聊你自己(背景、工作經驗和目前在做的事) -分享在黎巴嫩難民營一週報導,和難民共度齋戒月 -人生中的低潮與瓶頸和如何克服 -作為一名獨立記者和自由撰稿人的真實 -怎麼想像十年後的自己 [ 重點整理 ] 「難民」一個看似離你我很遙遠的詞彙,但你知道我們有一天都可能成為難民嗎?難民是一種狀態,亦即它並非恆久不變的。廣泛的難民概念,包括任何因非自願因素而被迫穿越國境至他國尋求庇護的人。 關注難民、強迫遷徙與人權等議題。Alicia分享2019年她在黎巴嫩難民營Shatila生活一週的報導經驗,當時是齋戒月(Ramadan),齋戒傳統中的Fitra,是以每戶為單位,在齋戒結束時以家中人頭計算捐出的糧食或是等值的現金給更需要的人。另一樣傳統Sadaqah,是將你所擁有的財富施濟給慈善單位及需要的人,有些經濟上較優渥的族群也以Sadaqah作為守齋戒的替代方式。和你我所認知的難民很不同,他們分享和感恩的精神不滅,齋戒月的禁食不只是信仰,而是在有能力多飽足一餐的情況下,仍選擇把這一餐留給更需要的人。 報導者The Reporter:黎巴嫩Shatila一週觀察:即便身在難民營,也堅守齋戒im-ramadan 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並不會因為你的膚色、種族和宗教而給予差別待遇,你我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更加緊密的連結在一起,Alicia的敘利亞友人曾說「每一個人,面臨的問題,每一生中,也就足夠讓你去承受。」我們不需要過度地強調悲天憫人的精神,今天你面臨工作的辛勞、接送孩子的勞頓或失戀的痛苦等等,其實也就夠你用一生的時間去和問題共處和拆解,珍惜當下,不把身邊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其實是我們每個人都能練習做的事。 這次的訪談真的只是難民議題的冰山一小角,有興趣的聽眾們請造訪Alicia的粉專與網誌看更多採訪與報導 網站 https://www.yingyuchen.com/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yingyualiciachen Lulu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ihroams/ 如果你喜歡這個節目,請不要猶豫追蹤subscribe! 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優質的節目,也非常歡迎你分享到IG的現實動態並標記 @shihroams :) Love, Lulu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7 You Are Gonna Have fun! Let's go哲學的背後是堅持 / Elmo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n 16, 2020 35:34


    一路從街舞、模範棒棒堂、廣告與外景節目主持到Luxy Boyz,再到現在的Outdoor Cafe,Elmo的人生角色可說是不斷在轉換,在這集的節目中他和我們分享他的人生哲學,如何面對低潮,和人生中那件「做對」的事。

    #06 輕量化好潮?輕量化好貴?迷思大破解,山林老師為你一一解惑 / Lupo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18, 2020 58:59


    輕量化好潮?輕量化就是貴?在以往強調負重的「苦力型」登山風格在近幾年也漸漸轉變為「輕量化」登山,提倡更「安全、享受及舒適」的登山風格。 今天邀請到的是小時候寒暑假就被爸爸帶去「地圖上找不到」的7-10天環島露營,大學後喜歡上攝影,想將台灣的美景都記錄下來。現在是上班很忙、下班更忙的山林老師Lupo,對輕量化(Lightweight Backpacking)有堅持與研究的他來為我們一一破解迷思,讓我們一起來重新思考上山的初衷和裝備的實用性/適用性,以及他是如何以一個全職PM的身份,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斜槓到戶外訓練學校Go Formosa的講師。

    #05 人生最大的難題不是戰勝自己,而是學會和自己相處 / Chloe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May 9, 2020 30:30


    「我不是正在訓練,就是正在訓練的路上」今天很開心邀請到非常好動的佛系網紅Chloe來跟我們分享她是怎麼和運動解下不解之緣、她的訓練思維、時間管理和她是如何跳脫低潮。 Chloe 訪綱: -聊聊你自己 -你的IG說到自己是「得了健身狂熱症的空服員」可以和我們分享是如何與健身/運動解下不解之緣的嗎 -分享莫名其妙成為網紅的過程還有同時身兼空服員和健身教練的爆炸人生 -你認同「時間是一個人最珍貴的資產」嗎?你怎麼做時間管理的?怎麼設定「小而顯著的改變」? -運動除了帶來體態的外顯改變,在心理層面上,運動帶給你怎樣的影響 -和我們分享人生中最低潮的時刻,和自己是怎麼跳脫 -聊一些輕鬆的,目前飛過了這麼多地方,和我們分享你的前三名愛地

    #04 可能是秘境,可能是海邊,讓我們一起浪費時間一起hangout - 始終與戶外為伍-Table O / 岱鑫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27, 2020 43:25


    你有說「我知道我這樣會很扣分,但我不知道我要做什麼。」的勇氣嗎? 笑稱自己是佛系登山,不是那麼hardcore,卻在沒請嚮導和挑夫的情況下走完尼泊爾EBC,台灣前兩高的玉山和雪山也爬了不下數十次。在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Outward Bound Taiwan)做了五年的課程引導員,工作內容包含教育訓練與戶外冒險、體驗教育。25歲時帶教師研習,來的老師的「年資」和他差不多;27歲擔任教育訓練講師,來的企業高階主管的年資也和他的年紀差不多。在這樣的情況下,讓岱鑫不禁思考這樣的第三方教育訓練真的理想嗎?於是在為了增進真實的管理經驗與技能與以學歷作為敲門磚,選擇回學校唸書。 到清大念完IMBA後懷抱著一股熱血想改變體制的心,卻在一次與人資的面談中被當頭棒喝,發現原來自我覺察是每個人的功課,「我是誰」和「我想傳遞怎樣的價值」比無知的辛苦追逐所謂的「成功」,得到後的那個人,既不是我,或者那個什麼也不是。 始終抱著想傳遞感動和熱情的心,在摸索的路上岱鑫終於找到讓熱情得以施展的管道,那就是戶外廚房Table O。「我的工作是搭建一個舞台,而所有參與者都是演員,去一同創造那個畫面。」如果你對摘摘菜、做做料理這樣輕度的戶外行程有興趣,又或者你只是想和家人好友們一起在戶外hangout浪費一點時間,一起來玩! [訪談大綱]  -聊聊你自己和現在在做的事情 -念IMBA的原因 -想要改變世界,想要擁有超能力,就靠這件事 -面試到底是把自己形塑成對方想要的樣子,還是呈現真實的自己? -Lulu愛上爬山,原來是誤入歧途… -打破年齡、肢體和環境上的限制,戶外廚房的誕生和實踐場域 -創業路上,有沒有一件你「做了但從沒後悔過」的事? -今年有哪些活動可以參加呢 -給戶外新手的三大建議 -到底能不能在野外丟果皮的背後,我們該思考的是 [關於Table O戶外廚房的Q&A] 戶外廚房的場域很多元,可以是在民宿或飯店內、露營地、深山或野溪溫泉,可以在路邊,也可以在路途幾小時才到得了的秘境,重點是讓參與者能盡情地投入 目前一個月大概會辦2-3場活動,曾經辦在陽明山,最高到過清境農場,最遠則是到達台東 想到嘉明湖露營嗎?今年戶外廚房與米亞桑共同合作舉辦四天三夜的登山課程,隨著山林解禁,大家對環保意識、山林素養的抬頭,這個課程將教你有關紮營、排遺處理、食物選擇等登山技能與知識,五月會先有一場免費的說明講座,有興趣的人請密切關注米亞桑官網唷 最後岱鑫給戶外新手的三個建議:對自己和環境負責、尊重多元選擇和安全至上。台灣是座寶島,地球只有一個,希望大家都能把愛護地球的思維把在第一位,去從事自己喜歡的戶外活動,從接觸自然的過程中把自己倒空,也許你會發現不同面向的自己:)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內容,喜歡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幫我到iTunes Store上打星星評分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節目♥️

    #03 基因是先天,但重訓是後天努力的結果,我的審美觀,我自己定義 / 鐵喬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18, 2020 44:02


    健身不只健「身」,更是健「心」。在本集的節目中,鐵喬一一打破許多人對健身重訓方面的迷思,更敞開心房和我們分享她在面對人生最低潮時,她是怎樣從一個被動逃避的受害者角色,每天拖著一個空空的軀殼去工作,想著自己也就只能這樣了吧。到後來離開那個環境,給自己一些時間去沈澱思考,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進而體認到只有自己,才是陪著自己一輩子的人。目前生活過得多采多姿的她,也分享她給也想成為斜槓青年的人的建議,記得,追求理想與熱情沒有錯,但得先把麵包顧好,才有能力經營興趣。不管想學什麼新事物,她鼓勵每個人「去做、去嘗試、去失敗」,只要去練習,就一定會變得更好。 [鐵喬段落訪綱] -聊聊自己和現在在做的事 -飲食控制最重要的觀念 -教練我要腹肌和馬甲線!我要瘦局部!面對這些要求,鐵喬說… -重訓練的其實是「心理強度」,分享印象最深刻的學生案例 -在面臨最低潮的時刻,連自己都不站在自己這邊 -揭露自由工作者看似爽爽人生的真實內幕,自由教練的「自由」背後其實是孤單而且需要高度自律的 -給想成為斜槓青年(Slash)的人的建議?怎麼想像未來三、五年後的自己? [重點整理] 食物沒有分好壞,是料理方式(水煮雞胸肉VS炸雞排)影響了食物的營養素比例,若把營養素的比例和熱量都控制在規劃範圍內,還是可以減脂減重,只是選擇吃得「乾淨」,我們可以吃的量比較多,身體不容易感受餓,比較容易成功減脂 其實「瘦局部」很吃「基因」這件事。你的基因將決定減脂時瘦的部位,不是今天練手臂就能瘦手臂,練肚子就能瘦肚子,因為「練是練肌肉,胖是胖脂肪」。以自己舉例,她屬於手臂和大腿容易囤積脂肪的基因類型,所以即使在體脂18%時她發現自己手臂還是肉肉的,那時她就理解並接受這就是「我」,但並不是說身體不會改變,她在幾年的訓練下來發現自己大腿好像沒那麼容易囤積脂肪了,最重要的接受自己的身體。我們不能改變主流的審美觀,但我們能改變自己的審美眼光 「即使我們得到了自由,但仍是會被自由所束縛。」自由工作者看似光鮮輕鬆的生活背後,其實也需做出犧牲:沒有一起打拼的夥伴、忙碌的時間和大家不同、有空的時間很零碎等,沒有老闆監督你的績效和查看進度,你就是自己的老闆,必須自律的規劃時間,才對得起這些「自由的時間」 鐵喬建議想成為Slash的人,剛開始可以先多方嘗試,然後選擇一個自己較有天份的領域先耕耘,建立穩固的收入來源後再來學習那些自己「感興趣卻不一定有天份」的領域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內容,喜歡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幫我到iTunes Store上打星星評分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節目♥️

    #02 放掉那些社會給你的「應該要」,只有自己能夠幫自己 - 學會承擔自己的情緒 / 芝伊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11, 2020 28:30


    你對瑜珈的印象還停留在筋很軟,能夠腳背頭或是劈腿的刻板印象上嗎?第二集很開心能邀請到全身散發溫暖能量的芝伊,節目中她將和我們分享她是如何輾轉地從運動行銷界跨美容界,又再跨瑜珈界的過程。花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探索自己的熱情所在,「生活平衡」和「想要大家健康」的心卻是從來沒有改變的。 「是老師,也是學生。」對芝伊來說,瑜珈老師並不是只是單純教瑜珈,很多時候她反而從學生身上學到很多對人處事的方式,她笑稱「學生其實是老師的老師」- 要懂得去體驗生活,而不是瘋狂教課,這是芝伊一直以來的理念。 芝伊的瑜珈旅程並非一帆風順,工作遇瓶頸、感情重創和家人一開始的不支持,讓當初衝動把積蓄都砸在200小時瑜珈師資的她深深懷疑自己的決定,明明知道教瑜珈是她熱愛的事,但剛開始什麼都不懂,學生常請假甚至要自己貼場地費,又背負著社會的眼光,剛起步的一年可以說是跌跌撞撞。好在後來家人逐漸感受到她對教學的投入和快樂,慢慢轉為支持, 非常重家人的芝伊也在本集節目中和我們分享當初練瑜珈的起念也是因為知道無法一直陪伴在家人身邊,但是透過和家人分享和練習,瑜珈成為了傳遞愛和身心能量的媒介。同樣的也適用在朋友身上,相信「你散發怎樣的能量,就會吸引到怎樣的人」和抱持著一顆「只想為你好」的心,芝伊的瑜珈之路越走越順利,她跟你我一樣,都還在學習的路上。 節目的最後,她回應我的問題,認為不是每個人都要經過所謂的低潮,才能成長或蛻變為「更好版本的自己」,至於為什麼,我們邀請你聽到節目的最後,並歡迎你在底下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內容,喜歡記得在Spotify上訂閱我們的頻道,讓更多人知道Lulu不在家,有任何問題也歡迎你到我的IG (@lulusnothome) 一起做討論!

    #01 節目與自我介紹:一個為戶外人和自由工作者打造的分享平台-Lulu不在家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pr 6, 2020 21:50


    Lulu不在家是一個分享戶外人&自由工作者的優質訪談節目,在這裡我們為你搜集了在戶外領域各有所長的狂熱者/斜槓(Slash)分享他們愛上戶外的過程、冒險故事和人生起伏。另一部分我們要為你揭開不同領域的自由工作者的神秘面紗,究竟是怎麼成為一個自僱者與其中的心路歷程等。我們希望提供一個能夠讓你暢所欲言的平台,不會被評斷、沒有任何框架 Your Story Matters! 第一集不免俗的要跟大家分享創立節目的初衷和介紹自己,大家好我是Lulu,一個熱愛戶外的台灣女孩,成立這個節目的初衷很簡單---分享Sharing! 分享讓我們彼此連結,分享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我從小算是個按部就班的乖乖牌,在台灣這個「唯有讀書高」的社會風氣下一路念到了碩士,以為自己有點特別有點不一樣,直到成功擠進夢想已久的產業和拿到頭銜後,驚覺原來我一直以為的「成功道路」是多麼的狹窄,而我一直追求的「光環」原來是社會是家庭框架下的產物,提了離職並經歷了人生的最低潮,當時超級茫然和沮喪。後來我透過不斷摸索並望內自問「我是誰?」和「我想要什麼?」才慢慢找回人生的方向。現在的我非常感謝這段經歷,他讓我知道原來每個人衡量成功的定義不同,你我也不需要被那麼多的「應該」綁架,希望透過這個節目,能夠或多或少啟發現在也許有些迷惘的你,這是一個讓我們暢所欲言交心的場域,這是一場冒險旅程的開始,你準備好要和我們一起同樂了嗎!:)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內容,喜歡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幫我到iTunes Store上打星星評分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節目♥️

    Claim Lulu不在家

    In order to claim this podcast we'll send an email to with a verification link. Simply click the link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edit tags, request a refresh, and other features to take control of your podcast page!

    Claim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