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玩家:说车 玩车 试车 购车 爱车必听
大家买电车都会担心续航问题,尤其是跑高速的话,电车的续航会大打折扣,那么比亚迪海豹雨天全速跑高速,实际续航还有多少呢?阿喵汽车喵哥测试给你看一看,这个续航水平,你觉得怎么样?
共用一个充电桩给车子充电,到底会不会降低功率拖累充电速度?我遇到一位的士司机,他说不会,为此阿喵汽车喵哥亲自实践一下,带大家去看看到底会不会掉功率?
雪铁龙C6最近卖疯了,甚至出现了排队等车的情况,那么订单突然增加那么多,雪铁龙到底有没有偷工减料呢?阿喵汽车喵哥带你去神龙武汉工厂看看
前段时间有朋友跟喵哥反馈说,他的电车明明天气回暖了,续航却下降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阿喵汽车喵哥找到原因之后,发现电车跟燃油车确实不一样,大家去外面检查轮胎一定要自己盯着,免得续航打折扣
※ 投稿邮箱:418150505@qq.com※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前30分钟聊福克斯,后半部分聊带娃上网课遇到的问题。前两天二手车行收了一台福特福克斯两厢ST-Line,三缸1.5T的,2020年4月上牌,4万多公里,当年新车价15.08万。当然,现在福克斯两厢顶配也还是这个定价,没有变化。2019年底,2020年初这个时间段买新福克斯,比较尴尬。因为2018年11月全新一代福克斯上市,老福克斯并没有退市,而是选择二代同堂销售。因此,新福克斯就要顶着压力不给优惠,让老款继续冲量。到了2019年7月,小改款福克斯又给低配增加了一些配置上市了,这就又给新福克斯不降价找到了理由。同时,2019年11月老福克斯竟然又上市了一个新版本,与新福克斯一样的1.5L三缸+6AT的配置。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老福克斯的这个自动风尚版定价12.28万,而新福克斯自动锋跃型定价12.08万。老福克斯卖得比新福克斯贵,是不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从客户角度看,的确很难理解,上一代车型老外观和内饰设计,配置还肉眼可见的比新款低,你凭什么定价比新款高?但是从厂家角度看,我定多少你就按多少买吗?新福克斯没什么优惠,老福克斯价格大跳水,实际入手价格还是相差几万。不仅如此,老福克斯是多连杆独立悬架,新福克斯1.5L版本是扭力梁悬架,厂家可能觉得买老福克斯的客户才是真的有眼光。在2020年初新老福克斯同堂销售,且新福克斯没有大幅优惠的情况下,敢于出手买新福克斯的,那都是真爱。指导价15.08万,优惠1-2万之后,落地也要接近15万。开了2年,现在二手挂牌价9万多,亏了将近5万多。咱也不能说福克斯的保值率不高,是这哥们买入的时机不好,只要他再缓半年,21款新福克斯就上市了,拉开车门一眼就能看出区别,老款8英寸中控屏,老的SYNC3系统,新款12.3英寸中控屏,新的SYNC+系统。在二手车市场,虽然讲起来都是2020年上牌,但是19款和20款卖价至少差1万以上。所以,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他买的时间点比较尴尬的地方。福克斯真的是非常好开的一款车,他就像经验老道的厨师随手炒出来的一盘家常菜,看起来就很有食欲,吃起来也很香。只可惜这个手艺不错的厨子被食材供应商给坑惨了,大家都听说过福克斯变速箱故障频发,这也是当年直接导致福克斯口碑下滑的重要原因。甚至2021年的3.15又被拉出来抽打了一回。当年这款格特拉克6速双离合变速箱+1.6L的动力配备,让很多人实在是看不懂。大家知道,市面上绝大多数车型,要么是自然吸气+手自一体,要么是涡轮增压+双离合。这个级别的家用车,放眼望去,好像也只有福特福克斯玩了这么个另类动力。其实我完全能理解福特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福克斯的竞争对手是大众高尔夫,高尔夫6代2009年上市,那时候1.4T+DSG双离合铺天盖地的广告,客户像疯了一样跑去抢购高尔夫6,觉得这就是当下同价位里,能买到的最先进的动力。况且高尔夫6确实颜值也不低,再加上大众标加持,所以加价1-2万都是常态,各种客户找关系插队抢订单,绝对是那个年代的神车。我当年不想加价,也不想欠人情,就交了1000元订金慢慢排队,结果等了1年多都没有提到车。但是,大众DSG问题在2012年开始大爆发,最终大众宣布,给2012年12月31日之前生产的DQ200(七速)和DQ250(六速)双离合变速箱的质保延长至10年16万公里。这么算下来,有些2012年买的高尔夫6车主,到现在还没有脱保。而福克斯直到2012年之前,一直用的是1.8L和2.0L发动机,搭配4挡手自一体变速箱,跟高尔夫6一比,绝对是两代产品,福克斯不降价根本就卖不出去。因此,福克斯必须换上一款看起来跟高尔夫6技术水平差不多的动力总成。不知道是计划好的,还是老天安排好的,正好在大众DSG问题爆发的2012年,福克斯1.6L+6速双离合的版本上市了。福克斯销量瞬间拉回来不少,可是噩梦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台格特拉克变速箱一直问题不断, 电脑主板或是离合器套件,几乎10w公里必坏,2021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福克斯变速箱生锈,其实就是这款。后来福特厂家发表了声明,2019年9月以后这款变速箱已经不再配备,之前的客户全部都给免费维修,如果之前自费维修的,也可以退还费用。被点名之后,福特的表现还算得人心。可惜福克斯的名气还在,名声已经不太好了。况且2021年正好是老福克斯退市,只剩新福克斯在售的状态。新福克斯虽然用的是8AT变速箱,但是依然面对全系三缸发动机不被待见的尴尬境地。福克斯的底盘扎实,用料足,驾驶感受沉稳有力,这也正是它能拥有一大批铁杆粉丝的原因。直到今天,10几年前的二代福克斯依然在路上很常见。福克斯车主大多是一群年轻人,他们是真的会给周围人安利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南京曾经最大的车友会就是FFC福特福克斯车友会,会长曾经上过我的节目,一起回忆过当年的辉煌。可惜,2012年之后双离合的问题持续不断,车友会的会长反而成了维权协会的会长,天天在群里帮车友去跟4s店 ,跟厂家协调沟通。年轻人愿意尝试新事物,愿意分享自己用得好的东西,但是同样也厌恶质量问题,厌恶治标不治本的解决方式。没有了老一批福克斯车主的推荐,再加上常年不更新换代,甚至后来还推出了中国特供的福睿斯,又抢走了一大批福克斯客户。2015年,福克斯又添加了一款1.0T三缸发动机,不过这时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福克斯已经凉的差不多了。我们回头看看二代福克斯进入中国以来,这么多年一共用了多少款发动机。从一开始的1.8L、2.0L,到后来的1.6L和1.5T,再往后又增加了1.0T、以及现如今的1.5L和1.5T三缸发动机。这七套动力总成,可以说是褒贬不一,动力好的油耗高,油耗好的缸数少,油耗和动力都不错的,结果双离合变速箱有问题。总而言之,这么多年来,福特这么个大厂,似乎就没把福克斯的动力给整明白,换来换去还会造成一个问题。如果每一次换代,都是在解决老问题,是在升级,那么大家肯定喜闻乐见。可是1.8L和2.0L砍掉,换1.6L和1.5T,再砍掉,换1.5L和1.5T三缸。老百姓当然想要更先进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可前提是一定要稳定,质量不能有问题。所以反观日产轩逸,虽然以前也有2.0L和1.8L,但是很快就主推HR16这款1.6L发动机,用了将近17年,从05年到现在还一直在用。你说这款发动机技术先进吗?我相信福特福克斯,即使是三缸发动机,技术水平照样甩它三条街。可是老百姓体验的结果是,轩逸除了肉一点,其他都挺好。油耗经济,质量还不错。福克斯三缸,你吹得再好,我也怕今天不抖明天抖,今后会很难出手。所以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降价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继续降价。新福克斯开始大降价也就是从2021年开始的,年初听说已经有2万多的优惠,到了年底已经差不多3万了。现在福克斯3万多的优惠,15.08万的顶配版本,实际上落地价格也就13万多一点。如果横向比较卡罗拉,轩逸这些车。会发现福克斯顶配ST-Line买到手,空间、配置、动力各方面都比他们差,还比他们难开太多太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路上似乎福克斯能见度高了一些,说白了,还是优惠开始变大了,人心就开始浮动了。我们前几期聊过雅阁、天籁、凯美瑞 ,我说这三款车吃的是日系车的红利。大家提到日系车,想到的就是省心、经济、保值率。那么提到德国车呢?德国先进的制造工艺、 高级感、有档次。那么提到美国车福特呢?油耗高、故障率高、内饰廉价、空间不行、车内异味,一堆的问题。如果说操控是它唯一的亮点,那么谁能忍受这么多缺点,只为了它这么个唯一的亮点去买单?换句话说,你哪怕有这么多缺点,你骗骗我也好,比如你包装一下。就像本田吹自己的地球梦,卡罗拉吹自己的混动,昂克赛拉吹自己的创驰蓝天,日产吹自己的VC-Turbo。福特,你也要吹。新福克斯一上市,大家都懵逼了。这车看起来挺帅,但是车里给装了个什么破玩意,1.5L和1.5T三缸发动机,三缸!中国汽车消费者有个普遍心态,谁买三缸谁是啥傻x,不管这个三缸发动机有多先进。福特说自己的三缸是从零开始研发,不计成本,别人的三缸是四缸砍掉一缸,节省成本。但是从结果上看都一样,大家觉得买三缸就是少根筋。因为并没有比四缸少花多少钱,所以颜值、操控、配置、性价比在三缸面前都是空气,大家就是害怕今天不抖明天抖,今后还会很难出手,一票否决,不予考虑。新福克斯上市也有三年多了,拖拖拉拉终于在今年要给安排上四缸了。一开始网络传言会用长安的“蓝鲸”动力,结果被网友一顿调侃,说是花了合资的钱,买了国产的“芯”。前几天终于确认了,用的是四缸发动机代号CAF479WQ6,就是之前在已经停产的蒙迪欧和翼虎上用的那颗引擎。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网友又调侃,2022年的车给你配个2012年的发动机,现在流行玩复古风格了吗?目前官方还没透露这个1.5T匹配的变速箱是什么版本。如果是8AT那倒还好,如果再把古老的6AT一同装进新福克斯里,那真的要被人笑掉大牙了。如果你就是任性,就要买福克斯,你问我三缸和四缸怎么选?我肯定建议你买三缸,同样是1.5T,别看账面参数差不多,实际技术含量完全是两代产品。我们收购的这台2020年上牌的福克斯就是三缸1.5T,动力表现很好,驾驶起来游刃有余。我驾驶的时候特意留心了它的抖动情况,怠速等红灯的时候,方向盘附近的确会有轻微抖动,但是我觉得没问题,我原来那台丰田威驰,水箱风扇动不动就跟拖拉机一样转个不停,我刚开始也有些不习惯,可是时间久了,它如果不轰隆隆的转一下,我反而慌了,是不是坏了?如果说福克斯配置怎么选,也很简单。1.5L不用考虑,且不说动力弱鸡,单这扭力梁悬架就是导致四代福克斯口碑差的原因之一,我劝厂家早日改过自新,要么停产,要么升级,不要看同级竞品很多用的也是扭力梁,他们可以凑合,你福克斯不行。现在能帮你说点好话的,也就是当年那点粉丝了,再这么搞下去,粉转黑可是很可怕的事情。而1.5T实际就两个版本,丐版配置太低,还是手动调节座椅,除非预算不足,否则不建议考虑。要买就买高配ST-Line,235/40的宽胎配合18寸大轮毂同级少有,外加运动套件,辅助驾驶绝对值这1万多的差价。至于那台顶配猎装版该怎么选,我觉得完全看眼缘。你稍微一对比就知道,猎装版配置比ST-Line低,价格比ST-Line高,赚的就是瓦罐粉的钱,福特吃定你10几万的预算也没什么车可选。至于三厢,两厢怎么选?你只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喜欢福克斯ST和福克斯RS吗?我今后要改车吗?我今年多大?如果你喜欢,你要改,你还年轻,那就买两厢,否则就买三厢。在很多键盘侠眼里,福克斯走运动操控路线,对标的肯定是高尔夫、昂克赛拉和思域。但实际销售反馈,福特店里福克斯的战败客户,大多买了卡罗拉、雷凌和轩逸。奇了怪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诡异的情景 ?很简单,高尔夫、昂克赛拉和思域都是高忠诚度车型,客户一旦认准,基本不会改变决定。只有像卡罗拉、雷凌和轩逸这种,从少女到大妈,从小伙到大爷都在开的车,他们才会在买的时候犹豫不定,难免会跑去福特店里看看能否抄底。当一碗菜凉了,再回锅加热就不是刚出锅时那个味儿了。当年迷恋福克斯的小伙,现在大多已经步入中年。当下的年轻人,还能刷到老福克斯坑爹的新闻,却忘了,所谓驾驶者之车到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精神。福克斯就像是一碗白米饭,实际上有块红烧肉埋在碗底。大多数人不知道它想在哪里,只想图它便宜。在中国的A级车市场,谈底盘素质的车型基本都混得很惨,福克斯从当年月销4万台,跌落到现在月销4000台,不能怪消费者不识货,也不能怪福特不懂造车。仔细想想网上流传的那句话细琢磨琢磨,真的挺有道理,百年福特,哎......你懂的。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投稿邮箱:418150505@qq.com※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前23分钟聊君越,后半部分聊室内健身。今天咱们聊聊别克君越,但是聊这款车,又不得不提到君威和迈锐宝XL,因为他们仨都是兄弟车型,相互之间的影响非常大。我相信,很多人在选购B级车的时候,已经很少把君越放在首位了。君越现在月销才2000多台,也就是君威销量的1/3不到,甚至迈锐宝XL卖的都比它多,是不是很难想象?其实B级车的销量与整个品牌影响力有直接关系,你会发现但凡B级车卖的好的品牌,几乎旗下全是畅销车型。比如丰田、本田和大众,凯美瑞、雅阁、帕萨特和迈腾畅销,整个品牌旗下的车型就都畅销。而A级车卖的好并不能代表什么,比如日产轩逸,一台车占了日产一半以上的销量,可是天籁、奇骏没有沾到一点光。别克这几年的品牌影响力持续下滑,一方面是因为四缸换三缸,踩了个大坑。别克英朗这款曾经A级车销量前三的畅销车,换上三缸发动机后瞬间从前3跌落到了10名开外,一年少卖10几万台,断崖式下滑用在这里那真是相当贴切。后来别克用价换量,10几万的小车能给到6、7万的优惠,几乎到了你只要敢开口,我就敢卖的地步。可想而知,这一台车的价格崩塌,对展厅里其他车型的影响有多大。另一方面,别克品牌力的下滑也跟君威,君越产品力不足有很大关系。君威和君越其实在厂家眼里,一个是B级,一个是B+级。双君合璧,横扫同级。别克自己可能认为,君威和君越至少等同于凯美瑞和亚洲龙,B+级的君越,产品力完全碾压凯美瑞,雅阁,帕萨特,迈腾。可是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而且差距很大。由于别克整体优惠幅度巨大,君威通过让价,已经成为了14、5万就能买到的B级车,再加上君威本来就定位运动,所以看起来就不是那种宽宽大大的B级车范儿。所以,很多客户把君威当成A+级车来买,对比的都是思域、速腾、昂克赛拉这些车。而君越,客户觉得除了看起来比其他B级车略大一点,好像这车也没有太多卖点,没感觉这车有什么竞争力。因此,君越渐渐地就被客户边缘化,成为了B级车里的小透明。所以说到底,君越为什么卖不好?一句话总结就是:别克眼中的君越,与客户眼中的君越差了不止半级。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总有人喜欢君越的外观和内饰设计,再加上优惠给力,也还是能吸引一些客户。如果非君越不买,我建议考虑2.0T豪华,这个版本优惠5万上下,落地21万左右,其他版本客户忽略。因为1.5T的版本不是君越主销配置,完全是为了拉低入门门槛,跟2.0T的LSY可变缸发动机比,这款1.5T的动力参数简直就是个渣渣。这里面有个悖论,因为看君越的人,都是想抄底,谁都不愿意在君越身上多花一分钱。如果君越的总价不是真的非常非常低,我为什么同样预算不去买其他车,要买它呢?所以,1.5T豪华实际上还是有不少销量,你再怎么告诉他多花动力会有质的的提升,没用,钱包决定动力,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所以说,B级车客户的核心需求真的不在动力,君越1.5T豪华和2.0T豪华配置几乎一样,就是动力差别,大家觉得不值这2万差价。但是要给大家弄个小屏大屏,织物真皮的差别,立马就觉得高配更香了。再加上君越的标配也还算厚道,什么定速巡航、倒车影像、真皮座椅、全景天窗,甚至前排座椅加热都给标配了,这也是大家愿意买最低配1.5T豪华的原因。去掉1.5T豪华和2.0T豪华,再往上就是两款Avenir版本了。如果从产品角度分析,这两款定价也是合理的,特别是26.58万的Avenir先享版。19寸大轮毂、L2级驾驶辅助,BOSE音响、电尾门、8英寸液晶仪表(低配4.2英寸)、HUD抬头显示、座椅记忆、副驾老板键、车内空气净化、负离子发生器。不要忘了,Avenir版本还有专属的锁子甲中网,以及专属配色,开在路上,老远就能认出来这是款高配君越。而28.98万的顶配Avenir旗舰型,贵了2万多,但是前后排都有加热通风按摩座椅、还增加了后排侧气囊和膝部气囊,甚至后排座椅可以电动调节,靠背角度也可以调节,还有后排多媒体控制系统,以及后排遮阳帘。除此之外,还配了悬架软硬调节。就问你一句,跟26.58万比,2万多的差价换回这么多配置,值不值?你也别张口就说值。其实通用系的车都是这样,你越往高配看,会发现差价不多,但是配置真好。可是你一算总价,我滴妈,我花25、6万买一台君越,会不会脑子一时发热,太冲动了?同样预算,隔壁丰田、本田轻松拿下混动,甚至去看看二线豪华,拿下CT4、CT5也压力不大。为什么要苦守别克君越呢?这台车到底哪儿吸引我呢?当清醒的那一刹那,很多人就离君越远去了。其实君越这车的优点还是挺多的,比如静谧性好,前排双层夹胶玻璃,车内还有反向降噪,开君越跑长途真的是相当舒服。并且通用的LSY 2.0T可变缸发动机,无论技术还是参数表现,都是在同级中算是中上游水平。而且,君越的外观流线型设计,内饰游艇环抱式设计,也特别受女性车主欢迎。只可惜女性喜欢归喜欢,但是大多数不会选择B级车,太大,女生还是想开小巧一些的车。买B级车的大多是男性,男性大部分都喜欢研究车,因此他们就有三点疑虑:1、美系车油耗是不是很高?美系车品控是不是不好?别克的车掉价是不是很快?还有一些吹毛求疵的客户会说,哎呀,方向盘太丑了,全系没有自动驻车,中低配还只是前排车窗一键升降。L2级驾驶辅助,BOSE音响也没有下方到中低配,好东西全都给了Avenir版本。说到底,大多数客户想在君越身上找到性价比,但是别克想让君越显得更高级。所以君越当然会区别对待Avenir和普通版客户,车门一拉开你就能看到内饰质感天差地别。Avenir有立体菱格纹内饰面板和座椅,还有麂皮绒面顶衬,再加上前面说的专属配色,锁子甲中网,CDC全时主动式液力减振系统,悬挂软硬可调。囊中羞涩的客户去买低配君越,心里总是有一百个不爽,觉得没有占到别克的便宜,我都退而求其次买别克了,竟然别克还不多给我一点照顾。还有一些客户,原本就想买台美式大沙发,舒舒服服的高速巡航开,结果发现如今的君越变得反而有些运动了,开起来底盘紧绷,方向灵活。所以说,君越的产品定位走到今天,已经有些跑偏了。我其实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我觉得君威应该只保留GS运动版,君越只保留Avenir版,一个主打时尚运动,一个主打豪华商务。产品定位清晰明了,这样多好?要知道,现如今君威君越的价格卖不上去,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迈锐宝XL的影响,大家都很清楚迈锐宝XL和君威君越的关系。可是迈锐宝XL它没有GS系列,也没有Avenir系列。随便迈锐宝XL怎么降价,它也很难再影响君威GS和君越Avenir版的售价,因为GS和Avenir比君威和君越本身更值得消费。表面上看君威和君越,有点像凯美瑞和亚洲龙的意思。但是亚洲龙可以抱雷克萨斯ES的大腿,凯美瑞自己就是大腿。ES价格卖得死贵,还加价销售,主销还是混动高配,雷车客户都是跪着买的。再回看别克君越呢,他没有大腿可抱,去抱凯迪拉克CT6?一个前驱,一个后驱,怎么办?二代君越用的是08年的欧宝epsilonII 前驱平台,后来泛亚技术中心改了改,成了E2XX标轴平台,给到了现款君威、迈瑞宝XL和凯迪拉克XT4用,然后泛亚又把E2XX拉长轴距,成了P2XX平台给到了现款三代君越用。凯迪拉克CT4、CT5用的都是Alpha后驱平台,CT6独享Omega后驱平台。所以,不要以为凯迪拉克都是换壳的别克,CT4,CT5和CT6与君威君越,毛关系没有。上面没有大腿可抱,下面小老弟迈锐宝XL又拼命的把价格往下跳,迈锐宝XL 2.0T低配成交价不到15万,落地不到17万。这就导致君威和君越的价格也卖不上去,君威2.0T比迈瑞宝XL总价贵1万,君越2.0T再比君威贵2万。这样一来就尴尬了,迈瑞宝XL号称合资B级车地板价,君威还有个GS名气挺大,他俩凑合凑合还能有些销量,可这君越凭什么卖这个价?只是比君威大一点,就要贵2万?所谓B+级定位客户不认。所以这就是提出的不成熟想法,干脆砍掉1.5T和2.0T入门版,表面上断掉与迈锐宝XL的关系,加深GS和Avenir在客户心中的印象,也许背水一战,还真能有些销量。君威和君越都是中国消费者非常熟悉的车型,98年第一辆别克新世纪就下线了,当年大家都称呼这个车叫”大别克“,能开上”大别克“的都是大人物,非富即贵。别克世纪就是第一代君威,当年有2.0L、2.5L、3.0L三个版本,至今在路上偶尔还能见到这款车。我当年大学没毕业在一家单位实习,就跟同事开着3.0L的君威跑了大半个江苏,那种宽大舒服的座椅,踩多少有多少的动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然,回到公司报销加油费时,老板痛苦的表情也让我印象很深。有君威打前站,后来06年上市的君越也很受欢迎,特别是10年二代君越上市之后,火了好一阵子,当年月销过万轻轻松松,雅阁,凯美瑞都要让它三分,几乎跟如日中天的帕萨特、迈腾不分伯仲。可惜的是二代君越从10年卖到17年,别人换2代别克才换1代,更新换代太慢。再加上19年君越退出美国市场,这款车像是一颗弃子丢在了中国的。要知道,别克80%的销量来自中国市场。但是中国市场,最近两年别克的A级车三缸没人买单,SUV又没有拿得出手的爆款,别克品牌力下滑严重。因此君越这种所谓B+级定位的车型就很难有起色。在很多人眼里,君越根本撑不起21.98-28.98万的定价,如今优惠5万都没到底,还可以更低。君越,就像是个普通又自信的男人,年轻时还有些吹牛的资本,现如今只能吃吃老本。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投稿邮箱:418150505@qq.com※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前37分钟聊宝马7系,后半部分聊《非暴力沟通》今天这期节目,咱们聊聊前两天刚亮相的全新一代宝马7系。很多网友一看到实车的照片和视频都惊呼,7系怎么设计成了这样?大鼻孔就算了,还改成了分体式前大灯,还是个眯眯眼?前脸这造型很多人都不能接受。很多网友甚至用尔康鼻孔朝天的表情包带调侃7系的前脸设计。还有7系的内饰设计,实际上与老款7系已经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网友说了,放眼望去都是屏幕,虽然车内加了一些水晶材质提升质感,但是整体看起来还是廉价了一些。真的是难为各位兄弟了,拿工资的天天帮发工资的操心。去年,国内新增了2万多名宝马7系的车主,奔驰S级也是2万多,两款车销量就差几千台。说明去年有4万多名大老板喜提宝马7系和奔驰S级。就在去年,我身边就有4、5位朋友购买了这两款车。这些老板的公司每年流水都是几千万,甚至上亿,当然利润他不会告诉我。但是,在南京都是住富人区,一套房的总价都不低于千万,往往他们手上还不止一套。我有时候在想,他们其实早就可以买7系和S级了,为何现在才出手?其实大概率正好这一年手头现金流不错,且未来1-2年暂时不需要用到大笔的资金。这些有能力花百万来买车的老板,肯定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至少吃了两波以上的社会红利。建议大家读一读苏世民的《我的经验与教训》,大佬都信奉经济周期性理论。往往一个上行的经济周期 ,就带动了一批人起飞了。如果你运气好,抓住了两轮, 甚至三轮经济周期上行的机会,那绝对是金字塔塔尖的那部分群体。所以,这些先富起来的大老板,有的是主动找到了机会,有的是阴差阳错被机会砸中,成为了天选之人。往往就那么短短几年, 在周围人看不懂他们做什么的时候,闷声发大财,不声不响地积累了巨额财富。他们身上自然有区别于大多数人的气质,比如独立思考,不随大流,甚至反向思维的能力。对于全新一代宝马7系的设计,上来就喷它设计拉胯的网友,明显不是这一类人。站在独立思考的角度看,宝马的设计师肯定思考过旗舰豪华轿车,未来十几二十年的设计趋势。这种趋势肯定不是设计师上午开个会讨论,下午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多年的论证,思考与推倒,最终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无论当下的人判定这种设计是美是丑,只要如今的设计,今后慢慢成为了主流语言,那你就是开创者、引领者。消费宝马7系的客户,其实要的就是这种感觉,美丑根本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前瞻性,包括设计的前瞻性,技术的前瞻性。曾经克里斯·班戈主导设计的第四代7系(E65/E66),把之前的雪茄风格车身,改造成了“臃肿” 的造型,惹怒了无数宝马车迷,纷纷抗议要求更换设计师,改回原来老款的样子。但讽刺的是,第四代7系的销量竟然非常的好,甚至还压倒过奔驰S级。不仅如此,这一代的设计风格也一直沿用了将近20年,直到今天。所以我估计去年刚提了宝马7系的朋友,听完今天这期节目可能会比较懊悔。因为今年买到的7系是从里到外的换代产品,新老款开在路上一眼就能区分出来。而且未来至少10几年,都会是这种造型风格。现如今,哪怕老款7系有优惠,新款原价销售,我也愿意买新不买旧。有些老板平时不喜欢研究车,他们可能不知道7系2022年换代的事,所以去年想买也就买了。但也有些老板知道2022年会换代,可是7系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符号化的东西,新老款对他们来说都无所谓,但是手头这笔资金如果现在不花,可能明年生意上一缺钱,现金流又紧张了,就腾不出现金来买车了,那还不如现在就买。全新一代7系的设计,越来越有劳斯莱斯的神韵 ,整体厚重方正的造型,特别是从侧面看,一根深深的肩线从车头贯穿到车尾,前脸直瀑式造型,再加上现如今的分体式大灯,眼神都几乎一样了。当然,宝马自己不会承认去抱劳斯莱斯大腿,虽然都是自己集团的品牌,可是7系准车主们都心照不宣。像劳斯莱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为什么7系的设计开始“劳斯莱斯”化了呢?其实还是因为内卷。这个级别本来不应该卷,百万级豪车大佬的地位一直是奔驰S级,唯一能对它有威胁的也只有宝马7系。实际上他俩轮流做第一,也没什么关系,毕竟这不是零和博弈,100万的预算就这两台车里选一个,无论选谁至少有50%的几率,所以还是挺高的。结果,奔驰S级不选择躺平,反而出了个杀招“迈巴赫S级”,这下可把宝马7系逼到了墙角。奔驰可以捡漏迈巴赫,宝马去哪儿找这种已经破产,且在中国还具备一定知名度的超豪品牌呢?既然不能像奔驰S级独立出一个迈巴赫系列。那宝马干脆把自家超豪品牌劳斯莱斯的设计下放到7系上,因此,就出现了现如今尺寸大了一整圈,看上去特别“劳斯莱斯”化的全新一代7系。那么聊到这里,我们回看BBA的另外一家奥迪,他家的A8L与现如今的全新7系和S级一比,简直毫无竞争力可言。A8L的外观和内饰设计没有任何亮点,你要跟我说这是加长版A6L我都信。况且国产A6L也有3.0T,甚至上汽奥迪A7L还是无框车门,溜背设计。所以,除了只认进口且迷恋奥迪品牌的保守客户,可能还会固执的去买A8L,否则真找不到买它的任何理由。有人说A8L低调,实际上花费百万买豪车的客户,都是装低调,不是真低调。如果真的要低调,那就不要花100万买车,老老实实开个小破车多好。我说个自己经历过的事,大家都知道,现如今BBA的12缸车型全部停产。我当年卖出去过几台A8L W12车型,指导价:249.8万,没有优惠,这车100%都是房地产开发商来订的。我第一次见到工商营业执照上面,注册资本一栏,后面N个零,我数了半天。这些开发商老板,也会买劳斯莱斯或者宾利,但是都放在老家,而在当地拿地搞开发,就配一台A8L,方便与周围政商打交道,你说谁不知道这是台W12的A8L呢?只是象征性地低调,其实还是高调。我觉得奥迪A8L应该学习宝马的经验,既然宝马7系开始“劳斯莱斯”化,那么奥迪A8L不如干脆“宾利”化。反正宾利也属于大众集团旗下,况且,宾利慕尚这款旗舰车型生不逢时,2009年上市2020年就停产了,短短11年时间,上有劳斯莱斯打压,下有迈巴赫奔驰S级篡位,可以说是疲于应付,前景堪忧。可是这台车在土豪心中的地位依然很高,有点当年迈巴赫的意思了。这么好的一个题材,奥迪不拿来用,真的是暴殄天物。如果奥迪真的推出“慕尚·A8L”,绝对比那“A8L 霍希版”强上百倍。不了解奥迪历史的人,有几个知道霍希是谁?这就跟企业年会播放宣传片一样,创始人看历史回顾泪流满面,新员工看得一脸懵逼。全新一代宝马7系,我觉得销量肯定会起飞。之前老款7系看起来像是大一号的5系,现在7系的造型改成了这样,你就是1000度的近视眼,500米开外都能分辨出他俩的区别。就像宝马4系没上市之前,都说大嘴设计真的丑,结果上市就卖爆,直到今天还要加价4-6万。为什么?因为新款4系造型明显区别于3系,很多客户觉得多花些钱也是值得的。等到有一天3系也是大嘴设计,长得跟4系一样,你再看看4系能不能有加价的底气。所以,不要说什么没有天使眼大灯的7系,不是纯粹的宝马。7系能把双肾设计给你保留下来,就已经算是传承了。7系和5系连标志性符号都变了,5系开在路上,标志性特征是天使眼,现在7系给格栅周围布了一圈光带,标志性特征成了猪猪脸。BBA旗舰车型的设计,今后早晚会下放到自家低级别车型上,甚至其他品牌也都会去效仿。所以,你也别笑话宝马这样的设计丑,说不定过两年你要买的车,进气格栅也都是点亮的了。买旗舰车型的客户,就是喜欢这种前瞻性的设计,美丑先放一边,至少我比你早几年体验过,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我们可以看看宝马7系上面还有哪些技术,是当下其他车没有的,今后可能会普及的。首先是车内的氛围设计,这次7系内饰大量采用了水晶材质,配合氛围灯,营造出了一种非常浮夸的车内氛围。这跟我们以往看到的灯带不同,大家可以看看网络上很多视频播放出来的效果,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效果炸裂。你可能会觉得主打操控的宝马,怎么不务正业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要知道,旗舰级行政座驾,车内氛围的营造的重要性,要高出我们普通家轿不知道多少倍。举个例子,我们去五星级酒店,就感觉特别豪华,这不仅是软硬件装修下了血本,灯光营造出来的氛围感也非常关键。我曾经跟一个做灯的老哥聊过,他说灯光是除了硬装和软装之外的第三类装修,学问大了去了。所谓见灯不见光,见光不见灯,光线的落点,明暗和冷暖度都要根据现场环境来调整,虽然我听不太懂 ,但是内心仍然很是震撼,我觉得他说得对。所以,我觉得宝马7系的这一台水晶+氛围灯的玩法,今后肯定会被很多厂家学习走。如果成本太高,可以做个简化版,你用施华洛世奇水晶,我就用普通的,或者干脆用有机玻璃代替。你切割成八心八箭,我切割成四心四箭凑合用总行吧。还有这一次7系内部那个自动翻转的31.3英寸,8k分辨率,32:9的大屏幕,相当震撼。不过当我知道了它选装的价格时,也是相当震撼。国外全新一代7系已经上市,这块屏幕选装价格4750欧元,折合人民币3万3千多。我估计今后宝马升级改装店肯定赚麻了,找个第三方屏幕,包工包料估计1万以内肯定搞定。除此之外,后排两侧门把手,还有5.5英寸触控屏幕,左右单独控制座椅、空调、多媒体等。其实就是把原来后排扶手上面的ipad取消,换到两侧门把手上,这种设计我在房车的定制座椅上见过,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供应商。不过,7系现在打造的这套后排娱乐系统,大概率今后会被其他车企效仿。但凡哪家车企想要突出后排的乘坐体验,就会按这个标准来定义。如果成本不够,就屏幕小一点,分辨率低一点,功能少一点。还有这次的四门电动开闭功能,之前了解过劳斯莱斯的人,应该不陌生。后来奔驰迈巴赫S级上也曾出现过。最近两年,极氪001又带火了一把这个自动开关车门。所以7系这次亮相了这个功能,网友倒没有感觉太惊艳,而且大概率这个功能也是要选配的。我相信有些人刚开始肯定不太习惯这种开关门方式,可能觉得挺酷,但是想想还是没有勇气选装,毕竟开关车门自己拉一下就好,关键电吸门至少是标配吧,这就够了。这次车门上有个很独特的设计,很多媒体都没提到。那就是后门的拐角位置,做了个类似半无框的设计,非常有意思, 从外面看像是无框车门,但是从车内看边框还是存在的。这个设计,估计今后也会被其他车企模仿。而宝马最典型的“霍氏弯角”现在争议很大,C柱粗大的镀铬饰板,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宝马官方也没有解释,应该是想要弱化这一元素,让大家忘掉过去,拥抱未来。全新一代7系还有一个技术是48v主动防倾杆,虽然这不是什么很值得吹的黑科技,但是第一次用在7系上面,还是值得期待一下的。毕竟之前用的是液压防倾杆。防倾杆,也叫横向稳定杆,它位于两个同轴的车轮之间,主要是抑制两个车轮的相对运动,实现更好的车辆动态性能。说人话就是,让你劈弯更顺手,越野更舒坦。以前的液压控制主动防倾杆,比较出名的像是丰田的KDSS,会在普拉多和兰德酷路泽上配备,主要是为了提升车辆的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除了越野车,宝马和保时捷早期也会用到液压控制的防倾杆,比如宝马的Dynamic Drive和保时捷的PDCC动态底盘控制系统,卡宴,帕美都用过。而现在的48v主动防倾杆算是升级版本,新款保时捷卡宴和911的PDCC系统都有这个功能,奥迪的SQ7SQ8RS Q8也都用了这个功能。7系用上这个48v主动防倾杆,可以抵抗弯道中的车身倾斜,颠簸路段始终保持车身水平。我相信,这个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后在几十万,甚至十几万的车上肯定也都会普及。当然宝马7系还有很多一些创新的功能,篇幅有限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这次7系有三种动力总成,燃油版本是最新的高低功率B58TU2直列六缸3.0T发动机+48v轻混,入门版是735Li车型,最大马力286匹,高功率是740Li车型,最大马力380匹。变速箱仍然是ZF的8HP60系列。毫无疑问,3.0T的燃油7系肯定是最畅销的版本。燃油版还有一款760Li xDrive车型,4.4L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544匹,零百加速4.2秒。以前看到这种数据,都会惊讶一下,现在电动车横行,早已经麻木了。插电混动有两款, 分别是750e xDrive和M760e xDrive,最大马力分别是490匹和571匹。这个M760e xDrive,是作为现款M760 Li的替代产品,配备了M3同款S58 Motorsport发动机,因为是插混,纯电续航还能有84km。最后就是纯电版i7了,xDrive60车型,最大马力544匹,零百加速4.7秒,WLTP续航625km,数据参数并不亮眼,就不知道今后定价怎样?毕竟奔驰EQS那么高傲的定价,并没有多少人买单。但是,根据海外宝马i7定价12.03万美元来看,还是跟EQS一个价格区间,看来还是放不下身价。其实,真到了百万级消费的水平,买车反而不会那么纠结了。因为可以选择的范围就那么点大,再加上不同品牌的产品特性差别很大,买奔驰S还是买宝马7系,可能从你脑子里开始想换车,就已经定下来了。我身边没有哪个车主,是看完详细的车评才决定买7系还是S级的,甚至有的老板就去了一次店里,试驾都没试驾,大概看了一下看低配的差别,就下单了。所以,咱们拿工资的帮那些发工资的老板操碎了心,难怪有这么一句话,你们这些买不起的就是比我们这些车主懂车呢。最后,也祝愿各位听友,赶上时代的红利,把握住机遇,早日开上宝马7系。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投稿邮箱:418150505@qq.com※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前40分钟聊大众朗逸,后半部分聊《终身成长》最近准备买10来万轿车的朋友,应该关注过朗逸的新闻。一是朗逸中期改款,原本4月份在北京车展上市,现在推迟到5月中旬。二是现款朗逸今年清理库存力度很大,一季度卖了98892辆,非常夸张,3个月销售将近10万台。很多车一年也卖不到10万辆。而且,大家想想这是上汽大众朗逸,最近特殊时期,产能还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那么等新款朗逸还是抄底现款在售的朗逸?1.5L和1.4T该买哪个?这款车有哪些优缺点?如果不买朗逸,还有其他什么车型可以选择?今天这期节目,咱们就展开来聊聊。老百姓花10-15万预算去买台车,选择的余地还是很多的。但是大多数人就紧盯着合资不放,因为他们不相信国产车的品质。虽然看起来国产车造得越来越好了,最近几年也很少听到国产车质量差,返修率高的维权。反倒是合资车减配,召回的新闻频繁出现在我们眼前。可是没办法,相信合资车的消费者还是远远大于相信国产车的。因此,10-15万预算只买合资车的话,基本上轿车只能买到紧凑级,SUV只能买到入门级小型SUV。合资轿车中比较热门的,像是卡罗拉、雷凌、轩逸、朗逸、宝来等等。合资小型SUV中比较热门的,像是本田的XR-V、缤智、大众探歌、日产逍客等等。虽然国人对SUV更加偏爱一些,但是大家印象中大气的SUV,至少应该是CR-V和RAV4这个级别,所以小型SUV被接受的程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那么,10-15万预算又要买合资车,只能是看看轿车里面有什么可以选择的了。可以这么说,10-15万的轿车销量排行榜里,合资车几乎占了8成以上。轩逸长期霸占第一的位置,这台车在线上对比中从来没赢过,在线下销售中从来没输过。说到底,老百姓要看的是眼前的既得利益。如果你真的揣着10小几万去看合资车,你会发现轩逸、卡罗拉、雷凌、朗逸其实都差不多。但是轩逸的配置就是比其他车型多一点,外形也更时尚一点(外号小天籁),内饰的皮质包裹+缝线设计,还有车机系统,虽然屏幕小点,功能还挺全。再看看那台虽然用了10几年,但是号称皮实耐用的HR16 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着被很多吐槽有冷保护、质量一般的CVT。但就是很多人觉得心里踏实,就是觉得耐用经济,而且会很省心。所以,无论是新轩逸,还是轩逸经典,卖得都很好。甚至轩逸的销量能占到日产整体销量的一半以上。卡罗拉和雷凌的产品力也很强,但是销量还是打不过轩逸。当然,如果销量加一起,肯定是超过轩逸了。同样道理,朗逸的销量也干不过轩逸,但是如果加上兄弟车型宝来的销量,也是超过轩逸了。卡罗拉和雷凌的卖点也很突出,标配8个安全气囊,加上L2级的智能驾驶辅助。主动被动安全配置丰富,绝对是卖点。如果让我在轩逸、朗逸、卡罗拉里面三选一,我大概率是选择卡罗拉。我对于主被动安全的需要是放在第一位的,因为这些功能平时开在路上就时刻要用。而且每一次辅助我规避风险,这都是无价的,不仅省了我处理事故的时间,还省了我事故带来的实际经济损失。怎么算,这笔账都很划算。但是,很多人就用一句,卡罗拉、雷凌看起来不大气,或者日本车铁皮包,开起来轻飘飘,底盘不扎实,就直接否决了。那么接下来聊聊朗逸,在很多人眼中朗逸就是“小帕萨特”。当然,车主也很希望听到这样的评价。毕竟朗逸加长轴距后,在A级车里的后排空间是真的肉眼可见的大。大众轿车的造型又都是千篇一律,这种看起来就不小的朗逸,开出去被认错成速腾也好,帕萨特也罢,对于朗逸车主来说,都不是件坏事。这可能就是大家所说的“高级感”吧,也就是高一个级别的感觉。当然,也有人调侃朗逸是“德原朗”,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沃尔夫斯堡的高级行政座驾 Volkswagen Lavida,其实就是嘲笑这是台特供车。其实,它特供不特供对很多消费者来说根本不重要,只要是便宜、实用、稳定的大众轿车肯定就有人买单。反正车在中国用,只要不出国,这里就是它的全世界。实际上,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问题,朗逸是2008年上市的,那个时候桑塔纳志俊的定价其实跟朗逸差不多。一个是硬生生根据中国市场设计出来的特供车,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国民神车,同样价位你买谁?但是随着2010年桑塔纳志俊停产,2012年新一代桑塔纳上市,在华销售了29年的老普桑正式宣告退役。而新一代桑塔纳的定位和定价明显就低了很多,新桑塔纳与新捷达放在了同一级别,都是基于三厢POLO的PQ25平台加长轴距打造。而第一代朗逸是与明锐共享PQ35平台,加长轴距还挂着VW标,甚至比明锐好卖。说白了,朗逸这么多年抢走了大部分明锐的客户。可是怎么看,朗逸也没比其他车好多少,怎么这台车这么畅销?其实,无非是外观长在了很多人的审美点上,朗逸的外观常年没什么变化,就像一件西装,谁穿上都挺精神。而且一直抱着帕萨特的大腿不放,大哥长啥样我就啥样。套娃这方面,其他车型的确没有大众玩得彻底,虽然毫无新意,但是消费者吃这一套。再加上这台车上市10几年来,很少听到有关于质量问题的投诉,在这么大的销量基础上,能鲜有负面投诉,又赚了一波口碑。最后是身边老车主无欲无求的那几句话,这车还行,油耗不错,用起来挺好,没啥问题。轻描淡写的几句总结,却给了下一位车主巨大的信心。但是朗逸真的一点问题没有吗?之前就有老车主反映,朗逸每次改款都会减配一点东西,比如无骨雨刷改成了有骨雨刷;鸣笛喇叭少了一个;中央扶手箱取消高低调节;杯座取消拉帘;后排阅读灯取消,迎宾踏板取消,车内喇叭少两个等等。最近一段时间朗逸又上了热搜,是因为被曝车机减配,甚至还被央广网官方点名,律师回复属于欺诈行为。简单讲,就是原厂带MOS系统的869车机,被换成了安卓系统的车机,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两款车机的差别。我是不太能理解,怎么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减配的。后来看到一些4s店销售的回复,是因为车机供应不足,厂家最近一批货都是用的安卓车机,提前跟4s店说明了情况,让告知客户,但是全国那么多家4s店,那么多销售,总有没告知的,最后引来了大批投诉。这事肯定不能怪客户,说到底还是操作不规范。但是至今也没有统一的处理方案,有的赔偿2000元油卡,有的同意更换主机,但是要收取安装费,客户怨声载道。在售的朗逸主销车型是1.5L舒适型和1.4T舒适型,分别售价13.99万和14.67万。按理说,两个配置差价7000元,配置几乎一样,但是1.4T马力高出37匹,扭矩高出105牛米,怎么看都是1.4T更适合入手。但是,实际销量还是1.5L版本卖得好,因为1.5L是6AT变速箱,1.4T是7速干式双离合。消费者对于干式双离合有阴影,这是块心病,总担心早晚有一天会坏,而变速箱维修的成本太高,动辄上万,自己承受不起。并且,一般人觉得发动机和变速箱只要修了,肯定就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稳定了,修一次可能就得修两次,今后就是个无底洞,所以越想越害怕。有了这个想法,再回看1.5L+6AT,虽然动力不先进,但是好歹稳定,这么多年都没听说出过什么问题。的确也是,1.5L发动机其实就是老1.6L发动机改造了一下,为了配合国六排放,为了降低税费,为了节省成本被倒逼出来的产品。你想想,高尔夫和速腾为什么不用1.5L发动机,而是要用1.2T?因为高尔夫和速腾用1.5L发动机,就叫做不求上进;而朗逸和宝来用1.5L发动机,却叫做抗造稳定。其实宝来在2020年底,也给增加了两款1.2T版本,结果卖到今天,几乎无人问津。我估计大众领导是长舒了一口气,幸好当年没有像高尔夫和速腾那样,砍掉自然吸气直接上1.2T。如果朗逸全系只有1.2T和1.4T,配合7速干式双离合,那完蛋了,销量能否卖得过英朗,可能都是个问题。但是我如果买朗逸,还是会首选1.4T,因为前不久我拿了一台1.5L朗逸开了两天,还拍了视频。起步和急加速真的是太肉了,而且升降档也不积极,除非你佛系开,每次踩油门都是由浅入深,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否则稍微带点速度,就感觉他动作跟不上了。1.4T虽然小排量涡轮,也会有些动力爆发的迟滞,但是升降档干脆利落,开起来明显比1.5L舒适的多,夸张点说就像是换了台车。而且1.4T和1.5L油耗也都差不多,保养成本也没差多少。换个思路想,买高尔夫和速腾的客户难道还没有朗逸车主聪明吗?他们只能在1.2T和1.4T里面二选一,大部分都买了1.4T。朗逸的1.4T比高尔夫和速腾便宜2-3万,是不是还感觉占了便宜?如果真的担心变速箱将来出问题,质保期快过的时候,买个三大件延长质保不就解决了。但是,额外提醒一句,如果今年买1.4T的朗逸,可能过两年又是被淘汰的产品。即使马上5月份上市的中期改款朗逸,也用的是1.4T发动机,而不是大众最新的1.5T发动机。如果现在买1.4T的话,3年内再换新车,可能损失就比较大了。你眼中自己这台是买了没多久的准新车,可能里程数都没开到2-3万公里。但是二手车估价就得打折再狠一点,因为市面上都是1.5T,你这已经是上一代产品,大众标再保值也搞不定淘汰的老车型。所以,今年非刚需不建议出手。最后聊聊新款和老款的区别,以及购买建议。其实新朗逸和老朗逸三大件都一样,平台、动力甚至空间都没变化。只是外观和内饰拉了个皮,外观也只是顺应新帕萨特的造型,也弄了两个中网给客户选。还搞了一根黑色的小棍贴在车尾,这是我见过最敷衍的尾翼。但能怎么办呢,媒体总得找一点造型上的区别去宣传。中期改款的朗逸,不可能给你太多惊喜。内饰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一块悬浮式大屏,但这百分百是高配,不可能全系标配。小屏不知道是大小不变,留两个黑框在旁边,还是直接缩小安在中间。其实这种悬浮式造型 ,一定要大屏才显眼,小屏还不如嵌入式看起来更加和谐。当然,大众的屏幕大小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车机非常难用,还不如干脆像当年那样,给一个原装手机夹来的实惠。当年吐槽手机夹的网友肯定不是买车的客户, 实际上买车的客户得到了便宜的价格,管他有屏幕没屏幕呢。只是这个手机夹能否再弄宽一点,车主要夹的是ipad也说不定。这次新款换上的新方向盘看起来比老款顺眼多了,说不定还真有人愿意为了这款新方向盘,买新不买旧。但是我还是劝各位冷静冷静,老款如果现在优惠接近4万 ,而且你想要购买的是1.5L中低配,就不建议等新款了。因为上汽大众目前产能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新车前期排产大概率是1.4T车型,1.5L能否排产都是个问题。老款朗逸其实现在也出现了这个问题,1.5L的货比1.4T的少很多。而且随着老款清库存接近尾声,优惠也在逐渐往回收。有些地方已经缩减到优惠2万出点头了。小道消息,新朗逸可能会增配降价,但是幅度我估计应该不大。所以,老款优惠只有2万出点头,而且你要买1.4T中高配车型,那可以等等新款,说不定上市不久也能放出一点点优惠,毕竟现在经销商压力也大。说到底,朗逸的畅销不能用一句“大众车高级”去解释所有问题。这台车有很多点戳中了消费者的软肋,不仅蹭了大哥帕萨特的造型,而且性能稳定,返修率低,油耗也经济,保值率也还行,最关键是结合优惠,10小几万就能落地大家买得起。老百姓的购车需求其实非常朴素,他们只是想要一个所谓底盘扎实的车,他们想要一个空间足够大的车,他们想要一个油耗合理的车,他们需要一个看起来没那么小气的车,他们需要一个稳定且保养维修都方便的车。当然 ,更关键的是他们觉得价格合理的车。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投稿邮箱:418150505@qq.com※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前30分钟聊威朗Pro,后半部分聊粉丝遇到的一个事故。最近有不少朋友咨询别克威朗Pro这款车,我第一反应不是觉得大家喜欢这个车,而是觉得别克是不是最近又降价了。因为别克最大的优点,就是优惠舍得给。当然,最大的缺点也是掉价太快。威朗Pro去年9月才上市,到今天也就才上市半年时间,优惠已经到了4万左右。目前比较畅销的版本是13.99万的553T 乐享版,如果优惠4万的话,正好是9.99万,听起来很给力,10万以内的裸车价,12万上下的落地价, 可以买到了一台1.5T四缸的紧凑级合资轿车,而且还是10.25英寸双联屏,带车道保持、主动刹车(可惜没有自适应巡航)。可是这个价格真的那么给力吗 ?我来帮大家对比对比。上一期咱们聊了大众朗逸,目前朗逸最畅销的版本是1.5L舒适版,巧了,正好跟威朗Pro乐享版定价一样,都是13.99万。并且,朗逸的优惠也是4万左右。那么朗逸1.5L舒适的落地价,与威朗Pro 553T乐享版几乎是一样的。那么问题来了,你是会买一台大众朗逸呢,还是买一台威朗Pro呢?有人可能要说,威朗Pro的1.5T什么动力,184马力,250牛米,朗逸才多少?113马力,145牛米。威朗Pro动力上吊打朗逸。而且威朗Pro的双联屏,辅助驾驶都是朗逸没有的,妥妥的性价比。可事实是朗逸3月份销量26040台,威朗Pro 3月份只卖了8976台。朗逸是威朗Pro将近3倍的销量,难道是上汽大众生产线是上汽通用别克的三倍?当然不是,是因为大部分人觉得10多万买台朗逸,就够了。动力太好费油,屏幕大小,配置多少都没有那个标重要。虽然他们嘴上不讲,但是身体都很诚实,走进大众4s店,手里的银行卡就攥不住了,总有种想要去收银台刷卡的冲动,销售可能都要拦住客户好几次,提醒他不要冲动。咱家是德原朗,你不在意吗?客户说,我不在意,别人不说这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沃尔夫斯堡高级行政座驾Volkswagen Lavida吗?只要有股德味儿,他就值10万,买回去如果再被认成帕萨特,又增值10万。如果不拿朗逸比,咱们换个看起来更弱不禁风的轩逸,轩逸的动力也仅仅135马力,159牛米,跟威朗Pro的184马力,250牛米还是有很大差距。轩逸最畅销的版本是12.99万的悦享版,指导价虽然比威朗Pro乐享版低了1万 。但是轩逸的优惠很少,只有1万出头。所以,实际成交价轩逸悦享版反而比威朗Pro高了1万。你看看,动力没有威朗Pro好,卖的还比威朗Pro贵,真的太没良心了。两台车配置也各有千秋,轩逸有倒车影像,无钥匙进入,无钥匙启动,真皮方向盘,自动空调,原厂行车记录仪。而威朗Pro有车道保持,主动刹车,10.25英寸双联屏,还支持Carplay/Carlife。威朗车主买回去,得自己偷偷缝一个真皮方向盘。然后空调提前设置好温度和风速,今后尽量少用,因为手动空调是拉丝结构的旋钮,摸上去就显得很廉价,与车内双联屏和皮质座椅这么高级的氛围感,有些格格不入。你看,威朗Pro动力又好,配置也没输给轩逸,关键还比轩逸便宜,消费者没理由不买吧?结果轩逸3月份销量27373台,是威朗Pro的3倍还要多。有人说,轩逸赖皮,还有轩逸经典呢。的确,轩逸的销量包含新轩逸和轩逸经典。可是你想想,轩逸经典,这么老的车型。高配豪华版11.86万,优惠才2万出头,优惠完9万8上下,跟威朗Pro 553T乐享版,13.99万优惠4万之后的价格,几乎一样。你说丢人不丢人,一个2021年上市的新车,半年时间优惠降到4万,结果还是有一大批客户放弃威朗Pro,去买一台本应该被淘汰的轩逸经典。威朗Pro哪方便不如轩逸经典?动力,空间,配置,甚至是颜值,你们到底嫌弃它什么?为什么不给威朗Pro一次机会?其实,媒体给过威朗Pro很多次机会。大家可以在网上搜搜威朗Pro的视频和图文,你会看到N多媒体拿威朗Pro去对比本田思域,各种跑零百,下赛道。结果思域毫无疑问的被威朗Pro吊打,最后总结就是威朗Pro360°无死角的完胜思域,同级运动标杆车型思域可以让位了,威朗Pro即将开启新的时代。我看了一眼媒体发布的时间,恰好是威朗Pro刚上市那个月,应该是刚从公关公司那儿借的试驾车,这么吹也可以理解。可惜,半年过去了,威朗Pro的时代怎么感觉幕布还没拉开?是优惠没给够,拉幕布的工作人员罢工了吗?在思域与威朗Pro对比的评论区,我看大家讨论最多的,是思域用了溜冰鞋轮胎,威朗Pro用的运动胎。思域的CVT是钢带,威朗Pro的CVT是钢链。当然轮胎会改变一些车辆的性能和操控,但也微乎其微,不至于说换套轮胎,加速就快了1秒,那大家都别研究发动机,都去研究轮胎算了。而CVT变速箱用钢带还是钢链,也不是厂家自己说了算。小扭矩发动机,他肯定用钢带,可是威朗Pro 1.5T发动机扭矩都干到250牛米了,已经是差不多2.0T水准了,它哪敢用钢带,肯定用钢链。奥迪的Multitronic,斯巴鲁的Lineartronic都是为了匹配他们家的高扭矩发动机。所以,不存在谁更耐用,谁更抗造的说法。大家实际试驾的时候,仔细体会威朗Pro的驾驶感受,是否符合自己的驾驶习惯,这点才是最重要的。威朗Pro从家用车角度来说,真不算差。颜值方面绝对符合大多数人审美,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应该都不会说丑。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上汽的设计师品位还是比较有国际范儿的。我曾经也说过,上汽通用是汽车圈的高级装修队,内饰设计一直都是高水准,无论是10几万的英朗、威朗,还是20几万的君威、君越。放到同级车型里,绝对没有谁是因为别克车太丑而放弃购买的。可问题是,长得好看不一定能当饭吃,因为这台车的背景太复杂,很多人搞不懂它到底是出自名门,还是半路出家。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给你展开来解释解释。有些朋友隐隐约约觉得,凯越、英朗、威朗、科鲁兹、科沃兹好像就是同一款车,但又说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这个故事还得回到1998年开始讲起。98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大宇面临破产,于是开始寻找买家。一开始通用、 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菲亚特、还有韩国现代都想要收购大宇集团。最终2000年7月,福特以69亿美元拿下大宇,结果9月份,福特遭受凡士通轮胎事件重创,自身出现财务危机,最终宣布退出收购。凡士通轮胎事件简单来讲,就是福特的车型用了一家叫FIRESTONE,中文叫“凡士通”或者“火石”的轮胎,结果轮胎质量有问题,导致200多起因为轮胎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最终福特以30亿美元的巨资召回了1300万条凡士通轮胎。当然,也就错过了韩国大宇的收购。有些熟悉轮胎品牌的朋友可能觉得FIRESTONE,这个名字很像BRIDGESTONE普利司通,中文翻译也有叫石桥的,其实FIRESTONE在1988年就被普利司通以2.5亿美元收购,成为了普利司通旗下的子品牌。普利司通的创始人与亨利福特本来就是老兄弟早在1906年,老福特就找普利司通采购了8000只轮胎,直到2000年凡士通轮胎事件爆发,双方撕破脸对簿公堂,最终福特发誓从此不用普利司通轮胎,这中间俩公司已经合作了将近100年。是不是又知道了一个冷知识,下次大家留意一下福特的车辆,是不是无论老款新款,是不是原厂都不会配普利司通轮胎。当然,你一定要打福特的脸,也可以在下次换胎的时候选上普利司通,让福特重温一下当年的惨痛历史。福特退出收购之后,2001年9月大宇集团被重新估值,结果只被估出了20亿美元,但是通用更狠,只愿意出4亿美元收购。最终,也不知道哪位大神中间运作了一下,通用于2002年4月30日,以2.51亿美元接管了大宇汽车的3个汽车工厂,8个海外销售机构和1个零配件工厂,还获得了新合资公司42.1%的股权。可以说是捡了个大便宜。从此以后,通用开始整合大宇的车型,进军全球市场。大宇的各款车型,放到美国就挂铃木标卖,放到澳大利亚就挂霍顿标卖,放到东南亚和东欧就挂雪佛兰标卖,放到西欧就挂大宇标卖,放到中国就挂别克标卖。所以,2003年咱们国内就出现了别克凯越这个车型,第一代凯越其实就是韩国大宇的Nubira,2004年上市的凯越HRV,其实就是韩国大宇的Lacetti。2016年8月老凯越停产,9月份雪佛兰就上市了科沃兹,其实这就是老凯越换壳在卖。接着,国外拉赛迪换代,新一代Lacetti到了国内就成了老科鲁兹。后来凯越换代,就成了英朗。后来通用收了欧宝,英朗就成了欧宝雅特换标。英朗的下一代威朗,其实就是新雅特换标。总结来讲,凯越、英朗、威朗他们仨的背景,就是一会儿韩国车换标,一会儿德国车换标,一会儿泛亚改改弄弄,搞成了中韩,中德混血。别克淘汰了给雪佛兰,雪佛兰淘汰了给别克,雪佛兰和别克都淘汰了,给宝骏。别忘了,宝骏的全称叫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当年的宝骏630,宝骏730都是用的别克凯越和英朗的平台和动力。反过来,宝骏510、宝骏530又被挂着雪佛兰的标,卖到了南美、印尼、中东和墨西哥等地。甚至五菱荣光小卡,也被挂上了雪佛兰的标变成了N300 Work卖到了美国。听完上面这一通背景,大家可能会有两种感觉,一是别克好像也没什么技术,都是收购别人的品牌,然后拿到国内换壳卖。另一个感觉就是车型混乱,换来换去,感觉车型代际没有连续性。这也就出现了另外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别克什么车卖得好,什么车就停产。大家是不是发现,凯越月销上万的时候,直接给停产了。英朗月销4万的时候,直接换三缸了。现在英朗月销还有2万左右,马上就又要停产了。明明是爆款,却被迫停产。其实,我们眼中的停产,对于通用来说只是换了个标又在其他品牌复活了而已。有人可能好奇,英朗从威朗Pro上市就一直传言停产,怎么半年过去了,还没有停产呢?我个人推测,英朗停产得先等到威朗Pro上市1.5L车型,拉低入门价位之后,销量慢慢上来,逐渐替代英朗的地位。然后,威朗再推出威朗Plus,那才是真正的威朗。而现在的威朗Pro,充其量算是英朗Pro。我相信很多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弄明白英朗和威朗到底是什么关系。感觉威朗好像比英朗高半个级别。一个A级,一个A+级。可是仔细对比两台车,发现威朗也没比英朗好多少,英朗后悬挂是多连杆,威朗后悬架反而是扭力梁。威朗原来是1.5L和1.5T,英朗是1.6L和1.6T,后来换成了1.5L和1.4T,再后来英朗、威朗都换成了1.0T和1.3T三缸,两台车销量都彻底凉凉。现如今,英朗虽然有1.5L和1.3T,但实际上1.5L销量占到了8成以上。而威朗Pro只有1.5T排量,因此两台车才真正意义上拉开了所谓的差距。但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还是英朗性价比高,10来万的小车,对大多数人来说,便宜才是最重要的。1.5L动力他可以忍,1.5T的价格他不能忍。更关键的是,别克英朗、威朗到底值得花多少钱去买?其实在很多人心里已经固定了,也就10来万落地的车,超过13、4万肯定不值得。别克英朗目前畅销款1.5L精英型,指导价12.59万,优惠后裸车7.5万上下,落地也就才8万多。而威朗Pro五个版本中,次低配533T乐享版性价比最高,指导价13.99万,优惠4万左右,优惠后裸车9.9万上下,落地12万左右。你想想,12万多买威朗Pro,8万多来英朗,差价4万。我就问在座各位,威朗Pro再好,它值这4万的差价吗?所以,前面对比什么朗逸、轩逸、速腾都是多余的。你在别克4s店看看这两台,自己都觉得自己好傻,怎么会差点就冲动消费买了威朗Pro呢?我买台英朗不一样可以开,车机不行我自己改呗,没有真皮我自己包呗,什么倒车雷达,倒车影像哪个不能自己加装?动力弱点就弱点,这不更省油嘛。只要你想买,总有理由可以说服自己。毕竟英朗的确是合资车里相当有性价比的车型,所以威朗Pro看价格就失去了竞争力,只能吸引那些看颜值,看动力,看配置的客户。在威朗Pro车型里,最不值得推荐的就是GS版本,虽然看起来有些性能车的范儿,而且还蹭了君威GS的大名。实际上只是披了一件外衣,狐假虎威,你自己都骗不过自己。当然,你要是当高配车型买,那肯定是可以的。可是真的要高配的话,直接买15.29万的乐趣不就行了?座椅加热,倒车影像,全景天窗,无钥匙进入,启动,自动空调,这些实用功能都配齐了。何苦再多花7000元买顶配,就为了那个运动套件?威朗只是你人生中过渡的一台车而已,朴实无华且耐造就行,不要在实用性以外多花一分钱。你应该省下更多的钱,为以后换车做准备。不过回头想想,如果威朗Pro不买GS版,那么这台外形普普通通的威朗跟英朗又有多大区别呢?哎,确实很纠结。如果你真的迷恋GS版,无法割舍这一套运动造型,那就买GS追风版,毕竟14.59万和13.99万就差6000元,少换一次手机,让爱车多一个自己欢喜的造型,千金难买我愿意。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投稿邮箱:418150505@qq.com※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前37分钟聊丰田bZ4X,后半部分聊五一假期小故事。今天这期节目聊聊前不久刚刚预售的丰田bZ4X。由于刚开始预售,网络上软文太多,很多网友看得晕头转向,甚至有些都已经蠢蠢欲动准备下单了。但是看了看钱包,发现30万买台丰田的电动车,总感觉哪里不对。所以后台收到很多人私信,问我这车到底好不好,能不能买?我先说结论,如果你不差钱,信丰田,想玩个新鲜,可以买。但是你要谈性价比,谈科技感,谈娱乐和舒适性配置,市面上大把的车可以把它虐成渣渣。今天这期节目,我们就详细聊聊这款丰田bZ4X,与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观点。现如今,买电动车的车主也是越来越挑剔了,因为中国应该是目前世界上可以选择的电动车品牌最多的国家。20-30w这个区间,我们也可以找到几十款电动车可以买。特斯拉的Model3、蔚来的ET5、小鹏P5/P7/G3、比亚迪汉/唐还有后续的一系列海洋系列,其他的像是吉利、奇瑞、长城、广汽埃安等等品牌,一堆的电动车躺着被你选,你为什么一定要买丰田bZ4X呢?是这台车长得太帅,让你无法自拔吗?这台车的整体造型设计,与丰田家族传统燃油SUV相比,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亮点。反倒是前轮上方的两个黑色轮眉格外醒目。按道理说,你要突出越野车的狂放不羁气质,做个撞色处理我也能够理解。可是那两坨不规则的黑色轮眉设计,就像是涂口红涂歪了的感觉,或者说像是侧面的保险杠还没有喷漆就出厂的感觉。我看了一下玫瑰棕,魅力银都是这样两坨黑色在前轮上方,我是无法接受,不知道大家什么感觉。如果你非要送我一辆bZ4X,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墨渊黑,用车身的黑色去遮盖这两坨黑色的轮眉。这台车的内饰设计,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对外展示的都是7英寸全液晶仪表+12.3英寸中控屏的版本。实际上22万和24万的版本,中控屏仍然是8英寸的小屏,如果是单独设计的8英寸小屏那还好点,可是丰田为了节省成本,直接在原有的大屏面板上嵌入了一块小屏幕,左右两边的黑框可以停下一排游艇,奇丑无比。不仅如此,22万和24万的版本还是塑料方向盘,没有倒车雷达,没有360全景影像,没有无钥匙进入。更夸张的是,主副驾座椅还是手动调节。20多万的电动车,丰田真的是心大,难道不看看周围的竞品吗?哪儿来的自信?要说这车唯一良心的,应该就是L2级的智能驾驶辅助全系标配吧。不过,在20万级的电动车里,它要连这个都不标配,估计要被网友喷出翔来。不仅同级别的电动车几乎都是标配,就连丰田自家10几万的卡罗拉和雷凌都是标配。所以毫无疑问,看bz4X的客户肯定第一时间pass掉了22万和24万的两个版本,那么就只剩下26万、28万和30万三个版本可选了。26万是两驱(前驱)顶配,28和30万都是四驱版本。26万和28万配置几乎一样,其实就是两驱和四驱的差别。可是丰田bZ4X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它的两驱版本配备的是150kw单电机,峰值扭矩266牛米,零百加速7.5秒,CLTC续航615km;而四驱版本前后各有一个80kw的电机,综合最大功率160kw,峰值扭矩337牛米,零百加速6.9秒,CLTC续航560km。也就是说四驱版本的性能并没有增加多少,反倒是续航缩水了50多公里。我觉得没有谁会真的拿一台电动SUV去玩越野吧?虽然丰田与斯巴鲁共享x-mode技术,前后扭矩也会有动态分配,但毕竟是前后轴电机驱动,难不成还给加三把锁,然后搞个扭矩放大多少倍吗?这充其量算是个全轮驱动,说是四驱都算是给足面子了。所以,如果把四驱版本去掉,丰田bZ4X唯一值得入手的,就是两驱顶配26万这个版本。但是我看了一眼配置单,所谓顶配,轮毂还是和低配一样是18寸的(顶配20寸),没有并线辅助,没有电动后备箱,没有车内空气净化,音响全系都是6个扬声器,当然更不可能是什么品牌音响。可能有人会说,丰田bz4x的配置虽然不高,可是续航还行。你刚刚不是说了,两驱CLTC续航可以到615km吗?这里解释一下,CLTC续航是在去年7月1日被用来取代NEDC续航的一种标准,但是CLTC续航被很多专业人士质疑虚标太严重,甚至比NEDC还要严重。比如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新款从76.8kWh增加到78.4kWh,只多了1.6度电,竟然续航从605km增加到了675km。特斯拉1.6度电能开70km吗?要知道,电动车15kWh/百公里已经算是非常优秀的能耗表现了。说白了,续航增加的原因就是之前用的NEDC,现在换成了CLTC。给大家一组数据对比:NEDC续航484km,CLTC续航就是509km,WLTP续航只有398km。换句话说,A厂家如果用CLTC续航,B厂家用WLTP续航,那肯定是B厂家吃亏。所以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电动车对外宣传,都会用CLTC续航标准,比如凯迪拉克Lyriq的续航650km;福特Mustang Mach-E续航619km;BMW IX续航665km,这些都是CLTC续航。其实水分都很大,真实续航起码打8折。而且,丰田bZ4X最低配22万的版本,不仅配置丐中丐,甚至电池包都缩水了16度电,CLTC续航才400km,花22万买一台实际续航连国产10来万的电动车都比不过的合资车,我实在想不出来这样的客户图的是啥?有人可能要问,丰田bz4x难道一点亮点都没有吗?那个“高效太阳能充电穹顶”,难道不是丰田独有的技术吗?宣传说“每年吸收能量可行驶1800km呢。就算我每年就开1万公里,如果放在太阳底下充电就能续航1800km,那我岂不是1/5的日子都不用充电了吗?说实话,丰田bZ4X这个所谓车顶太阳能电池板,我看着都想笑,咱们比亚迪F3DM早在2010年就给安排上了,12年前咱们国产车玩剩下的,现在又被拿出来炒作。而且还是只能在最顶配30万的版本上选装。选装之后,分段式天窗就没了,车顶覆盖一片光伏板。光伏发电的效率有多低,这个可能需要专业人士来解释一下。根据我查到的相关资料,一平米的光伏板,如果日照充足的情况下 ,按200w的充电标准,一天日照按4个小时计算,也就是充了1度电左右。如果日照不充足,充电效率也就是50-100w之间,我看着我的65w手机充电器,笑而不语。之前如果关注过丰田bZ4X的朋友,应该知道海外版本还有类似F1赛车的异型方向盘,而且带线控转向。可惜到了国内,这两项都取消了。取消异型方向盘我能理解,毕竟法律法规各个国家和地区不一样,但是线控转向你可以不取消。这玩意虽然贵的要命,但的确是个好东西。英菲尼迪Q50L当年上市的时候,就大吹特吹了通线控转向,算是给老百姓普及了一下这个技术。可惜的是,路面上99%的Q50L都没有这个技术,因为只有售价39.98万的最顶配版本才有线控转向。丰田bZ4X不但顶配没有,选装都不给选。线控转向,简单理解就类似于赛车模拟器,它没有传统机械结构来得那么真实,电机无法模拟轮胎受力带来的方向回跳和小震动。但是线控转向最大的优势就是转向比可以自由变化,转向不再受到机械的限制,它可以让你手感重一些,也可以让你手感轻一些,可以让你在路口轻松调头,也可以让你左右晃动方向盘没有虚位。理论上讲,工程师想怎么调整都可以随心所欲。战斗机上用的就是线控转向,因为它不需要考虑成本问题,也不用考虑驾驶乐趣,电子信号的传递速度肯定优于液压结构。今后无人驾驶如果普及,线控转向大概率也会随之普及。但是目前来看,但凡敢用线控转向技术的,首先要配备3个独立的ECU行车电脑,如果一个出故障,另外两个要保证正常运转。不仅如此,还要配备一套传统的机械转向,如果三个ECU都出故障,系统会立即接合离合器,恢复机械转向连接。听起来是不是很无聊的一个设计?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转向功能,消费者要多花这么多冤枉钱。所以,丰田bZ4X更不可能在30万的电动车给你配备这种功能。不过,今后与bZ4X同平台的雷克萨斯RZ,说不定有可能配备线控转向,毕竟丰田都卖这个价了,雷克萨斯RZ不卖个40-50万怎么对得起观众呢?别说3个ECU,给你整6个也不是事。当然,按雷克萨斯对中国消费者双标的态度,能配足3个就不错了,而且就算给1个还是有人跪舔。我看到其他媒体稿件里提到,丰田bZ4X的轴距2850mm,空间堪比汉兰达。数据上看,的确没有错,汉兰达的轴距也是2850mm。可是汉兰达车长4965mm,这车才4690mm,也就比丰田Rav4荣放长了90mm,宽度和高度也和荣放差不多。说白了,就是一台紧凑级suv,为什么大家硬要说这是中型suv呢?电动车由于自身结构的特殊性,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所以前后轮都会顶边设计,这样一来,轴距自然就变长了。目前为止,同级别电动车的轴距都不会太差。就算有些竞品轴距看起来比丰田bZ4X小一些,你实际去体验看看,空间也不会有明显的感知小很多。还有一些网友猜测,这台车会不会是比亚迪贴了丰田标在卖?咱们有一说一,人家丰田自家的eTNGA架构,不至于还得去抄袭比亚迪吧。比亚迪现在纯电车型都在更新e3.0平台,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再加上丰田bZ4X的电池包用的是丰田和宁德时代共同开发的三元锂电池,这也与比亚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不一样。丰田bZ4X的底盘架构也没预留发动机变速箱和油箱位置,也谈不上是油改电的产品。但是大家注意这个TNGA平台下的产品,今后会衍生出很多差半级的车型,而这些车型宽度不变,只是长度、高度、轴距会有变化。比如卡罗拉和亚洲狮,RAV4荣放和凌放(轴距都没变)。毫无疑问,eTNGA下的丰田电动车肯定也会玩这种手法,疯狂的制造差异化产品,搞得你眼花缭乱 ,光在丰田电动车体系里对比就花了N久时间,当然就没时间和精力去对比其他车型了。在充电方面,bZ4X也没什么亮点。最大150kw充电功率,在400v快充桩上跑满的话,0-80%大约30分钟时间,市面上大部分车都可以做得到。而丰田bz4x的充电口全部在车头两侧,左边是快充口,右边是慢充口。我特别不喜欢充电口在车头的电动车,这是厂家节省成本,但是麻烦了客户的行为。你想想,自家车位上好不容易装了个充电桩,结果每次还得拖根长长的充电线线,一直拉到车头位置。而那些在公用充电桩充电的车主更惨,公用充电桩的充电线很短,你只能车头扎进车位,且不说倒车出车位的时候,左右如果停有车辆,几乎全部都是盲区,非常危险。我们楼下就有一排充电桩,充电桩前面是双车道,很窄,我每次看网约车过来充电,为了让车头进入车位,前前后后倒车无数遍,后面堵着长长的一排车,我看着都心疼。至于丰田bZ4X上面的这块12.3英寸中控屏,以及它的车机系统,我相信大多数人看着就提不起兴趣。说来说去,也就是车家互联、QQ音乐、百度地图、语音控制这些功能,连OTA远程升级都没有,这套车机大家不用抱有太大幻想。车机系统方面,玩过国产新造实力的,保准你觉得这就是上个时代的产物。智能驾驶方面也是一样,虽然标配了L2级智能驾驶辅助,但是丰田bZ4X从头至尾没有宣传自己有多少个毫米波雷达,多少个摄像头,激光雷达更是想都不用想的。说了这么多丰田bZ4X缺这少那的地方,其实总结下来一句话,就是这车性价比太差,我相信稍微有些常识的客户应该是一眼就看出来了。但是丰田为什么有底气给这么一台低配电动车定这么高的价格呢?我觉得有两点原因,一是他的竞品大众ID.4不是也定的差不多价格吗?大众ID.4好歹上汽和一汽还换了个后缀,改改造型卖,丰田bZ4X干脆名字和造型都懒得改,直接放一丰和广丰卖。而ID.4的尺寸还比丰田bZ4X小一圈,各方面参数和配置都差不多,凭什么ID.4能卖这么贵,丰田就不行呢?ID.4一样也有很多人买。况且丰田bZ4X这只是预售价,比如我分析的两驱顶配26万的版本,如果最终上市25.5万,那么跟ID.4的两驱顶配24万多,也就差1万来块钱。丰田应该还是比较自信,这1万多差价,如果大众和丰田二选一,还是有不少人站队丰田的吧。另一点原因,就是丰田毕竟是全球销量第一的汽车公司,在咱中国有1400多家门店,很多老百姓就认这牌子。丰田吃准一部分人还是会把传统观念带到电动车里来,比如保值、耐用、经济、省心等等。所以,你看丰田bz4x的销售政策,第一条就是:10年20万公里免费基础保养。有人一看,这可比雷克萨斯混动的免费保养周期还要长。实际上,电动车保养一次就1-2百块钱,便宜的很。所有销售政策里,也就这一条最吸引人,其他的什么礼包,置换补贴,增购补贴,送电卡都没啥吸引力。可是我有个疑问,按理说不接受电动车的人,应该连丰田电动车也不接受。难道丰田电动车就没有续航焦虑了?就没有保值率问题了?就不会起火自燃了?而那些接受电动车的客户,早把市面上的车型比较了个遍了。他们还能接受丰田bZ4X这么没性价比的产品吗?所以,我觉得丰田bZ4X有点像BBA造电动车的思路, 只是给那些本品牌老客户,用本品牌燃油车置换电动车准备的。不过,丰田如果用老客户存量换市场占有量,这个体量也不小。另外大家注意一个问题,丰田是一家全球车企,在咱们中国市场,是因为可选择的车型太多太多,所以显得丰田bZ4X性价比不高。然而在国外很多市场,电动车选择面并不广,因此丰田bZ4X很可能全球销量并不会差到哪里去,人家毕竟可以调动全球资源,总有些地方的人会认可丰田的电动车。我认识不少造老头乐的厂家,在欧洲有不少代理商呢,老外在郊区开着老头乐代步,可开心了。如果一定要买合资电动车,丰田bZ4X和大众ID.4,我还是偏向ID.4多一些。但是不着急的话,我建议等等日产Ariya,这款车外观和内饰原创度很高,颜值应该不在前两款车之下。更重要的是,日产是从一开始就坚持研发纯电动的车企,曾经的Leaf聆风是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而且日产在电池安全性方面一直做的很好。只可惜在咱们国内,发力太晚。之前把技术给到了日产启辰晨风,品牌知名度太低,卖的很不好,但是各位可以问问启辰晨风车主,是不是个个用着都很爽。所以想买丰田bZ4X和大众ID.4的客户,强烈建议等日产Ariya上市再做决定。还有朋友问,本田的e:NP1 极湃1和e:NS1怎么样?提到本田的电动车,我是彻底无语,之前都是油改电的划水产品。现在说这款是纯电平台下的产品,但是看起来怎么还那么像新款缤智的造型?难道说最大的卖点就是那块15.2英寸竖立的中控大屏?没有发动机的本田,是没有灵魂的。因此我是不买本田电动车,不知道大家意向如何。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