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ITY
In the garage this week, Sam has been driving one of the last car-shaped Volkswagens still available in America, the 2021 Arteon SE 2.0T and finds that yes, it can almost swallow a thick queen-size mattress through its sleek hatchback rear opening. Before jetting off to Munich for the IAA Mobility show, Roberto spent time… Read More »It’s Not Just Another Hyundai
This is the last episode of the first season of Doughty. In Mariana Feijó's intro, you can hear someone slowly losing it after a whole pandemic with no holiday and almost through and through work since January 2020. Despite all her best attempts, choosing and editing episode highlights together was a gargantuan task that was mostly a failure, but some of what you can listen in this episode, may make you want to go back and re listen to past episodes, or just listen for the first time, if this is your first time diving into the Doughty universe.Most importantly, thank you to all 49 guests of this first season! You can find all their details below to follow and support them in any way you can!Keep an eye out for the second season, which in all likelihood will come out on Wednesday, 4th August. Mariana might be having a break, but she won't let you have one!Follow and support all our guests on:Yiannis CoveIG: @yianniscoveT: @ycoveAriane AnantaputriIG @arianeaninditaT: @arianeaninditaMonica GagaIG @msmonicagagaT: @msmonicagagaCharlie GeorgeIG @charliegeorgecomedyT: @CGdoescomedyLynsey BonellIG @lynseybinsT: @lynseybinseyFrancesca Renèe ReidIG @francescarenee3T: @FrancescaRenee3Isa BonacheraIG @isa.bonacheraT: @IsaBonacheraMilly TamarezIG @millyon4ireT: @MillyTamarezCarmen AliIG @carmenjeanaliT: @CA_AF_Dalia MalekIG @daliamalekT: @DALIACaitlin PowellIG @caitlinrpowellT: @cailtinpwllLaura SeixasIG @laurimucasMegan HarrisIG @meganharristooktheonoffStephen LeeIG @the.stephen.leeT @thestephenleeSaven ChadhaIG @savencomedyT @savencomedyBruce TangIG @brucetangoT @brucetangioVictoria OlsinaIG @victoria_comedyT @vic_comedyVerona RoseIG @theveronaroseT @TheVeronaRoseHoney LeavittT @HoneyLeavittIG @honeyleavittshowLou GonzalezT @angrylouIG @angrylouXinha MoraisIG @xinha.moraisReg ArnoldIG @relationshipdesigncoachRuby MartinIG @rubymartinartT @rubytmartin Emily Kennedy-BarnesIG @funnyforawomanT @funnyforawomanMikaela BurchIG @mikithemartianT @mikithemartianWill HinesIG @williebhinesT @willhinesRaquel CaldevillaIG @raquelcaldevillaRoxy JCIG @dam_roxPatrick KeeneIG @pad00d2.0T @doo_kee Alice SandersIG @wernerspenguinT @wernerspenguinShalaka KurupIG @shalakakurupT @drshalakakurupKathy ManiuraIG @kathykathymmErica Lee MartinIG @ericaleemartinT @ericaleemartinMinder Kaur AthwalIG @minderkathwalT @MinderKAthwalIzzy FlorenceIG @izabelflorenceT @IzabelFlorenceCerys BradleyIG @hashtagcerysT @hashtagcerysHelen DuffIG @duffmarvelT @DuffMarvelConnor RatliffIG @connorratliffT @connorratliffPatrick CotnoirIG @cotnoirT @patrickcotnoirRachel ChadaIG @rachelchadaT @ranchelchada Chloe HaleIG @itschloehaleT @itschloehaleRabiah CoonIG @rabiahcomedyT @rabiahcomedyWinston CarterIG @winstoniousT @winstoniousShem PennantIG @myshowcalledlifeT @each1teach1Hana AyoobIG @hana.ayoobT @HanaAyoobJanet AweIG @janetaweT @AwesomeCommsPauline EyreIG @yespaulineeyreT @yespaulineeyreSuchandrika ChakrabartiIG @suchandrikaT @SuchandrikaCSteve JeantyIG @yojeantyT @SteveJeantyThank you to Shem Pennant (IG: @myshowcalledlife T: @each1teach1) for the intro music.Follow me on IG & T: @MarianasBits If you've enjoyed the podcast and would like to tip Mariana, you can do it through PayPal or Ko-Fi at @marianasbits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privacy and opt-out information.
山东交通广播《购车联盟》20210724直播节目绿色版主要内容:1. 回顾泡水车问题。2.车企向河南捐献爱你款和物资情况。3.雷凌、卡罗拉汽车召回问题。2. 通过热线电话、微信平台、视频直播等解答听众挑车、买车提问,问题涉及—— 凯迪拉克XT4两驱领先跟奥迪Q3的2.0T两车怎么来选?/吉利豪越这款车怎么样?/林肯飞行家这款车怎么样?/试驾过新奇骏吗?1.5T VCT 3缸的那款。/天籁与亚洲龙该怎么来选?/日产轩逸怎么样?考虑操控动力。/星途的车怎么样?/吉利博瑞领航家值得入手吗?/在市区开车,等长时间红绿灯,自动挡车是打开自动驻车好还是挂N档好?/飞行家跟理想ONE该怎么来选?/传祺GS4怎么样?能买吗?/奇骏与CRV怎么来选择?/福特领域这款车怎么样?/探界者怎么样?实用操控性怎么样?/途观L 7座家用给个意见吧。/奔驰E200与雷克萨斯ES300H选谁?
In this episode, Mandy is joined by Mike Costello and Paul Maric, with Scott Collie and Alborz Fallah chiming in to run through the latest in automotive news and what's happening at CarExpert's offices around Australia. In car news, BHP will sell nickel to Tesla, the Northern Territory has committed to electric car incentives, the BYD E6 is bound for Australia, and we've confirmed the next Ford Ranger and Everest will get a huge 15.5-inch touchscreen. Alborz Fallah talks about why he's bought a Lotus Emira, and Scott Collie chats about hi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BMW 320i and Genesis G70 2.0T. Where to find the CarExpert Podcast You can find the CarExpert Podcast on your favourite podcast platform. If in doubt, simply click on the RSS feed below, or follow the links to the Apple Podcasts or Google Podcasts applications to subscribe. CarExpert Podcast RSS Feed CarExpert Podcast on Apple Podcasts CarExpert Podcast on Google Podcasts CarExpert Podcast on Spotify CarExpert Podcast on Podbean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这车在网上争议比较大,因为这车造型很凶,而且主打运动,更关键的是价格定的还不高,预售才9.88万-12.88万。结果一下子就招惹了以运动著称的很多车主和车迷,比如思域、菲斯塔、名爵6啊、领克03。最近影豹试驾车陆续到店,网络上能看到的视频和图文越来越多。广汽传祺官方宣称,影豹百公里加速6.95秒,大家都炸锅了。1.5T发动机+7速湿式双离合,是大力出奇迹,还是内卷吹牛皮?是国产车中的AMG,还是地表最强1.5T?到今天,都是个迷。因为网上实测成绩什么样的都有,有7.2的,7.25的,还有媒体实测8.21秒的。这时候了,思域车迷终于松了一口气,原来是虚惊一场。但是想买这车的小可爱们就纳闷了,这两个成绩,难道是一个下坡测的,一个上坡测的吗?还有一些朋友,会有一些奇怪的理论。如果一台车牌子不硬,那么它造型帅就是哗众取宠,动力好就是数据虚标,配置高就是耐用性差。但是反过来,如果一台车牌子很硬,那么它造型丑就是前卫个性,动力差就是节油环保,配置低就是专注驾驶。所以说,车跟人一样,也讲究人设。如果人设没打造好,后面的一切好像都是错的。就像吴亦凡一样,人设没崩之前,唱歌,rap就那样还能当评委。现在人设塌了,网友什么外号都敢叫了,加拿大电鳗,吴签,真的是破鼓万人捶。影豹值不值得买?如果要确定这台车值不值得买,首先要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如果岁月磨平了你的个性,早已没有了一颗骚动的心,那你买啥影豹。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这车不是那么正经。什么朗逸,轩逸,卡罗拉,雷凌,才是你的菜,这些车就像怡宝,百岁山,农夫山泉,他解渴,但是不够刺激。而那些想要运动型轿车,不想墨守常规的,又分两类。一类是讲究血脉相承,文化积淀。比如本田思域有Type-R神车血统,昂克赛拉有逆天神技压燃助阵,你甭管是不是一顿操作猛如虎,销量一看没过5,起码吹牛皮资本有了吧,车的人设立住了吧。买思域的和昂克赛拉的客户,他们觉得路上的这些同级车里坐着的,都是司机。而我,是驾驶者。另一类,就是我们今天聊的影豹这批客户了。他们有点骚动的心,不甘于随大流买那些老年代步车,但是运动型车,合资品牌不是太贵,就是配置太低,国产品牌又没有太多可选余地,名爵6,荣威i6,领克03,吉利星瑞。说到底,还是想装的x太多,兜里钱太少的原因。他们之前也一直在苦恼一件事,为什么就没有一款车,外形好看,价格便宜,配置高,空间大,至于动力,他们也知道一分钱一分货,但是他们相信会有奇迹,你哪怕骗骗我也行,只要大家都以为我快就可以。就像吴亦凡,都美竹说他2-3分钟,大家不也都信了吗,谁看到视频了,谁有证据?所以,买不买影豹,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利己主义。这车夸张的外形,有的人看着觉得扎眼,有人看着就觉得顺眼。但是利己主义消费者觉得,好看不好看是一码事,动力,空间和配置这些我能得到的实惠,别跟我来虚的,把你能给的放台面上,大家比比看呗。思域,你说你能给啥?思域说,我除了装x,啥也给不了你。而且要买赶紧买,马上11代连x也装不了了。昂克赛拉,你说你能给啥?昂克赛拉说,咱家的压燃。。。好的,闭嘴吧。然后车主又把荣威i6 max,名爵6 trophy,还有领克03和吉利星瑞都问了一遍,发现各有各的好,但也各有各的缺点。怎么定呢,最后还是看颜值,然后看配置就是这么肤浅。国产紧凑级的轿车,内卷还是比较严重的,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广汽传祺这么多年来,轿车基本上没有声音没有图像,GA8,GA6和GA4 Plus听友里有谁买了?有人说,我买了GA4 Plus,哦,那你一个月能拉多少单,滴滴下架之后,网约车现在还好做吗?什么配置最畅销?如果非影豹不买,觉得就是一眼入魂。但我就推荐买J15这个版本。因为很简单,既然选了这款车,肯定是不希望他中看不中用的,我都买了一台在别人眼中那么另类的车了,那我肯定要让他满配,这才能开出别人不识货的感觉。所以,最先PASS的一定是低配J10版。9.88万都花了,却只有16寸小轮毂,塑料方向盘,织物座椅,手动调节,2个喇叭,连气囊都简配到只有2个。J11看起来性价比不错,L2级辅助驾驶都给了,才10.88万。但是,客户仔细一看会发现,他跟更高配的J15和J16两个版本比,除了配置差别,还少了运动套件,以及可以选择广告色“哑光战机绿”(加2000元选装费)这两个关键要素。所以,影豹的订单,几乎8成以上都是顶配J16和次顶配J15。这也从侧面也反映出,影豹的客户都非常年轻化,目前市面上敢主打绿色的,除了影豹,就是名爵6了。绿色也不是说不好,但你好歹车顶用黑色涂装啊。大家可以看看名爵6的那个赛道绿,全车上下,绿的发亮。有的时候不怕没事,就怕心理暗示啊。有的人会说,你怕绿,不买这个色不就行了。不行啊,名爵6只有赛道绿,才有那套黄色内饰,大家都是冲着黄色去的,不然谁想要头顶绿色。影豹最推荐的配置就是J15,目前也是这个版本订单最多,因为有些客户本来就10万上下的预算,冲到11.88万已经超支不少了。顶配12.88万的配置,多的都是车联网,手势控制,面部识别这些虚头巴脑的。唯独7英寸液晶仪表升级到10.25英寸,副驾驶电动调节这些可能会让他眼馋一下。但是一想到贵1万,还是凑不出这些钱,只好放弃。这台车到底快不快?对于影豹,我觉得大家把他的速度停留在账面上,会更美好一些。国产1.5T发动机,能做到177马力,270牛米已经很不错了。你要想知道他快不快。也不用去比其他车,就看看名爵6的数据,同样是1.5T,名爵6是181马力,285牛米。影豹与名爵6两者差距不大,名爵6实测百公里7.98秒。这车上市挺久了,这个数据还算比较真实。所以,影豹要说自己6.95秒,能比名爵6快出1秒多,我是有点不太信,广汽传祺是不是把还没上市的2.0T版本测试数据弄错了,放到1.5T版本上了。但是你偏要说他可以弹射起步,而且本身动力输出特性就是前段猛如虎,那我只能说祝你好运,玩呗,别在乎那几个油钱。但是提醒一点,无论名爵6还是影豹,都是7速湿式双离合,别没事乱弹射。车跟人一样,年轻时不注重养生,老来就只能养病。双离合换挡速度快,但是无论干式还是湿式,都没有AT耐操,这不是保时捷PDK,那玩意多少钱,你这车才是人家一个购置税。也不要以为副驾坐个妹子,你弹射一次她就觉得你很哇塞了,人家能上你的影豹,图的就不是你的钱,车运不运动不重要,你人要够运动才行。名爵6与影豹怎么选?影豹直接竞品我觉得就是名爵6 Trophy版本,这两台车长宽高,轴距我就不念了,差别也就几毫米到几十毫米,但是实打实的配置对比,我们会发现影豹相当舍得下血本。这也是他为什么预售价一公布,当初盲定客户几乎没什么退单,还新增了不少订单的原因。比如,卖的最好的J15版本,定价11.88万。对比名爵6 Trophy豪华版 定价12.38万。官方指导价名爵6还贵5000元。但是影豹配置上全面碾压,L2级别驾驶辅助给安排上了,光是这一点,我觉得就够了。还有什么感应后备厢,32色氛围灯,座椅加热,自适应远近光这些就不提了。但是名爵6强在车机系统有语音互动,有车联网,前排有双层夹胶玻璃,最关键的是有优惠,现在普遍1.5-1.8万上下的优惠。基本上指导价,就是他的落地价。所以,现阶段还是名爵6性价比更高一些,但是你说尝鲜期,玩的就是心跳。那多花1万多,买个回头率也是值的。按广汽传祺以往的价格走势,用不了半年,影豹降价1万上下基本不是问题。对比领克03和吉利星瑞怎么选?虽然我打心底里觉得03和星瑞的客户,应该与影豹的重叠度不高。但是后台还是看到有人私信,拿这两台车去对比。领克03最入门的版本,1.5T劲Plus,有些地方能优惠1万左右。指导价13.68万,折后基本上跟影豹顶配一个价。两台车空间大小都差不多,影豹顶配多了一大串配置,但是回头想想领克03的配置也不算低,基本也够用。从品牌上比较,广汽传祺和领克多少还是差点意思,至少在轿车领域。广汽传祺如果真有本事,早就应该成为国货之光了,这么多年来,就没见它在轿车上能有什么建树。但是领克就发了一款轿车,就玩出了各种花样。先出1.5T价格亲民,再上2.0T+6AT(现在又换回了双离合),紧跟着出03+,再去征战WTCR,一波骚操作下来,品牌人设瞬间立的稳稳当当。所以,但凡预算能上领克03的,不是说多在乎影豹多那么一点配置,或者看上影豹外形无法自拔的。我还是推荐买领克03。至于吉利星瑞,我就更匪夷所思了。这车主销的2.0T豪华,指导价12.37万,优惠5000元左右,理论上价格是与影豹J15和J16差不多。但是俩车风格差太多了,星瑞用的2.0T就不是跟这帮1.5T的弟弟们一起玩的,虽然百公里加速才7.9秒,但是气势上很唬人啊。而且空间上也是全面碾压影豹和名爵6,更气人的是他配置也不低,也就少了一套L2级驾驶辅助,其他实用性配置也不缺什么。这车不光是配置参数,实际能看到,摸到的内饰做工用料都很讲究,人家是来当三好学生的,是跟外校生比成绩的,打的是合资A级车,比如速腾,朗逸,宝来这些。所以咱们不要内卷,该买影豹的买影豹,该买星瑞的买星瑞。两车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实在把握不准,就买星瑞。因为你的内心还不够骚动,就给我安安静静的坐着,别瞎折腾。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点?我们知道有些车你生下来没有,这辈子几乎就不可能拥有了。像是法拉利,兰博基尼这种。还有些车,30岁如果不够努力,或者少点运气也不会拥有了,像是保时捷,宝马的M系,奔驰的AMG。但是今天我们聊的影豹,就是给那些心中有着跑车梦,但是兜里比脸干净的人准备的。虽然别人是真碳纤,我是转印膜假碳纤面板;别人是真四活塞卡钳,我是假的卡钳罩装饰;别人是真3秒俱乐部,我是,我也许真是6秒俱乐部成员。但不管怎么说,我起码实现了距离跑车最近的一次体验,就算我心里知道他是一台10多万的普通家用车,但是摸着运动方向盘,听着四排气的声浪,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开跑车的感觉吗。就像小时候我们爱买玩具枪,跟小伙伴玩警匪大战,我们都知道一辈子可能都摸不到真枪。但是,嘴巴模拟子弹嘣,啪的声音,我们依然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不会有人嘲笑小孩子玩玩具枪幼稚吧?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了玩具枪,男孩子的童年是不是也少了许多乐趣呢?反正大多数人也没开过跑车,也许真的跑车也就这样了呢。这就像短视频平台里,真正的富二代拍自己的生活,没什么人看。但是那些营销号去打造的有钱人的生活,期期点赞几十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更愿意相信他们相信的事情。影豹目前没有优惠政策,订车差不多2周左右可提,产能还是充足的。全款没有贷款划算,厂家有个2年免息的贷款政策,建议用足这个贷款,等于变相优惠。最后提醒一句,如果预算很充足,比到最后就是名爵6和影豹二选一了,那我觉得影豹最后成为你人民币投票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如果你预算不足,就是想咬牙上这两款车的。我建议你逛广汽传祺店的时候,看看旁边摆着的GA4 Plus,这款车其实大小跟影豹差不多,也是1.5T+7速湿式双离合,就是动力比影豹弱了一些,后悬架也不像影豹那样,升级成了多连杆独悬。配置上也没比影豹低多少,就是长的平淡无奇且枯燥。这车说白了就是人设没立好,在市场上,没人会关心。但是这车便宜啊,次顶配自动尊享指导价9.18万,优惠后才8万出头,10万不到就能落地。看完这车,你再回头看看影豹,如果你还是觉得,非他不买,那基本就能定了。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山东交通广播《购车联盟》20210719直播节目绿色版主要内容:1. 奇瑞瑞虎8鲲鹏版全新上市2. 新款林肯飞行家全新亮相。3.通过热线电话、微信平台、视频直播等解答听众挑车、买车提问,问题涉及—— 丰田荣放推荐哪个配置?/宋DMI冬天开机油会不会有问题?/新款昂科威1.5T怎么样?/红旗H5 1.5T高配与君威1.5T中配该怎么来选择?/ 20W上路的SUV怎么选?/ 9代半的雅阁怎么样?/市区内代步,买菜接孩子用,6W以内电动车,有什么推荐码?/瑞虎8 2.0T鲲鹏版怎么样?/ GS4怎么样?动力怎么样?/昂科威1.5T变速箱的问题详解一下。/比亚迪汉的纯电动车值得买吗?小毛病多吗?/凯迪拉克CT5 L2级别(铂金运动)多少钱?/长城初恋与领克06两车对比怎么样?/奥迪A6L与沃尔沃S90怎么选?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我最近制作的这期视频名字叫《开一台宝马3系,我很穷吗》,我知道这个标题很犀利,但是我绝对不是标题党,我只是被内卷了而已。大家都知道,现在汽车圈如果不博出位,天天老老实实给大家解读车辆,根本没人看。因为老老实实解读车辆的主持人太多了,不是比你身材好,就是敢穿的比你少。我也不是不是敢个裤衩背心来给大家说车,但是我怕平台直接把我号给封了,判定我内容低俗,不适合传播。不过说实话,那些裙子开叉到大腿根,大冬天都要秀腿的车评人,看起来确实赏心悦目,我经常看完之后,只记得那车好白,好长,好大。大家评评理,我这种露腿就跟穿毛裤似的,怎么跟人家拼?所以我是被逼无奈,你也可以看做是触底反弹。郭德纲不是说过嘛,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他比的是苏秦,我比不了。使我有南京两套房,安能在此与大家哔哔?所以我思来想去,我觉得视频,音频都要定好自己的战略,坚决不能动摇。何处竞争,何时竞争,如何竞争我要想清楚。上期宝马3系的视频,算是我预想的多种拍摄方式其中一种,也是我认为最适合我,也最容易有流量的一种。如果这种方式还是反响不好,视频这块我可能就真的要放弃了。结果没想到,这个拍摄方式还真的就火了。我这期视频开场有一句话,被网友玩成了梗。这是我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话,原本不在台词脚本上。我说宝马3系,奔驰C,奥迪A4L该如何选,大家看了无数的单车评测,横向评测还是不知道怎么选。我今天能给你一个答案,你信吗?原本台词脚本到这里就结束了,我当时即兴来了一句。因为别人研究车,而我研究你。现在回头想想,这句话还真的是我视频风格的一种精辟总结。所以,我当天就把B站签名给改成了这句话。这自己无意说出的一句话,对我的影响可能大到我自己都无法想象。320,325,330怎么选有时候我觉得研究车真的挺没意思的,一台车客观存在的参数都能查到,去4s店都能体验到。你打开一个车评,看一主持人在那儿瞎哔哔半天,一大半时间是在报数据,另一半是看金主爸爸给钱没有,再决定是多聊优点,还是多聊缺点。但是换个角度看,我要是研究买车的人,那可就有意思了。这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呐。买车人的心理千奇百怪,三天三夜都聊不完。而我从06年就开始卖车,这方面我门清啊。所以我从人的角度解读一个买宝马3系的客户,320,325,330他到底是如何选择的呢?我说买320的客户就是穷,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特别是买了最低配320i运动套装的人,连M运动套件你都能舍不得掏钱,只能说明你要么不懂宝马,要么不会赚钱。我说的有错吗?没有错,因为我就是这类人。我当年为什么买奔驰C180L啊,表面上跟人说,其实1.6T就够用了,2.0T多那么些动力,配置几乎一样,贵3万多没必要。真的没必要吗?是没钱!那时候我穷啊,贷款买的奔驰,一想到月供6000多,我心里慌啊。再让我一个月多1000多的月供,这是要我命啊。买320低配的车主,给你个机会,在我节目评论区大声说出来,你是不是跟我当年的心态一模一样?然后买320Li M运动套装的人,还是穷。因为31.89万的价格,跟325i 标轴M运动几乎一样。但是前者动力虽然差些,但是空间更好。后者空间虽然差一点,但是动力更好,配置也更好。而你选择了320Li M运动为什么呢,因为你刚换车,改善空间是首要问题。只要是台宝马,只要空间大,你是可以接受的。至于动力,至于配置,不是我不想要,实力实在是够不到。到了325这个动力,看似5个配置可以选,你可能有点纠结。但是你只要记住一点,曜夜造型浮夸,四驱用处不大,标轴性价比差。行了,你就只剩1个配置可以选了,那就是325Li M运动套装。这也是目前3系卖的最最最好的一个版本。至于330这个动力,我之前就聊过一个故事。一个少年拆房子卖地要让家里人给他买330,我只能说年少不知5系香,错把3系当梦想。不过如果真的买330版本,也一定记得买标轴,买长轴只会被人当成笑话。因为330车主大家公认是纯血bimmer,标轴才根正苗红。长轴、标轴怎么选很多人还很纠结长轴和标轴怎么选?记住我一句话,但凡你纠结过长轴与标轴,一律选长轴。因为选标轴的客户从来不纠结。但是330版本除外,因为买330的不是凡人,他们多金,任性,有信仰,有追求,玩的是态度,而你不一样,你多娃,白领,上有老,下有小,处处都要照顾。有人讲,宝马325i和325Li配置差不多,但是长轴版价格贵3万啊。首先贵是我们的错,不是他的错。其次,只有加长了这11公分,很多人才觉得30多万花的值。如果买标轴,感觉换台宝马,似乎空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改善。34C怎么选大家公认的说法是:3系卖操控,c级卖豪华,A4L卖科技感。但是,奔驰C级没有科技感吗,奥迪A4L没有操控吗,宝马3系没有豪华感吗,哦,3系好像是没有。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要的是什么,是身份认同感。BBA说到底是社交符号,开3系,开A4,开奔驰c分别代表什么样的人。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我们只是希望自己更符合心中那个形象而已。所以你不用纠结那些车评里说的,什么这个操控更细腻,那个换挡更有逻辑,都是扯淡。跟你真正相关的,就是你心中的想象的那个自己。不知道该怎么选,回家照照镜子,答案就会慢慢清晰。实在看不清自己,就问问自己老爸,老哥,老同学,老领导,就问他们,有一天我混好了,约你吃饭。你觉得从我口袋里掏出的车钥匙,会事34c里面的哪款车?3系对比ct4,ct5,s60,xel,怎么选网上有无数对比数据的文章,我这里就不展开了。一句话,bba占全国豪车市场 7成以上的份额。34c三款产品这么多年竞争下来,也是越来越均衡,几乎没有什么短板。我想不明白,你买二线豪华的理由除了预算不足,还能有什么其他什么原因。如果说你不是因为缺钱,就是被那种小众豪华的气质所吸引,那我希望今后你要一直心存这份傲娇。别被别人一个不屑的眼神,就弄的心浮气躁。大多数人不买二线豪华,不是不知道他们性价比高,而是觉得这些品牌没有社会认同感。开豪车要的是社会认同感,不然你开豪车干嘛?同价位的合资B级车,不比34c更舒服,配置更高,体验更好吗?有人可能会说 二线豪华,动力更好,操控更佳,配置更高,甚至更有调性,ok,都很不错。但是,缺的是社会认同感。或者说直白点,这些车开出门,除了显得你更有个性,并不能让人觉得你挺成功,挺有实力。CT4, CT5 S60,XEL都一样。互联网时代大家都懂,8折虎7折豹,6折沃尔沃没人要,五折凯迪拉克偷着笑。而3系,常年没有什么优惠。3系操控真的退步了吗我就问两个问题,你会开手动挡吗?你下过赛道,体验过车辆的极限吗?你连手动挡都不会开,赛道都没下过的人,谈什么操控啊?天天刷视频,以为自己也是职业车评人了。别看车评人一个个人五人六的,我参加过N次赛道体验。见过N多你们眼中的开车大神,最后出来的圈速成绩惨不忍睹。职业车手才谈操控,普通老百姓只谈好开,不好开。不要用M3的操控,要求宝马3系。不跟跟我谈什么,我要车辆听我的话。你要的是宝马车上的副驾,更听你的话。不要把M运动真当Mpower,但那只是一个皮肤而已,别当真,只是为了好卖。什么机械素质退步,操控明显不如上一代。跟99%的消费者有毛关系?这一代的3系明显比以往任何一代都好开,对于老百姓来讲,这就是答案。我为我说的话负责。买3系还要避免哪些坑?最后有两句话送给准备买3系的朋友们。第一句,是送给那些明明够不上3系,想要硬蹭。别听那些鬼话,什么每个男人都有一个蓝天白云梦。男人心中的梦,不在天上,在海里。如果你预算连30万都不过了,就老老实实买台合资B级车,也挺有福感。你可能只是暂时手头拮据,开3系的还真不一定比你有实力。如果你真能挤出36万多的预算,够的上325Li M运动,就去拿下。如果压力太大,就暂时缓缓。别买低配,多数会后悔。第二句,是送给那些想直奔330的bimmer,如果你还年轻,一定要好好问问自己。当你疯狂过这一把之后,以后还有没有资本继续换更好的车来浪。别学人家玩操控,最后再想换车发现预算不够 。回头一看,才感慨:年少不知5系香,错把3系当梦想。十里长街无论多么繁华,生活还是生活本身。别人赞美你你就点点头向他报以微笑,别人骂你土鳖你可以转身就走。但是我们心中一定要怀揣自己想做的事,一直坚持不动摇,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山东交通广播《购车联盟》20210706直播节目绿色版主要内容:1.新款奔驰GLS450中大豪华型即将上市。 新款宝马X2,动力时尚感提升全新上市。传祺GS4plus 2.0T即将上市。2.通过热线电话、微信平台、视频直播等解答听众挑车、买车提问,问题涉及——购车优惠是按照厂家指导价进行优惠的吗? / 探险者动力怎么样?与凯迪拉克XT6相比该选谁? / 探险者怎么样? / 英菲尼迪QXL推荐吗? / 凯迪拉克CT5与捷豹XL谁的动力好? / 妹妹刚毕业,宝马X1曜夜版可以入手吗? / 半年算库存车吗? / 凯迪拉克CT6与沃尔沃S90选谁? / 宝马530与奔驰E选谁? / 瑞虎8怎么样? / 星锐与速腾选谁好? / 15W左右SUV有什么推荐吗? / 三菱欧蓝德皮实耐用吗? / 奥迪A4L后排有抖动怎么回事? / 新款欧蓝德什么时候上市? / 森林人怎么样? / 本田缤智、XRV、起亚智跑、逍客选谁好? / 女士开,20~25W SUV哪个好? / 皮卡是否15年报废? / 男士,宝马530li、奔驰E300L、奥迪A6L 55 quttro选谁?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前两天,我在和朋友吃饭的时候,朋友跟我吐槽,说奥迪4S店的销售竟然不卖给他车子,我听完就很疑惑,于是让他详细的说一说是什么情况。朋友就告诉我,说自己本来想趁着孩子放暑假之前,去换一台奥迪Q5L,带全家人一起出门自驾游,上个月去看的时候,指导价41.58万的40TFSI豪华动感型能优惠16个点,裸车35万左右,还可以送两次保养,想着价格还不错,但是家里人意思是再对比对比。转眼到了这个月,他在比了一圈车型之后还是决定买Q5L,结果,销售告诉他,现在16个点的优惠可以给,但是必须选仓库里的现车,就这几个配置和颜色,想订车就不能给这个优惠,而且订车不能给具体的提车时间,预估等车时间在1个月以上,并且之前的两次保养也不赠送了,同时必须买8000元装潢,还得交2000元上牌服务费。这样一算下来,等于整体价格比之前贵了1万多,我这位朋友有些气不过,不仅如此,销售还告诉我这位朋友,如果现在不出手,后期价格可能还会上涨,因为现在芯片短缺的问题很严重,车源越来越少。我这位朋友也开始有点慌,拿不准是销售在套路自己,还是今后Q5L的价格真的会越来越贵,于是就带着家里人去别的店询问了一圈,发现其他家的价格比这家还贵,所有他就来找我帮忙,毕竟是汽车媒体,看看有没有什么内部消息。芯片到底会缺多久,啥时候去买车更合适?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实际上不只是奥迪Q5L一台车,其他豪华品牌最近的优惠也在回收,究其原因,就是现在整个汽车市场都面临着车辆芯片短缺的问题,正是因为芯片短缺,导致现在4S店能进到货的车子数量大幅度减少,虽然库存不断减小,但是订单却还在增加,换做任何一个4S店的老板,自然而然就会调整自己的优惠。但是这个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甚至可以说过不了多久,车辆的芯片就会恢复供应,到时候价格就会自然回落。首先,目前汽车采用的芯片基本上都是都是8英寸/90nm-0.13μm的水平,换言之这个芯片的工艺难度远低于你家电脑上那套英特尔i9处理器,虽然百万分之一的不良率,确实对于工艺的严谨程度要求更高,但是对于目前专做汽车芯片的厂家而言,这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难度。其次,虽然之前受疫情的困扰,使得汽车芯片的生产受到影响,但是随着全球疫情态势不断出现转机,现在8英寸产线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即便是新开的芯片生产线,需要汽车厂家进行产线认证,连着研发+认证一起,最多也就是1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最后,受到这次汽车芯片短缺影响最大的,其实是那些新能源汽车,因为新能源汽车对于芯片的要求更高,用量也更大,而似于Q5L这种传统的燃油车其实受到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而且这种传统的燃油车,对于芯片的算力需求也没有那么高,换言之,传统燃油车将会很快走出芯片短缺的困扰。按照这些信息来看,只要整体芯片产能保持现在这样稳步恢复,而且大众集团自己不会搞点幺蛾子出来,踏踏实实的等汽车芯片恢复供应,老老实实的去造车,那么无论是Q5L也好,还是大众旗下的别的车,基本上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的时候,价格就会出现下降的态势,然后逐步恢复到之前的价格水平。所以,如果你想去买奥迪Q5L的话,我建议最起码等到年底的时候再去看看,如果不着急的话,那就等明年的上半年再去看看价格,然后再决定是否入手这台车。 为啥Q5L的销量那么高?那么,之前的奥迪Q5L为啥卖得好,我觉得最关键的有几点:首先,就是价格。乍一看上去,奥迪的指导价和其他两家差不多,但是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奥迪Q5L最畅销的40TFSI豪华动感型,指导价41.58万,优惠后35万上下;宝马X3最畅销的28i M运动型,指导价42.58万,优惠后37万上下;奔驰GLC-L最畅销的260豪华型,指导价42.98万,基本没有优惠,相当硬气。这样比较下来,奥迪Q5L和宝马X3的成交价差了2万左右,和奔驰GLC-L的成交价差了将近8万。说到底,这三台车都是一个级别的产品,买这类车的用户,花2万左右的差价去买X3倒是可以接受,但是花8万左右的差价去买奔驰,那就得看这个客户对奔驰LOGO的执念有多深了,但无论如何,奥迪Q5L确实是BBA在这个级别中价格最低的。其次,就是车子够大。奥迪Q5L在海外版的基础之上,增加了88mm的轴距,使得后排空间大幅度提升,不会像之前坐在不带L版本的Q5里那样拘束。当然,奔驰GLC-L也很大,只是实际上这台车并不是你印象中的奔驰,底盘总体还是偏硬的,虽然国产之后已经进行了软化处理,但是实际上GLC-L的底盘舒适度还是不高,达不到很多人理想中“开宝马、坐奔驰”的感觉。和奔驰GLC-L不同,宝马X3走的则是运动风格,整台车的驾驶感受确实不错,甚至可以说好开到不像一台SUV,而像是一台轿车,再加上发动机与变速箱的配合,即使是184马力的25i版本,通过那颗采埃孚的8速变速箱,也能营造出动力充沛的感觉。可以说是宝马少数还在坚守运动的车,而且现在中期改款的宝马X3也快要上市了,看起来更加运动,但是宝马X3也是BBA三家当中唯一没有加长的车型,这就导致宝马X3的后排空间还不如宝马X1大,所以你愿不愿意为了驾驶感受,而去放弃更大的后排乘坐空间,这是在买宝马X3之前需要好好想清楚的。相比之下,奔驰GLC-L现在车内空间最大,但是价格也最高,所以对于想要买车兼顾家用的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会反复权衡,为了稍微再多出一点点的空间去多花几万块是否值得,而价格和Q5L差不多的宝马X3,实际上后排空间远不如奥迪Q5L那么大。在中国这个汽车消费市场的大环境里,向来都是“一寸长、一寸强”,哪怕宝马把X3的操控做的再好,能吸引的也只是一小部分人,更多的人去买SUV还是为了家用性和乘坐空间,而这时候奥迪的空间优势就体现了出来。再者,就是配置确实不低。和中期改款的奥迪Q5L相比,奔驰GLC-L的这套内饰已经用了很长时间了,大家都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但在中期改款时,奔驰给这台车加入了全液晶仪表与MBUX系统的液晶屏幕,使得这套内饰还能继续有一战之力,毕竟奔驰在豪华感的营造上,确实有两把刷子,哪怕只是看起来豪华。奔驰GLC-L可以说是目前BBA三家当中,唯一坚持豪华风格的内饰的中型SUV,车头硕大的奔驰标,也是这台车最大的亮点,只不过这台车确实已经上市太久了,现在就看奔驰什么时候能给这台车用上新款C级那套内饰了。而当消费者因为价格更低,然后在奥迪Q5L和宝马X3之间进行对比的时候,还会发现两台车的账面参数虽然差不多,但是在配置的丰富程度上,奥迪Q5L还会比宝马X3再高一些,比如最低配的宝马X3没有换挡拨片,也没有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感应后备厢、全车无钥匙进入,就连扬声器的数量都比奥迪Q5L要少,更不用说以造灯出名的奥迪,给Q5L配上了30色氛围灯,宝马X3只有11色氛围灯。最后,就是品牌依旧隶属一线。当你花了这些钱去买奥迪Q5L之后,你还能得到一个四个圈的奥迪LOGO,虽然很多人现在都说奥迪是BBA当中的“守门员”,但是无论如何,奥迪依旧是BBA三家当中的一份子,也依旧是隶属一线豪华品牌,相比于同价位的二线豪华品牌,面子上自然更好看一些。同时,相比于之前2020款的Q5L而言,中期改款之后的Q5L在外观上也有所提升,并且之后还要再推出40TFSI RS Edition版本,整台车确实比之前要好看很多,尤其是前脸的设计年轻了不少……这也是这次中期改款最成功的地方,因为当你把车买回去的时候,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能看出你开的是一台新款车型,和之前的奥迪Q5L长的都不一样。归根结底,奥迪Q5L之所以卖得好,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字——性价比,就算这两年奥迪的品牌力下滑很多,但是价格也接地气了很多,很多消费者一边骂骂咧咧的说奥迪的牌子不硬了,但是对比完奔驰和宝马之后,又直呼奥迪的配置和价格是真香。中期改款的Q5L有哪些不足?那么,现在中期改款的Q5L有哪些不足,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地方:首先,外观上最为人所诟病的隐藏式排气依旧没有改回来,似乎奥迪想要在隐藏排气上一路走到黑了,其实对于这个外观上的隐藏排气我一直不太喜欢,我总觉得还是把排气管露出来会好看一些,毕竟谁也不希望在冬天的时候,明明自己车屁股上有一对儿像是排气一样的镀铬件,但是排气的烟却从车屁股底下冒出来。其次,中期改款的奥迪Q5L在内饰方面可以说是极其敷衍,整套内饰几乎可以说是照搬了现款奥迪A4L的内饰,以至于我总有一种改款改了个寂寞的感觉,就好像一个中年油腻大叔想要赶时髦,就去给自己买了一身的潮牌服饰,看上去挺潮的,但是摘了帽子之后发现头上的头发也剩不下几根,脱下衣服发现肚子上的肥油也没下去多少。再者,奥迪Q5L那套又陡、又短、又滑、又硬的后排座椅依旧被保留了下来,明明改款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反应过后排座椅舒适度的问题,可是Q5L的中期改款依旧我行我素,以至于我都怀疑奥迪的市场调研部门就像是摆设一样,不过转头一想,如果不把后排座椅做成这样的话,奥迪Q5L的整体空间怎么去和奔驰GLC-L正面硬刚呢?最后,现在中期改款的Q5L的价格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奥迪对于车辆价格和配置进行了调整。过去2020款的奥迪Q5L官方指导价是38.78-49.8万,有2款40TFSI版本和4款45TFSI版本,主打的是高功率车型,现在的官方指导价则是要39.68-48.7万,有5款40TFSI版本和3款45TFSI版本,而且马上还要和A4L一样,增加一款40TFSI RS Edition版本,估计是奥迪发现没啥人去买45TFSI的版本,索性就少产一点。看上去,中期改款之后的Q5L顶配价格比原来有所降低,但是实际上去买Q5L的消费者,根本没几个人会去选择顶配车型,实际上,这台车的准入门槛比过去高了9000元,既然准入门槛变高了,那么配置有没有提升?其实是有的,同样是最低配的40TFSI车型,中期改款之后标配了倒车影像和前雷达,多了一套12.3寸液晶仪表,中控屏从原来的7寸变成了10.1寸,而且还带车联网功能,大灯变成了新款的LED大灯,主副驾驶多了腿托调节,后视镜也有了电动折叠、倒车自动下翻和锁车自动折叠功能。那么,官方指导价多出的9000块钱给你换来了这些配置,你觉得划算不划算?我觉得是划算的,但是现在买,却有些不划算。因为之前奥迪Q5L的优惠幅度动辄23个点,价格最低的时候甚至到过25个点的优惠,我们即便以23个点的优惠来算,之前的最低配的裸车价格是29.8万,但是现在中期改款之后,优惠能有16个点就已经很不错了,裸车价格直接干到33.33万。换言之,实际上现在Q5L最低配的价格比之前贵了3.53万,如果配置再往上看的话,差价会更多,所以显然现在去买Q5L是不划算的,我作为消费者去买Q5L这台车,你奥迪既然做了中期改款,那么增加配置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这是奥迪想要吸引消费者下单的手段,我没有理由去为你点赞,而现在奥迪Q5L的价格放在这里,我得真金白银的多掏那么多钱出去,那我心里肯定很不爽。 买奥迪Q5L之前要考虑好哪些事情?假如你无所谓奥迪Q5L的价格上涨,觉得多花点钱买个好看点的壳也值得,那么在下单之前,除了我们刚才提及的后排座椅的问题之外,还有几个地方是需要考虑清楚的。首先,就是奥迪Q5L用的那套DL382变速箱,之前有很多车主投诉关于变速箱异响、顿挫、抖动的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遇到大面积的故障反馈,但是这套变速箱终究有些赌脸,自己买完车碰不上还好,碰上了那就是个糟心事。其次,奥迪作为一线豪华品牌,奥迪Q5L的竞争对手长期锁定在奔驰GLC-L与宝马X3上,但尴尬的是,奥迪Q5L原先大幅度的优惠,虽然让很多人以更低的门槛触及到了BBA中型SUV,但是也让不少人在买回家后,需要去忍受各种流言蜚语,比如“能买的起奔驰、宝马,谁会去买这车”,仿佛“我买不起GLC和X3”就写在Q5L车主的脸上。最后,就是Q5L的后期养护费用,油耗的话其实不算离谱,基本上在8-10个油之间,而后期保养的费用,我这里也是找了一张可以参考的价格表,基本上小保养一次在1200-1300元之间,大保养一次2100元左右,这个价格只能说中规中矩,只是每5000公里就要进行一次保养,这一点需要考虑清楚。买奥迪Q5L还是买二线豪华品牌?除了奔驰和宝马两个老对手之外,奥迪Q5L现在还要面临二线豪华品牌的竞争。其中,凯迪拉克XT5和沃尔沃XC60算是两款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车,这两台车可以说都是通过“无下限”的价格大放血来抢客源,它们的价位和奔驰GLC-L、宝马X3已经没有太多重叠,但是对于奥迪Q5L确实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现在,奥迪Q5L的价位则正好卡在一线豪华品牌和二线豪华品牌之间,有一种“BBA价格守门员”的感觉,假如你手持次低配Q5L的预算,其实咬咬牙也能摸到GLC-L和X3的最低配,但是同样的预算放在这儿,再去看看凯迪拉克XT5和沃尔沃XC60,你会发现竟然可以买到中高配车型。比如著名的“价格跳水运动员”,也就是凯迪拉克XT5和沃尔沃XC60,虽然XT5的官方指导价达到了33.27-47.27万,但实际上全系最低配的两驱风尚型,整车的落地价甚至已经跌到30万左右。你要说XT5这台车有什么特点,好像也没什么让人一下记住的特点,但是你也很难把目光从大幅度的优惠上移开,在别家买低配在这里可以直接干到高配,而且全系都是237马力的2.0T发动机,不存在高、低功率的区分,确实比较厚道。但是,现在凯迪拉克给XT5的动力总成上,加了一套48V轻混系统,虽然加了48V轻混之后的确实油耗表现会更好,可是作为消费者而言,其实并不太希望这台车带48V轻混系统,因为大家害怕这套48V轻混出问题。毕竟,之前不带48V轻混的可变缸发动机,基本上就是10个油的水平,要知道这台车低配的整备质量都达到了1.8吨,高配车型更是达到了1.9吨,在油耗表现上确实已经很可以了,凯迪拉克现在给这台车加了48V轻混之后,消费者就反而会产生顾虑,万一这套轻混系统出问题怎么办,省下来的油钱到底够不够修车,这是最关键的地方。同样的问题,也在沃尔沃XC60上出现,好像现在这些二线豪华品牌,不给自家发动机弄个48V轻混心里就难受一样,我上个月回西安的时候,就有个好朋友就托我去找不带48V轻混的2021款沃尔沃XC60,因为他就很担心今后48V轻混系统出问题,哪怕厂家说的再好,哪怕沃尔沃还有三年不限公里的质保,但是对于买车的人而言,所考虑的不会仅仅是3年内的问题。而且,现在新车上市的2020款XC60进行了一些更新,虽然配置有所提升,比如外观小改、车机更新、全系标配12.3英寸全液晶仪表和9英寸中控屏,但是准入门槛实际上比之前也有所提升,先前2021款的官方指导价是36.29-47.09万,现在2022款的官方指导价则变成了37.39-47.49万,结合目前的市场优惠幅度来看,买这台车要比原来多花1-2万。当然,在二线豪华品牌中还有一个另类,那就是一直都佛系卖车、坚守价格的林肯航海家。别家价格战打到头破血流,它依然能保持高冷的态度,国产后32.88-47.88万的价格,虽然比先前进口时官降8万,但实际上官降之后的价格,和之前进口版优惠之后的价格差不多,只是2.7T的版本确实比以前便宜一些。不过,我们不能用普通人的眼光去看林肯的车子,也不能用普通人的思维去看林肯的目标客户,实际上,真正愿意花钱去买林肯的消费者,那就铁定是认准了这台车,剩下的只是根据自己预算来挑配置,怎么劝都劝不回来,哪怕你跟他说“买2.0T航海家的价格,足够买到其他二线豪华品牌车型的高配,买2.7T版本的价格,已经可以让你直上BBA”也没用,因为他们心里想要的就是这种小众的感觉和特立独行的腔调,这一点是BBA和其他二线豪华品牌给不了的。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最近,别克昂科威PLUS正式上市,定价22.99-30.99万,目前官方给了5000抵20000的优惠活动,所以实际上价格是21.49-29.49万,是不是看起来很划算?然而,我还是劝各位不要着急,因为按照别克昂科威S的行情来看,昂科威PLUS的优惠幅度突破4万也只是时间问题,甚至突破5万也不是没有可能性,买别克的车子永远都是“晚买有折扣”,而且是很大的折扣。此外,这次的昂科威PLUS在配置上看起来有5个配置,实际上只有3个配置,分别是精英型、豪华型和艾维亚版本,其中豪华型和艾维亚版本都可以选择5座或者7座,但是最低配的精英型只有5座版本,这个设定其实和汉兰达有点像,通过最低配的5座车型拉低准入门槛。但是,很多人在昂科威PLUS上市之后都搞不明白,这台车跟之前的昂科威和昂科威S到底是什么关系?实际上,昂科威就是一台卖了7年还没退市的老掉牙产品,现在就靠大幅度的优惠来“续命”,而昂科威S就是昂科威的换代车型,和昂科威新老两代同堂销售,虽然从里到外都是全新的设计,但是卖的一直不温不火,甚至可以说有些惨淡,而昂科威PLUS则是比昂科威高出半个级别,这一点单从车身尺寸上就能看得出来,相当于整个昂科威系列“两代同堂三台车”一起销售。简单来说,做一个从低到高的排序,那么就是昂科威<昂科威S<昂科威PLUS。所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的聊一聊这三台车,如果想去买的话,买哪个车型最划算,是抄底昂科威,还是选择昂科威S,又或者是去看看昂科威PLUS,以及我们在末尾会聊到通用现在旗下SUV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价格最低的昂科威值得抄底吗?首先,咱们来聊一聊昂科威。这台车之前还有2.0T的版本,但是现在2021款把2.0T版本也停产了,只剩下了1.5T的三个配置,售价18.99-20.99万看上去不低,实际上终端优惠能在5万左右,中配两驱精英型落地价基本上在17万上下。其实很多人对于昂科威已经很熟悉了,包括我身边也有很多开这台车的人,这台车放在前几年可以说是一个很有性价比的选择,但是放到今天来看,实际上昂科威可以说已经是一台过时的车,只是别克舍不得停产,于是就对配置进行了调整。别克对于这台车的考量其实很简单,就是想用较低的价格和中型SUV的车辆定位,去和国产的紧凑型SUV进行错位竞争,同时去打一打合资紧凑型SUV,但是效果么……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卖的也是不温不火的。一方面,别克的品牌力确实大不如前,另一方面,则是现在昂科威的产品力实在是有些拉胯,现在都已经2021年了,结果昂科威还在用几年前的那套内饰设计,配的不仅是机械仪表,而且中控区那块的设计看上去就显得很过时,所以整台车很难让消费者在看到第一眼的时候就喜欢上,加上1.5T版本车型配的还是一套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很多消费者其实对于干式双离合是持有抵触情绪的,所以这也使得不少人放弃购买昂科威。同时,现在国产SUV在这个价位当中也是持续发力,不管是动力系统还是外观、内饰,做的其实都比昂科威要好很多,所以我实在想不到有什么理由去买一台昂科威回来。实际上,你花了十几万的价格去买一台昂科威,会发现还不如买一台国产车,因为现在国产车用的都是最新的技术,而昂科威所用的技术早就落后于时代,加上整体的尺寸确实偏小,撇开合资车的身份之后,根本就剩不下什么亮点。所以,我是不太推荐各位现在去买昂科威的,除非你真的对于内饰和动力没有任何要求,只想买一台价格不算贵,而且是合资品牌的SUV,否则昂科威真的很难有让人下单的理由。昂科威S现在可以入手吗?接着,咱们来聊一聊昂科威的换代车型,也就是昂科威S。这台车目前定价21.99-27.99万,实际上终端优惠可以达到4.5万左右,相比于自家的昂科威而言,昂科威S不管是动力系统、生产平台、内部的科技化配置……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进行了换代,这台车现在全系都是2.0T LSY可变缸发动机+9AT变速箱,基本上现在通用旗下只要是个前驱车,或者是基于前驱平台打造的四驱车,用的都是这一套动力总成,算是摸到了主流的动力门槛。而相比于同级的合资竞品来说,昂科威S主要卖点,其实就是能让你在差不多的价格下,买到更多的配置,而在差不多的配置下,昂科威S的价格也会低一些,整台车不管是空间、配置还是颜值,都有属于它的亮点之处,包括整台车的舒适度也可圈可点,虽然全系都没有液晶仪表和AUTO HOLD确实有些令人遗憾,但是除此之外其实也没有什么致命的劣势。至于很多人纠结的油耗和稳定性,目前的昂科威S其实都还不错,尤其是配上通用这套可变缸发动机之后,日常城市内驾驶的油耗基本上也就是10L左右,并且这套动力总成目前也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整个通用旗下2.0T的车型用的都是这颗发动机,如果只是用来家用的话,昂科威S确实是一台还不错的合资SUV。那么,昂科威S的主要问题出在哪里,我觉得主要是空间和价格。首先,昂科威S这台车虽然是昂科威的换代车型,但是放在中国这个市场里,昂科威S的新平台、新外形、新内饰和新配置虽然有一定的宣传点,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击中消费者的痛点。咱们扪心自问一下,如果自己想用二十来万买一台家用车,最看重的是什么?肯定是要够大啊!然而,昂科威S整台车的内部空间并没有进行什么加大,甚至在某些程度上会比之前昂科威还要小一点,在国内市场对于SUV车型“一寸长、一寸强”的购车倾向之下,昂科威S的空间表现很难去打动消费者的钱包。其次,昂科威S的价格也是一个大问题。虽然昂科威S完全可以看作是凯迪拉克XT4的平替车型,但两台车之间的裸车价格并没有差多少,虽然凯迪拉克的最终成交价会比昂科威S高出2万来块钱,但是凯迪拉克好歹也是一个二线豪华品牌。而鉴于凯迪拉克的大幅度优惠,以及同门兄弟雪佛兰的跳楼大甩卖,现在昂科威S的优惠幅度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凯迪拉克XT4现在都能优惠5-6万,雪佛兰探界者虽然优惠也只有5万左右,但是雪佛兰的官方指导价只要16.99-23.99万,比昂科威S要低不少……所以,昂科威S凭啥只优惠4.5万左右呢?昂科威PLUS真的有性价比吗?最后,咱们来聊一聊新车上市的昂科威PLUS。这台车目前定价22.99-30.99万,看上去指导价只比昂科威S贵了那么一点点,但是由于现在昂科威PLUS是新车上市,整体的优惠幅度还没有放开,所以实际的落地价比昂科威S最起码也要高出3万元左右。实际上,昂科威PLUS的诞生是为了和昂科威S在车型上形成互补,因为昂科威S虽然是一台中型SUV,主要是去打那些合资品牌的紧凑型SUV,比如丰田的荣放、本田的CR-V……这也是通用集团屡试不爽的越级下探打法,用高一级的车型去打低一级的车型,然后终端优惠之后的价格还跟人家紧凑型SUV差不多。相比之下,昂科威PLUS的整体尺寸比昂科威S大了一圈,并且昂科威PLUS有5座和7座版本可以选,这一点是昂科威S没办法做到的,而昂科威PLUS的上市,恰好可以弥补昂科威S在面临诸如本田冠道这种大5座SUV时候的劣势。所以,昂科威PLUS看上去是想要和汉兰达这类7座SUV进行PK,实际上主打的还是大5座市场,但是通过7座版本的车型,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让客户有更多的选择。但是,就我实际体验下来的感觉,昂科威PLUS的内部空间虽然不算小,但是和我当初预期的感觉还是有点距离。比如7座版本的昂科威PLUS,即便你把第二排座椅移到最后面,整体的腿部空间其实也没有比昂科威S提升很多,这一点在5座版本的车型上会稍好一些,但是也就是好那么一点点。当然,我也能理解昂科威PLUS这样做的初衷,就是为了保证后备箱的容积空间,毕竟昂科威PLUS作为一台全球车型,它不仅要针对中国市场,而且还要面向美国市场进行销售。在这里也是插一句题外话,就是怎么看一台美系车是不是全球车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这台车的后备箱够不够大,因为老美的生活习惯使得他们对于后备箱的空间要求特别高,我们无论是在电影还是纪录片里,经常能看到他们开着车去超市或者大卖场,然后把大半个月的生活物资拖回家,所以很多美系车为了迎合老美的这种生活需求,就会把后备箱做的特别大,甚至大到侵占后排座椅空间的地步,哪怕像野马这种两门肌肉车,它的后备箱做的都非常深,而且后排的两个座椅还可以进行放倒,形成一个纯平的储物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诟病美系车“看着大、坐着小”,经常被人吐槽叫“空间反向魔术师”的原因,因为咱们的生活习惯和老美不一样,咱们这儿遍地都是超市和卖场,根本不需要这种大号的后备箱来拖东西,想买点啥直接下楼溜达一圈就可以了,如果懒得出门的话,现在各种社区团购、买菜APP也都可以用,从而使得咱们更看重后排乘坐空间。所以,如果你想买一台大5座的合资SUV,其实昂科威PLUS的整体车辆素质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你是冲着第三排空间和7座SUV去买昂科威PLUS,我觉得还是算了吧,毕竟别克还有一个更大一号的昂科旗放在那里,同样是两驱豪华型的配置,现在昂科旗算上优惠之后和昂科威PLUS价格几乎持平,所以为啥不去选择更大一号、更高一级的昂科旗呢?依照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昂科威PLUS在价格上一定还有下探的空间,甚至我觉得最多半年的时间,昂科威PLUS的优惠幅度就会达到4万甚至更多,假如你真的想买昂科威PLUS,我觉得等那个时候入手才是好时机,现在去买昂科威PLUS真的没啥性价比。现在通用旗下SUV面临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通用集团虽然旗下的品牌和子公司很多,但是撇开五菱这种神车不谈,目前在国内主销的品牌也只剩下了三家,那就是雪佛兰、别克和凯迪拉克。可是,这三个品牌正面临一个问题,即各个品牌旗下的同级别车型之间高度同质化,而且是上到平台、下到部件都高度的相似,以至于你在这三个品牌里很容易找到互相之间换壳的产品。这个问题,在这三个品牌的中型SUV和中大型SUV最为明显,比如6/7座的中大型SUV车型中,通用一下子就塞了同平台的三款车进去,也就是雪佛兰的开拓者、别克的昂科旗,还有凯迪拉克的XT6,这三台车同样搭载2.0T LSY发动机和9AT变速箱;而在中型SUV的车型当中,还有雪佛兰探界者、别克昂科威S和凯迪拉克XT4,只不过这几款车在细分定位上有所区别。也就是说,通用在同一个级别中塞满了自己的车,颇有一种“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感觉,但是通用又把每款车型之间的硬件差距拉开的不够明显,只是根据品牌和定位从价格上进行区分。对于不再财大气粗的通用而言,这么做确实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别人设计一款车的功夫,通用可以弄出三款车甚至更多款车,并且同时占据低、中、高端三块市场,哪怕销量不如人意,但是气势好歹也算是摆在这里了。当然,通用化和模块化是当今各大车企都在做的事,比如大众集团就一直在将旗下各个品牌在研发和生产上进行整合,但是大众比通用做的更聪明,因为大众非常会做等级区分。比如,同样是中大型SUV的途昂和Q7,大众不仅用的平台不一样,用的东西也不一样,而且一个主打2.0T版本,一个提供3.0T版本,再往上还有3.0T起步的卡宴,以及全系4.0T的宾利添越和兰博基尼URUS,同时还有横置和纵置平台、高中低功率调校各种玩法……更别提大众与奥迪之间,奥迪与保时捷之间,保时捷与宾利和兰博基尼之间,在品牌影响力上有着鸿沟一般的差距。回过头来看现在的通用,你会发现在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之间,尤其是雪佛兰与别克之间的品牌差距很不明显,而且通用也没有在车型定位和车辆等级上做出非常明确的区分,以至于很难让人一眼就能分出高低,最后很容易出现不断“向下看”的情况。本来,消费者看的是凯迪拉克,然后会发现买凯迪拉克不如买别克,转头发现买别克不如去买雪佛兰,因为雪佛兰的价格明显更便宜……反正都是差不多的东西,最后琢磨半天,结果就是哪个都不买,而这就是通用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是在目前这个市场大环境下,通用敢不敢去解决,或者有没有这个实力去解决,我觉得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在6月25号的晚上,丰田第四代汉兰达正式上市,官方给出了26.88-34.88万的定价,并且全系都是2.5L混动版本,没有纯燃油车型。实际上,这台车早些时候就已经可以进行预订,一般4S店都会收取1-2万元不等的定金,而且不论是第三代和第四代汉兰达,目前在4S店里新老同堂一起卖,而且都是平价销售,只是和以往热销的时候不同,现在4S店基本都会给到客户确切的交付时间,不会出现之前那种交了定金也不写具体提车时间的事情。很多人都说,现在的汉兰达已经放低了姿态,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汉兰达依旧是挺着脖子在那边卖车,只是现在的市场大环境放在这里,使得这台车无法像之前那样“傲娇”,甚至可以说现在的汉兰达买完就会后悔,同时还会让你失去很多东西。所以,今天我们就好好得聊一聊这台第四代汉兰达,作为消费者,买完汉兰达之后会失去什么?为什么我会说买完之后就会后悔?第四代汉兰达是个啥我们都知道,丰田汉兰达在2009年被广汽丰田国产化,当时还是第二代车型,相比于之前的进口版车型,国产之后24.88万的起售价极大的拉低了汉兰达的门槛,再加上当时市面上少有的七座SUV设定,和看上去确实显大的外观,让这台车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转眼来到2021年,全新第四代汉兰达也是姗姗来迟,新车售价26.88-34.88万,一共六个配置,除了最低配是5座外,其余五款都是7座。相比于老款车型而言,新款汉兰达的尺寸确实有所提升,长宽高分别为4965*1930*1750mm,轴距达到了2850mm。特别是车长提升了75mm,轴距也相应地增加了60mm,虽然整体尺寸有所增加,但是第三排的空间并没有太多的提升,基本上成年人坐一会儿就会感觉不舒服,如果你个子还比较高,或者长的比较壮,我相信你不会愿意去做第三排的。不过,现在汉兰达的造型开始运动化,前脸看着就像一只斗牛犬,外形上越来越像同门师兄斯巴鲁,没有了之前老款外形那么四平八稳,那么耐看。反正我喜欢老款造型,不喜欢新款。内饰提升其实也有限,就是屏大了点,多了些车联网功能而已。最搞笑的是,中控屏与右侧镀铬饰条连在一起,像一个大大的苍蝇拍。你打开我们的文稿看一眼,就明白了。有一个地方值得注意,那就是新汉兰达虽然给高配车型用上了20寸的轮毂,但是实际上轮胎宽度是比以前窄的,过去的汉兰达虽然是18寸或者19寸的圈胎,但是好歹胎宽都达到了245,可是新汉兰达却只有235,这一点我真的有些看不懂。至于动力方面,新车全系采用2.5L自然吸气发动机+电机的混动系统,匹配E-CVT变速箱。这个E-CVT变速箱其实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在丰田的混动车型上配的都是这颗变速箱,相比普通的CVT变速箱,这个E-CVT其实更像一颗AT变速箱,因为E-CVT变速箱里面有行星齿轮结构,但是在此基础上比AT变速箱多出了两个电机。简单来说,E-CVT变速箱只是名字上带了“CVT”三个字,实际上跟CVT变速箱完全是两种东西。我们都知道,目前新上市的汉兰达没有加价,似乎相比预售价还便宜了一些,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你占着便宜了,因为不管是27.48万的两驱精英版,还是28.58万的四驱精英版,落地价都超过了30万,可就是这么两台落地价超过30万的车型,配置却十分感人,连最基本的倒车雷达都没有,更别说倒车影像和天窗了,而且内饰里看得到的地方基本都是塑料,方向盘是塑料、中控台是塑料……就连座椅都是手动的布座椅。此外,连卡罗拉上都全系标配的驾驶辅助系统,比如车道保持、车道偏离、主动刹车……在这俩配置上统统都没有,想要驾驶辅助系统,那你就只能选择价格更高的尊贵版,但是两驱尊贵版要31.88万,四驱尊贵版要32.98万,落地价格轻轻松松落在了35万左右。再看看上一代汉兰达,卖的最好的版本应该是售价29.98万的四驱豪华版,而到了这一代,与此配置差不多的应该是四驱尊贵版,可是四驱尊贵版的价格达到了32.98万,换句话说就是涨了三万块钱。所以,汉兰达看上去价格比以前实惠,实际上玩了一出明降暗升,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们根本就不做和第三代2.0T版本完全对标的配置,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感知。买汉兰达你会失去什么对于很多人而言,似乎丰田汉兰达是一台非常具有性价比的车,尤其是新款尺寸变大后,接近五米的车长和7座设计,再加上丰田居家耐用的品牌形象和保值率,似乎这台车也没什么毛病,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因为你在享受到这些的同时,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很多东西。首先就是品牌。新款汉兰达现在没有任何优惠,所以落地肯定要三十多万,高配版落地甚至快四十万了,而这个价格,完全可以考虑二线豪华品牌,比如凯迪拉克和沃尔沃,而且单论XT5和XC60的产品力也比汉兰达强很多,起码真皮座椅方向盘、倒车雷达+倒车影像,电动座椅和天窗等配置都是标配。其次是动力和操控。在这个价位当中,动力和操控做的比较出色的,当属福特的探险者,这台车不仅有276匹马力的福特野马同款2.3T发动机,而且还是纵置后驱的平台,并且这台车长度超5米,轴距超3米,同时也有6座和7座可选,在配置方面,哪怕是探险者30.98万的最低配,就已经有了大部分的舒适安全功能。如果你觉得探险者的2.3T发动机还不够给力,想要大排量自吸发动机,那完全可以看看现代帕里斯帝,这年头大排量自吸可以说已经濒临灭绝,三十多万想买到一台2.0T的高功率都难。现在现代逆流而上,推出了一台3.5升自然吸气V6发动机的帕里斯帝,不仅是大排量+四驱,而且还有不错的越野能力,完全比城市SUV要强太多,而且这台车的内饰也做的很不错,同时还是个全进口车。此外,买汉兰达失去的的还有空间。如果说你是冲着汉兰达七座的设计和空间去的,那为啥不去看看MPV呢,不管是别克GL8还是本田艾力绅和奥德赛,第二排标准的独立座椅和宽敞的第三排,无论是舒适性还是空间,都可以说是碾压汉兰达的存在。所以,汉兰达这台车就是一个看似80分主义,哪儿都还行的车,但是仔细一想,其实就是哪儿都差点意思,买车最主要看得还是当下最迫切的刚需,不要为了一些不切实际、虚无缥缈的需求,而选择一款所谓的性价比之车,结果到头来什么都没获得。举个例子,我们公司的兔子当初为什么要买野马,为的就是他对车辆颜值的刚需,当时的他既没小孩也没结婚,所以无需顾忌太多,而且他也深知野马的后排不能坐人,也知道野马的动力没有钢炮强,操控没有日系好,但是就是买了,为的什么?一个字——帅,尤其是无框车门设计,加上整车充满肌肉感的线条,哪一个年轻人看了不喜欢?现在,他每天开车的时候依然很开心,兔子也时不时地会自己动手,给他的野马做一些优化升级,和自己的爱车多一些交流,虽然他现在天天吵着要换车,天天骂福特没有守住野马的价格,弄的野马的官价一降再降,从最初的四十万到现在的三十多万,虽然一提到保值率和新野马的价格就来气,但是有一点,他从来都不后悔当时买了这台车。第四代汉兰达会有哪些会后悔的地方和兔子买野马不同的是,第四代汉兰达反而有很大的可能,会成为一台你买回来就后悔的车。第一, 汉兰达的品牌力和产品力,配不上现在的价格。之前汉兰达的主销配置,基本都集中在中配和高配车型上,其中以2.0T的四驱豪华版卖的最好,但是,现在汉兰达四驱版的中配和高配价格都不低,如果你冲着四驱精英版28.58万的价格去买了这台车,你会发现这个最低配的四驱版车型,没有全液晶仪表、没有12.3寸的中控屏……甚至连倒车影像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L2级自动驾驶等功能了,换言之你花这么多钱买回来的,就是一个丐中丐版的工具车。而按照丰田现在的思路来看,如果你想要更多更好的配置,那就得加钱,其中四驱尊贵版的价格达到了32.98万,四驱智尊版的价格更是高达34.88万,至于四驱版车型中配和高配的价格,不仅能买普通品牌高配甚至顶配的大五座车型,你甚至可以用这个价格去看一些豪华品牌的车型。就目前汉兰达没有任何优惠的政策来看,汉兰达现在中配和高配的价格,完全可以在二线豪华品牌里闭着眼睛选,无论是沃尔沃XC60还是凯迪拉克XT5,这个价格都可以说是稳稳拿下;如果你用汉兰达顶配的价格去看,你甚至已经可以去买奥迪Q5L了,因为汉兰达没有优惠,但是奥迪Q5L的优惠就很大,光是奥迪那四个圈摆在那边,我就问你心动不心动,回头再看看第四代汉兰达,你还会觉得香吗?如果你认为这些车子都是5座的,汉兰达是一个7座SUV,那你完全可以用这样的预算去看看市场上别的7座SUV,毕竟现在也不止丰田一家在卖这种车型,想要动力,有福特的探险者可以选;想要V6发动机和越野性能,有现代的帕里斯帝可以选;想要品牌和面子,还有奔驰的GLB可以选。尤其是奔驰GLB这台车,虽然我们总是吐槽这台车的1.33T发动机,觉得奔驰不应该配个排量这么小的发动机,但是换一种角度去想,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说这台车是“小马拉大车”,那不就是变相认可了这台车的尺寸够大吗?而且,奔驰GLB在车头上还有一个硕大的奔驰LOGO放在那里,当你在阳光下看到那个三叉戟星标的时候,就问你有没有在一瞬间感受到所谓的尊贵,是不是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这台车哪怕配个0.9T三缸机都无所谓了……至于很多人说GLB第三排座位像小板凳一样,难道汉兰达就不是小板凳了吗?况且那些买7座SUV的人,一年到头又有几次机会能把车上的座位都给坐满呢?第二, 第四代汉兰达的保值率可能并没有那么高。我们以丰田旗下的凯美瑞为例,这台车2.0L、2.5L和2.5L双擎都有豪华版车型,而在目前的二手车市场里,车龄在3年内的凯美瑞2.0L和2.5L混动版的报价,基本上都稳定在18万元左右,两者之间的差价不会超过1万块钱,而2.5L燃油版的价格最为坚挺,报价基本上都在20万左右徘徊。反观这三台车的新车指导价,其中2.0L豪华版19.98万、2.5L豪华版21.98万、2.5L双擎豪华版23.98万,也就是说当初在买双擎版本时候多花的钱,并不能体现在二手车的价格之上,甚至可以说丰田车的高保值率,其实只适用于燃油版的车型,对于混动或者双擎版的车型并不适用。同时,之前丰田的机油乳化事件还让人记忆犹新,所以第四代汉兰达所配备的这套2.5L混动系统,会不会也出现之前的机油乳化现象,我们不得而知,只是直到今天为止,厂家都没有针对机油乳化的问题,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而正是这种不了了之的态度,也促使了丰田双擎车型在二手车市场的保值率持续走低。买之前,你可能会安慰自己说没事,这车很保值,今后转手也亏不了多少钱,但是对不起,以前燃油版可以,现在混动车型还真不一定。第三,一台 7座SUV可能并不是刚需。我们都知道,很多教育机构在进行招生的时候,都会采取“贩卖焦虑”的方式来让家长乖乖交钱,让他们觉得有必要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从来都不去想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想学,好像如果不去学就会输给别人一样。同样,很多人在买7座SUV之前会幻想自己带着全家老小其乐融融出游的场景,也会产生对于全家老小一起出游时的用车焦虑,而这时候出现的汉兰达就正中他们下怀,凭借丰田所谓的“80分主义”,以及汉兰达这台车SUV的属性,使得一部分消费者觉得这台车极大的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但是,当这些消费者真的去把7座SUV买回来之后,很有可能会发现自己一年到头都用不上几次第三排,并且现在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属于自己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等真的有时间带着全家老小出游的时候,才发现长途旅行不如去坐高铁或者飞机,短途旅行还不如去租一台MPV来的实用。我们都知道网上有个词叫“海王”,这些“海王”们如果想要和小姑娘的关系更进一步,首先先做的就是立人设,然后再通过花言巧语和一些实质性的行动,去让小姑娘对他死心塌地,哪怕有的小姑娘发现自己感情遭受了欺骗,她们都还会说不是这个“海王”的问题,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够好,甚至还在别人面前去维护“海王”的形象,因为他们害怕别人觉得是自己的眼光有问题,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实际上,丰田的行为举止和这些“海王”的套路差不多。丰田先是树立自己车子皮实、耐用还省钱的形象,去满足消费者对于家用车的期待,然后通过宣传和实际的产品表现,来让早期的消费者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即便现在丰田的产品力已经跟不上市场脚步了,但是通过这些老车主们的口碑和固有印象,以及进一步的公关宣传和舆论引导,会促使很多消费者去选择购买丰田的产品,哪怕这些消费者最后买回来的车子并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但是作为已经买了丰田车的消费者,他们大概率也不会去诟病丰田的产品,甚至还会主动去在网上或者身边维护丰田的形象和口碑,因为这台车是他们做出的选择。所以,丰田就是吃准了这些人看似理性实则感性的心理,给他们打造出一种丰田车皮实、耐用、省心的形象,实际上从另一个视角去看,所谓的皮实、耐用、省心就是配置低、技术老、动力差、功能少。归根结底,我们买车更多还是为了去让这台车满足自己当下的需求,去尽可能地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而不是从考虑买车的时候就想到卖车时候的种种,换言之,如果一台车不能让自己在坐上去的一瞬间就露出从心底发出的笑容,那么与其去买这台车,还不如去坐公交和地铁,你说是吗?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前不久,本年度钢炮迷们第二关心的车,也就是“领克02 Hatchback”正式上市,定价17.68-18.18万,有人问第一关心的是什么车,那当然是前不久才聊过的第八代高尔夫GTI。这次的领克02 Hatchback一共就推出了两个版本,分别是17.68万的Halo版和18.18万的Halo驾控套件版,同时,领克还给这两个版本,各提供了101台黑橙配色的首发限量版,也就是一共202台,不过对于去选择02 Hatchback的车主来说,什么颜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买到这台车。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的首发限量版采用直播的形式在线上发售,据说发售当天3秒售罄,抢到的车主最快将会在6月25号提车。不得不说,领克和吉利现在玩营销都是一把好手,假如你没有抢到首发限量版,那就只能等一等,看看领克之后会怎么去卖这台车,我估计大概率会像之前的领克03+那样,继续通过官网下订单,然后玩一手饥饿营销,毕竟说到底领克02Hatchback是一台小众车,如果不靠饥饿营销去提升一下调性,那不仅价格很难守住,调性也肯定会比现在低很多。我问了一下身边玩车的同好们,其中有不少人都直呼真香,毕竟一台254马力的国产小钢炮起售价只要17.68万,但是,今天我可能要给在座的很多人,尤其是钢炮迷们泼一盆冷水,虽然领克02 Hatchback官方号称“真钢炮”,但它严格意义上来看并不算是钢炮。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款车,它和领克02有什么区别,三大件强不强?领克在有03+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出这款车?它与高尔夫GTI相比怎么样,拿到手应该怎么去改?领克02 Hatchback是一款什么样的车?首先,领克02 Hatchback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台紧凑型跨界车,因为它的本源还是那台紧凑型SUV,换言之这台车只是在领克02的基础上降低了车身高度,然后换装了那套254马力/350牛米的发动机,以及那套8AT变速箱。这台02 Hatchback的尺寸为4458/1890/1486mm,轴距为2702mm,相较于普通领克02,高度从1528mm降低至1486mm,轮眉和轮胎之间的距离也减少了35mm,只剩下三指距离。可能有人对于这个三指的高度没有什么概念,我就这么跟各位去说吧,对于很多普通的轿车或者SUV来说,3指的间距属于正常操作,但是对于一台主打性能的小钢炮来说,这样的车身高度就跟SUV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性能玩家想要的是那种贴地飞行的感觉,所谓的通过性其实并不在很多人的考虑范围之内。但是,相比于之前的领克02来说,这台车确实比先前在高度上降低了很多,但是由于领克02原先的车身设计就比较高大,即使再怎么进行降低,还是制约了02 Hatchback在原厂状态下的车身姿态,虽然02 Hatchback并不比高尔夫GTI这样的传统小钢炮高多少,但两台车放在一起,你还会发现02 Hatchback的发动机舱明显高出了一截。所以,领克02 Hatchback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钢炮,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更像是一款低重心的跨界车,如果领克有一天做出了一款真正的钢炮,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即基于03+的03+ Hatchback,因为领克03+的先天条件放在那里,明显更适合成为钢炮,或许02 Hatchback只是领克的试水之作,试探一下市场对于这种小众车型的热度,真正的重头戏还没出来。当然,为了与普通02做出更多的区分,这次02 Hatchback在外观上也动了点刀,比如更运动的前包围,整体造型偏向领克03劲版和03+,车尾自带唬人的双边四出排气,车尾也配备了更加明显的尾唇,车顶同样也有一个小尾翼,轮圈也从普通版的17寸或18寸,换成了更大更宽的19寸轮毂,轮胎尺寸也达到了和03+相同的245/40/19。此外,由于普通的02本就是一款非常像跨界车的SUV,所以02Hatchback为了弱化跨界风格并贴近钢炮,将原先前后翼子板上的黑色轮眉变为与车身同色的设计,但轮眉这个东西怎么也不应该出现在钢炮上,虽然有不少媒体在宣传的时候都说这是小宽体,但是我总觉得这就属于收了钱然后说好话的,毕竟你既然是原厂宽体,那你倒是把接缝给去了啊。最后,02 Hatchback在内饰部分全面向03+看齐,不过这次换成橙黑配色了,远比普通02运动,黑色皮质搭配部分的Alcantara面料,整体运动氛围的营造还是很到位的,而且中控饰板也采用与03+类似的黑灰相间特殊纹路,加上橙色饰条、缝线、安全带,这套内饰无论是设计还是用料,个人认为算是同级最强之一,没什么可挑剔的。在配置方面,02 Hatchback也是向着普通02的高配车型看齐,整套主动安全系统、360度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座椅加热通风、10扬声器燕飞利仕音响……仪表和屏幕与普通02一样,10.25英寸液晶仪表搭配10.25英寸中控屏幕。至于02 Hatchback两个版本之间有什么区别,官方在版本名称里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这差的5000块其实就差在一套“驾控套件”上,有套件的版本轮圈是锻造的,但单颗实测重量达到了11.2公斤,对于19英寸的锻造轮圈来说实在不轻,此外还多了一个“前舱铝合金横向稳定加强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顶巴”,理论上可以提高车身刚性,抑制过弯侧倾,但只在极限状态下才会发挥那么一丢丢的作用,对于02 Hatchback这种街道用车来说属于“心情件”,很多玩家去改这东西也是因为好看、不贵,你问他改完有什么区别,他其实也说不出来。同时,之前很多人买03+的时候去选择那个5000元的驾控套件,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在合法的情况下更换19寸轮毂,因为咱们现行的法规下,不改变轮胎数据就可以随便换轮毂,而02Hatchback现在无论加不加那5000块钱,其实都是用的19寸轮毂和245/40/19的轮胎,以至于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在这个5000块的驾控套件看似不贵,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所以,如果你真想买02 Hatchback,我是真的不太推荐各位去选这个5000元的驾控套件,除非领克愿意给换装尺寸更大、宽度更宽的圈胎,否则这5000块钱还不如自己先攒着,然后换一套大品牌的锻造轮毂,数据也会比原厂的更合适,毕竟大多数性能车主,是不愿意看到车子的圈胎缩在叶子板里面的。领克02 Hatchback的三大件强不强,潜力大不大?那么,这次的领克02 Hatchback的三大件,就真的像很多人说的那样,达到性能车的标准了吗,我觉得并没有。我们都知道,领克的高性能系列都会带“+”号,尽管目前只有一款“03+”在售,但是按照这个逻辑,只有被打上“+”号的车,才可以算作各自车系的高性能版本。而到了02 Hatchback这里,无论是官方对性能的宣传力度,还是外观、内饰设计中的运动元素,又或者是这台车在自身车系中的定位,都可以看出这就是02车系的高性能版本,而02 Hatchback之于普通02,非常类似于03+之于普通03,但它为什么不叫“02+”或者“02 Hatchback+”呢?答案可能只有一个:领克自己都不认为02 Hatchback在某些性能的关键指标上可以达到标准。现在02 Hatchback的发动机与03+同款,都是254马力/350牛米的沃尔沃Drive-ET5 2.0T高功率发动机,变速箱是爱信的8AT;而普通02的最强版本,也只是190马力/300牛米的2.0T低功率发动机,匹配的是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所以,02 Hatchback在发动机和变速箱方面与03+保持一致,可以说远强于普通02,并且官方数据只需6.2秒破百,在同价位中算非常劲爆了,只是领克的车在百公里加速一项上,往往官标都非常激进,你也可以理解成虚标。比如03+官标百公里加速5.9秒,可实际上几乎跑不出这个成绩,实测基本上都在6秒多,我查了一下02 Hatchback的实测成绩,尽管这台车有超增压模式,可以把发动机扭提升到380牛米,但是实测最快也要6.85秒,而官标6.9秒的7代半高尔夫GTI实测比它还要快一些。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点很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02 Hatchback的轮胎数据达到了245/40/19,同样作为小钢炮的高尔夫GTI不仅在车重上更轻,而且配备的是一套225/40/18的圈胎,也就是说在百公里加速的时候,GTI所受到圈胎的限制更小,也更容易跑出亮眼的成绩,如果02 Hatchback的圈胎数据和GTI一样,是不是大概率可以跑出比GTI更好的百公里加速成绩?此外,02 Hatchback现在只有前驱版本,而03+标配适时四驱系统,理论上02 Hatchback完全可以配备四驱系统,毕竟普通02也之前推出了四驱版本,但再多一套适时四驱系统对02 Hatchback能有多大提升,我在这里要打一个问号,因为假如你也玩儿过领克03+,你会发现拖后腿的其实是那套变速箱,实在是太“买菜车”了。在底盘部分,02 Hatchback与普通02并无太大区别,根据官方的说法,这台车的悬架弹簧刚度提升50%,副车架衬套刚度提升40%,所以更多偏向细节上的加强,02 Hatchback的整体操控虽然相较于普通02会有提升,最明显的是底盘会更加硬朗,但毕竟是SUV的底子再加上车身高大,所以并不能达到传统钢炮的水准。最后,网上有02 Hatchback的声浪,大家可以去听一下,说白了就是一台家用车,无论在何种模式下,原地轰油门都只能听到发动机的运转声,并没有所谓的“声浪”,我觉得声浪可以算是评判一款车是否是足够性能的标准,有声浪的不一定是性能车,但性能车一定会有声浪。综上所述,虽然02 Hatchback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上都达到了03+的水平,但领克的初衷,也许是希望将02 Hatchback打造成一台富有驾驶乐趣的跨界车,而非03+这样比较硬核的性能车,虽然03+在性能车中一点也不硬核,如果领克会出02+ Hatchback,那必然会配备四驱系统,至于车身高度么……这就得看领克愿不愿意花时间去重新设计和匹配了。值得一提的是,现在领克02 Hatchback能用的绞牙避震,也就一些国产的品牌可以选,比如DWD、D2、SF之类的,改完之后就是硬邦邦的感觉,目前很多大牌还没有对应的产品,所以想改避震的我建议还是等一等,或者你如果想玩低趴,那就结合自己的预算,直接去买气动避震就可以了,不过即使是最入门的气动避震套装,也要一万多块钱。领克02 Hatchback与领克03+有什么区别?那么,领克02 Hatchback和领克03+有什么区别,我觉得除了两厢车和三厢车的差别之外,还有领克02 Hatchback在车辆等级划分中属于普通车型,而领克03+属于高性能车型,之前我们在聊AMG的时候就提到过性能等级这个概念,领克现在也是这样在玩,只不过领克目前也只分了普通车型和“+”系列高性能车,而且“+”系列里面也只有一台03+,同时再往上也没有性能更加夸张的车型等级和具体车型了,只能说希望领克再接再厉。由于车辆的等级放在这里,使得领克02 Hatchback只能是一台前驱车,在外观上没有特别夸张的包围,只是基于领克02进行了一些升级和调整,比如四出排气、小宽体、小尾翼等等;而03+却相当于官方改装版本的领克03,不仅动力配置大幅提升,而且做成了一台四驱车,顶配还有夸张的碳纤维包围,据说能将11KG的下压力提升到40KG下压力。同时,领克02 Hatchback的内饰也没有领克03+那么奢华,其中02 Hatchback的内饰只是用了真皮包覆,然后搭配橙色缝线,而03+的内饰规格就做的更高,整台车的内部都被Alcantara翻毛皮包裹起来。这里面有一个细节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领克在做内饰的时候特别喜欢和外观油漆进行呼应,之前做03+的时候,由于车辆外观颜色用的是“炫燃金”色,所以内饰的缝线、安全带和装饰件都做成黄不黄、绿不绿的颜色,现在的02 Hatchback由于外观是橙色,所以内饰也都有橙色的缝线、安全带和装饰件。在这里也是插一句题外话,我发现领克在做这些车型的时候,总是喜欢在颜色上做一些呼应,可是为啥03+的冠军定制版内饰还是照搬普通03+的配色,难道领克就不能让这个冠军定制版再“细节”一点吗,你如果真觉得灰色做出来不显眼,那弄个红色的缝线也可以啊。简单来说,领克02 Hatchback和领克03+都是基于CMA平台生产,但是领克02 Hatchback实际上是基于领克02这台紧凑型SUV进行打造,而领克03+则是基于领克03这个轿车进行打造,并且由于两台车的等级不同,使得两台车的内饰和外观以及性能配置会有一定的差距。按现在领克的套路来看,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测一下,今后领克有可能就把旗下的“+”系列弄成像奥迪的系列那样,然后给这些旗下的车型都出个“+”版本,那到时候我们是不是就能看到“01+”、“02+”、“02+Hatchback”、“05+”、“06+”甚至是“09+”,甚至有可能再出现比“+”系列性能等级更高的产品,就类似于奥迪的RS系列,想想都觉得有些激动,希望领克不要让我们失望。领克为啥要做02 Hatchback?我们都知道,领克03+在2019年8月2日晚上正式上市,但是自从03+上市之后,领克已然沉寂了太久,他们需要推出一台全新的高性能车型来吸引大家的目光。这时候,就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用什么车来做?首先,领克01和领克05肯定要排除掉,因为这两台车实际上都有配备2.0T高功发动机+8AT变速箱+四驱的车型,要知道实际上现在的领克03+用的也是这套动力系统。哪怕我们把即将上市的领克09也算上,但是那台车实际上是对标沃尔沃XC90的SUV,动力配置据说会和XC90类似,而沃尔沃XC90的2.0T高功率版本不仅是机械+涡轮双增压,而且还有48V轻混系统,数据也达到了300马力/420牛米,即便是XC90的低功率版本,用的也是250马力/350牛米的2.0T发动机和8AT变速箱,而且XC90全系都标配的都是全时四驱。所以,对于这几台车来说,现在领克“+”系列用的动力系统反而成了鸡肋,除非能装配更牛X的动力系统,否则这些车型做不做“+”系列的意义不是很大,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猜测一下,假如以后领克去做“01+”和“05+”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用上XC90那套高功率发动机和全时四驱系统,似乎我在无意之间,就给领克指明了方向。其次,排除掉领克01和领克05之后,领克目前在售车型里只剩下02、03和06了,其中领克03已经有了03+作为性能标杆,以至于领克只能在02和06之间进行抉择,而领克06是用的BMA-evo平台打造,要知道BMA平台下的车型,只能用1.0T或者1.5T发动机,外加PHEV、HEV和MHEV这些新能源动力,除非领克愿意进行大量的重新设计,否则领克06就无法使用那套2.0T+8AT的动力系统,更不用说四驱系统了。所以,摆在领克面前的,就只剩下了领克02一台车,加上领克02之前哪怕是18.88万的2.0T DCT四驱劲PRO版本,配的也不过就是一颗190马力/300牛米的2.0T发动机,还有一套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而领克02本身是基于CMA平台打造,使得这台车在动力系统上有了可操作的空间,而且不需要去进行大量的重新设计,省时省力还省钱。再者,之前也有玩家用领克02进行改装,不仅将原车的黑色塑料板变成了和车身同色,而且还把车身高度降低,然后配上了大尺寸的轮毂和定做的包围,很多人看完改装之后的样子,发现原来领克02的身上还有一些小钢炮的味道在里面,我猜测领克的厂家应该也看到过相关的信息,从而促使他们去做了这台02 Hatchback。最后,就是市场层面的因素,目前国内市场上在售的纯种两厢掀背小钢炮,你会发现能买到的车型特别少,要么就是像奔驰AMG A45/A45S那样价格高高在上,很多地方想要买车还得加价;要么就是像本田思域TYPE-R那样没有官方正式进口,然后只能买平行进口车,价格也被炒到了天上;要么就是像高尔夫GTI或者高尔夫R这种,虽然整体性价比还算可以,而且有情怀加持,但是能跑多快完全取决于你的动手能力,属于“买车不贵改车贵”的代表。撇开车辆的价格不谈,你会发现无论是在售还是停售的两厢小钢炮车型,它们要么是日系车,比如思域TYPE-R之类的车型;要么是美系车,比如福克斯ST和福克斯RS这种;要么是德系车,比如奔驰有A45系列,宝马之前也有进口到国内的M135i和M140i,奥迪的槽点比较多,海外明明有两厢版本的S3和RS3,但是到国内只引进了三厢版;要么是法系车,比如标致308GTI、雷诺梅甘娜RS、雪铁龙DS3Racing这一类精品车型;即便是在国内江河日下的韩系车,人家现代都有i20N、i30N和飞思N等车型。换言之,在咱们的国产品牌当中,除了领克现在推出了02 Hatchback以外,没有一家做出真正的两厢高性能掀背小钢炮,之前2017年上海车展的时候,我在长安的展位上还看到他们展出的逸动R,那时候号称配备2.0T高功率发动机和6AT变速箱,而且那个外观确实能打,结果到现在已经4年过去了,长安逸动R也没正式上市。即便我们把范围放宽,仅仅是去看小钢炮车型或者说高性能车型,你会发现国内似乎也就领克在做,可能有人会说比亚迪的DM-P系列也是主打高性能,但是我这里说的前提,是纯靠燃油发动机来实现较高的功率和扭矩,而不是通过混动系统去获得较高的动力数值。所以,有的时候我自己也很矛盾,一方面我觉得02 Hatchback和03+在性能、工艺和配置上,完全可以再往前进一步,但是另一方面回头看看国内其他厂家的作品,我发现很多时候就像郭德纲在相声里说的那样,不是自己多优秀,都是靠同行的衬托。领克02 Hatchback还有什么竞争对手,高尔夫GTI?领克02 Hatchback有哪些竞争对手,我觉得以目前17.68-18.18万的价格来看,其实对手真的不多,无非就是比它贵一些的高尔夫GTI,还有比它便宜一些的思域Hatchback,如果你就认准了这种性能比较强的两厢小车,那么领克02 Hatchback在同价位中还真就没有对手。首先我们来聊一聊高尔夫GTI,之前我们其实已经聊过这台车,相比于领克02 Hatchback,我觉得高尔夫GTI的主要劣势在于几个方面。第一是价格,因为17.68-18.18万的价格确实会比高尔夫GTI要便宜不少,毕竟之前7代GTI刚出的时候要23.99万,后来7.5代的GTI也卖到了23.42万,所以现在8代GTI大概率不会比这个价格低,哪怕是价格持平,在最后的落地价上还是会远高于02 Hatchback。第二是原厂状态下的性能,我们总说GTI不改不如推下海,但是并不是说每一个去买小钢炮的人都一定会去改装,更不用说高尔夫GTI现在220马力/350牛米的动力参数,显然会比02 Hatchback原厂254马力/350牛米的数据要低一些,换言之,领克02 Hatchback其实瞄准的更多是那些不一定会去改装,但也想开小钢炮的车主,这也是为啥02 Hatchback在外观上做的就有一些改装车的味道。但是,一旦涉及到车辆改装,那么领克02 Hatchback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我们且不说这台车到底能不能算是一台正经的小钢炮,就车辆后期的升级潜力而言,尤其是动力上的潜力,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来看,确实不如大众的EA888系列。首先,所有领克的车辆如果想要进行动力升级,那就只能通过外挂电脑的方式来进行提升,国内现在性价比高一些的也就MAGICPRO这个牌子,受制于原车的硬件限制,提升的数据也比较有限,现在国6的车型用DYNAPACK实测,也就提升35马力/42牛米,而高尔夫GTI刷个一阶程序轻轻松松能做到300马力/440牛米的数据。其次,领克02 Hatchback的整备质量达到了1590KG,而上一代高尔夫GTI的整备质量只有1430KG,哪怕现在8代GTI稍重一些,也会比领克02Hatch轻不少,要知道在小钢炮这个领域里,够轻、够短、够快才是关键。最后,领克02 Hatchback能用的改装件实在是太少了,以至于现在想找一个性能好点的避震器都找不到,主要原因还是车辆的保有量太小了,哪怕你把领克02的改装件都算上,你会发现相比于高尔夫GTI铺天盖地的改装件,领克在改装市场里面的配套产品真的少的可怜。接着我们来聊一聊思域Hatchback,这台车目前定价14.39-16.69万。思域Hatchback这台车很有意思,你看配置表会发现15.99万的手动挡车型竟然是个高配,如果以玩车的角度去看待的话,那么我是不建议你去买CVT版本的思域Hatchback,因为变速箱确实有点不够运动,所以如果你真的想玩两厢版的思域,那就咬牙去买15.99万的手动版本,目前这台车都是平价销售,基本上没什么优惠。实际上,思域这颗代号L15B8的1.5T发动机其实潜力也不小,即使你只刷写最为基础的HONDATA一阶程序,都可以轻松做到233马力/352牛米的机头数据,而且官网明码标价,一阶程序695美金(折合人民币大约4697元),一般改装店都会报价在5000元(含刷程序的设备费和工时费)。同时,思域这台车的改装件极其丰富,常见的避震、轮毂、进气、排气、包围……不论你能想到的,甚至是你想不到的改装件,都可以买到思域专车专用的产品,而且思域这台车好歹也能满足一部分人的JDM情怀,相比于动辄加价10万销售的丰田SUPRA,你是不是觉得思域Hatchback手动版还挺有性价比的?综合而言,其实领克02 Hatchback和高尔夫GTI、思域Hatchback之间其实非常好选,如果你只是想买一台跑的快一点的车,然后也不想去费心费力的改装,那么领克02 Hatchback确实很有性价比;如果你想深入的去玩一台两厢小钢炮,那么就去选择高尔夫GTI吧;至于思域Hatchback这台车……喜欢的早就去买了,不喜欢的再怎么劝也没用。我们认为,领克02 Hatchback应该怎么改?最后,和大家聊一聊领克02 Hatchback的改装方案,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这里就分成入门级、进阶级和发烧级。这个改装方案只是根据我自己的喜好和经验来进行罗列的,价格和内容仅供各位交流和参考,而且实际上这些产品价格都会有一定的折扣。入门级:国产改色膜-4000元K&N高流量进气风格-700元车贴-15元进阶级:19寸MMX单片锻造轮毂-16000元K&N高流量进气风格-700元RES中尾段电子阀门排气-9400元MOTEK S400刹车皮-1280元HEL刹车钢喉-500元BREMBO DOT4刹车油-150元/瓶发烧级:20寸RAYS G025轮毂-30000元NITTO NT05轮胎(255/35/20)-1900元/条FOGIAGO进气套件-6900元AP9540刹车套装-15000元分体式后轮刹车盘-3500元MAGICPRO外挂电脑-6999元ASPEC中尾段阀门排气-15500元RES头段+前管(带三元催化)-7000元BLOX 12.9级锻造螺丝-1498元狮特底盘强化套装-4040元所以,如果你买了02 Hatchback想拿来玩,我只能说以目前的改装件配套来说,实在是可选择性太低了,而且很多厂家都不做这个车型的产品,相比于高尔夫GTI甚至是思域Hatchback来说,领克的改装市场产品确实少的有些可怜,所以如果有需求的话,还是再等一等吧。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山东交通广播《购车联盟》20210617直播节目绿色版主要内容:广汽丰田威兰达四个车型上调1000元,大众途观L即将迎来改款车型通过热线电话、微信平台、视频直播等解答听众挑车、买车提问,问题涉及——落地35W,开着爽兼顾家用,看中A4L 45,还有哪些推荐? / 三菱奕歌怎么样? / 沃尔沃XC60 T8降价了,这款车怎么样? / 7座油电车型,有比唐DMI更省油的吗? / 君威GS与2.0T天籁,要求动力好,省心,该选谁? / 宝马3系与奥迪A4L豪华该怎么选? / 雪佛兰迈锐宝 1.5T怎么样? / 迈腾330豪华与380豪华怎么选? / 2011年途胜怎么样? / 奔驰GLC,沃尔沃XC60,宝马X3该选谁? / 长安逸动plus 1.6T与荣威i5 钻石版该选谁? / 红旗HS5怎么样? / 家用比亚迪宋MAX有什么建议? / 星越L怎么样?值得入手吗? / 奥迪A4L 40豪华与宝马320li咋选? / 奥迪Q5L是48V轻混吗? / 4S店让车主买整车延保对车主有意义吗? / 奥迪Q5L 30周年纪念版与Q5L 45相比选谁? / 轩逸与朗逸相比怎么样? / 斯柯达明锐 1.5T怎么样? / 昂科拉与现代ix25相比,考虑省心,性价比,该选谁? / 君越2.0T与帕萨特2.0T该选谁? / 凯迪拉克CT6油耗高吗?家用可以吗? / 奥迪Q5L加装360全息倒车影像,车衣等有什么推荐吗?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在上个月底,国家发布了三孩政策,以至于有不少人在网上调侃,说如果有了三个孩子,算上自己和双方父母,那就一共有9个人,以后买车就别买7座车了,直接入手9座版考斯特吧,不过玩笑归玩笑,对于很多人而言,一台7座SUV或者MPV正逐渐成为刚需用车。就在最近,大众新推出了两台中大型SUV,一台是年度新款上市的上汽大众途昂,另一个是途昂的姊妹车型,也是一汽大众的首款中大型SUV——揽境。其中,途昂价格区间29.20-37.20万,中期改款后的价格相比老款都有所下调。但是动力跟之前保持一样,采用2.0T高低功率两款发动机,一共五款配置:330TSI两驱豪华版:29.20万330TSI两驱尊崇豪华版:32.20万380TSI四驱豪华版:31.20万380TSI四驱尊崇豪华版:34.20万380TSI四驱尊崇旗舰版:37.20万而全新亮相的一汽大众揽境,目前只是公布了预售价,价格区间29.99-39.99万,采用2.0T和2.5T两种动力共六款车型,很明显2.0T是日后的主销车型,2.5T更多是一个旗舰的象征,我估计后期正式上市的价格,应该会比现在再低一些。330TSI两驱精英型:29.99万330TSI两驱豪华型:32.20万380TSI四驱豪华型:33.90万380TSI四驱豪华R-LINE:34.50万380TSI四驱旗舰型:36.20万530TSI四驱旗舰型:39.99万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两台车到底怎么样,有哪些竞争对手,在大众爆发颗粒捕捉器堵塞事件之后,现在去买这两台车真的还合适吗?大众揽境是一台什么样的车?一汽大众并没有像上汽大众那样,早早地在零几年就推出了SUV产品,而是直到2018年才推出自己的首款SUV产品T-ROC探歌,随后一汽大众相继推出了探岳、探影等“探”字辈的车型,迅速丰富自己的产品线,直到今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他们才推出了旗舰车型揽境,从车型的命名就可以看出,揽境和其他“探”字辈的SUV并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揽境是一汽大众的首款中大型SUV,但是这个车身尺寸,确实有些“超纲”,整台车的长宽高达到了5152*2002*1795mm,轴距2980mm。这个数据可以说非常夸张,尤其是5米15的车身长度,途昂的车长“才”5052mm。再对比下大众自家的奥迪Q7(车长5067mm)和宾利添越(车长5125mm),你会发现自己只花三十多万,就买到了一台比宾利添越还要大的车,是不是听起来很划算。揽境除了很长以外,它的车身也很宽,超过了两米,以至于这台车的第三排座椅确实能被看作真正的座椅,甚至它的第三排比一些紧凑级SUV的第二排还大,在第三排不放倒的情况下,整车的后备箱也有357升的空间,只放倒第三排,空间就能来到夸张的942升,如果再放倒第二排,你可以放一张两米的双人床,所以空间是揽境最大的优势。说完了揽境的空间优势,我们再来说说它的外观内饰。揽境的外观设计很柔和,和威然有几分神似,尤其是从A柱开始到车尾部分,越看越像一台MPV,同时,揽境也用上了全新的内饰设计,中控12英寸大屏+10.25英寸液晶屏+电子档把+悬浮式的操作台,确实能给用户一定的科技感,可是但凡看过MQB-Evo平台下其他产品的用户就会发现,揽境的内饰和同平台的其他产品差别几乎很小,比如高尔夫8搭载的就是一模一样的10.25英寸液晶仪表+大尺寸的中控屏+电子档把,只不过揽境的中控屏比高尔夫8大了2英寸,而且揽境的车机系统和高尔夫8一样存在逻辑复杂、运行卡顿不稳定的情况。根据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揽境总共配备了三种动力动力配置,分别是低功率2.0TEA888、高功率2.0T EA888和2.5T VR6 EA390机头,同时2.0T高功率和2.5T配备博格华纳瀚德六代四驱系统,可以满足一定走烂路的能力,说到底就是大众的老配方用在新车上面。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揽境所有的2.0T发动机都要加98号汽油,一个普通的家用车竟然要加98号汽油,这跟大众的颗粒捕捉器颗粒捕捉器堵塞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具体的我们后面会说到。此外,本次预售的六款车型都是标配六座,可选装七座,跟途昂标配七座选装六座正好不同,也避免了两车的直接竞争。虽然七座能多坐一个人,但是六座第二排中间有一个过道,第三排进出很方便,还能一定程度上给第三排乘客缓解压迫感,所以在乘坐舒适性上七座肯定不如六座,不过揽境的第三排配置很到位,既有出风口也有杯架和充电口,对第三排乘客的照顾还是很到位的。并且除了最低配之外,揽境的其余配置都配备了九个安全气囊,包括后排侧气囊和驾驶员膝部气囊。同时全系还有电动后备箱,全液晶仪表和前后雷达+倒车影像。大众新款途昂怎么样?说完了揽境,再来说说年度改款的途昂,就总体配置而言,新车上市的揽境只是算中规中矩,甚至有点拼不过现在的途昂,因为新途昂有着和揽境一样的科技内饰,相比老款的8英寸大屏有了很大的提升。虽然新途昂没有采用揽境的悬浮式操作台设计,但是副驾驶一侧带氛围灯的星空内饰板。不过这并不是什么高端的东西,在奇瑞上面早就有了,所以没有理由说国产车配这个就无足轻重,大众给你配一个就喜笑颜开。之前老款途昂的销量一直不错,它硕大的尺寸加上棱角分明的外观设计功不可没,可是中期改款后的途昂外观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车头部分。双层大灯叠在一起,上下部分灯组完全一样,特别像苍蝇的眼睛,不知道是丑还是有科技感,至少不如老款的大气稳重。不过新款的尾部更加新颖,和揽境一样增加了贯穿式大灯和发光车标,在夜晚有着很高的辨识度。在动力方面,途昂和揽境属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只不过现在的途昂把2.5T版本取消掉了,也不知道后期会不会再给加上。此外就是途昂标配了七个气囊,只有顶配才有后排侧气囊。虽然有了MQB-Evo平台的加持,但是像揽境上中配就有的ACC自适应巡航系统,也只在途昂的顶配上出现,所以途昂和揽境虽然是姊妹车型,但谁是姐姐谁是妹妹,配置上显而易见。揽境和途昂的竞品车型以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揽境是一台6座中大型SUV,而途昂则是一台7座中大型SUV,以至于这两台车虽然会和常见的5座SUV产生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由于不少消费者在选择5座以上SUV车型的时候,自身的需求非常明确,所以实际上这两台车的主要竞争对手还是那些6/7座SUV。同时,揽境目前预售价29.99-39.99万,途昂则是定价29.2-37.2万,落在这个价格区间当中的6/7座SUV其实并不多,其中日系车型有“保值神器”汉兰达,以及汉兰达的兄弟车型皇冠陆放。美系当中有别克昂科旗、凯迪拉克XT6和福特探险者,德系当中可以说大众一家独大,然后还有一个搅局的韩系车,也就是现代帕里斯帝。我们先来聊一聊几乎所有6/7座SUV都无法绕开的竞争对手,也是我们的“老熟人”丰田汉兰达,以及它的兄弟车皇冠陆放,其实这俩完全就是一个车,只是一汽丰田想用皇冠打造一个系列车型,比如皇冠陆放、皇冠威尔法等等。全新汉兰达的车身尺寸为4965/1930/1750mm,轴距为2850mm,如果单以这台车的尺寸去和揽境/途昂进行对比,你会发现汉兰达还是一如既往的小,毕竟揽境的车身尺寸达到了5152*2002*1795mm,轴距也达到了2980mm,而途昂的尺寸也达到了5052*1989*1773mm,轴距则是和揽境一样,都是2980mm。所以,如果你只是单看车身尺寸的话,其实汉兰达一直以来在7座SUV市场里都不占优势,但是现在新款汉兰达确实也有它的亮点,或者说相比于老款车型,确实有不小的提升,比如现在车辆轴距比老款增加了60mm,车内有了12.3英寸的中控,而且支持CARPLAY和车联网,高配车型则是有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还有HUD抬头显示,全新TNGA-K平台打造,除了最低配是7个气囊之外,其他配置都是标配8个气囊,而且还带L2级自动驾驶。我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汉兰达这台车其实就是一台能满足很多人“刚需”的工具车,尤其是那些想花三十来万买一台兼顾7座SUV、好用、省心、保值率高、知名度高的消费者,汉兰达完全切中了他们的心,加上其一直以来在有意无意的控制产能,导致这台车就变的有些“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的感觉。实际上这台车的产品力真的很强吗?我觉得未必,只是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相比于其他车型来说,汉兰达属于一个不会错的选择,而这对于他们来说就足够了。现在,新款的汉兰达也即将正式上市,根据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全新汉兰达会推出精英版、尊贵版、至尊版三款车型,预售价分别为28万起、33万起和36.6万元起,而且只有2.5L混动版本,这车其实现在你去4S店已经可以订车,但是正式上市时间官方也没有确定,只是说预计第三季度正式上市,不过按照汉兰达之前的销售行情来看,想要去买新款汉兰达,那你的预算肯定是要再往上抬一抬了。接着我们来聊聊美系车,首先是定价27.99-37.99万的别克昂科旗。别克昂科旗目前作为别克旗下最高端的SUV车型,车身尺寸4981*1953*1727mm(1732mm/1736mm),轴距2863mm。之所以车身高度有所差别,其实是因为低配车型没有车顶的行李架,实际上内部空间都是一样的。相比于大众揽境而言,别克昂科旗的车身尺寸确实小了一些,毕竟不论是揽境还是途昂,这两台车的车身长度都超过了5米,如果把昂科旗停在揽境或者途昂边上,你会感觉昂科旗看上去根本就不像一台中大型SUV,反而像是一台中型SUV,因为揽境和途昂的尺寸实在是太大了。在动力配置方面,昂科旗依旧使用了通用目前当家的2.0T LSY发动机,以及自家的9AT变速箱,而237马力/350牛米的数据,确实会比揽境和途昂上面的2.0T发动机要好看很多。毕竟无论是揽境还是途昂,他们的2.0T发动机还分了高低功率,其中低功率版本186马力/320牛米,高功率版本220马力/350牛米,配的都是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这也是大众的一贯作风。当然,揽境这一次的顶配车型配上了2.5T V6发动机,而且只卖39.99万,相比于之前途昂2.5T V6版本41.99-45.99万的定价,这次揽境的顶配车型似乎还挺有性价比的,而途昂目前只有2.0T版本。依照目前的市场销售情况来看,昂科旗确实销量有些惨淡。虽然昂科旗的配置着实比较厚道,但一方面这台车的四驱系统只有从32.99万的版本开始才配备,而且还没有5座车型来拉低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则是自家的GL8蚕食了不少7座车的市场,以至于提到别克的7座车,很多人看看价格和自己的需求,发现与其去买一台昂科旗,倒不如去看看GL8。其次是定价39.27-55.27万的凯迪拉克XT6,现在这台车也是新款上市,给发动机配上了48V轻混,相比于凯迪拉克CT6动辄10万的优惠而言,凯迪拉克XT6目前的市场优惠幅度就显得有些寒酸了,基本上只有5-6万。新款凯迪拉克XT6的车身尺寸达到了5056*1964*1777(1780)mm,轴距2863mm,相比于同根同源的别克昂科旗而言,这台车确实在外观上看会比昂科旗大出一些,但是由于底子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轴距一模一样,以至于这台车的月销量也和昂科旗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在两三千台徘徊,属于难兄难弟。最后,是定价30.98-39.98万的福特探险者。相比于途昂和揽境而言,福特探险者5075*2004*1778mm的车身尺寸,注定了这台车就是一个“壮汉”,而3025mm的轴距使得这台车在内部空间上确实也很能打,假如你实际体验过这台车的内部空间,你会发现这台车着实够宽敞。同时,探险者的驾驶感受其实很不错,整台车的动力总成和Mustang如出一辙,在这个价位的SUV中属于动力强劲的选手,当然,福特在动力上一向不会吝啬,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在日常驾驶的时候,这颗10R80的10AT变速箱与2.3T Ecoboost发动机之间的配合十分紧密,整体平顺性非常的好,并且车辆的转向也比较轻盈,即使是原地打方向也十分轻松,不会有那种开着很累的感觉。但是,福特探险者也有明显的短板。第一,为了保证第三排乘客更方便的通行,使得第二排两个座位之间的过道做的很宽,这就导致第二排座位的尺寸偏窄,并且第二排座位只有靠内的一侧有扶手,座椅靠背也很直很平,整体的舒适度不是很好,到了第三排之后,你则是更有一种坐小板凳的感觉。第二,探险者的内饰确实不够豪华,而且液晶仪表盘做的有些“汽配城”的感觉,整体的UI界面显得很廉价,而且在用旋钮调节驾驶模式的时候,液晶仪表有时候会出现画面丢帧的情况。第三,就是价格的问题,福特探险者和丰田汉兰达都是7座SUV,国产之后的第六代探险者,曾经很有希望去终结汉兰达的统治……结果售价一出傻眼了,第六代探险者的起售价竟然达到了30.98万元,而且还是个后驱版,想要买四驱版的探险者,最少都要付出32.98万的真金白银。要知道,第六代探险者在美国的起售价才32765美金,第四代汉兰达在美国的起售价则达到了34810美金,也就是说一台在起售价在美国比汉兰达还要低的车,在中国却定价比汉兰达高,得亏现在汉兰达在国内的价格抬了上来,不然那种冤大头的感觉更强烈。最后,还有一个韩系的搅局者,也就是定价29.88-32.98万的现代帕里斯帝,这台车我们之前有专门的内容聊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之前的节目看一看。简单来说,如果你能接受帕里斯帝的价格,以及后期的使用、养护等方面的开销,并且你不在意这是个韩系车,那可以从GL四驱版本看起,有条件可以直接买顶配的GLS四驱版;如果你对于这台车的品牌、后期的使用、养护、维修费用哪怕有一点点的顾虑,那咱们还是再看看别家的产品,毕竟如果只是日常城市内驾驶,这种大排量自然吸气的发动机,有时候并不能像你想的那么美好。揽境和途昂到底值不值得买?那么,现在途昂和揽境这两台车到底值不值得去买,我觉得并不值得,理由如下:第一,现在揽境新车上市没啥优惠,在价格上并不具有什么优势,而即便是有市场优惠的途昂,也把之前5万元左右的优惠幅度,缩减到现在的1.5万元左右,尽管途昂的配置得到了提升,但是无论是现在的揽境还是途昂,单看价格优惠的程度,都没有明显的优势。第二,大众目前在售的2.0T车型,或多或少的都遇到了颗粒捕捉器堵塞的问题。所谓颗粒捕捉器,其实就是一种安装在排气系统中的陶瓷过滤器,它可以在微粒排放物质进入大气之前将其捕捉,最早用于柴油驱动的卡车上,现在很多车企开始把这个技术用在了汽油车上,主要就是为了应对严格的国6B排放标准。但是,颗粒捕捉器有个非常致命的弱点,时间一久它就会堵塞,一堵塞就会造成排气不通畅,从而油耗增高、动力下降。尤其是在市区走走停停的路况下,发动机转速不高,排气温度不够,从而使得颗粒捕捉器里面的物质难以再生。因为颗粒捕捉器只有在高温情况下,才能和捕捉的颗粒发生反应,进而再让内部物质再生,这样排气系统才不会堵塞。为了解决颗粒捕捉器的天生缺陷,很多车厂都采取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三缸的宝马X1,车主普遍反应市区怠速偏高,都在一千转以上,其实就是为了提高怠速时的转速,来提高排气温度,这样就可以防止堵塞,也有的车厂会选择尽量把颗粒捕捉器的位置靠近发动机,这样也能提高排气温度……说到底,无论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加速催化,防止堵塞。而目前颗粒捕捉器堵塞问题最严重的大众探岳的2.0T车型,由于其GPF的位置离发动机较远,使得排气温度不够,而且大众也没有通过提升怠速转速,或者改变GPF的位置来防止堵塞,所以搭载的颗粒捕捉器严重堵塞,导致车主饱受油耗暴增、动力减弱、排气故障、自动启停系统故障等质量问题困扰。根据官方的解释,通过加注98号汽油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有不少车主即使在加了一段时间98号汽油之后,问题依然不能得到解决,换言之,加注98号汽油只是延缓了堵塞时间,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回到揽境这台车上来看,现在官方标注需要加注98号汽油,其实根本原因就是这个颗粒捕捉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而途昂即便推出新款,它的动力系统也并没有进行重新调教和更换,只是在其它配置上进行了增加,换言之颗粒捕捉器堵塞的可能性依旧存在。目前大众给的解决方法竟然是建议车主不要长期在市区行驶,多去高速上跑,维持半个小时左右,车速超过80km/h,就能达到颗粒捕捉器的再生条件……很明显,大众公司现在就是想把问题拖延下去,一辆城市SUV竟然不能长期在市区行驶,这不管在什么车上都是极不合理的。根据大众现在对于颗粒捕捉器堵塞问题的解决态度和方式方法,我甚至可以说大众根本就不想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对于大众而言,想要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成本会非常的高,他们不仅需要对油品、地域特征、动力系统的匹配与升级、发动机零部件构造、软件控制单元等各个方面进行重新调教和标定,还要通过综合性的验证去保证稳定性,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公关费用去淡化消除相关的负面影响,并且还要对已经出问题的车主给出明确的交代。直到今天为止,大众也只是寄希望于车主的运气,然后想通过延缓堵塞时间的方法,去把这个问题淡化掉,比如让车主加98号汽油,不开空调跑半个小时的高速……他们甚至很迅速的研究出了一套应对的话术,而且以最快的速度下发给了各个4S店和官方的客服人员,我只能说不愧是大众。大众的财富密码在SUV这个领域当中,如果不是因为这次颗粒捕捉器堵塞的问题,我估计无论是新出的揽境,还是一直以来卖的都还可以的途昂,又或者是探岳、途观L这种低一个级别的车型,卖的肯定都会非常的好,即便之前大众出过种种问题,网上喷归喷,现实里该去买的还是会去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说这些去买大众的消费者,就真的不上网吗,我觉得未必,在我看来,大众之所以能卖的好,根本原因是找到了专属于他们的“财富密码”。首先,是家族化设计。家族化设计带来最为直接的好处,就是品牌辨识度高,使得任何人在第一眼看到这台车的时候,哪怕你不看车标,都会知道这是一台大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都在搞家族化设计的原因。虽然,我们总是吐槽大众搞的是“套娃设计”,但是我们如果从另一个方面去想一想,假如一个车企不去做这种套娃式的家族化设计,那么你会对这个品牌留下多少的印象,换言之,家族化设计其实就是在不断加深消费者对于品牌形象的记忆,它是一个教育客户的过程,让消费者仅凭外观就对品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品牌传播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其次,是车辆的营销手法。大众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手法,甚至是通过比如车门上站十几个人的行为,使得很多并不懂车的人产生一种想法,那就是买大众不一定最好的选择,也不一定最有性价比选择,但一定是不会错的选择。换句话说,哪怕他们知道这种车的动力并不会有那么好,没有什么驾驶乐趣,甚至是配置更寒酸,但也正是这种类型的车,才能够把那些“刚需”客户拿捏住,因为“刚需”客户对于车辆的需求摆在这里,使得他们会不断弱化自己对于动力、操控等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转而去追求空间、乘坐舒适度、稳定性、保值率等等,甚至有人被营销“洗脑”过后,会觉得大众就是皮实耐用,哪怕之前发生过帕萨特断A柱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也只会认为是小概率事件,最多就是在日常驾驶的时候更加小心一些,而且他们也会觉得自己在城区道路里并不会开快,甚至还会觉得自己身边的帕萨特车主没有出事儿,那么自己也不会有啥问题,这用术语来说就是幸存者偏差。不过,就这种洗脑式的营销,大众现在还是只能排行第二,毕竟在特斯拉刹车门出现之后,竟然还有特斯拉的车主去DISS那些维权的车主,而且还有人组织摇旗呐喊,表示自己的刹车不失灵……各种鲜活的事件比比皆是。在我看来,大众当年让十几个4S店销售站在车门上的行为,放在今天来看简直就是班门弄斧,人家特斯拉现在根本就不需要销售去站车门,只需要老板没事发发Twitter,员工没事发发微博就可以了,哪怕车子的天窗漏水、哪怕车辆的刹车系统存在隐患,都有一票车主和粉丝出来洗地,甚至还会有人寄律师函给你,或者以“文明”的方式把你从车顶上搬走……可以称得上是魔幻现实的代表作了。再者,就是降维打击。这次不论是新车上市的揽境,还是进行配置升级的途昂,这两台车就单论尺寸而言,把这两台车列入大型SUV的范畴也不为过,可是厂家给它们的定级却只是中大型SUV,换言之就是给这台车锚定了一个价格区间,然后用更大的尺寸、更多的配置还有看似更高的性价比去吸引客户。这个玩法其实国内也有厂家在学,比如我们之前聊过的星越L,玩儿的也是类似的套路,就是用一台尺寸够大的SUV车型去打低一级的市场,从而凸显出车辆的性价比。最后,就是大众的“双车”甚至“多车”战略。我们都知道,国内现在有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两家合资车企,而在此基础上还有部分进口大众的车型进行销售,从而使得整个大众旗下的车辆,都会有“双车”甚至“多车”同堂竞技的情况出现,这也正是应了那句话:多生孩子好打架。总而言之,无论是揽境还是途昂,这两台车至少在他们这个级别当中,确实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哪怕你觉得他们的外观不如XX车,内饰不如XX车,配置不如XX车,至少一个大众LOGO摆在那里,加上足够大的车辆空间,你的爱人、父母、亲戚、朋友……都不会觉得你买错车。但是,就目前大众所面临的情况来看,如果你真的想去买揽境或者途昂,我劝你再等一等,最起码等到这个颗粒捕捉器堵塞的事情得到有效地解决之后,再去根据市场优惠幅度进行抉择,哪怕到时候的价格出现一些回升,但至少不会成天提心吊胆,为颗粒捕捉器堵塞的事情发愁。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山东交通广播《购车联盟》20210615直播节目绿色版主要内容:新车上市:2022款林肯飞行家,吉利星瑞新增星空版车型且OTA全面升级通过热线电话、微信平台、视频直播等解答听众挑车、买车提问,问题涉及—— 宝马3缸与福克斯的3缸相比有什么差异?/家用,红旗HS5打算长期开,可以入手吗?/哈弗H6与长安CS75plus相比选谁?/ 2021款的奔驰E和2014款的奔驰S怎么选择?/亚洲狮与明锐PRO该选谁,考虑后期保养费用,一年1W公里。/ 21款骐达智行版与新飞度哪个代步合适?/吉利缤越买1.4T的还是1.5T的?/五菱宏光mini EV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该选谁?/女生适合开缤越吗?/ 25W以内的PHEV插电混车型,家用要求空间大,介绍一下PHEV车型的优缺点。/揽境好还是途昂好?/天籁的2.0T与雅阁的1.5T该怎么选?/领克03怎么样?/长安CS 35plus有什么设计缺陷吗?/可以帮我订一台长安奔奔E—star吗?/ 3箱车,自动挡,郊区开,女士使用,10W左右有哪些可选的?/ 昂科旗与途昂该怎么选?/福特探险者怎么样?/艾力绅与奥德赛该选谁?/捷达VS5值得入手吗?/福特锐界与汉兰达该怎么选择?/宝马530与奔驰E300有推荐吗?/君越、雅阁、凯美瑞有什么推荐吗?/福特的8AT与通用的9AT谁更可靠?
山东交通广播《购车联盟》20210614直播节目绿色版主要内容:细数各个价位6座,7座SUV与MPV车型通过热线电话、微信平台、视频直播等解答听众挑车、买车提问,问题涉及—— 30W左右轿车选奥迪A4L怎么样?/ 2014年的君越顶配,跑了13W公里,大约多少钱?/家用2.0的欧蓝德怎么样?/君威GS怎么样?/预算20W左右轿车,年里程大约在2W多公里,有什么推荐?/宝马X1与奔驰GLA该怎么选?/速腾1.4T家用可以吗?/广本的冠道2.0T与370四驱2.0T怎么样?/汉兰达与昂科旗该怎么选?/吉利博越Pro的湿式双离合可以吗?/ 9W左右轿车选什么?/ 20W左右落地,要求大气,商务,配置高点,毛病少点的轿车?/ 帝豪S的尊贵版与长安CS75plus尊贵版怎么选?/二手车5W左右,女生代步有什么推荐?/ CRV混动有必要买四驱吗?/荣威i5钻石版CVT变速箱与帝豪GL 1.4T领尚版选谁?/房车信息/速腾怎么样?选什么配置?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想必大家最近都刷到了不少苏州GT SHOW的视频 一大群人不好好进场馆看展,反而挤在场馆门口的天桥下,盯着一台台性能车和超跑呼啸而过,不得不说,这种浓厚的玩车氛围,不是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在这个时间,我们团队的小伙伴们其实也没闲着。传垚去浙江国际赛车场,参加了“AMG GT 24小时”赛道活动,在这个活动之前,奔驰旗下的AMG GT Black Series也是刚刚在浙赛刷完了圈速,夺得了浙赛最速量产车的头衔,当然,这台车在早些时候已经刷新了纽北量产车的圈速纪录。小谢则是去了GT SHOW,这也是他第一次去看类似的改装车展,所以感觉看到什么都新鲜,一回来就和兔子分享这次的见闻,看了哪些品牌,有哪些展车改的很好,小谢自己也是性能车的准车主,订购的奔驰AMG A35还在路上没有交付,这次看完GT SHOW回来,他已经在构思未来给自己车买什么品牌的改装件了。兔子就很淡定,GT SHOW期间选择在家带孩子,他对于GT SHOW这种改装展会已经是很熟悉了,而且兔子和GT SHOW的总负责人还有改联网的人都认识,因为兔子之前在国内的一家轮毂公司上班,光是GT SHOW就以展商的身份去了两届,还不算CAS之类的其他改装展会,而且去到那边其实也就是一堆熟人聚一起吹牛,然后晚上闭馆之后再去附近找个地方一起吃吃饭,所以他对于这种改装展真的就两个字——麻了。所以,今天主要是和各位聊聊有关汽车改装方面的话题,和大家一起聊聊今年的GT SHOW,同时向各位科普一些改装方面的文化和知识,因为改装并不是性能车和超跑的专利,哪怕你的车是平平无奇的买菜车,依然可以将车辆改装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如果你喜欢汽车改装,那么一定要看下去,以后我们也可以多说说这一类的内容。今年的GT SHOW发生了哪些事?接着,我们来盘点一下今年GT SHOW期间比较值得聊的事情。第一个事情,就是有人开着一台法拉利炸街,还有一台奥迪S4炸街结果撞车,我相信有人应该在网上看过这两个视频了,包括我在看视频底下的留言评论的时候,其实两极分化还挺严重的,有的人觉得炸街就是违法,有的人则觉得如果人家车子是原厂的,哪怕炸翻天都管不着人家,毕竟法拉利和S4都不算便宜的车,说违法的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我就这件事情也和团队小伙伴们交换了一下看法,兔子告诉我,其实每年都有类似的事情,基本上只要GT SHOW一开,展馆周边或多或少都有人炸街,之前2017年GT SHOW,场外面不仅炸街,还有人在那儿跑直线加速赛或者绕着场馆飙车,以至于2018年GT SHOW的时候,整个场馆外面一堆交警值守,后来只要GT SHOW开展,场馆周围都有大量的交警进行值守。我问兔子,为什么这些车要在那儿炸街?兔子觉得一方面是因为那条路上有很多来看展的人,这样可以显摆一下自己的改装车,再一个是因为场馆入口那里有个桥洞,排气能在里面显得特别响,有混响的效果,但是兔子还是挺看不起这些人的,用一句歇后语来说,就是“穷人乍富挺腰肚”。第二个事情,是一个国内的品牌去参展,结果展示刹车卡钳的时候,那个卡钳的位置没放对,因为一般展商在展示卡钳的时候,要么是油嘴向上竖着摆,要么就直接把卡钳横着摆,结果这个品牌的卡钳全是清一色油嘴朝下摆在那儿,以至于很多人看展的时候都觉得纳闷,怎么会出现这种低级失误,而且整个展馆里也不止这一家在展示刹车卡钳,难道这个品牌的工作人员,就不会看看别家是怎么进行展示的吗?第三个事情,是这次展会竟然还有专门做卡钳罩的厂商去参展,而且摆了满满一墙的卡钳罩,这就让人很无语了,因为卡钳罩这种东西,其实根本就不能算改装件,结果还出现在这种大型的改装展上,这简直就是个笑话。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不管是铝合金的卡钳罩还是塑料的卡钳罩,但凡脱落之后都具有危险性,如果是在车辆高速行驶的时候发生脱落,那后果不堪设想。之前我们在聊广汽影豹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说过这件事情,我直到今天都没搞懂广汽到底是怎么想的,竟然给原厂车也在前轮弄了个卡钳罩,这已经不是自欺欺人的问题了,这简直就是拿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在开玩笑。其次,卡钳罩这种东西的安全性,和是不是车厂出来的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卡钳罩本身就是一块板子,通过拧螺丝或者卡扣甚至是粘贴的方式进行固定,然后挡在原车小卡钳的外面,这种安装方式就注定了有脱落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止一次的说过,哪怕不改刹车,也不要把卡钳罩装在车上。当然,我也能理解这种东西出现在展会中的原因,毕竟人家交了展位费,大家也都要吃饭,肯定不能拒绝人家去参展,只是GT SHOW作为国内本就不多的大型改装展,其本身就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只能说希望今后能少在GT SHOW上看到这种东西。第四个事情,就是有个做锻造轮毂的国产品牌去参展,结果展示的轮毂造型,有很多都是仿大牌的款式,比如RAYS TE37、BBS RI-A这些,然后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在这个国锻轮毂的展位隔壁,就是BBS和RAYS的展位,这不禁让我想起2017年的上海车展,保时捷的CEO奥利弗·布鲁姆看到了众泰SR9,然后留下了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那么,有人会问了,难道日本BBS、RAYS这些轮毂品牌就不会去起诉侵权吗,就像当年路虎起诉陆风侵权那样,其实,这里面涉及到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不管是日本BBS还是RAYS或者是别的轮毂品牌,其本身都是小公司,这个一点都不夸张,哪怕日本BBS这种名满全球的品牌,其实除掉工厂的工人之外,公司里也就二三十个人,根本没有精力去搞这些事情。其次,在咱们国内进行的这些展会,这种国际性的大牌轮毂,基本上都是代理拿着产品过去进行展示,就比如BBS和RAYS的轮毂就是国内的代理“深圳零创”拿过去的,所以你要说和这些轮毂品牌官方之间有什么关系,其实也没啥太大的关系,毕竟代理商也不会太去纠结这种仿品的问题。最后,就是轮毂的设计专利问题,我们且不说这些国际大牌根本无暇在国内申请轮毂外观设计专利,即便是国内做轮毂的厂家,也面临着大量的抄袭的问题,因为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对于轮毂而言十分有限,那些做仿制品的轮毂厂家基本上都是在打擦边球,哪怕做的一模一样,但是只要不在轮毂上刻印人家的商标,或者不用人家品牌商标的轮毂盖,就很难构成侵权的问题。而且即便是一些国际大牌,其实也存在相互抄造型的事情,比如美国的NICHE和德国的BBS,这俩都属于国际大牌,但是NICHE的M116就和德产BBS的CI-R样子很像,所以也算是见惯不怪了。GT SHOW的过去和现在聊完这次GT SHOW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再来聊一聊这个GT SHOW本身,它其实是改联网主办的汽车改装展会,而改联网之前其实一直都在做汽车改装杂志,还有汽车改装垂直类信息网站。其实国内最早的大型改装车展应该是CAS,也就是China Auto Salon,名字基本上就是照着国际三大改装车展之一的日本Tokyo Auto Salon来取的,但是CAS从开办至今总有些江河日下的感觉,主要原因我觉得可能还是不会玩一些花活儿,每年搞的都跟产品展销会一样,以至于外行去了看不到什么热闹,内行去了发现全是熟人。而GT SHOW则属于摸着CAS过河,最早的GT SHOW可以追溯到2014年,那会儿说是GT SHOW的开端,实际上就是在F1上海站的外场摆摊,那会儿也没什么人去看,基本上就是邀请一些和改联网关系比较好的改装品牌商或者代理商参展,再吸引一些改装店老板还有小批量的改装车主去溜达溜达。到了是2015年的9月份,第二届GT SHOW也是拉开帷幕,那时候他们学着CAS在上海开展,而且这一次终于不是在外场摆摊了,直接去了国家会展中心,只不过从这一次展会结束之后就一直停摆,直到2017年3月的时候才卷土重来。按官方的说法,2017年举办的算是第三届GT SHOW,但是对于大部分改装车主来说,基本上从这一届开始,才认识到了有GT SHOW这么个展会,不过这也是被人吐槽的最厉害的一届GT SHOW。因为那时候有一个参展商请泷泽萝拉过来亮了个相,还搞了个握手签名会,运气好的还能合影,如果说这只是参展商的行为,展商自己去宣传宣传,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那时候GT SHOW的主办方却把这事儿拿出来做成了宣传点。如果你觉得这事儿无伤大雅,那我再告诉你一件事情,就是这个参展商实际上是一个开设在境外的博彩公司,本来改装车在国内就是个亚文化,很多人对于汽车改装都抱有抵触甚至讨厌的情绪,结果GT SHOW主办方不仅让这个做赌博的公司过来参展,而且还允许他们带了个AV女优过来,以至于那时候不少人都在骂GT SHOW的主办方,这样的行为很容易让人不了解汽车改装的人,把汽车改装和黄赌毒联系到一起。到了2018年的第四届GT SHOW,主办方也算是明白了过来,那一年的展会就没有搞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但是由于前一届展会的时候,外面道路上很多车主在炸街和飙车,而且在2018年开展的当天,又来了一堆炸街和飙车的老鼠屎,于是引起了苏州警方的高度重视,出动了大批警力到现场,扣押了一堆改装车,以至于正常去看展的改装车主都受到了波及,很多人那时候开玩笑,说自己喝着可乐开着车,突然就被交警给拦了。再之后2019年的GT SHOW就趋于平淡,到了后来2020年的GT SHOW,由于疫情的缘故,本来都是在3月开展的,被拖到了8月底,那时候最搞笑的一件事情,就是国内一家做轮毂的厂家为了做宣传,把正在看展会的溜溜哥逮住了,然后拖过去合影和拍视频,弄的有点尴尬,而到了现在2021年5月底的GT SHOW,其实也是延期了,不过今年没去苏州看展的也不用觉得可惜,因为GT SHOW在今年搞了个二场活动,马上10月中旬会在佛山再搞一次。国内外有哪些相关的改装车展除了GT SHOW之外,我们在国内还能去看哪些改装车展,我觉得比较值得看的有这几个。China Auto Salon这个就是我们俗称的CAS展,一般是每年的9月份在上海开展。GT SHOW现在的GT SHOW应该算是国内热度最高的改装车展了,很多网红也都会去,按之前官方的说法是每年的3月举行,但是具体的时间还是要等官方通知。ASI这个展会全称叫“中国汽车运动文化产业博览会”,简称“ASI汽车运动展”,主打的都是和汽车赛事相关的内容,展会期间全是各种赛用的部件和装备,而且有不少车队会去参展,所以能在那儿看到不少车队的赛车,2015年在珠海搞的第一届,2016年12月在上海搞了第二届,运气好的话还能在展会期间碰到一些职业车手。但是,不知道为啥这个展会现在不搞了,可能确实受众太小了,比起GT SHOW或者CAS这种外行也能看热闹的展会,专业性极高的ASI只能让内行去看门道。Essen Motor Show这个展会其实算国际三大改装车展之一的德国埃森展在国内的分展,每年都是跟着广州车展放在一起举行,2018年11月在广州办了第一届,如果不关心这种改装车展的人,说不定还以为是广州车展搞的改装展,不过相比于德国本土的埃森展而言,国内没有德国当地办的那么死板,稍微有些活力。在这里也是和各位聊一聊国际三大改装车展。最出名的其实就是美国SEMA展,每年都在拉斯维加斯举办,《速度与激情》里面饰演“韩”的演员成康,自己在现实生活里也特别喜欢玩改装车,之前还和朋友一起做了个节目叫《Z DREAM》,讲的是他修复并改装一台尼桑240Z的故事,基本上他每年都会带着自己的改装车去参展,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找他签名合影。其次就是日本的Tokyo Auto Salon,也就是日本东京改装车展,这也是RWB梦开始的地方,因为2009年的时候,中井启开着他那台改了RWB宽体的磨砂黑色保时捷930过去,然后一炮而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在每年在东京改装车展上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改装车,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我特别建议各位有机会去感受一下,那个氛围真的太好了。最后就是德国的Essen Motor Show,翻译成中文就是德国埃森展,这个展会虽然是欧洲最大的改装车展,但是对于外行其实并不太友好,基本上就跟逛博物馆一样,很多车子就是停在那边,然后把机盖打开给你看机舱里面的部件,或者就是把改装件放那儿给你看,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你会觉得非常无聊。学院派与街头派最后,和各位聊一聊我自己对于汽车改装的一些看法。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我喜欢把汽车改装分成“学院派”和“街头派”。首先,我们说说“学院派”,这里面其实包括两种类型的品牌或者公司。第一种,就是车厂下辖的高性能部门,比如德国有奔驰的AMG系列、宝马的M系列、奥迪的RS系列、大众的R系列,英国有捷豹SVR系列、MINI的JCW系列,日本有日产的NISMO系列、丰田的TRD系列和GR系列、本田的TYPE-R系列、三菱的evo系列、斯巴鲁的STI系列等等,美国有凯迪拉克的V系列、道奇的SRT系列、福特的RS系列等等,包括咱们国内的领克“+”系列,其实也是这种类型。换言之,这种类型的车其实可以看作出厂就是改装车,好处就是有极高的稳定性,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为了兼顾各项之间的平衡,会使得某些方面无法去满足车主的需求,毕竟汽车改装本身就是个性化的体现。此外就是有一点比较可惜,我们国产车里目前可以真正意义上算作高性能的,也只有领克的“+”,而且实际上目前03+的性能也不算特别离谱,和同样是2.0T四缸机的奔驰A45S AMG、高尔夫R都有不小的差距,哪怕去和奥迪S3这种入门级性能车进行对比,人家的S3也可以轻松崩哭03+,更不用说性能更强悍的奥迪RS3了。当然,我也很清楚性能的前提是价格,毕竟一台高性能车的定义并不只是加速够快,还要保证操控性、稳定性等等方面,但是我还是希望,能看到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国产高性能燃油车,而不是一堆厂家拿着电动车这种廉价的百公里加速成绩,去吹嘘自己的运动性能有多好,或者是换一套包围、贴点拉花在上面,就吹嘘自己的车子是性能车或者运动车,这种行为在真正玩车、懂车的人眼里,其实就是一个笑话。第二种,是类似于ABT、阿尔宾娜、巴博斯、RUF、Oettinger、SHELBY之类的,他们都具备整车生产资质,而且都是独立运作的公司,即便是像SHELBY这种造出Mustang GT500但是却让福特进行销售的公司,其本身和福特也只是合作关系,并没有被收购成为车厂下辖的高性能部门。相比于车厂下辖的高性能部门而言,这些品牌出品的车辆其实在性能上或者说自由度上更高,他们可以在原厂车辆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可以尽可能的去展现自己的技术实力,在这些车厂眼里根本没有“挤牙膏”三个字,要做就做到极致,但是他们也会受到车辆品牌或者自身历史传承的限制,就比如阿尔宾娜这种公司,它本身就是靠改装宝马成名的,一路传承下来也使得他们不会去改别的品牌的车。其次,我们聊一聊“街头派”,这些品牌就显得更加自由一些,因为自身没有背靠这些车厂,说的再直白一些就是个体户,所以也不会受到车辆品牌的限制,但是改装的技术水平那是相当可以的。比如,日本有RWB、诸星一家、LB、RE雨宫、rocket bunny、WALD这些,不过RWB和RE雨宫属于比较执着的,一个盯着保时捷去做,一个盯着马自达转子去做,属于比较执着的那种。再比如,欧洲有MTM、HAMANN哈曼、AC schnitzer(亚琛施那泽)、STARTECH、TECHART(泰卡特)这类公司,美国有赛麟、轩尼诗、谢尔比等等,这些品牌的产品相对而言就比较宽泛,改装的车型也是五花八门。但是,这些“街头派”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除了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品牌,由于国情关系可以整车销售之外,其他的品牌基本上都没有整车生产和销售的资质,哪怕他们自己都有完整的研发、生产(哪怕是找代工)、销售体系,也只能去做独立的改装厂,或者成为配件供应商。除了这些大品牌之外,我们平常接触到的那些独立的改装门店其实也算“街头派”当中的一员,只不过门店和门店之间的水平有差别,也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包括我认识很多号称做汽车改装的,实际上干的也就是修理厂的活,给客户换个排气、装个刹车之类的,然后靠产品挣点差价,丝毫不会想着怎么去教育客户、引导客户,去帮客户把车子改好。当然,我也能理解这些现象的存在,毕竟大家都要吃饭,甚至于很多车主其实也并不想去好好的了解汽车改装,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看别人换了套排气,自己也想去换一套,然后几家门店比比价格,网上再看看价格,最后挑个最便宜的去买,什么声浪质感、共振大小一概不管,反正只要有声音就行。最后,还是想跟各位说一下,依照咱们国内现行的法律法规,很多汽车改装的项目都是违法的,大多数你看着炫酷无比的改装车,其实都不能完全合法的上路行驶。为什么电动车当道,仍然有那么多人热爱燃油车前段时间,我发了一条调侃性质的微博,意思是AMG GT Black Series号称最速量产车,虽然装着一颗730马力/800牛米的V8发动机,起售价格还定到了368.88万,但是百公里加速“也才”3.2秒,和3.3秒的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成绩差不多,关键是一台AMG GT Black Series可以买十几台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结果很多人在评论里反驳我,觉得我有辱AMG的名号。其实,我真正的意思并不是那样,而是我觉得现在的高性能电动车,确实将动力门槛拉的很低,以前一般的家用车根本跑不到5秒内破百,百公里加速成绩6-7秒左右的车,已经算是动力强劲了,毕竟大多数人开的还是百公里加速9秒、10秒甚至10秒开外的买菜车。那时候,想要在原厂状态下体验4秒破百的推背感,除了奔驰AMG A45、奥迪RS3之类的高性能小钢炮,怎么也得是百万级的燃油性能车,如果想要体验3秒破百的性能,那么基本上只剩下动辄几百万的燃油超跑可以满足。但是,现在除了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之外,还有比亚迪汉EV、小鹏P7四驱高性能版和新出的极氪001,这些电动车都可以做到3-4秒破百的成绩,这就让很多性能车与超跑车主接受不了,因为之前在燃油车领域里,想要达到这样的加速成绩,都必须靠大排量发动机或者成本极高、售价也极高的发动机才能实现,而这就使得这些高性能车的售价都不够亲民,必须要花费大量的真金白银才能拥有。当然,我一向觉得“百公里加速成绩”并不等于“性能强悍”,因为强悍的性能还包含刹车、转向、悬挂、轻量化、空气动力学等等因素,可是目前市面上动力强的电动车,大多数都是依靠双电机去怼出夸张的功率,其他方面则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按照性能车的标准去设计,这就导致电动车在零百加速上可以傲视群雄,但一下赛道就暴露出本质性的问题,比如电池包的重量太重、刹车热衰减严重、底盘没有加强,入弯车身姿态惨不忍睹……引用某大爷的一句话:“直线踩油门谁不会啊,弯道快才是真的快!”。而奔驰AMG GT Black Series这台车,除了有数据极其夸张的V8发动机,还有很多平常人不了解的提升,比如全车大量采用碳纤维,更换了仅13.9千克的碳纤维传动轴,前唇可以根据模式去自由伸缩,整套空力套件可以提供400公斤下压力……这也就促使这台车即便是在下雨天的纽北,也跑出了6分43秒616的成绩,只比迈凯伦P1 LM这种1000马力的怪兽慢了0.4秒,而电动车中最快的特斯拉Model S Plaid成绩是7分13秒,而且特斯拉对这车进行了赛道化改装,与正常市售版本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看到各大赛道的圈速榜单,还是长期被各种燃油性能车和燃油超跑占据,尽管蔚来EP9在纽北跑出了6分45秒9的成绩,可这台车至今为止也没有正式的进行销售。可惜的是,燃油车终究会被电动车淘汰,这次传垚参加完活动回来就跟我们说:“AMG自己都承认,未来会逐渐朝向电动化转型,而不是单纯依靠大排量了。”这也是为啥奔驰AMG GT Black Series这台车定价如此高昂,可还是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准确来说是还未上市就已售罄,指导价只是做做样子,实际的落地价远远超过了指导价,可以说是一台行走的房产证。之所以价格这么贵,主要原因是这车全国也就20多台,买家大多数都是抱着收藏的心态去购买,毕竟这台车厂家已经帮你改装到极致,说是燃油车的巅峰之作有些夸张,但绝对算的上是你能买到的性能最强悍的奔驰,未来几年AMG将会转向发动机+电动机的路线,连C63都变成2.0T四缸机了,再往后全面电动化也是必然。当然,这么做也是无可奈何,一方面,目前的环保法规对燃油车非常不友好,几乎砍断了大排量燃油车未来所有的发展可能,很多车企也已经宣布停止下一代发动机的开发;另一方面,电动机确实比发动机更容易做出更大的功率,大排量、大涡轮、部件强化的成本非常高,同时电动机超快的动力响应,也是发动机无法比拟的,而将电池集中放置在底盘中部,也有利于车辆重心的平衡,这些都是电动车的先天优势。但是,想要做出厉害的电动性能车、电动超跑,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轻量化,毕竟电池实在是太重了,即使像保时捷Taycan这种在各个方面达到燃油性能车标准的电动车,车重也达到了2.2-2.3吨,而且电动车没有声浪也是很多人嗤之以鼻的问题,厂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Taycan就特意营造出一种电动车的独特“声浪”,但这种充满电子味道的声音,终究不像大排量的怒吼那么有灵魂,甚至都比不过四缸小钢炮改完排气之后的声浪。当然,这并不是说电动车不能去改装,我也见过不少特斯拉Model 3玩低趴,包括五菱宏光MINI EV也有很多人去改,欧拉好猫也和iAcro合作打造出了“好猫·如虎”……所以,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只要你有一颗爱车的心,我相信怎么玩都不是问题,只是如果你也有燃油情怀的话,那还是且玩且珍惜吧。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今天,咱们继续聊聊最近上市的国产SUV,刚聊完配置高、价格也高的摩卡,很多人都说WEY真是一点也不接地气。就在最近,吉利星越L也发布了预售价,并且计划在7月份正式上市:两驱豪华型14.8万两驱尊贵型15.8万两驱旗舰型16.8万四驱尊贵型17.8万四驱旗舰型18.8万这个价格与15.39-18.49万的长安UNI-K差不多,但依然超出了不少人的心理预期,虽然国产SUV早就突破了15万的价格天花板,但是星越L在定价上向长安靠拢,说明已经将UNI-K默认为星越L的主要对手,而不是像WEY那样直接让摩卡放飞自我,因为WEY已经是长城的高端了,但吉利头上还有一个领克,高端市场还是交给领克吧。有意思的是,吉利官方这次表示”预售价购车,上市后多退少不补”,这相当于在所有人面前打了一发烟雾弹,实际上就是一个吸引你订车的噱头,到时候即便正式售价比预售价高,也只会高那么一点点。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台星越L,这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车,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点?是不是像网传的那样与沃尔沃XC60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买了它是不是就相当于买了一台“平价版”XC60?相比它的竞争对手都有哪些优劣势,它的价格到底贵不贵?星越L是什么样的一款车?首先,星越L与星越没有直接联系,星越L中的“L”并不是加长,而是有着Larger更大、Luxury豪华、Liberate颠覆三重含义,这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都是L。更重要的是,星越是轿跑SUV,而星越L是传统SUV,硬要说有什么联系,只能说星越是吉利SUV产品线中的运动旗舰,而星越L是家用旗舰。有意思的是星越L定位为旗舰,却被归类为紧凑型SUV,吉利自家就有一款中型SUV豪越,但那车本质上是MPV嘉际拉皮而来的,所以比星越L便宜好几万。星越L尺寸4770/1895/1689mm,轴距2845mm,在车长和轴距两项关键指标上,都不如近期被频繁拿来比较的UNI-K与摩卡,虽然星越L的车长和轴距,在紧凑型SUV中绝对算是大的,说它是中型SUV其实也不过分,因为比途观L还要大,但如今变成紧凑型SUV就很尬尴了。你说这是错位竞争,可这个价位能买到UNI-K等国产中型SUV,同时国产紧凑型SUV大多是10万起,这就变成了紧凑型SUV客户嫌它贵,中型SUV客户觉得它差点意思,有点夹缝中求生存的感觉,吉利完全可以将星越L做得更大一点。当然,星越L本身还是有不少亮点的,在设计上不像吉利现有的任何车。首先,车辆前脸是竖条型进气格栅,而不是吉利常见的盾形格栅,车尾是贯穿式尾灯,神似林肯飞行家。内饰就下了猛料了,液晶仪表、中控屏幕、副驾屏幕从左到右依次铺开,横跨整张中控,组成三联屏的视觉效果,且都是高分辨率的12.3英寸屏幕,再加上25.6英寸的AR-HUD现实增强抬头显示,就像奔驰新S级上的那种,摩卡也有这种配置,可以与另外三块屏幕组成四屏联动,不过25.6英寸的HUD是不是太夸张了,难道不会影响驾驶吗?当然,以上并非标配,虽然官方目前并没有公布具体的配置,但网络上已经流传出了详细的配置单。比如这个三联屏,最低配就没有,其他都有配备;而这个AR-HUD,只有16.8万的两驱旗舰型,以及18.8万的四驱旗舰型才有配备。此外,官网推出了一个标价5000元的“翠羽幻彩套装”,包括“翠羽幻彩特制车漆”,是一种介于蓝与绿之间的特殊颜色,像青铜器的颜色,很漂亮;还有“翠羽双拼麂皮内饰”,包含与车漆类似颜色的麂皮内饰,搭配玫瑰金饰板,市面上很少能见到这样的内饰搭配;此外还有“双五幅脉冲专属轮毂”,以及“幻彩专属车钥匙”。如果不选这个套装,那么就是标配的棕白双拼内饰,但是根据官网信息,最低配是不给你选的。其次,是星越L的三大件。这台车采用了CMA平台,又名“CMA超级母体架构”,不过CMA平台也不算新鲜东西了,从沃尔沃到领克再到吉利,采用这个平台的车一只手都数不过来,除了星越L以外,吉利自家就有星越和星瑞出自这个平台。星越L的动力总成算是亮点,全系搭载沃尔沃Drive-E系列发动机,前驱版本是218马力/325牛米的2.0T低功率发动机,和领克01低功率版本是同款,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四驱版本是238马力/350牛米的2.0T高功率发动机,匹配爱信8AT变速箱,与星越2.0T版本是同款动力总成。据说,星越L用了这套动力总成之后实测7.45秒破百,比最快6.8秒的星越稍慢一些,如果这个数据属实那还是有点猛的,比实测接近9秒的UNI-K快很多,同时这套动力总成在星越上调教的挺好,不知会不会针对更为家用的星越L做出一些调整。在底盘部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四驱版本搭载博格华纳的第六代瀚德Haldex四驱系统,说白了就是一套适时四驱,但这套四驱系统其实有点东西,在后面我们会细说。再说个有意思的,星越L的麋鹿测试成绩一开始是79KM/H,后来被刷新到82KM/H,网络上可以找到相关视频,只有单侧后轮轻微离地,这个成绩太夸张了,夸张到不敢相信,因为很多性能车的成绩都是“7X”的数据。再说个更夸张的,这车百公里刹车距离实测最短34.9米,和装配竞技卡钳的超跑差不多。不过,对这些数据我持保留态度,首先这都是在试车场测试出来的,场地条件是不是特别有利,同时测试车辆为试装车,所用的轮胎、悬架调教与市售车是不是完全一致,也有待考证,总之大家看看就好,不过我相信,星越L的底盘素质大概率是强过UNI-K的,毕竟后者在麋鹿测试中闹了个大新闻。再说说智能这块,星越L搭载的是高通骁龙8155芯片,算是目前车规芯片的顶级了,不然也无法流畅支持三联屏甚至四屏联动所需的算力。其中,液晶仪表负责显示车辆数据,中控屏幕负责整车的控制,副驾屏幕负责给乘客娱乐打发时间,同时车机系统也是GKUI,里面车联网、语音交互、OTA升级、第三方应用等基本功能都有。在驾驶辅助方面,根据流传的配置单,从15.8万的全系次低配两驱尊贵型开始,就包含了0-150KM/H的自适应巡航、城市预碰撞、行人识别保护、车道居中保持,两驱和四驱旗舰型还多出了大型车辆避让和自动变道辅助。此外,星越L之前都在宣传它的“5G-AVP 1km无人泊车系统”,这个我们之前聊过,即在24颗传感器和GPS定位的支持下,可以完成200米往返距离内的无人驾驶、躲避障碍、车位搜索、泊入泊出,同时在硬件上也做出了一些超前预埋,未来将通过OTA升级实现1km无人托管式泊车,同时在部分场景、工况下实现L4级自动驾驶,只是这套系统在正式上市时可以实现多少功能,现在还不得而知。哪款配置值得考虑,现在买车有什么活动?根据网传配置单,最低配配置已经不低,有电动感应尾门、全景天窗、双区空调、类似路虎上可以观察底盘下路况的“透明底盘”……但建议还是排除最低配,因为没有标志性的三联屏,也不可以选配“翠羽幻彩套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15.8万的两驱尊贵型在配置上已经够用,因为已经有三联屏了,同时还有之前提到的驾驶辅助,但我更推荐贵16.8万的两驱旗舰型,多了AR-HUD、BOSE音响、三区空调,光这几样东西如果放在奔驰这样的豪华品牌上,那就是几万块,同时还多了大型车辆避让和自动变道辅助两项驾驶辅助功能。相比两驱旗舰型,四驱尊贵型在贵出1万块的基础上,多了2.0T高功率发动机,变速箱也是更好的爱信8AT,顺便还能得到一套博格华纳四驱系统,但是没有两驱旗舰型上的AR-HUD、三区空调、大型车辆避让和自动变道辅助。再往上就是比四驱尊贵型又贵了1万块的四驱旗舰型,在相同三大件的基础上将四驱尊贵型缺少的配置全部补齐,星越L每款配置之间的差价都是1万块,除了最低配以外,所有配置都可以根据个人预算与实际需求去选择。目前吉利官方推出了一些活动:现在预定可以520元订金抵2000元车款,相当于变相优惠了1500元,只能说聊胜于无,上市之后等几个月优惠肯定比这个大;同时还有2年7.8折保值回购、最高7000元置换补贴、36期0息金融补贴、“翠羽幻彩套装”8折等优惠政策,在预售价公布之前已经有一些客户“盲订”,这批客户盲订同样可以参与活动。最后,这个“翠羽幻彩套装”是相当推荐的,先不说只要5000元,现在打8折是4000元,而且效果确实好看,只要你算一笔账就明白了,如果你去外面贴个改色膜、内饰换套麂皮、轮毂也换一下,且不说价格早就高出5000元,而且质感还没有原厂的好。星越L和沃尔沃XC60之间的关系我发现,很多人都说星越L就是沃尔沃XC60的换壳车,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这两台车其实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第一,虽然星越L用上了沃尔沃的发动机,且XC60全系2.0T+8AT,星越L也有2.0T+8AT,但是两者的发动机参数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这两车诞生的平台是不一样的。沃尔沃XC60是用SPA平台打造,而星越用的则是CMA平台,这两个平台之间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才开始研发诞生的,也许会有技术共享,但能共享多少是个问题,更不用说XC60是中型SUV,而星越L是紧凑型SUV。简单来说,沃尔沃使用的SPA平台发布于2014年,这个平台的特点其实和现在很多别的厂家的生产平台思路都差不多,就是“模块化”生产,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给厂家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生产效率,但是SPA平台也有它的缺陷,比如只能生产中型车、只能搭载直列四缸发动机、驱动方式也只能选择前置前驱或者前置四驱……换言之,SPA平台本身有很大的限制性。而CMA平台却不存在限制性的问题,这套平台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在于可以拥有高度的延展性,可以根据不同车型来改变架构模式,能够适应从A0级到B级车的车型开发,并且还能用来造新能源车。除了拥有高度延展性之外,CMA平台还有另一个优势,就是它的电子电气架构要更为先进,别的不用管,我们只要知道一点,就是这个CMA平台可以向上兼容快速迭代的汽车电子配件,包括5G通讯、更强的处理器、更多更灵敏的雷达模块,而这些优势是SPA平台做不到的。第二,沃尔沃和吉利两个品牌虽然同属于吉利旗下,但是就品牌力上而言,沃尔沃即便现在和凯迪拉克一样疯狂降价促销,但本质上还是算豪华品牌,哪怕只是个二线豪华品牌,它也有着“豪华”两个字作为底气,可以依靠自己的品牌和被人熟悉的“安全性”去做营销。但是吉利不一样,即便现在的星越L产品力确实不错,但是就品牌力上而言,我们还是把吉利归纳到自主品牌当中,哪怕沃尔沃是吉利旗下的品牌,哪怕吉利还有个走高端路线的领克,吉利依旧是那个吉利,这个品牌的定位就注定了要去面向更多的普通消费者,所以吉利也很难像自家的沃尔沃和领克那样,去拥有品牌溢价的权利。综合而言,吉利作为一个旗下有各种品牌的大厂,他们在产品诞生之初就会有自己的考量,至少从现在的车型定位上来看,星越L和XC60就差了一个级别,说明吉利也不想因为星越L这台车,去和自家别的车型产生竞争,如果真的想把星越L和XC60扯上关系,我觉得把星越L看作是“平价版XC60”就可以了,用现在美妆圈或者母婴圈里的一个流行词来形容,就是“平替产品”。星越L的竞争对手有哪些?那么,星越L现在的竞争对手有哪些,我觉得在国产车里主要有长安UNI-K和WEY摩卡,而这两台车都已经属于中型SUV的范畴。星越L尺寸4770/1895/1689mm,轴距2845mm,这样的数据让星越L可以向下碾压一众紧凑型SUV,而且还能向上去对比一些中型SUV。但同时,星越L现在14.8-18.8万的价格,是贴着中型SUV的价格去定的。这个问题之前就提到过,那就是哪怕三大件再好、各种配置再高,花中型SUV的钱去买一台紧凑型SUV,从心理上很多人就不太能接受。关于摩卡和星越L之间的对比,简单来说,摩卡在定位和尺寸上完全占优,但是起步价格也更高,17.58-21.88万。而星越L的发动机是沃尔沃的,这是个优势,同时配置也会更高,因为摩卡的起步价可以直接干到星越L的次顶配。所以两台车之间其实很好选,就是我们常说的“想要鸡头还是想要凤尾”。除了摩卡之外,星越L目前和UNI-K的定价其实更为接近,因为星越L 14.8-18.8万,UNI-K 15.39万-18.49万,所以单从价格上来看,这两台车就已经会产生客户重叠,只不过UNI-K再怎么样也算是一台中型SUV,而星越L却只是个紧凑型SUV。由于UNI-K由于本身定位就比星越L高一级,这也使得UNI-K的车身尺寸达到了4865/1948/1690mm,轴距2890mm,星越L的车身尺寸虽然也不小,但是和“根正苗红”的中型SUV UNI-K比起来还是稍微小了一圈。如果对比一下动力系统,你会发现UNI-K全系都是那套233马力、390牛米的2.0T发动机,配上8AT的变速箱,这也是长安现在主流的2.0T动力总成,数据非常靓,但实测都不快。而星越L已经说过了,两驱218马力、325牛米的2.0T低功发动机和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四驱238马力、350牛米的2.0T高功发动机和8AT变速箱。所以,如果单纯的去拿动力总成和四驱系统进行对比,星越L还是更有优势,毕竟有沃尔沃作为背书,而且星越L的四驱系统是最新的第六代瀚德Haldex四驱系统,而UNI-K只在宣传里说到是博格华纳的四驱系统,并没有说明到底是哪一款,不过参考之前CS95上面的配置,我猜测可能也是一样的NexTrac四驱系统.虽然这俩都隶属于博格华纳旗下,但是两套四驱系统的差别还是挺大的,简单来说,瀚德四驱能将更强的动力和扭矩传输到后轴,让车辆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全时四驱的特性,所以无论是铺装路面还是非铺装路面,都会比NexTrac四驱更有优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UNI-K其实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口碑上,这台车无论是外观、内饰、动力配置等等,其实做得都挺漂亮,最起码是对得起这个价格的,然而之前闹出各种大新闻,麋鹿谜之表现、直播中后备厢出问题……使得UNI-K这车给很多人留下了“华而不实”的印象,毕竟解决消费者对UNI-K的信任危机,才是长安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聊完了国产车,我们再来简单的聊一聊合资车。以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20万左右的价位当中,主流的紧凑型SUV无非就那么几款,日系当中就是丰田RAV4/威兰达、本田CR-V/皓影和日产奇骏,德系则可以说是大众一家独大,旗下的T-ROC探歌、途岳都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美系则有福特锐际、JEEP指南者等等差不多价位的车型。简单来说,星越L和这些合资SUV进行对比,基本可以总结成一句话:比星越L大的或者比星越L动力好的,价格也比星越L贵;和星越L价格差不多的,配置、空间、动力等等方面,又没有星越L那么好。所以,星越L在面对合资车竞品的时候,玩的就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但是,如果你自己的内心就认准了合资品牌,或者确实就对某一款合资车情有独钟,又或者你就是对国产车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那么选择合资品牌的车型,也许对你而言是一个更为稳妥的选择。星越L到底值不值这个价,后续用车成本怎么样?最后,我们来聊一聊很多人说的价格问题,也就是这台车到底值不值这个钱,我觉得要从几个方面去看待:第一,如果单从机械素质上来看,星越L的价格其实不算贵,如果后期再给出一定的价格优惠,那么性价比会更高,毕竟相比于同级别的合资车来说,星越L至少在账面参数和配置上给的很到位,尤其是2.0T高功率+8AT的四驱版本,这样的动力系统放在合资车上,最起码都是二十多万的价格。第二,如果从车型定位上来看,星越L的价格确实不算便宜,因为“错位竞争”其实也是双刃剑,毕竟你是以一台紧凑型SUV的身份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那么人们自然会以主流国产紧凑型SUV的价格去衡量你的定价,比如哈弗第三代H6、长安CS75 PLUS、自家的博越PRO……这些10多万起的车,那结果肯定就是贵了。第三,如果从品牌力上来看,星越L毕竟还是会受到吉利这个品牌的制约,因为吉利本身主打的就是普通消费者市场,吉利自己现在也有领克和沃尔沃,去面向更高端的消费人群,这也使得不少人觉得,一台吉利卖这样的价格,似乎有些说不过去。这一点其实有些像我们去买球鞋,如果你去买一双国产球鞋,你可能不仅会去关注这双球鞋的价格,你还会去考量这双鞋有没有用到一些比较尖端的技术在里面,甚至你会去网上看一些球鞋评测和实战评测,然后再看看有没有什么渠道能用更低的价格去买到。但是,如果你去买个钩子牌或者三道杠牌的球鞋,你可能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就不会那么高,因为你知道他们的品牌摆在那里,而且还有大牌球星穿着上脚打比赛,你从心里就会觉得这玩意儿肯定不便宜,假如你在他们的品牌折扣店里找到了自己心仪的球鞋,你甚至会有占了便宜的感觉。第四,这一点也是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即便有人认同星越L目前的定价,他也会去考量后续的用车成本,毕竟现在星越L的沃尔沃发动机要加95号汽油,而且还不算后续保养的费用。参考2.0T版本的星越来看,与星越L四驱版本一样的2.0T高功率发动机,小保养的费用大概在1000元左右,每1万公里保养一次;大保养的费用大概是1400元左右,每2万公里保养一次;在车辆达到4万公里的时候需要在大保养的基础上更换刹车油和火花塞,费用在2000元左右……保养的价格每个地方都不太一样,如果碰上4S店搞活动,那么自然会有一些折扣,当然,如果你自己在外面的正规修理厂进行保养,价格肯定会再低一些。综合来说,星越L最后能不能卖好,还是取决于最后的市场优惠力度够不够大。只是现在吉利旗下比星越L便宜的还有星越、豪越、博越等等,尤其博越PRO还是吉利的SUV中坚,且与星越L一样都是5座的传统家用紧凑型SUV,所以星越L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得坚守住价格底线,以此来给博越PRO腾出价格空间。如果星越L发现卖不动了,突然优惠个2、3万,到时候博越PRO就会很难卖了。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这几天,WEY旗下的全新中型SUV摩卡,也是咖啡系列的第一款车,终于上市了,官方指导价17.58-21.88万,一共五款配置,其中两驱特香版17.58万、两驱特浓版18.78万、四驱特浓版20.28万、两驱特醇版20.38万、四驱特醇版21.88万……从车名到配置名称,都做得非常放飞自我。但是,这价格一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大呼“真贵”,不仅比WEY自家16.98-19.28万的VV7贵,而且也比15.39-18.49万的长安UNI-K贵,而即将上市的星越L,现在预售价14.8-18.8万,还有“预售价购车,上市后多退少不补”的活动;同时还赶上了刚刚上市不久、16.89-22.99万的星途揽月,要知道星途揽月还是更高一级的中大型SUV,如果用摩卡的价格再去看看合资品牌,完全可以买到雪佛兰探界者、别克昂科威这些同级别的合资中型SUV。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聊一聊这台摩卡,它到底是一台什么样的车?如果想买的话,应该选择哪个配置?摩卡在WEY的家族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定位?它的竞争对手又有哪些?到底是WEY对自己的车盲目自信,还是摩卡确实值这个价?摩卡是什么样的一台车?全新上市的WEY摩卡指导价17.58-21.88万,定位于中型SUV,属于WEY目前的旗舰级SUV。从外观上来看,前脸的六边形进气格栅配合雨滴状的镀铬条,以及中网上面WEY的LOGO,让我总觉得像一台林肯,侧面的线条和车尾的溜背造型,又让我觉得像是把之前VV7和P8做了一个结合,然后车尾又把排气管做成了隐藏式,完全丢掉了之前VV7那种大口径四出排气的夸张和犀利……所以这台车我不管再怎么看,都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拼凑感”和“不协调感”。撇开主观地审美不谈,摩卡的车身尺寸达到了4875*1960*1690mm,轴距2915mm,比奔驰GLC、宝马X3和奥迪Q5L都要大一圈,但是轴距和Q5L的2908mm差不多,比宝马X3的2864mm长,比经过加长的国产GLC的2973mm短了不少,实际乘坐空间其实会比之前VV7要好一些,在实用性方面是足够的。在动力系统上,这台车配备了长城自家代号E20N的2.0T发动机,最大马力214HP,最大扭矩328NM,而且全系都配了48V轻混系统,以及一套9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而且有前驱和四驱可选,这也是长城目前最新的动力总成。根据官方的说法,在换了这套动力总成之后,车子的传动效率会比以前更高,日常驾驶的时候也会比以前更省油,只不过油耗到底怎么样,还是要等大量的实车上路之后才知道。除了全新的动力总成之外,内饰部分则让人觉得比较惊艳,至少摆在国产车里面算是技压群雄了,甚至让我想起当年VV7刚发布的时候,那个内饰设计可以说吊打同级别的合资品牌,而这次的摩卡内饰设计,我觉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基本上达到了豪华品牌的设计水准,当然,这也仅仅是设计水准达到了,因为受制于车辆价格和生产成本,使得内饰的用料和材质,确实无法媲美价格更高的传统豪华品牌。比如,车上的各种银色按键,传统豪华品牌会用铝合金材料去做,但是摩卡只能用塑料去镀铬;又比如摩卡顶配车型用的内饰真皮,虽然和很多豪华品牌一样都叫真皮,但是从手感和质感上来看,确实还差了点意思……当然,如果你只是从视觉层面上来看,这台车的内饰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在豪华感的氛围营造上确实有两把刷子。此外,我还是想吐槽一下这台车在内饰上的一些细节。首先,全系标配的9.2寸液晶仪表,虽然尺寸已经不算小了,但是屏幕高度确实有点低了,我能看出来设计师想把这个液晶仪表和整个中控台融合起来,但是这块屏幕确实容易让人忽略。其次,就是那个看上去很突兀的14.6英寸中控大屏,虽然这块屏幕确实很大,而且功能也很齐全,但是内饰的整体协调感一下子就被打破了,这种感觉在林肯的车型上也存在,中间的大尺寸中控屏特别容易破坏内饰的整体感。最后,就是这块大屏虽然是个磨砂面,但是依旧容易成为“指纹收集器”,并且如果是大太阳天气的话,不仅会反光,而且时间久了还有点烫手,所以如果有做车辆内饰配件的朋友,是不是可以考虑给这个车机做一个“鸭舌帽”,弄个专车专用的小挡板粘在上面。除了老生常谈的外观、内饰和动力之外,这台车的驾驶辅助系统在燃油车里做得也算挺不错的了,目前除了常见的驾驶辅助功能之外,还能够做到在高速上自动变道超越慢车、自动进出匝道等功能,基本上可以去和那些新造车势力一较高下,并且之后还会有搭载激光雷达的版本,能支持更高阶的自动驾驶。但是,摩卡现在用的自动驾驶芯片确实有点拉胯,虽然这台车在智能驾驶座舱上配的是骁龙8155芯片,可以说是目前最先进的配置,但是在自动驾驶芯片上用的只是2.5 TOPS算力的Mobileye EQ4芯片,相比于小鹏P7高配车型用的30 TOPS算力的英伟达Xavier芯片来看,摩卡用的Mobileye EQ4芯片只能说是L3级别里的入门级配置,更别说特斯拉用的还是两颗72 TOPS算力的FSD芯片,总算力达到了144 TOPS……如果只是凭借现在的芯片配置,摩卡今后在自动驾驶上升级的空间很有限,除非WEY愿意给摩卡用上更高阶的芯片,但是到时候的车价可能会比现在高不少。总的来说,摩卡这台车就目前来看算是对得起这个价格,甚至可以说各方面都超越了以往所有的WEY品牌车型,只是这个颜值嘛……我觉得还是VV7更好看一些。摩卡的哪款配置值得考虑?那么,如果想去买WEY摩卡的话,哪个配置最值得去买?首先,这台车看上去有5个配置,但实际上只有3个配置,从低到高分别是“特香版”、“特浓版”和“特醇版”,其中“特香版”只有两驱,但是另外两个都有四驱版可选。如果你选择了四驱版的车型,那么会在拥有适时四驱系统的同时,多出“越野”和“雪地”两种驾驶模式,只不过这套四驱属于适时四驱系统,用的是多片离合器式的中央差速器,所以如果你想开着摩卡去野外撒欢的话,我觉得还是出门去看看长城炮吧,摩卡的四驱最多也就用来走一走非铺装路面,顺便提升一下驾驶稳定性。其次,对比这台车高、中、低三个配置之后,你会发现摩卡的顶配车型比中配和低配车型,主要就是多出了一套膝部气囊、感应后备厢、带加热的真皮方向盘、真皮座椅、4向腰部支撑、前排通风和按摩(中配只有加热)、自动防眩目后视镜(而且是流媒体后视镜)、后排侧窗手动遮阳帘、车内香氛、生命体征监测系统(防止把宝宝或者猫猫狗狗单独留在车里)、一套AR-HUD抬头显示……是不是觉得很鸡肋。之所以觉得顶配车型有些鸡肋,是因为这台车从最低配开始,给出的配置就非常的高,比如透明车底是全系标配的功能;20寸的轮毂也是全系标配,不像其他厂家还靠轮毂尺寸来分隔配置;胎压显示也是全系标配,不需要自己去额外加装;L2级自动驾驶和各种主被动安全配置也是全系标配;前后雷达、LED大灯(除了最低配外,可以花5000元选配激光大灯)、360°全景影像、倒车车侧预警系统、全速自适应巡航、电动后备厢、无钥匙启动和前排无钥匙进入、多功能方向盘和换挡拨片等等,依然是全系标配……换言之,只要你能想得到的配置,入门版车型都给你配上了。如果让我来进行选择的话,我大概率会选择中配车型。因为中配车型的两驱版只比低配车型贵了1.2万,但是多出了HUD抬头显示、主动降噪、前排无线充电、驾驶位电动座椅记忆和加热、12喇叭燕飞利仕音响、循迹倒车功能、遥控泊车功能,并且还可以有资格花5000块钱选配电磁感应悬架,这样在驾驶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软硬。同时,中配车型还比低配车型多出了一套外后视镜倒车下翻和锁车自动折叠功能,要知道这个功能是独立模块进行运作的,所以最低配如果想要有,就只能拿到手之后自己额外加装模块,只不过后期加装的模块,同等质量下的价格会比出厂价更贵,同等价格下的质量也基本上不会有原配的好。此外,最低配车型只有中间一块14.6英寸的中控屏,但是从中配开始就标配了14.6英寸+9英寸的中控屏,这个给我感觉有点类似奥迪MMI的三块屏,但是尺寸比MMI的屏要大很多,并且最低配车型的内饰只有黑色,外观还没有白色可选,但是其他的配置有4个内饰颜色可选,而且可以选白色外观。综合而言,如果你想去买摩卡,那么我觉得中配车型是比较适合的,今后18.78万的“两驱特浓版”也势必会成为主销车型,此外就是20.28万的“四驱特浓版”和20.38万的“两驱特醇版”应该会卖得比较好,毕竟这两台车价格差不多,主要就是看你想要四驱还是想要更奢华一点的内部配置。摩卡与VV7有什么关系,它在WEY品牌里处于什么样的定位?那么,摩卡和VV7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台车在WEY品牌中是个什么样的定位呢?简单来说,摩卡可以被视为VV7的继任车型,在WEY品牌中的定位属于目前的旗舰车型,因为2021款科技版的VV7已经停产、停售,现在能买到的除了一些2020款旗舰型库存车,就只剩下非常小众的轿跑版本VV7 GT,换言之现款VV7的寿命已经进入倒计时,已经开始给摩卡让路了。摩卡作为WEY咖啡系列的第一款车,紧接着还会有两款紧凑型SUV面世,也就是“玛奇朵”和“拿铁”,这两台车分别是VV5和VV6的继任车型;此外,还有一款“卡布奇诺”,外界猜测可能是一款定位比摩卡更高的SUV,将会替代摩卡成为新的品牌旗舰;最后,还有WEY品牌的首款轿车,定价在15-20万左右,预计会在今年6月公布细节,然后在2022年正式上市。简单来说,WEY在这几年来一直用的“VV”命名将会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咖啡名称,这也许代表WEY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已经发生变化,毕竟几年前WEY的品牌口号是“中国豪华SUV”,包括当初的VV7也是怎么看起来豪华就怎么做,但是现在的WEY在“豪华”方面已经提得不多了,转而开始不断提及“智能”,比如官网上随处可见的“智能革命”、“新一代智能汽车”等等字眼,并将摩卡作为“新一代汽车的第一款量产车型”。当然,WEY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因为现在整个汽车行业都在受到新能源车的冲击,如今传统车企都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自动化”和“网联化”转型,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弄一套智能驾驶和智能车机的优先级,甚至高过做一套全新的三大件,毕竟连营造“豪华感”玩到信手拈来的奔驰也在变,WEY也只是顺应时代的潮流罢了,以至于我们能看到的不只是摩卡,就连已经公布的玛奇朵和拿铁,也都是把一堆大屏幕往车里怼,先把智能化的氛围弄起来,再想办法去弄豪华感,这与之前的VV5、VV6和VV7在风格上的出发点,就有非常多的不同之处。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因为WEY当年的第一批车主,很多是哈弗车主升级而来,他们看中的就是WEY给他们营造出的豪华感,而且车子的价格还不算太贵,虽然WEY这个品牌属于高开低走,VV7当年月销过万,现在的销量最好的VV6月均2000,但哈弗一直在WEY背后充当“蓄水池”,一直在为WEY培养潜在车主。如今,WEY铁了心要去搞智能化,很明显就是冲着年轻群体去的,比较务实的哈弗车主可能并不感兴趣,这么做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丢失原有的消费群体,这个我们不得而知,只是哈弗从F系列开始,也正在不断向所谓的“年轻市场”发力,甚至可以说,现在整个长城集团出品的车子,不管是名称、设计还是配置,都在逐渐的放飞自我。摩卡的竞争对手有哪些?WEY摩卡在市场的竞争对手有哪些,我觉得结合车辆尺寸、动力系统和价格来看,国产车里主要有长安UNI-K、吉利星越L,合资车里主要有别克昂科威、雪佛兰探界者和福特锐界PLUS。我们先来聊一聊长安UNI-K,这台车定价15.39-18.49万,比摩卡稍微便宜一些。首先,长安UNI-K的车身尺寸达到了4865*1948*1690mm,轴距2890mm,相比于摩卡4875*1960*1690mm,轴距2915mm的车身参数来说,会显得稍小一些,不过在中型SUV的领域里,这样的参数差距在实际的空间表现上差别不大,两台车基本上打了个平手。其次,长安UNI-K全系2.0T+8AT的动力总成,233马力/390牛米的数据其实和之前CS75 PLUS、CS95上的那套差不多,说白了就是同样的JL486发动机进行了不同的调教,单从账面参数上来看,长安UNI-K的动力参数会比摩卡214马力/328牛米的数据要好看一些,但是别忘了摩卡有一套48V轻混系统,而长安UNI-K是没有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摩卡的燃油经济性会比UNI-K要好一些。再者,长安UNI-K之前在麋鹿测试的时候差点翻车,而且很多测试过的媒体都表示这车的油门调校不太好,底盘悬架也软得过分,即使是小幅高频振动,也会让车身出现波动,快速转向时下车身会大幅侧倾,换言之UNI-K更像是一台靠颜值去吸引客户的产品,当然,摩卡其实和UNI-K差不多,都属于那种只适合将你较为舒适地从A点带到B点的车。最后,智能驾驶方面,如果单从芯片算力上来看,UNI-K其实是比摩卡要强一些的,毕竟UNI-K用的自动驾驶芯片是地平线出品的征程2,算力达到了4 TOPS,而摩卡用的则是2.5 TOPS算力的Mobileye EQ4芯片,只不过芯片算力只是相当于盖房子的地基,具体能盖到多少层的高楼,还是要看各家水平。综合来看,如果是在UNI-K和摩卡之间进行选择的话,我个人还是建议选择WEY的摩卡,毕竟UNI-K之前的麋鹿测试和急刹后轮抬起弄得人心有余悸,更不用说之前直播过程中还出现通过交叉轴之后关不上尾门的事情。接着我们来聊聊吉利的星越L,这台车目前还在预售阶段,之前一直对价格有些遮遮掩掩,直到5月25号的时候,官方才终于公布了预售价。星越L目前一共5个配置,其中2.0T+7速湿式双离合版本都是前驱车,分别是14.8万、15.8万和16.8万,每个配置之间相差1万块钱;2.0T+8AT两个版本则都是四驱,价格定在了17.8万和18.8万。星越L出自CMA架构,车身尺寸达到了4770*1895*1689mm,轴距2845mm,差不多可以算是中型SUV了,相比于摩卡4875*1960*1690mm,轴距2915mm的车身参数来说,依旧显得小了一号。当然,官方给这台车的定位属于紧凑型SUV,而不是像摩卡一样的中型SUV,所以如果用紧凑型SUV的眼光来看待星越L,其实车身尺寸还是可圈可点的。这台车的亮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沃尔沃Drive-E系列的发动机,只不过前驱版本配的都是低功率发动机,只有四驱版本配的才是高功率发动机;另一个亮点是“5G-AVP 1km无人泊车系统”,官方说法是基于5G技术,在24颗传感器和GPS定位的支持下,目前可以完成200米往返距离内的无人驾驶、躲避障碍、车位搜索、泊入泊出。举个例子,如果你有固定车位,需要你先手动完成泊车,让车辆进行自我学习,下次你就可以提前下车,让车自己停好,在非固定车位,车辆也可以自动寻找车位并停好,同时自动拍照方便寻车。这个系统在硬件上也做出了一些超前预埋,未来将实现1公里无人托管式泊车,同时在部分场景、工况下实现L4级自动驾驶,当然这些功能听听就好,且不说会不会像极氪001那样需要选配,即便给配上这样的功能,依照目前的法律法规来看,能不能给用都是个问题。所以,如果单从尺寸和空间上来看,星越L其实比摩卡要差点意思,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追求动力的人,那么这台车的2.0T高功率发动机其实很吸引人,这一点其实和领克01有点像,只不过领克01的车身尺寸比星越L还要再小一圈,完全就是一台紧凑型SUV了。聊完国产车之后,我们再来聊一聊合资车。首先是别克昂科威和昂科威S,其中昂科威定价18.99-23.99万,目前市场优惠基本能到4.5万左右,换言之裸车价基本上在14.5-19.5万这个区间;而昂科威S的价格则是21.99-27.99万,目前市场优惠和昂科威差不多,裸车价基本上在17.5-23.5万之间。相比于摩卡而言,别克昂科威的车身尺寸只有4694(4686)*1839*1686(1691)mm,轴距也只有2750mm,而昂科威S的车身尺寸更是只有4662*1883*1631(1641)mm,轴距2779mm,这两台车的车身参数看上去确实有点小,或者说摩卡的车身尺寸确实够大。撇开车身参数不谈,昂科威和昂科威S实际上就是两代车型同堂销售,并且昂科威目前主打的都是1.5T版本,而昂科威S则是全系2.0T版本,不仅排量互补,而且实际上两台车的平台也不一样,昂科威用的还是之前那套欧宝的平台,而昂科威S已经更新成了泛亚自己的平台。此外,别克在上海车展的时候也是推出了定位略高于昂科威S的昂科威PLUS,但是4845*1883*1695/1705mm,轴距2833mm的车身尺寸,依旧没有领先同级别车型,只能算是补足先前的短板。而且,我一直想不明白一件事儿,就是别克为啥要把昂科威PLUS做成7座的版本,因为这台车如果做成5座版车型,可能在空间上还有一战之力,但是假如这台车正式上市之后确实就是一台7座车,那么后期可能真的就得继续靠大幅度的优惠来卖车了,而且销量估计还是跟现在的昂科威和昂科威S那样不温不火。综合来说,如果你用摩卡去和昂科威、昂科威S、昂科威PLUS进行对比,你会发现别克的这三台车除了2.0T的LSY高功发动机比较吸引人之外,其他各项参数都被摩卡按着打,换言之如果你没有强烈的合资情结,我真的很难看出有什么理由不去选择摩卡。接着是雪佛兰探界者,这台车分为1.5T和2.0T两个版本,其中1.5T版本定价16.99-19.49万,而2.0T版本定价则是21.99-23.99万,目前全系优惠都在5万左右。相比于摩卡而言,雪佛兰探界者4646*1843*1684(1688、1695)mm,轴距2725mm的车身参数也是比摩卡小了很多,实际上探界者和别克昂科威、昂科威S这些车都属于通用旗下,而通用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多生孩子好打架”,看上去不同的几台车,实际上就是换了个马甲。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雪佛兰探界者的销量主要是靠1.5T的车型,主要原因是通用给前驱2.0T机头配的这套9AT变速箱,之前出现过不少异响、顿挫、滑阀箱故障等方面的投诉,因此虽然老旧但是更加稳定的6AT变速箱,就成了家用首选,虽然配的是个1.5T发动机,但结合市场上的大幅度优惠后总价更低,自然相对而言更好卖。当然,现在国产车不断发力,豪华品牌又不断地在降价,其他合资品牌又在不断挤压、蚕食甚至是掠夺市场份额,通用旗下除了凯迪拉克还能依靠大幅度优惠和较强的品牌力继续支撑,无论是别克也好,还是雪佛兰也罢,用一句“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的了。最后,我们来聊一聊长安福特的锐界PLUS,目前定价22.98-30.98万,优惠在1.5-2万元左右,不同地区的优惠幅度也不太一样。很多人在看福特锐界PLUS车身参数的时候,会发现除了最低配之外的数据都是4878*1925*1770mm,轴距2850mm,但是最低配的车身高度却是1734mm,如果是第一次接触这台车的人就会不解,其实原因就是最低配没有车顶的行李架。相比于WEY摩卡4875*1960*1690mm,轴距2915mm的车身参数,锐界PLUS在尺寸上是和摩卡差不多的,但是锐界有5座和7座版本可以选,而摩卡只有5座版本,这一点有些见仁见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7座SUV的,而且虽然现在锐界PLUS的扶手箱变短了,促使第二排空间比原来多出一拳左右,但是我实际体验下来,感觉锐界PLUS的第三排座椅依然比较鸡肋。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现在的锐界PLUS其实相比于老款,改进的地方不算多,主要就是针对内饰和外观进行了调整和升级,但是在调整升级的同时,也有一些地方存在不足,比如把第三排座椅电动放倒变成了手动放倒,又比如第二排座椅不能单手调节角度,以及被很多人吐槽的那个一体式电子横屏,不仅中间有一大块区域是黑色塑料,而且反光很严重。并且,之前福特引以为傲的2.0T高功率发动机,虽然能迸发出245马力/390牛米的2.0T高功率发动机,但是实际上锐界PLUS的零百加速需要8.19秒,和摩卡的8.2秒几乎一模一样,所以是因为锐界PLUS太重呢,还是因为变速箱的传动效率有点低呢?说实话,福特现在给我的感觉真的是有些“江河日下”,虽然现在新出的领裕热度还挺高,但仅凭那台车用的是低功率版本的ECOBOOST发动机,就让我有些难以提起兴趣,所以如果要在锐界PLUS和摩卡当中进行二选一的话,我还是更推荐你去买摩卡,毕竟以锐界现在的机械素质和内部配置来看,性价比实在是有点低了。摩卡的价格是不是定贵了?最后,我们来聊一聊摩卡的价格到底是不是定价偏高,我觉得这一点需要从两个层面来看。第一个层面,摩卡在配置上确实有不小的惊喜,全新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全系一样的动力标定,全系标配的自动驾驶辅助……这些都是吸引消费者的地方,并且这台车除了最低配以外,全部搭载三块屏幕和HUD抬头显示,舒适性配置也一样不少,甚至可以说是“最低配不丐,最顶配挺壕”,但遗憾的是,先前宣传的卖点,除了AR-HUD在次顶配和顶配上有,像电磁悬挂、激光大灯等配置,都需要另外选装。相比之下,这样的车辆配置不仅自家的VV7达不到,就算是长安UNI-K这种“颜值为王”的车型,也很难去达到摩卡的标准,所以现在摩卡的定价,从厂家角度出发属于情理之中,毕竟造车的成本上去了,售价自然也不会太低。放到整个市场中来看,摩卡的定价已经比自主品牌对手高出半个量级,甚至直逼合资品牌的同级车,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摩卡的产品力或许可以支撑这样的定价,但是结合品牌力等因素之后,能不能让消费者去认可这个定价,而不是去选择更便宜的国产车,或者牌子更响的合资车,这是需要WEY去好好考虑的问题。第二个层面,长城当年依靠哈弗H6这台爆款车型横扫刚需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但是时间久了也受制于哈弗的品牌定位,使得长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无法触及高端市场,直到创立了高端子品牌WEY之后,才通过VV7打破了15万的国产车价格天花板,顺利进入15-20万的价位区间,关键当时的销量还不错,也算是完成了长城的一个心愿。综合来看,现在的摩卡确实定了一个不便宜的价格,只是在这样的价格背后,一方面是车辆产品力确实能打,另一方面似乎WEY希望能用摩卡的高定价,去像当年VV7那样进一步突破价格天花板,然后成为爆款车型,进而带动整个WEY品牌后续车型的销量。当然,无论WEY到底是怎么想的,也不管它是请姚安娜做形象代言人,还是让李云迪成为摩卡的车主,这些事件或者说是“整活儿”的背后,都是为了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毕竟一台车最怕的不是被人评价好坏,而是被人在有意无意间给忽略掉。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大家好,我是杨扬,今天的节目依然是采用了山东交通广播线上及视频直播以及‘杨扬侃车'抖音号视频直播多媒体呈现方式,热线和网络上的朋友买车选车的问题依然不少,来看今天的内容概要:1.济南印象城4S店新款日产奇骏站台,杨扬粉丝可以免费领取礼品一份。2.WEY摩卡全新上市,开启智能出行新时代3.听众及网友的问题了解一下:选宝马540还是奥迪A6L四驱?/奔驰GLE 48V问题解决了吗?/捷达VS7值得入手吗?/国产车10W选什么样的车?/ 2.0T的君越与凯美瑞该怎么来选择?/荣威IMAX8与传祺M8该怎么选择?/落地100W,希望轻越野,有什么推荐?/丰田致炫怎么样?7W左右两厢车自动挡推荐一下?/奇骏与马自达CX—5相比该选谁?/新款汉兰达啥时候上市?/预算40—50W,想选一款宝马530选什么配置?/途昂X与吉利豪越谁的调校,空间好一些?/女士开,傲跑可以入手吗?/想选一款宝来该买什么配置?/淘个瑞纳行吗? 更多问题,收听节目留言即可~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好久没聊性能车了,相比动辄百万的奔驰AMG、宝马M、奥迪RS,今天来聊一款更多人买的起的小钢炮,也就是不久前刚在上海车展亮相的国产第8代高尔夫GTI。“GTI”这个名字在玩车圈子里有多重要,不用我说了吧?就是乐趣,就是信仰,就是干,即使你不玩车,多少也该知道它的大名,或者在马路上被它干过。这车目前还没有公布正式售价,但是必定不会和早前的7.5代相差太多,估计在23.99万左右。与此前几代一亮相就被大呼真香不同的是,这次国产8代GTI一亮相就被很多人喷,连发动机都懒得换,换汤不换药,但只要你去仔细了解一下就会发现,8代除了有一个更漂亮的壳,在一些看不见的、关乎机械素质的地方,还是有提升的,但与其说是提升,不如说是“补课”,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会聊的,为什么将提升说成“补课”?我对8代GTI的前景其实抱有担忧,市场环境不同了,相比前几代,如今的8代GTI不仅面临电动车在动力上的“降维打击”,同时还要面对新兴国产性能车、小钢炮的挑战。好像留给我们去吹的,只剩下没多少人理解的驾驶乐趣、信仰传承,以及相对成熟的改装潜力了,这同样是我们接下来要聊的,8代GTI还值得我们去冲一把吗?相比7.5代有哪些提升?为什么说8代是在补课?首先说一个没有提升的地方,也是被喷的最多的地方,国产的8代GTI用的并不是海外版本那台EA888 Evo4 2.0T发动机,而是选择沿用此前的EA888 Gen3 2.0T发动机。所以,我们看见国产8代GTI依然是220马力、350牛米,而海外版本是245马力、370牛米,最强的Clubsport版本可以达到300马力、400牛米。同时为了满足国6B,这台发动机还取消了此前的进气歧管喷射,只保留了缸内直喷,喷油压力为250Bar,而8代GTI海外版本最高350Bar。当然,EA888 Gen3 2.0T发动机改为缸内直喷其实不用过多纠结,因为海外早已这么做,环保所逼,这么做颗粒物排放是降低了,但是动力也降低了,以至于国产8代GTI只能做到7.1秒破百,比之前7.5代还慢0.2秒,这里面也有8代比7.5代稍重的原因。不过,大众官标一直比较保守,实测8代可以跑到6.8秒,但7.5代实测也可以跑到6.5秒,更别提海外Clubsport版本可以冲到6秒以内,6.8秒放在今天,连宝马3系、奥迪A4L的2.0T高功率版本都跑不过,也就比迈腾、帕萨特之流快一点。虽然动力差点意思,但在玩家眼里不算问题,都说飞度不改不如推下海,那GTI不改,不如直接推进马里亚纳海沟了,GTI的改装潜力有多大,我们待会再说。冷水泼完了,来说说国产8代GTI相比7.5代有提升的地方,先说玩家们最关心的机械素质,看完你就知道为什么8代GTI是在补7.5代落下的功课了:国产8代GTI换上了高R和S3上的DQ381 7速双离合变速箱,终于和海外版本一样了,之前国产7.5代采用DQ380,而海外分不同版本采用DQ250或DQ381。相比DQ380,DQ381传动效率更高一点,质量也更稳定一点。但最重要的是,DQ381支持四驱,也就是说硬核玩家现在想要前驱改四驱,再也不用像7.5代那样移植变速箱了,理论上可以直接上四驱。一直以来,GTI无论动力做到多强,前驱一直是制约动力发挥的枷锁,换装DQ381对于那些准备将GTI玩到顶、玩到极致的重度发烧友来说是好消息。但是,国产8代GTI只配备了普通高尔夫全系标配的XDS刹车式模拟限滑差速器,而海外版本的VAQ前桥电控限滑差速器依然缺席、不可选配。高尔夫GTI作为一台前驱车,在极限过弯状态下大概率会出现转向不足,即推头,往往动力越强推头越明显,而VAQ可以在转向时帮助外侧轮获得更多扭矩,同时降低内侧轮打滑,提高车身的可控性及稳定性。而XDS说白了就是电子系统通过刹车去模拟出来限滑差速器的效果,肯定不如VAQ这种实体限滑差速器,这点后期只能通过改装解决了。这个问题已经广大车主被吐槽几年了,当初7.5代是因为国产与海外版本变速箱不一致,存在技术难度,所以国产没有配备VAQ,如今国产、海外都是一个型号的变速箱,还有什么理由?给个选装也好吧?接着是转向机,此前国产7.5代GTI惨遭减配,采用与普通版本一样的2.7圈“买菜”转向机,而8代回归了欧版设定的2.1圈运动转向机。也就是说转向比更小了,转向手感理论上会更加灵活、紧致,对于GTI这种追求操控直接的小钢炮来说算是个大buff。与此同时,8代GTI车身高度比普通版本降低8mm,弹簧磅数也提升了15%,DCC自适应悬架系统依然是标配,从舒适到运动,悬架阻尼分15段可调。之前由于7.5代采用2.7圈转向机,导致原先转向机与DCC的匹配受到影响,即转向手感与底盘回馈的匹配度变差,毕竟2.1圈转向机才是原配,这次8代在这方面应该会有所改善。所以,国产8代GTI的提升,更多是尽可能在回归GTI原有的样子,将以前7.5代缺少的、阉割的东西都补了回来,但不得不说没有VAQ前桥电控限滑差速器依然是个遗憾。不过还有一个好消息,8代GTI在达到国6B的同时,并没有加装GPF颗粒捕捉器,所以声浪多少还是保留了一些,没有像大部分性能车惨遭毒手,运动模式下原地轰踩油门依然有轻微的噗通噗通回火。但是根据消息,2022年生产的车就要加装了,话说回来,有几个买GTI的不会去动一下排气?至少对于二阶程序,保证进排气通畅是必须的,高密度三元头段以及GPF这种堵住排气的元凶肯定不能留。再来说说一眼就能看见的提升,这些就不是补课了,而是实实在在的提升:一是外观更漂亮了,8代GTI在普通版本基础上加入了蜂窝进气格栅、五点式LED雾灯、“风火轮”的轮圈,其中格栅和轮圈都是延续7.5代的设计。与7.5代不同,原先屁股左下的“GTI”标,被移到了正中间,同时被喷成红色,大众可能觉得这样左下就空出来了,所以加了个“380TSI”的标上去。也许是8代普通版本已经非常运动了,所以我总感觉8代GTI相比之下的差异化没那么明显,辨识度没以前那么强。二是内饰,8代高尔夫主打数字化,所以8代GTI自然也会跟上,各种屏幕往上堆。10.25英寸液晶仪表,有转速表中置的GTI专属主题,同时表底也从260KM/H升至280KM/H;中控屏幕,与普通版本的顶配一样是10英寸的,但是据体验过试装车的人说依然卡顿。此外,还有运动方向盘和运动座椅,这个座椅相比7.5代有明显提升,变成桶形座椅了,中间是经典的格子布,外面一圈Alcantara。三是配置,依照目前的消息,8代GTI的配置会比较高,方向盘加热、前排座椅加热、前排座椅记忆、抬头显示、哈曼卡顿音响据说全是标配。难道说是动力不够,配置来凑?为什么没用海外版本的新发动机?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原因很简单:成本。EA888 Evo4 2.0T发动机在海外投产不久,尚未引入国内,这个时间点上市的国产8代GTI想要用到海外版本的新发动机,要么从海外小规模进口新发动机,要么在国内单独再开一条新发动机的生产线。无论哪种,成本都非常难以控制,毕竟GTI一个月的销量能不能破百都是问题。所以,大众选择了最为划算的一条路生产8代GTI,即与普通版本共线生产,并沿用老的发动机。但是大众在国内的确有关于新一代发动机的计划,比如普通版本采用的1.4T发动机会在2022年换装成全新1.5T,也许8.5代GTI出来的时候EA888 Evo4 2.0T发动机就已经在国内完全投产了。没用新发动机对我们来说是好是坏?首先原厂状态下的动力确实不如海外版本,但是旧发动机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极其成熟的改装经验,有无数人在前面试错,也被证明潜力巨大。只要进排气等硬件跟上,然后选择大厂的程序,还是比较稳定的,也只能这么安慰准车主们了。为什么GTI那么有名?它在玩车圈子里代表什么?为什么GTI在玩车的圈子里这么出名,其实我认为主要包含几个因素:“历史传承”、“性价比”还有“造型”,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GTI的历史传承,因为相比于从4代高尔夫才开始正式诞生的高R,GTI则是从初代开始就已经诞生。时间拉回到1975年,那时候初代GTI面世,尽管就已经搭载了一颗110马力的1.6L四缸发动机,百公里加速只要9.2秒,可能现在看来这个数据根本不值一提,但是你要知道,即便是后来在头文字D里秒天秒地秒空气的AE86,出厂搭载的4A-GEC发动机也不过128匹马力,而这个4A-GEC发动机是1984年8月才正式生产,所以回头想想,初代GTI的110马力着实有些恐怖。而大众之所以要做GTI,主要原因是为了去参加比赛,结果比赛规定需要有5000台市售同型车才可以参赛,大众公司一看没辙,于是就造了5000台GTI出来卖,顺便还可以看看这台车的市场反馈,结果,这5000台车在面世之后,车迷们都疯狂了,而且当时很多人都以为只有5000台配额,于是车迷们、二道贩子们都纷纷抢购。后来,大众一看这车卖的这么好,于是就开始不断的生产、加推,以至于这台基于初代高尔夫打造的GTI,从1975年诞生开始,一共生产了大约53万辆,大众公司在靠这台车赚钱的时候,也靠这台车赢得了口碑。但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这个初代GTI却被人吐槽的体无完肤,一方面是因为大众在1975年把高尔夫引入美国市场的时候,给换了一个“RABBIT”的名字,没有继续使用高尔夫的名号,换名字也就算了,还为了迎合所谓的美系审美,给这车加了一个奇丑无比的加长型保险杠,并且到了1980年的时候,还把高尔夫标志性的圆灯换成了方灯;另一方面,直到1983年的时候,大众才在美国推出RABBIT GTI,可是发动机却只给用上了91匹马力的1.8L发动机,要知道在1983年的时候,欧洲不仅已经上市了2代高尔夫,而且用的就是这颗1.8L发动机,美国人看完直呼内行,不愧是大众,时隔8年姗姗来迟的小钢炮,不仅用的是普通版本的发动机,而且套的还是个旧壳子。除了在当时的美国市场玩了一出“区别对待”之外,大众对于欧洲市场的消费者,也化身成为“韭菜收割机”,在1983年欧洲市场推出2代高尔夫之后,大众在1984年发布了2代GTI,这台车在进气栅格周围还是保留了一圈红边,一样有“GTI”三个字母,一样基于普通高尔夫进行强化打造,但是,这一代的GTI只有112匹马力。要知道,初代GTI是1975年面世,换言之大众用了接近10年的时间,只是给它的后继车型在排量上提升了0.2L,动力提升了2匹马力,百公里加速只快了0.3秒。但是,当年的欧洲消费者还是咬牙买单了,毕竟这是GTI,结果在2代GTI上市还没过多久,买了车的消费者傻眼了,大众在1986年推出了一台升级版车型“高尔夫GTI 16V”,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主要是大众给这台车配上了双顶置凸轮轴16气门发动机。当然,对于当时那些还没有买2代GTI的准客户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喜讯,因为现在GTI 16V上市,他们就不用花冤枉钱去买那个只比上一代提升2匹马力的普通版本了,毕竟这台16V有139匹马力,而且在GTI标志的下面,还增加了一个16V的LOGO,头灯也变成了4个圆形大灯,你开这台车在马路上溜达,车迷们都会像你抛来羡慕的眼神。但是,那些兴冲冲去买了GTI 16V的车主还没来得及高兴多久,大众公司就在1988年推出了“GTI G60”,而且这G60强化的更狠,在之前16V的基础上,不仅给加了一套机械增压套件,使得这台车能迸发出160匹马力,而且还给配了一套15寸的BBS轮毂和一套RECARO运动座椅,简单来说一句话,出厂就是改装车。如果你觉得这就是极限,那我只能说你还是小瞧了大众,因为他们在1989年又推出了限量71台的“GTI G60限量版”,不仅将发动机数值调高到了210匹马力,而且还用上了自家的四驱系统。所以,如果有人问我,高R的历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我认为不是那台搭载2.8L VR6发动机的3代高尔夫VR6,更不是后来4代高尔夫R,而是这台2代GTI G60限量版,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R”这个称呼。到了1992年的时候,3代GTI推出,只不过大众又向世人展示了一下什么叫做“新瓶装旧酒”,这台车虽然在各个方面提升都挺大,并且还配备了安全气囊、预紧式安全带、ABS防抱死系统等等安全配置,但是发动机却是在上一代16V车型的基础上,用扩缸的方式做出了这颗145马力的2.0L发动机。当然,3代GTI在1997年的时候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因为那时候4代GTI面世了,从此,GTI进入了“涡轮时代”,只不过4代GTI除了涡轮化之外,总让人觉得有些平平无奇,似乎光芒都被那一代高尔夫R32给抢占了。如果说4代GTI离我们还比较遥远的话,那么这台车的后继车型,也就是5代GTI则是跟我们距离很近,因为这台车不仅是首款进入国内市场的GTI,而且从这时候开始,大众给GTI用上了双离合变速箱,打破了历代GTI都是手动挡的传统,如果你现在运气够好,还能在二手车市场里找到5代GTI,而且还是原装进口的。再往后的6代GTI,则更为我们所熟知,因为在2010年3月的时候,6代GTI由一汽大众正式国产上市,此后的7代和7.5代GTI和现在的8代,也是由一汽大众进行生产和销售。所以,纵观整个GTI的历史,你会发现从1975年开始至今就没有断代过,虽然大众公司把整个高尔夫的车型越做越大,但是GTI我觉得还是保留了当年的“屌丝味道”,使得消费者可以用较少的支出,就能换来不俗的驾驶体验和驾驶乐趣,并且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打造出性能更强、更有自己个性的小钢炮,同时在小钢炮逐渐四驱化的今天,能有这样一个还算传统的前驱钢炮,确实也能吸引不少玩家。高尔夫GTI应该怎么去改?既然聊到了GTI,那么势必要聊一聊汽车改装,或者我们换一个委婉一些的说法,叫做“优化升级”或者“释放潜力”,而依照常见的改装逻辑,简单来说就是“更低、更快、更帅”。首先我们来说“更低”。对于很多性能车玩家而言,原车的避震器高度实在是太高了,简直就和SUV一样,所以不少玩家都会去选择更换避震器的方式来降低车身高度,一方面可以满足自己的操控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可以提升外观的美感。简单来说,最入门的就是短弹簧,把原厂的避震弹簧替换掉;然后是高低软硬都不可调的避震器,比如倍适登的B12套装;接着是普通的绞牙避震,比如天域的SAZ;最后是高端的绞牙避震,比如KW V3、欧林斯DFV这些。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气动避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空气悬挂,只是这东西养护起来确实比较费心,要定期做检查、做水汽分离等等,而且不少气动避震在运动性方面确实比较拉胯,更多还是用来凹造型,俗称“花盆组选手”。其次,我们来说“更快”。很多人在追求“更快”的时候都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先做程序、后换硬件,实际上发动机程序的调教和硬件应该是相互配合的,对于大多数入门玩家而言,所谓的“特调程序”只是一个赚你钱的借口,与其去相信所谓的特调程序,不如去选择一些大品牌,比如APR、REVO、AW(不是国内那个AW,是正经德国产的Abteilung Werkswagen)、ACR、MTM等等。除此之外,千万要记得一句话,那就是“跑的快更要刹的住”,所以对于车辆圈胎和制动系统的升级,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圈胎和刹车的优先级,是高于ECU刷写的。对于圈胎和刹车的选择,我的建议是和程序选择一样的,就是在你对于相关知识没有什么了解的情况下,就挑知名度高的品牌去买,这里不是说国产锻造轮毂或者国产品牌的刹车不好,只是这里面水太深,一般人把握不住。一般入门级的改装,直接选择雅泛迪、迈斯盾、IFG等铸造或者旋压轮毂就可以了,如果你想再高端一点,国产的MMX、FACEWHEELS、ACE、ATMOS等等也是不错的选择,或者美国的ROTIFORM、NICHE、ROHANA等等,也可以看看日本的ENKEI或者英国的3SDM、ISPIRI,包括现在德产的BBS其实价格也已经亲民很多,所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你就认日本BBS、RAYS、WORK、OZ、HRE之类的大品牌,只能说多留心,别买到假货就行。刹车也是同理,你听说过的BREMBO、AP、ALCON这些都可以选择,一样不要贪便宜买到假货,另外就是现在很多大品牌的刹车上面都有二维码,可以扫码来看真假。最后,就是我们说的“更帅”。这一点其实见仁见智,毕竟对于外观、内饰的什么更多取决于每个人不同的眼光,一般来说,对于车辆外形的改装无非就是更换包围、加装尾翼、加装风刀,夸张一点的弄一套宽体,当然,换圈胎、换刹车、降低车身高度等等,也能提升外观上的颜值,包括不少人贴改色膜,其实也是为了车子更帅,然后去进行改装。当然,贴改色膜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就是很多时候你看到贴完改色膜之后很帅的车子,其实跟改色膜的关系不大,主要是车子改的好。这个价位除了GTI还有哪些选择?那么,如果想玩这种小钢炮,我们除了GTI还有哪些选择?说实话,如果你早几年提出这样的问题,那我可以给你列举出包括福克斯ST、奥迪A3 45TFSI、宝马120i(进口两厢版)等等选择项,但是这些车子目前都已经没有新车在售了,所以如果你想用二十多万的价格去买一台新车,而且还要符合小钢炮的属性,我能想到的只剩下领克03+、领克02 HatchBack以及凯迪拉克CT4。首先我们来聊一聊18.58-24.88万的领克03+,其实排除掉那个冠军定制版,这台车顶配的价格只要22.88万。领克03+属于一台值得称作“国货之光”的产品,不仅发动机参数达到了254马力/350牛米,而且配备了代号“AWF8F45”的爱信8AT变速箱,并且领克03+还有博格华纳的四驱系统,这在二十来万的小钢炮里,属于越级的配置,更不用说这台车的内饰做的确实漂亮,坐进车里之后满眼都是ALCANTARA翻毛皮包裹,而且还有运动座椅,我就想问一句,有谁愿意去拒绝自己车里装满了翻毛皮呢?但是,领克03+相比于高尔夫GTI而言,确实少了一些传承感,毕竟这车能拿来吹牛B的故事,就是WTCR夺冠,并且你去选择03+的前提,除了要垂涎于这台车的性能,还必须能够接受这台车的外观造型设计。接着我们来聊一聊领克新出的02 Hatchback,这台车目前售价还没有公布,而目前领克02的2.0T版本定价16.68-16.88万,个人猜测这台领克02 Hatchback的价格有可能和低配的领克03+差不多,也就是18.58万左右。相比于高尔夫GTI而言,领克02 Hatchback有着和领克03+同款的动力总成,还有和领克03+同款的圈胎,同时还有比领克02更夸张的外形,而且车辆外形不仅是两厢车的设计,还有真皮内饰和橙色缝线,整台车从配置和观感上来说,确实比高尔夫GTI看起来豪华很多。当然,领克02 Hatchback也不是那么十全十美,或者说这台车的小钢炮味道还是有点欠缺,一方面是因为这台车并不带“+”号,所以在性能、内饰、外形上,都没有03+那么夸张;另一方面,领克02 Hatchback实际上是基于领克02这个紧凑型SUV打造,所以这台车的车内坐姿会偏高,很难给你传统小钢炮那种“贴地飞行”的感觉;最后,这台车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你开着领克02 Hatchback出去洗车,你觉得洗车店老板会按SUV的价格来收费,还是按普通轿车的价格来收费?聊完了两台领克,我们最后来聊一聊定价23.97-25.97万的凯迪拉克CT4。其实我最初很纠结要不要拿CT4来进行对比,因为依照传统的眼光来看,CT4这种三厢后驱轿车其实很难称的上是钢炮车型,但是看看这台车的性能和售价,还有凯迪拉克CT4一直主打的运动调性,我觉得似乎也不是不能拿来进行比较。相比于高尔夫GTI而言,凯迪拉克CT4首先是一台后驱车,还有50:50的前后配重,在同级别、同价位中进行对比,可以说“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并且凯迪拉克CT4的运动氛围做的确实很到位,偏沉的转向、偏硬的悬挂……这些都能让你很直接、很灵活的去和车辆进行沟通,从驾驶的质感和乐趣上来说,不输于高尔夫GTI这种小钢炮。但是,我最为感到担忧的地方,就是凯迪拉克CT4的动力,现在CT4上面那颗237马力/350牛米的LSY发动机,确实有点拖了后腿,尽管这台车之前还推出了官方5.9s的程序,但是回头看看凯迪拉克ATS-L上面那颗279马力/400牛米的LTG发动机,不仅拥有着同级别中最暴力、最嚣张的动力参数,而且出厂状态下就能做到6.2s的百公里加速,如果你再进行程序刷写,可以毫无压力的成为“5秒俱乐部”的会员。综合来说,凯迪拉克CT4也好,领克的03+或者02 Hatchback也罢,它们和高尔夫GTI之间其实很好选择,只要想明白自己要的是啥就可以了,想要后驱就去买CT4,想要四驱就去买03+,想要空间大一点就去买02 Hatchback,想要味道纯正一点的小钢炮,那就去看看高尔夫GTI。现在的GTI是不是已经没什么优势了?那么,现在的GTI是不是真的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我觉得要分角度去看待。如果你只在意车辆的百公里加速成绩,那么GTI确实没有什么优势,因为现在的电动车把车辆的加速性能门槛拉的很低,而且顺带把价格也给拉低了,这些电动车的诞生,使得GTI在原厂状态下的零百加速有些不够看。比如之前我们聊过的极氪001,起步价20来万的电动车,能做到百公里加速4秒内的成绩;又比如最近被推上风口浪尖的特斯拉Model 3,你也只需要花费和GTI差不多的价格,就能拥有百公里加速5.6秒的性能;还有比亚迪汉EV、小鹏P7高性能版等等车型。要知道,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什么操控、改装、下赛道、排气声浪……这些都离的很遥远,与其在意这些,倒不如弄一台能在红绿灯路口可以一下子蹿出去的车,只不过,如果你选择的是特斯拉,蹿出去之后能不能刹得住就是另一回事儿了。但是,如果你从另一个方面去看,你会发现GTI依旧有它自己的优势。首先是设计,按照同价位的车型去寻找,你会发现很难找到第二台像GTI这样的纯种两厢小钢炮,就像我们在前文说的,即便领克推出了02 Hatchback,那也是一台SUV降低车身之后的产品,并非纯种的两厢小车,而对于钢炮玩家而言,如果车子不是一个纯种的两厢车设计,又怎么能对得起小钢炮的名头呢?其次,GTI有代际传承、有不错的性能、有极大的后期改装空间、有不俗的驾驶乐趣。换言之,如果你很在意的“情怀”这两个字,特别喜欢GTI给你带来的驾驶乐趣,并且想要不断的去把这台车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那么GTI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哪怕你开着GTI在路上被各种崩哭,当你看到方向盘上“GTI”三个字的时候,当你看到自己车头那一抹红的时候,你也会心满意足,然后默默的念叨一句“马路不是赛车场,有本事咱们赛道见”。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大家好,我是杨扬,今天的节目依然是采用了山东交通广播线上及视频直播以及‘杨扬侃车'抖音号视频直播多媒体呈现方式,热线和网络上的朋友买车选车的问题依然不少,来看今天的内容概要:听众及网友的问题了解一下:宝马530四驱还降价吗? / 大众凌度可以入手吗? 1.4T有颗粒物捕捉器的问题吗? / 宝来1.5自动挡与雷凌1.2T谁的动力好些? / 落地11~13W,紧凑车型合资品牌有哪些? / 宝马X1 2.0T怎么样? / 宝马5系买豪华还是运动版? / 奥德赛推荐哪一版本? / 荣威IMAX8与传祺M8选谁? / 宝马530与奔驰E260L选谁好? / 荣放 风尚版与吉利星越L选谁? / 保时捷卡宴可以入手吗? / 16年途锐 3.0值多少钱? / 长安林肯冒险家与福特锐际该选谁? / 宝马3系怎么样?什么时候换大联屏? / 广汽传祺GS8能买吗? / 探险者与新版汉兰达 2.5 油电混选谁?/ 50岁男性,红旗H9 2.0与奥迪A6L选谁? / 30岁男性,3个孩子,最大5岁,宝马X3和奔驰GLC该选谁? / 比亚迪宋plus DMI 1.5T怎么样?值得等吗?要求省油。 / 2017款山猫(丰田帕杰罗)顶配,20W入手可以吗? / 奥迪A7怎么样? / 昂科威S怎么样?考虑使用成本。 / 大众凌渡这个车怎么样?更多问题,收听节目留言即可~
大家好,我是杨扬,今天的节目依然是采用了山东交通广播线上及视频直播以及‘杨扬侃车'抖音号视频直播多媒体呈现方式,热线和网络上的朋友买车选车的问题依然不少,来看今天的内容概要:听众及网友的问题了解一下:宝马X5 3.0T 6缸与奔驰GLE450 2.5T该选谁?/年龄35岁,卡罗拉双擎与中配星瑞该选谁?维修保养便宜,用车成本要低。/ 路放与新款汉兰达值得等吗?该选谁?/昂科威与探界者该怎么选?/威朗1.3T版本怎么样?/老款01耀Pro库存10个月,价格应该是多少?/凯迪拉克V动力包怎么样?/昂科旗与探险者相比怎么样?/奔驰C200L怎么样?/长安CS75 1.5T怎么样?/艾力绅与GL8怎么选?更多问题,收听节目留言即可~
大家好,我是杨扬,今天的节目依然是采用了山东交通广播线上及视频直播以及‘杨扬侃车'抖音号视频直播多媒体呈现方式,热线和网络上的朋友买车选车的问题依然不少,来看今天的内容概要:1 4月份SUV销量排行,CRV、XT6、荣放、缤智、皓影、途观、奥迪Q5等均在榜单。2 连线长安、宝马4S店公布最新优惠福利3.听众及网友的问题了解一下:10W左右,车身稳定性要好,跑高速用该选谁? / 落地27W左右,合资SUV,媳妇开得多,不考虑保值,性价比、稳定性要好,有什么选择? / 30W左右进口SUV,有那些选择? / 凯迪拉克XT5、汉兰达、大众途昂该选谁? / 马自达阿特兹2.5选运动版还是别的版本? / 领克01插电混 3缸机 1.5T可以买吗? / 新款宝来与轩逸经典该选谁? / 奔驰E260L与宝马525Li该选谁? / 传祺GS8 15—20W,七座suv可以入手吗? / 亚洲龙与途观L怎么选? / 天籁2.0T怎么样? / 宝马5系有什么小毛病吗? / 插电混的车只用电,长时间汽油会不会变质,发动机会不会受损? / 领克09,7座SUV有没有等的价值? / 凯迪拉克XT5与林肯冒险家该选谁? / 为什么不能买凯美瑞混动? / 君威与天籁该选谁? / XC40与S60谁更值得入手? / 骐达智行版跑了六千多公里发动机有了问题,被说油品质量有问题,是真的吗? 更多问题,收听节目留言即可~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最近,捷尼赛思G80和GV80公布了预售价,两款车都只分了豪华版和旗舰版两个配置,其中G80豪华版预售36.38万,旗舰版预售43.68万,GV80豪华版预售57.68万,旗舰版预售66.88万。看到这个定价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费解,而且费解的原因,并不是这两款车的不同配置之间的差价达到7-9万左右,因为以G80为例,北美市场上2.5T四驱丐版是50850美金,2.5T四驱顶配是59150美金,两者之间的差价也达到了8300美金,所以国内这个差价是能理解的。实际上,我感到费解的原因,是G80和GV80这两款车之间的差价实在是太悬殊了,G80和GV80在北美市场属于同一级别的车型,所以给出的定价也是差不多的。其中搭载2.5T的G80,在北美市场的起售价是47700美元,折合人民币大概是31万,同样是搭载2.5T的GV80,在北美市场的起售价是48900美金,折合人民币大概是31.5万,虽然往上还有更高的配置和四驱版本,但是再怎么样,两车之间的差价都不大。结果,到了国内之后,GV80的起售价竟然比G80高出21.3万,这个定价就让我有些看不懂了,现在又不是信息闭塞的年代,想知道一台车在海外市场的价格,随便打开一个搜索引擎就能查到,捷尼赛思这样的做法到底图个啥呢?是G80定价过于便宜了,还是GV80知道国内SUV的高溢价所以想定个高价?所以,今天和各位好好的聊一聊,这个捷尼赛思到底是个什么品牌?现在预售的G80和GV80又是什么样的车?这两台车在市场上面临的对手有哪些?如果想买捷尼赛思,在哪里才能买的到,未来会不会国产,甚至有没有可能退出中国市场?捷尼赛思是什么品牌?首先,我们来聊一聊捷尼赛思这个品牌,它的英文名叫“Genesis”,直白的翻译过来其实应该叫“起源”,别看它英文名一直没变过,实际上这个牌子在中国市场里,已经换了三次名字,第一次叫“劳恩斯”,第二次叫“捷恩斯”,第三次就是现在的“捷尼赛思”,以至于我在不经意间想起了一个小品里的那句话:“别以为换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捷尼赛思的历史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那时候韩国的现代汽车启动了一个叫“Genesis”的车型项目,后来花了3年时间和5.33亿美金,最后在2007年纽约车展上亮相,并且在同年12月正式量产。但是,这时候的捷尼赛思其实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品牌,它只是一台车的名字。后来,现代在2008年9月的时候就把这台车引进中国市场。有意思的是,现代并没有给这台车继续用捷尼赛思的名号,而是先在国内搞了一个“劳恩斯”品牌发布会,宣布旗下将有两款车进行销售,一款是我们熟悉的小跑车“劳恩斯酷派”,还有一款就是这台本来应该叫捷尼赛思的轿车,只不过现代汽车给它在国内市场取了个和品牌同名的新名字——“劳恩斯”。所以,这款车在国内的全名应该叫“劳恩斯·劳恩斯”,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神车拉法,因为“拉法”的英文名是“Ferrari LaFerrari”,翻译过来就是“法拉利·法拉利”……以至于我在想,人家法拉利的神车能简称“拉法”,这车是不是可以简称“拉劳”?尽管现代为这个“劳恩斯·劳恩斯”操碎了心,这款车在国内的销量却是惨不忍睹,甚至在北美市场和它的韩国老家都磕磕绊绊,以至于现代在2014年的时候给这车进行了换代,并且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只不过这车终于不叫“劳恩斯·劳恩斯”了,而是有了一个新名字——“捷恩斯”,但是,尽管车子名字变成了捷恩斯,车头的小翅膀中间的字母也从之前的“Rohens”变成了“Genesis”,这个时候的捷恩斯依旧是现代旗下的车型名称。到了2015年11月,现代汽车终于下定决心,宣布“Genesis”作为现代旗下的高端品牌进行独立,既然品牌进行了独立,而且确定了要做高端品牌,那么旗下的车型自然不能继续叫这个名字了,所以现代在2016年北美车展的时候,把这台原本叫“Genesis”的车换了一个代号——G80。至此,捷尼赛思终于成为了一个正式的品牌,并且通过较强的产品力和较高的性价比,使得捷尼赛思的车在北美市场和韩国本土市场的销量蒸蒸日上。但是,反观中国市场,捷恩斯2015年在华销量只有1016辆,到了2016年则是全年只卖出去几十台车……所以,捷恩斯实在是撑不住了,在2016年的年底,通过现代中国与全国仅剩的40家进口现代经销商谈判,最后签署了和解协议以及赔偿协议,关闭了进口车渠道,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到了2019年,“Genesis”在国内更名为“捷尼赛思”,带着当时最新款的G90、GV80概念车和Mint概念车,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亮相,到了2020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捷尼赛思带着G80、GV80、G90三款车又来了,接着就是2021年4月的上海车展,捷尼赛思G80和GV80开始预售了。所以,捷尼赛思这个品牌的发展路线其实很简单,就是从一款车的型号,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品牌,但是不管怎么变,也不管市场重心是北美、韩国还是中国,它都隶属于韩国现代的旗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韩系品牌。捷尼赛思G80是一款什么样的车?回到G80本身来说,这台车定位于豪华C级轿车,但是车身尺寸只有4995/1925/1465mm,轴距3010mm,我们都知道现在国内在售的奔驰E级、宝马5系和奥迪A6L等等,基本上车长都超过了5米,而G80这台车由于没有经过加长,所以整体的车辆长度其实类似于雷克萨斯ES300H,G80只比雷克萨斯ES300H长了20毫米,但是比ES300H宽出59毫米。当你坐进车内之后,你就会发现这台车虽然不算大,但是内饰设计做的很不错,甚至可以说如果你不看车标,你会忘记这是一台韩系车,反而有一种美系豪华的味道,像是把凯迪拉克和林肯的设计元素结合并修改了一下,然后弄到这台车里。当然,这车在国内也有后驱版本,如果你去官网进行车辆预定,你会发现有“豪华后驱版”和“旗舰后驱版”可以选择,只是目前还没有公布预售价,假如你对于四驱系统没有执念,我建议可以等一等后驱版本,因为从目前官方给出的信息来看,这台车的配置差别,主要看你选择的是豪华版还是旗舰版,并且在少了一套四驱系统的情况下,后驱版车型的车辆价格,肯定比现在公布预售价的四驱版车型要再低一些。同时,捷尼赛思G80全系都搭载了那颗304马力、422牛米的2.5T纵置四缸发动机,以及现代自己做的8AT的变速箱,在动力配置上没有去做高、低功率的区分,这一点有点像凯迪拉克,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是比较加分的。在官网对比了一下车辆配置,豪华版的基础配置,包含了预感知电子控制悬架、10个安全气囊、高速公路驾驶辅助、车道保持辅助、盲区防碰撞辅助、前方防止碰撞辅助、电动吸合门、全景天窗、8英寸彩色液晶仪表、14.5英寸信息娱乐系统、捷尼赛思数字钥匙、空气净化系统和前排加热/通风座椅;旗舰版则是在豪华版车型的基础之上,多出后排遮阳帘、莱西康18扬声器音响系统(哈曼旗下的品牌)、12.3英寸3D仪表盘、平视显示、驾驶位16向电动调节座椅、后排双屏幕信息娱乐系统和后排加热/通风座椅。不得不说,豪华版的配置已经不低,竟然有电吸门,但是,这台车依旧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豪华版只有标配的18寸轮圈,并且不能选配19寸或20寸轮圈,而旗舰版则是标配245/45/19+275/40/19的19寸圈胎,在有两个造型可以选择的同时,还可以选配20寸轮圈,假如你只买了一个豪华版车型,但是还想要大尺寸的圈胎,不好意思,你只能自己优化升级一下。其次,假如你买的是旗舰版,你可以在标配的真皮内饰基础上,去选择NAPPA真皮内饰,但如果你买的只是豪华版,那么你标配皮革内饰,最多只能去选择真皮内饰,想要NAPPA真皮内饰,不好意思,那你只能加钱去买旗舰版,然后再加钱选配,不过,现在所有的选装都没有公布价格。最后,如果你买的是豪华版,那么车里是没有全液晶仪表的,如果你想要那套全液晶仪表的话,不好意思,你也是只能去看看旗舰版。所以,官方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去提升车辆选配的灵活度和可选择性,让购买豪华版的客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配置的选择。捷尼赛思G80真的香吗?那么,G80到底香不香,它和竞争对手们相比又有多少的胜算呢?首先,从车辆价格上来看,如果G80能够放出较大的市场优惠,同时给出比较有诚意的销售政策和售后服务,那么这台车还有可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假如捷尼赛思想要保持调性,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去卖车,那我估计销量很可能惨不忍睹,最后再走一次之前的老路,然后退出中国市场。其次,从品牌力上来看,G80势必不如传统的豪华品牌,因为捷尼赛思本身的历史就很短,并且之前在国内市场一再更名,期间还退出过中国市场,加上韩系品牌在中国日渐式微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所以有多少人能够认可这个品牌,在这里还是要打个问号。同时,有不少人对于捷尼赛思这个品牌,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譬如提及沃尔沃你就知道是安全的代表,提及捷豹你会联想到英伦风情,提及凯迪拉克你觉得是美系豪华品牌,就算你想到凯迪拉克是“洗浴中心VIP客户”或者“凯迪拉克不拉客,只拉妹妹和模特”等等,你也会对它留有一定的印象……那么,捷尼赛思呢?最后,从车辆参数和配置上来看,G80有2.5T、8AT、可选后驱和四驱、好看的外观和内饰……这些都是“香”的地方,但是回头看看G80的车辆尺寸,在动辄车长超过5米、轴距超过3米的C级车市场里,捷尼赛思G80的尺寸确实有点小了。并且,对于G80来说,无论你顶配做的有多好,给出的配置有多高,能够触碰到的人毕竟是凤毛菱角,想要把销量跑起来,那势必需要将一些必要的配置下放到豪华版上,哪怕你不给我什么电控悬架、驾驶辅助系统、数字钥匙,但是一些非常直观的配置必须要有,至少要可以选择,尤其是全液晶仪表和真皮内饰,这两个最好做成标配,因为这是给人第一眼的印象。毕竟,在中大型轿车的市场里,产品素质虽然很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品牌力能否支撑产品的溢价,另一方面则是产品即便不能让客户感到物超所值,但最起码也要让客户感到物有所值。捷尼赛思GV80是一款什么样的车?之前进口现代帕里斯帝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买帕里斯帝不如等等捷尼赛思GV80,我当时就说GV80不会便宜,现在看来也确实是这样,毕竟GV80是目前捷尼赛思最高端的SUV,定位5/7座中大型SUV,与BBA的GLE、X5、Q7一个级别。按照目前的消息,捷尼赛思的SUV线中有GV60、GV70、GV80、GV90。其中GV60是一款纯电SUV,目前停留在谍照阶段;GV70是一款中型SUV,对标GLC、X3、Q5,目前已经发布,年内海外上市;而GV90则是一款全尺寸SUV,对标GLS、X7,还未发布,但这车有可能会进入国内,因为捷尼赛思早前在国内同时注册了“GV80”和“GV90”两个名字。从参数上看,GV80的尺寸达到了4945/1975/1725mm,轴距2955mm,在这个级别里中规中矩。同时,这台车搭载了一台与G80相同的2.5T四缸发动机,数据依然是304马力、422牛米,匹配的也是同样的8AT变速箱,但全系标配全时四驱,整体动力水平高于BBA同级车的2.0T版本,低于它们的6缸版本。目前豪华版与旗舰版,官网并没有公布具体区别,但从预定页面可以得知一些信息。首先,豪华版和旗舰版都可以选择2+3的5座或2+3+2的7座,同时豪华版可选19或20英寸轮圈,旗舰版可选20或22英寸轮圈。此外,豪华版可选皮革或真皮材质,旗舰版可选真皮或NAPPA真皮材质,像7座、特殊漆面、豪华版上的20英寸轮圈和真皮内饰、旗舰版上的22英寸轮圈和NAPPA真皮内饰都是选装,也没有公布价格,与之前G80的问题一样,很多旗舰版上的东西,豪华版没法选。至于豪华版与旗舰版的配置,豪华版配备了电控悬架、10气囊、高速驾驶辅助、车道保持、盲区辅助、前方防碰撞辅助、电吸门、全景天窗、8英寸仪表、14.5英寸屏幕、数字钥匙、空气净化系统、后排电动/加热座椅……旗舰版在此基础上多了后排电动遮阳帘、18扬声器音响、主动式路面噪声控制、12.3英寸3D仪表、HUD、后排通风座椅。单看豪华版其实配置也不低,各个方面都挺到位,还有电吸门、后排电动座椅这种跨级配置,但是旗舰版比它贵了9.2万,不是个小数目,比G80的配置差价还大。相比BBA同级车,G80和GV80有一个特质,即你看不出它的真正价格,这点在GV80上更加明显,这是一台看起来很贵的车,外观、内饰都挺显档次,再配上一个没有认知度的车标,在路上很容易被当作超豪对待,而GLE、X5、Q7,大部分人很清楚它们的价格。至于美版的3.5T V6版本基本上不可能会引进,我更希望GV80在国内会像美版一样,推出一个低配后驱版本来拉低门槛,花里胡哨的配置砍一砍,但一定不能丐,因为美版2.5T四驱54650美金起步,与48900美金起步的2.5T后驱相差5750美金、3.7万人民币。这么算来,一台低配后驱的GV80在定价上还有好几万的下探空间,在国内卖个50万甚至49.99万都是有可能的,只是现在G80和GV80差价还是太大了,如果不是一定想要SUV车型,似乎G80会比GV80更合适一点。GV80的对手们以57.68-66.88万的预售价看,GV80在国内的对手有沃尔沃XC90、大众途锐、路虎发现、林肯飞行家,以及BBA同级车中最便宜的Q7,像雷克萨斯RX这种非常老且小众的车型就不说了。XC90指导价63.89-78.19万,别看定价高,但人家优惠最高可以达到13万左右。以GV80的预售价来看,豪华版的预算差不多可以买到XC90的智逸豪华/运动版,旗舰版的预算则可以直接上到XC90顶配的智雅豪华/运动版。300马力的B6动力总成,虽然是2.0T但与GV80不存在差距,同时自带7座,在GV80上还要另外选装,再加上同是进口的身份与沃尔沃自身不错的品牌力,XC90还是非常有杀伤力的。途锐是大众一款非常特殊的车型,很多人对大众的印象就是十几万的买菜车,但大众的高端车型也有人愿意买账。现在途锐的指导价59.18-82.18万,行情好的时候可以优惠10万还多,用GV80旗舰版的预算去买途锐,可以买到340马力的3.0T V6版本,而GV80豪华版的预算买个2.0T版本也绰绰有余。但是,途锐现在的优惠缩水不少,主要因为车源也少,同时途锐的身材在同级别中并不大并且全系5座,非豪华品牌也是它的致命缺点,相比GV80而言,唯一能吸引消费者的就是那台3.0T V6发动机了。如果想玩,还有66.98-83.78万的路虎发现5可以选择。不过,路虎发现5和GV80基本不是一类车,两者各有优势,发现5更适合你开出去自驾、出去豁,越野能力更强,GV80只能安安静静家用代步,追求的是舒适性。现在,发现5的2.0T与3.0T版本差价只有4.6万,所以我更推荐直接上3.0T车型,但这台车各地区优惠差异比较大,普遍来说以GV80旗舰版的预算,买到3.0T低配的发现5问题不大,放以前行情好的时候,豪华版的预算差不多都可以买到3.0T的发现5了。此外,还有50.98-75.98万的林肯飞行家,这台车算是这几台车中体型比较大的了,长度破5米、轴距破3米,不过已经国产,这车国产前指导价62.88-68.88万,国产后门槛一下降了12万,目前优惠能达到2万甚至更多。飞行家和GV80在调性上很像,都是精致派,美系车不再粗犷,韩系车不再廉价,不知道德系车感到压力没有?飞行家的优势在于,除7座的丐版外全系都是舒适性更高的6座,对二孩家庭已经够用,再给你来一台355匹大马力的3.0T V6双涡轮机头,力大砖飞的典型代表,中配以上的配置也一点不含糊,美系车堆配置是传统,而且以GV80豪华版与旗舰版的预算,分别可以买到飞行家的中配及次顶配。如果你本来就手持GV80旗舰版的预算,也就是裸车60多万、70万不到,那么甚至可以考虑一下2.0T的Q7,指导价68.88-72.58万,也有几万块的优惠。虽然2.0T的Q7用的是245马力的2.0T高功率发动机,配置非常一般,但人家是奥迪,尺寸比GV80大,而且全系7座。此外,也许有的人会发现,66.88万的GV80旗舰版都买了,为什么不加点钱搞个69.98万的丐版GLE,或者69.99万的丐版X5,虽然这两台车还在平价销售,顺便附加点消费项目,配置也啥都没有,但级别越高的车型,品牌的重要性就越大于产品,在奔驰、宝马标的面前,奥迪都差点意思,捷尼赛思就更要往后靠靠了。对比一圈下来,GV80目前的预售价绝对不算便宜,但也不排除上市之后会出个杀手锏,先用高高在上的预售价让你失落,再出个50万的低配后驱版本,让你觉得哇噻,但即使是这样,估计也成不了事儿,因为各家都在大打价格战。虽然,目前国内对高端车型的消费力不断上升,但对于各家车企来说,你要么拼价格,要么拼品牌,拼完再谈产品力怎么样,宝马和奥迪甚至准备国产X5和Q7,这样可以品牌和价格一起拼,而现在的GV80只有还算不错的产品力,但价格优势和品牌优势却哪样都没有。G80和GV80目前在哪可以买到,售后怎么解决?目前,捷尼赛思的销售网络极度不完善,只在上海和成都各有一家“捷尼赛思之家”体验店,其他城市想要试驾,要么跑到上海和成都,要么就只能坐等当地开体验店,而且捷尼赛思现在的销售模式,其实和进口现代的帕里斯帝很像,都是线上下单,等上市之后在线下提车,目前如果你想订一台捷尼赛思,可以在官网缴纳1888元的意向金。其次是售后问题,如果只依靠现在这两家体验店,那么捷尼赛思在其他城市注定没有销量,除非未来体验店可以迅速铺开,或者每个主要城市都有合作伙伴,否则即便消费者有心想买,也会受制于现实情况然后放弃。先前网上有人在成都现代4S店库房里看见几台捷尼赛思的车,个人猜测,这是成都体验店开业之前暂存在这里的,因为捷尼赛思和北京现代据说在体系上已经完全分开,玩的是直营模式,即便后期捷尼赛思借用北京现代的4S店来进行服务,似乎捷尼赛思的车主恐怕也不会乐意这么做。因为,捷尼赛思在上海和成都的体验店各种高大上,连酒吧都有,对于那些买了捷尼赛思的车主来说,我本来追求的就是一种体验感,难不成到了没有体验店的地方,就要和一堆北京现代的合资车抢工位?如果真的是这样去做的话,捷尼赛思豪华品牌的形象就更难立起来了。何况之前就有人吐槽,北京现代的修理师傅们对进口车型很不熟悉,现在面对捷尼赛思是不是更要抓耳挠腮,也不得不让人心生怀疑,所以对于捷尼赛思来说,从售前到售后,一切都只能从零开始。捷尼赛思未来会不会国产,有没有退出国内的风险?首先,捷尼赛思也说了:“目前暂不求销量。”,按照目前的预售价,乃至销售和售后,甚至品牌本身的知名度,都不足以支撑高销量。一般对于知名度、认可度没有优势的品牌而言,想要提高销量无非两种,一是像凯迪拉克、沃尔沃一样疯狂优惠,化身“价格屠夫”,二是通过国产化来降低成本,像林肯一样通过官降,直接拉低准入门槛。曾经也有消息说,捷尼赛思会考虑逐渐半国产化,将进口零部件拉进来,然后在北京现代的工厂进行组装,现在看来,这个消息只是空穴来风,先不提“半国产化”可以让定价再降多少,即使是真的做了国产化,看看周围已经国产的捷豹、英菲尼迪,不管哪个每个品牌都比捷尼赛思更有底蕴,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销量不佳,还弄的价格也上不来。虽然捷尼赛思在美国销量不错,但这个销量高的前提,是因为车子的性价比很高,而国内不一样,一方面,性价比高的车不一定卖得好,品牌力有时候会大于产品力;另一方面,就捷尼赛思GV80这台车的中美差价,似乎也看不出什么性价比。目前来看,降价或国产都不适合捷尼赛思,所以捷尼赛思不如就坚持这个低成本的网销模式,再开几个线下体验店撑一撑门面,这样比起传统经销商模式,也可以省去一大笔费用。如果这样做,那么捷尼赛思应该在国内可以一直撑下去,但是捷尼赛思一旦为了销量去将摊子铺大,那么风险也会随之而来,之后失败退出国内也是不意外的。毕竟,之前疯狂扩张经销商的进口现代已经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只能说希望捷尼赛思稳扎稳打,同时把自己的车型、配置和价格再优化一下,否则即便有人想去选择捷尼赛思的车,也会因为各种现实情况,转头奔向隔壁的豪华品牌4S店。可以添加微信46415254加入我们的社群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在上海车展期间被很多人期待的国产奥迪A7L正式亮相,当时上汽奥迪的展台也是被不少人围观,如果不是出了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可能这次上汽奥迪A7L的热度会比现在高很多。其实在这次车展前夕,就已经有人在路上看到了那台绿色的A7L路试车,并且也把照片拍下来发到了网上,而上海车展的正式发布,也使得这台车的外观造型在一定程度上“盖棺定论”,让人不再抱有什么改变的可能……我在网上各类和A7L相关的文章和视频评论区,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可以说是褒贬不一。比如,有人在吐槽,觉得之前进口版本的车型,外形设计是一台很美的轿跑,可是国产之后却变成了一台三厢轿车,让人有些不能接受;还有人觉得,即使是变成了现在的三厢设计,但依旧好看;也有人表示,目前进口版已经没有3.0T+四驱的配置,但是国产版本却有3.0T+四驱的动力组合,所以一定程度上还是挺香的。所以,今天我们就好好的聊一聊,这台由上汽奥迪生产的A7L是一台什么样的车?它和进口版本的A7有什么区别?上汽为什么要把国产A7L做成这样?它又有哪些竞争对手?这台A7L的市场前景究竟会如何?奥迪A7L是一台什么样的车?首先,我们来聊一聊这台由上汽奥迪进行国产的A7L。在经过上汽奥迪的一番改造之后,现在国产A7L的尺寸达到了5076*1908*1429mm,轴距3026mm,这个数据其实比现款的A6L还要再大上一圈,只是车身高度比A6L矮了46mm,所以单从外观上来看,奥迪A7L显得更扁一些。除了显得扁而宽的外形外,根据目前已经公布的55TFSI quattro先行版来看,这车在外观上配备了s-line运动套件和曜黑套件,其实就是有运动化的包围,以及把前格栅、侧进气口、前后LOGO、车窗的窗框饰条、外后视镜、车顶、后保险杠扩散器等地方弄成了黑色,然后尾部保留了贯穿式尾灯。我在现场看这台国产A7L的时候,总觉得前保险杠的中网设计,和现在的新款奥迪A3其实有些相似,说好听点叫家族式设计,说难听点就是套娃。至于LED大灯和21寸轮毂等等配置,虽然在展车上都给配齐了,不过按照奥迪一贯的作风,这台车正式上市之后,大概率是不会全系标配这些东西的,所以没有什么参考的意义。此外,就是这台车竟然用了隐藏式排气的设计,一台奥迪A7L竟然把排气管给藏起来……不知道上汽到底是怎么想的。打开车门,你会发现这台A7L和进口版A7一样,用的也是无边框车门,但是比进口版本多了一套电吸门功能,而且还用的是双层夹胶玻璃,之前我开进口版A7的时候,感觉车辆对于胎噪和风噪的控制还可以,所以希望国产的A7L能够继续保持。除了无边框车门之外,奥迪A7L将延续进口版本上的那套完全体MMI系统,也就是12.3英寸液晶仪表盘+10.1英寸中控屏+8.6英寸空调控制面板,并且车机里还有不少本土化功能和APP,同时还有后排独立双区空调、座椅加热、双Type-C充电接口、12伏电源接口、后排中央扶手、HUD抬头显示,不过等车辆正式上市之后可能会有所删减。除了外观和内饰之外,目前已经发布的国产A7L依旧是基于MLB EVO平台生产,并且现在亮相的55TFSI quattro版本,配备的是一套3.0T+48V动力系统,变速箱则是奥迪一直都在用的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并且除了四驱系统之外,还配了DAWS动态全轮转向系统和主动式空气悬架来满足操控需求,所以在这方面国产A7L还是挺香的,因为现在进口版本的A7只有2.0T前驱版本,在动力和操控上都差了点意思。当然,后期国产A7L正式上市,大概率会推出2.0T前驱版本的车型来降低准入门槛,至于DAWS动态全轮转向系统和主动式空气悬架,势必也不会全系标配。总而言之,国产的A7L在部分硬件上相对于在售的进口版本(老款不算)是有所提升的,比如3.0T+48V的发动机、quattro四驱系统、空气悬挂、本土化的车机系统等等,但是在外观设计方面比较见仁见智,尤其是在取消了溜背造型、掀背尾门和电动尾翼之后,这台A7L还能不能看作是海外版A7的国产车型还有待商榷,从实际的产品角度来看,这台A7L其实更像是国产A6L的运动版。上汽奥迪为什么要把国产A7L做成这样?那么,上汽奥迪为什么要先对A7下手?我觉得原因有几个。首先,新成立的上汽奥迪急需一款可以走量的车型,以此来帮助上汽奥迪站稳脚跟,因为目前在售的车型里,具备跑量属性的国产车已经被一汽奥迪全占完了,比如A3、A4L、A6L这些轿车,还有Q2、Q3、Q5L这些SUV。以目前奥迪国内在售的产品线来看,能留给上汽奥迪进行国产化的轿车,其实只剩下A5、A7和A8,而SUV也只剩下Q7和Q8,奥迪又不可能像奔驰那样出个国产AMG车型,所以奥迪自家的S系列和RS系列的性能车,至少目前也不会交给上汽去做。即使剩下来的车型已经为数不多了,奥迪依旧要将自家的A8L和Q8排除在外,因为这台两车分别属于奥迪轿车线与SUV线的旗舰车型,只要奥迪还想继续维持一线豪华品牌的地位,它的旗舰车型就必须保持进口,价格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维持高位。其次,奥迪的A5、A7和Q7这三台车,是上汽奥迪一开始就有意国产的车型,之所以第一个选择A7进行国产化改造,个人猜测是因为C级车属于奥迪的强势细分市场,其中A6L的销量不仅在绝大多数时间内高于奔驰E级和宝马5系,甚至还超过了更便宜的A4L,想必上汽奥迪也是看中了这个优势。并且,奥迪A7L的定位其实在有意无意间,已经弄的比A6L更高一点,这样在与一汽奥迪的“内战”中,上汽奥迪可以通过A7L这种高半级的定位,与一汽奥迪的A6L形成一定的错位竞争,吸引一些A6L的中高配客户,或者嫌弃A6L老气的年轻群体;另一方面,A7L也可以与A6L形成高低互补、风格互补,巩固奥迪在C级车市场的优势。那么,为什么上汽奥迪要把国产A7L做成这样?原因很简单,妥协市场。我们都知道,之前进口的奥迪A7,在年轻人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原有车型受制于进口车的价格与轿跑车的空间缺陷,不适合也不太可能成为一款走量的车,所以上汽奥迪必须“动刀”。当然,上汽奥迪的思路很简单——加长,这也使得A7L的车长和轴距达到了现款A6L的水准,这也保证了A7L的后排腿部空间,但这么做就使得轿跑车的造型很难保留,大幅度的尺寸加长,将原有的车身线条完全破坏,所以,在此基础上保留溜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工作量不亚于重新设计一款新车。换言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A7L实车,其实就是采取了一种折中的方法,你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国产后的A7L从B柱到C柱的线条整体改动不大,依然有下溜的感觉,但三厢车的造型和略显突兀的车尾,确实丢掉了之前进口A7的魅力。当然,上汽奥迪为了还原A7的运动风格,其实也做出了一些努力,至少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一些轿跑车的痕迹,除了从B柱到C柱下溜的线条,这台车还有那一身的运动套件、有鲜明特点的腰线、有贯穿式的尾灯……而且还有最重要的无框车门,这些元素都尽可能保留了下来。同时,我们也别忘记一点,“搞特殊”对于上汽来说已经是老传统了,他们非常善于做这些特供车,比如上汽大众的朗逸、凌渡以及凌度GTS……这些都是基于全球车型魔改而来的中国市场专供车。奥迪A7L有哪些竞争对手?我们都知道,之前进口版的奥迪A7一直与宝马6系和奔驰CLS级之间互为竞争关系,因为这三台车都属于轿跑车型,只是现在宝马6系已经退市很久,现在能买到的只有作为跨界车的6系GT,而奥迪A7一开始“参考”的奔驰CLS,现在也不是纯粹的轿跑造型了。其实原先奥迪A7L可以今年1月份量产,然后在年内上市,后来一汽奥迪的经销商联名抵制,以至于在2017年5月19日的时候,一汽集团、奥迪公司、一汽大众和奥迪经销商联合会,四方签署了“5.19协议”,确定上汽奥迪直到2022年,首款车型才可以上市。所以,国产之后的A7L基本上会去和宝马5系、奔驰E级产生竞争关系,同时还会和自家的A6L互相抢客户。我们先聊一聊奔驰E级,这台车改款之后也是取消了之前的E350L版本,所以价格区间变成了43.99-56.29万。我们都知道,奔驰E级在经历小改款之后,全系都变成了2.0T的动力总成,数据分为197马力/320牛米和258马力/370牛米两种,并且取消了之前总是出问题的48V轻混,直接改成了纯燃油发动机。改款后的奔驰E级因为是国产加长过的,所以车身尺寸达到了5078*1860*1480mm(四驱版为1490mm),轴距3079mm,相比于A7L的5076*1908*1429mm,轴距3026mm,奔驰E级的尺寸其实和A7L没有差多少,只是稍微窄了一点,但是同时也使得奔驰E级显得更加修长。虽然,奔驰现在整体的设计思路,其实就是往奔驰S级上面去靠,不管是C级也好还是E级也罢,整台车只要做的像S级,或者说有一定的奔驰S级的元素在里面,那么就可以说成功了一半,但是,现在的奔驰E级在内饰上却没有用最新的大屏设计,而是维持了之前老款的12.3英寸双联屏,所以相比于新款C级和新款S级的内饰来看,这套内饰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了。如果单从动力上来看的话,奥迪A7L其实和奔驰E级相比会略微强一些,毕竟A7L还有3.0T四驱版,但是奔驰E级却是全系2.0T发动机,从外观、内饰、各种舒适化配置来看,A7L其实也是略强于奔驰E级的,但是人家奔驰似乎也玩儿的不是这些,毕竟3.0T的发动机再怎么香,在一些人心里也比不过车头的三叉星标,不是么?聊完了奔驰E级,接着我们再聊聊宝马5系。和奔驰E级一样,宝马5系也经历了中期改款,但是和奔驰E级那种大刀阔斧的改变不同,宝马5系属于不会让你心里犯嘀咕的那种改变,至少当你看到新款5系的时候,你还会觉得它是一台5系。相比于A7L而言,国产长轴版本的宝马5系,车身尺寸达到了5106*1868*1500mm,轴距3105mm,整体的车身长度会比A7L再长30mm,不过需要明确一点,在这个级别的车辆上,30mm的差距其实看不出来。相比于A7L而言,宝马其实更多的优势在于后驱车的属性,使得这台车天生会有更好的操控性,但是缺点在于,国产的宝马5系没有3.0T的版本,想要3.0T发动机的宝马5系,只能去看看进口版的宝马540i。最后,就是同属奥迪的A6L。我们都知道,现在的A6L其实更加的年轻化,尤其是动感型的A6L,目前来看主流的选择基本上都是2.0T高功率的45TFSI臻选动感型,也有一些客户想要奥迪当家的quattro四驱,选择加钱上45TFSI quattro臻选动感型,除此之外,2.0T低功率的40TFSI豪华动感型入手门槛稍低,也有不少客户选择……所以从价格上来说,A6L目前是有一定优势的。并且,奥迪A6L除了2.0T版本之外,还有3.0T V6机头+48V轻混的55TFSI车型,虽然比较冷门一些,但是性能上却是很强悍,优惠后裸车40多万,舒适度方面还能够满足日常需要,妥妥的入门级“西装暴徒”,也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六缸车型。相比于A7L来看,A6L的内饰和A7L可以说如出一辙,毕竟都是奥迪自家的车型,定位又差不多,所以主要区别其实就在于外观,以及3.0T版本车型有无空气悬架等配置,还有你是不是一定需要那个无边框车门。奥迪A7L今后的价格大概会是多少?那么,奥迪A7L今后会不会有更入门的版本,今后的价格大概会在多少呢?根据目前放出的3.0T 55TFSI先行版本来看,这台车其实就可以看作是全系顶配,在正式上市之后,国产的A7L势必会推出更入门的版本,具体的配置划分,我觉得可以参考一下目前的A6L。我们都知道,现款在售的A6L的45TFSI车型虽然也挂着“45”的头衔,但实际上搭载的只是一台2.0T中功率发动机,而A4L 45TFSI quattro版本上搭载的,反而是一颗2.0T高功率发动机;而进口A7也有一点被诟病,自从3.0T的55TFSI quattro版本退市之后,进口A7变成了全系前驱,即使是45TFSI版本也没有四驱,很多观望A7的人都希望可以出一款带四驱的45TFSI版本。所以,国产A7L极有可能在55TFSI版本之下,去推出190马力的2.0T低功率40TFSI版本,而且不带四驱系统,以此用于拉低售价;接着再往上推出2.0T高功率的45TFSI版本,同时可选前驱或者四驱,不过这个45TFSI版本的动力有两种可能,一种与现款的A6L一样,搭载224马力的2.0T发动机,另一种是像进口A7一样,搭载245马力的2.0T发动机,至于最终会用哪种发动机,我猜测245马力的概率会大一些……至于变速箱么,肯定是全系7速湿式双离合。个人猜测,奥迪A7L的整体定价区间,大概率会比A6L再高3-4万左右,也就是说起售价达到45万左右,比57.38万起售的进口A7低10多万,至于优惠……新车上市之后估计不一定会给出多少优惠,回头看看目前A6L优惠15个点左右,我不禁在心里为A7L捏一把汗。总的来说,奥迪A7L未来的销量能跑到多少,就看上汽奥迪的想法了,是与一汽奥迪的A6L死磕到底,去抢那些A6L的客户,还是与A6L形成差异化,避免同品牌的恶性竞争,转而去从奔驰E级和宝马5系那里抢客户,顺便吸引一下那些预算不够买进口A7、CLS、6系GT的人,尤其中高配或者年轻客户?换言之,如果上汽奥迪真的想和一汽奥迪死磕,那么只要产能可以跟的上,也许A7L的优惠幅度就会很快达到A6L的水平;如果上汽奥迪想去和别的品牌车型进行竞争,那估计价格优惠就不会那么给力了,有可能前期只会在10个点左右徘徊,后期根据市场表现再进行调整。我对A7L的感受最后,和大家聊一聊我对A7L的感受。我在上海车展第一眼看到这台车的时候,其实感觉并不难看,甚至还有一点小惊艳,但是回过头我又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在吐槽这台车,觉得失去了灵魂……其实,奥迪A7L如果只是作为一台奥迪来看,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说错,只能说它错在叫“A7L”,更何况现在进口A7仍然在售,奥迪A7L虽然打着A7的名号,却与人们对A7早已固化的认知不符。所以,如果A7L换一个名字,比如“A6L运动版”或者“A6.5L”,估计有人就直呼真香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人人喊打,你说是吗?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早在去年的11月,丰田就举办了一场线上发布会,虽然发布会的内容可以说是和他们旗下很多家用车一样无聊,但当他们宣布将旗下高性能品牌“GR”引进中国,并同时将新一代SUPRA一起带入国内市场的时候,我看到沉寂已久的弹幕瞬间爆炸,尽管当时发布会上并没有宣布SUPRA的定价,反而是在大聊特聊所谓的情怀,但GR SUPRA的消息还是让不少喜爱JDM的车迷们眼前一亮,甚至很多人猜测会不会跟着GR SUPRA的脚步,丰田还会把GR雅力士和GR 86带进来。为什么人们对于“GR”这个名头那么追捧,其实就是因为丰田GR就相当于奔驰AMG,是一个高性能的代名词,并且在之前的海外市场里,GR一直都不会像奔驰AMG那样把自己的调性拉那么高,反而出品的车子都挺亲民,所以吸引了不少粉丝。不过,就在发布会几个月之后,SUPRA的定价终于出来了,2.0T版本49.6万,价格甚至比同平台的宝马Z4 2.0T还贵;3.0T版本62.6万,比Z4便宜那么一点点……这个价格也直接让我大喊一声“好家伙”,丰田是真的敢定。而相比于丰田这种有些傲娇的定价,这台SUPRA在市场终端的行情就显得有些不可理喻了,我咨询了一下熟悉的销售,发现这台车目前配额只有可怜的300台,想要买车基本上都要加价8-10万,也就是说2.0T裸车接近60万,3.0T裸车突破70万……当然,相比于之前通过平行进口方式进来,定价85-90万的SUPRA,这个中规版本的定价似乎已经算是在JDM情怀粉面前“低头”了。所以,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这台重生的“牛魔王”——丰田SUPRA。新一代SUPRA是一款什么样的车?从外观上来看,新一代SUPRA作为一款2门2座的硬顶跑车,长宽高分别为4381/1867/1310mm,轴距为2470mm,这个体型其实和丰田86/斯巴鲁BRZ这两台小跑车差不多。但是,抛开尺寸不谈,很多人都觉得这代SUPRA已经不能算是JDM了,真正的SUPRA已死,这就是宝马Z4的换壳车,被戏称为“史上第一款会漏油的丰田”……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样呢?首先,这代SUPRA的确不是一款在日本本土设计、生产的JDM车型,而是与宝马合作研发、与在售的G29 Z4同平台的产物。其中,SUPRA 2.0T版本配备了197马力/320牛米的B48发动机,3.0T版本则配备了340马力/500牛米B58发动机,这两台车的动力系统跟宝马Z4 25i和Z4 M40i从型号到参数完全一致,匹配的变速箱也是宝马标志性的ZF 8AT。所以,你说这是牛魔王,你觉得铁扇公主会相信吗,要知道即便以前受制于“君子协定”的老款牛魔王也能做到280马力,而出口到海外市场的牛魔王则可以在原厂状态下达到320马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丰田用将近30年的时间干了个寂寞。此外,扒一扒这代SUPRA的内饰就会发现,酷似“鸡腿”的电子档把、空调控制面板、车机控制器……都与宝马如出一辙,所以网上就有人推测,SUPRA除了发动机和变速箱,它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箱模块、空调和多媒体系统等等均来自宝马,甚至插上宝马的电脑就可以进行故障诊断和编程编码,活脱脱一台宝马车,以至于这代SUPRA与曾经的牛魔王已经没什么直接的关系了,SUPRA已死的说法其实也没错。但是,如果说这代SUPRA是Z4的换壳车,这个说法其实并不严谨。我们都知道,早期Z4的底盘,一直与同时期3系有直接关系,比如E85、E86、E89的Z4就是在E46 3系的底盘基础上“套用”的,但到了这代Z4,它的底盘就与这代G20 3系有了非常明显的区别,尤其是悬挂摆臂等主要部件,从成本角度来看,这种突然打破传统的做法是不划算的。其实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代Z4从立项之初,丰田的底盘团队就已参与进来,也就是说,宝马与丰田两家团队,共同完成了这代Z4与SUPRA的底盘架构,而不是宝马先研发,丰田再套用,虽然基础底盘架构依然是在G20 3系基础上二次开发而来的,但是悬挂部件都根据跑车需求做了重新设计,可以说是为Z4与SUPRA量身定制全新底盘、全新平台。有意思的是,宝马与丰田合作完成底盘架构之后就互相道别了,据说当年两车都在相同的测试场地进行测试,但是宝马的工程师不能开SUPRA,而丰田的工程师也摸不到Z4。.也就说,这两车虽然共享底盘架构和悬挂部件,但在后续调校上依然会有非常大的区别,驾驶感受和动态表现也会有明显不同,因为Z4的定位是软顶敞篷跑车,说的洋气一点,这车属于Roadster,目的就是能让你优雅地开蓬兜风;而SUPRA是更加硬核的纯种硬顶跑车,追求的是山路以及赛道中的操控。这个区别其实可以简单的参考一下保时捷718,哪怕是同属保时捷调校出来的车,软顶敞篷的718 Boxster和硬顶的718 Cayman开起来也会有点区别,更何况Z4和SUPRA还是两个不同团队进行调校,这就像是同样一种鱼给两个不同的厨师,一个做成了极度清淡的清蒸,另一个做成了咸到发齁的红烧。同时也是由于coupe与roadster在车身结构上的差异,所以SUPRA的车身刚性会远远优于Z4,毕竟Z4受制于敞篷导致刚性成为短板,当然敞篷机构自身的重量也会成为操控的累赘,而按照丰田的说法,SUPRA的白车身抗扭刚性已经超越了自家的传奇超跑LFA,而当年LFA的车身确实是可以大吹特吹一番的。更有意思的是,丰田为了延续“开不坏”的口碑,特地将宝马的B48和B58发动机运到日本进行耐久性测试,将未通过测试的零件全部打回宝马进行改进,看来丰田对有着漏油传统的宝马发动机不太放心啊……所以与其说这代SUPRA是“史上第一款会漏油的丰田”,不如说这代Z4是“史上第一款不会漏油的宝马”。如果单从一台跑车的角度来看SUPRA现在的所作所为,其实并没有什么错,但问题就出在这台车叫SUPRA。反观这代SUPRA,与其说它是曾经那台大马力牛魔王的换代车型,反倒是更像是早期Z4 coupe的精神传承,从上代E89 Z4开始,宝马便放弃了纯硬顶版本车型,改成了硬顶敞篷车型,到了这代更是直接变为软顶敞篷,说明从车型定位上就放弃了激烈驾驶,从而彻底丧失了竞争718 Cayman的能力,要知道曾经Z4的coupe和敞篷版本可以算是保时捷Cayman和Boxster的直接对手。当然如今SUPRA和Z4也足够聪明,一个做成硬顶跑车,一个做成软顶敞篷跑车,这当然是事先商量好的,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谁也抢不了他人的饭碗,就像保时捷718那样,Cayman作为一台中置后驱、驾控纯粹、主打性能的驾驶机器,而Boxster则作为一台有一定驾驶乐趣但更注重腔调的小跑车,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总的来说,这代SUPRA确实不算一台纯正的JDM车型,但也绝对没有别人说的那么不堪,相反如果你不戴着JDM的有色眼镜去看它,或者无视之前牛魔王的辉煌,也不在意所谓的代际传承关系,那么这台SUPRA其实是一台非常棒的跑车。SUPRA这车真的不如以前了吗?既然聊到了SUPRA,那自然要聊一聊改装相关的话题,毕竟之前老款SUPRA能获得“牛魔王”的别称,这可不是浪得虚名的,那么现在这台SUPRA还能不能重现往日的荣光,咱们还是得从之前著名的2JZ发动机开始说起。时间拉回到1990年8月,那时候JZ系列引擎正式发布,其实也就是1JZ和2JZ,而1JZ之所以出名,其实是因为它有个2.5L版本的1JZ-GTE,也只有这个版本的发动机是雅马哈负责设计的,雅马哈在当时以1JZ-GE为基础进行强化,进而做出了两个发动机版本,主要区别就是有没有VVT-i,也就是智能可变气门正时。虽然这两个版本的发动机都因为“君子协定”被做到了280马力,但扭力输出特性完全不同,所以那时候日本国内玩车界只认1JZ-GTE是高性能机器,因为他们大多数玩儿的都是山路和赛道,根本不需要那么高的峰值马力,这一点看过头文字D的朋友都知道,里面的车子其实最大马力都不算高,以至于这台1JZ-GTE发动机在当年都没怎么做过出口,都被日本的本土市场消化掉了,而2JZ-GTE则随着SUPRA出口到了海外市场,也走向了世界。虽然2JZ-GTE发动机在当年不怎么受日本玩家的待见,但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玩家却觉得“真香”,原因总结下来就一句话:“便宜、耐用、改装潜力大”,这也是为何2JZ-GTE被称为一代神机,但是,让这颗机头成为神话开端的却不是美国公司,而是来自日本的HKS。日本HKS这个公司其实很有意思,创始人团队出自丰田,而下面的研发团队也吸收(挖墙脚)了不少来自丰田、SARD、YAMAHA的前员工,所以他们对于日系车的发动机可以说了如指掌,你别看HKS现在什么都做,但当时HKS的主力产品却是涡轮套件,主攻的市场是0-400米加速赛,换言之,他们那时候的主要竞争对手,都是一众玩儿直线赛的美国公司。既然要和美国人竞争,自然是要拿出看家本领的,反观那时候的美国市场,美国佬自己的东西虽然也很不错,但是玩JDM的车主都追求“原汁原味”,很多人都觉得如果不去用日本本土的改装件,就不能称作JDM。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那时候的HKS针对2JZ-GTE这台发动机,推出了涡轮升级套件和周边控制配件,比如:V-Pro电脑、电子增压控制器(俗称“电子水喉制”)、中冷器等等,并且价格卖的也不算贵,可以说是“良心产品”。到了2020年的东京改装展的时候,日本专门跑D1大奖赛的著名漂移赛车手“齐藤太吾”的座驾被拉到现场进行展出,虽然这台车的外壳是新款的SUPRA,可是发动机依旧使用的是2JZ-GTE发动机,并且这台赛车取了个名字叫“GR SUPRA MONSTER EDITION”,其中,“GR”代表丰田的御用改装部门,“SUPRA”就是丰田这台车的名字,后面的“MONSTER EDITION”则有两层含义,一层意思是代表这台车是齐藤太吾的座驾,因为齐藤太吾在D1赛事圈里被人称作“怪兽”,另一层含义则是这台车的性能也属于怪兽级别。而这台赛车上的2JZ-GTE发动机,配上HKS出品的3.4L强化套件(也就是把原来3.0L的2JZ-GTE进行扩缸和强化),同时把之前的原厂涡轮拆掉,换上了HKS出品的GTIII-4R涡轮套件,并且通过取代电脑进行ECU等方面的设定,最终动力数据做到了800马力/883牛米。所以,为什么过去很多人把老款SUPRA称作牛魔王,就是因为这台车的改装潜力实在太大了,即使不去追求那么夸张的1000匹甚至1200匹马力,也可以轻松达到700匹以上的动力。而到了现在新款的SUPRA,其实所搭载宝马出品的那颗B58发动机潜力也不小,并且科技含量更高,发动机技术也更先进,之前美国的“Papadakis Racing”就用这颗机头做到了1033.9马力/1231牛米的数据,并且操刀的正是这个Papadakis Racing的创始人,也是专攻美国D级方程式的机械大师Stephan Papadakis,并且这台车改出来也是为了去参加美国的D级方程式比赛(也就是漂移方程式)。换言之,如果你想达到这种“变态级”的数据,其实无论是之前的2JZ-GTE也好,还是现在的B58发动机也罢,都可以做到差不多的参数,因为赛用改装是可以也有必要去追求极致的动力,如果以日常的性能改装来看,现在的B58机头在BM3程序的加持下,一阶程序做到突破400马力/600牛米很轻松,二阶程序配合周边硬件可以突破440马力/680牛米;而2.0T版本的B48B20B机头其实和宝马现款430i是一样的,只是人为的限制了马力输出,所以做完BM3一阶程序基本上可以达到240马力,如果上到二阶程序的话,配合硬件基本上可以突破270马力。所以,现在的新款SUPRA的改装潜力不能说比以前差,只能说它的动力改装能提升到哪种程度,完全取决于这颗宝马的动力总成,能被这些主打动力改装的大厂推到什么样的高度,有多少赛车技术愿意进行下放。并且,现在基于宝马的底盘做出来的新款SUPRA,其实相比于过去的老款车型而言,在操控性上有了质的飞跃,最起码不会再像过去的SUPRA那样“直道王、弯道亡”,对于喜欢走街、跑山、下赛道人而言,现款的SUPRA更像是一个多面手,所以实际上新款的SUPRA从综合性能上来看,是远胜于过去旧款车型的。至于HELLAFLUSH这一类不以动力作为取向,而是以姿态作为主导的改装风格……你用一台SUPRA改出来,除了你知道它是一台改装SUPRA之外,还有别的用处吗?为什么说SUPRA在国内的定价非常离谱?虽然SUPRA是一台很不错的车,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SUPRA在国内的定价确实有些离谱,我们从JDM的“对立面”德系性能圈子里,挑出两款非常有代表性、同时国内也能买到的车型,一起与SUPRA做个中美差价对比。首先是奥迪S3,这台车大家都很熟悉了,德系钢炮代表作之一,也是“购置税秒超跑”的主力军。这台车在美国起价43000美元(约合28.1万人民币),国内19款定价36.38万,按照停产前的行情,优惠后在32万左右,但看裸车价的差别,中美差价在4万左右。而SUPRA 2.0T版本美国起价43090美元(28.2万人民币),很“巧合”的比奥迪S3贵了90美金,并且美版的2.0T SUPRA还是255马力的高功率发动机,到国内反倒阉割成197马力,并且卖到了49.6万的高价,相当于20万,算上终端市场加价8-10万,中美差价达到了30万左右。其次是奥迪S4,这也是6缸B级性能车的当家花旦,美国起价49900美元(约合32.6万人民币),国内20款定价46.88万,不算购置税的话,中美差价在14万左右,毕竟国内对大排量车型征税较多。而SUPRA 3.0T版本美国起价51090美元(33.4万人民币),又很“巧合”的与奥迪S4差不多,更重要的是,美版的SUPRA 3.0T竟然有382马力,也是高功率发动机,到国内再一次惨遭阉割,在动力变成340马力的同时,价格却卖到了62.6万,算上终端市场的加价,使得中美差价接近40万。哪怕我们不去和奥迪这种本身性价比就挺高的车子去做对比,就拿SUPRA去和同根同源的宝马Z4对比,你会发现美版的Z4 30i比SUPRA 2.0T版本贵了6700美元(4.4万人民币),美版的Z4 M40i比SUPRA 3.0T版本贵了12610美元(8.2万人民币),换言之Z4的价位几乎高了一个量级。但是,到了国内以后,即使这俩兄弟的动力都被砍了一刀,但价格仍然保持一致,以至于在国外价格低于Z4的SUPRA摇身一变成了“高富帅”,甚至SUPRA 2.0T版本还要比Z4更贵一点,所以这是Z4在国内的定价太“亲民”,还是SUPRA定价太离谱呢?首先,丰田是玩营销的高手,SUPRA作为一台自带JDM情怀的跑车,丰田知道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利用所谓的非官方小道消息,也就是广为流传的“300台配额”,不但可以制造加价话题、炒高价格,还能免费扩大知名度,这是投广告都达不到的效果,即便之后出点什么事儿,丰田作为官方也可以出来撇清关系,表示自己没有搞限量,那都是谣言,再声明一下加价属于市场行为或者经销商行为,然后象征性的做出一些警告或者惩罚,甚至直接冷处理,到最后不了了之。其次,丰田其实心里很清楚,能以这个价格去买SUPRA的人虽然不会多,但也远远不止300人,所以丰田消费的就是国内残存的JDM情怀,毕竟之前就连37895美元(24.8万人民币)的思域Type R都能在国内炒到70万天价,关键还有人买,正儿八经的中规SUPRA怎么就不能卖个高价了?最后,丰田这一手“又当又立”玩的确实很溜,看上去决定SUPRA国内定价的是供求关系,实际上能否满足供求关系的关键点还是在丰田,但凡丰田敢不玩饥饿营销,让SUPRA像宝马Z4那样不限量供应,你觉得这车敢定这个价格吗?所以,丰田现在就是吃准了消费者“非他不可”的心态,只要是热销的车型都给你玩一手“供不应求”,然后自己躺在那儿开开心心的数钱,看消费者争的头破血流。除了SUPRA,同价位我们还能买到哪些纯种跑车那么,现在除了SUPRA之外,在同价位中我们还能买到哪些纯种的跑车,请注意是纯种跑车,不是什么C43 COUPE、S5 COUPE、M440i这些基于轿车打造的两门车。首先,比这台车便宜点的BRZ、86、MX-5基本可以说再见了,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来看,想要买到这些极其亲民的小跑车,就只能去二手车市场讨价还价,要不然就只能去看看美系车,只是2.3T野马的性能放在今天确实差点意思,而5.0L的野马GT直到现在也没有国6排放的新车。其次,就是和SUPRA同根同源,但是调教不同的宝马Z4,其实在我看来,与其追求所谓的情怀去买一台SUPRA,还真不如去买一台Z4,而且Z4现在价格不仅有优惠,还能敞篷,这骚气程度难道不比SUPRA来的更好?而且别忘了这可是蓝天白云标的宝马哦。最后,就是价格比SUPRA稍高的跑车,包含了保时捷718和捷豹F-TYPE,现在这两台车的行情都非常坚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优惠,所以不要再黑人家捷豹是“7折豹”了,现在你如果想买一台最新款的3.0T F-TYPE回来,能原价裸提都已经算商家让利了。所以,现在的SUPRA其实切的价格区间很准,这个价格向下已经没有什么纯种跑车能够选择,而和比他贵的车型相比,车辆性能也非常的能打,毕竟SUPRA 2.0T版本49.6万元的指导价正好卡在福特野马(指导价36.98万起)和捷豹F TYPE 2.0T版本(指导价58.2万起)之间,即便是3.0T版本的SUPRA,官方指导价也只是定了一个62.6万,比宝马Z4 M40i的63.38万指导价要低一些,比F-TYPE 3.0T(指导价79.8万起)这种配备六缸发动机的车要便宜十来万。当然,很多人吐槽的其实并不是这台车的指导价,而是现在这台车实际成交价竟然多出了8-10万,虽然我们一方面不支持这种加价销售的行为,但是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物以稀为贵一直是不变的道理,丰田那里有意的在控制货量,那市场上就会容易出现僧多粥少的问题,这就跟限量的球鞋一样,加价只是正常的市场反馈,毕竟钱在自己手里,可以选择不买。JDM当年为什么火,如今是不是死翘翘了总的来说,JDM虽然足够情怀,但我总觉得现在还喊着JDM情怀的人,确实有些“矫揉造作”。首先,咱们国家在90年代JDM车型的辉煌时刻,根本没有多少人能真正接触到所谓的JDM车型,更不要说去改装、跑山、下赛道了,这是时代的大背景,而现在喊着JDM的车迷,很多都是在后来通过向前追溯的方式去了解到、认知到JDM的文化,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的去体验过纯种的JDM车型。其次,JDM的核心在于汽车改装,换言之就是一台底子不错的车给到你,然后通过你的双手或者改装技师的双手,配合各家厂商推出的改装件,从而打造出专属于你的车辆,然后你可以开着这台独一无二的车子在路上飞驰人生……但是,汽车改装在咱们国内一直都属于违法行为,除非你根本不上牌也不上路开,每次都用板车拖着去赛道,否则就是会被认定为“非法改装”。再者,现在所谓的JDM已经没有几台真正的性能车了,之前日本所谓的“国宝级跑车”,除了GTR还是保留现款在售之外,NSX已经变成了混动超跑,转子系列从RX8停产之后就再无音讯,SUPRA现在也成了Z4换壳……尽管还有诸如86/BRZ、370Z、STI、EVO、思域TYPE R之类的车子在国内流通,可是这些车要么价格被炒的飞起,要么根本无法和同价位的性能车在绝对性能上进行匹敌。最后,在JDM的历史当中,不论是SUPRA还是当年那些日系性能车、跑车的辉煌,主要就是因为“性价比高”,你别管后期改装要花多少钱,至少这车在买来的时候就是便宜,就是改装潜力大,就是改装件多,而且想崩直线崩直线,想玩操控玩操控,怎么玩都取决于你,所以很能满足当时年轻人那种“屌丝逆袭”的快感,这一点和现在玩儿VAG钢炮的差不多,你别管我车子贵不贵,你看我崩不崩你就完了,可是到了现在的情况下,“情怀”两个字最终都变成了“钱”,经典的JDM车型越来越贵,逐渐变为有钱人的收藏品,看看之前二手市场里标价168万的GTR R32,你就知道想弄一台经典的JDM车型难度有多大了。所以,JDM已死并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话,至少在当下这个阶段,想在国内好好的去玩JDM车型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且不说JDM车辆的价格,或者是不是还有足够纯粹的JDM车型,即便我们只是把JDM爱好者们所痴迷的日本改装件,单拎出来去和欧美品牌的产品进行对比,去看看改装件的性能和相关的配套改装件,你会发现他们早已经被欧美品牌超越,现在日本品牌能拿出手的,无非就是所谓的“匠人精神”以及品牌背后的故事,可是故事不能当饭吃,匠人的双手也不会比数控机床更精准,不是么?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即将在19号开幕的上海车展已经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种级别的车展,对于每一家车企来说都是“重头戏”,所以很多厂家的新车也都留在了这次上海车展进行亮相。当然,也有一些厂家直接赶在上海车展之前,就已经把新车进行了发布或者上市,到时候在上海车展期间,可以去现场看看这些车。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次的上海车展,看看有哪些车型是值得关注的,我们的内容分为上下两期,今天这一期聚焦合资车、进口车以及新能源车。全新丰田汉兰达这一次全新的丰田汉兰达,终于用上了TNGA-K架构,并且在外观和内饰上都有变化,尤其是内饰方面有了一个12.3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相比于之前的汉兰达来说,总算有了一丝现代化的气息,但是和同级别其他车型相比,这套内饰依旧算不上好看,更不用去谈什么豪华感了。当然,去买汉兰达的客户大多数追求的也不是豪华感,他们更多在意的是车辆的实用性和所谓的稳定性,而现在新款汉兰达的车身尺寸比之前大了一圈,4965mm的车长比之前4890的车长多出了75mm,虽然1930mm的宽度只比原来的1925mm多了5mm,但是1750mm的车身高度,却比之前1720mm多出了30mm,假如这多出来的尺寸都能用在内部空间上,那整体的乘坐感受会比现款再好一些。除了车身尺寸加大之外,这次丰田汉兰达用上了2.5L混动系统,所以整体价格有可能会比现款再高一些,我预估有可能会比现在高出2万元左右,并且会继续控制产能,然后让市场继续处于卖方主导,甚至在新车正式上市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要加价提车。以目前的市场来看,其实汉兰达的竞品非常多,几乎是个30万左右的7座SUV都要和汉兰达去较量一番,但是真正能干翻汉兰达的,可以说直到现在都没有出现,因为汉兰达这台车更懂得如何讨好消费者,或者说汉兰达更能满足7座SUV客户的需求,在7座SUV这个极其细分的市场里,大多数消费者会把自己对于内饰、动力、性价比等方面的需求削弱,同时对于空间表现、耐用程度、稳定性、舒适性、有没有四驱等因素的需求会提升,而这些削弱的需求,恰恰都是汉兰达的短板,提升的需求却都是汉兰达的优势。同时,我相信汉兰达后期应该不止于这套2.5L混动的车型,说不定还会把现在这套2.0T+6AT继续拿出来炒炒冷饭,毕竟汉兰达的姊妹车皇冠-陆放也要面世,而这就使得汉兰达日后还要面临来自内部的竞品压力,不过我相信丰田应该会做好权衡,毕竟只有这样才能把利润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全新本田思域全新一代的思域也将在上海车展亮相,其实之前很多人都已经看过新思域的概念图和谍照了,相比于现款的十代思域来说,整体的外观设计其实并没有当初我们看十代思域时候的惊艳,相反还会觉得有些保守,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十代思域太夸张了,以至于在原厂状态下都很有战斗气息。现在的第十一代思域,整体的外形有点像雅阁,内饰有点像飞度,同时4674mm的车长比之前的4517mm足足长了157mm,宽度和高度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新车2735mm的轴距比十代思域2700mm的轴距还多出35mm,加上发动机还是1.5T,变速箱再配个CVT,如果你想说这车运动,我是不支持的,现在第十一代思域其实更偏向家用。其实现在反观本田的车,无论是思域也好,还是飞度、雅阁也罢,本田似乎有意识的在将性能和家用进行分割,这种普通车型就老老实实的做个买菜车,想要运动你要么就买si系列,要么就去买TYPE-R系列,但是本田也不保证自己能把这些高性能车引进国内,毕竟之前已经在东本思域si上吃了点亏,本田自己也会琢磨琢磨,那些追捧JDM性能车的,又有多少是真正愿意掏钱的。全新日产奇骏新一代日产奇骏可以说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整台车的外观比现款奇骏有一些变化,主要是分体式大灯的位置改了一下,之前是一上一下,现在都给挪到了上面,内饰的话则是进行了一些提升,从过去的9英寸屏幕变成了彩色10.8英寸HUD显示器、12.3英寸全液晶仪表和9.0英寸悬浮式中控屏的组合。除此之外,就是车辆的长宽高有小幅度的增加,但是轴距还是保持了之前2706mm没有变,所以在整体的内部空间上,其实提升也不会特别的大。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新车搭载了日产最新开发的1.5T VC-TURBO可变压缩比三缸发动机,匹配CVT变速箱,所以就单凭这个三缸发动机,我觉得是直接把这台车所有提升的地方,全都一杆子打废,因为中国市场现在依旧处于一个“闻三色变”的环境,并且奇骏在同级别中并不是一台没有对手的车,相反无论是CR-V还是RAV4荣放在产品力上都强于奇骏,而且人家还配的是四缸发动机。所以,新奇骏今后的销量我真的是捏一把汗,大多数在这个价位买家用车的客户,图的就是一个省心实用,现在奇骏虽然给了套还算新的技术,但是从消费者心理角度来看,除非奇骏最后的终端价格特别有优势,否则我既然有四缸机的产品可以选择,我何必选择你这个三缸机产品呢?大众TALAGON、全新高尔夫GTI、斯柯达明锐PRO大众这一次可以说是有备而来,除了中期改款的帕萨特、途观L、途昂/途昂X之外,还带来了新车TALAGON、第八代高尔夫GTI和斯柯达明锐PRO。这次中期改款的这几台车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无非就是外观有了一些小变化,途观L又变长了一点,不过大众的车外观再怎么变,其实也都没啥变化,说好听点叫家族式设计,说难听点就是懒得给你改,并且这些车子里面的内饰和动力系统都没有改变。这次大众值得看的主要就三台车,一台是TALAGON,一台是高尔夫GTI,还有一台就是斯柯达明锐PRO。我们先聊聊TALAGON,这台车作为一款中大型SUV,5152*2002*1795mm的尺寸超过了途昂,成为大众旗下最大的SUV车型,但是这台车虽然看着很新,动力系统依旧是那套EA888的2.0T发动机+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并且发动机还分为137KW和162KW两个版本,也就是330TSI和380TSI,内饰上跟高尔夫8代差不多,都是贯穿式的空调出风口和“麻将牌”换挡杆。如果说这台车有什么对手的话,我觉得应该是福特探险者、别克昂科旗之类的车型,但是人家探险者好歹是个野马同款动力总成,2.3T Ecoboost发动机+10AT的10R80变速箱,怎么看怎么都比TALAGON要香一些;而昂科旗更不用说,通用招牌的2.0T LSY发动机配9AT变速箱,虽然尺寸上要比TALAGON小一些,但架不住人家优惠大啊,现在只要进店询价就是5W的优惠,所以从性价比来说,肯定会比大众TALAGON要好很多……以至于我在想,这个TALAGON最后到底会定个怎么样的价格,毕竟这台车的定位是要高于途昂的,而途昂现在2.0T版本的价格是29.99-38.99万,所以TALAGON的顶配价格极有可能突破40万。接着我们聊聊高尔夫GTI,这也是不少喜欢玩车的朋友关心的一台小钢炮。说实话,这次的高尔夫GTI真的没什么亮点,动力总成用的还是过去那套220马力/350牛米的EA888发动机+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也就是说过去这车该怎么玩,现在这台车还是怎么玩,不过这样的设定对于那些做ECU改装的厂家挺有好处的,不用再研发新的ECU程序了,算是节约了一点成本。此外就是国产的第八代高尔夫GTI,在尾门上加入了380TSI的标,这是前几代GTI上所没有的,不过我相信基本上买这车的人,回去都会把这个标抠掉,顺便再把一汽大众几个字也抠掉,至于这台车的价格,我估计会和之前23.42万的价格持平,甚至有可能再贵一点点。最后就是斯柯达明锐PRO,与之前的那个斯柯达明锐不同,这次新车有了更多的车身线条棱角、更运动的风格、更大的屏幕和更丰富的功能,并且尺寸也比过去大了一圈,显然全新的明锐PRO更想要讨好年轻人。这次的斯柯达明锐PRO依旧没有用上1.5T EVO发动机,还是过去那套1.4T+7速干式双离合的配置,不过后悬架终于从之前的板悬变成了多连杆式独立后悬架,所以这台车相对而言还是有一些诚意的,就看最后这车能给到一个什么样的价格了。当然,对于斯柯达来说,我更想问问他们,正经的明锐RS什么时候能进国内?尤其是那个明锐RS旅行版,你哪怕整车全进口、价格高一点都行啊,别让我干看着一个有点像RS的明锐,然后心里还惦记着明锐RS好不好?别克昂科威PLUS别克的昂科威终于又出了一台新车,官方叫做昂科威PLUS,这台车的整体外观其实和昂科威S有点像,但是定位会略高于昂科威S,并且昂科威PLUS在加长后,轴距达到了2833mm,将采用7座布局,动力系统则是通用现在一直在用的2.0T LSY+9AT变速箱,没有什么特别的惊喜。我在网上看到不少人拿这台车去和汉兰达进行对比,我觉得还是算了吧,汉兰达的消费群体和别克的消费群体,就不是一类人,哪怕你别克做的再好,人家一个“保值率”就把别克干趴了。所以,如果单论产品力来说,昂科威PLUS其实还挺不错的,只是4845*1883*1695/1705的车辆尺寸,在7座SUV这个体系里来看确实有点小了,所以这台车最后拿什么去吸引消费者,我觉得还是需要别克自己想想办法。全新奔驰C级全新奔驰C级我们已经聊过,“复刻”S级的外观、内饰也都很熟悉了,这车依然贯彻了“走大哥的路,让大哥无路可走”的理念,反正C级只要设计成小S级就真香的定律,从上代C级和S级开始就已经被验证了。标轴版本的长宽高是4751/1820/1438毫米,轴距是2865毫米。而这次上海车展亮相的国产长轴版本车长达到4882毫米,轴距达到2954毫米,车长是“34C”中最长的,轴距只差3系长轴7毫米,空间表现和3系长轴差不多,比奥迪A4L略好一些。动力方面并不是新C级的卖点,三款动力总成,1.5T、1.5T+48V、2.0T,匹配9AT,数据可以参照现款。而这车除设计外的几大卖点,比如数字大灯、后轮转向、AR抬头显示、第二代MBUX系统……除了MBUX以外,其他或许只会出现在高配甚至顶配上,那你面对的很可能是一台50万的C级。但买新C级的人,多半买的就是设计,以及那块奔驰标,有意思的是,之前一直流传新C级取消立标车型的说法,如今有了变数,立标车型或许会成为国内市场独占。奥迪A7L、中期改款Q5L这次在奥迪展台,最重磅的怕是国产奥迪A7L了,也是上汽奥迪的第一款车。A7L目前消息不多,唯一已知的是会从溜背造型变为三厢造型,并且进行一定幅度的轴距加长。看来一汽奥迪已经将奥迪能国产的车全部国产了,上汽奥迪实在没辙,挑到最后只能在A7上“动刀”。但网上已经有了A7L的实车照片,我觉得这场“拉皮手术”完成的效果还行,你可以将它作为运动版A6L,硬要说哪儿不对劲,只能怪它还叫“A7”。而这车对标的对手,我觉得已经不是奔驰CLS级这种轿跑车了,而是像宝马6GT那样,有一定风格和调性的中大型车。如今中大型车的消费者正逐渐年轻化,而上汽奥迪或许希望通过将这么一款小众车型尽可能大众化,在成熟车型遍地的中大型车市场抢占年轻人的份额。但同时我还发现一个问题,这车的C柱多少保留了点溜背的感觉,从B柱开始下滑的幅度比一般轿车更明显,后排头部空间或许会是个问题。动力方面,可以参考进口A7,190马力的2.0T低功率和245马力的2.0T高功率,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会不会有3.0T很难说,个人认为希望不大,毕竟进口A7也已取消3.0T。再就是有无四驱版本,进口A7目前全系前驱,轿跑的称号有名无实。至于价格,猜测起售会在50万级,也就是比进口A7再便宜个7万左右,比国产A6L再贵个5万左右。除了A7L,中期改款Q5L也值得去关注一下。既然是中期改款,改动幅度必然不会太大。长度增加17毫米,高度增加8毫米,外观和内饰小幅调整。同时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增配,全系配备10.1英寸中控屏幕,搭载第三代MMI系统。Q5L的销量一直杠杠的,所以奥迪也不打算在中期改款上大动干戈,毕竟买Q5L大多是冲着优惠去的,只要新款在优惠上可以保持老款动辄接近8着的幅度,那么只需小改一下就能再大卖几年。捷尼赛思G80、GV80现代的高端品牌,捷尼赛思终于来了。这其实已经不算是捷尼赛思第一次入华了,现代曾经引入过50万级别的“劳恩斯”,换代之后又改名“捷恩斯”,还进口过旗舰车型百万级别的“雅科仕”,这些车多少都与捷尼赛思有传承关系,只不过当时捷尼赛思还没有正式独立,所以被归属于进口现代。这一次,捷尼赛思一开始就将调子拉得高高的,同时拉来了G80和GV80。其中,G80的定位,对应的是之前进口现代捷恩斯,一款对标BBA“56E”的中大型车。GV80则是一款车长近5米、轴距近3米的中大型SUV,有五座和七座版本,在美国起售就是48900美元(32万人民币),和奔驰GLE、宝马X5这些车差不了太多。在动力上,这两车搭载的都是2.5T四缸发动机,304马力、422牛米,匹配8AT变速箱。之前一直有传言捷尼赛思半国产化,即进口零部件进口进来,并在北京现代的工厂进行组装,可到今天也没有什么实质性消息。所以,这两车注定不会便宜,我觉得G80未来定价可以参考一下,同是二线豪华品牌但依旧保持原装进口的林肯大陆,36.08-48.58万元,但G80起步就是大马力的2.5T,所以起价可能会达到40万以上。而GV80可以参考一下沃尔沃XC90,63.89-78.19万元,起售可能会接近甚至达到60万级。奔驰EQS、EQA、EQB在以往车展上,电动车这一块一直是特斯拉与新造车势力的舞台,但这次有看点了,早前一批传统车企宣布停止下一代内燃机开发,现在又像事先商量号的一样拿出了自己最新的电动车,难道传统车企的反击开始了?在BBA这里,奔驰拿出了旗舰级的EQS,你可以将其看成奔驰纯电动家族中的S级。EQS的长宽高分别为5216/1926/1512mm,轴距为3210mm。入门的EQS 450+采用后单电机布局,333马力、550牛·米;高配的EQS 580 4MATIC搭前后双电机,524马力、828牛·米。标配后轮转向系统,后轮的最大转向角度为4.5度,可通过OTA升级激活成10度,所以别看这么大开起来会很轻松。在续航里程方面,在WLTP工况下,最大续航里程据说会达到770公里,那么在国内主流的NEDC标准下续航还会更高。EQS看点非常多,从仪表到副驾的整张中控台,其视觉效果远看就是一整块屏幕,实际上是有三款OLED屏幕组成,官方称为“MBUX Hyperscreen”,想必车机系统也会非常强大,这车的定位摆在这里,未来必定会是百万级的定价,预计11月上市,以后还会有AMG版本。除了EQS,还有入门级定位的EQA和EQB。EQA和EQB并不像EQS那么具有开创性,反倒是像奔驰自家GLA和GLB的电动版,外观和内饰都非常相似,属于紧凑型SUV。EQA的单电机版本拥有486公里的NEDC续航,未来还会有500公里的双电机版本,EQB则可以参考一下EQA,但由于车更重所以要打个折。目前的消息,这两车都会在北京奔驰国产并上市,预计今年年底。宝马iX宝马这次带来了iX,这可不是iX3那种油改电车型,而是正儿八经的纯电平台车型。这是一款中大型SUV,对于宝马而言,其标志性不亚于EQS之于奔驰,都是为后续车型引路的。iX目前已经公布了外观和内饰,完全是全新的设计语言,尤其是内饰,虽然对屏幕的运用依旧保守,“只有”12.3英寸仪表+14.9英寸屏幕组成的双联屏,不像EQS那样直接无脑大屏,但整体的豪华感和科技感,至少透过图片来看还是非常到位的。这车目前公布了xDrive50与xDrive40两种版本,50版本是双电机,503马力、5秒不到破百,采用100千瓦时电池包,WLTP工况下续航超过600公里;40版本是单电机,326马力、6秒不到破百,采用60千瓦时电池包,WLTP工况下续航超过400公里。总之,这车的亮点肯定不是续航,尤其是40版本,虽然是WLTP工况下的数据,但400公里续航放在今天实在不太够看,更何况这大概率还是一款价格超越X5的车。奥迪Q4 e-tron、大众ID.6Q4 e-tron以及轿跑造型的Sportback版本,都是紧凑型SUV,定位介于小型SUV Q2L e-tron,与刚刚国产的中大型SUV e-tron之间,与大众ID.4基于MEB平台共线生产。这车只是奥迪纯电SUV版图中的一块“拼图”,既不像EQS那么有开创性,也不像iX那么有引领性。目前已知,长宽高分别为4590/1865/1613毫米,轴距为2760毫米,并采用前后双电机,306马力、460牛米、6.3秒破百,电池包是82千瓦时的三元锂电池,WLTP续航450公里。除了Q4 e-tron,一起来的还有大众的亲儿子ID.6,这是一款定位更高的中大型SUV,拥有接近4米9的车长,以及接近3米的轴距。按照目前的消息,会有单电机后驱版与双电机四驱版,前者续航565公里,后者续航513公里。大众对这车可以说非常重视,同时交由南北大众共同生产,和ID.4的玩法一样,上汽的叫ID.6 X,一汽的叫ID.6 CROZZ。未来等燃油车彻底没落了,ID.6就会扮演如今途昂扮演的角色,撑起大众的中大型SUV市场份额。福特Mustang Mach-E国产电动野马来了,这车前两天就已经上市了,273马力的标准续航后驱版26.5万,NEDC 470公里;305马力的长续航后驱版30.99万,NEDC 600公里;354马力的长续航全驱性能版33.99万,NEDC 540公里。此外,还有一个37.99万的GT First Edition,488马力、4秒破百、NEDC 480公里。这个定价,很明显就是冲着Model Y去的,为了制造点噱头,还把野马给拉了出来。我现在还不太明白,眼前这台中型电动SUV,怎么就和传奇跑车野马联系起来了呢?但不可否认,这车定价并不算贵,设计也挺好看,拖着SUV车身跑得还比正儿八经的野马快,适合现任野马车主有娃之后带娃用。恒大土豪车企恒大,也就是恒驰汽车,已经确定会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亮相。之前恒大宣称怒砸500亿造车,一下发布了六款纯电新车恒驰1-6……的效果图,当时很多人说外行造车没那么容易,结果今年又发布了恒驰7-9,基本将你能想到的车型种类全覆盖了,这次上海车展还将会带来这些车型的概念实车。同时,恒驰1作为旗舰级豪华轿车,将会在今年上半年试生产,下半年正式投产,我很期待这款效果图炫酷至极的车会如何定价,会不会打破高合HiPhi X刚刚打破的国产电动车价格天花板。光是在2019年,许老板就走遍了23个国家、47个城市,考察了58家汽车企业,签约了一批行业巨头,剩下的要么干脆直接收购,收购不了的就入股。传闻恒大已完成从整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完整闭环,这就是金钱的力量啊。极氪001新能源车型这块,还有领克版帕拉梅拉,命名为“极氪001”,计划在8月交付,现在售价已经出来了,WE版本的补贴后售价281000,YOU版本的零售价360000,并且在7月31号之前下单可以享受5000抵20000的活动,等于ME版本价格是266000,YOU版本价格是345000。极氪是什么?它是吉利刚刚成立的新能源品牌,而这个极氪001,既是极氪的第一款车,也可以看做是此前领克ZERO概念车的量产版本。极氪与领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必吉利推出主打新能源的极氪,也是为了与玩燃油车的领克做一个区分。极氪001依然是领克的家族化设计,同时还是非常少见的猎装车造型,长宽高4950/1980/1530毫米,轴距2999毫米,虽然是中大型车,但直接竞争对手是特斯拉的中型车Model 3,当然还有小鹏P7、比亚迪汉这些车。根据现在的信息来看,这车WE版本分两种,一种主打性能但是续航稍短,只有526KM的NEDC续航,但是百公里加速达到了3.8秒;另一种主打续航但是性能稍弱一些,虽然百公里加速需要6.9秒,但是NEDC续航达到了712KM。除了WE版本之外,就是强悍到爆炸的YOU版本,不仅百公里加速达到了3.8秒,同时NEDC续航有606KM,这个版本也是我最为推荐的版本,虽然价格比较高,但是这车已经是满配了,并且原厂自带空气悬挂,可以合法玩低趴,具体操作方法就看原厂这套气动是气压记忆还是高度尺记忆,如果是高度尺记忆就换高度尺,气压记忆直接外接控制器或者刷控制程序就可以。小鹏P5根据小鹏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小鹏P5会在上海车展正式展示,然后到10月份开始投产,第四季度开始交付,从名称来看,小鹏P5的价格应该会比小鹏P7要低,甚至有可能像MODEL 3那样出一个高性能版本。小鹏P5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是首台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现在小鹏的自动辅助驾驶做的也挺不错,在中国的路况下,部分场景已经超越了特斯拉的自动辅助驾驶的体验,所以我觉得小鹏P5上搭载的X-Pilot3.5系统,到底什么时候可以释放功能,才是这辆车最值得关心的地方。再一个关键点,就是这台车的生产平台和小鹏G3一样,并且受制于最终的售价不能高于小鹏P7,这台车的三电系统也大概率会和G3相同,而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电池包的厚度有可能会影响车内空间,尤其是后排的头部空间,这一点需要等看到实车之后才能见分晓。威马W6威马也出新车了,第三款量产车型W6,这是一款中型SUV,定位在紧凑型SUV EX5之上。这车长宽高4620/1847/1730毫米,轴距2715毫米。相较于EX5,相同的是仍然搭载160千瓦的前轴单永磁同步电机,但看点在于续航,提供520公里和620公里两种NEDC续航版本可选,同时还有四驱系统,而EX5则是400和520公里。另一个看点就是它的“无人自主泊车系统”,通过7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可实现自主学习泊车和高精地图泊车两种泊车方式,功能类似之前提到的星越L无人泊车系统,且同样搭载摩卡同款的高通8155芯片,车机系统想必也会有一定提升。W6将在4月16号,也就是上海车展前正式上市,至于起售价,网上有内部人士透露是17.98万,相比EX5,贵了3万还多。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即将在19号开幕的上海车展已经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种级别的车展,对于每一家车企来说都是“重头戏”,所以很多厂家的新车也都留在了这次上海车展进行亮相,当然,也有一些厂家直接赶在上海车展之前,就已经把新车进行了发布或者上市,到时候在上海车展期间,可以去现场看看这些车。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次的上海车展,看看有哪些车型是值得关注的,我们的内容将分为上下两期,今天这一期聚焦国产燃油车,先聊轿车,再聊SUV。广汽影豹作为一台主打运动的国产车,广汽影豹之前一直都没有公布官方的中文名,都是用“EMPOW55”来称呼,直到3月28日的时候,官方才宣布这台车叫“影豹”,看字面意思其实就知道是为了凸显这台车的加速,根据官方的宣传来看,这台车的零百加速会在7秒内,这样的加速成绩摆在这个级别的车辆里确实还不错,就看后期正式上市之后会不会保持这样的水准,以及正式上市之后的价格。依照现有的信息来看,这台车是基于传祺GPMA平台打造的首款运动轿车,之前这个平台下诞生的车型是GS4,简单来说这套GPMA平台其实就类似于丰田的TNGA架构,在这个GPMA平台下会有轿车、SUV、MPV三个大类的车型,对于广汽传祺来说,这个GPMA平台现在就是他们的厨房,而当中厨师、炊具水、调味品、厨房布局……都有了新的标准,每个人、每个设备都各司其职,然后流水化作业。但是,我现在光是看现在的车辆图片,我就已经找到了一个槽点,这台车的高配型,前轮竟然还装了一个黄色的卡钳套,很多玩过改装的朋友都知道,卡钳套这种东西不仅对刹车性能没有任何提升,而且还会影响刹车散热,一旦发生脱落,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广汽这次到底是怎么想的,我有点没看懂,如果厂家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小卡钳不够好看,那你要么直接给配一套4活塞刹车,嫌成本高就做成选配……但是不管怎么弄,都比你装个自欺欺人的卡钳套要好。目前来说,影豹的主要竞争对手应该是名爵6,领克03、以及思域、昂克赛拉、菲斯塔这种合资运动型车,而对于广汽来说,怎么样才能抓住那些玩家的心,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思域有TYPE-R作为信仰图腾、昂克赛拉有MPS作为性能符号、领克03有WTCR车型作为赛事背书,即便是菲斯塔,背后还有个现代N系列能讲讲故事。所以,广汽影豹如果想主打运动基因,那就一定要继续向上发力,即便不像领克那样有赛事作为背书,也要像奥迪A3那样向上有奥迪S3和奥迪RS3作为性能标杆,否则影豹就只能沦为一台跑的还算快的买菜车。中期改款荣威i5如果说新款的荣威i5有什么变化,那首先就是外观,整体的外观设计和颜色搭配,其实和现在的荣威i6 MAX有点像,包括现在的荣威RX5其实也用了类似的设计,相当于新一代荣威的家族设计语言。其次就是内饰方面,从中控屏幕布置方式到方向盘样式,再到空调出风口的设计,新的荣威i5都发生了变化,整个车厢内部的设计其实更加年轻化和现代化。而在动力方面,这台新车其实没什么亮点,跟过去一样的1.5L发动机,120马力、150牛米,配了一个5MT或CVT变速箱。之前荣威i5其实给人固有的印象就两个字——“便宜”,一台1.5L版本的车型行情优惠都能做到2万甚至更多,所以手动版本落地价基本上在6-7万,自动版本落地价在7-8万,很多人都是买来日常代步,包括不少跑网约车的也会去买。现在荣威在外观内饰上进行了升级,我猜测也是想脱离网约车这个群体,让更多想把这台车作为家用车的客户来选择购买,因为上汽现在荣威和名爵两手抓,而MG5是主打运动属性的,那么i5自然就更多的去打家用市场,而作为一台价格不贵的国产A级车来说,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关键的就是让这台车看上去没有那么强的廉价感,这一点非常重要,以现在的新款i5来看,至少不会让你有这种廉价的感觉,而这就足够了。目前这车已经开始预售,7.29-8.99万,目前还有车价减8000元的活动,相当于6.49-8.19万。吉利星越L首先,星越L与星越是什么关系?星越L中的“L”其实有三重含义,分别代表Larger(更大)、Luxury(豪华)和Liberate(颠覆),外观和内饰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设计。所以,星越L大概率会比星越更贵一些,起步可能在14万左右。此外,星越L和星越同是紧凑型SUV,也同出自CMA架构,但星越L不仅是传统SUV造型,同时4770/1895/1689毫米的车身和2845毫米的轴距比星越还要再大一圈。它的车身数据差不多可以算是中型SUV了,所以后排空间可以期待一下。这车还有两个看点,一是它的沃尔沃Drive-E系列发动机,目前公布了218马力、325牛米的低功率和238马力、350牛米的高功率版本,分别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与8挡手自一体变速箱,前者是领克01低功率版本的发动机,后者则是星越2.0T版本的同款动力总成,没错,就是那台6秒多破百的星越。二是它的“5G-AVP 1km无人泊车系统”,官方说法是基于5G技术,在24颗传感器和GPS定位的支持下,目前可以完成200米往返距离内的无人驾驶、躲避障碍、车位搜索、泊入泊出。举个例子,如果你有固定车位,需要你先手动完成泊车,让车辆进行自我学习,下次你就可以提前下车,让车自己停好。同时,在非固定车位,车辆也可以自动寻找车位并停好,同时自动拍照方便寻车。这个系统在硬件上也做出了一些超前预埋,未来将实现1公里无人托管式泊车,同时在部分场景、工况下实现L4级自动驾驶,当然现在的法规连L3级都不允许,这个L4级又怎么落地呢?目前来看,星越L的定位是完全高于自家同级的博越的,未来很有可能与长安UNI-K、WEY摩卡等高一级别的自主高端SUV竞争,单论尺寸,星越L在中型SUV也许占不到什么优势,但面对4米5左右的主流紧凑型SUV完全是碾压,然后再定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价格,这或许就是它的越级策略。哈弗赤兔不得不说,哈弗现在起名越来越任性了,前有初恋,后有赤兔,骑着赤兔追初恋?赤兔是一款主打运动的入门紧凑型SUV,长宽高分别为4450/1841/1625毫米,轴距为2700毫米,和初恋的轴距一模一样。如果说初恋是原先H4的升级车型,那么赤兔更像是F5的升级车型。赤兔有燃油版和混动版,燃油版提供1.5T高、低功率两款发动机,高功率184马力,低功率150马力,匹配的都是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其中,低功率应该就是初恋的同款动力总成,而高功率是新款发动机,提升了热效率,降低了油耗,据说在内部测试中做到了7.7秒破百,而只有低功率发动机的初恋需要接近10秒破百。至于混动版,目前的消息是HEV油混,1.5L自吸发动机可以输出101马力,整套系统可以输出190马力,有个1.8千瓦时的电池包。根据网上曝光的图片,混动版的工信部申报油耗为4.6-4.7升/100公里。简单来说,初恋的定位虽然是“年轻人的第一台车”,但我觉得赤兔更符合年轻人的胃口。初恋更像是“年轻人扛起家庭重担之后的第一台车”,偏向家用、舒适。赤兔嘛就是纯玩,更加潮流,高功率发动机也更嗨。此前,哈弗在入门紧凑型SUV这一块,产品定位比较模糊,技术上也没有心意,于是现在的初恋+赤兔组合可以看作哈弗梳理产品线之后的全新车型。赤兔将会在上海车展上开启预售,我觉得燃油版可以参考一下F5的7.98万的起价,略微高于初恋,8万级的样子,但由于赤兔184马力的高功率发动机在参数上稳压F5 169马力的高功率发动机,所以高功率的起价,大概率会比11.48万起的高功率F5更高,可能会接近12万。WEY咖啡系列哈弗起名任性,WEY也跟着任性。但区别在于,哈弗的命名还算接地气,WEY那真是纯小资范儿了。以前有人说WEY看起来太成熟,现在它就给你来点小清新的。首先,这“第一杯咖啡”叫摩卡,是VV7的继任车型,一款中型SUV。之前我们在聊长安UNI-K的时候提到过,摩卡是UNI-K的“贴身短打”对手。这车长宽高分别为4875/1960/1690毫米,轴距为2915毫米,车身比VV7更宽大,但轴距短了35毫米。车如其名,设计上也没那么油腻了,非常轻奢,说明WEY的目标客户也逐渐转向年轻化。摩卡也分燃油版和混动版,其中燃油版是最值得期待一下的,新的2.0T发动机+48V轻混系统+9速双离合变速箱,可以输出213马力、320牛米。虽然账面数据不如VV7,但油耗应该会下降不少,这台变速箱也很有意思,是长城自己研发的世界上首款横置9速双离合变速箱,高配车型还有电磁悬挂。至于混动版,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的,会有1.5T PHEV与2.0T PHEV两套动力总成。配置方面,可以期待一下的是它的自动驾驶,配备了满足L3级的硬件,比如全固态激光雷达、高通8155芯片。此外,就是车机系统的提升,小号全液晶仪表+大号中控屏幕+iPad式空调操作区,还会用上奔驰新S级还没用上几天的AR抬头显示。当然,这些一定是高配车型才有的东西。摩卡燃油版大概率会比UNI-K更贵,定价可以参考现在16.98-19.28万的VV7,但高配车型或许还要再贵一点,因为下了猛料,电磁悬挂、自动驾驶、三块屏幕、抬头显示……全部配齐怕是要冲着20万去了。而这次的上海车展,就会公布预售价格。这“第二杯咖啡”,叫玛奇朵,一款紧凑型SUV。玛奇朵长宽高分别为4520/1855/1665毫米,轴距为2710毫米,介于现在的VV5与VV6之间。相比摩卡,这车的设计就朴素很多了,也许是因为玛奇朵咖啡是比较轻柔的,而摩卡咖啡的厚重感会比较明显?这车目前信息并不多,根据之前的申报,会有燃油版、HEV混动版、PHEV插混版。燃油版搭载186马力的1.5T发动机,油耗6.4升每百公里,变速箱则不明,应该依然是7速双离合;HEV混动版就是赤兔混动版的同款动力总成,油耗在4.7升每百公里左右;而PHEV插混版搭载的是基于1.5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插混系统,申报的油耗只有0.8升每百公里。玛奇朵将会在上海车展首发,到时候才会知道更多信息,个人预计,燃油版的最终定价也会介于12.58-14.78万的VV5与14.8-17.5万的VV6之间。现在看来,玛奇朵与摩卡组成的“混合双打”,就是WEY下一阶段的主力车型。吉利帝豪S从外观上来看,这次的帝豪S其实跟之前的帝豪GS还是有点像的,主要区别就是新车采用了吉利最新的家族设计语言,然后内饰上有所变化,而在动力上配备的依旧是之前的1.4T发动机和6速手动变速箱/CVT变速箱,目前的预售价在8.67-11.07万,所以这台车其实可以看成帝豪GS的中期改款。其实纵观目前A级SUV的市场,吉利帝豪S首先面临的就是国产紧凑型SUV的竞争,包括但不限于长安CS55 PLUS、比亚迪宋Pro、奔腾T55、传祺GS4、哈弗H6、瑞虎8……甚至自家的领克02都会与之产生竞争;而到了合资的紧凑型SUV里,差不多价位的又有本田XR-V、大众探影等实力强劲的对手,所以这台车的竞争对手非常多,如何能够脱颖而出,是吉利需要想明白的事情。而现在吉利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帝豪S上市之后,原有的帝豪GS也会继续销售,这种感觉有点像别克的昂科威和昂科威S,两代车型同堂销售,价格也差不多,无非就是造型和配置上有一些差异,但是别克昂科威和昂科威S现在的销量也就那么回事儿,同样的方法用在帝豪S和帝豪GS身上,会不会发生改变,我只能说拭目以待。全新长安CS55 PLUS之前3月份的时候,工信部官网上就有了这台车的申报信息,然后网上也是传出了效果图,整体外观和现款的蓝鲸版有一些区别,设计其实有点像长安的UNI系列,而在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515/1865/1680mm,比之前稍微大一点,轴距也变成了2656mm(比现款增加了6mm),但是动力上依旧配备的是那套蓝鲸NE的1.5T发动机和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根据之前CS55 PLUS的销量来看,从新车上市到现在基本上月销量都能破万,只是这台车的定位确实有些尴尬,价格和尺寸都卡在CS35 PLUS和CS75 PLUS之间,而在这个价位中选车的客户,往上看看有尺寸更大、价格也高不了太多的CS75 PLUS,往下看有价格更便宜但也算实用的CS35 PLUS,加上不少消费者对双离合变速箱有一定的疑虑,而CS35 PLUS主销车型都是配备手动或者CVT变速箱的1.6L版本,CS75 PLUS除了最低配是手动变速箱外,1.5T车型配备的是6AT变速箱,2.0T车型配备的是8AT变速箱。所以,CS55 PLUS的销量不那么给力,其实原因就很明朗了,而现在即便外观、内饰都进行调整,我估计销量还是干不过自家的CS35 PLUS和CS75 PLUS,毕竟老百姓在这个价位里买车,图的就是一个省心,哪怕你说的再好、做的再棒,消费者的观念一时半会儿是难以改变的。比亚迪唐DMI这次的比亚迪唐DMI其实从外观上看,跟目前在售的唐DM其实没啥区别,并且这次的DMI主要亮点其实都集中在油耗表现和刀片电池上,目前已知的参数,就是这台车有52公里和112公里两种纯电续航里程,然后亏电工况下的百公里油耗为5.3升和5.5升,百公里加速8.5秒。我一直认为,比亚迪的DMI车型其实针对的主要消费群体就两大类,一类是那些身处限牌城市的消费者,让他们能买到一台看似是新能源车,实际上是一台可以上绿牌的燃油车;还有一类就是那些对于油耗敏感度较高的人群,所以你可以看到,比亚迪的DMI车型从上市之前,就会针对油耗表现进行宣传,然后很多人就觉得这车的油耗表现真的不错,可以试一试。我觉得,如果你真的想买比亚迪DMI,还是等上市一段时间之后再入手,甚至可以等一等这台车的小改款,此外就是DMI车型在每次保养的时候,都会多出一个电机养护,所以保养的总价会比之前比亚迪的燃油车贵出一百多块钱,并且6年15万公里的整车质保和电池、电机、电控的终身质保,仅限首任个人车主(非营运),非首任车主就享受不了,所以后期如果想卖二手车,那折价相对而言会比较大。领克07据传,领克将会在上海车展亮相一款中大型SUV——领克07。但领克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目前几乎找不到相关资料,网上的谍照也经过重度伪装。就目前得到的资料是车长接近5米,与XC90共享动力总成,而且有七座版本。不过从仅有的一些资料可以看出,依然是家族化的设计,如果说其他的领克车是青蛙脸,那么领克07这么大的体型,可以算是“牛蛙”了。同时,领克07还会采用混动的动力总成以及四驱系统。按照领克的调性,这车的定价应该略高于长安CS95、荣威RX8这些自主中大型SUV,接近昂科旗这样的同级别合资SUV。今天就到这里,我们的下一期内容将聊一聊合资车、进口车和电动车,包括全新汉兰达、全新思域、全新奇骏、奔驰新C级、奥迪A7L、大众TALAGON……以及国内新造车势力与传统车企的最新款电动车。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之前,我们在聊林肯飞行家的时候,提到了林肯另外一台也要国产化的SUV车型——林肯航海家。其实这台车在2021年1月18日的时候就开启了预售,可是到了两个月之后的3月18日,这台国产的航海家才终于正式上市。相比于先前33.08-48.58万的预售价,这次正式上市后的航海家,起售价变成了32.88万,比预售价低了2000块钱,顶配总统版则是定了一个47.88万的价格,比预售价低了7000块钱……这也是很多厂商从预售到发布的基本操作,先定一个大概的价格,让经销商和消费者们心里都有个数,等正式上市的时候再适当的降一些价格表表诚意。我们都知道,过去的航海家一直都是以进口车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之前2020款进口版本的航海家定价40.88-51.88万,也就是说,国产之后的航海家,直接把准入门槛直接拉低了8万块钱。所以,今天就和各位来聊一聊这台航海家,它到底是一台什么样的车?哪个配置最值得买?后期的维护保养需要注意什么?竞争对手有哪些?这台车到底贵不贵?航海家是一台什么样的车?首先,我们来聊一聊航海家这台车。相比于之前进口版的老款车型,国产后的航海家在外观方面变化不大,主要区别就是国产后的车身宽度比之前窄了2mm,轴距比之前微涨了1-2mm,整台车的车身尺寸做到了4849*1934*1693mm,轴距2850mm,整体的外部尺寸其实比奥迪Q5L还大一点,但是轴距会比Q5L稍短一些。并且,国产后的车型取消了前雾灯周围的装饰,并且在车尾牌照框的两侧,分别增加了厂牌名称和车辆型号标识。不过,我估计很多人买完这台车,都要把车尾的“长安林肯”四个字抠掉,就像我在买完CT6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上汽通用”四个字抠掉。虽然这次航海家国产后的外观变化不大,但是这台车内饰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除了方向盘和全液晶仪表还遵循了老款的设计之外,其他地方几乎都向飞行家看齐,整个车内环境从观感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像过去那样看起来有些“廉价”,不管是长安林肯也好、进口林肯也罢,至少厂家也算明白了,这台航海家的痛点到底在哪里,现在进行了针对性的修改,这一点还是要值得肯定的。在车辆配置方面,国产的航海家在舒适化和科技化配置上进行了一些补充,不仅全系标配了座椅加热、前后排夹层降噪玻璃、隐私玻璃、车载WIFI热点、无线充电……而且在动力上还保持了过去的水准,不仅有那颗245马力/390牛米的高功率2.0T发动机,还有那颗322马力/500牛米的2.7T-V6发动机可以选择,整台车的动力参数可以说远超同级车型。我们以最顶配的车型为例(因为这种车型配置是最全的),国产后的航海家都比进口版多出了一套倒车车侧预警系统、一套蓝牙钥匙、中控从过去的8英寸变成了12.8英寸、多了一个TYPE-C接口、扬声器数量变成了19喇叭、还多了一套转向辅助灯和触摸式阅读灯。但是,相比之前的进口版车型,国产之后的航海家少了一套车载CD机、并且系统从之前的SYNC 3变成了支持OTA的SYNC+,由于SYNC+是福特和百度联合开发的产品,所以这套中控车机功能很多,但是不支持CARPLAY。总的来说,国产之后的航海家基本上采用了“增配减价”的策略,并且在配置设定上,虽然全系只有5个配置,但是国产之后的航海家,则是除了2.0T最低配是个前驱车型外,其他的都是四驱版本,而之前进口版本的航海家,只有2.0T顶配和2.7T车型才有四驱版,而这不单单是把四驱系统进行了下放,也可以说明林肯想要在这台车上主推四驱版车型。那么,全新国产的航海家有什么亮点和短板?我觉得,国产航海家主要的亮点在于配置,可以说该有的都有,即便是32.88万的最低配车型,给出的配置都可以说比较丰富了。至于这台车的短板,我觉得有几个地方:首先,是林肯这几台国产后的SUV都有的问题,也就是那个12.8英寸大屏,这块屏幕放在那里虽然不挡视线,但是总让我觉得有点突兀,但凡林肯愿意把这块屏往下移个几公分,或者降低点高度但是长度拉长一些,我相信这套内饰的接受度绝对会更高。其次,之前进口版本的航海家出现过变速箱问题,主要集中在2.7T车型上,包括但不限于变速箱打齿、顿挫、异响……林肯在2019年9月进行过一次变速箱程序的升级,经过变速箱自适应学习后,顿挫虽然有明显的好转,但也有车主反馈问题依旧,不过目前使用了同样变速箱的林肯冒险家倒是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所以应该是林肯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最后,就是这台车诞生于CD4平台,所以很多人都说航海家是锐界换壳,但我认为这种表述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实际上航海家相当于一台“锐界PLUS”或者“锐界PRO”,整体的调教和用料等等都和锐界有很大区别。而这个CD4平台的槽点,其实在于这是一个横置前驱平台,因此航海家采用了横置发动机的布局,而BBA的同级车型(比如X3、Q5L、GLC)都是基于纵置后驱平台来打造的,从理论上来说,纵置后驱/四驱的车辆,在操控性、平衡性和动力效率方面会更有优势,所以航海家相对而言在操控性上会弱一些。但是美系车一向都有点“大力出奇迹”的感觉,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一台整备质量超过2.15吨的2.7T航海家,百公里加速能做到7秒内的原因,并且林肯的车型其实并不是主打运动调性,所以这一点也只能说无伤大雅。哪个配置最值得买?后期维保需要注意什么?那这次国产的航海家哪个配置最值得买,我觉得有两个配置是可以重点考虑的。首先,是指导价34.88万的2.0T四驱尊享版。这个版本的车型,不仅只比最低配32.88万的两驱尊悦版贵2万块钱,而且在多出一套四驱系统的前提下,还多了一套245/50/20的圈胎,座椅材质也从最低配的仿皮变成了真皮,同时还多出了一套7色氛围灯。并且,指导价34.88万的2.0T四驱尊享版,比指导价37.88万的2.0T四驱尊雅版便宜了3万块钱,而多花的3万块,只是换来一套驾驶辅助系统、倒车车侧预警、自动泊车入位、感应后备厢、电动后备厢位置记忆、电动方向盘调节,以及把定速巡航变成了自适应巡航、多了一个蓝牙钥匙、多了方向盘记忆、音响从9喇叭的普通音响换成了13喇叭的锐威音响、雨刷从速度感应式雨刷变成了雨量感应式雨刷,并且多出了自适应远近光的大灯和一套LED前雾灯,以及可以选装后排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换言之,如果你只是为了满足日常使用,同时保证一定的舒适性和稳定性,那么34.88万的2.0T中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很在意驾驶辅助系统和一些舒适化配置,那就看看2.0T顶配,只是这3万块钱的差价值不值,得在自己心里衡量一下。其次,就是2.7T版本的低配,也就是指导价41.88万的2.7T四驱尊耀版。其实这次航海家的2.7T版本就两个配置,一个41.88万的尊耀版,一个47.88万的总统版,相比于最顶配的总统版车型,尊耀版只是中网造型和内饰材质会有区别,并且音响不是总统版的19喇叭锐威音响,而是13喇叭的锐威音响,其他方面可以说和总统版一模一样。当然,总统版之所以贵这么多,除了音响更多还是内饰材质的原因,顶棚是alcantara的,座椅采用的也是官方名为“venetian”的高级皮质,棕色的材质非常有美式风情。而相比于37.88万的2.0T顶配车型,虽然指导价高出了4万块钱,但是这4万块钱换来的不只是一套2.7T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同时还有一套265/40/21的圈胎、倒车影像变成了360°全景影像、多了一套可以软硬调节的悬架、多了换挡拨片、标配了方向盘加热、前排座椅多出了肩部调节、腿托调节和按摩功能、后排座椅标配加热功能,并且标配了矩阵式大灯和转向辅助灯……换言之,41.88万的2.7T四驱尊耀版才是这台航海家的完全体。参考先前国产林肯SUV的市场表现,航海家这台车的主销配置,大概率会集中在34.88万的2.0T四驱尊享版上面,接着就是37.88万的2.0T四驱尊雅版和2.7T四驱尊耀版两台车,今后这三款配置将会撑起航海家的大部分销量。除了车辆配置的选择之外,林肯航海家目前还有一些购车活动,除了一些小礼品之外,还有“5年不限里程免费原厂基础保养”(也就是机油+机滤),同时享受林肯的5年/14万公里质保,即使后期自己做小保养,费用也就是在600元左右(嘉实多极护机油+机滤)。参考先前进口版本航海家的油耗表现来看,2.0T车型的油耗基本上在9-12L之间,2.7T油耗则是在11.38-15.12L之间,所以结合这台车的自重、发动机功率和、变速箱表现和圈胎数据来看,并且这车可以用92#汽油,这个油耗其实也能接受,只能说中规中矩。航海家的竞争对手有哪些?航海家的竞争对手有哪些,我觉得几乎覆盖了BBA三家和二线豪华品牌的同级车型。一般来说,在豪华中型SUV的市场里,奔驰GLC和宝马X3两款车“杀”得有来有回,而奥迪Q5L由于自身产品力相对较弱,所以要稍稍靠边站,而那一票优惠巨大的二线豪华车型,诸如凯迪拉克XT5、沃尔沃XC60、英菲尼迪QX50等等,要么是关起门来自己玩,要么是和其它二线豪华品牌互相“血拼”,很少有BBA的消费者去考虑二线豪华品牌,反之,二线豪华品牌的消费者很多也会受制于预算或者品牌去放弃BBA。而航海家不一样,它的官方指导价32.88-47.88万,表面上是标准的二线豪华定价,但现在只有5000-10000元优惠,参考冒险家与飞行家国产后的优惠幅度,未来很难给你动辄5万、8万的优惠,这样就与裸车价低至二十来万的二线豪华品牌车型相去甚远,所以它实际上还是卖着接近BBA的价格,尤其接近BBA中优惠力度最大的Q5L。那么,航海家相比于BBA三家的同级车型,也就是GLC、X3、Q5L这三台车,究竟该怎么选择呢?首先,是指导价39.78-58.78万的奔驰GLC。奔驰GLC现在是BBA同级车中优惠幅度最小的,目前的优惠行情更是可怜,本地2.0T低功率的GLC 260L优惠2万左右,高功率的GLC 300L最多谈到2.5万。也就是说,GLC 260L高配的豪华型(指导价42.98万)优惠后在41万左右,这个价格已经可以买到低配的航海家2.7T四驱尊耀版了,别的先不说,就凭那颗322马力的V6机头,就可以说航海家完胜GLC。但是,GLC和航海家的“性格”很像,一个是德系豪华,注重整体的豪华氛围营造,一个是美系豪华,讲究细节上的材质和用料;只是挂着奔驰大标的GLC,在品牌力上更有优势,加长之后也弥补了原先空间上的短板,可以说是这个级别里卖相最好的车了。至于性价比……奔驰不谈性价比,它只跟你聊什么叫“奢侈品”。其次,是指导价38.98-47.98万的宝马X3。这也是一台非常有“个性”的车,直到现在还坚持不加长,当然,宝马X3的优惠幅度比奔驰GLC要大一些,2.0T中功率的28i车型,优惠后的价格介于航海家2.0T与2.7T的价格之间。虽说X3的发动机看似马力不大,2.0T高功率的30i车型也“才”252马力/350牛米,与2.0T的航海家的账面数据差不多,但配合ZF出品的8AT变速箱与运动化的调校,即使是2.0T低功率的25i车型,也能让你开得挺带劲,而30i车型在破百成绩上,更是直追2.7T的航海家,X3 30i官方6.8秒,航海家2.7T实测6.5秒左右。换言之,如果你喜欢开车,那X3是同级别中唯二的选择,另一个待会再说,但X3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车辆并未进行加长,使得这台车在空间上难以和竞争对手去媲美。最后,就是指导价38.78-49.8万的奥迪Q5L。奥迪Q5L的价格相对而言更接地气,并且动不动就给你一个接近8折的优惠幅度,所以别看它的起售价高了航海家一截,其实优惠后的价格已经与航海家差不多了。特别是畅销版本41.58万的40TFSI荣享时尚型,优惠后的成交价在34万上下,正好落在航海家最畅销的2.0T中配四驱尊享版上。可以说,两台车属于正面硬刚。现在,Q5L就是同级别BBA的价格“守门员”,甚至GLC和X3都不想带它玩,而Q5L也是“80分主义”的典型案例,这台车在任何方面都称不上是同级最好,但也不一定是最差,只是这台车即将面临中期改款,整台车的内饰将与现款的A4L看齐,所以现在这个时间点,入手Q5L确实有些尴尬。但是,有些人就认BBA的品牌,且不需要什么个性的话,还是会舍弃林肯,投入奥迪的怀抱。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冒险家上也时常发生,舍弃冒险家,买X1的人比比皆是。接着我们聊聊那些二线豪华品牌的同级车型,这些车和航海家相比,应该怎么去选择?首先,在这个价位中去对比的竞品车型,肯定绕不开凯迪拉克XT5(33.27-47.27万)和沃尔沃XC60(36.29-47.09万)这两位著名的“跳水运动员”,其中XT5全系最低配的两驱风尚型,落地价甚至已经跌到30万左右,而XC60 2.0T高功率低配的T5四驱智逸豪华版,落地也也就在32万左右,相当于航海家最低配的裸车价。所以,XT5和XC60这两台车实际的价格,已经不在航海家的价格区间了,虽然同属二线豪华品牌,但林肯在此之前长期保持进口车的身份,再配合非常高的定价、装修奢华的4S店、良好的线下服务体验,反倒在一群互相争得头破血流的二线豪华品牌当中显得非常另类。其次,就是英菲尼迪QX50(33.38-46.98万)和讴歌RDX(32.8-46万)。英菲尼迪QX50其实也是“跳水健将”,两款2.0T低功率车型,落地全部在30万以内,即使是带四驱的2.0T高功率车型,低配的四驱菁英版落地也在32万以内。其实QX50其实一款很不错的车,272马力的2.0T高功率机头数据十分亮眼,并且这台车曾经获得过沃德十佳的内饰……但是,这台车的问题就在于全系使用的都是CVT变速箱,以至于拖了这台高功率发动机的后腿,使得这台车家用有余,但是运动不足。我们在前面说过,宝马X3是同级别中唯二的驾驶选择,另一个则是讴歌RDX。其实单论RDX的机械性能,X3也要敬让三分,尤其是RDX四驱车型搭载的SH-AWD,可以说是同级别中最强的公路四驱,同时全系265马力/380牛米的2.0T发动机,与“思域Type-R”还有一定渊源。目前RDX的优惠在4万左右,车是好车,可惜的是,讴歌在国内丝毫没有延续本田的表现,销量非常的佛系,并且厂家似乎也不怎么愿意宣传这台车,虽然RDX在美国的销量非常好,一度成为中型SUV的销冠,但是在国内,消费者在面对这么一个边缘化的品牌时,只能说能掏钱的都是真爱。总的来说,目前国产航海家全系最低配的两驱尊悦版,已经杀入了其他二线豪华车型中配甚至高配的价格区间,而它的2.7T车型,光是低配的四驱尊耀版,就已经在与GLC的中低配、X3的中配和Q5L的中高配竞争。所以,航海家的竞争对手覆盖面非常广,可以说是上打BBA,下打二线豪华。国产航海家到底贵不贵?有人说,航海家国产化后,会对BBA的市场产生大幅度的冲击,这种观点我并不完全赞同。首先,进口航海家的优惠幅度曾经一度达到6.5万左右,优惠后2.0T版本的实际价格,与国产后的指导价相差不大,而比较小众的2.7T版本倒是便宜了不少,只是现在国产后的车辆价格,在短期内也不太可能跳水,所以现在去买2.0T的航海家,虽然内饰和配置都有升级,但实际成交价并不会比以前省多少钱,同时还比之前少了个“原装进口”的噱头。其次,在国内现在的汽车市场里,BBA的认知度永远处于独一档,而航海家的最终对手,还是那些二线豪华品牌,这也是为什么航海家在国产化之后,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的、二线豪华品牌的价格,这个价格不高也不低,与刚刚提到的XT5、XC60、QX50、RDX的指导价几乎一致。但是,其他的二线豪华品牌喜欢“以价换量”,动不动就来个“价格跳水”,所以林肯之后能不能守住价格,就得看他们自己的操作了,是坚持自己的调性不打价格战,把整个林肯品牌打造成类似于“雷克萨斯”那样,长期坚挺地矗立在BBA与二线豪华品牌之间,还是直接追求销量,去和二线豪华正面硬刚,打一场价格战?林肯航海家现在的定价到底是贵还是便宜,我觉得只能说有一定价格下探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应该不会有多大,毕竟在换装了全新的内饰之后,整台车至少不会像过去老款车型那样看起来像“毛坯房”,现在的航海家已经做到了“精装交付”,并且在产品力上有实力去正面挑战BBA这三家一线豪华品牌,只是在品牌力上,还需要进一步去塑造一下。依照目前林肯的市场情况来看,现在国产的航海家放出了5000-10000元的优惠,而国产的冒险家和飞行家,前者在2万左右的优惠上坚守了很长时间,后者则是依然维持平价销售……或许这就是未来林肯的操作方式,在保证一定销量的基础上,维持自己的产品价格,结合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今后航海家的优惠可能最多也只会在3万元左右。写在最后最后,让我们再梳理一下林肯现在的SUV车型,毕竟很多人直到现在,依然傻傻分不清楚,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记住“路”、“海”、“空”三个字,级别由低到高,然后就是最高级的领航员。“路”是冒险家,属于体型偏大的紧凑型SUV,对手有宝马X1、凯迪拉克XT4等;“海”是航海家,对手刚刚也已经介绍过了;“空”是飞行家,属于中大型6、7座SUV,全系V6机头,也是目前林肯国产车型中最贵的车,理论上它的对手是奔驰GLE、宝马X5、奥迪Q7等,但实际上这些车都没有国产,所以价格非常高,而当前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应该是沃尔沃XC90,虽然也是进口身份,但优惠已经到位,价格区间是差不多的;至于领航员,这是一款全尺寸SUV,打的是奔驰GLS、宝马X7、凯迪拉克凯雷德之类的车。对于航海家,我内心其实是矛盾的,既希望二线豪华品牌中,可以出现一款可以真正抗衡BBA的车,而先前就已经远离二线豪华价格大战的林肯,比起凯迪拉克、沃尔沃等品牌,其实更有希望。但是,在国内市场的环境里,BBA与二线豪华品牌之间一直隔着一道分水岭,与其说是价格的分水岭,不如说是人们对品牌认知上的分水岭,“有钱就买BBA,没钱就买二线豪华”几乎已成共识,于是不少二线豪华品牌为了销量,就打开了“以价换量”这个“潘多拉魔盒”,以至于车价只能一路降到底。在我看来,林肯旗下的车型之所以相继国产化,实际上也是为了销量,毕竟做一个有调性的品牌,很容易把自己限制成一个小众品牌,虽然同属二线豪华品牌的雷克萨斯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但林肯和雷克萨斯之间有本质上的区别,雷克萨斯背靠丰田这颗大树好乘凉,而林肯背后的福特却是江河日下,所以林肯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航海家这台车应该怎么去卖,我只能说拭目以待了。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今天聊什么?今天聊一款品牌快要凉凉,但最近话题度又很高的车——DS的全新B级车DS9,这是DS全新的品牌旗舰,沉寂已久的DS终于又有动作了。DS9这次同时推出了燃油版与插混版,燃油版全系前驱+1.6T+8AT,定价24.99-33.99万,共四款配置:蒙马特版(24.99万)、蒙马特进取版(26.99万)、里沃利版(29.99万)、歌剧院版(33.99万),这些配置的命名真是一个比一个拗口。DS9之前的预售价是“29.9999万起”,这个所谓“29.9999”万的配置其实就是现在正式上市的里沃利版,但同时又新增了蒙马特和蒙马特进取版拉低起售价。与大多数车型前期预售和最后定价差别不大相比,这次DS也许想通过这么一个小套路,在预售时抬高你的对定价的判断,上市后又以一个更低的定价让你觉得不贵,相较于法系车的调性,这已经算是“低头”后的价格了。同时DS9插混版全系采用的是基于1.6T发动机的插混系统,匹配的也是8AT变速箱,依然是前驱,共三款配置:蒙马特进取插电混动版(32.99万)、里沃利插电混动版(35.99万)、歌剧院插电混动版(39.99万)。如果你还觉得DS9燃油版的定价过高,那插混版的定价就是纯自嗨了。关键的是,超过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是不享受补贴的,所以DS根本就不指望插混版可以卖出多少台。DS9是一款什么样的车?DS9定位是旗舰轿车,但是这台车也仅限于成为DS品牌的旗舰,因为实际上DS9的产品力放在整个市场上来看,DS9长宽高4933/1855/1468毫米,轴距2895毫米,充其量也就是个B级车的水准。那么,DS9这款车有什么优点?我觉得首当其冲的就是设计上的细节,这一点确实不得不佩服。比如前机盖上的饰条,虽然官方把这个饰条称作“钉纹”,但是通俗点来说,有点像我们家里用锉刀,而且这个“锉刀饰条”在内饰很多地方(比如档位杆两侧、钟表两侧等)也进行了呼应,这是一个设计上的小细节。再比如这台车的菱形格纹尾灯,这也是这次DS9最为亮眼的设计之一,官方说这个设计参考了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我觉得法国人应该好好感谢一下贝聿铭先生,如果没有这位华裔大拿给他们设计卢浮宫,可能DS9的尾灯设计就不一定有现在这么好看了。还有一个设计亮点,就是中控台上方的B.R.M雕花时钟,这块表在车辆未通电的情况下是藏在里面的,但是只要车辆通电,就会翻转过来,把表盘露出来,非常有仪式感,这个设计感觉可以让我玩一整天。至于什么飞机档杆、菱形格纹等等设计上的细节,这些到不用太惊讶,毕竟这都是法系车在设计上的“基本操作”,此外就是C柱上的那两个灯,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是转向灯,其实那俩是示宽灯。这里说一下DS9重点宣传的巴黎之光全LED大灯组,远近光是一体的,旁边三颗辅助照明灯启动时可以自动翻转,相当装B。一定要在人多的时候解锁车辆,如果这车平时都是白天开,那真的太亏了,万一哪天再遇到个追尾,那真的是欲哭无泪。参考一下奥迪A4L一个前大灯3万3,这个灯的报价应该只高不低。除了设计上的优势之外,如果你仔细观察DS9的高配车型,你会发现在车辆内后视镜的支架上,有一颗小小的摄像头,这个摄像头可不是行车记录仪,而是用来监测路面情况,为车辆那套“魔毯悬架”服务的。其实这个“魔毯悬架”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在之前的DS7上面就已经有过配备,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个高速摄像头、四个高度感应器及三个加速传感器进行配合,摄像头分析和扫描车前方实时路况,微调感应器和加速仪则提供车辆的定位和瞬时动态。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辆的摄像头模组会不间断地对前方5到20米范围的路况进行扫描和预分析,把前方扫描到路面坑洼和颠簸转化成电子信号,回传至行车电脑,行车电脑再根据摄像头反馈的电子信号,通过微控制器单独调节每个悬挂上的电磁阀,从而在15毫秒内完成对车辆悬挂的调整,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让悬架在该硬的时候硬,该软的时候软。此外,很多人都在说法系车喜欢用后轮非独立悬架,这次DS9是不是也用上了“祖传板悬”?其实并没有,因为从之前的标致508L开始,PSA集团就已经给高端或旗舰轿车换成了多连杆式独立悬架,这次的DS9也是一样,主要目的其实还是为了提升舒适度,至于操控性么……其实过去PSA集团的“祖传板悬”,在操控性和稳定性方面就已经做的很好了,这就像卖油翁一样,“无他,但手熟尔”。虽然PSA的产品一直都被人吐槽,但是就设计、内饰和底盘三项来看,这次的DS9确实很难找到什么槽点,甚至可以说这三项都是DS9的优点,并且这些优点放在同级别的车辆甚至再高一级的车辆里,都是佼佼者的存在。此外,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DS9的空间小,这一点我觉得要看跟谁去比,因为DS9的整体车身参数其实是和帕萨特差不多的,并且在车身宽度和轴距还比帕萨特要长一些,但是如果去和BBA三家在国内进行特供的长轴版车辆进行对比,标轴的DS9确实讨不到什么好处。那么,DS9的缺点是什么?我觉得首当其冲的就是法系车的老问题——“顶配以下都是丐版”,只不过这次DS9稍微聪明了一点,把这句话变成了“次顶配以下都是丐版”。我们以最入门的蒙马特版本(24.99万)和次顶配的里沃利版(29.99万)来对比,其中里沃利版也是这次DS9的主打车型,两台车相差了一套L2级辅助驾驶系统和一套前雷达,最低配车型没有倒车影像和全速自适应巡航,内饰里的全液晶仪表盘和12.3英寸中控大屏也没有配备,8色氛围灯也被取消,前排座椅没有加热和座椅记忆,并且座椅材质从真皮变成仿皮,就连大灯也从高配的LED变成了氙气大灯,并且不带自适应远近光和转向头灯,双层隔音玻璃也变成了普通玻璃,外后视镜功能在最低配车型上只剩下电动调节,后排也没有独立空调。所以,相比于次顶配版本,尽管入门版在指导价上便宜了5万块,但是这5万块的差价,使得消费者但凡看过次顶配或者顶配版车型之后,就难以狠下心去入手,毕竟最低配的指导价也达到了24.99万。再往上去看33.99万的歌剧院版,这也是DS9的顶配车型,这台车不仅把次顶配的倒车影像变成了360°全景影像,而且还有自动泊车入位功能,并且还配备了那套“魔毯悬挂”、电动+感应后备厢、前排无线充电,前排座椅也从只能加热变成了加热+通风+按摩,并且还多了一套老板键,用来调节副驾驶的位置,同时最为夸张的是,顶配的DS9竟然还有后排座椅的加热通风按摩功能,除此之外,顶配车型还比次顶配多出了一套14喇叭的FOCAL劲浪音响,以及外后视镜自动防炫目……而这些功能和配置,也使得顶配车型比次顶配车型贵了4万块。但是,我们不能以常规的思路去看法系车,也不能以普通消费者的思维去衡量他们的选择,所以我猜测这台车可能次顶配和顶配的销量会占据大头,价格较低的低配和次低配车型,反而不太会成为销量主力军。能去选择DS9的客户,大多数都属于“不差钱”的人,套用之前《大腕》里李成儒的那段话来说,就是“你得研究法系车主的购车心理,愿意掏25万买DS9的客户,根本不在乎再多掏10万,什么叫法系旗舰车主知道吗,法系旗舰车主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法系车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此外,还有人说这次的DS9其实是雪铁龙C6的换壳车,关于这一点我也是小小的研究了一下,我认为这两台车有点类似于亚洲龙和ES的关系,所以说是换壳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祖传1.6T是好是坏?为什么PSA总是用这台发动机?是研发能力不足吗?除了配置上的不合理之外,我看见很多人吐槽DS9的发动机,觉得这么“顶级”和“高端”的一台车,竟然还是配备了这台PSA集团万年不变的1.6T机头,而且动力参数也不算亮眼,所以是不是能说明PSA集团的研发能力存在问题?我觉得,其实不用太质疑PSA的研发能力,因为PSA集团可是参加各种拉力赛的厂家,光是通过这些赛事积累下来的经验,想再做个新的发动机轻轻松松,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一些赛车技术进行技术下放,用在民用车上,所以我认为PSA不是研发能力不足,看看之前的308GTI和308R这些车,哪一个不是猛如虎的钢炮?我认为,PSA用那个祖传1.6T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PSA的主要市场在欧洲,他们的市场策略和产品策略,都是以欧洲为中心,在其他市场上投入的精力有限,而PSA在欧洲市场首先要面临的就是环保问题,现在的1.6T已经足够使用,并且这台1.6T发动机在当年是远远领先于时代的产品,所以即使摆在今天来看,这台发动机在技术上的优势也可圈可点,所以对于PSA集团而言,去开发新的发动机,对自身的意义不大。第二,PSA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主要集中在小型车领域,尤其是欧洲人喜爱的两厢车,可以说PSA集团在这个领域里,和德系小车打的风生水起,而且有来有回、不落下风,这样的情况就决定了PSA开发的重点是小排量发动机,并且欧洲对于柴油车的宽容度极高,而PSA集团本身在柴油机上的技术储备就相当充分,所以他们对于汽油机的研发重视程度甚至是低于柴油机的。第三,PSA集团目前对于这台1.6T发动机的调教已经“臻于化境”,如果按《斗罗大陆》里的等级划分,PSA调教这台1.6T发动机的水平就是“封号斗罗”,连和PSA一起开发这台发动机的宝马,在PSA面前也很难说有什么技术优势。第四,PSA集团目前准备朝着高端化、电气化的方向进行转型,这也是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所以对于PSA集团来说,再去分散精力研究发动机已经没有必要,反而是自家的CMP和EMP2模块化平台,以及混合动力发动机才是未来PSA的开发重点。DS9的竞争对手有哪些?相比起来孰优孰劣?那么,DS9在目前市面上的竞争对手有哪些,我觉得主要是亚洲龙、君越、帕萨特和迈腾这四台车。首先,相比于亚洲龙而言,DS9的价格已经可以买到2.5L混动版本的亚洲龙了,而DS9主要优势在于底盘、内饰和动力,亚洲龙主要的优势则是保有量比较大、服务网点比较多、品牌认知度比较高。但是,DS9是一台优缺点极其明显的车,所以我认为它很难和信奉“80分主义”的亚洲龙去对抗,并且整个亚洲龙的车型囊括了2.0L+CVT、2.5L+8AT和2.5L混动+E-CVT三种动力总成和众多配置可选,想选择哪个配置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钱包和喜好,而DS9燃油版在动力上只有1.6T+8AT,配置也就只有四款,可选择性太少了。这就好比我们去吃麻辣火锅,DS9就相当于味道特别好的饭店,但是他给你的锅底,只能选微辣、中辣、重辣和菊花绽放,想吃别的口味根本没有;而亚洲龙则是能让你选鸳鸯锅、辣锅、清汤锅,想吃哪个随便你挑,但是前提是你就认准丰田这家饭店,而且愿意接受较为普通的口味。其次,就是别克君越,现在君越的主打配置都是2.0T,而且基本上只要你进店询价,就有5万左右的优惠幅度,即使是最顶配的艾维亚版本(28.98万),优惠后的裸车价也就是24万不到,而同样是24万的价格,连最低配的DS9都买不到。除了价格上的优势之外,君越本身的定位也属于别克的旗舰型轿车,而且外观、内饰、配置、三大件、空间、舒适度等方面也不输于DS9,所以DS9在通用这种“价格屠夫”面前,实在是很难有竞争力。最后,就是大众的帕萨特和迈腾了。相比于这两台很“传统”的B级轿车,DS9主要优势其实就是还是三大件,毕竟这台1.6T机头的参数,比迈腾和帕萨特的2.0T低功率版参数还要漂亮,即使是把迈腾和帕萨特的高功率机头搬过来,依旧不逞多让,而且别忘了DS9用的还是8AT变速箱,并且法系对于这套8AT的调教确实有一套,这在之前的DS7上就可见一斑。当然,除了上面这几台车之外,DS9由于售价摆在这里,还要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凯迪拉克CT6、沃尔沃S90、捷豹XFL这些车的“降维打击”,所以就使得DS9就像夹在汉堡中间的肉片一样“腹背受敌”,DS9在没有大幅度优惠的前提下,所谓的竞争力就显得有些不堪一击。DS会不会倒闭?DS9卖得怎么样?在DS9上市前的很长一段时间,DS在国内只剩下一款紧凑型SUV DS7在售。而从前几年开始,DS经销商就已开始大规模退网,到今天已经没剩几家了,一个省的经销商数量不敌某些品牌一个市的量。数据显示去年DS在国内只卖出去425台车,基本都是DS7贡献的,网上有人嘲讽“感谢425位懂车人士的支持”。可以说,DS已经变为一个被彻底边缘化的品牌,但别忘了它也是有高光时刻的,毕竟在2015年它还能卖出2.46万台车。目前DS在南京只有一家“2S”店,但这家店是专门经营标致车的,南京曾经有一家装修特壕的DS旗舰店,但前几年也倒闭了。不过隔壁镇江的DS经销商透露,他们已经接到了十几张DS9的订单。这让我很是惊讶,一个不算大的地级市,在短短时间内就卖出去十几台DS9,是不是预示着今年DS的销量将会有所起色?我也问了问都是什么样的人下单,销售小哥透露很多都是PSA车主。比如有一位雪铁龙C5车主就是喜欢法系车,这次换车依然选择法系,他就觉得买18.99-27.59万的C6,还不如添点钱去买24.99-33.99的精装修DS9,这也许能代表一部分法系粉的信仰,但也许是因为7年内PSA二手车置换有9999元补贴。不过,从网上的评论也可以从侧面听到主流消费群体的声音,大多数人觉得还是太贵了,DS自己给自己定位豪华品牌,但在主流人群眼里还不如“两田”。以至于很多人都坦言不优惠个10万、8万的,根本不会考虑,刚才提到的亚洲龙、君越、迈腾、帕萨特明显更合他们胃口。不得不说,选择DS9需要勇气。先不说车的产品力、性价比怎么样,注定惨淡的保值率也抛一遍,首先日益萎缩的销售网络注定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经销商,光是家门口没有4S店一项就足以劝退大部分人,就算有店说不定哪天也消失了。其次虽然DS在最困难的2020年承诺过不会退出国内市场,但如果DS9也失败了,DS还靠什么继续支撑?但同时我也听到了另外一个说法,DS车主和准车主听了也许会松一口气。熟悉PSA的人都知道,2019年长安标致雪铁龙遭到PSA集团和长安汽车集团的抛售,双方将持有50%股份挂牌转让给宝能,现在“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已经改名为“深圳市宝能汽车有限公司”了。宝能是物流起家,如今收购了观致,又收购了长安标致雪铁龙,还四处拿地建厂。很多人担心DS会在中国市场彻底出局,但是PSA和宝能的做法是,将国内工厂作为DS9的生产基地返销欧洲,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闲置产能,并且养活工厂,这是最主要的;二是既然将欧洲市场作为重心,那么对待国内的销量表现也就比较佛系了,并不会因为销量不好就随意停产停售。所以,目前看DS暂时没有退出国内市场的预兆,毕竟DS现在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可以达到4万多台。为什么大家不认DS是豪华品牌?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得从多个方面看:首先,DS自认为豪华品牌,但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旗舰车型,这是非常致命的。所谓豪华品牌,需要一款高端车型来做蓄能,即使这款车一年也卖不出去几台。BBA就不说了,D级轿车、全尺寸SUV、性能车全部齐全,老大哥奔驰还同时拥有迈巴赫与AMG这两个分别针对豪华与性能的高端子品牌。至于我们口中的“二线豪华”也有类似的高端车,比如凯迪拉克有“浴皇大帝”凯雷德,雷克萨斯有LS、LX、LFA,路虎有揽胜,捷豹有XJ……此外它们无一例外都有各种高性能车来秀技术,这些都是品牌的精神象征。即使是家族序列稍弱的英菲尼迪和讴歌,也有自己的C级车、中大型甚至全尺寸SUV,讴歌还有超跑NSX。而DS呢?作为品牌旗舰的DS9竟然只是一款B级车。但DS可不这么认为,在官网上毫不吝啬地宣传自己的“奢侈品基因”、“法式高定格调”,就连之前DS9的营销活动也被取名高大上的“法式高定沙龙”,即使是希望将自己打造成车界爱马仕的奔驰也不敢在官网上宣传自己如何奢侈,但DS敢。DS的车确实很精致,也能感受到出它所宣扬的各种高级材质与工艺,但这只是与同级别相比,与更高一级别甚至两个级别的车比,这些东西可能瞬间变得不值一提。引用DS全球设计总监的一句话:“我们设计的不仅仅是一辆DS汽车,而是希望每个车主都能拥有一件法国文化的精品”,但我想说的是,DS太需要一款更高端的车来抬高门面了,这比什么法国文化精品更能获得人们的肯定。同时,在PSA内部,DS有着最高的定位,但它在很多地方并没有与标致或雪铁龙拉开一个等级,首先在车型级别上就没拉开差距,其次它们用1.6T发动机我也用,甚至早年的DS5在车头还挂着雪铁龙的车标,最主要的区别还是设计与配置。DS给我的感觉,有点像丰田凯美瑞与亚洲龙的关系,你说有提升吧,有,但说不上大。所以,DS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满足车主想要的“车型歧视”,于是什么豪华品牌、品牌旗舰的说法也就毫无意义了。豪华的本质意义就是让高端车主有理由去“俯视”普通车主,即使像亚洲龙和ES那样,除了设计之外没有太多区别,但ES车主在心里可以沾沾自喜:“我是雷克萨斯,是全进口”,这就是根本点。最后,再说说之前提到的文化差异,这也是影响DS发展路线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文化差异,导致DS几乎不可能出一款更大排量大车。在欧洲,尤其是法国,是非常崇尚小车的,他们宁愿一家每个人都有一台小排量小车,也不愿全家合用一台我们眼里更高档的大车。在这些A级车、甚至A0级车风靡的地方,对他们来说DS9已经非常大了,但对于其他地方来说,DS9并不大。所以DS的市场重心一直放在欧洲,如果开展全球化战略必定要对产品序列做出重大调整,毕竟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吃“精品小车”这套,比如在中国大才是高档,小代表着廉价,而在美国更是“美系大V8,环保去**”。与此同时DS在法国确实是豪华品牌、总统座驾。DS的历史可以追溯回50年代,远早于80年代才创立的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同时还诞生了第一台使用油气混合悬挂系统的车型,技术水平是没问题的……但首先DS原先只是雪铁龙的一个高端系列,从50年代的DS19,到后来的70年代DS23,一共也没出几款车,后来雪铁龙就因为石油危机破产了。这才有了标致与雪铁龙合并成PSA的故事,从70年代到2000年以后,DS在这中间有一个40年左右的历史断档,直到10年前才被PSA重启,但一开始还是叫雪铁龙DS,只是这几年才发展成PSA旗下一个相对独立的高端品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14款的DS5仍然在车头挂着雪铁龙的标,15款之后才换成DS标。所以,有历史积淀,并不代表有知名度。这段历史除了法国人或法系粉,恐怕没多少人知道。在更多人眼里,DS只是一个近10年凭空出现的豪华品牌,是不受认可的。对DS9的总结?什么样的人可以买?DS9到底会让DS翻身还是翻车?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DS9这车可不可以买。我的观点很简单:这车挑人,如果你第一眼就被它的设计迷倒,那么买一台赏心悦目的车又未尝不可?但对于主流消费者来说,这台车的优缺点很明显,但特征不明显,商务不够稳重,家用又太标新立异,完全与我们所崇尚的中庸之道与80分主义相违背。但DS的车有一个特质,是大多数品牌没有的,那就是你看不出它的价格。在大街上,看见奔驰S级下意识会联想到富裕阶级,看到“两田”的雅阁、凯美瑞也会联想到中产阶级,但你看到DS9,如果不坐进去体验一下,很难会想到这是一款30万左右的车。但对于真正喜欢的人来说,DS9可以低调地将你隐匿在车流之中,让你独享里面的各种高级设计、材质与工艺,这是DS9独到的地方……至于保值率,不提也罢。*图片源自网络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今天聊什么?今天聊一款品牌快要凉凉,但最近话题度又很高的车——DS的全新B级车DS9,这是DS全新的品牌旗舰,沉寂已久的DS终于又有动作了。DS9这次同时推出了燃油版与插混版,燃油版全系前驱+1.6T+8AT,定价24.99-33.99万,共四款配置:蒙马特版(24.99万)、蒙马特进取版(26.99万)、里沃利版(29.99万)、歌剧院版(33.99万),这些配置的命名真是一个比一个拗口。DS9之前的预售价是“29.9999万起”,这个所谓“29.9999”万的配置其实就是现在正式上市的里沃利版,但同时又新增了蒙马特和蒙马特进取版拉低起售价。与大多数车型前期预售和最后定价差别不大相比,这次DS也许想通过这么一个小套路,在预售时抬高你的对定价的判断,上市后又以一个更低的定价让你觉得不贵,相较于法系车的调性,这已经算是“低头”后的价格了。同时DS9插混版全系采用的是基于1.6T发动机的插混系统,匹配的也是8AT变速箱,依然是前驱,共三款配置:蒙马特进取插电混动版(32.99万)、里沃利插电混动版(35.99万)、歌剧院插电混动版(39.99万)。如果你还觉得DS9燃油版的定价过高,那插混版的定价就是纯自嗨了。关键的是,超过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是不享受补贴的,所以DS根本就不指望插混版可以卖出多少台。DS9是一款什么样的车?DS9定位是旗舰轿车,但是这台车也仅限于成为DS品牌的旗舰,因为实际上DS9的产品力放在整个市场上来看,DS9长宽高4933/1855/1468毫米,轴距2895毫米,充其量也就是个B级车的水准。那么,DS9这款车有什么优点?我觉得首当其冲的就是设计上的细节,这一点确实不得不佩服。比如前机盖上的饰条,虽然官方把这个饰条称作“钉纹”,但是通俗点来说,有点像我们家里用锉刀,而且这个“锉刀饰条”在内饰很多地方(比如档位杆两侧、钟表两侧等)也进行了呼应,这是一个设计上的小细节。再比如这台车的菱形格纹尾灯,这也是这次DS9最为亮眼的设计之一,官方说这个设计参考了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我觉得法国人应该好好感谢一下贝聿铭先生,如果没有这位华裔大拿给他们设计卢浮宫,可能DS9的尾灯设计就不一定有现在这么好看了。还有一个设计亮点,就是中控台上方的B.R.M雕花时钟,这块表在车辆未通电的情况下是藏在里面的,但是只要车辆通电,就会翻转过来,把表盘露出来,非常有仪式感,这个设计感觉可以让我玩一整天。至于什么飞机档杆、菱形格纹等等设计上的细节,这些到不用太惊讶,毕竟这都是法系车在设计上的“基本操作”,此外就是C柱上的那两个灯,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是转向灯,其实那俩是示宽灯。这里说一下DS9重点宣传的巴黎之光全LED大灯组,远近光是一体的,旁边三颗辅助照明灯启动时可以自动翻转,相当装B。一定要在人多的时候解锁车辆,如果这车平时都是白天开,那真的太亏了,万一哪天再遇到个追尾,那真的是欲哭无泪。参考一下奥迪A4L一个前大灯3万3,这个灯的报价应该只高不低。除了设计上的优势之外,如果你仔细观察DS9的高配车型,你会发现在车辆内后视镜的支架上,有一颗小小的摄像头,这个摄像头可不是行车记录仪,而是用来监测路面情况,为车辆那套“魔毯悬架”服务的。其实这个“魔毯悬架”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在之前的DS7上面就已经有过配备,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个高速摄像头、四个高度感应器及三个加速传感器进行配合,摄像头分析和扫描车前方实时路况,微调感应器和加速仪则提供车辆的定位和瞬时动态。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辆的摄像头模组会不间断地对前方5到20米范围的路况进行扫描和预分析,把前方扫描到路面坑洼和颠簸转化成电子信号,回传至行车电脑,行车电脑再根据摄像头反馈的电子信号,通过微控制器单独调节每个悬挂上的电磁阀,从而在15毫秒内完成对车辆悬挂的调整,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让悬架在该硬的时候硬,该软的时候软。此外,很多人都在说法系车喜欢用后轮非独立悬架,这次DS9是不是也用上了“祖传板悬”?其实并没有,因为从之前的标致508L开始,PSA集团就已经给高端或旗舰轿车换成了多连杆式独立悬架,这次的DS9也是一样,主要目的其实还是为了提升舒适度,至于操控性么……其实过去PSA集团的“祖传板悬”,在操控性和稳定性方面就已经做的很好了,这就像卖油翁一样,“无他,但手熟尔”。虽然PSA的产品一直都被人吐槽,但是就设计、内饰和底盘三项来看,这次的DS9确实很难找到什么槽点,甚至可以说这三项都是DS9的优点,并且这些优点放在同级别的车辆甚至再高一级的车辆里,都是佼佼者的存在。此外,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DS9的空间小,这一点我觉得要看跟谁去比,因为DS9的整体车身参数其实是和帕萨特差不多的,并且在车身宽度和轴距还比帕萨特要长一些,但是如果去和BBA三家在国内进行特供的长轴版车辆进行对比,标轴的DS9确实讨不到什么好处。那么,DS9的缺点是什么?我觉得首当其冲的就是法系车的老问题——“顶配以下都是丐版”,只不过这次DS9稍微聪明了一点,把这句话变成了“次顶配以下都是丐版”。我们以最入门的蒙马特版本(24.99万)和次顶配的里沃利版(29.99万)来对比,其中里沃利版也是这次DS9的主打车型,两台车相差了一套L2级辅助驾驶系统和一套前雷达,最低配车型没有倒车影像和全速自适应巡航,内饰里的全液晶仪表盘和12.3英寸中控大屏也没有配备,8色氛围灯也被取消,前排座椅没有加热和座椅记忆,并且座椅材质从真皮变成仿皮,就连大灯也从高配的LED变成了氙气大灯,并且不带自适应远近光和转向头灯,双层隔音玻璃也变成了普通玻璃,外后视镜功能在最低配车型上只剩下电动调节,后排也没有独立空调。所以,相比于次顶配版本,尽管入门版在指导价上便宜了5万块,但是这5万块的差价,使得消费者但凡看过次顶配或者顶配版车型之后,就难以狠下心去入手,毕竟最低配的指导价也达到了24.99万。再往上去看33.99万的歌剧院版,这也是DS9的顶配车型,这台车不仅把次顶配的倒车影像变成了360°全景影像,而且还有自动泊车入位功能,并且还配备了那套“魔毯悬挂”、电动+感应后备厢、前排无线充电,前排座椅也从只能加热变成了加热+通风+按摩,并且还多了一套老板键,用来调节副驾驶的位置,同时最为夸张的是,顶配的DS9竟然还有后排座椅的加热通风按摩功能,除此之外,顶配车型还比次顶配多出了一套14喇叭的FOCAL劲浪音响,以及外后视镜自动防炫目……而这些功能和配置,也使得顶配车型比次顶配车型贵了4万块。但是,我们不能以常规的思路去看法系车,也不能以普通消费者的思维去衡量他们的选择,所以我猜测这台车可能次顶配和顶配的销量会占据大头,价格较低的低配和次低配车型,反而不太会成为销量主力军。能去选择DS9的客户,大多数都属于“不差钱”的人,套用之前《大腕》里李成儒的那段话来说,就是“你得研究法系车主的购车心理,愿意掏25万买DS9的客户,根本不在乎再多掏10万,什么叫法系旗舰车主知道吗,法系旗舰车主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法系车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此外,还有人说这次的DS9其实是雪铁龙C6的换壳车,关于这一点我也是小小的研究了一下,我认为这两台车有点类似于亚洲龙和ES的关系,所以说是换壳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祖传1.6T是好是坏?为什么PSA总是用这台发动机?是研发能力不足吗?除了配置上的不合理之外,我看见很多人吐槽DS9的发动机,觉得这么“顶级”和“高端”的一台车,竟然还是配备了这台PSA集团万年不变的1.6T机头,而且动力参数也不算亮眼,所以是不是能说明PSA集团的研发能力存在问题?我觉得,其实不用太质疑PSA的研发能力,因为PSA集团可是参加各种拉力赛的厂家,光是通过这些赛事积累下来的经验,想再做个新的发动机轻轻松松,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一些赛车技术进行技术下放,用在民用车上,所以我认为PSA不是研发能力不足,看看之前的308GTI和308R这些车,哪一个不是猛如虎的钢炮?我认为,PSA用那个祖传1.6T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PSA的主要市场在欧洲,他们的市场策略和产品策略,都是以欧洲为中心,在其他市场上投入的精力有限,而PSA在欧洲市场首先要面临的就是环保问题,现在的1.6T已经足够使用,并且这台1.6T发动机在当年是远远领先于时代的产品,所以即使摆在今天来看,这台发动机在技术上的优势也可圈可点,所以对于PSA集团而言,去开发新的发动机,对自身的意义不大。第二,PSA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主要集中在小型车领域,尤其是欧洲人喜爱的两厢车,可以说PSA集团在这个领域里,和德系小车打的风生水起,而且有来有回、不落下风,这样的情况就决定了PSA开发的重点是小排量发动机,并且欧洲对于柴油车的宽容度极高,而PSA集团本身在柴油机上的技术储备就相当充分,所以他们对于汽油机的研发重视程度甚至是低于柴油机的。第三,PSA集团目前对于这台1.6T发动机的调教已经“臻于化境”,如果按《斗罗大陆》里的等级划分,PSA调教这台1.6T发动机的水平就是“封号斗罗”,连和PSA一起开发这台发动机的宝马,在PSA面前也很难说有什么技术优势。第四,PSA集团目前准备朝着高端化、电气化的方向进行转型,这也是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所以对于PSA集团来说,再去分散精力研究发动机已经没有必要,反而是自家的CMP和EMP2模块化平台,以及混合动力发动机才是未来PSA的开发重点。DS9的竞争对手有哪些?相比起来孰优孰劣?那么,DS9在目前市面上的竞争对手有哪些,我觉得主要是亚洲龙、君越、帕萨特和迈腾这四台车。首先,相比于亚洲龙而言,DS9的价格已经可以买到2.5L混动版本的亚洲龙了,而DS9主要优势在于底盘、内饰和动力,亚洲龙主要的优势则是保有量比较大、服务网点比较多、品牌认知度比较高。但是,DS9是一台优缺点极其明显的车,所以我认为它很难和信奉“80分主义”的亚洲龙去对抗,并且整个亚洲龙的车型囊括了2.0L+CVT、2.5L+8AT和2.5L混动+E-CVT三种动力总成和众多配置可选,想选择哪个配置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钱包和喜好,而DS9燃油版在动力上只有1.6T+8AT,配置也就只有四款,可选择性太少了。这就好比我们去吃麻辣火锅,DS9就相当于味道特别好的饭店,但是他给你的锅底,只能选微辣、中辣、重辣和菊花绽放,想吃别的口味根本没有;而亚洲龙则是能让你选鸳鸯锅、辣锅、清汤锅,想吃哪个随便你挑,但是前提是你就认准丰田这家饭店,而且愿意接受较为普通的口味。其次,就是别克君越,现在君越的主打配置都是2.0T,而且基本上只要你进店询价,就有5万左右的优惠幅度,即使是最顶配的艾维亚版本(28.98万),优惠后的裸车价也就是24万不到,而同样是24万的价格,连最低配的DS9都买不到。除了价格上的优势之外,君越本身的定位也属于别克的旗舰型轿车,而且外观、内饰、配置、三大件、空间、舒适度等方面也不输于DS9,所以DS9在通用这种“价格屠夫”面前,实在是很难有竞争力。最后,就是大众的帕萨特和迈腾了。相比于这两台很“传统”的B级轿车,DS9主要优势其实就是还是三大件,毕竟这台1.6T机头的参数,比迈腾和帕萨特的2.0T低功率版参数还要漂亮,即使是把迈腾和帕萨特的高功率机头搬过来,依旧不逞多让,而且别忘了DS9用的还是8AT变速箱,并且法系对于这套8AT的调教确实有一套,这在之前的DS7上就可见一斑。当然,除了上面这几台车之外,DS9由于售价摆在这里,还要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凯迪拉克CT6、沃尔沃S90、捷豹XFL这些车的“降维打击”,所以就使得DS9就像夹在汉堡中间的肉片一样“腹背受敌”,DS9在没有大幅度优惠的前提下,所谓的竞争力就显得有些不堪一击。DS会不会倒闭?DS9卖得怎么样?在DS9上市前的很长一段时间,DS在国内只剩下一款紧凑型SUV DS7在售。而从前几年开始,DS经销商就已开始大规模退网,到今天已经没剩几家了,一个省的经销商数量不敌某些品牌一个市的量。数据显示去年DS在国内只卖出去425台车,基本都是DS7贡献的,网上有人嘲讽“感谢425位懂车人士的支持”。可以说,DS已经变为一个被彻底边缘化的品牌,但别忘了它也是有高光时刻的,毕竟在2015年它还能卖出2.46万台车。目前DS在南京只有一家“2S”店,但这家店是专门经营标致车的,南京曾经有一家装修特壕的DS旗舰店,但前几年也倒闭了。不过隔壁镇江的DS经销商透露,他们已经接到了十几张DS9的订单。这让我很是惊讶,一个不算大的地级市,在短短时间内就卖出去十几台DS9,是不是预示着今年DS的销量将会有所起色?我也问了问都是什么样的人下单,销售小哥透露很多都是PSA车主。比如有一位雪铁龙C5车主就是喜欢法系车,这次换车依然选择法系,他就觉得买18.99-27.59万的C6,还不如添点钱去买24.99-33.99的精装修DS9,这也许能代表一部分法系粉的信仰,但也许是因为7年内PSA二手车置换有9999元补贴。不过,从网上的评论也可以从侧面听到主流消费群体的声音,大多数人觉得还是太贵了,DS自己给自己定位豪华品牌,但在主流人群眼里还不如“两田”。以至于很多人都坦言不优惠个10万、8万的,根本不会考虑,刚才提到的亚洲龙、君越、迈腾、帕萨特明显更合他们胃口。不得不说,选择DS9需要勇气。先不说车的产品力、性价比怎么样,注定惨淡的保值率也抛一遍,首先日益萎缩的销售网络注定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经销商,光是家门口没有4S店一项就足以劝退大部分人,就算有店说不定哪天也消失了。其次虽然DS在最困难的2020年承诺过不会退出国内市场,但如果DS9也失败了,DS还靠什么继续支撑?但同时我也听到了另外一个说法,DS车主和准车主听了也许会松一口气。熟悉PSA的人都知道,2019年长安标致雪铁龙遭到PSA集团和长安汽车集团的抛售,双方将持有50%股份挂牌转让给宝能,现在“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已经改名为“深圳市宝能汽车有限公司”了。宝能是物流起家,如今收购了观致,又收购了长安标致雪铁龙,还四处拿地建厂。很多人担心DS会在中国市场彻底出局,但是PSA和宝能的做法是,将国内工厂作为DS9的生产基地返销欧洲,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闲置产能,并且养活工厂,这是最主要的;二是既然将欧洲市场作为重心,那么对待国内的销量表现也就比较佛系了,并不会因为销量不好就随意停产停售。所以,目前看DS暂时没有退出国内市场的预兆,毕竟DS现在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可以达到4万多台。为什么大家不认DS是豪华品牌?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得从多个方面看:首先,DS自认为豪华品牌,但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旗舰车型,这是非常致命的。所谓豪华品牌,需要一款高端车型来做蓄能,即使这款车一年也卖不出去几台。BBA就不说了,D级轿车、全尺寸SUV、性能车全部齐全,老大哥奔驰还同时拥有迈巴赫与AMG这两个分别针对豪华与性能的高端子品牌。至于我们口中的“二线豪华”也有类似的高端车,比如凯迪拉克有“浴皇大帝”凯雷德,雷克萨斯有LS、LX、LFA,路虎有揽胜,捷豹有XJ……此外它们无一例外都有各种高性能车来秀技术,这些都是品牌的精神象征。即使是家族序列稍弱的英菲尼迪和讴歌,也有自己的C级车、中大型甚至全尺寸SUV,讴歌还有超跑NSX。而DS呢?作为品牌旗舰的DS9竟然只是一款B级车。但DS可不这么认为,在官网上毫不吝啬地宣传自己的“奢侈品基因”、“法式高定格调”,就连之前DS9的营销活动也被取名高大上的“法式高定沙龙”,即使是希望将自己打造成车界爱马仕的奔驰也不敢在官网上宣传自己如何奢侈,但DS敢。DS的车确实很精致,也能感受到出它所宣扬的各种高级材质与工艺,但这只是与同级别相比,与更高一级别甚至两个级别的车比,这些东西可能瞬间变得不值一提。引用DS全球设计总监的一句话:“我们设计的不仅仅是一辆DS汽车,而是希望每个车主都能拥有一件法国文化的精品”,但我想说的是,DS太需要一款更高端的车来抬高门面了,这比什么法国文化精品更能获得人们的肯定。同时,在PSA内部,DS有着最高的定位,但它在很多地方并没有与标致或雪铁龙拉开一个等级,首先在车型级别上就没拉开差距,其次它们用1.6T发动机我也用,甚至早年的DS5在车头还挂着雪铁龙的车标,最主要的区别还是设计与配置。DS给我的感觉,有点像丰田凯美瑞与亚洲龙的关系,你说有提升吧,有,但说不上大。所以,DS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满足车主想要的“车型歧视”,于是什么豪华品牌、品牌旗舰的说法也就毫无意义了。豪华的本质意义就是让高端车主有理由去“俯视”普通车主,即使像亚洲龙和ES那样,除了设计之外没有太多区别,但ES车主在心里可以沾沾自喜:“我是雷克萨斯,是全进口”,这就是根本点。最后,再说说之前提到的文化差异,这也是影响DS发展路线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文化差异,导致DS几乎不可能出一款更大排量大车。在欧洲,尤其是法国,是非常崇尚小车的,他们宁愿一家每个人都有一台小排量小车,也不愿全家合用一台我们眼里更高档的大车。在这些A级车、甚至A0级车风靡的地方,对他们来说DS9已经非常大了,但对于其他地方来说,DS9并不大。所以DS的市场重心一直放在欧洲,如果开展全球化战略必定要对产品序列做出重大调整,毕竟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吃“精品小车”这套,比如在中国大才是高档,小代表着廉价,而在美国更是“美系大V8,环保去**”。与此同时DS在法国确实是豪华品牌、总统座驾。DS的历史可以追溯回50年代,远早于80年代才创立的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同时还诞生了第一台使用油气混合悬挂系统的车型,技术水平是没问题的……但首先DS原先只是雪铁龙的一个高端系列,从50年代的DS19,到后来的70年代DS23,一共也没出几款车,后来雪铁龙就因为石油危机破产了。这才有了标致与雪铁龙合并成PSA的故事,从70年代到2000年以后,DS在这中间有一个40年左右的历史断档,直到10年前才被PSA重启,但一开始还是叫雪铁龙DS,只是这几年才发展成PSA旗下一个相对独立的高端品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14款的DS5仍然在车头挂着雪铁龙的标,15款之后才换成DS标。所以,有历史积淀,并不代表有知名度。这段历史除了法国人或法系粉,恐怕没多少人知道。在更多人眼里,DS只是一个近10年凭空出现的豪华品牌,是不受认可的。对DS9的总结?什么样的人可以买?DS9到底会让DS翻身还是翻车?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DS9这车可不可以买。我的观点很简单:这车挑人,如果你第一眼就被它的设计迷倒,那么买一台赏心悦目的车又未尝不可?但对于主流消费者来说,这台车的优缺点很明显,但特征不明显,商务不够稳重,家用又太标新立异,完全与我们所崇尚的中庸之道与80分主义相违背。但DS的车有一个特质,是大多数品牌没有的,那就是你看不出它的价格。在大街上,看见奔驰S级下意识会联想到富裕阶级,看到“两田”的雅阁、凯美瑞也会联想到中产阶级,但你看到DS9,如果不坐进去体验一下,很难会想到这是一款30万左右的车。但对于真正喜欢的人来说,DS9可以低调地将你隐匿在车流之中,让你独享里面的各种高级设计、材质与工艺,这是DS9独到的地方……至于保值率,不提也罢。*图片源自网络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今天,我们聊一聊3月12日刚刚上市的2021款马自达阿特兹。2020年是一个很神奇的年份,只要是姓马的,好像都会遇到点事儿,比如马云、马化腾、马斯克、马保国……以及马自达,很多男同胞也会感慨,他们最讨厌的其实是马赛克,因为阻碍了他们探索人类的奥秘。马自达在2020年上半年遇到的“异响门”,导致销量下滑严重,本来月销还能有4000多台,后来最差的一个月销量只有600多台。那么,到了今天这个时间点,我们买到的2021款阿特兹,还会异响吗?这个异响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2021款阿特兹到底是否值得入手?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2021款与之前有什么区别?我相信,很多想买阿特兹的朋友,肯定很纠结阿特兹的异响问题。咱们先明确一点,2021款的阿特兹,已经换到了一汽马自达的新工厂生产,采用全新的生产工艺和制造装备,而且,因为之前异响门事件对于马自达品牌影响极大,所以马自达内部从上到下都很重视,一汽马自达后来联合日本马自达蔚山工厂,对2021款阿特兹进行联合测试,一汽马自达用盲选、抽检的方式随机检验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新车,对整车静音效果进行评测。之前有网友看到,已经有4S店承诺,只要2021年8月31日前出现异响,就全额退换,这个条款还是挺让我震撼的,如果当年奔驰如果也有这个条款的换,我肯定义无反顾的退了它。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正式由于这次异响门,曾经主打价值营销的马自达,一直守着高价不给优惠,现如今也开始大幅优惠来换取销量,目前阿特兹终端优惠都在4万上下,2.5排量落地都不到20万,还是那句话: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没有卖不出去的车。现在的2021款,相比于之前的2020款阿特兹,其实只是一次年度小改款,或者换句话说,只是一次增配,官方指导价17.58-23.98万,一分钱都没有变,其中,2.0L车型有三款配置:蓝天时尚版(17.58万)、蓝天豪华版(18.98万)、蓝天尊贵版(19.88万);2.5L车型也有三款配置:蓝天运动版(19.98万)、蓝天尊崇版(21.88万)、蓝天至尊版(23.98万)。最畅销的版本,一直是19.98万的2.5L蓝天运动版,也就是2.5L的入门版,这次标配的配置增加,就更加能成为热销配置;其次,2.0L蓝天豪华版也很受欢迎,不追求动力,但追求配置丰富的,可以选这个配置;如果动力和配置都要合适,那就选择21.88万的蓝天尊崇版……阿特兹,基本上就看这三个版本。由于是小改款,所以整台车在外观、内饰、三大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动力总成依然是2.0L和2.5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这次最肉眼可见的改变还是在配置上,尤其是中高配的主动安全配置:360°全景影像在2021款上,除了最低配的蓝天时尚版以外全系标配,而同样的配置在之前的2020款上,只有次顶配、顶配和纪念款才有。在此基础上,2.0L蓝天豪华版和2.5L蓝天运动版增配了并线辅助、倒车车侧预警;2.0L蓝天尊贵版和2.5L蓝天尊崇版增配了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自适应巡航,同时2.0L蓝天尊贵版还另增配了一个HUD抬头显示。总之,阿特兹还是那个阿特兹。创驰蓝天真的厉害吗?既然聊到了马自达,那自然不得不提一个关键性的名词“创驰蓝天”,很多人都以为创驰蓝天是那套发动机的名字,如果这么去理解,那就只能说“小了,格局小了”。在我看来,马自达创驰蓝天的优势主要有三个地方:第一,是创驰蓝天发动机。我们都知道,创驰蓝天发动机是业内效率最高的民用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之一,诸如“4-2-1排气”,“高压缸内直喷技术”、“凹孔活塞”……这些专业名词,我们暂且不提,因为解释起来有点枯燥,主要特点和效果就是,在运用了这些技术和设计之后,能够在兼顾油耗、动力、低扭表现的同时,还保留了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动力线性输出。第二,是这套6AT变速箱。这套创驰蓝天6AT变速箱,依靠小型液力变矩器加上多片式大范围锁止离合器,再配上马自达一贯的优秀调教,使得这套变速箱的换挡逻辑很聪明,这也得益于马自达这么多年的调教经验,最终得到的效果,就是有超快的换挡速度、超越手动挡的传动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的省油,以及较低的顿挫感。我之前看网上有人说这套6AT是爱信的特供版本,因为很多人觉得这套变速箱在整体结构布局上,跟爱信的纵置6AT(代号A761E)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这里也是要解释一下,马自达这颗横置6AT变速箱,其实和爱信的那颗纵置6AT(代号A761E)是两回事儿,因为在整体机构设计上就不是一个路子,并且在变速箱的生产方面,也不是马自达去找爱信做代工的,因为马自达在泰国春武里和日本防府拥有两个变速器工厂,专门就用来干这事儿。当然,这不是说马自达没有用爱信6AT的车,比如马自达旗下的MX5,由于是纵置后驱的小跑车,马自达自己也没有能力去单独为这一款车进行变速箱的开发,所以用的是爱信纵置6AT变速箱,但是马自达针对这台车进行了一些调教,所以你会发现,MX5这台车虽然动力不强,但是非常的好开。第三,是创驰蓝天的车身。关于“轻量化设计”、“安全结构设计”、“高强度钢的应用”……这些都不用多提,很多人已经很熟悉了,这些带来的结果,就是所有采用创驰蓝天技术的马自达车辆,包括昂克赛拉、阿特兹、CX-5……全都拿到了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最顶级的安全评级“TSP+”,而且这三款车是从2013年开始连续获得好评,只有2013款的CX-5,因为小角度偏置碰撞得到M级评价,整体评分是“TSP”,没有拿到“TSP+”,此后的新款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国产的阿特兹在之前中保研所公布的新一轮碰撞测试成绩中,在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的时候,阿特兹方向盘横移过度,使得正面气囊没有起到绝对保护作用,侧气囊的有限保护作用不大,安全带也没有起到足够的约束作用,使得假人前倾过度,并且阿特兹的A柱发生了弯折,车身形变甚至传递到了车尾……所以,如果2021款阿特兹不能拿出足够的证据或者测试成绩来表明自己在安全性上进行了改善、提升,那么所谓的“安全性”在消费者眼里似乎更像是吹牛X。归根结底,创驰蓝天是马自达对他们最新一代技术的总称,马自达在当年对车辆的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底盘进行了全面革新,似乎一切比之前的马自达都要好,但是,也只是比之前的马自达更好。现在已经是2021年了,汽车市场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其他厂家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新的概念,而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技术摆在几年以前,还有人会去买账,而现在这套技术给我感觉更像是一块遮羞布,遮住了这套老旧的技术,还有羸弱的动力总成,并且这套技术马自达还会继续用多久,这一点其实是要打个问号的。而且,马自达一直在强调自己车辆的运动性,但是,在没有足够的发动机功率的前提下,一味突出车辆的操控性,总有一种“顾左右而言他”的味道在里面,并且现在的涡轮车越来越好开,动力调的越来越高,变速箱越来越聪明,以至于在同样的动力级别下,涡轮车的爆发力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而阿特兹即使是2.5L版本的车型,192马力/252牛米的机头数据也只是堪堪够用,更不用说后期难以进行发动机动力升级这个老问题了。而针对阿特兹的动力提升,目前比较主流的方法也只是加装机械增压套件,升级后的机头数据大约在260马力/326牛米,配合其它的硬件升级,百公里加速成绩实测下来基本上就在6.2s左右……相比于同价位涡轮车的升级潜力和升级后的成绩,阿特兹的表现实在是有些一言难尽。可能有人会觉得,马自达这套自然吸气发动机配上6AT变速箱的平顺性很好,日常驾驶很得心应手,这一点我也承认,可是这并不能掩盖这台车跑的不算快的事实。什么是GVC技术?说到这次新款的阿特兹,我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一个叫“GVC系统”的名词,其实这个东西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在之前的阿特兹上面都有搭载,只不过这次配备的“GVC系统”又一次升级,变成了“GVC PLUS系统”。简单来说,过去的“GVC系统”是一种依据驾驶员对方向盘的操控,通过改变车辆自身的前后加速度抑制车辆侧倾的控制系统,也是马自达提出的、世界上首次量产化的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统。在一般常用的工况下,“GVC系统”依靠对发动机扭矩的控制,使车身侧倾和前倾得到抑制,车身姿态更加稳定,并且“GVC系统”能够在各种各样的常用工况下,减少无效的方向盘操作,让驾驶员对车辆的控制更有信心。当然,这套“GVC系统”的本质,还是为了提升车辆的极限操控性能,目前新款车型配备的“GVC PLUS系统”,是针对过去的“GVC系统”,在性能上又进行了一些提升,但是由于这套系统属于无感系统,只有在高速过弯、绕桩(麋鹿测试)等工况下才能体会到,正常驾驶是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的。综合而言,马自达的“GVC系统”是一个很良心的产品,技术含量也比较高,同级别几乎没有车型有类似的技术,和这套系统相类似的,我认为是保时捷的PDCC系统(动态底盘控制),只不过保时捷由于定位和价格摆在这儿,所以会比马自达多出一套主动横向稳定杆。阿特兹的竞争对手们我们都知道,马自达一直走的都是“小而美”的路线,这次参加活动时,厂家的一句话还是挺有意思的:“大企业需要面面俱到,马自达这样的小企业,需要特点鲜明。”所以,包括阿特兹在内所有马自达的车,其实都在走运动路线。那么,同样走运动路线的B级车还有哪些?首先我们可以排除雅阁、凯美瑞、迈腾这些永远是属于“主流消费者”的车,剩下运动气质鲜明的,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别克君威(18.88-24.98万)。别克君威一直通过“小一号”的尺寸和更加运动的定位,来与自家同是B级车阵营的君越区分,对于别克来说,君越是为了满足主流消费者,而君威则是明目张胆去玩运动。而反观现在2.0T的君威,虽然发动机从原先261马力/350牛米的LTG机头,换成了现在237马力/350牛米的LSY机头,但是破百成绩几乎没变,依然是7秒出头的水平,甚至有实测跑到了6.5秒,比实测8秒开外的2.5L阿特兹要快整整一个量级还不止,而动力对于喜欢运动的人来说,零百加速是最肉眼可见,也是最容易感知的东西,所以君威同级别绝对领先的动力,也帮助这台车吸了不少粉丝。同时,君威还有运动更加彻底化的两款GS版本,尤其是24.98万的尊贵型,直接配上了Brembo四活塞卡钳、一体式运动座椅、CDC可调软硬悬架……花样很多,配置也很厚道,结合市场终端4-5万的优惠,落地价其实并没有和2.5L的阿特兹相差多少。所以,2.0T的君威和君威GS,可以说是2.5L阿特兹的强劲对手,在动力上,君威几乎做到了完胜,而且实际上的操控性,也没有输给阿特兹太多,至于1.5T的君威和2.0L的阿特兹,那就看心情去选吧,君威的动力优势已经不在,但阿特兹的操控还是不变的。再一个,就是采用同样动力总成、但价格更加便宜的雪佛兰迈锐宝XL(16.49-21.99万)。迈锐宝的动力可以参考同根同源的君威,无论是1.5T还是2.0T的车型,用的都是一样的东西,并且和君威出了GS版本一样,迈锐宝XL也出了Redline版本,三款2.0T的配置全部属于这个版本,只是Redline的花样可没有君威GS那么多,什么卡钳、座椅、CDC悬架都没有,更多的是外观和内饰看起来更加运动。这几年,雪佛兰这个牌子不断的被边缘化,但好处就是优惠不断加大。以次顶配的2.0T自动锐联版为例,指导价20.49万,优惠行情5万左右,实际落地也不过17万多,这价格几乎只能买到2.0L的阿特兹,简直是年轻人的第一台运动型车。最后,可能也就剩下一台车了,凯迪拉克的CT4(23.97-25.97万)。凯迪拉克作为豪华品牌,这几年一手“价格下沉”加“越级下探”,抢了不少非豪华品牌的蛋糕。单就运动性这点来说,CT4光是纵置后驱的布局,就比刚才所有车的底子都要好,虽然2.0T的发动机是把君威和迈锐宝XL上的那台LSY竖过来放,但想想自家的老大哥CT5和CT6,同样也是这台发动机,似乎也就释怀了。但是,CT4的变速箱可不像老大哥们那样换成了10AT,而是继续沿用了“神车”ATS-L和老款CT6上的那台8AT,虽然总体表现也还可以,但有一种清库存的嫌疑在里面。相比之下,其实CT4与阿特兹、君威、迈锐宝等车型并没有可比性,因为不论是后驱车的属性,还是这台车本身的性能和改装潜力,都遥遥领先一众前驱车,唯一的问题,就是CT4的定价更高、空间更小,但是在绝对动力的面前,似乎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是最入门的凯迪拉克,而且CT4的主要目的,其实是去打BBA的入门级车型,所以这台车不能用普通家用车的眼光去看待。除了这些车以外,标致508L(15.97-22.47万)、日产天籁(仅限2.0T车型,21.68-26.98万),也许也能给你点运动的感觉,尤其是天籁6.9秒破百的数据,看上去也是相当到位,但是天籁的CVT变速箱,拖累了这台发动机的表现,加上天籁目前尴尬的定位,想舒舒服服的当个“沙发暴徒”都有难度。顺便说个题外话,最近日产在杭州举办了一次100米的加速比赛,能赢过2.0T天籁的车主,奖励1000元油卡一张,其实2.0T天籁的动力碾压多数买菜车不成问题,但问题出在这次活动挑战的竟然是“所有量产车型”,于是比赛被比亚迪的电动和插混车主包场,就连3.9秒破百的汉EV四驱高性能版也来了,双电机+四驱的配置,在起步阶段就让天籁吃灰……那么问题来了,这位汉EV的车主打算这么使用这张油卡呢?阿特兹的卖点是啥?那么,现在的阿特兹有什么特点或者是卖点,除了老生常谈的“创驰蓝天”、“魂动设计”、“操控性较好”之外,似乎很难有特别亮眼的配置,甚至可以毫不避讳的说,现在阿特兹的产品力已经远远落后于竞品。首先,阿特兹这台车自身定位是在运动型中级轿车这个分类中,但是相比于其他同样定位在这个范畴里的竞品车辆,阿特兹的动力确实有点惨不忍睹,以至于就会出现这种画面:阿特兹:我操控好。竞品:我崩哭你。阿特兹:我配置高。竞品:我崩哭你。阿特兹:咱们能不能不要说崩来崩去的事儿?竞品:你异响。阿特兹:你还是崩我吧。在老车主那里,阿特兹的口碑已经崩塌过一次,并且早期上市销售的时候,阿特兹也没啥优惠,虽然可以保持自己的调性,但这种调性放在刀兵相见、贴身肉搏的B级车市场里,结局一般都不太好,即便后期经销商放出足够的优惠,或者厂家给出极具诚意的价格政策,在错过了好的时机之后,只会让人觉得自己是举了白旗,同时也会给新车型的销售带来一定的影响。至于很多人吐槽的,说马自达的空间小和内饰不够豪华,我觉得有必要给马自达来证明一下。其实,这里有个冷知识,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阿特兹其实比迈腾还要长5mm,轴距跟雅阁一模一样,但是阿特兹的后排空间好像跟同级车型谁都比不过,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产品设计的问题,或者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因为阿特兹要追求操控性这一个指标,所以发动机放置在前轴靠后的位置,引擎舱加长,驾驶位置靠近车辆中心点,可以让你在快速变线、劈弯过程中,感受到驾驶乐趣,可是,随之带来的就是肉眼可见的后排空间小,但凡阿特兹愿意牺牲一点操控性,后排就可以立刻宽敞许多。再一个就是马自达的内饰,其实阿特兹在内饰上的用料是很不错的,不管是意大利进口头层牛皮包覆的方向盘、NAPPA真皮座椅、进口北海道栓木的饰板、进口奥司维nu材料的内饰包覆……这些其实都已经超越了车辆本身的定位,所以马自达内饰上的问题并不是材料不好,而是这些好东西没有那种“看着豪华”的感觉,相反是一种内敛的、类似于侘寂美学的设计,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阿特兹的内饰不够豪华。阿特兹现在还响不响?关于阿特兹异响的问题,也是很多车主和持币待购的朋友所关心的重点问题。从去年开始,阿特兹的“异响门”开始大规模爆发,以至于现在翻开“车质网”的排行榜,时间限定在最近一年,阿特兹还能以1524起投诉排名第一,远远甩开第二名大众速腾的400起投诉,并且阿特兹的投诉主要集中在2020款的异响上,包括但不限于车内异响、车身异响、天窗异响、中控台异响……而关于之前2020款的异响问题,官方的解释是“电泳漆”的工艺问题:在涂装过程的电泳程序中,多余的电泳漆液进入钢板夹缝并形成残渣,之后由于温度升高造成残渣软化,在颠簸路面于钢板间产生反复的粘粘和断开并发出异响,这与使用环境的温度有直接关系,所有异响多发于南方高温地区。当然,除了电泳漆的说法之外,还有车身钣金存在偏差导致异响的说法,但是不论如何,我觉得都不是由于自身设计缺陷引发的,否则国外的阿特兹也会大规模曝光出类似问题,所以问题更多是出在生产环节上。那么,2021款的阿特兹还有这个问题吗?有传闻说,一汽马自达也是想尽了办法,网传的一汽马自达内部资料显示,2021款阿特兹对A柱、B柱、大灯、天窗、翼子板等异响高发区域,进行了加工精度的升级,据说还将2021款车型搬到了新的生产线上生产,同时找到日本那里进行联合测试,据说测到现在还没发生什么问题。所以,综合现有的信息来判断,2021款应该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异响的问题,但是如果你真的想买阿特兹,我觉得还是再等一等,至少等个半年以上,再根据到时候的实际情况来考虑。下一代阿特兹会是什么样的车?之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下一代阿特兹的讯息,据说要采用新平台、纵置后驱、直列六缸、48V轻混……虽然目前还都是猜测,但是我还是抱有一定的期待,毕竟在各家车型趋于同质化的今天,马自达如果真的能像猜测的那样造车,甚至把下一代转子也给弄出来,那就非常有意思了。不得不说,马自达非常倔强,在这个燃油转向电动的时代拐点,特斯拉与众多新造车势力大行其道,许多传统品牌都加快了电动化的进程,而马自达不仅涡轮化的步伐十分缓慢,他们甚至希望榨干内燃机的最后一丝潜能,尽管先前成功量产了压燃发动机,但整体发动机的动力表现却差了点意思。在这次活动期间,厂家表示之前阿特兹的定位只是“运动”,而未来要向“运动+豪华”靠拢,而这再一次让我想到马自达的愿景:成为一个豪华品牌。只是在目前看来,这种“向上突破”也许只是马自达的一厢情愿,毕竟马自达现在的品牌力、规模和产品摆在这里,想成为豪华品牌的难度还是挺大的。反观马自达本身,这个品牌虽然一直以来都不是靠性价比卖车,但是它和豪华两个字的距离其实更远,马自达在这个时间点主动提出豪华品牌战略,我只能看作是马自达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作为一个小厂,活下去才是首要任务。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最近,长安汽车的动作很大,刚过完年没多久就发了两台新车,一个是2021款的逸动PLUS,还有一个是中期改款的CS35 PLUS。其中,逸动PLUS是在老款车型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微调,总体没什么太大的变化,所以销量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基本上可以继续稳坐在轿车销量前10的位置。而CS35 PLUS给1.4T版本车型在外观进行了大改,变成了类似于CS75 PLUS的设计风格,虽然底子还是之前那一套蓝鲸1.4T+7速湿式双离合的配置,但是在外观、内饰、动力、智能化配置等全面升级之后,加上后续终端市场的优惠,应该销量能维持原来的水平,甚至可以再提升一些。但是,就在长安这两台车发布结束之后的3月11日,长安还没来得及高兴一会儿,旗下还未正式上市的UNI-K就差点翻车,汽车之家在弄到一台“UNI-K商品车”(也就是市售版本的车型)之后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测试,结果在刹车测试和麋鹿测试的时候,发现车辆悬架系统突破极限,出现极不稳定的车身姿态。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台本来被长安寄予厚望的UNI-K,看看从这台车的测试结果中,我们能发现哪些问题?长安的UNI-K到底有没有动力虚标?这台车到底怎么样,值不值得去买?它的竞争对手有哪些,应该怎么选?如果要买UNI-K的话,什么时候入手比较合适?UNI-K是一款什么样的车首先,我们来聊一聊UNI-K这台车,依照之前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的定义来看,UNI系列车型是“未来科技量产者”,当然,这种话听听就行,别当真。在我看来,长安UNI系列车型(不管是UNI-T还是UNI-K)主要就是靠外形、内饰和科技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去拉高产品的终端售价,同时切入进长安已有车型系列的价格空隙之中。比如,之前的UNI-T定位于紧凑型SUV,但是11.59-13.39万元的售价,恰好卡在CS55 PLUS和CS75 PLUS之间,可以看作是一台“CS65 PLUS”;包括这次的UNI-K,预售价15.79-18.89万,定位在中型SUV,这个价格和定位其实切入的就是CS95和CS75 PLUS中间的市场。而长安UNI-K全系2.0T+8AT的动力配置,和之前CS75 PLUS、CS95上的那套如出一辙,主要区别就是发动机的扭矩从过去的360牛米变成了390牛米,然后最大功率转速从之前的5500转变成了5000转,最大扭矩转速从过去的1750-3500转变成了现在的1900-3300转,所以这也是为什么UNI-K的发动机代号前缀依旧是“JL486”,说白了就是同一颗发动机进行了不同的调教。依照目前公布的配置表来看,整个UNI-K虽然有四款车型,但是我们可以看作其实就两款车型,也就是低配卓越型和高配尊贵型,剩下的差别就是有没有四驱,然后低配的两驱版比四驱版少了一个前排无线充电,高配的两驱版比四驱版少了一个感应式后备厢。相比于之前的CS75 PLUS和CS95,这台UNI-K除了外观和内饰有较大的不同,车身的尺寸也是介于那两台车之间,但是有一点不要忽略,UNI-K的轴距达到了2890mm,比目前在售的2019款CS95的2810mm轴距还要长80mm,而且UNI-K还比CS75 PLUS多了两个2.0T四驱版的配置,虽然是个适时四驱,但总比之前CS75 PLUS没有四驱版要好一些。所以,UNI-K可以看作是一个CS95的精装升级版,因为两台车的底盘架构、动力系统等方面都是类似的,只是轴距、配置、内外设计等地方有所区别。在其他方面,除了内饰一堆舒适化配置和科技化配置以外,UNI-K的圈胎也是一如既往的延续了UNI系列的“大”,低配卓越型给弄了一套255/50/20的圈胎,高配尊贵型则用了一套265/45/21的圈胎。我特地查了一下价格,UNI-K原配的马牌MC6轮胎在市面上基本上都要1500元左右/条,所以我每次在看UNI系列车型的时候都很矛盾,一方面我觉得长安能给车子配个大尺寸圈胎,确实非常的好看,而且成本确实不低,这一点其实是值得肯定的,比那些合资车给出的圈胎配置要厚道很多。但是,另一方面我又很疑惑,毕竟UNI-T只是一台15万内的车,UNI-K也就是一台20万内的车,在这个价位的车辆里,有多少消费者愿意后期花6000多块钱去换轮胎呢?而且用这种大尺寸圈胎,如果没有特别优秀的高功率发动机和较好的变速箱调教匹配,其实很容易拖累车辆的加速性能。其次,我们来聊一聊这次的实车测试,主要是UNI-K为什么在紧急制动的时候,两个后轮直接离地,以及麋鹿测试时候,车身单侧的两个轮子不仅全部离地,而且出现严重的弹跳?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这台UNI-K的底盘调教有问题。长安UNI-K的底盘结构采用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准确来说后面的应该叫“E型多连杆”,俗称“筷子悬架”,这套悬挂系统的主要特点就是成本低、结构空间紧凑、重量轻、舒适度高,所以之前的丰田和现在的一些国产车特别喜欢用,包括长安自家的CS95其实用的也是这样的底盘架构。但是,每一台车的悬架系统其实都是需要工程师进行全面调整的,需要通过不断的路试来获取数据,进而把最基础的弹簧磅数和避震器阻尼系数调到合理的数值,当然实际上调整的远不止这些,我相信看过头文字D的朋友应该都记得,藤原文太给那台AE86光是调避震器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其实干的就是这个活儿,只不过藤原文太追求的是极致的操控性。我们都知道,操控和舒适天生就是一对冤家,想要操控那就只能折损舒适度,想要舒适度那势必会降低操控性能,而UNI-K这台车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道路和日常驾驶,所以我可以大胆的猜测,长安在给UNI-K做悬挂设定的时候,刻意的想要在舒适度上进行优化,进而引发了后续的这些问题。那么,为什么这台车在紧急制动的时候会后轮离地?第一,这次汽车之家测试的UNI-K是一台2.0T前驱版本,由于这台车的2.0T发动机、8AT变速箱以及一系列配件,都放在车辆前半部分,并且UNI-K整体重心也比较高,所以整台车就会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第二,由于这台车“头重脚轻”,所以车辆在紧急制动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车辆重心前移。第三,UNI-K在全力制动的时候,我们能看到车辆的前悬有明显的压缩,由于前轮悬架的压缩行程比较短,导致后轮悬架没有足够的行程来保证后轮接地,这就导致车辆在紧急制动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后轮离地的现象。这就类似于我们站着骑自行车,假如蹬到了一个很快的速度,然后突然捏死前刹,那结果一定是自行车后轮抬起来,甚至是自己直接向前飞出去,只是这种情况在自行车上出现情有可原,在汽车上出现那只能说这车的悬挂系统有很大的问题。为什么麋鹿测试的时候,这台车会单侧车轮离地?第一,因为这台车的悬挂系统是往舒适方向去调教的,所以在进行麋鹿测试的时候会支撑力不足。第二,UNI-K的电子辅助系统介入有一定的问题,导致在测试的时候,由于车辆重心快速转移,使得电子辅助系统短暂失效,等后面电子辅助系统反应过来的时候,又开始自动加大单侧车轮的制动力度。第三,长安给UNI-K的高配车型使用了265/45/21的马牌MC6轮胎,整体的抓地力和操控性大幅度的超越了车辆本身的级别,所以一边是悬挂在哀嚎“慢点慢点我不行了!”,然后车辆的电子控制系统先是大喊一声“啊!我不行了!”,然后过了一会儿又突然蹦出来大喊一句“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另一边是轮胎很自信的在说“这才哪儿到哪儿,小意思!”,不过好在有这套马牌MC6轮胎,不然我都怕麋鹿测试的时候轮胎直接被压爆,然后车辆进一步失控。假如你之后买了这台车,其实也不用太过于惊慌,因为这个问题其实是有解决办法的,虽然我们没有办法自己去调整电子控制系统,但是我们可以把底盘调教进行优化,最简单的就是换一套性能足够好的避震器,如果还觉得不够,那就把车辆的强化件都怼上,什么顶巴、底巴、井字架、底盘杯士……能买的都给买上,能装的都给装上,唯一的问题就是换完之后舒适度会降低不少,这一点也没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舒适和操控之间必须要有取舍。最后,我们来聊一聊关于动力虚标的问题,这也是很多人的质疑点,毕竟之前长安UNI-T因为动力虚标的事情就闹的沸沸扬扬。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UNI-T的动力虚标,其本质性的问题其实是夸大宣传,当然,不管是合资品牌还是国产品牌,很多厂家都在搞夸大宣传,似乎都成了一个行业现状,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大家都在吹牛B,我不吹牛B就显得我的产品力很弱的局面,进而大家吹的牛B一个比一个大……这其实是一个很不好的事情,因为厂家之间相互比烂,最后受伤的还是消费者。那么,现在的UNI-K有没有继续动力虚标,我觉得是没有的,因为汽车之家实测下来的百公里加速是8.83秒,而这台车的整备质量已经超过1.8吨,测试车辆的胎宽又达到了265的数据,所以结合车重和圈胎数据来看,这个8.83秒的成绩其实还是不错的,毕竟这颗机头也就是一个233马力/390牛米的2.0T发动机,而且实测车辆还是一台前驱版车型,从理论上来说,四驱版车型应该会再快一点,但不论如何,至少这台车在动力上应该是没有太大水分的,只要厂家老老实实宣传,我觉得大家也是会认可的。虽然这台车在动力上我感觉还可以,但是关于变速箱匹配的问题,我还是想打个问号,因为我之前在驾驶同样是2.0T+8AT的CS75 PLUS的时候,我一直都感觉那个8AT变速箱有点“笨”,不过这也没办法,毕竟变速箱的匹配调教一直都是一个“经验活”,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来积累经验,不是简单的买来装车就能用的。根据目前网上已有的测评来看,这颗8AT进行了重新调教,至于能不能解开我心中对于变速箱的疑问,我觉得还是得等这台车正式上市,我亲自去开一段时间才能知晓,现在只能说希望长安能好好调教一下,别再出现之前CS75 PLUS上那些莫名其妙的换挡逻辑。UNI-K的对手们那么,现在这台UNI-K在市面上有哪些竞争对手?我觉得首当其中的肯定是WEY的VV7和VV6。当年VV7先做领头羊,一下捅破了15万价位的价格天花板,进入到了15-20万的价位,紧接着各家蜂拥而至开始高端化,这里面分成两种路线,一种新成立一个定位更高的子品牌,另一种是在原品牌基础上推出更加高端的系列。其中,WEY和领克已经证明第一种路线是完全可行的,而这次的UNI-K,算是长安在CS95失败之后,在原品牌基础上,对中高端市场发起的又一次冲锋。长安在这个时间点推出UNI-K,注定避免不了被前后夹击,这个价位的国产SUV,WEY和领克早已完成布局、站稳脚跟,同时实用性更高的星途揽月也赶在UNI-K之前早几天上市。同时还有一票之后上市的车型在后面穷追猛打,包括与UNI-K同期上市的且被认为是其直接竞争对手的WEY摩卡,以及未来可能将与UNI-K形成一定竞争关系的星越L。按照顺序,我们首先聊聊早已上市的WEY VV7和VV6,以及领克01和05。WEY VV7(16.98-19.28万)作为WEY的第一款车,2017年4月刚一面世,就凭借自己越级的外观和内饰,打破了很多人对国产车较为廉价的固有印象,曾经也有过月销破万的成绩;而VV6(14.8-17.5万)则是晚了一年多才出,那时候的VV7已经非常成功了,外观和内饰基本套用VV7的元素,所以一开始也吸了一波粉。但是,WEY这个牌子的车属于高开低走,2020年VV7月销只有1000多台,和当年的辉煌形成极大的反差,甚至有一些落寞,VV6反倒成为目前品牌销量最高的车,去年一共卖出了42293台,月均在3500台左右,属于矮子里面拔将军。我相信,长城对WEY的销量一定是不满意的,毕竟自己旗下有太多热销车型,比如SUV界的特别受欢迎的哈弗H6和哈弗M6、主打年轻市场的小鲜肉哈弗F7和哈弗大狗、皮卡界的“王炸”长城炮……反倒是当年寄予厚望的VV6和VV7现在不温不火,长城习惯了销量霸榜的日子,转头看看自己旗下的WEY,似乎也就一台坦克300还被人提起,不免有些“伤仲永”的感觉。说到底,WEY的VV6和VV7还是太偏科了,尽管车辆的外观和内饰B格很高,但是三大件在这个价位没有优势,而且那颗227马力的2.0T发动机,各项数据看起来都很漂亮,可实测成绩和UNI-K差不多,关键是油耗一点也不低,同时VV7早期动力系统匹配不顺畅、7速双离合变速箱反映迟钝的问题很明显。虽然WEY从VV7到VV6也一直在升级,但如果你喜欢驾驶和操控,那WEY的车都不是你的菜,VV7和VV6只适合将你舒适地从A点带到B点,这一点与后轮离地的UNI-K非常相似。不过,VV7是中型SUV,车身有点溜背的感觉,从定价、定位到调性与UNI-K非常相似,而VV6是低一级别的紧凑型SUV,整体造型属于传统SUV,但是价格区间与UNI-K重叠。所以相比之下,VV7与UNI-K其实更具可比性。在家用方面,VV7轴距占优,UNI-K车长占优,都有不错的后排空间,同时VV7全系前驱,而UN-K还有两款四驱配置,虽然是适时四驱,但是也照顾到了一部分人的特殊需求,剩下的就是看设计,两台车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取向,就看你更喜欢哪一种。接下来我们聊聊领克01(17.98-20.18万)和领克05(17.58-23.58万)。如果说WEY代表“轻奢”,那么领克则强调的是“个性”,曾经我也一度为领克捏一把冷汗,极度另类的设计、高冷的销售政策,时不时还弄个限量版玩一把饥饿营销……每一样都在与主流群体的消费习惯对着干,这对于一个全新品牌来说非常大胆。但是,领克01作为领克品牌的首款车型,与WEY的VV7在同一年上市,严格意义上说比VV7还晚了半年,可是到了2020年,领克全品牌销量已经突破了17万台,而同时间的WEY全年销量只剩下8万台不到,所以长城心里肯定是着急的。当然,领克的三大件在国产车中是比较到位的,这也归功于沃尔沃带来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这也是领克01和05的优势,其中01在2021款后已经将2.0T低功率版本升级到了218马力,变速箱也全部换成8AT,同时还有254马力的2.0T高功率四驱版本,与05基本一致。相比UNI-K,领克01和05受制于4600mm不到的车长,以及2700mm出头的轴距,双双被归类于紧凑型SUV,其中05还是个正统轿跑SUV,后排头部空间更加缩水,这就注定在后排空间一项,01和05在空间上会被定位于中型SUV的UNI-K打败。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是“后排买家”,对他们来说后排的权重比并不高,所以领克01和05的三大件会非常有杀伤力。尤其是01和05的四驱版本,其中05官标6.7秒、实测7秒出头的破百加速和其他国产SUV相比堪称降维打击,01应该也不会差到哪去。目前看来,在车辆定位低一级的前提下,01的价格区间总体比UNI-K贵了2万左右,05的起售价也是贵2万左右,顶配一下贵了5万左右,其中01和05的四驱版本,19.98万的起售价比UNI-K的顶配定价还贵,已经跨入了主流合资紧凑型SUV的区间,甚至还有不少合资中型SUV可选,比如大众探岳、别克昂科威、雪佛兰探界者……所以阻碍领克01和05销量的关键点还是价格,但凡领克愿意价格往下降一点,那销量肯定能比现在增加不少。接着我们来聊聊星途揽月,这台车在3月18号上市,售价16.89-22.99万,很多人将这车与UNI-K放在一起对比,同时这车的上市时间也卡在UNI-K上市的前几天,但我始终认为星途揽月与UNI-K并没什么关联。我们先不提星途揽月的定价比UNI-K高了不少,关键点在于星途揽月是4970mm车长、2900mm轴距的中大型SUV,比UNI-K还要高一级别,而且这还是一款全系2-3-2的7座SUV,与UNI-K对应的完全不是一类消费人群,星途揽月是留给7座刚需的消费者去考虑的。最后,还有一款中型SUV也在这个价位,那就是比亚迪唐的燃油版。目前唐的重心放在了纯电和插混上,但是补贴后23.68-31.48万的价格,已经跳出了这个价位,而2021款的燃油版只剩下16.58万一款配置了。比亚迪很有意思,有点像技术宅,早几年别家都想尽办法玩高端化、大搞噱头的时候,比亚迪一直不为所动,专心倒腾各种新能源技术,比如全新的DM-i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还有主打性能的DM-p系统。不过,比亚迪的核心技术全在新能源上,而新能源车相比燃油车没有价格优势,据说今年比亚迪的高端品牌也将落地,我们可以期待一下,但是我估计这个高端品牌的车不会便宜。除了已经上市或者在售的车型外,还有两台暂时没有上市,但是近期被拿来与UNI-K比较最多的两款车:WEY摩卡与吉利星越L。我们首先聊聊摩卡,目前这车连预售价都没有,但会在3月内上市,不知道是想在价格上给个惊喜,还是怕定价太高吓到我们,但不得不说,现在长城起名越来越有文艺范儿了,总结下来就是:“初恋”骑着“赤兔”背着“炮”牵着“大狗”去喝“摩卡”。摩卡这车定位也是中型SUV,车长4875mm、轴距2915mm,每一样都在和UNI-K“贴身短打”,而且还以微弱的优势打赢了,如果说VV7与UNI-K的竞争度只有80%,那么摩卡就是90%以上,但摩卡已经明确是定位高于VV7的品牌旗舰车型,参考现在VV7的指导价,正式上市之后的价格区间应该会高于UNI-K,但大概率不会超出太多。并且,摩卡会提供插电式混动与燃油版两种车型,其中燃油版很有意思,是全新的E20N 2.0T发动机+48V轻混系统+9速双离合变速箱的动力总成,发动机可以输出213马力、320牛米,支持米勒循环,热效率达到38%;变速箱则是长城自己研发的,是全球首创的横置9速双离合变速箱;此外,摩卡的高配车型竟然还带主动电磁悬架,所以我们可以猜一猜,高配车型会定到多少钱?据说测试过的媒体所说,WEY给这台摩卡下了猛料,相比VV7和VV6上那套E20CB 2.0T发动机+7速双离合变速箱有不小的进步,等上市之后我也会去试驾一下,看看WEY是不是真的解决了一直以来被人诟病的缺点。配置方面已经确定的是摩卡会加入非常全面的驾驶辅助功能,以及奔驰新S级才用上没几天的AR-HUD,同时车机系统也会有所提升……不过这些大概率是高配车型才有的东西,此外,摩卡在设计上也很有意思,外观依然是升级过后的“轻奢”风格,但是内饰却更加大胆地走起了极简路线,像特斯拉一样中间竖块大屏,外加一块窄窄的全液晶仪表,不过倒是没有类似特斯拉那种毛坯房的感觉。除了摩卡,还有吉利的星越L,目前的消息是这车会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市,车长4770mm和轴距2845mm数据比现在的星越长出不少,但是比UNI-K还是短了一些,有点奇怪的是,星越L这样的车长、轴距其实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型SUV了,可是官方还是给这台车定位于紧凑型SUV,难道说吉利也想学凯迪拉克玩一玩越级下探?星越L初看和星越没什么直接关系,不仅尺寸比星越大了一圈,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款传统SUV,而星越却是轿跑SUV,在设计上也没太多相似的地方,按官方的说法,星越L名字里的“L”,并不代表是星越的加长版,这里面其实有Larger(更大)、Luxury(豪华)和Liberate(颠覆)的意思……嗯,听个乐呵就好。我觉得,星越L最有看头的地方是内饰,它的中控屏幕和副驾屏幕是连在一起的,整个中控面板就是一块大的屏幕,据说还会搭载吉利最新的数字智能座舱系统和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在三大件方面,星越L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整车基于CMA架构打造,同时还有“218马力2.0T发动机+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和“238马力2.0T+8AT变速箱”两种动力总成,前者用的是领克01 2.0t低功率版的发动机,后者与星越2.0t版本保持一致,这两套动力总成表现也是不错的,尤其是后者那套动力总成,在星越上的发挥非常不错,应该也有带适时四驱的版本。写在最后综合来看,长安在过完年之后相继推出三款新车,看来今年很有想法,而UNI-K又是这其中的绝对重心,不得不承认,UNI系列的车都是“颜王”,UNI-T当初仅凭一张“脸”就已经惊艳众人,如今UNI-K又将长安的外观、内饰设计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加上不算太高的价格,UNI-K现在流量爆棚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我看到网上甚至有人将UNI-K与本田冠道、UR-V,以及福特锐界放在一起对比,说什么“他们的新对手”来了之类的话,这就有些夸张了,我们还是要放平心态,UNI-K就是一款设计好看、空间够大、科技配置比较齐全的中型SUV,但是它的产品力并没有超越15-20万这个价位,和其他竞品车型相比,UNI-K更多是靠这一张“脸”在这个价位中打出差异化。虽然长安UNI-K目前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是这次性能测试的结果有些拉胯,UNI-K目前的主要短板还是集中在驾驶方面,比如测试过的媒体就说这车的油门调校不太好,底盘悬架也软得过分了,即使是小幅高频振动,也会让车身出现波动,快速转向时下车身会大幅侧倾,还有麋鹿测试和紧急制动测试中出现双轮离地……而这些其实都会影响到后续UNI-K的销量,乃至整个UNI系列的口碑。毕竟,我们所喜欢的“好车”,不仅仅要长的好看,更关键的是在那副好看的皮囊之下,还要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即使灵魂没有那么有趣,但至少我们也希望不会有什么缺陷。*图片来源于网络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阴阳双剑》点击小黄条,玩刀哥同款手游,领88元红包,海量喜点,喜马拉雅VIP。输入刀哥专属礼包码:“VIP520”,升级更快,玩的更爽。关注“7477手游”微信公众号,输入“刀哥”更有神秘礼包免费送。公众号二维码※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上次我们聊完旅行车之后,很多人在下面留言,想聊一聊斯巴鲁的傲虎,刚好在2021年3月3日的时候,全新斯巴鲁傲虎上市了,31.28万-33.08万的定价也是非常的傲娇,比之前2020款27.08万-31.08万的价格还涨了一些,让我猛然间有点看不懂斯巴鲁的定价策略。因为,斯巴鲁在中国其实是一个小众品牌,凭借进口车的身份,配合斯巴鲁旗下大名鼎鼎的翼豹WRX STI系列车型作为性能图腾,还有BRZ这种价格不高、但是乐趣十足的小跑车……这些产品的推出,加上水平对置发动机、高安全性和良好的四驱性能,使得斯巴鲁在中国一部分车迷心中积累了一定的口碑。当然,今天我们主要聊的还是这台全新推出的斯巴鲁傲虎。掰着指头算一算,第一代斯巴鲁傲虎从1994年在纽约车展上亮相,到现在已经是第六代车型了,比我们熟悉的奥迪Allroad系列的历史其实还要再早6年,而在奥迪Allroad正式亮相的2000年,斯巴鲁傲虎已经作为一款独立车型,从力狮车型系列里分离出来了,所以相比之下,其实斯巴鲁玩这种跨界旅行车可以说是行业老大哥的地位。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老大哥,为啥在国内市场越来越吃不开呢,到底是产品有问题还是市场政策有问题,又或者是那一句千年不变的“消费者不懂车”?带着这些问题,我自己也是小小的研究了一下,在此也与各位分享一下。全新傲虎到底新在哪?我们先来聊一聊这台新出的斯巴鲁傲虎,因为这台车的外观和内饰,相比过去确实是有了一定的升级,比如基于SGP平台打造、全新的外观设计语言、内饰竖向的11.6寸大屏、最新的EyeSight 4.0驾驶辅助系统……首先,我们来聊一聊这个SGP平台。斯巴鲁这个SGP平台,全称叫做“Subaru Global Platform”,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斯巴鲁车辆平台的首次更新,未来斯巴鲁的很多产品也都将出自这个平台,除了针对安全性、行驶性能、舒适性和环保方面进行提升之外,最为核心的就是在这套平台下诞生的产品,未来还会搭载多种类型的动力系统,包括汽油发动机、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力。简单来说,就是斯巴鲁这套SGP平台下的产物,在安全性方面会比以往更好,并且今后的动力总成的适配性更强。其次,我们来聊一聊全新傲虎的动力系统。之前很多人都说,对于斯巴鲁傲虎这台车,或者说对于所有的斯巴鲁出品的车辆,你永远不能光看它的表面,更要看它的内在,比如水平对置发动机、四驱系统等等,但是如果你看过或者开过之前老款2.0T版本的傲虎,你对现款车型最直观的感受肯定是“想当年猛虎有蛮力,看如今病虎不如鸡”。在2015年-2017年时候,斯巴鲁曾经推出过2.0T的傲虎(同期还有2.0T版本的力狮),发动机输出功率达到了241马力/350牛米,那个动力输出和现在这套169马力/252牛米的2.5L发动机简直是天壤之别,不过比较惨淡的是,之前2.0T版本的傲虎和力狮,在当年总共卖了也就不到500台。回到现款车型使用的2.5L发动机来看,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这套发动机的排量看上去挺大的,但是账面上的动力输出就这么一点?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技术太老了。我们都知道,斯巴鲁过去其实也有一套代号FB25的发动机,搭载在上一代傲虎和力狮上面,而上一代FB25的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其实更加落后,只有进气侧AVCS(主动阀门控制系统)、PFI(燃油进气道喷射),而且还没有可变气门正时(VVI),换言之这套发动机实际的技术水平也就是2003年左右,比已经停产的锐志上的那颗5GR发动机还要老,而现在用的这颗2.5L发动机,主要的改变就是把之前FB25的燃油进气道喷射(PFI)换成了燃油直喷(GDI),而且这个新机头的直喷压力最多只有15Mpa,并不是现在流行的35Mpa高压直喷,然后斯巴鲁给这套发动机再加了一套排气侧AVCS,其他就没了。换言之,斯巴鲁就是把自家的旧棉袄拿出来,缝三年、补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看上去是在衣服上绣了几朵花,实际上还是那件旧棉袄。所以,现在这个2.5L发动机,其实就是一套十多年前发动机,进行细微优化后的产品,在总体上并没有做太大改进,而这就导致这颗发动机的燃烧模型比较古老,不管是排放还是功率,各个方面都不是很优秀,加上这颗发动机还采用的是低压直喷,所以尾气中的颗粒物比较难控制,进而在面对国6B排放标准的时候,需要加一套颗粒捕捉器,进一步牺牲性能,于是就有现在这个169马力/252牛米的数据。当然,斯巴鲁这么弄倒不是说轻视国内市场或者区别对待,因为这个2.5L版本的车型,在斯巴鲁最为重视的美国市场也是主力车型,只有在Onyx和Limited两个顶配版本上,才有那台无缘中国市场的2.4T发动机,而国内的斯巴鲁目前在卖的就这点车,也没有混动或者新能源车型来满足积分政策,面临国内巨大的排放双积分压力,斯巴鲁根本没有多余的正积分来引进一款搭载2.4T发动机的车型。除了这颗2.5L发动机之外,很多人其实还有一个疑惑点,那就是为啥斯巴鲁目前在售的车型都要用CVT变速箱?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的这套代号“ACT-4”的四驱系统,而目前斯巴鲁在售车型里采用的全时四驱系统中,这套系统不仅是历史是最长的,也是驱动力分配变动量最大的一套系统。这套ACT-4的四驱系统,在变速箱的后端装备了电控多片离合器式的限滑差速器来驱动前后轮,正常状态下的前后轮扭矩分配被设置在60:40,在行驶过程中,通过探测驱动轮的滑移量和发动机扭矩,这套四驱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能做到从完全前驱状态(100:0)一直调整到前后轴完全连接状态(50:50),所以,这套四驱系统可以看作类似于前置前驱车的特性,在湿滑路面行驶时,后轮哪怕是出现一点点滑动,车辆都能瞬间将中央差速器锁死变成前后轴完全连接的状态,以此来防止侧滑,再加上车辆动态控制系统(VDC)会在车辆即将失控的状况下及早介入,所以说这套系统最根本的目的,是确保在低摩擦力路面上行驶的可靠性和通过性,而不是追求运动性,因为斯巴鲁自家主打运动性的四驱系统,是搭载在WRX STI上面的DCCD全时四驱系统。虽然说斯巴鲁的这套四驱系统很不错,但是这个代号ACT-4的四驱系统有个BUG,就是变速箱和四驱系统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匹配的时候很麻烦(斯巴鲁原来用4AT用了好久),斯巴鲁本身就是个小厂,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去做复杂的匹配,而现在用的这套CVT变速箱使用了链条传动,可以承受很高的扭矩,这样就把CVT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解决了,从而可以给动力更强的发动机装备,并且CVT变速箱不仅可以省油,平顺性也是相当不错,加上斯巴鲁为这套CVT变速箱,在运动模式逻辑、模拟档位、换挡拨片等等方面做了运动化调校,对于一般人来说,日常驾驶表现其实还是过得去的。当然,你如果想要更运动的性能,这样的CVT变速箱肯定是无法满足的,斯巴鲁其实也知道这个CVT无法满足更强的运动需求,所以你会发现,真正主打性能和运动的斯巴鲁车型,要么像BRZ那样用AT变速箱,要么和WRX STI那样用手动变速箱。其实这一点我觉得斯巴鲁做的还是挺有意思的,而且给我一种这家车厂就像是一家小饭店的感觉,首先他们的菜单里绝对不会出现什么鲍鱼、海参之类的高价菜,但是老板又有一些拿手的硬菜(比如WRX STI、BRZ),你如果只是想随便吃点,那菜单里也有一些家常小炒(森林人、力狮、傲虎),甚至还会有价格更低,但是也挺下饭的菜品(XV)。再者,我们来聊一聊这套EyeSight系统。我们都知道,斯巴鲁的这套EyeSight系统一直会和动力系统去做紧密的匹配和调校,上一代搭载涡轮发动机的斯巴鲁车型,在国内都没有配备EyeSight系统,主要原因就是斯巴鲁还没做好与涡轮车匹配的EyeSight系统。简单来说,斯巴鲁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主要具备4项功能:防碰撞制动系统(PCB)、全车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起步油门误操作预防功能和警报与提示功能,其实本质上和本田的Honda Sensing类似,都是“视觉智能化科技”,属于给车辆提升附加值和安全性的产品,只是由于斯巴鲁很久都没有这种比较“时髦”的科技配置,促使这个EyeSight系统让不少人觉得很新奇。最后,不论斯巴鲁的产品究竟如何(其实还可以),任何一家车企都是以赚钱为目的,而斯巴鲁以目前现有的产品来看,似乎很难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但是这就导致越不满足需求、销量就越低,销量不断走低之后,斯巴鲁估计自己也没啥兴趣去满足中国市场,万一造出来了还是卖不掉怎么办,大家都是出来卖的,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销量去赌,斯巴鲁只要自己保证单车利润,能做到不亏钱,那就皆大欢喜,毕竟美国市场才是斯巴鲁的重中之重。况且,就算引入2.4T发动机,就算价格比现在定的再便宜一些,其实买的人估计也不会比现在能增加多少,斯巴鲁在中国基本上没什么钱去搞营销,整个销售体系在国内也被庞大集团一家独占,至于什么坚持、情怀、工匠精神……这些都只能说说而已,作为车企首要任务是赚钱活下去,看看当年的萨博,现在坟头都长草了。所以,与其去强行顺应市场作出一些改变,还不如先半死不活的造车卖车,等装备CB18发动机的傲虎和森林人进入国内之后,再通过与丰田的合作,实现CB18发动机与丰田THS混动技术的融合,通过混动车型的销售来满足积分需求,进而再引入口碑和招牌车型。在我看来,斯巴鲁这个品牌你说它聪明吧,它其实挺傻的,中国市场这么大一块蛋糕摆在它面前,结果自己不仅不会吃,而且连吃饭的家伙也跟不上,自己还要面对积分和油耗双重难题,弄的旗下招牌车型根本进不来。但是,你说斯巴鲁傻吧,它其实也挺聪明的,至少斯巴鲁明白,自己应该造个什么样的车,而不是像那个和它合作的日系厂家一样,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偷偷摸摸的减配点东西,有点大智若愚的感觉,也算是小厂的坚持吧。斯巴鲁傲虎的竞争对手?没有!傲虎的竞争对手都有哪些?在30万左右的价位,很难找到一款像傲虎这么特殊的车。虽然很多网站都将傲虎归类为中型SUV,但我觉得这并不贴切,准确来说这是一款介于轿车与SUV之间的中型跨界旅行车,同理,自家的XV是低一级别的紧凑型跨界旅行车,斯巴鲁在售的只有森林人是非常标准的SUV。如果非要说傲虎像什么,它很像奥迪的Allroad系列和沃尔沃的Cross Country系列,既保留了轿车的驾驶感、操控感,同时兼具SUV的高通过性。但即使是这两个系列中最便宜的A4 allroad quattro探索家(41.88万)和V90 Cross Country B5 AWD智远版(44.79万),指导价都远超傲虎。即使是目前优惠巨大的V90CC智远版,裸车大概38万左右,落地也要43万左右,而中期改款后的A4 allroad去年底刚刚上市,优惠还没有到位,稍微带点配置就要奔着落地45万去了。所以,傲虎在这个价位没有直接竞争对手。有意思的是,选择傲虎的人,当初很多是在同价位的SUV中纠结,而非看上去更相似的旅行车。也许每一位傲虎车主都有一颗“撒野”的心,他们更加在意通过性,大多数旅行车是没有通过性可言的,而傲虎在通过性和装载性上都得到了相应的保证,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这台车在驾驶的时候,你会有一种这不像一台斯巴鲁的感觉,因为斯巴鲁引以为豪的就是水平对置发动机带来的低重心,但是傲虎为了保证离地间隙和通过性,把离地高度弄的挺高的,所以这也带来了一个矛盾点,想越野这台车性能又不是特别够,想在城市道路或者高速路去跑,又没有传统的旅行车那么舒服,只有在非铺装路面或者坑洼路面上,才能比较好的体会这台车到底“香”在哪里。除了类似于斯巴鲁傲虎这样的旅行车之外,我们再来聊一聊,同价位可以买到什么样的SUV,因为傲虎这台车实际上就是在切旅行车和SUV之间的夹缝。以傲虎现在的售价来看,主流点的SUV有丰田汉兰达(23.98-30.68万)、福特锐界(22.98-30.98万)、福特探险者(30.98-39.98万)、大众途昂(29.99-45.99万)、别克昂科旗(27.99-37.99万)、雪佛兰开拓者(22.99-32.99万),当然还有之前我们聊过的六缸大自吸现代帕里斯帝(29.88-32.98万)。你会发现,这个价位的合资SUV,至少已是7座中型SUV的级别,甚至像探险者、途昂、昂科旗、开拓者和帕里斯帝这样的已经上至中大型SUV了。而在这些车当中,以30万左右裸车的预算,除了探险者和帕里斯帝你只能买到低配以外,其他车都已经可以买到中配、甚至高配了。并且,这些SUV相比傲虎来看,不仅通过性更好,收起第三排座椅后也有一定的装载能力,在家用层面,每一款车都更加符合主流群体的审美取向与使用习惯。但傲虎身上有一样特质是这些车没有的,那就是调性,最后选择傲虎的人,我只能说他们身上“生活的重担”压得还不够沉,花钱去彰显调性并不是谁都有条件做到的。同样的预算,再看一看豪华品牌紧凑型SUV,它们的中低配普遍比傲虎更便宜。比如宝马X1(27.98-33.98万)、凯迪拉克XT4(25.97-39.17万)、林肯冒险家(24.68-34.58万)、沃尔沃XC40(26.48-38.58万)、讴歌CDX(22.98-34.98万)。而且除了冒险家,其他车都有比较可观的优惠,动不动就好几万。你也许会说以上这些车都低了一个级别,没可比性。那么以同样的预算,你还可以买到优惠巨大的二线豪华中型SUV,凯迪拉克XT5全系最低配落地甚至已经跌到30万左右,比傲虎最低配的定价还便宜,再加个几万块甚至可以落地XT6了,这可是高一级别的6/7座中大型SUV。与此同时还有沃尔沃XC60,2.0T高功率的T5版本低配落地32万以内,也相当贴近傲虎裸车的定价。此外还有英菲尼迪QX50、路虎发现运动版、揽胜极光、讴歌RDX……它们的低配车型优惠后也都掉入了傲虎的价格区间之中,甚至更低。所以对比这些SUV车型来看,游走在夹缝之中的傲虎,其实并不能剩下多少的生存空间,看重实用性的客户,可以去选择合资7座的中型甚至中大型SUV,看重品牌力的客户,也有大把的豪华品牌SUV可选,以至于傲虎成为了一款无法吸引主流购买力的车,也注定是一款只属于少数人的大玩具。顺带一提,很多傲虎的潜在买家都在担心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养护费用,这一点大可放心,因为水平对置发动机在日常维护保养的费用,与普通的发动机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别,你需要担心的,更多是将来不巧发动机坏了需要大修,或者一些需要修理的配件没有库存,需要从海外发货,那么你就要面临漫长的等待。傲虎适合什么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适合傲虎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傲虎?我觉得答案一定是“少数人”,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傲虎这台车,那就是:傲虎这种SUV和旅行车的结合体,不一定样样都拔尖,但它每一样都会一点。按照常理来看,这种“中庸”的车型应该非常符合国内市场的胃口,因为这种车做的其实和丰田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属于80分主义下的产物,可为什么斯巴鲁的接受度还是这么低?我觉得,这里面除了国内外文化差异的因素以外(旅行车的小众窘境,就是典型的由文化差异导致的结果),更多原因还是出在傲虎自己身上。首先,傲虎在国内的定价实在是没什么诚意,北美2.5L版本26000多美金起售,折合人民币17万多,同样标配EyeSight(但是美版配备的是EyeSight 3.0,国内是介于3.0和4.0之间的产品),拉到国内定一个31.28万起的售价。而我们之前聊过的现代帕里斯帝,北美32000多美金起售,折合人民币21万左右,在国内也只定到了29.88万起。同样都是进口车,帕里斯帝在北美起价还高了6000美金,相当于4万人民币,别忘了它还是3.5L的V6发动机,交着更高的排量税,结果回过头来定价和傲虎差不多,所以就让人有点看不懂,斯巴鲁玩的到底是哪一出?其次,全新傲虎并没有带来特别大的改变。除了外观变动、内饰升级,在发动机、变速箱、四驱系统上并没有肉眼可见的改进,这次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引入新的2.4T水平对置发动机,但回过头想想,曾经2.0T的傲虎卖到了35.98万,如果2.4T引进了,按照斯巴鲁在傲虎上惯用的高冷定价风格,怕不是奔着40多万去了。至于和同价位SUV对比,傲虎产品力和性价比上的不足会被无限放大,摆在明面上的东西也没做好:过于保守的内饰、老旧的动力系统、羸弱的动力……同时对于绝大多数追求实用性的客户来说,进口车的维修保养反而是个累赘,而且2.5L的排量,会让自己每年的车船税都多交一点。对于主流消费者来说,以上不管是哪一样小问题,单拎出来一个就足够让消费者把傲虎从意向车型中移除,但是,傲虎作为同价位极少数的跨界旅行车,它身上所展现出的特殊性,确实能够取悦那些少数的、追求个性的消费者。所以,傲虎这台车在国内就变的很挑剔,而且不是你在挑傲虎的毛病,是傲虎在挑你适不适合做它的车主。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前段时间,广汽丰田2021款凯美瑞上市了。这次其实是八代凯美瑞的中期改款,但是现在的厂家都学精了,喜欢把中期改款叫成“全新”,所以官方的说法也就变成了“全新凯美瑞”。同时还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今年1月份,凯美瑞的销量成功反超了雅阁。这可不是个小新闻,毕竟自从十代雅阁上市以来,销量在长时间内都稳压八代凯美瑞一头,稳坐合资中型轿车销冠宝座。去年一年,雅阁的销量就超了凯美瑞25000台。但今年一开年好戏不断,凯美瑞先是1月份销量直破20000,把坐在销冠宝座上已久的雅阁暂时挑了下来,紧接着又来了一次中期改款,说明今年凯美瑞很有想法啊。但是,凯美瑞并没有因此成为1月份的合资中型轿车销冠,因为去年全年排在老三的迈腾,1月份销量竟然同时超越了雅阁和凯美瑞,靠着23749台的销量排在合资中型轿车中的第一、所有轿车中的前十,真是活脱脱上演了一出“小三上位”的戏。今天的节目,主角还是2021款凯美瑞,中期改款之后,价格有哪些变化?配置有哪些变化?行情较之前19款有什么变化?同时还有一个很多人都关注的点,网传的凯美瑞发动机国产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闹过一阵的机油增多、乳化问题有没有解决,对我们还会有什么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当然借着今年开年乱战的机会,我也会将2021款凯美瑞和市面上的合资中型轿车做个对比,希望能帮到正在纠结的人……没什么变化的中期改款,配置忧伤的双擎新配置算算从17年底八代凯美瑞上市到现在,已经3年多的时间了,现在的车型整个生命周期普遍在6、7年左右,所以在时间点中期改款刚刚好。但我先抛一个结论:八代凯美瑞的中期改款,幅度远远没有当年七代中期改款那么的改头换面、天翻地覆。以至于当年七代改款完直接被称作“七代半”,而这次八代改款完很多人只是叫它“2021款”。首先在定价上,2021款凯美瑞官方指导价17.98-26.98万。起售价不变,与之前19款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几款配置的定价进行了下调。比如现在2.5自吸和2.5双擎的豪华版和锋尚版完全同价了,统一为21.98万和23.98万,不像之前锋尚版在这个价格基础上还要再贵3000元,但2.0自吸锋尚版还是比豪华版贵了6000元,只不过之前的差价是1万。同时,两款旗舰版的下调幅度比较大,自吸的2.5Q旗舰版由25.98万降为23.48万,双擎的2.5HQ旗舰版由27.98万降为26.98万;另一个明显的改动,是这次取消了原先比较冷门的2.0E领先版,但新增了一款21.98万的2.5HGVP领先版作为双擎的入场券,将双擎的入手门槛拉低了2万,这个配置后面可以重点聊一聊。在外观上,依然是普通版和运动版的双外观设计,同时又新增了一个“钛辉银”的颜色,但2021款和2019款放在一起,说实话就像在“找不同”一样,看了半天也就车头还算有些变化。普通版车型在车头两侧新增了两道镀铬,同时前脸变得更立体了一点,更多是细节上的调整;运动版车型也是一样,进气格栅从交叉网格形状变更为六边形,同时两侧的通风孔尺寸大了一些。其他地方就没什么了,说明设计师对八代凯美瑞的设计还是很满意的,不像当年七代转七代半时到处动刀。在内饰上,其实也没什么变化,最显眼的是仪表和屏幕。2.5自吸全部三款配置,以及2.5双擎除最入门的2.5HGVP领先版,全部用上了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其余配置还是沿用原来的7英寸或4.2英寸半液晶仪表。同时,除了全系最低配的2.0E精英版和双擎最入门的2.5HGVP领先版还停留在8英寸屏幕以外,其余全部换装10.1英寸悬浮式中控屏,8英寸屏幕目前还找不到实拍图,不知是悬浮式的还是原先那种镶嵌式的。这次中期改款,有人戏称“最大的改变是车机”,想想也对,凡是有10.1英寸悬浮式中控屏的,全部都用上了最新的车机系统,有智能语音交互、车载微信、高德地图、百度CarLife,尤其是车联网和OTA升级,这是以前没有的东西。除了全系最低配以外,还标配了远程控制,可以控制空调,还有疏忽提醒和防盗提醒,这也是以前没有的。总之,这次凯美瑞在智能化这块算是追上时代了。还有一点,如果你拉开2021款和2019款的配置单就会发现,以前的“自适应巡航”,现在改叫“全速自适应巡航”了,实际上现在除了全系最低配以外都有配备。因为丰田对原有的自适应巡航进行了功能性升级,现在可以实现全速域跟车了,30公里每小时以下还可以自动走停。以前是50公里每小时以上才能工作,而美版一直是全速域工作,之前一直有人不满这项功能被阉割,所以这次与其说是功能性升级,还不如说是功能性“恢复”。除了这些新增配置,总体上2021款相较于2019款是有所增配。举几个明显例子,19款最低配没有屏幕,现在有8英寸屏幕了;之前全系都没有车道保持,现在除最低配外标配;之前并不是每个配置都有副驾电动调节和老板键,现在除最低配以外也全部标配了……但是之前也提到,2.5自吸和2.5双擎的旗舰版有较大幅度的价格下调,所以配置也相应缩水了一点,原来这两个配置都有并线辅助,现在没了,原来自吸的2.5Q旗舰版有360全景影像,现在也没了。但是想想新老款之间的差价,以及新的仪表和屏幕,也能接受。关注凯美瑞的都知道,网上有个说法传得动静很大,说是2021款的后悬架减配了,由双叉臂式独立悬挂变成了双横臂式独立悬架了。这个问题我们团队讨论了很长时间,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减配,一样的东西,只不过换了个叫法。之所以会有这个说法,是因为之前丰田在官方宣传时不严谨,在官网和型录上介绍悬挂时用了“双横臂”这个词,后来自己也发现这么做给自己挖了个坑,于是在内部文件中承认用词不准确。现在上官网看看就会发现又换回了“双叉臂”的叫法。其实说白了,问题根源在于“全新凯美瑞”这个概念上,实在找不到新的地方了,就给后悬架换个名字,结果还换出事来了。所以,对于悬挂并没有担心的必要,首先网上可以搜到新老款的悬挂对比图,同时也可以自己去店里看一看。再仔细想想,成熟车型的悬挂系统已经将成本压得很低,在中期改款时特地改变悬挂,涉及研发、匹配、生产、供应链各个环节,从成本角度考量是不太划算的,这得多卖不少车才能把这部分成本摊回来。(2019款凯美瑞后悬挂)(2021款凯美瑞后悬挂)我们再来聊一聊这个双擎最入门的2.5HGVP领先版,也就是新增的双擎最入门的配置,指导价21.98万。之前19款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双擎车型23.98万的起售价太高,仅次于燃油车型的最顶配。很多人买双擎是冲着驾驶感受去的,很爽很平顺,但更多人是冲着经济性去的,结果一算,双擎比燃油车型贵出这么多钱,再想想自己一年也开不了多少公里,真靠油费回本怕是以后换车也没指望了,彻底被绑死了。但现在2.5HGVP领先版一下将双擎的门槛拉低了2万,价格和2.5自吸的豪华版和锋尚版完全一样,而这两个配置正好也是凯美瑞比较主流的配置了,可见丰田希望推动一波双擎的销量。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雅阁混动最低配只卖你19.98万,最畅销的混动配置也就21.98万,兄弟车型INSPIRE就更便宜了,混动最低配20.58万还能再优惠个3万,这个定价是极具杀伤力的,足以吸引一批原本冲着燃油车型来的客户。相比之下原先23.98万起的凯美瑞双擎,就有些将人“拒之门外”的意思了。但别开心,因为这个2.5HGVP领先版的配置确实非常丐,12.3英寸全液晶仪表,没有,4.2英寸的;10.1英寸悬浮式中控屏,没有,8英寸的。连带着,之前提到的最新的车机功能也没有,好在远程控制和全速自适应巡航保住了。它的配置水平,在全系中只比最低配的2.0E精英版要高,比定价19.98万、排行倒数第二的2.0G豪华版还低了一截。20多万的车,215胎宽的17英寸轮圈,没有前后雷达,也没有丰田在凯美瑞上已经装了十来年的nanoeTM纳米水离子空气净化器。所以,这个配置更像是买双擎送车,相同的价格去买2.5自吸的豪华版和锋尚版,最新的液晶仪表和悬浮屏幕有了,车机什么的也到位了,加上235胎宽的18英寸轮圈,胎压从报警变为显示,前后雷达、抬头显示、空气净化器全部配齐。这么看,那些对双擎没有特殊兴趣人,以及每年公里数不长的人,没有必要去硬着头皮选购这个双擎丐中丐,同价位的燃油车型明显更加符合主流群体的使用需求。所以,双擎车型这次新增配置其实是失败的,价格不像雅阁混动那么到位,也不会拉动多少销量,双擎最适合入手的还是23.98万的2.5HG豪华版,领先版只是装装样子而已。发动机国产化与机油乳化风波如果一直在关注凯美瑞的朋友肯定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之前传的沸沸扬扬的,关于凯美瑞发动机从M20A变成M20C的事情,当然这事儿主要是在2.0L版本的凯美瑞上,很多人就在网上开始DISS,觉得M20C是国产发动机,肯定比不了M20A这个进口发动机。首先,在M20C发动机上,可变正时气门系统(VVT)、VVT马达和燃油管是进口部件,大部分部件换成国产,先前在C-HR上是这样的,想必在凯美瑞上也是一样。发动机的进口配件上会标上“MADE IN JAPAN”,别被误导了,这就是一台大部分配件国产、在国内组装成机的发动机。但是,广汽丰田是丰田的全球模范工厂,在工艺上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和进口的M20A不会有本质上的区别(虽然心里不太舒服)。其次,凯美瑞2.0L版本主要的问题不在发动机上,而是在那套CVT变速箱上,因为2.0L凯美瑞在2016款的时候用的还是6AT变速箱,但是自从2019款上市之后,丰田把之前2018款2.0L版本匹配的6AT变速箱全换成了CVT变速箱,自从换了这个CVT变速箱之后,问题就来了。本来CVT变速箱的结构很简单,有动力输出很连贯和质量很稳定等优点,也有CVT起步不快、高速上的油耗并不低和承受的扭矩小等缺点,可是丰田给自家的这套CVT变速箱,在低转速区间直接加了一个微型的2AT变速箱,本来想着是为了提升起步时的动力响应,同时减少低扭区间磨损对CVT变速箱寿命的影响,但是由于这套CVT变速箱比过去传统的CVT变速箱架构更复杂,所以有可能导致车辆出现变速箱顿挫和异响问题。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虽然有过召回政策(自2019年2月22日起,召回总计19896辆的2018年9月14日至2018年11月27日期间生产的奕泽,以及2018年9月13日至2018年11月14日期间生产的C-HR),但是这个政策并没有包含同样使用这套变速箱的凯美瑞和雷克萨斯ES200,所以直到现在这两款车依旧在使用这套变速箱,当然以目前的质量投诉来看,数量占比非常的小,所以如果想买2.0L版本的凯美瑞,这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至于2.5L版本,2021款的发动机也从过去一直使用的进口版A25A发动机,变成了和国产版A25C混用,属于随机发货,开盖有惊喜,当然质量上肯定没啥区别。最后,还有一个很多人一直关心的问题,那就是机油增多和乳化。在发动机这个领域之中,机油增多的问题其实远比烧机油普遍,只不过以前很多消费者没有注意到,业内把这种现象称为“机油稀释”,这是每一个发动机在研发时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这当中具体的原理比较枯燥,简单来说就是在车辆冷启动的时候,由于曲轴箱的温度还很低,窜气容易凝结水蒸气,混合燃烧后的气体也会冷凝和机油混合。从目前爆发的案例来看,绝大多数出现机油乳化的都是混动车型,但按照机械原理来看,TNGA的2.0L发动机由于气缸直径较小,湿壁问题其实应该更严重一点,反而更容易出现机油增多,但是实际反馈情况下基本没有2.0L的车型,而2.5L混动和2.5L燃油发动机的燃烧室结构是一致的,所以也就证明很可能是工况导致机油增多现象,而不是设计或者批次质量问题。由于混动车型对燃油经济性要求极高,冷启动阶段发动机不参与工作,也不存在所谓的怠速热车,而机油增多事件爆发是从2020年3月开始的,那会儿刚好是新冠疫情趋于稳定后的时间点,很多车主没有长途驾驶的需求,而电动机在城市低速运行过程中的占比更高,混动车辆的内燃机会出现更高频次的熄火、冷机、启动过程,机油不断被稀释却无法完全暖机恢复,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机油乳化问题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因为很多车主开始可以去跑长途了,巡航或者运动模式使得发动机可以介入进来充分暖机,如果混动车主确实每天只开几公里代步,并且几个月内都没有长途计划的话,那么机油增多是不可避免的,建议按照保养手册中“严酷行驶”的保养方案来缩短保养周期,每5000km换一次机油基本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凯美瑞的主要竞争对手们那么,以2021款凯美瑞目前的产品力,和目前市场上的主要对手进行对比,我们应该怎么去选择?首先我们来聊一聊凯美瑞的老对手,也是一直和凯美瑞处于竞争关系、同属于“日系双雄”的雅阁。首先,凯美瑞和雅阁一直都有价格重叠,并且两款车都是属于比较均衡的车型,所以很多消费者在这两车之间主要就是针对价格、外观、内饰进行对比,因为在产品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车辆符不符合自己的审美,往往就是决定购买的因素。相比于凯美瑞而言,雅阁这台车的优点自然是那颗1.5T发动机,相对而言的运动性会比凯美瑞好一些,并且雅阁的后排空间确实不错,但是那个尾灯实在是有点让我接受不了,“钳子灯”的设计总让我有一种本田用力过猛的感觉,当然审美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也有人觉得这个“钳子灯”很炫酷。此外,现在的雅阁在海外已经有中期改款车型了,而且还有2.0T+10AT的配置,只是这套动力系统肯定是无缘国内的,而目前国内在售的雅阁,上市到现在已经有3年了,一直也没有进行小改款,加上雅阁在终端市场上持续缩减优惠力度,导致性价比大不如前,所以目前来看入手雅阁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不如等一等新款车型上市。其实以前的日系双雄不叫“双雄”,而是“三雄”,别光只记得雅阁和凯美瑞,还有天籁呢。但对于天籁这台车我真的挺唏嘘的,从之前的“公爵王”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并且日产在整体的技术研发上,现在已经落后于同属日系阵营的本田和丰田了,目前唯一还在的光环就是号称“东瀛战神”的GTR,只是撇开JDM的信仰,这个光环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之下又能持续多久,谁也不敢保证。首先,天籁在刚刚有换代消息放出的时候,我还是很期待的,因为那会儿就有传言说要引进四驱版的2.0T车型,而且还有传言说要配上AT变速箱,当时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内心可以说是心潮澎湃,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沙发暴徒”吗?结果,这台车在2018年12月面世之后,我是真的有些遗憾,不仅没有四驱版本,而且用的还是CVT变速箱,这就直接导致那颗252马力的KR20发动机无法发挥出它应该有的水平,在与自家那套CVT变速箱配合之后,性能和油耗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出色,在我看来,与其给这台车弄一个模拟8速的CVT变速箱,还不如给我配一套老旧一点的奔驰同款7AT变速箱,然后出一个四驱版本。其次,2.0T版本的天籁虽然是有同级别中最强的性能,可是这台车的底盘调校竟然是往舒适去调,不仅在过弯时候有种拉不住的感觉,而且原厂的刹车还绵软无力,这就好比一个五大三粗的肌肉型男站在你面前,娇滴滴的跟你说“人家其实很温柔的啦”,这画面简直不敢想象。最后,天籁在换代上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没有2.0T这个版本的,那会儿我去4S店想体验一下2.0T的天籁,销售直接跟我说暂时没货,据说是因为发动机还存在问题,那么同样用这套动力总成的QX50为啥就没有问题,在那儿卖的开开心心的呢?虽然后面2.0T版本的天籁陆陆续续开始进行销售,但是已经错过了先发优势,整个车辆的热度也下降了很多。当然,大部分人去选择天籁,还是看的2.0L版本,虽然这套动力系统已经很老旧了,但好在这一代依然秉承着日产大沙发的设计理念,这一点不能说不好,毕竟买2.0L天籁的客户更多的还是追求舒适性和稳定性,只是说在对手都在越来越年轻化的今天,天籁的这套内饰设计语言既没有豪华感,也没有运动感,确实差了点意思。所以,天籁卖不好真的不怪消费者,之前的公爵王主打商务和舒适,玩儿的就是静谧性,可以说盯着一个专项去打,整体车辆的性能和配置,在当年也是同级别中佼佼者的存在,订单拿到手软也是正常现象。可是,现在的天籁则处在了矛盾之中,想走舒适化路线,又舒适化不够彻底,内饰设计和用料也不如上一代天籁;想弄个2.0T走性能路线,又性能化不够彻底,之前的骐达GTS好歹还有个1.6T+手动的版本,底盘调教至少还能通过后期改装来进行优化提升,而2.0T的天籁则是一个CVT变速箱毁所有。所以,天籁这台车由于极其模糊的车型定位,加上没有亮眼的配置,自然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除了雅阁和天籁之外,同属丰田旗下的亚洲龙目前来看也是竞争对手之一,尽管之前一汽丰田在宣传的时候,有意无意的想把亚洲龙的定位卡在凯美瑞和雷克萨斯ES之间,但实际上国内在售的亚洲龙其实和海外版本关系不大,只是丰田现在双车战略的产物,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凯美瑞的“商务升级版”。相比于凯美瑞而言,目前在售的亚洲龙其实销量也不差,只是我自己实际体验下来,感觉后排空间确实有点对不起这个车身尺寸,同时后排座椅中间的位置,不仅地台的高度有点高,而且头部空间也小的可怜,只有两边位置的头部空间稍微好一点,所以如果想在后排挤3个人一起坐的话,那对于坐在中间的乘客而言就有点受折磨了。以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基本上买2.5L版本凯美瑞的价格,能入手2.0L版本的亚洲龙,只是2.0L版本亚洲龙的在功能性配置上,会比2.5L版本的凯美瑞少一些,同等配置下的亚洲龙基本上都比凯美瑞贵上1-2万,不过亚洲龙会多出4年10万公里的免费保养,这个政策跟雷克萨斯ES是一样的,当然,亚洲龙其实就是一个换了壳子的ES,有部分车主也是因为这个去选择了亚洲龙。在我看来,亚洲龙和凯美瑞完全就是根据自己预算和喜好来选择的产品,而且选择这两个产品的前提,就是非丰田轿车不买,假如预算到位,能从亚洲龙2.5L的中配版本看起,那妥妥的就是刷卡买单,如果说预算到不了那么高,那就看看2.5L版本的凯美瑞,至少会比2.0L版本的亚洲龙要更有性价比,至于2.0L的凯美瑞和2.0L的亚洲龙怎么选……我建议还是看看凯美瑞,毕竟差不多的价格,凯美瑞能买来更多的配置。除了日系品牌的竞争之外,美系品牌中的君威和迈锐宝XL其实也是比较强劲的竞争对手,而现在的君威和迈锐宝XL作为中型轿车,实际上优惠后的车价直逼整整低一级别的紧凑型轿车,相比于同级别的丰田凯美瑞,这两车在优惠之后的差价能拉开4-5万。实际上凯美瑞与君威和迈锐宝XL之间的主要的差距在于动力,凯美瑞一共有2.0自吸、2.5自吸和2.5混动三款动力总成,君威则是使用了1.5T和2.0T两款发动机,是与之匹配的都是9AT的变速箱,而迈锐宝XL在君威这套动力系统上,曾经还多了一套1.3T三缸机+CVT的动力总成,不过已经停产了。撇开1.3T三缸版本的迈锐宝XL不谈,君威和迈锐宝XL即使是1.5T车型,动力都是完胜2.0L凯美瑞的,更不用说2.0T的君威和迈锐宝XL了。所以,如果是在这两车与凯美瑞之间纠结的,我建议如果预算有限,只够买低配的丰田凯美瑞,那么不如选择君威和迈锐宝XL来的实惠,毕竟1.5T更便宜、2.0T动力更好,如果预算比较充足,能够到2.5L甚至2.5L混动版本的凯美瑞,实际上不如去看看越级下探来打市场的君越,整体车辆的质感会更上一层楼。最后,我们聊一聊大众的帕萨特和迈腾,这两车和凯美瑞也有非常直接的竞争关系。如果说之前帕萨特断A柱的事情还让人心有余悸,那迈腾一向比较稳定的质量表现则让不少人心动,并且迈腾现在除了1.4T版本还在用干式双离合,剩下的2.0T版本用的都是湿式双离合,稳定性其实也能够得到保证,同时迈腾整体的车辆内部空间其实比凯美瑞大很多,整体动力感受也比凯美瑞要好很多,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相对而言的性价比还可以。以至于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如果你用很多时间在网上看车、看评论,最终买凯美瑞的概率会很高,但如果你多去试驾体验,有极大的概率会选择迈腾。写在最后最后,如果想买凯美瑞,是趁着现在抄底老款,还是持币观望等待新款全面铺货?这个级别的买家还是比较有主见的,来回徘徊、犹豫不决的相对较少。但是凯美瑞这次中期改款并不彻底,2019款属于停产在售状态,某些地方还有1万左右的优惠,与2021款几乎没有优惠相比,感觉19款性价比也是有的。说到底,还是得看当地行情和购买预算。正是因为中期改款幅度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如果你本来看中的就是低配车型,而低配恰好不是这次新增配置的“最大获利者”,所以一旦当地4S店给了你一个非常诱人的优惠,那么还是可以抄底一下老款的。但是,凯美瑞最热销的永远不是最低配,中高配的配置提升是肉眼可见的,尤其是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和10.1英寸悬浮式中控屏,随着19款库存消耗殆尽,21款优惠将会逐渐到位,等一等入新款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才是最合适的选择,对于那些本就准备入手中高配的人来说这才是最符合利益的。而且新款的中高配,后期在二手车市场里的卖相也会比老款更好,再保值的车,卖的时候也会分代差,估价的时候,多个几千块是很正常的。我会毫不犹豫选择新款,宁愿多等1-3个月,买新不买旧的道理。总而言之,凯美瑞开年就给自己起了一个好头,本想再借着这次中期改款的东风,接下来再好好与雅阁缠斗一番。可迈腾来势更凶,像吃了大力丸一样,而且这股凶劲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实际上从去年10月开始,迈腾就靠着大幅优惠在单月销量上持续超越凯美瑞,只是之前的销量差得有点多,没能在全年结束之际实现总销量的反超。接下来还有几场好戏看:雅阁能否在今年继续保住合资品牌中型轿车销冠头衔?中期改款后的凯美瑞能否如愿以偿,最终在日系双雄之争中战胜雅阁?曾经的销冠迈腾这两年一直被雅阁和凯美瑞压制,这波攻势是会随着“大力丸”药效消退而减弱,或者这只是它重拾往日荣光的开始?不管怎么样,竞争对于我们始终是好事,就看竞争能否最终转化成行情,让我们可以买到更优惠的车……*图片源自网络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上个星期,今年最重磅的车型之一,全新奔驰C级(W206)终于发布了。可能真正去关注发布直播的人并不多,但在发布完的第二天,我微信里十几个与车有关的群都在聊这个车,微信切出去一会儿,那就是上百条未读,买得起的、买不起的、喜欢的、吐槽的……所有人都在聊这车,一款车能造成这么轰动的效应实在难得一见。看到新C级的时候,仿佛又有了当年第一次看到这代C级(W205)的那种惊艳感,满脑子都是香。奔驰在豪华和精致方面,真的让人上头,奔驰的标也真的很值钱,不服不行。今天聊的新C级,在欧洲只是亮相,还没有正式发售,国内应该是下半年上市。这车确实有很多亮点,但是它也并不是完美的,特别是大家看到的内饰,低配大概率不会标配这两块超大屏。还有现在流传出来的各种新奇功能,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去买,怕是得准备将近50万。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扒一扒新C级的优缺点,当然还包括与现款有什么差别,以及大家最关心的,与宝马3系、奥迪A4L以及同级别、同价位二线豪华品牌车型的对比。走大哥的路,让大哥无路可走之前全新S级发布的时候,那台车处于一片争议和嘲讽之中,但套用相同设计语言的全新C级发布之后,网上的风评还真的不差,反正C级只要设计成小S级就真香的定律,从上代C级和S级开始就已经被验证了。这次新C级发布了三厢版和旅行版,旅行版我们就先不聊了,不过这次发布会上有一个小插曲,公布新C级旅行版时大屏幕上显示的是“The new C-Class Wagon”,而奔驰一般都用“estate”而非“wagon”去表示自家旅行车,estate在英文中有庄园的含义,听起来更像是有钱人享受生活的大玩具,而wagon纯粹就是货车车厢的意思,就像穷苦人民的工具车一样,可是,奔驰官网上却依然用的还是“estate”,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次乌龙事件。回到全新的C级三厢版上,这次标轴版本的长宽高是4751/1820/1438mm,轴距是2865mm,相比现款海外标轴,在长、宽和轴距上分别提升了65mm、10mm和25mm,但是高度降低了9mm。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更长更宽更扁了,其实这样的车长已经非常接近现款国产长轴4784mm的数据,未来加长之后(消息称轴距加长89mm)大概率会超过BBA同级别中最长的3系长轴(4829mm)。所以,对于未来国产C级长轴版本的空间可以期待一下,会不会达到3系长轴版本的水平?这次新C级的整体轮廓就像是新S级的等比例缩小,采用一样的带有260万像素和投影功能的LED数字大灯,以及颇具争议性的“三角眼”尾灯,此外就是新S级的数字大灯了点亮后中间有3个亮点,中期改款的E级变成了2个点,而新C级只剩1个点,当然,这个大灯在国内大概率会成为选配或者顶配才有的东西。在内饰部分,除了空调出风口以外,基本照搬新S级,左边是12.3英寸全液晶仪表,右边是11.9英寸OLED触控屏,我大概数了一下,新C级中控区域的实体按键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基本上都集中在中控屏幕的下方。但是,先不要激动,记不记得A180L上被阉割成两块老式手机一样大的双联屏,在国产后的新C级低配车型上,液晶仪表和中控屏幕大概率也会缩水。总之,新C级的设计可以总结成一句话:走大哥的路,让大哥无路可走。奔驰轿车线每一轮的更新换代,基本都是从S级开始,随后延伸到E级和C级,这样做的好处,是让S级车主率先享用全新的设计语言,玩腻了扔给C级和E级车主,并且C级和E级车主不会有任何怨言,反而会“感激流涕”,自己的车就成了“小S级”,有一种花小钱办大事的舒爽。但是,我仍然怀念那个设计师不会偷懒的年代,每款车都有自己的专属设计,诞生了蝴蝶奔、四眼E等等经典设计,而现在的所谓家族化设计更像是设计师偷懒的结果。反观这次的新S级,那台车的身上有太多的元素在CLS和CLA、以及A级三厢和改款E级上出现过了,并且内饰的全面科技化也放弃了原先坚持了数十年的“纸醉金迷”般的豪华调性,这是一场豪赌。不过,我觉得正是新S级如此大胆,才成就了新C级的设计,这套语言相比新S级,更像是为了新C级量身打造的,它的定位和人群不需要出格的豪华,看起来高级感、再来点新意就可以了,如果新C级能让人遗忘掉现款的设计,就算没上市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以至于我们的兔子叕叕叕叕想换车了,只不过他想换的是C级旅行版,我记得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这个对奔驰从来不感兴趣的人,这次也被‘套头’了(南京话,表示深陷其中)”。再一个比较劲爆的消息,那就是这次新C级取消了立标车型。为什么要取消立标车型,我个人猜测有两个原因:第一, 是奔驰希望更加明确旗下的车型定位,以及区分相对应的消费人群,所以现在S级只有立标,毕竟S级车主的商务需求更多;E级有立标和大标,E级消费人群多样化,有商务的也有家用的;而C级只有大标,你在路上见过现款立标C级吗,之前说买黑色A4L和白色A6L的都是狠人,但我觉得买立标C级的人更狠。第二, 这次新C级的风格明显更偏运动化,比如之前提到更矮的车身,官方宣传片中的样车还是哑光灰色,要知道这在之前可是AMG的专属颜色,让我非常意外的是,新C级的配置中居然出现了新S级上的“后轮转向”,而且被当作主要买点宣传。后轮转向是什么?这是一种后轮小角度转动的技术,低速下与前轮反方向转动,减小转弯半径,高速下变为同方向转动,提升过弯时的稳定性。这玩意儿放在S级这样的大车上,使用场景更多是调头和停车,虽说后轮的转角也许只有几度,但可以将大型轿车的转弯半径缩小至中型轿车的水平。除了大车,一般只有跑车或者性能车才会使用,比如保时捷的911,纯粹为了提升操控极限。这次放在了新C级上面,那么是不是可以猜测一下,在标榜运动的3系都全面舒适化的今天,C级反而希望通过增强运动性能去抢夺原属于3系的粉丝?除了后轮转向和数字大灯,新C级也是不遗余力地去蹭新S级的配置,比如可以点外卖的第二代MBUX系统、新S级刚刚用上的AR-HUD增强现实的抬头显示……先泼一盆冷水,有些东西看看就好,尤其是后轮转向,国产后大概率是顶配中的顶配才有资格享用,参考一下现款顶配的价格,想要这些东西全部配齐,那你面对的很可能是一台指导价50万的C级。没有新意的全系电气化当然,全新C级的重点不只是内饰和外观的改变,这台车的动力总成也采用了M254发动机+48V电机组成的ISG系统,相比于之前的M264发动机+48V电机的BSG系统,现在的ISG系统把电机集成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可以直接输出动力和扭矩,而不是像之前那样需要通过皮带进行动力传输。这就相当于过去你如果想把一只整猪放进冰箱,需要先把肉分割开,然后归类放进去,现在则变成了开冰箱门、放进去、关冰箱门,就这么直接。当然,我们作为消费者其实不需要去了解这个ISG系统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套动力系统从动力输出参数、响应速度、平顺性、经济性等方面,都超越了奔驰自家之前的BSG系统。其中,1.5T的M254的ISG电机有15千瓦的输出功率和200牛米的扭矩输出,这15千瓦和200牛米是直接可以从启动开始就输出到轮上(严格来说是发动机点火之前),所以它的动力响应可以说超越了很多传统的燃油车,应该是只比电动车的动力响应差一点。而同期发售的插混版本的全新C级,无论其电机架构形式是P1还是P2的,由于ISG系统的存在,从动力层面看,都可以做到类似于本田IMMD那样可以串联和并联的系统,按照奔驰官方现在给出的100公里纯电续航,加上PHEV系统天生具有的节能属性,混动版本的全新C级有可能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从我的角度来看,奔驰能把全新C级进行全系电气化,这个操作还是很大胆的,特别是连C63 AMG这样经典的性能车,也要变成2.0T+48V的动力配置,这一点是目前奥迪和宝马都不敢做的事,我觉得可以说明两件事:第一, 奔驰对自家的小排量涡轮技术很有信心,这种信心一方面是作为大品牌的自信,相信只有奔驰大标+AMG仍然可以hold住百万的定价;另一方面现在新款A45和A45S上搭载的M139 2.0T发动机,其实力确实很强,主要原因在于近几年奔驰赛车技术大规模下放,所以有能力通过小排量发动机去取代6缸、8缸。退一步讲,现在不换也不行,大排量现在在全球各国都是被打压的状态。我们都知道,上一代的奔驰基本上是部分中低配车型采用混动或者是小排量涡轮,比如被人吐槽的GLB配1.33T发动机、C级和E级配1.5T+48V……从技术上来说,之前奔驰的小排量发动机技术确实不够成熟,加上国产之后各种阉割和减配,北奔的装配工艺也有点感人,进而给人一种德不配位,花钱就是为了买标的感觉,当然人们对于车型排量的固有认知,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第二, 以目前的形式来看,BBA三家都将大面积采用以轻混为主的动力配置,同时并不完全押宝在电动车上,而是依然将重点押在燃油为主的轻混车型上,当然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如果全面铺开电动车,那就是自己革自己的命,因为在电动车领域里,传统品牌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如新品牌好使,对于这种老牌汽车厂家来说,反而容易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则是PHEV类车型在我国和欧洲都算是算新能源车,只是国内目前对于PHEV插混车型的政策正在不断收紧,由于这种轻混车型由于不受电池成本的限制,又能够享受政策红利,所以对于厂家来说,他们在降低车辆油耗的同时,能有更强的议价权和控制成本的能力,还可以去满足更高的排放标准,并且有可能通过混动系统去打造出更强的动力。绝对是当下的首选方案。但是,当我们把奔驰这套全新的电气化动力系统扒开来看,你会发现它的本质其实就是通过“省油+长续航”和“高性能”这两条腿来走路,这一点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这正是比亚迪已经做了很久的事情,比亚迪不就是“DM-P系统”走高性能路线,然后“DM-i系统”走省油+长续航路线么,所以奔驰这个玩法真的有些落后了,至少从我自己角度来看,确实没什么新意。而奔驰作为一个已经诞生一百多年的老同志,明显在看清未来趋势方面,还没有比亚迪高瞻远瞩。但是,奔驰这样的汽车界大佬,这一次显然自认为是有备而来,只是汽车市场里并不只有奔驰一家,别的厂家会不会进行“偷袭”也不好说。所以,好戏肯定还在后头。奔驰C级的对手们依照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大多数去选择奔驰C级的客户,主要对比的其实就是奥迪A4L和宝马3系,还有一部分则是会去对比凯迪拉克的CT5、雷克萨斯ES、沃尔沃S60等等。那么,这些差不多价位的车,和奔驰新C级之间应该怎么选呢?我们先聊聊两个奔驰C级的死对头,也就是宝马3系和奥迪A4L。我们都知道,宝马3系是这三台车当中最早完成换代的车型,从过去的F3X变成了现在的G2X,这一代的宝马3系拥有BBA三家当中最长的轴距,也有相对而言更好的乘坐空间,这台车其实从上市到现在,一路价格都非常坚挺,甚至坚挺的有点不像宝马了,市场热度也是很高。撇开价格不谈,现在的宝马3系其实已经不像过去那样追求运动性,反而是逐步的在向舒适化靠拢,现在的宝马3系,不仅原厂全系减配了防倾杆,而且原厂避震也很软,你在开的时候会明显感觉车辆指向性虽然很好,悬架响应也很快,但软趴趴的悬挂,在劈弯的时候很难给你信心,以至于有一种方向盘告诉你可以,但是车身动态反馈告诉你慢一点的感觉。除此之外,2020年9月以后出厂的宝马所有车型,都进行了ECU加密,所以无法通过刷写ECU的方式进行动力升级,并且2020年11月以后的325Li车型,用的发动机改成了和320Li一样的B48C版本,要知道之前的325Li一直用的是B48D机头,和330的发动机一样。简单的说,你可以理解325以前是330的发动机降低了功率,现在是320的发动机调高了功率。有人问,这有什么差别呢,差别在于换装B48C之后,发动机的散热系统发生改变,B48C的散热是风冷+水冷,B48D是两个水箱散热,并且发动机的排气歧管进行了集成,整体性能相比B48D会弱一些……以至于网上都流传一个段子,说“E90是E46的后代,F30是很像奔驰的宝马,G20/G28则是宝马找奥迪代工出来的奔驰”,你品,你细品。而奥迪A4L这台车现在还没有换代,底盘依旧是代号B9的那一套,2016年上市,奥迪换代周期在6-7年,上次B8到B9的换代就经历了7年,所以下次B10换代估计在2022年-2023年。但是现款在售的A4L顶配45TFSI Quattro的运动性非常强,不仅配备了有别于普通A4L的运动底盘,并且在整体性能和硬件配置上也是压着宝马330和奔驰C300在打,加上后续的车辆改装潜力非常高,换言之就是如果不服,那就崩哭你。奥迪A4L的问题在于,买奥迪A4L的大多数人还是选择40TFSI版本的车辆,而A4L时尚版的车型(不管是35TFSI时尚动感型,还是40TFSI时尚动感/致雅型)都没有后排独立空调,也没有后排独立的空调出风口,这一点在日常使用的时候确实差点意思,不过价格合适啊,30万不到就可以落地。而上到40TFSI的豪华型,基本上该有的配置都有了,也就比时尚版贵2万左右,唯一需要纠结的就是选择前驱车型还是四驱车型,如果选择四驱,就再多掏2万。可能有些人说,我买A4L不是为了便宜,而是觉得现在的A4L反而是34C里面操控性最好的车型,所以我决定再等2年,等B10上市再入手。我劝各位早点打消这种想法,因为基本确定,后期B10车型要用MQB横置模块化平台替换掉现在的MLB Evo纵置模块化平台,换言之,下一代的操控性大概率不如现款,但是空间和舒适度应该会提升不少,到时候再配上三块屏的虚拟座舱,照样可以咔咔的收割钱包。如果用全新奔驰C级来和目前在售的宝马3系、奥迪A4L进行对比,其实就是打了一个时间差,因为宝马3系已经进行过大改款,近两年也不会有什么大动作,而奥迪A4L则是中期小改款刚结束没多久,前面我也说了,B10换代车型至少要在2022-2023年才能上市。所以,今年的全新奔驰C级只要不作死、不减配、该给优惠就给优惠,那销量肯定是蹭蹭蹭的往上涨,至于什么1.5T发动机动力弱,相信我,在小S面前,这些根本不是问题,你给这车配个1.3T发动机,价格再便宜2万,很多人也愿意买。撇开BBA三家不谈,目前市场上还有一个对手就是凯迪拉克CT5。凯迪拉克CT5最近销量也是节节攀升,虽然一直以来都被人调侃,认为是买不起BBA的才去选择凯迪拉克,这里我要帮他们说句公道话。不是买不起BBA,是买不起BB,也就是奔驰和宝马。奥迪不能算进去,因为奥迪A4L现在优惠后的价格,实际上与CT5差不多。CT5目前优惠5-5.5万,28T豪华落地28万出头。A4L 40时尚落地30万不到,其实是差不多的。能选择CT5的客户,绝对不是因为这一点价格差,更多是对凯迪拉克的真爱。凯迪拉克CT5也是最近才上了2021款车型,主要是在内饰和车机方面进行了一些小的提升。凯迪拉克CT5这台车相比BBA而言,其本身最大的优势主要在于性价比,能让你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配置,并且这台车的发动机不像BBA那样分高低功率,全系都是237马力/350牛米的发动机,只是百公里加速7.3s的成绩总让人觉得差点意思。但是,凯迪拉克CT5也有一些小问题,比如这台车的内饰相比于BBA而言确实差点意思,这一点不仅限于CT5,凯迪拉克全系车型(除了凯雷德)其实都有这个问题。再一个问题就是这台车的FOTA系统,这个问题我一直都很诟病,我总觉得是凯迪拉克用力过猛,而且还把力气用错了地方,因为大多数去选择凯迪拉克的车主,其实追求的就是运动性,现在这个237马力显然是不够格的,毕竟之前老款ATS-L都有279马力,加上凯迪拉克现在一个FOTA搞上去,使得现在的CT5无法像别的车型那样通过刷写ECU进行动力升级,只能默默地等待官方推送动力升级程序,但是官方到现在也没有动静;最后的问题就是配置不合理,当然这个配置指的不是舒适型配置,而是硬件配置,要知道过去的ATS-L全系标配前轮BREMBO四活塞刹车,但是到了现在的CT5反而变成了顶配才有,所以我就在想,即使是无法标配这些性能件,是否能够开放选装,该多少钱就多少钱呗。最后,奔驰C级其实还有一个对手,那就是雷克萨斯ES,有人说,不对啊,IS才是对标34C的车型,别急,听我说。目前IS新款还没上市,国内没有IS可买,但是ES200这款车的定价29-30.9万,一台进口的雷克萨斯ES,理论上车型定位还高于34C,裸车价不打折也就是3系、A4L、C级的价位,还送4年10万公里免费保修保养,你觉得吸不吸引人?雷克萨斯ES这台车的路数其实和凯迪拉克CT6、沃尔沃S90差不多,都是越级来打B级车市场,同时和C级车产生竞争关系,只不过凯迪拉克CT6和沃尔沃S90目前的优惠幅度非常大,而雷克萨斯ES则没有优惠,有不少地方直到现在都还是要加价提车,但是胜在定价不高(官方指导价29-40.9万)。假如真的有客户从ES200开始看起,说不定还会被混动洗脑,最终买了ES300h也说不定,到了豪华品牌混动领域,雷克萨斯几乎通杀四方,并且同等价位中雷克萨斯在主被动安全配置上给到的配置也算可以。但是,雷克萨斯ES这台车一直以来就像榴莲一样,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喜欢的人就特别喜欢,觉得舒适度好、保值率高、后期养护省心,但是不喜欢的人就嗤之以鼻,觉得就是个老年代步车,中控土了吧唧,车机难用的要命,最关键的是动力是个弱鸡。取消平民车?奔驰希望自己成为奢侈品之前在网上一直有传言,说奔驰希望自己成为奢侈品,把自己打造成汽车中的爱马仕。我不知道奔驰是怎么理解“奢侈品”这三个字的,因为在我看来,车和包、衣服、鞋子都不一样,价值基准也不一样,就算是几十万的奔驰车,其本质依然具备极强的工具属性,只有那些超豪车和超跑,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而奢侈品包包的价值更多体现的是社交属性,没有人在意一个爱马仕可以装多少东西。传言中,奔驰的做法是取消C级以下的所有车型,也就是说未来奔驰将没有30万以内的车,假如奔驰真的要这么做,我先不谈能不能成功,但也许能让奔驰离自己想象中的“奢侈品”更进一步。当然,奔驰也有自己的苦衷,毕竟等车辆电池和充电技术成熟之后,电动车的成本会进一步的大幅度降低(看看每年都在降价的特斯拉),而传统燃油车企在30万以内的市场去和电动车拼性价比,结局大概率是失败,这个问题在目前逐渐价格下沉的豪华品牌上会尤其明显,所以要么拼不过就加入电动大军,要么干脆放弃这部分市场打出价值差异化,奔驰的奢侈品路线倒是为所有豪华品牌提供了一个破局的思路。这景象像极了当年钟表业的石英危机,瑞士的机械手表在引以为豪的可靠和精准上,被来自日本的精工石英表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要不是后来瑞士钟表业找到出路,将机械手表与奢侈品的概念牢牢捆绑,现在至少有一半的瑞士钟表品牌已经消失。但是活下来的,妥妥的都是奢侈品。这次的全新C级或许多少也受到了这种理念的影响,整台车看上去非常精致,现在这个年代不缺家境优渥的人,尤其在这两年疫情导致的通货膨胀基础上,手里有些资产的人反而越发有钱,今年南京的奢侈品店门口,排队的人比往年都多,而且每家店出来的人手里都提着大包小包。也许,看着更精致的奔驰,才能满足这些富裕阶级的使用需求和社交需求,只是这样一来,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也许会离奔驰越来越远。你说对吗?*图片源自网络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2021年1月28日,2021款汉兰达上市了,由于上市之后没多久就过年了,所以这车也是最近才陆续到店销售。我在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就像尼克扬的黑人问号脸一样,因为这个所谓的新款,主要是在2018款车型的基础上,给豪华版和尊贵版两款车型增加了透镜式LED大灯和10英寸电子语音导航系统,给豪华版、尊贵版和骑士版增加了最新的车机版高德地图,给尊贵版和骑士版升级了棕色内饰,然后就没有啥改变了。而在2020年10月的时候,汉兰达在2018款的车型基础上推出了2020款四驱百万纪念版,当时我在看到这台车的时候,我还在想是不是是不是因为马上全新汉兰达要上市了,所以趁着最后一段时间来清一清库存,然后用这个“百万纪念”的名号,来为全新的汉兰达做做广告,然后就会推出真正的新款汉兰达。结果,现实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丰田现在又把之前的2018款汉兰达拿出来炒冷饭,不仅车型配置差不多,2021款汉兰达在市场端的表现也和2018款如出一辙——加钱(不同地区的加价方式也不同,有的是加现金,有的是加装潢)。一台落地在30万左右的合资SUV,直到今天也没有实现全系标配LED头灯和导航系统,而且还得继续加钱,我只能说牛年里的丰田牛头标是真的牛。所以,今天就和各位聊一聊,新上的2021款汉兰达为什么不走心,今年将会上市的全新汉兰达是否值得去等待,以及全新汉兰达的那款神秘的姊妹车。汉兰达为啥卖的好?如果简单的用保值率高或者故障率低来概括汉兰达的优势,我觉得是不客观的,因为一台车在市场端的表现,永远是多个因素下产生的结果,并且一台车始终是在有的优点同时也是有缺点的,即使价格高昂如库里南那样,我依旧能找出“贵”这个缺点,只不过这个缺点的主要来源是我的收入太低,而不是车子不行。回到汉兰达本身,这台车在我的眼里其实一直是一个“矛盾综合体”,我自己在开汉兰达的时候,其实各方面都不是很满意,不管是老旧的内饰、满眼的塑料件、孱弱的动力和操控、不算出彩的二排和三排空间……这台车给我感觉就像上个世纪的产物,没有一点当下车辆应该有的配置或者属性。可是,就是这样的一台车,在实际的市场端表现却让人瞠目结舌,基本上想要买汉兰达就没有不加钱的(不管是加价还是加装潢),要不然就等很久才提车,就这还一堆人去抢着买,甚至有人直接无脑去买汉兰达,而且几乎所有买汉兰达的人都觉得香喷喷,不管自己的出发点或者需求点是怎样的,大多数车主买回来都觉得好。我就很疑惑,这个汉兰达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如此之多的人趋之若鹜,为什么一台底子如此之老的车,还能卖这么好?于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汉兰达有先发优势。在2007年汉兰达刚刚以进口车身份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丰田直接就找到了7座中型SUV的细分领域,而彼时的中国市场中很难看到同类型的车辆,即便汉兰达有5座版本的车型,但是丰田始终是将7座车型作为核心,从而率先建立了7座SUV的口碑和认知,不仅有效避免了和同级别SUV进行厮杀,并且通过自己的先发优势,牢牢占据了这个价位区间里7座SUV的市场,使得后来进入该市场的7座SUV无一幸免,基本上都会被拿来和汉兰达进行对比。第二,汉兰达更懂得如何讨好消费者,或者说汉兰达更能满足7座SUV客户的需求。以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车型来看,汉兰达的主要对手其实无非就是同级别的福特锐界、吉普大指挥官、大众途昂以及新出的现代帕里斯帝,但是在7座SUV这个极其细分的市场里,大多数消费者会把自己对于内饰、动力、性价比等方面的需求削弱,同时对于空间表现、耐用程度、稳定性、舒适性、有没有四驱等因素的需求会提升,而这些削弱的需求,恰恰都是汉兰达的短板,提升的需求却都是汉兰达的优势。相比于福特锐界而言,那台车的主要优势在于性价比,尽管车辆的长、宽、高和汉兰达几乎没啥区别,但是在空间上却没有汉兰达那么宽敞,主要原因是汉兰达为了显得第三排空间够大,把第三排座椅进行了削薄,我自己去店里实车比对过,汉兰达的第三排座椅比锐界薄了大概10cm左右,以此换来了比锐际更好的后排空间表现,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就像奔驰C级用后排短坐垫来换取腿部空间一样,但也可以认为汉兰达是盯着消费者的主要需求去进行设计和生产。而同样隶属于美系7座SUV的Jeep大指挥官,虽然在同价位能拥有更好的配置,但是空间表现和外形上不如汉兰达讨巧,大指挥官1892mm的车身宽度相比于汉兰达1925mm的车身宽度反而是窄了33mm,汉兰达的外形反而做的更大、更宽,而这种够宽大的造型其实更能讨好那些注重车辆是否够宽大的客户。至于轮胎是不是缩在叶子板里面、是不是一点点窄的面条胎……这些都不重要,大多数人也不会在意这一点,只要看着够唬人、能装下一家老小、车子不容易坏就可以了。而说到车子不容易坏这一点上,汉兰达相比于美系的7座SUV则更有话语权,先前福特锐界曝出了断轴事件,吉普的品控一直都有点谜,甚至都成了段子,所以这种在质量方面的不确定性,也会让消费者心里打退堂鼓,而汉兰达只在2009年12月的时候出现过一次爬坡门,自从车辆改款之后则是连这个问题都看不到了,所以作为一台工具车来说,大多数消费者自然是愿意选择汉兰达。所以,基于对车辆稳定性的追求,途昂这种越级来打的车型也自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途昂是大众的产品,光是一个双离合变速箱就能让不少追求稳定性的消费者望而却步,即便现在双离合变速箱已经不是过去那样,但消费者会有一种“思维惯性”,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使得汉兰达那颗老旧的6AT变速箱,反而成为能让消费者在稳定性方面更放心一些的选择。至于现代的帕里斯帝,我们先不谈韩系车的品牌问题,单说那颗3.5L V6的发动机就已经劝退不少人,消费者总是会不自觉的联想到高油耗,更不用说帕里斯帝还是一台进口车,今后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费用肯定不会低,而在这个价位中去选择7座SUV的客户更多的还是刚需群体,对于后期的使用成本会具有较高的价格敏感度,进而使得帕里斯帝这种车也只能成为小众的选择。说的再简单一点,目前市面上在售的、这个价位区间里的7座SUV,比汉兰达动力强的没有汉兰达空间大,比汉兰达空间大的又没有汉兰达价格低,比汉兰达价格低的保值率又没汉兰达高。以至于汉兰达一直都是在用自己的长处去打别人的短处,或者说这就是丰田的80分主义的体现,一台车给你做的反正各方面都说的过去,买不买都随你,至于那些有自己想法或者追求的消费者,其本身就已经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自然也不会成为汉兰达的客户。第三,汉兰达在配置上做了清晰的区分,并且有意的去引导消费者进行配置选择。在汉兰达这个价位的车辆里,很多车型都会受制于价格和成本的制约,使得一台车并不能做到样样精通,而选择在什么样的地方精通,那就是一门学问,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车型你明明看起来挺不错,但实际上真正投放到市场里就没啥人买了。也是许多车型销量遭遇滑铁卢的重要原因。 在配置上,汉兰达做了清晰的区分,为了实现配置上的区分度,以及实现不同配置车型的份额预估,丰田直接通过重点配置来引导消费者购买该配置的车型,而对于合资7座SUV这个购买用途更加细化的市场来说,这个现象就尤其明显。比如指导价29.98万的汉兰达2.0T四驱豪华版7座,不仅能满足“四驱”和“7座”的刚需,其他的像真皮座椅、天窗、倒车雷达、倒车影像、自适应巡航等常用功能也都给配上,而汉兰达其他的车型配置,则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的配置增加或者配置减少,但相对应的价格也是随着配置进行调整,进而使得那些想再省点钱或者再多来点配置的客户,也都有对应的车型可以选。换言之,丰田就是有意的去引导消费者把7座四驱豪华版作为主要选择,而市场端的反馈也证明了这样的设定是正确的,这个配置确实成为了热度最高的畅销车型。至于那些买不到这个版本的客户,其本身对于汉兰达就有足够的认可,那么剩下来的工作就很简单,那就是根据客户的经济实力和购车预算,把他们引导至其他配置上去,进而提升整体销量。综合而言,汉兰达在商品层面是一台更懂消费者的车型,并且通过这种对于消费者需求的牢牢把握,使得这台车能够成为一个热门车,鼻孔朝天卖了好多年。“老油条”这三个字,很适合形容这一代的汉兰达,它就像是一个在职场混迹很久的老手,它的真实能力可能不是最强的,但它却是最深谙老板和领导喜欢什么的,在公司中可谓如鱼得水。这代汉兰达在30万级7座SUV市场中就是扮演着这么一个角色,刚才提到的那些竞品在它面前就像“小鲜肉”一样,冲劲十足,但终究还是不像汉兰达这根“老油条”一样,能够完全摸透消费者的想法。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每家品牌推出同类车型时,都会讲汉兰达标为直接对手,并宣称“我们的各项都‘吊打’汉兰达”,谁都想把前浪按死在沙滩上,可最后又有谁办到了?“老油条”的新生,“皇冠-陆放”如何打出差异化虽说这代汉兰达销量经久不衰,丰田自然也就不急着国产全新汉兰达,但“老油条”再老下去,总有一天也会老得下不去嘴,所以全新汉兰达还是来了。今年我们这车可以有两个展望:1. 全新汉兰达预计会在今年9月上市,也许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就可以见到。2. 一丰会上市一款姊妹车“皇冠-陆放”,这本质上是全新汉兰达基于“一车两厂”的原则共同生产,让一丰一起来吃这块广丰吃不完的蛋糕。首先,全新汉兰达相比这代有什么样的提升?我对全新汉兰达外观、内饰的评价就一句话:有提升但没惊喜。丰田是一家没有冒险精神的车企,小的提升可以有,大的改变没必要,尤其当汉兰达还是丰田销量的基本盘,更重要的是这个级别的消费者,也不需要你去改变,只要不被大规模曝出严重缺陷,全新汉兰达依然躺着也会成为热销车。全新汉兰达目前尚未官宣,相比几张模糊不清的路试车谍照,已经上市一年多的美版车其实更有参考意义。全新汉兰达基于TNGA GA-K平台,外观采用最新家族式设计,像是大一号的RAV4荣放,内饰的变化倒是非常明显,现在看上去一点也不油腻,一张屏幕塞在中间,而且不像RAV4荣放那样屏幕厚得像老式电视机,8英寸液晶仪表加12.3英寸液晶屏幕,放到国内应该是中高配的标准,在低配上应该会有所缩水。在空间上,虽然新款的轴距达到了2850mm,但是TNGA架构下的丰田新车空间普遍比以前更小,所以这次即使车身加长,但加长的地方会不会全部用在空间上,我觉得要打个问号。同时,美版车目前提供2-2-3的7座以及2-3-3的8座版本,但8座之前在国内与上至19座的客车同属二类车,通行费用更高,节假日不免费,虽然现在与7座归为一类车。说实话,我感觉8座的意义不大,而国内的7座汉兰达一直都是在美版8座版本的基础上删减第三排中间头枕,实际上是2-3-2的布局,而非美版7座的2-2-3布局,今后国产上市的全新汉兰达也许会继续这么做,同时再给你个5座版本,但依然不会有2-2-2的6座。在动力上,全新汉兰达在美国有两个选项,一个是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的3.5L V6+8AT版本,另一个是2.5L四缸混动+E-CVT版本,同时还有前驱和四驱可选。有消息称,全新汉兰达将会采用两种动力总成,一是延续现有的2.0T匹配6AT(也有说8AT),二是新增美版车上的那套2.5L混动+E-CVT,而后者我觉得是可以期待一下的。在2.0T机头产能无法得到提升的前提下,这个两种动力总成这个说法是比较靠谱的,首先这代汉兰达一直面临2.0T机头产能不足的问题,这也直接导致了销量一直没法继续突破,唯一的办法就是再来一套动力总成,同时2.5L混动+E-CVT在美版车上已经匹配好,是完全现成的东西,无需另作匹配。更重要的是,这套动力总成刚好适合国内与排量和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而这代汉兰达的美版,也就是美版的上代汉兰达,它的混动版本是基于大排量的3.5L V6发动机,然后加了3个电机,这也是为什么没有被引入国内。这个最新的2.5L混动,配有前后双电机,在美版车上的数据是243马力,其中光发动机可以输出186马力,整套总成的综合扭矩并没有给出数据,但会比单个3.5L V6机头的356牛米要高,其实这样的数据比美版上代混动是降低了,尤其是马力,毕竟发动机从3.5L V6变成了2.5L四缸,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小排量趋势。这套2.5L四缸混动的动力总成,相比之前最直观的提升是更加省油,根据美国官网的数据,混动两驱版本百公里油耗6.5升,四驱版本6.7升,而之前是8.1升,顺带插一句,美国的油耗数据都是EPA专用工况,是一种相对贴近日常驾驶的工况,换成工信部油耗这个数字应该会更低,同时8秒左右的加速水平,和小一号的RAV4荣放混动几乎一致,比之前略慢了那么一点。相比国内这代2.0T汉兰达的220马力、350牛米,以及8.2-8.9升的工信部油耗(实际上远超这个数字)和9秒左右的破百实测(在同级别中真不算快),2.5L混动匹配ECVT无论数据和定位都是更高的,当然美版汉兰达的混动版本在定位和价格上也比燃油版本更高,所以当它引入国内的时候,定价肯定会比2.0T版本更高。个人估计,混动版本的汉兰达整体价格区间会比2.0T版本高出3-5万左右,所以2.0T版本仍然会成为国内全新汉兰达的主流,但我觉得它依然是全新汉兰达最值得期待的地方,只是期待的前提是车辆硬件不会被阉割或者减配。除了全新汉兰达之外,还有一个车型叫“皇冠-陆放”,但有意思的是,全新汉兰达已经有申报图了,看图片应该就是2.0T版本,而皇冠-陆放目前只申报了2.5L混动版本,也就是说这车的定位很可能会略高一些。我们都知道,2.0T机头的产能,在这代汉兰达上就已经出现了问题,在未来更不可能同时满足全新汉兰达和皇冠-陆放,如果非要两者选其一优先去满足,那就只能是更有群众基础的全新汉兰达,并且这机头就是广丰进口组装的,本就不多,没有任何理由分给一丰的车。也许,上面的丰田中国觉得都是自己亲儿子,皇冠-陆放可以通过全系2.5L混动打出差异化或者形成一定的错位竞争,而一丰与广丰之间还存在一层竞争关系,他们的车型布局早已不像早年相互补充,定位重叠、互相撕X的情况越来越多(比如卡罗拉和雷凌),一丰估计也知道2.5L混动不可能卖得过2.0T,对于这么一款新车,只靠2.5L混动销量怕是要被主打2.0T的全新汉兰达碾压。所以,这台“皇冠-陆放”虽然与全新汉兰达同平台、同定位,但是大概率会对外观和内饰做改动,就是不知道幅度是否会像RAV4荣放和威兰达那么大,同时在配置上与全新汉兰达进行一定区分,否则单凭比全新汉兰达更高的定位,很难让人去心甘情愿的刷卡买单。写在最后这代汉兰达的故事即将结束,“老油条”终有退休的一天,依照目前全新汉兰达和皇冠-陆放的架势,丰田已经准备好在30万级7座SUV市场继续厮杀了,全新汉兰达大概率会依然躺赢,而皇冠-陆放这里还存在一定变数。也许,全新汉兰达日后面临的压力,并非来自外部竞品,更多将会是内部竞争,广丰、一丰两家工厂将会一起堆出14万台的年产能,相当于每月11600台的供应量,而这代汉兰达月销量一般在大几千徘徊,破万不多,2020年全年销量是9万5千台。虽说想买汉兰达的人不止这个数,但凭它的产能还真满足不了这么多的购买力,只是余下的购买力能否被“皇冠-陆放”消化还真不一定,所以这里面可能会催生出一定库存。广丰的体量远小于一丰,留给单一车型的产能并不多,从这代汉兰达的稳如老狗的表现看,全新汉兰达供大于求的可能性依然不大,如果库存压力全在皇冠-陆放这里,那么后期释放一波大的行情,也能对全新汉兰达的价格形成打压,至少打压它的混动版本。而这些对我们最大的意义在于,未来我们再去买汉兰达,不仅可以在一丰那里找到替代品,同时汉兰达自身也许会摆脱原先长期加价的行情。当然,如果一丰能解决2.0T机头的产能,在皇冠-陆放上推出2.0T版本与全新汉兰达正面硬刚,那局面就更有意思了。*图片源自网络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前段时间,我发了一个关于沃尔沃V90CC的微博,我说这台车的配置其实很不合理,沃尔沃V90CC智远版指导价44.79万,优惠后裸车价格38万不到,落地在43万左右,看着价格挺香,实际上这台车的配置非常不合理,因为在这个44.79万的智远版上面,还有一个55.69万元的高配智尊版,要知道V90CC在国内现在只有高低两个配置,所以就弄的人很迷惑,这两个版本之间差价怎么就能达到将近11万?关于这台车,我也是在身边做了一个小小的调研,并且也询问了一些买V90CC的客户,其实大多数车主都是更想要指导价55.69万的智尊版高配车型,因为那个版本配备的通风按摩座椅和宝华韦健音响确实有点香,可是后期维护费用较高的空气悬架又是他们不想要的,再者就是两个配置的差价确实太大了,所以V90CC这台车的矛盾点一下就出来了,那就是缺少一个折中的方案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像你去火锅店吃饭,老板上来就告诉你,要么你就选个重麻重辣的锅底,要么你就来个清汤锅,而且还不让你自己加辣椒。所以,我总觉得沃尔沃完全可以再增加一个配置,去掉空气悬架、HUD抬头显示这类配置,然后弄一个指导价在50万以内的中配车型……于是我就把这个想法发到了微博上,发现下面就很多人在评论,我没想到这种小众的旅行车竟然还有如此之高的关注度,在我的印象当中,这种车型完全就是两极分化,喜欢的二话不说刷卡买回家,不喜欢的怎么说都不喜欢,而且回顾2020年的销量,沃尔沃V60和V90CC这两台旅行车其实一个月也就卖个一两百台,属于冷门车中的冷门车,所以今天借着这个话题,和各位好好的聊一聊旅行车。沃尔沃的V60与V90CC既然说到了沃尔沃,那自然是要先聊聊目前在售的沃尔沃旅行车,其实也就两台:V60和V90 cross country。首先是V60,这是基于S60设计的旅行车,也可以理解成S60的旅行版本,由于V60是进口车,所以它的指导价定在了30.43-39.58万,目前在售的V60分为197马力的2.0T低功率B4车型,以及250马力的2.0T高功率B5车型,共计四款配置可选,而和V60同根同源的S60则只需要28.69-38.09万。很多朋友第一次在看V60的时候,其实会发现这台车比S60贵不了多少,还是纯原装进口,顿时就觉得香喷喷,但实际上S60作为沃尔沃的走量车型,4S店已经放出了7-8万的优惠,而沃尔沃对V60的定调就是小众车,也有可能是沃尔沃明白没有多少人去买,所以直接采用了“官网直销”的模式,不跟你扯什么优惠不优惠的事情,想买就官网下单然后到店提车,要知道之前2019款的V60优惠能到6万左右,现在2021款虽然比2020款官降了3-4万,但是成交价没有优惠,这么一弄相当于变相涨价了2万。所以,沃尔沃V60和S60的价格实际差了接近10万,并且V60作为进口车,后续的维修价格也不便宜(至少在4S店修车是这样的),但实际上V60与S60的零配件共通程度非常高,有很多部分完全可以用S60的国产配件去替代V60的进口配件,所以去外面的修理厂维修,可以节省一大笔开销。尽管V60实际成交价格比国产后的S60高了不少,但是在硬性产品力上,沃尔沃V60并没有与S60拉开足够大的差距,如果你是一个理性的、务实的消费者,进口的V60相比国产的S60简直毫无性价比可言,但旅行车的玩家们通常都比较感性,所以也不太会死咬着性价比不放,毕竟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大多数旅行车本身就不具备可比性,想要追求小众、玩调性,那钱包肯定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那么如果单纯和市场在售同级别、同价位的旅行车、猎装车对比一下,V60的主要竞争对手有:29.98-38.18万的奔驰CLA猎跑车、36.08-39.28万的奔驰C级旅行轿车、34.98-38.98万的奥迪A4 Avant、41.88万的奥迪A4 ALLROAD……这些车型全部都是进口车。这里面,最凹造型的是CLA猎跑,但也是性价比最低的旅行车,一台紧凑型轿车的底子加上总共就两款配置可选,想省点钱买个29.98万的版本,那就只能得到一个可怜兮兮的1.3T发动机,想要2.0T发动机,那就得加钱去买38.18万的版本,同时它在奔驰的车型定位中属于猎跑车(这一点和之前CLS猎装版类似),所以车身线条从B柱开始急剧下溜,实用性注定没有传统的旅行车高,不过这台车确实很好看,猎跑造型、无框车门、较低的离地间隙……只是这凹造型的代价确实大了点。而A4 ALLROAD也是一个“异类”,allraod其实本身是旅行车在强化通过性之后的产物,类似斯巴鲁傲虎,但后者准确来说是介于旅行车和SUV之间的跨界车,目前在售的A4 ALLROAD只有41.88万一个配置可选,但它的三大件非常强悍:252马力的2.0T高功率发动机,搭配quattro ultra适时四驱系统,同时配置也不低,但就这个价格嘛……你懂的。撇开那两台车不谈,和V60一样同属正统旅行车的现在看来只有C级旅行轿车和A4 Avant,这两车路上的能见度都比V60要高一些。其中,奔驰的C级旅行目前全系配备1.5T发动机,分高低功率共计两款配置,其本身36.08万的起步价也比V60 2.0T高功率B5车型贵一点,毕竟车头前面的奔驰大标放在那儿,再加上进口车的身份,价格自然不会低。而A4 Avant配备的204马力-2.0T发动机也只能算是中功率,同时全系没有四驱,34.98万的起步价和V60的高功率B5车型相同,所以沃尔沃V60的优势似乎也只有从最低配开始就配备了主动安全配置,再往上又加入了ACC自适应巡航……这里面很多东西在C级旅行和A4 Avant上要么是选装项,要么干脆就没有,但如果你在这三款车中纠结,与其说是纠结它们的产品力,不如说更多纠结的是它们的品牌力。聊完了V60,接着我们再聊聊依然是全进口的V90CC,这台车在只上市了Cross Country的版本,最直观的区别就是那套越野轮眉和更高的离地间隙,不过现在可以在官网选择与车身同色的轮眉,但是如果你这样选配,那你只能选择“松林灰金属漆”。沃尔沃V90CC的配置也非常简单粗暴,总共就两款2.0T高功率的配置,44.79万的B5智远版和55.69万的B5智尊版,但是V90CC与V60不同,它并不是官网直销,你在4S店是可以看到它的,所以V90CC实际上有一定的优惠幅度,最低配的B5智远版优惠后38万不到,比原价销售的顶配V60还便宜,只不过目前国产S90的优惠幅度巨大,指导价40.69-50.59万,低配优惠后30万左右的裸车,怎么看V90CC都只能成为小众的选择。V90CC和S90的发动机与变速箱是一致的,全系250马力的高功率B系列发动机,带有48V轻混系统,匹配8AT变速箱,实际上V90CC与S90的区别,要远大于V60与S60的区别,因为V90CC有一套全时四驱系统,而目前国内在售的S90、V60和S60都是前驱车(其中S90和S60有T8版本的四驱车型),这也是沃尔沃的Cross Country或者奥迪的ALLROAD系列这种细分旅行车型与很多传统旅行车另一个明显区别。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V90CC的后悬架叫“多连杆式整体后桥”,而非S90上常见的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看图片像是板悬,但它通过叶片弹簧的设计,让桥式结构负责承载,由于下摆臂的存在,左右车轮可以互不干涉,所以依然保留了独立悬挂的特性。反观V90CC的竞争对手,目前只有奥迪45.28-47.98万的A6 Avant和56.98万的ALLROAD,放在前两年还有捷豹XF Sportbrake,也是一水的进口车。其中A6 Avant是目前市面上极其稀少的中大型旅行车,可惜只有190马力、2.0T低功率的40TFSI豪华动感型和245马力、2.0T高功率的45TFSI甄选动感型,奥迪依旧没有引入四驱版的Avant车型,说实话这车和V90CC并没有非常直接的竞争关系,无非就是与V90CC低配智远版有一定的价格重叠,只要见过实车,你就知道A6 Avant与V90CC的风格相差非常多,反而是和没有越野轮眉的V90能与A6 Avant产生一些竞争,只不过咱们在国内买不到V90。撇开A6 Avant这台车来看,奥迪旗下与V90CC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应该是A6 ALLROAD,同样都有越野轮眉套件、高通过性底盘、四驱系统、空气悬架……并且56.98万的指导价也与V90CC顶配智尊版的55.69万相似。至于这两台车怎么选,我觉得还真没什么好纠结的,因为买这种车子往往都是看“眼缘”,接下来才是对比配置和价格,换言之如果自己一眼就看中了,只要钱到位,那就是刷卡买单,其他的一概不管,愿意买旅行车的消费者往往就是这么“豪横”。什么是旅行车?聊了这么多关于旅行车的问题,我发现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很多人搞不清“什么是旅行车”,因为在目前市面上出现过的车型里,还有一种叫“猎装车”,长的样子其实和旅行车差不多,都是有一个大屁股在后面,然后车子做成两厢掀背的造型,从类型上来看,旅行车和猎装车似乎是同一种产品,但是,这两者之间其实有很大的差别。猎装车,英文名叫“shooting brake”,这个单词和“sedan”或者“coupe”这种法语词汇不一样,shooting brake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英文单词,在19世纪的时候就已经用来表示能用来装猎枪和猎物的马车,主要用处就是过去欧洲的贵族在打猎的时候,需要自己的马车有独立的货箱来装猎枪和猎物。而真正意义上能称作是第一台猎装车的汽油车,很多人都认为应该是劳斯莱斯在1910年推出的Silver Ghost(银魅)。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两厢车、三厢车之类的概念,更不要说什么猎装车了,换言之所谓的车辆造型,直到二战之后才初现端倪,因为在二战之后,汽车制造商们才一改之前的“大屁股”车身,开始有了追求流线型和空气动力学的溜背造型,再往后才出现了两厢、三厢、掀背车的分类。所以,如果要细究猎装车的历史,我认为应该从二战之后的魔改车型开始,比如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时候,很多专业的改装厂或者改装发烧友,自己给自己的跑车硬生生的加个屁股,所以就有了诸如“法拉利250 GT SWB Breadvan”这样的魔改车型,而这也为后来的猎装车奠定了最为基本的定义,那就是猎装车是基于双门轿跑车衍生而来的一种多功能车,并且动力强劲、后备箱有足够的空间。总的来说,猎装车从诞生到发展至今,一直都有一丝所谓的“上流社会”的味道在里面,而旅行车则与之相反,它所拥有的更多是老百姓们的辛酸泪,因为wagon这个单词的由来,其实就是指代一个能装足够多的人和货的工具车。比如在19世纪美国“西进运动”的时候,无数的美国人揣着自己的家当和所谓的梦想,坐上了前往西部的wagon,只不过那会儿的wagon还是用马在拉车,所以想知道车子的动力怎么样,很简单,数数前面有几匹马就知道了。值得一提的是,“西进运动”其实是一件充满了血和泪的故事,大批印第安原住民因此遭到屠杀,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则被赶到了更荒凉的地方(当时称作“保留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斯皮尔伯格拍的《西部风云》,里面的故事背景就是当年的西进运动。到了20世纪20年代,广大劳动人民开始用汽车的动力总成来替代马匹,再用汽车的车厢来替代马车的车厢,于是我们现在熟悉的wagon车型就问世了,由于wagon的车厢内部结构比较规整,能最大限度的装人和拉东西,所以成为了火车站或者港口附近的运输利器,这也是为什么wagon在一开始被称作“station wagon”,因为“station”翻译过来就是“站点”,意思就是在站点那儿拉人拖货的工具车,什么超载、人货混装……在当年那都不叫事儿,他们恨不得像印度那样给你再卖个挂票,毕竟大家都得吃饭,能多装点东西就能多收点钱。到了二战结束以后,由于猎装车高高在上的腔调和售价,使得很多老百姓根本触摸不到,但那时候又没有SUV车型(只有越野车),老百姓们又有装载和出行的需求,加上那会儿高速路铺天盖地的修(以欧洲和美国为主),于是基于四门轿车打造而来、空间更大、价格更低的旅行车就登上了历史舞台,那时候的人们也很好分辨,两个门的基本上就是猎装车,四个门的那就是旅行车。旅行车的历史就这样一路发展下来,当时的旅行车不论前驱、后驱还是四驱,不管你动力好与不好,人们还是更多会去在意空间够不够全家出游,后备箱能不能装下一家老小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很多过去的旅行车(比如桑塔纳旅行版)都有一个硕大的“屁股”,其原因就是为了满足装载需要。但是,有些汽车厂商就不喜欢按套路出牌,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沃尔沃出手了,当时的沃尔沃还没有被吉利收购,那会儿他们推出了一台名叫“P1800 ES”的车型,彻底打破了猎装车和旅行车的定义。从名字上来看,沃尔沃P1800 ES中的ES应该是旅行车estate的缩写,但是这辆车恰好又是一辆偏向运动的车型,因为它的本质是P1800 coupe,所以这台车跟以前人们常见的猎装车一样都是两个门,后来沃尔沃“再接再厉”的又推了一台“沃尔沃480 ES”,那台车其实摆到今天来看就像个双门跳灯版富康,但是人家沃尔沃却叫它旅行车,为此,前沃尔沃当家设计大师彼得·霍布里还特地给猎装车下了一个定义:“猎装车是三门掀背,但又不是矮胖的普通两厢车,而是修长优雅的轿跑风”。时至今日,没有人能猜到彼得·霍布里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是不是在为沃尔沃洗地也不好说,只不过后来的旅行车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因为SUV车型开始在历史上崭露头角,逐渐取代了人们对于旅行车的偏好,毕竟SUV的离地间隙要远高于旅行车或者猎装车,在日常使用层面的实用性更强,随着后来城市SUV进入人们的视野,旅行车或者猎装车逐渐就成为了小众的选择。如果说彼得·霍布里的一席话只是解读了他所认为的猎装车,那么奔驰则是用自家在2012年发布的CLS猎装版,以实际行动打破了以往猎装车的“规矩”,自此猎装车和旅行车的概念彻底混乱。先前的沃尔沃P1800 ES自称旅行车却是一台两门车,而奔驰CLS猎装版自称“猎装车”却有四个门……以至于在我看来,目前还能实实在在称作猎装车的,似乎也只剩下法拉利FF和GTC 4 Lusso了。而旅行车发展到现在,各家其实也都有了各家自己的名字,不再局限于过去wagon的叫法,甚至连旅行车都不再拘泥于过去的形制。从名字上来说,奔驰把自家旅行车称作Estate、奥迪称作Avant、宝马叫Touring、雪铁龙叫Tourer、标致叫SW、雷诺叫MCV、斯柯达叫Combi(之前国内在售的明锐Combi就是一台很原汁原味的旅行车,可惜生不逢时)、大众叫variant、欧宝叫Caravan……而在形制上,现在除了传统的旅行车的设计之外,各家厂商的花样也是越来越多,比如才进国内没多久的新款奔驰CLA猎跑车(Shooting Brake),其本质还是一个旅行车,只是冠用了猎装车的名号,又比如沃尔沃V90 Cross Country、奥迪A4 ALLROAD、A6 ALLROAD这种加高底盘离地间隙的旅行车,再比如斯巴鲁傲虎这种SUV和旅行车的跨界结合,以及类似大众CC猎装版这种四不像车型……以目前的在售新车来看(二手车不算),咱们能买到的最贵的旅行车,应该就是“Panamera Turbo S E-Hybrid Sport Tourismo”,这也应该算是出厂性能最强的旅行车了,起售价238.5万,算上选配和其他费用,落地价格突破300万属于常规操作;而咱们能买到的最便宜的旅行车,那应该是“宝骏310W”,这车指导价只要5.28万-7.28万,其实就是在宝骏310的基础上硬生生的加了个“大屁股”。“旅行”的意义在充分了解什么是旅行车之后,肯定有朋友在心里会发问:买旅行车的的意义在哪里?首先,我们都知道旅行车的价格,普遍略高于正常版本的车辆。比如之前2018款的大众蔚揽,起售指导价就订到了24.38万,而如果你想真正体验到蔚揽这台车,最起码也要买个39.28万的四驱纵行版,更别说再往上的顶配四驱拓行版定价达到了40.08万……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在看到这个价格之后,其实心里就已经把旅行车给PASS掉了,毕竟同根同源的迈腾在当年的售价只要18.99万-31.69万。其次,现在很多厂家其实根本就没有搞懂真正的旅行车消费者要的是什么,甚至可以说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比如奥迪A4 Avant在海外有高功率2.0T发动机+四驱版本,但是到了国内就只有低功率2.0T发动机+前驱版本,想要四驱车型,那不好意思,你只能去买A4 ALLROAD这种车,假使奥迪把自家A4 Avant高功四驱版车型拉到国内来,然后定的价格和A4 ALLROAD差不多,我都不提什么选配空气悬挂、20寸轮毂之类的事情,只要来个高功四驱的A4 Avant,销量肯定比现在的A4 Avant要好。我们都知道,真正去买旅行车的客户,多多少少都是有点情怀的,并且是有自己需求点的,像CC猎装版、福克斯猎装版这些车子,厂家偏要加一圈越野轮眉,还把底盘还给抬高,强行去蹭SUV车型的名头,弄个什么所谓的“跨界风”,我就想问问有几个旅行车爱好者是喜欢这个的?要知道,喜欢旅行车的人,他们想要的是更加优雅一些的车身,而不是好好的一台车给加上了一圈“傻大黑粗”的越野轮眉,使得好好的“潘安”变成了“张飞”。当然,这种越野轮眉并不是说没有办法解决,目前像诸如A4 ALLROAD这样的车,国内已经有包围厂商推出了去除轮眉版的包围件,包含了前保总成、后保总成、侧裙和叶子板,当然后叶子板那块还得自己补腻子,因为后轮眉拆掉之后会有卡扣留下的洞……如果觉得这样的做法费用较高的话,也有便宜一点的方法,那就是去贴个改色膜,把这套轮眉包裹住,或者是找个修理厂做个与车身同色的油漆,甚至可以通过刮腻子的方法把轮眉和车身的接缝盖住,从而打造出一种类似于宽体的效果。最后,旅行车其实并不符合咱们绝大多数消费者的用车需求。旅行车在海外市场能够发展至今,其本身的优势在于空间大、装载能力强,但是国内现在很多车型都进行了加长,以奔驰C级长轴轿车和C级旅行版为例,普通轿车版本的轴距达到了2920mm,但是旅行版的轴距只有2840mm,和标轴版的C级一样,所以空间大这种优势直接荡然无存,唯一剩下的优点就是后备箱能装的东西多,可是如果你去选择SUV车型,不仅能有差不多的装载空间,而且还能有更高一些的离地间隙,通过性也会比正常的旅行车要好很多。放在当下的环境来看,我们撇开奥迪RS4、RS6这种披着旅行车外衣的性能车不谈,就单单去聊一下正常的旅行车,我思考了半天,觉得买旅行车的意义只有两个:1. 旅行车拥有和SUV差不多的装载力,但是有更低的离地间隙,从而获得相对好一些的驾驶体验;2. 通过对小众车型的拥有,可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品位与追求,说的再直白点就是可以“装X”。写在最后总的来说,旅行车在国内销量遇冷,我觉得属于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这种车辆确实不太符合我们的国情,也不是很符合大多数老百姓的需求。想追求驾驶和操控的客户,不会去选择旅行车,毕竟还有那么多主打运动车辆摆在面前,普通的旅行车拖个大屁股在后面,也很难去说运动性能有多好;而追求实用的客户,也很难从旅行车身上看到完全碾压SUV车型的地方,甚至可以说SUV车型的实用程度会高于不少旅行车……加上现在国内能买到的旅行车本来就很少,价格相对于同级别的SUV或者轿车来说会高一些,并且有不少旅行车进入国内之后直接进行“反向操作”,一改之前的优美造型,所以几方面因素一叠加,自然很难打动大多数消费者的心。毕竟,情怀无价,但买车是真要花钱的,如果这个买车的钱还不是自己出,那势必更要去考量他人的看法和需求,而不是由着自己的喜好来买车。*图片源自网络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Homily for the 4th Sunday of 0T 2021.
This week talk about some weird things car people do that make non-car people thing we are crazy. Thanks Dave for the idea. Or We also spend 25k of fake money on Ole Man sports cars no Corvettes, 911s, or Miatas. Hey, tell us how we did at thebscarguys@gmail.com Bill's Picks Newest and easiest: https://www.cargurus.com/Cars/inventorylisting/viewDetailsFilterViewInventoryListing.action?zip=27204&inventorySearchWidgetType=BODYSTYLE&bodyTypeGroup=bg0&maxPrice=25000&wheelSystems=REAR_WHEEL_DRIVE&showNegotiable=true&sortDir=DESC&sourceContext=cargurusTM&distance=100&minPrice=0&sortType=PRICE#listing=291800917 The one I would really buy you: https://www.duncanimports.com/vehicles/550/1994-bmw-m3-euro-spec The one I want to buy you: https://www.duncanimports.com/vehicles/1490/1992-nissan-skyline-gts And the one that no one saw coming: https://www.cars.com/vehicledetail/detail/835329494/overview/ Stan's Picks 2015 Nissan 370Z Base For Sale In Jacksonville | Cars.com 20-Years-Owned 1990 Nissan 300ZX Twin Turbo 5-Speed for sale on BaT Auctions - ending February 2 (Lot #42,566) | Bring a Trailer 2017 Mazda MX-5 Miata Launch Edition For Sale In Durham | Cars.com Used 2017 FIAT 124 Spider | Carvana 2007 Saturn Sky Base For Sale In Blairsville | Cars.com 2012 Audi TTS Prestige Coupe 2.0T quattro S tronic For Sale in Mooresville, NC | TrueCar --- This episode is sponsored by · Anchor: The easiest way to make a podcast. https://anchor.fm/app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anchor.fm/thebscarguys/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anchor.fm/thebscarguys/support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前几天,奥迪给自己旗下的全新A3开了一个发布会,主持人朱广权AKA“押韵王者”在台上也是奋力押韵,比如“颜值想要高,跑车元素不能少,出风口看齐兰博超跑,挡把形似911”……要我说,发布会实在有些枯燥,但唐艺昕的颜值确实挺高。我在看发布会的时候,发现有不少弹幕都是粉丝在刷屏,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一个在奥迪4S店做销售的朋友跟我说的一件事情,也是跟粉丝有关。今年元旦的时候,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姑娘带着家里人一起来4S店,小姑娘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朋友以为是陪家里人来买车,没想到询问下来,得知是给即将大学毕业的女儿买台车。小姑娘在展厅里看了一圈,问我朋友店里有没有王一博限量版的A3,我这个销售朋友就告诉他,限量版的只能在网上买,而且时间已经过了。小姑娘说自己在网上没抢到,觉得有点遗憾,想着能不能在线下4S店碰碰运气,销售自然是表示无能为力。不过,小姑娘也表示理解,然后订了一台2021款的两厢时尚运动型,不仅选择了和限量版类似的哥特兰绿色,还选配了5850元的视觉氛围灯升级装备包,整台车一共优惠了10个点,落地在24万左右,这也是目前的正常行情,小姑娘很满意,家里人也觉得可以,就很爽快把车定了,最近这个销售朋友也是刚刚把车交给客户。(王一博限量版)可能有人会疑惑,奥迪才开完发布会,怎么都交车了呢?其实,在去年的11月份,各个经销商就已经开始了全新A3的预售,那时候我们这里4S店的销售,一般都会让客户把购车预算提升至23万左右,后来两厢版本的试驾车和展车陆续到店,很多销售手里的订单都接的是两厢版,三厢版本的展车和试驾车最近才陆续到店,目前也是陆陆续续的开始有订单,同时2020款的A3也有现车在卖,价格也是很给力,基本上低配车型15万左右就可以拿下。我问这个销售朋友,冲着王一博来看车的人多吗?销售朋友跟我说,有一部分小姑娘来店里看奥迪A3是因为王一博,据说王一博限量版在二级市场里最高炒到了70万元一台的天价……我的天呐,一台1.4T的奥迪A3卖70万,这车简直就是一台比EVO 9还牛X的理财神器,不得不佩服粉丝们的购买力。而那些买不到王一博限量版的小姑娘,很多都会选择和限量版同款的黑色或者绿色,然后回去自己再照着限量版美化一下,现在某宝已经有1:1的车辆贴纸,我看了一下价格也不贵,基本上就在几十块钱,估计过不了多久,同款包围和轮毂也会面世。那么,借着今天这个机会,我们也来好好聊一下,全新上市的奥迪A3到底值不值得去买?全新奥迪A3到底怎么样首先,2021款的奥迪A3依旧和以前一样,分成了两厢版和三厢版两个车型,其中两厢版售价20.31-24.32万元,三厢版售价20.96-24.97万元,比之前2020款两厢19.32-22.86万、三厢19.92-23.46万的价格高了一些。奥迪A3这车一直很有意思,看起来配置很多,实际上就是在两厢和三厢的前提上,分了“进取”、“时尚”、“豪华”三个配置,然后根据外观、内饰的小差别分成了“致雅型”和“运动型”,所以买A3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认准了这个车,剩下来就是看买两厢还是三厢,买低中高哪个配置,另外就是两厢版车型有电动后备箱,但是三厢版却没有,这一点让我有点没看懂。除了价格变高一些之外,全新奥迪A3三厢版的尺寸变成了4554*1820*1460mm,轴距2680mm,轴距相比老款车型加长51mm,这也是A3国产以来首次进行加长,理论上后排乘坐空间会有所改善,但就我实际体验下来的感觉,三厢版本的车内空间相比于老款车型没有明显的改善,整个车内的空间感受很一般,而两厢版的尺寸分别为4343*1815*1458mm,轴距2630mm,和海外版车型保持一致。虽然车子的尺寸比以前变大了一些,但是这一代A3的颜值确实能打,整体外观设计有点奥迪RS的味道,但是三厢版本侧裙上的镀铬饰条总让我感觉有些突兀,相比之下两厢版本的车身造型会协调很多,不过这是小问题,觉得镀铬饰条不好看的话,可以连着窗框一起贴个亮黑色的改色膜,一般包工包料也就小几百块钱,但整体质感会提升不少。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代车型终于从中配开始就有18寸轮毂了,这样也为很多朋友后期进行车辆优化提供了便利性,毕竟在不改变轮胎的参数的前提下,更换轮毂是完全合法的,觉得原厂轮毂不好看,直接同尺寸换掉就完事儿了,在这儿也是给大家一个轮毂数据参考:18*8J、ET在32~38之间都可以(ET32基本齐平叶子板)、PCD5*112、CB57.1(如果买的轮毂CB>57.1,买套变径圈就可以了)。除了外观上的升级之外,内饰上也是进行了升级,不仅全系标配了10.1寸的中控,而且还有12.3英寸全液晶仪表(豪华版标配,其他配置选配)和真皮+Alcantara(豪华运动型标配,豪华致雅型是仿皮)可以选择安全,除此之外就是从中配开始标配的车道偏离预警、全系标配的主动刹车系统,以及可以选装的14喇叭B&O音响(6000元)、后排侧气囊(1500元)、不带车道保持的并线辅助(7000元)、倒车车侧预警系统(7000元)、自动泊车入位(4000元)、感应后备箱(2000元)、全车无钥匙进入(2000元)、方向盘加热(1000元)、自动防炫目后视镜(1500元)、HUD抬头显示(8500元)……而且还有选配套装能进行购买,除了最低配车型不能选配18寸轮毂之外,其他基本上都是可选的,甚至可以说只要钱到位,随你挑选配。并且,由于目前全新A3的车源很紧俏,有不少地方是来一台卖一台,所以经销商也不会因为库存问题,来调整优惠幅度,想选配就等一等车,想立马开走就买现车,但是等后期车源逐步稳定,甚至出现一定库存积压之后,经销商势必会针对店内现车和选配车辆,给出不同的优惠力度。但是,就目前上市的全新A3而言,这台车总给我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感觉,这一点同理于我之前说过的高尔夫8代,只不过由于起售价比高尔夫8代高不少,所以在配置上会比高尔夫8代更多一些。首先,这台车和在售的高尔夫8代一样,发动机依旧是过去那套150马力、250牛米的大众祖传1.4T EA211发动机,变速箱也是上一代A3用的7速S-Tronic双离合变速箱,百公里加速9.1秒的成绩也不算亮眼。其次,在海外上市的奥迪A3,不仅有2.0T四驱版本,而且还可以选装19寸轮毂、能降低10mm车身高度的自适应悬架系统、能降低15mm车身高度的运动悬架、差别:国外有四驱,也有自适应悬架软硬,运动状态下降10mm……除了这些“小钢炮”属性的配置之外,海外版的A3还有支持闭缸的1.5T EVO发动机+48V轻混系统。所以,我就很疑惑,奥迪(包括大众)为什么不直接给新车用上这套1.5T EVO发动机+48V轻混,如果之前说这套动力系统还有待市场检验,但是要知道这套动力早在2016年的时候就已经发布,并且陆陆续续在海外装车使用,如果说国内生产这颗发动机需要引进、调试新的生产线,那我就好奇了,从2016年到现在2021年,足足4年多接近5年的时间,怎么就不够他们去弄呢?还是说老款发动机库存量太大,需要新车型来进一步消化库存?(大众祖传1.4T)反观2020年奥迪在华的全年销量达到了726288台,虽然说输给了宝马的77.7万辆和奔驰的77.4万辆,但是奥迪全年销量同比增长了5.4%,并且中国市场为奥迪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全球销量,在全球低迷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更是以189182辆的成绩占据奥迪全球一半以上销量,而大众集团2020在华销量超过了385万量……换言之,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一块无法舍弃的大蛋糕。所以,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他们认为即便给新车配上一套老掉牙的动力总成,依旧会有足够多的消费者去买单?或者说刻意的进行区别对待呢?依照目前我得到的消息来看,去年12月10日的时候,符合国六b标准的EA211 1.5T EVO发动机项目在一汽大众长春基地启动,但是这并不代表在长春基地生产,根据小道消息,这套1.5T的发动机在一汽大众的成都工厂已经开始进行小批量生产试装,后期也会由成都工厂进行全面制造,并且整个大众在今年有希望推出1.5T版本的车型(包括高尔夫、A3、速腾、迈腾、宝来、探岳、探歌等等),但是在1.5T版本车型推出的同时,1.4T版本的车型会继续销售,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测一下,届时1.4T的奥迪A3能迎来一波价格跳水?(1.5T EVO发动机)A3和它的对手们A3的竞争对手都有谁,答案很明显,无非就是国产的奔驰A级和宝马1系,当时相比于那两台车,奥迪A3可以说是最早进行国产化的车型。第一代A3与我们无缘,第二代A3两厢版是在2010年全进口进入国内,当时售价26.8万~32.8万。但是到了2014年第三代A3面世,这台车不仅开始了国产化,同时还以进口车方式又引入了原装的两厢版车型和三厢版车型,换言之你想买进口就买进口,想买国产就买国产,但当时国产后的A3定价19.99万~29.27万,直接把准入门槛拉低到20万内,要知道那时候宝马1系和奔驰A级都是进口车,奥迪直接通过低价杀入了这片A级车市场。(前三代A3)由于最开始的国产A3只配备了1.4T EA211发动机,所以进口A3为了给国产让路,也就没有再引入1.4T车型,14款进口A3无论两厢、三厢都换成了1.8T第三代EA888发动机,马力从之前第二代的160马力变成了180马力,并解决了原先的烧机油问题,再利用进口版本27.98万~32.43万的指导价,和国产版本形成格错位。到了2015款时,由于1.8T全系车型也国产化了,所以进口A3就引进了搭载1.8T发动机的敞篷版本,同时还新增了搭载第三代EA888 2.0T高功率发动机的两厢和三厢版本,定价上为了避开国产1.8T车型,直接定了一个29.98万~36.98万的天价。可惜,再到17款时,就只剩下极度小众、同时换装了用于取代1.8T发动机的EA888 2.0T低功率发动机(190马力)的敞篷车型在售,这时候其实已经可以看出奥迪想要放弃进口A3了,再往后进口A3就完全停止引进、到此为止了。(第三代A3敞篷版)进口A3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15款挂着“45TFSI”尾标的两厢和三厢版本,第三代EA888 2.0T高功率发动机有220马力、350牛米,三大件和动力输出与当年的高尔夫GTI一样,基本相当于GTI的换壳,但是比高尔夫GTI品牌更强、内饰更香、进口身份,虽然指导价上到29.98万~30.48万,比GTI贵了6万左右,但终端优惠完之后比GTI贵不了太多,可惜当时懂这车的人并不多,很多人看到指导价就被吓走了。至于国产A3反而没什么故事可说。从2014年上市开始就两厢、三厢一起发力,最早的14款全部都是1.4T车型,15款时又加入了1.8T车型作为补充,17款中期改款时,用EA888 2.0T低功率发动机取代了原先的EA888 1.8T发动机,于是1.4T与2.0T低功率车型一起共同销售至这次换代之前。相比之下,宝马在2017年2月宣布国产1系上市,奔驰则是在2018年11月宣布国产A级上市,换言之从2017年宝马1系国产之后开始,A3与1系就进入了价格对杀环节,到了2018年奔驰A级进行国产拉皮加长之后,BBA三家在A级车市场的厮杀正式进入高潮,现在第四代A3的外观、内饰经过全面更新,看样子是准备给这把烧得正旺的“火”再浇一把“油”。那么,现在奥迪A3相比奔驰A级和宝马1系该如何去选?首先,我一直以来都认为A3有一个A级和1系都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它同时国产化了两厢和三厢版本,相比之下奔驰A级只国产了三厢版本,并且轴距加长,两厢版本保持进口,国产的三厢1系则是一款特供车,进口的两厢1系在海外已经换代,目前还没有引入国内。奔驰A级与1系两厢之所以没有国产,可能是他们不太看好国内的两厢小车市场,但实际上A3的两厢版本销量并不像很多人想得那么低,这种有牌子、又好开、不太贵的车本身就能吸引一部分客户,并且目前在这个级别、这个价位,市面上能满足此类客群需求的也就A3的两厢版本,要不然就加些钱去买MINI。用A3去和国产A级进行PK,其中国产A级比较主流的选择,是指导价23.28万的A180L运动轿车和指导价26.48万的A200L运动轿车时尚型,一个是优惠后19.8万左右的1.3T低功率车型的高配,另一个是优惠后23万左右的1.3T高功率车型的高配。其中,A180L运动直接对应的应该是A3三厢中配的时尚致雅/运动型,指导价22.98万。但目前A3刚刚换代,终端优惠比较可怜,A3三厢时尚实际裸车价格超过20.5万,比A180L运动贵了大几千块,不过这种情况估计持续不了多久。根据我实际体验下来的结果,在空间上这代A3三厢是输给奔驰A级的,这代A3的三厢版本虽然带“L”了,4554(4548)mm的车长比以前长了90mm左右,2680mm的轴距也比以前长了51mm,但人家A级也经过了加长,并且加长得更加夸张,长宽高4622/1796/1454mm,轴距2789mm,尤其是轴距,一下长出了100mm都不止,所以在乘坐空间上,这代A3三厢还是比不过A级,毕竟国产A级的后排空间比标轴C级还大。在三大件上,两者算是打平,A3全系都是1.4T,150马力、250牛米,匹配7速干式双离合;而A180L运动是1.3T低功率,136马力、200牛米,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数据上存在一定差距,但实际两车的破百时间几乎一样,都是9秒左右。主要问题在于A3配备的是很多人都比较害怕的干式双离合,虽然理论上这个变速箱技术比较成熟了,但很多人还是偏向A级上的湿式双离合。不过,A3全系都是多连杆式独立悬挂,而A级除了顶配外都是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这一点也非常有奔驰特色,同时A3三厢时尚的225/40 R18的胎圈规格也比A级更高,毕竟A级除了顶配之外,全系都是205/55 R17的圈胎数据。在内部配置上,A3三厢时尚其实更加丰富一些,尤其是主动安全和驾驶辅助配置,它比A180L运动多了车道偏离预警、疲劳驾驶提示、倒车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而A180L运动只多一个没有任何用的被动行人保护,此外还有自动泊车和自动驻车。在其他常用配置方面,A3三厢时尚比A180L运动多了主驾腰部支撑、主驾电动调节、温度分区控制和车内PM2.5过滤,并且现在A3已经全系标配LED大灯,而A180L运动的大灯还是卤素的。而A180L运动最大的优势,我觉得是那双10.25英寸大联屏,当然A3三厢时尚在这方面也不差,全系起步就是10.25英寸液晶仪表+10.1英寸中控屏幕,只不过视觉效果没有大联屏那么爽。至于A200L运动时尚,指导价超A3三厢顶配的豪华致雅/运动型不少,反倒更像是以后2.0T低功率、也就是“40TFSI”尾标A3的直接对手,但即使是这样,A3三厢豪华在配置上依然不输,甚至在安全和驾驶配置上依然有肉眼可见的优势。其实单论性价比,奔驰A级可以说性价比非常低,但是,奔驰玩的就不是这个,买奔驰A级的人在意的也不是所谓的性价比,当你打开车门之后,一个巨大的双联屏放在那里,高配还有64色氛围灯,再加上车头硕大的三叉星标,就问你看完迷糊不迷糊。除了奔驰A级外,奥迪A3和国产宝马1系相比,只能说打了宝马一个时间差,这也是奥迪常用的招数,在售的小改款A4L就是这么玩的,由于奥迪A3刚刚新车上市,所以宝马1系相比之下就会显得有些“老”,但是老也有老的好处,宝马1系现在价格非常给力,以目前的价格行情来看,国产1系最顶配、指导价24.68万的125i M运动曜夜版,优惠后的裸车价妥妥在20万以内,有的地方甚至能做到18.5万的裸车价,这已经和指导价20.96万的A3三厢最低配进取致雅/运动型优惠后差不多了,人家宝马还是个顶配,而且125i M运动曜夜版用的是7速湿式双离合,也配了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胎圈规格还达到了225/40 R18,而A3三厢进取还是17寸的圈胎。同时,宝马125i M运动曜夜版配备了代号B48A20C的2.0T发动机,原厂数据就达到了192马力、280牛米,相比之下A3 1.4T发动机的150马力、250牛米就是弟中弟般的存在,这还不算后期的改装空间,奥迪A3想要性能上不输给宝马1系,那得看之后的A3 2.0T版本怎么玩了。但是,宝马1系的内部配置确实比不上A3三厢,仅仅是A3三厢进取上的主动刹车、疲劳驾驶提示、定速巡航、10.25英寸液晶仪表、后排中央扶手、后排杯架、自动空调、后排出风口、温度分区控制、车内PM2.5过滤等等配置,在宝马125i M运动曜夜版上你都看不见,要么就是要选装。同时A3标配的换挡拨片在强调运动的1系上竟然全系都没有,而且宝马125i M运动曜夜版已经是顶配车型了,可是它的是空调还是手动的,所以相比之下,奥迪A3的内饰和配置会比宝马1系更能打,当然,如果你想买1.5T三缸版本的宝马1系,我劝你还是再看看吧。那么,这一代A3的两厢和三厢版本该怎么选,其实这个问题不用我多说,因为两厢有两厢的客群,三厢也有三厢的客群,买两厢版车型的客户,要么是家里已经有别的大车,不会用这台车去承载家庭需求,要么是就单纯的喜欢两厢小车,一米八几开A3的猛男壮汉我也见过,他们就是喜欢这种开小车的感觉;三厢版A3则偏向“务实”一点,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实用性的需求,又有奥迪的品牌加持。在同配置下,奥迪A3的三厢版会比两厢版贵6500块钱,但两厢版会比三厢版多出电动尾门和尾门记忆,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个人喜好的问题,如果让我在两厢版和三厢版之间进行选择,我还是会选择两厢版车型,毕竟如果你真的追求大空间,又何必来买A3呢?结尾对于这台全新的奥迪A3,也是在团队中进行了一个讨论,聊一聊各自的看法。兔子说,自己之前帮朋友深度优化过一台45TFSI版本的A3,不仅针对各个性能部件进行了强化升级,而且移植了DQ500变速箱、is38涡轮和S3的四驱系统,整台车优化之后不仅性能不输S3,而且两厢的造型比三厢S3更吸睛,现在很多A3 45TFSI车主也都会这么去玩,所以兔子觉得现在的A3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味道,以前好歹还有个高功率版本可以扮猪吃老虎,即使不做那么深度的优化升级,也是一台合格的小钢炮,而现在即使是旧款2.0T 40TFSI都已经成了猪,更不用说1.4T版本了,所以与其为了四个圈去买一台A3,还不如等一等高尔夫GTI。传垚觉得,奥迪A3这台车不会成为他的菜,他更期待的是S3和RS3,并且特别希望能有两厢版本的车型进入国内,不过真要进入国内了,看看老款奥迪S3和RS3的价格,再看看S3和RS3的性能……他估计到时候又要后悔自己买A45了。在我看来,奥迪A3的目标受众其实很简单,主要就是面对那些希望有一个小车来满足自己日常通勤、购车预算在20万上下但实际手头预算极其充裕的年轻人,他们所追求的就是精致、好开、操控不错、颜值到位,并且能脱离高尔夫这个层次。换言之,厂家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把那些等降价的客户列入目标受众,只是现在的市场环境使得奥迪不得不通过降价和折扣来保证销量。以我实际体验下来的感觉,全新的奥迪A3在外观和内饰方面确实提升很多,特别能迎合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客户)的胃口,加上选择王一博作为形象代言人,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营销手法,也能促使很多王一博的粉丝们,即使自己没有去买奥迪A3,也会成为“自来水”去推荐身边的人买A3,或者自己以后去买一台奥迪A3,这也是“饭圈文化”的一个缩影。但是,王一博现在光是在微博上的粉丝就已经突破了3700万,他现在的代言费用肯定不会低,这个代言费的成本最后势必会摊到消费者头上。以目前的行情来看,最值得买的版本应该是中配版本,由于选装与否都不会影响优惠幅度,所以可以在中配车型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自己需要的配置,比如5850元的视觉氛围灯装备包(30色氛围灯+12.3寸全液晶仪表)、8000元的矩阵式LED大灯包(矩阵灯光范围调节、LED前大灯带灯组、LED组合后尾灯、可变化的灯光功能、大灯清洗装置)……这个价格会比拿车后自己加装原厂件要便宜很多。最后,如果想要入手奥迪A3的朋友,我建议最起码等半年后有大幅度优惠的时候再做计划,如果实在等不及,现在的行情基本就稳定在10个点,过完年之后估计会再多2~3个点,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的价格会持续一段时间,假如你确实不急着买的话,可以等后期配备1.5T发动机,并且价格和优惠趋于稳定后再入手。*图片源自网络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前几天,奥迪给自己旗下的全新A3开了一个发布会,主持人朱广权AKA“押韵王者”在台上也是奋力押韵,比如“颜值想要高,跑车元素不能少,出风口看齐兰博超跑,挡把形似911”……要我说,发布会实在有些枯燥,但唐艺昕的颜值确实挺高。我在看发布会的时候,发现有不少弹幕都是粉丝在刷屏,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一个在奥迪4S店做销售的朋友跟我说的一件事情,也是跟粉丝有关。今年元旦的时候,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姑娘带着家里人一起来4S店,小姑娘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朋友以为是陪家里人来买车,没想到询问下来,得知是给即将大学毕业的女儿买台车。小姑娘在展厅里看了一圈,问我朋友店里有没有王一博限量版的A3,我这个销售朋友就告诉他,限量版的只能在网上买,而且时间已经过了。小姑娘说自己在网上没抢到,觉得有点遗憾,想着能不能在线下4S店碰碰运气,销售自然是表示无能为力。不过,小姑娘也表示理解,然后订了一台2021款的两厢时尚运动型,不仅选择了和限量版类似的哥特兰绿色,还选配了5850元的视觉氛围灯升级装备包,整台车一共优惠了10个点,落地在24万左右,这也是目前的正常行情,小姑娘很满意,家里人也觉得可以,就很爽快把车定了,最近这个销售朋友也是刚刚把车交给客户。(王一博限量版)可能有人会疑惑,奥迪才开完发布会,怎么都交车了呢?其实,在去年的11月份,各个经销商就已经开始了全新A3的预售,那时候我们这里4S店的销售,一般都会让客户把购车预算提升至23万左右,后来两厢版本的试驾车和展车陆续到店,很多销售手里的订单都接的是两厢版,三厢版本的展车和试驾车最近才陆续到店,目前也是陆陆续续的开始有订单,同时2020款的A3也有现车在卖,价格也是很给力,基本上低配车型15万左右就可以拿下。我问这个销售朋友,冲着王一博来看车的人多吗?销售朋友跟我说,有一部分小姑娘来店里看奥迪A3是因为王一博,据说王一博限量版在二级市场里最高炒到了70万元一台的天价……我的天呐,一台1.4T的奥迪A3卖70万,这车简直就是一台比EVO 9还牛X的理财神器,不得不佩服粉丝们的购买力。而那些买不到王一博限量版的小姑娘,很多都会选择和限量版同款的黑色或者绿色,然后回去自己再照着限量版美化一下,现在某宝已经有1:1的车辆贴纸,我看了一下价格也不贵,基本上就在几十块钱,估计过不了多久,同款包围和轮毂也会面世。那么,借着今天这个机会,我们也来好好聊一下,全新上市的奥迪A3到底值不值得去买?全新奥迪A3到底怎么样首先,2021款的奥迪A3依旧和以前一样,分成了两厢版和三厢版两个车型,其中两厢版售价20.31-24.32万元,三厢版售价20.96-24.97万元,比之前2020款两厢19.32-22.86万、三厢19.92-23.46万的价格高了一些。奥迪A3这车一直很有意思,看起来配置很多,实际上就是在两厢和三厢的前提上,分了“进取”、“时尚”、“豪华”三个配置,然后根据外观、内饰的小差别分成了“致雅型”和“运动型”,所以买A3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认准了这个车,剩下来就是看买两厢还是三厢,买低中高哪个配置,另外就是两厢版车型有电动后备箱,但是三厢版却没有,这一点让我有点没看懂。除了价格变高一些之外,全新奥迪A3三厢版的尺寸变成了4554*1820*1460mm,轴距2680mm,轴距相比老款车型加长51mm,这也是A3国产以来首次进行加长,理论上后排乘坐空间会有所改善,但就我实际体验下来的感觉,三厢版本的车内空间相比于老款车型没有明显的改善,整个车内的空间感受很一般,而两厢版的尺寸分别为4343*1815*1458mm,轴距2630mm,和海外版车型保持一致。虽然车子的尺寸比以前变大了一些,但是这一代A3的颜值确实能打,整体外观设计有点奥迪RS的味道,但是三厢版本侧裙上的镀铬饰条总让我感觉有些突兀,相比之下两厢版本的车身造型会协调很多,不过这是小问题,觉得镀铬饰条不好看的话,可以连着窗框一起贴个亮黑色的改色膜,一般包工包料也就小几百块钱,但整体质感会提升不少。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代车型终于从中配开始就有18寸轮毂了,这样也为很多朋友后期进行车辆优化提供了便利性,毕竟在不改变轮胎的参数的前提下,更换轮毂是完全合法的,觉得原厂轮毂不好看,直接同尺寸换掉就完事儿了,在这儿也是给大家一个轮毂数据参考:18*8J、ET在32~38之间都可以(ET32基本齐平叶子板)、PCD5*112、CB57.1(如果买的轮毂CB>57.1,买套变径圈就可以了)。除了外观上的升级之外,内饰上也是进行了升级,不仅全系标配了10.1寸的中控,而且还有12.3英寸全液晶仪表(豪华版标配,其他配置选配)和真皮+Alcantara(豪华运动型标配,豪华致雅型是仿皮)可以选择安全,除此之外就是从中配开始标配的车道偏离预警、全系标配的主动刹车系统,以及可以选装的14喇叭B&O音响(6000元)、后排侧气囊(1500元)、不带车道保持的并线辅助(7000元)、倒车车侧预警系统(7000元)、自动泊车入位(4000元)、感应后备箱(2000元)、全车无钥匙进入(2000元)、方向盘加热(1000元)、自动防炫目后视镜(1500元)、HUD抬头显示(8500元)……而且还有选配套装能进行购买,除了最低配车型不能选配18寸轮毂之外,其他基本上都是可选的,甚至可以说只要钱到位,随你挑选配。并且,由于目前全新A3的车源很紧俏,有不少地方是来一台卖一台,所以经销商也不会因为库存问题,来调整优惠幅度,想选配就等一等车,想立马开走就买现车,但是等后期车源逐步稳定,甚至出现一定库存积压之后,经销商势必会针对店内现车和选配车辆,给出不同的优惠力度。但是,就目前上市的全新A3而言,这台车总给我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感觉,这一点同理于我之前说过的高尔夫8代,只不过由于起售价比高尔夫8代高不少,所以在配置上会比高尔夫8代更多一些。首先,这台车和在售的高尔夫8代一样,发动机依旧是过去那套150马力、250牛米的大众祖传1.4T EA211发动机,变速箱也是上一代A3用的7速S-Tronic双离合变速箱,百公里加速9.1秒的成绩也不算亮眼。其次,在海外上市的奥迪A3,不仅有2.0T四驱版本,而且还可以选装19寸轮毂、能降低10mm车身高度的自适应悬架系统、能降低15mm车身高度的运动悬架、差别:国外有四驱,也有自适应悬架软硬,运动状态下降10mm……除了这些“小钢炮”属性的配置之外,海外版的A3还有支持闭缸的1.5T EVO发动机+48V轻混系统。所以,我就很疑惑,奥迪(包括大众)为什么不直接给新车用上这套1.5T EVO发动机+48V轻混,如果之前说这套动力系统还有待市场检验,但是要知道这套动力早在2016年的时候就已经发布,并且陆陆续续在海外装车使用,如果说国内生产这颗发动机需要引进、调试新的生产线,那我就好奇了,从2016年到现在2021年,足足4年多接近5年的时间,怎么就不够他们去弄呢?还是说老款发动机库存量太大,需要新车型来进一步消化库存?(大众祖传1.4T)反观2020年奥迪在华的全年销量达到了726288台,虽然说输给了宝马的77.7万辆和奔驰的77.4万辆,但是奥迪全年销量同比增长了5.4%,并且中国市场为奥迪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全球销量,在全球低迷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更是以189182辆的成绩占据奥迪全球一半以上销量,而大众集团2020在华销量超过了385万量……换言之,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一块无法舍弃的大蛋糕。所以,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他们认为即便给新车配上一套老掉牙的动力总成,依旧会有足够多的消费者去买单?或者说刻意的进行区别对待呢?依照目前我得到的消息来看,去年12月10日的时候,符合国六b标准的EA211 1.5T EVO发动机项目在一汽大众长春基地启动,但是这并不代表在长春基地生产,根据小道消息,这套1.5T的发动机在一汽大众的成都工厂已经开始进行小批量生产试装,后期也会由成都工厂进行全面制造,并且整个大众在今年有希望推出1.5T版本的车型(包括高尔夫、A3、速腾、迈腾、宝来、探岳、探歌等等),但是在1.5T版本车型推出的同时,1.4T版本的车型会继续销售,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测一下,届时1.4T的奥迪A3能迎来一波价格跳水?(1.5T EVO发动机)A3和它的对手们A3的竞争对手都有谁,答案很明显,无非就是国产的奔驰A级和宝马1系,当时相比于那两台车,奥迪A3可以说是最早进行国产化的车型。第一代A3与我们无缘,第二代A3两厢版是在2010年全进口进入国内,当时售价26.8万~32.8万。但是到了2014年第三代A3面世,这台车不仅开始了国产化,同时还以进口车方式又引入了原装的两厢版车型和三厢版车型,换言之你想买进口就买进口,想买国产就买国产,但当时国产后的A3定价19.99万~29.27万,直接把准入门槛拉低到20万内,要知道那时候宝马1系和奔驰A级都是进口车,奥迪直接通过低价杀入了这片A级车市场。(前三代A3)由于最开始的国产A3只配备了1.4T EA211发动机,所以进口A3为了给国产让路,也就没有再引入1.4T车型,14款进口A3无论两厢、三厢都换成了1.8T第三代EA888发动机,马力从之前第二代的160马力变成了180马力,并解决了原先的烧机油问题,再利用进口版本27.98万~32.43万的指导价,和国产版本形成格错位。到了2015款时,由于1.8T全系车型也国产化了,所以进口A3就引进了搭载1.8T发动机的敞篷版本,同时还新增了搭载第三代EA888 2.0T高功率发动机的两厢和三厢版本,定价上为了避开国产1.8T车型,直接定了一个29.98万~36.98万的天价。可惜,再到17款时,就只剩下极度小众、同时换装了用于取代1.8T发动机的EA888 2.0T低功率发动机(190马力)的敞篷车型在售,这时候其实已经可以看出奥迪想要放弃进口A3了,再往后进口A3就完全停止引进、到此为止了。(第三代A3敞篷版)进口A3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15款挂着“45TFSI”尾标的两厢和三厢版本,第三代EA888 2.0T高功率发动机有220马力、350牛米,三大件和动力输出与当年的高尔夫GTI一样,基本相当于GTI的换壳,但是比高尔夫GTI品牌更强、内饰更香、进口身份,虽然指导价上到29.98万~30.48万,比GTI贵了6万左右,但终端优惠完之后比GTI贵不了太多,可惜当时懂这车的人并不多,很多人看到指导价就被吓走了。至于国产A3反而没什么故事可说。从2014年上市开始就两厢、三厢一起发力,最早的14款全部都是1.4T车型,15款时又加入了1.8T车型作为补充,17款中期改款时,用EA888 2.0T低功率发动机取代了原先的EA888 1.8T发动机,于是1.4T与2.0T低功率车型一起共同销售至这次换代之前。相比之下,宝马在2017年2月宣布国产1系上市,奔驰则是在2018年11月宣布国产A级上市,换言之从2017年宝马1系国产之后开始,A3与1系就进入了价格对杀环节,到了2018年奔驰A级进行国产拉皮加长之后,BBA三家在A级车市场的厮杀正式进入高潮,现在第四代A3的外观、内饰经过全面更新,看样子是准备给这把烧得正旺的“火”再浇一把“油”。那么,现在奥迪A3相比奔驰A级和宝马1系该如何去选?首先,我一直以来都认为A3有一个A级和1系都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它同时国产化了两厢和三厢版本,相比之下奔驰A级只国产了三厢版本,并且轴距加长,两厢版本保持进口,国产的三厢1系则是一款特供车,进口的两厢1系在海外已经换代,目前还没有引入国内。奔驰A级与1系两厢之所以没有国产,可能是他们不太看好国内的两厢小车市场,但实际上A3的两厢版本销量并不像很多人想得那么低,这种有牌子、又好开、不太贵的车本身就能吸引一部分客户,并且目前在这个级别、这个价位,市面上能满足此类客群需求的也就A3的两厢版本,要不然就加些钱去买MINI。用A3去和国产A级进行PK,其中国产A级比较主流的选择,是指导价23.28万的A180L运动轿车和指导价26.48万的A200L运动轿车时尚型,一个是优惠后19.8万左右的1.3T低功率车型的高配,另一个是优惠后23万左右的1.3T高功率车型的高配。其中,A180L运动直接对应的应该是A3三厢中配的时尚致雅/运动型,指导价22.98万。但目前A3刚刚换代,终端优惠比较可怜,A3三厢时尚实际裸车价格超过20.5万,比A180L运动贵了大几千块,不过这种情况估计持续不了多久。根据我实际体验下来的结果,在空间上这代A3三厢是输给奔驰A级的,这代A3的三厢版本虽然带“L”了,4554(4548)mm的车长比以前长了90mm左右,2680mm的轴距也比以前长了51mm,但人家A级也经过了加长,并且加长得更加夸张,长宽高4622/1796/1454mm,轴距2789mm,尤其是轴距,一下长出了100mm都不止,所以在乘坐空间上,这代A3三厢还是比不过A级,毕竟国产A级的后排空间比标轴C级还大。在三大件上,两者算是打平,A3全系都是1.4T,150马力、250牛米,匹配7速干式双离合;而A180L运动是1.3T低功率,136马力、200牛米,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数据上存在一定差距,但实际两车的破百时间几乎一样,都是9秒左右。主要问题在于A3配备的是很多人都比较害怕的干式双离合,虽然理论上这个变速箱技术比较成熟了,但很多人还是偏向A级上的湿式双离合。不过,A3全系都是多连杆式独立悬挂,而A级除了顶配外都是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这一点也非常有奔驰特色,同时A3三厢时尚的225/40 R18的胎圈规格也比A级更高,毕竟A级除了顶配之外,全系都是205/55 R17的圈胎数据。在内部配置上,A3三厢时尚其实更加丰富一些,尤其是主动安全和驾驶辅助配置,它比A180L运动多了车道偏离预警、疲劳驾驶提示、倒车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而A180L运动只多一个没有任何用的被动行人保护,此外还有自动泊车和自动驻车。在其他常用配置方面,A3三厢时尚比A180L运动多了主驾腰部支撑、主驾电动调节、温度分区控制和车内PM2.5过滤,并且现在A3已经全系标配LED大灯,而A180L运动的大灯还是卤素的。而A180L运动最大的优势,我觉得是那双10.25英寸大联屏,当然A3三厢时尚在这方面也不差,全系起步就是10.25英寸液晶仪表+10.1英寸中控屏幕,只不过视觉效果没有大联屏那么爽。至于A200L运动时尚,指导价超A3三厢顶配的豪华致雅/运动型不少,反倒更像是以后2.0T低功率、也就是“40TFSI”尾标A3的直接对手,但即使是这样,A3三厢豪华在配置上依然不输,甚至在安全和驾驶配置上依然有肉眼可见的优势。其实单论性价比,奔驰A级可以说性价比非常低,但是,奔驰玩的就不是这个,买奔驰A级的人在意的也不是所谓的性价比,当你打开车门之后,一个巨大的双联屏放在那里,高配还有64色氛围灯,再加上车头硕大的三叉星标,就问你看完迷糊不迷糊。除了奔驰A级外,奥迪A3和国产宝马1系相比,只能说打了宝马一个时间差,这也是奥迪常用的招数,在售的小改款A4L就是这么玩的,由于奥迪A3刚刚新车上市,所以宝马1系相比之下就会显得有些“老”,但是老也有老的好处,宝马1系现在价格非常给力,以目前的价格行情来看,国产1系最顶配、指导价24.68万的125i M运动曜夜版,优惠后的裸车价妥妥在20万以内,有的地方甚至能做到18.5万的裸车价,这已经和指导价20.96万的A3三厢最低配进取致雅/运动型优惠后差不多了,人家宝马还是个顶配,而且125i M运动曜夜版用的是7速湿式双离合,也配了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胎圈规格还达到了225/40 R18,而A3三厢进取还是17寸的圈胎。同时,宝马125i M运动曜夜版配备了代号B48A20C的2.0T发动机,原厂数据就达到了192马力、280牛米,相比之下A3 1.4T发动机的150马力、250牛米就是弟中弟般的存在,这还不算后期的改装空间,奥迪A3想要性能上不输给宝马1系,那得看之后的A3 2.0T版本怎么玩了。但是,宝马1系的内部配置确实比不上A3三厢,仅仅是A3三厢进取上的主动刹车、疲劳驾驶提示、定速巡航、10.25英寸液晶仪表、后排中央扶手、后排杯架、自动空调、后排出风口、温度分区控制、车内PM2.5过滤等等配置,在宝马125i M运动曜夜版上你都看不见,要么就是要选装。同时A3标配的换挡拨片在强调运动的1系上竟然全系都没有,而且宝马125i M运动曜夜版已经是顶配车型了,可是它的是空调还是手动的,所以相比之下,奥迪A3的内饰和配置会比宝马1系更能打,当然,如果你想买1.5T三缸版本的宝马1系,我劝你还是再看看吧。那么,这一代A3的两厢和三厢版本该怎么选,其实这个问题不用我多说,因为两厢有两厢的客群,三厢也有三厢的客群,买两厢版车型的客户,要么是家里已经有别的大车,不会用这台车去承载家庭需求,要么是就单纯的喜欢两厢小车,一米八几开A3的猛男壮汉我也见过,他们就是喜欢这种开小车的感觉;三厢版A3则偏向“务实”一点,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实用性的需求,又有奥迪的品牌加持。在同配置下,奥迪A3的三厢版会比两厢版贵6500块钱,但两厢版会比三厢版多出电动尾门和尾门记忆,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个人喜好的问题,如果让我在两厢版和三厢版之间进行选择,我还是会选择两厢版车型,毕竟如果你真的追求大空间,又何必来买A3呢?结尾对于这台全新的奥迪A3,也是在团队中进行了一个讨论,聊一聊各自的看法。兔子说,自己之前帮朋友深度优化过一台45TFSI版本的A3,不仅针对各个性能部件进行了强化升级,而且移植了DQ500变速箱、is38涡轮和S3的四驱系统,整台车优化之后不仅性能不输S3,而且两厢的造型比三厢S3更吸睛,现在很多A3 45TFSI车主也都会这么去玩,所以兔子觉得现在的A3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味道,以前好歹还有个高功率版本可以扮猪吃老虎,即使不做那么深度的优化升级,也是一台合格的小钢炮,而现在即使是旧款2.0T 40TFSI都已经成了猪,更不用说1.4T版本了,所以与其为了四个圈去买一台A3,还不如等一等高尔夫GTI。传垚觉得,奥迪A3这台车不会成为他的菜,他更期待的是S3和RS3,并且特别希望能有两厢版本的车型进入国内,不过真要进入国内了,看看老款奥迪S3和RS3的价格,再看看S3和RS3的性能……他估计到时候又要后悔自己买A45了。在我看来,奥迪A3的目标受众其实很简单,主要就是面对那些希望有一个小车来满足自己日常通勤、购车预算在20万上下但实际手头预算极其充裕的年轻人,他们所追求的就是精致、好开、操控不错、颜值到位,并且能脱离高尔夫这个层次。换言之,厂家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把那些等降价的客户列入目标受众,只是现在的市场环境使得奥迪不得不通过降价和折扣来保证销量。以我实际体验下来的感觉,全新的奥迪A3在外观和内饰方面确实提升很多,特别能迎合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客户)的胃口,加上选择王一博作为形象代言人,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营销手法,也能促使很多王一博的粉丝们,即使自己没有去买奥迪A3,也会成为“自来水”去推荐身边的人买A3,或者自己以后去买一台奥迪A3,这也是“饭圈文化”的一个缩影。但是,王一博现在光是在微博上的粉丝就已经突破了3700万,他现在的代言费用肯定不会低,这个代言费的成本最后势必会摊到消费者头上。以目前的行情来看,最值得买的版本应该是中配版本,由于选装与否都不会影响优惠幅度,所以可以在中配车型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自己需要的配置,比如5850元的视觉氛围灯装备包(30色氛围灯+12.3寸全液晶仪表)、8000元的矩阵式LED大灯包(矩阵灯光范围调节、LED前大灯带灯组、LED组合后尾灯、可变化的灯光功能、大灯清洗装置)……这个价格会比拿车后自己加装原厂件要便宜很多。最后,如果想要入手奥迪A3的朋友,我建议最起码等半年后有大幅度优惠的时候再做计划,如果实在等不及,现在的行情基本就稳定在10个点,过完年之后估计会再多2~3个点,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的价格会持续一段时间,假如你确实不急着买的话,可以等后期配备1.5T发动机,并且价格和优惠趋于稳定后再入手。*图片源自网络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前几天,我在无意间看到兔子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把林肯的车钥匙,自从上次帕美GTS的事情之后,我就立马断定这车肯定不是他的,但是我就很好奇,这又是谁的车给他开了?难道又是发小的车?于是我就问他,你是又有个发小买林肯了?兔子看了我一眼,说不是发小买的,而是他爸的朋友新买了一台飞行家,两个父辈的人在一起吹牛,难免要聊聊新买的车,对方表示想做个车辆的整备,主要就是脚垫、玻璃膜、内饰透明膜、透明车衣之类的,兔子的爸爸一听,就说自己儿子有相关的资源,价格方面不用操心,于是回来就跟兔子说,让他帮忙弄一下,兔子想着父辈的关系,就答应了下来,所以今天就把车子开来,然后等下班就送到朋友的美容店去。我问兔子,这车是哪个版本的,兔子跟我说,是个四驱尊享版……我就很纳闷,因为实际上除了高高在上的行政版(68.98万)和总统版(75.98万)之外,剩下的三款车型中,四驱尊雅版是卖的比较好的,因为大多数买林肯的客户,他们对于配置要求远高于价格,说白了就是根本不差钱,就图个自我愉悦,但是这不代表高高在上的行政版和总统版卖的不好,要知道直到现在为止,行政版和总统版在有些地方依旧是“一车难求”。而54.98万的尊享版和59.98万的尊雅版,这两台车虽然价格差了5万块钱,但是多出的5万块钱能换来一套20寸轮毂、并线辅助、倒车车侧预警、可变悬架、手机无线充电、后排座椅通风加热、后排控制多媒体、Revel14喇叭音响系统、感应雨刷……这些都是能够保证车辆豪华度和舒适度的配置。我就很疑惑,为什么他去买了个尊享版?兔子说,他也问过他爸的朋友,人家的回答很耿直:用不上,感觉也不需要。兔子还跟我说,你别看是个尊享版,那配置已经很高啦!我嘲笑他是野马开多了,稍微给点配置就觉得香喷喷……聊了一会儿,我问他,这车现在行情怎么样,你爸爸的朋友大概花了多少钱?兔子说他自己都很惊讶,因为这车到现在都没啥优惠,基本上就是原价提车,他爸的朋友虽然没有加装潢,但是等了挺久。说实在的,我已经很久没有关注过林肯的市场了,怎么林肯一下子变的这么好卖了?而且价格还这么硬气,难道是要像雷克萨斯看齐?为此我还特地查了下,发现林肯在2020年一共卖了61761台车,我的天呐,这可是林肯啊,而且飞行家这车起售价就达到了50.98万,也就是说一个最低配的两驱版本,落地都要57万左右……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台国产林肯飞行家。飞行家的亮点和槽点在开始聊飞行家之前,我一直想吐槽一个点,就是之前林肯的车辆命名,总让我觉得有种“错乱感”,比如之前的MKC、MKX、MKT都是SUV车型,但是MKZ和MKS又是两台轿车,就算按官方培训资料里的说法,“MK”是为了向他们的传奇车型MARK来致敬,但是不熟悉林肯的人,经常会对这些字母摸不着头脑,以至于我之前经常碰到类似这样的情况:A:你买了林肯的什么车?B:我买的MKZ。A:哦,是不是他们家那个SUV?B:不是,那个是MKC。A:……(脑袋发蒙)现在,林肯换了个命名方式,不用以前MK啥啥啥的,就给你来个中文名:冒险家、航海家、飞行家……相比于原来的MK后面跟个字母,现在的名字至少让很多人都清楚,林肯叫“XX家”的都是SUV车型。冒险家航海家飞行家领航员那么,林肯飞行家在目前林肯的SUV体系里是怎样的一个定位,依照现有的车型来看,它的等级仅次于百万级的林肯领航员,之前在2019年11月的时候纯进口版上市,那时候两款车型分别定价62.88万和68.88万,结果卖了没多久,到了2020年7月的时候,国产版就正式上市,进口版的飞行家也就逐渐暗淡了下来,反倒是国产版本的飞行家逐渐走进消费者的视野,毕竟对于一台搭载3.0T双涡轮增压发动机、车长超过5米的中大型豪华品牌SUV而言,50.98万的起售价就已经是最好的广告。关于飞行家这台车的豪华之处,我相信很多去看过车的朋友已经有所体会,但是我更关注的并不是它的内饰、空间或者品牌,而是那颗3.0T-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那套10R80变速箱。毕竟这是一台林肯,所以这台车做的也很“林肯”,该有的豪华配置一个不少,该有的内饰外观也都是一应俱全,所以不用去怀疑林肯在豪华车领域的积淀,至少在美式豪华的领域里,林肯是有发言权的。我们先聊一聊这个发动机,这颗3.0T-V6发动机其实本源是那颗福特2.7T-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是一个强化升级扩缸的版本,而福特2.7T-V6发动机作为沃德十佳发动机,其本身325匹HP的动力输出和10.3:1的压缩比,让这款发动机的数据傲视群雄,国内的福特锐界EcoBoost-330版本用的就是这台机子。而林肯作为福特集团的高端品牌,这两颗发动机在保持架构一致的基础上,林肯针对这颗3.0T发动机进行了许多地方的改进,比如使用了紧密石墨铸铁材质的中缸+集成排气铝合金缸盖,从而在需要强度的地方进行强度上的增加,在不需要强度补足的地方进行减重,还有更耐高温的涡轮,并且针对、正时皮带部件、活塞和曲轴等部位都进行强化,同时工程师还给这颗发动机增加了额外的隔音降噪措施,比如复合材料制作的油底壳、凸轮轴罩和进气歧管,对横向外壳也做了很多修正……这些都是林肯针对这颗3.0T发动机做出的改进,用厂家工程师的话说,就是“这颗发动机能够让你在驾驶时,获得闲庭信步般的,不会吵到让人觉得过分的高性能表现”。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林肯这颗3.0T发动机本身底子就很牛X,并且通过工程师的调教让它变的更牛X,而且更符合豪华车的要求。说完了发动机,我们再聊聊变速箱,我相信很多朋友对于这个10R80的10AT变速箱已经很熟悉了,因为福特和林肯都在用,并且这个10R80变速箱本身就是福特制造,关于这个变速箱的由来,其实有个小故事,我们都知道AT变速箱一直是对整车厂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很多车厂其实都没有能力去自己做AT变速箱,主要原因是开发费用非常高、难度非常大,而福特虽然财大气粗,但是过日子终究是能省则省,于是福特想到了之前和自己一起做横置6AT变速箱的通用,鉴于先前的良好合作,两家车厂都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始了变速箱的研发,而且分工明确,通用主要负责9AT横置变速箱,福特主要负责10AT纵置变速箱,最后通用和福特两家共享研发成果,而我们之前聊过的换装10AT变速箱的凯迪拉克CT6,用的就是这个10R80变速箱。关于这个10R80具体的优势点和技术参数,我们今天不展开说了,毕竟什么“10AT三离合换挡执行机构”、“变速箱电液控制阀体”等等细节部件,再怎么去说也极其枯燥,综合来说一句话,这个10AT变速箱最大的优势点,就是能够提供更精确细密的齿比分布,从而找到一个完美符合发动机工况的挡位,并且换挡速度足够快(福特官方表示换挡速度堪比PDK),同时还可以适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所以为什么我们看到普通燃油版的飞行家在用这个变速箱,然后新能源版本的飞行家也在用这个变速箱。但是,林肯飞行家并不是说没有缺点,其本身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是优势,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有几个小问题,尤其是细节上的小问题,是我忍不住想吐槽的,而这也是林肯为什么一直没办法真正的去和BBA掰手腕的原因,说到底都是细节上的不足,但是这就跟我之前视频里说的凯迪拉克CT6那样,本来是一台很好的车,但是就是因为各种细节上的不足,导致让很多人失去了兴趣。第一,发动机声浪导入系统。目前就我已知的情况来看,这个模拟声浪是无法关闭的,能不能关掉暂且不提,关键是模拟出来的声音让我有一种“廉价感”,丝毫没有那种六缸机的厚重,各位去试驾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第二,车机。由于采用了和国外不同的车机(海外是SYNC-3,国内是SYNC+),所以国产飞行家没有CARPLAY,这一点其实对于苹果手机用户挺不友好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国产版的车机系统,是长安福特和百度联合开发的……你们懂的,并且内置的网络SIM卡(运营商是中国联通)流量很贵,还不能换卡。第三,车道保持功能开启的时候,要很用力的抓住方向盘,而且在下雨天的时候由于路面反光,容易造成无法识别的情况。第四,车辆前排和二排竟然没有点烟器插口,只有220V电源口和USB插口,这可是一个豪华车啊,假如我需要后期加装行车记录仪,或者是USB充电器、车载吸尘器、轮胎充气泵……没有点烟器插口就会带来不便。第五,有人反映这台车出现车机花屏死机的情况,还有其他车主遇到了别的小问题。飞行家的对手们飞行家的竞争对手都有谁?我首先想到的是BBA的中大型SUV,也就是奔驰GLE、宝马X和奥迪Q7,而飞行家的长宽高分别是5080*2022*1759,轴距3025,块头比这三台BBA都要大。但是,首先在价位上,这几台车和飞行家就已经不在一个级别了,尤其是GLE和X5,GLE的SUV版本指导价69.98-88.98万,而且目前全系几乎没什么优惠,坚挺地平价销售;X5指导价69.99-86.39万,2.0T优惠最高也就小几万,3.0T没有优惠而且一车难求。如果你的预算与飞行家的高配相当,那么也只能买到GLE和X5的低配,也就是2.0T车型,如果你的预算足够上到飞行家的顶配,裸车75万左右,那么就可以摸到GLE和X5 3.0T车型的门槛。至于Q7,指导价68.88-83.88万,价位略低一点,优惠大了不少,大几万是有的,但仍然有着最低60几万的入手门槛,总体上还是比飞行家贵一些。而从产品角度,GLE的SUV版本有5座和7座可选,而X5只有5座,想要7座就只能咬牙去买X7,只有Q7是全系7座,如果有7座刚需,首先就得排除X5,如果特别在意后排的乘坐体验,那么这三款车可能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只有飞行家才有2-2-2的6座。所以严格来说,飞行家与BBA的中大型SUV还是有些区别的,不仅体现在价位上,同时还体现在产品上,但实际这几台车之间的交集还挺多,我认识的好几个飞行家车主,在购车时几乎都考虑过GLE、X5或者Q7,而最后之所以选择了飞行家,主要原因是BBA的价格实在太挺了。所以,飞行家从价格上来说,他都不想或者说没有办法和BBA正面硬刚的,而我认为飞行家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应该是沃尔沃XC90,别看XC90的官方指导价高达63.89万~77.99万,只要你进店看车找个销售问问,开口就是十来万的优惠,优惠完也就和飞行家的价格区间差不多了。飞行家和XC90怎么选?首先飞行家主打2-2-2的6座,但是可选7座,XC90主打2-3-2的7座,没有6座且只有最低配是5座。从这里就可以依据自己对座椅布局以及乘坐舒适性,做一个初步筛选了。其次,飞行家的内饰我觉得更加讨喜一点,尤其对于中年人来说,年轻人不喜欢的“老气”,在中年人眼里就是成熟稳重,并不是说XC90做得不好,但是那种北欧的冷淡风格,缺了一丝豪华感和温暖感,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飞行家6座飞行家7座配置方面,飞行家在舒适性配置方面要略高一筹,比如全系标配的多层玻璃和主动降噪,从次低配尊享版开始配备方向盘加热、方向盘电动调节和前排座椅通风,以及从中配尊雅版开始配备的后排座椅加热和通风,次顶配行政版和顶配总统版还有前排座椅按摩和电吸门……这些东西在XC90上面,要么是选配,要么就没有,比如方向盘加热和后排座椅加热是全系需要选配,前排座椅通风要到顶配智雅豪华版才有,前排座椅按摩和电吸门则是想都不要想,就两个字“没有”。但XC90也有自己独到的地方,比如安全配置,尤其是主动安全配置,全系标配自适应巡航还是挺厉害的,此外像什么主动刹车、车道保持、车道偏离预警、驾驶疲劳提示也是标配。当然飞行家也不差,从次低配尊享版开始也陆续补齐了,总体上飞行家的配置是非常高的,当然这也是美系车的特点,只要钱到位,给你弄满配,甭管有用、没用、想不想用、会不会用……都给你安排上,要的就是一个排面。动力方面,飞行家全系3.0T V6双涡轮+10AT(355HP、553Nm),除了入门版是个后驱车型外,其他都是适时四驱;XC90分2.0T单增压的B5车型(250HP/350Nm),和2.0T机械涡轮双增压的B6车型(300HP/400Nm),匹配的都是8AT变速箱,全系都有48V轻混系统和全时四驱系统。其实我们很难从三大件上评判这两车谁好谁坏,飞行家是粗犷的美式风格,排量要大,马力要大,扭矩要大……反正什么都要大,同时,飞行家也是50-60万价位里极少数可以买到搭载3.0T机头的中大型SUV,对于追求“动力存款”的人来说,还是相当有杀伤力的,毕竟动力就像存款,我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相比之下,XC90的2.0T就显得更加“务实”一点,当然机械+涡轮的双增压方式放在今天显得非常另类,我印象中除了沃尔沃市面上也没有什么在售车型采用这种形式,动力比主流高功率2.0T高出很多,同时油耗比起飞行家的3.0T也要少小几个油,当然2.0T单增压的B5车型还是差了点意思,我是属于追求驾驶的人,我不追求特别亮眼的动力数据,但是大排量、多缸数带来的平顺性、从容感在小排量上是难以实现的,这种大车开起来就要有底气一些,所以,在这方面我会更加偏向飞行家一些。除了XC90之外,我们再来说说凯迪拉克的XT6,官方指导价38.97万~54.97万,我们本地的优惠幅度已经达到了7万多,勉强可以算是落地40万的车吧,有意思的是,在他们的美国老家,凯迪拉克XT6不仅定位和飞行家差不多,而且价格也差不多,只不过美国的XT6是3.6L自吸发动机,到了国内被换成了2.0T,再加上凯迪拉克在国内的价格一直都走的是“亲民路线”(其实凯迪拉克心里也苦),两车差价一下就被拉开了。所以,如果是对于价格比较敏感,同时又想有一个还算不错的品牌,那么凯迪拉克XT6从性价比上来看,肯定是强于飞行家的,不仅有6座/7座可选,而且有前驱也有四驱……但是,凯迪拉克现在的车都面临几个问题,首先就是我之前在视频里说的内饰问题,凯迪拉克现在不管是CT6还是XT6,这两台车的内饰真的太难跟“豪华”沾边了,再一个就是品牌力的问题,如果说一个豪华品牌的形象和给人的印象变成了“打骨折”和“性价比”,那这个所谓的“豪华”更多的还是厂家在宣传时的一厢情愿,当然,我还是希望凯迪拉克能坚持这个路数,毕竟这样我们消费者就能用一个合理的价格去买到合适的车,而不是捧着几十万却换回来一个1.33T的发动机。当然,现在XT6和飞行家在国内的价格差距确实很大,所以买XT6的一般不会去看飞行家,买飞行家的也不会去看XT6……而各位听到这里其实也明白,一台飞行家真正的价格应该是多少了吧?写在最后最后,借着这个机会也和各位聊一聊现在林肯国产化之后的布局。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到,目前林肯旗下的轿车线就感觉不是自己亲生的一样,在当年林肯大陆带着辉煌面世之后,轿车线就一天不如一天,也不知道是林肯心太大,还是已经放弃轿车线,反正林肯现在确实是在SUV车型上开始发力,先是在疫情刚刚稳定的2020年3月,就立马火速发布国产冒险家,接着在2020年7月发布国产飞行家,现在2021年1月18号又开始了全新的航海家预售,这也是一台介于紧凑型SUV冒险家和中大型SUV飞行家之间的一款中型SUV,预售的最低价定得并不高,只要33.08万,但是顶配48.58万的车型,使得同款车型之间的价格差距非常大,究其原因是因为有2.0T和2.7T两个版本。全新航海家现在航海家开启预售,林肯的海陆空就齐全了(冒险家代表“陆”,航海家代表“海”,飞行家代表“空”),再加上全尺寸SUV领航员作为精神象征,领导着海陆空三军一起攻打中国的豪华SUV市场……嗯,我只能说拭目以待。对于林肯来说,现在SUV系列的三剑客已经布局完成,马上会不会再去发力轿车线,我觉得是个未知数,不过对于我这种没有什么品牌追求的人来说,林肯给我的感觉一直就是精装修版的福特,而且扒开林肯的底裤,确实也就是精装修版的福特,冒险家就是精装修版锐际,航海家就是精装修版锐界(取消了7座),飞行家就是精装修版探险者(换成了3.0T发动机)。所以,我一直很不明白买林肯的意义在哪里,同样是美系豪华品牌,优惠又不像凯迪拉克那么大,而且林肯的车子依旧摆脱不掉美系车在细节处的各项短板,所以我只能说,选择林肯的,那都是真爱。*图片源自网络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今天咱们聊现代帕里斯帝,注意哦,是“现代”而不是“北京现代”,因为这是款进口车。我们知道,之前进口现代是独立的经销商网络,但是后来因为某些不可抗的因素,韩国很多企业都陆续撤离了,进口起亚和进口现代的网络说关闭就关闭,当年经销商退网的事情我还在节目里提过。帕里斯帝,这车名起的挺洋气,但是很拗口,我相信买这车的人年纪应该都不会小,这年头新车的名字越来越接地气,都用猫啊、狗啊、坦克啊、炮啊……多好记,这个帕里斯帝,不是真爱可能真不一定能一下就记住。这车的车长4980mm,轴距2900mm,最夸张的是还配了一台3.5L-V6的发动机,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进口车根据排量来收税,这台车进到国内含价格应该毫无竞争力才对。但是,帕里斯帝一共三个配置,定价竟然是29.88万入门两驱、31.08万中配四驱和32.98万高配四驱,也就是说一台汉兰达的预算,妥妥的可以拿下这辆帕里斯帝。我觉得,定这个价格是要有勇气的。理论上,这种车型其实做做样子,拉高一下品牌调性就可以了,不知道哪位领导拍板,决定还是要试一试这款车定个低价,看看中国消费者什么反应,所谓勇气,就是要在别人看不懂的时候,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在很多人说这款车怎么怎么好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车有些似曾相识,大排量+自吸+7座SUV+进口现代……我以前在4S店做二手车的时候,收购过一台,我绞尽脑汁想了半天,忽然想起来,当年进口现代不就有一款车叫做维拉克斯嘛,它也是个V6横置发动机的大SUV,3.8L的大排量,售价高达30~40万,显然,它当年的定位比胜达更高,但是卖的非常惨,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这帕里斯帝(Palisade)难道不就是维拉克斯的继承者吗,连名字都很像。这下就有意思了,很多人都觉得买韩系没有意义,因为要论保值和省心,不如买日系,要绝对性价比,不如买华系,但是这台帕里斯帝,基本上没有人会质疑定价有问题。关键就是,这么个大家伙,配上3.5L V6大排量发动机,一般家庭是否能接受?这套动力到底怎样?油耗高不高?这车有什么优缺点吗?国外这车卖的怎样?跟国内的配置区别大吗?如果有对帕里斯帝感兴趣的朋友,今天过后去4S店就不会再有问题了。首先,对于大排量自然吸气这件事,我说说自己的看法。我相信绝大多数家庭肯定是不太能接受的。很多国产车,同样这么大个壳子,用的还是台1.5T发动机。而像汉兰达,全新胜达,锐界,昂科旗这类的车型,用的是2.0T发动机,我觉得2.0T是大家比较能够接受的。再大点儿的像是福特探险者,用的是2.3T发动机,大家也还算能接受。可是,真给个3.5L-V6的机子,很多人看着都怕,毕竟车子买来是开的,买之前当然会嚷嚷着要动力,但是谁都希望马儿又能跑,又尽量少吃草。不过肯定也有些不怕马儿多吃草的车主,比如有的人公司可以报销油费,有的人预算本身就充足,不在乎,还有的人天生喜好大排量自吸,预算刚好又够得着。其次,也不要因为这车是大排量+低价格,就觉得好像不买就亏了,我们要清楚,自己真的需要7座SUV吗,如果只是自己上下班代步,偶尔带着自己的爱人和孩子跑跑长途、出去自驾游什么的,那这种7座SUV利用率真的不高。就算是自己三口之家,外带夫妻双方四个老人,有这种7座的需求,那为何不买个MPV呢,舒适度可比SUV要好太多了。在此之前,我在团队里进行了一个小范围的调研,我发现兄弟们的观点是两个极端,有几个人就觉得不用看牌子,车子好就行,帕里斯帝这车还是个V6发动机,价格也就三十来万,感觉挺实在的。但是也有人觉得,这车的发动机都和海外版本的不一样,然后还阉割了不少配置,再一个现代的品牌力太弱了,花三十多万买这车有点划不来。后来我在网上看了一些网友们的评价,我发现也是争议不断,不过人红是非多,被人挑三拣四,总归是还有人在注意你,最怕的是没人讨论你,当你不存在。据我跟一线销售了解的情况,这车卖的其实很好,现在订车,过年前都不一定能提到车,订车甚至还要选装,或者在4S店加装潢才行。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台有些争议性的现代帕里斯帝。关于帕里斯帝韩系车这几年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颓势有目共睹,不管是现代还是起亚,日子都不太好过,当然这其中也不只是产品因素,包括韩国车企对于中国市场的态度、社会大环境、国际关系等等,都有影响。那么帕里斯帝这台车刚在国内放出消息的时候,很多人其实就有点坐不住了,那时候很多人都在猜,这个V6发动机+8AT变速箱的动力配置,接近5米的车长,还是个7座SUV的设定……不少人就觉得这车估计不会便宜(多数是少量进口到国内,提升一下品牌力,做做样子,不是真的要跑量的车型),因为这车在美国的7座最低配SEL版起售价是35175美金(折合人民币约23万)、7座中配Limited版本起售价45125美金(折合人民币约29万)、7座顶配Calligraphy版本起售价46050美金(折合人民币约30万)。需要说明的是,美版只有顶配车型才标配四驱,另外两个版本需要花1700美金进行选装,还有一个消息我来不及去证实了,如果有在美国的朋友可以帮忙看看,据说这车在美国销量6000-7000台每月,是热门车型,部分经销商还要加价才给提车。当然,美国市场还有一个32525美金的SE丐中丐版,不过这不在我们今天对比的范围内,因为这是个8座车,说白了就是个用来拖货的工具车。很多人在售价还未公布的时候就猜测,觉得帕里斯帝在国内上市的定价不会便宜,大概率不会低于40万,因为这台车并没有像福特探险者这样进行合资生产,而是采用了全进口的方式,这个排量摆在这儿,车辆的进口关税都够喝一壶的,结果,好家伙,29.88万~32.98万的价格一出来,让不少人惊讶不已,包括我自己在刚看到价格的时候就开始沉思,这韩国车企到底想干啥?用这款车表个态,开始重视中国市场了?还是当真要用这款车来跑量,取代汉兰达,想做7座市场的大哥位置?于是,我就深入的研究了一下,发现这款车网友吐槽最多的,就是发动机中外有别。美版帕里斯帝全系使用的是291HP/355Nm的3.8L-V6发动机,而国内出售的帕里斯帝则搭载的是一台272HP/336Nm的3.5L-V6发动机,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不就是排量少了0.3L吗,应该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吧?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这颗3.5L V6发动机并不是从3.8L缩缸而来,而是用了另外一台代号G6DC的单奥拓循环MPI多点电喷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官方取了个名字叫“Lambda”,曾经搭载在2010年的胜达上面(国内没有这个版本卖),一直到2018年第四代胜达都还在使用,这颗发动机的优点就是耐操、平顺性好,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油耗高,因为多点电喷的发动机有一个天生的缺陷就是燃油喷射压力低,所以汽油无法充分的雾化,也无法与空气进行充分的混合,进而影响发动机的燃烧。此外,多点电喷的发动机其实除了油耗高点之外,其他方面的优势还是挺明显的,比如技术更成熟更稳定、长期使用后的积碳少、维护保养更方便也更便宜、对油品的要求不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国内的帕里斯帝可以加92号油。那么,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设定,我觉得和所谓的“减配”或者“特供”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中东版的帕里斯帝也用的是这台发动机,这一点我要替现代证明一下,不是减配和特供,只是针对不同地区进行了不同的动力系统配置,而且这个发动机竟然能让现代做成满足国6排放,这一点是我在之前没想到的。那么,现代为什么要给不同地区车型配备不同的发动机,我私下里猜测有几个原因:第一,帕里斯帝的生产工厂只有韩国釜山一家,而帕里斯帝是全球供应的车型,所以其本身的生产力就有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准车主等车需要3个月左右的原因(通过手机app可以查看从生产到运输的过程,跟快递一样),没办法,就那么一家厂子在做,还要供应全球市场,压力太大了。第二,我们都知道韩系车企和日系车企都特别重视美国市场,所以各种新产品和好东西都会给他们的美国爸爸们先用,至于土豪云集的中东客户们,反正他们也不太在意油耗,自产自销的汽油比水还便宜,那就给你弄个稍微老一点的发动机,但是保证你皮实耐用。而咱们中国市场,油价肯定没有水便宜,油品也就那么回事,真给你配个3.8L-V6的发动机,价格肯定就不是现在这样子了,这么大排量,再让你加95号油,马上就有人要来DISS:韩国车真当自己是豪华品牌啊,这是没有公主命,生了公主病。第三,帕里斯帝这台车在中国市场的定位和目的,我猜测大概率是用来提升品牌力的,所以现代也不一定太追求销量,反倒是可以利用这台车,为后续的自家的高端品牌捷尼赛思做个铺垫,我相信很多朋友也看了捷尼赛思的GV80,那个颜值、那个配置……我都有点流口水,现代通过帕里斯帝这台车,可以在正常销售的同时,为进口现代车进行试水(毕竟已经很久没有进口现代卖了,之前的退网风波也是闹的沸沸扬扬),甚至可以说帕里斯帝在国内遇到的问题越多越好,特别是在渠道和售后方面的问题,现代可以借此去给捷尼赛思做好充足的准备。除了发动机不同之外,在国内售卖的帕里斯帝相比于美版车型少了什么呢?我梳理了一下,主要是少了第三排的放倒&升起按键、老板键、遮阳帘、HUD抬头显示、喇叭的数量、后排隐私玻璃、全地形按钮中间的四驱中锁……其实很多人主要纠结的点在于这个四驱中锁,毕竟有这个中锁之后越野能力确实会得到不小的提升,而且这个功能在美版帕里斯帝的四驱版本上是标配的(选配的四驱也有),但是咱们中规版本没有。所以我就在想,就算现代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空间,为什么现代不能把这些配置列入选配单里呢,就算中国的消费者好忽悠,但是中国汽车自媒体不好忽悠啊,移动互联网又那么发达,多刷刷小视频,看看百车全说,就都知道了啊。后来我又琢磨了一下,我觉得还是成本问题,如果标配,价格就上去了,如果选配,估计是怕交付周期跟不上,因为这车是以全进口方式进入国内,再选配的话,整个交付周期就会被拉的更长,而现代本身也不会像保时捷那样具有极强的品牌力,所以也不太敢弄像保时捷那样让客户选完配置回家等半年再提车。如果想买帕里斯帝,或者说那些对于帕里斯帝感兴趣的人,我相信大多数都是冲着那颗V6发动机去的,因为这台车可以说是国内40万内唯一能买到的、搭载V6发动机的7座SUV,关键而且还满足国6排放,但是购买的同时也要考虑清楚几个问题:1. 选择大排量发动机必然伴随着高油耗,更何况是这台老发动机,如果你想要这台车在城市里油耗低于15L/百公里(有网友晒出过这款车的油耗,综合油耗13L左右),我觉得难度挺大,毕竟这台车在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上写的市区工况就已经达到了14.9L,但是这台车的油箱只有71L,所以我估计在城市内走走停停,一箱油应该也就跑个400-500KM左右。2. 这台车由于是全进口引进,所以在车辆维修时的价格,肯定是要高于合资生产的北京现代,并且核心零部件的供货渠道是非常窄的,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品牌授权的4S店才有货,所以假如后期过保,车辆的核心部件出问题需要自费修理,那这价格……帕里斯帝的市场情况那么,现在帕里斯帝的市场情况如何,价格怎么样,什么人会去买?这也是我们今天要着重聊一聊的。首先,帕里斯帝一共就三个配置可选,29.88万的两驱自动GL版、31.08万的四驱自动GL版、32.98万的四驱自动GLS版,目前的市场行情是全系没有优惠。其中,两驱自动GL和四驱自动GL的区别看名字就知道了,主要就差一套四驱系统,多了越野和雪地模式,以及陡坡缓降功能。顶配四驱自动GLS比中配GL又贵了1万9千元,同时新增:LED大灯、真皮座椅、主驾腿托调节、副驾电动调节(可以高低调节)、主驾座椅记忆、后排座椅电动放倒、并线辅助、倒车车侧预警、全速自适应巡航、电动天窗、电动后备厢和位置记忆、前排手机无线充电、老板键、全车车窗一键升降、后视镜记忆和倒车自动下翻、雨量感应雨刷、负离子发生器……多的东西还挺多的,所以终端市场现在顶配订单是最多的,我当然也是推荐直接上顶配。在原有配置的基础上,还有很多选装,但是需要提醒,只有顶配才有2+2+2的6座版本,其他都是一些舒适性和安全性配置,根据自己需求来,但是选装之后,订车周期肯定会变的更长。众所周知,进口现代4S店前几年就已经退网退光了,当年进口现代的市场部和销售部直接取消了。随着帕里斯帝上市,进口现代算是再度回归了,现在基本都是与北京现代4S店合作,但合作的4S店很少,南京本地就只有一家有条件出售帕里斯帝,所以不要抱期望能像在其他品牌那里直接提到现车,之前一段时间就连展车也是互相借来借去“巡展”,不过最近有些4S店开始有试驾车了。但是去之前。一定要上官网查询一下哪些是合作经销商,别空跑一趟。现在进口现代官网开启了“线上购车”,这也是最主流的购车渠道,交付时间依据车型和配置不同会有较大差别,官网上有少量现车售卖,一般都加了些配置,2周就可以提车,如果自己下单并且选装的话,长的话需要3个月左右。等车到了,可以去合作的北现4S店提车或者送车到家,日后也去北现4S店保养,但是我看网上就有劳恩斯酷派车主吐槽,北现4S店的师傅们对这种进口车型很不熟悉,同时配件价格也不便宜……不得不说,进口现代现在比较惨,目前只有帕里斯帝这么一款车在售,不过总好过进口起亚吧,现在一款车也没了。买帕里斯帝,你得先体验一把“线上购车”这种不太寻常的购车方式(线上下单也就意味着价格没得谈),同时还得看看本地有几家特约维修站,比如南京只有两家,再考虑一下以后保养是不是会遇到麻烦,毕竟万一哪天进口现代又退出中国了。所以,买帕里斯帝的客户都是真爱啊,其中很多都是冲着3.5L-V6的大排量自吸来的。顺便提一下另一台车,同样属于进口现代的捷尼赛思GV80,很多人都说“买帕里斯帝,不如等GV80”,那么这又是什么车?首先,捷尼赛思这个牌子,对于现代集团来讲,是现代的高端品牌,创立于2015年,就相当于雷克萨斯之于丰田、讴歌之于本田、英菲尼迪之于日产,在韩国本土的地位非常高。平常追韩剧的人应该都看到过,基本上是剧里霸道社长、富家公子哥的标配,就算不追韩剧,你看韩剧的老婆也一定问过你这个带着翅膀logo的车是什么牌子吧,是不是宾利?(车标跟宾利很像)捷尼赛思一直说要入华,但是现在一直没用大的动作(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经销商网络建设问题),不过现有的消息是今年就会入华。这其实已经不算是捷尼赛思第一次入华了,在2015年品牌正式独立之前,现代就曾经引入国内过50万级别的“劳恩斯”,换代之后又改名“捷恩斯”,还进口过旗舰车型百万级别的“雅科仕”,这些车多少都和现在的捷尼赛思有传承关系,不过捷尼赛思那时候还没有独立,所以这些车被归属于进口现代。后来,捷尼赛思直接独立成了一个豪华品牌,将原来现代旗下的高端车型和那些乱七八糟的命名重新整合了一下,比如雅科仕换代之后其实就是现在的捷尼赛思G90,捷恩斯其实对应的就是捷尼赛思的G80,此外还有一款对标奔驰C级、宝马3系、奥迪A4L的G70。个人感觉,捷尼赛思如果真的来到中国,混到天了,可能也就是英菲尼迪的水平。回到捷尼赛思GV80这款车上,这是捷尼赛思首款SUV,属于中大型SUV范畴,有消息说GV80将是捷尼赛思入华后的首批引入车型,但是对于那些说着买帕里斯帝不如等GV80的人,我想泼一盆冷水。虽然两台车同属中大型SUV,但一个是现代,一个是捷尼赛思,GV80的定位绝对高于帕里斯帝很多,反映在定价上估计也会相差很多,参考帕里斯帝在美国顶配售价46050美元,而GV80起售就是48900美元,和奔驰GLE、宝马X5差不了多少了,所以个人预计GV80来了国内之后至少50万以上起步,我估计未来国产X5可能也就50多万起。不过,曾经也有消息说捷尼赛思会考虑逐渐半国产化,将进口零部件进口进来,并在北京现代的工厂进行组装,那么GV80的定价可能会略有下降,不过目前没什么消息,估计也是遥遥无期。那么,捷尼赛思在哪能买到呢?如果捷尼赛思想要打开中国市场,必然不能再走进口现代的路子,必须建立自己的4S店,B格一定要高高的,和现代彻底区分开,我在网上一查,发现其实可以搜到捷尼赛思的4S店,比如上海的香港广场,成都的远洋太古里……显示的都是在建,而且这个在建已经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了,有没有当地的朋友了解的,可以在评论区告知一下?可能是去年疫情原因,进度被推迟了吧。所以,要买帕里斯帝就买吧,GV80一是不知道到时候价格你能不能承受,二是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来,三是真的来了,动力配置又不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对于捷尼赛思的未来,我并不抱有特别乐观的态度,我前面说了,可能玩出花了,也就英菲尼迪的水准,看看那些二线豪华品牌,只有雷克萨斯能在保证高销量的同时不玩价格跳水,其他的要么跳得一个比一个狠,要么卖得一个比一个惨,要么既跳得狠也卖得惨,要么干脆保持高冷玩小众。更重要的是,这些二线豪华品牌要么是凯迪拉克、捷豹、路虎这种拥有悠久历史的豪华品牌,要么是讴歌、英菲尼迪等背后有本田和日产这种高知名度、高认可度的母公司作为坚强后盾,就这样还是打不过BBA,甚至有些连存活都成问题。更关键的是,现在所谓的豪华品牌都开始国产化,完全依赖进口,很难有竞争力,虽然2019年也传闻捷尼赛思考虑合资生产,但是后来也没消息了,不过我觉得,先进口探探路,再国产才是合理的,直接国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美国人对这些我们眼中的“二线豪华品牌”的认可度非常高,尤其是雷克萨斯、讴歌、英菲尼迪这些“日本背景的外来品牌”很受欢迎,话说回来,这些品牌本身一开始就是诞生在北美地区、主打美国市场,玩的就是性价比,甚至过了N年才回到自己的老家日本市场,反倒是凯迪拉克、林肯这些纯粹的本土豪华品牌,在美国本土一直走下坡路。而捷尼赛思其实也是将韩国和美国市场作为发展重心,所以它在美国的发展,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势头也不错。这里插一句题外话,你仔细研究韩国的企业,会发现他跟日本企业有所不同,日本一般都是把最好的产品先留在国内市场,然后再拿去美国销售,而韩国企业打造产品一般都是站在全球化的角度,以前看过经济学专家分析,说韩国企业的危机意识非常强,本土人口实在太少,做韩国本土化的产品毫无意义,所以才被逼全球化的。但是,在中国的汽车市场,我实在是看不到捷尼赛思相比刚才提到的那些二线豪华品牌有什么肉眼可见的优势,几乎可以肯定,它依旧逃脱不了二线豪华品牌在国内的销量和价格“魔咒”。毕竟,这是一个基于现代的豪华品牌,而现代自身的品牌力在合资品牌当中是比较弱的,同时进口的捷尼赛思在国内的知名度更是非常低,买豪华品牌的人,第一要素就是品牌的认知度要高,要撑门面啊,而捷尼赛思一开始还是以进口方式进入国内,并没有任何品牌和价格上的优势,所以捷尼赛思会以何种策略打开中国市场,是舍价求量,还是干脆保持调性不求销量,可以拭目以待一下……写在最后总的来说,对于帕里斯帝这台车,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你能接受它的价格,以及后期的使用、养护等方面的开销,至于这款车属于哪个品牌,你根本不看中,那就直接入手,不过建议最起码也去买个GL四驱版本的,有条件可以直接入GLS四驱版。如果你对于这台车后期的使用、养护、维修费用哪怕有一点点的顾虑,那咱们还是再看看别家的产品,毕竟如果只是日常城市内驾驶,这种大排量自然吸气的发动机,有时候并不能像你想的那么美好。其实说了这么多,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在大环境都不断倡导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之下,在新能源车不断蓬勃发展的情况下,还去选择买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车子的意义在哪里?韩国车企为什么逆势引入大排量自吸的产品呢?双积分政策下,现代的积分够用吗?其实对于韩国车企而言,转型新能源我觉得才是当务之急啊,比如伊兰特那款车,如果出个插混,卖个10多万,那竞争力一下子就上来了。有的人可能会说,大排量发动机的平顺性和加速时的线性感是小排量发动机,尤其是小排量涡轮发动机无法比拟的,但是回头想想大排量车型的排量税,还有每年要交的车船税,似乎也不是那么的美好。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最近,我们一连聊了好几期电动车,没想到热度还是挺高的,回想几年前我们对于电动车的态度,更多是在限牌城市摇不到燃油车牌照的替代品、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非限牌城市的消费者,很少有主动去考虑电动车的,而现在随着国家政策层面的推行,加上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电动车不仅在限牌城市满大街跑,在非限牌城市也有不少家庭主动将电动车作为家里的第二台、第三台车,当然这也和这几年电动车自身不断进步,在性能、自动驾驶、智能车机等方面做出优势有很大关系。最近,我们算是将目前市面上热门的新能源品牌、新能源车型聊了聊,包括最近风头正盛的Model Y、新造车势力的黑马蔚来……有很多人都在问,能不能聊一聊比亚迪,尤其是比亚迪汉?其实,比亚迪在我眼里并不能完全算是新能源车企,因为它出了很多燃油车,但它确实是国内最早一批做新能源车的车企,很早就将新能源作为日后的发展方向,同时在新能源产业链中也有很多布局,尤其在电池领域可以算是国内的龙头之一,可以说目前一些新造车势力还停留在让代工厂代工的阶段,自己去忙其他业务,但这时候的比亚迪已经将整个新能源产业玩得比较转了。所以,比亚迪目前主打的汉,和特斯拉的车,或者是新造车势力的车,有什么不同?今天就和各位简单的聊一聊。汉DM与汉EV目前在售的比亚迪汉主要分为两个大类,一个是“EV纯电版”,一个是“DM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其中EV纯电版的车型又分为22.98万的“超长续航豪华型”、25.58万的“超长续航尊贵型”和27.95万的“四驱高性能版旗舰型”,DM版本则是21.98万的“四驱性能豪华型”和23.98万的“四驱性能尊贵型”。我们今天主要聊的是EV版本,DM版本的车型其实主要就是那个DM3.0系统,这也是很多比亚迪DM车型在用的,不过最近比亚迪推出了DM4.0系统,算是又上了一个台阶。关于这套DM3.0混动系统,比亚迪用一颗2.0T发动机+一套永磁同步电机打造出这么一套“前油后电”的动力系统,其实比亚迪的这套混动系统一直被吐槽“有电法拉利、没电拖拉机”,不过我在体验这套混动系统的时候,暂时没有这种感觉,可能是我开的时间还不够久,希望比亚迪混动车主能分享一下自己长期驾驶的感受。就我自己看来,我认为这种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车型,不管是比亚迪也好还是其他牌子也罢,更多的还是适合那些处在限牌城市又不想买电动车的客户,此外就是23.98万元的汉DM在配置上会比21.98万的再高一些,两个DM版本中也属这个配置卖的好,主要就是多出了副驾座位的加热通风、主驾位的电动座椅记忆、11个喇叭、多色氛围灯、后排独立空调……换言之多花2万块钱能换来很多东西,但是依旧没有BREMBO刹车,因为这东西只在27.95万的EV四驱高性能版上才配备。如果说比亚迪汉DM是一个折中的选择,那么汉EV车型就像硬币的两面,一面是百公里加速7.9s的超长续航版,另一面则是那个百公里加速3.9s的四驱高性能版。我这次试驾的是汉EV顶配版本,也就是那台27.95万的“四驱高性能版旗舰型”,这台车在动力上的体验确实很强,官方3.9s的加速确实能给你很快的感觉,但是我还是想小声BB几个问题,比亚迪的粉丝们别骂我。第一,这台车没有前备箱,所以日常的大件物品只能放后备箱里;第二,这台车后排坐进去,头顶的高度有点低,坐垫太高了;第三,顶配的后三角窗饰板使用了镀铬材质,亮晶晶的银色其实并没有什么高级感,还不如低配版的黑色好看,当然如果没有这块饰板其实我感觉更好看;第四,中控板上一边三个的按键由于是一个整体,所以按下去的时候感觉整块板子都在下沉,手感差点意思。同时,这台车虽然顶配用了一套19的轮毂,但是轮毂的ET值太大了,整个圈胎缩在叶子板里面,而且避震器的高度也不低,从侧45°看整台车就像被架在那边一样,完全没有低重心、低姿态的美感。此外,就是续航问题,我在网上的汉论坛里发现有不少北方的车主反馈,在进入冬天之后车辆的续航打折非常严重,有人买的中配版本的汉EV,标定605KM的续航充满电只能跑230KM,关于这个问题,我感觉主要还是一个是因为磷酸铁锂电池本身不耐低温的特性,再一个是车辆的电池热管理技术还是需要再更新、升级一下。除了这些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它的低配前驱版本车型,我感觉比亚迪汉EV真的是被这个设定拖了后腿,但凡把这个电机挪到后面,他们这台车指定能比现在更快,这一点也被很多电动车厂家印证了,我们能看到基本上跑的快的电动轿车都是后驱,而比亚迪汉EV用了一个前置163KW的永磁同步电机,然后还是个前置前驱的设定,我就觉得档次不档次、高端不高端另说,关键是确实有点浪费这个电机的性能。所以我之前就在想,比亚迪是不是可以考虑把汉EV改成后置后驱,普通版本弄个单电机后驱,高性能版弄个前后双电机四驱,毕竟现在普通版7.9s的零百加速,在电动车领域里确实有点拿不出手了。但是比亚迪汉,为什么一定要做前置前驱的纯电动版本呢?其实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因为有汉DM插混版。这样做可以节省成本,前置电机,加上个发动机,DM系统就可以完美兼容了,不用重新设计。回过头来,前驱车在百公里加速上还是有天花板的,因为前轮既要负责加速,又要负责转向,同时还会受到“扭力转向”的影响,在这里也简单聊一下这个扭力转向的问题,由于前驱车自身构造的原因,即使把发动机换成了现在的电机,车辆的前驱动半轴依旧采用一长一短的设计,当车辆在急加速也就是突然有大量动力输入到驱动半轴时,由于两端驱动半轴的长度不一样,同一时间作用到两侧驱动轮的扭力也是不一样的,半轴短的一侧车轮扭力大,而半轴长的一侧车轮扭力小,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侧车轮上的牵引力要大于另一侧车轮,使得车轮扭力大的那一侧会转动更大的角度,这个就是扭力转向发生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在试驾完汉EV之后,觉得方向盘急加速时候会跑偏,其实就是这个扭力转向的问题。汉的竞品车型和适合人群那么,比亚迪汉的竞品车型有哪些?我觉得这得分开来看,因为汉的产品做得很全,既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汉DM”,也有纯电动车型“汉EV”,而后者又分了前驱单电机版本和四驱双电机版本。同时DM和EV又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外观设计,对应不同人群需求,DM看上去更豪华、商务一些,而EV看上去会更加运动化。根据我和销售小哥的了解,很多人来看比亚迪汉都是受网络上的信息影响,觉得好像还可以,就过来看看,来看汉DM的人很多对比的是油车,年轻点的会对比凯迪拉克CT5,年长点的会对比凯美瑞、雅阁,也有不少看过其他新能源车的客户,会拿汉EV去对比小鹏P7和特斯拉Model 3,那些真正下单的客户,主要集中在23.98万的DM四驱性能版尊贵型和27.95万的EV四驱高性能版旗舰型两种,而且目前比亚迪汉没有优惠,想要提车得先排队,最近下单预计年前就能拿车,再晚一些就只能年后提车。同时,之前我在官网看到有官方给出首付50%的3年0息贷款,但是经过我在网上的了解,有人反映说如果想走这个免息贷款,有可能需要收一定的手续费。首先我们聊一下汉DM,我觉得相比这些20万价位的传统燃油车,汉DM的优势在于它的性能,电量充足的状态下可以跑出4.7秒破百的成绩,基本就是性能车的水平,虽然汉DM的油箱会比燃油车偏小,但在满电满油的状态下依旧可以实现较长的续航里程,工信部综合油耗每百公里1.4升,当然这个数字是极端理想状态下得出的,不过根据车友的说法,在高速上一口气跑个600-700公里左右问题是不大的。不过回头想想,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也不是随时都电量充足,很多人担心真上高速电池电机怕不是变成累赘,很多同类车型在亏电时还真不一定比燃油车省油,所以有些人认为所谓插混完全就是鸡肋,又要充电又要加油,要省钱就上纯电,要续航就上纯油。但是,你反过来再想想,如果你平常在市区驾驶,既想省钱,同时偶尔也有长途出行的需求,那么汉DM还是比较合适这种用车环境的,光靠电池就有81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应付日常上下班问题不大,同时跑高速也不会触发你的续航焦虑症,续航快到了就找个服务区加油就是了,能再充个电那是最好,所以我觉得应该这样去理解这类车:比纯电续航高,比纯油更省钱,全能但又不突出。但是,绝大多数人正是看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又要充电又要加油的毛病,觉得很麻烦,所以这类车型已经被逐渐边缘化,小众中的小众。也好理解,毕竟买一台汉DM家里最好还是要有充电桩,但是一般有这个条件的家里不止一台车,所以干脆就直奔纯电去了,续航什么的就交给燃油车去做吧。其次是汉EV,这台车最大的竞争对手应该还是小鹏P7和特斯拉Model 3。汉EV前驱单电机的“超长续航版”在价格上对准的是小鹏P7 22.99-25.99万的后驱长续航版,这两台车的区别在于比亚迪采用了磷酸铁锂电池,而小鹏P7是三元锂电池。官方数据上,小鹏的性能更强,百公里加速只要6.7秒,而汉EV单电机版是7.9秒,不过相比之下比亚迪的续航更长,达到了605公里,小鹏P7只有586公里,但是不要忘记小鹏P7还有一个后驱超长续航版,25.49-27.69万的指导价,670-706公里的续航。在自动驾驶方面,22.98万的汉EV超长续航版最入门的豪华型就已经比较全面了,小鹏P7要到24.99万的后驱长续航智享版才能追上,不过看看25.99万的小鹏P7智尊版还配了最新的XPILOT 3.0系统,在硬件上比较超前,理论上后期的升级空间也更大。至于特斯拉Model 3,用汉EV超长续航版的预算只能买到补贴后24.99万的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这个版本和汉EV一样,都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但是这个版本的Model 3续航只有468公里,可是5.6秒破百的动力在性能上又要强于汉EV超长续航版,以及刚才提到的小鹏P7后驱长续航版。不过,很多买Model 3的人,都是冲着特斯拉这块牌子和马斯克的个人魅力去的,吸粉效应非常的夸张,哎。除了基本的家用需求之外,有很大一部分人买电动车还有性能追求,所以很多车企都非常配合地推出了“高性能版”。汉EV四驱双电机的“四驱高性能版”,在性能上对应小鹏P7的四驱高性能版,但是27.95万的指导价很有杀伤力,是这个价位你能买到最快的车了,毕竟有夸张的3.9秒破百,还能保证550公里续航。而小鹏P7四驱高性能版可以做到4.3秒破百,以及562公里续航,但是价格又贵了一些,33.99-34.99万。除了小鹏,瞄准的还有33.99万的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不得不说降价后的Model 3高性能版对自主品牌的冲击很大,3.4秒破百的成绩让很多人将它当作性能车去玩,续航达到600公里的同时,还换成了三元锂电池。我之前一直以为蔚来ET7也会加入汉和小鹏P7的竞争,但是前几天价格一出来才发现根本不在一个次元,竟然是一款40-50万级别的车了,看来李老板真是铁了心想把蔚来做成豪华品牌,你们在30万价位打来打去,我蔚来就高高在上的看你们闹腾,只不过我估计李老板其实心里也十分想过去插一脚,奈何实力不允许啊。比亚迪与刀片电池除了所谓的空间、价格、配置……这些因素之外,比亚迪汉EV更多的核心点在于“刀片电池”,这也是比亚迪现在的一把宝刀,很多朋友都不是很清楚,这个刀片电池到底是何方神圣,在这里简单的和各位聊一下。目前新能源车主要使用的两种电池,一种是“磷酸铁锂电池”,另一种是“三元锂电池”,这两种电池有什么区别呢?简单来说,三元锂电池(也就是“镍钴铝电池”或“镍钴锰电池”)的能量密度比较高,低温性能比较出色,但是化学性质不够稳定,特殊情况下容易自燃,具体看看特斯拉自燃事件就知道了。而磷酸铁锂电池虽然更加稳定,寿命也更长,但在最关键的能量密度方面,却无法和三元锂电池媲美,一般来说也就是达到了三元锂电池的80%左右。但是,刀片电池的牛X之处就在这里体现了出来,虽然刀片电池也是磷酸铁锂电池,但是它补足了传统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和体积利用率上的短板,在电池包更加安全的同时,性能上也得到了补足,直接上演了一出逆袭。那么,刀片电池是怎么逆袭的?我们知道,一台新能源汽车上所搭载的电池包,是要把电芯组装成为模组,再将模组安装在电池包里,形成了“电芯-模组-电池包”的三级装配模式。举个简单的例子:特斯拉Model 3的电池包是由4个比例不同的模组构成的,其中内侧的两个模组一共有 25 个电池单元,外侧的两个模组各有23 个电池单元,每个电池单元由 46 个 21700 电芯组装而成,最后共计 4416 颗,说的再简单一点,就是把一颗一颗的柱状电池拼起来,类似于充电宝里面的电池排列一样。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牛X之处,就在于它更直接,既然模组需要占用体积和重量,那么绕开模组,直接用电芯组成电池包不就行了么?而这也就是比亚迪的Cell To Pack技术(简称CTP技术),这样一来,通过砍掉模组节省下来的体积和重量,可以用来干很多事情,比如增加电量,顺便大幅度降低一下动力电池的生产成本。同时,比亚迪做的这个单体电芯样子确实像刀片一样,整齐的插在电池包里,而且这个刀片电池还可以根据不同车型、不同电池包的形状在60cm~250cm之间调整长度,在节省了模组的同时,还能够大幅度的提升能量密度,从而提升续航。我在研究比亚迪这个刀片电池的时候,看到一组中信证券发出来的研究报告,其中显示比亚迪在2019年的时候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电池包的平均成本为0.85元/Wh,我们都知道刀片电池能降低20%~30%的成本,也就是说如果刀片电池能够应用在比亚迪全系车型上,并把降低的成本能让利给每一位购买比亚迪的车主,那就相当于买一台比亚迪e2送一台iPhone 12 Pro Max,买一台比亚迪唐送一台顶配的MacBook Pro……而且比亚迪肯定会这么做,因为今后新能源车的发展,就是不断降低车辆成本和售价,最后实现生态盈利。依照目前新能源动力电池界的说法,我们目前正处于CTP 1.0时代,而这就已经可以让动力电池有了更长的续航和更低的成本,到了以后的CTP 2.0时代、3.0时代,动力电池将会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我不敢想象,更不用说之前提出的固态电池……到那时谁又还会记得当年的燃油车?除了刀片电池之外,比亚迪其实也是目前为数不多坚持自己做电池研发的厂家之一,同时也是坚持磷酸铁锂电池的厂家之一,关于这两点,我也是小小的研究了一下。首先,比亚迪为什么要自己坚持做电池研发?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比亚迪就是靠做电池起家的,说白了做电池就是比亚迪的老本行,这一点也相信很多朋友有所耳闻。比亚迪在1994年搞起了电池小作坊,不到三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角转身变成了亿元大户,生产的锂电池及镍氢电池瞬间在电池界跨入前三的排行榜,成为三洋之后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占据全球15%的市场,随着产业的不断扩大,收入不断增多,比亚迪的胃口越来越大,随后不久就转入汽车领域,2003年3月,比亚迪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部,2006年1月正式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所,并于2008年的年底,上市了全球第一款搭载了DM双电动混合系统的电动车F3DM。再一个原因就是这样做能够带来不少的好处,比如成本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技术能够握在自己手里、时间节点也可以自己控制,产能上来之后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卖给别人,比如2018年的时候,比亚迪就和长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又和丰田达成合作协议……而且比亚迪计划在2022年将电池业务剥离上市,到时候肯定会有大量车厂进行采购。其次,比亚迪为什么要坚持磷酸铁锂电池,我综合梳理下来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磷酸铁锂电池在高温下的稳定性更好,在车载电池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的时候,很多使用三元锂电池的电动车都出现过爆炸的事情,而磷酸铁锂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凸显了出来,毕竟车辆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第二,我们国家的钴和镍资源极度缺乏,据国土资源部2012年公布的2011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我国钴储量基础为7.99万吨,资源量为56.6万吨,具有开采意义的储量仅为4.21万吨,占查明资源储量64.59万吨的6.5%。我国钴资源储量仅占全球总量的1%,进口依赖度在90%以上,而三元锂电池是离不开钴和镍这两种贵金属的,可是这两种贵金属都有国际期货交易,不仅价格高而且波动很,磷酸铁锂电池则不需要上述两种贵金属,在电池生产的原料上更容易获取,价格也更稳定。第三,锰酸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核心技术都在日韩公司手里,比如松下、三星、LG这些(三星的电池已经被自家手机炸掉很多信任度),尤其是三元锂电池的技术,日韩的龙头企业都达到非常成熟稳定的阶段,而磷酸铁锂电池则没有什么日韩企业涉足,能称得上是竞争对手的也就是美国的A123和Valence两家公司,也就是说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的市场竞争都不算大,并且在比亚迪开始搞磷酸铁锂电池的时候,技术差距与美国公司并不大,加上比亚迪自己这么多年的电池经验积累,实现技术超越只是时间问题。当然,比亚迪想要涉足三元锂电池不是不可以,只是难度会比做磷酸铁锂电池更大,而且会有更多的技术限制和专利限制。写在最后最后,我想扯一扯一直以来关于比亚迪的一个话题,那就是汉字按键。大家都知道,比亚迪的车上按键大多用的都是汉字标示,比如把一键启动的“Engine Start/Stop”换成“启动/停止”、空调的“Auto”换成“自动”……其实就是直接翻译,不过这几年的新车型逐渐“大屏化”,实体按键的数量少了很多的同时,有些功能也用图标LOGO取代了字符,不会出现以前中控台上密密麻麻布满汉字,跟上学时候的习题册一样,但就是这样依然有人说“土”,对此比亚迪的老板王传福也做过表态:“汉字传承,错了也不放弃”。关于这一点,我是相当赞成的,毕竟作为自主品牌,造出来的是中国车,主要消费群体也是中国人,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高大上特意弄出一些英文,弄了之后反而容易在功能使用上花费不必要的学习成本。但是,这并不代表比亚迪没有提升的空间,我之前看到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对自己熟悉的母语是第一瞬间就当语言来理解的,对于外语会先当图片来欣赏,如果认识的话才会再转为语言。那么,比亚迪是不是可以把字体设计的不是那么生硬,你现在去看比亚迪汉的一键启动按键的字,感觉就是设计师打开了WORD文档,然后打上“启动/停止”,再把字体设置成微软雅黑……其实汉字并不丑,而且比亚迪也不是不能把汉字做好看,看看他们车标用的篆书字体,我觉得就很大气啊,那是不是可以把内饰的这些小细节再做做好呢?综合来说,我对于比亚迪汉的看法很简单,就是还有一些进步的空间,我也很期待比亚迪能继续的去不断完善这台车,如果你喜欢这台车,那我建议你去买23.98万的DM四驱性能版尊贵型或27.95万的EV四驱高性能版旗舰型,当然,如果要我在比亚迪里做选择的话,我可能更青睐展厅里的那台比亚迪唐DM/唐EV。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快到过年的时候,真的是车价越来越贵,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周末去了趟4s店,一线品牌的展厅都跟菜市场一样。虽然有些客户是从5-6月份一直关注行情,关注到了现在,但是越接近过年,心态就越变的焦急起来。用销售惯用的一句话来说,现在你不应该问能不能再便宜,而是问能不能过年提到车。年底咨询我车价的,我基本都会问一句,真的要在过年前开上新车吗?如果不急,等到明年4-5月份再入手肯定会便宜一些。不过仔细想想,真的能便宜多少呢?有些品牌就是很硬气,常年优惠都没有大的浮动,特别是一些热销车型,调高调低优惠也就小几千元。前不久,一位粉丝发邮件给我,他是芜湖人,在闲鱼上面看到一台别人顶账的18年330豪华版迈腾,看卖家描述只有几处做漆,精品车况,挂价14.3万,他在网上砍价砍到14万。问我见到卖家面,还能砍多少合适?我问他,这台车在什么地方?他说在沈阳。我一听沈阳,就赶紧劝他放弃。我说,你去百度搜搜沈阳塔湾二手车,就知道这里面水有多深了。我问他,手里有14万为什么不买台新车,紧凑级合资车随便选啊。卡罗拉,雷凌,轩逸,朗逸,宝来等等。我知道这些道理他都懂,但是兜里的钱太少,想装的b太多,小小的虚荣心谁都有。人家也说了,现在的卡罗拉雷凌,要么1.2T这么小的排量,要么就是三缸,都不敢买。哎,这个问题也是最近被问到最多的,那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丰田上的三缸1.5L发动机,到底能不能买?合资三缸车基本都凉凉了,为什么丰田还是要迎难而上呢?最近,丰田搭载全新1.5L三缸发动机的卡罗拉和雷凌正式上市,现在是2021年,其实丰田并不是最近2年才开始研究三缸发动机的,之前就已经出现过端倪,早在2017年底,就有消息传出丰田卡罗拉和雷凌车型将采用全新的代号为M15C的1.5L自然吸气三缸发动机,以此替代现款的1.2T涡轮增压发动机,而且1.5L三缸机的生产线筹备已经开始,在2020年11月的时候,丰田卡罗拉在工信部备案的照片和信息也在网上被披露出来。很多人就感叹,丰田竟然也开始搞三缸机了,是为了排放标准妥协吗?可是已经有了1.2T卖的不是也挺不错吗?干嘛还要出1.5L三缸呢?1.5L三缸上市的时候,关于定价也引发了很多网友的热议。雷凌1.5L定价11.38-12.78万,卡罗拉1.5L定价10.98-13.28万。有人一看卡罗拉三缸卖到13.28万,就开始吐槽,简直是天价啊,脑袋进水了才买。但也有人看到卡罗拉入门才10.98万,就在想,是不是卡罗拉和雷凌全系三缸都比四缸便宜了1-2万?你想多了,卡罗拉10.98万的入门配置是其实是款手动挡。如果仔细对比,你会发现,卡罗拉和雷凌三缸,四缸同价位配置差别微乎其微。但是卡罗拉和雷凌三缸版本,的确把入门门槛拉低了很多。卡罗拉三缸自动先锋版,11.98万,比四缸1.2T入门款先锋PLUS低了3000元(如果跟手动挡比,拉低了1.3万)。雷凌三缸自动进取版11.38万,比1.2T四缸入门豪华版12.98万低了1.6万元。所以,先不要一票否决三缸的雷凌,卡罗拉。咱们应该先看看自己的口袋,他会很诚实的告诉你,那款车你最配拥有。M15C三缸机解析那么,这款三缸版本的卡罗拉和雷凌到底值不值得买呢,我们先简单聊一聊这个代号M15C的1.5L三缸发动机。先明确三件事:第一,丰田这颗三缸发动机不只是在中国使用,也就是说它不存在所谓的“特供”问题。全球市场,都会启用这颗1.5L三缸引擎。第二,这款1.5L三缸机属于Dynamic Force家族,用丰田自己的说法,就是这个发动机采用了丰田目前最先进的自吸发动机技术,比如:缸内直喷、采用了反应速度更快的中央锁止的油压控制阀、阿特金森循环燃烧系统、压缩比13:1、额定功率89kW、油耗更低……这颗发动机的本质,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少了一个缸的M20C发动机,也就是凯美瑞上面的那颗发动机,被丰田拿来做了三缸化的修改。但是,尽管这个1.5L三缸发动机比现款1.2T四缸机的动力还要高4kW(1.5L:89KW、1.2T:85KW),但是它的峰值扭矩只有148Nm,而且要到4600转才会出现,不仅扭矩比1.2T版本的185Nm低了37Nm,最大扭矩的爆发起点也比1.2T的1500转要晚了3100转(1.5L:4600RPM、1.2T:1500RPM),这一组数据背后,势必会导致驾驶体验大相径庭。因为1.2T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低转高扭的特性,会直接带来起步就有劲,城市游走很舒服的感觉。不过中后段加速,就会相对乏力,因为毕竟排量在那儿,这是天花板,没办法逾越,就好比潘长江跟姚明打篮球,个儿矮的爆发力强,但是个儿高的跨两步就到篮下了,稍微蹦跶一下就扣篮了。1.5L自然吸气发动机,他就算是三缸,也至少在排量上比1.2有优势。自然吸气就像是原生态的肉、不掺杂一点污染的肉,我们可以说自吸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非常线性,你踩多少就给多少的力,非常均匀,不会有涡轮介入时的那种突兀。特别是在急加速的时候,最为明显。当然这也得看厂家对发动机变速箱的匹配度。所以,说到底,买1.2T还是1.5L,答案一定是在试驾中试出来的,而不是看网上评测文章,评测视频看出来的。你要买那种你开起来最跟脚,最舒服,最符合你驾驶习惯的版本。第三,我们也要知道,丰田作为全球销量最大的车企,人家工程师也不是吃素的,丰田为了克服三缸机的先天缺陷,依旧是采用了增加平衡轴的设定,来抑制发动机的震动,我们订阅号百车全说会有图文版本,大家可以看一下,俗称“拄拐”,我们都知道很多三缸发动机都采用了拄拐的设定,但是很多朋友都不清楚三缸发动机为什么要拄拐,我们可以简单的聊一聊。首先,在马路上跑的燃油车,无论是3缸、4缸、6缸、8缸甚至是16缸,清一色用的都是活塞引擎,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拥有“吸、压、排、爆”四个冲程,以常见的四缸机为例,它就非常适合这个四冲程,曲轴在旋转720°的过程中,四个缸能够很连贯的进行做功,动力输出就很顺畅,但是,当我们把四缸减去一个气缸变成了三缸,那就无法保证发动机能做完一个完整的冲程。我们要明确一件事情,那就是一次做功曲轴的循环角度720°是不变的,每个发动机缸做功的时候曲轴转180°也是不变的,而L3发动机只有三个气缸在做功,这就意味着发动机曲轴单次做功需要转240°,但是曲轴单次没有办法转240°,所以三缸发动机在前一个气缸做功结束,也就是转完180°后,当活塞到达下止点的同时曲轴还需要再转60°,下一个做功的气缸才能到达上止点继续点火做功,以此满足720°的需要,由于活塞发力是断断续续的,所以活塞连杆传递给曲轴的力也是断断续续的,力矩没有办法得到平衡,所以这时候厂家就需要给这个三缸机用上平衡轴、平衡块、偏心式飞轮,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四缸变三缸,不是简单粗暴的减去一个缸,或者停用一个缸,而是要重新设计,重新给出一套解决方案,设计和制造的成本并不低。当然,三缸车并不是一无是处,除了先前说的体积小、成本低之外(这个其实受益的是厂家),我们刚才说了活塞完成做功之后曲轴再空转60°才开始下一次做功,而排气门的提前开启角是48°,延迟关闭角是20°,加起来是68°,也就是说一个缸的排气冲程曲轴旋转180°+48°+20°=248°,一次做功曲轴的循环角度是720°,分给三缸机的每个缸排气冲程是240°,也就是说每个缸之间的排气干涉可以小到忽略不计,排气脉冲更加连贯,但是这个前提是三缸机有配涡轮,因为现在常见的涡轮增压方式都是靠废气增压,现在三缸涡轮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受到的废气是均匀的,自然也就不会出现明显的涡轮迟滞现象。但是问题又来了,三缸机的诞生就是为了低成本和小体积,所以如果厂家特别费心的去做这个平衡模块,再费心的去进行调校,势必和三缸机的初衷相违背,到时候就容易出现成本上升,如果品牌还没有什么溢价的能力,大概率就出现“三缸车卖四缸价”的情况,看看1.5T的福克斯各位就明白了,福特这款三缸发动机就是单独设计研发的,成本比其他厂家都要高。当然,丰田为这套三缸动力系统准备了充足的“嫁妆”,不仅用大量的技术去研发、调校这颗三缸机,还给这个三缸机配上了RAV4、凯美瑞、奕泽等车型都在使用的“Direct Shift”CVT模拟10速变速箱,最为关键的是,丰田把这台车的隔音给加强了,为什么要特地加强隔音呢?嘿嘿,你懂的。大家到时候去试驾一下,就知道了。关于三缸卡罗拉和雷凌在实际驾驶时到底能给人什么样的体验,等车辆正式到店有试驾之后,我会去开一开,给大家反馈。目前得到的消息,南京地区1.5L展车16号才能到店,月底才有试驾车。 为什么要做三缸机我相信有不少朋友在看到三缸版本的卡罗拉/雷凌上市之后,心里都会有个疑惑:丰田为什么要搞个三缸版本,尤其是在很多三缸车型已经被证实惨败的情况下,丰田为何还要逆势而为?首先肯定是为了满足排放法规、双积分政策、成本控制等原因。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双积分政策,简单的说,汽车双积分是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新能源车积分,双积分的目的除了鼓励新能源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要求车企加快降低油耗的步伐,政策规定,每生产一台续航350KM及以上的电动车能得5分,插电式混合动力能得2分,如果不达标,不仅会被限制高油耗新车型的申报,还会限制企业扩建产能。也就是说,生产燃油车多的企业,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积分去抵扣。所以对于丰田来说,随着越来越严格的油耗要求,丰田必须要进一步降低主销家用车型的油耗,而三缸版本的卡罗拉/雷凌,在工信部备案时提交的油耗数据,确实会比1.2T四缸版本还要低一些。其次,丰田造三缸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赚更多的钱。丰田难道不知道中国消费者不喜欢三缸车吗?当然是知道的,所以丰田根本不像福特和别克那种一根筋的傻老帽一样,一下子把四缸车全砍掉只卖三缸,丰田反而是采用了三缸、四缸、混动三个版本同台销售的策略。我们都知道,先前丰田的卡罗拉和雷凌只有1.2T版本和混动版本,其中1.2T版本是去做12万~14万的中间价位,混动版专心去做13万~15万的价格区间,混动技术一枝独秀,别无分店,同时坚守价格高地,抬高调性。然后我们在看三缸版本,在推出的车型中,卡罗拉多了一个手动挡版本,10.98万的定价,入门一下就拉低了很多,再结合终端1万多的优惠的话,这款车几乎可以10万落地,对于很多竞品车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打击。要知道,在这个价位去买车的消费者,大多数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会非常高,日后如果1.5L版本的优惠力度再比1.2T的多一些,再配合销售吹嘘一下所谓的丰田经久耐用的口碑和保值率,势必有可能吸引大批量的买家,抢掉那些其他品牌三缸车型甚至是四缸车型的客户。但是,就我研究下来,我发现丰田其实很鸡贼。首先,截至成稿前,丰田官方给出的销售政策十分保守,除了上市官宣的金融贷款服务外,只有卡罗拉1.5L版本推出了送油卡的活动,只要买1.5L的三缸卡罗拉,在2月28日前下订单,4月30日前完成购车,就送1000块钱加油卡,而雷凌则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我记得当年新款雷凌上市,还有交1000抵5000的活动,这次真的是有点抠门。其次,卡罗拉和雷凌1.5L三缸的低价只是个烟雾弹,这个低价实际上是建立在低配的基础上,比如广汽丰田就砍掉了原来卖11.58万的1.2T最低配雷凌,让出低价区间给1.5L三缸车型,如果你对比同等配置水准的车型,你会发现1.5L三缸只比1.2T便宜了一点点,比如雷凌12.78万的1.5L豪华版和12.98万的1.2T豪华版,两者之间只相差了2000元,而卡罗拉11.98万的1.5L先锋版和12.28万的1.2T先锋PLUS版,两者之间也只相差了3000元,换言之丰田的三缸和四缸卖的价格实际上差不多,却给不少人带来一种三缸版本便宜一大截的错觉。再看一眼配置,几乎一模一样,没有差别。三缸车的市场环境为什么丰田要在有意无意间,给人营造出一种三缸版本便宜很多的感觉,这就不得不说现在三缸车的市场环境。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眼下的三缸机市场虽然骂的最狠的那一波已经过去了,但是被骂的最狠的时候,那些三缸车该降价的降价、降了也没人买,就只能换四缸,至今为止,还是有很多消费者“闻三色变”,不少人觉得三缸车就是个垃圾,就算有人能接受三缸车,其中大多数也接受不了三缸车卖四缸车的价格,而那些想通过产品去教育客户的,基本上死的都很惨(比如福克斯),因为大多数客户是不愿意被你教育的,你跟他吹自己的三缸怎么好、技术多牛B……根本没有什么用,客户只会觉得:你少我一个缸,凭什么还卖我这么多钱?实际上,现如今的环境,老百姓多少也知道三缸发动机有平衡轴,不会抖的跟拖拉机一样。油耗说不定也更低,开起来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大家怕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就是怕现在不抖,以后抖。现在噪音不大,以后噪音大。毕竟10来万的家用车,大家都指望能开的长久一点。也许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因为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大家都害怕,都不敢选择。在消费者普遍不买账的大环境下,很多三缸车型普遍都放出了不小的优惠,其中最夸张的就是英朗,它的两款1.3T三缸车型指导价11.99-12.59万,市场综合优惠幅度达到了4万多,甚至5万出头,基本上7、8万的裸车价就可以买到了,当时2018款英朗用1.0T三缸车型取代了原有的1.5L四缸车型,同时又用1.3T三缸车型取代了原有的1.4T四缸车型,自此销量降得真是惨不忍睹,所以在2021款时重新又把那台1.5L“L2B”发动机请了回来,用来取代1.0T三缸车型,同时保留1.3T三缸车型。有意思的是,英朗目前的两款1.5L四缸车型,在定价和配置上与两款1.3T三缸车型完全一样,但是1.5L给出的综合优惠幅度不仅不输于1.3T版本,同时还占一个四缸机的口碑优势(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老发动机),本来在这个价位去买车的客户追求的就是个稳定性,什么动力、什么操控,这些都不是主要考虑的因素,省心省钱才是首选。而科鲁泽也是英朗的“难兄难弟”, 目前有1.0T三缸、1.5L四缸和1.3T三缸可选,1.0T几乎没人看,不知道厂家坚持生产的意义是什么。但与英朗的销量主力是1.5L四缸车型不同的是,科鲁泽的1.3T三缸车型,销量也还行,但是1.5L四缸车型依然是科鲁泽销售的主力,不过在汽车之家网站上显示“停产在售”,我咨询了一线销售,说没有听到停产的消息,倒是现在店里1.3T库存明显增多,倒是真的。科鲁泽的定位与英朗不同,更运动化的科鲁泽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的年轻消费者,年轻人消费更加讲究个性化,不会过于纠结三缸的那些缺陷,而1.3T三缸车型相比1.5L和1.0T在动力层面又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销量问题,目前科鲁泽1.0T三缸车型指导价8.99-11.19万,1.3T三缸车型指导价11.79-12.29万,优惠大概在4-4.5万这么一个区间。下面一个是凌派,1.0T三缸车型指导价9.98-13.98万,市场优惠在2.5万左右。其实买凌派的,绝大多数都会选择1.0T,因为大家都是冲着“同级别最大后排空间”去买这车,虽然也很介意三缸发动机,但是合资+大空间摆在前面,这点里子上的事儿,可以忍忍,更重要的是凌派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只有1.0T,想选别的也没选的。不过,最近凌派还出了1.5L混动版,但是那价格真的太让人无奈了,凌派在人们心中现在就是台10万块钱的车,而1.5L混动直接整到15万,那消费者还不如去买别的车了。不过,说实话,这1.0T的凌派驾驶感受真的不怎么样,都说本田是“买发动机送车“,但我可以拍着胸脯保证,绝对不包括这台1.0T发动机,所以同样的发动机放在思域上也没什么人买。最后是福克斯,这台车在以前能算是一台炙手可热的小钢炮,尤其是上一代的180 Ecoboost版本,极大的满足了那些兜里没钱但还想有些驾驶激情的年轻人。福克斯现在就厉害了,全系都整成1.5L和1.5T三缸,虽然它的1.5T三缸可以算是目前的最强三缸机之一,174马力、243牛米的数据,都快赶上宝马2.0T低功率发动机了,但是依然架不住人们对于三缸机的消极看法,就算操控再怎么出色、动力再怎么优秀、抖动再怎么难以察觉,也难以找回当年的辉煌。目前福克斯全系指导价10.88-15.38万,优惠最高可以达到2万往上,中高配(13.68、15.08万)反而看的人多,说白了懂的人一把梭哈,不懂的人看都不看。卡罗拉和雷凌牌子大,名气响,无论当年1.8,1.6,还是现在1.2t,排量不管怎么变,终端都维持在1万左右的优惠幅度。但目前三缸的大环境摆在这里,无论是,福特,本田,别克还是雪佛兰,动辄优惠都是2-5万,那么卡罗拉和雷凌会不会也难逃三缸魔咒?所以是不是可以大胆预测一下,在三缸车型上市之后会很快跌破现有行情,说不定会逐渐形成价格跳水,甚至最后影响到四缸车型的价格?说到底,三缸车的价格除了会受市场大环境影响以外,还得看自身的品牌和产品能否支持这个价格,丰田的牌子肯定是没话说的,但从产品角度我是在看不出这个三缸有太多亮点,当然,起决定因素的还是市场大环境,英朗三缸这么便宜的价格,还算不错的动力参数,其实产品综合素质也不错,但依然被大环境拖了后腿,更不用说一蹶不振的福克斯了,那更是满肚子委屈没地方说。现在,卡罗拉做一次小保养的价格也不是很贵,按照更换丰田纯牌机油0W-20全合成机油4L装一瓶398元来算,加上机油滤芯39元,工时费90元,小保养的总费用是527元,就这还是4S店报的价格,如果是在途虎或者天猫养车这些网站去团购保养套餐,价格只会更低,打对折都是常态,而三缸的卡罗拉出来之后,整体的小保养费用基本上是不会变的,毕竟机油你买一瓶4L装的肯定够用,用不完的自己拿走下次再用就行了,所以用车成本上应该是和1.2T版本差不多。而在未来的保值率方面,我是觉得三缸版本的车型,不一定能有现在1.2T版本的保值率,毕竟三缸车在目前的市场上,接受度还是比较低,以后基本上也不会高于四缸车。所以如果你想以后置换的时候,还能卖个好价钱,那三缸版本确实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你在买车时省下的钱,只会在卖车的时候亏掉。 写在最后我最近在网上浏览相关信息的时候,我发现那些文章、提问、视频下面的留言很明显出现了三个阵营。第一个阵营就是厂家买的水军,主要是说三缸是未来趋势、丰田价格稳定,保值率高、丰田口碑一直都好,三缸不会差、卡罗拉销量高值得信赖、好用省油就值得选购……反正这类留言评论都属于一眼能看出来是水军的那种,没什么参考价值;再一个阵营就是投反对票的,那种无脑喷的我们就不说了,有些人就觉得卡罗拉和雷凌本来就是个买菜车或者日常代步车,现在还偏要搞个三缸版本,搞了三缸版本但是价格也没有下去特别多,感觉丰田没什么诚意,还不如去买个同配置的四缸版本,或者索性就不买丰田;最后一个阵营就属于丰田粉,他们觉得丰田肯定是在这个三缸机上花了心思的,丰田也不会为了这一个单一车型自毁招牌,品质方面应该不会有问题。这类用户,基本上看到丰田标,就相信这车开不坏,对他们来说也就够了。当然,无论是什么阵营,出于什么目的,丰田作为一家车企在造车、卖车的时候,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赚钱,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如果你真的是别的车都不喜欢,就想去买卡罗拉或者雷凌,就认准了要买丰田,那么在三缸版本没有大幅度让价的前提下,还是加点钱去买四缸版本的比较好。三缸版本,只有最低配相对来说值得入手一些。当然,后期如果三缸比四缸优惠高于1万以上,那就两说了。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 本文章发布于订阅号:百车全说,订阅号阅读更加方便,欢迎关注云南腾冲试驾见闻今天一开始呢,我就先从腾冲的美食美景开始……云南我去过很多次,但是边境城市腾冲我还是第一次来,今年出差本就不多,但是最近一个月,接到的活动城市都超级远。腾冲算是中国最西边的城市之一了吧,都快到边境了,在中国地图那只大公鸡的鸡爪位置,我再过几天,还要飞中国最东边的城市——黑龙江省抚远市,如果这两个活动无缝对接的话,我就妥妥的从横跨整个中国了。腾冲绝对是个养老的好地方,当地人说腾冲有十八怪,热海温泉能煮菜,这里的人特别喜欢泡温泉,我们住的酒店也是温泉特色酒店,每个房间都有私汤,我住了两晚也泡了两晚。当地人泡温泉还会带鸡蛋去,用温泉煮鸡蛋,泡完温泉就把鸡蛋剥了吃了,还有一怪,和顺小镇叫上海,因为曾经这里是腾冲最繁华的地方,现在这个小镇被开发出来,成了可以观光的古镇,就在我住的酒店旁边,我也去逛了一下,说实话没什么意思,古镇里商业气息比较浓,没啥可看的,关键人车还不分流,小巷子里摩托车、电动车甚至面包车经常路过,你还得人让车。还有一怪,是一床棉被四季盖,因为这里常年恒温在10几度,气候非常适宜。这里四季不分明,所以还有一怪,叫做干雨两季算一载,当地人区分季节的方法,就是干季和雨季,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空气清新无雾霾。而且,因为在西边,所以晚上八点太阳晒。然后就是这里的美食,早点饵丝配酸菜,不过腾冲也在地震带,所以这里的木架房子人人爱。我感觉,我都可以不说车,去当导游了,是不是?好的,咱们把车还是开回主干道,好好聊聊这次去腾冲试驾的车型,这次试驾的车型比较多,分别有宝马740Li、750Li、M760Li和X7 40i。7系和X7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都比较遥远,大家印象里,这都是百万级的豪车。实际上,现在的7系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贵,年底价格稍微涨了一点,730Li成交价70万出头,X7是真的百万级,入门定价就是100万整,还没有优惠。所以,如果预算充沛,实际上在5系的基础上加点钱是可以买7系的。但是,我身边几乎没有放弃5系换7系的,主要还是每个人对自己在社会上的定位有关,根据我的观察,7系的车主基本上都是企业主,一年至少几百万的收入,而且不是刚富起来的新贵,一般都是企业走入正轨,收入比较稳定之后,大老板换车才会考虑这个级别。X7客户就更是财务自由了,这类客户基本上豪车都换了一圈了,实力妥妥的可以够得上宾利甚至劳斯莱斯,但是没必要这么高调,所以拿100万出来置换旧车,换换口味而已,我身边遇到过的两位置换X7的客户,就是这种情况。让我比较意外的是,这次试驾的车型里有750Li和760Li,这都是200多万级别的豪车中的战斗机,一年都卖不出去几台,信仰一般的存在,但我想了想,咱们毕竟是媒体试驾,信仰怎么传达给消费者呢,还是得让媒体先种草,所以我这次也都试驾了一遍。730Li与740Li差别有多大750Li和M760Li太遥不可及,咱们可以先聊聊730Li和740Li,这也是很多购买7系的车主最纠结的点,两者相差10万,配置差别不大,主要是四缸还是六缸,2.0T还是3.0T,到底该怎么选,这10万值不值得投入?大部分问我这个问题的客户,我是直接让他选3.0T。我经常会反问一句:7系都买了,差这10万吗?你这么个大老板,开个2.0T,跟员工的帕萨特一样,不脸红吗?基本上,对方就直接PASS掉2.0T的730Li,直奔740Li了。这个月就有个朋友在我的规劝下,放弃730Li,定了740Li,月底提车,他多花了10万,月底还要请我吃饭,跟我说声“谢谢啊”。这代7系给每一款配置都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设计风格,分别叫做“M运动套装”和“豪华套装”,套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外观的设计上,一个运动一个商务。目前在售的730Li与740Li车型有:730Li M运动套装/豪华套装,指导价82.8万;740Li领先型M运动套装/豪华套装,指导价93.8万;740Li尊享型M运动套装/豪华套装,指导价106.8万;740Li xDrive行政型M运动套装/豪华套装,指导价119.8万。其中,730Li车型在中期该款之后取消了原有的低配与高配,目前只提供一款配置、两种风格;而740Li车型中的领先型、尊享型、xDrive行政型分别代表着车型的低、中、高配,同时顶配xDrive行政型还多了个四驱系统。此外,还有一款特殊的“xDrive华彩定制限量版”,指导价139.8万,是基于豪华套装设计风格的特殊限量版,并不提供M运动套装。目前在路上最常见的,就是730Li M运动套装,优惠后裸车在70万左右,还有740Li领先型M运动套装,优惠后裸车在80万出头。其实拉一下它们的配置单就会发现,它们在配置上只有不疼不痒、非常细微的差别,但无论是官方指导价,还是实际优惠后的裸车价,它们都差了差不多10万左右,差距在哪?值得吗?730Li M运动套装与740Li领先型M运动套装,最肉眼可见的差距在于发动机:730Li车型是B48高功率的 2.0T四缸发动机,准确点说是“B48B20B”,这台发动机和国产530Li的那台“B48B20D”还是有点区别的,265马力、400牛米的输出要略高于国产530Li的252马力、350牛米,在X5和X6的30i车型上也有搭载,是全进口的。其实国产530Li的动力已经非常充沛了,甚至还有一点小暴躁,6.9秒破百在路上不说逮谁干谁,至少在一般的买菜车面前是可以横着走的,730Li就更强了,6.3秒即可破百,比现款奔驰六缸的S350L还要快,宝马在动力总成这一块确实是有点东西,尤其是采埃孚的8AT变速箱占了很大功劳。但即使是这样,依然有很多人会说“2.0T的7系不是7系”,“不买3.0T就不要买7系”之类的话……原因很简单:不是730Li不给力,而是740Li太抢戏。740Li车型从2.0T的小心脏一下换装3.0T的大心脏,B58发动机是宝马最新的主流六缸涡轮增压发动机,也是Bimmer最喜欢的直列六缸布局,340马力、450牛米的B58发动机+采埃孚8AT的动力总成,当然这套动力总成在很多宝马车上都有,只要你在车型命名中看见“40i”或者“40Li”,那基本上就是它了。这套动力总成有多强?这套动力总成,让7系这样接近5米3车长的大型豪华轿车,可以做到5.6秒破百,即使换成后面会聊到的全尺寸SUV X7,也可以做到6.1秒破百,此外偏性能化的M-performance系列中一些车型也是B58+8AT的动力总成,只不过在硬件和软件上会经过一些改进,比如没有引入国内的M340i、M440i,更是能达到382马力、500牛米。光看数据是非常枯燥的,还是建议大家去对比试驾一下730Li与740Li,对于很多人来说B48与B58发动机在主观上的区别,可能并不像数据上的差距那么明显,因为这一代的730Li已经比上一代搭载3.0 L6自然吸气的730Li还要快不少,而且绝大多数7系车主在日常用车时很少会将油门踩到一半以上。在法定限速范围内,730Li与740Li在动力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差距,如果你实在开不出730Li和740Li的区别,那你可以选择730Li,因为买了740Li对你来说也有些浪费。而我认为,730Li和740Li在日常驾驶时最大的区别其实是平顺性,730Li缺少了740Li的那种发动机运转时饱满、细腻的感觉,这完全是四缸发动机与六缸发动机在缸数上的差距造成的,也是数据上体现不出来的。此外还有后段的动力储备,730Li在市区里已经非常轻快了,但在高速上超车时的力道明显没有740Li那么直接,就像你在浴室洗澡一样,水压小的时候,也能洗,但肯定没有水压大的时候,哗哗的热水从头顶上灌下来那么爽。换句话说,比如730Li要连降三挡才能满足你的加速需求,那740Li也许只降一挡就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你觉得哪个更爽?当然,如果在120的时速,再给一脚地板油持续加速,那两者的差距会更大。还有一个区别,体现在心理上,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像7系这样的大型豪华轿车就应该是大排量。动力这玩意儿就像存款,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这就是底气。所以,730Li与740Li怎么选就很容易了,如果你有这样的“存款心态”,虽然很可能用不上但又在意后段的动力储备,或者你对发动机的平顺性以及驾驶的质感非常敏感,当然钱包也得到位,那么就去选择740Li。但对于一般人来说,740Li在驾驶层面给予你的已经算是“过剩”了,而7系车主中追求驾驶乐趣的人并不多,所以选择740Li的人也不多。而730Li在驾驶层面更多代表着“够用”,买的就是宝马这个车标、7系这块招牌,同时730Li也有空气悬挂,与舒适性上与740Li也没有什么区别,这就够了。如果真的追求驾驶体验?为什么要买一台7系?所谓的平顺性和后段动力储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出来的,最重要的是钱包略显干瘪。抱有这样的心态,选择730Li就可以了。但尴尬的是,如果你不需要通过驾驶去取悦自己,同时又期望有更多平常能看得见的配置,由于730Li在中期改款之后已经没有高配可选了(虽然这种百万级豪车配置已经很齐全了,但是有钱人的要求千奇百怪,总有喜欢高配的),所以只能去买740Li的尊享型或者xDrive行政型,但这里面就相当有一部分钱打了水漂了,为了配置,你还得花钱在你不需要的六缸发动机上……买7系都是什么样的人7系的车主我觉得可以分为三类,M760Li、750Li可以分为一类,740Li可以分为一类,730Li又可以分为一类。首先是M760Li和750Li车主。M760Li已经是奢侈品级别的车了,且严格来说属于M-performance系列,对标奔驰S65L AMG和奥迪S8L,搭载的劳斯莱斯6.6升V12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本来就是奢侈品,再搭配方方面面都堆到极致的配置,加上242.8万的指导价,注定就是7系中的精神领袖。750Li也是同理,搭载的4.4升V8双涡轮增压“N63B44D”发动机属于宝马旗下的顶级发动机之一,在大排量税的背景下注定不是一般人能负担得起的,198.8万的指导价就是算上优惠也差不多可以买两台730Li了。当然,M760Li和750Li对于大多数有这个能力的人来说还是太过低调了,这两车的嚣张不是写在脸上的,而是藏在引擎盖里的,就算是更便宜的迈巴赫S450,都比这两车在面子上更好使,所以买单的多是手里多金的低调主义人士,车买来不是别人看充门面的,而是每天用来取悦自己的,就像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贺涵这样的人,骚是真骚,但不是明骚而是闷骚,不过也有懂车的朋友质疑,贺涵的在剧里的角色配不上M760Li这种200多万的车……哈哈,我不做评论。我相信,宝马也不指望M760Li和750Li能卖出去多少台,这两车的象征意义明显大于实际意义,全中国有多少贺涵这样的人,看看每年的销量就知道了。至于740Li车主,我觉得他们都是各行业的大佬,或者是事业有成的大公司老板,同时又有点个性,毕竟他们选择为别人眼里看不见的驾驶乐趣买单,而相同的价格也差不多可以入手奔驰S级了,看上去也更有面子。当然,740Li车主当中也有一部分是年轻人,预算百万想买跑车、性能车但家里人不同意,最后无奈妥协选择了740Li,毕竟宝马的slogan是“Sheer Driving Pleasure(纯粹的驾驶乐趣)”,总比老气的S级和A8L要更适合年轻人一点。而730Li车主,有一部分就像我刚才说的,是宝马、是7系就可以了,实际上他们当中很多人的预算不太够得上7系,530Li可能更适合他们的经济情况,但碍于面子,还是要入手7系,后面的贷款慢慢还,毕竟开一台5系去和人谈生意,和开一台7系去谈生意,对方只要不是汽车小白,肯定一眼就能看透你的用意,开7系来就是摆明了要告诉对方你的实力,这些表面文章,有些时候在生意场上还是挺管用的,你也别说虚伪,成年人的社会比你想象中还要肤浅。7系的对手们我们都知道,7系主要的对手就是奔驰S级,奥迪A8L勉强也能算一个,这三台车经常会让人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但是通过车辆对比和目前的市场反馈,我们似乎能看出宝马7系的纵向深度是最长的,下到730Li上到M760Li,动力总成有2.0T、3.0T、4.4T和6.6T可以挑选,可以说“只要钱到位,动力、配置都到位”,而S级和A8L则都是3.0T+48V,只不过动力系统针对不同车型进行了不同的调教和设定,但是这也为宝马带来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那就是7系没有超越其等级定义的更高的产品。这话怎么理解呢?我们都知道,S级目前在售的入门版本是S350L,最高版本是S450L,之后还会有S500L,但是在S级之上,奔驰还有迈巴赫作为顶级奢华的代表放在那里,让那些对S级感兴趣的人或者是准客户们,能很直观的看到、买到这台不止于S级的S级,以至于通过迈巴赫车型,直接带着把S级的调性一并拉高,而迈巴赫其实就可以看作是奔驰手里那个超越车辆本身等级定义的产品(说实话,有点耍流氓),更不用说自家的AMG,和不是自己家的IMSA英飒、卡尔森、Lorinser劳伦士这些同样高端、也同样有基于S级车型打造出整车产品的品牌。而奥迪在A8L之上,不仅有运动性能爆炸的S8(目前2021款的预售价207.7万),甚至还有那台官方一直否认三连,但是依旧存活在传说中的RS8,并且奥迪除了自家的“S”和“RS”之外还有“ABT”,而这些都是不止于A8L的A8L,也可以看作是奥迪手里超越车辆本身的产品。反观现在的宝马,虽然有750Li和M760Li放在那里作为大马力、大排量的象征,同时也能秀一秀宝马的肌肉和造车工艺,但是这两台车依旧没有跳出7系这个范畴,换言之如果你买的是一台迈巴赫S级,你大概率不会跟人家说买的是一台奔驰,而会说“我这车是迈巴赫”,同样当你买了一台S8L(之前是标轴S8)回来之后,你大概率也是跟别人说“我这车是S8L”,并且会把“S”这个字母说的斩钉截铁,甚至会拉着人去看车身上的S标和机盖下的那颗V8大心脏。至于宝马,虽然有个Alpina阿尔宾娜B7摆在那里,但是知名度和购买难度……你懂的。当然,除了A8L和S级之外,还有一个对手就是我们之前聊过的保时捷Panamera,不过保时捷给到Panamera这台车的定位本身就是高于7系的,而且能去选择Panamera的车主,大概率不会再去考虑7系、S级和A8L,毕竟Panamera车主追求的产品和用车体验,是和7系、S级、A8L车主所不同的。至于玛莎拉蒂总裁、捷豹XJ等等车型,目前已经很难有实力去抗衡BBA三家,而现在还有能力来掰掰手腕的,估计也只有雷克萨斯LS系列,只不过都到了这个价位,能去选择LS系列的也是凤毛菱角,而这又是另一种客户群了。试驾X7与我的感受在试驾宝马X7的时候,说实话我有点儿失望,因为拉开车门之前,我心里对他的期待是非常高的,毕竟是入门即是100万级的豪华SUV,但是坐进车内,整体内饰做工一般,没有7系的豪华感,二排座椅也很普通,第三排体验也很一般。虽然这台车开起来没有大车感,但是我仍然很迷惑,花一百多万买这台车图什么呢?也许有钱人就是换个口味,没玩过,所以买台玩玩而已。就目前的BBA三家来看,X7的竞争对手应该是奔驰GLS,而奥迪的Q7和Q8虽然定位和X7、GLS类似,但是价格就显得羸弱了不少。其实相比于同档次、同价位的轿车系列,不论是X7还是GLS都会显得有些糙,主要原因其实在于SUV车型在从诞生到现在,它的定位始终是一个“工具车”而不是“豪华车”,SUV这三个字母的定义就是“运动型多用途汽车”或者“城郊多用途汽车”,除了兰博基尼URUS这类套着SUV壳子的超跑之外,大多数的SUV其实更多考虑的是实用性。但是,不少人对于高价格的SUV会有一种误解,认为到这个价位了就必须要豪华,所以经常会让人有一种“我都花了这么多钱,怎么车子还这么糙”的感觉,所以相比之下,更擅长于内饰精装修的GLS会比X7更让人有好感。而动力方面的对比X7则扳回一城,宝马为X7 40i车型配备的是740Li的3.0T L6发动机,M50i车型换成了750Li的4.4T V8发动机,这也是宝马一贯的作风。而奔驰就比较有意思,原先2020款车型搭载的是代号M256的3.0T L6发动机+48V轻混,而2021款则改成了2.5T L6发动机+48V轻混,并提供高低功率两种调校模式,低功率版本最大马力313匹,最大扭矩400牛·米,高功率版本最大马力367匹,最大扭矩500牛米,和原先的3.0T发动机持平。我特地去美国官网查了一下(因为德国官网查询会自动跳转到国内官网),我发现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GLS系列依旧使用的是原来的3.0T发动机+48V轻混,所以这种行为算不算是“特供”和“区别对待”呢?一般来说,选择X7的客户首先是肯定认可宝马这个品牌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他们手头的预算大多比较宽松,可以在100-150万之间自由浮动,所以X5肯定不考虑,X5M再运动,在产品等级上不入他们法眼,看看X7,产品等级够了,全尺寸SUV也够大气,看起来气势也够了,再想一想,哎哟,里面还是个7座,想想实用性也还可以,价格也还不错,那就果断刷卡买单,落袋为安,反正也就是玩个感觉,有感觉就拿下。写在最后对于宝马而言,在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竞争对手的产品不断推出,而且中国市场大力支持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今天,一台车到底能给客户带来什么,厂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更新升级就比过往更加频繁,这也是为什么宝马还在电动领域持续发力,先是弄个i3和i8,后来iX3也和消费者见面了,再往后还会有i4、i NEXT等等。其实我自己对于宝马这个品牌还是比较有好感的,因为宝马的骨子里就有一种“不安于现状的冲劲”,宝马从当年做飞机发动机起家,到后面做汽车、摩托车……一直到现在开始进入电动化赛道,而且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宝马正式进入电动化之路是早于奔驰和奥迪这两家的,宝马推出i8的时候,那俩还在折腾内燃机。但是宝马同时也是克制的,一直到现在,宝马旗下品牌也就是劳斯莱斯、宝马和MINI,而且劳斯莱斯和MINI还是从英国人手里买来的,做的东西也是在原有的经典上一点一点慢慢的改变,这一点反观一下同样是德国的大众,只能说战略不同、追求不同。在我看来,7系就相当于是对传统的延续,宝马在秉持7系作为豪华大型轿车这个关键要素上,给7系不断加上新生代的元素,而X7则是新生事物,但是克制的宝马把这台车做的依旧很宝马,传统车企在燃油车市场里,还是不敢太过于标新立异,延续经典即可。当然,宝马虽好,并不代表天下无敌,宝马自家的产品其实也有不少问题,比如连很多非宝马车主都知道的、宝马祖传的“漏油”和“烧机油”问题,以及宝马的“内饰掉漆”、“把手发黏”等等问题,做二手车的老板都笑而不语,只不过由于这些年“同行们的衬托”(奔驰漏油事件、奥迪烧机油和变速箱问题),所以显得宝马相对而言还可以。从我角度出发,如果让我有机会在7系和X7之间进行选择,那我将会毫不犹豫的去选择7系,但是我不会购买现款的7系,而是去选择一台代号E66的第四代7系,因为那一台不仅是克里斯·班戈的集大成之作,也奠定了后来7系的设计与发展方向。今天,似乎没有给大家种草,反而给自己种了个草,不说了,我要去联系车商朋友找E66了……音频图文更新在订阅号: 百车全说每期抽三条留言,每人赠168元的“芥末绿”燃油添加剂一瓶点击订阅,每周三,周六更新会有提醒新听友可以搜索:百车全说2014,百车全说2015,百车全说2016,往期300多个小时的节目可供收听
双十一已落下帷幕,请听本次消费购物系列的最后一期,推荐给大家自己觉得买的值得的物件儿。主播: 老聂/一贼/杨哥Music片头曲:《ビューティフルドリーマー》by Flower Companyzsong1:metallica-for whom the bell toolssong2:U2-beautiful day推荐:杨哥:酿酒兄弟 Brews Brothers (2020)讲述了关系疏远的两兄弟威廉(艾伦·艾森伯格饰)和亚当·罗德曼(麦克·卡索饰)一起经营酿酒厂的故事。他们两个都是天才酿酒师,但二人的啤酒酿造技术和个性却截然不同。大部分时候,你在一个节目里会看到两个人互补。这对兄弟却怎么都不对路。老聂:要去故宫转转////////////////////////////////////////杨哥:ZOOM H6 录音机—— 便携,音质好,可拓展性强,SONY WH-1000XM3 耳机—— 音质好,便携,降噪是刚需,听播客利器,待机时间长老聂:闪迪 SSD固态硬盘 速度快 低功耗 性价比高SONY M7 黑卡数码相机 拍视频同时满足拍照片,可变焦,防抖,可以直接接麦克风KEF音箱,准发烧级,不用接功放的有源音箱,有蓝牙,感受到音乐到的美好牧马人 GL 2.0T 定制电视桌 根据自己需求定制一贼:理光 GRII 数码相机,抓拍,胶片感,定焦头,街拍利器聊到了摄影师森山大道(街拍)、Bruce Gilden(突然拿出闪光灯拍摄)IKEA 弗伦拉帆布包 实用,能装,旅行出差也能包SONY PLAYSTATION 4===============================================================80度Radio 是有3个好朋友在2012年开始首播的 聊天谈话陪伴类节目 喜欢我们的节目请订阅,转发,评论键爱的三联