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Podcast】由總編輯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每周為你解答職場難題、說管理趨勢、訪職場專家,提供下一個世代工作者更多新鮮觀點及職涯提點。有想聽的主題或合作提案,歡迎來信:podcast@managertoday.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經理人》第 18 屆「100 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 8 月 8 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面對全球長工時的反思,再到如今的「周休 3 日」試行浪潮,企業準備好了嗎?本集節目由《經理人》主編林庭安和採訪編輯王毓茹深入探討周休 3 日的現況與未來發展,導讀 8 月號封面故事「周休 3 日進行式:終結長工時,效能再定義」,帶你拆解周休 3 日如何從理想變成制度。從知識型企業到 24 小時營運的飯店,哪些組織已經試行?員工的焦慮怎麼安撫?又該如何重整流程、借力AI?這一集,是給領導者與工作者的實用指南。
《經理人》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18 年來,《經理人》持續舉辦「百大 MVP 經理人」選拔,表彰在企業內部發揮關鍵影響力的專業經理人。不只是聚光燈下的總經理、執行長,更多是默默在各個部門創造績效、推動改變的中高階主管。在這集 Podcast 中,副總編輯張玉琦分享活動緣起、選拔標準與產業觀察,也談到過去採訪 MVP 經理人帶來的感動與啟發。對企業主與團隊領導者來說,這不只是一場評選,更是建立品牌信任、人才價值與跨產業交流的平台。 本集重點: 1.不只是頒獎給老闆、創辦人、總字輩,是給「做事的人」的肯定 「百大 MVP 經理人」的創立初衷,即是讓組織內真正推動變革、實幹的中高階主管有機會被看見。副總編張玉琦提到,何飛鵬社長當初設計這個獎項,就是想打破「只有高層才有資格得獎」的迷思。過去她採訪過的得獎人,不乏來自營運、行銷、研發等部門的實作型領導者,讓大眾了解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卓越成績,是值得被看見的。 2. 從採訪現場,看見「各行各業的隱形冠軍」 張玉琦回憶她第一年參與選拔時,大量採訪得獎人,曾為了中南部行程壓縮採訪排程,但也因此更深入理解不同產業的經理人如何在默默之中創造影響力。她特別提到,從這些人身上看到的不是新聞標題,而是真實的經營know-how與跨部門協作能力。這些,正是企業長遠發展最需要的力量。 3. 每年都能看見產業趨勢的轉變 從早期的數位行銷、電商發展,到近年的 ESG 與 AI 應用,張玉琦觀察,選拔標準雖穩定(創新力、執行力、管理成效等),但參賽者反映的產業趨勢與管理焦點,始終與時俱進。她也呼籲更多女性經理人參與,因為每一次被看見,都能為職場樹立更多榜樣。 4. 得獎只是開始,更是經理人社群的起點 除了雜誌報導與頒獎典禮外,《經理人》也積極經營 MVP 社群,從講座、聚會到跨界交流,希望讓得獎者彼此認識、持續學習。張玉琦表示,很多得獎人會說「不只是榮耀,更是一種責任」,因為被看見後,也代表肩負起在產業中傳承知識與價值的使命,讓專業經理人成為彼此成長的推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集節目由WTW韋萊韜悅贊助播出】 根據經濟部《2023 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台灣有超過一半的企業主年齡已超過 50 歲,卻僅有 6% 的企業設有正式接班規劃。這樣的「接班空窗」不只是數字警訊,更可能成為台灣產業升級與 人才轉型的隱形引爆點。 但企業接班並不只是交棒那麼簡單。它更是一場關於組織制度重建與文化價值對話的深層變革—— 特別是當傳統家長式企業文化,遇上數位原生世代的全新價值觀時,接班人不僅要承接權力,更要 扛起戰略執行、數位轉型與文化翻轉的責任。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邀請全球知名的風險與人資顧問公司——WTW韋萊韜悅 資深副總 Tony Huang 黃鄭鈞,帶領觀眾從亞太與台灣市場的第一線觀察切入 !
《經理人》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期刊,由副總編輯張玉琦、採訪編輯尤韻蓉分享內容與洞察,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在缺工時代要怎麼找到對的人才?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研究發現,提高誘因對於找到高技能人才,不一定有用。企業必須思考,如何設計誘因制度,才能改善應徵者組成。 本集重點: 1.為什麼提高誘因,不一定能找到想要的人? 2.獎勵機制要考慮哪些面向,更容易吸引好人才? 3. 設計制度後,要怎麼評估有沒有用?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經理人》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全台最大的日用玻璃容器廠,從彈珠汽水瓶、愛之味罐頭瓶、台灣生啤18天玻璃瓶,到威士忌瓶、香水瓶、藥瓶,身為百年企業的第四代,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Richard),如何在接班與轉型的任務中找到平衡與成長,他的課題也是台灣許多企業急需尋找的答案。 本集重點 1. 如何和上一輩、公司老臣對話?為何把爸媽送去讀EMBA? 因為父親的一通電話而返家接班,雖然自己也有很多想法,但對於轉型他並不急著,而是先做好內部溝通。廖冠傑坦言,父親的角色轉為像策略顧問般的「教練角色」,在重大決策上提供意見,避免他陷入盲點。面對制度改革,不願變動太大的老臣也是逐步轉為顧問角色。把爸媽送去讀EMBA,最大的好處,是讓兩代人有更多共同語言,了解更多最新的管理趨勢和企業案例。 2. 數位轉型第一步從哪裡下手? 身為傳統產業,設備、制度、人力升級得一步一步來。轉型首要做的事並不是快速的導入效率工具,而是先盤點工作流程上可改變、耗時耗能的地方,先解決第一線的工作困擾,再思考要導入哪些工具。建立制度化的溝通機制,了解數位落差才能做到數位轉型。 3. 從 IBM 與摩根大通帶回的不是名片,是制度與視野 在華爾街與 IBM 的工作經驗,讓廖冠傑對企業運作有明確的標準與效率意識。他觀察到家族企業普遍缺乏「責任制與目標設計」,回台後調整公司KPI,從職責分配、溝通流程到目標設計,轉成適合華夏玻璃的做法,讓企業潛能得以釋放。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經理人》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本集由《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導讀《暗黑引爆點》。 以《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一書成名的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新作品《暗黑引爆點》(The Bomber Mafia),從一件事情的「正向擴散」的研究,轉向思索「破壞性擴散」的深層結構研究。尤其是群體情緒的燃點是如何被放大、擴散?而人們又該如何辨識文明進步背後的「暗黑引爆點」?本書也揭露看似中立的資訊背後,其實藏著操控的邏輯與目的。 重點整理 1. 《引爆趨勢》的三大法則解釋「擴散」現象 葛拉威爾在《引爆趨勢》中提出三大法則:「關鍵少數法則」、「定著性法則」、「環境法則」,用以解析創新擴散的邏輯。這三項理論不僅形塑行銷、創新擴散與組織變革的核心觀念,也被廣泛引用於社會學與商業分析中。舉例來說,Nike 推出慢跑鞋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初期透過小眾意見領袖(如跑步社群教練)引爆口碑,再藉由品牌故事與媒體傳播鞏固記憶點,最後搭配當時健康生活風潮的外部環境,讓跑步文化從小眾走向大眾。 2. 《暗黑引爆點》從「擴散」走向「毀滅」 相較於《引爆趨勢》的「正向擴散」,《暗黑引爆點》探討的是另一種破壞性的擴散。書中描述美軍空軍在二戰期間內部的價值爭辯,一方主張精準投彈,盡量避免平民傷亡;另一方則認為戰略轟炸能快速結束戰爭,節省更多生命。最終選擇了後者,造成東京大轟炸與無數平民傷亡。 3. 信念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崩壞? 《暗黑引爆點》關注的不只是戰爭技術的變遷,更聚焦於人類信念的崩壞如何導致價值轉向。書中描寫「理想主義」如何一步步讓位給「務實主義」,當一個組織原本奉行的道德原則被迫讓步,這種「暗黑擴散」的力道比創新本身更具毀滅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經理人》月刊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 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國際財經管理資訊、以及科技相關議題,採訪編輯李岱君、尤韻蓉提供導讀和解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陳書榕,專訪薩泰爾娛樂執行長潘瑋翔 (Hawkins)。 《經理人》月刊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從單口喜劇演員到管理百人團隊的企業執行長,潘瑋翔在薩泰爾的角色是「讓舞台被看見的人」。他分享了自己成為年輕管理者的歷程,如何將創意、信任與制度兼容並蓄地導入公司治理,並打造出以內容力為核心、橫跨 To C、To B、To Comedian 的3支商業支柱。面對快速變動的市場與國際化挑戰,薩泰爾不再只是一家喜劇娛樂公司,而是一個培養人才、擴張模式、輸出文化的內容平台。。 1.從喜劇人到經理人——管理角色的轉變與學習曲線 潘瑋翔坦言,剛成為執行長時,對管理毫無準備。「我一開始其實不喜歡開會,也不知道怎麼管人。」但他意識到要讓喜劇人能安心創作,自己就必須站上管理者的位置。於是,他花時間學習制度設計與流程建立,也試著從外部教練學習經營邏輯,奠定了薩泰爾以制度支撐創意的管理風格。 2.以「讓更多人站上舞台」為核心的企業文化 薩泰爾的公司文化,是為了讓更多人被看見、被聽見。不論是台前的喜劇演員,還是幕後的企劃、製作人,他都強調尊重專業與給予空間。薩泰爾不是打造明星的工廠,而是建立一個共創、共享的創意基地。這種文化讓公司得以吸引並留住一群有理念的創作者。 3.支商業模式支柱,撐起薩泰爾的營運策略 薩泰爾的營運架構分為3條主軸:To C(內容直營)、To B(商業合作)、To Comedian(演員經紀)。To C 創造流量與品牌價值,To B 則透過企業客製化喜劇內容(如《炎上》企業場)實現獲利,To Comedian 則是回到核心——支持喜劇人職涯發展。這3支腳不僅平衡了營收來源,也反映出薩泰爾將創作力轉化為商業力的企圖與成熟度。 4.向國際輸出喜劇的人才布局 為了走向國際,薩泰爾啟動組織轉型策略,分為4階段:模仿、學習、超越、輸出。從觀摩像是吉本興業等大型娛樂公司,到建立自己的節目系統與表演機制,再到自製舞台劇輸出東南亞,希望最終能從「台灣喜劇」走向「亞洲喜劇品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經理人》月刊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你是否曾經在工作和家庭之間,感到左右為難?曾任《經理人》總編輯、《數位時代》內容總監的丘美珍,在職場高峰時選擇離開,成為全職媽媽長達 12 年,卻沒有讓自己的價值從此沉寂。她靠寫作與社群經營維持「文字手藝」,分享她如何設定下班時間界線、如何用 WiFi 自動斷線取代親子衝突,甚至如何在 AI 時代教出有價值觀的孩子。她的故事顛覆我們對「離職就是退場」的想像,讓人看見一種更柔韌,但也更清醒的職涯規畫方式。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副總編輯張玉琦,專訪《工作媽媽學會的事》作者丘美珍。
《經理人》月刊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 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本集節目由《經理人》主編林庭安,與資深主編邵蓓宣談談 7 月號特別企畫【短影音行銷攻略】。 短影音已成為企業爭奪消費者注意力的重要戰場。本次專題結合多位專家訪談內容,揭示企業如何在短影音浪潮中掌握流量紅利, 實現品牌擴張、顧客導流甚至優化雇主品牌。透過精彩案例解說,分享即使傳統產業,透過短影音突破行銷困境。 本集重點: 1. 短影音行銷的三大效益:破圈、導流、雇主品牌 短影音之所以成為企業行銷新寵,主要歸因於其顯著的效益。首先是流量紅利與破圈行銷,在廣告費日益高漲、粉絲擴散不易的現況下,短影音能讓企業接觸到原本不認識的潛在客群,有效拓展市場。其次是私域流量導入與導客銷售,透過短影音建立信任與連結,最終將粉絲轉化為實際購買的顧客。最後,短影音也能有效建立雇主品牌,特別是對於缺工的傳統產業或中小企業,透過短影音展現企業文化與工作氛圍,吸引年輕人才加入。 2. 短影音成功的關鍵在於「持續」與「內容吸睛」 面對短影音的茫茫大海,許多人會問如何才能脫穎而出?最重要的是持續性和吸睛的內容。企業不能因為短時間看不到成效就放棄,必須「持續做,定量做」,讓演算法推播。在內容方面,短影音必須在開場抓住觀眾,因此要直接「破題」,切入痛點、知識點、趣味點或引發好奇心的內容。 3. 企業應先釐清短影音的「目的與定位」 許多企業盲目跟風拍攝短影音,卻忽略了最根本的問題:為什麼而拍?拍短影音前,企業必須先明確「目的與定位」。無論是為了建立品牌形象、增加銷售量、或是提升雇主品牌吸引人才,最終目標是什麼,將直接影響內容的設計方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陳書榕,專訪薩泰爾娛樂執行長潘瑋翔 (Hawkins)。 《經理人》月刊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身為台灣喜劇市場的領頭羊,薩泰爾娛樂執行長潘瑋翔認為,內容新創團隊想要走得長遠,制度建置不可輕忽。薩泰爾娛樂從一開始就以「規格化、規模化、商業化」的思維運營,明確設定公司的「終局 (End Game)」。面對以創意為核心的團隊,潘瑋翔將自身定位為協調藝人、製作人與經紀人三方的「中間人」或「翻譯者」,而非傳統的權威式領導。他深信「專業分工」的重要性,並盡可能授權,讓創作者的「自由意志發展到最高」。 在人才管理上,薩泰爾重視員工的個人生涯規畫,在面試時就明確詢問未來目標,將其與公司願景連結。同時,透過資訊透明化(如公開財報)、彈性工作模式(周一、五遠端),以及每週開放的「Ask Me Anything」時間,鼓勵員工勇於表達與分享 know-how。Hawkins 也坦承身為年輕 CEO 的挑戰,包括內耗與成長焦慮,他透過開放溝通與資源整合解決問題,強調管理者最大的能力是「找到對的人問對的問題」。 本集重點 1. 以終為始的商業思維 替喜劇內容找到成功地商業模式,意味著公司無法僅單純依賴個人魅力,所有策略的制定,包括產品線的擴展與收斂,都是為了實現長期目標。才能讓薩泰爾能系統性地累積資源,並在台灣喜劇市場中快速建立起市占和心占率,將原本小眾的單口喜劇推向更廣大的受眾。 2.「牧羊人」式管理:平衡自由與商業 管理一群充滿想法、不愛被約束的創意工作者是巨大挑戰。潘瑋翔深信「專業分工」的重要性,明確劃分藝人、製作人與經紀人的職責,並對內容創作給予充分的尊重與授權。他的策略是扮演「牧羊人」的角色,表面上看似沒有嚴格管理,實則透過提供資源、把關財務和策略方向,來確保各個專案能「自負盈虧」 3. 執行長的自我修煉 身為相對年輕的執行長,潘瑋翔坦誠在管理創意團隊的過程中,也會面臨「內耗」與「成長焦慮」。他分享自己從早期「當保姆」式的煩躁,到現在學會「消化」與「找到對的人問對的問題」。他強調,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並非擁有所有答案,而是能「運用資源」解決問題。他也認為,傳統大公司的人生路徑過於可預測,這對當時 22 歲的他而言是「可怕」的。他渴望親身經歷「從 0 到 1」的創業過程,學習如何規畫與執行,是當CEO最大的挑戰和學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專訪AWS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 提起亞馬遜(Amazon)你會想到什麼?從網路書店起家,一路成為全球電商龍頭,亞馬遜每一次擴張、提供的新服務都令人印象深刻。 亞馬遜這家公司,是如何做到讓每次的創新都能成為企業的新支柱,創辦人貝佐斯的理念又是如何貫徹到全球各地的團隊? 這次我們邀請到台灣亞馬遜網路服務有限公司(AWS) 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Robert), 暢談AWS 如何從亞馬遜內部 IT 團隊,蛻變成全球最賺錢的雲端服務部門, 並解析「Two‑Pizza Team」小團隊制與「鼓勵失敗」的實驗文化,如何驅動創新。 王定愷回顧自己從 Intel 跨進亞馬遜的職涯心路歷程,同時分享 AWS 在台灣建置的區域資料中心的策略思考。 本集重點 1. AWS 的起源與演進: AWS如何從亞馬遜內部的 IT 團隊,轉變成負責支撐全球電商業務的穩定運行、建置全球公有雲平台, 從一個「內服」的技術部門,成功「外用」為獲利最高的單位,助力亞馬遜集團多元事業布局? 2. 亞馬遜獨特的組織文化: 亞馬遜推崇「Day 1 精神」、Two Pizza Team(小團隊制)、不用ppt簡報的開會模式、鼓勵試驗的創新文化, 關於亞馬遜的傳說很多,這些都是真的嗎?又分別代表什麼意義?落實到每一天的工作方式會如何執行? 3. 職涯歷程與給新世代的建議: 回顧自己的成長背景、到經歷多次職涯轉換,最後從Intel 轉戰 AWS 的職涯歷程, 王定愷分享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廣泛學習的重要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系列由 犀牛盾 與經理人整合行銷部合作策劃】 近年 ESG 已成為企業永續經營的基本要素,永續行動也不再只是倡議的口號,而是一場橫跨營運管理、通路佈局與產品設計的學問。本集邀請全家便利商店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部長吳采樺、犀牛盾品牌暨永續發展中心總監林希展,深度解析雙方如何運用逆物流優勢、凝聚長期價值共識、並為消費者簡化參與門檻,攜手完成一場起初被認為自找麻煩、最終成功推出讓消費者有感的循環回收活動。 你可以聽到這些【犀客觀點】
《經理人》月刊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要做好你現在的工作,你該學什麼?世界變得比以往更快、更複雜,AI 更加速顛覆了職場與產業。也許問題不是「該學什麼」,而是「如何不斷學習、自我更新」。這個問題,或能問世界頂尖的 CEO 們,因為他們是最早感受到變局與焦慮的人,也是最熱衷於學習的一群人。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主編林庭安,與採編輯李岱君談談 7 月號封面故事【CEO 的學習策略】。
《經理人》月刊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創業一定得離開公司?其實未必。H2U 永悅健康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俊嘉從鴻海員工的健檢出發,悄悄開啟一場顛覆健康產業的實驗。在體制內創業,讓郭台銘投資他,做出獨立品牌 H2U。收購了早安健康、運動筆記、紫金堂等等,陳俊嘉認為,健檢只是入口,媒體是工具,目標是讓關注健康這件事,成為人人的日常。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邵蓓宣,專訪 H2U 永悅健康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俊嘉。
《經理人》月刊第18屆「100MVP經理人」徵件正式啟動!即日起至8月8日,歡迎報名參加,與百位優秀經理人一同迎向榮耀時刻!想知道更多詳情?請點擊報名連結 https://edm.managertoday.com.tw/100mvp/ 65%企業想靠 AI 提升效率,卻缺少落地應用方法... 能夠精準辨識 AI 應用場景,將成為團隊成長的關鍵! |3大亮點|讓 AI 真正落地
【本系列由 NMEA 與經理人整合行銷部合作策劃】 「唯有我們認識腳下那座山長什麼樣,我們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走!」如何從看似冰冷的半導體產業中,發掘出半世紀前那群懷抱理想、遠赴異鄉拼搏的熱血青年故事?本集特別邀請《造山者-世紀的賭注》導演 蕭菊貞,以及共同製片人 蔣顯斌,深度分享他們如何投入五年心血,將當今備受讚譽的護國群山背後那段橫跨世代的珍貴編年史,透過細膩訪談生動呈現給國人!讓我們共同為未來半世紀的造山偉業,開拓嶄新道路! 本集關鍵字:#時代書寫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國際財經管理資訊、以及科技相關議題,採訪編輯李岱君、副總編輯張玉琦提供導讀和解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從街角小店出發的 iCHEF,憑什麼能打進亞洲市場、改寫餐飲科技?從實驗店一路擴張到台北東區 3 成市占、累積近 4 千家裝機,甚至還吸引 Facebook 敲門合作。然而,這段合作卻沒有帶來預期營收,更讓 iCHEF 意識到,系統少當機、服務能即時到場、社群持續交流,這些長期累積的安心感,才是 iCHEF 成為餐飲人默默口耳相傳「最穩盟友」的關鍵。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陳書榕,專訪 iCHEF 共同創辦人程開佑。
【全方位職涯思維課】幫你放大天賦、倍增收入! 我適合現在的工作嗎?還是應該找新方向? 如果你感到迷茫,這堂課就是為你設計!利用職涯探索工具+AI分析師,發掘熱愛、擅長且有意義的工作! 馬上加入,限時 4 折起!輸入折扣碼【mindset200】再折 200!:https://lihi.cc/9z5Ze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邵蓓宣,與副總編輯張玉琦談談《全方位職涯思維課》。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國際財經管理資訊、以及科技相關議題,採訪編輯尤韻蓉、李岱君提供導讀和解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一間從台南果園出發的水果訂閱制電商,如何在 10 年間轉型為橫跨保健、保養、寵物三大領域的多品牌集團?騰勢集團從做訂閱制水果箱做到市場第一,卻因市場太小而止步,反而轉向競爭最激烈的紅海市場,理由何在?創辦人張智翔堅信,與其在無人問津的市場稱王,不如進入有競爭者的市場,挑戰頭部品牌、搶佔真實需求。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陳書榕,專訪騰勢集團 果物配、達摩本草創辦人張智翔。
當大家都在說媒體是夕陽產業,為什麼還有人想當編輯?在人人都能生成內容的時代,什麼才是真的「不可取代」?從寫稿、採訪的日常到 AI 帶來的衝擊,編輯就像是在追逐一個永遠寫不滿分的目標,喜歡進步的人,才適合這份永無止境的磨練。 本集由巨思文化第一屆校園大使王意婷、丁盈瑄,專訪《經理人月刊》副總編輯張玉琦。
打開社群軟體,我們羨慕有人在度假、朋友的升遷、或是網紅的生活;放下手機,又陷入無聊與焦慮的循環。這些看似「現代文明病」,其實在 95 年前,哲學家羅素早已寫下了解方。他認為,幸福其實是可以練習的技能,我們得從破除不快樂的根源開始,發展與工作無關的興趣、培養愛與被愛的能力、以及學會在努力與順其自然之間,找到自在的節奏。
Z 世代真的是愛跳槽、討厭權威、想躺平嗎?本集邀請兩位大學生現身說法,談談他們對於《經理人月刊》2 月號雜誌中對 Z 世代觀察的想法。他們直言自己不是擺爛,而是在「捲不動也躺不平」的時代中做出妥協,也不排斥高薪但無成就感的工作,因為生活的意義不必來自職場。他們揭開的,或許不是 Z 世代有多特別,而是這個世代如何在壓力與焦慮中,重新定義職場生活的樣貌。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主編林庭安,專訪巨思文化第一屆校園大使余睿祥、林采葳。
當餐飲業還在為「缺工」煩惱,地中海料理餐廳吐司利亞卻靠打造「學習型組織」找到讓員工留下來的解方。從 2008 年街邊小店到年營收破億、140 人團隊,吐司利亞並非只靠加薪留才,而是打造一套從小白到店長的 66 堂內訓課、一年超過 1000 場的學習制度,甚至讓員工自掏腰包也要上課。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邵蓓宣,專訪吐司利亞執行長張琇茹。
當我們用「共體時艱」試圖號召員工時,年輕人心中可能只浮現五個字:「關我什麼事」。《全球領導力展望 2025 報告》(Global Leadership Forecast)顯示,高達 40% 的主管正在考慮離職,而「工作倦怠加劇」是主要推力,顯示大多數主管沒帶到心,只帶到累!團隊裡的新人講不聽、老鳥叫不動的問題該如何解?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副總編輯張玉琦,專訪《帶心不帶累的跨世代主管學》作者李河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因憂鬱與焦慮而損失 120 億個工作天,造成的經濟損失達 1 兆美元(約新台幣 30 兆元)。心理健康不再只是個人問題,更逐漸演變為組織人才風險。尤其是年輕世代,超過一半的人在求職時,會將企業是否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列為首要考量。想要創造留得住人才的幸福職場,先從擁有健康的員工、健全的職場環境做起。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主編林庭安與採訪編輯莊彙翌,談談 6 月封面故事「打造幸福職場」。 1.「不給工作」也是一種霸凌?有意義的工作才是員工真正的心理安全感來源。 2. 工作的 3 大心理需求,忽略任一項都會有問題! 3. 案例分享:圓剛科技用老闆照片當標靶,真能幫員工紓壓?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從知識型 YouTube 頻道起家,臺灣吧一路走過動畫爆紅、代工製作、兒童繪本出版,到後來轉型為線上學院,十年間經歷 3 次大轉型。曾經募資爆紅、營收破千萬的台灣吧,卻曾因為倉儲與印刷成本失控,3 年虧損超過 2 千萬。在公司快撐不下去時,他們是如何繼續撐下去,開始導入最嚴格的工時管理與預算制度,讓全員遠端也能高效運作?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陳書榕,專訪台灣吧執行長蕭宇辰。
人員流動率高、顧客回流率低、前線服務人員執行不到位? 超過 7,000 位品牌主、老闆店長一致好評 陳慧如 Mandy 拆解海底撈、雲品飯店、吐司利亞等超過 20 個人氣品牌案例 用 EPS 創架系統幫品牌「打造顧客高回流率的服務體驗」 穩定服務品質,自然創造翻倍營收! 現在購課享低於55折限時優惠>>https://pse.is/7mx6ad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邵蓓宣,專訪果果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陳慧如。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國際財經管理資訊、以及科技相關議題,採訪編輯尤韻蓉、副總編輯張玉琦提供導讀和解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以辦公室設備為主力事業的震旦行,2014 年成立雲端事業部震旦雲。林敬寶接手時,震旦雲每月虧損 300 萬,部門走了一半人,還被老闆當面問「要不要關掉」;如今,震旦雲連續 8 年營收成長,2025 年更一舉創下獲利成長 113% 新高,靠的是「3 人 4 薪做 5 人事」的管理制度、C2B 用戶導向產品設計和 AI 人資系統差異化定位,讓一個沒人看好的新事業,變成全集團的明星業務單位。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陳書榕,專訪震旦集團雲端事業部資深總經理林敬寶。 1. 市場老大一轉型,立刻變成 nobody,如何重新與客戶建立信任、翻身成為紫牛? 2. 明知道客戶可能隨時解約,為何還敢提供「明天退費保證」? 3. 客戶的不滿,是我們的寶藏!轉為 C2B 思考,改進這些才是真正客戶想要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明明花了很多時間做簡報,卻總覺得老闆沒聽進去、同事也沒共鳴?被稱為「老師的老師」「教練的教練」的簡報教練王永福,把多年企業培訓與實戰經驗濃縮成可複製的方法,不只教人學會做簡報,最重要的,是讓人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對方注意,用簡報創造自己的影響力。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專訪簡報教練王永福(福哥)。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國際財經管理資訊、以及科技相關議題,採訪編輯尤韻蓉、副總編輯張玉琦提供導讀和解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過去,「幸福企業」常被視為公關操作,勞檢更是企業的惡夢;如今,員工不再滿足於合法,還追求「心理安全」與「價值認同」。台灣唯一同時有法官、勞動局長、訴願審議委員會主委、金控公司董事經歷的律師陳業鑫認為,面對遠距辦公、非典型僱用與職場霸凌等挑戰,領導者的挑戰不只是懂規則,而是要看得見風險,將心比心,創造管得動的企業文化。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邵蓓宣,專訪業鑫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陳業鑫。
28 歲就拿到世界級薪水、進入 Grab、OKX 等國際科技公司擔任設計主管,曾韻如的職涯乍看一路順暢,其實每一步都不是「照著升」,而是主動重新設計。從拒絕穩定、走出舒適圈,她不是不怕失敗,而是比失敗更可怕的,其實是失去成長的可能性。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副總編輯張玉琦,專訪《我 28 歲,領世界級薪水》作者曾韻如。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國際財經管理資訊、以及科技相關議題,採訪編輯王毓茹、採訪編輯李岱君提供導讀和解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我們對於路易莎咖啡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咖啡和輕食。從一包失敗烘豆、不到 30 萬的創業資金開始,到如今全台超過 560 間門市的品牌規模,還跨足泰式餐廳「初泰」、蔬食「光焙若蔬食」、火鍋「丹生炊事」、台式茶食「玖仰」茶食、吃到飽牛排館「青焰炭火熟成牛排」和健身房 Self Room,看似多角化經營甚至有些「不務正業」背後,實則是路易莎佈局未來,找尋品牌的第二隻腳,定位全方位生活體驗的重要版圖。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邵蓓宣,專訪路易莎創辦人黃銘賢。
【全方位職涯思維課】幫你放大天賦、倍增收入! 精彩影音+《打造職涯優勢地圖》模板組合 + AI 分析師,學習一次到位 現在加入,設計你的理想職涯藍圖 限時優惠 4 折起:https://lihi.cc/XpqLn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導讀【全方位職涯思維課】。
【本系列由 NMEA 與經理人整合行銷部合作策劃】 IP 不只是內容創作,更是一個橫跨授權、商品、娛樂的完整商業生態系。本集邀請到全台唯一公仔概念股
根據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2025 年的調查,近 7 成企業在 AI 落地應用上面臨瓶頸。想提升導入效率,企業該怎麼做?本期特別企畫採訪不同產業的 5 家企業,包括亞東預拌、研華科技、玉山金控、中華電信、日月光半導體製造,分享他們如何透過系統化扎根,賦能全員 AI 力。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主編林庭安與採訪編輯麻愷晅,談談 5 月特別企畫「AI 培訓實戰」。
什麼樣的顧客會願意花錢請人來「整理人生」?原來最常見的情境,是升學、婚育、搬家、退休,那些讓人感到焦慮、不確定、需要重新定義生活的時刻。比起收納,許多人常遇到捨不得丟掉舊物的問題,居家整聊室看見了收納過程中的斷捨離議題,主打「整聊師」親自到府,從深入對談中找出屋主的收納盲點並提供建議。但對於多數人而言,收納和整理並無不同,為何整聊服務會有市場需求,甚至還能規模化持續擴張?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邵蓓宣,專訪居家整聊創辦人鄭博元、黃恩頡。
你有過這種經驗嗎?明明跟對方說了很多,卻換來冷漠或誤解,甚至讓關係變得更疏離。你以為是話說得不夠清楚,但其實問題可能不是「說得太少」,而是「說錯了方法」。《為什麼我們這樣對話,那樣生活?》看似是一本談話技巧書,實際上它談的是如何用語言建立連結、讓人靠近你,是否能讓人感受到:你懂我。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導讀《為什麼我們這樣對話,那樣生活?》。
讓台積電成為全球最強晶圓代工霸主的關鍵是什麼?為什麼這間公司可以從技術落後、找不到人,成長為營收翻了 2 萬倍的世界級企業?要了解台積電如何創造正向成長飛輪,得回歸創辦人張忠謀是如何從企業文化、招攬人才、培育接班人開始扭轉劣勢,逐步打下穩固根基。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主編林庭安與採訪編輯尤韻蓉,談談 5 月封面故事「向台積電學管理」。
作為保健飲品市場的後進者,芳茲生技並非第一個滴雞精品牌,但他們抓住了市場空缺,精準抓住「孕產婦」族群,一舉在競爭激烈的養生品領域打出一片天,更善於透過網紅或代言人,為品牌注入「暖心信任」形象。然而,代言人因公關危機引發爭議,作為品牌的芳茲為何決定承擔百萬撤換成本,決然終止合作?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邵蓓宣,專訪芳茲生技創辦人林明璇。
「有效的管理要在溫柔與堅定之間取得平衡,既有同理心又能果斷決策。」談到經營管理,曾擔任旅遊新創 KKday 營銷長、Yahoo!奇摩業務經理與跨國零售集團 Timberland 台灣區品牌總經理的黃昭瑛這樣說。19 歲出社會、學歷非頂尖、沒有人脈開始的她,一路從基層業務、祕書做起,最終晉升到帶領 500 人、營收破數十億元的高層職位。如今成為專欄作家、走進人生下半場,她更專注分享一路走來的觀察與體悟。她說,不要以為主管都看得出你的潛力,你得自己站出來、推一把,才能讓自己被看見。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專訪《柔韌管理學》作者黃昭瑛(Yuki)。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國際財經管理資訊、以及科技相關議題,採訪編輯李岱君、副總編輯張玉琦提供導讀和解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
多數人以為,產品要成功,關鍵在於技術夠精準、產品夠創新。但雲象科技創辦人葉肇元真正走進醫療現場,才發現醫院不缺生產力設備,缺的是看見改變,能否產生更高價值。如今,雲象的骨髓抹片 AI 判讀系統已進入全台 7 成醫院,更打進德國、日本等高度審慎的醫療市場,並吸引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投資,登上興櫃。從醫師、博士到創辦人,是什麼讓他決定離開醫療體系,踏上創業這條不歸路?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資深主編邵蓓宣,專訪雲象科技創辦人葉肇元。
很多人以為創業一定是熱血衝動,但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一開始根本不是自己想創業,而是被別人找上,因為他是那種「從不說不可能」的人。當公司只剩 30 天現金時,他更做出一個幾乎沒人敢試的瘋狂決策:跳過晶片原型,直接用模擬器開發產品,讓開發期從 12 個月壓縮到 3 個月。在市場需求不明時押注 AI、把整間公司轉型為 AI 公司,也能看出他異於常人的非常規思維。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副總編輯張玉琦,導讀《黃仁勳傳》。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精選國際財經管理資訊、以及科技相關議題,採訪編輯尤韻蓉、採訪編輯李岱君提供導讀和解析,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最新的管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