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

Follow 經理人
Share on
Copy link to clipboard

【經理人Podcast】由總編輯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每周為你解答職場難題、說管理趨勢、訪職場專家,提供下一個世代工作者更多新鮮觀點及職涯提點。有想聽的主題或合作提案,歡迎來信:podcast@managertoday.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經理人月刊


    • Nov 5, 2025 LATEST EPISODE
    • weekdays NEW EPISODES
    • 34m AVG DURATION
    • 584 EPISODES


    Search for episodes from 經理人 with a specific topic:

    Latest episodes from 經理人

    EP546【管理,什麼事?】直播電商崛起:娛樂化購物成新趨勢,品牌如何靠直播驅動消費決策,追蹤數據提升轉化率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5, 2025 21:30


    本集Podcast由《經理人》主編林庭安與副總編輯張玉琦,導讀專題「直播電商行銷攻略」。 本集探討了包括直播電商的歷史演變、台灣與國際市場現況、直播特性與成功關鍵,以及品牌實務操作案例。直播電商不僅是銷售工具,更融合 娛樂性、互動性與即時性,形成新型態購物模式。對企業而言,直播電商既是行銷利器,也帶來流程設計、直播主管理與品牌風險等挑戰。 本集重點整理 1.直播電商的起源與演變 最初源於電競直播,娛樂性強,觀眾可即時互動。隨社群平台(YouTube、Facebook、Twitch)開放直播功能,逐步擴大到帶貨直播。台灣直播電商相較中國市場仍處發展中階段,屬於電商行銷的一部分。 2.直播電商的核心特性 即時性:消費者即時參與,現場互動促進衝動購買。 不確定性:觀眾無法預知下一步內容,提升吸引力,但對品牌存在風險。 互動性:消費者可即時提問,直播小幫手或主播回應,建立信任感。 3.直播主的重要性 主播需兼具娛樂、行銷與客服角色,具高表達力與故事性。長時間累積觀眾信任:直播長度通常 2~3 小時以上,需持續互動。直播流程需考慮新舊觀眾進入頻率,重複介紹商品與優惠,確保有效傳達。 4.直播行銷的策略價值 直播是兼具娛樂與銷售功能,可引發情緒性、衝動型消費。品牌透過直播可快速建立與消費者的信任與互動關係。直播數據追蹤與精華片段再行銷是成功關鍵。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45【職場來一課】AI讓你每天準時下班的祕密:打造辦公室AI助手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Nov 2, 2025 56:17


    【告別手動!打造辦公室AI助手】數據分散不同檔案,光是彙整就花上半天?Excel 資料比對到眼花?手動合併報表超耗時?快讓 #AI助手 幫你,秒速搞定辦公室重複型任務!限時優惠低於55折:https://pse.is/8anx9u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副總編輯張玉琦,邀請知識游牧創辦人彭其捷老師,分享AI如何讓上班族從繁瑣任務中解放的工具和方法。 AI已能接手許多重複性、耗時的任務,如報表整理、資料檢查、簡報撰寫與資訊搜尋,讓工作效率提升數倍,AI能幫人節省中段執行的時間,但人的價值仍在「前端的意念」與「後端的品味」,也就是發想方向與篩選成果。未來AI將讓操作型hard skills快速普及,人類需轉向具創意與判斷力的任務。節目最後他提醒,AI不是取代,而是升級職場角色,懂得善用AI者,將成為新的高效人才。 本集重點 1.AI導入的起點:找出「最浪費時間的事」 對多數企業或個人而言,導入AI最大的難題不是技術,而是不知道從哪開始。「先找出你工作中最浪費時間、最重複的事情,讓AI去解決。」例如每月合併多份報表、整理會議記錄、搜尋資料來源──這些任務都是AI最擅長的起點。只要一次導入成功,就能產生明顯的效率回饋,進而建立信任與學習動力。AI轉型不是大刀闊斧的專案,而是一連串微調與嘗試。從一個簡單的自動化開始,才能逐步形成真正可持續的工作變革 2.從效率到創意:AI讓人類回到思考本質 當AI接手越來越多重複任務,人的角色就回到兩個核心價值:創意與判斷。彭其捷認為,工作分3層——上游的「意念」、中游的「執行」、下游的「品味」。AI能取代中游的執行,但無法取代人的直覺與創意。「你還是要知道要問什麼問題、要怎麼選擇AI給的答案,」他強調。當AI讓效率變成基本盤,人類的差異就體現在對趨勢的理解與內容的品味。懂得結合AI輸出的專業洞察,才是未來職場最稀缺的能力。 3.高效員工,不是會加班的人,而是讓AI幫自己下班的人 AI並不是要取代人,而是讓人升級。懂得用AI的人,其實比以往更有價值,因為他們能把機器變成自己的「延伸工具」。這種「人機協作」的模式,讓人從操作者變成創作者。AI做的是重複性、可預測的部分,而人類則掌握方向與策略。當AI普及後,人人都能成為「懂工具的專業者」。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影視關鍵字】EP6|以台流韌性突圍:台灣影視如何走出「單一模式」困局,撐出第二成長曲線?ft.文化內容策進院 王敏惠院長與 NMEA 李芃君理事長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30, 2025 37:29


    【本系列由 NMEA 與經理人整合行銷部合作策劃】 近年來,從影集《影后》、電影《女孩》、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到 Netflix 全球非英語榜拿下第三名的《器子》,台灣影視看似迎來高峰,卻也暴露出對單一平台與商業模式的依賴。本集邀請文化內容策進院院長 王敏惠與 NMEA 理事長 李芃君,直面產業真相:如何在榮景之後,鍛造不被市場風向左右的「台流韌性」? 本集關鍵字:#台流韌性 《影視備忘錄》 從跨域 IP 合作到擁抱 AI 技術,內容產業能否在變局中重塑競爭力? 面對國際串流市場變動、觀眾注意力被演唱會經濟分食,台灣影視產業該如何在榮景之後維持競爭力? 文策院為什麼要從「創作導向」轉向「商業化+產業化」?以大帶小、強化治理、培育中階管理人才,能否打造更健康的生態系? TCCF X 亞洲新媒體高峰會如何成為「台流」走向國際的雙引擎?在政策、資本與創意交會下,下一波文化輸出浪潮將從哪裡誕生? 活動資訊搶先看 11/4(二)~11/7(五) 2025 TCCF 創意內容大會就在南港展覽館二館 https://p.accu.ps/8a865t 【火熱報名中】11/24-11/25 2025 NMEA 亞洲新媒體高峰會 https://mt_ad.pse.is/8a87tl 更多資訊搶先看: NMEA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官方網站:https://www.nmea.asia/ NMEA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社群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5976596569845?locale=zh_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nmea tw powered
    EP544【接軌國際】AI泡沫將至?從OpenAI到AMD,解析AI新創的瘋狂估值與風險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9, 2025 34:27


    本集由《經理人》編輯團隊精選《華爾街日報》等外媒深度報導,從OpenAI跟科技巨頭的合作與估值飆升談起,拆解為何它的大漲會讓華爾街不安、又如何把AI產業風險綁在一起。 這集節目,我們討論: 1. OpenAI最近發生什麼事? 2. 為什麼科技巨頭投資OpenAI,會讓華爾街不安? 3. AI泡沫會發生嗎?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43【管理進化論】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AI策略差異!專訪 IBM企業策略轉型顧問協理林東慶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8, 2025 69:29


    本集《管理進化論》由資深主編陳書榕,邀請 IBM企業策略轉型顧問協理林東慶,分享協助企業導入AI的觀察。 AI 正在顛覆產業結構與企業運作,許多老闆陷入「現在不用就落後」的焦慮。林東慶指出,導入AI不該只追求效率或 ROI(投資報酬),而應先聚焦於 Return on Insight──從小規模實踐中累積洞察,理解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再談投資回報。 企業要面對的挑戰並非「是否該用 AI」,而是「我想解決什麼問題」。洞察的來源不是靠想出來,而是透過實作、試錯、重新審視流程,從中發現潛在的改善空間。 本集重點 1.AI導入的迷思與現實 許多企業主以為「導入AI就會進步」,但忽略了問題本質。導入科技前應先問:「我要解決什麼問題?」AI 是機會,但更需要清楚的目標與策略。 2.從 ROI 到「Return on Insight」 傳統ROI著重短期回報,應先追求「洞察報酬」。洞察(Insight)來自實踐與實驗,而非紙上談兵。有了 insight,投資才更精準,後續的 ROI 才能放大。洞察不靠「想」,而是從小規模實作、驗證中找出突破點。要檢視企業流程中「因歷史限制而存在的慣性」,嘗試改寫。 3.大企業 vs. 中小企業導入AI的策略差異 大企業:從支援性部門(財務、人資)著手,風險低、組織接受度高,先在內部實踐再推給客戶。 中小企業:彈性高、層級少,適合從「核心業務流程」切入。可直接針對痛點導入AI,效益明顯、回收期短。若決策者理解AI,對核心獲利流程的優化空間更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42【經理人讀書會】邁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找到定位而不迷惘?中年後的快樂與智慧法則,導讀《重啟人生》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7, 2025 17:25


    本集《經理人讀書會》由副總編輯張玉琦,分享《重啟人生》這本書。 人生下半場的挑戰,來自於如何找到內在滿足;中年後能力結構轉變,應將重心從流體智力轉向晶體智力,發揮智慧與經驗;此外,人際關係是下半生的重要支援資源,應刻意經營真正的友誼而非功利人脈。整集提供重新定義成功、轉型能力、及維繫關係的實務建議,幫助聽眾在職場與人生下半場找到快樂、目的與深度價值。 本集重點 1.快樂不等於擁有更多 書中「欲望跑步機」概念指出,人們追求財富、權力、享樂與榮譽,短暫滿足後又設定新目標,容易陷入永無止境的追求。真正的快樂來自減法——降低對外部肯定的依賴,專注內在價值。 2,重新定義成功 上半場成功通常與升遷、薪資、成就掛鉤,但下半場應重視內在滿足與生活平衡。成功不必量化或與他人比較,可透過自我成長、貢獻與智慧的運用來重新定義。 3.能力轉型:流體智力到晶體智力 流體智力(創新、學習速度)在中年後下降,但晶體智力(智慧、經驗、教育他人能力)增長。中年後應將工作與貢獻重心從短期表現轉向長期智慧與經驗分享。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41【接軌國際】股神為什麼不追AI股?巴菲特給投資人的3堂課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2, 2025 25:23


    本集由《經理人》編輯團隊精選國際財經管理資訊、以及科技相關議題,採訪編輯尤韻蓉、李岱君提供導讀和解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當全世界瘋AI,為什麼巴菲特反而去買石油股、重押日本商社?以及大家都知道巴菲特的投資原則是價值投資,但他的價值投資跟一般人有什麼不同? 重點搶先聽: 1.價值投資是找出被低估的好公司,因為爛公司就算撿得再便宜,終究很難成長;但好公司一旦走出低谷,就有機會創造巨大的回報。 2.巴菲特都怎麼看財報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很重要! 3.棒球理論是什麼?投資就像打棒球,你需要做的是等待進入「甜蜜點」的好球,再用盡全力,打出全壘打。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40【管理進化論】一場關稅戰,訂單暴增20%!企業如何分散布局、穩定夥伴,打造抗風險供應鏈體質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1, 2025 47:41


    本集《管理進化論》由資深主編邵蓓宣,邀請美德醫療副總經理李昆穎,分享他的供應鏈管理心法。 疫情、關稅戰接連衝擊製造業,但對美德醫療副總經理李坤穎來說,危機反而是練功的好時機。從第一線業務出身的他,歷經代工現場、跨國供應鏈與海外客戶管理,深知「穩定、分散、預備」是供應鏈的三大原則。當訂單因關稅戰暴增時,他學會與團隊「先穩心態、再穩產能」;面對疫情中原料短缺、物流受阻,則是調整布局、提前備料,確保關鍵零件不斷線。李昆穎認為,好的供應鏈管理,不只是面對危機,而是讓制度能承受不確定性。 本集重點 1.從現場出發的管理者,最懂「關鍵點」 身為從業務與代工現場一路升任管理職的主管,李昆穎認為,管理者必須懂得「現場語言」。他曾在工廠親自調度,學會哪個環節最易卡關、哪種原料最容易延遲。這些經驗成為他後來制訂風險應變計畫的重要依據。 2.關稅戰帶來的「紅利」:爆單也要能接得住 關稅議題發酵,美德醫療一度因客戶轉單暴增。表面上是機會,實際卻是挑戰──產能、交期、品質壓力瞬間倍增。他選擇篩單、優先配比關鍵客戶,並同步和團隊建立「爆單專案」,確保擴產不亂、品質不掉。 3. 供應鏈「分散」不等於「分心」 面對地緣政治與原料不穩,美德醫療採取多國布局,但李昆穎提醒,「分散要有策略」。公司在柬埔寨、菲律賓等地設廠,不只是轉移產能,而是建立相互支援的網絡。他強調,若沒有統一管理標準與資訊流控,分散反而變成新的風險。成功關鍵是「標準一致、彈性分工」。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39【總編會客室】AI 讓生產力差距擴大 100 倍!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想讓AI變戰友,企業得開始進行「流程再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9, 2025 66:50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邀請 Google 前台灣總經理簡立峰,分享新書《台灣 AI 大未來》。 當生成式 AI 席捲全球,我們該害怕被取代,還是學會借力?台灣能不能在這波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簡立峰老師從多年觀察與實務經驗出發,談 AI 如何重塑人才市場、企業競爭力與國家定位,並提出台灣的解方,我們都身處 AI 世代,誰能成為指揮家,誰又會被時代淘汰,端看你是否願意開始練習問對問題。 本集重點 1. 1 比 99 的新常態:AI 讓強者更強 疫情後全球財富與能力極化,AI 進一步放大這個差距。美國企業的用人趨勢明顯轉向「資深更吃香、初階更艱難」:初階職位被壓縮、訓練期消失,資深者因懂得與 AI 協作反而加速進步。台灣目前雖未感受到劇烈衝擊,但若企業與個人仍停留在觀望階段,未來落差將更大。 2. 台灣戰略,應從硬體優勢走向邊緣 AI 整合 語言與市場規模的結構劣勢,使台灣更應聚焦軟硬整合:利用製造實力、供應鏈與研發能量,發展如智慧醫療儀器、工業電腦等邊緣 AI應用。例如,台積電若能將研發留在台灣、製造布局海外,透過 AI 遠端管理生產,就能把「硬體製造」升級為「軟體定義製造」,同時分散風險、擴大影響力。 3. 企業與個人如何共進?從流程再造到問對問題 企業導入 AI,不該只看取代與否,而要思考「流程再造」。簡立峰提出 STEP 模型:先分類工作受 AI 影響程度,再設計轉化與教育方案,最後以績效驗證成果。我們要先把 AI 當老闆,學會交代清楚背景與目的,再把它當員工,要求輸出更好結果。懂得提問的人,才能讓 AI 成為真正的戰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38【接軌國際】AI省錢容易賺錢難?企業為何難靠AI帶動營收?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5, 2025 20:15


    下載Yahoo App開啟每一天,讓平凡的日子都變成好日子Yahoo提供即時的重要新聞推播、每日天氣快報還有各種交通資訊,方便你的每一天,現在加入會員還能集點兌換各種好康喔!打開Yahoo app,每天都有新的發現!馬上下載

    EP537【職場來一課】AI時代主管的行動指南:主管要練AI辨識能力,不是會下Prompt,防止AI生成一堆「工作廢品」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2, 2025 42:42


    本集《職場來一課》由《經理人》資深主編邵蓓宣,邀請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主任吳相勳,解析AI時代主管的行動指南。 市售第一堂專為主管設計的 AI 實戰課, 3 大面向帶你掌握 「AI 管理核心戰力」! 經理人X數位時代 兩大媒體聯手策劃,匯聚 6+ 產業專家實戰分享,「打造 AI 超級助理」到「升級團隊 AI 工作流」! 限時優惠低於55折:https://pse.is/87uz3v AI正快速進入職場,但許多主管與員工仍陷在「把生成當洞察」的陷阱裡:把AI輸出視為結論,忽略思考過程。元智大學終身教育部主任吳相勳指出,AI時代的關鍵,除了會用工具,更重要的是誰能保有判斷力與思辨力。他提出主管應培養「AI審美」:能判斷AI產出的品質高低,知道何時該相信、何時該修正,並以身作則,帶領團隊正確整合AI。當主管懂得讓AI成為思考夥伴,而非捷徑,才能真正防止「工作廢品」橫生。 本集重點整理 1. 別讓「生成」取代「洞察」 吳相勳提醒,許多人在學習與工作中,把AI輸出的答案視為結論,導致思考鏈斷裂。他稱這是「把生成當洞察」:表面上學得快,實際上理解變淺。當我們只複製AI回覆而不驗證,就失去了學習與反思的意義。主管與教育者的任務,是讓AI成為啟發思考的助力,而非扼殺思考的捷徑。 2.「工作廢品」的出現:AI使用的最大副作用 當AI被濫用於文案、報告、提案產製時,若缺乏判斷力,就容易產出品質低落、無法落地的成果。吳相勳稱這些內容為「工作廢品」——既無洞察,也浪費時間。主管若未建立標準,只是要求「快一點」、「多用AI」,反而會造成反效果。AI的價值不在速度,而在於是否真正提升思考密度。 3. 主管要有「AI審美」 真正的領導者,要能辨別AI的產出是否優於人類平均水準。這種判斷力,就是吳相勳口中的「AI審美」。他建議主管親自操作工具,了解AI的邏輯限制與語感特性,並用具體案例教團隊如何修正、補強。當主管能展示判斷標準,團隊才學得會「如何用AI思考」。 4. 從問題定義開始,讓AI成為助理而非主角 在訓練企業主管時,吳相勳會分兩階段進行:先釐清任務與策略問題,再導入AI輔助。當問題被定義清楚,AI才能發揮整理與分析的力量。若問題模糊,AI再快也只是製造噪音。AI應該協助主管梳理思路,而非取代決策。懂得設定目標與限制,才是真正的AI應用能力。 5. AI時代主管的3項新能力 面對AI時代,吳相勳歸納出3項關鍵能力: 一是抽象化思考,能看懂複雜問題的底層邏輯; 二是提問與驗證,懂得精煉Prompt、檢核資料真偽; 三是透明化思維歷程,把自己與AI互動過程公開,讓團隊學習思考方式。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36【管理,什麼事?】會員經濟進化論:當會員破千萬,零售業的下一步是什麼?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8, 2025 19:30


    本集Podcast由《經理人》主編林庭安與採訪編輯尤韻蓉,導讀採訪專題「會員經濟」。 當會員數突破千萬後,品牌經營的難題才真正開始。台灣已有8家企業會員數超過千萬,從全聯、全家到MOMO、蝦皮,會員規模幾乎覆蓋全台一半人口。對企業來說,關鍵不再是「如何吸新」,而是「如何養熟」。如何讓龐大的名單轉化成具貢獻度的高價值會員,成為新一波會員經濟的主戰場。本集節目解析企業開始「搶會員」轉為「養會員」的三大策略:如何用數據洞察重塑關係,用內容與互動維繫忠誠,用支付與生態圈延伸品牌影響力。 本集重點 1. 從「搶會員」到「養會員」:千萬會員的轉折點 當會員規模超過台灣人口一半,數量已不再是重點,關鍵轉為如何提升會員品質與貢獻度。對企業而言,挑戰是:如何讓「非忠誠會員」變成「高價值會員」。 2. 三大經營策略:從分級到生態圈 l 會員分級與訂閱制 像MOMO推出「MOMO Plus」訂閱制、Happy Go分五級會員制度。透過差異化回饋、分層經營刺激消費。 l 異業合作、擴大點數生態 業者打破集團內通路合作,例如iCash Pay與外部商場合作,讓會員「走出店外」。 l 用資料變現(Data Monetization) 發展零售媒體聯播網(RMN),與品牌共享會員數據,開創新收益來源。 3. 支付布局:打造更大的會員生態 全聯從PXPAY升級到「全支付」,讓會員可在其他通路消費、累積點數。支付成為跨場景觸點,擴大會員行為資料來源。例如:若會員在合作店家購買寵物用品,全聯能用數據鎖定該客群,精準投放促銷活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35【職場來一課】從SEO到AIO:品牌如何在AI搜尋時代維持曝光?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7, 2025 40:46


    文章沒人看?廣告沒訂單?【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帶你掌握 AI 搜尋新規則,破解流量蒸發危機 。 學會 AIO X SEO 雙策略,讓內容被 AI 引用、 網站重新被看見、轉換率翻倍 ! 限時優惠 36 折起:https://lihi.cc/9widR ► 輸入折扣碼AISEO,再折抵 400 元! AI搜尋的崛起,讓許多行銷人陷入焦慮:辛苦寫的內容被AI摘要「講完」,流量與轉換率雪崩下滑。SEO是不是已經走到盡頭?本集《職場來一課》由《經理人》副總編輯張玉琦,邀請將能數位行銷執行長連啓佑老師,解析AI搜尋對傳統SEO的真實衝擊,並提出「相容SEO與AIO」的新思維,教你如何在AI時代仍維持網站流量與品牌聲量。從Google搜尋行為的變化談起,到企業應如何重新定義流量與曝光,幫助行銷人面對「零點擊」時代的關鍵挑戰。 本集重點 1️. AI搜尋讓「零點選」成為新常態 以往使用者透過Google搜尋關鍵字會點進網站,但AI搜尋會直接彙整資訊、生成摘要,使用者可能在頁面上就得到答案,不再點擊網站,造成流量與業績下滑。這就是業界所稱的「Zero Click Search(零點擊搜尋)」。 2. SEO仍占搜尋主流,95%流量還在傳統搜尋 根據國外研究,目前AI搜尋(如ChatGPT、Perplexity或Google AI Overview)只占整體搜尋約5%,傳統搜尋仍掌握95%的流量。因此,企業仍必須經營SEO,尤其是交易型、品牌型關鍵字。 3. 想被AI摘要引用,也得先有SEO排名 Google為了維持廣告收益,對品牌名、公司名、採購關鍵字較不會生成AI摘要,這些字往往也是轉換率最高的。行銷人不能放棄這些「高含金量」關鍵字。即使想在AI摘要中出現,也必須先讓網站在傳統搜尋結果中進入前十名。良好的SEO基礎仍是被AI引用的前提。 4. 新典範:從「排名」轉向「品牌聲量與信任」 AI搜尋時代,SEO不再只是爭奪點擊,而是打造品牌權威、建立信任感,讓企業成為AI願意引用的資訊來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管理情報站】EP18 關稅衝擊、股市震盪,企業與投資人如何提前「避險」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2, 2025 18:17


    【本集節目由臺灣銀行贊助播出】 近期國際經貿局勢升溫,關稅政策頻出,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台幣兌美元更在短短數月內從33 升至 29。面對動盪的匯市,企業該如何提前布局,才能有效控管風險、穩住財務成果?

    EP534【管理,什麼事?】揮別焦慮與迷惘,從職場高峰到自我探索,中年該如何重寫人生劇本?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Oct 1, 2025 16:19


    本集Podcast由《經理人》主編林庭安與採訪編輯麻愷晅,導讀10月號雜誌封面故事「中年的11個思考」。 本集探討所謂的「中年焦慮」,中年不僅是年齡的劃分,更是一種心理階段的轉折。從榮格心理學的「中年之路」出發,說明人們如何從追逐外在標籤與世俗成功,轉向追尋內在自我,並學會與現實落差與失落感共處。中年不僅是45–65歲的年齡範圍,更是一種「心理上的成年」,當人們產生「我是誰」「人生意義」等自我追問時,就代表踏入中年之路。 節目中也舉例多位中年轉型的案例,像是離開大企業創辦人生轉型工作坊的「老查」、以及離開媒體轉職為心理諮商師的靳秀麗,展現中年重新出發的多樣可能性。 本集重點 1.榮格的「中年之路」 從「第一成年期」追求世俗成功 → 過渡到「第二成年期」探索內在自我。真正的成年,是在這階段與自己和解、活出真正的自我。 2.與自己和解的具體做法 接受理想與現實的落差,避免沉溺於「如果當初……」的後悔陷阱,把焦點從未擁有,轉為珍惜已擁有。 3.重新思考職涯與生活 列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聚焦快樂與價值,而非KPI或社會標準。你也可以嘗試「迷你退休」,提前體驗理想生活,從副業、興趣、小規模嘗試,確認是否需要轉職或開闢新的人生路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33【經理人讀書會】從單純的影片上傳平台,到主宰注意力經濟的產業,解析YouTube對這個世代的影響!導讀《影音巨獸YouTube》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30, 2025 57:04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導讀《影音巨獸YouTube:主宰注意力經濟的失序內幕》 YouTube是全球流量第二高的網站(僅次於Google),每月瀏覽人數多達20億;同時它也是全球第二受歡迎的搜尋引擎(同樣僅次於Google)。本書透過「混亂的崛起(chaotic rise)」描繪 YouTube 從草創、被 Google 收購,到如今主宰注意力經濟的過程。內容不只涉及企業內部文化與資源競爭,也延伸到它如何改變我們的媒體使用習慣、影響社會與個人生活,甚至催生新職業──YouTuber。當我們在瀏覽YT上的影片時,是否也因此減少了在傳統閱讀的時間分配,以及透過平台在新聞、娛樂與教育上的滲透力,影響了你的哪些觀念、習慣或行動的改變? 本集重點 1. YouTube 的發展與內幕 2005 年創立,2025 年滿 20 年。曾在 Google 收購後處於「旁系」地位,與 Google 主體間有資源競爭。幾度面臨挑戰,如與 Google Plus 整併、Netflix 與 Facebook 的競爭。 2. 對使用者與文化的影響 YT深度滲透日常生活:新聞、影劇、娛樂、教育、育兒等,也改變了知識攝取與休閒方式,挑戰紙本書閱讀時間,甚至影響年輕一代的職涯志向,催生「YouTuber」成為新興職業。 3. 核心爭議:內容要不要管?如何管?探討盈利與分潤機制設計 廣告模式與「略過機制」深刻影響創作者收益。也影響了媒體生態:從電視 → 有線電視 → YouTube → Netflix,媒體生態持續洗牌。YouTube 的成長與挑戰象徵一場場「注意力之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32【接軌國際】沒有它,台積電就無法問鼎全球晶片代工龍頭!解析《造光者》ASML的故事。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24, 2025 34:28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國際財經管理資訊、以及科技相關議題,採訪編輯李岱君提供導讀和解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第十四屆ATD亞太年會暨展覽,將於10月28日~10月30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隆重登場。本次大會主題為「人機協作共創永續職場」,邀請國內外60位以上重量級的講師分享他們的見解。 立即報名:https://www.atdapc.org.tw 在半導體世界裡,台積電是兵家必爭的前線戰場,而來自荷蘭小鎮的 ASML,則是背後唯一的「軍火商」。它的曝光機是製造最先進晶片不可或缺的工具,全球 90% 的晶片生產都要靠它。若沒有 ASML,智慧型手機、AI、資料中心,甚至電動車產業都將停擺。這集《接軌國際》,導讀荷蘭記者 Marc Hijink 的新書 《造光者》,帶你看懂: 1. ASML 的關鍵地位:為何全球最先進晶片的生產,全仰賴這台被稱為「世界上最複雜的機器」的曝光機? 2.從 40 人到 4 萬人的逆襲:ASML 如何從「問題兒童」翻身,靠專注與冒險精神超越美日大廠? 3.EUV 的不可能任務:在地球上建造「太陽」,只為了產生 13.5 奈米波長的極紫外光。 4.荷蘭式直率文化:ASML 如何用扁平、挑戰權威的文化,動員全球 144 國的工程師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31【管理進化論】從《複利領導》到《換框思維力》,領導力教練賴婷婷:我始終相信and的力量而不是or,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23, 2025 49:12


    本集《管理進化論》邀請到前富錦樹文創集團執行長賴婷婷(Tracy),分享她從企業高階經理人轉型為「組織最接地氣的陪跑教練」的心路歷程。她談到,雖然過去能帶領組織轉虧為盈、成功募資,但內心仍有不滿足,最終決定追隨自己內心的渴望,有了「甘願度」與「自由度」,也發掘了屬於自己的賽道。如今她主要投入3個角色:組織發展顧問、CEO/主理人教練,以及賦能工作坊講師,專注協助新創與中小企業領導者跨越成長瓶頸。她強調,職涯轉換不只是外在選擇,更是心態調整,她認為:「不設限」與「清楚目標」,是找到天命與突破困境的關鍵。 本集重點 1.個人工作者:甘願度與自由度 雖然過去擔任總經理能帶領公司度過挑戰,但對「真心想要什麼」產生質疑,加上渴望更多時間與家庭相處,推動她離開組織。 2.心態調整:從追高薪到案子自動來 過去為了成就與薪資努力,如今則專注於熱愛的事物。當你真心享受工作後,資源與機會自然隨之而來,金錢變成結果而非目的。剛離開組織時需克服「固定薪水消失」的不安,但靠著貴人支持迅速度過焦慮期 3.活出不設限的人生 核心價值:「不設限」與「目標清晰」,能幫助個人找到自己的賽道。書籍如《複利領導》、《敏感力領導》、《換框思維力》,皆呼應她的實踐與體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30【總編會客室】內向者也能成為職場公關高手?專訪台灣奧美集團董事總經理謝馨慧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21, 2025 59:06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邀請台灣奧美公關/奧美集團董事總經理謝馨慧,分享新書《閱讀空氣懂人心》。 台灣奧美集團董事總經理謝馨慧(Abby),分享自己從實習生成長為總經理的職涯心法:用感恩心態經營人脈,把每段相遇都視為學習;身為內向者,她學會在職場「入戲」,專業地扮演公關角色。她也提醒職場人,手上的名片代表的不只是自己,也是組織文化與責任。至於「要不要換工作」,重點不在表象,而是問自己「這件事對你是否還有意義」。 本集重點 1.寫下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溝通不只是技巧,而是讓合作更順暢、解決問題、推動升遷與影響力的關鍵工具。如果每個人都能寫下「自我使用說明書」,可以幫助他人快速理解自己,減少踩到對方地雷。 2.內向者也能擅長公關 雖然天性偏內向,但她能在工作場合「入戲」,轉換為專業角色,把自己當導演,幫助客戶登台。下台後,她回到安靜的自己,藉此找到平衡。當你拿著公司名片時,代表的是組織文化與價值觀,而不只是個人。這不是「勉強自己」,而是職場責任的一部分;若想完全做自己,可以選擇自媒體或創業。 3.留任與轉換的思考 Abby從實習做到總經理,提醒年輕人:「換不換工作」不是真議題,關鍵是「現在做的事是否對自己有意義」。如果事情還是對的,就沒有非換不可;但若找到更清楚的方向,就勇敢嘗試。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29【管理,什麼事?】想去國外工作?台灣職涯困境與海外求職真相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7, 2025 27:49


    本集Podcast由《經理人》主編林庭安與採訪編輯郝致琪,導讀9月號雜誌特別企畫——「海外求職GO!6大跨國企業工作實錄」。 為何許多台灣人嚮往海外發展或海外生活?海外就業的推力與拉力有哪些?這次的內容包涵:年輕世代追求更高薪資與生活平衡、中高階經理人尋求突破職涯天花板、以及專家對於海外求職常見迷思(語言能力與學歷優勢)的解析。 本集重點整理 1.海外工作的吸引力與台灣的推力台灣年輕世代中,2.8% 想赴海外工作,為 12 年新高。推力:低薪、長工時、產業發展受限。拉力:海外高薪、職涯發展空間大、歐洲重視生活平衡,符合 Z 世代對生活意義與體驗的追求。2.不只年輕人:中高階人才的海外契機調查顯示5成經理人有意赴海外發展。30~40 歲的「中介人才」最受國際市場青睞,兼具管理經驗與發展潛力。海外經驗能累積人脈與技術,回流後成為創新資源。3.海外求職迷思一:語言能力多數人過度依賴語言檢定分數,但實際職場更重視「對話與理解能力」。海外職場口音多元,重點在於能否清楚表達與理解,而非口音完美。4.海外求職迷思二:學歷優勢海外學歷不必然是優勢,需視產業需求。金融、資訊等產業重視在地學歷;工程師、技術職則更看技能測驗。創業經驗在歐美反而是加分項,展現執行力與從0到1的能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28【管理進化論】從跑客戶到帶團隊:業務型老闆如何帶領團隊、管理組織?專訪羅賓斯科技創辦人林奕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6, 2025 61:46


    本集《管理進化論》由資深主編邵蓓宣,邀請羅賓斯科技創辦人林奕帆,分享他的創業歷程和業務溝通心法。 羅賓斯科技自2019年成立,從傳統車代保經切入,逐步進化為數位保經。公司一開始選擇少人願意挑戰的商業用車(租賃業、計程車)的汽車保險為切入點,雖然風險高、進入門檻大,但也因此形成差異化優勢。他回顧自身從銀行財富管理投入創業的契機,並分享如何拿下第一張訂單,逐步累積市場信任;同時透過資訊蒐集與風險控管,篩選合適的客戶,降低保險公司疑慮。這段經驗突顯了他「危機就是轉機」的經營心法,以及從業務員轉變為管理者過程中的學習。 本集重點 1. 從保險到保經:組織如何隨市場調整定位 羅賓斯科技的三階段進化(傳統保經 → 數位保經 → 數位保險公司)反映出新創不只是「產品數位化」,而是必須隨市場規模與客戶需求調整自身定位。 2.逆向思考:選擇較少人做的生意,反而創造護城河 多數保險公司避開的商業用車險種,羅賓斯卻選擇切入。林奕帆的想法是:風險高、門檻大,意味著競爭者少,如果能做好控管和服務,就能成為最好的差異化策略。 3.科技不是口號,是風險控管的工具 羅賓斯用數據蒐集與理賠監控篩選客戶,提前發現高風險車行,避免損失。這做法展現「科技」在保險業真正的價值:不是把流程數位化,而是提升決策品質。這提醒管理者,導入科技的關鍵是能否創造新的管理能力,而非單純節省人力。 4.創業經驗談 身為創業者,有些坑你避不了,不如趕快踩,跌到了之後趕快爬起來,快快走到下一階段就好了。CEO最難的其實是聚焦,跟策略一樣,策略從來都不是你想做什麼,策略從一開始,是你不要做什麼,身為老闆,這種心態很難調整,因為太容易看到機會就想抓,但你會忽略,人的資源是有限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27【經理人讀書會】專訪商業思維學院院長Gipi游舒帆:人生需要的是餘裕,不是效率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4, 2025 49:44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副總編輯張玉琦,專訪商業思維學院院長暨創始人Gipi游舒帆。 過去,游舒帆(GP)以「效率」、「成就」為人生準則,燃燒自己來支撐工作與家庭。 但在經歷生病後,他才明白:人生需要的不是效率,是餘裕。 在這場深度對談中,他分享了他的新書《用商業思維優化你的人生選擇》。 本集節目重點為何「工作與家庭平衡」,常常忽略了最重要的自己?成功若是以健康與關係為代價,還值得嗎?如何學會適度的「自私」,把自己顧好,才有餘力照顧家人與團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26【接軌國際】新創公司一定要快速試錯?研究發現:長期來看可能有反效果!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10, 2025 18:53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期刊,由副總編輯張玉琦、採訪編輯尤韻蓉分享內容與洞察,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在新創界、科技公司為了拼存活,常強調快速試錯,不過,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研究發現,這麼做有可能拖累長期創新,甚至反效果。在管理、工作上也常見類似情況。 本集節目重點: 1. 有效的創新實驗,可能隱藏什麼問題? 2. 如何評估要不要停止創新實驗? 3. 管理者、工作者可以從試驗中學到什麼?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25【管理進化論】一手打造品牌一夕歸零,再從零開始拚上創櫃板!提提研面膜創辦人李昆霖中年之路的體悟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9, 2025 75:18


    本集《管理進化論》由資深主編邵蓓宣,邀請提提研面膜、佐見啦創辦人李昆霖,分享他的創業與經營心法。 提提研面膜、佐見啦創辦人李昆霖,分享他從博士畢業後歷經多次創業失敗,到成功讓佐見啦生技登錄創櫃板的歷程。李昆霖談到創業的起點、與太太及岳父的合作契機,以及如何從電視購物起步、走過資金壓力與低價競爭的困境,最後靠建立電商平台與走向海外市場找出品牌成長之路。之後遭遇和岳家分家,從零開始建立新品牌、工廠,經營管理和心態轉變的體悟。

    EP524【總編會客室】創業不用單打獨鬥!陪跑政策如何推新創一把?專訪「新北新創之星」首獎超妡科技洪頎茗&新北市青年局長邱兆梅:要幫新創找到爆發點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7, 2025 58:10


    【本集節目由 新北市青年局 與 經理人整合行銷部 合作策劃】 創業的挑戰,不在於缺乏點子,而是在瓶頸時能否找到「突破契機」。每個新創都有獨特的成長曲線,要如何衝破停滯、再創高峰?關鍵往往來自專家的提點、資源的導入,以及政策與外部力量的推動。 「新北新創之星」不僅齊聚台灣第一線創投,更透過政策支援與一對一陪跑,為青年創業者提供策略與舞台,協助新創加速規模化、邁向國際化。本集由《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主持,邀請首屆首獎團隊超妡科技與新北市青年局局長 雙視角對談,分享3個月陪跑中的轉折與啟發,以及如何順應 AI 趨勢的實戰歷程,如何如何抓住契機,踏上成功出海之路。

    EP523【管理,什麼事?】從顧客洞察到文案靈感,AI 如何重塑行銷流程,讓SEO、創意、效率一次升級!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3, 2025 20:30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主編林庭安與採訪編輯尤韻蓉導讀9月號雜誌封面故事——「 AI 行銷九大攻略」。 AI 工具正快速重塑行銷產業,從消費者洞察到創意發想,甚至文案生成,都能發揮關鍵作用。這次我們從行銷大師菲利浦.科特勒的觀點切入,談到行銷的本質在於「創造顧客價值」,並延伸到 AI 如何協助行銷人解決繁瑣任務、降低成本與提高效率。從社群輿情爬蟲、SEO 關鍵字精準化,到自動化工作流與創意協作案例,AI 不僅是工具,更成為加速決策與靈感催化的重要夥伴。 本集節目重點 1. 從無到有創造需求 行銷並非僅是推銷產品,而是創造顧客價值。行銷人的核心挑戰是洞察顧客渴望,並設計出吸引方案。AI 的出現,正好能補強傳統行銷在成本與速度上的限制,幫助更快掌握顧客需求。 2. 消費者洞察:AI 如何加速資料蒐集與分析 過去要理解消費者,行銷人必須靠市調公司、訪談,甚至守在貨架前觀察,耗時又昂貴。如今,透過 AI 工具與簡單的 vibe coding,即使不會寫程式,也能自動爬取社群留言,再交給 AI 彙整偏好與趨勢。這不僅縮短了時間,也挖掘出過去難以發現的深層洞察,讓行銷策略更精準。 3️. SEO 與精準關鍵字:從廣泛到個人化 傳統 SEO 工具雖能提供延伸關鍵字,但結果常過於廣泛。AI 協助下,行銷人可以先設定目標客群,讓 AI 推演其搜尋行為。例如針對 40~50 歲客群,AI 可能延伸出「防曬眼鏡」、「近視雷射」等隱藏關鍵字,突破以往工具局限,讓行銷更貼近實際需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22【職場來一課】文組生也能創建自動化流程工具!AI如何融入工作流,提高做事效率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Sep 2, 2025 50:09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讓你不懂程式也秒會!做出互動 Demo 取代冗長討論,精準傳達需求,讓提案更生動、加快專案推進!完課就做出可應用的小工具

    EP521【職場來一課】AI 時代的「變速領導力」:別把工具當轉型唯一答案,管理者要思考如何帶團隊駕馭AI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31, 2025 46:25


    迎戰 AI 變局,主管都該學會「變速領導力」!在高壓、高轉速、高變動下,快速應變、找出解方 【變速領導力|AI時代的管理升維與應變】https://pse.is/83l5s6 跨世代溝通常碰壁、跨部門協作難推動、團隊績效卡關衝不出?老闆 AI 期待值過高,無法有效向上管理? AI 不只改變工作,還有主管帶隊的「管理邏輯」!前遠傳副總郭憲誌,30年一線管理經驗,收斂成一堂『變速領導力』主管升級課學會管理的配速之道,懂得在對的時間、對的領域、加速推動對的事情!即日起限時預購享優於5折課程優惠!本集節目由《經理人》資深主編邵蓓宣,專訪前遠傳電信副總經理郭憲誌,談「變速領導力|AI 時代的管理升維與應變」。 本集節目重點: 1.工具 ≠ 轉型:破解 AI 時代三大迷思 許多企業誤以為「導入 AI 工具」就等於完成轉型,但工具只是起點。常見迷思包括:僅強調內部效率、忽略外部競爭水準;或要求團隊加速學習,主管卻對新科技陌生。這些錯誤期待,會讓轉型流於表面。真正的轉型需要領導者具備前瞻視野,規畫未來方向。 2️. AI 轉型與數位轉型的差異:速度帶來壓力 過去的數位轉型往往有較長的調整期,但生成式 AI 出現後,工具更新頻率大幅加快,幾周甚至幾天就有新版本。這種「變速」特性,讓管理者必須在快速決策與謹慎觀察之間取得平衡。領導者不僅要追求速度,更要懂得判斷何時「快攻」、何時「靜觀」,否則容易做出錯誤判斷。 3️. 新版 PDCA:動態調整與跨部門協作 傳統 PDCA 側重穩定流程與品質控管,但在 AI 時代,計畫常常被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打破。新PDCA: • P:前瞻式規畫(Proactively Transform) • D:動態調整(Dynamic Adjustment) • C:跨職能協作(Cross-function Cooperation) • A:責任與信任(Accountability & Trust) 這套新框架讓組織更靈活,讓領導者塑造「可協作的文化」,不只是單向要求團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20【接軌國際】蘋果的兩難:地緣政治下的蘋果公司,為什麼就是離不開中國供應鏈?揭開《Apple in China》的真相!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7, 2025 21:46


    本集由《經理人》編輯團隊精選國際財經管理資訊、以及科技相關議題,採訪編輯李岱君提供導讀和解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在效率至上的年代,蘋果公司創造了商業史上最成功的供應鏈;但在動盪的時代,這條供應鏈卻成了最大風險。《金融時報》前蘋果記者Patrick McGee深入調查蘋果跟中國是如何互相成就,也提醒當全球化不再是唯一答案,企業該如何重新思考供應鏈布局? 這集接軌國際,導讀《Apple in China》,帶你看懂: 1.蘋果如何把製造能力外包給中國,卻無意間養成了強勁對手? 2.商業邏輯如何在地緣政治下失靈,讓優勢反成最大弱點? 3.過度集中供應鏈的真正風險,以及蘋果想搬離中國,為什麼幾乎是不可能任務?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19【管理進化論】從「部門滅門」改成BU制度,談組織從小團隊進化的關鍵之路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6, 2025 43:41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資深主編陳書榕,專訪厝味旅宿董事長許天亮。 厝味旅宿董事長許天亮從大三開始創業、35 歲已經累積10年經驗,帶領公司從新創一步步走向台灣微型旅宿的專業服務商。厝味專注於15房以下的民宿與小型旅館,透過 AI 動態定價與專人行銷,協助業主提升營收與曝光。當疫情重創旅宿業,他選擇「危機入市」,展開委託管理與整併,為公司開啟新的成長曲線。在最艱困的時刻,他堅持不裁員,推出「火苗計畫」維繫團隊向心力。 本集節目重點 1️.聚焦微型旅宿,打造 AI 外掛營收服務 厝味旅宿鎖定 15 間房以下的民宿與小型旅館,提供 AI 動態定價與管理。許天亮指出,多數民宿主人忙於日常營運,難以分析市場趨勢,厝味提供「外掛營收模組」,結合 OTA 平台,爭取集體曝光。這讓分散的小型業者,也能具備如飯店集團般的競爭力,形成市場差異化優勢。 2.疫情衝擊7成營收,逆勢展開委託管理 2020年疫情來襲,厝味旅宿營收下滑7成。但團隊沒有退場,反而抓住民宿退出市場的時機,展開委託管理,短時間內接手10間整棟民宿。透過數據分析,他們判斷澎湖、台南、台中是疫後回溫的潛力區域。不僅讓公司度過危機,更開啟新商業模式,為疫情後的成長鋪路。 3.從工人型到 BU:組織轉型的挑戰 熬過疫情後,厝味進一步擴張,原本「工人型」的組織已不足以支撐業務多線發展。2023 年,他推動 BU 制度,以營收來源劃分損益中心,讓團隊專注 B 端與 C 端不同市場需求。雖然改革過程帶來震盪甚至人員流失,但許天亮認為這是企業邁向規模化必經的進化,持續調整,才能突破成長天花板。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18【總編會客室】台北最潮夜店創始人羅伊:以「日咖夜酒」爆紅的 Fake Sober,商業模式如何打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4, 2025 57:06


    以「日咖夜酒」(白天咖啡館,晚上變酒吧)模式爆紅的 Fake Sober,創始人羅伊分享了他如何從夜店調酒師出發,一路歷練各部門,陸續創辦 Ruff、DD 和 Fake Sober 等熱門夜店等創業歷程。在節目中,談到創業歷程中的轉折和低潮、靠差異化策略切入市場。 因為產業關係,他底下也有許多年輕世代的員工。他認為公司領導者「應該要 fit 員工,而不是員工 fit 你」,分享他如何透過信任來驅動團隊成長。最後,他也回顧疫情帶來的衝擊與轉機,以及自己如何持續學習、不斷接受外在刺激,保持對市場與潮流的敏銳。

    EP517【接軌國際】直播經濟迅速成長中,該如何利用新機會把東西賣出去?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20, 2025 32:06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加州管理評論》文章,由副總編輯張玉琦、採訪編輯李岱君提供導讀和解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直播帶貨正從亞洲風潮,走向全球新趨勢。TikTok 預測到 2027 年,全球直播銷售額將突破 770 億美元!為什麼直播比網紅代言更有說服力?「即時性、互動性與不確定性」如何讓觀眾感到真實?企業該如何找到合適的直播主,並避免直播行銷的風險? 重點搶先聽: 為什麼傳統網紅行銷開始失效? 直播行銷的獨特價值與商業潛力 企業導入直播行銷的實戰策略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16【職場來一課】新手主管的第一堂必修課:有效交辦、溝通與團隊對齊目標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9, 2025 34:45


    【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Podcast 專屬折扣碼 Lead400,現折 400 元!讓你學會交辦、授權、溝通、帶團隊,不再讓自己疲憊又心累 ►https://lihi.cc/I15lj 許多人升任主管後面臨三大挑戰:交辦工作、溝通及團隊目標對齊。許多優秀專業人才因擔心同事做得不如自己,或害怕錯誤承擔責任,常不敢交辦任務,或交辦了也無法推進進度。其實,主管的「正式工作」已從個人產出轉向推動團隊成果,需要重新平衡時間分配與身份認知。本集節目解析中階主管的價值與挑戰,提供實用工具與溝通範本,幫助主管快速建立管理肌肉,從會做事的人,轉變為會帶人的主管。本集節目由《經理人》副總編輯張玉琦、資深主編邵蓓宣,談「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 本集重點: 1. 中階主管的必要性與價值 許多基層與Z世代不願意升主管,因為責任大、報酬相對低,且溝通成本高。但企業仍需中階主管承上啟下。透過預先培訓與工具支援,降低成為主管的門檻,提升主管的信心與管理效率。 2. 身份轉換與時間再平衡 初階主管常面臨角色矛盾:部分時間仍需完成個人工作,但大部分時間需協助團隊達成目標。成功轉換心態的人,會將推動團隊目標視為正式工作,重新分配時間與精力,降低工作痛苦指數。 3. 授權交辦的核心技巧 初升主管容易因擔心同事表現不如自己,最後還是跳下來當救火隊的角色而。其實,如果能透過觀察同事特質、明確目標與工作方法、設計可複製流程,就能推動團隊成員交出超越標準成果。交辦任務不只是省力,也是培育團隊能力的關鍵手段。 4. 團隊目標對齊 主管需確保團隊成員清楚目標、了解任務意義,並善用檢核與激勵方法。這堂課提供Z世代溝通範本,幫助主管掌握溝通目標技巧,從交辦、提醒、回饋到激勵,全面升級管理能力,最終讓團隊自主、績效明顯提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15【經理人讀書會】導讀《玻璃懸崖》,突破天花板後的懸崖:為什麼女性領導者總是在危機時上任?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7, 2025 23:30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副總編輯張玉琦,導讀《玻璃懸崖》。 你也許聽過「玻璃天花板」,那「玻璃懸崖」呢?本集《經理人》讀書會,我們帶你認識一本揭露女性領導者職場困境的話題新書——《玻璃懸崖》。當女性終於突破晉升的無形障礙,迎接她們的卻往往是一個充滿風險的高位──組織已陷泥沼、團隊瀕臨瓦解、績效每況愈下……為什麼危機時刻,總是女性被推上火線?本集由副總編輯張玉琦與採訪編輯莊彙翌深入討論這個由心理學研究出發的現象,也分享了像是前 Yahoo 執行長瑪麗莎.梅爾、英國前首相德蕾莎.梅伊等真實案例,反思結構性不平等如何在無形中左右了誰有機會「領導」,又是誰最容易「被失敗」。 本集節目重點: 1.什麼是「玻璃懸崖」?和「玻璃天花板」有什麼不同? 2.真實案例揭示:女性升遷,竟可能是職涯陷阱? 3.男性在女性主導產業中為何更快升遷?揭露「玻璃電梯」現象。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14【接軌國際】為什麼我們會討厭AI文?品牌該怎麼用AI經營內容又不惹人厭?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3, 2025 25:25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國際財經管理資訊、以及科技相關議題,採訪編輯尤韻蓉、李岱君提供導讀和解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近期,Spotify被爆出平台充斥大量AI生成音樂,甚至冒用已故音樂人名義上架,掀起輿論風暴。本集將探討,為什麼AI內容會讓閱聽人憤怒?品牌與內容創作者又該如何使用AI,才能不踩道德紅線、維持信任感? 重點搶先聽: 1.Spotify未善加管理AI內容事件,啟示是什麼? 2.不同內容類型需對應不同AI策略,不是愈透明公開愈好,重點是精準揭露。 3.如何讓AI成為創作團隊的一員,而不是被動使用的工具?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13【管理進化論】高鐵售票系統螢幕是它們家做的!專訪晶達光電製造中心廠長朱謙信:從技術獨佔到數位轉型,如何用對的激勵方式鼓勵同事改變、創新?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2, 2025 28:21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陳書榕,專訪晶達光電製造中心廠長朱謙信。 晶達光電是高亮度顯示器製造商,合作夥伴包括友達光電、京東方等大廠,以客製化訂單為主。面臨中國製造業的速度與價格競爭,朱謙信率領製造中心提出「92%成品8周內交貨」目標精實生產。 結合一線管理經驗,改良既有EIP系統(企業資訊入口平台,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成立即時生產看板,串聯製造中心各項數據,包含供應商交貨、生產排程、機聯網、出貨等。他分享了從工程師轉型到特助,再到現場管理者的過渡歷程,並以「人」為核心,闡述數位轉型過程中員工心態調整與跨部門合作的挑戰。 本集節目重點: 1. 如何鼓勵員工朝同一目標邁進? 面對技術員各自為政的現象,導入統一標準與良率競賽。透過數據驅動與多次試驗,將良率提升,大幅降低報廢率。強調員工心態調整與正向激勵,避免過度懲罰導致挫折。 2. AI導入初期員工擔心被取代,該怎麼辦? 透過上層支持、教育訓練與實作體驗,促進AI應用的接受度。並利用遊戲化學習,讓員工自由發揮創意,增強參與感與正向的動力。 3. 面對改革和教育訓練,主管要當員工的陪跑員 不論是教育訓練、組織變革,針對不同年齡層要找到他的痛點,以年輕人來講 他想要新鮮無拘無束,年紀比較年長的可能會針對他最重要的痛點協助他,必要的時候甚至會一起上課、一步一步指導,讓員工看見改變的成果。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12【經理人讀書會】我們認為的「天才」是如何成功?人們要如何精準辨識好想法,在正確時機實行?導讀《開創心態》,讓你跳脫「普通人」思考模式。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10, 2025 63:37


    本集由《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導讀《開創心態》。 想突破現狀,卻總被計畫綁住?《開創心態》告訴你,別怕犯錯,試錯才是成功的祕密武器!以《逆思維》《給予》等書爆紅的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亞當.格蘭特 (Adam Grant),在這本書裡拆解創新的關鍵思考和行動策略:如何突破慣性思考、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有效連結資源,並在組織內推動變革。 本集重點整理: 1.使用什麼瀏覽器,決定一個人的離職率高低? 2. 那些企業家或用產品改變世界的人,有什麼共同特質? 3. 面對機會和風險,開創者的評估方式是什麼?解析創業家性格的風險組合觀念!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影視關鍵字】EP5|從《進擊的巨人》到《鬼滅之刃》,木棉花如何運用五箭齊發策略,將動漫IP打造為全民現象,進一步走入粉絲的日常生活? ft.木棉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張家誠副總經理、王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7, 2025 51:40


    【本系列由 NMEA 與經理人整合行銷部合作策劃】 在內容產業中,真正考驗能力的不僅是「會說故事」,而是能否將故事打造為一個有機體,進而轉化為可量化、可持續獲利的商業模式。本集,我們特別邀請木棉花國際亞洲發行事業處副總經理張家誠與活動商務部經理王敏傑,一起深入解析他們獨特的「五箭齊發」策略。 他們將分享如何從數千萬粉絲的經營到 IP 的深度在地化,揭示爆款背後並非捷徑可走,只有團隊的全力投入與對粉絲的真誠回應。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套產業方法論,了解如何讓一部作品跨越院線、活動與國際,成為一個難忘的文化現象。 本集關鍵字: #爆款公式

    nmea tw powered
    EP511【接軌國際】奢侈品市場進入寒冬?!為何愛馬仕、Miu Miu卻能逆勢成長?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6, 2025 26:17


    《經理人》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奢侈品行業成長通常是全球經濟增長率的「2倍」,但2024年卻是繼金融危機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年,究竟在全球經濟穩定的情況下,為什麼奢侈品賣不動了?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全球趨勢、管理議題,由採訪編輯李岱君、尤韻蓉分享內容與洞察,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商業趨勢。 本集節目重點: 1. 消費者習慣為什麼轉變?奢侈品不再受歡迎了嗎? 2. 有哪些奢侈品牌銷量在掉、哪些逆勢成長? 3. 年輕潮流何時開始吹起Miu Miu風?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10【管理進化論】從流程優化到制度調整:一位人資長的組織變革現場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5, 2025 48:01


    《經理人》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小時制租空間」的服務你可能聽過,但你知道全台遍布約300 個的共享空間、每個都可彈性租用的品牌「小樹屋」,背後是怎樣一個系統運作嗎? 本集《管理進化論》由《經理人》資深主編邵蓓宣,專訪好域集團人資長暨成長長洪駿之(Jackson),他如何從人資視角,揭示如何在高密度、多場域的營運場景中,透過數據分析與動線規畫,重新設計維運制度、優化排班流程,並以「實習生心態」親自下現場找問題。 本集節目重點: 1. 共享空間市場轉變與需求洞察 小樹屋瞄準的是「小時制、彈性高」的空間使用需求,鎖定個人工作者與數位遊牧族群,提供更適合短時段、短租型的辦公與社交空間。使用情境從工作延伸至朋友聚會、求婚派對等,展現多元場域的潛力與彈性。 2. 改革不是命令,而是陪著走一段路 改革從來不是紙上作業。他自稱「實習生」,實地跟著第一線同仁走訪空間,從現場發現問題,用制度解決團隊痛點,重新規畫空間巡場邏輯,過去以行政區劃分人員巡場路線,但他改以「人員實際移動動線」為基礎重新劃分區域,例如以3條街為單位,設計更合邏輯的巡場任務,同理基層同仁的實際工作狀況,提升效率之餘,也讓制度設計更貼近現場。 3. 用數據重建排班邏輯,打造可預測的維運策略 排班時帶入數據思維,針對每個空間使用頻率、維護時長、整理需求等進行精算,讓排班、設點與動線有跡可循。比起過去憑感覺調度人力的做法,這樣的制度化與可量測的管理邏輯,不僅提升效率,也為未來擴張鋪路,建立標準化的營運模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09【職場來一課】從私廚廚師到AI講師,他用自學打造第二人生!AI如何改變 nuva創辦人林上哲的人生?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Aug 3, 2025 41:21


    EP508【管理,什麼事?】周休 3 日工時革命,企業準備好了嗎? AI時代,公司該怎麼重新定義工作效能?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30, 2025 23:28


    《經理人》第 18 屆「100 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 8 月 8 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面對全球長工時的反思,再到如今的「周休 3 日」試行浪潮,企業準備好了嗎?本集節目由《經理人》主編林庭安和採訪編輯王毓茹深入探討周休 3 日的現況與未來發展,導讀 8 月號封面故事「周休 3 日進行式:終結長工時,效能再定義」,帶你拆解周休 3 日如何從理想變成制度。從知識型企業到 24 小時營運的飯店,哪些組織已經試行?員工的焦慮怎麼安撫?又該如何重整流程、借力AI?這一集,是給領導者與工作者的實用指南。

    EP507【管理進化論】100 MVP 經理人選拔開跑,讓「會做事的人」被看見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29, 2025 30:34


    《經理人》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18 年來,《經理人》持續舉辦「百大 MVP 經理人」選拔,表彰在企業內部發揮關鍵影響力的專業經理人。不只是聚光燈下的總經理、執行長,更多是默默在各個部門創造績效、推動改變的中高階主管。在這集 Podcast 中,副總編輯張玉琦分享活動緣起、選拔標準與產業觀察,也談到過去採訪 MVP 經理人帶來的感動與啟發。對企業主與團隊領導者來說,這不只是一場評選,更是建立品牌信任、人才價值與跨產業交流的平台。 本集重點: 1.不只是頒獎給老闆、創辦人、總字輩,是給「做事的人」的肯定 「百大 MVP 經理人」的創立初衷,即是讓組織內真正推動變革、實幹的中高階主管有機會被看見。副總編張玉琦提到,何飛鵬社長當初設計這個獎項,就是想打破「只有高層才有資格得獎」的迷思。過去她採訪過的得獎人,不乏來自營運、行銷、研發等部門的實作型領導者,讓大眾了解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卓越成績,是值得被看見的。 2. 從採訪現場,看見「各行各業的隱形冠軍」 張玉琦回憶她第一年參與選拔時,大量採訪得獎人,曾為了中南部行程壓縮採訪排程,但也因此更深入理解不同產業的經理人如何在默默之中創造影響力。她特別提到,從這些人身上看到的不是新聞標題,而是真實的經營know-how與跨部門協作能力。這些,正是企業長遠發展最需要的力量。 3. 每年都能看見產業趨勢的轉變 從早期的數位行銷、電商發展,到近年的 ESG 與 AI 應用,張玉琦觀察,選拔標準雖穩定(創新力、執行力、管理成效等),但參賽者反映的產業趨勢與管理焦點,始終與時俱進。她也呼籲更多女性經理人參與,因為每一次被看見,都能為職場樹立更多榜樣。 4. 得獎只是開始,更是經理人社群的起點 除了雜誌報導與頒獎典禮外,《經理人》也積極經營 MVP 社群,從講座、聚會到跨界交流,希望讓得獎者彼此認識、持續學習。張玉琦表示,很多得獎人會說「不只是榮耀,更是一種責任」,因為被看見後,也代表肩負起在產業中傳承知識與價值的使命,讓專業經理人成為彼此成長的推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06【總編會客室】傳承,不只是交棒,更是轉型契機 ! 台灣企業如何迎戰次世代接班與轉型挑戰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27, 2025 61:06


    【本集節目由WTW韋萊韜悅贊助播出】 根據經濟部《2023 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台灣有超過一半的企業主年齡已超過 50 歲,卻僅有 6% 的企業設有正式接班規劃。這樣的「接班空窗」不只是數字警訊,更可能成為台灣產業升級與 人才轉型的隱形引爆點。 但企業接班並不只是交棒那麼簡單。它更是一場關於組織制度重建與文化價值對話的深層變革—— 特別是當傳統家長式企業文化,遇上數位原生世代的全新價值觀時,接班人不僅要承接權力,更要 扛起戰略執行、數位轉型與文化翻轉的責任。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邀請全球知名的風險與人資顧問公司——WTW韋萊韜悅 資深副總 Tony Huang 黃鄭鈞,帶領觀眾從亞太與台灣市場的第一線觀察切入 !

    EP505【接軌國際】破解獎勵機制迷思:提高誘因不一定能找到對的人?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23, 2025 22:52


    《經理人》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期刊,由副總編輯張玉琦、採訪編輯尤韻蓉分享內容與洞察,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在缺工時代要怎麼找到對的人才?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研究發現,提高誘因對於找到高技能人才,不一定有用。企業必須思考,如何設計誘因制度,才能改善應徵者組成。 本集重點: 1.為什麼提高誘因,不一定能找到想要的人? 2.獎勵機制要考慮哪些面向,更容易吸引好人才? 3. 設計制度後,要怎麼評估有沒有用?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04【管理進化論】從彈珠汽水瓶到威士忌酒瓶,百年玻璃廠第四代接班轉型之路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22, 2025 58:58


    《經理人》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全台最大的日用玻璃容器廠,從彈珠汽水瓶、愛之味罐頭瓶、台灣生啤18天玻璃瓶,到威士忌瓶、香水瓶、藥瓶,身為百年企業的第四代,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Richard),如何在接班與轉型的任務中找到平衡與成長,他的課題也是台灣許多企業急需尋找的答案。 本集重點 1. 如何和上一輩、公司老臣對話?為何把爸媽送去讀EMBA? 因為父親的一通電話而返家接班,雖然自己也有很多想法,但對於轉型他並不急著,而是先做好內部溝通。廖冠傑坦言,父親的角色轉為像策略顧問般的「教練角色」,在重大決策上提供意見,避免他陷入盲點。面對制度改革,不願變動太大的老臣也是逐步轉為顧問角色。把爸媽送去讀EMBA,最大的好處,是讓兩代人有更多共同語言,了解更多最新的管理趨勢和企業案例。 2. 數位轉型第一步從哪裡下手? 身為傳統產業,設備、制度、人力升級得一步一步來。轉型首要做的事並不是快速的導入效率工具,而是先盤點工作流程上可改變、耗時耗能的地方,先解決第一線的工作困擾,再思考要導入哪些工具。建立制度化的溝通機制,了解數位落差才能做到數位轉型。 3. 從 IBM 與摩根大通帶回的不是名片,是制度與視野 在華爾街與 IBM 的工作經驗,讓廖冠傑對企業運作有明確的標準與效率意識。他觀察到家族企業普遍缺乏「責任制與目標設計」,回台後調整公司KPI,從職責分配、溝通流程到目標設計,轉成適合華夏玻璃的做法,讓企業潛能得以釋放。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03【經理人讀書會】群體情緒如何被操弄?理想如何變質?導讀《暗黑引爆點》了解信念崩壞的臨界點。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20, 2025 51:33


    《經理人》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本集由《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導讀《暗黑引爆點》。 以《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一書成名的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新作品《暗黑引爆點》(The Bomber Mafia),從一件事情的「正向擴散」的研究,轉向思索「破壞性擴散」的深層結構研究。尤其是群體情緒的燃點是如何被放大、擴散?而人們又該如何辨識文明進步背後的「暗黑引爆點」?本書也揭露看似中立的資訊背後,其實藏著操控的邏輯與目的。 重點整理 1. 《引爆趨勢》的三大法則解釋「擴散」現象 葛拉威爾在《引爆趨勢》中提出三大法則:「關鍵少數法則」、「定著性法則」、「環境法則」,用以解析創新擴散的邏輯。這三項理論不僅形塑行銷、創新擴散與組織變革的核心觀念,也被廣泛引用於社會學與商業分析中。舉例來說,Nike 推出慢跑鞋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初期透過小眾意見領袖(如跑步社群教練)引爆口碑,再藉由品牌故事與媒體傳播鞏固記憶點,最後搭配當時健康生活風潮的外部環境,讓跑步文化從小眾走向大眾。 2. 《暗黑引爆點》從「擴散」走向「毀滅」 相較於《引爆趨勢》的「正向擴散」,《暗黑引爆點》探討的是另一種破壞性的擴散。書中描述美軍空軍在二戰期間內部的價值爭辯,一方主張精準投彈,盡量避免平民傷亡;另一方則認為戰略轟炸能快速結束戰爭,節省更多生命。最終選擇了後者,造成東京大轟炸與無數平民傷亡。 3. 信念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崩壞? 《暗黑引爆點》關注的不只是戰爭技術的變遷,更聚焦於人類信念的崩壞如何導致價值轉向。書中描寫「理想主義」如何一步步讓位給「務實主義」,當一個組織原本奉行的道德原則被迫讓步,這種「暗黑擴散」的力道比創新本身更具毀滅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02【接軌國際】AI搜尋改變SEO的生態?有SEO需求的品牌或電商如何因應? 企業要怎麼避免產出「AI味」的文章?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16, 2025 19:01


    《經理人》月刊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 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國際財經管理資訊、以及科技相關議題,採訪編輯李岱君、尤韻蓉提供導讀和解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EP501【管理進化論】做內容的人,也能把公司做好的關鍵是?專訪薩泰爾娛樂執行長潘瑋翔(下集)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15, 2025 50:57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陳書榕,專訪薩泰爾娛樂執行長潘瑋翔 (Hawkins)。 《經理人》月刊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從單口喜劇演員到管理百人團隊的企業執行長,潘瑋翔在薩泰爾的角色是「讓舞台被看見的人」。他分享了自己成為年輕管理者的歷程,如何將創意、信任與制度兼容並蓄地導入公司治理,並打造出以內容力為核心、橫跨 To C、To B、To Comedian 的3支商業支柱。面對快速變動的市場與國際化挑戰,薩泰爾不再只是一家喜劇娛樂公司,而是一個培養人才、擴張模式、輸出文化的內容平台。。 1.從喜劇人到經理人——管理角色的轉變與學習曲線 潘瑋翔坦言,剛成為執行長時,對管理毫無準備。「我一開始其實不喜歡開會,也不知道怎麼管人。」但他意識到要讓喜劇人能安心創作,自己就必須站上管理者的位置。於是,他花時間學習制度設計與流程建立,也試著從外部教練學習經營邏輯,奠定了薩泰爾以制度支撐創意的管理風格。 2.以「讓更多人站上舞台」為核心的企業文化 薩泰爾的公司文化,是為了讓更多人被看見、被聽見。不論是台前的喜劇演員,還是幕後的企劃、製作人,他都強調尊重專業與給予空間。薩泰爾不是打造明星的工廠,而是建立一個共創、共享的創意基地。這種文化讓公司得以吸引並留住一群有理念的創作者。 3.支商業模式支柱,撐起薩泰爾的營運策略 薩泰爾的營運架構分為3條主軸:To C(內容直營)、To B(商業合作)、To Comedian(演員經紀)。To C 創造流量與品牌價值,To B 則透過企業客製化喜劇內容(如《炎上》企業場)實現獲利,To Comedian 則是回到核心——支持喜劇人職涯發展。這3支腳不僅平衡了營收來源,也反映出薩泰爾將創作力轉化為商業力的企圖與成熟度。 4.向國際輸出喜劇的人才布局 為了走向國際,薩泰爾啟動組織轉型策略,分為4階段:模仿、學習、超越、輸出。從觀摩像是吉本興業等大型娛樂公司,到建立自己的節目系統與表演機制,再到自製舞台劇輸出東南亞,希望最終能從「台灣喜劇」走向「亞洲喜劇品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500【經理人讀書會】放下工作,不代表放棄職涯!專訪《工作媽媽學會的事》作者丘美珍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13, 2025 68:37


    《經理人》月刊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你是否曾經在工作和家庭之間,感到左右為難?曾任《經理人》總編輯、《數位時代》內容總監的丘美珍,在職場高峰時選擇離開,成為全職媽媽長達 12 年,卻沒有讓自己的價值從此沉寂。她靠寫作與社群經營維持「文字手藝」,分享她如何設定下班時間界線、如何用 WiFi 自動斷線取代親子衝突,甚至如何在 AI 時代教出有價值觀的孩子。她的故事顛覆我們對「離職就是退場」的想像,讓人看見一種更柔韌,但也更清醒的職涯規畫方式。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副總編輯張玉琦,專訪《工作媽媽學會的事》作者丘美珍。

    EP499【管理什麼事】短影音流量紅利怎麼賺?企業破圈、導客、招募必學短影音行銷攻略!

    Play Episode Listen Later Jul 9, 2025 36:22


    《經理人》月刊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 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主編林庭安,與資深主編邵蓓宣談談 7 月號特別企畫【短影音行銷攻略】。 短影音已成為企業爭奪消費者注意力的重要戰場。本次專題結合多位專家訪談內容,揭示企業如何在短影音浪潮中掌握流量紅利, 實現品牌擴張、顧客導流甚至優化雇主品牌。透過精彩案例解說,分享即使傳統產業,透過短影音突破行銷困境。 本集重點: 1. 短影音行銷的三大效益:破圈、導流、雇主品牌 短影音之所以成為企業行銷新寵,主要歸因於其顯著的效益。首先是流量紅利與破圈行銷,在廣告費日益高漲、粉絲擴散不易的現況下,短影音能讓企業接觸到原本不認識的潛在客群,有效拓展市場。其次是私域流量導入與導客銷售,透過短影音建立信任與連結,最終將粉絲轉化為實際購買的顧客。最後,短影音也能有效建立雇主品牌,特別是對於缺工的傳統產業或中小企業,透過短影音展現企業文化與工作氛圍,吸引年輕人才加入。 2. 短影音成功的關鍵在於「持續」與「內容吸睛」 面對短影音的茫茫大海,許多人會問如何才能脫穎而出?最重要的是持續性和吸睛的內容。企業不能因為短時間看不到成效就放棄,必須「持續做,定量做」,讓演算法推播。在內容方面,短影音必須在開場抓住觀眾,因此要直接「破題」,切入痛點、知識點、趣味點或引發好奇心的內容。 3. 企業應先釐清短影音的「目的與定位」 許多企業盲目跟風拍攝短影音,卻忽略了最根本的問題:為什麼而拍?拍短影音前,企業必須先明確「目的與定位」。無論是為了建立品牌形象、增加銷售量、或是提升雇主品牌吸引人才,最終目標是什麼,將直接影響內容的設計方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laim 經理人

    In order to claim this podcast we'll send an email to with a verification link. Simply click the link and you will be able to edit tags, request a refresh, and other features to take control of your podcast page!

    Claim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